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总

结)

精品文档

知识过关检测之分子和原子

一、请回答下列问题(38分)

1.从宏观上来看,物质是由组成的,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水是

由构成的,汞是由构成的。

2.分子

(1)概念:分子是 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变,只是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2)分子的基本性质

①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所以,分子的和都很小。

②我们经常能看到墨水在水中静静扩撒,经常能闻到别人身上的香水味。

所以,分子总是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

③物体受热后一般会体积膨胀,遇冷后体积又会缩小。

所以,分子间是有的。(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3)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___ __。

3.原子

(1)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_______可分成________,_______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人体形态学—简答题重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医学检验 大一上学期)

上皮组织 分类: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特点:1.细胞多,间质少 2.上皮细胞呈极性分布 3.上皮组织内大多无血管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子宫韧带 脑脊液循环 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 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状矢窦颈内静脉 第四脑室外侧孔

眼的结构耳的结构 角膜耳廓 外膜外耳外耳道 巩膜鼓膜 虹膜鼓室 眼球壁中膜睫状体耳中耳咽鼓管 脉络膜乳突小房和乳突窦 眼球内膜:视神经骨半规管 房水骨迷路前庭 眼内容物晶状体内耳耳蜗 玻璃体膜半规管 膜迷路椭圆囊和球囊 蜗管 尿液的形成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手背静脉网打针流经那些血管到达阑尾 头静脉或贵要静脉 -- 肱静脉 -- 腋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头臂静脉 -- 上腔静脉 --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升主动脉 -- 主动脉弓 -- 胸主动脉 -- 腹主动脉 -- 肠系膜上动脉 -- 回结肠动脉 -- 阑尾动脉 -- 阑尾毛细血管 -- 阑尾病变部位 手背静脉网打针流经那些血管到达肝脏 头静脉或贵要静脉 -- 肱静脉 -- 腋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头臂静脉 -- 上腔静脉 --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升主动脉 -- 主动脉弓 -- 胸主动脉 -- 腹主动脉 -- 腹腔干 -- 肝总动脉 -- 肝固有动脉 -- 肝左右支 -- 肝左右叶 口服药物流经那些血管到达阑尾 胃肠吸收 -- 肠系膜上静脉 -- 门静脉 -- 经下腔静脉回心脏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内毛细血管--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胸主动脉 -- 腹主动脉 -- 肠系膜上动脉 -- 回结肠动脉 -- 阑尾动脉 -- 阑尾毛细血管 -- 阑尾病变部位 口服药物流经那些血管到达阑尾肝脏 胃肠吸收 -- 肠系膜上静脉 -- 门静脉 -- 经下腔静脉回心脏 --右心房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内毛细血管-- 肺静脉 -- 左心房 -- 左心室 -- 胸主动脉 -- 腹主动脉 --腹腔干 -- 肝总动脉 -- 肝固有动脉 -- 肝左右支 -- 肝左右叶 肝硬化病人会出现呕血和便血症状 胃底直肠静脉曲张,此处的血管处于脆弱状态,当突然压力增大时,如恶心呕吐等,此处的静脉容易破裂出血,从上消化道流出导致呕血,从下消化道流出导致便血 鼻窦炎 由于鼻腔黏膜与鼻窦粘膜在各鼻窦窦口处相互延续,故鼻腔黏膜的炎症常可蔓延到鼻窦,引起鼻窦炎 肺循环:静脉血从右心室→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人体形态学名词解释复习

1.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共51块。椎孔: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共同围成锥孔。 2.横突孔有椎动、静脉通过。 3.鼻旁窦有四对: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开口:额窦开口于中鼻道;前筛窦和中筛窦开口于中鼻道,后筛窦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分别开口于左、右蝶筛隐窝;上颌窦最大,开口于中鼻道的半月裂孔。 4.肩胛骨下角平第7肋或第7肋间隙;外侧角肥大;上角近似直角,对第2肋。 5.黄韧带又称弓间韧带,位于相邻的椎弓板之间,呈节段性,主要由弹性纤维构成,参与围成椎管。活体时呈黄色,标本上为粉红色或暗红色。黄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当屈脊柱时,黄韧带伸长,其弹性回缩协助脊柱恢复直立姿势。 6.骨盆组成: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7.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前交叉韧带在伸膝时最紧张,能限制胫骨前移;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可限制胫骨后移。半月板是纤维软骨构成的关节盘,内外侧各一。 内侧较大呈C行,外侧较小呈O行。 8.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空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9.腹股沟管:为男性精子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肌和健之间的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贯向内下,长约4.5cm。为斜疝的好发部位。 10.小腿三头肌:浅表的两个头称腓肠肌,比目鱼肌。 11.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4个系统。 12.消化管是从口腔到肛门粗细不等的管道。包括口、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及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临床上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这一段肠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到肛门称下消化道。 13.大唾液腺有3对,即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开口于平对上颌第2磨牙的颊粘膜上。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开口于舌下襞。 14.咽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咽腔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以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为界,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 15.食管长约25cm,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续,下端约平第11胸椎体高度与胃的贲门连接。 16.食管的三个狭窄:第一狭窄为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为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25cm;第三狭窄为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以上狭窄是食管异物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17.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入口称贲门,与食管腹部相连。出口称幽门,与十二指肠相连。胃的上缘凹而短,称胃小弯,下缘称胃大弯。胃前臂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分为为四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18.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沟,位于中部的横沟为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淋巴管及神经进出肝的门户。 19.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输胆管道(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20.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有胆囊动脉通过,该三角是胆囊手术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21.输胆管道由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组成。胆总管:在肝固有动脉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下行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向下经十二指肠上部后方,至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也可行经胰头后方的沟内)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的后内侧壁,在此处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22.喉腔:是由喉软骨、韧带和纤维膜、喉肌、喉粘膜等围成的管腔。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门下腔炎症时最易发生喉水肿。 23.肺根:肺门内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等出入,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统称为肺根。 24.脏、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所形成的密闭间隙称胸膜腔。肋胸膜与隔胸膜转折形成半环行的肋隔隐窝,该隐窝是直立位时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在此。 25.肾蒂: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称肾蒂。肾蒂内各结构的排列关系,自前向后顺序为:肾静脉、肾动脉和肾盂末端;自上而下顺序是:肾动脉、肾静脉和肾盂。26.肾门约平第1腰椎体,其体表投影点位于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部位,称肾区。肾患某些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或压痛。 27.肾表面自内向外有3层被摸: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28.膀胱尖朝向前上方,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方,膀胱体为尖与底之间的部分,膀胱颈是膀胱的最下部,在男性为尿道内口紧接前列腺的部分,在女性为尿道内口邻接尿生殖膈的部分。 29.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有一个呈三角形的区域,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此处膀胱粘膜与肌层紧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30.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外生殖器包括阴囊和阴茎。阴茎具有排尿和射精的双重功能。 31.精索部是进行输精管结扎的常取部位。 32.精索的主要成分是输精管、睾丸动脉和蔓状静脉丛。 33.阴茎主要有二个阴茎海绵体和一个尿道海绵体构成。每个海绵体外面均有一层厚而致密的纤维膜,分别是阴茎海绵体白膜和尿道海绵体白膜。 34.三个狭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三个膨大:分别位于尿道的前列腺部、尿道外部和尿道舟状窝;两个弯曲:是凸向下后方的耻骨下弯和凸向上前方的耻骨前弯;(耻骨前弯可变直而消失)腹膜陷凹:1)男性的直肠与膀胱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2)女性膀胱上面的腹膜向后折转到子宫前面形成膀胱子宫陷凹;3)直肠子宫陷凹。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位置。 35.输卵管的分部(由内向外):输卵管子宫部(最细)、输卵管峡(短直、狭窄输卵管结扎术的常选部位)、输卵管壶腹(约占全长2/3、卵子和精子在此部形成受精卵)、输卵管漏斗部(外侧的膨大部)。 36.子宫:位于小骨盆中央,膀胱与直肠之间,下端接阴道。子宫的韧带有:1)子宫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2)子宫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3)子宫主韧带:维持子宫正常位置,防止子宫向下脱垂;4)子宫底韧带:维持子宫前屈位。 阴道穹: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可经后穹引流凹陷内的积液。 37.腹膜内位器官:各面均被腹膜所覆盖的脏器,如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和卵巢、输卵管(女性)。 腹膜间位器官:三个面或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脏器,如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膀胱、子宫(女性)。 腹膜外位器官:仅前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如肾、肾上腺、输尿管、胰、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下部。

人体形态学复习资料资料

一、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前方;两足跟、足尖靠拢,足尖向前,两上肢垂于身体两侧,手掌向前 二、填空 1、解剖学上常用的切面有矢状面、冠状面、横切面三种。 2、以器官本身为准,沿其长轴所作的切面为纵切面,与长轴垂直的切面为横切面。 3、轴分为矢状轴、冠状轴、垂直轴三种。 (1) 一、名词解释 胸骨角 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其、两侧与第2肋相连,是临床上计数肋和肋间隙的重要标志。 椎间盘 位于相邻的椎体之间(第1、第2颈椎除外),由周围的纤维(软骨)环和中央的髓核组成,将相邻的椎体紧密相连) 二、填空 1、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 2、根据骨的外形,可将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类。 3、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为椎孔;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的孔为椎间孔。 4、从上向下胸骨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组成。 5、脑颅骨共8块,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6、不成对的面颅骨有下颌骨、犁骨和舌骨。 7、鼻旁窦有4对,上鼻道有筛窦后组的开口,中鼻道有筛窦前组、筛窦中组、上颌窦和额窦的开口,开口于蝶筛隐窝的是蝶窦。 8、鼻旁窦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 9、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10、椎间盘是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构成。 11、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共有11对。 12、最大的闭合最晚的颅囟是前囟。 13、运动系统的肌为骨骼肌,根据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阔(扁)肌和轮匝肌。 14、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两部分。 15、膈肌有三个裂孔,即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和腔静脉孔;分别有主动脉与胸导管;食管迷走神经前干、后干和下腔静脉通过。 16、股四头肌有四个头,即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直肌和股中间肌。 17、小腿三头肌是由骨骼(间)肌和蚓状肌合成。 三、单项选择题 1、椎骨属于( D ) A、长骨 B、短骨 C、扁骨 D、不规则骨 2、老年人易发生骨折的原因是( B ) A、有机质含量多 B、无机质含量多 C、骨松质较多 D、无机质有机质均少 3、开口位置高于窦底的鼻旁窦是( A ) A、上颔窦 B、筛窦 C、额窦 D、蝶窦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机体功能的任何变化,都是为保持其内环境生活状态的稳定。稳态已经成为生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人体形态学自测题部分答案

人体形态学自测题答案(部分) 5.头颈、躯干、四肢主要的肌性标志有哪些? 一、头颈部 1、咬肌:当牙咬紧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坚硬的条状隆起。 2、颞肌:当牙咬紧时,在颞窝,于颧弓上方可摸到坚硬的隆起。 3、胸锁乳突肌:当面部转向外侧时,可明显看到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呈长条状的隆起。 二、躯干部 1、斜方肌:在项部和背上部,可见斜方肌的外上缘的轮廓。 2、背阔肌:在背下部可见此肌的轮廓,它的外下缘参与形成腋后壁。 3、竖脊肌:脊柱两旁的纵形肌性隆起。 4、胸大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5、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隆起,肌肉发达者可见脐以上有三条横沟,即为腹直肌的腱划。 三、上肢 1、三角肌:在肩部形成园隆的外形,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2、肱二头肌:当屈肘握拳时,此肌收缩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 在肘窝中央,当屈肘时可明显模到此肌的肌腱。 3、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肢三头肌长头。

4、掌长肌腱:当手握拳、屈腕并使外展时,在腕掌面的中份、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5、桡侧腕屈肌腱:同上述掌长肌的动作,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6、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腱。在后二肌腹之间有深的凹隆,称鼻烟窝。 7、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2~5指的肌腱。 四、下肢 1、股四头肌:在大腿前方,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内。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2、臀大肌: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 3、股二头肌:在腘窝的外上界,可摸到它的肌腱止于腓骨头。 14、半腱肌、半膜肌:在腘窝的内上界,可摸到它们的肌腱止于胫骨。 5、胟长伸肌:当用力伸胟趾时,在踝关节前方和足背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6、胫骨前肌:在踝关节的前方,长伸肌腱的内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 7、趾长伸肌:当背屈时,在踝关节前方,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可摸到此肌的肌腱。在伸趾时,在足背可清晰见到至各趾的肌腱。 8、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并向下形成粗索状的跟腱,止于跟骨结节。 9、髌韧带:髌骨下缘至胫骨粗隆之间。 10、跟腱:踝关节后方。 6.某小孩误吞一枚小玻璃球,后见从粪便中排出,请描述玻璃球所经过的器官。

正常人体系统解剖学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 P23 翼点:在颞窝的前下部,额、顶、颞、蝶骨连接成“H”形,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其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易损伤该血管而引起颅内的硬膜外血肿。 P15 胸骨角:柄体相连处稍向前突,称为胸骨角,两侧连结第二肋。 P12 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根和血管通过。 P62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左腭舌弓、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和通道。 P71 麦氏点:阑尾根部与盲肠的关系固定,其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又称麦氏点。患急性阑尾炎时,此点附近有明显牙痛等体征。(如何寻找阑尾:3条结肠带汇聚于阑尾根部,故沿结肠带寻找。) P75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P77上呼吸道: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上呼吸道。 P84 肋膈隐窝: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转折处称为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常积聚于此处。 P92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处粘膜光滑无邹襞,是炎症、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P88 肾区:肾门在腰背部的体表投影在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所形成的夹角内,临床上称为省区,某些肾病患者,触压或叩击次区域可引起疼痛。 P103 阴道穹:呈穹窿状包绕子宫颈阴道部,形成二者间的环状间隙,称阴道穹,分前、后及两侧部,其中以阴道后穹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隔阴道壁紧密相连。临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或引流腹膜积液,以协助诊断和治疗。 P114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P126颈动脉窦: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官腔稍膨大的部分。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当血压增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感受器,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血管扩张,使血压下降。 P140 静脉角:头臂静脉(无名静脉)由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为淋巴导管的注入部位。

人体形态学-人体胚胎学概要(二)习题

39.人体胚胎学概论(二) 一、名词解释 1.丛密绒毛膜 2.胎盘屏障 3.卵圆孔 二、单项选择题 1.组成胎盘的是() A.基蜕膜与平滑绒毛膜 B.包蜕膜与丛密绒毛膜 C.包蜕膜与平滑绒毛膜 D.壁蜕膜与丛密绒毛膜 E.基蜕膜与丛密绒毛膜 2.早期妊娠诊断,可检查孕妇尿中的() A.胎盘催乳素 B.促生长激素 C.雌激素 D.孕激素 E.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下列哪项不是由受精卵发育的() A.胎膜 B.胎盘隔 C.丛密绒毛膜 D.羊膜 E.原条 4.胎儿出生时,剪断脐带后从切口流出的血液是() A.胎儿的动、静脉血 B.母体的动脉血和胎儿的静脉血 C.胎儿的动脉血和母体的静脉血 D.胎儿和母体的动、静脉血 E.母体的动、静脉血 5.胎盘不能分泌的激素是( ) A.绒毛膜促性激素 B.雌激素 C.黄体生成素 D.孕激素 E.绒毛膜促乳腺生长激素 三、填空题 1.胎膜包括、、、和。 2.胎盘由胎儿的和母体的共同组成。绒毛干浸泡于的母血中。 3.与包蜕膜相贴的绒毛膜为,与基蜕膜相贴的绒毛膜称。

四、简答题 1.简述胎儿特有的心血管系统结构。 2.简述胎儿出生后心血管系统结构的变化。 五、论述题 1.试述胎儿的血液循环途径。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丛密绒毛膜:绒毛膜在靠近基蜕膜一侧的绒毛血供充足,生长旺盛,称为丛密绒毛膜。 2.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屏障。 3.卵圆孔:胚胎时期,房间隔有一卵圆形孔,沟通左、右心房,同时具有活瓣的作用,只允许右心房的血液冲开活瓣进入左心房,此孔称为卵圆孔。 二、单项选择题 1.E 2.E 3.B 4.A 5.C 三、填空题 1.绒毛膜尿囊卵黄囊羊膜脐带 2.丛密绒毛膜基蜕膜绒毛间隙 3.平滑绒毛膜丛密绒毛膜 四、简答题 1.解答:胎儿特有的心血管系统结构有:①脐静脉;②静脉导管;③卵圆孔;④动脉导管; ⑤脐动脉; 2.解答:胎儿出生后心血管系统结构的变化有:①脐静脉闭锁形成肝圆韧带;②脐动脉远端闭锁形成脐外侧韧带;③肝的静脉导管闭锁成为静脉韧带;④卵圆孔逐渐闭合为卵圆窝;⑤动脉导管闭锁成为动脉韧带。 五、论述题 1.解答:(1)动脉血途径:来自胎盘的富含氧和营养物质的血液,经脐静脉带至胎儿肝脏,大部分血液经静脉导管注入下腔静脉,小部分经肝内血液循环回流入下腔静脉,与下腔静脉收集的下肢和盆腔器官的静脉血混合,流入右心房。流入右心房的大部分血液经卵圆孔流入左心房,与来自肺静脉的血液混合后进入左心室。左心室的血液大部分经主动脉的分支供给胎儿头、颈和上肢,少部分血液流入降主动脉。 (2)静脉血途径:从头颈和上肢回流的静脉血经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与少量下腔静脉血混合后经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大部分肺动脉血经动脉导管入降主动脉,只有少部分供给尚无呼吸功能的肺。降主动脉的血液部分经分支供应盆、腹腔器官和下肢,其余经脐动脉返回胎盘,在胎盘内与母体血进行气体与物质交换后,再经脐静脉返回胎儿体内。

人体形态学概论学期末总复习

人体形态学概论学期末总复习 一.名词概念 1.胸骨角:胸骨柄成上宽下窄的四边形,上缘的中份为颈静脉切迹,其两侧为锁切迹,与 锁骨相关节.柄和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称为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胸骨角侧 方恰与第二肋相连结,因此胸骨角可作为胸前部计数肋的标志. (p35) 2.翼点:颞窝底(内侧壁)的前下方骨质较薄,最弱处在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常 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区(翼点),其内面紧邻脑膜中的动脉前支.(p39) 3.半月板:半月板是垫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两块半月 形纤维软骨板,分别称内、外侧半月板。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前端 窄后份宽;周缘与关节囊及胫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外侧半月板较小,近似“o” 形,周缘亦与关节囊相连。半月板是关节面更为相适,也能缓冲压力,吸收 震荡,其弹性垫的作用。(p48、49) 4.咽峡:咽峡由腭垂、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P61 5.肝门:肝的脏面上有一近似“H”形的沟。右侧纵沟前部为胆囊窝,容纳胆囊。 右侧纵沟后部为腔静脉沟,有下腔静脉通过。左侧纵沟前部有肝圆韧带,左侧 纵沟后部有静脉韧带.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 管出入肝的部位.P70 6.肺门:肺的内侧面(纵隔面)中央为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管 及神经等出入。P78 7.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结缔组织的总称。其前界为胸骨,后 界为脊柱胸段,上界为胸廓上口,下界为膈,两侧是纵隔胸膜。P81 8.膀胱三角:在膀胱低的内面有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 口之间,称膀胱三角,此区黏膜与基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 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黏膜都保持平滑状态。该趋势膀胱结核与肿瘤的好 发部位。)p88 9.肾门:肾前面较凸,朝向腹腔;后面平坦紧贴腹后壁;上端宽而薄,下端窄 而厚;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成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 肾盂出入之处。P82 10.二叶(尖)瓣:左心室入口为左房室口,口周附有左房室瓣(二尖瓣)亦与 左室内相应的乳头肌和腱索相连,构成二尖瓣复合体。P110 11.三叶(尖)瓣:右心室入口为右房室口,口周附有右房室瓣(三尖瓣)。P110 12.颈动脉窦: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动脉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当血压升高时,窦壁扩张,刺激此处感受器,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减慢,末

人体的营养知识点汇总

人体的营养知识点汇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为: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⒈既能构成细胞糖类(包括淀粉):主要功能供能 又能提供能量的脂肪(如动植物油):主要功能贮能 蛋白质:主要功能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 ⒉ ⑴水:约占体重的60~70 %作用: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为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参与各项生命活动。 ⑵无机盐:如钙、磷、铁、碘、锌等,缺乏容易得一些疾病。 ①缺钙:儿童易得佝偻病,老人或妇女易得骨质疏松症; ②缺铁易得:缺铁性贫血; ③缺碘:成年人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易得呆小症; ④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⑤缺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⒊既不能构成细胞又不能提供能量的是:维生素。人体每日需要量很少,但作用很重要。P26 维生素A:来源:肝脏、鱼肝油、胡萝卜(植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缺乏症: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来源:豆类、谷物、糙米(即粗粮);缺乏症: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维生素C:来源: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缺乏症:坏血病(即皮下、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 维生素D:来源:肝脏、鱼肝油、鸡蛋缺乏症: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成人)。 ⒋膳食纤维(第七类营养素):不能消化。利排便,预防肠癌、高血脂。来源:粗粮、蔬菜、水果等。 健康食品:①豆类、牛奶含蛋白质、脂肪、铁、钙均比较多;②动物肝脏含维生素A、维生素D、铁和锌都比较多。补钙同时应同时补充点维生素D (可以促进对钙的吸收)可增加疗效。

正常人体学知识点概括

正常人体学(上)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矢状面:即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 2.兴奋性:活的组织、细胞或有机体对于内外环境变化具有的反应能力或特性3.内环境:(人体绝大部分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细胞直接的生存环境是细胞外液,故将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4.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5.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到达控制部分后,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先活动的相反方向改变 6.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到达控制部分后,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 二、问答题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①新陈代谢②兴奋性③适应性④生殖 2.举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答:细胞、组织的代谢不断消耗营养物质,产生代谢产物;而机体通过消化道不断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又通过肾脏不断地将各种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分和盐类随尿排出,从而维持内环境中水、电解质和酸碱度的相对稳定。(P5最后一段任取一个例子) 3.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①神经调节: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而影响范围局限 ②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广泛而持久 ③自身调节:范围和幅度都比较小,其生理意义不及神经与体液调节,但 是对于局部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的调节仍有着重要的意义4.试说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及其结构基础。 答: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由线粒体提供,是细胞进行生物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 2.溶酶体:是由一层单位膜包裹而形成的球状小体,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 3.骨单位:又称哈弗氏系统,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长骨内起支持、营养作用的结构单位。 4.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光镜下,细胞扁平不规则,有突起;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较丰富,呈 弱嗜碱性。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表明细胞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旺 盛。成纤维细胞可产生结缔组织的各种纤维及基质 5.巨噬细胞:来源于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是体内广泛分布的一种具有强大吞噬功能的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形态多样不规则;细胞核小,着色深; 胞质丰富,多呈嗜酸性。电镜下,细胞表面有许多褶皱和微绒毛; 8 细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呑饮小泡、残余体以及微丝 和微管等 6.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由两个1/2明带和一个暗带构成,是骨骼肌纤维收缩和舒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7.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 8.肌质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 9.神经原纤维:电镜下神经原纤维是由神经丝和神经微管成束排列而成。功能: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还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10.尼氏体:位于胞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嗜碱性斑块或细粒状结构;电镜下由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功能:合成结构蛋 白,与神经递质有关的蛋白质和酶 11.单纯扩散:脂溶性(疏水性或非极性程度高)而分子量小的溶质分子,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

护理学人体形态学知识点

人体形态学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和选择 ①人体形态学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组合而成的一门课程,属于广义的解剖学。 ②组织学借助显微镜研究人体器官组织的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③细胞学研究人体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 ④胚胎学研究个体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⑤细胞周期:通常将细胞上一次分裂结束,产生新的细胞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的一个周期过程称为细胞周期,也称细胞增殖周期。 ⑥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正常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衰退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⑦细胞坏死指在外来致病因子作用下,细胞生命活动被强行终止所致的病理性、被动性的死亡过程。 ⑧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亦称程序性死亡。 ⑩血清:血液流出血管后,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解的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并析出淡黄色清亮的液体,称血清 11.血象: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称血象 12.溶血:当血浆渗透压降低时,过量水分进入红细胞内,使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Hb溢出到细胞外,这种现象称溶血。 13.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 14.翼点:颞窝前下部较薄,额、顶、颞、蝶骨汇合处多行成“H”形的缝,此处最为薄弱,称为翼点。 15.腹股沟(海氏)三角:由腹壁下动脉、腹直肌外侧缘和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围成的三角形区域。 16.麦氏点(McBurney点):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 17.膀胱三角:无论在膀胱充盈或空虚时,均无黏膜皱襞,称该三角区域为膀胱三角 18.肺循环:静脉血自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至肺泡壁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是路径短,只通过肺,故又称小循环。 19.体循环:动脉血自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至全身的毛细血管,血液在 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回流,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和寇状窦流入右心房。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故又称大循环。 20.灰质:由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而成,血管丰富,在新鲜标本呈暗灰色。 21.白质: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因神经纤维有髓鞘包被其色泽亮白。 2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人体的新陈代谢-知识点

第二节人体的新陈代谢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①消化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消化酶,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②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不经消化能直接被吸收;食物纤维不能被消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分别被消化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③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1)小肠长,有皱襞,内壁形成小肠绒毛,可扩大小肠内表面积;(2)小肠绒毛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3)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能对食物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彻底的消化。 ④吸收是指营养物质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酶的概念:酶是生物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酶能使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迅速地进行,而本身并不发生变化,这一点与无机催化剂相似。 (2)酶的特点: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一般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②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③不稳定性: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也就是说,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3)酶的作用:酶具有多样性,高效性及专一性等作用特点.对于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是必不可少的。 3.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1)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过程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除了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外,其他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分解成溶于水的有机物小分子,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大有机物的消化过程必须在各种消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才能完成,它们的具体途径为: (2)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①口腔中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口腔可以使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②酸性的胃液中有胃蛋白酶,它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 ③小肠中的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和胆汁,肠液和胰液中含有分别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它可以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人体形态学知识点(名词解释)

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向正前方平视,双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靠拢,足见向前。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为胚胎时期的残留物;周围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组成,富于坚韧 性,牢固连结各椎体上、下面,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膨出。 臀大肌:位于肌部浅层、大而厚肥,形成特有的臀部隆起,覆盖臀中肌下半部分及其他小肌。起自髂骨翼外面和骶骨背面,肌束斜向下,止于髂胫束和股骨和臀肌粗隆。作用:使大腿后伸和外旋。 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以维持身体平衡。与肌肉注射有关。 食管的狭窄部:第一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中切牙15cm(吞咽);第二狭窄在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相当于胸骨角或第四与第五胸椎椎间盘水平,距中切牙25cm(深呼吸);第三狭窄为食管通 过膈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40cm(深呼吸)。 喉软骨:喉软骨构成喉的支架,包括不成对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等。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为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的部位。在腹前壁相当于第9肋前端;约平第1腰椎体平面,距正中线约5cm ;在腹后壁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 肌外侧缘的交角处,称肾区或脊肋区,肾病时肾区常有压痛或叩击通。 肾的结构:额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浅层的皮质和深部的髓质。皮质富含血管,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可见大量细小颗粒(肾小体、肾小管组成)。髓质色淡,由大量小管道组成,形成15~20个锥形、 尖端圆钝、朝向肾窦、基底朝向皮质的肾锥体。2~3个肾锥体合成一个肾乳头。肾乳头顶端 的小孔为肾乳头孔,肾形成的尿液经此流入肾小盏内。浅层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形成肾柱。 肾窦内约有7~8个呈漏斗状的肾小盏,小盏边缘附着着于肾乳头基部并包绕肾乳头,以承接 排出的尿液。2~3个肾小盏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合成一个前后扁平、呈漏斗状的 肾盂。肾盂出肾门后,向下弯行变细移行为输尿管。肾盂的变异形态有二支型、三支型、壶 腹型和中间型等。 输尿管狭窄:输尿管全程有3处狭窄: 1、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直径约0.2cm。 2、跨越骨盆上口,输尿管与髂血管交叉处,直径约0.3cm 3、输尿管壁内部。 膀胱的形态: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分为尖、体、底、颈四部。膀胱尖朝向前上;膀胱底呈三角形,朝向后下,尖与底之间的大部分为膀胱体;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与前列腺或女性盆膈相 接且变细的部分为膀胱颈。膀胱各部间无明显的分界。 膀胱三角:在膀胱的底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区域,由于缺少黏膜下层,黏膜与肌层紧密相连,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无皱襞,称膀胱三角,是肿瘤、结核和炎症 的好发部位,膀胱镜检时要注意。 男性尿道:男性尿道全长分三部(前列腺部、膜部和海绵体部);粗细不一,有三个狭窄(位于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最窄】)、三个扩大(位于前列腺部、尿道球部和尿道舟状窝)和二个 弯曲(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 女性尿道: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宽、短、直。 睾丸:位置:正常男性有两个睾丸,分别位于阴囊内左、右侧,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右侧睾丸下降迟于左侧,一般左侧略低于右侧1cm。 形态:睾丸是微扁椭圆球体,色灰白,表面光滑,分上端(附睾头遮盖)、下端(游离),前缘(游离)、后缘(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睾丸门)和附睾、输精管睾丸部相接触)和内侧 面(较平坦,与阴囊中隔相依)外侧面(较隆凸,与阴囊壁相贴)。 结构:睾丸表面有坚厚的白膜(纤维膜),白膜在后缘处增厚并凸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膈,从纵膈发出睾丸小膈,将睾丸实质分成100~200个睾丸小叶。睾丸小叶内含有2~4条盘曲的精曲小

医药专业大一人体形态学口诀-有图-考试

人体形态学口诀背诵 1.骨的数量 全身有骨二零六, 配布四肢一二六。 上比下肢多两块,① 余下八十在中轴。 面颅十五脑颅八, 每侧鼓室藏着仨,② 加上躯干五十一, 中轴八十刚好齐。 [注释] ① 上比下肢多两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② 每侧鼓室藏着仨:每侧鼓室有三块听小骨。 2.椎骨的一般形态 一体一弓围椎孔,① 椎体在前弓在后。 椎弓前根后为板,② 椎弓根间椎间孔。 两侧弓板愈合处, 向后伸出成棘突, 弓根弓板结合处, 上下关节和横突。③ [注释] ① 一体一弓围椎孔:椎骨的前方为椎体,后部为椎弓,二者围成椎孔。 ② 椎弓前根后为板:椎弓的前部为椎弓根,后部为椎弓板。 3腰椎形态特征椎弓发达体粗壮,

棘突宽短呈板状。① 相邻棘突裂隙宽, 便于临床行腰穿。 [注释] ①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4椎间盘 成人间盘二十三,① 居于相邻椎体间。 周围部称纤维环,② 与邻椎体紧密连。 中部偏后是髓核, 白色胶样弹性垫。 [注释] ①成人有23个椎间盘,第1和第2颈椎之间没有椎间盘。 ②周围部的纤维环坚韧而富于弹性,紧密连接两个相邻的椎体。 5颅骨颅骨共有二十三, 关节软骨逢来连。① 保护支持脑耳眼, 后上脑颅前下面。② 前窄后宽形卵圆, 邻骨之间逢相连。 顶枕相接人字缝, 顶间矢状额顶冠。

① 关节软骨逢来连:颅骨之间借关节、软骨、逢连接。 ② 后上脑颅前下面:颅骨以眶上缘和外耳门上缘连线为界分为后上方的脑颅骨和前下方的面颅骨。 6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不平整, 前中后窝阶梯形。① 凹凸不平多孔裂, 大部都与颅外通。 [注释] ① 前中后窝阶梯形:颅底内面自前向后为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7颅的侧面观 外耳门、居中间, 门后乳突颧弓前。 颧弓分隔上下窝,① 颞窝上界为颞线。 额蝶枕颞会合处, 骨质薄弱是翼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