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完整版)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完整版)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完整版)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2011年某年某月某日,为了一睹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风采,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的精神和品格,发展我们的社会洞察力和观察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梧州中山纪念堂。为此,按要求,我们做了此次活动的调查报告。

那天,我们很早就大公共汽车到了梧州中山纪念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对纪念堂进行了参观,我们在纪念堂的门口,首先见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他那气宇不凡的英姿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那真的让人领悟到了什么叫刻骨铭心啊!为此,我们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朝纪念堂的另一处景点进发了!走上楼梯,我们来到了纪念堂的广场上,我们看到的一幕再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驻立在广场的正中央,从他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盖世的气魄,高深远瞩的眼光,还有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他那革命坚持到底的执着信念。他的双眼望着远方,就像太阳般耀眼!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中纪念堂内,在老师和纪念堂的一个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有序的在馆内进行参观,在馆内我们看到了很多孙中山先生当年进驻梧州指挥时的图片,那是那么的真实,仿佛当时的一幕幕又再次重现一般,让人不禁为之动容,那个解说员姐姐的解说更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战略思想。在馆内,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以前留下来的文物,比如当年留下来的钱币,手枪,衣物,生活用品等等。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而让我们最为感兴趣的是当时的一件件让人怀念和值得深思的事情。比如说钱币啊,在当时的梧州,由于局势是相当的动荡的,货币的流动是相当的不好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货膨胀,那么呢,在当时孙中山先生呢,他一来到梧州,就针对货币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来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并发行了新的银元和纸币。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那是相当的关心百姓人民的,可见他的爱国爱民情怀那是相当的伟大的。又比如,当年孙中山先生“北伐战争”的地理位置的选择的问题,孙中山先生就当时的形势定夺,选择梧州是有大学问的,我学到了,我们要学会根据局势来制定计划,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其中,我最想说的是孙中山先生当年进行“北伐战争”地理位置的选择和经济问题。

梧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

从古至今,经济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可以说是一个城市赖以存在的根本,而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的发展是相当的重要的!

首先,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空运和陆运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水运就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可以这么说:“水运的发达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甚至是军事。”梧州作为这样地理位置优越的一个城市,被孙中山先生选为北伐战争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市境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城区平均海拔24米。城周围有较大的山峰20余座,丘陵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秀丽的白云山,屹立在城东北,海拔367米,层峦叠翠,蔚为壮观,故梧州有“山城”之称。中间低而多河流,涛江、桂江相汇成西江,集广西784条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9.28%,因此梧州又称

“水都”。浔江、桂江在城中相汇,水色一黄一绿,秀老鸳鸯,人称“鸳鸯江”,有“鸳鸯秀水世无双”之誉。其地理位置衔接着南北,与广州(为辛亥革命的起义地点)直接密切关联,水路发达,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城市。就当时而言,梧州的地理位置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地利。正因为这样,成就了梧州的经济。孙中山在区域经济战略布局上,采取以沿海、沿江的重要港口城市为点,以铁路线为轴,通过海、河、铁路的点轴开发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在当时,梧州是全国有名的一线城市啊,而作为其“北伐战争”的据点,推动其经济的发展,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必不可少的,孙中山将梧州这个珠江流域的第二大港口城市作为其区域经济战略中的一个重点城市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设计。一九二几年的时候,梧州的经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正因为如此,孙中山先生进驻梧州是相当的适时的,这应该也是他选择梧州为据点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所以,孙中山先生就当时的局势是做了很有战略性的思考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就当时而言,如果当时的陆运和空运都已有相当的发展,我们都知道陆运和空运相对于水运来说是有效很多的。你水运要运的东西要三四天才到,而陆运也许一天就到的,你说,要是要你选,就当时那种时期而言,你会选哪种?显然,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陆运啦!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后面,孙中山先生大力建设铁路,主张建设公路的原因啊!那可是影响着经济的发展的啊!因此建设一个城市的经济是至关重要的。建设一个城市的交通运输也是非常重要的!对此,孙中山先生做出了经济战略性的规划。在经济发展战略上主张交通先行,并把铁路作为交通发展的龙头。孙中山提出,以南方大港广州港为中心,建设七条铁路,把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联结起来。按孙中山《实业计划》中的设计,跨越广西,向西南和周边国家延伸的铁路,有两条是经过梧州的,具体路线为:1.“广州成都线,经梧州、叙府”。具体走向是:自广州经广东肇庆、德庆,入广西,经梧州、藤县(大湟)、象州、柳州、宜山、河池,进入贵州省境,再入四川,抵成都。2.“广州云南大理腾越线”。具体走向是:自广州经广东肇庆、德庆进入广西,经梧州、藤县、武宣、来宾、东兰进入贵州省境,再入云南,抵大理。这两条铁路如建成,则将梧州与大西南诸省从陆路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发挥其在珠江中游水陆交通枢纽功能。

孙中山对西江“黄金水道”特别是梧州段的整治改良非常重视,在《实业计划》中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孙中山说:“在西江之航行,较大之航河汽船可至距广州二百二十英里之梧州,而较小之汽船则可达距广州五百英里之南宁,无间冬夏。至于小船,则可通航于各支流,西至云南边界,北至贵州边界,东北则以兴安运河通于湖南以及长江流域。”孙中山提出了以梧州为中心全面改良西江的计划,并将西江的整治工程分为四项。第一项为“自(广东)三水至梧州”河段。孙中山认为:“其中流岩石须行爆去,其沙质之岸及泛滥之部分应以水底堤范之,使水深一律。”第二项为“自梧州至柳江口”河段。孙中山提出,“为使吃十英尺以上之船可以航行,必须筑堰,且设水闸于此一部分。而此所设之堰,又同时可借以发生水电也”。第三项为“桂江由梧州起溯流至桂林以上”河段。孙中山认为:“桂江较小较浅,而沿江水流又转速,故其改良,比之其他水路更觉困难。然而,此实南方水路规划中,极有利益之案。”孙中山提出,“此项改良,应自梧州分歧点起,以迄桂林,由此再溯流至兴安运河,顺流至湘江,因之以达长江。于此当建多数大堰及水闸,使船升至分水界之运河,他方又须建多数之堰闸,以便其降下”。第四项为“由浔州至南宁”河段。

孙中山指出“自南宁起,由右江用小船可通至云南东界,由左江可通至越东京之北界。知使改良水道,以迄南宁,则南宁将为中国西南隅——云南全省、贵州大半省、广西半省矿产丰富之全地区之最近深水商埠矣”。孙中山还指出“改良迄南宁之水道,沿河稍须设堰及水闸,使吃水十英尺之船可以通航,并资之以生电力”。在公路建设方面,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虽没有具体的设计,但是在其公开发表的多次演讲中都强调了公路建设的重要性,特别是孙中山从梧州沿桂江督师北伐期间,对梧州和相关地区的公路建设表示了高度的重视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把修路,发展交通当做开发富源,加快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进而强调广西与全国公路建设的重要性。1921年11月15日,孙中山由梧州起程北伐北上桂林。由于当时还没有可通汽车的公路,孙中山只好乘汽船沿桂江北行,于21日抵昭平县。22日,孙中心在昭平向各界发表了演讲。孙中山在讲演中联系他此次自梧州至昭平,路程不过二百八十里,从水路走竟费了八天,如果有公路能通汽车,则几个钟头就可以了,孙中山说:“如全省开辟大路,推而及全于全国,则交通便利,中国之富强可敌世界也。诸君之责甚大,须以修路为最急。”孙中山离开广西昭平后,于11月27日抵平乐,29日午间抵阳朔。当天,孙中山向各界发表了演讲,仍强调发展道路交通的重要性。孙中山指出:“发展物质上之文明,全赖道路上之交通。”“广西为中国最穷之省,而所藏之财富,较之他省为优,何以言穷?因无便利之交通,是以致此。本大总统此次北伐,道经阳朔。自梧州抵此不过四百五十里,已行十六日。若有宽大马路之交通,则仅数日之程,并不费事。由此类推,全国皆然。则开发民智,发达财富,更非有道路之交通不为功。”“道路即开发财富之钥匙也。”孙中山对梧州交通建设的关注和具体规划设计,说明他对梧州的了解和重视,对梧州能更好地带动流域经济的发展寄予了厚望。

直至今日,其经济思想对当前梧州经济发展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关于交通先行、推进中国工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实行对外开放等内容,已构成了一个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框架,这个经济现代化的基本框架对当前以至未来一段时期的梧州经济发展仍然适用。

在交通建设方面,孙中山认为中国的“富强之道,莫如扩张交通政策”。孙中山优先发展交通的思想中,特别重视铁路建设,指出铁路对于经济、政治、文化、国防皆有大关系,强调“当今国疾民贫之时,我国立国之本,当以建筑铁路为第一政策”当年孙中山对梧州的交通建设包括航运、公路和铁路提出了有关的设想和要求,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国后,西江黄金水道的改良计划和梧州公路的建设计划已大部分或部分地实现了,梧州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我们又看到,梧州修建铁路的设想至今还没有成为实现。几十年来,广西较为重要的城市如南宁、桂林、柳州、北海、贵港、玉林、百色等均已修建了铁路,广西及大西南各省的大批货物已经铁路运输,不再经梧州走水路,梧州的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大大弱化,梧州的工商业和农业发展也受到了制约,梧州在广西的城市排位中已经大大后移。从当前情况看,与梧州接壤的广东现在已成为中国南部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地区,粤港澳经济一体化,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总量、市场容量大大增加,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功能也大大增强,梧州作为广西乃至大西南通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走向世界的东部出海大通道最前沿的城市,其在珠江流域经济中的战略作用正再度增强。因此,按照当年孙中山的设想,修建经梧州连接两广的东西向铁路,将进一步沟通珠江流域东西两大经济板块的经济联系,更好地发挥以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经济发

展的作用。与此同时,梧州还应努力争取现已立项设计的洛湛铁路采取经梧州的方案,通过建设南北向铁路,沟通梧州与中原地区和北方广大地区的经济联系,把梧州及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带动起来。总之,梧州必须努力争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早日修建铁路,才能强化其在广西东部出海大通道的枢纽功能,提高梧州的城市地位。

在推进工业化方面,孙中山说:“我国地大物博,无所不具,倘能推广机器之用,则开矿治河易收成效,纺纱织布有以裕民。”孙中山推广机器的论述表明了他对现代工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主导作用的重视。孙中山甚至将农业也作为工业生产来看待:“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立国,所以农业就是生产粮食的一件大工业。”增强工业意识对当梧州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梧州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看,由于三四十年代梧州商业外贸一度繁荣,使梧州人的商业意识更为浓厚而工业意识不强。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直将实现工业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改革开放后,国内许多地区掀起工业化新浪潮,而梧州人则仍迷恋于重振当年的商业繁荣,结果失去了不少工业发展机会,使作为广西现代工业发源地的梧州的工业实力排到了广西几个主要城市的后面。由于梧州市的工业处于弱势,使整个梧州市的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财力不足,农业发展得不到工业的有力支持,梧州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大大弱化了。因此,加快梧州的工业化进程,是当前梧州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孙中山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饭吃,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农业不进步。”他强调农业机械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如果用机器来耕田。生产上至少可以增加一倍,费用可减轻十倍或百倍。”孙中山的农业现代化思想对今天的梧州也有特别的意义。1997年,梧州行政区划重新划分,梧州由原来只管一个县增加为管辖苍梧、藤县、荣山、岑溪三县一市,梧州近28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2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人民币2000多元,离小康水平尚有较大差距。近年广西区政府将包括梧州在内的桂东确定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的区域,并在梧州建立了现代农业试验区,目的在推动区域内乃至广西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这些事实都说明孙中山发展现代农业的经济思想对梧州今天的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以上这些,就是我们参观纪念堂的所感所悟。我们要向孙中山先生不断地学习,正如他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中山纪念堂游记

中山纪念堂游记 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 那天,撑着雨伞的我们,缓慢地走进中山纪念堂。那潇潇的雨,仿佛为此次参观中山纪念堂之行蒙上一层庄严肃穆的气氛。 刚进门口,看见有数十辆旅游巴士停靠在停车场。心中不甘感慨,这么个下雨天,还有这么多人茂名来参观中山先生的纪念馆,不禁由衷一笑。但来来去去的行人都是老头老奶奶,向我们这样的十来二十岁的游人却很少,几乎没有。难道要解释为国父孙中山先生和“三民主义”在新中国新的一辈人心中并无太多位置,只能在老一辈人的群体里存活下来?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我姑且将这一现象归咎于“天雨湿滑,不易出行”,而非“感到无趣”。 首先来到的是历史陈列馆,未进其门,已看见一尊中山先生身穿军装的铜像伫立在正中,迎面立马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进门后,立即被一种严肃的气氛包围,陈列馆内展示的是有关中山先生逝世的展品,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年中山先生逝世后各界的悼念活动,以及多年来人们纪念中山先生的活动,对此不作记录。 冒着小雨,我们一路前行中山纪念堂大会堂正门,门口两侧各有一个鼎,都用玻璃找起来了,据说当年为了躲过文革的扫荡,纪念堂当年的老馆长让几位大汉把鼎抬到东边的草地用有机肥料埋起来,文革后才重新挖出来供人展示。最不可思议的是,现在进入大堂居然要买入场券,记得初中时我们来的时候是不需要门票的。不过为了不虚此行,我们没有让这5块钱的门票阻挡我们瞻仰中山先生的脚步。进入大会堂,中山先生的肖像正对我们,尽管不是跟真正的中山先生对视,但是先生眼中那份对拯救中华的热诚,深深震撼了我。尽管天气湿冷,但是身体却像被一团火在燃烧般灼热。或许,是被中山先生的热诚感染了吧! 进入放映厅,没有期待中的中山先生生平回顾的视频展放,据一位同时参观的老先生说,是因为展馆把录像制成光盘,想看就的买回家看,我们不由得一阵失望,在这大力提倡建设公民思想道德修养的社会中,竟然无法免费为公民提供瞻仰国父的服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何谈起?单从物质建设永远午饭支撑起一个民族的繁荣!那位老先生也一直对一旁的工作人员念叨着:“这些中山先生的不肖子孙……”大会堂的天花是彩绘天面,以云朵彩图为主,地面彩绘是“青天白日满地红”,给人的感觉是大气磅礴。舞台上还有一处汉白玉石碑,上面刻有孙中山先生的浮雕头像和总理遗嘱的内容。站在中山先生的遗嘱前,就着回趟内灯光的照射,给人以庄重而严肃的感觉。 最后,我们在中山先生的铜像前留了影。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伫立着。从先生炯炯的目光中,映现出一代伟人依旧那么深邃、执着,依旧那么刚毅、坚定,依旧那么深沉、自信!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 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是国民政府在全体国民支持下,为纪念中山先生而建的大型建筑群,你参观过后有什么心得吗?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阅!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这次我们一行六个人来到了中山纪念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之行,我受益匪浅。 当我们走进大门时,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物所折服,大大叹为观止,眼前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他庄严的表情正体现了他一生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中山纪念堂的建筑别具特色,景物宜人。 整个中山纪念堂的整体建筑主要是由蓝,白,红三种色调构成的,象征着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白色穹顶象征白日,红色门窗,柱子,地毯象征满地红,“青天白日满地红”,代表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主体结构纪念堂的“山”字造型,一气呵成,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及革命事业如山一样巍然屹立。大堂外三阶石阶,上下

段各九段,中阶五段,暗合“九五”之数。建筑技巧充分结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有重檐抱厦的气势壮美。有歇山,雀替,斗拱等中国古今代地少有特色建筑。也有西方彩绘天面,把中西方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峰火,不及攀枝花可怜。" (明;屈大均)。广州最“老”的木棉树(三百多年)就在中山纪念堂!这株老树亲眼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亲眼目睹了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亲眼目睹了孙中山的百折不挠。风走云飞,星流人逝,老树还依旧静静站立,夜长人静时细细品味着数百年的风霜。中山纪念堂不仅有广州最老的木棉王,它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它们是纪念堂奠基、竣工时栽下的,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万古流芳。 通过参观了中山纪念堂,我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迹及革命理想。也明白了前辈们一代代的前仆后继,奋勇不惜,才换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想现在即使是和平年代了,但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性,中华虽然已崛起,但祖国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代代的年青人去付出,去奋斗。我现在虽然是一名学生,但我可以学习老一辈革命人的精神,不断奋斗,不放弃。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篇二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一座庄严宏伟、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八角形建筑。纪

孔繁森观后感_心得体会

孔繁森观后感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孔繁森观后感,感谢您的阅读! 篇一:孔繁森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着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记得在小时候,我做事情一直没有耐心,不能持之以恒下去,只要一有累人的活,我就不想去做。只有在妈妈的威严下,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去做。现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感到很惭愧,孔繁森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说苦,而我出生在这么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么一个幸福的家里,连这么一点活都不肯做,真是恨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在去中山纪念堂的车上) 各位团友: 世界各地的华人对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此时你还在回味游览过的羊城美景,那么,现在我将带各位到气势宏伟的中山纪念堂,参观这座纪念伟人的独特建筑,这里将给你留下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中国有许多地方都为纪念中山先生修建了建筑物,比如中山市的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南京的中山陵、台湾的国父纪念馆等等,而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则是七十多年前广东人民和海外华侨出于对中山先生敬仰而捐款资助兴建的。话得从头说起,孙中山逝世的第二年,即1926年,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为纪念这位伟人的功绩,决定拨款白银一百万两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由当时的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济深亲自主持此项工作,堂址选在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旧址。总统府在清朝为抚标箭道,后改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后被军阀龙济光据为“振武上将军府”,1921年孙中山回粤就任非常大总统,成为总统府,1922年6月被叛军陈炯明部队炮击夷平。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纷纷筹资共建纪念堂,纪念堂选用著名设计师吕彦直的设计方案,由上海馥记营造厂承建,1929年奠基,1931年落成,共耗资110万两银元。解放后政府曾8次拨巨款对中山纪念堂堂体进行修缮和整治环境,现在已安装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光控制系统、消防监控中心,并修建了贵宾接待大厅,成为各界缅怀孙中山先生和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1985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中山纪念堂到了,请各位随我下车,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座闻名海内外的壮丽宏伟的宫殿式建筑。 (在中山纪念堂外) 各位团友,这座壮丽宏伟的宫殿式建筑就是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为 1.2万平方米,由东西南北四面重檐拱托着中央高耸的八角顶,堂顶镶盖宝蓝色的玻璃瓦,瓦面分高低四层,层层飞檐出卷。大堂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写的“天下为公”的金字匾。檐下朱色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廊檐和具有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大堂四周基座和石阶梯级为花岗石,既庄重又典雅。整个建筑装饰辉煌富丽,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 好了,我现在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哪位知道,当时为什么要把这座华丽宏伟的建筑建在这个地方?对了,广州市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面的越秀山是市区内最高处,登临远眺,全城景物尽收眼底,南麓靠主要通道,交通方便。这里有一个别处所没有的条件,就是在山麓下疏落和杂乱的房屋中,有一幢清朝时间的督练公所,辛亥革命后改为督军衙署,孙中山先生1921年5月5日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设在越秀山南面,也就是现在纪念堂东侧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一带,越秀山腰有座粤秀楼,这里是孙中山当年读书治事处。20年代初,孙中山和宋庆龄曾在这里从事革命工作。总统府与粤秀楼有一条约一里长的桥梁式过道也就是“天桥”相连接。所以,粤秀楼也可算是总统府的一部分。但1922年陈炯明叛变,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介绍5篇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介绍5篇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搜集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介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介绍(1)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

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焕发出勃勃生机,从80年代初向游人开放以来,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可以说,中山纪念堂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中山纪念堂考察报告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根据计划,一大早,我们军事理论小组成员一行人来到中山纪念堂。此行,我受益匪浅。 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走进中山纪念堂,首先我们看到是中山纪念堂历史陈列馆。我们走进去,迎面而来的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双手持着拐杖,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身板正直,一身凛然正气。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当我走进连廊,我看到墙上的展示板上介绍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从中华革命党的成立再到战争前的筹款,再到共和国建立后的主席之争,这个内容图文并茂如此生动让我的脑海中仿佛再回放着的历史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党人为了革命奔走相告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孙先生俯首案前苦思革命道路的深情。 再往前走,就是中山纪念馆的正门了。这座八角形的殿式建筑,正门檐前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通过参观该馆,我更加了解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其中,我们还在纪念馆解说员的口中了解到中山纪念堂的整体建筑主要是由蓝,白,红三种色调构成的,象征着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白色穹顶象征白日,红色门窗,柱子,地毯象征满地红,“青天白日满地红”,代表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主体结构纪念堂的“山”字造型,一气呵成,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及革命事业如山一样巍然屹立。大堂外三阶石阶,上下段各九段,中阶五段,暗合“九五”之数。建筑技巧充分结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有重檐抱厦的气势壮美。有歇山,雀替,斗拱等。并且他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年轻有为的爱国建筑家吕彦直,只可惜天妒英才,未到纪念堂完工之际,他就抱憾过世。 走出纪念馆,便看见孙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耸立在纪念堂中央,他高昂地挺着头颅,左手叉着腰,右手坚定地扶着拐杖撑着大地,身穿风衣,是那么的潇洒之极,他仿佛在发表一段演讲,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外来列强的坚强利炮,伟大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之林。就是这位孙中山先生,他唤醒了中国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我们一行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为此我们纷纷走到雕像前拍照,纪念这位伟大国父。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 alan 在历史老师的号召下,12月3号下午,我们几个人一组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 设在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当时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中正、廖仲恺分别校长、党代表。军校以培养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以“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黄埔精神,锻就出一批新型的军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后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单就一所军校对自己国家的深远影响、对决定历史走向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所周知,历史上黄埔军校可谓是精英云集,名将辈出,而这些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带着一份豪情壮志,最先步入的是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步入庭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面向珠江,风景美丽。一棵白兰树屹立庭中,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墙上嵌有“孙

中山先生故居”牌匾。也许很多人都在深思与回味,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在这平凡的小楼里面创造出三民主义的思想精神,可见其重大历史意义。 走出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正门两侧围墙,粉刷着耳熟能详的孙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往里,就是校本部,俗称走马楼,建筑方正,共两层,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左右对称,这里就是当年军校办公及部分学生住宿与学习的主要场所,都按照原貌加以复原。沿着走廊,可以参观到孙中山、蒋介石的办公室,还有政治部、教练部、教授部、军需处等等,楼上还有学生宿舍和阅览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设施简陋,从中人们可以轻易想象到当时物质条件的局限、教员与学生生活的俭朴。但就在这样客观条件不足的环境里,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却培养出一颗颗勇敢与坚强的心!也很好地诠析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名言。不是吗? 在众多的展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校本部二楼校长会客厅中的一副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首次看到此句诗,不禁赞美此人生之壮景。其视野之高远,心胸之宽广,让我不得不产生景仰之情。而挥戈北上,征战沙场,立马定中原,又是无比的自信乐观。其雄心壮志,如日月之明,恰似天地之大。实在难以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然而立该诗在此作为警言的人是谁呢?万万不能想到的正是

观《孔繁森》后有感文档

观《孔繁森》后有感文档On the documents of Kong Fansen 编订:JinTai College

观《孔繁森》后有感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孔繁森》是由王文杰导演的一部电视剧,高惠彬、宋春丽、左右、顿珠多吉等人参演,该剧讲述了孔繁森进藏工作到意外牺牲的故事。下面是一些观后感,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繁森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孔繁森,里面讲的是:家在山东的孔繁森上任的地方是阿里。那里海拔高,地广人稀,但孔繁森却没有退缩,两次赴藏,为阿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到了阿里后,孔繁森以身作则,给人们送去温暖。然而在赴新疆的考察中,孔繁森以身殉职。 孔繁森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西藏的人民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在孔繁森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深切地怀念着他,而他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将留在我们的心

中。他可以称为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范,我们要向他学习,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要学习孔繁森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放弃了舒适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西藏的孔繁森,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到了西藏的建设中去。想想看,我们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孔繁森深切的明白西藏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更是迫切的需要我们的援助。从孔繁森的身上,我体会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以大局为重,国家与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品质。我也要向他学习,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个人的利益先放在一边,先帮集体解决困难,再去解决自己的困难。 我们还应该该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孔繁森在工作中开拓进取,不管身处何处,担任何职,他对自己的标准都没有降低过。他在担任阿里委书记后不畏艰苦,亲自去实地考察,为建设阿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地区的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善。新一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长辈们艰苦的奋斗时代,一直是在党的呵护下降成长的。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我认为只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任何难关,长大后就能够为国家献出一份力。

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3篇

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3篇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下面是美文阅读网为大家带来的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是让我们知道以前的一些历史任务,为我们做出的贡献。 在这六个地方中有几个地方的印象让我觉得非常深,首先就是中国纪念堂。孙中山先生就是20世纪中国的巨人,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官洲市大型合演出的重要场所。从80年初向游人开放以来,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外人士最喜爱参观游览胜地,所以中山纪念堂给我的印象很深。 另外我觉得越秀公园的镇海楼也是一个游览胜地。镇海楼位于越秀山小蟠龙上,又名“观海楼”。因为当时珠海河道很宽,所以将“望海楼”改为“观海楼”。因为当时珠海河道很宽,所以将“望海江”改为“望海楼”。又因楼高五层,故又俗称“五层楼”。 通过去参观这六个教育基地,我才深深地认识到这些基地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价值,让我受益匪浅。 2017爱国主义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9月2日下午14时,慈溪阳光实验学校为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做好“开学第一课”活动的通知,围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在体验型德育的理念引领下,隆重举行爱国升旗宣誓仪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全校师生佩戴红领巾,手举五星红旗,在大操场排列成“1945—2016”和“70”的数字以及校标图案。此数字图样代表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至今过去七十周年。而今天,9月2日,正是70年前日本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向同盟国签署投降协议的日子。在704班龚柳伊同学的主持下,全校师生面向国旗庄严敬礼,齐唱国歌拉开本次升旗宣誓仪式的序幕。 随后,学生代表705班徐于思发表国旗下讲话,呼吁同学们站在70年的门槛上回顾历史、缅怀过去,铭记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珍惜当下和平幸福的学习时光,用更蓬勃的热情投入到各自的学习生活中去。中学部张科老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重申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贡献,以及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我校全体师生进行重温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最后,由许副校长领誓,全体师生庄严宣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操场上回荡的宣誓声中,全体师生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州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州的中山纪念堂是60多年前广东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而捐款兴建的。其实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并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孙”名“文”,号“逸仙”,他的雅号才是“中山”。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时候在香港学医,之后在广州和澳门治病救人。在这期间,他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先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1年,孙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给推翻了。 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三次建立政权: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一个“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誓师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在现在中山纪念堂这个地方;第三次是在1923年,孙中山驱逐了陈炯明之后,在广州又重建了大元帅府。 1924年,为中国革命费尽心血的孙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奔波劳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孙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号。由于孙中山生前喜欢种树,

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这天定为“中国植树节”。 在孙中山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拨款100万两白银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堂址就选在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旧址。这个总统府,在清朝原是抚标箭道,后来改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之后被军阀龙济光占据了。1921年,孙中山在这里当上非常大总统,这里就成了总统府。在1922年,叛军陈炯明的军队用大炮把总统府给夷平了。当时孙中山和家人都是跳墙逃走才避过大难的。后来,广州人民和一些爱国华侨听说要建中山纪念堂,都纷纷慷慨捐资。纪念堂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的设计师吕彦直。吕彦直是山东人,他在国内的建筑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设计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岁就死了,未能亲眼看到纪念堂落成。纪念堂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历时3年。解放后,政府多次拨巨款对纪念堂进行装修。现在,纪念堂的设备都很先进,有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控系统、消防监控中心,还有贵宾接待大厅,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纪念堂前面的广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广场各有一根旗杆和一个云鹤华表,它们是以纪念堂的南北中轴线为轴心分别对称的。这个广场内种着木棉、白兰、桂花、合笑等共70多种花草树木,它们开花的季节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这几棵就是木棉树,也叫英雄树。木棉

(完整版)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2011年某年某月某日,为了一睹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风采,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的精神和品格,发展我们的社会洞察力和观察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梧州中山纪念堂。为此,按要求,我们做了此次活动的调查报告。 那天,我们很早就大公共汽车到了梧州中山纪念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对纪念堂进行了参观,我们在纪念堂的门口,首先见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他那气宇不凡的英姿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那真的让人领悟到了什么叫刻骨铭心啊!为此,我们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朝纪念堂的另一处景点进发了!走上楼梯,我们来到了纪念堂的广场上,我们看到的一幕再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驻立在广场的正中央,从他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盖世的气魄,高深远瞩的眼光,还有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他那革命坚持到底的执着信念。他的双眼望着远方,就像太阳般耀眼!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中纪念堂内,在老师和纪念堂的一个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有序的在馆内进行参观,在馆内我们看到了很多孙中山先生当年进驻梧州指挥时的图片,那是那么的真实,仿佛当时的一幕幕又再次重现一般,让人不禁为之动容,那个解说员姐姐的解说更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战略思想。在馆内,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以前留下来的文物,比如当年留下来的钱币,手枪,衣物,生活用品等等。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而让我们最为感兴趣的是当时的一件件让人怀念和值得深思的事情。比如说钱币啊,在当时的梧州,由于局势是相当的动荡的,货币的流动是相当的不好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货膨胀,那么呢,在当时孙中山先生呢,他一来到梧州,就针对货币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来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并发行了新的银元和纸币。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那是相当的关心百姓人民的,可见他的爱国爱民情怀那是相当的伟大的。又比如,当年孙中山先生“北伐战争”的地理位置的选择的问题,孙中山先生就当时的形势定夺,选择梧州是有大学问的,我学到了,我们要学会根据局势来制定计划,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其中,我最想说的是孙中山先生当年进行“北伐战争”地理位置的选择和经济问题。 梧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 从古至今,经济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可以说是一个城市赖以存在的根本,而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的发展是相当的重要的! 首先,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空运和陆运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水运就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可以这么说:“水运的发达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甚至是军事。”梧州作为这样地理位置优越的一个城市,被孙中山先生选为北伐战争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市境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城区平均海拔24米。城周围有较大的山峰20余座,丘陵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秀丽的白云山,屹立在城东北,海拔367米,层峦叠翠,蔚为壮观,故梧州有“山城”之称。中间低而多河流,涛江、桂江相汇成西江,集广西784条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9.28%,因此梧州又称

参观梧州中山公园有感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梧州市北山公园建于1924年,因公园坐落于梧州市北面北山上而得名。后来,因园内建立了孙中山纪念堂,遂改名为中山公园。雄伟的梧州中山纪念堂座落在梧州市中山公园内,5月7号早上,我和同学们一同来到历史文化氛围甚浓的中山公园,来到中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央立有孙中山先生全身塑像,纪念堂门前两旁有石狮子,花坛等。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建筑的平面呈“中”字形,分前、后厅,后厅为大会堂,有楼座,可容纳1000余人;会堂正面为主席台,主席台上方塑有古铜色中山像及书写有孙中山的遗嘱,两侧为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训示;会堂还陈列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及文物复制品。展厅系统地介绍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还着重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初三次莅临梧州,指挥北伐,指导梧州人民建设家乡,治理西江航道的动人事迹。;前厅楼上为塔式圆顶结构,纪念堂正门上是陈济棠题写的“中山纪念堂”楷书。前面为层层台阶至山脚,共340多级。1981年8月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梧州中山纪念堂具有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特色,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是参观游览胜地。孙中山先生为组织、推动北伐,曾于1921至1922奶充三次到梧州。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后,由李济深先生倡议并集资在梧州当时的北山公园兴建中山纪念堂。1926年1月15日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主持了奠基仪式,1928年7月10日破土动工,1930年10月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建成竣工。一去到,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所吸引,建的非常漂亮和大气。进入里面一看,亦是如此,被那独特的设计所迷倒。从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和用料等不难看出当时的政府和人民是将自己对孙中山崇高的敬意凝集在这栋建筑里。“天下为公”的匾额挂在正中,孙中山先生毕生的信念追求从这短短四个字里得到体现。也正是他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理念,被天下人所推崇。无论之前国共如何敌对,但有一点是共同认同的,就是孙中山无愧于国父之名! 该纪念堂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结构成“中山”形。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洋教堂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中西方相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楼二个展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图片展。二楼二个展厅为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图片展。 该纪念堂门前两侧左右立有桂江浮桥铁柱4条,会堂外花园有梧州市明清火炮展。纪念堂后院有明清火炮展。梧州市是广西火炮量、类型最多的城市,展出的红夷炮、将军炮、神飞炮、西洋炮等火炮。 纪念堂的前面是花园广场,在那里可以品尝到当地的风味小吃,多以酸味为主我参观礼堂的同时,发现那里没有立一根柱子,后来了解到,原来柱子是隐蔽在墙壁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新。我情不自禁地说:"啊,中山纪念堂真不愧为中国建筑的杰作!" 接着,我们来到孙中山史迹展览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经历的一些资料。我看见了毛主席地而坐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写的文章。我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二楼的资料,现已对孙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把他的事迹、经历深深地记在脑里。孙中山是一个意志坚定、爱国爱民、坚贞不屈的人,难怪周恩来总理说道:"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在中国的历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感想

参观孔繁森纪念馆感想 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孔繁森同志,缅怀他的事迹,学习他的精神。孔繁森精神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在新时期的自然延续和时代折射。 孔繁森同志用堂堂男儿血肉之躯,干出了既轰轰烈烈、又平平凡凡的感人事迹,实现了由一个平常人到高尚人,大写的“人”的超越;实现了由一名普通党员到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实现了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时刻表现出爱人和助人的优秀品质。 孔繁森的情感世界向普通人一样富有,既有对母亲的拳拳孝心,也有对妻子的温温爱心,还有对子女的片片慈心,更有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忠心。他说:“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它深知“忠孝两难全”。人伦之爱,家庭之情,应当服从民族之情,祖国之爱。他摆正了家庭与国家,个人与人民的关

系。把爱的范围扩展到民族之爱,祖国之爱。为西藏的繁荣,藏胞的幸福忘我工作,直至献出生命。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一个模范共产党员,始终体现出一个先锋战士的无私奉献精神。 孔繁森对党无限忠诚,他总是用“咱是党的人”,“咱是公家人”来告诫和约束自己,他一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为了他人幸福,自己节衣缩食,挨饿受冻,继承和发扬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对事业鞠躬尽瘁,不怕苦、不怕累、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气概。他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干劲改变着阿里地区的落后面貌。他以身殉职时,留给群众的是振兴阿里经济的十二条建议,留给自己和爱人的只有8块6毛钱。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壮烈誓言。 学习孔繁森,就是要做领导干部的楷模,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居官自律,清政廉洁,以权谋公,恪尽职守,是孔繁森同志的工作价值观,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阿里地委书记……这个称谓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履历,更是一份责任,一副担子,我身负党的重任,不能顾小家,舍大家,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党的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金光

博物馆观后感(15篇汇总)

博物馆观后感第1篇 结束了中山纪念堂的参观,时间尚早,我们爷孙俩步行来到西汉南越王墓参观。 还是06年我参观过南越王墓。它位于市区北部象岗山,和著名的越秀公园仅一路之隔。南越王墓是1983年考古发掘的岭南规模最大的唯一的汉代石室墓。出土文物一千余件(套),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它集中反映了两千多年前秦汉时期岭南地区地理、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文化概况,是最著名、最有价值的一处古迹,被列为我国二十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广州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保存有完好的古墓原址,以及内涵丰富的汉代文物。来广州我觉得应当带着小孙子到那里参观,了解南越历史,感受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南越王墓占地面积不大,整个博物馆挤在周围的高楼大厦间。大门临街,需要走上十几级台阶。馆内设三个展区临街的三层综合陈列楼、古墓原址、主体陈列楼。 我们爷俩来到那里,购买了参观券,在馆前留影后,拾阶而上,就进入馆内参观。也许临近闭馆还有一个多小时,参观的人不多。综合陈列部分已经没有什么活动,没有参观。我们继续爬楼梯,大概上三层楼,到达第二部分墓室位置,参观了墓坑。

南越王墓这是岭南地区目前已知的、规模最大的石室墓,共有七室,面积一百多平方米。墓室的占地面积很小,墓坑是掏空山岗建的,主要是石料。墓坑不算大,可随葬品挺多,包括活人妻妃、仆人十多人以及几千件随葬品。 走出墓坑,我们来到主体陈列室,那里由五部分组成南越文帝、主室瑰宝、墓中殉人、御库藏珍、钟鸣鼎食。展出的文物荟萃有青铜、铁器、陶瓷、玉枕、龙袍雕刻等文物饰品,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文物集历史、知识、艺术于一体,透视了古时的历史渊源,可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景象。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精神,是劳动人民在在物质、精神、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展示。几千年的礼貌成果真是丰富多彩,辉煌灿烂。深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参观后感到在这狭小的墓坑里,竟有如此丰富的文物,从日常生活品、印章、饰品到兵器应有尽有,反映了古代帝王生活是多么奢华无耻。墓主人的陪葬品也令人触目惊心,除了他的妻室,还有很多仆人,甚至小孩,可见古代封建帝制统治的残酷。 我们走出主体陈列室,又来到一古炮台,参观了那里陈列的古炮,稍作休息,便启程回到。 博物馆观后感第2篇

广东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广东中山纪念堂导游词 原是1921年非常大总统府所在地。 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 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 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 由来中山纪念堂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 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

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经历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 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现状现在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 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 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 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同时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我们的眼前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

广州档案馆观后感

参观档案馆心得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熟悉了解文书处理程序和档案工作的业务环节,6月25号,在张瑞华和王开桃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文秘专业两个班级的同学前往了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以及广州校区档案室进行参观学习。 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是广州市政府直属单位,局馆合署办公。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位于广州大学城西五路33号,占地面积50013平方米。2012年年底完成整体搬迁,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国家一级档案馆,现馆藏档案多达123余万卷(册)。新馆不仅在档案保存和管理的软、硬件方面有极大提升,还在档案展示和运用方面融合了数字创意元素。 早上,乘着校巴到达了广州档案馆后,我们两个班同学分成了两批,分别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各个展厅。我们班同学首先参观了“新广州好”展厅,该展厅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数字展厅。展厅内主要陈设我国首部立体百景图长卷——“新广州好”百米长卷。该长卷高约三米、长百米,利用新技术让人穿越时空,纳千年广州百景于一卷,生动演绎出广州这个千年商都的历史发展和变迁。在这里,你能步入陈家祠、中山纪念堂参观,看到黄埔军校练兵情况,甚至能参加龙舟竞渡、亲手点燃广州塔上空的烟花、遥望白云山的飞鸟……羊城百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令人赞叹不绝。讲解员告诉我们一楼展厅是允许拍照的,于是在她说完我们纷纷拿出手机,边浏览边拍照记录这些有趣的画面。

接着,大家来到“激情记忆盛会珍藏——第16届亚洲运动会、首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档案展”展厅。展厅里摆放着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纪念章、赛场用品等,还有各国领事馆赠与广州亚残运会的礼品。 最后,大家来到“记忆之城”——珍藏展厅。这里摆放着非常珍贵的广州历史文物古迹,包罗历史地图、照片、文件、文献、图纸和实物档案等珍贵历史档案,其年代久远可追溯到明清、民国或者更悠远的时期。这些文物古迹沉淀了广州这座历史名城两千年以来的沧桑和繁盛。 参观过后,我们两个班的同学在广州档案馆门前合影留念。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 下午,我们参观了位于广州校区的学院档案室,由档案室的专门负责老师为我们讲解。档案室负责接收、征集、整理、保管本校重要档案资料,推进档案科学化管理和现代化建设,开发档案信息编辑出版档案史料,为社会提供档案服务。我们还有幸浏览了学校的大事记,老师告诉我们学校都会将重要的档案资料集中在档案室,进行统一标准的立卷整理。每件档案都会加上专用的钢钉,盖上档案馆专用的钢印,统一集中档案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