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组织是由一些起源、形态和机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犬体内的基本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器官

由几种不同结构的组织,按一定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器官可分为中空性器官与实质性器官两大类。中空性器官的基本结构特点是管壁分离。实质性器官的基本结构分实质和间质两部分。

3.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个形态结构不同,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彼此分工合作完成体内某一方面的生理机能。

犬由一系列不同的系统所组成,它们分别是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被皮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4.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后者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广泛和持久。

5.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器官、组织、细胞自身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变化的生理特性。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较为简单,幅度小,但对功能和稳态的维持仍然十分重要。

6.内脏

内脏是指大部分位于体腔内,直接参与犬体新陈代谢、生殖运动以维持个体生存种族延续的各种器官。

内脏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和生殖器官。广义的内脏还包括体腔内的其他器官。

7.体腔

体腔为体内容纳大部分内脏器官的腔隙。

分为胸腔、腹腔(大)和盆骨腔(小)。

8.骨盆腔

盆骨腔为体内最小的体腔,可视为腹腔向后的延续。9.骨骼

骨骼是指许多的骨通过结缔组织如韧带、软骨等连接起来,构成一定形状的支架。(257~264块)

10.肋弓

肋弓为胸廓的后界,是由最后肋骨与各肋的肋软骨顺次相接形成的。

11.浮肋

浮肋是指最后肋骨的肋软骨独立存在。

12.假肋

后5对肋骨的肋软骨由结缔组织连接在前一肋软骨上,称为假肋。

前8对肋骨以肋软骨与胸骨相接,称为真肋。

13.胸廓

胸廓是由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组成的前小后大的截顶锥形的骨性支架。

14.关节

滑膜联结又称关节,骨与骨不直接联结,其间有滑膜保卫的腔隙即关节腔,能进行灵活的运动。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及血管、神

经和淋巴管等构成。

15.探声反射

探声反射是指四叠体的后丘是听觉反射的低级中枢,当声音刺激所引起的耳蜗兴奋传到后丘脑时,犬会表现出耳朵头部转向声源的现象。

16.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是肌力正常的情况下出现的运动协调障碍。

一侧小脑损伤,则同侧的运动发生障碍。

17.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是指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肌肉内的感受器(肌梭)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传入脊髓后,会引起被牵拉的骨骼肌收缩的反射活动。

它的特点是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存在于同一条骨骼肌中。它是维持犬姿势最基本的反射。

18.肌紧张

肌紧张是由重力作用或持续性牵拉所引起肌肉收缩。19.反射

反射,即犬体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后,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刺激做出的应答性反应。

反射弧包括5各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20.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21.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指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与生俱来的固定神经联系。

22.植物性神经

植物性神经又称自主神经或内脏神经,是指在神经系统

中,分布到内脏器官、血管和皮肤的平滑肌以及心肌和腺体的神经。

23.强化

强化是指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多次结合的过程。

24.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如果在给予条件刺激时,不再伴用非条件刺激强化,久而久之,原来的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出现的现象。

25.动脉

凡是输送血液出心脏的血管统称为动脉。

26.静脉

凡是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统称为静脉。

27.体循环

体循环又称大循环,是指当心室收缩时,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从左心室输出,经主动脉及各级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然后变为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静脉血,经过各级静脉,最后汇集成前、后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这一循环过程。

体循环途径:含氧和营养物质的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前、后腔静脉→右心房

28.肺循环

肺循环又称小循环,是指体循环的静脉血从右心房经右房室口进入右心室输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到达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在此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过程。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29.门静脉循环

门静脉循环是将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带入肝脏,在肝内进行初步加工的过程。

门静脉循环途径:胃、肠、脾、胰各器官流出的静脉血→门静脉→肝脏→肝静脉→后腔静脉

门静脉是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静脉血。

30.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叫作一个心动周期。

31.心音

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心脏瓣膜启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形成湍流等因素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为心音。

32.血压

血压是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33.脉搏

脉搏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

检查犬脉搏的部位在股动脉或胫前动脉。

34.内环境

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即细胞外液,也叫细胞的内环境。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脑脊液等。

35.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在血浆中除去纤维蛋白原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36.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当周围液体的渗透压降低不大时,细胞虽有胀大但不破裂溶血,对低渗的这种抵抗力称之为红细胞渗透脆性。

37.碱贮

生理学上把血浆中的NaHCO3含量称为血液的碱贮。

38.呼吸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吸入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39.外呼吸

外呼吸又称肺呼吸,是指气体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外呼吸是由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和肺换气(肺泡气与肺泡壁毛细血管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组成。40.气体运输

气体运输是指血液把来自肺泡的氧气运送到组织细胞,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排出体外的过程。

41.内呼吸

内呼吸又称组织呼吸,是指气体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42.副鼻窦

副鼻窦又称旁鼻窦,是指在鼻腔周围一些头骨的内部,形成直接或间接地与鼻腔相通的腔。

43.细支气管

细支气管是指在肺内直径小于1mm的支气管。

44.胸膜

胸膜覆盖在肺表面和胸壁内面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具有分泌和吸收等功能。

胸膜可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叫作胸膜脏层或肺胸膜;外层叫作胸膜壁层。

45.胸膜腔

胸膜腔是指胸膜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两肺周围各形成的一个完全封闭的腔隙。

a.负压及功能:左、右胸膜腔被纵膈分开,胸膜腔内没有气体,为负压,使两层胸膜黏在一起,对肺有牵张作用,以确

保肺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呼吸运动。

b.胸膜液及功能:胸膜腔内有胸膜分泌的少量浆液,称为胸膜液,有减少呼吸运动时两层胸膜摩擦的作用。

46.纵隔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纵膈由两侧的纵膈胸膜及包在其间的器官(心、心包、食管、支气管、大血管、淋巴结、胸导管以及神经等)和结缔组织构成。

47.呼吸膜

呼吸膜是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结构。

呼吸膜由液体层、肺泡上皮、上皮基底膜、间隙、毛细血管基底膜、毛细血管内皮组成。

48.消化

消化是指消化器官把食物变成可以被机体吸收养料的过程。

犬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壁内腺和壁外腺。

49.吸收

吸收是指饲料经过消化后,其分解产物经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

吸收的部位:口腔和食道、胃、小肠(主)、大肠。50.齿式

齿按其生长部位和形态不同分为切齿、犬齿和臼齿。51.肾窦

肾门向肾内深陷的空隙,称为肾窦。

52.肾单位

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肾脏是约有120万个肾单位组成。

53.肾小体

肾小体分布于肾皮质,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54.原尿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一部分水、电解质和少部分有机物(包括少量的较小分子的血浆蛋白)都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膜而进入肾小囊内,这种滤过液称为原尿。

55.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肾小球滤过作用的进行主要靠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计算: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囊内压)

56.性成熟

当幼犬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生殖器官已基本发育完全,开始具备了繁殖的能力,这个时期通常称为性成熟。

57.体成熟

犬达到性成熟后,生长发育仍在继续进行,直到具有成年犬正常体貌结构特征,称为体成熟。

58.妊娠

妊娠是指受孕后至分娩前的生理时期。

59.皮肤衍生物

在身体的某些特殊部位,皮肤演变成特殊的器官,如犬的毛、枕、汗腺、皮脂腺及乳腺等,称为皮肤的衍生物。60.感受器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装置,广泛分布于身体各器官和组织内,其形态结构各异。感受器能接受一定范围的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传导路径,把冲动传至大脑皮质而产生各种感觉,从而建立机体内、外界环境间的联系。

61.盲点

在视网膜后部有一视神经乳头,形状不定,一般为三角

形,视网膜神经细胞的轴突汇集于视神经乳头,集合形成视神经。因视神经乳头只有神经纤维,没有感光能力,又叫盲点。

62.第三眼睑

第三眼睑又称为瞬膜,为位于眼内侧角的半月形的结膜褶,常有色素,内有一块软骨。

63.眼球会聚

眼球会聚就是看近物时两眼球同时向鼻侧聚合的现象。

64.视野

视野是指单眼看一物体所看到的全部空间区域。

65.双眼视觉

当犬直视前方时,双眼两个视野总有一个区域在中央部分相重叠,这个重叠部分的视野区,在大脑皮质内所反应的物像必须完全叠合,这时所产生的视觉,叫作双眼视觉。66.激素

内分泌腺无输出管,其腺细胞分泌的某些特殊化学物质称为激素,激素通过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随血液循环传递到全身。

67.脑砂

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内的结缔组织增多,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着,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称为脑砂。

68.假黄体

退化的黄体。

二、问答题

1.犬体调节方式有几种?各自特点?

三种。

神经调节:快速、精确、短暂,具有高度的整合能力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自身调节:较为简单、幅度小

2.犬体由哪些系统构成?

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被皮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3.骨的功能?

①支撑功能②运动杠杆功能③保护功能④造血功能

骨与骨相连接构成犬体的支架,赋予犬体外形,并负载身体的重量;为骨骼肌提供附着面,通过肌肉收缩,骨起着运动杠杆的作用;骨形成腔室,起着容纳保护重要器官的作用;骨的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4.犬脊柱分为几段?各段椎骨数目是多少?

5段。颈椎7 胸椎13 腰椎7荐椎3尾椎20-23

5.从脊柱结构来来谈谈,犬头部为什么能自由转动?

犬的枢椎具有高而长的棘突,呈长板状,枢椎的棘突与寰椎形成可动性关节,故头部可以自由转动。

6.犬体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

犬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联结、骨骼肌三个部分组成。在运动中,骨是运动的杠杆,骨联结(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运动的动力。

7.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腔及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等构成。

8.骨骼肌的物理特征和生理特征是什么?

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黏滞性

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9.胃液为什么是酸性的?有何生理作用?

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所以显酸性。

酸性环境有利于糖类、蛋白质、酯类等的水解,形成小分子有利于吸收,为胃消化酶提供酸性环境。

10.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为什么是又是重要的消化液?

①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可乳化脂肪,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

②胆盐可与脂肪酸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③胆汁促进维生素A、D、E、K的吸收;

④胆汁可以中和十二指肠中部分胃酸

11.犬舔伤口有何意义?

唾液中有溶菌酶,具有抗菌作用,可以起到清洁消毒的作用1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什么?他们在中枢部和外周部分别构成了哪些神经结构?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中枢部:脑和脊髓

外周部:躯体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13.犬大脑皮质有何机能?

①额叶-运动区②顶叶-一般感觉区③颞叶-听觉区④枕叶-视觉区⑤边缘区-参与个体生存、种族保存、内脏活动调节和嗅觉等

14.犬腰荐部脊髓损伤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除臀部和尾部的感受消失,躯体麻痹外,直肠和膀胱也麻痹,出现不由自主排粪、排尿现象。

因为犬的腰荐部脊髓支配犬的排粪、排尿、勃起、射精等反射活动,如果发生损伤,会引起以上机能发生障碍。

15.植物性神经和躯体神经有哪些不同?

①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植物性神经则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②从中枢到效应器的神经元的数目不同

③躯体运动神经的分布形式和植物性神经节后纤维分布

也有不同

④躯体运动神经一般都受意识支配,而植物性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意识的直接控制,有相对的自主性

16.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有何不同?

详见P92的表格

17.说出犬延脑、间脑、小脑的主要机能?

①延脑:生命中枢的所在地,在延髓中有呼吸中枢、心脏活动中枢、血管活动中枢

②间脑:丘脑:感觉的较高级中枢,具有较粗糙的感觉分析下丘脑:植物性神经的高级中枢和体温调节中枢

③小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

18.条件反射是如何形成的、有何意义?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层内,条件刺激的皮层代表区域与非条件刺激的皮层代表区域之间建立了机能上的暂时性联系。

意义:扩大了机体的反射活动范围,增强了动物活动的预见性和灵活性,便于适应环境。

19.说出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

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构成,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等

20.说出左右心室入口和出口上瓣膜的名称、机能以及与心音的关系?

①名称左心室入口:二尖瓣左心室出口:主动脉瓣

右心室入口:三尖瓣右心室出口:肺动脉瓣

②机能:都为防止血液逆流的装置

③关系:左右房室瓣关闭时,心室收缩开始,产生心缩心音;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关闭时,心室舒张开始,产生心舒心音。

21.为什么小血管受损后,血液自血管内流出数分钟后自行停

止?

①受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形成封闭性创口;

②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止血栓堵住伤口,实现初步止血;

③纤维蛋白凝块形成,起到有效止血的作用。

22.怎样防止和促进血液凝固?

(1)防止:①去除血中钙离子;②低温延缓血凝;③将血液置于特别光滑的或预先涂有石蜡的器皿内,可以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延缓血凝;④使用肝素;⑤搅拌。

(2)加速:①血液加温能提高酶的活性,加速凝血反应;

②接触粗糙面;③维生素K对出血性疾病具有加速血凝和止血的作用,是临床诊断上常用的止血剂。

23.血浆的渗透压是怎样产生的?

溶液促进血浆向半透膜另一侧溶液中渗透,产生渗透压。

24.淋巴循环有何生理意义?

①调节血浆与细胞之间的液体平衡

②回收细胞间液的蛋白质

③脂肪消化的重要途径

④淋巴液对机体具有防御机能

⑤参与免疫反应

25.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有哪些?

①呼吸膜厚度

②呼吸膜面积

③肺血流量

26.氧是怎样从外界进入血液并供组织细胞利用的?

①氧气通过循环系统进入血液;

②大部分氧气在红细胞内和血红蛋白结合,被运输到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利用;

③其他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

27.二氧化碳是怎样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和肺并最终排到外界的?

①细胞内的二氧化碳与水生成HCO3-扩散到细胞外形成碳酸氢盐;

②碳酸氢盐随血液循环到肺毛细血管时新解离出的二氧化碳经扩散被交换到肺泡内,随犬的呼气排出体外。

28.胸膜腔负压的成因及生理意义?

成因:左右胸腔膜被纵膈分开,胸膜腔内没有气体,为负压。生理意义:使两层胸膜黏在一起,对肺有牵张作用,以确保肺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呼吸运动。

29.简述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便作用形成尿液。

30.从肾乳头渗出的液体是原尿还是尿,说明其来源和去路?

31.说明犬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后出现多尿的原因?

生理盐水是等渗溶液,不会影响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是大量输入后将血液稀释,使血胶体渗透压下降,同时血容量增多,肾小球滤过率增大,引起尿量增多。

32.精清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1)精清是犬副性腺分泌的混合物。

(2)作用:中和阴道中的酸性分泌物,吸收精子排出的二氧化碳;为精子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增加精液的容量。33.淋巴结有何分布规律?为什么检查淋巴结可判定犬是否患病?

(1)分布规律:多成群存在,多位于隐蔽之处。

(2)淋巴结的结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受抗原刺激时可增大,当抗原被清除后有又萎缩消失,所以在临床中局部淋巴结肿大,可反映其收集区域有病变。

34.说明哪些内分泌腺分泌的哪些激素参与血钙的调节?

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降钙素,有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组织钙化,使血钙降低

②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具有维持血钙的机能

35.房水是如何产生、回归血液循环的及生理意义?

(1)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充满眼房内;由眼后房经瞳孔到眼前房,再渗入巩膜静脉窦至眼静脉。

(2)生理意义:眼房水有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折光和调节眼压的作用,一旦循环发生障碍,眼房水增多,则可造成眼内压过高,形成青光眼。

36.光线从外界到达视网膜视细胞需依次经过哪些层次结构?

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37.泪液是如何产生和排泄的?

泪液由泪腺产生,除部分蒸发外,其余的通过泪道排泄出去。

38.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规律及功能特征?

(1)视锥细胞:分布于视网膜中央凹部位,对强光和有色光线敏感。

(2)视感细胞:分布于视网膜周边部位,对弱光敏感,不具有分辨颜色的能力,在暗视觉时起作用。

39.运用比较解剖学知识证实犬嗅觉较人类灵敏?

①犬的鼻腔巨大,长而深,每次吸入空气的量比人要多,并且犬鼻甲骨分成的四个鼻道的比例及鼻甲骨结构也不同;

②犬鼻腔鼻甲骨的面积为人类的4倍,其中鼻窦的筛骨迷路要比人多得多;

③犬具有犁鼻器,而人的早已明显萎缩退化;

④犬的嗅黏膜内大约有2亿多个嗅细胞,为人类的40倍,犬的嗅觉上皮细胞总面积是人类的30~40倍;

⑤犬嗅球的相对体积比人类的要大得多。

40.外界声波是如何引发犬听觉的?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声波向内耳传播的主要途径:外耳→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当代文学2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伤痕文学 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 反思文学 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改革文学 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 元小说“元小说”就是有意暴露叙事行为或者虚构性的小说。由于马原的小说 而引起注意。 全景式报告文学是在中长篇报告文学或系列报告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犹如某一专题的小型百科全书,以其视野开阔、信息量大、现象剖析渗透等特点引起读者重视。以钱刚、李延国的作品为代表 文化散文源于贾平凹在1992年首次提出的大散文。这类散文多以对历史文化 的反思和对人类生命意义的求索为主要内容。以文化氛围的宏大和思想意蕴的恣肆为特征。呈现出深邃、阳刚、博大、沉雄的气概。以余秋雨、马丽华为代表。 新写实小说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与作者作家自发的写 作,明确提出来自1989年《钟山》杂志的卷首语。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代表作家有方方、池莉、苏童、刘恒等。 新历史小说最早可追溯到80年代中后期,以新历史主义为其主要历史观的 文学形式。是先锋小说或新写实小说中诸多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观念在关于历史的文学叙述中的投射。代表作家苏童、刘震云、叶兆言 朦胧诗派又称“新诗潮”诗歌。因其在艺术形式上采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 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杨炼、江河、食指、芒克、多多等为代表。朦胧诗孕育于文革中的地下文学,1980年前后,朦胧诗迅速成为一股诗歌潮流,产生巨大影响 新潮小说又称先锋小说,出现于80年代前期。其创作的核心观念是表现自我,

语文课程论 名词解释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沿革 一、古代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 原始社会没有严格意义的课程,但语文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存在。 奴隶社会有专门的学校和课程:六艺 封建社会以儒家经典为主,基本特点是:先教蒙学读物,集中识字;再学“五经”“四书”,传道明理; 以文选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蒙学教材: 1、综合类:《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 2、伦理类: 程端蒙的《性理字训》“天理流行,赋予万物,是之为命。人所禀受,莫非至善,是之谓性。”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信,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文学教材: 《昭明文选》,宋代谢仿得《文章规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孙洙《唐诗三百首》等。 3、历史类: 宋代王令《十七史蒙求》;胡寅《续千字文》;朱熹《小学》 4、诗歌类:《千家诗》 5、名物常识类:《幼学琼林》,《龙文鞭影》 6、工具类:《字学举隅》,《文字蒙求》 二、古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经验 (一)识字教学(二)阅读教学(三)写作教学 1、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1、熟读、精思、博览1、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2、韵文化,便于朗读和记诵2、注重方法习惯的培养:评点法、出入法2、多读、多写、多改 3、注重思想伦理道德的教育3、从模仿入手 4、联系日常生活4、先放后收 5、激发儿童的兴趣 科举制度: 起于隋朝的人才选拔和官吏任用制度。 唐朝科举分两类: 常科:秀才、明经、进士、明书、明法、明算。每年定期举行。 制科:皇帝主持,根据需要临时下令举行。 唐朝进士极盛时每年不超过50人,平常10到20人。进士及第还要经过吏部考试才能授官。 宋代极盛时每年有四五百人,平时也有上百人,进士及第就可授官。 考试内容和方式: 唐朝到宋朝初年: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宋以后主要考经义。 经义:以五经中的文句为题,作文阐明义理。到了元代,则从四书中出题,答案需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任意发挥。明代中期以后要求文章必须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字数和格式有严格的规定。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550字、650字后改为700字。 第二节近现代语文教育 一、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兴起时期——语文单独设科(1901——1910) 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语文学科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语文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演进,也标志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兴起。 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体系的形成时期——国语、国文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1911——1926)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废止小学读经科,将各类学校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更名为“国文”。并且明确了国文课的教学目标:“国文的要旨在于通解普通的语言文字,能自由发表思想;并使略解高深文字,涵养文学之兴趣,兼以启发德志。”为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国,将小学、初中的“国文”改为“国语”,废止旧的国文教科书,采用语体文教科书,自此,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现代白话文取得了合法的地位,开始占领语文教科书的阵地。第三节当代语文教育 一、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 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这不

建筑名词解释

建筑名词解释,(虽然都学过,但是实际用的时候都忘了,留着以后用的着) 1、什么是相对标高?答:地面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什么是绝对标高? 答: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2、什么是定位轴线?答:定位轴线是用来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或构件的位 置及其标志尺寸的线。 3、什么是横向、纵向?什么是横向轴线、纵向轴线?答:(1)、横向, 指建筑物的宽度方向。(2)、纵向,指建筑物的长度方向。 4、什么是框架结构?答:框架结构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 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 5、什么是建筑密度?答: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 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6、什么是过梁?其作用是什么?答:过梁是门窗洞口上方的横梁,其作用 是承受门窗洞口上部的荷载,并把它传到门窗两侧的墙上,以免门窗框被压坏或变形。过梁的长度一般为门窗洞口的跨度加500mm。 7、什么是绿地率(绿化率)?答: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 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8、什么是日照间距?答:日照间距,就是前后两栋建筑之间,根据日照 时间要求所确定的距离。日照间距的计算,一般以冬至这一天正午正南方向房屋底层窗台以上墙面,能被太阳照到的高度为依据。 9、建筑物与构筑物有何区别?答:凡供人们在其中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 的房屋或场所都叫做建筑物,如公寓、厂房、学校等;而人们不在其中生产或生活的建筑,则叫做构筑物,如烟囱、水塔、桥梁等。 10、什么是建筑“三大材”?答:建筑“三大材”指的是钢材、水泥、木材。 11、建筑安装工程费由哪三部分组成?答:建筑安装工程费由人工费、材 料费、机械费三部分组成。 12、什么是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答:(1)、标志尺寸是用 以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开间、进深)的距离大小,以及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的界限之间的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制的规定。(2)、构造尺寸是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的设计尺寸。构造尺寸小于或大于标志尺寸。一般情况下,构造尺寸加上预留的缝隙尺寸或减去必要的

儿少分章节重点考试资料缩印版

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growth):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乃至全身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变。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生长发育指标体系:体格发育指标,体能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三个鲜明的发展特征: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3.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婴儿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5-12,青春期10-20 女孩比男孩早1~2年,青年期18-25。3.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平衡的。第一突增期: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长(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第二突增期;青春期(女9-11至13-15 男11-13至15-17); (1)突增期意义:1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4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在时间进程上是不同的。(2)程序性:1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2近侧发展律(瘦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3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3)Scammon生长模式:1一般型: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2神经系统型:发育最早,一次突增,先快后稳;3淋巴系统型:发育最旺盛,一次突增,有升有降;4生殖系统型:发育开始最晚,一次突增,先慢后快。5.子宫型:子宫,肾上腺发育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2赶上生长: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3生长关键期:生长关键期是器官和组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受到干扰,常导致永久性的缺陷和功能性障碍。 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性别特征) 体成分(身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的范畴。(体成分的两成分模型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的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青春期的年龄区间为10~20岁,WHO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1.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2.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3.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女性青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0~18岁,男孩为12~20岁。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趋成熟;3.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4.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加快,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5.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更明显;6.青春期心理发展骤然加快,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可能出现一些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青春期发育类型:早熟型(盆宽窄肩的矮胖体型,突增维持1年左右)、晚熟型(瘦高,维持2年以上)、一般型(介于二者之间,维持两年左右) 矮身材: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P3。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生长迟缓、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迟缓。高身材指个体的身高高于其性别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按原因分: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巨人症。 性早熟(sexual preiocity):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活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一般分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引起;假性性早熟,多因性腺或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环境污染物种的激素成分,外源性性激素药物,含性激素制剂的不当应用也可引起;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一方面的单独提前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体质性性早熟,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特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本质上属健康人群。 青春期性发育障碍(delay puberty):一般指男童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判断标准。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后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以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①遗传因素: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如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是遗传影响的具体表现,身高、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都与家 庭遗传有关,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 的长度的比例等作用很大;双生子研究。②环境因素: 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4)生活作息制度5) 气候和季节6)环境污染7)社会家庭因素。 双生子研究:MZ同卵,DZ异卵 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 异相对作用大小。越接近1,遗传作用越大。 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含义以及特点:1)横断面调查; 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对象对某几种指标的一次性大标本调查。特点:通过 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在一个较大地区范 围内通过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建立该地区儿 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标准;也可将本地区本人群的调查 结果与其他地区人群结果作比较,以了解本地区儿童 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少年保 健工作效果依据;对同地区同人群的连续多次调查, 可比较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长期趋势。调 查规模达时间短,需较多测试人员,调查前应该有详 细的计划严格的人员分工和测试程序,调查项目不宜 过多,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对所 处的内外环境属性有明确规定2)追踪性调查;是一 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进行的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儿童少年 的生长发育动态。制定生长速度正常值,揭示生长发 育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 发育的长期影响。调查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人群, 故反应的生长发育规律较横断面调查更加准确,更能 确切的反映人群或个体的生长速度。费时长,调查中 人员和对象都容易流失,从调查开始即应采取措施保 证其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样本流失。尽量使用同一 型号的测试器材,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使前后结果有 可比性。3)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 方法混合,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研究样本易 流失的缺点。节约时间和工作量。只具有部分的追踪 性质,获得生长发育速度是近似的,将会出现两组不 同对象的重叠,产生差异,需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修 匀。 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实际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 长发育现状,处于什么等级、发展趋势如何;2.为评 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 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评价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 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 质综合评价报告等四类内容组成。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一:等级评价法和离差曲线图法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二:指数法:利用数学公 式,根据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 连,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身高坐高指数:根据人体 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从纵截面角度反映体型,分 为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生理功能指数:身高肺活量指数和体重肺活量指 数=肺活量/身高或体重;BMI营养状况指数。三:Z 分法:Z标准差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离差法。它不以 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而是以中位数为中心,将资料 从偏态分布大体转换为正态分布,再取+-1Z、+- 2Z、+-3Z为界值点,建立正常值。通过正态转换过 程,实测值即被转换成Z分,由此确定发育等级。四, LMS法:三大优势:1.对百分位数法、Z分法既沿袭 又修正。2.只要使用的样本量达到要求,所制成的正 常值或标准课精确到个位。3.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 会出现交叉、颠倒或重叠,从而使所定正常值或标准 的精确性显著提高。五:发育年龄评价法:是指用某 些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 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四 种: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 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 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对儿童来说, 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性格、提高儿童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精神方面的各种问题)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1.智力发展2.情绪反应 适度 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4.行为协调,反 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 定和健全 心理障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偏倚称心理卫 生问题,若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超过相应年龄的允 许范围,称心理障碍。(20%)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主要有: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力 差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儿童。注意 有些属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出现的暂时性适 应不良。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以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过度活动、学习困难为特 征的综合征。通常起病于7岁之前, LD学习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写、表 达、推理、计算能力等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特殊性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 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 2、情绪问题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恐怖。(焦 虑指突如其来出现的、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若 经常反复出现,已形成儿童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强迫行为:指儿童以强迫观念和 强迫动作为主,伴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恐惧: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式产生过分强 烈、持续的紧张、恐惧和回避情绪。心境障碍:又称 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经高涨或低落 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撒谎、攻击性行为。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口吃、遗 尿。5、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 称自闭症,是由脑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功能、语 言沟通缺陷为主,伴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特征的儿 童期发育行为障碍。表现:交流障碍、言语发育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智力落后、感觉异常。 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少年(尤 其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 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 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原则:保密、限时、自愿、 情感自限、延期决定、伦理规范。 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智力。 生命指标:婴儿死亡率:IMR是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 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 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它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 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保健事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疾病指标: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 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反映学生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命质量指标:包括日常功能指标、心理社会功能评 定、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综合性生活质量评定 量表。 六、视力不良:视力低下,是在采用远视力表站在5m 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 5.0 。(近视不能仅凭上 述检查而必须通过眼科的散瞳验光才能确诊)。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 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严 格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 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 预防近视的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预防近视 眼的基本措施是限制过多的长时间近距离视近活动, 每日可3~4次向5m以外的远处眺望,远望时宜选择 固定目标,每次5~10分钟,避免刺眼的强光刺激; 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书距 离保持在30~35cm左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 方读写;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认真做好 眼保健操:活动有助使眼压下降;4.合理饮食,注意 营养:合理营养是预防近视眼的综合措施之一;5.改 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应每年两次进行视 力检查;7.健康教育: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宣教。8.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 七、龋齿:龋齿是牙齿在身体内外因素作用下,硬组 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 缺损的儿童少年常见病。患牙不能自愈。患龋后不仅 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对生长 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特点:1.龋患率: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 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 城市。2.龋均(总龋牙数/受检总人数)和患者龋均(总 龋数/患龋总人数)都是反映龋齿患病程度的重要指标, 防龋工作重点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3.5岁 乳牙无龋率,12岁恒压龋均。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 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 其第2乳磨牙;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第6、 7恒牙)尤其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恒龋的 好发部位相同都以咬合面为主。 四联致病因素论:1、细菌和菌斑,是根本原因。主 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可合成葡糖基转移酶,使 蔗糖转化为高分子细胞外多糖,使牙齿内的酸度增加, 有利于菌斑的形成。2、食物因素,是物质基础,碳 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致龋的主要食物,不仅可以 酵解产酸,降低菌斑的PH值,而且参与菌斑形成和 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蔗糖消耗量和龋齿发病率 间存在高度正相关。3、宿主,是重要条件。指牙齿 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4、时间因素是发生过程。 儿童系统防龋法: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 菌斑。3.讲究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4.健全学 校口腔疾病防治网。 八、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 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一类贫血总述。防治要点:一般 治疗(饮食),病因治疗,铁剂治疗,针对性防治综 合措施,预防铁中毒。 九、肥胖:肥胖是在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因能 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 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 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 起;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男女18岁时都分别取BMI值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 界指点。体脂率男超过20%,女14岁以下超过25% 或14岁以上超过30%为肥胖。肥胖的防治: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的 不良习惯。限制过量进食,对体重定期检测,加强体 育锻炼与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1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情况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②全面锻炼③准备和整理运动 ④运动与休息交替 体育课的结构:开始部分2-3min,准备部分6-12min, 基本部分25-30min,结束部分3-5min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强度,密度,时间三大 因素 靶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的心率,是判 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常用指标,是运动时需要达到的 目标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主要指标。健康人 130-180。=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评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指标还有脉搏(心率)曲线图、 平均脉搏、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中学生 1.6~1.8) 学生一天应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饭前 饭后一个小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时大量排汗,必须 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在补充水分和 电解质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补充钙等无机盐。 预防运动性创伤方案?1安全防范法2保护帮助法3 量力适应法4准备活动法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1主观感觉,包括运动时的排 汗量,运动后的心情,睡眠食欲等方面的自我感觉, 其他身体疲劳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2客观 评价:内容包括测试脉搏,监测体重,分析运动成绩 的变化、进行体能和其他形态、功能的测量等。 健康监测体系(三部分):健康体检、检测结果报告、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1始动调节:大 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刚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 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 时间。伴随工作时的能量消耗,工作能力将逐渐提高, 该现象称~。据此,在学日、学周、学期开始时规定 的学习难度、学习强度都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强。2 优势法则:各种脑、体力活动内容,在大脑皮质上各 有其代表区域。皮质能从机体受到的大量刺激中,选 择最符合自身目的和兴趣的一些刺激,在脑皮质引起 强烈的兴奋区域,即优势兴奋性。其兴奋性高于其他 区域,而且能将皮质其他部位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加 强自身的兴奋性,又使那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因此, 优势兴奋性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组织 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该内容的持续时间应适应受 教育者的年龄特点。3动力定型:如果儿童体内外的 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在大脑上的兴奋、 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形 成动力定型。因此,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学习 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应从小培养。4镶嵌式活动: 伴随学习性质的变化,脑皮层的功能在定位上(兴奋 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轮换,称为~。 因此,教学安排中应注意课程性质的轮换,脑力与体 力活动交替,以确保脑皮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的 工作能力。5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 其功能限度,皮层反馈性的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 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早期疲劳的表现, 对保护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 育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早期疲劳表现,适当组 织休息或安排其他活动,脑皮层功能活性将很快恢复; 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劳逸结合措施,学生的疲劳状 态就会持续下去并逐步加重,甚至发展成病理性的 “过劳”状态。 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遗传;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生活条件;养育和生活 方式。 疲劳: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 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 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现象,出现早 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试述学生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价学习疲劳的意义。第 一阶段又称早期疲劳。机制是优势兴奋性降低,不能 实行对周围区域的抑制(内抑制障碍)。表现为上课 时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转移。条件反射实验 出现错误反应增加。有些人的早期疲劳内抑制表现不 明显,主要反应是兴奋过程出现障碍。早期疲劳的重 要特点是:兴奋过程或内抑制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有障 碍性表现。第二阶段又称显著疲劳。机制是大脑皮层 的保护性抑制加深、扩散,特点是兴奋过程和内抑制 都减弱或发生障碍。具体表现:上课打呵欠和瞌睡; 对条件刺激的错误反应增多,反应量减少,反应时延 长,有时甚至出现后抑制现象。 学校的作息制度符合哪些原则?1、符合皮层的功能 的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使学习活动与休 息的交替安排合理化2、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 水平的儿童少年应区别对待,分别制度3、既能满足 学习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学校 与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5、制度一经确定,不 要轻易改变 一日生活制度:1课业学习:小学1、2年级不超过 4h,3、4年级5h,5、6年级6h,初中7h,高中8h; 2、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 学50分钟3、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h,中学 生2-2.5h,其中至少有1h体育锻炼时间。中学生每周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3次,每次45min。4、睡 眠:小学生10h,中学生9h,大学生8h。5、休息: 每节课休息10min,第2、3节课间休息20min。炎热 夏季保证短时间午睡。6、自由活动:每天看电视或 课余上网时间不宜超过1h。7、进餐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 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 行为。特征:1.明显偏离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 的期望。2.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各异。3.有个体聚集性 和群体聚集性。4.有鲜明的后天习得性。5.青少年行 为有良好的可塑性。导致的危害:危及健康和生命, 产生潜在危险,引发性传播疾病。分类:易导致非故 意伤害的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 神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 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 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 害。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因素(年龄 性别种族心理行为特征生理缺陷与特征),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 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教育干预, 技术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称为“四E策略”。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 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 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一类行为 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上下学途中、其他与学校 活动相关的所有暴力行为。分为躯体暴力、言语/情感 暴力、性暴力三种形式。 教学楼的卫生原则:1.保证教学顺利进行。2.光线好、 通风好。3.方便师生课间休息和户外活动。4.保证师 生安全。 教室内部设计的卫生要求?1 足够的室内面积 2 良 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3防止噪音干扰 4 便 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采光系数:或称自然照度系数,为综合评价教室的采 光状况,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 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一般最低采光系数 不低于2.0% 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黑板面平均 垂直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教室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上有 足够照度,照度充分均匀;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没 有或者尽量减少眩光作用;不因人工照明导致室内温 度过高而影响空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桌椅高差:为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1/3坐高+1~2cm 课桌椅尺寸有11个型号,不同身高不同型号,桌椅 配套,同号搭配。 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 黑板上有足够光照;照度分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 应自学生作为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 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 适的学习环境。 玻地面积比不低于1:5 黑板反射系数<20% 投射角不小于20~22°,最小开角不小于5°。 室深系数不小于1:2。 采光方向:南北向双侧,左侧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政策和学校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 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 系列性执法活动。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1

一、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学术界的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完成了文艺工作者、作家的组织化。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历史的伟大开端。 2.1958年“两结合”创作方法:1958年3月,毛泽东提出“两结合”(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第三次文代会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应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不只适用于文艺创作,也适用于文艺批评。”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创作的方法之一,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式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4.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更名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郭沫若。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会议代表。第二次文代会对建国四年来的文艺工作做出了总结;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未来中国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最高准则。 5.百花文学: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类似于当时苏联文学的那种"解冻",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各地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得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郭小川《一个和八个》、《在桥梁工地上》等 6.《红豆》:《红豆》通过写1949年某教会大学的大学生江玫与齐虹由于生活态度和政治立场的分歧而导致的爱情悲剧。讲述了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的知识分子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表现了知识分子在人生十字路口进行选择的艰难和选择成功的欢乐。思想和艺术贡献:知识分子的主题;人物塑造没有观念化的痕迹;诗意化的意境和散文化的笔法;倒叙的手法。 7.历史剧: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的戏剧。不论何种戏剧形式或剧种,都可以运用历史人物和事件来展示情节,创作故事。在历史剧的创作中,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强调历史的真实性,要求言必有据,事皆可证,这样就容易妨碍作者的创造性,戏剧效果不强;一种是只取一点历史因由,随意创造,这样又缺乏历史真实感。五六十年代历史剧的创作,涉及话剧、京剧、昆曲等多种戏剧样式。以话剧而言,数量约在20部之间。它们的作者主要是老一代的剧作家,如郭沫若、田汉、曹禺等。这些作家在处理他们所不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时,往往生硬而捉襟见肘;比较而言,“历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想象空间。

语文中的名词解释

语文中的名词解释:什么是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实词一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多数学者认可代词为实词,因为代词虽然很难解释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一)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书本、桌子、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二)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现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三)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与英语不同。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四)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十、第八、每等。 (五)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个、件、幢、下、次、趟等。 (六)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你、他们、这、彼等。 二、虚词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一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副词例外),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少数副词除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帮助构成句子的语法结构,表示某种语法关系。汉语的虚词主要有六种:副词、助词、连词、介词、叹词、拟声词。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虚词的数量都相对较少,但作用却很大。 (一)副词:在句中表示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趋向等的词。如:很、非常、一律、也、将来等。在虚词中,副词是唯一能独立作句子成分的词,并且有少数副词(比如“不、没有、也许、大概”等)也可以单独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实词特点。(注:汉语的副词与英语不同,在英语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词都是副词,但在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形容词同样也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二)助词:在句中起辅助作用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着”、“了”、“过”。文言文中助词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之”、“者”等。 (三)连词:在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词,连词往往标示词、短语、句子、句群、语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虽然、但是、因此、无论等。连词常常成对搭配使用或与副词搭配使用,如:“因为……所以……”、“即使……也……”、“只有……才……”等。 (四)介词:表示动作对象、时间等的引介关系的词。介词在汉语中比较复杂。如:在、从、对于、关于等。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惊奇、惊喜、疑虑等语气的词。如:啊、唉、

建筑名词解释

『台基』建筑名词解释 台基 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 面铺以砖石。 须弥座xūmízu?原为佛象底座。由印度传入中国後,被用作尊贵建筑的底座。它的组成为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等。 如故宫三大殿的台基就是简约式的须弥座。 踏跺 tàdu? 就是用来登上台基的阶级。 龙尾道 在坡道较长的情况下,会用平、坡相间形式建造的阶 榜。 慢道较为平缓的阶梯或斜道。 礓碴 jiāngchá是将砖石打侧,以其梭角所砌成的斜道,给人和马车登上台基。形状就像洗衣板。 辇道 niǎndào 有斜度的路,方便马车通行。於唐宋时期,设置於踏跺之间。後来,辇道被加上水、云、龙等雕刻,渐渐演变成今天的「御路」。 陛石bìshí用作铺设御路的石块。 如故宫保和殿北面御路的大石雕。 角石 用于宋式台基的角位,常雕刻有龙、凤、狮子等装饰。 清代台基是不用角石设计。 螭首螭是传说中有角的龙。突出的螭首雕刻设置在台基外

chīshǒu部。除美观外,它用作为排走雨水的出水口。 如天坛祈年殿的龙、凤、云三种形式的螭首。『柱』建筑名词解释 柱zhù就是建筑物的底座。四面以砖石砌成,内多填土,地面则铺以砖石。 柱础是垫著木柱的石墩。 鼓镜是指柱础凸出于地面的部份。 覆盆唐宋时期,常用的鼓镜设计,像倒转的碗。 鼓蹬 因南方天气潮湿,所以柱础都设计成较高身的鼓状石 墩,称之为鼓蹬。 檐柱yánzhù建筑物最外的一列柱子,用来支撑屋檐的重量。通常建筑物有前後两列檐柱。 中柱 位处建筑物中轴线上的柱子,用作支撑屋脊的。但中 柱不包括在山墙之内的柱子。 山柱设在山墙内,顶著屋脊的柱子。 角柱位处山墙两端,建筑物转角的柱子。 金柱除檐柱、中柱、山柱外,其他柱子都称作金柱。 外金柱距离檐柱较近的柱子为外金柱。 里金柱 「里」和「外」是相对的,距离檐柱较远的柱子便称 作里金柱。

儿少卫生学练习题名解+问答

《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091班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长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3、成熟指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4、生长轨迹现象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时,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就会出现向原有生长曲线靠近的倾向。这种倾向称做生长轨迹现象。 5、头尾发展律指在胎儿期和婴儿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首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延伸到尾部(下肢)部。胎儿期和婴儿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6、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的形态发育遵循下肢发育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发育的规律变化,称为生长发育的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7、遗传度是指在群体表型特征两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遗传度介于1和0之间,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8、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9、性早熟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 1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11、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指“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12、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13、临界照度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称为临界照度,也就是需要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极限值。标准规定的的临界照度为5000lx。14、学生健康监测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确定的监测学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15、玻地面积比采光口有效的采光面积与室内地面积之比。 二、简答题 1、近年来,儿少卫生学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和开展健康促进学校,为儿童少年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3)核心任务: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2、请说出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3、以身高为例阐述青春期生长突增现象。 身高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了男女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突增开始的年龄,女性比男性早2年左右。女孩约在9~11岁开始,男孩约为11~13岁。突增的幅度也不一样。男孩每年可增长7~9cm,最多可达10~12cm,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平均增加28cm;女孩每年约增长5~7cm,最多可达9~10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5c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