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浅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浅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浅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浅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浅析

摘要: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一般不直接排入地下水中,加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始终是一个难点,本文介绍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内容,提出了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影响因素。

0前言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一般不直接排入地下水中,加上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下水环评始终是一个难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做好相关环评工作,需要相关人员对水文地质基础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本文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工作程序和要求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目的在于弄清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对各种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随着人类开发建设项目规模的迅速发展,开发建设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除了直接对地表各种环境的影响外,对地下水水环境影响也越来越大。

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工作,它的任务是从发展经济、保护地下水环境的目的出发,对开发建设活动的地下水环境进行分析、预测、比较并评价不同开发建设方案的地下水环境经济效益,为开发建设项目的合理布局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的选择与实施提供依据。地下水环境评价的目的是从保护地下水环境的角度出发,对于拟建工程项目将给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的结果,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价,以论证工程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并对可行建设项目提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

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准备工作

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章节编制前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为分析和预测做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集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资料。

(2)调查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项目所在地地下水特殊功能区的划分情况。

(3)了解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存在的地下水污染源。

2.1 收集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资料

收集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资料的目的就是利用水文地质资料,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1)地表岩性情况——说明包气带的岩性、厚度、结构、透水( 阻水) 性等。

(2) 地下水类型——说明工程建设区的地下水属于那个类型:①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②潜水、承压水。

(3)含水层的基本情况——说明含水层埋深、厚度、岩性、富水性、含水层分布及其稳定性等。

(4)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说明补给来源、迳流途径、排泄方式和排泄途径等。

(5)水质概况——介绍工程建设区的地下水总体水质状况。①自然环境下属于低矿化淡水、高矿化咸水或是高氟水、高硫酸盐水、高硬度水;②后期

是否受到工业污染或农业、生活污染等。

(6)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介绍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用途、供水方式等。

(7)评价——定性评价地质环境条件的敏感性及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2.2 调查地下水环境敏感目标及项目所在地地下

水特殊功能区的划分情况敏感目标如集中式供水水源抽水井、温泉旅

游区等,管理部门都有相关水质监测、水量统计、水井或泉的基本情况等资料。若涉及大规模的地下水取用工程,开发单位还应具有专门性的水文地质勘查报告,如地下水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温泉开发水文地质勘查报告等。此类报告应包括水位调查、水文地质勘察、非饱和带渗水试验、含水率和水份特征曲线测定等工作,对区域岩性特征、含水层分布情况和地下水动态等均有较为详实的分析,基本揭示了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为不同情景下的地下水动态评价和预测提供了数据资料和水文地质参数条件,基本可满足一级或二级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建模与识别的要求。对于大规模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抽水井,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均会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划分》( HJ /T 338 -2007) 划分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核准保护区。

此部分准备工作是基于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对环保部门和水文地质勘查部门资料收集来开展。

2.3 了解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存在的地下水污染源

地下水污染源主要包括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调查重点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口、渗坑、渗井、污水池、排污渠、污灌区、已被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库和固体废物堆放( 填埋) 场等。

3 人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

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发建设是人类维持生存、争取发展的手段。因此开发建设必然是人类影响环境的最重要最经常的形式,从根本上来说,环境问题正随着开发建设而产生。地下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矿山开采、工农业生产、水工建筑及其它工程项目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

3.1 建设项目大规模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3.1.1 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原因

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导致水量减少,水源枯竭,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乃至引起地面沉降、地下缺氧等,也会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质污染等公害。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开发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与地下水资源论证评价不符合实际情况。二是地下水的开采量长期超过补给量,这是由于不合

理的开采所致,是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集中使用地下水及地下水管理不善所产生的恶果。三是一些人为因素造成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如河流人工改造、上游修建水库,或另建水源地,袭夺了下游水源地的补给量。

3.1.2 地下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原因

长期开采利用地下水过程中水质发生变化,主要原因一是不同成分水的混合:由于边界条件的改变和人为因素影响,使其它含水层的劣质水进入含水层;新的补给源或水井附近地表水的渗入;不同成分的水从开采含水层的其它地段渗入;咸水进入淡水透镜体等。二是含水层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开采时形成以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水动力条件改变,水中溶解物质化学平衡遭到破坏,使水质发生变化,再次造成新的水化学环境,在含水层中产生新的物理化学作用。三是引水工程本身对水质的影响。如过滤网经过一段时间发生锈蚀现象,出现铁物质,一些引水工程输水管内碳酸钙和二氧化硅析出、硬度降低等。四是包气带金属矿物氧化产物进入。由于降落漏斗范围内,氧化作用大大加强,硫化物的氧化作用使金属转为易溶状态,从而增加迁移能力,进入含水层,使地下水可溶性固体不断增高。

3.2 工业生产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的废物,首先是废水,其次是堆放废物的渗漏,

以及偶然事故的影响。渗漏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途径,收集分配排放运输工业液体管道的流失是另一种污染源。此外,废水跑、冒、滴、漏等都为工业废水向包气带土壤及含水层中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3 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第一,农业灌溉对地下水动态平衡的影响。灌溉能增加渗透补给,低洼地区增加蒸发量,大面积的潜水补给条件发生变化。排泄条件良好的地区会增大下伏含水层水头变化幅度,排水条件差的地区会使水位上升,无排水条件地区靠蒸发排出,将产生水化学动态变化进而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这些都取决于具体水文地质条件及灌溉工程条件。

第二,人类农业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表现在大量废弃物与地下水溶混一起降低了地下水水质。其特点是分布极广、面积大和施肥污灌及农药的使用关系密切。肥料污染以氮肥引起的地下水硝酸盐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注意,农药以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等为主,其中与地下水污染有关的三大杀虫剂为有机氯、有机磷、硝基、氨基化合物有时长期留在环境中。第三,农业活动对地下水影响,应注意查明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的数量、恶化程度,农业对地下水污染的允许量,利用含水层处理废物的特性。

3.4 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

当开采露天矿床时会大大改变地表形态,提高含水层的弱透水层的渗透性能。因为露天采掘要打开位于矿藏上面的所有含水层,也要大幅度降低矿藏下面含水层的水头,从而改变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途径。在地下开采固体矿藏,矿山排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地下水的污染与露天矿相近外,特别是对深层地下水的影响更为严重,不但会造成水化学成分形成作用的变化,严重时由于地下水位

下降,还会常常发生岩石变形断裂及地面沉降等现象,给地面建筑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性。

3.5 其它对地下水的影响

水工建筑物及区域性调水对地下水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水库的建设,将改变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也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农业活动也对地下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氮肥、农药的使用,这些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上面各种情况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地下水水量减少,水源枯竭,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乃至地面沉降等,而且一些项目工程可能会影响到地下水水质,使地下水水质恶化,以致直接影响到生活饮用水。所以,为了地下水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使地下水资源能够持续、稳定为经济发展服务。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十分重要,必须而迫切。

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4.1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

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可分为单项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1)单项评价方法即单因子指数法,是对单个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该方法评价模式简单,计算简便,

评价结果可以直观地反映超标因子,且可以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区域。(2)综合评价法能全面、综合地反映、评价水体的整体状况,主要有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判法、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灰色聚类法及多种方法耦合的评价方法。

4.2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模式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模式是分析造成影响的因素,如工程项目规模、工程建设的排污特征、主要污染组分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等。利用这些因素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方案和措施。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评价是涉及多目标、多因素的复杂工作,针对影响因素的预测就有多种方法,如较简单的类比分析法、情景分析法,较复杂的环境数学模型法、水文地球化学方法,还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环境承

载力分析等。

4.3 Visual MODFLOW 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5 结论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性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现象频繁出现,含水层的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地下水污染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制约着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对地下水环境的研究与评价,是必要的、迫切的。数学模型是环评中间接影响评价的有效手段,将数学模型应用于地下水环评中可以有效地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改进地下水环评的定量分析能力,提高地下水环评中多方案比选时的排序能力,有利于得出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最优方案,为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决策提供有力保障。参考文献:

[1]李竞生.姚磊华.含水层参数识别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3]薛禹群.谢春红.地下水数值模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王焰新.等.地下水污染与防治[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5]王焰新.等.地下水污染与防治[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T164 -2004) [S].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地下水环评实践思考与建议

12特别关注 地下水环评实践思考与建议 陈鸿汉 梁鹏 刘明柱 王柏莉 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对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的颁布,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实践,分析了地下水环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环评;实践;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8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6444(2014)03-0012-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1](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现行环评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标志着我国环评工作已从关注地表以上可见的环境影响,逐渐向地下隐蔽的影响延伸,是环保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空间污染防范体系的又一新举措。通过加强《技术导则》的宣贯培训及技术研讨,极大地推动了地下水环评工作的有序前进,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认识。 地下水环评的重要意义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下水环境污染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展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评对于保护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环评是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的有效手段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 %,在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开发建设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加剧。建设项目对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水量减少、水源枯竭,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乃至引起地面沉降、植被退化、海水入侵等。另一方面,开发建设活动加剧引起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已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表现为由点状、带状向面上扩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自浅层向深层扩散的趋势。石油化工、煤化工、冶炼、农药、焦化等行业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和风险逐步显现。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环境,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安全。为此,近年来我国连续制定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地下水污染防治必须把污染预防控制放在首位,地下水环评是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的有效手段。 地下水环评是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保护饮用水水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与规范[2]。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加剧,甚至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补给区内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污染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安全仍不断受到严重威胁,饮用水水源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只有通过立法层面才能有效地遏制地下水环境屡被污染的现状,才能解除饮用水水源面临的威胁。《技术导则》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贯彻实施,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环评现状与问题分析 《技术导则》的实施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但在实践中,一些环评单位由于缺乏地下水专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知识,对《技术导则》技术要求的理解和执行还存在一些问题。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关键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在建设中的意义 储存在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由于岩层的过滤和地表岩土的保护作用,地下水在水质和卫生条件方面都较地表水优越,因此地下水是工农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华北、西北相对干旱的地区,地表水相对稀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就颇为重要。此外,地下水是一种天然的矿产资源;地下矿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地下热水也是一项重要能源,观测地下水还可以预报地震,分析地下水还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因此,地下水在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地下水同时又具有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管涌、滑坡等特殊地貌或灾害的主要营力,也会危及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不能不对其有害因素予以密切关注和了解,进行有效的防治,还要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地下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和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有的甚至不能再恢复,因此要十分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 2.1建设工程的大范围开采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和开采地下水,所以水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人为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改变,使其他层面的水会流入含水层,一部分浸入含水层的水质量比较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引水工程中,过滤网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生锈,而且引水工程输水管里面会析出一定的化学物质,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含水层水动力要是发生变化,地下水溶解物质化学平衡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全新的水化学环境,而且在含水层产生全新的物理化学反应。一些含有金属矿氧化物也会进入水中,在降落漏斗部分,氧化效果会提升,借助硫化物的氧化会将金属转化成易溶状态,迁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进而流入含水层,地下水可溶性固体的高度也会显著提升。 2.2农业活动 2.2.1农业活动致使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体现就是地下水和一些废弃物溶混进而使地下水水质降低。其中就是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环境评估报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10.1.1.1 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地下水流向和当地井位情况,本工程共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10.1-1和图8.2-1。 表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 10.1.1.2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0年8月22日-8月24日,每天一次。 10.1.1.3 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记录井深、水位。 10.1.1.4 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保存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具体见表10.1-2。 表10.1-2 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方法

10.1.1.5 监测结果 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0.1-3。 10.1.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0.1.2.1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进行现状评价。见表10.1-4。 表10.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10.1.2.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 i i i S C P / 式中:P i ——指污染物i 的单因子指数; C i ——指污染物i 的监测结果; S i ——指污染物i 的所执行的评价标准。 对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 P PH =(7.0-PHi)/(7.0-PHsd) PHi ≤7.0 P PH =(PHi-7.0)/(PHsu-7.0) PHi ≥7.0 式中:P PH ——指PH 值的单因子指数; PH i ——指PH 的监测结果; PH sd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下限;PH su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上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1 建设项目分类 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厂区由2口自备水井(供水能力80m3/h)供给;生产废水酸碱废水(脱硫用水、栈桥冲洗及煤场喷洒)、脱硫废水(中和处理后回用于灰渣加湿)、锅炉排污水(冷却后回用于脱硫工艺用水、灰渣加湿与煤场喷洒)、非经常性废水(锅炉酸洗废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等,中和后用于煤场喷洒)不外排,循环冷却水排污水(950.4m3/a)和生活污水(480m3/a)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的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经市政管网排入鱼台绿都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处理厂集中处理。因此,本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项目属Ⅲ类建设项目。 6.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2.1、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6.1-1。 表6.1-1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

6.1.2.2、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见表6.1-2。 表6.1-2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表 综上可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

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6.2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6.2.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6.2.1.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内地下水流向,在项目区等处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见表6.2-1及图6.2-1所示。 表6.2-1 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表 6.2.1.2 监测项目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砷、汞、六价铬、铅、铁、锰、铜、锌、镍21项。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6.2.1.3 监测分析方法 表6.2-2 地下水监测方法一览表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阻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专门难设想有整个生物界。人类生活需要水,各种生产活动也需要水。水是万物之本。因此,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特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对人类的社会进展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 水体是水集中的场所,水体又称为水域。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 地面水水体 地下水水体 海洋 ?这三种水体中的水能够相互转化,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三种水体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 三个环节。 ?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从海洋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聚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

(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 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 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在自然界中水的大、小循环是交错在一起 的,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水体要紧指江、河、湖泊、沼泽、水库、海洋和湿地等。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水体按使用目的和爱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 I类要紧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爱护区的水体; Ⅱ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爱护区内的水体,以及宝贵鱼类爱护区、鱼虾产卵场的水体; Ⅲ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爱护区和一般鱼类爱护区及游泳区的河段; Ⅳ类要紧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附件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资料收集途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收集已有相关资料。资料收集途径为:地质与水文地质图件、调查报告,地质钻孔、水文地质钻孔等基础性资料,可从国土部门收集;场地区大比例尺的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及报告,可从项目建设单位收集;评价区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等动态监测资料,可从国土、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收集;水源地位置、水源地开采量、水源井分布情况等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的资料,可从水利部门收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污染源分布资料,可从当地环保部门收集;降水、气温、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可从当地气象部门收集。当收集的资料不满足地下水影响评价技术要求时,应补充环境水文地质专题调查,并在满足《导则》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已有的水井、泉等地下水露头点进行现状监测。

二、野外踏勘前的已有资料分析方法 为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在野外踏勘前应首先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与相应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要求,整理、汇编各类已有资料,对各类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编制综合图表。其次,综合分析评价区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系统了解评价区地下水环境形成、分布、地下水补径排特征与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最后,对污染源进行编录,了解重要污染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分析地表水、地下水质量、污染情况变化及与建设项目的关系。 三、资料精度与时限 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水位、水质监测精度及资料时限性按《导则》“8.3.4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规定执行。对于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没有时限要求;在水文地质条件未发生大的变化,且能够充分说明评价区水文地质现状的前提下,评价区的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等水文地质资料没有明确时限要求,但应尽可能利用最新的和精度高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 四、评价等级 《导则》“4.1建设项目分类”中定义“Ⅲ类建设项目是指同时具备I

地下水开采环评报告模版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2.1自然环境 2.1.1地理位置 第二自来水有限公司选址于******珍东桥头(详见图1)。 ***位于***东南部,北纬25°01′,东经118°05′,省道205、212线交叉地带,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距离***城13公里,东离***74公里,南抵厦门73公里,西达漳州60公里。 2.1.2气象气候 该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与潮湿山地气候,年均气温16℃,最冷月6℃,最热月25℃,干燥度为80%。年平均风速1.7m/s,年静风频率为44%,年东北风向频率为9~15%,东南风向频率为8~12%。 2.1.3地形、地貌及地质状况 ***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从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官桥盆地西缘的跌死虎一带为天然的分界线,线以西称内***,地势峻陡,坡度大。线以东称外***,以低山丘陵串珠状河谷盆地为主。全县最高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 2.1.4水系情况

***境内主要河流为晋江上游的西溪(蓝溪),长145公里(境内105公里),支流有小蓝溪、龙潭溪、双溪、金谷溪、蓬莱溪等。还有九龙江水系的举溪、龙涓溪、福前溪;人工湖有村内、冬青水库等。 本项目最终纳污水体为西溪。 2.2社会环境 ***位于***东南部,土地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政府驻地在官桥村。 ***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甘薯等;经济作物以油料、水果、烟叶、茶叶等。全镇以石材工业为龙头,带动食品加工、运输、建筑、机械及其它产业综合发展的乡镇企业经济格局。 省道205线、212线24米水泥大道贯穿镇区;全镇拥有1万多门电话,是我县第一个程控电话超万门乡镇,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水电设施方面:拥有11万伏变电站1座,中小型水电厂4家,柴油发电机组1座,已建成日产万吨自来水厂。 文教卫生方面:拥有全日制中学4所、小学习38所,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40个。 2.3环境规划情况 2.3.1水环境 本项目的取用西溪支流小蓝溪河床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自来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为水源一级保护地,水环境功能规划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域;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2000米、下游100米至200米水域为水源二级保护地,水环境功能规划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域。 2.3.2大气环境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5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5.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5.1.1 总论 5.1.1.1 评价依据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是应充分掌握水文地质条件,工作区在地质、水文地质方面的研究程度较高,前人做过多次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研究工作,提交过不同比例尺的地质、水文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等报告,积累了丰富资料和研究成果,主要有: 1、1982年,XX省地质局第一水文地质队提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2、1988年,XX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XX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报告》; 3、1989年,XX省地质矿产局及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提交的《XX 省XX地区l:20万水工环综合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4、1994年12月,XX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队提交的《XX省xx地区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5、1999年7月,xx市地质矿产处及xx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提交的《xx 市地质矿产概论》; 6、2000年,xx市人民政府提交的《xx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 2010)》; 7、2001年,xx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xx省xx市地质环境监测与评价报告(1996年~2000年)》; 8、2002年,xx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的《xx省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 9、2002年9月,xx市地质矿产处及xx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提交的《xx 市矿产资源规划研究(2001~2010)》; 10、2003年3月,xx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提交的《xx市地热资源调查报

告》; 上述资料为本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充分的基础资料和技术依据。 5.1.1.2 评价执行标准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标准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国家环保部2011年6月1日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5.1.1.3 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拟建项目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都会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产生,如果防渗不及时、不到位,地表垃圾经过雨水淋滤及污水可能对地下水水质造成污染。具备I类建设项目特征。 拟建项目运营期,项目区供水方式全部采用市政自来水管网,不建设自备井,不开采地下水,同时也无注入地下水。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因此也不会导致因水位的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因此不具备II类建设项目特征。 综上,本项目具备I类建设项目特征,不具备II类建设项目特征,因此确定为I类建设项目。 5.1.1.4 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建设项目场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污水排放量与污

环评地下水类建设项目三级评价

Ⅰ类建设项目三级评价 1、地下水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情况详见表1-1。 表1-1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表 地下水水质与水温变化 常规指标污染 重金属污染 有机污染 放射性污 染 热污染 冷污染 Ⅰ类建 设 建设阶段 -1d 生产运行阶 段 -1c 服务期满后 -1d 响;c 长期影响;d 短期影响。 由表1-1可以看出,本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停留在生产运行阶段,但影响不大;建设阶段对地下水的影响短暂,随施工的结束而停止;同时由于本项目废水污染物主要为非持久性污染物,故在服务期满后随地下水稀释、径流等作用,污染逐渐消失。 2、地下水评价因子筛选 根据环境影响要素识别结果,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特征、排污种类、排污去向及周围地区环境质量概况,确定本项目评价因子包括污染源评价因子和影响分析因子,项目运营期地下水评价因子见表1-2。 表1-2 项目运营期评价因子一览表 环境要素 评价类别 评价因子 地下水 污染源评价 COD 、SS 、BOD 5、氨氮、动植物油 环境质量现状评 价 pH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挥发性酚类、氨氮、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 影响分析 COD 、SS 、BOD 5、氨氮、动植物油 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1)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水环境指标问题 建设行为

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建成后用水由**县城第二水厂供给,本项目不对区域地下水进行开采,不会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项目建成投产后,生活及生产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经工业区排水管网排入**县污水处理厂处理,对地下水的影响主要为废水的渗漏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故本项目属于Ⅰ类建设项目。 (2)Ⅰ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情况见表1-3。 表1-3 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判据一览表

地下水环评GMS预测所需部分

CHAPTER 2 MODFLOW - Grid Approach 在GMS中,有两种应用方式可以构建modflow 模拟:栅格和概念模型。栅格方式包括直接在3D栅格的逐个单元(cell-by-cell)添加源/汇项和其他模型参数。概念模型应用方式包括在map模块中使用gis工具开发一个被模拟区域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中的数据将会被复制到栅格中。 本tutorial中栅格应用于modflow的预处理过程。大部分而言,概念模型的应用比栅格方式更为有效。尽管如此,栅格方式在解决简单问题或者需要逐个单元编辑的学术练习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在开始MODFLOW - Conceptual ModelApproach tutorial.时不需要完成此tutorial。 2.1.1 Outline This is what you will do: 1. Create a 3D grid. 2. Set up a MODFLOW simulation. 3. Check the simulation and run MODFLOW. 4. Assign zone budgets and view the report. 2.1.2 Required Modules/Interfaces You will need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enabled to complete this tutorial: ?Grid ?MODFLOW You can see if these components are enabled by selecting the File | Register command. 2.2 Description of Problem 问题的描述 此指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图2.1中描述。此问题是MODFLOW Reference Manual.结尾描述的简单问题的改进。在计算网格中使用三层假设成为三个含水层。栅格覆盖区域为一75000ft×75000ft的正方形区域。栅格由15行和15列组成,计划每个单元的计量为5000ft×5000ft。顶部和底部高程将简化成为水平面。图上显示为水平方向的水力传导系数,垂直方向的水力传导系数使用部分水平方向的水力传导系数。 由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系统的输入将会被定义为回灌。由于排水管道、排水井(图中没有标示)排出系统,左边的湖被定义为定水头边界。初始水头定为0,稳定态将会进行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