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文化和护理

多元文化和护理

多元文化和护理
多元文化和护理

名词解释

1.文化招护差异性: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对帮助、支持或促进性行为等有关的照

护表达方面,在照护的意义、模式、准则、生活方式或象征意义方面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

2.专业照护系统:是指由专业机、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人员所提供的有关健康、疾病和专

业照护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3.民间照护系统:是指帮助、支持和促进有明显或预期需要的个体或群体改善生存方式,

提高健康水平或应对残疾和死亡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的、地方性的、民间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4.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一个人

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5.宗教:指人对祖先、神灵的崇拜和献祭中的态度、行为。

第一章概述

文化的定义: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成果,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生活方式及物质对象

文化的特性包括创造性、象征性、共享性、渗透性、复合性及多样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的体系结构、文化的空间结构、文化的地位

1.文化的体系结构:文化特质、文化集从、文化模式

2.文化的空间结构: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边际文化

3.文化的地位:主流文化、支流文化

文化类型

1.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智能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规范文化

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

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机器、工具、书籍、衣服等被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则是人类

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适应的形式有哪些(选择题)

传播、接触、冲突、撞击、采借、移植、整合调适或融合

第二节、多元文化与护理

护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

1.以疾病为中心(1860年至20世纪40年代)

2.以病人为中(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20世纪70年代至今)

多元文化中的护理策略

1.认同病人的文化背景

①理解病人的求医行为

②了解病人对疾病的态度

③建立文化适应状态下的护患关系

2.遵循文化护理原则

①综合性原则

②教育原则

③调动原则

④疏导原则

⑤整体原则

照护系统决策和行动的三种模式

1.文化照护的保持/维持

2.文化照护的调整/协商

3.文化照护的重塑/重建

跨文化护理理论的框架结构

莱林格理论日升模式的四个层次:

1.世界观和文化与社会结构层

2.服务对象层

3.保健系统层

4.护理照护行动和决策层

西方与非西方文化中照护的组成因素(选择题)

1.尊重

2.关心

3.有意识的参与

4.帮助、支持、促进性活动

5.积极倾听

6.亲自到场

7.理解服务对象的文化价值观、信仰和生活方式

8.建立关联

9.性别和种族保护

10.不同方式的触摸

11.提供舒适的方式

第二章、比较社会文化研究与护理学

价值观的特点

1.稳定性和持久性

2.前瞻性和发展性

中西方价值观的区别

1.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2.个性内敛与个性张扬

3.中庸之道与创新精神

4.精神本位与物质本为

家庭功能

1.生育功能

2.消费功能

3.教育功能

4.赡养功能

5.保健功能

第三章、宗教与多元文化护理

宗教的基本特征

1.信仰与崇拜一种或多种无法证明的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秘力量

2.相信灵魂不灭和彼岸世界,认为人类生活和现实世界之外,尚存在一个幻想中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天堂、地狱,极乐世界、火狱等。

宗教与迷信的区别

1.在构成要素上,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

思想意识

2.在内在属性上,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它能够回答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属于形而上的

思想领域。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

宗教的分类

1.原始宗教

2.民族宗教

3.世界宗教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世界性宗教,包括罗马公教、正教、新教三大派及其他一些小教派。

基督教与临床护理实践(问答题8’)

基督教病人的特征

1.信仰基督教的病人在生病住院期间能够最大限度的忍受病痛的折磨,护士在为病人做日

常护理时应仔细观察病人的神态、动作和表情,通过有效沟通准确评估病人的状况,为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重要信息。

2.基督徒确信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人死后灵魂不灭,肉体则在等待复活,享受基督用复

活战胜死亡的胜利果实。基督教教徒面对疾病和死亡时相对比较平静,能够比较倘然的接受现实,因此,护士容易与病人进行有关疾病方面的沟通,也容易对病人开展健康教

育。

3.病人在住院期间,护士应尊重其宗教习惯,治疗时间尽量错开病人的祈祷时间。住院病

人可能会有教友的机体探望,在病房可能会为病人做弥撒,护士应理解并尽量给他们安排其它房间以免影响其他病人。

基督教徒病人的饮食观

1.护士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如果是素食主义者应和

家属商量并建议如何加强营养。

2.由于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由于犹太教在古代一度要求信徒吃素,因此有相当比例的西方

现代基督教徒是素食主义者,尤其不吃猪肉。

盂兰盆会于每年阴历七月十五日举行超度宗亲的法会

第四章、沟通与多元文化护理

环境语言是非语言沟通的一种重要形式,包括时间、空间、颜色、声音、声音、信号和建筑等。环境可以影响沟通,影响跨文化沟通的环境因素有空间(包括拥挤、近体距离、领地、空间取向、座位安排等)、时间、建筑设计与室内装修、声音、灯光、颜色、标识等。

空间信息,霍尔将空间范围分成三种类型:

1.固定空间,如房间

2.半固定空间:由桌椅板凳之类构成的空间

3.非正式空间:指人际交往中近体距离和领地要求,具体可以分为拥挤、近体距离、

领地性、空间取向及座位安排

领地观念

空间观念的核心是个人领地的所有权以及对权力的维护。领地范围是维护人的完整、自由、独处和安全所要求和必需的身体、社交和心理等方面的空间。

奥特曼将领域分为三类:

1.主要领地,是明确的个人个人独享领地和日常生活中心,主要指住房或卧室。

2.次要领地,之临时享有的杂志、电视机、餐具等物品。此类物品由于公私界限不清,容

易引发冲突。

3.公共领地,指任何人都可享有的临时领地,如公园、海滩、街道、电话亭等。

对领地的侵犯形式可归纳为三种

1.侵扰,指无理利用他人领地。可以用眼睛、声音或身体事实。

2.侵占,指侵占他人领地,大到侵占别国领土,小至妻子将丈夫的书房改为更衣室。

3.污染,指临时使用某领地后对该处环境造成的污染。

维护领地的基本方法

1.防止,是通过监视的方法不让他人进入自己的领地。

2.反应,如果防范不能奏效就会做出各种反应来恢复自己的领地,。

空间与取向

1.通过狭窄通道时,中外女士都会背向男士小心通过。英语系男士则是面向女士通过狭窄

的过道,中国男士会转身背对女士通过。

2.餐桌,英国餐桌都是长餐桌,父亲坐在桌子的上端,母亲坐在靠近厨房的一端,子女分

别坐两边,一般都会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座位安排家庭宴请的座位安排中外主要区别

1.英语系国家餐桌座位以右为上,左为下;中国餐桌座位则以面向南或面向门为上,以面

向北或背门为下。

2.英语系国家一对夫妇参加家庭宴请时,男主人陪女主宾、女主人陪男主宾;中国则是把

同一性别的人排在一起。

第五章、东西方礼仪文化

东西方礼仪的差异(简答题)

1.在对待血缘亲情方面,东方人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的观念根深蒂固,在

东方,人际关系中最稳定是血缘关系;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言不太重视家庭血缘关系,更看重利益关系。

2.在表达形式方面,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东方人以让为礼,凡事都要礼让

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得更加谦逊和含蓄。

3.在礼品馈赠方面,在中国,人际交往中式礼尚往来,将礼物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梁;

西方礼仪强调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和过分客套。4.在对待老的态度方面,东方礼仪一般是老者、尊者优先,凡事讲究论资排辈;西方礼仪

崇尚自由平等,在礼仪中等级观念没有东方那么突出,而且西方人独立意识较强,特别忌讳老。

5.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人时间观念强,做事讲究效率;相对中国人而言,使用时间比较

随意,时间观念比较淡漠,包括改变原定的时间和先后顺序。

6.在对待隐私权方面,西方礼仪处处强调个人拥有的自由,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将个人

的尊严看得神圣不可侵犯;东方人非常注重共性,强调群体,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亲友邻里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表现。

东西方社交礼仪原则

1.真诚尊重的原则

2.平等适度的原则

3.自信自律的原则

4.信用宽容的原则

第八章西方文化与护理

填空题:

西方文化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希波克拉底被称为“医学之父”,创立了“体液学说”

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领袖则是伏尔泰

选择题:

医学家盖伦是古典医学的集大成者,他完成了《解剖过程》、《身体各部的功能》

英国人日常生活禁忌

1.一般不愿接纳别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生活领域

2.不要送双数和13枝,更不能送英国人认为象征死亡的菊花和百合花。

3.在交谈时不要以英国皇室的隐私作为谈资。

4.喜欢蔷薇花,忌讳白象、猫头鹰、孔雀等商标。

5.最忌讳打喷嚏。

德国忌讳习俗

1.忌讳提及诸如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和个人收入方面的问题。

2.不宜随意以玫瑰或蔷薇送人

3.赠送德国人礼品时,不宜选择刀剑剪餐刀和餐插等,因为此类物品有断交之嫌。

名词解释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同时带来了科学与艺术革命,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解。

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问答题:

西方主要节日习俗:

1.狂欢节:西方的节日习源于与宗教,其特征为玩乐为主,缅怀上帝。在西方国家,狂欢

节是基督教“谢肉节”的世俗称呼,时间大多在阳历2月中,一般开始于封斋节的前三天,节期为三天。

2.复活节:复活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稣“复活”而设的节日,是西方国家仅次于圣诞节的

第二大节日,时间大多在阳历四月。还有特殊的节日食品—彩蛋。

3.圣诞节:是基督教为纪念耶稣诞生日而设的节目,是西方国家最盛大、最圣神的节目,

时间是12月25日。

4.感恩节:是美国和加拿大独有的节日,感恩节主要节日食品有火鸡和南瓜饼等。

西方民族的心理特征

1.在对待客观事物方面,女性倾向于整体观察男性则善于分析。

2.在对待外界事物,男性常报以对立的态度,而女性多持融合精神

3.女性多喜欢形象思维,往往在直觉和体验中把握对象,男性则善于抽象思维,但形象思

维和直觉体验不如女性。

4.女性性格多表现为柔和、含蓄、内向,而男性则阳刚、直露、外向型性格居多。

自考护理学导论试题第十章

第十章希望、失望与丧失、悲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体为了实现当科学家的梦想,坚持勤奋学习,体现了希望的 (B ) A. 认知性 B. 行为性 C. 依附性 D. 情境性 2.评估失望程度的指标不包括 (A ) A. 文撒妮量表 B. 诺维特馁量表 C. 米勒希望量表 D. 郝氏量表 3.悲哀在认知方面的反应表现为 ( C ) A. 痛苦、愤怒、焦虑 B. 头疼、失眠 C. 心不在焉、健忘 D. 睹物思情、行为怪异 4. (真题)悲哀在情感方面的反应,可表现为 ( A ) A. 痛苦、愤怒、焦虑 B. 头疼、失眠 C. 心不在焉、健忘 D. 睹物思情、行为怪异 5.个体逐步以理智面对丧失,开始以社会所接受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悲哀和感受,属于恩格尔悲哀学说的 ( D ) A. 认知阶段 B. 震惊和猜疑阶段 C. 逐步认识阶段 D. 修复重建阶段 6.个体逐步恢复对丧失事件的认知,开始接受丧失事实,但内心感到十分痛苦、悲哀和气愤。这属于恩格尔悲哀学说的 (C ) A. 震惊和猜疑阶段 B. 推翻和否认阶段 C. 逐步认知阶段 D. 修复重建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 1.护士在帮助病人树立希望时,正确地做法是 ( ABDE ) A. 强化依恋情结 B. 增强病人的应对能力 C. 回避疾病的现实 D. 重新制定可行的生活目标 E. 帮助病人在逆境中成长 2. 失望的行为表现有( ABCDE ) A.对将来的预见能力降低 B. 反复遭受失败 C.对自己及他人失去信心 D.放弃努力 E.争取实现目标的能力降低 3.影响悲哀反应的因素有 ( ABCDE ) A.年龄 B. 性别 C.家庭经济状况 D.丧失的性质 E.社会支持系统 三、填空题 1.希望的特征包括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依附性、时空性、情景性。 2. Carpenito根据失望引起的情感反应不同,将失望的情感表现分为3类,分别是无望感、挫败感、冷漠感。 3.按照丧失的内容可将丧失分为:失去亲人朋友、失去自我、失去某种物品、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丧失。 4.按照丧失的心理类型可将丧失分为:存在性丧失、感知性丧失、预期性丧失。 5. (真题)按照丧失的时限可将丧失分为:暂时性丧失和永久性丧失。 6. (真题)悲哀可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习俗性悲哀和预感性悲哀。 7.恩格尔提出了悲哀三阶段学说,分别是震惊与猜疑阶段、逐步认知阶段、修复重建阶段。 8.临终与死亡是丧失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带给人们悲哀的重要因素。 四、名词解释 1.希望:是一种内在的能量及渴望的感觉,以未来为导向,是个人面对外界刺激时理性的积极期待,具有特定的目标。希望是人们生活的力量源泉。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在个体遭遇失败或不幸时,可起到缓冲压力、激发斗志、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以及促进心身调节和修复的作用。 2.失望:是希望的负向极端,是指个体内心对想要达到某种目标的失去信心,感到没有希望或因为希望未实现而感到不愉快的一种心灵体验。

多元文化与护理作业

多元文化与护理作业 作业要求:用A4纸做,可打印题目,但答案要手写 一、简答题 1. 简述文化对护理的影响。 2. 简述“日升模式”的含义。 3. 简述佛教徒病人的饮食观。 4. 简述霍尔的八个身体距离段。 5. 简述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6. 简述TPO原则。 7. 简述美国人的性格特征。 8. 简述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9. 简述TPO原则。 10. 简述美国人的性格特征。 二、论述题 1.中西方生死观比较。 2.中西方生活行为的比较。 3.美国护理教育的特点。 4.中西方价值观比较。 5.中西方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比较。 6.美国护理教育的特点 多元文化与护理 一、简答题 1、简述文化对护理的影响。 答:(1)文化对发病原因的影响包括:1、地域因素 2、经济因素(2)文化对疾病临床表现的影响(3)文化对疾病的心理、行为反应的影响包括:1、性别 2、教育程度(4)文化对就医方式的影响包括:1、宗教信仰 2、风俗习惯 3、经济条件 2、简述“日升模式”的含义。 答:“日升模式”分为四个层次:世界观和文化与社会结构层、服务对象层、保健系统层、护理照护行动和决策层。 3、简述佛教徒病人的饮食观 答:(1)食为药观:在吃饭时作服药的观想、佛家戒律中称食为药,是要佛教信众把饮食当做药物观想,这样食时就不会多贪好了

(2)素食观:素食是我国汉地佛教慈悲精神的具体表现,汉地佛教禁止吃肉,本着不杀生的慈悲精神,对于施主供养的肉食,是不会接受的。 (3)斋:佛教信众坚持过午不食的规定,称之为“持午” ,也就是吃斋。 4、简述霍尔的八个身体距离段。 答:一、亲密距离: (1)接近型:(46~75cm),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 (2)较近型:(15~45cm),这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 二、个人距离: (3)接近型:(46~75cm),这是与熟人交往的空间。 (4)稍接近型:(76~120cm),这是熟人之间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距离一端,而陌生人保持更靠远一端。 三、社交距离: (5)接近型:(1. 2~2.1m),这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 (6)远离型:(2.1~3.6m),这是为便利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会给别人增添麻烦。 四、公众距离: (7)接近型:(3.6~7.5m),如果保持4m左右的距离,说明有许多问题或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8)远离型:(7.5m以上),这是讲演示采用的一种距离,彼此互不相扰。 5、简述东西方礼仪的差异。 答:(1)在对待血缘亲情方面:东方人非常重视家族和血缘关系,“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西方人独立意识强,相比较而不太重视家庭血缘关系,更重利益关系。 (2)在表达形式方面: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表达率直坦诚。东方人以“让”为礼,凡是都要礼三分,与西方人相比常显更加谦逊和含蓄 (3)在礼品馈赠方面:在中国,人际交往重视礼尚往来,将礼物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和桥深。西方礼仪强调务实,在讲究礼貌的基础上力求简洁便利,反对繁文缛节和过分客套。(4)在对待“老”的态度方面:东方礼仪一般是老者,尊者优先,凡是讲究论资排辈。西方礼仪崇尚自由平等,西方人独立意识较强,特别忌讳“老”。 (5)在时间观念方面:西方人时间观念强,做事讲究效率。 (6)在对待隐私权方面:西方礼仪处处强调个人拥有自由,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将个人的尊严看得神圣不可侵犯。东方人非常注重共性,强调群体,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亲有邻里间的相互关心是一种富于人情味的表现。 6、简述tpo原则 答:t(time)指时间,即衣着要顺应时代和季节的要求,不能不顾及社会规范和社会习俗过分强调个性 p(place)指地点,即衣着要适应地区和场合的要求或习惯 o(object)指对象和目的,即着装应获取良好的印象。 7、简述美国人的性格特征 答:(1)个人独立性(2)民族优越感(3)竞争意识(4)坦承与直率(5)时间观念(6)法律意识(7)权利与义务(8)注重对立

多元文化与护理

多元文化与护理

名词解释 1.文化招护差异性: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对帮助、支持或促进性行为等有关的照护表达方面,在照护的意义、模式、准则、生活方式或象征意义方面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 2.专业照护系统:是指由专业机、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人员所提供的有关健康、疾病和专业照护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3.民间照护系统:是指帮助、支持和促进有明显或预期需要的个体或群体改善生存方式,提高健康水平或应对残疾和死亡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的、地方性的、民间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4.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5.宗教:指人对祖先、神灵的崇拜和献祭中的态度、行为。 第一章概述 文化的定义: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成果,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生活方式及物质对象 文化的特性包括创造性、象征性、共享性、渗透性、复合性及多样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的体系结构、文化的空间结构、文化的地位 1.文化的体系结构:文化特质、文化集从、文化模式 2.文化的空间结构: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边际文化 3.文化的地位:主流文化、支流文化 文化类型 1.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智能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规范文化包括

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 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机器、工具、书籍、衣服等被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则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适应的形式有哪些(选择题) 传播、接触、冲突、撞击、采借、移植、整合调适或融合 第二节、多元文化与护理 护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 1.以疾病为中心(1860年至20世纪40年代) 2.以病人为中(20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20世纪70年代至今) 多元文化中的护理策略 1.认同病人的文化背景 ①理解病人的求医行为

护理与人文关怀

护理与人文关怀 随着整体护理、社会护理、多元文化护理的推广,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为中心”转换。护理的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护理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科研开始引领护理实践等,这些无一不向社会昭示了护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了护理是科技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与统一的专业?与此同时,护士作为知识、技术和人文素养集为一体的专业工作者的作用也日益凸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护理人员的人文基础比较薄弱,人文修养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护士人文修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服务水平再上台阶的焦点话题。 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人文精神是护理内在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的责任心等都是护理质量提升的促进要素,贯穿这些要素的是人文精神这根主线。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患者身心需求的合理满足,都需要护士的人文修养加以保证。可以想象,一支缺乏人文精神的护理队伍,如何做得到观察人、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照顾人,又怎么能适应护理的发展并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呢?如果说,护理质量是一颗树,那么护士的人文修养就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了这棵树是否能枝繁叶茂,这也正是我们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出发点。 在护理实践中,体现人文素养,实施护理人文关怀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护士要运用真挚的安慰性语言给患者以心灵抚慰,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体贴;运用巧妙的告知性语言告诉患者其病情进展、治疗护理措施、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运用合理的解释性语言解答患者的问题,取得患者的理解;运用恰当的鼓励性语言激发患者与疾病抗争的勇气和信心。此外,护士要书写各种

多元文化护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多元文化护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思考 李忠英 摘要:本文介绍了文化、多元文化、多元文化护理内涵,并对我国多元文化护理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对促进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旨在加快多元文化护理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3.05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C-3155-03 1995年7月,我国召开了首届“多元文化护理透视”国际研讨会,正式将“多元文化护理”引入我国。西方国家目前已经把多元文化护理广泛运用于护理实践[1]。多元文化护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一些医院已经引入护理实践,但只是尝试和初探。 1 多元文化护理的内涵 1.1 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在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活方式的总和。其内涵极为丰富,包括语言、艺术、法律、法规等各个方面,以及相应的物质表现形式。 1.2 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2],是在社会实践中,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集合多种文化的智慧开展的社会活动。它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人类文化多姿多彩的发展体现。多元文化是一种客观事实,是当今世界各国业已存在的文化现实[2]。 1.3 多元文化护理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需要。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士会会员M·Leininger首先将多元文化理论引用到护理学中,他在民族文化研究中结合护理专业观察分析了不同民族的传统看护和对健康、疾病、信念、价值观的差异性,从而提出了“日出护理模式”(Sunrise Nursing Model),认为护理不应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只能有一个相对的框架,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护理。它是在新的医学模式下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护理[3]。他的多元化文化护理理论得到了世界护理界的认同。 2 我国多元文化护理发展现状 2.1 多元文化护理相关研究 多元文化护理引入我国已有十几年之久,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各个护理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且大多数都是理论阐述,实践应用很少。 2.2 我国护理人员的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情况 护理人员关于多元文化护理总体认知水平不高。彭幼清等[4]对上海浦东新区六家特需医院87名护士的调查表明,护士对多元文化认知并不乐观,90.80%~96.55%的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创始人雷宁格、朝阳模式、文化休克的四期、文化照顾调整、文化照顾再建的概念及跨文化护理理论的特征不清楚;80.46%~87.36%的护士对文化照顾、文化照顾保存的概念、怎样预防文化休克不清楚;73.56%的护士对文化强迫的概念不清楚;62.07%~64.36%的护士对文化休克、民间健康系统的概念不清楚;50.57%的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概念不清楚;39.08%的护士对怎样满足病人文化护理需求的方法不清楚。朴玉粉等[5]对北京3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302名临床护士调查也显示,临床护士多元文化认知总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多元文化理论知识和沟通能力方面分数很低,多元文化理论知识平均得分仅为0.76分±0.60分(5分制)。 2.3 多元文化护理课程设置 在我国护理教育多元文化课程设置方面,尚未形成多元文化护理课程体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三卷本巨著《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认定社会及人文科学研究中的主流学科包括11种: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人类学、史学、艺术及艺术科学、法学、哲学[6]。涉及护理方面,具体科目为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教育学、护理经济学、医事法学、文学、音乐、美术、东西方文化与宗教学概论等科目。据报道,在我国已改革的25所护理院校中,有93.3%的本科院校,91.0%的高职和专科院校和100%的中专学校相应增加了人文课程的比例,其中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中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为9.6%~16.1%,高职和专科院校约为11.8%~15.0%,所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多为护理美学、礼仪、人际交往、临床护理论文写作、职业护士法、人类发展与哲学、沟通与交流、演讲与口才、社会学、公关学、管理学、音乐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逻辑与思维、护士修养与行为规范、健康教育、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患关系学等,并把人文课程逐步分布在不同的学习阶段[7]。而发达国家的人文课程占课程总学时的比例达到20%~25%[8]。且中国5年制的护理课程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平均学时数与美国之比是566:510,中国的566学时中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占498学时,美国的人文社会学课程主要以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沟通交流、逻辑推理、伦理学为主,都是必修课[9]。且我国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缺乏逻辑联系,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生物医学课程与人文课程之间缺乏横向的相融性,且人文课程在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10]。 3 促进多元文化护理发展的几点思考 多元文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理论的延伸,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具体体现,发展多元文化护理是我国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我国多元文化护理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3.1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跨文化护理课程 多元文化护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开发还处于一片空白。国外在多元文化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不同课程开发范式对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中课程开发模式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借鉴启发。如美国著名的多元文化教育专家班克斯,长期致力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他将有关多元文化课程改

多元文化与护理

采取与患者文化背景一致的护患沟通因为不同文化经历者对沟通交流的期待和方式不同,而有效的护患沟通需要双方向的想法与感觉,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庭的文化背景、语言、互动方式、对角色及关系的期待、对健康和疾病的态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或群体,存在不同的交流表达方式,因此护理人员应熟悉不同文化中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才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达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目的。 现代护士不仅要有医学护理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多元化护理观念出发,护士应了解与研究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健康观、疾病观及护理保健手段;增加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文化知识,以融入文化护理。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健康、疾病、生死观、价值观等均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并因此导致不同的民族文化习惯、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等,另外不同民族。区域独有的饮食与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关。如北方人嗜面食、烈酒、咸味,南方人则不同;湖南人嗜辣,而江浙人偏甜。因此,要对不同对象提供相应的护理,就必须了解不同种族、民族、区域的文化和习俗,针对需要,以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来缩短医患间的差距,达到有效的沟通。 【摘要】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离开了原来的环境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时,常常发生文化休克,为避免文化休克的发生或减轻发生后的症状,应从多方位的角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制订相应的措施,是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措施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由于各自文化中的语言符号、认知体系、规范体系、社会组织、物质产品的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当他们因为疾病而住进医院,离开了原来所熟悉的生活及工作环境而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时,常常会由于态度、信仰差异而出现危机与陌生感,出现焦虑、失眠、恶心、心率加快、心神不定、恐惧、沮丧等生理症状,发生文化休克,为避免文化休克的发生或减轻发生后的症状,应从多方位的角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护理对象的宗教、种族、性别、职业、经济、社会等文化背景,理解他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行为,制定符合个体化的整体护理计划、从而提供相应的文化护理,满足护理对象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的需求。 1 跨文化护理的概念 跨文化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其生活方式、道德信仰、价值取向,向患者提供多层次、多系统、高水平、全方位有效的护理,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1]。 2 实施跨文化护理的必要性 2.1 跨文化护理是护理专业多元文化的客观要求 2.1.1 护理学科体系的多元性护理学是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具有多元文化特征。首先,护理学的研究对象随学科的发展而不断

多元文化和护理

名词解释 1.文化招护差异性: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在对帮助、支持或促进性行为等有关的照 护表达方面,在照护的意义、模式、准则、生活方式或象征意义方面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 2.专业照护系统:是指由专业机、经过正规培训的专业人员所提供的有关健康、疾病和专 业照护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3.民间照护系统:是指帮助、支持和促进有明显或预期需要的个体或群体改善生存方式, 提高健康水平或应对残疾和死亡所采取的一系列传统的、地方性的、民间的知识、技能、和实践。 4.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一个人 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 5.宗教:指人对祖先、神灵的崇拜和献祭中的态度、行为。 第一章概述 文化的定义: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共同定义是,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成果,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生活方式及物质对象 文化的特性包括创造性、象征性、共享性、渗透性、复合性及多样性。 文化的结构:文化的体系结构、文化的空间结构、文化的地位 1.文化的体系结构:文化特质、文化集从、文化模式 2.文化的空间结构:文化区、文化区域、文化圈、边际文化 3.文化的地位:主流文化、支流文化 文化类型 1.智能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智能文化包括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知识等;规范文化 包括社会制度、教育、法律、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思想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等。 2.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机器、工具、书籍、衣服等被称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则是人类 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适应的形式有哪些(选择题) 传播、接触、冲突、撞击、采借、移植、整合调适或融合 第二节、多元文化与护理 护理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 1.以疾病为中心(1860年至20世纪40年代)

护理与人文关怀

护理与人文关怀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护理与人文关怀 随着整体护理、社会护理、多元文化护理的推广,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开始向“以病人为中心”转换。护理的理论体系、功能任务、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表现为: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护理服务领域在不断扩展和延伸;护理管理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护理科研开始引领护理实践等,这些无一不向社会昭示了护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了护理是科技性和人文性完美结合与统一的专业.与此同时,护士作为知识、技术和人文素养集为一体的专业工作者的作用也日益凸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护理人员的人文基础比较薄弱,人文修养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护士人文修养、体现护理人文关怀,已成为护理服务水平再上台阶的焦点话题。 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价值,即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患者的权利和需求、患者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它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人文精神是护理内在发展的动力和灵魂,严格护理管理、完善护理程序、强化护士的责任心等都是护理质量提升的促进要素,贯穿这些要素的是人文精神这根主线。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患者身心需求的合理满足,都需要护士的人文修养加以保证。可以想象,一支缺乏人文精神的护理队伍,如何做得到观察人、认识人、理解人、尊重人、关怀人、照顾人,又怎么能适应护理的发展并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呢?如果说,护理质量是一颗树,那么护士的人文修养就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壤的肥沃与贫瘠,决定了这棵树是否能枝繁叶茂,这也正是我们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出发点。 在护理实践中,体现人文素养,实施护理人文关怀还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护士要运用真挚的安慰性语言给患者以心灵抚慰,使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和体贴;运用

第六章 文化与护理

第六章文化与护理 一、单选题 1.文化现象的核心和最基本的内容是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C.方式文化 D.艺术 E.社会文化 2.下列属于物质文化的是 A.书籍 B.科学 C.符号D.思维 E.行为方式 3.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是 A.悲观失望 B.信仰不同 C.恐惧 D.焦虑 E.沮丧 4.在文化休克综合征中最严重也是最难度过的是 A.兴奋期B.意识期 C.转变期D.接受期 E.消失期 5.在文化冲突中,较易随着冲突而改变自身的是 A.文化的表层结构 B.文化的深层结构 C.心理积淀 D.软文化 E.活动方式 6.一个人到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出国),由于语言、风俗习惯、信仰、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改变而引起的心理冲突,这种压力源属于 A.躯体性 B.心理性C.社会性 D.文化性 E.生理性 7.国际上都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数学运算,体现了文化的 A.民族性 B.继承性C.适应性 D.获得性 E.共享性 8.文化休克表现焦虑的生理反应不包括 A.坐立不安 B.哭泣 C.失眠 D.声音发颤 E.眼神接触差 9.当一个人进入生疏的文化环境,开始学习、适应新环境的文化模式,解决文化冲突问题时,表明他已进入 A.意识期 B.接受期 C.转变期 D.兴奋期 E.消失期 10.当一个人到达一个新环境时,渴望了解新环境中的风俗习惯、语言行为等,并希望能够顺利开展工作,这种表现属于文化休克的 A.兴奋期 B.意识期 C.转变期 D.接受期 E.消失期 二、多选题 1.下列关于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正确的有 A.文化背景影响疾病的发生原因 B.文化背景影响疾病的临床表现

C.家庭支持情况影响病人对疾病的反应 D.经济条件影响就医方式 E.文化背景影响死亡现象 2.有关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关怀分为普通关怀和专业关怀 B.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不具有文化关怀的共性 C.文化关怀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 D.文化关怀是护理的本质 E.文化照顾的差异程度要大于文化照顾的共性 3.出现文化休克后的表现有 A.焦虑 B.恐惧 C.沮丧 D.绝望 E.快乐 4.引起文化休克的原因包括 A.悲观失望 B.沟通障碍 C.恐惧 D.孤独 E.信仰不同 5.莱宁格创立的跨文化护理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 A.文化关怀分为普通关怀和专业关怀 B.文化背景与就医方式无关 C.不同文化的民族具有文化关怀的共性和特性 D.文化关怀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 E.文化照顾是护理的中心思想 三、名词解释 1.文化 2.文化休克 3.文化关怀 4. 跨文化护理 四、填空题 1.文化休克的过程一般分为四期:()、()、()、()。 2.影响文化休克的因素有:()、()、()。 3. 护士在多元文化护理中的作用:()、()、()、()、()。 五、简答题 1.简述产生文化休克的原因。 2.简述文化休克的分期。 3.简述文化休克的表现。 4. 如何预防文化休克?

跨文化护理

我国现阶段跨文化护理的发展现状 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交往的深入、各民族的相互交流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都迫切要求我们开展跨文化护理。树立文化意识、了解文化差异、掌握文化特色是护理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与素质。 关键词:跨文化护理;护理理论; 1、跨文化护理 1.1文化照护的概念 1871人类学家泰勒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和文明乃是包括知识、宗教、艺术、道德、习俗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1] 1.2跨文化护理的概念 著名护理学家Leininger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的跨文化护理,又称多元文化护理。“文化照顾”是其理论的主要思想,即针对每位患者自身的文化特点,采取符合相应文化习俗传统的护理措施。[2] 跨文化护理是指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其生活方式、道德信仰、价值取向,向病人提供多层次、多系统、高水平、全方位有效的护理,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3]跨文化护理的实质就是对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进行比较和分析,着重研究其传统照顾,健康与疾病、信仰与价值观。其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提供共性的、差异的护理。 2、实施跨文化护理必要性 2.1 各个国家、民族文化间存在差异 世界各个国家、民族之间在文化历史、习俗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由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休克”现象广泛存在,给人们的日常交际带来不便,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由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层出不穷,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2.2 各国护理文化存在差异 各国护理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由于各自文化中的语言符号、认知体系、规范体系、社会组织、物质产品的不同,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针对文化差异引起个体差异性制定符合个体化的整体护理计划,是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差异,护理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行为必然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姚婷[4] 在她的研究中提出,中美两国护理文化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言语交流、非言语交流、维护患者隐私、称呼系统等方面; 我国护理文化注重观察、礼貌待人、内敛含蓄、团结和睦、珍惜团队协作和强调集体利益等特征。 2.3 护理对象的多元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大中型城市的开放性加大,外籍人员来华的数量越来越多,护理工作的对象将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群;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国内流动人口数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流动人口数达8 000万人之多,这些流动着的人口,带着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点,打破了传统城市原有的比较单一的文化习俗;另外,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用各自的教义诠释着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意义,同时在生活习俗上也有各自比较鲜明的特色。 3.跨文化护理理念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3.1 跨文化护理理论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