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层状复合材料复习资料

层状复合材料复习资料

层状复合材料复习资料
层状复合材料复习资料

1、根据层状复合材料的定义,对一种层状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描述

层状复合材料(Laminated Composite),是指复合材料中的增强相分层铺叠,即按相互平行的层面配置增强相,各层之间通过基体材料连接。

铜包铝(Copper clad aluminum wire)简写为CCA,它是由铝芯线和紧密包覆其外的铜层构成的双金属线,这就使得在一根导线上发挥了两种金属材料的特点,使铜的优良导电性和铝的重量轻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克服了铝导线的缺点,形成具有导电性好、密度小、柔软、耐腐蚀、易焊接、价钱低廉等特点的铜包铝线。从而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金属导电材料。

复合地板有4层结构,分别是耐磨层、装饰层、基材层、平衡层。经过高温压机(温度100-200度,压力1000-3500吨)压制成型,然后切割、开槽为成品。

耐磨层成分为三氧化二铝,坚硬耐磨。决定复合木地板耐磨等级。

装饰层:电脑设计花纹,通过印刷、浸三聚氰胺树脂,得到各种复合地板木纹纸。

基材层复合木地板生产一般使用高密度纤维板

平衡层也是由三聚氰胺树脂浸渍纸组成,起到防止变形,防潮的作用。

(1-绪论p15,例如复合轧辊、复合地板、铝铜复合板、铜包铝线、铝塑纸……)

2、强化复合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的结构差异

强化复合地板构成:

1) 底层:由聚酯材料制成,起防潮作用。

2) 基层:一般由密度板制成,视密度板密度的不同,也分低密度板、中密度板和高密度板。

3) 装饰层:是将印有特定图案( 仿真实纹理为主) 的特殊纸放入三聚氢氨溶液中浸泡后,经过化学处理,利用三聚氢氨加热反应后化学性质稳定,不再发生化学反应的特性,使这种纸成为一种美观耐用的装饰层。

4) 耐磨层:是在强化地板的表层上均匀压制一层三氧化二铝组成的耐磨剂。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和薄膜的厚度决定了耐磨的转数。每平方米含三氧化二铝为30 克左右的耐磨层转数约为4000 转,含量为38 克的耐磨转数约为5000 转,含量为44 克的耐磨转数应在9000 转左右,含量和膜度越大,转数越高,也就越耐磨。

实木复合地板分为多层实木地板和三层实木地板。三层实木复合地板是由三层实木结构交错层压而成,其表层多为名贵优质长年生阔叶硬木,材种多用柞木、桦木、水曲柳、绿柄桑、缅茄木、菠萝格、柚木等。但由于柞木其无比的纹理特点和性价比成为最受欢迎树种。芯层由普通软杂规格木板条组成,树种多用松木、杨木等;底层为旋切单板,树种多用杨木、桦木和松木。三层结构板材用胶层压而成,多层实木复合地板是以多层胶合板为基制,以规格硬术薄片镶拼板或单板为面板,层压而成。

(1-绪论P10-11)

3、人造板的定义及分类

人造板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

主要包括胶合板、刨花(碎料)板和纤维板等三大类产品

胶合板由蒸煮软化的原木,旋切成大张薄片,然后将各张木纤维方向相互垂直放置,用耐水性好的合成树脂胶粘结,再经加压、干燥、锯边、表面修整而成的板材。

刨花板是利用施加或未施加胶料的木刨花或木纤维料压制成的板材。刨花板密度小、材质均匀,但易吸湿、强度低

纤维板又名密度板,是以木质纤维或其他植物素纤维为原料,施加茑醛树脂或其他适用的胶粘剂制成的人造板。(2-1 层合板P21-23)

4、层合板设计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1)均衡对称铺设原则

除了特殊需要外,结构一般均设计成均衡对称层合板形式,以避免拉-剪、拉-弯耦合而引起固化后的翘曲变形。

(2)铺层定向原则

在满足受力的情况下,铺层方向数应尽量少,以简化设计和施工的工作量。一般多选择0°、90°和±45°等4种铺层方向。

(3)铺层取向按承载选取原则

铺层的纤维轴向应与内力的拉压方向一致,以最大限度利用纤维轴向的高性能。

(4)铺设顺序原则

主要从三方面考虑:应使各定向单层尽量沿层合板厚度均匀分布,避免将同一铺层角的铺层集中放置。如果不得不使用时,一般不超过4层,以减少两种定向层的开裂和边缘分层。另外,铺设顺序对层合板稳定性承载能力影响很大,这一因素也应考虑。

(5)铺层最小比例原则

为使复合材料的基体沿各个方向均不受载,对于由方向为0°、90°、±45°铺层组成的层合板,其任一方向的最小铺层比例应≥6%~10% 。

(6)冲击载荷区设计原则

对于承受面内集中力冲击部位的层合板,要进行局部加强。另外,还需采取局部增强措施,以确保足够的强度。(2-1 层合板P12-13)

5、目前的三合板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几个环节及各自的注意点

选材→截断→蒸煮→剥皮→单板旋切→剪板→单板干燥→涂胶→组坯→陈化→热压→剪边

选材1)木材纹理通直清晰。2)不得有黑黄颜色。3)无环裂、纵裂、心腐、节疤、夹皮、假芯、双芯。4)每棵原木可带有1~2个直径不超过5cm的活节,弯曲度允许在12 %以内。5)根部离地面5~10 cm。(2-2 层合板P6-19)

6、功能层合板的智能结构的构成及作用

智能结构通常由传感元件、驱动元件、控制系统三个重要部分组成。

传感元件是一种测量装置,担负着感知外部环境和内部状态变化、收集外界信息的任务。

理想的传感元件应该能将结构内部的状态变化(如应变或应变速率等)直接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出。

驱动元件是一种作动装置,功能是执行信息处理单元所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按照规定的方式对外界或内部状态与特性变化做出合理的反应。

智能结构的控制系统集成于结构之中,控制对象是结构本身。(2-2 层合板P32)

7、请给出木材含水率的定义和主要测量方法

称重方法是测量木材含水率的直接方法,测量木材含水率的方法有烘干法、电测法、干馏法、滴定法和湿度法,在木材加工领域里,通常采用烘干法。在实际测量过程中, 按标准规定, 从锯材上截取两个试片为代表。

截取的试片立即称量,精确到0.01g,然后放入烘箱,在(103±2)℃下烘干,至最后两次称量之差(2 h 间隔)小于0.02 g,即认为该试片达到了恒定质量。

用上述公式计算每片试片的含水率及两试片的平均含水率,作为木材的含水率值。

(2-3 层合板P14-17)

8、层合板回收利用的主要途径

(1)废弃木材制作木片(2)利用废旧木材制造建筑材料(3)制造木塑复合材料(4)应用到室内及建筑装修(5)造纸(6)能量利用,制造木炭、木醋液和木煤气(2-4 层合板P13-22)

9、实现铜-铝层状复合有哪些途径,你认为哪一种最有发展前途,为什么?

铝板(线)电镀铜、充芯连铸、双金属轧制

铜-铝复合材料同时具有铜的导电、导热率高、接触电阻低等优点和铝的质轻、耐蚀等优点。铜包铝线重量轻,便于运输,可减小网络施工中的劳动强度。

随着对电线电缆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采用铜包铝复合导线替代纯铜导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3-1 双金属P6-16)

10、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检测有哪些方法

(3-2 双金属P24-30,参考文献《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结合性能的评价方法》)

11、描述铝合金的阳极氧化的基本工艺过程,并分析目前铝合金阳极氧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铝或铝合金制品为阳极置于电解质溶液中,利用电解作用,使其表面形成氧化铝薄膜的过程,称为铝及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铝阳极氧化的原理实质上就是水电解的原理。阳极活泼物质失电子,电子流向阴极,使阳极物质化合价升高,即发生了氧化反应,流入阴极的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基本工序:脱脂—水洗—弱浸蚀—水洗—出光—水洗—氧化—扩孔—电泳—清洗—干燥—测试。

水、电的消耗是相当大的,特别是在氧化工序,阳极氧化,水、大气的污染程度大,片碱、硫酸及其它液体有机溶剂对水及大气污染大,

(4-1 金属-陶瓷P18-27)

12、微弧氧化技术与阳极氧化技术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第一、两者的工作电压不同。微弧氧化采用较高的工作电压,其工作在高压放电区域,而普通阳极氧化则在法拉第区域工作。

第二、两者采用的电解液不同。微弧氧化技术采用的是碱性电解液,即柠檬酸钠、磷酸钠、硅酸钠等盐类的水溶液,或者上述盐类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而阳极氧化技术采用的则是酸性电解液,如硫酸、铬酸、草酸、磷酸等的水溶液。

第三、两者形成陶瓷层的机理不同。

微弧氧化技术中,在高电压下有大电流流经钝化膜界面,在巨大的热能、界面化学、电化学反应的相互作用下,电解质中的某些组分从溶液中析出,通过熔融、复合、凝固等过程,形成一层致密的非金属陶瓷膜。

而常用的阳极氧化技术中,形成的陶瓷层则是由作为阳极的铝材与在电流作用下形成的氧原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并不存在熔融过程。

(4-1 金属-陶瓷P41-46)

13、陶瓷内衬钢管的生产原理及工艺

Fe2O3 +2A l=2Fe+ Al2O3 + 836 kJ/mo l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铝热剂紧贴在高速旋转的钢管内壁,点燃铝热剂。

反应放出的巨大热量使反应产物瞬间处于熔融状态。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较高的Fe液与密度较低的Al2O3相互分离。

Fe形成中间层,Al2O3形成陶瓷内衬层,从而形成钢管+金属中间层+陶瓷内衬3层结构的复合钢管。

(4-2 金属-陶瓷P7-12)

14、镁合金重熔回收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3 金属-陶瓷P9-17)

15、铝-塑复合板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哪两个方面

铝塑板常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涂层质量,二是复合质量。

涂层质量问题出现在铝板的预处理与涂装烤漆加工过程中。

复合质量问题主要是复合工艺中的技术问题与管理问题。

铝塑板复合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板面鼓泡、板面陷斑、荷叶边和粘结不良等。

铝塑板板面鼓泡是芯板挤出时带有颗粒状不熔物这些不熔物平均直径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凸出芯板的表面上,复合时就会造成板面鼓泡现象。

板面陷斑,铝塑板板面有拇指印大小的塌陷。

这一问题是高分子膜僵结所致,高分子膜的僵结大小不等,一般有大米粒大小,呈白色,属胶层质量问题。

荷叶边即是板边的波浪。这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主要是由铝卷边沿有波浪造成。5-1 金属-粘结不良甚至脱胶,这在铝塑板生产中是一个严重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很多。有设备上的,也有操作上的。

高分子P16-22

16、铝箔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5-2 金属-高分子P8-12

复合材料复习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它既保持了原组分材料的主要特点又显示了原组分材料所没有的新性能。复合材料=增强剂+基体 复合材料分类:按性能高低:常用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按基体材料: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橡胶基复合材料2.金属基复合材料: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高熔点基复合材料,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3.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按不同增强体形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片材增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的特征:可设计性、由基体组元与增强体或功能组元组成、非均相材料、三种基本的物理相(基体相、增强相和界面相)、组分材料性能差异很大、组成复合材料后的性能不仅改进很大,而且还出现新性能。 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增强材料的性能、基体的性能、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成型技术、界面的性能。 增强体:结构复合材料中能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的组分,在复合材料中起着增加强度、改善性能的作用。 增强体分类:1.纤维类增强体:碳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 2.颗粒类增强体:陶瓷,碳化硅,氧化铝3.晶须类增强体:碳化硅,氧化铝,氮化硅等陶瓷晶须4.金属丝:铍丝,钠丝,不锈钢丝,钨丝5.片状物增强体:陶瓷薄片 增强体的基本特征:1.具有能明显提高基体某种所需特性的性能 2.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3.与基体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常用纤维种类:无机非金属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氧化铝纤维、氮化硅纤维)、金属丝纤维、有机纤维(Kevlar纤维、聚乙烯纤维)。 玻璃纤维分类:1.按原料成分:有机玻璃纤维,中碱玻璃纤维,低碱玻璃纤维,无碱玻璃纤维2.按用途:高强度纤维,低介电纤维,耐化学药品纤维,耐电腐蚀纤维,耐碱纤维3. 按单丝直径:粗纱,初级纱,中级纱,高级纱,超细纱4.按纤维外观:连续纤维,短切纤维,空心玻璃纤维,玻璃粉及磨细纤维5.按纤维特性:高强玻璃纤维;高模量玻璃纤维;耐高温玻璃纤维;耐碱玻璃纤维;耐酸玻璃纤维;普通玻璃纤维(指无碱及中碱玻璃纤维)。 影响玻璃纤维强度的因素:1.直径:拉伸强度随直径降低而增加。2.长度:拉伸强度随长度降低而增加。3.化学组成:含碱量越高,强度越低。4.存放时间:存放一段时间后强度会降低—纤维的老化,原因: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对纤维的侵蚀。纤维的老化与含碱量有关。5.施加负荷时间:拉伸强度随施加负荷时间增长而降低,环境湿度较高时尤其明显。纤维的疲劳。原因:吸附在微裂纹中的水分,在外力作用下,使微裂纹扩展速度加速。6.玻璃纤维的成型工艺和条件。 碳纤维结构:乱层石墨结构。最基本的结构单元:石墨片层。二级结构单元:石墨微晶(由数张或数十张石墨片层组成)。三级结构单元:石墨微晶组成的原纤维。直径在50nm左右,弯曲,彼此交叉的许多条带状组成的结构。碳纤维的皮芯结构:碳纤维由表皮层和芯子两部分组成,中间是连续的过渡区。皮层的微晶较大,排列较整齐有序,占直径的14%,芯子占39%,由皮层到芯子,微晶减小,排列逐渐紊乱,结构不均匀性愈来愈显著。皮层:微晶较大,排列有序。芯层:微晶减小,排列紊乱,结构不均匀。 有机纤维结构与性能关系:含有大量苯环,内旋转困难,为处于拉伸状态的

镁合金的发展及应用

1 / 8 镁合金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综述镁合金的特点及其在交通、航空航天、兵器方面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兵器零件的使用特点和性能要求,分析了镁合金在兵器装备中的应用前景, 展望 关键词:镁合金,特点,发展,应用 1 引言 镁合金的密度很小,是钢的四分之一、铝的三分之二,但镁合金的比强度却大于钢和铝,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因此,镁合金在电子产品、汽车、航空航天等需要高比强度金属材料的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镁合金的化学活性高,在有机酸、无机酸和含盐的溶液中均会被腐蚀,且腐蚀速率较高,使得镁合金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镁合金是重要的有色轻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减振性、电磁屏 蔽和抗辐射能力强,易切削加工,易回收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2 镁合金的特点 (1)重量轻:镁合金的比强度要高于铝合金和钢/铁、但略低于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增强塑料;其比刚度与铝合金和钢/铁相当,但却远远高于纤维增强塑料。比强度(强度/密度之比值)、比耐力(耐力/密度之比值)则比铝、铁都要高。在实用金属结构材料中其比重最小(密度为铝的2/3,钢的1/4)。这一特性对于现代社会的手提类产品减轻重量、车辆减少能耗以及兵器装备的轻量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的阻尼和吸震、减震性能:镁合金具有极好的吸收能量的能力,可吸收震动和噪音,保证设备能安静工作。镁合金的阻尼性比铝合金大数十倍,减震效果很显著,采用镁合金取代铝合金制作计算机硬盘的底座,可以大幅度减轻重量(约降低70%),大大增加硬盘的稳定性,非常有利于计算机的硬盘向高速、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3)良好的抗冲击和抗压缩能力:其抗冲击能力是塑料的20倍;当镁合金

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本文讨论了聚乳酸(PLA)的改性方法一复合改性。主要论述了三种复合类型:聚乳酸/刚性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聚乳酸/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标签:聚乳酸;复合材料;生物降解 聚乳酸(PLA)是生物降解塑料中最优异的产品之一,它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刺激。但其固有缺陷如脆性大、耐热性差、成本高等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因此聚乳酸改性成为研究焦点。纳米复合改性因操作简单,效果立竿见影而成为聚乳酸改性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1 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 目前制备的聚乳酸纳米复合材料主要有3类:聚乳酸/刚性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聚乳酸/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1.1 聚乳酸/刚性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用来增强聚乳酸的刚性纳米粒子主要包括SiO2、CaCO3、TiO2等。Li等研究了纳米SiO2对PL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PLA复合材料具有高的储能模量和降解速率。周凯等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LA/CaCO3复合材料,发现CaCO3使PLA的断裂从脆性转变为韧性,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和结晶性都得到提高。莊韦等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PLA/TiO2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提高;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断裂伸长率增大。环氧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也可以改性聚乳酸。于静等制备了PLA/POSS 复合材料,发现POSS可以提高PLA的结晶速率、力学性能和降解速率。 1.2 聚乳酸/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层状硅酸盐具有片层结构,片层之间可以容纳聚合物分子。 沈斌等制备了PLA/MMT纳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改善,结晶度提高。马鹏程等用有机改性蒙脱土(OMMT)制备PLA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形成插层还是剥离结构取决于OMMT含量。3%OMMT可以提高PLA 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OMMT增加了PLA熔体强度,在挤出发泡时充当成核剂,降低发泡剂气体向熔体外部的扩散。滑石粉(Talc)也是常见的片层填料。吴越等制备PLA/Tal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Talc粒子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热稳定性。 1.3 聚乳酸/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习资料

《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简答与论述(▲为重点内容)1、原材料 (1)生产工艺中,浸润剂分为哪几种类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概念题里有详解) (2)▲根据原丝的选择原则,生产常用的原丝种类有哪些?(聚丙烯睛纤维,沥青纤维,粘胶纤维) 2、手糊成型工艺 (1)▲根据手糊成型的工艺特点,说明对增强纤维和基体树脂的选择原则及常用制品和树脂的种类? P12-14 (2)高级模具的基本要求?如何制备高级模具?P17-19 (3)▲手糊成型工艺对外脱模剂的基本要求?并举例说明外脱模剂的主要类型及应用特点? P20-21 (4)▲分析手糊成型工艺制品常见缺陷的原因如:表面发粘、气泡、流胶、胶衣层起皱、分层、固化不完全等。 P29-31 3、、喷射、热压釜工艺 (1)喷射成型有哪几种形式? P32 (2)喷射成型中垂流与浸渍不良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P35(3)热压釜主要结构及装置有哪些? P41 (4)▲与其他工艺相比,有哪些特点? P49 (5)何为、、工艺?(分别是反应注射模塑、增强型反应注射模

塑、结构反应注射模塑) P51-54 4、夹层结构工艺 (1)夹层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P56-57 (2)聚氨酯泡沫塑料夹芯材料的生产原理。 P66-68 (3)金属蜂窝夹芯材料的生产流程。 P61 (4)蜂窝夹层结构生产中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P64 (5)泡沫夹层结构通常有哪几种制造方法。 P66 5、模压成型工艺 (1)▲树脂糊包括哪些基本组分? P83 (2)中内脱模剂种类有哪些?作用机理如何? P91 (3)▲常用增稠剂的化学增稠机理如何? P86 (4)▲中低收缩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如何? P87 6、层压成型工艺 (1)层压板的主要类型? P135 (2)▲胶布生产的工艺参数?质量指标?以及相互关系? P136-139 (3)▲在层压板热压曲线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和目的? P148(4)如何解决层压板生产中出现的板材翘曲的问题? P151(5)卷管工艺原理及过程如何? P156 7、缠绕成型工艺 (1)缠绕成型工艺分为哪几类型? P159

金属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论金属基复合材料(MMC),这一术语包括很广的成分与结构,共同点是有连续的金属基体(包括金属间化合物基体)。现代科学技术对现代新型材料的强韧性,导电、导热性,耐高温性,耐磨性等性能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与比刚度,而与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相比,它又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而耐热性,与陶瓷材料相比,它又具有较高的韧性和较高的抗冲击性能。这些优良的性能决定了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新材料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它已经在一些领域里得到应用并且其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扩大 一、金属基复合材料分类 通常,金属基复合材料根据增强相、基体种类或材料特性进行分类。由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性,特别是力学性能与增强相的形态、体积分数、取向,以及分散等直接相关,故多采用增强相对复合材料进行分类。但是,具有两种以上的增强相的混合复合材料是很难包括在增强相分类复合材料中的。例如,采用晶须和颗粒两种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随着新型复合材料的不断开发,其分类的界线将变得模糊。 1.1. 按用途分类: ⑴结构复合材料: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尺才稳定性、耐热性等是其主要性能特点。用于制造各种航天、航空、汽车、先进武器系统等高性能结构件。 ⑵功能复合材料:高导热、导电性、低膨胀、高阻尼、高耐磨性等物理性能的优化 组合是其主要特性,用于电子、仪器、汽车等工业。强调具有电、热、磁等功能特性 ⑶智能复合材料则强调具有感觉、反应、自监测、自修复等特性。 1.2.按增强材料形态分类 可分为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颗粒和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1.3.按金属基体分类 可分为铝基复合材料,钛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高温合金复合材料和金属间化合物复合材料。 1.4.按增强体类型分类

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罗文昌2013121532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因其轻量化和高性能而成为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最富竞争力和最有希望采用的复合材料之一。本文将综述镁基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其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并提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基体镁合金;性能;应用;发展 1.引言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希望材料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材料通过复合手段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已有很多,并在铁基、镁基、铜基、铝基、钛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镁基复合材料是继铝基复合材料之后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特点是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高温性、耐冲击性、优良的减震性能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铸造性能等;此外,还具有电磁屏蔽和储氢特性等,是一类优秀的结构与功能材料,也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最有希望采用的复合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军工产品制造、汽车以及电子封装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根据镁基复合材料的特点,结合原有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材料工作者尝试了多种新的适合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与工艺,对研制、开发镁基复合材料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相对于传统金属材料和铝基复合材料,有关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研究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不够全面深入,力学性能数据分散性也比较大,仍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材料工作者对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疲劳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围绕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做了一些工作。力学性能主要集中于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压缩性能,时效特性,以及低温与高温超塑性等方面;物理性能有阻尼性能和储氢性能等研究内容。储氢镁基复合材料一般采用球磨法制备。高能球磨后,颗粒活化,镁颗粒与增强相颗粒以及颗粒内部的大量相界、微观缺陷的存在是材料具有优异氢化性能的主要原因。通过机械合金化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储氢性能的复合材料,典型体系:Mg—Mg2Ni,而且若在研磨过程中辅以某些有机添加剂对提高材料的储氢性能有很大帮助,但较高的脱氢温度以及相对较慢的吸放氢速度限制了镁基合金实际应用。另外非晶态镁基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兴趣。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镁基复合材料过硬的性能,镁基复合材料在在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镁基复合材料组织特征为增强体分布在基体合金中,同时引入了大量的界面以及高密度位错缠结,其晶粒度较基体合金也小,无论是高密度位错引起的位错强化,还是细化晶粒的作用都将提高和改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刚度等力学性能。另外,挤压变形、固溶时效以及其它一些工艺的运用和调整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镁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减振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和储氢特性,是良好的功能材料,还具备密度小、贮氢容量高、资源丰富等优点。镁基贮氢复合材料正被日益重视,主要制备方法有多元合金化、机械合金化、多元复合等。 3.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从近期发展看,镁基复合材料并没有大规模地应用于常规结构件中,但它们在航空航天和汽车电子工业中的众多构件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美国TEXTRON、DOW 化学公司用SiC /Mg复合材料制造螺旋桨、导弹尾翼、内部加强的汽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关键字 Abstract 1.引言 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显微组织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寸在1-100nm以内的材料。由于平均粒径小,表面原子多,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因而呈现出独特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隧道等特性,具有许多材料所没有的性能。介于其超凡特性,纳米材料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不少学者认为纳米材料将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之一,尤其是聚合物纳米材料。本文就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改性、应用及问题和未来展望展开叙述。 2.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定义与分类 2.1定义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由各种纳米单元与有机高分子材料以各种方式复合成型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纳米单元可以是金属、无机物和高分子等。 2.2分类 根据组分不同,可分为: a)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混在一起而其中有一纳米尺寸的聚合物分散于其它聚合物单体所构成的 复合材料。如第三代环氧树脂粘接剂,它是将预聚合的球状交联 橡胶粒子分散于环氧树脂中固化而成的。 b)聚合物/层状纳米无机物复合材料:是将层状的无机物以纳米尺度分散于聚合物中而形成的。通常采用插层法制备。目前用的最多 的是蒙脱土,蒙脱土是以片状晶体而构成的。 c)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粒子复合材料:是将纳米级无机粒子填充到聚合物当中去的。由于小尺寸效应使材料具有光、电、声、磁等 功能,赋予材料良好的综合性能。 3.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制备 3.1插层复合法 插层复合法是目前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根据复合过程,插层复合法可分为两类,1)插层聚合法:原理是将聚合物单体分散,插层进入层状硅酸盐片层中,然后再原位聚合,利用聚合时放出的大量的热量克服硅酸盐片层间的库仑力,使其剥离,从而使硅酸盐片层与聚合物基体以纳米尺度相复合;2)熔体插层法:原理是将插层无机物与高聚物插入层状无机的层间,该方法优

纳米材料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纳米:纳米是长度单位,10-9米,10埃。 2、纳米材料: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 )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3、原子团簇: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原子团簇尺寸一般小于20nm )。 4、纳米技术:指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来组装和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物质。 5、布朗运动:悬浮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 6、均匀沉淀法: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出来,再与沉淀组分发生反应。 7、纳米薄膜材料:指由尺寸在纳米量级的颗粒构成的薄膜材料或纳米晶粒镶嵌与某种薄膜中构成的复合膜且每层厚度都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膜。 8、真空蒸镀:指在高真空中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是源物质转化为气相,然后凝聚在基体表面的方法。 9、超塑性:超塑性是指在一定应力下伸长率≥100%的塑性变形。 10、弹性形变:指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又恢复原状。 11、塑性形变:指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不会恢复原状 。 12、HAII-Petch 公式: σ--强度; H --硬度;d --晶粒尺寸;K --常数 13、纳米复合材料: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 的复合材料。 14、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15、热塑性: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 大题: 1、纳米粒子的基本特性? (1)小尺寸效应: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的变小,所导致的颗粒宏观物理性质的改变称为小尺寸效应。 (2)表面效应: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而显著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粒度减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增大;表面原子比内部原子具有更高的比表面能;表面原子比内部原子具有更高的活性) (3)量子尺寸效应:当金属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能隙变宽的现象。 (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宏观物理量具有的隧道效应。 2、纳米陶瓷具有较好韧性的原因? (1)纳米陶瓷材料有纳米相,具有纳米材料相关的性能,而纳米材料具有大的界面,界面原子排列相当混乱,原子在外力变形条件下容易迁移,从而表现出优良的韧性,因而纳米陶瓷也具有较好的韧性; (2)纳米级弥散相阻止晶粒长大,起到细晶强化作用,使强度、硬度、韧性都得到提高; (3)纳米级粒子的穿晶断裂,并由硬粒子对裂纹尖端的反射作用而产生韧化。 3、制备纳米粒子的物理方法? d K +0y σσ=d K H H +0y =

纳米复合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分析化学饶海英20114209033 摘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目前已经成为复合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有机材料、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众多学科的知识。本文主要针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 复合材料由于其优良的综合性能,特别是其性能的可设计性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航、交通、体育等领域,纳米复合材料则是其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80年代初Roy等提出的纳米复合材料[1-3],为复合材料研究应用开辟了崭新的领域。纳米复合材料是以树脂、橡胶、陶瓷和金属等基体为连续相,以纳米尺寸的金属、半导体、刚性粒子和其他无机粒子、纤维、纳米碳管等改性为分散相,通过适当的制备方法将改性剂均匀性地分散于基体材料中,形成一相含有纳米尺寸材料的复合体系,这一体系材料称之为纳米复合材料。由于纳米微粒独特的效应,使其物理和化学性能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性能。将纳米材料与复合材料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纳米复合材料兼有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优点,因而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的研究[4-5,44,45]。纳米复合材料的基体不同,所构成的复合材料类型也不同,如:金属基纳米材料[9-11,43]。陶瓷基纳米材料[12]、聚合物基纳米材料。 近年来发展很快,世界发达国家新材料发展的战略都把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纳米碳管功能复合材料、纳米钨铜复合材料。 1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1.1 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合成进展 在纳米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面,主要采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方法分散纳米粉体,分散水平达到纳米级,得到了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的纳米复合材料。较早发展起来的几种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3-14]有共混法、溶胶-凝胶法(sol-ge1)、插层复合技术(interaction),可分为插层和剥离(exfoliate)两种技术、原位(in-situ)法、母料法、模定向合成法(template directed)包括化学方法和电化学方法。 声化学合成(sonochemical synthesis)是制备具有独特性能的新材料的有效方法。

复合材料复习题

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及应用技术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复合材料 2、土工合成材料 3、比强度 4、混杂复合材料 5、纤维临界体积率 6、混合律 7、功能复合材料 8、结构复合材料 9、Ο95 10、纤维临界长度11、界面粘结系数12、韧性13、压缩韧度指数14、弯曲韧度指数15、韧度16、冲击韧性17、疲劳试验荷载循环特征值18、单体19、高聚物20、疲劳试验应力比21、链节22、土工材料抗拉强度23、加聚反应24、聚灰比25、缩聚反应26、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27、透水率28、导水率29湿热效应30相容性31物理相容性32化学相容性32润湿性32界面工程33复合材料界面34复合效应35诱导效应36蠕变37降解反应38交联反应39钢纤维的回弹率40改性沥青41沥青外掺剂(改性剂)42调和沥青43沥青稳定碎石44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45集料视相对密度46集料有效相对密度47沥青吸收量48混合料的有效沥青含量49组合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 二、是非题: 1、纤维复合材料其纤维含量越高,力学性能越好。() 2、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强度越高越好。() 3、因钢纤维不耐腐蚀,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其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差。( ) 4、镦头形钢纤维混凝土较长直形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好。() 5、钢纤维水泥混凝土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40mm。() 6、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其砂率较普通水泥混凝土低。() 7、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其水泥用量较普通混凝土低。() 8、钢纤维水泥混凝土其分散系数越小,表示钢纤维分布越均匀。() 9、钢纤维水泥混凝土从均匀性方面看其钢纤维长径比不宜超过60。( ) 10、钢纤维水泥混凝土采用坍落度评定其工作性。() 11、钢纤维与水泥基间界面孔隙率低于基体。()

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

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使用前景 1前言 镁合金材料1808年面世, 1886年始用于工业生产。镁合金压铸技术从1916年成功地将镁合金用于压铸件算起,至今也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人类在认识和驾驭镁合金及其制品的生产技术方面,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从1927年推出高强度MgAl9Zn1开始,镁合金的工业使用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36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开始用压铸镁合金生产“甲壳虫”汽车的发动机传动系统零件,1946年单车使用镁合金量达18kg左右。美国在1948~1962年间用热室压铸机生产的汽车用镁合金压铸件达数百万件。尽管如此,过去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空领域,在其它领域,世界上镁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铝合金,其次用于钢的脱硫和球墨铸铁生产。 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产品轻量化的要求日益迫切,镁合金性能的不断改善及压铸技术的显著进步,压铸镁合金的用量显著增长。特别是人类对汽车提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降低燃耗和排放、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镁合金压铸技术正飞速发展。此外,镁合金压铸件已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如手提电脑外壳,手提电锯机壳,鱼钩自动收线匣,录像机壳,移动电话机壳,航空器上的通信设备和雷达机壳,以及一些家用电器具等。 镁主要由含镁矿石提炼。我国辽宁省大石桥市一带的菱镁矿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以上,矿石品位高达40%以上。我国生产的镁砂和镁砂制品大量用于出口。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镁砂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结合我国汽车、计算机、通讯、航天、电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镁合金压铸件的生产和使用,是摆在我国铸造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任务。 2、压铸镁合金的研究 镁合金的密度小于2g/cm3,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比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略低于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增强塑料;其比刚度和铝合金和钢相当,远高于纤维增强塑料;其耐腐蚀性比低碳钢好得多,已超过压铸铝合金A380;其减振性、磁屏蔽性远优于铝合金[1];鉴于镁合金的动力学粘度低,相同流体状态(雷诺指数相等)下的充型速度远大于铝合金,加之镁合金熔点、比热容和相变潜热均比铝合金低,故其熔化耗能少,凝固速度快,镁合

纳米复合材料

SHANGHAI UNIVERSITY 课程论文 COURSE PAPER 简述纳米复合材料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电子科学与技术 学号: 1 2 1 2 1 7 6 5 姓名: 陆 申 阳 课程: 材料科学导论C 日期: 2014年5月10日

简述纳米复合材料 12121765 陆申阳 摘要:纳米复合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法便。本文简要的介绍了纳米复合材料的名称来源、种类、结构组成、功能特点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新兴材料,在材料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各方面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1引言 由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较突出,综合性能优良,使得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体育、工业设备等领域。其中纳米复合材料是最具有吸引力的部分,世界发达国家的新材料发展战略都把纳米复合材料放在重要位置。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一类新材料,它拥有自己引人注目的一系列特点。而现代生活与纳米复合材料的练习也越来越紧密。 2总论 2.1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 复合材料各组分之间“取长补短”、“协同作用”,极大地弥补了单一材料的缺点,产生单一材料不具备的新性能。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可设计性。可以根据对产品形状的需求,将复合材料设计成不同的形状,避免多次加工,减少工序;也可以根据需要的产品性能对其性能进行设计,通过改变基体的性能、含量,增强材料的性能、含量、分布情况,以及他们之间的界面结合情况,来实现对复合材料性能的设计。

高分子_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高秋菊1,夏绍灵1,2* ,邹文俊1,彭 进1,曹少魁2 (1.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州 450052 )收稿:2012-01-09;修回:2012-04- 24;基金项目:郑州科技攻关项目(0910SGYG23258- 1);作者简介:高秋菊(1984—),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E-mail:gaoqiuj u2008@yahoo.com.cn;*通讯联系人,Tel:0371-67758722;E-mail:shaoling _xia@haut.edu.cn. 摘要: 石墨烯以其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性能,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石墨烯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并对石墨烯的改性方法进行了概括。本文着重综述了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并介绍了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三种制备方法,即原位插层聚合法、溶液插层法和熔融插层法。此外,还对高分子/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石墨烯;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引言 石墨烯是以sp2 杂化连接的碳原子层构成的二维材料, 其厚度仅为一个碳原子层的厚度。这种“只有一层碳原子厚的碳薄片”,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最有韧性的新型材料。石墨烯具 有超高的强度,碳原子间的强大作用力使其成为目前已知力学强度最高的材料。石墨烯比钻石还坚硬, 强度比世界上最好的钢铁还高100倍[1] 。石墨烯还具有特殊的电光热特性, 包括室温下高速的电子迁移率、 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自旋轨道交互作用、高理论比表面积、高热导率和高模量、高强度,被认为在单分子探测器、集成电路、场效应晶体管等量子器件、功能性复合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剂载体等方面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2] 。石墨烯是一种疏松物质,在高分子基体中易团聚,而且石墨烯本身不亲油、不亲水,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石墨烯与高分子化合物的复合,尤其是纳米复合。因而,很多学者对石墨烯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提高石墨烯和高分子基体的亲和性,从而得到优异的复合效应。 1 石墨烯的改性方法 1.1 化学改性石墨烯 该方法基于改性Hummers法[3] 。首先,由天然石墨制得石墨氧化物, 再通过几种化学方法获得可溶性石墨烯。其化学方法包括:氧化石墨在稳定介质中的还原[4]、通过羧基酰胺化的共价改性[5] 、还原氧化石墨烯的非共价功能化[ 6]、环氧基的亲核取代[7]、重氮基盐的耦合[8] 等。此外,还出现了对石墨烯的氨基化[9]、酯化[10]、异氰酸酯[11] 改性等。用化学功能化的方法对石墨烯进行改性,不仅可以提高其溶解性 和加工性能,还可以增强有机高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2 电化学改性石墨烯 利用离子液体对石墨烯进行电化学改性已见报道[12] 。用电化学的方法,使石墨变成用化学改性石 墨烯的胶体悬浮体。石墨棒作为阴极,浸于水和咪唑离子液的相分离混合物中。以10~20V的恒定电 · 78· 第9期 高 分 子 通 报

复合材料题库完整版

复合材料题库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一. 填空题: 1.玻璃钢材料由(基材)与(增强材料)组成,其中(各类树脂)和(凝胶材料)为玻璃钢的常用基材。 2.常见可以拉制成纤维的玻璃种类主要分为(无碱玻璃)、(中碱玻璃)、(高碱玻璃)、(高强玻璃),其中(无碱玻璃纤维)是应用最多的玻纤。 3.连续玻璃纤维纺织制品就起产品形态而言可分为(纱线)(织物)两大类别。 4. 预浸料的制备方式可分为(湿法)(干法)及(粉末法)。 5. 结构胶粘剂一般以(热固性树脂)为基体,以(热塑性树脂)或(弹性体)为增韧剂,配以固化剂等组成。 6. 按照材料成分分类主要分为(环氧树脂胶粘剂)(聚酰亚胺胶粘剂)(酚醛树脂胶粘剂)(硅酮树脂胶粘剂)。 7. 玻璃钢制品的生产过程可大致分为(定型)(浸渍)(固化)三个要素。 8. 环氧树脂是分子中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9. 按适用于玻璃钢手糊成型的模具结构形式分为:(单模)及(敞口式对模)。 10. 叶片制造常用的基体树脂有(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乙烯基树脂)及(环氧树脂)三类。 二.名词解释:

1.热固性树脂:这种树脂在催化剂及一定的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是线性有机聚合物链相互交联后形成的三维结构体。 2.预浸料:将定向排列的纤维束或织物浸涂树脂基体,并通过一定的处理后贮存备用的中间材料。 3.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由饱和的或不饱和的(二元醇)与饱和的及不饱和的(二元酸或酸酐)缩聚而成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 4.单位面积质量:一定大小平板状材料的质量和它的面积之比。 5. 含水率:在规定条件下测得的原丝或制品的含水量。即试样的湿态质量和干态质量的差数与湿态质量的比值,用百分率表示。 6. 拉伸断裂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试样单位面积或线密度所承受的拉伸断裂强力。单丝以Pa为单位,纱线以N/tex为单位。 7. 弹性模量: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其应变的比例数。有拉伸和压缩弹性模量(又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和弯曲弹性模量等,以Pa(帕斯卡)为单位。 8. 偶联剂:能在树脂基体与增强材料的界面间促进或建立更强结合的一种物质。 9. 片状模塑料:由树脂、短切或未经短切的增强纤维以及细粒状填料(有时不加填料),经充分混合而制成一种厚度一般为1mm ~25 mm的薄片状中间制品,能在热压条件下,进行模塑或层压。 10. 纤维体积含量:纤维体积与复合材料的总体积之比。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 法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生产对材料的要求日益提高,使普通的单一材料越来越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复合材料是多种材料的统计优化,集优点于一身,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轻比重等一系列特点。尤其是金属基复合材料(MMCs)具有较高工作温度和层间剪切强度,且有导电、导热、耐磨损、不吸湿、不放气、尺寸稳定、不老化等一系列的金属特性,是一种优良的结构材料。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materials requirements increasing, the ordinary single material is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actual needs. Composite material is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optimization, set merit in a body,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strength, high modulus and light specific gravity and a series of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 ( MMCs ) has the high working temperature and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and a condu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wear resistance, moisture, do not bleed, dimensional stability, aging and a series of metal properties, is a kind of structural material. 关键词: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发展概况(Development situation)、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base composite materia l)、发展前景(Development prospect) 正文: 一:复合材料简介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以微观或宏观的形式复合而成的多相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①纤维复合材料。②夹层复合材料。③细粒复合材料。④混杂复合材料。[1] 二:金属基复合材料简介

复合材料复习题 西安理工大学

. 精选文本 一、判断题: 1、复合材料是由两个以上组元材料化合而成。( ) 2、层板复合是一种由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 ) 3、应用最广泛的复合材料是金属基复合材料。( ) 4、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 ) 5、竹子、贝壳是天然的复合材料。( ) 6、玻璃钢是玻璃纤维增强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问世于1940s 。( ) 7、比强度和比模量分别是材料的强度、弹性模量与其密度的比值。( ) 8、基体与增强体界面在高温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 9、浸润性是基体与增强体间粘结的充分条件。( ) 10、浸润性是基体与增强体间粘结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 11、界面结合强度过高,复合材料易发生脆性断裂。( ) 12、脱粘是指纤维与基体发生完全分离的现象。( ) 13、混合法则:P c = P m V m + P r V r 可用于各种复合材料的性能估计。( ) 14、纤维长度 l < l c 时,纤维上作用的应力永远达不到其抗拉强度。( ) 15、天然纤维都是有机的,而无机纤维均需人工合成。( ) 16、UHMWPE 纤维是所有增强体纤维中密度最小的。( ) 17、玻纤是晶态玻璃制成的细丝,其晶粒尺寸约30 m 。( ) 18、单晶Al 2O 3f 仅有一种晶态结构,即:a -Al 2O 3。( ) 19、多晶Al 2O 3f 仅有一种晶体结构,即: -Al 2O 3。( ) 20、B f 既可用CVD 法制备,也可用溶液化学方法结合烧结制备。( ) 21、制备SiC f 采用 PAN 作为先驱体。( ) 22、纤维表面处理的目的是使其表面光洁度提高。( ) 23、Kevlar 纤维平行于其轴向上其热膨胀系数小于零。( ) 24、乘积效应属于传递效应的一种。( ) 25、Ni 3Al 属于Berthollide 型金属间化合物。( ) 26、Cu 3Au 、Fe 3Al 、Ti 3Al 、Ni 3Al 都是Kurnakov 型金属间化合物。( ) 27、体积分数相同时,SiC w 的增强效果优于SiC p 。( ) 28、体积分数相同时,SiC w 的增强效果不如SiC p 。( ) 29、体积分数相同时,SiC w 的增强效果与SiC p 相当。( ) 30、颗粒/晶须增强MMC 是目前应用最广、开发前景最大的MMC 。( ) 31、B f /Al 可利用半固态复合铸造法制备。( ) 32、利用扩散结合法制备MMC 时,最关键的步骤是排布铺层工序。( ) 33、制备纤维有排布要求的FRMMC 唯一可行方法是粉末冶金法。( ) 34、粉末冶金法制备MMC 的优点之一就在于其对增强体材料的添加比例几乎无限制。( ) 35、Ospray 法制备的PRMMC 相对密度可达95%以上,且几乎无界面反应。( ) 36、原位复合法得到的复相组织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因而其高温稳定性较好。( ) 37、压铸法制备的MMC 中基体-增强体界面是自然形成的,因而无湿润性、界面反应困扰,且具有很高的界面结合强度( )。 38、MMC 种类繁多,其制备多为复合+成形一体化过程。( ) 39、半固态复合铸造法制备MMC 时,在固液两相区的搅拌使基体组织细化、增强体分散均匀,但同时也导致熔体粘稠化、流动性变差。( ) 40、双马树脂是一种PMC 常用的热塑性树脂基体材料。( ) 41、热固性聚酰亚胺树脂的综合力学性能优于环氧树脂,但不如双马树脂。( ) 42、层压成形属于干法压力成形的一种。( ) 43、模压成形只适于大批量生产PMC 板材。( ) 44、注射成形对热固性/热塑性基体均适用,但更多用于热塑性树脂基PMC 的制备。( ) 45、CMC 的气孔率越高,其韧性越好。( ) 46、FRCMC 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增强体纤维的强度,而与其弹性模量关系不大。( ) 47、基体-增强体热膨胀系数差越小,CMC 的综合力学性能越好。( ) 48、粉末冶金法与浆料法相比,所制备的CMC 增强体分布更为均匀。( ) 49、反应烧结法的主要优点是所制备的CMC 具有很低的气孔率。( ) 50、C/C 复合材料的成分特点是:99%以上为C 元素,只包含少量其它杂质元素。( ) 51、沥青作为浸渍碳化法的基体先驱体材料,在常压下碳化时其产碳率为50%左右,与酚醛等树脂类先驱体基本相当。( )

层状金属复合板生产技术及新工艺

层状金属复合板生产技术及新工艺 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层状金属复合板生产研究文献查阅分析的基础上,综合介绍了目前层状金属复合板生产方法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种生产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钎焊热轧法、燃烧合成轧制法、包套轧制法、PPR方法、ARB方法、PIT 方法等复合新工艺基本工作原理,以及目前国内外应用各种新工艺所生产研究的新材料复合板。同时分析了金属复合板生产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金属复合板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层状复板;生产方法;复合新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各种不同连接方法将不同金属材料复合为一体,制备成金属复合板,得到单层金属材料所不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力学特性,满足高强度、高比刚度、抗疲劳性、尺寸稳定、耐磨、抗振等性能的要求,同时大大节省稀贵材料,降低成本,已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机械、船舶、航空等领域。开发研制新型金属复合材料具有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属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经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材料,由于其工艺的先进性和材料本身的技术特性,因而复合板材具有单种金属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 (1)复合板的结构中,基、复材的比例比较大,节约了贵重金属,显示了价格上的优越性。如钛/钢、镍/钢复合板的价格仅相当于纯钛和纯镍板的1/5~1/10。 (2)良好的综合性能。如不锈钢/碳钢复合材料在弱腐蚀行业的应用既解决了 材料的耐蚀性,又解决了其设计强度。 (3)解决了材料的可焊性问题。由于其优越的技术特性以及其优越的性价比,也使得复合板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如不锈钢复合板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机械、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行业。钛复合板在航空工业、宇航、冶金等行业的应用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956年美国率先提出金属层压复合的三步工艺,即:表面处理—轧制复合—

西工大-复合材料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精品文档 1.为什么Nicalon sic 纤维使用温度低于1100℃?怎样提高使用温度? 从热力学上讲,C-SIO 2界面在1000℃时界面气相CO 压力可能很高,相应的O 2浓度也较高。只有O 2扩散使界面上O 2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反应生成CO 。但是温度较低时扩散较慢,因此C-SiO 2仍然在1000℃左右共存。 当温度升到1100℃,1200℃时,CO 的压力将会更高,此时O 2的浓度也较高,而扩散速度却加快。因而,SiC 的氧化速度加快,导致Nicalon 纤维在1100℃,1200℃时性能下降很快。 要提高Nicalon 纤维的使用温度,需降低Nicalon 纤维的游离C 和O 的含量,以防止游离C 继续与界面O 反应。 2.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何影响? 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主要是由于从制备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温度变化△T 或是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T 使得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CT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系统在界面强结合的情况下界面应力与△T 有着对应关系;在界面弱结合的情况下,由于滑移摩擦引起界面应力。 除了热物理不相容外,还有制备过程也能产生很大甚至更大的界面应力。如:PMC 的固化收缩,MMC 的金属凝固收缩,CMC 的凝固收缩等。 △CTE 限制界面应力将导致基体开裂,留下很多裂纹,裂纹严重时将使复合材料解体,使复合材料制备失败,或是使其性能严重下降,△CTE 不大时,弹塑性作用,不会出现裂纹。而对于CMC ,即使不会出现明显的裂纹,基体也已经出现了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会有很的影响,相反,这些微裂纹对CMC 复合材料的增韧有帮助,因为微裂纹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将会再主裂纹上形成很多与裂纹而消耗能量,从而达到增韧的目的。 3.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控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金属基复合材料要求强结合,此时能提高强度但不会发生脆性破坏。均存在界 面化学反应趋势,温度足够高时将发生界面化学反应,一定的界面化学反应能增加界面的结合强度,对增强有利。过量的界面化学反应能增加界面的脆性倾向对增韧不利。因此,MMC 的界面化学反应是所希望的,但是应该控制适度。 具体原则有: 纤维表面涂层处理:改善润湿性,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并防止不利的界面反应。 基体改性:改变合金的成分,使活性元素的偏聚在f/m 界面上降低界面能,提高润湿性。 控制界面层:必须考虑界面层的厚薄,以及在室温下熔体对纤维及纤维表面层的溶解侵蚀。纤维及其表面层金属熔体中均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而,溶解和侵蚀是不可避免的。 4.为什么玻璃陶瓷/Nicalon 复合材料不需要制备界面层? 氧化物玻璃基体很容易与Nicalon SiC 纤维反应:SiC+O 2=SiO 2+C 这一反应可以被利用来制备界面层。 氧化物玻璃基体与Nicalon SiC 纤维还可能发生其它氧化反应,但由于需要气相产物扩散离开界面,因为其他热力学趋向很大,但反应驱动力相对较小。因上述反应生成的SiO 2 在SiO 2基玻璃中很容易溶入玻璃基体。如果使用的玻璃基体不发生饱和分相的话,反应的结果将在界面上生成C 界面层或纤维的表面层,因而不需要预先制备界面层,这就是玻璃陶瓷的最大优点。 5.复合材料有哪三个组元组成,作用分别是什么?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增强体,界面。 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可以将增强体粘结成整体,并赋予复合材料一 定形状。有传递外界作用力,保护增强体免受外界环境侵蚀的作用。 增强体:主要是承载,一般承受90%以上的载荷,起着增大强度,改善复合材 料性能的作用。 界面:1.传递作用:载荷施加在基体上,只有通过界面才能传递到增强体上, 发挥纤维的承载能力,所以界面是传递载荷的桥梁。 2.阻断作用: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保护作用:界面相可以保护增强体免受环境的腐蚀,防止基体与增强体 之间的化学反应,起到保护增强体的作用。 6. 请说明临界纤维长度的物理意义? 能够达到最大纤维应力,即极限强度σfu 的最小纤维长度,称为临界长度Lc ,临界纤维长度是载荷传递长度的最大值。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