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7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1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7.1.1 监测布点

拟建项目厂址周围地下水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本次环评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共布设5个监测点,了解现有地下水水质及水位情况;具体见表7.1-1和图5.1-1。

表7.1-1 地下水监测布点

7.1.2 监测项目

根据拟建项目废水水质特点,监测项目确定为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砷、汞、铅、镉、铬、镍、总大肠菌群共18项。

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7.1.3 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时间:2015年04月16日,采样1次。

7.1.4 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规定的分析方法和《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有关规定执行,见表7.1-2。

表7.1-2 地下水监测分析方法

7.1.5 监测结果

地下水现状监测期间水文参数见表7.1-3,环境监测结果见表7.1-4。

表7.1-3 地下水现状监测期间水文参数

7.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7.2.1 评价标准

本次地下水评价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详见表7.2-1。

表7.2-1 地下水质量评价执行标准

7.2.2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

①对于随浓度增加污染程度增加的污染因子,其单因子指数计算公式为:

S i ,j =C i ,j /C s ,i

其中:S i ,j 为第i 个水质参数在j 评价点的单因子指数; C s ,i 为第i 个水质参数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mg/L ; C i ,j 为第i 个水质参数在第j 评价点的实测浓度,mg/L 。 ②对于pH ,其单因子指数采用下式进行计算:

pH ≤7.0 sd

pH

pH pH P -=0.70.7-

pH >7.0 式中:P pH -pH 的单因子指数; pH -pH 的实测值;

pH sd 、pH su -分别为pH 评价标准的下限和上限。 7.2.3 评价结果

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见表7.2-2。

表7.2-2 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

注:---表示未检出

从表7.2-2评价结果可以看出:

(1)2#厂址总硬度和硫酸盐存在超标现象,超标倍数分别为0.764倍和1.708倍;1#小赵村、2#厂址溶解性总固体存在超标现象,超标倍数为0.006倍和0.573倍数。

2)其余监测指标均能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要求。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超标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硫酸盐超标与现有项目管

0.70.7--su

pH pH pH P

理不当有关,①现有项目未落实地下水监测计划,②现有项目原料堆场管理不当,导致消防废水、淋溶废水收集与处理不到位,形成地表径流流入厂区监测井。

2015年4月后,建设单位主要采取的措施:①对料场消防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料场原料存放数量及消防用水量进行喷洒;严格管控消防废水、淋溶废水收集与处理,确保消防废水、淋溶水通过废水收集系统进入事故水池,再通过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②积极落实现有项目地下水监测计划,监测指标为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硫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N-NO3-、N-NO2-、总磷、总氮、细菌总数,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

建设单位已于2016年开始落实地下水监测计划;2016年3月16日委托聊城市环境科学工程设计院环境监测中心进行监测,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7.2-3。

表7.2-3 现有厂区监测井监测及评价结果

由表7.2-3可知,现有项目厂区监测井硫酸盐指标不超标,说明建设单位对料场消防废水、淋溶废水收集与处理进行整改是可行的。

7.3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7.3.1 评价等级判定

1、项目类别

拟建项目行业类别为造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Ⅱ类。

2、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7.3-1。

表7.3-1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拟建项目区地下水排泄以垂直蒸发为主,不在地下水保护区范围内,浅层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源;地下水环境不敏感区域。

综上所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判定,拟建项目地下水评价为三级评价,评价范围为厂址周围6km2(3km×2km)范围。

7.3.3 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东阿县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孔隙水分布在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分布范围广泛,岩溶水主要分布在东阿断层以南的广大地区。据“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济南幅)”,该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处于淡水分布区,按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及水质特征,可分为潜水-浅层承压水(或浅层淡水)及深层承压水(或深层淡水)。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情况具体见图2.1-3。

2、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

根据《山东聊城北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职工宿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项目区域勘察地层结构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素土层

粉土为主,含草根、虫洞等。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20~0.50m,平均0.34m;层底标高:-0.57~0.20m,平均-0.27m;层底埋深:0.20~0.50m,平均0.34m。

(2)粉土

褐黄色,中密,湿,含石英、云母片。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90~1.70m,平均1.38m;层底标高:-2.27m~-1.20m,平均-1.65m;层底埋深:1.30~2.10m,平均1.72m。

(3)粘土

褐黄色,可塑,刀切面光滑,含氧化铁漂染带。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1.10m,平均0.73m;层底标高:-2.87~-1.75m,平均-2.39m;层底埋深:1.80~2.90m,平均2.46m。

(4)粉土

褐黄色,中密,湿,含石英、云母片,含氧化铁漂染带。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30~3.60m,平均2.65m;层底标高:-6.37~-3.50m,平均-5.04m;层底埋深:3.90~6.10m,平均5.11m。

(5)粉质粘土

褐黄色~灰褐色,可塑,刀切面稍光滑,含氧化铁、铝漂染带,中等干强度,中等韧度。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70~1.70m,平均1.0m;层底标高:-7.07~-5.10m,平均-0.64m;层底埋深:5.50~6.80m,平均6.11m。

(6)粉土

灰褐色,中密,湿,含云母片,下部近砂质粘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0~3.20m,平均2.76m;层底标高:-9.30~-8.30m,平均-8.79m;层底埋深:8.60~9.20m,平均8.86m。

(7)粉砂

褐黄色,中密,含石英、长石、云母片。厂区普遍分布,厚度:1.80~3.20m,平均2.21m;层底标高:-11.42~-10.70m,平均-11.00m;层底埋深:10.80~11.30m,平均11.07m。

(8)粉质粘土

灰褐色~褐黄色,可塑,含氧化铁漂染带,含姜石。该层未穿透。

由地勘资料可见,区域内的岩(土)层的粘土厚度为9.6m<Mb<23.3m,包气带防污性能为粘土和粉质粘土之间,渗透系数介于于10-7~10-4cm/s之间,且分布连续、稳定,满足包气带防污性能中级的要求。

拟建项目与职工宿舍钻孔位置关系图见图7.3-1,岩土工程勘探剖面图见图7.3-2,钻孔柱状图见图7.3-3。

3、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

东阿县大气降水、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地下水以侧向径流为主,垂向联系较弱。大气降水直接渗透补给潜水含水层,区域上的地下水总体流向大致由南向北。

深层岩溶水与浅层孔隙水的联系微弱。深层岩溶水在东阿断层以南的地区埋深相对较浅,而在断层以北埋藏深度较大。拟建项目厂址属于黄泛平原分布区,黄河在本区冲击沉积的物质为粉细沙、细砂、粉质粘土、粘土等物质形成的互相结构地层。第四系地层厚度在100~350m不等,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变厚的趋势,北侧最大厚度达300m左右。尽管东阿断层以南第四系厚度相对较薄,但由于第四系地层底部粘土层累计厚度达30-50m,而且下部有分布连续且厚度较大的新近系粘土层,该层的透水性极差,浅层的第四系粘土和新近系粘土弱透水层,且下伏厚度较大的古近系地层,透水性较差。总之,拟建场区与两水源地之间的距离较长,场区下部孔隙水与水源地的岩溶地下水之间有巨厚的粘性土隔水层,且场区处于岩溶地下水排泄区的下游,因此,拟建场区附近孔隙水与水源地的岩溶水之间不存在水力联系或水力联系微弱。

4、地下水动态特征

东阿地下水主要源于大气降水、内河及坑塘入渗,黄河侧渗和灌溉回归等,是降水、径流、蒸发、开采、地形、地质、岩性、构造等多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降水、人工开采和地下潜流、潜水蒸发。地下水动态类型属补给-开发-径流型,动态要素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区域内地下水水位的年内变化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雨季普遍补给上升,雨季过后至次年雨季到来之前,则随着地下水的消耗排泄而下降。

5、地下水水文参数

根据监测单位对项目区域地下水的监测,项目厂址区域地下水埋深在8.5~12.1m,井深30.9~46.2m;目前饮用水水井开采深度均在120m以下,基本属于深层承压地下水,且来自市政自来水。

6、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区域内无自然泉水,地下水的开采以村庄机井开采为主,用于农村居民生活农灌用水。

7、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和使用功能

本次项目区域布设监测井5眼,浅层孔隙潜水主要为农业灌溉井或废弃不用,深层承压含水层为农业灌溉。

8、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东阿县境内有主要地下水引用水源地两处,分别为东阿县东郊水厂牛角店水源保护地和东阿县水源保护地,拟建项目位于东阿县东郊水厂牛角店水源二级保护区西南偏南方位,直线距离为12.7km;拟建项目位于东阿县水源保护地西侧,直线距离约为1.4km;拟建项目位于东阿县城区5眼分散水井东北向,地下水补给区下游。

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干线小运河经过东阿县,赵牛河在禹城境内同徒骇河交汇,且徒骇河同小运河立体交汇,且赵牛河位于南水北调工程东侧,因此项目排水对南水北输水干线-小运河没有影响。

7.3.4 地下水影响评价

1、项目区域地下水利用情况

据调查,拟建厂址周围村庄除少数村庄以深层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以外,其余大部分村庄以自来水为水源,浅层地下水已不作为生活饮用水,浅层地下水井已废弃或作为农灌用水水源。

2、拟建项目废水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

从以上地质资料分析可见厂区浅层地层主要为粉土、粘土、粉土、粉质粘土、粉土、粉砂,具有一定的厚度且分布连续,具有一定的隔水性,岩土的渗透性能属于中等偏下。从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区域浅层水埋深浅,浅层水和深层水之间存在一稳定的粘土层,因而浅层孔隙潜水与深层承压水水力联系不密切,地表活动不易污染深层含水层。为避免项目对浅层水的污染,必须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

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制浆废水和抄纸白水经多圆盘过滤机处理后回用,剩余白水、再生水处理站废水、生活污水一起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部分作为中水回用于网部、压榨部冲洗用水,其余排入东阿县兴阿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拟建项目排水管网、水处理设施以及厂内各水池均采取了严格的防渗措施,可有效避免项目产生的废水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

拟建项目在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周围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3、对东阿县地下水引用水源地的影响

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流向为西南至东北方向,拟建项目项目不在东阿县水源保护区补给区内;项目距离东阿县东郊水厂牛角店水源地距离较远且不在其水源保护地补给区内;东阿县5眼分散水井主要功能为城区供水,拟建项目位于分散水井补给区下游。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对东阿县东郊水厂牛角店水源地及东阿县水源地无影响。

7.4 污染防治措施与对策

7.4.1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工程生产运行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监测制度,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就应及时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率和数量。

(1)源头控制措施

从项目工艺水平、原辅材料上考虑:对生产的污废水及废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回用,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标准,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事故水池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2)防渗措施

防渗处理是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环境保护措施,也是杜绝地下水污染的最后一道

防线。从现状结果来看,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硫酸盐均超标,这可能与当地地质条件有关;但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硫酸铝化工原料,建设单位应当加强管理,对原料堆场、生产车间及污水处理设施做好防渗工作,加强管理,确保不加重区域地下水硫酸盐污染。

本次环评通过对现有项目防渗措施进行回顾与判定是否满足要求,对拟建项目提出防渗要求。现有项目主要采取的防渗措施见表7.4-1;拟建项目建成后,全厂分区防渗措施见图7.4-1。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防渗措施,参考《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 2013)混凝土防渗层厚度、设计年限、相对渗透系数计算公式,判断建设单位所采取的防渗措施是否可行。

22THK

D

α

=

式中:D—混凝土防渗层厚度(cm);

T—混凝土防渗层穿透时间(s);本次环评按项目生命周期30a计;

K—混凝土防渗层的相对渗透系数(cm/s);

H—混凝土防渗层上积水高度(cm),该项目给水池按200cm、排污管道按50cm、原料去沉淀池300cm、配水池按200cm计;α—混凝土吸水率,一般α=0.03。

由表7.4-1可知,现有项目所采取的防渗措施满足项目需求。

拟建项目建成后,全厂重点污染防治区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白水池、污水管网、事故水池、污泥脱水间等,防渗系数不大于1.0×10-10cm/s;一般污染防治区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堆场、固废暂存区、集水池等,防渗系数不大于 1.0×10-7cm/s;厂区道路铺设相应型号沥青或水泥路面。

3、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系统,加强地下水水质监测。

监测井:现有项目在污水处理站布设1眼地下水监测井,不满足地下水监控系统的要求。在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站周围地下水流向的上游约30m处设置1眼地下水监测井、在污水处理站周围地下水流向的下游20~30m处布设1眼地下水监控井(监测井位置见图7.4-1)。

监测项目: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硫化物、氟化物、硫酸盐、氯化物、N-NO3-、N-NO2-、总磷、总氮、细菌总数。

监测频率:每季度一次,定期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监测。

表7.4-1 现有项目所采取的防渗措施汇总表

备注:根据《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抗渗等级最低为P4,对应防渗系数≤10-7cm。

现有项目地下水监测计划落实不到位,建设单位应当认真落实地下水监测计划。建设单位已于2016年开始对地下水监测计划进行落实,但监测项目还需按照监测计划执行。

建设单位应当加强地下水监测管理;监测一旦发现水质发生异常,应及时通知有关管理部门和当地居民,做好应急防范工作,同时应立即查找渗漏点,进行修补。

7.4.2 风险事故应急响应措施

为了做好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对策,尽最大努力避免和减轻地下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应制定地下水风险事故应急响应预案,成立应急指挥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一旦掌握地下水环境污染征兆或发生地下水环境污染时,知情单位和个人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或其地下水环境污染主管部门、责任单位报告有关情况。应急指挥部要根据预案要求,组织和指挥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各部门的行动,组织专家组根据事件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调查原因,分析发展趋势,并提出下一步预防和防治措施,迅速控制或切断事件灾害链,对污水进行封闭、截流,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应急工作结束时,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做好善后工作,防止出现事件“放大效应”和次生、衍生灾害,尽快恢复当地正常秩序。

同时应加强管理,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健全管理机制,对于可能发生泄漏的污染源进行认真排查、登记,建立健全定期巡检制度,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建立从设计、施工、试运行、生产操作以及检修全过程健全的监管体系,确保设计水平、施工质量和运行操作等的正确实施。

7.4.3 厂区环境管理对策

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保障生产、生活正常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已经制定环境监测方案。

1、指导思想

环境监测必须贯彻“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规范和强化公司整体环境保护系统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目标,以预防突发环境事件重点污染源为重点,逐步完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机制,建立公司级环境保护系统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统一协调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2、组织领导机构

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组长:1人;副组长:1人;监测人员:2人

3、基本原则

①必须依据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国家、行业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②必须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

③优先污染物优先监测。优先污染物包括: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广的污染物质;污染呈上升趋势,对环境具有潜在危险的污染物质;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因子。另外,优先监测的污染物一般应具有相对可靠的测试手段和分析方法,或者有可等效性采用的监测分析方法,能获得比较准确的测试数据;能对监测数据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判断。

④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环境监测的多样性,要对监测布点、采样、分析测试及数据处理做出合理安排。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工程生产运行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的措施与方法;必须采取必要监测制度,一旦发现地下水遭受污染,就应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尽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下含水层的机会和数量。

7.5 小结

(1)地下水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和硫酸盐存在超标现象,其余监测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的要求。

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超标与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2)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

1)拟建项目行业类别为造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Ⅱ类,地下水评价级别为三级评价;评价范围为厂址周围6km2(3km×2km)范围。

2)正常情况下,拟建项目落实严格的防渗、防污措施,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3)拟建项目建成后,全厂重点污染防治区主要包括污水处理站、白水池、污水管网、事故水池、污泥脱水间、危废暂存间等,防渗系数不大于 1.0×10-10cm/s;一般污染防治区主要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堆场、固废暂存区、集水池等,防渗系数不大于1.0×10-7cm/s;厂区道路铺设相应型号沥青或水泥路面。

4)拟建项目在严格按要求做好防渗工作,通过有效的监管措施和应急机制,及时处理污染事故,尽量避免或减轻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环境影响技术导则2016 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016

1 总论 1.1任务由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受XXXXXXX委托,我公司开展XXXXXXX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规范,通过资料收集、现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现状监测等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的相关技术方法,编制完成了《XXXXXXX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XX环境保护局、XX水务局、XXX垃圾填埋场、河北众智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支持与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1.2 编制依据 1.2.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年10月28日);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5)国务院国发[2015]17号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4.2); (6)国务院国发[2012年]3号《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2012.1.12); (7)河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环境保护条例》,(2005.3.25); (8)河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1997.10.25); (9)河北省人大第80号公告《河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6.12.17); (10)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4号《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11)河北省环境保护局冀环控[2009]5号《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的通知》; (12)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环发[2013]49号,《关于印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2013年4月22日。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地下水环评实践思考与建议

12特别关注 地下水环评实践思考与建议 陈鸿汉 梁鹏 刘明柱 王柏莉 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的最有效手段,对地下水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610—2011)的颁布,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本文结合《技术导则》的实践,分析了地下水环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下水;环评;实践;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X828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6444(2014)03-0012-0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1](以下简称《技术导则》)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现行环评技术标准体系的空白,标志着我国环评工作已从关注地表以上可见的环境影响,逐渐向地下隐蔽的影响延伸,是环保系统构建全方位立体空间污染防范体系的又一新举措。通过加强《技术导则》的宣贯培训及技术研讨,极大地推动了地下水环评工作的有序前进,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认识。 地下水环评的重要意义 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饮用水安全、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下水环境污染已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开展建设项目的地下水环评对于保护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环评是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的有效手段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 %,在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水源。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开发建设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地下水资源过量开采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加剧。建设项目对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导致水量减少、水源枯竭,区域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乃至引起地面沉降、植被退化、海水入侵等。另一方面,开发建设活动加剧引起地下水环境质量恶化。已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地下水污染表现为由点状、带状向面上扩散,从城市向农村蔓延,自浅层向深层扩散的趋势。石油化工、煤化工、冶炼、农药、焦化等行业造成的地下水污染和风险逐步显现。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环境,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安全。为此,近年来我国连续制定了《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地下水污染防治必须把污染预防控制放在首位,地下水环评是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的有效手段。 地下水环评是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为了保护饮用水水源,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与规范[2]。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加剧,甚至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补给区内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污染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安全仍不断受到严重威胁,饮用水水源保护面临巨大压力。只有通过立法层面才能有效地遏制地下水环境屡被污染的现状,才能解除饮用水水源面临的威胁。《技术导则》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的贯彻实施,对于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环评现状与问题分析 《技术导则》的实施规范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评工作,但在实践中,一些环评单位由于缺乏地下水专业人员和相关专业知识,对《技术导则》技术要求的理解和执行还存在一些问题。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的函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执行有关问题的说 明》的函 2013-05-06 17:35:37| 分类:规范性文件|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办公厅环办函〔2013〕479号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为更好地保护地下水环境,防止地下水污染,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解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把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落到实处,现将《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3年5月2日 抄送: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附件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资料收集途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收集已有相关资料。资料收集途径为:地质与水文地质图件、调查报告,地质钻孔、水文地质钻孔等基础性资料,可从国土部门收集;场地区大比例尺的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及报告,可从项目建设单位收集;评价区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等动态监测资料,可从国土、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收集;水源地位置、水源地开采量、水源井分布情况等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的资料,可从水利部门收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污染源分布资料,可从当地环保部门收集;降水、气温、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可从当地气象部门收集。当收集的资料不满足地下水影响评价技术要求时,应补充环境水文地质专题调查,并在满足《导则》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已有的水井、泉等地下水露头点进行现状监测。 二、野外踏勘前的已有资料分析方法 为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在野外踏勘前应首先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与相应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要求,整理、汇编各类已有资料,对各类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编制综合图表。其次,综合分析评价区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系统了解评价区地下水环境形成、分布、地下水补径排特征与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最后,对污染源进行编录,了解重要污染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分析地表水、地下水质量、污染情况变化及与建设项目的关系。 三、资料精度与时限 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水位、水质监测精度及资料时限性按《导则》“8.3.4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规定执行。对于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没有时限要求;在水文地质条件未发生大的变化,且能够充分说明评价区水文地质现状的前提下,评价区的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等水文地质资料没有明确时限要求,但应尽可能利用最新的和精度高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 四、评价等级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关键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在建设中的意义 储存在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由于岩层的过滤和地表岩土的保护作用,地下水在水质和卫生条件方面都较地表水优越,因此地下水是工农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华北、西北相对干旱的地区,地表水相对稀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就颇为重要。此外,地下水是一种天然的矿产资源;地下矿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地下热水也是一项重要能源,观测地下水还可以预报地震,分析地下水还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因此,地下水在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地下水同时又具有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管涌、滑坡等特殊地貌或灾害的主要营力,也会危及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不能不对其有害因素予以密切关注和了解,进行有效的防治,还要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地下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和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有的甚至不能再恢复,因此要十分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 2.1建设工程的大范围开采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和开采地下水,所以水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人为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改变,使其他层面的水会流入含水层,一部分浸入含水层的水质量比较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引水工程中,过滤网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生锈,而且引水工程输水管里面会析出一定的化学物质,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含水层水动力要是发生变化,地下水溶解物质化学平衡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全新的水化学环境,而且在含水层产生全新的物理化学反应。一些含有金属矿氧化物也会进入水中,在降落漏斗部分,氧化效果会提升,借助硫化物的氧化会将金属转化成易溶状态,迁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进而流入含水层,地下水可溶性固体的高度也会显著提升。 2.2农业活动 2.2.1农业活动致使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体现就是地下水和一些废弃物溶混进而使地下水水质降低。其中就是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环境评估报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10.1.1.1 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地下水流向和当地井位情况,本工程共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10.1-1和图8.2-1。 表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 10.1.1.2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0年8月22日-8月24日,每天一次。 10.1.1.3 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记录井深、水位。 10.1.1.4 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保存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具体见表10.1-2。 表10.1-2 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方法

10.1.1.5 监测结果 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0.1-3。 10.1.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0.1.2.1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进行现状评价。见表10.1-4。 表10.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10.1.2.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 i i i S C P / 式中:P i ——指污染物i 的单因子指数; C i ——指污染物i 的监测结果; S i ——指污染物i 的所执行的评价标准。 对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 P PH =(7.0-PHi)/(7.0-PHsd) PHi ≤7.0 P PH =(PHi-7.0)/(PHsu-7.0) PHi ≥7.0 式中:P PH ——指PH 值的单因子指数; PH i ——指PH 的监测结果; PH sd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下限;PH su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上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1 建设项目分类 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厂区由2口自备水井(供水能力80m3/h)供给;生产废水酸碱废水(脱硫用水、栈桥冲洗及煤场喷洒)、脱硫废水(中和处理后回用于灰渣加湿)、锅炉排污水(冷却后回用于脱硫工艺用水、灰渣加湿与煤场喷洒)、非经常性废水(锅炉酸洗废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等,中和后用于煤场喷洒)不外排,循环冷却水排污水(950.4m3/a)和生活污水(480m3/a)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的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经市政管网排入鱼台绿都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处理厂集中处理。因此,本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项目属Ⅲ类建设项目。 6.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2.1、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6.1-1。 表6.1-1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

6.1.2.2、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见表6.1-2。 表6.1-2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表 综上可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

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6.2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6.2.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6.2.1.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内地下水流向,在项目区等处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见表6.2-1及图6.2-1所示。 表6.2-1 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表 6.2.1.2 监测项目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砷、汞、六价铬、铅、铁、锰、铜、锌、镍21项。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6.2.1.3 监测分析方法 表6.2-2 地下水监测方法一览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梳理总结

word文档可以编辑 地下水导则梳理总结 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 1、潜水含水层 2、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 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地下水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搜集和分析有关国家和地方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识别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开展现场踏勘工作,识别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评价重点。 2、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 析等工作,进行现状评价。 3、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的法规及标准, 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4、结论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控措施,制定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计划,完成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word文档可以编辑地下水工作流程图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一览表类别内容要求 1、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 基本要求阶段划分 2、对于随着生产运行时间推移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有可能加 剧的建设项目,还应按运营期的变化特征分为初期、中期和 后期分别进行环境影响识别。 状况划分正常状况、非正常状况 1、根据附录 A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 2、IV 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3、I 类项目: 37-石油开采; 39-油库(不含加油站的油库); 42,47-黑色金属及有色金属采选(含单独尾矿库)-排土场、尾矿库; 45-铁合金制造;锰、铬冶炼--锰、铬冶炼; 48--冶炼(含再生有色金属冶炼); 识别方法 识别行业类别55--化学矿采选;L 石化、化工中大多数; 90--化学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 118--皮革、毛皮、羽毛(绒)制品—皮革; 120--纺织品制造; 127--机场—地下油库; 145--工业废水集中处理; 151--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及综合利用; 154--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有毒、有害 及危险品的仓储; 155--废旧资源(含生物质)加工、再生利用--危废I 类;地下水敏感程度敏感、较敏感、不敏感 1、识别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装置和设施(位置、规模、 装置、设施、污材质等) 染途径2、建设项目在建设期、运营期、服务期满后可能的地下水 污染途径 识别内容 1、建设项目污废水成分(可参照HJ/T2.3 环境影响评价技 特征因子术导则地表水环境); 2、液体物料成分 3、固废浸出液成分等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第五章地表水环境阻碍评价 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水是环境中最活跃的自然要素之一。水是一切生命机体的组成物质,也是生命代谢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专门难设想有整个生物界。人类生活需要水,各种生产活动也需要水。水是万物之本。因此,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特不宝贵的自然资源。它对人类的社会进展起着专门重要的作用。 水体是水集中的场所,水体又称为水域。按水体所处的位置可把它分为三类: 地面水水体 地下水水体 海洋 ?这三种水体中的水能够相互转化,它通过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和小循环实现。三种水体是水在自然界的大循环中的 三个环节。 ?在太阳能和地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大气。从海洋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 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遇冷凝聚成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经地面径流流入地面水体

(江河、湖泊、水库等),一部分经地层渗透进入地下水体。 地面水体的水经地面径流,最终都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 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仅在陆地上或仅在海洋上)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在自然界中水的大、小循环是交错在一起 的,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水体要紧指江、河、湖泊、沼泽、水库、海洋和湿地等。地面水水体的概念不仅包括水,而且包括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和水生生物。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表水水体按使用目的和爱护目标可划分为五类。 I类要紧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爱护区的水体; Ⅱ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爱护区内的水体,以及宝贵鱼类爱护区、鱼虾产卵场的水体; Ⅲ类要紧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爱护区和一般鱼类爱护区及游泳区的河段; Ⅳ类要紧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和娱乐用水水体;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附件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执行有关问题的说明 一、资料收集途径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应尽可能收集已有相关资料。资料收集途径为:地质与水文地质图件、调查报告,地质钻孔、水文地质钻孔等基础性资料,可从国土部门收集;场地区大比例尺的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及报告,可从项目建设单位收集;评价区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等动态监测资料,可从国土、水利、建设、环保等部门收集;水源地位置、水源地开采量、水源井分布情况等地下水开发利用方面的资料,可从水利部门收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污染源分布资料,可从当地环保部门收集;降水、气温、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可从当地气象部门收集。当收集的资料不满足地下水影响评价技术要求时,应补充环境水文地质专题调查,并在满足《导则》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已有的水井、泉等地下水露头点进行现状监测。

二、野外踏勘前的已有资料分析方法 为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在野外踏勘前应首先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任务与相应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要求,整理、汇编各类已有资料,对各类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编制综合图表。其次,综合分析评价区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系统了解评价区地下水环境形成、分布、地下水补径排特征与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最后,对污染源进行编录,了解重要污染源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分析地表水、地下水质量、污染情况变化及与建设项目的关系。 三、资料精度与时限 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水位、水质监测精度及资料时限性按《导则》“8.3.4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规定执行。对于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区域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没有时限要求;在水文地质条件未发生大的变化,且能够充分说明评价区水文地质现状的前提下,评价区的水文地质平面图、水文地质剖面图等水文地质资料没有明确时限要求,但应尽可能利用最新的和精度高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 四、评价等级 《导则》“4.1建设项目分类”中定义“Ⅲ类建设项目是指同时具备I

地下水开采环评报告模版

一、项目基本情况 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述 2.1自然环境 2.1.1地理位置 第二自来水有限公司选址于******珍东桥头(详见图1)。 ***位于***东南部,北纬25°01′,东经118°05′,省道205、212线交叉地带,地处闽南金三角腹地,距离***城13公里,东离***74公里,南抵厦门73公里,西达漳州60公里。 2.1.2气象气候 该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与潮湿山地气候,年均气温16℃,最冷月6℃,最热月25℃,干燥度为80%。年平均风速1.7m/s,年静风频率为44%,年东北风向频率为9~15%,东南风向频率为8~12%。 2.1.3地形、地貌及地质状况 ***地处戴云山脉东南坡。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从湖头盆地西缘的五阆山至官桥盆地西缘的跌死虎一带为天然的分界线,线以西称内***,地势峻陡,坡度大。线以东称外***,以低山丘陵串珠状河谷盆地为主。全县最高峰太华尖海拔1600米。 2.1.4水系情况

***境内主要河流为晋江上游的西溪(蓝溪),长145公里(境内105公里),支流有小蓝溪、龙潭溪、双溪、金谷溪、蓬莱溪等。还有九龙江水系的举溪、龙涓溪、福前溪;人工湖有村内、冬青水库等。 本项目最终纳污水体为西溪。 2.2社会环境 ***位于***东南部,土地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辖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镇政府驻地在官桥村。 ***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大豆、甘薯等;经济作物以油料、水果、烟叶、茶叶等。全镇以石材工业为龙头,带动食品加工、运输、建筑、机械及其它产业综合发展的乡镇企业经济格局。 省道205线、212线24米水泥大道贯穿镇区;全镇拥有1万多门电话,是我县第一个程控电话超万门乡镇,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 水电设施方面:拥有11万伏变电站1座,中小型水电厂4家,柴油发电机组1座,已建成日产万吨自来水厂。 文教卫生方面:拥有全日制中学4所、小学习38所,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40个。 2.3环境规划情况 2.3.1水环境 本项目的取用西溪支流小蓝溪河床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根据《***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自来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水域为水源一级保护地,水环境功能规划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Ⅱ类水域;水厂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2000米、下游100米至200米水域为水源二级保护地,水环境功能规划为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水域。 2.3.2大气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