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发展对我国基金业的启示

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发展对我国基金业的启示

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发展对我国基金业的启示
美国共同基金的历史发展对我国基金业的启示

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史(1990年代)

内容目录 1995-1998 年美国银行股超额收益明显 (4) 1980-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兼并收购潮 (5) 危机处理阶段(1980-1994 年) (5) 提升竞争力阶段(1994-2000 年) (8) 1990 年代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11) 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进入高盈利稳定发展阶段 (13)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进入稳定发展新阶段 (13) 资产质量大幅改善 (15) 综合化经营能力增强 (15) 资产稳步扩张 (16) 净息差收窄,但高于危机前水平 (17) 总结 (18)

图表目录 图1:1995-1998 年中旬美国银行业超额收益明显 (4) 图2:美国标普500 银行指数PB 值由1.2x 提升至3.5x (4) 图3:1995-1998 年中旬美国个股银行股价大幅上涨 (5) 图4:1980-1990 年代初期美国大量银行倒闭和救援 (6) 图5:1980-1994 年美国倒闭和救援银行总资产规模 (6) 图6:1980 年代美国银行业不良率持续在高位 (6) 图7:1970-1980 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滞涨 (7) 图8: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并购数量 (9) 图9:美国所有受FDIC 担保的银行业机构数量 (10) 图10:不同类型银行总资产分布情况 (11) 图11:1992 年开始美国经济稳定高增长 (12) 图12:1992 年开始美国呈现“低通胀+低失业率”的态势 (12) 图13:1990 年代美国新房销售持续增长 (13) 图14:1990 年代美国住房市场指数呈上升态势 (13) 图15:1990 年代住宅抵押贷款ABS 快速增长 (13) 图16:1990 年代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发行额变动 (13) 图17:1993 年开始美国银行业净利润稳定增长 (14) 图18:1990 年代中后期美国银行盈利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14) 图19:美国银行业不良率自1992 年3 季度持续快速下行 (15) 图20:1990 年代美国银行拨备覆盖率持续上行 (15) 图21: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非息收入占营收比重持续提升 (16) 图22: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资产进入稳定扩张期 (16) 图23:不动产抵押贷款占比提升 (17) 图24:1990 年代美国银行业净息差收窄 (17) 图25:1994-2000 年美国银行业处于加息环境中 (18) 图26:1990 年代存款占负债总额比重下降 (18) 表1:1980-1994 年美国倒闭和救援银行资产分布情况 (7) 表2:1980-1994 年美国各州关闭或接受了FDIC 援助的美国商业银行数量 (8) 表3:1980-1994 年破产和救援银行总资产超过100 亿美元的银行名单 (8) 表4:1992 年世界十大银行 (9) 表5:1995-2000 年美国银行业并购典型事件 (10) 表6:2000 年世界十大银行(按资本总额排名) (11) 表7:杜邦分析 (14) 表8:估值表 (20)

@私募股权基金中国发展历程

私募股权基金中国发展历程 作者:兰血里昂2008-10-28 15:37 星期二晴 自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间GDP年均增长率近10%,基本上实现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和持续增长。到2007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61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2460美元。我国已经摘掉了低收入国的帽子,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相对滞后,资本市场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典型的表现就是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过多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规模小、比重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目前,我国的直接融资规模仅占全部融资总量的10%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40%至50%的水平差距很大。融资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因而,私募股权基金的引进,将是打造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企业融资渠道,推进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私募股权基金,简称PE,是面向特定投资者,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并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并获利的一种权益性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在于:第一,私募股权基金专注于投资成长型企业,注重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前景。第二,私募股权基金注重专业化和规范化运作,借助专业机构和人员参与基金的筹集、投入、管理和退出等环节,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了金融风险。第三,私募股权基金以资本市场为手段,实现对企业股权的投资和自身资产增值。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19世纪末期,但现代意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始于二战以后。1946年,世界上第一个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美国研究发展公司(ARD)成立,标志着私募股权开始步入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发展时期。美国私募股权基金从20世纪40年代起步,后几经波折,2006年后重新步入快速上升的轨道。2007年,美国私募股权公司通过415只基金筹集的资金创纪录地达到3020亿美元。欧洲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07年募集资本1640亿美元,成为继北美之后的第二大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目前,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直接投融资领域的重要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私募股权基金必然会进一步发展壮大。 私募股权基金的引入,对于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促进我国企业成长、壮大,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引入PE可以拓宽我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创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成长壮大。引入PE一方面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以股权替代债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由于PE专注于投资成长型企业,有利于鼓励企业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引入PE可以完善我国企业治理结构,推动企业成长壮大。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在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企业治理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在PE投资过程中,投资人利用其所具有的市场视野和战略资源帮助企业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和监管体系,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经营业绩,推动企业快速成长。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浅析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浅析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私募基金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虽然私募基金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发展迅猛,目前已经具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和市场影响力,成为证券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私幕基金的公开化与合法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基金业未来的发展。 但是由于法律及相关配套体系的完善时滞,加之本身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及我国不成熟的投资市场等原因,国内庞大的私募基金仍处于法律监管体系之外的灰色地带,这无疑增大了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风险,不利于其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概况,对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必要性和它对我国资本市场的重大影响进行探讨,并分析我国私募基金现在存在的问题,对此提出相关建议和发展对策。 关键字:私募基金;必要性;资本市场;风险防范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ivately offered fund in China has been development and expansion, and has becoming an important strength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spering urban and rural markets, extending social employment .Although the appearance of privately offered fund in our country is very late, privately offered fund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 Now it already has become considerable scale and market influence ,and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ength which can not be indispensable ignored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 The glasnost and the legalization of the private equity fund will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fund. But because of laws and related supporting system consummation delay, besides its high risk and the juvenility investment market in our country and so on, the domestic large privately offered funds still in the grey areas of legal supervision system and this undoubtedly increas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ly offered fund, and go against its progress.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ly offered equity fund in China, and discuss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ivately offered equity fund and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for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 .Besides, i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privately offered fund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Privately Offered Fund,Necessary,Capital Market,Risk Prevention

美国基金会发展状况分析

美国基金会发展状况分析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 一、美国现代基金会的缘起 基金会作为一种具有现代慈善性质的非营利组织,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基金会因其在组织制度、数量规模、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前所未有之发展态势和影响力而成为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典型代表。 美国早期的慈善活动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期的“慈善活动(Chairity)”,这一时期以基督教教义为文化基础的善行义举普遍存在。经过历史演化,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基金会。 基金会的出现被人们称为慈善事业的“革命”和“公益工业”时代的来临,它将个人或企业的财富归集起来转化为公共资源,也标志着将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慈善行为的制度化。 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程,美国现代基金会无论在数量还是规模上都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并在美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提供社会服务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辅助外交和增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有着积极的贡献,是美国社会价值的忠实守护者。 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上现代基金会发展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与美国社会的文化思想、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一)现代基金会的文化基础 基督教作为美国慈善事业的思想源头,是美国现代基金会兴起和发展的文化基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宗教都有劝人向善和鼓励捐赠的传统。宗教对慈善思想的产生和慈善活动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美国社会,基督教的影响更是无处不在。“军队里、国会里都有

专门牧师,最高法院房间里壁上有‘摩西传十诫’的宗教油画,每一张美元钞票上都印有‘信仰上帝’的字句。”基督教传统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创始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对基督教教义坚信不疑。 基督教教义主张平等、博爱、向善和互助,扶贫救困是基督徒荣耀上帝的手段之一。基督教神学中“恩宠论”认为,在上帝赐人的恩宠中,实效的恩宠启发人的悟性,感动其心愿,帮助人行善拒恶,以得永生;而习惯的恩宠则是受宠爱者灵魂的生命,它使人养成行善的习惯,成为上帝的子女和圣灵的居所,帮助人们为获得永生而积累善功。行善积德不仅成为基督徒荣耀上帝的手段之一,也是基督徒通往永生的灵魂解脱之路。因此,信徒们得“感恩”、得“回馈”社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方社会设有“感恩节”。美国殖民地时期最有影响的慈善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认为,上帝是“伟大的捐助人”,人应当“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办法增进其他人的幸福”来向上帝表示感谢。 在这种基督教思想的广泛影响下,西方的许多富翁,宁愿把自己积累的财富捐赠给社会,用于公益事业,也不把它们留给自己的子女。被公认为现代慈善事业开创者的美国钢铁巨头卡耐基就深受基督教“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的思想的影响,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明确指出“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认为致富的目的应该是把多余财富回报给同胞,以便为社会带来最大、最长久的价值,只有将自己的剩余财富用于造福社会公众的事业,才是最为明智的安排。基督教文化构筑了美国人的思想和灵魂,并造就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在美国的慈善事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构成了西方现代基金会兴起和发展的文化基础。 (二)现代基金会的经济基础 私人财富的增加为基金会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基金会的出现是以巨额财富作为后盾的。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社会财富的增加尤其是私人财富的剧增是密切相关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几十年,由于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体,确立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黄金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出了史无前例的财富,造就出了一个富豪阶层。据粗略统计,1880年美国的百万富翁还不到100名,而到1916年时却已超过4万人,其中一部分人的财产甚至超过了一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涌现出了大量的私人基金会,私人财富的增加无疑为基金会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和品牌建设初探

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和品牌建设初探 杨泠子/文 品牌是企业文化、发展理念、经营水平的集中展示,品牌建立和形象传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在专注于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私募管理人意识到品牌建设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一、我国私募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 1、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现状 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企业进行非公开的股权投资,并主要通过被首次公开发股票(IPO)的方式退出获利,同时也会采用兼并与收购(M&A)或管理层回购(MBO)的方式退出。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则不仅涵盖企业发展各阶段的股权投资,从种子期的天使投资、初创发展期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扩展成熟期和Pre-IPO阶段的投资,到上市后的私募股权投资、并购投资等,还包括地产基金、夹层资本等。按照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基金分类方式,主要分为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投资基金4类。 回顾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变迁,自2004年国内首只私募信托基金发行以来,私募基金已走过十年历程: ●2012年12月修订通过的新《基金法》将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围,并规定私募基金未来将可以发行公募产品; ●2013年初,证监会发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保险、私募三类机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 ●2014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实施,大大降低了私募产品的成本,私募基金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由此,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迎来了全新的财富管理时代。 “上一轮牛市是公募基金大发展,这一轮牛市是私募基金大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4094家,比去年7月相比增涨45%。 全球著名咨询机构普华永道2016年3月发布报告称,2015年,在全球私募股权及风险

美国基金业发展史

美国基金业的发展史 发布者: 杨洋(yangyang2.zh) 发布时间:2009-04-02 访问次数: 1、开始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空前繁荣,国民收入急剧增长,国内外投资活动异常活跃,同时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投资信托制度便引入美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了一些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类似的投资工具。1889年成立恶毒纽约股票信托、1893年成立的波士顿个人财产信托以及1904年成立的铁路和电灯证券公司。而诸如此类各种投资信托所代表的美国人的投资比例是微小 的,在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价值中所占的比 重远不到1%。 2、喧嚣的20世纪20年代和大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地位战争摧毁了欧洲大部分工业基础,并为美国工业奇迹般地扩展进入这一新市场提供了契机。在20年代,美国人的收入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而且更有富余的部分用于投资。对基金业同样重要的是,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向国人出售自由债券,且其中一些面额小到50美元,这使得2000万美国人学会了投资。20年代的牛市吸引很多的美国人直接投资于普通股票。但投资信托的优越性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 信托投资的具体组织类型随信托类型而变化。20年代投资信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最流行的是类似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投资信托,或我们目前所称的封闭式基金。1921年4月,美国出现了第一个投资基金组织美国国际证券信托,该基金的运作与此前的英国基金基本雷同,亦为封闭式基金,即基金发行在外的受益凭证数量固定不变,投资人只能在市场上进行受益凭证的交易,其价格由供求关系调节。从1924年开始至1929年的5年中,建立了56个封闭式投资信托。在大危机发生时,89个公开发售封闭式投资信托向公众披露其所持有的资产价值总额约为30亿美元。 另一类20年代首次出现的主要的投资公司类型是开放式基金。有时也被称为波士顿型投资信托。虽然在

私募基金八大策略介绍

私募基金八大策略介绍 私募基金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展十分快速,并已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几乎所有国际知名的金融控股公司都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同时也培育出了像索罗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鳄。 而国内私募基金也驶入快车道,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4月,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6045家;已备案私募基金31347只。国内的私募江湖也人才辈出,在这个战场里,我们见识过王亚伟、徐翔、刘世强、葛卫东、杨海等江山豪杰。 由于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资金运作和收益状况,都不是公开进行的,投资者往往误认为私募基金运作风险大于收益。其实,私募基金成立时,都会选择稳定可靠、信誉好的合伙人,这点就迫使私募基金运作较为谨慎,自律加上内压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规避风险,同时减少监管带来的巨大成本;而且,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灵活性和持仓品种的多样化,往往能抢得市场先机,赢得主动,使创造高额收益成为可能。 私募阳光化一直在曲折中艰难推进,直到2013年6月1日新《基金法》正式实施,把私募基金正式纳入监管范畴;2014年1月17日,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行业的实质性监管政策才得以落地。 随着私募基金蓬勃发展,投资策略也逐渐多样化,基金投资策略可谓是百花齐放。为方便投资者更清晰的理解,经过精细梳理对目前私募行业所有的投资策略进行了细化,按投资策略分类主要分为:股票策略、事件驱动、管理期货、相对价值、宏观策略、债券基金、组合基金、复合策略等主要策略分类。以下将对各类型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股票策略 股票策略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是目前国内阳光私募行业最主流的投资策略,约有8成以上的私募基金采用该策略,内含股票多头、股票多空、股票市场中性三种子策略。目前国内的私募基金运作最多的投资策略即为股票策略。 1、股票多头

私募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私募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私募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私募行业发展趋势

截止到2017年3月底 管理人数量(家) 基金数量(只)基金规模(亿)基金平均规模 (亿) 公募基金10942088920721.20 私募基金 18596 50424 119000 2.36 私募管理规模VS 公募管理规模私募基金规模自2014年以来高速增长,由2014年底认缴规模为2.63万亿增加到2017年3月底11.9万亿,规模扩大4.5倍,季度环比增长率达到18.26%。 私募认缴规模已经超过公募规模 ①2016年3月底私募实缴规模为8.75万亿,与公募的8.92万亿不相上下,于2016年三季度后开始超过公募基金规模②私募基金管理人数远超公募基金,基金产品数量亦远超公募基金产品数量③私募单只产品平均规模远远小于公募基金,只有2.36亿元,为公募基金产品平均规模21.2亿元的十分之一

政策规范力度、执行力度加强私募行业部分重点监管政策 私募行业相继出台各项监管政策,旨在规范私募机构运营,促进行业良性有序发展。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中基协2016.02.01) ?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中基协2016.02.04) ?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中基协 2016.2.5) ?中国基金业协会负责人就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 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相关问题答记者问(中基协 2016.2.22) ?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中基协2016.04.15) ?关于私募基金管理人近期入会相关工作安排的通知(中基协 2016.09.08) ?关于做好私募基金“两个加强、两个遏制”相关工作的通知( 中基协2016.08.29) ?私募投资基金服务业务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基协2016.11.15)2016年2月5日基金业协会发文8月1日前无备案产品的私募基金将被注销。16年三季度减少8000余家私募,截至3月底目前已经注销私募机构超过12000家。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一、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的变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放松管制、金融市场高度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作用,美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既受到空前的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放松银行业管制是一个既促进银行业竞争又为银行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美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具有实质性影响的放松管制举措主要有:1.《1980年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案》,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对存款机构资产与负债业务放松管制,放弃对不同类型存款机构的差别待遇,标志着美国银行业的管理目标从以往的注重安全性和稳健性,转向注重竞争性和公平性。2.《1994年里格-尼尔银行跨州经营与跨州设立分行效率法案》,废除了银行跨州扩张的壁垒,允许银行控股公司收购任何一个州的银行,使商业银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经营业务和设立分支行。3.《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允许商业银行在金融控股公司框架下经营银行和非银行金融业务,从立法上为商业银行扩展金融服务范围、实现综合化经营提供了保证。 其次,金融市场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构成空前的挑战。1985年到2005年期间,美国股市市值相当于与GDP的比率由54%猛增到146%;债务证券余额相当于GDP的比率由102%提高到183%。!"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长足发展。美国金融业的深刻变革,使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资产业务方面,由于企业的融资来源日益广泛,银行贷款的吸引力日益下降,在非金融企业负债中的比例由22%下降到14%;在负债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吸收个人家户存款的能力受到其他金融机构的挑战,存款性资产在美国个人金融资产持有中的比例由34%下降到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美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发展分析 王志军 内容提要:美国商业银行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困难时期后,从90年代初至今持续保持良好的盈利性,是历史上盈利性最好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是美国银行业的变革进入高潮再逐步稳定的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考察美国商业银行整体及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十几年来的盈利性发展特征,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化进程中的中国各类商业银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性美国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王志军,金融学博士,南开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作者根据美联储FlowofFundsAccountsoftheUnitedStates:AnnualFlowsandOutstandings,1985 ̄1994,1995 ̄2005的数据计算而得。另,本文所采用的数据除另有标注外,均来自“ProfitsandBalanceSheetDevelopmentsatU.S.CommercialBanks”,FederalReserveBulletin,variousissues. #"数据来源同!"。 23 国际金融研究2007.4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

金斧子财富:https://www.doczj.com/doc/ad10886175.html, 到2017年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已走过12年,无论从私募从业人数,还是产品数量、管理规模来说,都得到了飞速发展,私募与中国股市共同成长,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下面金斧子的小编就帮大家普及一下中国私募积极发展历程 2004年2月20日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与深国投信托合作,成立“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被业内视为国内首只阳光私募产品,以“投资顾问”的形式开启了私募基金阳光化的模式。 2006年~2007年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行业的第一波潮流出现,包括肖华、江晖、赵军、田荣华、徐大成等重量级人物纷纷“奔私”,带来新的投资理念和方法。 2009年1月23日银监会印发《信托公司证券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成为第一个规范证券类信托产品的文件,意味着存在多年的阳光私募模式得到监管认可。 2009年第二波“公奔私”热潮风起云涌,曾昭雄、孙建冬、许良胜、李文忠、李旭利等公募基金经理,都在这一年转投私募,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2009年12月7日宁波游资出身的徐翔来到上海成立泽熙投资,发行泽熙瑞金1号。到了2015年11月1日,徐翔涉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2012年~2015年原“公募一哥”、华夏基金王亚伟离开,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辞职,标志着第三波“公奔私”热潮到来。王茹远、王鹏辉、吕宜振、王卫东等大批公募基金经理随着新一轮牛市的到来投身私募行业,“公奔私”达到高潮。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新修订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增加“非公开募集

金斧子财富:https://www.doczj.com/doc/ad10886175.html, 基金”章节,对私募基金做出相关规定,意味着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成为正规军纳入监管。 2013年12月私募教父赵丹阳认为A股到了价值底部,宣布重返市场,发行首只产品“华润信托-赤子之心价值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2014年1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开启私募基金备案制度,赋予了私募合法身份,同时私募作为管理人可以独立自主发行产品。2014年3月基金业协会为首批50家私募机构发放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取得资格的私募可以从事私募证券投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业务,成为正规军。2014年6月30日证监会审议通过《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在备案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包括阳光私募在内的私募基金监管做出全面规定。 2016年2月至今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私募行业自律规则,同时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并从去年11月开始公布了8批失联私募名单。协会希望构建一套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规则体系,规范私募行业发展。 更多市面最火爆的股权投资项目资料查询,请直接拨打电话:【金斧子】持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国际风投红杉资本和大型央企的招商局创投实力注资,致力于打造中国领先私募发行与服务平台,提供阳光私募、私募股权、固收产品、债券私募、海外配置等产品,方便的网上路演平台,免费预约理财师,用科技创新提升投资品质!

现代风险投资在美国的发展史

现代风险投资在美国的发展史 1946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多里特(George Doriot)和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福兰得斯(Ralph Flanders)发起成立了旨在利用市场机制解决新创企业资金不足的封闭式投资公司??美国研究开发公司(ARD)。通常认为,ARD是第一家具有现代意义的风险投资基金。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制度和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美国风险投资的发展一直处于萌动状态。70年代以后,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自50年代末以来美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企业投资法》等相关法律的相继出台,风险基金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专业的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就成立于1973年,至今已有35年的历史。从1978年开始,一系列立法与规则变革,推动了风险投资业的快速发展。首先,国会大幅削减资本利得税率(从49?5%减至28%)。同时,劳工部取消了作为风险投资主要筹资障碍的养老金立法案。与此同时,有大量被风险投资投资过的企业成功IPO,激发了机构投资者对风险投资的兴趣。于是20世纪80年代,风险资本行业开始了一个长周期的增长。1980年,风险公司筹资和投资不足6亿美元,1987年这一数字陡增至近40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末,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风险资本基金的主要来源由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明显地转向了捐赠基金(Endowments)、养老金( Pension)和其他机构基金。例如1978年,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是最大的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占所有筹资的大约1/3。后来,个人与家庭的这一比例下降至10%,公共养老金与公司养老金已成为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占所有承诺资金的大约一半。 20世纪90年代,是新经济产生与网络时代形成的十年。这十年,美国经历了经济的持续增长,风险投资行业在“硅谷”与“NASDAQ”的双重动力推动下,与高科技产业一起在90年代末期步入了一个极盛时期。雅虎、ebay、JetBlue等企业的成功IPO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美国的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在美国经济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风险投资对一些产业,尤其是科技和零售业在美国过去20年中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联邦快递(FedEx, NYSE:FDX)、英特尔(Intel, NASDAQ:INTC)、思科(Cisco, NASDAQ:CSCO )、星巴克咖啡(Starbucks, NASDAQ:SBUX)、基因泰克(Genentech, NYSE:DNA)、苹果电脑(Apple,NASDAQ:AAPL)、电子海湾(Ebay,NASDAQ:EBAY)、谷歌(Google,NASDAQ:GOOG)、家得宝(home Depo, NYSE:HD)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企业,更是在风险投资的直接支持下发展起来的。 在美国,风险投资家们已经成功地为自己赢得了“新经济发动机”的美誉,这一称呼在中国同样适用。虽然,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还没有达到美国的发展水平,但随着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从互联网到经济型连锁酒店,从英语培训到电视购物,从生物柴油到太阳能电池制造,风险投资也造就了无数新兴企业,甚至是崭新的行业。 2007年,在美国两大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纳斯达克股票交易市场(NASDAQ)上市的中国公司,90%都是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2007年,共有12家中国公司在 NASDAQ上市,其中11家是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共有18家在NYSE上市的中国公司,其中16家是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支持的。在中国,由风险投资投资支持发展起来的企业越来

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历程及现状

目录: 浅析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 一、私募基金概述 (1) ㈠什么是私募基金 (1) ㈡私募基金的特征 (1) 二、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2) ㈠国外私募基金发展概况 (2) ㈡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历程 (4) 三、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 (5) ㈠私募基金的存在形式 (5) ㈡私募基金的规模状况 (6) ㈢我国私募基金存在的问题 (7) 四、规范和发展我国私募基金的对策建议 (10)

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摘要: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也不断的壮大,私募基金也伴随其发展快速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必然会凸显出一些不合理的弊端。认清这些问题,同时借助于国外的经验有助于规范和促进我国私募基金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私募基金现状发展历程 一、私募基金概述 ㈠什么是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相对于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证券发行方法之差异,以是否向社会不特定公众发行或公开发行证券的区别,界定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而所谓私募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由于私募基金的销售和赎回都是通过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来进行的,因此它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 ㈡私募基金的特征 1.私募基金一般只面向特定的少数投资者筹集资金;保密度较

高;2私募基金的销售、赎回等运作过程具有私下协商和依靠私人间信任等特征;3.私募基金的投资起点通常较高,无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等组织机构,一般都要求具备特定规模的财产;4.私募基金一般不得利用公开传媒等进行广告宣传,即不得公开地吸引和招来投资者; 5.私募基金的基金发起人、基金管理人通常也会以自有的资金进行投资,从而形成利益捆绑、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 6.私募基金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即目前政府通常不对其进行严格规制; 7.私募基金的息披露要求不严格; 8.私募基金的反应较为迅速,具有非常灵活自由的运作空间; 9.私募基金的投资回报相对较高。 二、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 ㈠国外私募基金发展概况 海外私募基金的形式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基金,另一类是以投资产业为主的基金。其中第一类基金中盛行着一种对冲基金,国外对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一开始体现在对冲基金的研究方面。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创始阶段(1949 年至1956 年) 随着战后美国经济尤其是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第一个对冲基金是美国的阿尔弗雷德·琼斯(Alfred W.Jones)于1949 年创建的一个私人合伙制的股票基金,名叫“T ake heart,baby一boomers”,前所未有地将私人合伙企业的组织形式、对股票的卖空和财务杠杆三者结合使用,其投资体系成为对冲基金行业的奠基之作。20 世纪50 年代中期,市场上出现了具有其他激励机制的合伙制,在此期间,对

新中国银行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1)

新业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60年来,银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历了不平凡的光辉历程,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健发展、改善社会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60年银行业发展历程回顾 新中国银行业的形成和发展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新中国银行业逐步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持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1956年:银行业促进国民经济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7年 这一阶段,我国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成立后的头三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将中国人民银行纳入政务院的直属单位,确立了其作为国家银行的法定地位。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任务为:一是发行人民币,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货币体系和统一的国家银行组织体系;三是接管官僚资本银行和整顿金融业;四是积极开展存款、贷款、汇兑和外汇等银行业务,促进国民经济恢复,为迎接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1953~1956年,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为全面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银行业则实行信用集中原则,中国人民银行编制的综合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1956年公私合营银行纳入中国人民银行体系,形成了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一五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12%,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1%,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建设。 1956~1965年:银行业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10年 1956年我国开始转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8~1962年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和三年严重自然灾害,银行的业务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导致信贷投放失控,现金发行过多。这一时期,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25%,各项贷款年均增长20%。 1963~1965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基本恢复正常,金融工作也步入正轨。这期间,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年均增长%,各项贷款年均增长%,基本解决了大跃进时期遗留的通货膨胀问题。 1966~1976年:银行业遭受文化大革命重创的10年

2015年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其中,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力量的私募基金更是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法律及相关配套体系的不够完善,加之私募基金本身的高风险性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够成熟,国内庞大的私募基金仍然处于法律监管体系之外的灰色地带,这很不利于其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现状,对比国外私募基金的发展经历,分析我国私募基金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关的建议,展望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私募基金发展现状资本市场发展趋势前景分析 一.私募基金概述 (一)国内外私募基金起源及发展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末,不少富有的私人银行家通过律师、会计师等的介绍和安排,将闲置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石油、钢铁、铁路等新兴产业,这类投资完全是由投资者个人自由决策,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这就是私募股权基金的雏形。经过多年发展,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 我国的私募基金始于1993年,发展到现在总规模已经超过一万多亿元,其规模甚至已经超过公募,已经成为国内证券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了。虽然我国的私募基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其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政策性支持,其运行和发展到现在绝大多数都以地下和半地下的方式进行。 国务院于2010年05月13日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领域、金融服务领域、国防科技领域。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 (二)私募基金的含义及优缺点 1.私募基金的含义 私募(Private Placement)是相对于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私募是指向小规模数量合格投资者(Accredited Investor)(通常35个以下)出售股票,此方式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各国投资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同各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史可以说是美国几百年经济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美国投资银行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目前公认的美国最早的投资银行是1826年由撒尼尔?普莱姆创立的普莱姆?伍德?金投资银行。与欧洲投资银行业相比,美国投资银行的历史短、起步比较晚,但其发展相当迅速,可以说后来居上。美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投资银行的早期发展 在初期的发展中,投资银行的业务从汇票承兑、贸易融资发展到政府债券、铁路债券的发行和销售,产生了一些具有影响的投资银行,如摩根?斯坦利、美林、高盛、雷曼兄弟等。到1992年危机前,投资银行的控制范围已经扩大到整个经济领域,如1912年摩根财团控制了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几家全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等,控制着240亿美元的资产。20世纪20年代持续的经济繁荣使华尔街成了狂热投机的集中地,成为经济危机地始作俑者。 (2)金融管制下的投资银行 对投资银行的法律管制是从1929年大危机后开始的。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爆发,美国对金融业进行了严格管制。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带来了暴利。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资本市场蒸蒸日上,美国的基金业务开始时兴,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基金业务,纷纷成为基金的发起人。但美国的联邦法银行制度和州法银行制度却没有有关公司的法律。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到1932年股市市值仅剩下危机前的10%。为了防止危机的再度出现,多项重要法律相继出台。1933年制定了证券法和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1934年制定了证券交易法;1940年制定了投资公司法和投资顾问法。这些法律将证券业务置于联邦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使原来法制法规一片空白的证券领域突然之间成为立法最为严厉的领域。 在这一系列立法中,对投资银行业务影响最大的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一法律将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分离,其中包括:《联邦银行法》管辖下的银行与其证券子公司完全分离;商业银行除国债和地方债券意外,不得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业务;禁止私人银行兼营存款业务和证券业务,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业务严格分离开来。 (3)放宽限制下的投资银行 1975年,证券和交易委员会(SEC)放弃了对股票交易手续费的限制,实行手续费的完全自由化,此举改革成为美国证券市场自由化的象征,对后来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交易手续费的自由化使美国投资银行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由化以前,股票交易手续费收入占美国投资银行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十年后的1985年,手续费收入不及总收入的20%。佣金收入的减少促使美国投资银行不得不寻求新利润来源而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由此便产生了证券公司经营模式的分化现象。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类,注重固定收入的资产管理业务,围绕投资理财、投资咨询展开业务,美林就属于这一类;第二类,以二级市场自营业务和兼并收购中介业务为主,偏向高风险与高收益业务,雷曼兄弟属于这一类;第三类,专业于经纪业务,利用信息手段降低交易成本,以提供廉价交易服务为主,查尔斯?韦伯属于这一类“折价经纪商”的典型代表。折价经纪商通过电话、传真、电脑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