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0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0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0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01

《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

能力目标:会初步按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步骤,对应用题进行审题,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数学模型,设定未知量,列方程,解方程,并进行检验、回顾与反思.。

情感目标: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方程的模型,体验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的密切联系,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问题解决的四个基本步骤,列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例1的理解和回顾,例2的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举一个出门旅行的实例来引入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要出门旅行前要做些什么?(老师问),学生讨论后,教师概括:理解问题是指我们要明确出发地和目的地、两地之间的交通工具、时间、费用等等.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已知信息的分析,各种预想方案的比较,确定实施方案,也就是

制定计划。接下来当然就是执行计划-----旅游.在结束旅行回来后回顾过程,获取有益的经验,也就是回顾.但这四个步骤常常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解决问题的四个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回顾.

二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朗读并理解P132上四个步骤的具体要求.

1.例一(见课本并展示课件)

理解问题

师:我们可以按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来分析思考问题,使我们的思维有条不紊科学地进行。然后仔细阅读例一的资费标准调整表后,考虑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涉及哪几个关键的量?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生:涉及通话时间、收费标准和话费三个量,他们的关系是:通话时间×收费标准=话费.

师:在21:00拨打一个电话,调整前的话费为3.40元,你能判定这个长话属于哪个时间段?生:3.40×0.04÷6=510秒〈1时,说明属于20:00~22:00这个时间段内.

师:刚才这位同学从时间角度比较得出,还有其他判定方法吗?

生:可从话费角度考虑.如果在21:00~22:00通话时间为1时,相应的话费就为0.04÷

(6×3600)=24元〉3.4元,说明这个通话时间不到1小时.

制定计划

师:现在知道了这个话费是在21:00~22:00时间段,我们也应该想到对于同一个电话,无论调整前后收费标准怎样变化,但总有:调整前通话时间=调整后通话时间.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用列方程求解.具体步骤如下:

设所求的话费为X→用X的代数式表示调整后的通话时间→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强调解题格式与书写规范)

执行计划设所求的话费X,根据题意,得

3.40÷=X÷

解这个方程,得X=2.55(元)

答:这个电话在调整后的话费为2.55元.

回顾

师:做完了问题应该有个回顾,有利于我们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能举一反三,提高效率.

(1)检验结果,求解无误,结果符合实际.

(2)获取了有益的经验,说明求解过程中,“510秒小于1时”的检验是必需的,保证21:

00所打的电话再在20:00~22:00的时间段内,这样还启发我们对问题条件做适当的修改后继续研究,展示下列各变题:

变题1.调整前的话费改为30元,那么“执行计划”应做何调整?

(教师简单分析,让学生上讲台板演)

简析:从21:00~22:00通话时间1时,相应话费为24元,那还有6元的话费应

该在22:00以后打的,打了(30-24)÷(0.03÷6)=1200(秒),则总通话时间为3600+1200=4800(秒),所列方程是

0.6X÷0.03=4800,解得X=24.

刚才讲的都是已知调整前话费,求调整后的话费,再进一步可得节省的费用.反思一下,若已知节省的费用,能求出其余的量吗?

变题2.一个从19:50分开始打的长话,在调整后话费节省了1.8元,那么这个电话在何时通话结束?调整后的话费是多少?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归纳得出:在18:00~20:00之间,话费降幅为(0.06÷6)-(0.03÷6)=0.005.从19:50到20:00这10分内可节省话费0.005×

10×60=3(元)但1.8小于3,即通话不超过10分,只有

1.8×(6÷0.03)=360秒=6分.

若所设的未知数不变,则6X÷0.03=360,解得X=1.8.即调整后的话费是1.8元,电话在19:56通话结束.

变题3.若将变题2节省的话费改为5元,则在调整后的话费又是多少?

0.005×10×60=3(元)

(5-3)÷(0.01÷6)=2100(秒)

所以共耗时10分+20分=30分,则所列方程应是6X÷0.03=30×60,解得X=9(元)

师:对一个问题应仔细分析题意,适当地改变已知条件,就可得到新的问题,同学们不妨自

行编题,下面我们再来看一题例.

2.例二(展示课件,详见课本)

师:第一步先“理解问题”(由学生回答):已知的量有参加两个社的总人数,两个社都参加的人数以及参加每个社的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要求的是参加“书画社”的人数.

第二步“制定计划”,不妨借助于几何图形,直观描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由课本中的图,知

左边圆的面积表示参加书画社的人数,右边圆的面积表示参加文学社的人数,那么公共部分的面积表示什么量?只参加书画和只参加文学社的人数应该由哪块面积表示?(由一个学生上黑板画图表示),指出思路;

思路1参加书画人数+参加文学人数-两个社都参加的人数=总人数;

思路2只参加书画人数+只参加文学人数+两个社都参加人数=总人数

第三步“执行计划”先设定未知数X,表示有关的未知量,然后请同学分别回答.

第四步“回顾”,让学生检验,无论哪种思路,解得的结果都符合题意,体现一题多解的思想方法.

3.课堂练习

课本P134的课内练习.(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检查并指出:本题是等积变形问题,让学生了

解对于具体问题,当计算结果需取近似值时,不能都用四舍五入法,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本题考虑锻造时的损耗,为保证加工结果准确,必须留有加工余量,因此采用进一法.)

4.小结

本节课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首先要审题,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哪些量已知,哪些

量未知.再找到等量关系,制定计划,执行计划中应注意书写要规范,并养成做完题进行回顾,反思的好习惯.

三布置作业

(1)课本P134的作业题A组都做,B组有能力的同学完成,C组课后探究思考.

(2)作业本①中此节内容.

必修5《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第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5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3已涉及小说单元,已帮助学生掌握了分析人物和环境的方法,本单元是高中必修课小说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单元目标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所以,本课的鉴赏既要求我们对之前所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进行回顾巩固,也要求学生在把握情节、探究主题的能力上有所突破。 第二、学生学情分析: 从之前学生鉴赏小说的情况来看,学生读完小说文本之后的阅读体验与小说主题之间落差较大,而且,根据本次月考小说阅读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有所欠缺,与主题相关的选择题和主观题得分都不高,所以,教会学生如何探究小说主题已具有必要性。同时,在此之前,学生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小说篇目时已经初步掌握了对小说人物、情节、环境三个要素的理解与分析方法,而且学生已在第一课时中通过初读课文对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也通过第一课时梳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了文章情节,这为我们在这节课中进一步深入探究小说主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教学目标: 以学生的学情为起点,以教材特点和单元目标为终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探究出小说主题,更深刻地理解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由别里科夫的死因入手探究出小说主题,总结出“结”求“解”的方法;通过回顾鉴赏过程,明确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创新的重要性。 第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小说主题。 2、教学难点:总结出“结”求“解”的方法;明确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与小说主题之间的关系。 第五:教学策略 本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原则,我采用的是教师导读,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是三环双线的教学模式。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梳理文脉,这是在第一课时完成的。再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精读探究,探究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学情起点、明确终点目标的前提下,为学生搭建了探究死因、分析人物、挖掘环境三个台阶,引导学生以默读、个读、齐读等方式深入研读文本,一步一步走向终点,探究出主题。最后,再总结出鉴赏方法。让学生不仅掌握了有关这篇小说的知识,还形成了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 第六: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七:教学程序及设想: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课文(由《“老掌柜”难舍芭蕉扇》导入)。 转眼间夏天过去了,还记得当初夏日炎炎的时候,咱们教室头顶上那几把电扇为咱们立下了汗马功劳,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吹电扇的经历吧?可是,对于电扇,有个人是这样看的:“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1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哪一天最令人难忘?这一天为什么最令人难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2、根据同学们发言情况教师小结。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难忘的一天》。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⑴打开课后的生字表,读一读生字,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⑵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⑵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难忘爷爷计算早晨工业连忙满意紧张沉着计算机各种各样。 ⑶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晨:上面是“日”字头,下面的“辰”字第五笔是竖提,注意与“衣”字区分。难:左右结构,部首是“又”字旁,右边是“隹”字,不要写成“住”。算: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中间是个“目”下面是横,撇,竖。 意: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立”字,中间是个“日”下面是“心”。忘: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点横竖折,不要加点。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⑷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⑴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⑵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的是1984年2月16日,我给爷爷做计算机表演的事。)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业:笔顺是:竖、竖、点、撇、横。书写时要做到先中间后两边。 意: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做到上中下各部分所占高矮比例相同。队:左右结构,左右两边上下一般齐,不要一高一低。 3、让学生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点评】 这一教学设计重视对课文重点句子的`理解的同时,又注重了对育人道理的渗透,教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适时、点拨到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理解课文所蕴涵的道理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了邓爷爷植树的身影,今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即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2、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学习本文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利用插图及文本找“套子”。 2、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形象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别里科夫为什么能辖制全城? 2、分析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找出表现别里科夫与众不同的生活及思想方式,从而更深刻地探究其时代意义。 2、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扩展作品丰富的内涵,启发学生多维思考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咱们同学中有没有参加过葬礼的?你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心情一般都是非常哀伤与悲痛的,可是生活中就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死却使人觉得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我们不禁要问,他生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人们对于他的死会有如此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打开多媒体) 二、教学过程,质疑讨论: 1、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生前的照片,谈谈“别里科夫”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谈谈自 己的感受。 (让学生结合插图找出别里科夫身上有形的套子) 有形的套子主要指生活方面的: ●衣着打扮:晴天穿雨鞋和棉大衣,带雨伞;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戴黑眼 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着耳朵眼。 ●生活习惯:把雨伞、表、削铅笔的小刀都统统装在套子里;一坐上马车, 总要支起车棚;睡觉蒙头;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2、除了加在别里科夫身上有形的套子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套子存在,下面同学们再

回到课本上找一找,看看课本上别里科夫的形象是怎样描述的? (在课本上找出加在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还有无形的套子) 无形的套子主要指思想方面的: 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 子来。” (师)所有的这些特征都表明他是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首先是他古怪的行为方式。无论什么天气,他出门的时候总是套着雨靴,带着雨伞,穿 者暖和的棉大衣,其次是他偏执的心理特征,他想给自己安上一个精神外壳, 缩回过去,缩回古代,免受现实生活的刺激;他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一切新事 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常规以外的东西。让我们觉得别里科夫不止 是具有怪癖,简直就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了。他的语言套子似乎是最为“标准” “规范”的了。那句著名的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响彻他的一生,成 了他的生活态度。这一套子禁锢着他,一直到死也没有解脱。 3、老师有一个疑问:他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 别里科夫之所以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是因为他顽固地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生和进步的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 4、我们都说爱情的魔力是神奇的,可以使冷酷的人变得温柔,使绝望的人又重燃希望之火,那么当神奇的爱情从天而降砸向别里科夫的时候,有没有打破这个套子呢? (找同学复述爱情情节) 华连卡是一个快乐活泼开朗的,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敢想敢说敢做,如骑车事件,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力量;相比较而然别里科夫则是一个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性情孤僻的人,这样两个水火不相容的人,他们的爱情注定会以悲剧收场,就连爱情之剑都无法射穿裹在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可见这个“套子”实在是顽固不化,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 5、他不仅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还扩大套子的外延,去套他周围的人、学校以至全城都被他辖制了十几年,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为什么他的威力会那么大呢?请同学找一找相关的段落。 “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我们说整个城市的人们是被一种恐惧笼罩着,就连别里科夫也是时时刻刻生活在一种恐惧当中,过着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恐惧使他的同事们敢怒不敢言。而恐惧产生的根源是渗透在人骨子里的奴性和漠然,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 (多媒体投出背景介绍) 这篇小说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

1.速写教案—人物及风景速写讲义

人物速写教案 课题:人物速写 教学目标:通过速写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能力目标:学习速写的表现方法,用简洁的线条迅速地表现出人物的动态特征和精神状态,画出较成功的速写作品。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大师们的速写作品,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培养学生 的爱美、想象美和创造美的欲望,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人的观察对象的能力和以迅速、简单的线条画出对象的主 要特征的能力。让学生学习速写,对学生进行绘画的技能训练。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练速写贵在坚持,避免“三天打鱼两天 晒网”问题。 课时安排:4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放大书中范画,收集画家速写作品。准备油画、素描的 人物画作品。(利用好多媒体课件的手段,丰富收集资料,便于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揭示课题—《人物速写》,观察范画,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这些画在以前你看见过吗? 它们有什么特别的? 1、出示几幅人物画作品。可以通过多媒体及幻灯片的形式。 油画人物画、素描人物画、速写人物画。 观察和欣赏三幅画后,共同讨论不同画种的表现特色

从对比中让学生了解速写的特点。 2、出示画家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加深学生对速写的理解。 3、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描绘人物。 教师师范作画,让学生看清教师是怎样把握住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的,怎样用长线表现主要特征,怎样省略那些表秒的繁琐现象……(借用人体模特,请小朋友坐在椅上,摆一个看书的姿势为研究对象)。 (二)讲解要点30分钟 1、指导学生练习。提示: 站七坐五盘三半,坐着看书时,坐高是五个头高。不管你看到的是正面或侧面,重点要表现出头、手与书本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样才能画出看书时的动态。 2、进行速写练习时,要做到这样几条: (1)锻炼自己的眼力,认真观察,抓住对象的基本特征。 (2)千万不要看一眼画一笔,应先画出大形象、大构架、大比例,力求寥寥几笔勾出读乡的概貌。 (3)提倡默画。 训练对形象动态的记忆能力,将观察到的形象和 动态,在记忆尚未消失之时,凭借印象和记忆,及时默画下来。经过这样 多次训练,能强化对形神动态,记忆力和作画的中和概括能力。 (三)学生作业 教师作好个别的辅导。 (四)作业讲评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归纳小结。 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本速写本,坚持一天画几幅速写,训练自己对形体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

装在套子里的人 说课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一、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 本课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了四篇中外优秀小说,要求学生把握小说的文体特点,学习小说的三要素。尤其要学习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特色语言。要求在小说文体的特点理解上,结合小说的情节和环境描写来综合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理解人物与小说情节和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准确理解各种风格流派的语言特点,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语言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一般较容易理解“套子”的含义,但是对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对小说语言的讽刺效果则难于全面准确地理解。本课教学,将力求从这些方面入手指导学生阅读。 三、教法、学法设计在具体教授《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注意了利用小说的线索——“套子”,从文体分析入手,以人物形象解剖为主,联系语言特点,展开了对本课的阅读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活动与教师活动的互动,让学生多读、精读、巧读、多讨论,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多向分析:如分析华连卡姐弟的形象、分析别里可夫的社会意义等。学生活动有100字的内容概述训练,有形象思维再现训练——素描别里可夫画像。课后作业的设计有一定的难度,但却可以做得非常个性化,尊重了学生思维个性的发展。本课时没有在课前介绍写作背景,是想尊重学生循序渐进的理解过程,体现从人物表象到深层含义的逐步深入理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我探究的快乐,摆脱惯性思维的羁绊,更加及时、深刻地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教学程序安排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了对小说文本语言的关注。引入初中课文《变色龙》,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形象的回忆,引导学生类比别里可夫。 整个教学过程由三部分组成: (一)、联系别里可夫和“套子”的关系,“套子”和本小说三要素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1、作者也巧妙地刻画了“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个性化人物形象;2、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促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连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3、作者对“套子”作用的夸张描述,展示了典型环境的社会沉疴。(二)、四、深化研习,拓展提高,体会典型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从分析学生体会人物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华连卡姐弟的形象意义上下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与小说线索“套子”、小说环境的关系,同时通过华连卡姐弟俩的分析,强化德育效果。 (三)细化分析,从语言品味的角度深入认识小说的魅力,加深对小说表现力的体会,巩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反观自身,认识自我,自己是否也装在一些不该装的套子里,又该如何

人教版《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身影吗?在这篇课文我们又见 到了邓爷爷,他还是那么亲切。 课文是一则小故事,用朴实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 序记叙了1984年2月16日,“我”与邓小平爷爷两次握 手并表演计算机操作的事。文章通过“我”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的心情变化及邓爷爷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邓爷爷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与期望。 学情分析 为国家领导人做计算机表演,普通小学生没有这样的经验,也难以体会别人在经历这种事时的心情。因此,在课 前要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并 搜集有关邓小平爷爷的图片、资料和小故事。学习本课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照片,仔细阅读课文,想 象“我”为邓小平爷爷表演计算机操作的情景。同时识字 仍是本课的重点,要结合课文阅读,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 识字,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复习上节课我认识13个生字。会默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 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3.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激发同 学们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到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彼此难忘的故事导入新课,学习本课生字、词语。在掌握生字的基础上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我”的心情变 化和感受。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 语句反复品读的教学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 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己肩负责任的重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上节课认识“计、算”等13个生字。 会写“仔细”等10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感 情朗读,体会“我”紧张、激动、兴奋的心情变化和原因。教学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我”的心情变化的 原因;“我”肩上担负的责任的理解.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节课的生字词,下面我们继续来 学习这篇课文。简单介绍邓小平爷爷的生平。 邓小平:四川广安人。1983年6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下面我们继续来学习上节课的内容,板书:《难忘的一天》。 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节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 家学的怎么样了?有没有同学想上来试一下?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 1、我会写“及、身、仔、细、次、外、怦、礼、加” 你真棒! 大家写完了吗?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来检查一下。 学生写,分小组,小组检查。没写的,不会的怎么办?把 自己的没写的,不会的写两遍。 大家写的很棒!大家会写了,那我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读了呢? 我再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读生字了。 2、我会认“计、算、冒、览、馆、紧、握、灿、烂” 你真棒! 老师点名生读,师给必要的指正。 二、朗读课文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传统名篇。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中高三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及背景。 2、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3、了解沙皇统治下御用文人的丑恶嘴脸。 教学重点:了解背景,熟记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理清层次并准确概括层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小说,塑造了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花和尚鲁智深;聪明敏感的千金小姐林黛玉;温柔善良的水生嫂;受封建压迫的苦命的祥林嫂;可悲可叹的孔乙己;中举发疯的范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都免不了打上时代的烙

印。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这样一位被时代烙印了的人——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 二、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_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有“短篇小说”之称。著有《第六病室》、《带阁楼的房子》《套中人》、《姚内奇》。剧本《万尼亚舅舅》《樱桃园》。 三、背景介绍: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 ___,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_在这种禁锢的比罐头还严密的_度下,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_,而且出现在知识界,契诃夫的《套中人》描述的 ___一个人物形象。 四、疏通字词: 1、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美术速写教案

第一章人物速写 授课时数:12 教学目的和任务: 能正确运用人体解剖知识,理解和掌握人体各主要部分的形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人体运动规律与形体透视变化。掌握正确的描绘方法,强调掌握不动点、基本形,使比例动态准确,细部刻画时能注意整体。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以线条为主或以明暗为主的表现方法,准确地、概括地、生动地表现对象。 整个教学过程应坚持由里到外(骨骼到肌肉)、由静到动(模型到人体)、速写与慢写相结合、写生与记忆画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 2、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3、人体写生(含速写)一般画法。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 教学过程(内容、方法、步骤): 人物是我们速写的基本内容之一,人体比例就需要了解清楚,人体比例以头长为单位,一般人体比例为7-7.5个头长,在画论中,有“立七、坐五、盘三半”的说法。人体大致比例为:下颌底至乳头=乳头至脐眼=一个头长;手臂=3头长,其中:上臂=1有1/3头长,前臂=1头长,手=2/3头长;两肩之间距离=2头长;人体1/2处在趾骨联合处;大腿=小腿=2头长 ?人体基本构成:“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 一竖:即脊柱,连接头、胸、骨盆 二横:肩峰、髋线 三体积:头、胸、骨盆 ?人体速写,速是次,结构为主。首先不要过于留意手指、脚趾等细部,而要看锁骨、盆骨,要抓两肩、两膝,始终要有一个脊柱一个脖子一个胸廓的概念。脸部比例:“三停五眼” ?年龄与比例:人体身高比例随年龄增长而改变,1-2岁,约为4个头长;5-6岁,

约为5个头长;9-10岁,约为6个头长;14-16岁,约为7个头长;成年约为7个半至八个头长。 ?动态与重心: 人体直立时,重心位于人体部附近,人的重心转移时,由几部垂直的线就移向那一边。人立正时,肩线与盆骨线相平行,但将全身重量落在一只脚上,脚的力量会使盆骨一边向上,而头、肩的横线就向相反方向倾斜以保持平衡。实际上人的所有动作都体现着重心平衡的规律。 ?人体透视: 对象身体高于视平线的部分,则透视弧线向下弯曲,越高弯曲度越大。反之弧度向上弯曲,越低于视平线向上的弯曲弧度越大。 速写中的 A 线形表现: “钉头鼠尾描”:顿笔成钉头形,收笔尖若鼠尾,适合画棉麻衣物和人物。“高古游丝描”细润有弹性,适合表现轻柔织物,须发或侍女等。“屋漏描”以点连成线,此外还有“流云描”“兰叶描”等传统线描方法。 ①线的疏密:从前后层次来看,疏密有所对比。疏的近、密的远,或反之。从明暗对比上讲,疏的亮、密的灰,反之亦然。二者相互作用来烘托效果。 ②线的粗细、轻重、方向:线的性质在画面中形成一定强弱关系,粗重的线刚健有力,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细而轻柔的线水平直线有扩张延伸感,垂直线有沉重、拉长画面的效果。 B 明暗调子速写 1、概括结构、体面特征。首先要进行几何形归纳,将分散的小体面归纳为大的明暗色块,并确定画面空间及疏密关系。 2、画面上受光面、背光面黑白调子的对比 无须去追求丰富的层次,把中间调子往黑白两大块,同时注意明暗层次的面积大小。要统一好关系,注意物象外形,整体呈团块状,突出厚重的光影效果。 C 线面结合速写 速写的几种表现: 一、铅笔速写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读“表、展、览、握、及、格、责、任”八个字。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难忘算晨意 2、初步感知要树立今天好好学习,明天报效祖国的信心和理想。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哪一天最令人难忘?这一天为什么最令人难忘?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2、根据同学们发言情况教师小结。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难忘的一天》。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读一读生字,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难忘爷计算晨业连忙队各意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难忘爷爷计算早晨工业连忙满意紧张沉着计算机各种各样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晨:上面是“日”字头,下面的“辰”字第五笔是竖提,注意与“衣”字区分。 难:左右结构,部首是“又”字旁,右边是“隹”字,不要写成“住”。 算: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竹”字头,中间是个“目”下面是横,撇,竖。 意:这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上面是“立”字,中间是个“日”下面是“心”。 忘: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点横竖折,不要加点。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讲的是1984年2月16日,我给邓小平爷爷做计算机表演的事。)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 【设计意图】《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情节简单,人物关系单纯,学生一拿到新教材就浏览了一遍,作为新授课再学时,已觉得兴味索然,但对于小说的内容及主题,却并不能准确深入地了解和把握。因此,我在教这篇课文时,采用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打破常规,力求创新,特设计了如下教学方案: 教学目的和重点: 1、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2、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教学难点:准确深入地把握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 难点突破: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兴趣盎然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为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做好充分准备,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设计提要】 一、简介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二、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讨论合作,写出调查报告并交流。 三、写出“结案报告”并交流。 四、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小说主题和它的现实意义。

【设计实施】 简介作者和文章写作背景。 [意图]明确学习内容,识记必要的文学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操作] 1、关于作者契诃夫:他的成就、作品、小说风格和创作特点。 2、写作背景(略) 二、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讨论、合作,写出调查报告。[意图]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兴趣,在合作互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民主讨论中积极创新,从而为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打好基础。 操作] 板书:自杀?他杀? ----“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报告 2、导语激趣,引入情境:1898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一个世纪以后,2003年春天,沙中高二153班学生特组成专案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调查涉及四个选题:案发背景、现场勘查、本人档案资料、有关人士采访。要求:6人一组,讨论决定其中的一个选题。然后小组讨论,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15分钟后,确定组内一人宣读。 3、学生讨论、合作。

人物速写要点

人物速写要点 人物动态速写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训练课程和艺术表现形 式,在于培养学习者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 捕捉形象的表现技能,也是当前美术院校检验考生综合素质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要画好速写除了进行必要的勤奋钻研,还要对优秀速写范画认真临摹,学习别人的表现技巧,并达到用于写生的目的。当然,对人体结构和人体运动规律以及线条的表现形式的深刻了解对于画好速写更是至关重要的。 一、人体基本知识 1、比例:速写动态人物的比例主要指头部比例和人体比例。

头部比例可以用“三亭五眼”概括,即以正面的脸部,从发际线到眉毛、从眉毛到鼻底、从鼻底到下巴为上下高度的三亭。上下高度,成年人以眼部为二分之一处。从脸部高度的中间部位,两耳之间算起,面部左右有五个眼睛的宽度:外眼角至脸部轮廓各为一眼的宽度,两眼之间的眉心处又为一眼的宽度,加起来脸宽为五个眼睛度。 其中的耳朵和中亭高度基本一致。 人体的比例可以归结为“立七坐五盘三半”和“臂三腿四”之说。人体比例是以头的高度为基准,正常站姿为七个或七个半头高。坐姿(大腿水平状态)为五个头高。盘姿(臀部和脚部均接触地面)为三个半头高。胳膊的长度从肩关节算起至中指指尖为三个头高,上臂为一又三分之一个头高,前臂为一又三分之二个头高。腿部长度为四个头高,大腿和小腿各为两个头高。具体到手部和脚部的长度,手的长度与脸部的宽度接近,脚的长度和脸部的高度接近。总之,人体各部比例有一个基本的比例范围,但也有特殊情况者,在观察和写生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例如服装模特的身高可能接近九个头高,有的运动 员的臂展要超过三个头高。(如图1)

2、形体结构: 关于人体的结构主要指骨骼和肌肉的组织规律,以及基本体块的构成与运动关系。头部结构在我们学习素描头像写生时,已经接触过,主要研究头部骨骼的生长规律和肌肉的组织规律。头颅骨圆润、面部骨骼方正。眉弓骨外凸呈房檐状遮住眼睛,额骨呈圆形隆起,左右对称。上颌骨和下颌骨的运动形成了嘴部的张合,颧骨隆突为脸部最宽处,等等这些均属骨骼结构。关于肌肉,我们只需记住一些基本部位即可,例如眼轮匝肌、口轮匝肌、咬肌等等。毕竟艺用人体解剖和医用人体解剖有本质的不同。我们研究的只是形状和组成状态,而 医用解剖研究的是生长机能与病理知识。对于人体的结构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大家可以看一些人体结构书,加强对骨骼肌肉的了解,对于画好人物动态速写还是大有裨益的。当然我们画人物动作速写也不是画人体结构图,毕竟还有衣服的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 2.学习本文的讽刺语言与作者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3.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领悟到因循守旧的危害性以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4、赏析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准确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2.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2.思考小说主题,并联系实际扩展其丰富的内涵,认识因循守旧的危害性及勇于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3.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体味契诃夫作品幽默,讽刺夸张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契柯夫的著名小说。学习这篇小说,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揣摩作品语言的讽刺意味,通过学习,还要使学生认识到胆小保守的危害性。 介绍背景资料: 契河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上,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别里科夫正是沙皇卫道士的典型。课文是原小说主要部分的节选。 第一课时 【教学思路】 首先介绍作者及小说的时代背景,然后整体感知课文,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环境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有一个装在套子中的人,他的“套子”是什么呢?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位特殊的人物。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装在套子里的人》写于1898年,是俄国著名作家契河夫的代表作之一。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俄罗斯,沙皇政府实行专制统治,这种专制主义,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但是,在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 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作家以故乡塔于洛格初级学校的一个教员兼学监狄河诺夫为原型塑造的。契诃夫对黑暗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知识界做了长期的、深入细致的观察,把知识分子中的“狄河诺夫”们的思想性格和习惯集中起来进行艺术概括,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塑造了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装在套子里的人》说课稿 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这五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本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体裁是小说。本单元作为高中必修课小说教学的结末单元,对总结学生良好的阅读和鉴赏小说的习惯至关重要。在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小说的三要素等内容已分析得非常的细致。因此本课既是对中所学知识的运用,也是对小说学习的一个总结。 2、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文在教材体系中所处地位和单元提示中的要求,我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夯实字音字形基础知识;概括小说情节;分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从小说三要素和塑造人物的手法入手分析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别里科夫形象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语言浅易,人物关系单纯,情节简单,因此学生对情节的概括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对于小说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把握,却很难做到准确深入。故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为: (1)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分析 (2)深入把握小说主题 二、说学情: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在高一下半学期必修3(第一单元)已学过《林黛玉进贾府》、《祝福》等小说,学生对小说已有一定了解。并且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学习中比较透彻而深入的学习了小说的三要素,这就为本课教学时学生自主赏析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小说的情节性比较强,学生很感兴趣,因此要借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我教授的班级是普通班的十四班,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课堂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因此虽已学过但并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本课教授时,注重对旧知识的回顾,既要大胆放手的让学生自己去赏析,又要及时引导、补充,指出学生的思维盲区。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2

《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设计思路 《难忘的一天》主要写了我”为邓小平爷爷做电子计算机表演的事。文章通过我”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的心情变化及邓爷爷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邓爷爷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与期望。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好多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可能不太容易体会到小作者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分了两课时。一课时一个侧重点,第一课时重在写字;第二课时注重朗读。从基础开始,逐步上升到朗读体会。采用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读表,展”等8个字,写一写难,忘”等12个字。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了解国家对青少年学习现代技术的关心和重视。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书写美观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媒体小黑板,有关邓小平的肖像的挂图,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指名说一说) 2?概括介绍邓小平的生平。 3?揭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现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 2 ?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我会想些什么?怎样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装在套子里的人》(高一必修) 教案教 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世界文学史上的短篇小说三巨匠。 2、欣赏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养成比较阅读的思维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深入体会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重、难点 着重认识社会背景与别里科夫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养成的必然联系。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自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注意比较结构安排和《祝福》的不同之处。 2、第二课时,师生共同研读小说的结尾部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形象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关于契诃夫。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1)第一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特征 (2)第二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婚事 (3)第三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死 开端:准备结婚 发展:漫画事件、骑车事件 高潮:交锋 结局:婚事告吹 3、作者为什么在具体叙写别里科夫婚事之前,要花很多笔墨去介绍别里科夫的特征? 4、请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第一部分,认真体会其讽刺意味,并思考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去表现别里科夫的“套子”的特点? 二、总结与引申 别里科夫的“套子”到底是什么?有何象征意义? 三、作业布置 思考:课后阅读课文第二、三两个部分,分析别里科夫

为什么会落得个如此下场,意义何在? 四、板书设计 套子 具体表现:衣、住、行思想(语言) 象征意义:保守、腐朽--专制、禁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别里科夫的爱情故事 2、围绕别里科夫的婚事,讨论以下问题: (1)、从始至终,作者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他有什么爱情。为什么? (2)、分小组比较华连卡和别里科夫的性格 (3)、分析故事的结局 3、“埋葬别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二、总结与引申 1、简述契诃夫的伟大 2、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对于我们有什么现实意义?他的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难忘的一天》教学设计2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难忘的一天》教学 设计2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作者的激动,紧张和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 3、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的重大。 重点: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小作者的心情,激发对计算机的兴趣认识自已肩负责任重大。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你还记得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身影吗?还记得他说过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吗?今天我们又要和邓小平爷爷见面了,他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难忘的一天》,板书课题,齐读,说说读了课题你现在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读课文,思考。 2、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了解了什么?学生汇报。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3、自读课文,圈出难读和不认识的生字。然后拼读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生字,认真读一读。 三、识字写字。 1、读准字音:指名读,领读,比赛读,重点指导读准:算、怦、容、灿几个生字。 2、识记字形。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可能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也可以用组词竞赛识字,还可以瘵带有生字的句子板书,让学生读句子或造句识字。 3、写字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写法,自已先试着描红,然后老师示范提醒:

A、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 B、及字的笔顺是先写ノ C、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部分词语学生认读,巩固识字。单个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2、今天我们继续来看《难忘的一天》这个故事。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已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将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说说自已的体会,再读课文提出最想知道的问题。 3、边指导朗读,边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1)为什么我一开始比较紧张,后来就平静了下来? 2)文题对照,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

《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开课教案

《裝在套子裏の人》 教學目標 1、瞭解契訶夫及其作品。 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3、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の複雜性及其社會典型性。 4、學習領會作品中幽默諷刺手法和細節描寫の運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別裏科夫是怎樣一個人及這個人物の典型意義。 2、學習抓住肖像、語言、行動和心理活動の描寫來刻畫人物の方法。 3、理解領悟以諷刺手法來刻畫揭露醜惡事物の表現手法,品味語言の諷刺意味。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本單元是我們非常喜歡の小說單元,前面已經學過幾篇小說,相信同學們對鑒賞小說會有一定の心得,請同學們思考該如何去鑒賞一篇小說? 可以從小說の三要素入手。分別為典型情節、典型人物、典型環境 本篇小說の故事情節我們在本課前已經研究完成,關於典型環境文中很少涉及,所以這節課主要任務是研究人物形象。 二、作者及作品相關內容簡介 1、契訶夫(1860-1904)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是十九世紀末俄國傑出の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舉世聞名の短篇小說巨匠和劇作家,是歐美三大短篇小說家(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法·莫泊桑、俄·契訶夫、美·歐·亨利)之一。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說《第六病室》,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凡卡》、《帶閣樓の房子》、《裝在套子裏の人》,劇本《櫻桃園》等。他の作品取材極為廣泛,對地主、官吏、資產階級、小市民、知識份子、工人和農民都作了非常真實而深刻の描寫。他の藝術特點在於以簡練の手法,幽默の筆調,從平凡の日常生活事件裏反映出重大の社會問題,特別是揭露了沙皇政府對人民の殘酷壓榨和剝削,諷刺庸俗腐朽の市儈習氣,同情被侮辱與被損害の“小人物”,但局限於表達民主主義和人道主義思想,帶著明顯の抑鬱哀傷の色彩。 2、寫作背景 19世紀末期の俄國正是農奴制度崩潰、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沙皇專制極端反動和無產階級革命逐漸興起の時期。沙皇政府面臨著日益高漲の革命形勢,極力加強反動統治,沙皇政府の忠實衛道士,也極力維護沙皇の反動統治,仇視和反對一切社會變革。 作者寫這篇小說就是為了揭露和諷刺這種人醜惡の本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