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名称面向新课程的高师数学教育差异教学模式研究及实

课题名称面向新课程的高师数学教育差异教学模式研究及实

课题名称:面向新课程的高师数学教育差异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课题批准号:FIB060403

课题类别:教育部规划

课题资助经费:5000元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

课题鉴定时间:2011年3月

课题负责人:程向阳阜阳师范学院

主要成员:李伯春、刘可、时伟、李媛慧、褚小婧、王兴福、王振、王志刚

研究总报告

面向新课程的高师数学教育差异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探索

世界教育的发展从全民教育目标向全民优质教育目标转变,以及保障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和完成优质的免费初等义务教育的目标,实施优质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周满生:《世界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趋势和优先事项——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国际教育大会“主文件”及“公报与建议”》,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第3-4页.)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普九”达标的初步实现,我国也迈进了从人人受教育到追求人人受优质教育的时代。学校教育发展面临着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益的任务,如何通过教育的优质服务特别是优质教学,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学生发展目标,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进步和发展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多元文化追求“差异性的价值”,这是社会对差异教学的客观要求,正是在这种双重背景之下,以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差异教学实验应运而生。优质教学是推进与实施新课程的抓手,抓住优质教学,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抓住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害,因此,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照顾差异、追求卓越”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独特个性,是实现当代优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即在班集体教学中,在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有效利用和照顾学生的差异,在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过程、评价等全方位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从而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与本人最大限度地匹配。学生差异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所在。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让儿童在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强调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儿童的差异,尊重儿童的差异,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日本的八大教育主张也认为:学生能力的差异是教育计划的基础,教育如果离开了这个基础,将一事无成。高师院校数学教育课程中培养师范生的差异教学能力,在当前倡导教育公平、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更显重要。“差异教学”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照顾差异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本研究将差异教学论应用于高师数学教育研究,探索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差异教学的价值追求的融合,基于学生差异的数学教学策略,构建以学业成绩、学科问题和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数学差异教

学模式,以教学支持、教育实践和教师评价为要素构建素养本位的高师数学教育差异教学策略,以及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研究。

内容结构图:

1.研究问题

1.1研究目的

探讨高师数学教育如何应对基础教育新数学课程的挑战;以教学支持、教育实践和教师评价为要素建立素养本位的高师数学教育差异教学策略;构建以学业成绩、学科问题和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数学差异教学模式;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导向的差异教学模式的实践效应。

1.2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差异教学理论,开辟了探讨优质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视角,对实现新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培养树立现代教育观的数学教师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教育教学观的更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指导优质课堂教学的评价,改善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差异教学从理念到策略方法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模型。

1.3研究假设

(1)差异教学从理念走进高师和中小学数学课堂,并融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成为新

数学课程观照下的有效教学策略;

(2)差异教学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面向全体,而不是少数学生,真正回归“大众数学”的教育理念;

(3)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4)基于数学课程弹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更加重视教学的有效性;

(5)追求一种整体协同、动态交互的数学教学任务观。

1.4核心概念

(1)“差异”一词,是指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与差别、有区别同意。个体差异性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生活社会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个性品质,它表明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独自内心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动、特殊和具体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学生差异教育观”是针对学生差异重要性进行认知、评价、处理的观念,认为差异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天然财富”、“教室环境的生态土壤”,是构成班级集体教学的活跃因素。

个体差异的产生,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其形式也表现在各个不同方面,如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背景等,与教育教学联系更为密切的认知方面的差异,有思维特征、认知风格和智力水平;非认知方面的差异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不同个体由于其遗传素质和所受环境影响的不同,在个性方面也表现出两种差异,一是非稳定性的个性差异,具体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等差异;二是稳定性的个性差异,具体包括气质、性格等的差异。学生个体差异,一般可从两个方面理解:个体内的差异和个体间的差异。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个体系统内各因素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不平衡;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随着学生升入高年级,其数学学习差异日益明显、分化仍在不断地在扩大,因此需要各种教育的广泛支持,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应卓有成效。

(2)“学生差异”这个概念,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理解则会引申出不同的处理方法;相同的是,每个人对这个问题都非常关心。人本生而各异,在多元社会里,需要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以及不同喜好的人,在社会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展所长,世界因此而缤纷多彩。

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四个特性。一是客观性(无所不在),即学生在学习速度、认知方式、学习风格上存在差异,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学的快,有的学生学的慢。二是多元性(丰富多彩),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力,但不同的人在各种智力方面

所拥有的量是不同的,由于受遗传、环境以及所属文化的制约,不同的人在这些智力的组合与操作上各有特色,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就表现为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认知方式和风格。每个个体不可能拥有完全相同的智能,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能的不同组合,单个个体有很高的某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这种内隐的智能差异的外显化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有当这种差异性被考虑到时,教学才是有效的。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多元化的智能倾向,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哪些方面变得聪明。三是发展动态性(非一成不变),学生还处在身体、知识的成长时期,差异变化是绝对的,不变则是相对的。四是学生差异还具有非集中性(阶段性、非全差)。

学生差异往往是潜能开发程度不同表现出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应该考虑、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认知方式与学习风格学习,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并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们一方面承认差异存在,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潜能的开发,反对那种以照顾学生差异为理由,忽视潜能开发的做法。

(3)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1]。

差异教学框图

学习环境课外提升学习促进有意义学习理解核心知识

辅导

考核社区家庭

多种学习成果表达方式——评价多元化

差异教学继承了因材施教的思想,但着眼于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既有所借鉴,但也有所扬弃,更有自己新的东西,如,在我国广泛推广的“分层教学”(以及由此衍生的“分流教学”、“按成绩分组”、“按程度分级”以及“区分课程”等形式)在克服班集体教学的一刀切模式、照顾差异这方面的确起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尤其是校际、班际的分层客观上形成“标签效应”,伤害了一些后进(“能力较弱的”)学生,造成教育的不公平。另外分层教学主要是从认知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分层,而学生的差异是多方面的,如情感态度的差异、学习方式、学习风格的差异,用分层教学则难以解释,因为有的差异并不是层次问题。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课堂的教学方法策略,而要有效照顾学生差异,仅靠课堂教学也是不够的。从照顾差异角度说,差异教学比分层教学涵盖更广,而且基本上形成了方法策略体系,虽然其中也有分层分类的策略,但只是方法策略之一,且对分层策略有所改进,倡导动态分层、隐性分层,以减少“标签效应”。

(4)个别化教学是西方学者为了克服班集体教学弊端提出的,个别化教学是和西方追求个人至上,倡导个性教育一脉相承的。虽然个别化教学不拘泥于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但个别化教学强调每个人学习的目标、内容和速度等都可以不一样,个别化教学强调要为每个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方案。个别问题反映在群体中就是差异,用“差异教学”的提法,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表明我们的立足点在群体,我们既考虑学生个体差异但也不忽视学生的共性,差异教学认为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离不开集体活动,我们既要发展学生健康个性,也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面对我国大班额的现状,我们认为为每个学生制订个别化教学方案是不现实的,即使制订了,也很难将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学方案和班集体教学对接。差异教学中倡导并列式教学计划、插入式教学计划,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对个别学生的个别特殊学习需要,才针对性地制订个别化教学方案。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2.1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高师数学教育并没有形成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基本上处于封闭运行、

脱离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状态。当前,高师数学教育改革滞后于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课程体系与内容陈旧,缺少现代教育气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内容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涉及到的内容已大大地超出了现行高师数学课程所覆盖的范围,再用过去的眼光看当今的基础课改已经远远不够了。特别是真正触及到高师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质问题,尤其是调整某些传统的数学专业课程、增加一些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现代数学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学数学研究等数学教育方面的问题时,则显得阻力重重。

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问题,树立“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体系创新、素养本位”的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探索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的整体改革。新课程背景下高师数学教育差异教学模式研究及其实践探索,旨在于面向基础、重心下移,上通数学、下达课堂,接纳差异、满足需要。因此,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优质”的现代差异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独特个性,是实现当代优质课堂教学的应有之义。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学习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空间,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可见,基础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教学理念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是旨在探索一种尊重差异的教学模式。

那么高师院校数学教育课程中如何培养师范生差异教学能力,在当前倡导教育公平、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中更显重要。“差异教学”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照顾差异的能力,是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2.2文献综述

一、主要观点

(一)差异教学的主要观点

在班集体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教学中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内的差异,从而促进学生优势潜能的开发;差异教学强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但不是消极适应,而是从个体的情况出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他们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教学中给每个学生平等的学习机会,将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全方位的构建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教学策略方法体系。

差异教学追求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但就班集体来说,学生必然是有差异的发展。从差异教学实施的角度,差异教学强调:了解和测量学生的差异是差异教学的前提;

学生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且是动态发展的,从教学的角度更关注学生智能的差异、学习动机、兴趣的差异,学习风格、方式的差异以及认知准备的差异等。教学目标既照顾差异但又应该对每个学生都具有挑战性;课程多样且可选择,利用选修课程、模块课程、课程资源中心等形态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适应学生不同需要,但又要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向优势方向转化;教学中既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一些动态的分层分类的学习活动,又要组织好合作学习,将“同质分层”和“异质合作”相结合;倡导以小班为基础,大班、小班、小组、个别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针对我国目前班额较大情况,为了在班集体教学中有效照顾差异,应重视课前的准备、铺垫和课后必要的辅导训练;不只关注学生知识技能差异,也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差异及学习过程、能力、方法的差异,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教学倡导多元发展性评价,在考虑到一些共同的基本标准同时,应针对学生差异有些弹性;学生表达成果方式可以多样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使用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的同时,也应重视本位参照评价,等等。

(二)差异教学的教育教学价值

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条件,教育中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的差异、教师素养的差异、教学资源的差异、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差异等,是教育生态的必需因素,也正是因此成为促进学生教育发展、生长成人不竭的动力。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四要素整合起来的生态环境,学生本身是课程资源要素之一,是课堂生态环境构建的主体,因而学生差异是课程教育教学资源中的重要因素。

(1)学生差异作为一种学习环境的生态资源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人类的教育首先是工具性的教育、生存性的教育,即教育主要是满足作为工具人的生存需要,同时兼顾作为目的人的超越性需要。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都有自己独特的天性和潜能,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现代性教育观倡导富有个性、弹性和本土化特点的目的观,倡导工具人与目的人统一的“生态人”的教育观[2]。从教育的目的性来看,学生个体差异资源形成了教育生态系统的土壤环境,有利于多样化、个性化人才的养成,在一个教学群体内适当的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生态原理告诉我们,“异己者”不一定是敌人,世界上的土地、植物、野生动物以及与我不同的人,虽然此间有种种差别,但这种差别是生态的需要,如果执意铲除与我不同的东西,就违背了生态规律。教育生态观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乃是这个多样性世

界的自然,一切与我们不一致的人和观点不仅都有权利存在,而且很可能对我们自己的发展有利,因为同那些与我们有差异的人或物对话,可以与我们相互作用,不断生成新的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需要不同层次多种类型的人才,“我们必须抛弃一个唬人但错误的观念:不断增长的差异性会自动地带来社会紧张与冲突。事实恰恰相反。社会冲突不仅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范围内,它是有益的。如果一百个人都拼命想要获得同一个发财的机会,他们也许不得不为此争得不可开交。但是,如果这一百个人中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目标,那么他们之间就会进行交易和合作,进而形成共生关系,这对大家都更有益。只要有适当的社会安排,差异性会有助于形成一个安全和稳定的文明。”[3]从社会需要多样化人才的角度,我们更应发掘差异带来的这种资源。

物种的差异性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促进“共生”,富有“生长性”,学生差异是生动的起源,而不应是简单地视为必须克服的消极因素或教学负担。由问题情境引发的教学冲突、质疑或充分暴露的错误,都可以视为多元差异思维的结果,并可当作一种难得的可贵材料,不断地追问,引导学生去探究、反思,进行“发散性”训练,从而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势,灵活地驾驭课堂,驾驭知识。学生具有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成长经历和个性品质,这些反映到学习中体现出各种各样的学习差异,因而在学习环境中把学生个体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生态资源,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4],对于学生的发展和适应,尤其是情感、人际交往、自我认识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班级中有一自闭症学生,其他同学学会与其交往、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适应性的训练机会。

(2)学生差异资源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存在基础是促进差异发展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是人类社会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推动力。社会发展实践证明,越是高度个性化的社会,它的整体力量就越强;相反,越是缺乏个性的社会,其整体力量就越弱。第斯多惠在坚持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突出强调了“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人不可能也不应该都变成一模一样”,“每一个人都应当追求内在自我和谐培养,严格地讲,和谐培养在每一个人身上又表现出程度的不同,有些人表现出了自己的独创性,又有一些人表现出了另一种特长,所以说通过每个人的不同的自我表现便会产生千差万别”,因此,“教学法应当符合儿童的个性发展……重视儿童个性的差异,并且要因势利导来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不能强求一律,也不能强求学生平均发展。”[5]集体中个体的充分和谐发展必然形成群体的差异发展,差异无处不在,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等学校坚信“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正是

这种差异教育观的生动表白。

承认与对待、尊重与适应、利用和发展学生的差异,是教育的起点和终点。教学面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志趣爱好千差万别,班级授课欲谋求教学效益,有个体差异的学生要差异发展,问题和矛盾由此肇始。教学要“以生为本”,促进每个教育对象的发展,保存和丰富社会的多样性,课堂教学中学生“我想那样”、“你想这样”,以及思维的差异性和学习风格的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因此,学生差异资源是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态基础,针对和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大力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和独特特性,使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统一,就成为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否则,片面强求一致和统一,漠视差异和个性,则只会导致单调和乏味,课堂教学也就丧失了勃勃生机和生命活力。没有差异,只有同一,课堂生态就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不可能实现差异发展。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学思想认为,教学活动不但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还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每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6]在杜威看来,课堂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只要千篇一律地对待儿童,就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学。每个儿童都有很强的个性,同样任何科学都必须对本科学的所有材料作出判断。每个学生都必须有机会显露他的真实面目,这样教师就能发现学生在成为一个完全的人的过程中需要干些什么。教师只有熟悉她的每个学生,她才有指望去发展任何一种教育方案,使之或者达到科学的标准,或者符合艺术的标准。如果教育家不了解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假定计划是否有价值。”[7]学生之间永远存在着差异性,教学的任务不是消除这种差异,而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使他们获得各得其所的发展。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动摇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地位,课堂学习的资源并不都单一地来自教师,不同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广泛性,不同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早期教育的优势,不同学生多样性的学习策略以及各种学习方法相互补充融合等都是学生差异资源丰富的表现,这些资源应成为课堂生态的教学基础。尊重差异是一种本质的回归,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实现差异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和目标。教学中尊重差异促进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平均发展,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二是承认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尽可能

发现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创造力火花,不追求每个学生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8]。

(3)主体间动态差异因素的多向性交往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学习是一个师生互动、自主建构和意义生成的开放性过程,随时都要接受外来的信息,通过真正自由的对话、交流和互动,追求一种主体间平等互换的情境,尊重教学双方的内部情感体验及价值。教育社会学的互动原理指出,在一个教学群体中保持一定的差异,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适当的互动是维系人际关系、促进交流和形成集体的重要因素。主体间动态因素的多向型互动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这种互动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首先,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其次,教师之间在认知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教学风格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同样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师师互动作为差异教学的前导性因素纳入教学系统,通过教师之间相互启发、协作补充,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教育生态资源观更加丰富和完善。第三,学习是多向性的,教师也是学习者、成长者,向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相得益彰。

教育不仅要教人拥有知识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还要教人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意识和智慧。教育目的不在于塑造一种外在的占有主体,而是要生成一种人性丰富、善于交往的主体。用主体间性理论考察主体间多向性动态差异因素,即对差异资源环境中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关系,或是单个主体和众多主体(集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把握,集体或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与条件下,多个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从而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集成效应。单个主体性如果脱离主体间性,往往失去合理发挥的尺度;而离开主体性的主体间性,因失去现实基础而显得空泛。以交往互动为取向的教学实践,既要围绕教与学这个主体关系进行,但又不能局限于开发智力的教学关系,而在交往互动中获得的非智力因素的熏陶,往往对于学习起着主要甚至决定性作用。此外,这种差异因素的交往互动还将扩展到社会、社区和家庭与学校之间形成的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主体间性关系,形成交往交互、共享共识、促进学习的视界融合。

(4)教师作为学生差异资源的组织者、开发者和促进者有利于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随着知识观的变化,改变了教学情境和教师角色的选择与定位。教师不是知识的生产者,而是学生差异资源的促进者、开发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具有积极的兼收并蓄的学生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努力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心理需求,尊重差异,不择生而教,呵护学生的差异性资源,特别是对心理需要发展较慢和较高心理需要层次的学生多一份关怀与照顾,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和谐的、全面的、自由的差异发展。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树立承认、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理念,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品质和学习方式,各其因材、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异教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学会以孩子的眼光看待孩子,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特定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切不可忽视人的差异性、多元性和个性。差异教学要求教育者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开发什么呢?开发差异潜能。个性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师开发的学生差异资源,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并对其进行合理地配置,才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人格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智力品质。如集思广益,发挥优势互补,以及引发课堂教学必要的“冲突”,都显示教师组织者角色的重新定位。通过差异教学,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差异对待,是教师“教育人生”的生动和丰富所在;而形成差异的发展,也正是学生实现“学习人生”的渴求,这和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同构的。差异资源教育观的实质是因势利导,潜能开发,实现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群体的差异发展。

每个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存在差异,都有各自不同的潜能,这种差异应当得到承认,不同的潜能应当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点也是影响教师人格、气质、形象及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激发、相互提高、互补共生的生态关系,学生在这种课堂生态环境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交往合作,学会生活。学习是多向性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大量学习资源,一些教师在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方面甚至不如有些学生,因而教师也是学习者、成长者,向学生学习共同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下的教学相长。教学环境是一种生态场景。课堂教学环境即课堂生活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也被人们看作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无时无刻不进行着各种简单的、复杂的,单向的、双向的,直接的、间接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交流与对话,实践尊重差异,接纳差异,适应学生不同的需要,体现教育民主与公平,倡导“和而不同”、“同则不继”的差异教学要义。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照亮别人。

(三)开发和利用差异资源,实现其教育教学价值

如何针对差异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发掘学生资源的潜在性教育价值,充分利用学生差异资源不确定性和丰富性带来的教学创新契机,是很多教师正在探索并试图解决的教育改革问题之一,特别是在我国超大班额的条件下,对广大教师来说,承认差异,开发和利用差异,并形成差异,寻求积极的教育教学策略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1)树立差异意识,理解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价值

教师要树立差异意识,具有宽容大度、善解人意、激励奋进的职业情感和人格魅力,具有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心理和心态,要容忍班级内存在一定的差异,接纳并积极地利用这些差异,促进“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助长,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异质要素之间相互碰撞与交融的结果是产生集体智慧的明丽火花。如区分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学习类型后,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2)实施差异教学,发掘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9]。随着人本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差异”及“差异教学”倍受关注。差异教学论主张在考虑班集体学生共性的同时,着眼于个性形成和潜能开发的人本性、生态性的教育观念。

要适应差异,差异教学强调在集体中发展个性,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发展自己才能的条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选择性的课程设置,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教育实践经验证明,学生在集体中一方面吸收全体智慧的营养,发展个性,另一方面在群体环境中得以发挥表现个性的特长。在班级集体授课制下针对学生差异的的教学策略主要有:第一,制定差异性、挑战性的教学目标激发每个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第二,设置多种水平选择性课程内容使优秀生可以学得深一点、多一点,而学困生则可以学得浅一点、少一点;第三,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有差异的教学方法;第四,在就近入学混合编班的前提下,采用适应不同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采取跨行政班按照学生不同水平重新组班的分层次差异教学;第五,大面积即时有效的反馈和发展性多维评价机制等。这些措施在国内外教育实践中都发挥了积极的效应。此外,学生差异资源还可以从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上以资利用,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算法多样性的数学教学目标,即是利用不同学生解题思维的差异性资源,相互交融,以促进有效地数学学习。差异教学的人本价值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差异教学的教育学价值是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教育;差异教学的社会价值是推进

社会的民主进程;差异教学的文化价值是促进多元文化发展[10]。所以,树立“照顾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接纳发展”的差异教学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

(3)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现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坚持“扬优补差”和多落点的原则,挖掘学生的优势潜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最近发展区”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通过异质同构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知觉、直觉和想象的活动,引导学生构建优势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多种学习策略,并将其迁移到弱势学科的学习中来。差异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实现每一个学生和谐、全面的差异发展,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在集体中体现差异发展,使学生达到基本的共同要求,特别是促使后进生的进步和提高,另一方面强调个体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优势潜能更加优异,出类拔萃,脱颖而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每个人都得到充分发展时,他们不可能是齐头并进的,差异发展是实现全体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无视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活动模式去限制原本是丰富多彩、各具特点的个体的独特发展,将具有不同个性品质和特点的学生用同一模式、同一标准塑造成同一规格、同一类型的“产品”,就意味着教学活动对某些个体的不公平和不公正,这是有悖于现代教学的基本精神的。

人类社会是由各种不同的群体组成的,这些群体由于各自的文化、生活习惯、能力和喜好等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正是这些差异与多样性使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人们逐渐认识并尊重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与多样性,并力图通过多元文化教育保持、发展这些差异与多样性,从而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个体是群体中的个体,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只有做到从每个学生的具体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使他们从自己的情况与条件出发,按照自己的方式与习惯学习,多元文化教育提倡的尊重不同群体差异与多样性的理念才能实现。追求平等、尊重差异和促进合作是多元文化教育和差异教育理论共同追求的目标与理念,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国内较早的系统论述差异教学理论专著《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出版以来,对“差异教学”一词已不再陌生,有许多研究者将其引用到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并产生了积极的效应。2003-2006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三本美国译著:《差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Heacox D.著.杨希洁译,2004),《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Tomlinson C.A.著. 刘颂译,2003),《差异教学的学校领导

管理》(杨清译,2005),和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卢敏玲,庞永欣,植佩敏主编,李树英,郭永贤译,2006)等。进一步推动差异教学在我国的发展。

利用“中国期刊网”教育类文献库及相关专著,检索1994-2005前半年的相关文献资料,共检索到45篇文章,主要是对我国大陆地区“差异教学”的研究。有33篇文章专门研究差异教学,其中,理论探索有7篇,内容分别是探讨差异教学的概念、实质及评议布卢姆的差异教学思想;实践研究有25篇,占总数的88%。这些研究主要是在中小学基础教育领域,将差异教学思想引入高师教育领域的研究还很少,结合数学教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对班集体教学中如何兼顾这些学生的不同需要,国内主要进行了分层教学等方面的实验,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展个别化教学研究、异步教学研究等。但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也显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在下点说明)。课题负责人程向阳教授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访问期间在博士后导师华国栋研究员的指导下,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开展差异教学的研究,并陆续发表了《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价值初探》(《教育研究》,2006.2)、《差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06.4)、《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教育探索》,2005.9)、《数学课程标准观照下的差异教学》(《阜阳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2006.2)等研究成果,为差异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本课题组将把差异教学理论应用于高师院校的数学教育中,并在淮北师范大学、阜阳师院、亳州师专以及一些示范中学(宿城一中、亳州一中、蚌埠二中、固镇二中、阜阳三中、淮南三中、江苏洋思中学,等)进行一些观课、问卷、访谈等实践考察。

近年来,国外的一些专家和教师也看到个别化教学的困难和不足,如“我们很难为全班三十多名学生各设定一套不同的教学方案”、“为了适应每名学生精确的准备水平,完整的教学过程会被分解得支离破碎,因而导致学习缺少系统性”[13]。国外的一些专家、教师对差异教学也给予关注和研究,特别对差异教学和优质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下表所示:

与差异教学相关的优质教学实践

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所著《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黛安·荷克丝所著《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差异教学中的教学管理》,这几本译著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主要在实践层面。研究服务于实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由于各国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不一样,学生的学习需要也不完全相同,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差异教学策略。另外国外对差异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也有待系统和深入。

2.3理论基础

以往人们多从全面发展的质量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平等合作的师生观,优质高效的效益观等角度来透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观,差异教学及其价值追求从新的角度诠释了其倡导的教育教学观。

(1)生态资源观

现代生理学、遗传学、心理学等研究表明,由于遗传素质、社会、家庭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受教育者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教学“以生为本”,促进每个教育对象的最大限度发展,客观上也保存和丰富差异的多样性。差异是不可能消失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我想那样”、“你想这样”,以及思维品质的差异性和学习风格的多样性,实际上就是一种丰富的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各有各的生态位,每一个学生的生态位都有其一定的优势。教师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发现这种优势,找准生态位;进而,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潜能优势、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特点,选择和创造出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满足每个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充分尊重和理解差异,发觉和利用差异资源,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生态系统中个体与教学环境、主体间沟通与联系、合作与竞争,实现个体间差

异的资源整合、关系共生、和谐并存。受教育者之间的个别差异因素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差异教学而发挥教育性作用,

差异是生动的起源,而不是简地视为必须克服的消极因素或教学负担。学生个性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是教育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基本内容。[8]近年来,人本教育思想深入人心,“差异”及“差异教学”倍受关注。差异教学主张着眼于个性形成和潜能开发的人本性、生态性的教育观念。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条件,教育中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的差异、教师素养的差异、教学资源的差异、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的差异等,是教育生态的必需因素,也正是因此成为促进学生教育发展、生长成人不竭的动力。

物种的差异性促进了植物的生长,促进“共生”,富有“生长性”。教学环境也是一种生态场景。课堂教学环境即课堂生活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学生群体的个性化特点也是影响教师人格、气质、形象及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差异教学,不仅仅关注个体的个别差异,更为注重学生的差异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受教育者个别差异性因素的相互影响,在相互协作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等领域各种素质得到发展。因此,学习是多向性的,教师也是学习者、成长者。向学生学习共同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下的教学相长。

(2)多元智能观

近年来,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丰富和拓展了“智力”的概念,进一步揭示了人的个别差异性客观存在这以事实。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个个体不可能拥有完全相同的智能,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在于智能的不同组合,单个个体有很高的某种智能,却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他智能。这种内隐的智能差异的外显化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有当这种差异性被考虑到时,教学才是有效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使学生变得聪明,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因此,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多元智能理论为差异教学建立了一个宽泛的差异智能体系,拓宽了教师的差异思维空间,而且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新的策略,由此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潜能,适应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差异发展观

教育实践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发展不仅仅是教育的目的,而且也是教育的内容。要尊重学生,致力于创造一种适应所有学生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差异

发展是实现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理解,学生的差异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这正是“育人为本”发展观的精髓。过去应试教育体制倡导整齐划一的“机器人”教育目的观,使得学校成为一种用社会统一规格“一刀切”学生,削平“个性”与“差异”,使学校成为“社会产品”的“工厂”。这种所谓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实质上有悖于教育活动客观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之真谛相背的。马克思主义主张的“人的全面发展”不是指单个人的各种能力齐头并进,甚至截长补短的“一”字型发展,而是指每个人各种能力都应该得到充分自由的“川”字型差异发展。这才是“全面发展”的真谛所在,差异教育下的差异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正确理解和反映。差异发展离不开差异教学。差异教学需要构建个性化教学体系。差异性发展的理念需要相应的教学支撑体系,才有可能将理念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差异教学为学生差异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教学论基础,差异发展观也反映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观念。

(4)多维评价观

在评价观上,传统教学在根本上是一元性的,着眼于理解、接受和求同;差异教学倡导的是多元化的,着眼于置疑、发现和求异。差异教学是以多元性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一种教学理念。它主张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和选择性,提倡结论的多样性和获得结论的思维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多样性,强调求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反对教学的单一性、专制性以及无条件的求同和以强制性为前提的统一性。这种一元与多元的碰撞、交叉与融合,反映了现代教育观与后现代教育观的冲突与整合。人类教育思想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了两两对立、水火不相融或分道扬镳、互不相干的历史,进入了不同的教育思想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兼容,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吸收的新阶段。因此,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向和主导形态应是在强调对学生有一定基本要求的同时体现多元和差异的。差异教学呼唤开放性、过程性和表现性的“差异评价”。学生个体差异性和智能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多元化评价目标、多维度评价内容和多样化评价方法。差异教学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灵活多样,建构个体和谐发展的评价思想。

我国旧有传统的线性教育评价方式,已成为制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以同一尺度去衡量不同学生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过于强化选拔功能,不能全面评价学生,

不能照顾学生差异,在一种尺度下的失败者很可能是另一种尺度下的成功者。差异教学评价观,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察,提供更多教育信息;考虑到各个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考虑到学生个体情感差异的复杂性、内隐性,倡导采用真实性评价和呈现性评价,如行为观察,问题解决,创作性学习,情境体验,成长记录等,强调评价的发展性、整体性、综合性、形成性和激励性,建立了多元、多维、多形式的发展性评价体系。这和新课程要求“评价标准既应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要求”,“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突出教育评价的描述性、多元性、动态性和个体化是一致的。

(5)全纳效能观

所谓全纳(inclusive education),是从特殊教育迁移来的概念,意味着正视差异、善待差异,全部接纳,体现教育公平与平等。全纳教育观是把差异当成不同的能量而不是种种缺陷或学习障碍来庆祝。[9]适应学生个别需要的差异教学,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新的全纳性的高效能的教育观。差异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的诊断和测查、在班级教学中照顾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多元弹性评价等方面,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能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效能是差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结果。

学校是一个由几个不同的部分通过有机的联系构成的整体,学校效能包括学校水平的效能、课堂教学效能和个体学习效能。有效能的学校是能够使学生的实际学习进步大于根据其起点水平预测应该获得的学习进步的学校。差异教学强调为学生制定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可选择的学习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全方位的整体教学策略,为学生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培尖补差,长善救失,开发个体潜能,追求教学与每个学生实际状况最大限度的匹配等,体现出课堂教学效能。学习的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程度需要特殊帮助时被学术界称为个体需要。在全纳班级中,差异教学设计层递式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教学体现了全纳教育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没有差异的教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也很难保证每个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可以说没有差异教学的全纳教育是不可能给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的,因而也不可能是有效能的。

差异教育观启示我们,好教师善教不同学生,而非只能教“好学生”。学校教育应由“千人一面”变成“各得其所”。学校教育上通学科,下达课堂,讲求返璞归真,因材施“学”,关注差异,塑造个性。例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得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强调大众数学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差异教学的内涵十分丰富,突出了班级课堂教学的本质,有效地实现大面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这样认为,几乎所有的课程与教学论都涉及到学生差异和因材施教的问题,差异教学成为基础课程改革的新生长点,提供了重建课堂教学的契机,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和教育教学观的更新。因此,差异教学不失为一种优质、引人入胜的教育模式[10]。差异教学的教育观,体现了当今课程教学理论的发展潮流和价值追求,与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相符合的。

2.4相关研究成果

(一)文字成果

1. 研究总报告《面向新课程的高师数学教育差异教学模式研究及其实践探索》(约4万字)

2. 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学刊》、《中国高教研究》、《教育探索》、《中国特殊教育》、《教育实践与研究》、《大学数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其中国家重点3篇,国家级3篇,省级10篇)

研究论文:

(1)差异教学模式及其实践与反思,中国教育学刊,2006年第4期

(2)基于学生差异的数学教学探索,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年第7期

(3)数学课程标准观照下的差异教学,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期

(4)学生差异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初探,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5)新课程视野下的差异教学,教育探索,2005年第9期

(6)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4期

(7)概率学习中的认知错误分析及认知策略探索,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 2019年9月整理 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 第二步: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第三步: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 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 第五步: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 第六步: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 第七步: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 第八步:按要求复印份数; 第九步: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第十步: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 第十一步: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 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 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 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范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 (以2009版玉林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 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内容。

算用结合研究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算用结合研究,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路桥区“算用结合”教学研究小结 路桥教育局教研室罗俊荣 实施新课程,我们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小学数学科的教学研究,可以说从开始时的朦胧状态逐步变得清晰而可操作。记得当时谈得最多的也是最难把握的,就是如何处理好计算与应用题教学的问题,因为新教材在编排上取消了应用题的独立单元后,容易给人产生一种错觉,有的教师认为新教材应用题被淡化了,也有老师认为应用题不要了。而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新老教材又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这个问题马上被凸现出来,随着市教研室关于“算用结合研究”的明确提出,我们采用课堂常规调研、专题研讨、论文案例评比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相关疑团才逐渐解开。 一、我们开展的活动 算用结合教学研究,我们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时路桥的新课程还是一下年级,从课堂调研中发现,新教材取消了应用题的单独编排后,学生面对漂亮的图境,绝大多数学生均用数数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从数量关系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个现实问题,我们开始关注“算用结合”教学的探究,最有代表性的研究课是,在“台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暨专家讲学活动”中,路桥小学梁茶斌执教的一上“用数学”和杨灵君执教的“8、9的认识”,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尔后,我们又在黄岩承办的三区课堂教学联谊活动中,就算用结合教学形成了共识。在往后的几个学期里,我们加大了该课题研究的力度,并分项展开研讨。 2005年下半年,主要组织了以下几项活动:一是于十二月二十日,专门召开了青年教师参加的“算用”教学反思交流会,着重从理解的层面谈对各人对算用结合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这次活动由叶仙花教师执教“表内乘法”练习课;梁茶斌、潘慧敏、杨灵巧和施仙素等12人,分别以“赋予计算教学以生命”“让计算教学根植于情境之中”“小议用数学中的计算教学”“新理念新课程”为题作了发言;会议还专门邀请了市教研室王瑞达老师作指导。二是于11月18日,到横街小学、桐屿小学、新桥小学,就算用结合教学进行专项调研,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听课和教师座谈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对算用结合教学的体会。 2006上半年,共安排了四项活动:一是组织了以算用结合为主题的论文、案例评比,组织这一活动重在研究,旨在导向,效果尚好。二是广泛发动教师参加三区放在椒江双语学校举办的“算用结合”专题研讨会。三是开始整理第一学段计算与应用的序列。四是于4月11日放街道实验小学召开“算用结合”专题

教育科学研究如何选题

教育科学研究如何选题 一、学校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1.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2.学校教育科研的特点和要求 3.学校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教育科研的一般过程: ①选题→②文献综述→③形成假设→④选择研究方法→⑤对变量进行分类→⑥选择被试→⑦制定研究方案→⑧资料收集和整理→⑨得出结论→⑩撰写科研报告。 二、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方法 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教育科研也是如此。而所选题的课题又是从所提出的问题中得到的,所以,要进行选题就必须先进行提出问题。如果把选题看作是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提出问题就是选题的准备了。对于很多要进行教育科研的老师来说,如何选题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如何选题呢?下面将试从选题的一般过程加以说明。希望通过下面的说明,使大家知道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确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要确定一个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能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而提出一个新颖的问题、有创造性的问题、有可能性的问题就需要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从哪里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地专研教育教学理论,敢于对身边的已成习惯的教育教学现象提出质疑,从理论的高度去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提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则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例如,市、县级教育主管单位发布的《十二五大连市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中就有不少的课题可供学校和教师进行选择。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问题来。当然,这些问题是否符合各自的条件,还得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至于如何进行分析,这将在后面谈到。 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在你(你校)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象这样一些问题往往就是你要找的课题。 例如,在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科学的评价,能否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教研组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能力有无关系?如何改造薄弱学校的面貌? 又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些教师就提出:能否用非常规性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再比如,如何才能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象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 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 ff0000”>课题研究:小学数学“以生为本愉快教学”经验总结认识元、角、分。你们愿意学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都说愿意。这时,揭示课题,并组织学生扮演营业员角色亲身感受元、角、分的区别。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的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在教学中,我把例题进行了改换,老师、学生、学生家长都是例题中的主人公。如:想带领同学们到哪儿参观、谁的妈妈或爸爸购物的问题、做工的问题、行程问题、最优方案选择的问题、谁与谁比较多或少的问题、老师和学生一起活动等的问题。这样,学生觉得亲切、自然、接近他们甚至就是他们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今天用这几个学生举例,明天用另外几个学生举例,或者用老师自己举例,孩子们觉得亲切、很有意思、又很好理解,很感兴趣,开心地去思考,并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在解答有错的情况下,孩子们是抢着纠正,这样,课本上的知识点便在这种近乎自己的生活情景之中让学生理解吸收并运用了。同时教给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找准切入点,并不断地加以运用和推广。这些问题在学生手中便不再是问题,能轻松地解决。 (3)亲身实践呈现法 有些内容的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例如,在上“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教好这一课,可以先让学生们回家通过摸一摸家里的饭桌,量一量桌面变长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从而为上好这节课埋下一个好的伏笔。这节课一开始,教师先呈现一组正方形几何图形,创设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书

附件4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 一般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6年10月修订

填表说明 一、每项项目限报负责人一人。项目申请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在该项目研究中承担实质 性任务。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的基础教育单位人员,须由同专业两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书面推荐,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教委下属机构须由同专业两名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推荐。 二、每一申请人同一时间内只能承担一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以前申报的该系列内项目尚 未结题,未经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鉴定和验收者,不能再次申报。 三、项目组主要成员是指除项目负责人之外的项目研究方案的设计人员、研究人员与子项目负责人等, 人数不得超过11名。(不包括项目顾问) 四、申请书须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五、“区院校推荐意见”一栏由区教育局或大学盖章。 六、(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填写。 1.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的代码填入前方框内。(封面上方两个代码框不用填写) 2.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项目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32字(包括标点符号)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 通讯地址:按所列的三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主要参加者:必须真正参加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 预期成果:指预期取得的最终成果形式,限选报两项。 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交送申请书一式五份。请用A4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参考 一、什么是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科研课题方案设计,是指研究人员为完成研究任务而进行的总体谋划工作。它包括课题研究所必须的人、财、物、信息等,必须按研究的内容、要求和客观实际的可能性构成为一个包含时间序列、人员活动序列、信息传递序列等方面综合相关的合理系统。 课题方案不是研究的终结,而仅是开始的谋划,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故一切方案都只能是逐步完善的,要随着研究的进展而更改,包括预期之外的新发现、新设想,我们应当允许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根据发展的需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我们既要反对无计划的盲目行为,也要反对消极地僵化地按计划方案一走到底。 二、课题研究方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必须考虑和研究的主要内容与一般要求可归 纳为六个方面:(1)课题依据与意义;(2)研究目标与范畴;(3)研究任务(实验内容)(4)研究方法与步骤;(5)课题成果形式与构成;(6)课题研究保证措施。现简要分述如下: (一)课题依据与意义 课题依据包括课题形成的理论或实践上的依据。这常体现在:研究方案的“问题提出”部分中对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具体情况分析。研究者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真正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这是制定课题方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课题的实践依据,其核心问题是认真思考和分析所选定的研究课题是否反映了现实教育实践、教育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对

现在、将来的指导意义的问题。倘对实践的反映越深刻,越迅速,课题的实践依据越充分,其指导意义就越大,价值也就越高。 (二)课题目标与范畴 1、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一个研究目标。 2、课题研究范畴。课题研究范畴是指研究类型、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的界定。当课题目标确定之后,相应地就要投入到某种范畴中去研究,要充分注意研究类型、对象、范围的界定;否则在研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目标的变更或方向的转移,也容易产生研究范围的扩大或缩小。这样,才能使研究抓住主要矛盾,各得其所,不致雷同或偏离研究主题。 (三)研究任务(实验内容) 在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范畴的基础上,确立在研究范畴内,围绕研究目标所要完成的任务。通常包括理论的探究、教师、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型教学模式的确立等内容。要找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并预测出将在哪些方面有所突破,便于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1、课题研究的方法。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较多采用行动研究法。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发现问题(观察、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鉴定问题(选定研究主题);(3)文献探讨(深入探讨有关文献); (4)拟订计划(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5)设立假设(将要采取的行动和对行动结果的预测);(6)收集资料(常用观察法、问卷法;调查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特点与种类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特点与种类 什么叫立项课题? 立项课题是指集体(课题组)或个人(现在通常不接受个人申报的课题)向上级有关科研管理机构申报,经过该管理机构组织专家组评审,认为有研究价值,准予立项研究(颁布专门的课题立项批准文件)的课题。立项课题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提出申请、专家评审、批准立项、接受管理。 立项课题有哪些种类?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的种类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分有不同的种类。从级别上分有国家级课题、省级课题、市级课题、县级课题、校级课题(一些规模大的学校如博白县中学,成立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本校的教师向该机构申报立项的课题)。从单位性质上分有“规划办课题”(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如全国规划办课题、自治区规划办课题、玉林市规划办课题;教育学术团体课题,如中国教育学会课题、广西教育学会课题、玉林市教育学会课题、博白县教育学会课题;大专院校的课题,如“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课题,“异步教学法实验与研究”是湖北大学的课题。从课题类别上分有重点课题、一般课题或者A类课题、B类课题、C类课题。自治区规划办和全国规划办的重点课题有A类资助经费课题和B类自筹经费课题;玉林市规划的重点课题有A类资助经费课题、A类自筹经费课题和B类自筹经费课题;中国教育学会有A类重点课题,B类一般课题,G类青年课题。从经费上分有资助经费课题(自治区规划办的A类课题、玉林市规划办的A类资助经费课题),自筹经费课题。从课题的内容上分种类更多,如基础教育课题、职业教育课题、成人教育课题,基础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语文课题、数学课题、英语课题,德育工作课题、学校管理课题、班级管理课题,等等。 立项课题与非立项课题有哪些区别? 立项课题与非立项课题的区别在于:立项课题必须具备四个要素:提出申请、专家评审、批准立项、接受管理;非立项课题是指集体或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定、不必申报评审、不必经过批准立项的课题。如“初中语文三段教学法实验研究”这个课题,是当时东平镇平地初中的刘业伦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

最新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参考

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参考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语文学科中小组合作学习与“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融合研究 语文学科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研究 数学学科中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验与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数学学科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 小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验研究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小学英语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过程及考查方式的分析研究 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英语学科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 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运用研究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最新版】

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中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研究》 二、课题性质: 本课题是应用型研究课题 三、课题定义: 所谓开放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努力提供一种情境,让学生个人或小组积极讨论、研究、发现,还学生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充分尊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想干就干,想写就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或组织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它以发展为中心,以问题为纽带,以训练为主线,学生主动,教师主导,活动点拨,反馈矫正,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四、课题的提出:

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的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则过分强调预设和封,。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封闭导致僵化,只有开放,才能搞活,开放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而多年来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大多属于封闭式教学,机械地让学生听,一算一练缺少创新教育的环境。学生由此在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能力培养及开发创造力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寻求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就成了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新课标这一理念是针对长期以来的封闭式教学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要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式教学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开放,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内容,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学习方式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情境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

教育科研小课题

教育科研小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于2015年10月立项,并在学校和教研室的统一评议下开题,本次开题由教学经验丰富的简复强主持,参会人员有简复强,陈天艳,闫凤,乐强,左晓燕。课题组外的专家做全面监控。 课题组外的专家有我校校长岳银萍,副校长王梅,教研室主任王志高等。 二、开题报告要点: 你研究的课题是什么?(课题的界定和说明以及核心概念的界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课题?(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相关问题上,别人已经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文献综述);你打算做什么?(研究问题和内容);你的主要假设、观点是什么?(观点、假设、创新之处等);你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理论依据等);你打算怎么做?(方法与途径);你的预期目标是什么?(预期目标、阶段性成果和结题成果);你的工作进度如何安排?(人员分工与研究进度安排);你研究的主要条件和困难是什么?(已有研究基础、人员、经费、设备、图书资料等条件分析以及课题的组织管理等) 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以内。 答: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小学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案例研究》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单元复习课是学生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就小学生而言,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各知识点做到了然于心,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精力做好复习工作。 学生复习的过程就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以学生的活动,即主动整理知识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实现数学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目的。 到目前为止单元复习课没有一个被大家所公认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们还缺乏一个可供操作的教学程序。对于单元复习课的目标定位应该在何处?单元复习课怎样组织才能有效?怎样梳理旧知?如何让单元复习课上出“新滋味”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

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 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现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新教材,唱着老歌谣。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导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负担,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现象。 综上所述,开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

附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度实验室管理专项课题拟立项名单 序号课题名称申报人申报单位拟立项类别1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的研 究与制订 刘克新北京大学重大课题 2提高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效率的 研究 黄开胜清华大学重大课题 3高校实验室安全形势研究”暨《实验 室建设与发展报告2018》 冯建跃浙江大学重大课题 4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技术队伍规 模和结构设计方案研究 杨树国清华大学重点课题 5新形势下高校冶金工程实验室安全 与环保现状及对策研究 尤静林上海大学重点课题 6高校化学试剂库标准化建设与信息 化管理研究 姜周曙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重点课题 7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研 究与建设 赵建新江南大学重点课题 8长三角区域高校大型仪器资源开放 共享及实践研究 金承钰上海交通大学重点课题 9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实体化平台改革 探索与实践 朱臻西安交通大学重点课题 10地方院校实验室安全风险防范和应 急控制机制研究 王益民天津中医药大学重点课题 11双创人才培养机制下文科类本科院 校实验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章牧暨南大学重点课题 12高等院校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与 激励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江西高 校为例 张继河江西农业大学一般课题 13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路径及保障机 制研究 陈浪城广东工业大学一般课题 14实验室安全管理评价及决策支持信 息化体系构建 李印川西南交通大学一般课题 15面向本科实验实践教学综合信息化 管理系统 周积壮烟台大学一般课题 16医学院校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信息 化的构建与实践 曹蓓南方医科大学一般课题 17基于网络荐购和情景感知的经管实 验资源建设策略与机制研究 刘琴西南石油大学一般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

————————————————————————————————作者:————————————————————————————————日期: 2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报告 数学组:陈红 一、课题的提出 1、现代数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有专家深刻指出:“高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数学是核心技术。”、“数学:关键技术的关键。”。面对数学的急剧变化,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学习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也才能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出积极的反映。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

2020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

NOESP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请书 课题名称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课题负责人 责任单位 填表日期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2020年1月

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 一、本人自愿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认可所填写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请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使用《投标申请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 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 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 6.遵守课题管理规定。遵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 7.明确课题研究的资助和立项部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和教育部级课题研究成果发表时须在醒目位置独家标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成果”字样,课题名称和类别与课题立项通知书相一致。凡涉及政治、宗教、军事、民族等问题的研究成果须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方可公开发表。 8.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 9.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 10.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 11.按照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立项获得批准的资助经费低于申请的资助经费时,同意承担课题并按预期完成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目标。 12.成果达到约定要求。课题成果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公开发表,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完全了解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特授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 申请者(签章):__________ 年月日

中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书

新乡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立项书 XX 县教育科 学研究所制 课 题 名 称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变学 困生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 负责人姓名 X X X 负责人所在单位 XXX 初级中学 联 系 电 话 XXXXXXXX 填 表 日 期 2011年5月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变学困生学习习惯 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全校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所了解,但是现阶段,我校学生的学习方法处于新形式,旧状态的情况。程度好的学生更加出色,而程度稍微差的一些学生变的不会学,不愿意学,进而厌学,于是班级里的那些学困生只会在这种新课程改革的模式下逐渐沉沦。为了将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将被动变主动,坚定不移的落实下来。特此立下本研究课题,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学困生的学习观念,是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学、爱学给他们带来快乐。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目标,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学策略,这对于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办学品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语文课程与语文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借鉴国内外关于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立足于培养学困生的语文素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人人“乐学、善学、会学”的语文教学目标。 四、课题的概念界定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变学困生学习习惯的课题研究。 教学:教学是在教学目标的规定下,教师的教与学生们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 学困生:学生的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

最新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参考

教育科研课题选题参考 1 2 3 小学语文 4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信息能力的研究 5 关于学困生阅读能力低下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6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7 改革作文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8 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语文课堂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性学习品质的研究 10 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策略研究 12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探索 13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研究 14 小语教学与网络资源整合的研究 15 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的研究 16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17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18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19 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20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语文学科中小组合作学习与“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的融合研究 21 22 语文学科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

23 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24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25 小学数学 26 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27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28 小学数学中若干数学背景知识的梳理研究 29 数学学科中小组探究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30 新课程理念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验与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31 3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 33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34 数学学科预习案的设计和使用研究 35 小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36 小学生推理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37 38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39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验研究 40 41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42 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43 44 小学英语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小学数学小课题研究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应用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从教以来深深感觉到,应用题对小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多数学生读完题不知从何下手,面对题目一筹莫展,再者传统的应用题由于题目内容陈旧,答案唯一,而且解题方法程式化。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及基本解题方法,但缺少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没有解决问题的欲望,不能很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应用题的内容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干,所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索应用题,是学会解应用题的关键。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利用生活中的经验解决应用题,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数学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这对学生解决应用题难尤为重要。目前,现行使用的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科书,由于受地域、生活环境、经济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它的普适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对我们这些小县城和农村的学校来说,教科书中例题以及应用题所呈现的知识环境学生几乎是没有见到过,感到非常的陌生。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我们走进小学数学课堂,走近小学数学教师,发现教师们在挖掘与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来讲解应用题以及学生练习探索应用题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呈现一个愿学、易学,并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鲜活的教学内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学校特点、乡土气息浓厚的小学数学教材方面还十分困难。还有学生在生活中的买卖计算和游戏中的数字计算都很精明,但一回到课本上类似的应用题中时,就会发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能否把这两种情境融合下,使得生活与课本知识真正的融合在一起呢?除教材需要生活化之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还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而应用题又是与生活最为联系密切的,应用题来源生活又用于生活,因此,应用题生活化是推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关键。基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题目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选题参考题目 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研究 1、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数学教学中学习起点有哪些不同的类型? 2、如何寻找与有效运用学生的学习起点? 3、对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 4、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5、关于"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6、关于学习困难的系统研究 7、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二、教学资源研究 1、什么是数学课堂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有哪些不同类型? 2、如何利用课堂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3、如何合理运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题图和练习题? 4、如何对有困惑的教材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并提出新的见解? 5、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相关知识背景研究 6、应用题与问题解决的关系研究 7、各年级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梳理与分析 8、计算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化思想? 9、如何发挥学具的作用? 10、关于人教版"数学广角"内容的解读 11、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三、教学设计研究 1、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2、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 3、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 4、练习课的设计策略 5、练习题的开发与运用 6、关于应用题教学中数量关系教学的研究 7、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8、关于数学欣赏课的研究 9、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的研究 四、教学过程研究 1、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价值? 2、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3、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 4、如何提高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5、关于课堂上学生独立作业时间的研究 6、如何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导入技能? 7、投入和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讲解技能? 8、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9、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

教育科研如何选题

教育科研如何选题 一:课题的大小要适度,开始应以小课题研究为主,初搞教育科研的人,易犯的一个通病是,往往把研究课题选得过大,以为大课题就有研究价值。实际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些问题或者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或者无法获得可信的科学结论。如“中国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研究”这个课题,就太大了,使人难以入手。一者它的研究对象是中国青少年,个人根本无法研究。二者“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要从哪一方面着手,“研究”并没有加以限定,很难操作。但若进行较小课题的研究,如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愉悦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中小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习惯调查、学生考试“怯场”心理研究等,就容易获得成果。因此,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范围大小与实际研究条件相适合的课题。而且,无论是微观课题研究还是宏观课题研究,综合课题研究还是单项(单科)课题研究,都要力求使所研究问题清晰、具体与可操作化,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二:选择课题时要扬长避短,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是必要的。但对于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来说,一方面是实践经验丰富并能保持与教育对象的直接联系,这是优势,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利之处,即教育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从事科研。这就需要扬长避短,选择那些与实践联系较密切的应用性课题、微观课题进行研究。这样既可以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又较容易获得成功。当然,若有条件者,也可以选择理论研究或宏观研究方面的课题。 三:选题时应大量参考相关文献,同时参考的资料要高档次,开始时应广泛阅读,先确定大题目;然后逐渐缩小。最后选定的课题题目应越小越好、越微观越好。四:研究的课题(包括学校的总课题和教师的子课题)应来自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课题从教育教学的问题中来也是中学教育科研贴近、贴紧教育实际的具体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如果你是学校的管理者,可能会发现诸如校本课程如何建设、教师积极性如何调动、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实效性等问题;如果你是班主任,可能会发现诸如班主任角色如何正确定位、心理偏差学生如何教育、严格管理与民主管理的度如何把握等问题;如果你是老师,可能会发现诸如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如何处理、怎样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何避免学生中的抄作业现象等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司空见惯了的、甚至是熟视无睹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课题。一句话,就是要把令人最烦恼的问题作为课题。因此,中学老师都要做有心人,要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展开研究,积累资料与体会,并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规律,上升到理论。其思路为“ 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