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

1 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自然要研究人性,即人的本性。那么,如何认识人的本性,就成了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人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持不同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果。本论文就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现状出发,对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利弊进行了分析研究,从人性需求的角度出发探讨激励的概念、激励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对企业而言,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士气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兴衰。要是企业员工尽自己的全力为企业工作,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不仅要在制度和规章等硬性约束部分对其进行管理,更需要考虑人性化的因素,因此,我们引进管理学中的柔性思想,使其更好的与传统的激励理论相结合,从员工的需求出发,从而使激励起到真正的作用。

论文在分析了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思路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的对策和措施,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海尔以什么样的人才队伍去适应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这已经成为不仅海尔,乃至整个中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立于不败之地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斩落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如何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企业环境,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2 关于海尔以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1 海尔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现状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海尔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氛围,建立一套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机制,在实现企业大目标的同时,给每个人提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空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

海尔认为: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为此海尔设计了市场链的思路,海尔认为:企业内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外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他就代表用户,或者他就是市场。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市场负责。同时,海尔提倡即时激励,以此来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2.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关于人的定义,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制定和实现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的相互作用关系。过去,人们并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仅被当做确定或选择战略目标的手段。这是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即人比战略的适应性强。因而,让人适合战略,而不是使战略适合于人。其结果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对企业提高绩效的贡献。

任何一个战略都要由人去实施,因此,任何一个战略在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

以及外部人力资源状况和从外部可获得的可能性。这些从根本上决定与制约了企业发展的目标方向和水平。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提出与实施,反映了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性目标联系起来,使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战略形成、战略执行之中发挥重要作用,突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被看做是能够创造价值维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战略性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也因企业的全面变革而发生深刻的、全方位的变化。

海尔认为:在新的经济时代,人是保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人人都应成为创新的主体。为此海尔设计了市场链的思路,海尔认为:企业内外部有两个市场,内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员工的需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外部市场就是怎样满足用户的需求。在海尔内部,“下道工序就是用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都有一个需要对自己的市场负责的主体。下道工序就是用户,他就代表用户,或者他就是市场。每位员工最主要的不是对他的上级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他的市场负责。同时,海尔提倡即时激励,以此来充分挖掘和发挥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3 海尔人力资源管理概况

3.1 海尔集团概况

海尔集团总部在中国青岛.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它与IT行业的联想、化妆品行业的贝雅诗顿、乳制品行业的蒙牛、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等都是行业的顶级品牌.也是中国最具价值品牌。该企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五,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二十八。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1993年,海尔品牌成为首批中国驰名商标;2006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749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2009年,海尔冰箱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冰箱销量第一,创造了新的世界之最。2005年8月30日,海尔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之首。2006年,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第四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海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援建了129所希望小学,制作了212集儿童科教动画片《海尔兄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球唯一白色家电赞助商。

3.2 海尔的用人机制

海尔集团是至今惟一被搬上哈佛大学讲坛的中国企业。十多年前,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经过海尔人十多年的卧薪尝胆,一跃成为中国家电行业产品开发速度最快、规模最全、品种最多、质量最好、服务最优、商标价值最高的企业。这一切是与海尔集团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分不开的。海尔集团用人机制归结为两大理论:“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和“变相马为赛马”。

3.2.1 海尔的用人机制归结为两大理论

(1)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每一个人都是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惰性的危害最大

海尔认为,每一个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越大。员工的惰性是人才发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动力是人的素质。在海尔谈到素质,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种理念: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从严格的管理中逼出。为此,海尔实施了全方位的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解决在最短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就是海尔管理模式,即“OEC管理”。

(2)变相马为赛马:企业不缺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激发员工内在潜能

海尔认为,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企业是不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为了把每个人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并且在全体员工高度认同的情况下,不断实践、提高。具体表现为:在竞争中选人才、用人才,就是要将人才推到属于他的岗位上去赛,去发挥最大的潜力,去最大限度地选出优秀人才。这是一个有利于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制,使每一个人都能在企业里找到适合自己价值的位置。这一机制最初体现在公司内部实行“三工转换制度”。

该制度是将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通过细致科学的赛马规则,进行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降级、取胜、淘汰。努力者,试用员工可以转为合格员工乃至优秀员工。不努力者,就会由优秀员工转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更为严格的是,每次考评后都要按比例确定试用员工,如此一来,人人都有危机感。

这里的赛马,遵循着“优胜劣汰”的铁的规律。任何人,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只有创业,没有守业;谁守业,不进取,谁就要被严酷的竞争所淘汰。实际上是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的一种体现、保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2.2 海尔的用人理念

企业管理一般主要管四样东西:管人、管物、管财、管信息。后三者又都是由人去管理和操作,人是行为的主体,可以说,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现代的企业总是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理念。海尔当然野不例外。

古人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韩愈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作为中国家电行业排头兵的海尔集团在市场经济形式下,却明确提出: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对市场经济的反动,主张人人是人才,塞马不相马即为海尔人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尽量避免伯乐相马过程中的主观局限性和片面性。

海尔总裁张瑞敏就干部必须接受监督制约时指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反动理论,是导致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

《海尔报》上也曾撰写专文讨论此问题。该文指出,通过赛马赛出了人才就用,但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封建社会靠道德力量约束人,如中医、士为知己者死,市场经济靠法则力量,目前法规还不健全,需要强化监督。市场是变的,人也会变。必有的监督、制约制度对于干部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因为道德的力量是软弱的,不能把干部的健康成长完全放在他个人的修炼伤。无法不可以治国,有章法才可以成方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就意味着腐败。所谓的道德约束,自身修养、素质往往在利益面前低三尺。将能君不御,但权力的下方不等于监督制约的放弃。越是有成材苗头的干部,越是贡献突出的干部,越是委以重任的干部,越要加强监督。总之,只要他们手中有权,有钱,就必须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的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成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潜质,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该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在以上人力思路的指导下,海尔建立了系列的赛马规则,包括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在位监控制度;届满轮流制度;海豚式升迁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和比较完善的激励制度机制等。

3.2.3 张瑞敏的领导风格

张瑞敏,一个和新中国同龄的山东来咒人,1984年接管青岛电冰箱总厂,引进了德国立勃海尔公司的冰箱技术,幸运地搭上了当时轻工部定点冰箱厂的末班车。近15年的发展,今天的海尔集团已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优秀代表,张瑞敏也获得了许多殊荣。1985年,维克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张瑞敏带领工人亲手砸了76台质量不合格的冰箱;1989年,张瑞敏逆市场而行,在同行业都降价的情况下,宣布产品涨价10%,

这些在家电史上传为假话。张瑞敏给许多采访记者的印象是,他有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很有点在谈笑间让对手灰飞湮灭的现代儒商风范。关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张瑞敏曾说:给你比赛的场地,帮你明确比赛的目标,比赛的规则公开化,谁能跑在前面就看你自己的了。兵随将转,无不可用之人。作为企业领导,你的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而是建立一个出人才的机制,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作为企业领导,你可以不知道下属的短处,但不能不知道他的长处。

每个人可以参加预赛,半决赛,决赛,但进入心的领域时必须重新参加该领域的预赛。

3.2.4 海尔的系列赛马规则

(1)在位监控,海尔集团提出两个内容:一是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二是作为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向性错误;控制财务,避免违法违纪。

海尔集团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监控机制,任何在职人员都接受三种监督,即自检(自我约束和监督)、互检(所在团队或班组内互相约束和监督)、专检(业绩考核部门的监督)。干部的核指标分为5项,一是自清管理,二是创新意识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离,三是市场的美誉度,四是个人的财务控制能力,五是所负责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五项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最后得出评论分数,分为三个等级。每月考评,工作没有实务但也没有起色的干部也归入批评之列,这使在职的干部随时都有压力。《海尔报》上引进过一句名言:没有危机感,其实就有了危机;有了危机干,才没有危机;在危机感中生存,反而避免了危机。(2)届满轮流制。海尔集团的另外一个特色性的人力开发思路就是届满轮流。集团的经营在逐步跨领域发展,从白色家电涉足黑色家电,产品系列越来越大,但是海尔集团内部的发展并不平衡,企业与企业之间不仅有差距,有的差距还很大,而且集团集体告诉的发展并不等于每个局部都是健康的发展。有些不发展的企业市场原则是不进则退。随着集团的逐步壮大,越来越需要一批具有长远眼光,能把握全局,对多个领域了如指掌的优秀人才。针对这种情况,海尔集团提出届满轮流的人员管理思路,即在一定的岗位上任期满后,由集团根据总体目标并结合个人发展需要,调到其他岗位上任职。届满轮流培养了一批多面手,但同时也让许多年轻人认为是青云之上的一种客观障碍。

(3)三工转换海尔集团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三工,即在全员合同制基础上把员工的身份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临时工)三种,根据工作态度和效果,三种身份之间可以进行动态转化。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三工动态转换与物质待遇挂钩,在这种用工制度下,工作努力的员工,可及时地被转换为合格员工或优秀员工,同时也意味着有的员工只要一天工作不努力,就可能有十天、百天甚至更长时间来弥补过失,就会由优秀员工被转换为合格员工或试用员工,甚至丢掉岗位。另外,海尔生产车间里通常有一个S形的大脚印,每天下班时,班组长作工作总结,当天表现不好的职工都要当着大家的面站在S形的大脚印上,直到下班。另外,海尔内部采用竞争上岗制度,空缺的职务都在公告栏统一贴出来,任何员工都可以参加应聘。海尔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责任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这对于处处感到压力的海尔员工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调节器。

海尔的用人机制可以概括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海尔管理层的最大特色是年轻,平均年龄仅26岁,其中海尔冰箱公司和空调公司的总经理都才31岁,松下电器公司到海尔参观时,曾戏称此为毛头小子战略.

4 关于海尔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探讨

4.1 传统用人观念和海尔人力资源开发思路之间的对比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被广泛关注和使用的一种管理只能,这一管理将人力资源看成是企业或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一个组织通过不断地获得和提升人力资源,认识并开发他们的各种潜能,保持并激发他们对组织的忠诚和贡献,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以人为本”经营理念的普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力资源的概念出现得相对比较早,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却出现得相对比较晚,现代人才资源管理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人力资源管理是随着企业管理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包括:科学管理阶段的人事管理;

行为科学阶段的人事管理;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开始将人看成可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去管理,而且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现在人们已经将人作为一切资源直奔,作为企业专区利润和获得发展的战略资本去管理,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崭新阶段,而员工也从“经济人”转变为了“社会人”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服务和斩落资源,注重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使用和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的评价,需求预测、规划和开发;按照系统管理方法去管理组织全部人力资源事务。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人力资源规划、开发、合理配置、准确评估、适当激励、团队建设、人力资源能里提高及人力资源监督和控制等方面。这种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既定的项目目标和提高项目利益。

企业管理一般主要管四样东西:管人、管物、管财、管信息。后三者又都要由人去管理和操作,人是行为的主题,可以说,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现代的企业总是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每个企业都又自己的一套用人理念,海尔当然也不例外。

古人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韩愈曰: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而作为中国家电行业排头兵的海尔集团在市场经济形式下,海尔总裁张瑞敏就干部必须接受监督制约时明确提出所谓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一种反动理论,是知道干部放纵自己的理论温床,主张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纪委海尔人提供公平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尽量避免伯乐相马过程种的主观局限性和片面性。《海尔报》上曾经撰写专文讨论此问题。该文指出,通过赛马赛出了人才就用,但用了的人不等于不需要监督。封建社会靠道德力量约束人,如中医,士为知己者死,市场经济则靠法制力量,目前法规还不健全,需要强化监督。市场是变的,人也会变。有的监督,制约制度对于干部来说,是一种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因为道德的力量是软弱的,不能把干部的健康成长完全的放在他个人的修炼上。无法不可以治国,有章才可以成方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利在失去监督的情况下,就意味着腐败。所谓的道德约束,自身修养,素质往往在利益的面前低头三尺。将能君不御,但权利的下放并不等于监督制约的放弃。越是有成才苗头的干部,越是贡献突出的干部,越是委以重任的干部,越要加强监督。总之,只要他们手中有权,有钱,就必须建立监督制约机制。

4.2 海尔的管理机制利弊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者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发现人才,二十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把静态变为动态,把相马变为赛马,充分挖掘每个人的牵制,并且每个层次的人才都应该接受监督,压力与动力并存,方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以上人力思路的指导下,海尔建立了系列的赛马规则:包括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在位监控制度;届满轮流制度;海豚式升迁制度;竞争上岗制度和较完善的激励机制等。

由此不难看出海尔的赛马不相马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在选聘主观人员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内部招聘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为自己组织的现有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从而调动组织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内部招聘也可以节约大量的费用,甚至包括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培训费用。另外,由于项目组织对内部团队成员有充分的了解,所以内部招聘能够保证团队成员招聘的质量。而内部招聘信息获得的法很多,既可以使用推荐的方法(由企业的部分或单位推荐合适人选),也可使用档案加面谈的方式(根据员工档案寻找合适的人选)而海尔的方式显然偏向于前者。但是这种方式也很由可能出现拉帮结伙现象,即推荐自己舒适又确实有能力的人去担任这个职位,而在一个企业,一个团队种一旦出现拉帮结伙现象,那这个企业的凝聚力就会大打折扣。另外海尔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同时,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责任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等,这些激励制度对于处处感到压力的海尔员工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调节器。这些奖励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在对项目成员进行激励时的原则,既是:项目原则,激励只是为鼓励项目团队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管理努力;公平原则,项目团队成员会把个人报酬与贡献比率同他人的进行比较,以判断自己是否受到公平待遇;按需激励原则,关键在于满足项目团队成员的实际需要并借此使项目绩效获得提高。但是这些激励手段却忽略了员工在项目团队种由于分工不同,

而且主导风格不相同,因此激励措施必须要充分考虑员工各自的情况,力争通过激励提高每个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有此是团队绩效最大化。在开展项目团队成员激励的同时,除了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和目标激励之外还应有参与激励,制度激励,环境激励,榜样激励与感情激励,尊重员工,信任员工,让他们了解团队的真实情况,使其在不同层次和深度上参与决策,从而激发主人翁的精神。同时团队的各项规章制度既是约束,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是约束和激励的双向激励,海尔制定严格的管理,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对企业本身来讲是好事情,因为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一个健全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下,企业领导充分发挥企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企业才能正常而健康的运作。严格的管理监督制度并不意味着一味的去严格要求员工,约束员工,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要加强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尊重员工,与员工建立平等和亲切的感觉。

4.3 海尔团队建设中存在的漏洞

一个企业也是一个团队,而团队是什么,团队是为了实现项目目标而建设的一种按照团队模式开展项目工作的特定组织,是项目人力资源的聚集体。团队特指一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齐心协力,共同合作,一起工作的团队成员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它是一个有既定项目目标并为之奋斗的集体。在团队的建设种,首先要使每个团队成员对于所要实现的项目目标有清晰明确的理解,要是每个团队成员对项目的结果(愿景)以由此带来的益处有共同的认识与期望。尽可能的让团队成员参与制定计划,并是他们知道怎样才能够将他们的工作与项目目标结合起来。因此成员尊重和重视彼此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够相互肯定他人为实现项目目标所付出的劳动,由此使团队每位成员都能够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一个成功的团队种,团队成员种都应该乐于为项目的成功付出必要的时间和努力,乐于为团队既定目标的成功作出贡献。在一个好的团队中,其成员通常能够进行开放、坦诚而及时的沟通,团队成员愿意交流信息、思路及感情。他们乐于给予其他成员以帮助,希望看到其他团队成员的成功,他们能相互提供并彼此接受各种反馈及建议性的批评和意见。团队成员之间都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并相信以来,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相信其他人所做和所想的事情都是在为项目的成功而努力。团队成员相互关心,并承认彼此存在的差异,每个成员都会感到自我的存在,同时构成一个好的团队。

海尔的赛马不相马用人机制确实能给海尔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但同时在团队成员中会出现不健康的竞争思想,每一位员工都相通过在“赛马”中崭露头角,得到领导的重视与赏识,这样会使有的人为了力争上游而不愿把自己掌握的对团队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资源与团队与企业中的其他员工共享。一旦出现这种思想,团队在完成既定目标进程中必然会放慢速度甚至止步不前,这样的局面对团队和企业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企业不改变团队建设发展现状,那么这种不健康的竞争思想便会不可避免的在团队和企业中发生,一旦团队成员中拥有这种不健康的竞争思想,企业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便被打破,团队成员之间也不再高度信任,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戚安邦.项目管理学[J]-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 丁荣贵,杨乃定.项目组织与团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4 关老建.项目管理教程新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 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以人为本——海尔的创新用人机制 1、海尔的用人理念 企业管理一般主要管四样:管人、管财、管物、管信息。后三者都由人去管理与操作,人就是行为的主体,可以说,人的管理就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现代的企业总就是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用人理念,海尔当然也不例外。 在海尔领导瞧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就是人才,关键就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与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企业领导的主要任务不就是去发现人才,而就是去建立一个可以出人才的机制,并维持这个机制健康持久的运行。这种人才机制应该给每个人相同的竞争机会。为此,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在全体员工高度认同的情况下,不断提升、完善这一竞争机制 海尔的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3条原则:一就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就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就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海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要义就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与市场的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即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谁拥有的高素质人才多,谁就可以在竞争中取胜。 2、三工并存、动态转换 海尔集团实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制度。三工,即在全员合同制基础上把员工的身份分为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临时工)她们分别享受不同的三工待遇(包括工龄补贴、工种补贴、分房加分等),并且根据工作业绩与贡献大小进行动态转换。 3、升迁机制——海豚式升迁 “海豚式升迁”,就是海尔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特色。有的经理职位已经很高了,但就是她如果缺乏某方面的经验,也要派她下基层;有的管理者各方面经验都有了,但综合协调能力较低,也要派她到相关部门去锻炼。 二、海尔员工的培训策略 海尔集团从一开始至今一直贯穿“以人为本”提高人员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了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从而使企业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发展势头。 1、海尔的价值观念培训 海尔培训工作的原则就是“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在此前提下首先就是价值观的培训,“什么就是对的,什么就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这就是每个员工在工作中必须首先声明的内容,这就就是企业文化的内容。对于企业文化的培

海尔培训管理手册模板

海尔培训管理手册

文档仅供参考 海尔集团公司 培训管理手册 依据ISO10015:1999标准 发布日期 发送 副本控制 编号

文档仅供参考 海尔集团公司培训管理手册第0 章, 共 25章第 2 页,共11 页第0次修改 生效期: .02.10 主题:总则

海尔集团公司培训管理手册第 0章共 25章第 3 页,共 11页第0次修改 生效期: .02.10 主题:总则

二、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充分体现了本集团的发展战略、宗旨和满足顾客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是进行质量管理与保证的指导思想和追求,它表明了本集团对顾客在产品质量上的当前期望和潜在要求的关注。是本集团宣称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承诺的追求与表示。 质量方针 为了达到和保持海尔产品在市场上稳定的领先地位,创世界名牌,我们必须: 进行领先市场的设计,用最低的成本生产最好的产品,竭诚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因此,我们主要的工作原则是: ①ISO9001标准 ②市场需求 ③最新技术和先进标准 ④TQM ⑤不断的质量改进 ⑥职工参与 ⑦精细化,零缺陷 ⑧用户期望和要求 因集团整体产品种类较多,质量目标以各单位各自的质量目标为准,但均应体现本集团质量方针的承诺,是本集团建立、实施与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充分反映与绩效改进的努力方向。在此不再描述各单位的质量目标。 本集团各单位、各级管理者,均应以质量方针为指导,以质量目标为追求,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认真执行,在保证本集团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培训管理体系为保障,规范教育与培训活动,切实提高每一位员工的素质,使内部每一位员工均对企业忠诚,成为岗位的SBU。使集团的产品和服务被顾客忠诚与认可。 海尔集团公司第 0章共 25章 第 4 页,共 11页 第0次修改

海尔集团基于知识创新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1)

海尔集团基于知识创新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内在动力。现代企业以知识创新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创造。知识创新的主体是个人,企业需要对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提供支持。因此企业应采用适合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知识创新 企业知识是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组织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管理知识、市场知识和技术知识等。它蕴藏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之中,体现在企业日常的管理流程、生产过程、对外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以及企业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中,同时也体现在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企业知识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知识是企业的生产性知识,企业是为顾客提供服务和产品的组织,因此生产是企业最主要的职能,生产性知识构成了企业的重要资源;二是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能够像人一样拥有知识,具有学习能力。企业拥有的知识,是以企业中员工的个人知识为基础的,又有别与个人知识的总和;三是企业成员共享的知识,企业知识不会因为某个技术人员的离职而减少。企业知识使企业能够有效地吸纳和利用外部知识,并通过这种知识和能力不断地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企业知识创新是获取经济和社会利益或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出现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营销等企业运营全过程之中。企业知识创新就是运用其知识资源,在相关领域发展出新的思维和解决方案,并转化为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新流程等,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知识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的最主要资源。一个企业能否通过知识创新来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将决定这个企业能否发展壮

3 海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1-3 海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引,企业活动室一场激烈的竞争,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只有选择正确的战略,才能在竞争中获胜,并取得长足发展,企业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引,它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而这些都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谋划,也是战略对企业发展的方向指引作用。本案例通过SWOT分析,对海尔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介绍了海尔的四个战略发展阶段,分别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 公司简介 海尔成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海潮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建立的青岛电冰箱工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的海尔,经过18年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的跨国企业。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图1-10为海尔2009-2012年销量图。 1.海尔企业使命 经营主线 如果说以前的海尔是冰箱作为主要产品经营主线,那么现在的海尔的经营主线则是以白色家电为主,其他家电为辅。 经营目的 首先是经济目的,对以前的海尔来说,其经营目的肯定是以生存为主,发展和赢利为辅的,但是对于现在的海尔,生存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所以是以发展和

赢利为主的经济目的。 管理哲学 没有优秀的管理者,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海尔,海尔的管理哲学是非常出色的,例如排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生存理念: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入伏冰雹;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质量理念,优秀的产品是优秀的人干出来的,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管理哲学理念。 公众形象 不在于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利用多少资源,这是海尔的资源理念,从中就可以看出海尔资源的态度,资源是稀有的,但是我们只要好好利用已有的资源,其价值也是相当大的。海尔就是这么做的,并且以环保的生产,良好的质量,享誉全国。 自我评价 海尔是中国的骄傲,是中国家电产业的骄傲,这是不容置疑的,从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中也可以看出,虽然海尔在中国家电的龙头位置是肯定的,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而是追求更高的要求,追求做的更好。 2.海尔的SWOT分析 SWOT的分析是竞争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SWOT法进行选择分析,就是将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各种主演内容优势因素(strengths)/劣势因素(weaknesses)/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如对策等) 优势 海尔有9种产品在中国市场位居行业之首,并在世界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三位,3种在智能家电集成、网络家电、数字化、大规模集成电路、新材料的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是市场彰显出发展实力。创新驱动型的海尔集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规划说课讲解

人力资源规划书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目录 一公司简介 (2) 二部门设置 (4) 三人才招聘 (5) ㈠招聘要求 (5) ㈡招聘策略 (5) ㈢工资待遇 (5) 四员工福利 (6) 五风险预测 (7) 六绩效考评政策 (7) 七培训政策 (7) 八人力资源预算 (8)

一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年间,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89亿元,跃居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四项国家标准,标志着海尔已经将企业间竞争由技术水平竞争、专利竞争转向标准上的竞争。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海尔集团坚持走出国门创名牌,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

跨文化经营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海尔集团的启示

跨文化经营环境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海尔集团的启 示 作者:不详 〖引言〗时代的个性 每个时代都拥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如今所处的时代与以往任何一个人类活动的历史时期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个性。政治经济气候的风云变幻,科技信息的风起云涌,使得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充满了变数,而这一切变化则暗示着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这个时代将不再有“国界”。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是新生的名词;然而在今天它却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意义。我们的时代中,跨越国界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多;以至于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将会此起彼伏。“跨文化”不再是高层领导会晤时的专有名词,不再属于企业高层洽谈所用的新闻词汇。它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是组织构建中的重要成分。因此,这篇论文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的不属于管理的角度,直面“跨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并尝试着解答文化冲击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全文将以中国海尔集团开拓国际市场时所遇到的风风雨雨作为案例追踪分析。 〖正文〗对于有过程序开发经验的人来说,“Hello,World!”将是他们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因为那标志着,他的第一串代码行成功的执行了!而对于处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来说,这句话同样凝聚着兴奋与激动。它标志着您的企业步入了全球化的崭新领域。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迷茫从此开始了。 全球化?还是本地化?

这个命题原本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然而当今社会的重大演变使得知识经济成为主流,信息经济逐渐衍生。知识的载体在于人,人力的全球化或是本地化将因此显得格外重要。跨国公司在华管理战略上强化协调控制的管理战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开始将亚太地区总部移到中国,或者建立中国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在实施人力资源本地化策略同时,强化对关键岗位的控制。南开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跨国公司控制在华企业的重要机制是直接任命总经理进行财务监控和直接任命关键部门的经理。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母公司都认为合资企业总经理的任命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控制机制,在由外方任命负责人的部门中,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占的比例高达94.2%和92.8%。然而,表面上看来,「本地化」和「全球化」是两个截然相反的过程。但事实上,本地化与全球化互为表里,全球化要能推得愈深,就必须去本地化。没有各具特色的本地化人力、产品和经营理念,哪有全球化的跨国集团?本地化运动可以看作是全球化「大军压境」所产生的一个「特殊」的反应。而全球化其实是全球性的本地化,它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跨国公司都形成了难以辨认其所自的组织文化,也因此全球化造成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企业。与全球化相对应的,本地化也是现代跨国企业应当面对的问题:要在世界各地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实现本地化,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成为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抢占的制高点。跨国经营的本质就是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等各种生产力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永远处在一种流动性的资源再分配的状态中。绝对的流动性中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个相对的稳定性就是企业经

海尔集团的员工手册(47页)

欢迎您成为海尔大家庭的成员。 海尔集团是以白色家电为主导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代表,她融合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以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努力为消费者创造出意料之外的价值,并带给用户超出其想象的服务,回报社会,造福于民众。 拥有国际化素质的员工队伍,创造一个安全、明快、和谐、舒畅、高效的工作气氛和良好的工作环境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海尔集团将为每位员工提供良好竞争环境及进取机会,愿为海尔进军世界500强奉献聪明才智的您,将倍受海尔集团的尊重、激励和帮助,您将会为您工作着的岗位感到自豪,因为您的知识和才智是海尔集团创新发展的真正源头,每一位员工都将成为海尔集团的,每一位的主动创新、增值、成功就是海尔集团的成功。 本《员工手册》将为您介绍有关集团的概况、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安全生产、劳动管理规定、员工薪酬规定、劳动关系、奖惩制度、人力资源开发制度等事项。目的是为了帮助您了解集团、了解集团的有关政策。随时查询本手册将会有助于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工作,有助于您更好地发挥您的才能。 本手册所载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

改、完善。您对本手册有任何意见、建议或疑问,请随时与您的主管或人力资源培训中心(海尔大学)商讨,也可通过集团设置的建议箱转达您的意见,集团将非常高兴与您一起完善这本员工手册。 让我们紧密合作,努力奋斗,面对全球性竞争的挑战,以优于我们同行最好的质量、最优的服务、最快的速度,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创造市场、创造需求。 让我们以百倍的信心面对未来。 祝您工作顺利,身体健康!祝我们事业成功! 目录 第一篇集团简介 第一章集团简介 第二章集团大事记 第二篇员工基本行为规范 第一章日常礼仪 第二章仪表礼仪 第三章言谈礼仪 第四章宴请礼仪 第五章待客礼仪 第六章敬业

海尔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剖析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阅读次数:21408 海尔——中国家电行业的一艘航空母舰,不仅在中国,甚至世界,海尔的名字都是家喻户晓。学习GE,冲进世界500强,海尔提出的这些口号曾经令中国企业界为之震动。而正如众人所知,作为第一家登上哈佛商学院讲堂的中国企业,海尔集团已成为中国现代企业经营成功的一个典范。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人,包括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本期将深入探讨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海尔现有员工2万多人,已在海外发展了62个经销商,30000多个营销点。到1999年,海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15亿元。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作为这样一家企业,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必然有其独到之处。 一、海尔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 1、“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

海尔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海尔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 第一章企业背景及发展过程 1.1企业背景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27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经成为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已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86个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是唯一被搬上哈佛大学讲坛加以探讨的中国企业。这家十多年前亏损一百多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一跃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领军角色的企业,与其成功与良好的用人机制密切相关。在海尔领导集体看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正如海尔传奇人物张瑞敏所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这无疑给每个员工提供了一个任其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 海尔集团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营业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个。海外13个工厂全线运营。 1.2企业发展过程 17年前,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为了发展,这个小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线,随后,从这里又传出了震撼全国的张瑞敏亲自“砸冰箱”事件,海尔人走名牌战略的道路,使企业摆脱濒临倒闭的命运而起死回生;17年后,外国人知道在中国有家企业haier。在17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海尔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成功的。张瑞敏认为:“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优势。人可以认识物,创造物,只要为他创造了条件,他就能适应变化,保持进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有了人才,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胜。” 如今在海尔,人力资源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部门,其下设生产效率组、市场效率组、中心主管和培训部三个子部门。前二者通过从内部市场获得需要提高效率的订单,将订单分别传递给人力主管和人事、分配、用工、培训管理员,由他们操作完成订单,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得报酬;在这个过程中,人力主管、分配管理员、用工保险管理员、人事管理员分别从中心主管和培训部获得信息、政策、平台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形成以生产效率组、市场效率组为核心,中心主管和培训部为支持的流程体系。至此,集团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人力资源的规划、吸收、培训、考评、管理统一由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负责。可以说,如果海尔集团是一只联合舰队,那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堪称这支舰队中一艘重要的配给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经典案例回顾 2.1海尔赛马的案例 任全晓原来是农民合同工,但是因为工作时吃苦努力,肯动脑子,认真学习海尔的文化与管理而成为赛马场上的一批“黑马”,从工人、班长一步步扎扎实实做起,最终被海尔聘为了车间主任。赵斌,毕业后加入海尔仅两年半的时间,因在销售第一线业绩优异,26

海尔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案例

海尔人力资源管理案例 一、背景 海尔是至今唯一被搬上哈佛大学讲坛加以探讨的中国企业。这家十多年前亏损一百多万、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一跃成为中国家电行业领军角色的企业,其成功与良好的用人机制密切相关。在海尔领导集体看来,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正如总裁张瑞敏所说:“你能翻多大的跟头,我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这无疑给每个员工提供了一个任其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 17年前,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为了发展,这个小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线,随后,从这里又传出了震撼全国的“砸冰箱”事件,海尔人走名牌战略的道路,使企业摆脱濒临倒闭的命运而起死回生;17年后,外国人知道在中国有家企业Haier,产品已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7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著的业绩。海尔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成功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根本优势。人可以认识物,创造物,只要为他创造了条件,他就能适应变化,保持进步,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有了人才,资本才得以向企业集中,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取得优胜。” 如今在海尔,人力资源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部门,它下设生产效率组、市场效率组、中心主管和培训部三个子部门。前二者通过从内部市场获得需要提高效率的订单,将订单分别传递给人力主管和人事、分配、用工、培训管理员,由他们操作完成订单,满足客户需求以获得报酬;在这个过程中,人力主管、分配管理员、用工保险管理员、人事管理员分别从中心主管和培训部获得信息、政策、平台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形成以生产效率组、市场效率组为核心,中心主管和培训部为支持的流程体系。至此,集团内部各个机构部门人力资源的规划、吸收、培训、考评、管理统一由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负责。可以说,如果海尔集团是一只联合舰队,那么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堪称这支舰队中一艘重要的配给舰。 二、海尔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 一个公司的成长和发展决不是某一方面的成绩,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海尔的人力资源管理却让我们看到了它带给海尔的巨大收益。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海尔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几个重要举措。 (一)海尔的用人策略 海尔集团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海尔集团用人机制归结为两大理论:“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和“变相马为赛马”。 1.斜坡球体人才发展论 海尔认为,每一个人恰似在斜坡上上行的球体,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规模越大,这个斜坡的角度越大。员工的惰性是人才发展的阻力,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克服惰性不断向目标前进,才能发展自己,否则只能滑落和被淘汰。止住人才在斜坡上下滑的动力是人的素质。在海尔谈到素质,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种理念:在一点一滴中养成,从严格的管理中逼出。为此,海尔实施了全方位的对每天、每人、每件事进行清理、控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以求把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解决在最短时间,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的程度。这就是海尔管理模式,即“OEC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现在被很多企业所认同并借鉴 2.“赛马不相马” 海尔认为,企业不缺人才,人人都是人才,关键是企业是不是将每一个人所具备的最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了。为了把每个人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和潜能充分开发出来,海尔人“变相马为赛马”,并且在全体员工高度认同的情况下,不断实践、提高。具体表现为:在竞争中选人才、用人才,就是要将人才推到属于他的岗位上去赛,去发挥最大的潜力,去最大限度地选出优秀人才。这是一个有利于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制,使每一个人都能在企业里找到适合自己价值的位置。这一机制最初体现在公司内部实行“三工转换制度”。该制度是将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合格员工—优秀员工,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

海尔的培训体系

海尔的培训体系 每个雇员都有自己的潜力,而公司的任务就是帮助雇员挖掘潜力。 ———美国长寿公司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很多企业开始把企业培训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视培训为企业发展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美国社会一度出现很多的第一代培训工厂。他们认为受过严格训练的人是企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与企业共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开始重视培训,并且视培训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生存力以及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海尔的立体人才培训体系 海尔的人才培训机构是一个多层次的,自下而上,所有的部门都有一个培训机构。 (1)首先是它的事业部,从基层事业部到班组都有一套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包括:第一培训的部门,同时在培训部门里还有一个培训实践中心,并且有严格的一套考试程序。不管是什么样的培训,最后都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发出不同级别的结业证书。 (2)其次是集团的总部,海尔集团也设立一系列的培训机构。 这些培训机构里包括海尔大学、海尔文化中心。海尔所有的中层干部,都要定期到海尔大学里去接受培训;海尔所有的新入公司的新人也要到海尔大学里去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去认识海尔,去了解海尔,去熟悉海尔。另外海尔还有一个人力资源的培训中心———海尔文化中心。在海尔文化中心设有《海尔人》报,针对一些具体问题,对集团有影响的问题,通过报纸发动全集团的人对问题公开的进行讨论,用这样的方式达成一种培训的效果。在集团总部的培训机构里同样设有严格的考试程序。任何一种形式的培训最终都是通过考试来论证是否能够通过,达到结业。 (3)海尔还有一套培训体系,就是利用外部的一些高等院校、国外的大公司,还有科研机构进行培训。 海尔常年和25所高校有联系,对部分领导干部可以送到学校里去参加短期培训,还有半脱产的培训。多家国外公司也与海尔长期签订人才交流、学习和培训项目。海尔的教师从哪里来呢?主要是海尔内部所有的领导干部和能够胜任教师的人作为教师,定期在海尔集团内部通过演讲,通过考试后选拔出来的,选拔出来之后发有兼职教师的资格证。海尔的领导干部必须要经过培训,并且参加过多少场培训,讲过多少场课也作为他的一个考核指标。另外有一些外聘教师,还有海尔的一些高层管理干部。这些教师资源在海尔的各层培训机构中是共享的,某一个阶段,某一个项目的培训,可以在海尔的机构中去选择任何一名教师。 海尔的多种培训形式 1.岗前培训 对所有的新人进行业务知识、企业文化、经营哲学、组织目标、价值观的培训。不确定岗位先轮流工作一(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定时间,再定岗建立员工组织归属感,集体主义,合作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 浦江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 2012~2013 学年第 2 学期 题目: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学号:P2105110328 学生姓名:仲旭航 成绩: ---------------------------------------------------------精品文档---------------------------------------------------------------------

--------------------------------------------------------------------------------------------------------------- 指导教师: 2013年 6 月 目录 一、企业概况 (03) 二、职位分析文件 (04) 1、总经理职位说明书及访谈提纲 (04) 2、营销总监职位说明书及访谈提纲 (08) 3、生产部部门经理职位说明书及访谈提纲 (12) 4、市场创新部产品经理职位说明书及访谈提纲 (15) 5、商业流通集团物流专员职位说明书及调查问卷 (19) 6、市场创新部内勤职位说明书及调查问卷 (23) 三、招聘计划 (27) 四、职前培训计划 (29) 1、物流专员培训计划 (29) 2、市场部产品经理培训计划 (31) 五、绩效考核体系 (32) 1、总经理绩效考核表 (32) 2、营销总监绩效考核表 (33) 3、部门经理绩效考核表 (34) 4、产品经理绩效考核表 (35) 5、物流专员绩效考核表 (37) 6、内勤绩效考核表 (38) 六、合益法职位评估 (41) 七、薪资调查表 (42) ---------------------------------------------------------精品文档---------------------------------------------------------------------

海尔集团的人力资源开发

"赛马不相马" -----海尔人力资源开发 1995年某月,海尔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丁主任的办公桌上放着职工汪华为的辞职申请书。 汪华为是刚进集团工作不久的大学生。在集团下属的冰箱厂工作时,他表现突出,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意见,被评为"揭榜明星"。领导看到了他的发展潜力,于是集团将其提升为电冰箱总厂财务处干部。这既是对其已有成绩的肯定,也为其进一步磨炼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汪华为作为年轻的大学生,在海尔集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途,缘何要中途辞职?丁主任大惑不解。 经了解,汪华为接受了另一家用人单位的月工资高出上千元的承诺,他正准备跳槽。仅仅是因为更好的物质待遇吗?事实看来,并非如此简单。虽然汪华为在海尔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及时肯定,上级赋予他更大的权力和责任,但他仍认为一流大学的文凭应是一张王牌和优势至上的通行证,理所当然,他可以进厂就担当要职,驾驭别人而非别人驾驭他。而海尔提出的"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机制更注重实际能力和工作努力后的市场效果,人人都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能者上,庸者下";岗位轮流制更是让人觉得企业中的"仕途漫漫"。作为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汪华为颇有些心理不平衡。另外,海尔有着严格的内部管理,

员工不准在厂内或上班时间吸烟,违反者重罚;员工不准在上班时间看报纸,包括《海尔报》;匆忙之间去接电话,忘了将椅子归回原位,也要受到批评,因为公司有一条"离开时桌椅归回原位"的规定;《海尔报》开辟了"工作研究"专栏,工作稍一疏忽就可能在上面亮相;每月一次的干部例会,当众批评或表扬,没有业绩也没犯错误的平庸之辈也归入批评之列;海豚式升迁,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更让人感到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力。当另一家用人单位口头承诺重用他时,他便递上了辞职申请书。 刚上任的丁主任认为这件事情非常重大,因为任何事情都能以小见大。不能"一叶障目",而忽略了海尔人力资源开发中或许比较重大的隐患的解决,或者这也是一个更好的完善现有的人力开发思路的一个契机。 丁主任望着办公大楼的外面,今年新招进的一批大学生正在参加上岗前的军训,与草地浑然一色的橄榄绿让人真正感受到这些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究竟一个企业应如何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企业如何才能争得来人才并留得住人才并保持合理 的人员流动性?丁主任很想找汪华为谈谈,或者找这群刚入集团的大学生聊聊,充分了解他们的想法,或许沟通的不足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丁主任不禁反反复复地思索起海尔人力开发的各项政策和思路来。 海尔的用人理念

关于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报告

关于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报告 人员招聘 海尔对于新员工的应聘条件:新招学生又分技术和管理人员从国内知名大学招聘,要求是班内综合排名在前5位,大学英语六级以上,学士学位;一线操作人员从山东、河南、山西和江西招收农村籍技校生。社会招聘的条件是行业精英,无不良记录,坚决否定跳槽率高的人员 一、培训 海尔的多种培训形式 岗前培训:对所有的新人进行业务知识、企业文化、经营哲学、组织目标、价值观的培训。不确定岗位先轮流工作一定时间,再定岗建立员工组织归属感,集体主义,合作精神,为以后的高效管理奠定基础,此项工作由集团中心做。 岗位培训:半年到一年之后,岗位培训主要是业务能力培训。对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应尽的责任进行培训,此项工作由事业部做。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海尔所有的管理干部都有责任为下一级的干部及员工,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所有人员包括对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员工,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定出一个升迁,发展的个人规划,要有目标的工作。 转岗培训: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海尔采用转岗培训使员工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半脱产培训:对于骨干员工和管理人员,有计划安排人才以半脱产的方式,参加各种培训班。 出国考察培训:为了掌握国际高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利用各种机会,派出有关人员到国内外,参加各种专业研讨会、学术会议、科技博览会,出国进修。 3、新员工培训是好的开端 海尔大学是如何来培训新员工的?首先海尔会努力让新进公司的员工把心态端平,对于新员工顾及的待遇和条件等问题,海尔会给予肯定的满足,让新人把心放下,做到心里有底。

“新老大学生见面会是接下来的重要环节,老员工用自己在海尔的工作经历讲述对海尔的感受,使新员工尽量客观地认识海尔。同时,一些部门的领导也会出席,他们努力解决新人心中的疑问,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不回避海尔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鼓励新员工也发现和提出问题。这种沟通和交流使新员工真正把心态端平放稳,认识到没有问题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就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关键是认清这些问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还是机制本身的问题,让新员工正视海尔内部存在的问题,不走极端。 另外海尔还鼓励新员工说出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否合理,让员工把话说出来是最好的解决矛盾的办法。海尔给新员工每人都发了“合理化建议卡,员工有什么想法,无论制度、管理、工作、生活等任何方面都可以提出来。对合理化的建议,海尔会立即采纳并实行,对提出人还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而对不适用的建议也给予积极回应,因为这会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想法已经被考虑过,他们会有被尊重的感觉,更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话。 4、海尔的个人生涯培训 海尔集团一直将培训工作放在首位,上至集团高层领导,下至车间一线操作工人,集团根据每个人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每个人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搭建了个性化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充分的培训机会,并实行培训与上岗资格相结合。 二、人才的开发 一、海尔人力资源发展的战略 1、“国际化的企业,国际化的人”海尔人力资源开发目标 在总裁张瑞敏“走国际化的道路,创世界名牌”的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其品牌价值不但稳定居中国家电业榜首,在国际市场的美誉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国家经贸委确定海尔为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试点之一。海尔的国际化经营驶入快车道,在国际市场赢得越来越多的尊重。海尔清醒地认识到,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名牌,每一个员工首先应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因此,海尔集团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必须适应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大目标,为企业培养真正具备国际化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浅谈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海尔集团简介 (2) 二、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一)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 (3) (二)留才机制不健全 (3) (三)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不科学 (3)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原因 (4) (一)人力资源规划不合理的原因 (4) 1、企业员工构成不合理 (4) 2、企业员工素质不高 (4) 3、企业科技人员缺乏创新能力 (4) 4、企业缺乏高级国际商务人员 (5) (二)留才机制不健全的原因 (5) 1、企业缺乏沟通 (5) 2、企业薪酬制度不合理 (5) 3、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5) (三)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不科学的原因 (5) 1、企业忽视对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 (5) 2、企业忽视对企业的管理人才的梯队建设 (6) 四、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对策 (6) (一)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 (6) 1、制定职务编写计划 (6) 2、制定人员配置计划 (6) 3、制定人员供给计划 (6) (二)创建科学的留才机制 (6) (三)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7) 五、小结 (7) 参考文献 (9)

浅谈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不断冲击,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市场竞争的焦点更加明显地从资金、产品等物化资源的竞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服务等,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员工素质与员工士气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当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独特的人力资源时,其人力资源在企业战略的形成中将会成为决定性力量。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直接改善一个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优化企业流程,提升企业竞争力。海尔集团在其发展的二十年历程当中,先后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赛马不相马”、“三工并存,动态转换”、“OEC管理模式”、“斜坡球体人才发展理论”、“市场链管理”等,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海尔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海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必将阻碍海尔今后的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海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珠海海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海尔集团简介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在总裁张瑞敏提出的“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使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创业以来,海尔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创新体系驱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1509亿元,在全球17个国家拥有8万多名员工,海尔的用户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从引进冰箱技术起步,现在依靠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实力在东南亚、欧洲等地设厂,实现了成套家电技术向欧洲发达国家出口的历史性突破。海尔集团也成为全球领先的整套家电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虚实融合通路商。 在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海尔集团持有多个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牌。其中,按品牌统计,海尔已连续三年蝉联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电器品牌。在互联网时代,海尔打造开放式的自主创新体系支持品牌和市场拓展,截止2011年,累计申报12318项技术专利,或授权专利8350项;累计提报77项国际标准提案,其中27项已经发布实施,是中国申请专利和提报国际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在全球白色家电领域,海尔正在成长为行业的引领者和规则的制定者。 海尔致力于成为时代的企业,适时进行战略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品牌战略,海尔管理模式也从日清管理法、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发展到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海尔正在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成为互联网时代领先的全球化品牌。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规划

海尔集团人力资源规划-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人力资源规划书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班级: 姓名:

目录 一公司简介 (2) 二部门设置 (4) 三人才招聘 (5) ㈠招聘要求 (5) ㈡招聘策略 (5) ㈢工资待遇 (5)

四员工福利 (6) 五风险预测 (7) 六绩效考评政策 (7) 七培训政策 (7) 八人力资源预算 (8) 一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也是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

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1039亿元(128亿美元)。 创立于1984年崛起于改革大潮之中的海尔集团,是在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引领下,海尔经过十八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跨国企业。 200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711亿元,是84年的20000多倍;2002年,海尔跃居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之首。 18年前,工厂职工不足800人;2002年,海尔不仅职工发展到了3万人,而且拉动就业人数30多万人。 1984年只有一个型号的冰箱产品,目前已拥有包括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家居集成在内的86大门类13000多个规格品种的产品群。在全球,很多家庭都是海尔产品的用户。 用户的忠诚度是与海尔产品的美誉度紧紧联系在一起的,18年间,海尔的无形资产从无到有,2002年海尔品牌价值评估为489亿元,跃居中国第一品牌。 海尔产品依靠高质量和个性化设计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2003年,海尔获准主持制定四项国家标准,标志着海尔已经将企业间竞争由技术水平竞争、专利竞争转向标准上的竞争。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均拥有3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海尔冰箱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跃居第一。海尔集团坚持走出国门创名牌,目前,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13个)。营销网点58800个,服务网点1197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