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一)什么是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重要成分总称,它主要包括:

一、二羟异黄酮(又称大豆素、黄豆苷原,daidzein);(又称金雀异黄素、染料木黄素genistein);二、二羟异黄酮(又称大豆素、黄豆苷原,daidzein);

三、黄豆黄素(glycitein)等12种化合物以天然状态存在。上述这些成分常以糖苷结合形式、乙酰基结合形式和丙二酰葡萄糖苷结合形式存在。

照片名称:39x57林蛙卵油?

照片描述:林蛙油滋阴壮阳好产品

大豆在加工、发酵或水解过程中,会释放出游离的三羟异黄酮和二羟异黄酮。这两种游离的成分更易被人体肠道所吸收。近10多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研究和体外实验研究均一致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多种肿瘤具有抗癌作用,其中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及白血病等较为明显。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系由大豆及黑豆等豆类植物中提炼而出,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尤其与女性一生的健康关系更为密切。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低雌激素水平者,表现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可防治一些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的病症,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可防治乳腺癌、子宫内膜炎,具有双向调节平衡功能。

研究发现,中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很快,而补充植物雌激素可确保骨质量、骨密度,以预防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波动,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出现烦躁、失眠、心血管功能失调、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所以,雌激素在女性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年后补充大豆异黄酮这种安全、有效的植物雌激素,将会大大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减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失常,使绝经女性血脂和胆固醇升高,易患心血管疾病。而含有异黄酮的大豆蛋白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保护心血管。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高脂肪饮食的女性易患乳腺癌,而常饮豆浆的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前者。国外学者通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豆浆的摄入量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无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亚洲国家,随着居民每天大豆摄入量或豆制品消费的增加,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呈下降趋势,其机制是大豆中的异黄酮具有阻止癌细胞增殖,促使癌细胞死亡的作用。

骨质持续丢失是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从而加速骨质丢失。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减少骨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有利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目前对付乳腺癌的最好办法是预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少吃猪肉等动物脂肪、坚持体育锻炼、多食大豆制品,是当前逆转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三大出路。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多吃大豆蛋白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据研究,如一天摄入大豆制品占总食物量的2—4%,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可降低50%。

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美国医学专家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豆奶中富含的异黄酮可以阻断新血管形成,杜绝为癌细胞提供“给养”,使其“饿死”。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建议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四杯豆奶。

国际文献报道

198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大豆中抑制癌细胞的异黄酮。1990年6月,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组织全美著名学者研讨了大豆的抗癌效果,肯定大豆异黄酮是最佳的天然物质。此后又证实大豆异黄酮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减轻妇女更年期不适症及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美国是癌病多发病国家之一,近几年平以年43%的速度递增,其中肺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胰腺癌占60%,男性比女性高出2 倍。美国每年因为癌症造成的医疗费用等开支高达1100亿美元,并呈上升趋势。现在发现了只要吃大豆食品就可以达到防癌抗癌,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冠心病,而且只要只要稍许改变饮食习惯,调整食物结构,就可以达到省钱、省事、省时、保健、延年益寿一举数得的目的,真是一件大好事,为此,美国政府和公众舆论大肆宣传吃大豆食品的好处,尤其是对于含有大豆异黄酮等的食品,身价培增,把大豆异酮视为珍品。美国政府支持和鼓励美国人要多吃大豆食品,建议每人每天吃20-30克大豆,人体即可获得充分的异黄酮,预防上述疾病。美国FDA还正式批准大豆为健康食品,并取消在1983年规定的学生午餐、副食中大豆蛋白只能占蛋白质摄入量的30%,动物蛋白应占70%的规定。异黄酮研究的突破,令大豆一下子身价培增。

中国人吃了几千年的大豆,过去在西方人的眼里只能用作饮料和榨油,而今天,却成了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食品工业中的热点、重点以及非吃不可的食物,这是和最近50年来现代科技的进步,对大豆有了更多更深入的认识,有了许多新发现以及东西方饮食方式不同所取得的成果有关。

早在40年代,研究者注意到澳大利亚某此牧场中的绵羊生殖能力强,研究发现这是因为牧场中含有特殊的三叶草植物,其富含芒柄花素可在绵羊的胃中经酵解为一种大豆异黄酮--黄豆甙原。从那时开始,研究者就逐渐去关注异黄酮对健康的影响,并最后掀起了研究异黄酮的热潮。

Setchell和Adlercreutz首次发表异黄酮和木脂体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结构相似,并阐述它们的可能防癌作用。大豆及其制品中含丰富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约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雌二醇活性,被称为植物雌激素,其主要为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黄豆甙原(Daidzein)、黄豆素(Glycetein)。

异黄酮与雌二醇有相似性,通过与ER结合发挥微弱激素效应,异黄酮对雌激素也有表现拮抗作用,由于与雌二醇竞争结合ER,使得雌二醇不能产生激素效应,进而对激素相关的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许多研究者认为,植物雌激素能有助于将激素环境调节至适宜的状况,如此就会抑制激素型的癌症出现。植物雌激素在结构上类似于体内产生的雌激素,事实上它们是如此地相似,以至于植物雌激素简直可以欺骗细胞,让它们相信植物雌激素就是体内真的雌激素。虽然这些植物雌激素要远远弱于正常的雌激素,但如果它们集中出现,地与“雌激素敏感性”细胞的结合上就会“胜过”正常的雌激素。从理论上讲,如果雌激素的感受器位置已经被较弱的植物雌激素占据,那么,更具潜能的雌激素就不能再被结合,进而也就预防了细胞中破坏性变化。好几项研究都显示出,带有很多植物雌激素的妇女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就较低,反之亦然。例如,一项最近的研究比较了日本妇女和美籍高加索妇女的雌激素水平。研究者选择了居住在乡村地区的日本妇女,以确保她们的饮食是传统的日本饮食类型,这种饮食和生活在工业化的城市的妇女的饮食相比,含比较低的脂肪和较高的大豆食品(植物雌激素丰富的来源)。考虑到美国妇女较在的体重和体格,将其雌激素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即使是这样,她们的雌激素水平也明显高于日本妇女。研究者认为,美国妇女较高的雌激素水平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妇女死于乳腺癌的人数比例是日本妇女的4倍。

植物雌激素能够以改变月经周期的方式减少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在K.塞切尔博士的一项研究中。绝经前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妇女,在第一个月里让她们摄取60克大豆蛋白质,然后停止摄取大豆蛋白质一个月,最后再让她们摄取大豆蛋白质一个月。在系统摄取大豆蛋白质的时期,月经周期的时间延长了5天。更重要的是,月经周期的前半期--即卵泡期延长了,而黄体期--即后半期却缩短了。乳腺细胞的分裂在黄体期最快,这一时期可能会刺激潜在的肿瘤生长。另外,塞切尔博士认为,妇女吃大豆可以使她们一生中月经周期减少,从而也就减少了机体接触潜在的雌激素的可能性。1980年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对东亚国家与欧美国家的癌症发病率的差异进行病因学调查,以期揭示大豆摄取与癌发症两者的相关,结果令人振奋。各种癌症包括乳癌、前列腺癌、对肠癌、直肠癌、胃癌以及肺癌等发症率都与大豆摄取呈负相关性,可见癌发症的频度与饮食有很大的相关成分,是引起癌症患病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最近,大豆异黄酮的抗癌研究已成为世界热门焦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Messina 等综述了大豆以及大豆异黄酮的抗癌动物实验,发现生大豆、熟大豆、以及分离大豆蛋白都具有一定的抑制癌症效果。

目前已明确大豆异黄酮抗癌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类似女性雌激素作用以及抗激素作用。

2、抑制与癌相关酶活性的作用,特别是酪蛋酸激酶。

3、在癌细胞增殖的促进阶段,具有抑制血管增生作用。

4、消除活性氧,从而具有抗氧化作用。

5、调节细胞周期。

6、此外,还确认染料木黄酮具有抑制一些与DNA切断有关酶活性的作用等。

总之,大豆异黄酮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一定的预防癌症效果,特别是弱雌激素作用,雌性激素不足时可起到类雌激素效果,而雌性激素过剩时又起到抗激素作用。

大豆还可以有助于缓解其他与更年期有关的不舒服症状:如阴道壁变薄。大豆可以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刊载了一个新研究,在这个研究中试图搞清吃三种食品--豆粉、亚麻籽、红三叶草芽--在每两周中每日吃三

种食物中的一种。在吃大豆期间,阴道上皮细胞数目比吃其他食物期间有着显著的增加。研究者得出结论“所吃的食物种类可以调节雌激素处于匮乏状态的更年期综合症的严重程度。”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从员比较了日本妇女、加拿大妇女和美国妇女的更年期综合征反应经历。与西方妇女相比较,日本妇女较少身体不适的抱怨。加拿大研究者对日本妇女和更年期的问题最新研究报告指出:“体温波动或低烧,在东方不被看作是更年期妇女的特征,平均每105个妇女中只有12 个有此症状。

在一份英国主要医学杂志上刊载了荷满.阿道可雷之医生的一封来信,他是一位雌激素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在这封信中,他提到,日本妇女吃大量的豆制品,而豆制品中含有异黄酮。所有的异黄酮能降低雌激素,而如此大量的异黄酮会有一定的生物作用,特别是对低雌激素水平的、停经后的妇女。高水平的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可能解释为什么体温波动和其他更年期综合片症状在日本妇女身上不常见的原因。虽然引起体温波动的准确原因还不清楚,但这可能是由于更年期激素水平波动所引起的。当雌激素水平降低时,身体会通过产生更多的黄体化激素水平(LH)以刺激卵巢来补偿这种激素降低。如果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与空乏的雌激素接收器结合,那么身体可能会误认为雌激素接受器此时是充满的。] 大豆异黄酮类雌性激素的作用早在1962年就有人报导,然而其预防骨质疏松效果还是在近期取得进展。骨质疏松是老年性疾病。人在40岁左右(特别是女人)所利用的骨骼比她们能生产的骨骼要多。停经妇女每年流失其骨骼的5%,这个过程随着雌激素水平降低而加速。不是所有的妇女都处于患骨质疏松的相同风险中,高加索和亚洲妇女,特别是那些骨骼较小者比非洲裔妇女有更高的风险。可是令人奇怪的是,即使亚洲妇女在身材骨骼上较小,但她们发生臀部受伤的几率比高加索妇女要少得多。更让人感到神秘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亚洲妇女在膳食中消耗的钙要远低于美国妇女。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研究中一环,是以夏威夷岛的广市到冲绳的70岁以上的日本妇女为对象,进行了大豆异黄酮排泄量与骨密度相关的病因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骨密度高的群体其尿中的异黄酮排泄量也是较多,而大豆异黄酮的摄取量与尿中异黄酮排泄量有着相互关系,可见大豆异黄酮摄取量与骨密度也一定的关系。

有很多的动物实验证实大豆异黄酮预防骨质疏松的效果。Arjmandi等报导了摘除卵巢的骨持疏松症模型白鼠摄取大豆蛋白,可抑投制大腿骨以及腰椎骨密度低下的效果。之后,Draper等进一步确证了许多来源的植物雌性激素具有抑制卵巢摘除白鼠的大腿骨和椎骨的骨量减少效果。Ishida等以摘除卵巢白鼠为对象,经口投与黄豆苷原和染料木黄酮,结果此两种大豆异黄酮都可抑制内量的减少。Ishimi等以摘除卵巢白鼠为对象,通过皮下投与染料木黄酮也发现大腿骨海绵骨的骨量减少得到抑制。意义深远的是Ishimi等发现投与具有抑制骨量减少的染料木黄酮后,对子宫以及子宫内膜细胞几乎没有影响。另外,有关异黄酮的人体摄取实验报导不多。美国的Protter等(1998)研究确认投与90mg异黄酮的人群的脊椎骨的骨密度明显上升。

总之,免疫学研究以及动物实验确认大豆异黄酮具有明显的预防骨质疏松症效果。

目前有很多研究讨论了大豆异黄酮的抑制骨量减少的作用机制。Ishida等(1998)在研究大豆异黄酮的抑制骨量减少效果时,还发现黄豆苷原与雌激素一样具有抑制尿中骨吸收标志上升作用,而染料木黄酮却没有这种效果,可见此二

种异黄酮的作用机制不一样。由于骨髓B细胞造血与骨量减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Ishida等(1999)以卵巢摘除动物为对象,通过皮下投与,讨论了异黄酮对骨髓B细胞的影响。其结果表明,0.5mg/d染料木黄酮连续投与二星期,能明显抑制经卵巢摘除引起的骨髓B细胞造血亢进。同样,投与0.1 μg/d雌激素也能抑制骨髓B的亢进。另外,Yamaguchi等(1997)通过体外骨细胞培养实验也证实了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骨代谢调节作用的机制不明之处还很多,随异黄酮的不同其作用机制也可能不一样,相信今后此方面的研究能取得更大的进展。

大豆异黄酮来源与分布

1、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只局限于豆科的蝶形花亚科等极少数植物中,如大豆、墨西哥小白豆、苜蓿和绿豆等植物中,其中异黄酮含量最高的只有苜蓿和大豆,一般苜蓿中异黄酮的含量为0.5%-3.5%,大豆中异黄酮含量为0.1%-0.5%。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黄酮中的一种,也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中含量极少。80%-90%的异黄酮存在于子叶中,浓度为0.1%-0.3%。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重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所占比例却很少(10%-20%)。

2、品种和栽培环境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

品种和栽培环境对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品种中的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有很大的差别,异黄酮总含量变幅为0.1%-0.5%。日本和美国大豆品种的异黄酮含量分别为1.2%-2.3%和2.1%-4.2%,异黄酮总量表现为美国品种大于日本品种。我国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一般为1.2%-2.5%,其中尤以东北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为高,一般在1.8%-2.3%。

栽培环境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栽培时期和生长地来反映,其中栽培时期对异黄酮总含量和各类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者分别在1989、1990和1991年种植了同一品种的大豆,测得收获大豆中的异黄酮总含量分别为3.3%、2.8%和1.2%,1989年种植的大豆收获豆品中异黄酮总含量为1991年的3倍,这很可能是由气候变化所致。生长地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和各类分布有影响,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越高。

3、加工对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影响

各种大豆制品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不同,不仅与大豆品种和栽培环境有关,还与大豆制品的加工工艺密切相关。水处理、热处理、凝固、发酵等加工环节和方法显著地影响了大豆制品中异黄酮的含量和种类分布,特别是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的不同提取方法其中异黄酮含量影响极大。

1)水处理:浸泡使10%的异黄酮流失于浸泡水中,且水处理后的大豆中游离型异黄酮增加,这是因为豆类自身存在的β-glucosidases酶水解葡萄糖苷的结果。

2)加热:水煮加热增加了异黄酮向外渗透速率,使大量异黄酮因渗入加热水中而丢失,同时热处理还显著改变了豆制品中异黄酮种类的分布,因为热处理

时β-glucosidases酶活性增强,使异黄酮葡萄糖苷水解为游离型异黄酮,因而制品中游离型异黄酮较原料大豆或大豆粉中的有所增加。

3)凝固:在豆腐生产中,凝固使一部分异黄酮丢失于乳清中,丢失率为44%。

4)发酵:发酵不影响异黄酮的含量,但改变了异黄酮种类的分布,发酵后的产品以游离型异黄酮为主要存在形式,这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真菌产生的大量β-glucosidases水解酶使异黄酮葡萄糖苷大量水解,从而导致游离型的异黄酮显著增加。

5)加工提取方法:提取方法对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中异黄酮含量的影响非常大。如用湿热水洗法去除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所得浓缩蛋白的异黄酮含量与原料豆中的相近,而用60%-65%的酒精水溶液洗涤浓缩法提取的大豆浓缩蛋白的异黄酮仅为原料中的1/10-1/20或更低;用碱溶酸沉法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中异黄酮含量仅为原料的1/5-1/3,流失率较高。

大豆异黄酮的治疗效果

大豆是异黄酮、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的唯一的食物来源,它在亚洲西南部作为食物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而在美国和欧洲西部只是从二十世纪才开始的。亚洲西南部人曰对大豆的大量消费降低了某些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最近的实验数据表明,有效成分是大豆中的phytochemica1s,它还可防止骨质疏松症、肾炎以及自身免疫的疾病。

[更年期综合症] 更年期常常伴随着一些不快的症状,如hot flashes,感情不稳等等。而且在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骨质疏松症和与年龄有关的癌症如于官、乳腺和结肠癌的发病率增加。对大豆摄入量高的亚洲妇女进行流行病学的观察发现,更年期症状的发病率远低于欧洲妇女。住在西方不消费大豆的亚洲妇女并不表现出更年期症状的病率低。温和的雌激素活性减轻一些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同时不产生有关雌激素的问题。大量的实际的例子表明大豆异黄酮可减轻更年期症状,最近的科学研究已证明了这个假设。科学家对五十八名绝经妇女的进行有关研究,这些妇女三个月中每天都摄入大豆,在这项研究之前,她们平均每周有14次hot flashes,而通过摄入大豆,其hot flashes减少h 0%(Cassidy,1994)。

[癌症] 在癌症研究的领域,大豆异黄酮、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进一步获得了科学团体的广泛注意,有关的研究结果前景很好。很多研究增进了大豆异黄酮和各种癌症之间的联系的科学认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对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及白血病的治疗作用。阿拉巴马州大学的1995年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经过对各种异黄酮,包括染料木黄酮、黄豆苷原、apigenin、biochanin和染料本黄酮的抗氧化性效果的研究,证实异黄酮为所研究的抗氧化剂中最有效的一种。在使用老鼠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低水平的染料木黄酮明显延长的肿瘤的潜伏期,并减少肿瘤的多样性达50%。科学家得出结论,染料木黄酮的抗氧化性和防止增生的功效是其抗癌效果的主要原因,而且它在大豆中的含量高,容易供应表明染料木黄酮可成为预防癌症的有力的工具。(We i,1995)当染料木黄酮加入到在试管中生长的细胞中时,它抑制了癌细胞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动物研究表明,染料木黄酮直接抑制了癌化前的结肠和细胞肿瘤。

大豆异黄酮也可预防卵巢癌、结肠癌、胃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生。摄入更多的大豆可降低癌症的发病率。

[乳腺癌] 在日本和中国,乳腺癌发病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豆消费量较高。动物研究表明只要在饮食中含有5%的大豆就可明显抑制化学原因引起的癌症。大豆中最重要的与乳腺癌有关的抗癌物质是shstoestrooens(也称为异黄酮)、染料木黄酮和黄豆苷原。富含大豆的饮食可以通过改变雌激素和其它激素的效果而减少乳腺癌发病的危险(Murray,1998)。

[前列腺癌] 亚洲男性的饮食中富含大豆蛋白,因此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低。在Herman AdlercruetZ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出14个日本男子和14个芬兰男子血浆中的四种异黄酮含量。异黄酮的含量为7%,日本男子的异黄酮比芬兰男于高出10倍,而染料木黄酮的浓度最高。在饮食中的大豆异黄酮的高含量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Aldercreutz,1993)。

大豆异黄酮的药理作用

1 、抗氧化作用

2、抗肿瘤作用

3、心血管保护作用

4、雌激素样作用

5、有效防癌、抗癌的活性物质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特性是美国首先发现的,它是大豆生物活性物中最有医疗价值的活性成分。早在1999年1月,美国癌症研究中心,邀请诸多著名专家研究大豆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效果会议上,专家们充分肯定大豆异黄酮中的雌激素是防癌、抗癌有效的活性物质,并确定大豆异黄酮具有以下的生理特性:

1、具有抗溶血活性和抗真菌活性,有预防与抑制白血病、心血管疾病和骨质增生的生理功能。

2、具有对结肠癌、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预防治疗的生理功能,是保健品和医药贵重的添加剂和成分。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保健食品和医药等领域。

大豆异黄酮开发应用前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保健。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生理代谢有益的调节功能,为其开发利用展示了广阔前景。它对于低激素水平者可起到雌激素样功能,预防妇女更年期后激素消退产生的疾病,如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激素水平者可产生抗激素功能。大豆异黄酮有利于预防肿瘤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我国是世界上第三大豆生产国(产量仅居美国、巴西之后)。具有丰富的大豆资源,我国的研究开发人员应加紧开发含有大豆异黄酮的各种新产品,这不仅可提高大豆的附加值,还可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调查,市场对大豆异黄酮的年需求量在1500吨,而目前的年生产量为500吨,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开发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是目前,要解决大豆异黄酮的生产成本较高,工艺复杂投资大等问题。我国的研究开发人员还应深入进行研究,降低成本,使大豆异黄酮各种新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大豆中的植物雌激素可以预防阿尔茨海默氏症。

据圣地亚哥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研讨会报道,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大豆异黄酮类(称之为植物雌激素)可能对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生有保护作用。用切除卵巢的老年雌猴作为动物模型(相当于绝经妇女),分别研究大豆异黄酮和真正雌激素对脑的作用。经三年研究结果发现:饲以大豆异黄酮类的猴的脑中与阿氏症有关的蛋白质变化很少;饲以雌激素的猴脑中与阿氏症有关的蛋白质未见变化。这说明大豆异黄酮类和真正雌激素对脑都是有益的,但它们的作用机制不同。女性应多吃大豆大豆是豆类的一种,黄豆为其典型代表。大豆营养极为丰富已是众所周知,但大豆对女性健康十分有益却并非人人都了解。大豆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所含的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机能减退,体内雌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和胆固醇代谢失常,使绝经女性血脂和胆固醇升高,易患心血管疾病。而含有异黄酮的大豆蛋白能有效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并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保护心血管。医学研究证明,长期高脂肪饮食的女性易患乳腺癌,而常饮豆浆的女性乳腺癌的患病率显著低于前者。国外学者通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豆浆的摄入量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呈负相关。无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是在亚洲国家,随着居民每天大豆摄入量或豆制品消费的增加,乳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呈下降趋势,其机制是大豆中的异黄酮具有阻止癌细胞增殖,促使癌细胞死亡的作用。

骨质持续丢失是衰老的自然过程,但妇女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女性进入更年期后雌激素水平快速下降,从而加速骨质丢失。大量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有减少骨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有利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

百爱精制大豆异黄酮片专业知

识https://www.doczj.com/doc/ac15627948.html,/htm/views.asp?hw_id=75

百爱产品系列

https://www.doczj.com/doc/ac15627948.html,/htm/product.asp?sort_id=1&Nsort_id=4

大豆生育期结构性状的遗传分析

大豆生育期结构性状的遗传分析 在一定地区,耕作制度相对稳定,大豆品种的生育期长度基本一致。但是,由于土壤肥力和栽培条件不同,形成适宜营养体和产量构成因子所需的时间各异,对大豆品种的生育期结构有不同的要求,使现有大豆品种在生育期结构方面呈现丰富的遗传变异。采用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长度和比例适宜的品种,可充分利用光、温、水、肥资源,形成合理的株型和产量结构。通过生育期结构的调整,还可使关键发育阶段处于较适宜的条件下,避免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可以说,在生态条件和大豆熟期类型稳定的前提下,生育期结构比生育期长短更为重要。 在以往研究中,基本营养生长期改良立足热带高温、短日条件,重点是延长前期长度,并不克意缩短或延长后期长度;鼓粒期长度的遗传研究中很少考虑营养生长期和花荚期,因此不涉及前期和后期的结构问题。目前,尚不知道在成熟期相同的条件下,生育期结构性状的遗传规律。 2003,2004年分别同期种植了全生育期相同,营养生长期不同的大豆杂交组合小黑豆×GR8836的亲本、F1、F2、F2: 3,记载出苗期、R1、R7、R8数据。通过对两年数据分析发现,该组合生育期结构性状的遗传表现大体相同,本文以2004年数据为例阐述遗传分析结果。各性状频数分布的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R/V、全生育期长度在分离世代表型值趋于中亲,营养生长期及全生育期性状有超亲表现。因此推断可能存在基因间互作。另外,F2呈偏态分布、F2:3呈双峰分布,有明显的主基因存在特征,х2检验证实存在一对主基因效应。生殖生长期F2、F2:3均趋于正态分布,由此推断由多基因控制。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小黑豆×GR8836组合的亲本、F1、F2、F2:3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通过极大似然法和EM算法对混合分布的有关成分分布参数做出估计,然后通过AIC值判别和一组适合性检验,选择最优遗传模型,并估计主基因和多基因一阶、二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组合当中,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R/V三个性状均有一对主基因控制,并有多基因修饰作用,遗传模型分别为营养生长期、全生育期为D-0(即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R/V为D-3(即一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在F2:3代分别为76.29%、27.63%、58.58%,延长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性状的基因呈显性。营养生长期及R/V性状主基因遗传率高,且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比率小,因此在育种中,可以在早世代对其进行选择。另外,在双亲全生育期相同的条件下,F2、F2:3世代出现广泛分离,本分析结果得到一对主基因控制全生育期,但主基因遗传率较低,表明本组合中,控制亲本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遗传方式不同。在存在主基因效应的三个性状中,R/V加显性效应值几乎相等,营养生长期和全生育期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 关键词:大豆生育期结构(R/V) 多世代联合分析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 XXXX大学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理化性质以及它的各种功能特性,最后再简要介绍了一下大豆异黄酮在国内外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大豆异黄酮生理功能应用前景 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at introduces structure,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various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bout soy isoflavones;then,we can get some brief acknowledge which is about the applicational prospects of soy isoflavons at home and abroad markets. Key words:Soy isoflavone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pplicational prospects 我国大豆产量仅次于美国、巴西,大豆是营养价值极高的农产品之一,它不仅含有丰富的油脂,还含有很多活性成分,如大豆异黄酮、大豆蛋白、大豆磷脂、、大豆皂甙、大豆甾醇、大豆低聚糖、大豆膳食纤维等。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大豆异黄酮的生理活性。目前有很多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有抗癌、抗氧化、防止心血管疾病等各种功能。 1大豆异黄酮结构、理化性质和人体代谢 1.1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含量极少。80%一90%存在于子叶中,浓度为0.1%一0.3%。大豆及其加工制品中存在的一类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其中含量占优势的是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两种。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为1%一2%。目前发现的12种大豆异黄酮中,游离型的糖苷配基(Agloycon)占总量的2%一3%,包括染料木素(又叫金雀异黄素)(Cenistein,5,7,4’一三羟基异黄酮)、大豆苷原(Daidzein,7,4’一二羟基异黄酮)和大豆黄素(Glyeitein,7,4’一二羟基一6一甲氧基异黄酮)。这些异黄酮类化合物在天然大豆中的主要存在方式为结合了糖基的糖苷大豆异黄酮,即糖苷大豆黄酮(daidzin)和糖苷染料木素(genistin)。结合型的糖苷(Glucoside)约占总量的97%一98%,主要以丙二酞染料木苷、丙二酞大豆苷、染料木苷(genistin)和大豆苷(daidsin)形式存在。 1931年,Walz用90%的甲醇从豆奶中提取出大豆异黄酮:5,7,4’一三羟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与研究进展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与研究进展 王梦瑶 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大学成都四川 610065 摘要:异黄酮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大豆和大豆制品中含量丰富。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提取方法、生物活性、主要的药物作用以及大豆异黄酮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分析了目前大豆异黄酮的市场状况,以及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前景。关键词:大豆异黄酮;化学结构;生理功能;提取方法 1 概述: 大豆异黄酮的英文名是Soybean Extract Powder 或Soybean Isoflavones(SIF)[1]。它是从天然植物大豆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大豆种皮、胚轴、子叶中。大豆异黄酮属类黄酮化合物,是双酚类的结构。其分子结构与人体内分泌的雌激素雌二醇很相似,对人体可起到与雌二醇相似的作用,同时又没有药物雌二醇的副作用,故又被叫做天然植物雌激素。天然植物中存在的异黄酮多以含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在体内经葡萄糖水解酶的作用可水解为不含葡萄糖苷的甙元,通过小肠和大肠,特别是在小肠中被吸收利用,再经过肝脏中酶的作用形成硫酸盐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物,最后经胆汁及尿液排泄[2]。 2 大豆异黄酮的理化性质 2.1 化学组成和结构 大豆中天然存在的大豆异黄酮约有12种,可以分为3类,即染料木素(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大豆黄素(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以游离型、葡萄糖苷型、乙酰基葡萄糖苷型、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等4 种形式存在(其结构式见图1 和图2)。 2.2 大豆异黄酮的物理性质 大豆异黄酮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熔点大都在100℃以上,常温下其性质稳定,呈黄白色,粉末状,无毒,有轻微苦涩味,在醇类、酯类和酮类溶剂中有一定溶解度,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难溶于石油醚、正己烷等。 2.3 大豆异黄酮的化学性质

大豆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大豆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孙文丽 1,2 ,刘昱辉 2* ,吴元华 1 (1.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辽宁沈阳110161;2.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要 大豆的再生体系一直是大豆遗传转化发展的主要障碍,近些年随着研究的深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章对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各种再生体系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和综述,并对大豆再生体系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 大豆;组培;再生体系 中图分类号 S 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8)16-06660-03 Adv ance in R esearch on the R egeneration System o f Soybea n SU N Wen li et al (C 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Shenyan g Agricultu ral Universi ty,S henyan g,Liaoni ng 110161) Abstract The regenerati on s ystem of soybean had al ways been the mai n obstacle in the devel op ment of i ts genetic transform ation.It got great develop ment alon g with the research goi ng deep er in recent years.The advan tages an d disadvantages of vari ou s regeneration s ystem s i n the gen etic transformati on system of soybean were com pared and s um marized and the foregroun d of the regeneration system of soybean was p rospected in thi s article.Key w ords Soyb ean;Tissu e cultivation;Regeneration system 作者简介 孙文丽(1980-),女,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豆抗病基因工程。*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8 04 21 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提高和优化大豆品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人们利用转基因技术提高大豆品质的同时,大豆的组织培养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人们曾采用过各种不同的外植体,但植株再生一度十分困难,即使有再生植株发生,频率和重演性极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豆的再生体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80年,Che ng 等首先报道用无菌苗的子叶节为外植体,在含高浓度B A(10~50 mol/L)的改良B5培养基上诱导丛生芽获得高频率的再生植株[1]。此后,各种不同的再生体系逐渐为人们所发现。建立一个良好的组培再生系统,是大豆遗传转化成功的前提。因此,笔者对目前研究应用比较多的再生体系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1 胚轴再生体系 胚轴作为外植体,是目前研究应用较多的农杆菌转化受体。有许多成功的转化事例,早在1983年陈云昭等就以大豆上胚轴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培养出再生植株[2]。徐香玲等和苏彦等分别将Bt 基因,SMV C P 基因、几丁质酶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以胚轴为受体转入吉林29和中黄4等品种中[3-5]。至今,人们对影响胚轴再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胚轴的再生频率。1983年Christianson 等以幼胚轴为外植体,在以柠檬酸铵为氮源并含有5mg/L 2,4 D 的改良MS 培养基上诱导了体细胞胚胎发生,获得再生植株[6]。Ka neda 等1997年报道,当用发芽种子的下胚轴外植体时,2.0mg/L TDZ 诱导不定芽的效率比1.5mg/L B A 要高[7] 。Zhou 等1998年认为TDZ 具有很强的细胞分裂素活性,激素组合以1.0mg/L TD Z+ 1.5mg/L B A+0.4mg/L N AA 的诱导效率最高,是适合于多种大豆基因型的高效率诱导培养基[8]。2000年张晓娟等通过进一步改变TDZ 和B A 浓度配比,提高了在相同时间内获得完整再生植株的效率,在诱导培养基中适当增加NA A,有助于提高萌动种子胚轴作外植体的植株再生效率[9]。何恩铭等2005年研究表明,激素种类及合适的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是很重要的,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对诱导大豆胚轴愈伤组织,2.0mg/L 的2,4 D 是比较合适的[10] 。2005年余泽高等以鄂豆6号成 熟种子无菌苗下胚轴1/2切段、1/3切段为外植体,在添加N AA 0.1mg/L+K T 1.0mg/L 培养基中下胚轴生根率较高,添加NA A 0.1mg/L+KT 1.0mg/L 、2,4 D 0.1mg/L+6 BA 1.5mg/L 、2,4 D 0.1mg/L+K T 1.5mg/L 可诱导芽的发生;1/2切段生根和发芽比1/3切段的好;反插根的发生较多,顺插有利于芽的形成[11] 。2006年,汲逢源在共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L-半胱氨酸以及二硫苏糖醇等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大豆下胚轴在组培过程中褐化的发生,并大幅度提高农杆菌在下胚轴的瞬时表达率[12]。2 子叶节再生体系 由于子叶节具有取材不受季节限制、诱导再生快、转化突变率低等优点,获得了多个成功的转化。Z ho u 等用子叶节为受体分别将几丁质酶基因、Bt 基因,玉米转座子AC 基因,SMV CP 基因等转入Peking 等大豆品种中,另外李海燕等用农杆菌转化大豆子叶节获得同时整合chi 和rip 基因的转基因大豆[3-5,13-15]。但其也存在再生频率低、受基因型限制,转化株的嵌合体等问题。Me urer 等摸索了农杆菌转化大豆子叶节的影响因素,发现经超声处理过的子叶节较对照容易转化,而且由野生农杆菌Chry5改造而得的农杆菌菌株K YR T 1的转化效果明显优于过去常用的E HA105和LB A4404[16]。王关林等和刘艳芝等研究表明大豆苗龄同时影响子叶节不定芽的再生能力和对农杆菌的感受能力,大豆子叶节以苗龄4d 的转化效率最高,随着苗龄的延长转化率降低[17-18]。不同的培养基对大豆子叶节的丛生芽率也有明显的影响,基本培养基MSB 诱导丛生芽的效果好于B5,在基本培养基中附加1.1或1.7mg/L 的6 苄氨基嘌呤对诱导子叶节丛生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在大豆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19] 。李海燕等2006年研究表明,在大豆萌发时,加入1.0mg/L 6 BA 和2.0mg/L 2,4 D 子叶节分化的芽数较高[20]。2006年,潘川芝等为获得大豆子叶节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优化方案,选用5个大豆品种的子叶节作为外植体,研究了种子萌发天数、外植体大小、不同激素浓度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豆苗龄以5~7d 最佳;外植体以保留全部子叶为宜;外植体的萌发和诱导均存在基因型差异,292黄豆的最佳萌发培养基为1/2MS +1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 ui Agri.Sci.2008,36(16):6660-6662,6665 责任编辑 王淼 责任校对 况玲玲

大豆异黄酮作用真的有这么好吗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好吗? 雌激素不但能够决定女性青春的发育程度,而且能够决定女性青春魅力的保持程度。因而西方科学家认为,如果从30岁开始补充大豆异黄酮,女人的青春起码可以延长到40岁。 青春期,体内雌激素含量为一生中最高点,表现为皮肤光滑、细腻,体态丰满,青春亮丽。30岁以后,雌激素开始下降,至45岁时,剧降至青春期的15%左右,出现皮肤老化、腰酸腿痛、失眠、体形发胖等现象,标志着女性开始衰老。雌激素下降导致女性衰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容颜的衰老:如皮肤松弛、粗糙,皱纹、色斑增多。 (2) 女性性征的退化:如乳房失去弹性,体形发胖,外阴、阴道上皮变薄,阴道壁的伸缩性变小,阴道分泌物减少。 (3) 身心的衰老:如腰酸腿痛,失眠,精力不济,脾气坏,骨流失加剧。 (4) 45岁以后,进入更年期,潮红潮热、肌肉关节痛、失眠、烦躁现象出现。这些现象表面看来是皮肤、体型、情绪在变化,实质上都是衰老引起的,要想根本解决,必须从解决女性衰老入手。而改善这些衰老的惟一办法就是补充雌激素。 在当今欧美以及日本的女性保健领域中,对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和利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当地女性服用以大豆异黄酮为功效因子的功能性食品就像她们日常服用维生素胶囊那样普遍,而且早已成为健康时尚。试验证实,大豆异黄酮(1soflavone)的分子结构99%与女性体内雌激素相同,具有雌激素活性,完全可以代替人体自身的雌激素发挥作用。有条件的女性应坚持长期低剂量服用,以维持人体对雌激素的需求。 大豆异黄酮是目前国际上惟一安全有效的天然植物雌激素,它对人体健康具有以下作用机理: 1、改善皮肤质量:可使女性皮肤光润、细腻、柔滑、富有弹性; 2、抗衰老: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防止女性卵巢功能过早衰退,从而推迟更年期到来的时间,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3、改善经期不适:雌激素分泌不均导致经期不适,大豆异黄酮的双向调节作用,可使雌激素水平正常,改善经期不适的状况; 4、缓解更年期不适:大豆异黄酮因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可调节雌激素水平,从而缓解更年期的许多症状; 5、提前防止骨质疏松: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容易造成骨质流失,及时地补充大豆异黄酮,可有效地防止骨质疏松的发生; 6、提前防止老年性痴呆: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血液浓度和防止特定类型的蛋白质在大脑中沉积,达到提前防止老年性痴呆; 7、提前防止心血管疾病:大豆异黄酮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前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8、防乳腺癌:大豆异黄酮能与雌激素受体相结合,从而降低雌激素的活性,减少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高而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9、改善产后精神状态:大豆异黄酮可及时补充激素的缺乏,能够提前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10、性生活质量:大豆异黄酮的类雌激素作用,可滋润女性重要的靶器官——阴道,使女性阴道肌肉弹性增强,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 本文由https://www.doczj.com/doc/ac15627948.html,撰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豆异黄酮研究进展文献综述1

大豆异黄酮开发及研究进展 [摘要]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一类具有广泛营养学价值和健康保护作用的多酚化合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种植物性雌激素,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双重作用,并且在抗肿瘤、预防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流行病学和实验数据的有力支持。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的生理功能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了分析整理,同时对大豆异黄酮的结构、代谢以及发展前景做了介绍。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大豆异黄酮已成为大豆最引人注目功能成分之一,也是食品与营养学研究热点之一。该文介绍大豆异黄酮的结构、性能、分布、提取分离、检测技术,糖苷水解方法及大豆异黄酮国内研究现状,且分析大豆异黄酮市场状况及研究前景。 [关键字]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糖苷;大豆;功能性食品 1 大豆异黄酮概述 1.1 大豆异黄酮组成及结构 大豆含有大量活性成分,被人们称为“功能性成分宝库”。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中异黄酮类成分,主要是指以3–苯并吡喃酮为母核化合物。迄今为止,从大豆中共分离出12 种大豆异黄酮异构体,分为游离型苷和结合型糖两类,其中苷元占总量2%~3%,包括染料木素(Genistein)、大豆苷元(Daidze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三种。结合型糖苷由三种苷元衍生而成,占总量97%~98%,主要以染料木苷(Genistin)、大豆苷(Daidzin)和6”–O–丙二酰基染料木苷等九种形式存在(Philippe 等,2004;Chung 等,2005)。其中主要成分有三种,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黄豆黄素,它们具有共同母核结构,染料木素为母核5、7、4 位被羟基取代三羟异黄酮,大豆苷元和黄豆黄素均为7、4 被取代二羟异黄酮,其中黄豆黄素母核6位存在甲氧基。在天然状态下,这三种异黄酮母核与葡萄糖以β–糖苷键连接,以异黄酮葡萄糖苷形式存在于大豆中,分别称为染料木苷(Genistin)、大豆苷(Daidzin)和6–甲氧基黄豆苷(Glycitin)。大豆在加工、发酵或体外水解时,糖苷基脱离可释放出游离异黄酮糖苷配基〔1〕。Hosny等曾从大豆醇法提取乳清中分离鉴定出三种新的异黄酮,使大豆中异黄酮数量增加到15种。但由于它们不是从大豆中直接分离而出,是否是大豆特征成分还有待进一步证实〔2〕。 1.2 大豆异黄酮来源及分布 大豆异黄酮是生物黄酮一种。自然界中异黄酮资源十分有限,主要来源于豆科植物荚豆类、葛根等少数植物〔3〕,其中以大豆含量较高,为0.1%~0.5%;并且大豆又是唯一含有异黄酮,且含量在营养学上有意义的食物资源,其变化范围约为0.5~0.7 mg/g 干大豆,不同大豆品种其大豆异黄酮含量不同。大豆中异黄酮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子叶和胚轴,子叶约含0.1%~0.3%,胚轴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所占比例却很少(10%~20%);种皮中异黄酮含量极少〔4-5〕。 1.3 大豆异黄酮理化性质 纯大豆异黄酮呈无色、具苦涩味晶体状物质,染料木素为无色片状结晶,大豆苷元为无色针状结晶,工业上大豆异黄酮产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品尝时具

大豆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展

大豆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只有了解大豆的起源问题,才能更科学地指导大豆种质的搜集、分类、研究和利用。此外,研究大豆的进化,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大豆遗传特性的演替规律,为改良和培育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但是起源的时间及在我国的发源地是一个历史久远的问题,本文就大豆起源的假说及大豆进化的研究进展加以论述。 关键词:大豆;起源;进化 中国自古就栽培大豆,商朝甲骨文中有菽的象形文字。我国最古老的、记述史前文化的、著于元前六世纪的《诗经》,便记载有“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由此推断我国大豆种植历史约在5 000年上下。世界其它国家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播去的。公元前三世纪大豆由我国传入朝鲜,六世纪传至日本。约在300年前,大豆传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欧美认识大豆则在18 世纪以后[1,2]。 国际学者均认同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但在中国何处有多种假说。瓦维洛夫在作物八大起源中心学说中认为大豆为温带物种,起源于中国中西部山地及毗邻低地[3]。Hymowitz[4]提出栽培大豆起源于黄河流域并得到许多研究者的支持。Fukuda[5]认为栽培大豆起源于中国东北。王金陵[6,7]则推测大豆起源于华南或印度附近。吕世霖[8]认为大豆可能有多个起源中心。近期一些研究支持后两种假说[9~12]。还有一些日本学者则认为有些日本栽培大豆可能不是从中、朝传播过去而是直接由日本本地野生大豆群体驯化的[12~14]。研究一个古老作物的起源应该回答5个方面的问题:出自何物种何种群、何地、何时、由何人群驯化以及演化的经过。这是一个难题,因史前文化难以确切追踪取得实据,但又是一个重要命题,这对了解一个古国的文化,民族的历史,物种的进化,科学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笔者将对以上多种大豆起源假说作一评述,从大豆属物种的系统进化和栽培大豆起源研究的方法等方面分析栽培大豆起源的多种假设及依据,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意见。 1 大豆起源 1.1 东北起源学说 日本学者福田[15]认为大豆起源于中国东北,其理由一是中国东北广泛分布有半野生大豆,中国其它地方则不多。二是中国东北有众多的大豆品种,其中许多品种似乎有原始性。李福山[16]也认为,中国的东北地区有考古发掘的最早的大豆文物,还有最早的大豆文字记载,同时东北也是我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东北起源学说主要基于古文字、考古出土遗物及古农史。考古发现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也有局限性的一面。局限性的一面就在于出土的文物及文献年代久远,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不能令人信服。而且古农史对南北大豆的栽培都有记载,因此仅凭考古和古农史的记载是不够的。 1.2 南方起源学说 该学说是根据不同生态地区间各种进化类型大豆DNA指纹的差异比较,为大豆起源提供有力证据。庄炳昌等[17]利用RAPD标记对不同纬度的野生大豆及栽培大豆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南方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指纹图谱相似性要高于北方,指出南方北纬25地区在大豆起源中应值得重视。盖钧镒等[18]发现南方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的细胞器DNA RFLP标记最为接近,结合等位酶、形态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栽培大豆起源于南方的观点。 应该说南方起源学说所提出的论据是最先进的,它采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南方栽培大豆的DNA指纹和细胞器DNA与野生大豆进行比较,其相似性均高于北方。田清震认为与其它各种方法相比较,来自分子生物学的证据更有说服力。 1.3 黄河中下游起源说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与功效

大豆异黄酮的作用与功效 大豆异黄酮是由天然大豆中提取的植物有效成分,因它与雌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能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对雌激素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所以有时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大豆异黄酮的主要作用: 1、改善经期及更年期不适经期及更年期不适常与雌激素分泌不平衡有关,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雌激素水平维持正常,达到改善经期不适的目的。 2、预防骨质疏松及乳腺癌女性随着雌激素分泌水平的降低,防止骨骼钙质溶出的功能减弱,造成骨质流失,如果及时补充大豆异黄酮,可防止骨质流失,预防骨质疏松。补充大豆异黄酮能够减少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高而缓乳腺癌的危险性。 3、改善产后精神障碍女性生育后孕激素减少,雌激素水平尚未恢复,因此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形成精神障碍,大豆异黄酮可及时补充这种缺乏。 雌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女性30岁后雌激素下滑,更年期下滑到15%,补充植物雌激素有效延缓女性容易衰老. 豆浆就是很好的选择,豆浆富含植物蛋白质等养分。且含有一种牛奶所缺乏的植物雌激素——黄豆苷原,所以,女性每天喝豆浆,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降低乳腺癌、子宫癌的发病率,减轻、缩短更年期综合征的不适和时间,并且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抗衰老作用。常饮豆浆,还可以减少面部青春痘、暗疮,可以使皮肤白皙润泽,容光焕发。所以有一种说法:男喝牛奶,女喝豆浆.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 大豆异黄酮是对大豆进行精深加工后的产品,它是从天然大豆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素,因为它与雌激素的分子结构非常相似,能够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合,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安全且无副作用,所以又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在当今欧美以及日本的女性保健领域中,对大豆异黄酮的利用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归纳起来它有如下一些功能:改善肤质:它的“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可使女性皮肤光润、细腻、柔滑、充满弹性、焕发青春光彩。 抗衰老:长期补充异黄酮可使体内雌激素保持正常水平,推迟绝经期或达到改善经期不适的目的,以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预防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出现骨质疏松比男性更普遍。这是由于卵巢激素的缺乏导致骨质代谢障碍,即骨质形成和再吸收之间出现不平衡,从而加速骨质流失的后果。异黄酮可以有效地改善肠内钙的吸收,因此,就会较好地防止骨质流失,起到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 预防老年性痴呆:这类病人中女性患者约为男性患者的三倍,特别是卵巢和子宫切除者、绝经早者的发病率更高、更早且进展更快,研究表明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以提高雌激素的水平,这对预防老年性痴呆具有重要作用。 预防心血管疾病:由于大豆异黄酮可有效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臼的浓度,无形中等于提高了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可起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大豆生育期划分标准

(一)种子萌发和出苗期 胚根首先从胚珠珠孔伸出,当胚根伸长到与种子等长时称发芽。胚轴伸长,种皮脱落,子叶随下胚轴伸长露出土面,当子叶展开时称出苗。条件适宜,播种后4—6d 黄豆 即可出苗。田间半数以上子叶出土即为出苗期。 (二)幼苗期 从出苗到花芽分化前为幼苗期。出苗后2片子叶展开,其幼茎继续伸长,上面的2片对生的单叶随即展开,此时称单叶期。随着幼茎不断伸长,长出第一片复叶时称3叶期。3叶期地上部分增长速度较慢,地下根系生长较快形成根瘤。此期末根系初步形成,开始需要较多的水分和养料。幼苗期大约20—25d,占整个生育期的l/5,这一时期是长根期;应注意蹲苗,加强田间管理,达到苗全、苗匀、苗壮,为丰产打下基础。 (三)花芽分化期 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始花为花芽分化期,也是分枝期。一般约经25—30d。当复叶出现4—5片时,主茎下部开始发生分枝,同时分化花芽。人豆花芽的分化和现蕾是在短口照条件下进行的。花芽开始分化过程是:先出现半球状花芽原始体,接着在它的前面形成事片,再形成筒;继而分化出龙骨瓣、翼瓣和旗瓣;环状的雄蕊原始体相继分化,在雄蕊中央雌蕊开始分化,并出现胚珠原始体;随后进入胚珠、花药原始体分化,花器官逐渐长大,最后陆续形成花蕾、花粉和胚囊,完成花芽分化。花芽开始分化,植株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这时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同时注意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达到株壮、枝多、花芽多、花健的要求。 (四)开花结荚期 从始花到终花为开花期,从软而小的豆荚出现到幼荚形成为结荚期,出于大豆开花与结荚是并进的,所以这两个时期通称开花结荚期。大豆花很小,着生在叶腋或茎的顶端,每个花簇上着生的花数,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异。大豆落花落荚率高,因此每个花簇结荚数较少。大豆开花以上午6—9时为多,由现蕾至开花一般为3—7d。胚珠受精后,了房逐渐膨大,形成软而小的绿色幼荚,

关于大豆异黄酮的研究综述

吸循环的不利影响,注意持续气腹压不宜太高及监测血气变化。②气腹形式应缓慢,使老年患者对CO 2气腹有一适应过程。③腹壁穿刺时应防止皮下气肿,术毕挤压腹部排尽腹腔内C O 2气体,可有效地预防高碳酸血症。④术毕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监测呼吸循环功能,防止肺部感染。⑤LC 应由配合熟练、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尽可能缩短手术和麻醉时间。 214 术后护理 21411 一般护理:LC 通常采用全麻,术后应严密监测血 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率等变化。术毕回房后按全麻术后观察护理,3小时内注意不让病人入睡,以防止“麻醉后作用”导致病人窒息等严重并发症。输液总量及速度宜控制,避免因输液量过多,速度过快而导致病人出现急性心肺功能不全。 21412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术后2~3d 应行心电 监护,检查血压并通过干预保持血压稳定,高血压患者恢复服降压药,如病情不允许口服,则可静滴硝酸甘油等控制血压,如为起搏心律,则应观察起搏信号后有无QRS 波伴随及漏波现象,出现心律失常及血压变化及时通报医生处理。 21413 合并呼吸系疾病患者的护理:呼吸系疾病大多有病 史长,反复发作的特点,多数病人常认为是老毛病而未加重视,术后应鼓励病人积极排痰,作有效咳嗽,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祛痰药物、雾化吸入等促进排痰,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口唇、肢端紫绀情况,视缺氧情况合理给氧,一般给予低流量吸氧,严重者应监测血气,如氧分压低于60kPa,CO 2分压高于 50kpa,结合呼吸、血氧饱和度、紫绀等,则应考虑呼吸衰竭, 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总之,尽管合并心肺功能疾患的病人行LC 难度较大,但只要做好术前处理,术中及术后监测,具备熟练的LC 技术,LC 不失为老年人胆石症病人的优秀手术方式,是一种损伤小,安全可靠,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我们认为老年胆囊切除更适合于LC 。 参考文献 [1] 费庆铨.老年胆道疾病的外科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 1989127:150~152. [2] 孙石.肝胆胰外科杂志,1999,11(1):6. 收稿日期:2005-09-12 文献综述 关于大豆异黄酮的研究综述 蒋蔡滨 (贵阳中医学院2003级研究生,贵州贵阳 550002) 内容提要:本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组成结构、吸收和代谢、物理和化学性质、含量测定方法、药理作用,分析了目前大豆异黄酮的市场状况,以及我国大豆异黄酮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大豆;大豆异黄酮;吸收和代谢;物理和化学性质;含量测定方法;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08(2006)02-0049-02 1 大豆异黄酮的结构和含量分布 大豆异黄酮[1](s oybeanis oflavones,SiF )是多酚类混合物,大豆异黄酮的组成、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染料木素(金雀 异黄素,genistein )、大豆黄素(daidzein )和黄豆黄素(gly 2citeln )。天然情况下它们大多以β-葡萄糖苷形式存在,近年来发现发生乙酰化、丙二酰化、琥珀酰化转变的异黄酮苷。其中起到生理功效的主要是染料木素、大豆黄素及其苷。 通常,在天然状态下,大豆中只有少量异黄酮以游离苷元形式存在,90%以上是以β-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现已确证了3种SI F 苷元和9种SI F 葡萄糖苷,共12种SI F 。其中部分SI F 葡萄糖C6位上的羟基还可被乙酰基或丙二酰基取代生成酰化SI F 。成熟大豆中[2]总异黄酮的含 量常因其品种、产地、生长环境和储存条件而各不相同,一般为0.2%~014%。其中,以大豆胚轴(包括胚芽和胚根)含量最高,其百分比含量约为子叶(大豆瓣)的6倍。不同大豆品种中,黄皮大豆的总SI F 含量最高,黑皮大豆次之,绿皮大豆最低。大豆中不同异黄酮成分的比例以染料木黄酮为主。约占50%~60%,黄豆苷元为30%~35%而大豆黄素只占5%~15%。2 吸收和代谢 大豆经加工,微生物发酵或人体摄取后在肠道细菌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异黄酮的糖苷配基脱离,释放出有生物活性钓三羟异黄酮(genistein ),二羟异黄酮(daicbeh )、6-甲氧基大豆素(glyeitein )。它们在成人体内可被肠道细菌进一步转化为雌马酚(eguol ),对乙苯酚(p -ethyl penol ) ? 94?第28卷 第1期 2006年3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 GC TCM No .2 Vol .28 March 2006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一:预防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在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各器官组织的功能调整不相适应,出现一系列病症,而补充雌激素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这类病症的目的。妇女更年期的表现:潮热、出汗、畏寒、胸闷、心悸、气短、头眩、血压波动等;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激动或抑郁、多虑、失眠、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综合判断力下降。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二:预防、改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指骨组织减少而导致骨骼脆而易碎,易骨折。常见于更年期后妇女及老年男子(由于激素变化或钙和维生素d不足)。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比男性高很多,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出现负平衡,骨量减少。异黄酮可与骨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减少骨质流失,同时增加机体对钙的吸收,增加骨密度。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三:预防早老性痴呆症 早老性痴呆症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痴呆症,女性多患。近年来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也属于雌激素作用的靶组织,脑内具有记忆功能的海马突触小体含雌激素受体,医学界已证实,雌激素水平与老年性痴呆密切相关,服用大豆异黄酮和真正的雌激素对脑部都是有益的。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四:美容、延缓衰老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女性皮肤光滑、细腻、柔嫩、富有弹性,焕发青春风采。女性通过补充雌激素激活乳房中的脂肪组织,使游离脂肪定向吸引到ru fang,从而达到丰乳的效果。研究表明:现代女性出现更年期提前现象,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体内雌激素维持正常水平,推迟绝经期,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六:改善经期不适 经期不适一般与雌五素分泌不平衡有关,长期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体内雌激素维持正常水平,达到改善经期不适的目的。 大豆异黄酮的功效与作用六:提高xing生活质量 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可使女性yin道上皮细胞的成熟度增加,yin道肌肉弹性增强从而提高xing生活质量。

大豆各时期注意要点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播种出苗时期(5天左右) 1、生育期特: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140%,胚根和两片子叶长出。 2、主攻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主抓措施: (1)整地施肥、保墒: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K总含量在20% 以上)50公斤。 (2)补苗:刚一出苗时发现缺苗,立即补苗。 (3)药剂拌种:按25克天达2116(拌种型)加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0.75公斤拌10公斤豆种,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线虫病。 (4)播种:夏大豆麦收后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第亩5公斤,播深在3-5厘米。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细苗时期(16~20天) 1、生育特点:光照反应敏感,根系生长快于地上茎叶生长,主茎达60厘米左右,根瘤逐渐形成。 2、主攻目标:确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3、主抓措施: (1)间、定苗:出苗后及时剔除疙瘩苗、弱苗、杂株,第一片复叶长出前根据亩留苗密度定苗。一般早播、肥地宜稀,晚播落地宜密的原则。 (2)中耕除草:人工、机械天茬、除草或用5%快锄乳油每亩50毫升,兑水40公斤在大豆3-5叶期喷雾或用8.8%草威特30-40毫升,兑水35公斤喷雾。 (3)浇水:此期缺水极易形成“小老苗”,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应立即浇水。 (4)病虫害防治:亩用25克天达2116(抗旱壮苗型)加10%蚜虱速克5克混合兑水15公斤喷雾,可防治大豆叶斑病和兼治蚜虫。亩用辛硫磷颗粒剂1公斤,兑土40~50公斤,可防治蛴螬、地老虎。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分枝时期(15-18天)

1、生育特点:营养行长逐渐进入旺盛期,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生长,花芽开始分化,根瘤菌固氮能力加强,是营养生长好快的关键时期。 2、主攻目标:植株健壮、花芽分化良好,叶面积稳步增加,土壤疏松有利根瘤菌生长。 3、主抓措施: (1)中耕培土,有利防治倒伏,排涝及控制徒长。 (2)浇水施肥,遇旱浇水,叶片短小,发黄要追肥(复合肥每亩20公斤)。 (3)病虫害防治:此期是大豆叶斑病、成虫病和豆科蝇、蚜虫混合发生期,可用天达2116(豆科专用型)50克加40%氧化乐果85毫升混合兑30公斤喷雾。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开花结荚时期(22-34天) 1、生育特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长旺盛,是决定单的株荚数的关键期。 2、主攻目标:根深叶茂、花多荚多,防止徒长,防止郁蔽和倒伏。 3、主抓措施: (1)浇水:此期大豆需水量最大,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应立即浇灭水,同时遇涝排水。 (2)防徒长倒伏,植株生长过旺,应及时控制,喷洒天达2116或助壮素。 (3)病虫害防治:此期豆类螟、食心虫叶病和大豆花叶病毒病常发生,可亩用50克天达2116加25%灭多威50亳升混合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如大豆已封垄,亩用量应加大到75~100毫升,兑水浓度仍按600倍。 此外,大豆兔丝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有可能大发生,发生时应及时拔除深埋。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鼓粒成熟时期(32~38天) 1、主攻目标:保根、护叶,增荚、增粒,提高粒重。 2、生育特点:营养生长基本停止,生殖生长旺盛。这个阶段前期决定粒数,中后期决定粒重,根茎生长减弱,根瘤固氮能力开始下降。 3、主抓措施:

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1 第3卷 第3期 中 国 食 品 学 报 V ol.3 No.3 2003年9月 Journal of Chinese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p.2003 大豆异黄酮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1) 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雌激素特性 袁建平 王江海 刘 昕 (中山大学国家教育部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广州510275) 摘要 大豆尤其是大豆胚轴富含有益于人类健康的大豆异黄酮。人体内的两种专一肠道细菌能将大豆异黄 酮中的大豆苷和染料木苷代谢为相应的糖苷配基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马雌酚是大豆黄素在肠内细菌作 用下的代谢产物,具有比大豆异黄酮更高的生理活性;但幷非在所有摄取大豆异黄酮的健康成年人体内 都能产生马雌酚;马雌酚的产生与体内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肠内菌丛有关。大豆蛋白能影响肠内菌丛的构 成,进而提高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大豆异黄酮是一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具有雌激素和抗雌 激素的双重活性,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预防和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植物雌激素 生理活性 代谢 文章编号 1009-7848(2003)03 -0081-05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亚洲妇女的更年期潮热出汗症状明显比西方妇女轻微[1]。亚洲妇女乳腺 癌的发病率仅为西方妇女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 一[2]。移居美国幷接受西方饮食方式的亚洲人, 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3]。研究 表明,亚洲人因摄入大量的大豆及大豆制品,而使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西方人。这与大豆及其制品中所含的弱雌激素即大豆异黄酮有关[1]。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在饮食中 富含大豆异黄酮的人群中,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低量摄入大豆异黄酮的人群[4]。 鉴于大豆异黄酮所具有的显著生理活性及其对人类健康的有益作用,美国FDA 于1999年 10月将含大豆异黄酮的大豆蛋白正式推荐为降 低血中胆固醇水平,以减少冠心病危险的健康产品[1],显示出大豆异黄酮对健康的重要性已得到 广泛认同,促使人们对大豆异黄酮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1 大豆异黄酮及其吸收和代谢 1.1 大豆异黄酮的种类 大豆异黄酮是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 植物雌激素,它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子叶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0.1% ~ 0.3%, 而胚轴中异黄酮含量较高,可达1% ~ 4%。从 大豆中已发现幷分离出12种异黄酮化合物。其中有3种糖苷配基(Aglycones ) [即大豆黄素(Daid- zein )、染料木黄酮(Genistein )和黄豆黄素(Gly- citein )] 和9种对应的异黄酮糖苷(即葡萄糖苷、 丙二酰基糖苷和乙酰基糖苷)。大豆中的异黄酮 糖苷约占总异黄酮的98%。大豆胚轴中的异黄 酮构成与大豆子叶不同的是,其大豆苷含量高于染料木苷。大豆胚轴除含丰富的异黄酮外,还含大豆蛋白、胰蛋白酶抑制剂、肌醇六磷酸和皂角苷等多种活性组分[5]。 1.2 大豆异黄酮的代谢及药代动力学 大豆异黄酮糖苷主要在人体肠道内代谢和吸收,再传递至肝脏,幷进入肠肝循环。肠内菌丛对大豆异黄酮的代谢起决定作用[6],幷明显影响 异黄酮的生物利用率[7]。Hur 等已从健康人体内 筛选出专门代谢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肠道细菌,其中大肠杆菌HGH21和格兰氏阳性菌株HGH6均 具有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能将大豆苷和染料木苷 82 中 国 食 品 学 报 2003年第3期 收稿日期:2003–06–17

大豆异黄酮成份结构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in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oy Bean Isoflavone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latest medical research development regarding the structural ingredi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oybean Isoflavone. Three main focuses include its structural composition, absorption and metabolism and pharmacology. The article specifically highlights its chemical reaction in cardiovascular, anti-cancer effects, anti-oxidation, anti-inflammatory reaction, immunization and anti-osteoporosis. Hope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medical research in soybean Isoflavone. Key words:Composition structured, Soy bean isoflavone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大豆異黃酮成份結構及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 摘要:本文綜述大豆異黃酮成份結構與藥理作用最新進展。主要分為成分結構,吸收及代謝和藥理作用三個部分。重點包括;心血管作用、抗癌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增強免疫作用和抗骨质疏松作用,希望能為大豆異黃酮進一步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 成份結構;大豆異黃酮;藥理作用 1.引言 大豆又名黄豆,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r L.)是我国傳统的糧食作物[1] 。已知大豆存在異黃酮成份,具有相似雌激素的生理活性,對改善婦女更年期综合症状上有较好的效果。隨着對大豆異黃酮更深入的了解,發現具有不同的藥理作用;如心血管作用、抗癌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增強免疫作用和抗骨質疏鬆作用等。由於近年文獻的收載較為零散,本人對大豆異黃酮最近的研究成果作一整理,主要從藥理作用方面進行總結及綜述。 2.大豆异黄酮的成分和结构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簡稱ISO)是一類從大豆中分離提取出的、具有異黄酮類化合物结構的主要活性成分[2]。目前從大豆中分離鋻定出有l2種異黃酮,其中四種苷元,分别為大豆黄素(daidze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苷(denist in)、黄豆素(glycitein)。主要活性成分為染料木素和黄豆素 [ 3]。按照存在自然界的方式分有4種;包括游离型、葡萄糖苷型、乙酰基葡萄糖苷型、丙二酰基葡萄糖苷型等[4]。分成9種糖苷结構;包括3种为葡萄糖苷结构,3種為乙酰基葡萄糖苷结构,3种为丙二酰基葡萄糖苷结构。以異黄酮葡萄糖苷和丙二酰基异黄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