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档案的史料价值

论档案的史料价值

论档案的史料价值

作者:倪代川

关键字:档案史料史料价值利用

史料自古有之,档案亦古已有之,只是作为一个名词,“档案”则出现较晚,据最新资料研究表明,目前关于“档案”词源的最早记录是“《清太宗皇帝实录》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甲午日的记载,其中有三处…档案?一词”①。可见,档案一词的出现确是很晚,但是,作为一种历史记录而客观存在的档案实体则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如古代的甲骨档案,金文档案,石刻档案,简牍档案,简帛档案以及纸质档案和现代的电子档案等。实际上,我们均明白,在古代未有档案概念之前,档案的角色其实就是历史工作者眼中的史料(历史文献、文书资料等),它们本为同源,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需要,逐渐区分开来,但是这并不能割裂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档案基本属性与档案史料价值

我们知道研究档案的史料价值,其实就是在明确档案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基础上去探讨档案史料价值,否则我们对档案史料价值的叙述和研究则成为盲目性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更是缺乏理论基础和说服力,为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谈论档案史料价值之前明确档案本身的属性,尤其是对分析其史料价值方面有帮助的相关属性!目前档案界和相关科学界均已承认的档案属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笔者以为可以着重介绍和分析。

1. 原始性。档案是由机关和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即历史的原始记录,因而具有原始性的特点。原始性具体说来就是历史上所形成的档案记录是原时原地形成的印记,它不是事发以后整理出来的加工产品,它是第一手资料,是真迹,而且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客观的说它是孤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同样的文献作为其替代品。

2.真实性。档案是以具体内容反映其形成机关或人物在特定活动中的历史记录物,具有很强的凭证、依据作用。因此,档案是历史的真迹,它是在历史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它并不是事后为了某种目的而组织收集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的存在是一种“自发行为”,是无意识的,正因为档案的这种形成背景,真实性变成为档案属性光辉的一面,同时也是文献资料大家族中重要的一部分。离开了真实性,档案存在的价值则大打折扣,当然,正是因为其具有真实性,档案才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3.客观性。档案是人们在处理政务和经济交往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产生的,不是事后出于某种特定目的而专门编写的。它不同于图书等文献资料。它的产生“并非为了形成档案而供更多的人们去阅读,最初是作为办事工具为了处理当时某种事物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事过之后仍有用处,所以才保存起来成为档案。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档案是处理事务过程中遗存下来的…副产品?,它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自然产物。”

4.记录性。信息社会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这些各种载体上所附有的记录信息,正是这些记录信息而使人们重视对各种载体中所蕴涵的信息资源的开发。档案之所以如此重要,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真实性、原始性和客观性以外,它同其许多文献一样具有记录性,它记录了历史上的一些印记,保留着历史信息,对今天人们了解过去关注未来具有现实意义。真是这些记录着的信息内容才是人们今天使用档案重视档案的关键所在,没有记录着的内容,只有空空的载体,则其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为零。②

以上四点可以说是档案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属性,它对我们讨论档案的史料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实际上,若谈及史料价值,无疑我们必须先从史料谈起。何谓“史料”,所谓史料“是反映客观存在的原始材料,后人从它们的形式和内容中可以了解到历史的某个方面的客观情况”③换句话说,就是,史料就是对研究历史,探讨历史本源具有参考价值的所有材

料。何谓史料价值呢?很明显,史料是在历史中形成并保存下来的,史料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它是历史的印记,是人们了解过去必备的珍贵素材和察往知今的基础,没有史料,所有对于过去的研究与论证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说其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这其实就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史料价值,即史料到底有何作用,对社会各方面起到什么样的影响等。

如果从史料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史料分为第一手材料和间接材料。所谓第一手材料,即这个材料的来源就是历史事实本身,不能再追求材料的来源,也就是说,它是依据历史事实,而不是依据别的材料写成的。间接材料是根据第一手材料,甚至第二手材料编写出来的,它有材料来源可以追寻到间接材料实际就是第二手材料,甚至是第三、第四手材料。而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像、声音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④,简言之,档案则是原始的历史纪录,它具有原始性,记录性等,其中,原始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当今社会上的信息载体、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相当浩繁,具有原始性或记录性的材料也不乏其物,而档案则是以兼具原始性与记录性于一体的突出特点区别于其他资料的,按照史料的划分标准,鉴于档案本身的客观基本属性(原始性、真实性、客观性以及记录性等),我们可以看出档案无疑属于史料范围之内,而且是第一手的史料,具有原始性,无疑具有史料价值,它有助于研究历史,为历史研究提供可靠的原始可信材料!这里我们即把档案所蕴含的史料价值称之为档案史料价值

当代著名史学家李侃曾说:“没有档案和其他资料,没有事实根据的所谓明清史…研究?,是不可想象的。在门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历史资料当中,各种历史档案,又是最基本、最重要、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因此,档案是第一手的可靠资料,它能够“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 ⑤。而且,档案所记载的历史史实比较生动、形象、具体,无官修史书中存在的文过饰非、隐恶扬善之弊病。可以据之以揭露统治者所蓄意要掩盖或歪曲的历史事实的真相。解决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档案以其特有的客观属性而具有我们所说的史料价值——“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 。档案因其兼具原始性、记录性及权威性于一身,而倍受古今中外严肃治学的历史学者的青睐,他们大量引用档案文献原文,以为自己研究的依据和凭证,为其著作添辉生色。可以说,任何一部史籍如果堪称信史,都离不开参考和依据档案,因为档案因其本身属性而蕴涵着无可争议的档案史料价值。

二、档案的史料价值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档案毫无疑问具有我们所说的史料价值,以下,笔者就档案的史料价值展开具体分析,即补缺勘误、揭秘解惑、编史修志以及历史研究等。

1.补缺勘误

中国史书向有汗牛充栋之说。而比之丰富多彩的历史活动和日日更新的社会生活,它总有不全、不及之憾,这就是史书之“缺”。不全即指已有史书记载或专著,然囿于环境、材料等因素,以今日眼光来看,它尚有缺憾或欠详之处。所谓不及即史学作品赶不上时代需要,这方面主要是为当代史、地方史、专业史等方面,同时,相应的其它史料搜集、积累、出版也偏少。这里主要原因就是相关档案材料发掘和利用有限。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和发现新的史料去弥补史书这方面的“缺”憾。校勘是通过多种版本的互校而发现其异同,勘正错误之处。这里所讲的勘误是专指将档案史料与其它类别史料,就所述的同一事件、机构、人物等进行比较。由于档案的历史原貌特征,往往一份文件留有稿本、修改、用印等历史标记,相对来说可信度较高,所以经过对比,便能从中发现其它类别史料的误记讹传之处。这也便成为档案史料的一种重要功能也是衡量档案价值的标准之一。

2.揭秘解惑

历史活动因它的错综复杂性,成为积年疑案甚至不解之谜的比比皆是,许多被掩盖的真相有待学者去进一步揭示。例如当今稽考验证古代史中的若干争执点,等待的是地下文物发掘,而近现代史中因其旧的制度已废,人们档案意识日强,当时秘不示人的密件现今大多存于档案馆中。因此,档案史料的披露往往被视为一次历史真相的“大暴光”。就档案史料价值方面来说,这也形成了它独有的揭秘解惑功能。自然,这一功能的存在,是由档案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作为人们社会活动形成的各类历史真实材料,产生机构自然也包括处政治军事中枢的决策部门。这些部门从阶级、国家等利益出发,核心活动具有高度的机密性。这是现代社会人之常识。但随着事过境迁,机密性益减退,这在档案界叫做解密期限。因此,这部分解密后的档案,就对一些研究课题具有揭秘功能,对一些历史疑惑问题具有解惑作用,有助于人们了解历史中真实的人与事。

3. 编史修志

以史为鉴而知得失,编史修志历来为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已成为我国历来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和既定成规,并将代代相沿,永远开展下去。编史修志工作与档案关系密不可分,离开档案,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将大打折扣!档案是编史修志最主要的资料来源。档案资料是史志编修的基础和根本,编史修志离不开档案资料。汉代司马迁所著《史记》,据有关资料记载仅查阅档案资料的足迹就遍及全国,可见一部传世佳志的修成,档案起着不可替代的依赖作用。地方志是记述本行政区内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大型科学著述,是跨学科综合系统地反映国情、地情的重要载体。地方志贯通古今,内容浩繁,修志过程中积累的大量口碑与实物资料既可以丰富馆藏,又使档案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为社会所用之宗旨发挥到了极致,同时由于档案面的扩大,质的提高,用的便利,更有效的促进了志书编修的进度与质量

4.历史研究

宋代史学家郑樵曾说:“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即把搜集来的史料经过校勘辨伪,鉴别其真伪,利用有价值的史料为史学研究服务。历史研究工作,不仅首先要求史料的真实可靠,而且也要求史料的完整全面。因此,研究历史,我们必须善于寻找材料,选择材料,历史学家吕振羽说过:“我们对于史料,应要求达到确切和尽可能全面的程度。…… 如果材料不确切,是不能做出正确的论断和结论的:确切了,如果只是片面的,所做出的论断和结论,也就必然免不了片面性。”⑥这就要求我们尤其是历史工作者在历史研究中,不仅要善于收集资料,而且要善于辨别和组织材料,从而使自己的研究全面、确切和可靠,为此我们必须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而去广泛搜集档案文献,使其为历史研究服务。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确,档案史料的实际情况使复杂的,档案史料虽然能够反映历史真实面貌,但是我们也不能把任何档案都等同于史实,档案史料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史实也是客观存在的,在史料与史实之间,前者能否正确的反映后者,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复杂现象,需要具体的分析研究,这就是说,在搜集了丰富的档案史料之后,必须具体地进行考察甄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使之如实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貌和客观本质,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的史料价值。

档案因其本身的属性所致,无疑具有史料价值,正如当代著名史学家李侃所说“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档案具有史料价值与档案的史料价值的实现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虽然两者关系比较紧密),档案具有史料价值只

是意味着档案本身蕴涵着潜在的史料价值即有助于“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等,但档案史料价值的实现是另外一个问题,它的含义是档案通过利用者被利用从而将档案史料价值从潜在变为现实,因此我们必须在重视档案史料价值的同时,大力做好便于档案史料价值实现的辅助工作,如加大加强档案工作,为档案史料价值的实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方便利用者利用档案,为历史研究、编史修志等一系列与历史工作有关的事情服务,实现档案的史料价值,使其由潜在变为现实,使档案的史料价值得以很好实现,档案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注释:

①: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②④:吴宝康:《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③:朱荣基:《档案史料概论》,档案出版社,

⑤⑥:李建宏:《试论清代档案的史料价值》,《兰台世界》1995年1期

参考文献:

1,陈兆祦、和宝荣:《档案管理学基础》(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2,陈正卿:《档案史料价值及其学术功能浅议》,《档案与史学》2000年第6期

3,李侃:《在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学术讨论会开幕会上中外学者讲话摘要》,《历史档案》1986年1期

4,谢国桢:《史料学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