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完整版)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完整版)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摘要:

本文旨在提供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常规指导,以帮助护理人员提

供适当的照顾和支持。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

活和健康状况带来很大影响。通过遵循以下护理常规,可以减轻患

者的症状,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脏病患者需要经常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这些指标并记录下来,以便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2. 管理患者的药物: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使用的药物,包括用途、用量、服用时间等信息。确保患者按时正确地服药,并及时记

录任何副作用或药物不良反应。

3. 促进患者的活动和锻炼:合理的身体活动和锻炼对心脏病患

者的康复很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制定适当的锻炼计划,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4. 提供心理支持:心脏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护理人员应提供患者需要的心理支持,包括倾听患者的抱怨和

担忧,鼓励他们参与康复活动,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或建议。

5. 教育患者和家属: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与心脏病相

关的教育,包括饮食改变、药物管理、病情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确

保他们了解疾病的性质和护理方法,以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治疗和

管理。

6. 管理并发症:心脏病患者可能面临一些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护理人员应了解这些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并在

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7. 定期复查和随访: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按

时进行必要的复查和随访。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结论:

以上是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常规指导。通过遵循这些护理常规,护理人员可以提供适当的照顾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2) 1.心源性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2) 2.心源性水肿护理常规 (3) 3.胸痛护理常规 (3) 4. 心悸护理常规 (4) 5. 心源性晕厥护理常规 (5) 第二部分心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6) 第三部分心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7) 1.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7) 2.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9) 3.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护理常规 (10) 4. 心瓣膜病护理常规 (11) 5. 心绞痛护理常规 (12) 6. 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14) 7. 高血压护理常规 (17) 8.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19) 9. 心肌病护理常规 (20) 10. 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21) 11.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22) 第四部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常规 (24) 1.心内科介入护理常规 (24) 2. 心脏起博治疗护理常规 (27) 3. 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28) 第一部分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护理常规 【评估与观察要点】 评估危险因素,了解发生呼吸困难时特点,持续时间,严重程度,

缓解方法,伴随症状痰液的性状和量等,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脉搏,血压、意识状况,体位,皮肤色泽,结合试验室及其他检查进行评估及采取措施。 【护理要点】 1、休息与体位:病人有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劳力性呼吸困难,应减少 活动量,以不引起症状为度。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给予高枕卧位或半卧位,加强夜间巡视。端坐呼吸困难者,可使用床上小桌,让病人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注意病人体位的舒适与安全,必要时加床栏防止坠床。保持室内安静、整洁,适当开窗通风。病人衣着宽松,盖被松软。保存排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 2、氧疗: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4L/min;面罩吸氧;无创正压通气吸氧等。 3、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24小时内输液总量控制在1500ml内为宜;输液速度 20~30滴/分钟。 4、病情监测;密切观察呼吸困难有无改善,发绀是否减轻,听诊肺部湿罗音是 否减少,监测SaO2、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正常等。监测活动中的反应,若出现明显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头晕眼花、面苍、极度疲乏,应就地休息。若休息后症状不缓解,应报告医生,此协助处理。 5、协助和指导不病人生活自理:病人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进行床上主动或 被动肢体活动,预防下肢血栓形成。在活动耐力可及范围内,鼓励病人尽可能生活自理。教育家属对病人舌功能活自理给予理解和支持。为病人提供指导。 6、心理护理;安慰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情绪,取得病人 的配合。 【指导要点】

心系病护理常规

心系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心系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生活起居护理 1、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一切不良刺激,特别要避免突然而来的噪声、高音。病室空气要清新,经常通气换气,温湿度适宜。治疗护理过程中做到“四轻”。 2、久病体弱,动则心悸怔忡,饮停心下,水邪泛滥水肿及重症卧床患者,一切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加强生活护理,预防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3、指导患者排便时勿过于用力屏气怒挣,养成每日定时排便习惯,平时饮食中可增加粗纤维食物或蜂蜜等润肠之物。便秘者适当应用缓泻剂。 4、病证轻者适当进行锻炼:太极拳、八段锦、气功等,以利脏腑气血的功能调节;但久病怔忡或心阳不足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宜,以免劳累耗伤心气加重病情。 5、患者抵抗力较差,感受外邪不仅会促使疾病复发或加重,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抵抗力,故应注意保暖、避风寒、防外感。 (二)情志护理 1、情志不遂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做好情志护理,注意消除患者紧张、惧怕、焦虑等不良情绪,要使患者怡情悦志,避免思虑过度伤脾。 2、当病证发作时,患者常自觉六神无主、心慌不宁、恐惧,此时护士或家人应在旁守护患者以稳定其情绪,使其感到放心,同时进行救治。 (三)饮食护理 1、加强营养补益气血:食用莲子、龙眼、大枣、山药、甲鱼等;水肿者要限制水盐的摄入,忌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忌烈酒、烟、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2、体虚者可配以养血安神八宝粥(原料:芡实、薏苡仁、白扁豆、莲子、山药、大枣、龙眼、百合各6 g,粳米150 g),实证者则多配用重镇安神之物如朱砂安神丸。 3、饮食宜有节制,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宜过饱。 4、可少量饮用低度红酒,有温阳散寒、活血通痹的作用。 (四)用药护理 1、补益药宜早晚温服。使用中成药或西药者,严格按照医嘱的剂量和时间给药。 2、服用洋地黄类药、扩冠状动脉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等抢救药物时,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附子过量后出现乌头碱中毒表现为心律失常,久煎1~2 h可减毒。洋地黄中毒可出现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心内科护理常规 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活动: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6、及时准确的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治疗、护理。 7、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 8、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9、保证抢救器械、药物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 二、CCU护理常规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 3、遵医嘱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道1-2条。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5、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 6、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坠床及压疮的发生。 7、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 8、保证急救器械及急救药品处于完好齐全的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三、高血压护理常规 【概念】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压的波动范围。 3、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用药史及对用药的依从性。 【护理措施】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1、心血管内科常见症状护理 心悸 胸痛 意识障碍2、高血压病护理常规 3、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4、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护理常规 5、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6、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7、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8、心源性休克护理常规 9、中心静脉压监测护理常规 10、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11、房颤护理常规 12、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13、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 13、心跳呼吸骤停护理常规 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护理常规 15、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16、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17、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18、扩张型心肌病护理常规 19、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20、心包炎护理常规 21、心包穿刺术护理常规 22、先天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23、风湿性心脏病护理常规 24、胸、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 25、下肢静脉曲张护理常规 2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常规 27、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及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 1 一、心血管系统常见症状及体征的护理 (一)心悸 【相关知识】 1.定义:心悸是由于心脏搏动增强所致,可伴或不伴频率及节律的改变,常常与精神因素和注意力有关,多伴有心前区的不适。正常人也可发生心悸。

2.常见原因及表现 2.1.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2.2心脏搏动增强如各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如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室内压力显著增高的患者)和全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贫血、发热、低血糖反应)。 2.3生理性因素如健康人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过量吸烟、饮酒、饮浓茶或咖啡,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类、阿托品、氨茶碱等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而至心悸。【评估及观察要点】 ⒈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 ⒉评估心悸发作的诱因、次数、频率、伴随症状,患者的用药史、既往史等 ⒊了解患者血红蛋白、血糖、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电解质水平等的检查结果 【干预措施】 ⒈体位与休息:嘱患者当心悸发作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合理的休息,可减少心肌耗氧量及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⒉给氧: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 ⒊制订活动计划: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活动计划,告诉患者限制最大活动量的指征。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⒋用药护理:严格按医嘱用药,口服药应按时按量服用,静脉注射药物(如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时速度应缓慢,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⒌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重点监测脉搏、血压,如发现有严重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协助采取积极的处理措施。 【教育】 1.坚持治疗。 2.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3.保持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4.如有病变先兆,及时就医。 (二)胸痛 【相关知识】 1.定义:胸痛指由各种理化因素刺激支配心脏、主动脉或肋间神经的感觉纤维引起的疼痛。 2.常见原因及表现; 2.1.典型心绞痛:特点是胸骨后及新前区压迫或紧缩的疼痛感觉,常伴有窒息和濒死的恐惧感,疼痛向上肢放射,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后可缓解。 2.2.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以剧烈的胸痛最常见,部位及性质与心绞痛相似,但持续时间长,可达1-2小时至十几个小时,甚至可达几天之久,常合并有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 2 2.3心肌供血不足因素:其他影响心肌供血或导致心肌需氧量增加的疾病,如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右心室高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由于冠状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监护常规 第三节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 第四节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第五节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 第六节冠心病护理常规 第七节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 第八节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第九节心肌疾病护理常规 一、扩张型心肌病 二、肥厚型心肌病 第十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一、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十一节心包炎护理常规 一、急性心包炎 二、收窄性心包炎 第十二节主动脉夹层护理常规 第十三节心血管介入性诊疗护理常规 一、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护理常规 二、心导管射频消融术的护理常规 三、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护理常规 四、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常规 五、先心病介入术的护理常规 六、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护理常规 七、主动脉夹层术后的护理常规 第一节循环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体位如平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3.遵医嘱给予营养平衡的健康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吃八分饱。 4.指导患者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切勿过度用力,便秘时及时处理。 5.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氧气吸入。 6.根据患者病情或遵医嘱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7.应用洋地黄制剂者,每次用药前测脉率、心率与心律。观察疗效和中毒表现(如倦怠、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脉搏缓慢<60次/分、室性心律失常、黄视或绿视等)。发现中

毒表现,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处理。 8.心律失常患者测脉率、心率时,至少计数1分钟。对心动过速、过缓、节律不规则及时报告医师。 9.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胸痛、胸闷、心悸、气促、水肿、发绀、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0.常规备用并熟悉各种抢救用物与药品。如氧气、心电监护仪、处颤仪、吸痰器、呼吸机和各种抢救药品。 11.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12.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急救药的使用、出院带药的用法、膳食的基本原则、运动的强度及复诊。 第二节循环系统疾病监护常规 1.按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向患者介绍监护的意义和仪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遵医嘱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等监测,随时记录异常心电、血压、呼吸变化,必要时记录全导联心电图。及时准确地向医师报告病情动态。 4.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 5.针对不同病种分别执行其护理常规。 6.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医院感染。 第三节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一、慢性心力衰竭 (一)、病因 1、长期心脏负荷过重 (1)前负荷过重:可由于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全身性血容量增多(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贫血、妊娠)引起。 (2)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狭窄等。 2、心肌损害各种原发心血管疾病所致心力衰竭。 3、心室舒张充盈受限如缩窄性心包炎、肥厚性心肌病。 (二)、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初期可无症状,或仅出现心动过速、面色苍白、出汗、疲乏和活动耐量减低等。 2、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1)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是劳力性呼吸困难,经休息后缓解;最典型的是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肺水肿;晚期出现端坐呼吸。 (2)咳嗽干咳或咳出大量带泡沫和血丝的痰。 (3)疲乏无力心排出量减少,肌体供血不足,且组织缺氧,代谢废物堆积,股病人容易疲倦。 (4)发绀主要为中心性发绀。 体征:左心室增大为主伴左心房扩大。心尖搏动增强且向左下移位。可有窦性心动过速、奔马律和交替脉。肺底部可问及湿性啰音,也可有干啰音和哮鸣音。 3、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 症状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尿、夜尿和肝区胀痛等。 体征:

(完整版)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完整版)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常规 摘要: 本文旨在提供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常规指导,以帮助护理人员提 供适当的照顾和支持。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 活和健康状况带来很大影响。通过遵循以下护理常规,可以减轻患 者的症状,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1.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脏病患者需要经常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这些指标并记录下来,以便 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疗效。 2. 管理患者的药物: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使用的药物,包括用途、用量、服用时间等信息。确保患者按时正确地服药,并及时记 录任何副作用或药物不良反应。 3. 促进患者的活动和锻炼:合理的身体活动和锻炼对心脏病患 者的康复很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制定适当的锻炼计划,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4. 提供心理支持:心脏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护理人员应提供患者需要的心理支持,包括倾听患者的抱怨和 担忧,鼓励他们参与康复活动,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或建议。 5. 教育患者和家属: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与心脏病相 关的教育,包括饮食改变、药物管理、病情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确 保他们了解疾病的性质和护理方法,以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治疗和 管理。 6. 管理并发症:心脏病患者可能面临一些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护理人员应了解这些并发症的症状和处理方法,并在 必要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7. 定期复查和随访: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密切合作,确保患者按 时进行必要的复查和随访。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结论:

以上是心脏病患者护理的常规指导。通过遵循这些护理常规,护理人员可以提供适当的照顾和支持,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心内科护理常规

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促,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是否有咳嗽、咳痰、乏力等伴随症状,痰液的性状和量。 2、病人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脉搏、血压、意识状况、面容与表情、体位、皮肤粘膜有无发绀。水肿出现的部位、程度、范围。 3、活动耐力。 4、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排便情况;评估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护理问题】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排血量降低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机体氧供应失调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血肿、肺部感染有关 5、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 6、焦虑与担心预后较差,对死亡的恐惧有关 7、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 1、患者入院,热情接待,安臵床位,入院告知。 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安排有序,以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3、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遵医嘱予以氧疗;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酒精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4、排泄护理鼓励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 5、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病人,协助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遗嘱分别采取平卧位、坐位、半坐位、头低足高位、侧卧位等,病情轻者鼓励其适当活动。 6、遵医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7、遵医嘱采取各种标本,做好各项检查的相应准备。 8、休息与卧位防止褥疮。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遵医嘱给氧。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用于治疗由于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在进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时,需要进行评估和护理措施。 评估方面,需要评估患者的晕厥史、心脏传导阻滞等情况,以及患者的心理状况。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手术部位的皮肤情况和进行常规备皮,以及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伤口情况。 护理问题包括舒适的改变、焦虑、自理能力下降、知识缺乏以及潜在并发症猝死。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术前护理方面,需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及手术的过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同时,还需要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并进行术区备皮。此外,还需要少食但不禁饮食,遵医嘱用药,并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

在术中护理方面,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变化,以及关注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术中疼痛情况及其他不适,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在术后护理方面,需要嘱患者保持平卧位或略向左侧卧位1~3天,术侧肢体制动24h,勿用力咳嗽,以防电极脱位。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监护、监测起搏和感知功能,以及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最后,还需要监测伤口局部的情况,观察有无出血或血肿,局部有无疼痛等。 心脏起搏器护理常规: 1.保持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清洁干燥,穿着宽松,避免摩擦和撞击。 2.告知患者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和使用年限,避开强磁场和高电压的环境,并在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时立即离开该环境或停止使用电器。 3.教育患者每天自测脉搏2次,及时就医,避免抚摸起搏器植入部位。

4.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用力或大幅度动作,避免用力 揉搓起搏器植入部位皮肤,以免影响起搏功能或使用电极脱落。 5.妥善保管起搏器卡,随身携带,便于出现意外时为诊治 提供信息。 6.定期随访,出院后半年内每1~3月随访1次,情况稳 定后每半年随访1次,接近起搏器使用年限时,应缩短随诊时间,在电池耗尽前更换起搏器。 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观察神志、面容、精神状况、营养状况。 2.了解疼痛的性质、部位、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 3.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四肢动脉搏动情况。

心脏外科护理常规

目录瓣膜疾病护理常规·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常规··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护理常规·4

瓣膜疾病的护理常规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神志、面容、精神状况、营养状况。 2.评估患者心率、心律、血压等生命体征。 3.评估患者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4.评估患者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二、护理要点 1.术前护理 (1) 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失常的先兆症状。 (2) 改善心功能,应用利尿剂的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输液速度,准确 记录24小时出入量,警惕心衰的发生。 (3) 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4) 积极做好病人术前的准备工作及术前指导工作。 2.术后护理 (1) 24h持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2) 循环系统的护理:密切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心律、心率、呼吸、末梢循环、尿量、血气及电解质,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使病人处于水的负平衡状态。 (3) 呼吸系统管理: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及气管插管,经常听诊两侧肺呼吸音,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拔除气管插管病人注意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4) 胸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常,每小时记录心包或心包纵膈引流 量并注意引流液的性质、浓度和温度,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必要时进行ACT监测。 (5) 密切观察有无脑栓塞,肢体动脉栓塞等的征象。 (6) 鼓励进食,改善营养,指导功能锻炼。 三、指导要点 1.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2.定时服用抗凝药物,术后机械瓣需终生抗凝,生物瓣抗凝半年。 3.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有水肿时给低盐饮食。 四、注意事项 1.预防感冒,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 2. 定时进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测定,观察有无出血征象。 3. 给予利尿药期间,严密观察尿量,注意补钾,防止低钾血症。 4.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时,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症状。

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体位护理:患者病情变化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预防肺炎、压疮。 2.饮食护理:给予患者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忌吸烟、饮酒,同时注意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根据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 4.用药护理:准确及时地执行医嘱,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观察用药效果,并进行用药指导。 5.基础护理:依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活自理缺陷的患者进行生活照顾。 1)依据评估结果,协助或指导患者完成自理活动。 2)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易拿取之处,方便患者取用。 3)将呼叫器放在患者床边,嘱患者如有不适及时按铃。 4)卧床期间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 6.专科护理:对缺氧、呼吸困难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合理氧疗。

7.安全护理:对昏迷、偏瘫、躁动患者加用床挡以防坠床。 8.心理护理:做好心理护理,避免情绪激动,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 【健康教育】 1.活动:心脏病患者活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首先应评估心脏病的性质、程度,心功能状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帮助患者选择适宜的活动,并进行必要的告知。 2.饮食:嘱患者宜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不饮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体重超过正常者要减少进食高热量食物。戒烟、戒酒。 3.用药:住院期间,能够了解所用药物,配合护士安全用药,切勿随意调节滴速,以防意外发生。保持大便通畅,不要用力排便。遵医嘱可用缓泻剂。 4.疾病相关知识及预防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诱发因素,嘱其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诱发因素。 5.出院指导:出院后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保持生活规律,合理饮食,适当运动,预防感冒等诱发因素,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及家庭联系卡,病情有变化及时就医。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梗: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3、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4、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5、焦虑:与心绞痛频繁发作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而采用坐位 或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 2、有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3、密切检测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 报告医生。 4、在护理病人时要和蔼、镇静,及时听取病人主诉,积 极处理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镇静剂。 5、发作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贴剂或静点。但在使用 中应注意三硝的副作用,并应告知病人。同时贴剂应每日更换,静点三硝速度不可过快。 6、心脏病人长期服用血小板抑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 抵克力得)应随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7、饮食宜为低盐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食物,以减少诱发因素,同时应少食多餐,切记暴饮暴食。 8、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9、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或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10、完善各项检查,已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第二节心肌梗死护理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心肌缺血性坏死,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所致。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记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心搏出量减少: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关。 3、体温过高:与心梗后吸收热有关。 4、潜在并发症:猝死:与心脏破裂或心律失常有关。 5、自理能力缺陷:与医嘱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6、焦虑:与缺乏心梗的相关知识及担心预后有关。

心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 1、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风湿性心脏病护理 3、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4、心绞痛护理 5、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6、高血压病护理 7、心律失常护理 8、心包炎护理 9、急性左心衰护理 10、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 11、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12、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13、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护理 14、心肌病护理 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 16、阿斯综合症护理 17、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护理 18、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护理 19、病毒性心肌炎 20、主动脉夹层护理 21、肺源性心脏病 2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 23、气胸护理 24、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术护理 25、血管成形术

1、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热情接待新病人,做好入院介绍,并立即通知医生,对重危者交接后积极抢救处理。2.24H内完成护理入院录,新病人测量体温、脉搏、呼吸2次/日,测2天。体温37.5°C 以上者3次/日,体温不升或38°C以上者4次/日,39°C以上者6次/日,体温正常2天后1次/日。病危病人按医嘱及病情需要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3.新病人入院时体重1次,以后每周一次。不能测体重时,分别用“平车”或“卧床”表示。 4.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留送大小便标本及进行其他化验检查,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观察色、量、性状。3天以上无大便者,应作通便处理;大便异常者,应及时留取标本送检,按病情正确记录尿量和出入量。 5.密切观察病情,有变化者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6.做好晨、晚间护理,做好病人头发、皮肤护理。新病人入院时做好病人清洁卫生处理。7.了解病人饮食习惯,进餐时护士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饮食及进餐情况,尤其是治疗饮食及试验饮食落实情况,并做好饮食指导。自理困难者协助进食。 8.了解病人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级精神的需求,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做好心理疏导,避免一切医源性刺激。 9.所有病人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 2、风湿性心脏病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系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瓣膜病变,瓣膜粘连、增厚、变硬和缩短或伴有乳头肌、腱索的粘连及缩短,引起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 1、乏力、心悸、气短,主动脉瓣狭窄时可有眩晕、心绞痛等。左心衰竭时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严重者出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急性肺水肿等;右心衰竭时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尿少;二尖瓣狭窄者,出现面颊紫红,口唇轻度紫绀-----二尖瓣面容,听诊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心尖搏动呈抬举样,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主动脉关闭不全者,可出现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股动脉枪击音等周围血管体征,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哈气样杂音;主动脉狭窄者,面色苍白、脉搏细小及收缩压降低,有的抬举样心尖搏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可听到响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并伴震颤。 2、超声心动图显示病变瓣膜增厚、钙化、狭窄和(或)不能关闭。 3、风湿活动期查血沉和抗“O”升高。 【护理要点】 1、按内科护理常规。 2、用地高辛等药物控制心室率时要严密观察心律,心率以及有无黄视、复视、消化道症状 等,警惕洋地黄中毒,每次发药前测心率,心率低于60次/min停服。 3、按心功能情况安排休息。 4、给少量多餐易消化食物,每日控制总热量6276KJ左右,控制钠盐。 5、房颤者多给以抗凝治疗,应密切观察皮肤、粘膜及胃肠道有无出血表现,按医嘱定期复 查凝血酶原时间。

心脏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

心脏科专科护理-常规大全 简介 心脏科专科护理是指针对心脏疾病患者进行的专业护理。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档旨在提供心脏科专科护理的常规大全,供护理人员参考和使用。 常见护理措施 1. 监测生命体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心电监护: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可以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3. 用药管理:按照医嘱合理给药,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忘记或重复给药。 4. 疼痛管理: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给予止痛药物。 5. 血液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6. 饮食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饮食上的调整,控 制饮食中的盐分和脂肪摄入。 7. 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心脏疾病的知识,指导患 者合理生活和自我护理。 预防护理 1. 心脏病风险评估: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心脏病的评估,如血压 检查、血脂检查等,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2. 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向患者宣传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3. 体力活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他们进行适量的 体力活动,如散步、慢跑等。 4. 情绪支持:对心脏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情绪支持,提供心理 咨询和交流的机会。 术后护理 1. 观察术后情况: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 情况。 2. 伤口护理:对术后伤口进行定期清洁和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3. 康复指导:帮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提供相关的康复指 导和建议。 4.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饮食上的调整,逐步 恢复正常饮食。 总结 心脏科专科护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 的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本文档提供了心脏科专科护理的常规大全,供护理人员参考和使用,帮助提高心脏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心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是指伴有临床症状的心功能不全,是由各种结构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肌收缩力降低或心室充盈受限,导致心排血量下降且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使器官和组织血液灌注不足,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为了评价心力衰竭的程度与疗般,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将心功能分为四级: I级: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日常活动不引起过度乏力、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症状,但日常活动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埔。又称心力衰竭I度。 Ⅲ级:患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者于日常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又称心力衰竭Ⅱ度。 Ⅳ级:患有心脏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又称心力衰竭Ⅲ度。 一、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以肺循环淤血及心排量降低为主要表现。 1、症状 (1)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最主要的症状。①劳力性呼吸困难;②端坐呼吸; 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④急性肺水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晕、心慌。 (4)陈-施呼吸:表现为呼吸有节律地由暂停逐渐加快、加深,再逐渐减慢、变浅,直至呼吸暂停,约0.5~1min再呼吸,如此周而复始。 2、体征

(1)一般体征:重症者可出现发绀、面色潮红、脉快、脉压减小、收缩压降低等;外周血管收缩可表现为四肢末梢苍白、发冷、指(趾)发绀等。 (2)心脏体征:心脏扩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奔马律,可出现交替脉. (3)肺部体征:肺底部湿啰音,随着病情加重,湿啰音扩展至全肺。 (二)右心衰竭:以体静脉淤血为主要表现。 1、症状 (1)消化道症状:为右心衰竭最常见症状,包括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右上腹不适、肝区疼痛等。 (2)劳力性呼吸困难。 (3)泌尿系症状:肾淤血引起肾功能减退,日跟少,夜尿增多。 2、体征 (1)颈静脉征: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表现为半卧位或坐位时在锁骨上方见颈外静脉充盈,或允盈最高点距胸骨角水平10 cm以上。 (2)肿脏肿大、压痛和腹水:是右心衰竭较早出现和最重要的体征之一。 (3)水肿:发生于劲静脉充盈和肝脏肿大之后。其特点为最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部位如踝部或骶部,随病情加重直至全身。 (4)心脏体征:出现相对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反流性杂音,有时在心前区听到舒张早期奔马律。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心理护理:慢性心衰患者因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活动受限等原因,患者易产生恐惧、紧张、焦虑、孤独和悲观失望的心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耐心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鼓励家属探视,提供亲情支持。耐心讲解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指导患者自我心理调整,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休息与活动:休息是减轻心脏负荷的重要方法,包括体力休息、精神的放松和充足的睡眠。应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及患者基本状况决定活动量。 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可以参加体育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第二章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1)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 (1) 第二节心肌梗死护理 (3) 第三节心力衰竭护理 (5) 第四节心律失常护理 (7) 第五节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护理 (9) 第六节原发性高血压护理 (11) 第七节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护理 (15) 第八节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护理 (18) 第九节心包穿刺引流护理 (20) 第十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冠状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 主要包括五种分型:无症状型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一、护理措施 (一)活动和休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充分保证足够的睡眠。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可采用

坐位或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格控制探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应绝对卧床休息1~3天,并落实患者生活护理。 (二)镇静和止痛症状发作时患者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 濒死感;护士应主动及时听取患者主诉,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放松、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止痛剂。 (三)吸氧患者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 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四)使用硝酸酯制剂时注意避光,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 率等变化;控制静脉输液速度,防止不良反应(面部潮红、头晕、搏动性头疼、心动过速、低血压、晕厥)的发生。 (五)抗凝治疗坚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等);使用前注意病人有无出血病史、消化性溃疡或肝功 能不全等;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凝血指标,定期采血化验;教会 病人自我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听取 患者主诉,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六)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七)健康指导 1. 调整生活节奏,减轻身心压力。焦虑抑郁患者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2. 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饱餐、感冒等冠心病诱发因素。 3. 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少食多餐,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心病科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心病科危重疾病常规护理 1、病房环境清洁、整齐、安静、舒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 2、病情观察① 15~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其神志、面色、唇、甲色等。予心电监护,观 察其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②检查各种管道,如输液管、胃管、尿管、深静脉穿刺管等保持管道通畅。③观察专科相关内容,如是否有胸闷、胸痛、心悸、气急等,如有则进一步观察其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舌下含硝酸甘油等。 3、急救护理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各抢救用物定点放置,定人 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使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病人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就地抢救,并通知医师,应及时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准、稳、快地使用各种药物,若病人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脑复苏。 4、保持呼吸道通畅咳嗽无力痰多、痰液粘稠难咯出者,可予雾化吸入;必要时可吸痰。 5、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病人采取低流量持续吸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予间歇低流量吸 氧,即1~3L/分,严重缺氧者6~8L/分。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6、药疗护理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 应准确掌握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利尿剂应用时应注意总尿量及电解质的变化;扩血管药物应用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病人有无出血现象;失眠者及过于焦虑者可按医嘱给予镇静安神药物以助入睡。指导、督促病人服药或喂服。 7、休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一切生 活所需由护理人员协助,如饮食、口腔、皮肤清洁、大小便等。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活动乃至下床活动,长期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8、安全护理对心血管病患者注意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告知各项安全注意事项。要求戴手 腕带、上床栏,离床活动时要有人看护,以防跌倒。严重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频繁、心梗等病人,绝对不能请假外出,病情较轻的病人,须征得医生同意后方能请假外出,并需有专人陪同。 9、皮肤护理卧床患者、压疮高危患者加强皮肤护理,防压疮。 10、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如鱼、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 水果等,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病人应限制钠盐食物。 11、排泄护理保持大便通畅,不可努挣,对便秘者可穴位贴敷、腹部按摩,连续数日未

心肌病病人护理学常规

心肌病病人护理常规 一、概念 原发性心肌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心肌的疾病,临床类型最常见的是扩张型心肌病,其次为肥厚型心肌病。 二、临床特点 (一)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肥厚型心肌病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 三、护理措施 (一)让病人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 (二)给病人充足营养,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饮食。 (三)给予舒适的体位,如抬高床头、半坐位。 (四)遵医嘱给病人吸氧,保持鼻导管通畅。 (五)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脉搏、血压、呼吸和尿量等变化,并注意有无浮肿及栓塞症状,若有异常应及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四、健康教育 (一)环境安静,室内空气要流通,阳光要充足。 (二)饮食宜低盐、高维生素、高营养、少量多餐及增加粗纤维食物,避免高热量和刺激性食物。 (三)日常活动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强调避免劳累,宜长期休息使心脏扩大减轻,心功能得以恢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强调避免剧烈运动,突然用力提取重物,以免心肌收缩力增加,加重流出道梗阻。 (四)心理卫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心情抑郁、紧张或情绪激动,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

(五)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坚持药物治疗,按时按量服药,注意洋地黄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定期复查,以随时调整药物剂量。注意病情变化,症状加重时立即就医。

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 一、概念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嗜心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 二、临床特点 先有发热、乏力、然后出现心悸、气短等心脏受累表现,重者可并发心率失常、心力衰竭。 三、护理措施 (一)保持病室安静,让病人充分休息。 (二)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 (三)加强营养,经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低盐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饮食。 (四)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五)密切观察体温、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做好详细记录。发现心率突然变慢、血压偏低、严重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四、健康教育 (一)环境保持清洁舒适环境,温湿度适宜,预防感冒,避免交叉感染。

医院管理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妊娠合并心脏病护理常规 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均可使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我国孕产妇的第2位死因,为非直接产科的第1位死因。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前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增加检查次数,由心内科医师和产科医师共同完成。心功能I〜∏级者,应在妊娠36-38周入院待产。 (二)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保证孕妇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休息时应采取左侧卧位或半卧位。 (三)饮食要限制过度加强营养,避免体重过度增长。保证合理的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铁剂的补充。适当限制食盐量,一般每日食盐量不超过4~5g o (四)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及家属掌握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相关知识,避免诱发因素。 (五)急性心力衰竭的紧急护理 1、体位:患者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立即高流量加压吸氧,用50%酒精置于氧气温化瓶中,随氧气吸入。 3、校医嘱用药:使用强心昔类药物应注意用药反应。

(六)预防治疗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因素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或 其他感染诱发心力衰竭,产后使用抗生素1周,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指导摄取清淡饮食,防止便秘,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七)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妇屏气用力,胎儿娩出后腹部压沙袋6〜8小时,减少回心血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可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U,预防产后出血的发生。 (A)输血、输液时,应仔细调整其速度,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并随时评估心脏功能。 (九)产后72小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在心功能允许的情况下, 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血栓的形成。 (十)心功能I、∏级的产妇可行母乳喂养,但应避免劳累,心功能HI、IV级者不能哺乳。 (十一)健康指导 1、产后根据情况到心内科就诊。 2、指导产妇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劳累及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心功能稳定。 3、根据产妇心功能情况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4、不宜再妊娠需做绝育者:心功能良好者应于产后一周做绝育手术。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活动五耐力与心排血量不足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