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概述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概述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概述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件10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概述

第十章: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

事业概述 1945年8月,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战胜利后,中国的新闻事业具有与国内总的政治形势的发展相一致的特点。就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而言,抗战时期是以面对外来侵略者共同团结为主要特征,而战后,国民党反动派卖国、独裁和内战的政策,使其采取一切措施排斥异己,把新闻事业置于自己的监督控制之下。 ? 国民党查禁了《群众》杂志和许多进步报刊,严禁人民收听解放区的广播。在国民党统治区,新闻出版界为争取言论出版自由进行坚决抗争。在解放区,随着抗战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展,解放区新闻事业有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台无论是在宣传上还是事业上都取得较大成就。第一节国民党统治区国民党新闻统制的重建与新闻界的抗争

一、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中心的转移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抢先在收复区扩展新闻事业,在南京、上海、北平等大中城市中,以“接收”为名,将敌伪新闻机构的设备财产攫为己有。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的中心,随国民党政府“还都”,从重庆返回南京、上海一带。

抗战胜利之初,正当全国人民为抗战胜利欢呼雀跃时,国民党

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纵容下,开始同人民争夺胜利果实。国民党当局乘“接收”日伪地区之机抢占许多重要城市和地区,同时不顾一切地去抢夺各地的日伪报刊、广播电台等新闻文化设施,为反共反人民和发动大规模内战作准备。 1945年9月27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布了《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办法的主要内容有:第一条规定:“敌伪机关或私人经营之报纸、通讯社、杂志及电影制片厂、广播事业一律查封,其财产由宣传部(国民党的)会同当地政府接收管理”。这个规定,实际上是配合蒋介石的军事行动,限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宣传机构。不久,国民党行政院下设的“收复区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制定了“广播事业接收三原则”,更具体地指示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到各地去“接收”广播电台。从1945年8月到1946年5月,国民党先后接管了在南京、上海、杭州、厦门、台湾、北平、天津、青岛、石家庄、太原、广州和武汉等地的21座广播电台。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为了强化“党营”广播,又在一些地区建立了一些广播电台,使其规模有所扩大和发展。到1947年12月底,国民党统治区有各种官办、民营广播电台101座,而其中42座属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管辖,发射功率约400千瓦。在报刊方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极力发展其党营报刊。国民党在南京、上海、北平、武汉、天津等地,利用“接收”的办法,抢占了收复区的报刊。 1947年1月国民党中宣部统计,全国7大城市出版报纸295家、通讯社139家,绝大多数被国民党控制,其中许多报刊成了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宣传工具。

国民党接收的报纸有:上海著名的汉奸报《平报》,接收后改名为《正言报》,成了国民党上海市党部的机关报。汉口市原汉奸报纸《大楚报》,接收后改名为《华中日报》,成了国民党汉口市党部的机关报。对上海《申报》、《新闻报》等私营报纸,国民党也想办法把它变成国民党控制的报纸。抗战胜利后,国内的政治形势与抗战时有很大不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与以国民党反动派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空前尖锐,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顽固坚持反共独裁统治,在军事上不断对解放区发动进攻。 1946年5月,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跟随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播音后,继续鼓吹内战、独裁政策。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群众反对内战、争取和平的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的广播电台配合其军事事业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国民党的报刊和广播电台刊登的文章和节目中多是“反共戡乱”的内容。为了同国民党反动的新闻宣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也在抗战胜利不久派人去上海等地办报。 1946年6月只将《群众》周刊从重庆迁到上海出版,并在上海领导创办了《时代日报》、《建国日报》、《联合晚报》、《文萃》、《消息》等报刊。在北平,共产党创办了《解放》报,建立了新华社北平分社。

其他进步人士和民主党派也纷纷创刊或复刊报纸,如上海《文汇报》、重庆《民主报》等。《文汇报》于 1945年8月 18日在上海复刊,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下,它对上海人民争民主、反独裁、反内战

的斗争进行了充分报道,推动了当地民主运动的发展。 1946年2月,中国民主同盟总部在重庆创办了《民主报》。二、“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工作者为争取新闻出版自由,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许多斗争。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就曾以“非常时期”为借口,制订了一系列出版审查条例,实行原稿送审制度,以此限制新闻出版。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继续推行这项制度,国民党统治区的广大新闻工作者对此十分不满,同国民党的新闻检查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斗争。

1945年7月1日,国民参政会的6位参政员黄炎培、褚辅成、冷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允若《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知识税 2.塞缪尔·亚当斯 3.纽约三大便士报 4.报团 5.《金融时报》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什么是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2.《新莱茵报》有哪些办报思想和特色? 3.简述普利策及其办报特点。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近代资产阶级报业有着怎样的发展轨迹? 2.论述《真理报》为俄国十月革命所作的贡献。 3.论述美国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和互联网化进程。 四、(案例)分析题(30分) 以几大通讯社的变化为例,分析20世纪前期世界新闻通讯社的兴衰更替。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知识税 答:知识税是指对报业征收的税,包括纸张税、印花税和广告税。1712年5月,英国国会在托利党人操纵下通过法案,规定所有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同时对报刊使用的纸张征收纸张税、刊登的广告征收广告税,三者合称为“知识税”。如有违反,则课以罚款或吊销执照。“知识税”是英国政府的新发明,既可为政府增加财源,又能限制报业,达到寓禁于税的目的。开征以后许多报刊不堪负担,被迫停刊,半年之内伦敦12家报刊就停了7家。以后政府又多次提高税率,至1815年一张报纸的印花税高达4便士。经过长期的斗争,“知识税”于1861年彻底取消。 2.塞缪尔·亚当斯 答:塞缪尔·亚当斯毕业于哈佛学院。1748年担任了波士顿一个俱乐部所办的《独立广告报》的主编,经常抨击英国政府横征暴敛的政策。翌年,《独立广告报》停办,他便经常在他的好友所办的《波士顿报》上发表文章,宣传反抗殖民统治的主张。他认为:英国政府剥夺了殖民地人民的基本权利,完全违背了社会契约的原则,因而殖民地人民也不再有服从英国政府的义务,殖民地脱离母国而独立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一观点后来成为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亚当斯不但是个宣传家,而且是杰出的革命组织者。反印花税的斗争广泛开展以后,亚当斯将集合在《波士顿报》周围的革命分子组织起来,成立了“自由之子社”,作为运动的核心力量,并且在各地建立分社,开展活动。1772年他又组织“通讯委员会”,以便在马萨诸塞州各地间互通情况,传布消息。1775年4月,列克星敦民兵就是得到通讯委员会的报告后,打响独立战争第一枪的。亚当斯在1774年后一直担任马萨诸塞州出席大

中国新闻史课后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选) 中国古代报纸是指在唐代出现的有确证的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 (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特征:内容:刊登皇帝谕旨、臣僚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形式:一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和文字体裁划分,没有广告 发行与传递: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选)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邸报:内容日益丰富,并趋于规范化, 内容:皇帝谕旨及起居动态,臣僚章奏官吏任免开降奖惩、战报等。 性质: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作用:它是为了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而发行的官客观上满足了官吏和士子们对信息的需求。 小报内容:以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是一个不定期的非宫方报纸。 性质: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

作用:它突破了宫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宫方“邸报”一统天下的格局,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信息的需求。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和作用。(选) 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 性质:它是由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抄。 作用: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近代报刊提供转载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选) 印刷: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 清代的官方邸报,继续采用手写传抄的办法; 始于明代中后期民间报房的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很快就有了刻印的。此后出现“黄皮京报” 发行: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因此,邸报又称驿报; 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 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 京报有人专送 6.邸报与现代报纸的区别。(主观) 第二章中国新式报刊的产生 1.怎样评价外报的作用和影响。 消极作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华活动中的作用,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 积极作用:①使中国人认识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②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梁发、王韬、钱昕伯)受到新闻 工作的职业训练; ③在印刷设备和技术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最早的中文铅字和印刷 机,都是从国外进口,首先在外报使用的) 2.简要评述王韬的主要贡献。 ①鼓吹国人办报。主张中国应自行办报,还要办西文报 ②重视报刊政论。《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论文集 ③致力于革新文风。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 3.外报和中国古代报纸的区别。 ①在内容上,外报可报道百姓日常生活琐事;古代报纸只记载朝廷政事 ②在板报思想上,外报都有明确的、具体的宗旨;古代报纸却没有一篇直接阐述办报思想与方针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

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 新闻史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史》课程研究的是中国新闻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衍变规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本科段)的一门必修课。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应考者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二)学习要求: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了解邸报、民报等的发展与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一、识记: 1.金石碑刻 2.“露布” 二、领会: 1.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 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 一、识记:

1.邸报 2.开元杂报 3.敦煌进奏院状 二、领会: 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与特点。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 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 一、识记: 1.小报 2.京报 二、领会: 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第二章近代报刊之始 (一)课程内容: 本章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与主要报刊。 (二)学习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报刊起始阶段的整体情况,掌握《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新闻报》等主要报刊。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第一节概说 一、识记: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2.《蜜蜂华报》 3.《中国丛报》 二、领会: 1.中国近代报业产生的特殊性、背景及其作用。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蜜蜂华报》、《中国丛报》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

2007年10月外国新闻事业史答案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元1566年,“手抄新闻”所出现的城市是(D) A.罗马 B.奥格斯堡 C.莱比锡 D.威尼斯 2.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C) A.手势语的出现 B.民谣的出现 C.语言的产生 D.文字的出现 三个里程碑:语言、文字、印刷术 3.公元1702年伦敦出版的英国第一张日报是(B) A.《伦敦日报》 B.《每日新闻》 C.《伦敦新闻》 D.《英国日报》 4.日本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是(B) A.日本电视广播公司 B.日本广播协会 C.东京广播公司 D.全国朝日广播公司 5.世界上第一个上网的国际电台是(B) A.俄罗斯之声电台 B.美国之音电台1994年 C.英国广播公司 D.德国之声电台

6.美国各大报中,以新闻简短著称的报纸是(B) A.《纽约时报》 B.《今日美国》甘尼特报团在阿灵顿出版。内容简明、编排新颖,报道简短,注重图解 C.《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D.《华尔街日报》 7.英国最有影响的政治时事周刊是(C) A.《金融时报》 B.《卫报》 C.《经济学家》 D.《新政治家》 《经济学家》英国最有影响的周刊,1843年创办于伦敦。该报附设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专门收集、分析并提供经济信息的国际经济情报机构。 8.西方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主干是(A) A.日报 B.周报 C.期刊 D.旬报 9.编写《多种声音,一个世界》报告的国际组织是(B) A.不结盟国家组织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C.联合国新闻委员会 D.联合国经社理事会 10.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新、马地区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是(C)A.《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B.《南洋商报》 C.《海峡时报》 D.《联合早报》 11.负责制定美国电信和广播电视政策并实施监督的国家最高管理机构是(B)A.RCA B.FCC C.ARD D.FBC

2015年04月自考00660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外国新闻事业史试卷 科目代码:00660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1分,共30分) 1.《每日纪闻》最早出现于古罗马时期,它创办于公元前(B) A.60年 B.59年C.58年D.57年 2.《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英国人(A) A.约翰·密尔顿 B.托马斯·佩因 C.米拉波D.约翰·洛克 3.坚持“以亚洲的价值观传送亚洲的信息”,对外来节目进行严格审查的国家是(C) A.印度B.巴基斯坦 C.马来西D.新加坡 4:1570年,成立“星法院”以加强封建出版管制的国家是(B)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 5.美国以四大广播电视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的内容主要有(A) A.新闻、娱乐、广告 B.广告、评论、综艺C.新闻、广告、评论 D.娱乐、特稿、广告6.墨西哥影响最大的报纸是( A ) A.《至上报》B.《墨西哥先驱报》C.《环球报》 D.《日报》 7.20世纪90年代从事国际声像新闻传播的通讯机构主要有美联社电视部、(A) A.路透社电视部和世界电视新闻社 B.世界电视新闻社和法新社电视部 C.法新社电视部和德新社电视部D.路透社电视部和德新社电视部 8.被马克思称为人类“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件是(B) A.《人权宣言》B.《独立宣言》C.《新闻出版自由法》 D.《报纸印行条例》 9.日本的广播事业诞生于( A ) A.1925年B.1926年C.1927年D.1928年 10.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是(C) A.《蜂房报》B.《火星报》C.《北极星报》 D.《人民报》 11.美国第一个报业集团是( D ) A.甘尼特报团B.赫斯特报团C.普利策报团D.斯克里普斯报团 12.1976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传播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口号是( D ) A.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传播不对称差距B.加强不结盟国家传播交流 C.建立定期讨论国际传播机制D.建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 13.世界上最早的日报创办于(B) A.1648年B.1650年C.1652年 D.1654年 14.马来西亚最有影响的日报是(C) A.《海峡时报》B.《南洋商报》C.《新海峡时报》D.《光华日报》 15.19世纪中后期法国巴黎的四大日报是《小新闻报》、《小巴黎人报》、(A) A《晨报》和《新闻报》B《晨报》和《巴黎回声报》C《新闻报》和《震旦报》D《震旦报》和《费加罗报》16.美国的广播电视体制是( B ) A.公私合营 B.私有私营 C.社会公营D.国有公营 17.1450年前后,研制成功适合西文特点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的德国工匠是( B ) A.富格尔B.谷登堡C.艾津D.赫兹 18.英国现代报纸的早期代表是(D) A.《每日电讯报》B.《泰晤士报》 C.《新闻晚报》D.《每日邮报》 19.法国广播事业的开端是(D) A.1916年B.1918年 C.1920年D.1922年 20.美联社的简称是(C)

中国新闻史复习题

《中国新闻史》复习提纲 张培 第一章 在哪些历史文献存有最原始的新闻文体的基本要素 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有哪几种说法 “读开元杂报”一文的作者是谁 我国古代报纸统称 中国古代报纸的实物叫什么 邸报一词正式出现于何时 定本制度 明代印刷报纸的原件是什么 中国古代报纸的类型 中国古代的性质 中国古代发展缓慢的原因 第二章 我国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我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传教士我国创办的主要报刊 外报的类型 外报在我国能够一度占据垄断地位的原因 在我国的第一张外文报纸 在我国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教会报刊 外国人在华报纸的性质 如何评价外国人在我国创办的报刊 《申报》成功的经验 我国国人自办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我国第一个报刊政论文集 王韬在报刊工作上的主要贡献 《循环日报》 维新变法前国人自办报刊发展缓慢的原因 我国第一张报纸副刊 上海第一张中文报刊 第三章 维新派有哪些著名的报刊与报人 维新变法的基本方式 第一次国人办报热潮的特征和意义 梁启超报刊思想 《中外纪闻》和《强学报》的历史意义 梁启超报章文体的特点 严复的历史贡献

谭嗣同的历史贡献 “汪梁之争” 梁启超的主要论述新闻的论文 为什么说维新派报刊带有“官方色彩”? 第四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报纸的原因 《中国日报》宣传的革命内容 《中国日报》主要的宣传特点 郑贯公对新闻事业重要贡献及他提出独到的报学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外创办的主要报刊 《民报》的宣传内容 《民报》与《新民从报》论战的性质与意义 “苏报案” “竖三民”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新闻思想 《大江报》的两篇时评 我国第一个新闻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宣传的特点 第五章 “民国暂行报律”事件 民国初年报业出现短暂繁荣的原因 癸丑报灾 袁世凯、北洋军阀统治新闻事业的手段 横三民 黄远生新闻通讯的特点和新闻思想 邵飘萍的采访技艺 民国时期新闻业务的特点 第六章 《新青年》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 《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新青年》的宣传编辑工作经验 《每周评论》的特点 李大钊在《新青年》的代表作 五四时期四大副刊 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表现在哪些方面瞿秋白新闻作品的特色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何时 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及撰写人

2020-2021暨南大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暨南大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暨南大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暨南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暨南大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1928年,暨南大学在上海开设了新闻类课程。1946年,新闻学系正式创立,第一任系主任冯列山,第二任主任詹文浒。学院现任院长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范以锦教授。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4个科学学位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5个博士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以与传媒联合培养和开放共享为主要特色。学院建有华南新闻传媒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华南新闻传媒协同育人中心。始于2008年的公益性“传媒领袖讲习班”(暑期学校)是研究生教育品牌。学院与美国、英国、瑞典、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多所高校有着良好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一、暨南大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招生目录 招生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招生专业:0503Z1广告学 研究方向:01(全日制)广告理论与实务 02(全日制)品牌传播 03(全日制)数字营销传播 04 (全日制)媒介与市场研究 招生专业:0503Z2广播电视学 研究方向:01(全日制)广播电视新闻 02 (全日制)广播影视艺术 03(全日制)纪录片研究与创作 04(全日制)影视创作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07新闻传播史论 ④809新闻传播业务 复试科目:新闻传播学综合(笔试+面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大众传播学②新闻写作 二、广告学、广播电视学考研参考书 707新闻传播史论

【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 古代 1官报 邸报定本制度《读开元杂报》印刷技术应用----宋代 P9 两份进奏院状《天变邸抄》P28 《急选报》 2 小报(非官报) 内容:封建官报不准备报道和未来得及报道的事情P18特点P19第四段商品性(报纸开始成为商品宋代) 3京报 清代(明代中叶开始产生我过民间报房办的报纸P21 P38 京报的内容 辕门抄,京门抄的概念P40 为什么说京报是古代最完备的报纸?发行,内容P38 近代 1 外国人办报 A 鸦片战争以前 代表报刊 境外《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米怜3条原则P45 境内《东西洋考》〈新闻纸略论> 中文报刊中第一篇新闻学转文 -<天下新闻>------印刷 2外文报纸 第一家<蜜蜂华报> <广州记录报> <中国丛报> <各国消息>------第一个石印 这一时期报刊的性质 B 鸦片战争以后 1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遐尔贯珍> P53 <万国公报> 2商人资本家半的中文报刊申报,,上海新报,,新闻报字林沪报所办副刊<消闲报> 3外文报刊P51得臣报,士蔑西报, 耔剌报, 字林西报----旧中国影响最大 天津<时报> eg: 外人在华办报活动(论述) 答:1过程(鸦片战争前后) 2 性质(两个方面) 中国人办报 上海<隳hui报> <西国近事汇编> P77 1873年8月<昭文新报> P76 <述报> ---印刷 (重点)香港<循环日报>王韬 三个第一--------政论著称,报刊政论家,政论文集 写作原则及其意义 维新派办报: <万国公报>---à<中外记闻> 作为强学会机关报.创办时间 华东,华南,华中,华北各个代表报,创办时间,创办人 <清议报>和<新民丛报> P109—110 <大公报>,<京话日报>,<时报>,<东方杂志> 需注意: 1时务文体 2 梁启超的板报活动极其新闻思想,舆论观(对他这个人物要能够串起来),可分为两个时期: 戊戌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

2018年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30分) 1.著名的手抄小报“威尼斯小报”盛行于 A. 15世纪B. 16世纪C. 17世纪D.18世纪 2.外国最早的定期报刊出现于 A. 15世纪末B. 16世纪初C. 16世纪末D.17世纪初 3.标志着近代报业、也就是近代新闻事业诞生的是 A.新闻书的出现B.手抄小报的出现 C.定期报刊的出现D.日报的出现 4.英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原本是他在国会的演说词,发表于 A. 1640年B. 1644年C. 1665年D.1688年 5.被马、恩誉为“欧洲最优秀报纸之一”的英国宪章运动的报纸是A.《贫民导报》 B.《人民报》 C.《北极星报》D.《工人辩护士报》 6.被称为美国独立战争号角的政论小册子《常识》的作者是A.塞缪尔?亚当斯B.艾赛亚?托马斯 C.托马斯?佩因D.本杰明?富兰克林 7.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率先提出为新闻自由立法并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政治家是 A.富兰克林B.威尔克斯C.杰弗逊D.马拉 8.英国报纸中在国际上影响最大、并长期充当大英帝国喉舌的是

A.《泰晤士报》B.《每日电讯报》 C.《卫报》 D.《经济学家》 9.英国最早出现的报业集团是 A.罗瑟米尔报团B.北岩报团 C.比维布鲁克报团D.贝里兄弟报团 10.美国报纸中,历史上以独家刊登国内外重要文件著称的是A.《华盛顿邮报》B.《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C.《洛杉矶时报》D.《纽约时报》 11.在第二次大战前后有过重大影响的法国共产党机关报是A.《世界报》B.《战斗报》C.《人道报》D.《团结报》12.目前德国最大的报团是拥有全国日报发行量1/4的 A.西德意志汇报集团B.南德意志报集团 C.鲍尔出版公司D.施普林格报团 13.目前英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是默多克经营的 A.镜报报业公司B.快报报业公司 C.联合报业公司D.新闻国际公司 14.列宁主持的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创刊于 A.1900年、慕尼黑B.1902年、伦敦 C.1903年、日内瓦D.1900年、莱比锡 15.新加坡现存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日报是 A.《联合早报》B.《商业时报》 C.《海峡时报》D.《星洲日报》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考研备考重难点全解::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四章) 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前后的新闻事业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 1、《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日于香港由陈少白主持创刊,兴中会第一个机关报,打破了改良派垄断阵地的局面。1902年与报黄牌广州《岭南报》展开笔战的第一次交锋。报馆既是革命宣传阵地,又是革命联络指挥机关。 2、《开智录》(横滨,1900),由郑贯公(号自立)任主编,冯懋龙(号自由)、冯斯栾(号自强)任撰述,人称“三自”,《译书汇编》(东京,1900)、《国民报》(1901,东京)、《游学编译》(东京,1902)、《浙江潮》(东京,1903,发表了鲁迅第一篇小说《斯巴达之魂》)等革命派海外报刊。 3、《苏报》和“苏报案” ①《苏报》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舆论报刊,②1896年在上海由胡璋创办,内容低劣。1900年由陈范接办后同情革命,渐成旗帜鲜明的革命派报纸;③章士钊担任主笔后,连续发表十几篇富有革命色彩的评论文章,《苏报》成为资产阶级的言论机关报,因发表章太炎写的《革命军序》介绍著名革命家邹荣《革命军》,引起清政府注意;④1903年6月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谋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⑤章太炎、邹荣被捕后,一场以洋人为法官,清政府为原告,《苏报》为被告的特殊审判上演,章太炎、邹荣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邹荣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荣两年,《苏报》永远停刊,史称“苏报案”。 4《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章太炎。 (1)《民报》: ①它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也是最主要的机关报,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报刊。它的创办标志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形成了国人办报的第二个高潮。②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办,主编有胡汉民、章太炎等;③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先提出“三民主义”和同盟会十六字纲领。④《民报》与保皇派刊物《新民丛报》展开大论战,使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2)大论战: ①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激烈论战主要在《民报》与《新民丛报》之间展开,历时两年,双方投入的报刊达几十种之多;②《民报》一创刊,就全力以赴宣传“三民主义”,主动向保皇派机关报《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公开批驳康梁的“君主立宪”主张; ③双方论战集中在三个方面:a、革命,还是改良?b、建立民主共和国,还是是实行君主立宪?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④《民报》由“以文章排满的骁将”章太炎为主帅,《新民丛报》的文章则出自“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之手,最后以改良派失败而告终。⑤经过大论战,保皇派一蹶不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 (3)章太炎: 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职业报人、学者;②1903年因“苏报案”在报界声名大振,后担任《民报》主编,充当“以文章排满的骁将”;③生性耿直,为争取新闻自由,求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后习题总结 第一章 1、什么是中国古代报纸?它有何特征? 开元杂报,可能是中国最为早期的中国古代报纸。 特征是: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②它的形式也不同于现代报纸,没有分栏,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没有版面,没定型,也没有广告;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是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 2、唐代“开元杂报”、“归义军进奏院状”辨识。 唐代有朝廷发布的“报”,也有来自进奏院的“状”。但“报”只有文字记载,无实物可考,根据历史记载可以推断,朝廷发布时,京师官员和各地驻京进奏官都会作抄录,随后转递传阅,因而它具有新闻传播的作用;而“状”却有实物可供研究,内容不是朝廷公文所载的,而是进奏院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的性质。 3、评述宋代邸报(朝报)、小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所谓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这种报纸的新闻来自官方,但传播者各取所需,甚至收入一引起捕风捉影的材料,真真假假,在所难免。 4、评述京报的内容、性质与作用。 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抄,都称为京报。 性质仍属于官场的情报资料,其内容仍是些可以公开的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与前不同的只是有原来分散的雇人抄报,改为统一由民营作坊印刷。 作用是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的作用。 5、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 ①宋代官方的“进奏院状”是手写抄传的。→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逐级抄传,仍为邸报的传递方式。→清代的官方邸报,继续采用手写抄传的办法。 京报最初可能是手抄的,但很快就有了刻印的。 ②自唐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从中央发往各地的。明代和清代的邸报,都是由通政使司和担塘官交付邮驿递送的。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复抄或翻印)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从收集材料、编印或复抄到发行,都是自行办理的。京报有人专送。 第二章 1、外报是在何种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为什么外报能够一度在中国报业中占据垄断地位? ①19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开拓商品市场与进行殖民扩张的势头正旺,一批又一批的商人、传教士、政客、冒险者来到东方,来到中国。

名词解释

VOA:美国之音广播电台,1942年创建,总部在华盛顿,隶属于美国新闻署。VOA的节目以宣扬美国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宗旨,极力鼓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一新闻性节目为主,兼有科技,体育,文艺以及英语教学节目 BBC: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国际广播开办于1932年,总部在伦敦,隶属于英国外交部。节目主要“反映英国的观点,维护英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政治倾向隐蔽,追求客观公正,既是准确的报道作风。新闻节目比例很大,另外还有音乐,戏剧,专题节目,以及闻名世界的英语教学节目。 NHK:日本广播电台,1934年日本开办对外广播,二战结束时停办。1952年日本政府重办对外广播,隶属于日本广播学会。。节目内容以新闻为主,日语教学和新闻速报很有特色。纽约《太阳报》 太阳报1833年由本杰明·戴创办于纽约,发行至1950年停刊。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成为美国商业刊物的发轫。由于其发行的成功和开创性作用,和后来由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并称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三大便士报。该报每份售价一分钱,并且首创街头出售。其取材多是无足轻重的琐事,但读来很有味。它还重视报的人情味。深受读者的欢迎。 《罗马公报》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公报。 电波三法:1950年4月,日本国会根据盟军总部的意见通过了有关无线电管理的三项法案:《放送法》、《电波法》和《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即“电波三法”。其中《电波监理委员会设置法》规定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委员会,全面指导和管理广播活动(1952年该委员会撤销,广播活动改由政府直接管理);《放送法》则对日本广播协会和民间私营广播(被称为“一般广播事业体”)的性质地位、业务范围、经营管理等作出了规定;《电波法》则对电波和广播的技术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 新闻出版自由法:1881年,第三共和国议会通过。标志着法国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最终确立。这一法律是《人权宣言》宣告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化,对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的报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1 新闻事业诞生的客观条件 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力量推进的合力下,新闻事业诞生客观条件渐趋完备。1)新闻出版物的成本降低,印刷术造纸术推广普及,报刊的大量生产条件成熟。2)新闻出版物发型途径开通,交通邮政事业迅速发展,报刊的定期条件成熟。联通全欧内陆的驿站为新闻印刷品的定期发行提供了可能。3)新闻出版物大规模的读者群正在形成。商人是报纸的第一批读者。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普通平民也开始关注社会,追逐新闻,成为新闻出版物最有潜力的读者群。 2. 试论述黄色新闻对后世新闻事业的影响。 答:积极:1.黄色新闻在报纸大众化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扩大了报纸的读者群,使报刊事业在更大程度上成为大众事业。2.在新闻业务上有重大变革,比如:大量的采用图片,标题制作多行,新闻写作的多样化,版面活泼,增强了报纸对民众的吸引力。消极:1.黄色新闻煽情主义的宣传大大降低了新闻主义的水平,建立了新闻界一直奉行的最高准则,真实性原则。2.黄色新闻的煽情报道,耸人听闻的宣传毒害了人们的心灵。3.它以耸人听闻的宣传转移了普通民众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重要新闻的注意力,削弱了他们的意志。 3. 简论近代廉价报纸的性质、特点和影响。 答: 西方国家近代出现的廉价报纸,是一种资产阶级商业报纸。它在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它的读者对象主要是社会中下层的平民大众。

第四章 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传播史,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章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 学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中国日报》《民报》《新民丛报》梁启超 2.《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3.简述?°苏报案?±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 4.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 5.简述辛亥革命时期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6.比较分析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新闻思想的异同,并分别对其予以评价。 第一节资产阶级各政治派系在海外、港澳的报刊活动 一、19世纪下半叶的海外华文报刊 1.美洲:《沙架免度新录》第一份中国人在海外创办的华文报纸 世界上出版的第一份华文日报(?) 2.南洋: 新加坡《叻报》“南洋第一报” 菲律宾《华报》、《岷报》、《益友新报》 马来亚《槟城新报》 二、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纸——维新派在境外的办报活动 1、《清议报》:1898创刊于日本,戊戌政变后改良派在海外的第一个机关 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旬刊。 业务方面颇多改进,记者、党报、机关报等名目均源于该报。 梁启超的《本馆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1901),强调耳目喉舌的功能,提出衡量报刊优劣的四条标准——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速而确。 2、《新民丛报》:康梁保皇会在日本的机关报。梁启超1902年2月8日创办 于日本横滨,并任主编。该报宗旨在于“开民智”、“造新民”,成为保皇会最主要的言论机关。1907年8月悄然停刊。 ●告别线装书形式,改用白报纸印刷。 ●该报虽未站在时代前列,但该报对西方政治学说的介绍和提高民族素 质的倡导,客观上起到了一定作用。 ●第17期发表梁启超的《敬告我同业诸君》,提出报馆两大天职“监督 政府”和“向导国民” 。 ●1902年,第一次提到麦喀士(马克思)的名字。 ●创刊号 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以此病而药治之,务采合中

德国新闻事业简史

德国新闻事业简史 --德国文化概论结课小论文 摘要 德国是欧洲大国,它的许多产品比如电子设备、汽车、工业设计等都领先于世界水平,这得益于德国人的严谨和细致。但是在新闻事业方面,德国却一直落后于英法等国,这是由于历史上的很多原因导致的。德国是欧洲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定期刊物的国家,但是由于国家长期的分裂、战争和黑暗统治,德国一直到16世纪末都处于落后的地位。 关键词:德国报业通讯社 一、封建时期 (一)定期刊物出现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刊物是德国的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虽然每周定期发行,但是每次只有一条新闻。后来相继出现了《法兰克福报》、《新到新闻》等,这些都是世界领先的报刊形式。1670年至1790年,德语地区先后出现了3494中期刊,已经超过了同时期世界上其他地区期刊出版的总和。 (二)封建势力压制 虽然德国办报理念超前,但是当时的德意志封建割据、邦国林立,政治上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即便政治混乱,但是统治者依然压制报刊印刷,禁锢人民的思想和言论。1608年,神圣罗马帝国规定:报纸出版前必须由教会或者地方检察官检查。18世纪,普鲁士国王为了维护自己的集权统治,只允许官方报纸《柏林特权报》发行,内容也基本是通告法令,其他报刊不允许出版。1728年,政策有所放松,但是也只是各地方政府创办官报刊载商业新闻和广告。当时德意志的另一个邦国奥地利也只有一份官报,其他报刊是禁止印刷的。这一办法在德国延续了上百年,民办刊物无处容身,报业发展缓慢。 二、资本主义时期 (一)资产积极革命时期 1.资产阶级报刊 1789年,德国出现了一份有影响的商业性报刊《总汇报》,但是一直受到政治打压,1810年终于在奥格斯堡立足。该报自创刊之日起就冲破帝国禁令,大量报道法国大革命消息,显示出自由的精神和民主倾向。随后拿破仑一路攻陷至德国境内,出现了大批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报刊,如《知识界晨报》《莱茵信使》等。 好景不长,1814年拿破仑溃败,5年后德意志联邦议会制定书包检查令,规定只有《普鲁士国家通报》作为政府机关发言,其余报纸不得评论君王和议会,马克思称其为“精神上的大斋期”。

新闻答案

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 消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以概括叙述的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对最新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它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新闻体裁。 消息导语——导语是一篇消息的先导,它或者用最精粹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或者提示主旨、制造悬念,唤起阅读兴趣。 倒金字塔结构——这种结构形态如同倒过来的金字塔,其段落和层次的安排,按事实的重要性依次递减排列,把最重要、最精彩、最有吸引力的事实写在最前头,而以最不重要的事实结尾。 消息背景——消息背景是指消息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现实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各种联系。 通讯——通讯也称为通讯报道,它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新闻体裁。 工作通讯——工作通讯是通过报道和分析当前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教训等,从中找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通讯。 人物通讯——人物通讯是一种真实、及时地报道特定人物的事迹并深刻地揭示其精神境界的通讯。 事件通讯——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 风貌通讯——风貌通讯是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通讯。 二、填空题 1. 消息是狭义的新闻,在事实上要求真实准确,在时间上要 求迅速及时。 2.从写作角度,消息大致可分为动态消息、综合消息、述评消息、经验消息。 3. 按内容通讯可分为工作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风貌通讯。 4. 新闻传媒中常见的记者来信、工作研究、情况调查、采访札记属于工作通讯。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狭义的新闻,单指 A 。 A. 消息 B.通讯 C.评论 D.特写 2.最常见的一种消息是 B 。 A. 人物消息 B. 动态消息 C. 综合消息 D. 经验消息

中国新闻史人物篇

1.中国新闻史人物篇 第一章报业开端 马礼逊 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两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 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是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第二章戊戌时期 王韬 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64年兼任《近事编录》的编辑工作。 1874 年创办《循环日报》。 是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后发展于梁启超,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领导人影响较大。他的部分政论文章后收编为《弢园文录外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他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康有为 谭嗣同 梁启超 著名的维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论家;先后创办10多种报刊,如:《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从事报刊宣传活动27年;创造了“时务文体”,一生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人们称之为“舆论界的骄子”,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为资产阶级办报提供了基础。 唐才常P95 戊戌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杰出的报人,与谭嗣同合称“浏阳二杰”。 1897年到长沙,成为南学会的骨干,并主编《湘学新报》,发表大量文章,宣传“天下非一人之天下”的资产阶级民权思想,鼓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 戊戌政变后亡命日本,后在武汉组织自立军武装勤王起义,事前暴露,被张之洞逮捕并立即杀害。 严复 不仅是报刊活动家,也是著名的翻译家,启蒙思想家。 幼年受到严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曾在英国海军大学留学,回国后受聘于天津水师学堂任教,后升至改校总办。 甲午海战失败后,他痛心疾首,连续发表文章猛烈抨击列强的侵略行径,揭露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主张,在思想界有较大反响。 后在维新派办报热潮下,创办《国闻报》,大力鼓吹变法维新。提出报纸的功能在于“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而后者尤为重要。 后来思想渐趋保守,潜心于翻译工作。他反对辛亥革命,拥护复辟帝制,也反对五四新文化

新版国防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刚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家人希望我能考研,因为我的本科学校很普通。 当时,我并没有想过。直到这几年的学习,出于自身对专业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想要继续深入系统的学习,而我们本科对专业课的学习知识一点皮毛,是远远不够的! 怀着专业的热爱,我毅然决定考研,在大三上册就开始准备复习。充满信心地去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是做好它的前提,最开始自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方向。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查资料、看考研经验分享、问学长学姐,虽然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是我已经下定决心考研,所以无所畏惧! 对于考研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坚持。一年的考研时间,我想,对于这个词,我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我以为自己是个能坚持的人,但是考研这一年来,真正让我体会到了坚持的不易! 正如很多研友的分享所说,考研谁不是一边想放弃一边又咬牙坚持着,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都会迎来他们的曙光。 文章可能有点长,末尾我也加了一些真题和资料的下载方式,大家放心阅读即可。 国防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 《军事新闻采访理论与实践》解放军出版社2006蔡惠福主编 《军事新闻写作》解放军出版社2002王林主编 《新闻编辑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蔡雯著

《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吴信训著 《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第二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韩运荣、喻国明著 《融合新闻传播实务》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周洋著 《新闻学概论》(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李良荣著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郭庆光著 《国际传播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侯东阳著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丁淦林主编 《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张允若主编 先介绍一下英语 现在就可以开始背单词了,识记为主(看着单词能想到其中文章即可,不需要能拼写)从前期复习到考试前每天坚持两到四篇阅读(至少也得一篇)11月到考试前一天背20篇英语范文(能默写的程度)。 那些我不熟悉的单词就整理到单词卡上,这个方法也是我跟网上经验贴学的,共整理了两本,每本50页左右,正面写英语单词,背面写汉语意思。然后这两本单词卡就陪我度过了接下来的厕所时光,说实话整理完后除了上厕所拿着看看外还真的没专门抽出空来继续专门学单词。按理说,单词应该一直背到最后,如果到了阅读里的单词都认识,写作基本的词都会写的地步后期可以不用看单词了,当然基础太差的还是自动归档到按理说的类别里吧。 阅读就一个技巧,做真题、做真题、做真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常规阅读就40分,加之新题型、完型填空、翻译都算是阅读的一种,总之除了作文基本都是阅读,所以得阅读者得天下啊。阅读靠做真题完全可以提升很大水平,当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