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用螺丝刀教学设计

学用螺丝刀教学设计

学用螺丝刀教学设计
学用螺丝刀教学设计

《学用螺丝刀》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通用技术课标中指出,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主动力之一,设计又是技术发展的关键。对设计过程的学习和掌握有利于学生认识技术的本质,形成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技术素养,为将来进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理论依据: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为依据,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要求学生能通过调查、分析需求,提出设想,绘制图样,设计制作作品,并在交流评价中不断改进。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领悟技术思想、体会劳动技术的价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学用螺丝刀》一课是首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小金工》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课是金工这个单元的技术基础部分的一个内容。该单元包括认识扳手和金工锤、螺丝刀和手摇钻。结合实际我把学用螺丝刀作为本课的学习内容。是“设计应用”领域的一个内容,本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系统认识有关螺丝刀的各部分名称、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的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螺丝刀,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对螺丝刀的使用方法进行探讨、摸索、实践,初步形成技能。

学生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以往的生活中接触过这累工具。对螺丝刀(改锥)本身已有一定认识。男生对它应该已经很熟悉。已有过使用经验。但对它的了解相对分散,不够系统。女生对这件工具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再加之力量不足。所以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应把重点放在设计制作这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技术准备:课件、一字、十字、内六角螺丝刀。软木塞、碎木块、螺丝钉等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螺丝刀的各部分名称。了解它的种类、用途和使用方法。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操作实践,熟悉螺丝刀的使用方法。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评价和动手能力。学生的通过拼装设计出一件小作品。

2、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欢乐,进而认识劳动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熟悉螺丝刀的使用方法、明白做事要按步骤进行。

难点:能顺利拧动螺丝钉,并对作品进行全面评价,有自己的收获。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激趣导入

由生活中椅子松动这一常见的现象,让学生思考发现,引出螺丝刀这个常用的工具。揭示课题。

(二)认识工具

这个过程分为认识种类、了解组成、了解使用方法和步骤四个环节。每个环节教师都设计了相应问题,并通过幻灯片具体形象展示。其中对使用步骤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螺丝钉的钉帽做起,由此思考“我要选择什么的工具?也就是一要看,二再选。有了这个基础,我让学生动手初步操作,在软木塞上动手试试如何把螺丝钉松动和拧紧。从而在实践中明白顺时针拧紧、逆时针松动这个道理。懂得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不同作用。配合投影的帮助让学生懂得第三部“拧".帮助学生从已有经验中系统总结。从而对螺丝刀形成全面的认识。进而教育学生做事要按步骤做的道理。

(三)动手实践

此过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学生在上个环节了解了螺丝刀的使用步骤方法后在课上第一次尝试使用螺丝刀。每组学生用一字或十字型螺丝刀模仿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各在木板上装订一个小挂钩。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结合的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白学会使用金工工具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本堂课的重点。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展开想象。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设计出一件装饰或者玩具等小作品。变废物为宝。方法是使用木板为主体,用螺丝刀将螺丝钉作为连接部件,拼装组合。这也是对螺丝刀使用技巧的又一次熟悉和实践。加上"设计"这个重要环节。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的学生的兴趣。

(四)展示评价

这个过程是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语言描述,对本组和其他组的作品从多角度进行考量。教师的小提示给学生扩展思维角度变宽。学生更加合理的对他人的作品给予指点和帮助。

(五)总结反馈

最后的这个环节重点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对本堂课学生的表现的

总结。鼓励学生多多动手。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一、激发导入

二、了解工具师:生活是我们劳动实

践的大舞台。在这个大

舞台上你遇到过下面

的这些情况吗?

师:这个问题该用什么

工具解决?

(师纠正:螺丝刀)

板书:学用螺丝刀

1.认识组成

师出示螺丝刀,提问:

螺丝刀由哪几部分组

成?

(黑板上画出螺丝刀)

或(出示图片)

师小结:由三部分组

成:刀头、刀杆、手柄

问:为什么手柄部分

都是塑料或是木头做

成的?

2.了解类型

师问:在生活中你都见

过什么样的螺丝刀

啊?大家说一说

师:出示投影(各种类

型的螺丝刀。这些样式

的螺丝刀你见过吗?

连线:出示一组图片。

(螺丝刀和螺丝钉)让

学生根据螺丝钉的类

型选择所用的螺丝刀。

学生看视频

(几张关于螺

丝钉脱落的照

片)

(改锥或是螺

丝刀)

学生结合生活

实际回报

学生汇报:(铁

棍和塑料

把……)

学生观察,记忆

学生汇报

(绝缘;防触

电)

生:一字型和十

字型

学生说出类型。

有六角形的。还

有四边形的。还

有五角形的

-----

学生上前连线

从生活实

际出发,引

出螺丝刀

概念

深入认识

螺丝刀的

组成。

整合科学

知识。

了解学生

已有的生

活基础

丰富的学

生的认知

开阔学生

的眼界,培

养分析判

断能力。

课件

课件

课件

课件

1分钟

5—8

分钟

三、动手实践(一)初步体验

师:谁来说说你都用螺

丝刀修过什么啊?师:下面拿起桌上的木塞,观察上面的螺丝钉,想一想用什么样式的螺丝刀可以把它拧下来。

师问:都是拧螺丝钉,谁来说说为什么选用的螺丝刀却不同呢?追问:要想使用螺丝刀拧螺丝,首先要干什么?再怎么办?

师投影展示使用步骤

师:大家知道了螺丝刀的使用这两个使用步骤了,你们想不想试试啊?

要求:

1、怎样把木塞上的螺丝钉松开、拧紧。

2、先松下来,然后拧进去,比一比看谁完成的最快,一会儿汇报时思路最清晰。

师:开始!

师小结:简单说顺时针拧紧、逆时针松开(投影)

师:谁能用最简单的三个动词概括一下这三个步骤

板书:看选拧师:出示小挂钩,把它固定在木块上。

安装提示:

1.小组分工、合作、密切配合。

2.不要用力过猛,以防伤到手指。

3.看哪个组安装的既学生根据经验

汇报自己的经

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汇报结果

汇报:你是怎么

把螺丝松开

的?----逆时针

你是怎么把螺

丝拧紧的?----

顺时针

用刀头对准钉

子,转动手柄;

向左右转动

-----

学生动手操作、

思考

学生思考汇报

了解学生

的已有生

活技能

总结经验。

用先进经

验指导自

己的操作。

通过让学

生动手操

作得出使

用步骤。明

白按步骤

操作的重

要性。

培养学生

熟练使用

螺丝刀能

培养学生

小组分工

合作的能

课件

课件

8—10

分钟

美观又牢固

师:大家评价一下各组的作品

(二)设计制作:

师:科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创造,三个北京中提出科技北京、人文北京、绿色北京。我们要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小小发明家:(投影)

下面请取出小袋子,看看都有什么东西啊?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把这些废旧物品变废为宝,设计制作成一件我们可以使用的小物件。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北京的口号。

出示要求

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观察废旧

物品,构思

小组分工合作

设计、制作

发展学生

的评价能

培养学生

使用螺丝

刀的实际

操作能力

和设计能

力。

10—

15分

四、展示

评价

五、总结反馈组织学生进行展评

各小组逐个展示

1,学情

2,结束语

学生汇报、评价

学生倾听

学生倾听总结

培养学生

评价能力

和审美能

白劳动改

变生活的

道理。

学生

作品

5—10

分钟

2—3

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强调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体验,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

我在课上采用了小组自评和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要将自己的观点大家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品从多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助于改进。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与设计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评价原则:综合性、多向性、全程性

评价方面:情感、能力、协作合作意识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课属于技术试验课,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来认识。总结螺丝刀这一生活中的常用工具。通过设计制作来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感受总结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时,突出了以下特点:

1.联系生活紧密。生活是劳动技术的源泉。螺丝刀这个工具在生活中出处可见,经常用到。学生对它不陌生,但缺少必要地锻炼机会。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联想、思考。总结出使用步骤和方法,贴近了生活,同时也服务了生活

2.小组探究实效性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学生在探究方法和设计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合作和互助的作用。在分析使用步骤、熟悉使用方法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降低了认知的难度,紧贴了学生的实际。有效的让学生感受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3.体现了劳技学科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教学要求:在观察那些废旧物品时,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生活的经验。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对其进行改造。突出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目标。在做中思考,在做中实践螺丝刀的使用技巧。一举双赢。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创造欲望。

中医诊断学教(学)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教案

授课时间:9月11日,周一,第6,7节 题目: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 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 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 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学时。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1学时。 重点与难点: 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 讲述: 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 简要介绍。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

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 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 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 (二)诊病 1.诊病的概念、目的。 2.明确病名的含义。 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 (三)辨证 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 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 注意:“症”“病”“证”的区别。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 (四)病案书写 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 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 第二学时

螺丝刀的使用注意事项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2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螺丝刀的使用注意事项通用范本

螺丝刀的使用注意事项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螺丝刀是用来旋紧或松开头部带沟槽的螺丝钉的专用工具。它的工具部分用碳素工具钢制成,并经淬火硬化。一般分为四种类型:标准螺丝刀、弯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快速螺丝刀。 螺丝刀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旋紧或松开的螺丝钉头部的槽宽和槽形选用适当的螺丝刀;不能用较小的螺丝刀去旋拧较大的螺丝钉;十字螺丝刀用于旋紧或松开头部带十字槽的螺丝钉;弯头螺丝刀用于空间受到限制的螺丝钉头。 2、螺丝刀的刀口损坏、变钝时应随时修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2-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某人恶寒(或恶风)发熟,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当诊断为 (分数:2.00) A.里证 B.表证√ C.寒证 D.热证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时所产生的证候。其临床表现有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某人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燥不安,或神昏谵语,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属于 (分数:2.00) A.实热证√ B.虚热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解析:解析:实热证的临床表现有恶热喜凉,面红目赤,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安,或神昏谵语,腹胀满痛拒按,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燥,脉洪,滑,数;实等。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某人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症,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当诊断为 (分数:2.00) A.表热里寒证 B.表寒里热证 C.上热下寒证√ D.上寒下热证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如既见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等上热证,同时又见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之下寒证此。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虚”的含义主要指 (分数:2.00) A.虚邪中人 B.邪气不盛 C.正气亏虚√ D.气血亏虚 解析:解析:虚证是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临床一般以久病,势缓者多虚证,耗损过多者多虚证,体质素弱者多虚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是下列哪本书 (分数:2.00) A.《黄帝内经》 B.《伤寒正脉》 C.《伤寒质难》√ D.《景岳全书》 解析:解析:近人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正是提出八纲名称。他说:“所谓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也。”这是八纲名称的正式提出。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中医诊断学教案2

题目:气血辨证(一):气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气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 2.熟悉各气病证候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2学时。 1.气虚类证候1学时 2.气滞类证候1学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虚证、气陷证、气逆证的含义、临床表现。 难点:气脱证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导入新课: 由气血亏虚或运行障碍所表现的病证为气血病证,其中,由于气之不足或运行阻滞,升降失常,致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异常所致的病证为气病,如气虚证、气滞证、气陷证、气逆证。 新课讲述: 一、气病辨证 简要介绍气病概念。 (一)气虚类证 1.气虚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 (1)气虚证与阳虚证的关系。 (2)与脏腑气虚证的关系。 (3)气虚证可致的兼证。 2.气陷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依据。 注意: (1)气陷证与气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2)气陷证一般与中气下陷有关。 3.气不固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注意:

(1)气不固证与气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2)气不固证多与肺、脾、肾气虚有关。 4.气脱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依据。 注意: (1)气脱证与气虚证、气不固证、亡阳证的关系及鉴别。 (2)气脱证为五脏功能俱衰,属危重证。 第二学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虚证类证候,现介绍气滞类证候。 新课讲述 (二)气滞类证 1.气滞证 重点介绍气滞证的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注意: (1)气滞证多见于肝、胃、肠,与情志、寒凝、病邪阻滞、气虚有关,故其部位及增减诱因不同。 (2)兼证:气滞日久,可化火,致瘀、生痰、生湿或气逆、气闭等。 2.气逆证 重点介绍含义、临床表现;简要介绍证候分析、辨证要点。 注意: (1)气逆证多见于肝、胃、肺三脏,病因各异。 (2)气逆证虽多与气滞证有关,但亦有因虚而致者。 3.气闭证 简要介绍含义、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注意:本证多由精神刺激或邪气突然闭阻引起,症状具有突发,势急之神昏,或绞痛或二便闭塞的特点。 小结: 本次课介绍了各种气病证候的含义、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辨证要点,重点是气虚证、气陷证、气滞证、气逆证,这些都是一般性证候。通过学习,可为脏腑辨证打下基础。 思考题: 1.何谓气虚证、气陷证?各证临床表现如何? 2.试述气虚证、气陷证,气虚证与阳虚证的关系及鉴别。 3.何谓气逆证?常见哪些脏腑?临床表现如何? 4.何谓气滞证?其辨证特点是什么?

电动螺丝刀操作指导书1

老板电器 电批操作指导书新员工试用 袁水富 21015.11

1.目的: 为了使员工在生产的过程中规范操作电批,使其工作性能和安全系数满足生产的要求,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特对电批的基础知识及操作要领简要培训,以作员工作业及IPQA巡检之依据。 2.范围: 适合使用电动螺丝批组装操作。 3.定义: 3.1电批:电动螺丝批; 3.2电源:电源适配器; 4.内容: 4.1要使用的全部工具: a.电批(含电批咀)、 b.平衡器、 c.电源适配器、 d.220V交流电源插座、 e. 元件盒、f.螺丝及相关材料。 4.2各部件介绍: 图一(平衡器)图二(电批) 4.3摆放并连接好各工具: 保险丝 速度档位 电源开关 电源输出接口 电源输出线至电批 图三(电源及工具)

a.压下电批咀锁定套(如图四); b.插入电批咀,对准卡口,装到位(如图六); c.松开电批咀锁定套;推拉电批咀看看是否装好; 图六 图五 图四 图七 图八 图九 图十

b.插入电批咀,对准卡口,装到位(如图六); c.松开电批咀锁定套;推拉电批咀看看是否装好; d.不能拉出证明已经安装好(如图七); 4.5.3手握姿势: a.右手正握电批,拳眼朝上,食指压在电批启动扳机上(如图八); b.转换电批换向开关时,右手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压在电批 换向开关上,拨动换向开关,即可转换电批咀转动方向,将拨动开关拨到下方,电批咀为顺时针旋转方向;此时电批处于 打进螺丝的预备状态;反之则处于退出螺丝的预备状态(如图十); c.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手指捏螺丝,食指与中指选择其中一个 (从元件盒捏螺丝时看螺丝落在哪个手指上),与大拇指配合,捏住螺丝,转动螺丝,将螺丝头朝上,咀朝下(如图十一); d.将螺丝送到电批咀尖端,十字电批咀插入螺丝帽的十字卡槽,电批咀 具有磁性,可以吸住螺丝,松开左手,将螺丝尖端对准目标螺丝孔,将电批换向开关置于打进螺丝的预备状态,开起电批,并随螺丝转动轻轻压下电批,即可将螺丝打入螺丝孔(如图十二);反之将螺丝退出; 图十一图十二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模拟试卷3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 (分数:2.00) A.姓名 B.性别 C.年龄 D.主诉√ 解析:解析:问诊中一般情况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否,民族,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2.下列哪项不属于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 (分数:2.00) A.生活经历 B.精神情志 C.饮食嗜好 D.素体健康状况√ 解析:解析:问诊中个人生活史的内容有生活经历,精神情志,饮食起居,婚姻生育,小儿出生前后情况。 3.下午3~5时热势较高者属 (分数:2.00) A.阴虚潮热 B.骨蒸劳热 C.日晡潮热√ D.阳明潮热 解析:解析:日晡潮热为下午3~5时(即申时)热势较高者;午后和夜间有低热者称为午后或夜间潮热;有热自骨内向外透发的感觉者,为骨蒸潮热。 4.厥阴头痛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 B.后头痛连项 C.两侧太阳穴附近痛 D.巅顶头痛√ 解析:解析:足厥阴经系目系达巅顶,故巅顶痛,病在厥阴经;阳明经与任脉行于头前,故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病在阳明经;太阳经与督脉行于头后,故后头痛连项痛,病在太阳经;少阳经行于头两侧,故头两侧痛,病在少阳经。 5.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 (分数:2.00) A.胃阴不足 B.脾胃湿热 C.胃火亢盛 D.胃强脾弱√ 解析:解析:多食易饥,兼见大便溏泄者属胃强脾弱。 6.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分数:2.00) A.阴虚证 B.湿热证 C.痰饮内停

D.瘀血阻滞√ 解析:解析: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兼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者,为有淤血的表现。因淤血内阻,津失输布,故口干,体内津液不亏乏,故但欲漱口不欲咽。 7.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无臭味,多属 (分数:2.00) A.脾虚湿注√ B.冲任亏虚 C.肝经郁热 D.湿热下注 解析:解析:妇女带下色白,清稀如涕,淋漓不绝而无臭味,多因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所致。 8.肝郁气滞胸胁疼痛的特点是 (分数:2.00) A.隐痛 B.绞痛 C.胀痛√ D.灼痛 解析:解析:胀痛之疼痛兼有胀感的症状,是气滞作痛的特点。如胸、胁、脘、腹胀痛,多是气滞为患。 9.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因 (分数:2.00) A.肝胆火盛√ B.阴虚火旺 C.肝肾阴虚 D.肾精亏损 解析:解析:突发耳鸣,声大如潮声,按之不减者,多属实证。可因肝胆火扰,肝阳上亢,或痰火雍结,气血瘀阻,风邪上袭,或药物损伤耳窍所致。 10.消谷善饥是因 (分数:2.00) A.脾胃虚弱 B.肝胆湿热 C.胃阴不足 D.胃火炽盛√ 解析:解析:消谷善饥指病人食欲过于旺盛,进食量多,但食后不久即感饥饿的症状。多因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 11.尿后余溺是由下述何项所致 (分数:2.00) A.肾阳不足√ B.肾阴亏损 C.瘀血内阻 D.肾气不足 解析:解析:尿后余溺不尽指小便之后仍有余溺点滴不净的症状,多因病久体弱,肾阳亏虚,肾气不固,湿热邪气留住与尿路所致。 12.崩漏的表现是 (分数:2.00) A.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 B.非经期出血不止√ C.经行点滴即止 D.经期经常错后 解析:解析:崩漏指非正常行经期间引道出血的症状。若来势迅猛,出血量多者,谓之崩(中),势缓而量少,淋漓不断者,谓之漏(下),合称崩漏。

中医诊断学教案习题库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专业使用)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编写人 员:郑进杨梅何丹

胥筱云鲁法庭韩洪亮 2005年5月12日 前言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 (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2.熟悉 (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 (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 (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 (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 【重点难点】 重点: 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难点: 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

螺丝刀的使用注意事项实用版

YF-ED-J9236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螺丝刀的使用注意事项实 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螺丝刀的使用注意事项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螺丝刀是用来旋紧或松开头部带沟槽的螺丝钉的专用工具。它的工具部分用碳素工具钢制成,并经淬火硬化。一般分为四种类型:标准螺丝刀、弯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快速螺丝刀。 螺丝刀的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应根据旋紧或松开的螺丝钉头部的槽宽和槽形选用适当的螺丝刀;不能用较小的螺丝刀去旋拧较大的螺丝钉;十字螺丝刀用于旋紧或松开头部带十字槽的螺丝钉;弯头螺丝刀用于空间受到限制的螺丝钉头。

2、螺丝刀的刀口损坏、变钝时应随时修磨,用砂轮磨时要用水冷却,无法修补的螺丝刀,如刀口损坏严重、变形、手把柄都裂开或损坏应报废。 3、不要用螺丝刀旋紧或松开握在手中工件上的螺丝钉,应将工件夹固在夹具内,以防伤人。 4、不可用锤击螺丝刀手把柄端部的方法撬开缝隙或剔除金属毛刺及其他的物体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计

教师资格证水肿教学设 计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附件: 广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设计 所授课程:中医内科学 授课题目:第六章第一节水肿p234~241授课学时:3 所属院、部:临床一系中内教研室任教教师:杨薇薇 教具:多媒体、黑板板书、图片展示、提供临床病例 基本教材:张伯礼薛博瑜.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9月第二版 一、教学安排:3个学时: 1、概说、病因病机、诊查要点共43分钟。 2、辨证论治60分钟(辩证要点、治疗原则15分钟,分证论治45分钟)。 3、预后转归、护理调摄、研究进展、结语等共17分钟。 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据教学大纲)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知识目标: (1)、掌握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各证候的主症、治法及方药。 (2)、熟悉水肿的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3)、了解水肿的西医学范畴、相关检查、鉴别诊断、转归预后和临证备要。 技能目标: (1)、通过学习水肿的概念、病因、病机,使学生能利用中医知识来分析解释临床疾病。 (2)、通过水肿的治疗原则的讲述,复习相关文献,从整体的角度联系肺、脾、肾等多个脏器分析对体内液体代谢的影响,使学生获得从点、线到面的分析思维能力。 (3)、通过课上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课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

(1)、通过对图片的直观感,提高学生对水肿病的学习兴趣,能够理解中医 内科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热爱。 (2)、通过将水肿的病因病机与中医传统养生进行联系,体现中医天人合一 的临床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规律生活,正确调护重要性,进而对中医内科学产生兴趣,并引发学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和热情。 (3)、分析肺、脾、肾在水肿中的不同作用,培养学生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来看待问题,强化学生中医的整体观思想。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水肿之阴水、阳水的辨证。 (2)、水肿临床各证型主症、治法及方药。 难点: (1)、水肿的病因病机。 (2)、水肿的辨证要点。 (3)、水肿的治疗原则。 (4)、水肿的变证。 三、学情分析与教学预测 1、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专业本科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学生已具备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中医医学基础,对与本章相关的水肿相关常识有所了解,但对水肿缺乏系统性的认识,需要在本章学习中予以细化。 3、该专业的学生上学期已开始学习了中医内科学,对中医内科学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可望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 4、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的思维模式,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医药理论。 四、教学方法: 1、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其他辨证方法)-试卷1-1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25,分数:50.00) 1.下列哪项是太阳蓄血证最主要的临床特征 【A】.少腹硬满,小便不利 【B】.其人如狂,少腹急结(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C】.脘腹痞满,惊悸不宁 【D】.其人发狂,脐腹满痛 本题思路: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2.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下述哪项最有意义 【A】.少腹硬满或不满

【B】.口渴引饮或不渴 【C】.小便自利或不利(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大便泄泻或秘结 本题思路:蓄水证以太阳经证与小便不利、小腹满并见为辨证要点。蓄血证以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等为辨证要点。 3.“胃家实”中的“胃家”,其病位是指 【A】.胃 【B】.脾与胃 【C】.胃与大肠(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大肠 本题思路:阳明病证是指伤寒病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阳明病的主要病机是“胃家实”。“胃家实”:胃家,包括胃与大肠实,指邪气亢盛。故阳明病的性质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4.下列哪项是阳明经证与阳明腑证的鉴别要点 【A】.发热的高低 【B】.有无神志变化 【C】.有无燥屎内结(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D】.腹满的轻重 本题思路: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辨证要点。阳明腑证以潮热汗出,腹满痛,便秘,脉沉实等为辨证要点。 5.下列何证的主症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A】.阳明病证 【B】.厥阴病证 【C】.太阴病证 【D】.少阳病证(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电批(电动螺丝刀)使用操作规范 精品

1.0目的 规范电批使用方法,确保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0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部电批管理,各种产品螺纹连接装配的使用操作,以及作为制作工艺文件、现场工艺控制、生产螺纹连接工具配备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检验产品连接可靠性实验的参考。 3.0职责: 作业员负责,生产组长、生产线PE、IPQC及工艺人员监督。 4.0说明: 4.1力矩在螺纹连接中,为达到一定预紧力而通过装配工具,施加在螺纹紧固件上 的力度.表示相同意思的称谓有: 扭矩、扭力。 4.2力矩国际单位为“牛顿·米”(N·m),工程单位为“千克力·米” (kgf.cm),换算关系: 98N.m=10kgf.cm(我司生产中一般以kgf.cm为单位)。 4.3电批:常用和称谓有电批、电动起子、电动螺钉旋具等。 4.4电批批头:安装于电批上,常用称谓有起子头、电批咀等。 4.5批头根据其头部形状不同:有十字批头、一字批头、六角批头、套筒批头、六 角花型批头等。 5.0正文: 5.1 本规范目的在于从装配角度去控制螺纹连接的可靠和防锈,装配可靠性的控制 在于保证足够的预紧力,下面就影响螺纹连接可靠的装配要素及各要素的控制方法加以详细说明。 5.1.1紧固力矩是影响螺纹连接可靠性最主要因素,选择适当的紧固力矩是保证 预紧力和防止螺纹紧固件机械损伤的关键。 5.1.2紧固件扭力大小的确定主要由以下因素制约:螺纹紧固件公称直经是影响 紧固力矩最主要的因素,要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性况下,公称直经越大,所 需紧固力矩也越大。 5.1.3螺纹紧固件与连接件之间结合面的润滑程度和粗糙度紧固扭矩主要同三部 份组成,50%用来克服螺纹紧固件和螺纹连接件结合面之间的摩擦力矩; 40%用来克服螺纹副之间的摩擦力矩,其余10%用来克服螺纹副之间的反 拧力矩。 5.1.4可见结合面之间的粗糙度和润滑程度也直接影响紧固力矩的大小,保证足 够的预紧力,对粗糙结合面的连接,应使用较大紧固力矩;而对于光滑结 合面,就可使用较小紧固力矩。 5.1.5在螺钉紧固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螺钉十字槽或一字槽镀层被破坏或 者被磨损,起毛刺,破损等机械损坏。常称为“螺丝头打花”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

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剂的效用特点、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明晰的中医学术语,准确地表述其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不同的药物、方剂和病证进行鉴别与判断。 3.综合运用:通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4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病因辨证)模拟试卷4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下列各项,不属于燥淫证的是 (分数:2.00) A.干咳少痰 B.咽喉疼痛 C.脉数有力√ D.大便干燥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考题具有一定难度。燥邪侵袭,易伤津液,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咽喉干燥疼痛,舌苔干燥,大便干燥,干咳少痰,脉象偏浮等,脉数有力是火热证的表现。 2.外感风邪所致中风表虚证,常见 (分数:2.00) A.无汗出 B.有汗出√ C.大汗出 D.冷汗出 解析: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风邪治病,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故汗出;无汗为寒淫证的表现。大汗出见于火热证,冷汗见于亡阳证。 3.患者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脉浮缓,其病因是 (分数:2.00) A.湿邪 B.热邪 C.风邪√ D.寒邪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属于比较简单题目。风邪的辨证要点为新起恶风,微热,汗出,脉浮缓等;湿邪致病起病较缓而缠绵,头痛如裹,脉濡缓或细;热邪辨证要点以新病突起,病势较剧,以发热,口渴,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舌黄干,脉数有力等主要表现;寒邪致病表现为无汗;脉弦紧等为主。 4.火热致病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发病急剧 B.重浊粘腻 C.游走不定 D.伤津耗液√ 解析:解析:此题属于识记并理解类考题,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善行而数变,故风淫证具有发病迅速,变化快,游走不定的特点;湿为阴邪,阻滞气机,困遏清阳,故重浊黏腻;火热证阳热之气过盛,火热燔灼急迫,易伤津耗液。 5.暑淫证与火热证的共同点是 (分数:2.00) A.都有明显的季节性 B.脉数有力

中医脉诊教案

中医脉诊教案 词目:脉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释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医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详细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晋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相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总分:6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17,分数:17.00) 1.患者出现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咽干肿痛,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证属 A.上寒下热 B.真寒假热 C.表热里寒√ D.真热假寒 2.以下哪项是亡阳的表现 A.汗出而热减 B.面赤肢温 C.脉浮数而空√ D.口渴饮冷 E.以上都不是 3.下列选项中,属于阴虚证典型表现的是 A.发热恶寒 B.五心烦热√ C.精神萎靡 D.苔黄脉细 4.下列哪项是阳虚证的典型表现 A.神疲乏力 B.形体消瘦 C.形寒肢冷√ D.舌暗脉细 E.大汗淋漓 5.鉴别表证和里证的要点,下列哪一项最主要 A.脉浮或沉 B.舌苔白或黄 C.有无头身疼痛 D.有无恶寒发热√ E.有无咳嗽咯痰 6.“至虚有盛候”是指 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虚实转化 7.下列选项中,与亡阳证形成无关的是 A.阳气虚衰基础上的恶化 B.阴寒极盛而暴伤阳气 C.大汗大泻大失血而致阳随阴脱 D.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 8.“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方面是 A.邪气亢盛√ B.正气旺盛 C.气血瘀滞 D.水液蓄积

9.下列关于表证与里证区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表证脉多浮,里证脉多沉 B.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C.表证以恶寒为主,里证以发热为主√ D.表证舌象变化不显,里证舌象多有变化 10.阴证的舌象,应为 A.舌质苍老 B.舌质胖嫩√ C.舌质红绛 D.舌有芒刺 E.舌上生痈 11.实寒证的临床表现是 A.精神不振 B.面色苍白√ C.舌质淡嫩 D.大便溏薄 E.小便清长 12.辨别表证和里证首先应审察 A.寒热√ B.头痛 C.腹痛 D.咳嗽 E.身痛 13.阳盛格阴是指 A.真热假寒√ B.表寒里热 C.热证转寒 D.真寒假热 E.表热里寒 14.下列哪项不是阴虚证的表现 A.低热潮热 B.两颧潮红 C.无汗或自汗√ D.口燥咽干 E.舌红少苔 15.身热反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下利清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大无力,属于 A.表寒里热证 B.表热里寒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热证转化为寒证 16.虚热证的临床表现有 A.精神不振 B.少气乏力 C.形体消瘦√ D.舌质淡嫩 E.口淡有涎 17.胸中烦热,频欲呕吐,腹痛喜暖,大便稀溏,属于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试卷1-2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产生表证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 A.虫兽所伤 B.六淫袭表√ C.里邪出表 D.劳倦所伤 解析:解析:表证是指六淫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人时所产生的症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病人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其病机是 (分数:2.00) A.由表入里 B.由阳转阴 C.里邪出表√ D.正虚恋邪 解析:解析:某些里证,病邪从里透达于外,称为里邪出表。内热烦躁,继而汗出热解,烦躁亦减都是病邪由里出表的表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病人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其症属 (分数:2.00) A.真热假寒 B.表热里寒 C.上热下寒√ D.表实里虚 解析:解析:上热下寒证是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上部表现为热,下部表现为寒的证候。胸中烦热、口臭、牙龈肿痛属上热特点;腹痛喜暖喜按,大便溏泄属下寒症证特征,故此为上焦有热而中焦有寒的上热下寒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症见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口渴,烦躁,尿黄,其证属 (分数:2.00) A.表邪人里 B.表寒里热√ C.表里俱热 D.表寒里虚 解析:解析:表寒里热证是指寒在表而热在里的证候。发热恶寒,头身痛,无汗属表寒证特点,口渴,烦燥,尿黄属里热证特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5.病人手足厥冷,脉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此属 (分数:2.00) A.外寒内热 B.真寒假热 C.真热假寒√ D.阴虚内热 解析:解析:真热假寒证即内有真热而外现假寒的证候。该病人手足厥冷,脉沉为假寒之象,是由于内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所致。脉数有力,口渴喜冷饮,便干尿赤,舌红苔黄等内热表现才是疾病的本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实证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大便秘结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试卷1-1word版本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试卷1-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试卷1-1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 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地表现于 A.语言 B.动态 C.目光√ D.表情 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下列哪项属“假神”的表现 A.语无伦次 B.面部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垂危的病人,数日不能进食,突然欲食,井非好转,而是假神的表观。 3.久病精气衰竭的病人,突然精神好转,食欲大增,颧赤如妆,语言不休。此属 A.有利 B.无神 C.假神√ D.失神 病人出现的一时性好转与其危重病情不相符,故当属假象。 4.戴阳症的面色是 A.满面通红 B.颧部潮红 C.颧红如妆√ D.面青颊赤 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5.面色随四时不同而微有变化,秋天的面色相应为 A.稍赤 B.稍白√ C.稍青 D.稍黄 根据五行学说,白色与秋季相应,故面色在秋季表现为稍白。 6.形成面色青的原因主要是 A.寒凝√ B.湿阻 C.气虚 D.痰滞 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面色发青。 7.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A.阴寒内盛 B.脾虚湿蕴√ C.心肺气虚

D.肾阴亏损 黄为脾虚湿蕴之象。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而不充,故面色发黄。 8.颧部潮红主病 A.心火亢盛 B.阴虚内热√ C.阳明实热 D.虚阳浮越 色红主热。阴虚火旺者不似阳盛发热之满面通红,而是表现为两颧潮红。 9.脾胃气虚,气血不足的病人,面色常表现为 A.白 B.萎黄√ C.苍 D.色黄晦暗 脾胃气虚,气血化生乏源,则面色淡黄无泽,枯槁无光,称为萎黄。 10.面色黄而虚浮,称为 A.萎黄 B.黄疸 C.阴黄 D.黄胖√ 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11.病人坐而喜仰多属 A.脾气虚衰 B.肺虚气少 C.肺实气逆√ D.咳喘肺胀 肺主气司呼吸,痰饮壅滞于肺,影响肺气宜降而气逆,故坐而仰首。 12.小儿头形过小的原因主要是 A.脾气虚弱 B.肝血不足 C.心血亏损 D.肾精不足√ 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肾精不足。先天发育不良,则可导致小儿头形过小。 13.“囟填”的形成,主要由于 A.肾气不足 B.气而不足 C.吐泻伤津 D.外感时邪√ 外感时邪,火毒上攻,致囟门高突而成。 14.目眦色赤,多属 A.肺火 B.脾火 C.心火√ D.肝火 根据五轮学说,目眦血络属心,色赤主热,心火亢盛则目眦色赤。 15.根据目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则白睛属 A.肺√ B.脾

电动螺丝刀操作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使员工在生产的过程中规范操作电批,使其工作性能和安全系数满足生产的要求,保证产品 质量符合要求,特对电批的基础知识及操作要领简要培训,以作员工作业及IPQA 巡检之依据。 2.范围: 适合使用电动螺丝批组装操作。 3.定义: 电批:电动螺丝批; 电源:电源适配器; 4.内容: 要使用的全部工具: a.电批(含电批咀)、 b.平衡器、 c.电源适配器、交流电源插座、e.元件盒、f.螺丝及相关材料。 各部件介绍: 图一(平衡器) 图二(电批)

图三(电源) 图四(连接各工具) 操作步骤: 4.4.1挂好平衡器:(如:图一) 将平衡器挂在自动流水线的滑动吊环上; 4.4.2挂好电批:(如:图二) 将电批的吊环挂在平衡器吊绳末端的挂钩上;悬挂高度:电批咀尖端距工作台面3~5cm(2~3个手指宽度); 4.4.3连接好电源;(如:图四)

4.4.4打开电源开关,选择高电压档,准备使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5.1悬挂平衡器的滑动钩,必须可以左右移动,确保电批在转动时电批咀与工作台面垂直,与螺丝呈同一直线; 4.5.2安装电批咀: a.压下电批咀锁定套(如图六);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b.插入电批咀,对准卡口,装到位(如图七); c.松开电批咀锁定套;推拉电批咀看看是否装好; d.不能拉出证明已经安装好(如图八); 4.5.3手握姿势: ; 图九 图十 b.转换电批换向开关时,右手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压在电批换向开关上,拨动换向开关,即可转换电批咀转动方向,将拨动开关拨到下方,电批咀为顺时针旋转方向;此时电批处于打进螺丝的预备状态;反之则处于退出螺丝的预备状态(如图十);

螺丝刀使用注意事项

螺丝刀使用注意事项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螺丝刀使用注意事项 螺丝刀是一种手用工具,主要用来旋动头部带一字或十字的螺钉,柄部由木材或塑料制成。使用螺丝刀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电工必须使用带绝缘手柄的螺丝刀。(2)使用螺丝刀紧固或拆卸带点的螺钉时,手不得触及螺丝刀的金属杆,以免发生触电事故。(3)为了防止螺丝刀的金属杆触及皮肤或触及相邻近带电体,应在金属杆上套装绝缘管。(4)使用时应注意选择与螺钉槽相同且大小规格相应的螺丝刀。(5)切勿将螺丝刀当做錾子使用,以免损坏螺丝刀手柄或刀刃 钳形电流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钳形电流表使用方法 测量电流前先将量程转换开关转至略大于被测电流值的量程上,张开铁心,将被测导线置于其中,然后闭合铁心,则由表头直接读出被侧导线中的电流值。 若要测量较小电流时,为了使读数准确,在条件许可时,可将被测导线在钳形铁心上绕几圈,这时表头读数便停留在较大电流的数值上。把表头的电流读数除以绕在钳口中的导线圈数,即可得到被测导线中的实际电流值。 (3)钳形电流表使用时注意事项

钳形电流表的准确度较低。通常为级或级。由于不需切断电路即可侧最电流,因而应用广泛。在使用钳形电流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测址前应先估计被测电流的数值范围,选择合适的址程,或者先选用较大的量程挡测量,然后根据被测电流的大小再换成合适的址程。 ②测址时被测载流导线应放在钳口内的中心位置,以减小误差。 ③为使测量准确.钳口的结合面应保持良好的接触。如有杂音,可将钳口重新开合一次;若铁心仍有声音,应枪查钳口结合面上有无污垢,如有可用汽油擦干净。④测量完毕应将量程转换开关置于最大量程挡上,以防下次使用时因未经选择量程而损坏表头 安全电压指人体较长时间接触而不致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二)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问诊(二) (总分:142.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39,分数:58.50) 1.肝经风火上扰不会导致 ?A.目赤 ?B.目痒 ?C.目眩 ?D.雀目 (分数:1.50) A. B. C. D. √ 解析: 2.胁肋胀痛,厌食油腻厚味,苔黄腻,为 ?A.脾胃湿热 ?B.肝胆湿热 ?C.痰湿内蕴 ?D.胃火炽盛 (分数:1.50) A. B. √ C. D. 解析: 3.消谷善饥多属 ?A.肝胆湿热 ?B.胃火炽盛 ?C.脾胃虚弱 ?D.虫积肠道 (分数:1.50)

B. √ C. D. 解析: 4.与生活接触有关的病证是 ?A.肺痨 ?B.头痛 ?C.水肿 ?D.中风 (分数:1.50) A. √ B. C. D. 解析: 5.除何项外,均为便秘原因 ?A.阳虚 ?B.寒凝 ?C.血虚 ?D.湿热 (分数:1.50) A. B. C. D. √ 解析: 6.日晡潮热可见于 ?A.湿温病 ?B.热入营血 ?C.阳明经证 ?D.阳明腑证 (分数:1.50) A.

C. D. √ 解析: 7.口酸的原因多为 ?A.食滞或肝胃不和 ?B.脾胃虚寒 ?C.脾胃湿热 ?D.寒湿困脾 (分数:1.50) A. √ B. C. D. 解析: 8.提示疾病发展转折点的是 ?A.自汗 ?B.盗汗 ?C.大汗 ?D.战汗 (分数:1.50) A. B. C. D. √ 解析: 9.除哪项外,均为眩晕的常见原因 ?A.气血两虚 ?B.痰湿内阻 ?C.肺阴不足 ?D.肝阳上亢 (分数:1.50) A. B.

C. √ D. 解析: 10.大便先干后溏属 ?A.脾胃虚弱 ?B.脾胃虚寒 ?C.脾肾阳虚 ?D.肝胃不和 (分数:1.50) A. √ B. C. D. 解析: 11.半身无汗,多为 ?A.阳气虚损 ?B.邪阻经络 ?C.中焦郁热 ?D.脏腑实热 (分数:1.50) A. B. √ C. D. 解析: 12.不属排尿感异常的是 ?A.小便涩痛 ?B.小便频数 ?C.尿后余沥 ?D.小便失禁 (分数:1.50) A. B. √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