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九年级化学学案-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原子的构成粒子及电性,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及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会查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理解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3.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

4.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

通过预习完成下列空白或问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带1个单位———)

———

原子———(不带电)

————(带1个单位———)

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3、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外的电子数————。

4、原子核居于原子的————,在原子中占的体积————,电子绕着原子核————。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概念

以————————————————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2、表达式

Ar= ————————————

2、与构成原子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又因质子和中子的质量跟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相比较———————,所以相对原子质量≈―――――――――――。

【课堂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阅读“原子的构成”的内容,交流讨论以下问题: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4、综合前三题,你的结论是:

5、观察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二、相对原子质量

1、思考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何区别?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已知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kg,分别计算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正整数)。

3、下面我们举行一项比赛,看看哪位同学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既快又准。我们查阅如下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磷、铝、氮、碳、钠、硫、镁、钙

你的收获:

【有效训练】

1、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的电子数

2、(2008揭阳中考)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中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63

B、铕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

D、铕元素原子的质量为152

3、已知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质量为ag,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bg,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a/b

B. b/a

C. 12b/a

D. 12a/b

4、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倍,通过下表,可总

———————————————————————————

(3)(4)

———————————————————————————

5、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课后提升】

1、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2)现象②:

――――――――――――――――――――――――――――

(3)现象③:

――――――――――――――――――――――――――――

2、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写一篇科普小论文。

【答案】

[有效训练]1、D 2、A 3、C 4、(1)不同的原子质子数不同(2)有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3)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4)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5、(1)分子、原子(2)原子(3)原子(4)质子、中子(5)质子、原子核(6)电子(7)中子(8)质子、中子(9)电子(10)质子、电子、原子核

[课后提升]1、(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的作用而改变了运动方向(3)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的多,α粒子碰撞到金原子核上时被弹了回来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分层的简单规律。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及离子的带电情况,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观察l~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课前预习】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2.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叙述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课堂探究】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78页图文,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科学家是怎样定义电子层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绘画并与同桌交流:(1)氢原子结构图 (2)氧原子结构图(含有8个电子的氧原子中,这8个电子究竟怎样绕核外高速运动呢?)

2.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的结构。观察课本表4-4中一些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其中每一部分代表的内容吗?

阅读课本78页最后一段内容

思考交流

离子的形成

交流学习

阅读课本79页图文,试着解释食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提供信息: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通过观察原子结构示意图,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达成共识后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自主学习

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什么叫阴离子?

试着画出镁离子和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比较原子和离子的本质区别。

交流讨论

试一试,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你的收获

有效训练

1.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2.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个原子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 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该粒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该粒子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课后提升】

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它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等于、等于。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标准答案:

有效训练

1、A

2、D

3、11;阳离子

课后提升

(1)钠;金属;失去;Na+

(2)质子数;核电荷数

(3)逐渐减小

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人教版)(新)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1. 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 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 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5. 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量的概念 2. 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难点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朝鲜核武器实验”,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 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教学 1. 原子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图3-8,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大小。 明晰: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原子之间能够结合成分子的奥秘,正是人们在研究这小小的原子的结构时被逐步揭示出来的。 2. 原子的构成 19世纪以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1

现了电子,从此叩开了原子的大门,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 α粒子轰击金箔 设问: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②一小部分带正电的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粒子反弹回来。说明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较大的质量。 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结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可参见教科书图3-9)提问: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分析: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 1 碳66612 氧88816 钠11121123 氯17181735 思考: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分析: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2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课程目标导航】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重点) 4.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难点) 5.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6.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重难点) 7.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重点) 【课堂评价方案】 1.通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检测目标 2.通过提问检测目标 【课前预习方案】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3.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如铁、水、食盐。 4.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叙述原子和分子、原子和元素的联系与区别。 【自主探究方案】 阅读:课本第53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53页表3—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阅读:课本54—55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是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 ③数字表示、④弧线表示、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5.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精品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虐,当时穷 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 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斗志……继而“问 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1.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榆林市第十三中学李彦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

【教学策略分析】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将教材中的图、表复印放大、剪下; 2、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片; 3、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类比想象,模型展示。 1、(投影)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讲解)那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对照投影。) (设计意图:借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穷的想象。) 3、(问)原子这么小,还能不能再分呢? (投影)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生阅读思考。

3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从原子结构模型、理论的发展历程中,让学生体验假说、模型、实验等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的结构; 2.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史。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原子的结构 【教学方法】自学探究,小组合作 【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现 2知道原子的结构 【情境导入】 1945年7月16日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

呢? 二.自主探究:了解原子的结构 问题1:从资料上看原子结构的发现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阶段的核心观点和探究方法。

过渡:那么科学发展到今天,人类又是如何认识原子结构的呢? 【阅读】教材第53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描述原子的构成,充分想象原子的空间结构。 原子的构成 厂| 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 ) 原子三(带—电)[ _________ (不带电) (____) L_________ (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___ ) 2 .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归纳:原子中 核电荷数= __________ 数= _________ 数 3.小组合作: 根据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思考讨论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资料上的几位科学家的原子结构理论有哪些不足?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 课题2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一)

2012---2013人教版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构成》同步练习及答 案(一) 5 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 原子核 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 质子中子 (1)电性和电量 (2)相对质量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 1 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量时只计算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电子质量忽略不计,下表是部分原子的构成指数: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8 8 8 16 钠11 12 11 23 铁26 30 26 56 铀92 146 92 238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1)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5)由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任填四个即可) 10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近似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 答案:61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原子 B.分子 C.质子 D.中子 思路解析:化学变化的宏观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而其微观本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被破坏变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答案:A 3.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则实际质量为b kg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b/a kg B.12b/a C.12a/b D.12a/b kg 思路解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此题中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为 a kg×1/12,则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 kg/(a kg×1/12)=12b/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 :1 :12 :1 :2 3.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D 7 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 5.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 22-),O 22-与O 2不相同的是(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含氧原子个数 D .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D .17 7.已知一种粒子的核电荷数,一定能知道( ) 8.请判断以下说法,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 .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 C . 带电的原子是离子 D .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9.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 同类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A . 相对原子质量 B . 相对分子质量 . C . 中子数 D . 质子数

D.原子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10.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 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质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 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 A.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离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能再分 D.|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1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这种元素是() A.非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 无法确定 13.化学上用符号“Z A 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 b X n+和c d Y 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B.a+n=c﹣m C.a﹣n=c+m D.| b﹣n=d+m 二、填空题 1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教学重点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难点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分层、结构示意图,不同元素的规律) 教学方法 示范讲解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构成,知道了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由于原子核内所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数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我们又知道了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探究新知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读图并计算】再次读图3-9并计算原子半径大约是原子核半径的多少倍?

【抽生回答】原子核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至十万分之一。 【讲解】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计算就会得出原子核的体积就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假设一个原子有一座一百多层的摩天大厦那么大,那么原子核就相等于楼体中间的一个小小的门把。如果把原子比做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可见原子核比整个原子小得多。所以,相对来说,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视频】电子绕核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作高速运动。 【过渡】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会不会碰着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规律的呢?是不是象行星绕太阳那样旋转呢? [回答]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 【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象行星围绕 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现在发现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离核越近能量越低。最外层 电子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 [讲解]展示PPT中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进行分析讲解。 【过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表示什么意义?请看图3-11 【讲解】小圈及小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 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过渡]我们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是在一定的轨道中绕着原子核运动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几种特殊元素的原子结构。看看他们的原子结构有什么特点。 [板书]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同学都知道哪些稀有气体元素呀? [回答]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 [鼓励]很好,回答正确。 [过渡]通过PPT展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提问]从刚刚我们看到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同学们觉得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分组讨论,并点名个别同学起来回答。 [讲解]稀有气体元素电子结构的特点是: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2个)达到稳定状态。

精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知能演练提升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2.下列同学对原子和原子核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 3.如图为某原子的构成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4.人类探月的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有限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核电荷数为2),以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5.通过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等粒子构成的。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写粒子名称,表示各种粒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6.已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每个氢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每个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则1个水分子里有个质子,个原子核,个电子,整个水分子(填“显”或“不显”)电性。 7.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通过下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原子种类质子 数 中子 数 核外电 子数 氢 1 0 1 碳 6 6 6 氧8 8 8 钠11 12 11 氯17 18 17 (1); (2); (3)。 探究创新 8.【设置情景】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 Point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不同原子不同,即决定元素的种类。 所有元素中没有中子数,即中子数为零。 Point2.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层: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能量较低,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能量较高,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为了形象说明,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 2.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 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 电子层数 K L M N O P Q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3) 原子结构示意图: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 画出下列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Li Be Na Mg Al H B C N O F Si P S Cl He Ne Ar 3.离子 (1)定义:,带正电的原子叫做,如Na +,2Mg +,3Al +;叫做阴离子;如2S -,Cl -,24SO -等。 (2)离子化合物:由阴离子和阳离子直接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 (3)离子符号的书写及意义

2 2Mg+表示: Cl-表示: Point3 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质量很小。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就是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表达式为,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一般省略不写。 2.某原子实际质量为a kg,作为标准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 【情景激活】 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咱们就来畅游原子的世界! 知识回顾: 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过氧化氢________分裂为氢________和氧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_____________,而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_________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那同学们想一想,那原子还能再分吗? 一.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3.1897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电子,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4.1911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2.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所有原子都是三种粒子构成原子吗?有没有例外?) 氢原子例外,它没有中子。 3. 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4.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三.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1).高速运动 (2).无规则运动 (3).分层运动

习题资源—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电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72 B.质子数为72 C.电子数为53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 4.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带负电荷④不 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 5.用其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碳原子相对原子的质量是( )。 A.12g B.12 C.1/12g

D.1/12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 D.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 7.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③一切物质 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B.②③和④ C.③和⑤ D.③和⑥ 8.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有7 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 9.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10.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互相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学导案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教案

————————————————————————————————作者:————————————————————————————————日期:

江源区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 集备学校:白山市十七中主备教师李航课时 1 课型新授课 集备教师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离子的行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的学习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科学分析和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离子的行成 教法讲授法学法指导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准备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二次备课

们知道原子是由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很小,如果把一个原子比成操场的话,那原子核就相当于操场中心的一个蚂蚁,那核外的电子是怎么样和原子核构成原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观看课件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模拟动画 过渡:原子核外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分层运动的,能量低的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运动时最多能分为七层,如果把原子核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用平面图表示出来的话用圆圈表示原子核,引出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练习: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过渡:不同的原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不一样,那核外电子在运动时又遵循什么规律呢?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观察部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讨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得出结论:(1)第一层最多排两个电子,(2)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3)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电子先排满第一层,再排满第二层,再排第三层。 提问:稀有气体包括哪些? 过渡:稀有气体也叫惰性气体,之所以称之为惰性气体是因为化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构成学案附答案

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构成学 案(附答案) 题2原子的构成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二、课堂导入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三、学习研讨 (一)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 4-1后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

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 结构。 3、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 列问题: ⑴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⑵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⑶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⑷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⑸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交流学习】 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了多少?小结后板书。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一段,体会原子的体积之小。(二)相对原子质量 【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结合下表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表1

原子种类原子质量(单位:㎏) 氢1.670×10-27 氧2.657×10-26 碳1.993× 10-26 铁9.288×10-26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思考交流】 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 3、分析表2,思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 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表2 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氢1 0碳66612 氧钠11121 123 氯铁26302【交流学习】 同桌互相提问,从附录中查出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 质量。 四、达标测试

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

原子的结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件及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可能同学们都不熟悉原子,但是提起原子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的末期,美国空军将两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使这两个城市遭受了灭顶之灾。可见原子弹的巨大威力。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使用科技为人类造福。那么原子和核武器原子弹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观粒子?相信同学们对它非常感兴趣,那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吧。 二、推进新课 师: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内容“原子的构成”,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问题。 [投影]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讨论结束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表明自己的不同意见。 师: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 生: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但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的半径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 A.12:1 B.2:12 C.2:1 D.1:2 3.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 7 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5.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 22-),O 22- 与O 2不相同的是(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含氧原子个数 D .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C.12 D .17 7.已知一种粒子的核电荷数,一定能知道( ) 8.请判断以下说法,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9.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10.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关系密切.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这种元素是() 13.化学上用符号“Z A 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 b X n+和c d Y 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1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15.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周期。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教学教案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了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含义,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 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以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等方式,探究泡利原则、洪特规则以及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统购对原子结构的学习,形成物质是可分繁荣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学会使用轨道表示式 [学情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构造原理的应用,学生学习较陌生的知识有些难,特别对于 普通学生讲解要仔细。 [教学重难点] 1、原子轨道的含义 2、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构造原理 Cr 1s22s22p63s23p63d54s1 〖引入〗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能否用宏观的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呢? 五、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1、电子云 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行的速度; 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多少。 〖讲述〗 (1)电子运动的特点:①质量极小②运动空间极小③极高速运动。 因此,电子运动来能用牛顿运动定律来描述,只能用统计的观点来描述。我们不可能像描述宏观运动物体那样,确定一定状态的核外电子在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外空间如何,而只能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处出现的概率。

课题2 原子的结构2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课前预习】 1.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情境导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10.16新疆罗布泊),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二、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第70页原子的构成一段文字,观察图4-1 1.同桌互相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提示:可从位置、电性、所占体积等不同角度描述。) 2.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想象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观察】教师播放的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概括原子的结构。 【分析思考】分析教材第70页表4—1、4—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部分? 2.原子中有带电的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是否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4.同种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 5.不同种类原子的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交流讨论】你对原子的结构了解多少? 【阅读】课本第71页第一段,体会原子的体积之小。 表1 【阅读】教材第71页的相关内容。 1.结合表1体会为什么采用相对原子质量。 2.请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3.运用这个式子,计算一下表1中任意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交流讨论】 1.相对原子质量有没有单位? 2.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何关系? 3.分析表2,思考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表2

浙教版-科学-八下-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课堂引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科学家是怎样揭开原子结构的秘密呢?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 道尔顿:实心原子结构模型--发现原子 汤姆森:汤姆森模型、浸入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球体,带负电的电子嵌在中间。--发现电子 卢瑟福:卢瑟福模型、核式模型 实验过程:用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金属箔,发现:大部分沿直线运动、极少发生偏转、有的被反弹。 玻尔:分层模型。电子在固定的轨道上分层运动。电子云模型。电子在核周围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区域出现的次数少,就像云雾一样笼罩在核的周围。说明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修正的过程。 *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并且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很小,但原子核更小。若把电子运动的范围比作一个大型运动场的话,原子核就像运动场里的一粒芝麻。 二、揭开原子核的秘密 通过用高能量的粒子撞击核的方法

⑴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⑵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在整个原子质量中所占比重极小,可忽略不计,因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看课本第页表,思考分析在一个原子中哪些数目总是相等的? ⑶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⑷质子和中子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 读图:一杯水的微观层次的分析: 水→水分子→氢、氧原子→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夸克 第二课时 三、原子的孪生兄弟——同位素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宏观概念 如:氧元素就是所有氧原子的总称。 同种原子的原子核内核电荷数、质子数与中子数是一定的。但有的原子其核内的中子数会发生变化。 【举例】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核内都有个质子,但中子数分别是个、个、个。属于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读图:氧的三种原子的原子核有什么不同? 同位素: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举例①氧的三种同位素,它们都是氧元素的不同种原子;②氢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汞有种同位素 同位素的应用:核设施、化学分析、消除细菌、文物鉴定、医学诊断等【阅读】利用碳——同位素测定年代 四、带电的原子-离子 1.火演示实验: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2.观察钠和氯气的状态和颜色 3.在空气中点燃钠,并将它置入氯气中,观察现象 现象:产生白烟,最终得到一些白色粉状固体。 本质分析:钠在氯气中燃烧,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两种离子所带电荷相等,电性相反,互相吸收,构成电中性的氯化钠。 离子: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的组成元素不止一种)。 离子是构成物质的第三种基本微粒:离子和分子、原子一样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