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同步培优:整理与提高(无答案)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同步培优:整理与提高(无答案)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同步培优:整理与提高(无答案)沪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试题-同步培优:整理与提高(无答案)沪教版

辅导讲义

我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10

份,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 我用同样的纸平均分成100份,给其中的十份涂上颜色。

1.心算。(9%)

0.01 + 0.2 = 6.5 - 1.2 = 0.08 ×10 =

16 - 1.6 = 4.27 + 5.73 = 2.9 ÷ 100 =

10037 - 100

34 = ( )-9.4 = 6 8.27 - ( )= 3.2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打“*”的要验算。(8%)

26.09 + 0.81 = *17.3 -7.52 =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就简便计算。(20%)

6000 ÷ 25 73.2 + 27.3 + 72.7 42.5 - 16.41 -3.59

29.46 - (5.8 - 0.08) 65 × [(500 - 32)÷ 18 ]

二.填空。(17%)

1.先涂色,再比较大小(在圆圈里填“<”、“>”或“=”)。(3%)

小胖涂色部分 小丁丁涂色部分

2.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4%)

10065

0.5 0.6 0.7 0.8 1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数。(10%)

(1)把0.6改写成以百分之一为单位的数是 ________。

(2)由4个十、97个

100

1组成的数是 ________ 。 (3)

a. 187045架次 = ________ 万架次;

b. 2263.2962万人次 ≈ ________ 万人次(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到百分位);

c. 26.4km 2 = _____________ m 2。

(4)一度电可炼钢1.61(读作: )千克;一度电可采掘原煤零点四零五

(写作: )千克。

a. 按要求在( )里读一读、写一写;

b. 上面2个小数中,带小数是:____,纯小数是:____。

(5)请你猜一个数:这个数是一位小数;这个数比3小;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比1大;这个数个位、十分位上的数字相同。这个数肯定是_________。

三.选择题。(8%)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占地约26.4平方千米,2007年实现飞机起降187045架次,旅客吞吐量2263.2962万人次。

(1)先过点P 画直线L 的垂线;

(2)再过点P 画一条平行于直线L 的平行

线;

(3)画完后量一量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

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_____ cm 。 B C D

E A 2.要从幸福新村修一条通往公路的水泥路,怎

样修路最近呢?请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2%)

3.先用两把三角尺确定小闹钟的宽度,然后再测量。这个小闹钟的宽度为______dm 。(2%) 140

130

120

110

100 1.下面哪些数的末尾添上“0”以后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 )

A. 5.1

B. 36

C. 20.7

D. 10.00

2.

左图中最短的一条线段是( )。

A. AB

B. AC

┓ C. AD D. AE

3. 下列哪些字母的笔画中有互相“垂直”关系?( ) 下列哪些字母的笔画中有互相“平行”关系?( )

A.

V B. L C. K D. N

四.量一量,画一画。(10%);

1. P ·

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 幸福新村 ·

五.统计。(8%)

据医学统计:婴儿时期,脉搏约为135次/分;两岁时约为115次/分;5岁时约为97次/分;10岁时约为84次/分;14岁时约为72次/分。

单位/次

1dm 2 3

4.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天要浪费约43.2千克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天要浪费约956.8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个漏水的水龙头和一个漏水的马桶10天一共要浪费多少吨的水?

小学数学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期终评估参考题

参 考 答 案

一.计算。

1.0.21;5.3;0.8;14.4;10;0.029;

100

3;15.4;5.07。 2.26.9;9.78。

3.240;173.2;22.5;23.74;1690。

【精华篇】初中数学九年级培优教程整理(全)

初中数学九年级培优目录 第1讲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P2----7) 第2讲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P7----12) 第3讲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P13----16) 第4讲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P16----22)第5讲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P23----26) 第6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P27----30) 第7讲旋转和旋转变换(一)(P30----38) 第8讲旋转和旋转变换(二)(P38----46) 第9讲圆的基本性质(P47----51) 第10讲圆心角和圆周角(P52----61) 第11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P62----69) 第12讲圆内等积证明及变换((P70----76) 第13讲弧长和扇形面积(P76----78) 第14讲概率初步(P78----85) 第15讲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P85----91) 第16讲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综合应用(P92----98)第17讲二次函数的应用(P99----108) 第18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P109----117) 第19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P118-----124) 第20讲相似三角形的综合应用(P124-----130)

每天进步一点点! 坚持就是胜利! 第1讲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能准确进行辨析; 2.掌握二次根式有关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性质进行化简; 3.会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挖掘题中隐含条件,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经典·考题·赏析 【例1】(荆州)下列根式中属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解法指导】判断式子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有两点:①被开方式中不能含分母;②被开方式中不能有可开尽方的数或式子. B中含分母,C、D含开方数4、9,故选A. 【变式题组】 1.⑴(中山)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初中数学培优提高中位线及其应用

中位线及其应用 中位线是三角形与梯形中的一条重要线段,由于它的性质与线段的中点及平行线紧密相连,因此,它在几何图形的计算及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1 如图2-53所示.△ABC中,AD⊥BC于D,E,F, △ABC的面积. 分析由条件知,EF,EG分别是三角形ABD和三角形ABC的中位线.利用中位线的性质及条件中所给出的数量关系,不难求出△ABC的高AD及底边BC的长. 解由已知,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所以,EF是△ABD的一条中位线,所以 由条件AD+EF=12(厘米)得 EF=4(厘米), 从而 AD=8(厘米), 由于E,G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EG是△ABC的一条中位线,所以 BC=2EG=2×6=12(厘米), 显然,AD是BC上的高,所以

例2 如图 2-54 所示.△ABC中,∠B,∠C的平分线BE,CF相交于O,AG⊥BE于G,AH⊥CF 于H. (1)求证:GH∥BC; (2)若AB=9厘米,AC=14厘米,BC=18厘米,求GH. 分析若延长AG,设延长线交BC于M.由角平分线的对称性可以证明△ABG≌△MBG,从而G是AM的中点;同样,延长AH交BC于N,H是AN的中点,从而GH就是△AMN的中位线,所以GH ∥BC,进而,利用△ABC的三边长可求出GH的长度. (1)证分别延长AG,AH交BC于M,N,在△ABM中,由已知,BG平分∠ABM,BG⊥AM,所以 △ABG≌△MBG(ASA). 从而,G是AM的中点.同理可证 △ACH≌△NCH(ASA), 从而,H是AN的中点.所以GH是△AMN的中位线,从而,HG∥MN,即 HG∥BC. (2)解由(1)知,△ABG≌△MBG及△ACH≌△NCH,所以 AB=BM=9厘米,AC=CN=14厘米. 又BC=18厘米,所以 BN=BC-CN=18-14=4(厘米),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初中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提高题与常考题和培优题(含解析)-

1 — H C. f J 4 7 "I i D. -J 0 4 > 初中数学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提高题与常考题和培优题 (含解 析)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 ?已知a >b ,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a 2v b 2 B. 2a v 2b C. a+2v b+2 D.- a v- b 2?不等式2x+3>3x+2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0 *' B. —o —0 C. —tT r D.o 卜 3.若关于x 的不等式3-x >a 的解集为x v 4,则关于m 的不等式2m+3v 1的 解为( ) A. m v 2 B. m> 1 C. m>- 2 D. m v- 1 4.关于x 的不等式x - b >0恰有两个负整数解,则b 的取值范围是( ) A. 5. A. -3v b v - 2 B.- 3v b <- 2 C. 0 B.- 1 C . - 2 D . 3 -3< b <- 2 D. - 3< b v- 2 不等式组 的最小整数解是( 6. 已知点P (1 - 2a , a+3)在第二象限,则 A. a v - 3 B. a C. v a v 3 D. a 的取值范围是( -3v a v 丄 2 7. A. r 3x+2>-4 4 B . 5 C. 6 D.无数个 不等式组 的整数解的个数是( 8. 已知 2xl-y=2k+l A. —1 v k v- 丄 B.— v k v 1 C. 0v k v 1 D. 0v kvJ- 2 2 2 A . J 0 4 \ ■ -3 0 4 且-1v x - y v 0,则k 的取值范围为(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9. B L J ) 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培优体系讲义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归纳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例题讲解 【例】把方程(3x -2)(2x -3)=x 2-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1 10x x =++ B .2110x x =++ C .210xy -= D .22 0x xy y =-+ 2.方程()45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 A .2450x x =-+ B .2450x x =++ C .2450x x =-- D .2 450x x =+- 3.方程23740x x =-+中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A .3、7、4 B .3、7、﹣4 C .3、﹣7、4 D .3、﹣7、﹣4 4.(2014菏泽)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 A .1 B .-1 C .0 D .-2 5.(2014哈尔滨)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6.把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2化成一般形式是 . 7.下列数中-1,2,-3,-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的根是 . 8.若方程x 2-2x +m =0的一个根是-1,求m 的值. 9.(2013牡丹江)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求2013-a -b 的值.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第2题图) A D C B P N M l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1、二次函数542 +-=x x y 中,已知1≤x ≤4,则y 的取值围是 。 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与等腰直角三角形PMN 的腰长均 为4cm ,且AB 与MN 都在直线l 上,开始时点B 与点M 重合. 让正方形沿直线向右平移,直到A 点与N 点重合为止,设正方 形与三角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cm 2 ),MB 的长度为x(cm),则 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 3、若抛物线2 (1)y x b x c =+-+经过点(12)P b --,,则b c +的值为 ;如果 3b =,则此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 4、如图, 四边形OABC 为直角梯形,A (4,0),B (3,4),C (0,4). 点M 从O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A 运动;点N 从B 同时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过点N 作NP 垂直x 轴于点P ,连结AC 交NP 于Q ,连结MQ . (1)点 (填M 或N )能到达终点; (2)求△AQM 的面积S 与运动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围,当t 为何值时,S 的值最大; x

九年级数学培优练习题 1、如图,直线MN 和EF 相交于点O ,∠EOF =60°,AO =2,∠AOE =20°。设点A 关于EF 的对称点是B ,点B 关于MN 的对称点是C ,则A 、C 两点间的距离为 。 2、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 点的坐标为(3,0),B 点坐标为(0,4),把线段AB 绕原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使AB 与y 轴平行,则A 点的坐标为 。 3、抛物线bx x y 23 22 +- =与x 轴的两个不同交点是O 、A ,顶点B 在直线x y 33=上,则关于△OAB 是 三角形。 4、如图,从等边三角形ABC 一点P 向三边作垂线,PQ =6,PR =8,PS =10,则△ABC 的面积是 。 5、如图①,OABC 是一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矩形纸片,O 为原点,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A =5,OC =4. (1)在OC 边上取一点D ,将纸片沿AD 翻折,使点O 落在BC 边上的点E 处,求D 、E 两点的坐标; (2)图②,若AE 上有一动点P (不与A 、E 重合)自A 点沿AE 方向向E 点匀速运动,运动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0<t <5),过P 点作ED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M ,过点M 作AE 的平行线交DE 于点N .求四边形PMNE 的面积S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t 取何值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当t 为何值时,以A 、M 、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相应时刻点M 的坐标. A M N O F E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 新人教版 1.已知抛物线y =ax 2 +bx +c (a ≠0)经过点(-1,0),且顶点在第一象限.有下列三个结 论:①a <0;②a +b +c >0;③- b 2a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只有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2.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 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 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1次输出的结果为 。 3.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且DE ∥BC ,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 ②BC DE 2 1 = ③四边形ADFE 是菱形 ④2BDF FEC A ∠+∠=∠ 4.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1,PQ 是⊙O 的直径,n 个相同的正三角形沿PQ 排成一列,所有 正三角形都关于PQ 对称,其中第一个111C B A △的顶点1A 与点P 重合,第二个222C B A △的顶点2A 是11C B 与PQ 的交点,…,最后一个n n n C B A △的顶点n B 、n C 在圆上.求正三角形的边长1a = , 2a = , n a = . (2题)

5.类比学习:一动点沿着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相当于向右平移1 个单位.用实数加法表示为 3+(2-)=1. 若坐标平面上的点作如下平移:沿x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a (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平移a 个单位),沿y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b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平移b 个单位),则把有序数对{a ,b }叫做这一平移的“平移量”;“平移量”{a ,b }与“平移量”{c , d }的加法运算法则为}{}{}{d b c a d c b a ++=+,,,. 解决问题:(1)计算:{3,1}+{1,2};{1,2}+{3,1}. (2)①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先按照“平移量”{3,1}平移到A ,再按照“平移量” {1,2}平移到B ;若先把动点P 按照“平移量”{1,2}平移到C ,再按照“平移量” {3,1}平移,最后的位置还是点B 吗?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OABC . ②证明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2,一艘船从码头O 出发,先航行到湖心岛码头P (2,3),再从码头P 航行到码头Q (5,2),最后回到出发点O . 请用“平移量”加法算式表示它的航行过程. 6.如图,已知抛物线42 12 ++- =x x y 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设),(y x P (0>x )是直线x y =上的一点,Q 是OP 的中点(O 是原点),以PQ 为 (第5题) 图1

初中数学定点问题知识点与常考难题和培优提高练习压轴题(含解析)

初中数学定点问题知识点与常考难题和培优提高练习压轴题 (含解析)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定点问题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定点题型 定点问题,初中一般是直线或抛物线恒过定点的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解法是根据直线或抛物线的动因,先选择适当的参数,用参数表示出直线或抛物线方程,然后按参数整理,并令参数的系数为0得方程组,解方程方程组求出定点坐标. 解题思路: 这类问题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①第一种方法:是从特殊入手,通过考查极端位置,探索出“定值”是多少,再证明这个点(值)与变量无关;②第二种方法:是直接推理、计算;并在计算的过程中消去变量,从而得到定点(定值)。具体地说,就是将要证明或要求解的量表示为某个合适变量的函数,化简消去变量即得定值。 一、直线过定点问题: 解法1:取特殊值法 给方程中的参数取定两个特殊值,这样就得到关于x,y的两个方程,从中解出x,y即为所求的定点,然后再将此点代入原方程验证即可。 例1:求直线(m+1)x+(m-1)y-2=0所通过的定点P的坐标。 解:令m=-1,可得y=-1;令m=1,可得x=1。将(1,-1)点代入原方程得: (m+1)· 1+(m-1)(-1)-2=0 成立,所以该定点P为(1,-1)。 解法2:由“y-y0=k(x-x0)”求定点把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改写成y-y0=k(x-x0)的形式,这样就证明了它所表示的所有直线必过定点(x0,y0)。 例2:已知(k+1)x-(k-1)y-2k=0为直线l的方程,求证不论k取任何实数值时,直线l必过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 证明:由已知直线l的方程得(k+1)x=(k-1)y+2k,∴(k+1)x-(k+1)=(k-1)y+(k-1),不论k取任何实数值时,直线l必过定点M(1,-1)。 解法3:方程思想 若方程的解有无穷多个,则方程的系数均为0,利用这一方法的思路是将原方程整理为以参数为主元的方程,然后利用系数为零求得。 例3:若 2a-3b=1(a,b∈R),求证:直线 ax+by=5必过定点。 解:由已知得 ax+by=5(2a-3b),即 a(x-10)+b(y-15)=0 无论a,b为何值上式均成立,所以a,b的系数同时为0,所以过定点(10,15)。 解法4:直线系观点 过定点的直线系A1x+B1y+C1+λ(A2x+B2y+C2)=0表示通过两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 +C2=0交点的直线系,而这交点即为直线系所通过的定点。 例4:求证对任意的实数m,直线(m-1)x+2(m-1)y=m-5必过定点。 解:原式可整理为(x+2y-1)m-(x+y-5)=0 1.直线l:kx﹣y+2k+1=0必过定点. 2.直线y=mx+2m+14过定点. 3.直线kx+3y+k﹣9=0过定点. 4.设a+b=3,则直线ax+by=1恒过定点. 5.当a+b+c=0时,直线ax+by+c=0必过定点. 6.直线(m﹣1)x+y+2m+1=0过定点. 7.直线(2a﹣1)x+2ay+3=0恒过的定点是. 8.对于任意实数m.n,直线(m+n)x+12my﹣2n=0恒过定点的坐标是.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上册数学 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6,它的侧面积为( ) A .6π B .12π C .18π D .24π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的直径为10,若圆心O 为坐标原点,则点()8,6P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点P 在 O 上 B .点P 在 O 外 C .点P 在 O 内 D .无法确定 3.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52AB =,以AB 为斜边向上作Rt ABD ?, 90ADB ∠=?.连接CD ,若7CD =,则AD 的长度为( ) A .3242 B .3或4 C .2242 D .2或4 4.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 B .290cm π C .2130cm π D .2155cm π 5.小广,小娇分别统计了自己近5次数学测试成绩,下列统计量中能用来比较两人成绩稳 定性的是( ) A .方差 B .平均数 C .众数 D .中位数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抛物线y =2(x ﹣1)2+1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平移后抛物线的表达式是( ) A .y =2(x+1)2+4 B .y =2(x ﹣1)2+4 C .y =2(x+2)2+4 D .y =2(x ﹣3)2+4 7.方程2210x x --=的两根之和是( ) A .2- B .1- C . 12 D .12 - 8.如图示,二次函数2 y x m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坐标原点和()4,0,若关于x 的方程 20x mx t -+=(t 为实数)在15x <<的范围内有解,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八年级数学培优教程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 【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 =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初中数学培优方案

2017年秋期七 (6)班数学学科培优补差方案 一、培优补差意义: 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入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现有差异的教学,使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 展”。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越爱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数学学业发展参差不齐,因此培优补差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数学培优补差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课外辅导为有效补充,对成绩突出、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针对性指导,让他们成绩更优秀,专长得发展,对学习有困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使他们学业得以进步。重视培优补差不但能促使优生数学素养提升,差生学习兴趣、能力提高,还能促使教师不断研究改进教学,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后进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必做题”建础题,第二层: 选做题”彳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课外辅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补差。 5、每单元进行简单测评,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学习档案。

三、培优对象: 孙元奇、凌巧、李英凯、曾晴、查宇航、刚亚鹏、xxxx、xx、xx、xx、xx 四、补差对象: xx、xx、xx 航、xx、xx、 xx 彤、xx、xxxx、xx、xx 淼

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初三数学中考培优试题 一.解答题: 1.如图,矩形OBCD的边OD、OB分别在x轴正半轴和y轴的负半轴上,且OD=10,OB=8,将矩形的边BC绕点B逆时针旋转,使点C恰好与x轴上的点A重合 (1)直接写出点A、B的坐标: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2)若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是_________; (3)若点M是直线AB上方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作MN⊥x轴于点N,问是否存在点M,使△AMN与△ACD相似?若存在,求出点M的横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当≤x≤7时,在抛物线上存在点P,使△ABP得面积最大,求△ABP面积的最大值.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线段AM以点A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点D.运动时间为t秒. (1)当点B与点D重合时,求t的值; (2)设△BCD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 (3)连接MB,当MB∥OA时,如果抛物线y=ax2﹣10ax的顶点在△ABM内部(不包括边),求a的取值范围.

3.如果一条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有两个交点,那么以该抛物线的顶点和这两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称为这条抛物线的“抛物线三角形”. (1)“抛物线三角形”一定是_________三角形; (2)若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b的值;(3)如图,△OAB是抛物线y=﹣x2+b′x(b′>0)的“抛物线三角形”,是否存在以原点O 为对称中心的矩形ABCD?若存在,求出过O、C、D三点的抛物线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如图,抛物线y=ax2+bx﹣3交y轴于点C,直线l为抛物线的对称轴,点P在第三象限 且为抛物线的顶点.P到x轴的距离为,到y轴的距离为1.点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 A,连接AC交直线l于B. (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直线y=x+m与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F,连接BD交y轴于 点E,且DE:BE=4:1.求直线y=x+m的表达式; (3)若N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点,在直线y=x+m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以点O、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九年级数学培优教程整理篇(全)之欧阳学创编

第1讲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 考点·方法·破译 1.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能准确进行辨析; 2.掌握二次根式有关性质,并能熟练运用性质进行化简; 3.会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挖掘题中隐含条件,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经典·考题·赏板 【例1】(荆州)下列根式中属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解法指导】判断式子是否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条件有两点:①被开方式中不能含分母;②被开方式中不能有可开尽方的数或式子. B中含分母,C、D含开方数4、9,故选A. 【变式题组】 1.⑴(中山)下列根式中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次根式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③D.①,④ 【例2】(黔东南)方程 x-=,当y>0 480 时,m的取值范围是() A.0<m<1 B.m≥2C.m<2 D.m≤2 【解法指导】本题属于两个非负数的代数和问题,隐含两个代数式均为0的结论.由题意得4x-8=0,x-y-m =0.化为y=2-m,则2-m>0,故选C. 【变式题组】 2.(宁波)若实数x、y 2 y-=,则xy (0 的值是__________. 3.(荆门)若 2 =+,则x-y的值为 x y () () A.- 1 B.1C.2 D.3 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4.(鄂州)使代数式 4 x- () A.x>3 B.x≥3C.x>4 D.x≥3且x≠4 5.(怀化) 2 --=,则a-b-c= a c 2(4)0 ________.

【例3】下列二次根式中,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D 【解法指导】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为同类二次根式应先把它们都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看被开方数是否一样. A . =; B .不能化简; C.=;D = =.故本题应选 D. 【变式题组】 6 .如果最简二次根式 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a =________. 7.在下列各组根式中,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 . 8 .已知最简二次根式b 和 是同类二次根 式,则a =_______,b =______. 【例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4= C = D .(11+= 【解法指导】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①2(0)a a =≥; ②(0)0(0) (0)a a a a a a ??===??-?><;③

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争取让好的吃的饱,让差的吃的着。 二.差原因分析 1、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困难学生通常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兴趣,把学习当作完成父母教师交给的差事。他们一般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较随便,上课不听讲,练习不完成,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甚至抄袭作业,拖拉作业常有发生,即使有不懂的问题也很少请教他人。不能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和合理的推理分析来对待学习。他们对自己要求不高,甚至单纯为应付老师家长,学习并没有变成他们内在的需要。 2、环境因素,其中家庭教育因素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突出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期望水平低,他们大多缺乏辅导能力。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缺乏耐

心;有的缺乏教育,缺少关心,放纵孩子,甚至认为读书无所谓,有的说:“我不识字不也过得很好。”这大大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有的家长长年在外打工,孩子在家无人管束……总之,家庭的文化氛围差,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干扰,造成了学习上的困难。 三.采取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学习态度端正的学生一般学习较为持久、认真,即使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科目和内容,他也可以对它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克服困难,坚持学习。所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 2、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教学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3、教育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初三数学培优辅导专题

1、从正面观察下图所示的两个物体,看到的是( ) A . B. C. D. 2、已知:如图,AD ∥EF ,∠1=∠2.求证:AB ∥DG . 3、如图,要设计一个等腰梯形的花坛,花坛上底长120米,下底长180米,上下底相距80米,在两腰中点连线(虚线)处有一条横向甬道,上下底之间有两条纵向甬道,各甬道的宽度相等.设甬道的宽为x 米. (1)用含x 的式子表示横向甬道的面积; (2)当三条甬道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八分之一时,求甬道的宽; (3)根据设计的要求,甬道的宽不能超过6米.如果修建甬道的总费用(万元)与甬道的宽度成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是5.7,花坛其余部分的绿化费用为每平方米0.02万元,那么当甬道的宽度为多少米时,所建花坛的总费用最少?最少费用是多少万元?

1、计算:0 060cos 160sin 30tan -+= 2、甲、乙两同学从A 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 地,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 (千米)和行驶时间t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 ) (1) 他们都行驶了18千米; (2) 甲在途中停留了0.5小时; (3) 乙比甲晚出发了0.5小时; (4) 相遇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5) 甲、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其中,符合图象描述的说法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正方形ABCD 中,P 为AB 上一点,连接CP ,过B 作BE ⊥CP 于E 。 (1)如图1,连接DE ,过E 作EF ⊥DE 交BC 于F ,求证:BP=BF 。 (2)如图2,连接AE ,分别以AE 、BE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EG 、BEF ,连接DF ,求证:AG ⊥DF 图1 图2 P

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九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培优篇)(Word 版 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 B .290cm π C .2130cm π D .2155cm π 2.一元二次方程x 2=9的根是( ) A .3 B .±3 C .9 D .±9 3.如图,点P 为⊙O 外一点,PA 为⊙O 的切线,A 为切点,PO 交⊙O 于点B ,∠P=30°,OB=3,则线段BP 的长为( ) A .3 B .33 C .6 D .9 4.关于2,6,1,10,6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6 B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C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6 D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10.2 5.将二次函数2 2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所得新的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2 241y x =-- B .()2 241y x =+- C .()2241y x =-+ D .()2 241y x =++ 6.已知一组数据2,3,4,x ,1,4,3有唯一的众数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2 B .3 C .4 D .5 7.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福禄寿喜”图(如图)由四个图案构成.这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8.将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沿y 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沿x 轴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x +3)2+2 B .y =(x ﹣3)2+2 C .y =(x +2)2+3 D .y =(x ﹣2)2+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等边三角形都相似 B .有一个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C .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D .所有矩形都相似 10.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bx+c 图象的一部分,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 =﹣1,下列结论:①b 2>4ac ;②2a+b =0;③a+b+c >0;④若B(﹣5,y 1)、C(﹣1,y 2)为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 1<y 2.其中正确结论是( )

初中数学共圆问题考点与-常考难题和培优提高练习学习压轴题(含解析~)

初中数学共圆问题提高练习与常考难题和培优题压轴题(含解析) 问题探究: 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怎样排? 四点共圆是平面几何证题中一个十分有利的工具,四点共圆这类问题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1) 证明某四点共圆或者以四点共圆为基础证明若干点共圆; (2) 通过某四点共圆得到一些重要结论,进而解决问题 下面给出与四点共圆有关的一些基本知识 (1) 若干个点与某定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些点在一个圆上; (2) 在若干个点中有两点,其他点对这两点所成线段的视角均为直角,则这些点共圆; (3) 若四点连成的四边形对角互补或有一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则这四点共圆; (4) 若点C 、D 在线段AB 的同侧,且ACB ADB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5) 若线段AB CD 、交于E 点,且AE EB CE E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6) 若相交线段PA PB 、上各有一点C D 、,且PA PC PB P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四点共圆问题不但是平面几何中的重要问题,而且是直线形和圆之间度量关系或者位置关系相互转化的媒介。 1.如图,把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 放在破损玻璃镜的圆周上,两直角边与圆弧分别交于点M 、N ,量得OM=8cm ,ON=6cm ,则该圆玻璃镜的半径是( ) A .cm B .5cm C .6cm D .10cm 2.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它的中心共5个点能确定 个不同的圆. 3.如图,若AD 、BE 为△ABC 的两条角平分线,I 为内心,若C ,D ,I ,E 四点共圆,且DE=1,则ID= . 4.如图,在△ABC 中,AD ,BE 分别是∠A ,∠B 的角平分线,O 是AD 与BE 的交点,若C ,D ,O ,E 四点共圆,DE=3,则△ODE 的内切圆半径为 . 5.如图,已知A ,B ,C ,D 四点共圆,且AC=BC .求证:DC 平分∠BDE . 6.如图,BD ,AH 分别是△ABC 的高,求证:A 、B 、H 、D 四点共圆. 7.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求证:A ,B ,C ,D 四个顶点共圆. 8.如图,四边形ABCD 中,∠B=∠D=90°,点E 为AC 的中点,则A ,B ,C ,D 四点共圆吗? 9.如图所示,I 为△ABC 的内心,求证:△BIC 的外心O 与A 、B 、C 四点共圆. 10.如图,在△ABC 中,AD ⊥BC ,DE ⊥AB ,DF ⊥AC .求证:B 、E 、F 、C 四点共圆. 11.O 和H 分别是△ABC 的外心和垂心,若∠BAC=60°,求证:B 、0、H 、C 的共圆.

九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实施新课改以来,某班学生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委员小兵每周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分.下表是其中一周的统计数据: 组 别 1 2 3 4 5 6 7 分 值 90 95 90 88 90 92 85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88,90 B .90,90 C .88,95 D .90,95 2.若25x y =,则x y y +的值为( ) A . 25 B . 72 C .57 D .7 5 3.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5cm ,母线长为13cm ,则这个圆锥的全面积是( ) A .265cm π B .290cm π C .2130cm π D .2155cm π 4.为了比较甲乙两足球队的身高谁更整齐,分别量出每人身高,发现两队的平均身高一样,甲、乙两队的方差分别是1.7、2.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队身高一样整齐 B .甲队身高更整齐 C .乙队身高更整齐 D .无法确定甲、乙两队身高谁更整齐 5.如图,⊙O 的直径BA 的延长线与弦D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且CE =OB ,已知∠DOB = 72°,则∠E 等于( ) A .18° B .24° C .30° D .26° 6.方程x 2﹣3x =0的根是( ) A .x =0 B .x =3 C .10x =,23x =- D .10x =,23x = 7.为了考察某种小麦的长势,从中抽取了5株麦苗,测得苗高(单位:cm)为:10、16、8、17、19,则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A .8 B .9 C .10 D .11 8.二次函数2 2y x x =-+在下列( )范围内,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 A .2x < B .2x > C .0x < D .0x > 9.在△ABC 中,∠C =90°,AC =8,BC =6,则sin B 的值是( )

初三数学培优教材(培训学校专用)

2016年初二升初三 暑 期 培 优 教 材 (数学)

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培养把文字叙述的问题转换成数学语言的能力。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 3、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知识要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为02=++c bx ax (a 、b 、 c 、为常数,0a ≠)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1)定义解释:①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整式方程;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是2。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2)02=++c bx ax (a 、b 、c 、为常数,0a ≠)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也叫标准形式。 (3)在02=++c bx ax (0a ≠)中,a ,b ,c 通常表示已知数。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当某一x 的取值使得这个方程中的c bx ax ++2的值为0,x 的值即是一元二 次方程02=++c bx ax 的解。 3、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估算:当某一x 的取值使得这个方程中的c bx ax ++2的值无限接近0时,x 的值即可看做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解。 【经典例题】 例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①04 2 =-y y ; ②0322=--x x ; ③312=x ; ④bx ax =2;⑤x x 322+=; ⑥043=+-x x ; ⑦22=t ; ⑧0332=-+x x x ;⑨22=-x x ;⑩)0(2≠=a bx ax 例2、(1)关于x 的方程(m -4)x 2+(m+4)x+2m+3=0,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__________时,是一元一次方程. (2)如果方程ax 2+5=(x+2)(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__________. (3)关于x 的方程135)32(12=+-++x x m m m 是一元二次方程吗?为什么? 例3、把下列方程先化为一般式,再指出下列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初中数学数与式提高练习与难题和培优综合题压轴题(含解析)-

初中数学数与式提高练习与难题和培优综合题压轴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设y=|x﹣1|+|x+1|,则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y没有最小值?B.只有一个x使y取最小值 C.有限个x(不止一个)y取最小值 D.有无穷多个x使y取最小值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是8的立方根B.±4是64的立方根 C.﹣是的平方根?D.4是的算术平方根 3.用同样多的钱,买一等毛线,可以买3千克;买二等毛线,可以买4千克,如果用买a千克一等毛线的钱去买二等毛线,可以买 ( ) A.a千克B.a千克C.a千克?D.a千克 4.如图,长方形内的阴影部分是由四个半圆围成的图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B.?C.D. 5.已知a,b,c分别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2a4+2b4+c4=2a2c2+2b2c2,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6.现有一列式子:①552﹣452;②5552﹣4452;③55552﹣44452…则第⑧个式子的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1.1111111×1016?B.1.1111111×1027 C.1.111111×1056?D.1.1111111×1017 7.如图,一个瓶身为圆柱体的玻璃瓶内装有高a厘米的墨水,将瓶盖盖好后倒置,

墨水水面高为h厘米,则瓶内的墨水的体积约占玻璃瓶容积的( ) A.?B.C.?D. 8.如果m为整数,那么使分式的值为整数的m的值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若4与可以合并,则m的值不可以是( ) A.?B.C.?D. 10.设a为﹣的小数部分,b为﹣的小数部分.则﹣的值为() A.+﹣1?B.﹣+1?C.﹣﹣1 D.++1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1.与最接近的整数是. 12.规定用符号[m]表示一个实数m的整数部分,例如:[]=0,[3.14]=3.按此规定[]的值为. 13.若,则= . 14.如图,边长为m+4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的正方形之后,剩余部分可剪拼成一个矩形,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4,则另一边长为. 15.已知A=2x+1,B是多项式,在计算B+A时,某同学把B+A看成了B÷A,结果得x2﹣3,则B+A=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