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年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年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年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012年度)

《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401108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应专业:历史学(师范类)

课程简介:“史学概论”是关于历史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

课程总学时:54(50讲授+4实践)

授课教材:庞卓恒主编《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教育部推荐教材。

参考书目:

著作类:

(1)、侯且岸:《当代中国的“显学”——中国现代史学理论与思想新论》,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庞卓恒:《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陈其泰:《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学苑出版社1999年。

(4)、彭卫:《穿越历史的丛林》,三联书店1997年。

(5)、(德)罗梅君:《政治与科学之间的历史编纂——30和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孙立新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6)、金观涛、刘青山:《论历史研究中的整体方法·发展的哲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7)、陈启能:《史学理论与历史研究》,团结出版社1993年。

(8)、贾基松、沈斐凤:《历史主义科学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9)、(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王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10)、张艳国编《史学家自述》,武汉出版社,1994年。

(1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1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人民出版社1981年。(13)、红旗杂志社编《历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红旗出版社1983年。

(14)、中国社会科学历史所编《历史科学的反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

(15)、许凌云:《读史入门》,北京出版社1984年。

(16)、白寿彝:《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17)、赵吉惠:《历史学概论》,三秦出版社1986年。

(18)、赵吉惠:《历史学方法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19)、姜义华、赵吉惠、瞿林东、马雪萍:《历学导论》,陕西教育出版社1989年。(20)、伊格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华夏出版社1988年。

(21)、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22)、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观1986年。

(23)、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何兆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24)、何兆武:《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99年。(25)、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童奇志等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26)、刘知几:《史通》

(27)、章学诚:《文史通义》

(28)、曼海姆:《社会文化学论要》,刘继同等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29)、梁启超:《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30)、李大钊:《史学要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31)、维柯:《新科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32)、罗素:《论历史》,何兆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3)、王学典:《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34)、罗志田:《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35)、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马骏亚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6)、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何林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37)、吴怀祺:《中国史学思想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38)、陈启能、蒋大椿:《史学理论大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39)、葛懋春《历史科学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年。

(40)、白寿彝:《史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

(41)、田昌五:《历史学概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42)、吴泽:《史学概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

(43)、贾东海:《史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1992年。

(44)、孙恭恂:《历史学概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45)、王旭东:《史学理论与方法》,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

(46)、S·肯德里克等:《解释过去了解现在——历史社会学》,王辛慧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47)、汤因比等:《历史的话语》,张文杰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8)、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韩水法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49)、狄尔泰:《历史中的意义》,艾彦等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

(50)、拉迪里:《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杨豫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1)、彼德·伯克:《历史学与社会理论》,姚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52)、丹尼斯·史密斯:《历史社会学的兴起》,周辉荣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53)、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

(54)、朱晞:《为马克思辩》,学林出版社1999年。

(55)、李杰:《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及其论争》,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56)、霍俊江:《计量史学基础——理论与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57)、袁吉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58)、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张西平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

(59)、陆象淦:《现代历史科学》,重庆出版社1991年。

(60)、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61)、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张雅平译,学林出版社2002年。

(62)、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

(63)、鲁滨逊:《新史学》,齐思和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

(64)、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的兴起》,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65)、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杜继东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66)、威廉·德雷:《历史哲学》,王炜译,三联书店1988年。

(67)、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68)、萨林斯:《历史之岛》,蓝居达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69)、阿隆:《论治史》,冯学俊译,三联书店2003年。

(70)、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等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71)、陈其泰:《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学苑出版社1999年。

(72)、瞿林东:《史学与史学批评》,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

(73)、张广智:《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期刊类:

(1)、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学理论研究》

(2)、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历史学》

(3)、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史学理论和史学史学刊》

(4)、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所《史学史研究》

(5)华东师范大学海外研究中心《海外中国学评论》

(6)、History and Theory

(7)、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二、课程教学目标

其教学目标是,使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具备历史学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外历史学发展的趋势,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出自觉意识、批判精神和严谨习惯,为今后历史学习和研究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7学时)

重点和难点是“史学概论”的界定,主要采取讲授的方式,要求学生了解学术界关于“史学概论”的代表性观点,掌握“史学概论”的概念,明了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主要内容包括:

一、“史学概论”的界定

二、“史学概论”的历史与现状

三、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

第二章历史学(7学时)

重点是“历史学”的概念和特征问题,难点是“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主要采取讲授法,同时采取课堂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历史学”的概念,理解其科学性问题,知晓历史学的基本功能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内容包括:

一、“历史学”的界定

二、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

三、历史学的特征

四、历史学的功能

五、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六、“史学危机”问题

第三章历史观(6学时)

重点是掌握历史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难点是如何看待当前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采取讲授的方式。要求学生理解历史观的概念,正确认识唯物史观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是:

一、“历史观”的界定

二、人的起源问题

三、历史发展进程问题

四、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

五、如何看待当前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章史料学(6学时)

难点是“史料”的界定,重点是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关于概念问题使用讲授的方法,至于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则采取实践的方式。要求学生理解史料的概念,初步体验史料搜集与整理的方法。主要内容有:

一、“史料”的界定

二、史料的搜集

三、史料的整理

第五章历史研究方法(6学时)

重点和难点是辩证逻辑的方法、历史主义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主要采取讲授法,同时使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掌握辩证逻辑的方法、历史主义的方法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新史学方法的意义与局限。主要内容为:

一、辩证逻辑的方法

二、历史主义的方法

三、阶级分析的方法

四、比较的方法

五、口碑的方法

六、心理分析的方法

七、计量分析的方法

八、系统论的方法

第六章历史编纂理论(6学时)

重点是体裁和凡例问题,难点是体裁和凡例的关系问题。在讲授的同时,采取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体裁和凡例的不同意义。要求学生懂得体裁与凡例的区别,了解不同的体裁和凡例。主要内容系:

一、中国古代史书的主要体裁

二、中国近代史著体裁的发展

三、史著的体例问题

四、史著的文字表达

第七章中国新时期史学的主要趋势(6学时)

重点和难点是新时期中国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主要采取讲授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和了解这些趋势。主要内容有:

一、回到六十年代去

二、回到马克思去

三、回到乾嘉去

四、走向系统论

五、走向跨学科

第八章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趋势(6学时)

重点和难点是当代西方新史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主要采取讲授的方式,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些问题和了解这些趋势。主要内容有:

一、年鉴学派及其演变

二、史学从整体化到具体化

三、史学从科学化到叙事史的复兴

四、史学从国际化到本土化

五、史学的后现代化

四、作业

作业:历史学科学性、历史学功能、阶级分析方法的课堂讨论稿;实践环节的总结报告;读书札记一篇。

思考题:

名词:史学理论、三重证据法、“五朵金花”、历史学、史学危机、史学单一性与多元性、史学超越性与滞后性、历史观、合力论、史料、校勘、辑佚、辨伪、版本、目录、考证、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归纳与演绎、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章节体、编与著、夹注、脚注、尾注。

简答:

1、举出五种“史学概论”著作及其责任人;

2、写出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代表作及其作者;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热的主要表现;

4、学习“史学概论”有何意义?

5、“史”有哪些含义?

6、历史学有哪些特征?

7、史学与哲学、文学、自然科学关系如何?

8、历史唯物主义是怎样创立的?

9、历史唯物主义为什么能在中国扎根?

10、关于人的起源有哪些代表性的观点?

11、历史发展方向性问题上有几种说法?

12、略述人类思想史上关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说法。

13、史料的特征与作用是什么?

14、史料中的错误有哪些?

15、史料作伪有哪几种?

16、什么是历史主义方法?

17、比较方法的作用与局限是什么?

18、口碑的方法优劣各是什么?

19、心理分析的方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局限?

20、计量方法的有哪些作用与不足?

21、史著有哪些体例问题?

22、史著有哪些文字风格与要求?

23、“文革”结束后中国史学界为什么提出“回到六十年代去”?

24、“文革”结束后中国史学界为什么提出“回到马克思去”?

25、“文革”结束后中国史学界为什么有人要“回到乾嘉去”?

26、中国史学“走向系统论”是怎样热起来的?它为什么又冷了下去?

27、“走向跨学科”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前景如何?

28、20世纪初西方传统史学受到什么冲击?

29、当代西方分析历史哲学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0、文明形态史观的贡献是什么?

31、简述年鉴学派的发展阶段。

32、二战后西方史学主要趋势有哪些?

论述题: 1、谈谈你对史学概论体系的看法。

2、如何认识历史学科学性问题?

3、论“史学无用论”。

4、结合实际谈中国史学现状。

5、如何看待当前历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

6、论“史学便是史料学”。

7、结合实际谈史料的搜集与整理。

8、谈历史认识中的阶级分析法。

9、新史学方法的贡献。

10、评一本历史著作。

11、就你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写一篇学术综述。

12、新时期中国学者是怎样探讨史学出路的?

13、西方传统史学向新史学的转变。

14、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的批判。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期末以考试成绩为准;平时成绩中,出勤率、笔记情况、课堂讨论和读书札记各占25%。

执笔人:李勇

审核人: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涵义、理解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设计的规律与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从设计中来,到设计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艺术设计思维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 2、介绍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及制作方法等。 3、介绍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区域影响等。 4、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适用功能及技术流程等。 5、介绍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材料选择、功能与形态等。 6、介绍批评意识对艺术设计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形态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基本含义,艺术设计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范围; 2、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 3、对以上三种艺术设计类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的把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家 生存价值、知识范围、个人行为等。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 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制作方法等。 第三节公共艺术设计 基本特征、功能、区域影响等。 第四节工业产品设计 基本特征、适用功能、技术流程等 第二章设计创意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的掌握; 2、图形确定、符号运用、形式构成的掌握; 3、对艺术设计制作材料和人体工程学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与创造 题材、主题、符号运用、构图、节奏、色调等。 第二节古材料与美感 天然材料、符合材料、声光材料、物化意义、视觉审美等。 第三节功能与生态 人体工程学、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第四节精神与道德 造物观念、知识产权、道德价值等。 第三章设计文化论 本章重点、难点: 1、对艺术设计文化发展脉络的掌握; 2、“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的正确处理; 3、艺术设计批评方法和手段的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与文明

(完整版)新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课程编号:044100139 学时:30 学分:2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等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开课系部:商学系 二〇一七年二月十日

一、课程概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该专业的整个培养计划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管理类以及外语类专业的选修课程,有助于培养管理类专业以及外语类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研究国际商品、服务以及技术流动模式及具体贸易流程的课程,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基础知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流程以及国际商务磋商等,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国际贸易的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和世界对外贸易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熟练掌握进出口贸易过程中的各个流程及国际商务合同洽谈及签订的必要事项,从而为培养对外贸易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研究与外贸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知识,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学生的认真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以WTO为代表的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国际协调的主要规则,了解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主要条款及其内容;熟悉商品跨越国界进行交换的具体操作过程;并通过相应的出口仿真模拟的实践教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业务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了解国际贸易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及术语。 3.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相关概念 4.教学建议: 建议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后案例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国际贸易政策 1.基本内容: 第一节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第二节自由贸易政策 第三节保护贸易政策 2.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要掌握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了解自由贸易政策以及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历程。 3.教学重点难点: 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4.教学建议: 建议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课后案例分组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后思考题。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 计 概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 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 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 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 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 方法论。 2、 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 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 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 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 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 五、 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分 值分配:平时(30%) +期末(70%)=总评成绩(100% ; 题 量一一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岀版社, 2003.8 六、考 核: 考核形 式 期末 考试; 试卷结 构 试题 分为四大类 型: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论 述;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岀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岀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岀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岀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岀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一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岀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岀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 1 、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二、分散的设计方法 三、形象的设计方法 四、逻辑的设计方法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导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以及现状。【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1)设计史 2)设计理论 3)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的现状 1)对当代西方设计的思潮的一般看法 2)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第一章“看”的意义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 【教学内容】2、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2)设计的艺术含量 3)设计的艺术手法 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5)艺术推动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1)设计与科技进步 2)设计与科学理论 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3)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4)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第二章艺术是什么

第三章西方设计史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革命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以及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重点难点】重点是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1)原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设计 2)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3)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1)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2)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1)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2)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2)大战后的设计 3)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1)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2)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3)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第四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重点难点】重点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掌握与之专业相谋合的重点范畴。 【教学内容】4、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3)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第二节产品设计 1)什么是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3)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4)产品设计的分类 第三节环境设计 1)什么是环境设计 2)环境设计的类型 第六章设计批评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批评的标准。

2015版概论课教学大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2015版) 课程总学时:80学时(含实践学时32学时) 理论教学周学时数:3学时 学分:5学分 课程类型:必修 开课(系)院:全校各(系)院本、专科 执笔人: 审核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的精神而设置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本课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系统地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与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政治意识和实践品格,使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2.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通过系统的讲授本门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使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全面而科学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深刻认识到这些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使他们掌握其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学会运用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政治意识。所以,教师授课时,既要达到相应的理论高度,给学生以豁然开朗的体验与感觉,又要善于将抽象的理论化为活生生的现实,以收到深入浅出之妙。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属于总论,让学生从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一个初步的 了解,认识到在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两

2012年度保定市青少年宫爵士鼓教学大纲

2012年度保定市青少年宫爵士鼓教学大纲 一、初级教程(半年至一年) 1、认识爵士鼓 2、坐姿与握槌 3、鼓槌的挥动及鼓槌的控制( Down、Up、Tap、Full ) 4、节拍训练 5、基础音符学习 6、基础打击训练(单击、双击) 7、四肢协调性开发初级训练 8、培养学员在学习中对架子鼓的热爱 9、休止符学习 10、基础节奏型学习 11、基础填充训练(加花) 12、乐句及乐段训练 13、爵士鼓在音乐中的应用 14、乐曲演奏(4-6首) 15、力度记号训练 16、重音训练 17、学完《全国小军鼓、爵士鼓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一至二级内容 18、独奏(SOLO)训练 二、中级教程 1、基本功训练 2、音符学习 3、槌法训练( 双跳) 4、学习完《全国小军鼓、爵士鼓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一套)》三至五级内容 5、熟练掌握(复合跳及重音训练、三连音、十六分音符的重音训练、六连音、前半拍三连音、后半拍三连音训练) 6、音符的发展训练 7、四肢协调性开发中级训练 8、节奏型训练 9、即兴演奏(和其它乐器配合)

10、双踩初级训练 11、填充发展训练 12、装饰音(倚音)学习 13、综合技巧应用 14、掌握一些音乐风格的节奏 15、独奏(SOLO)训练 16、演奏乐曲(4-6首) 三、高级教程 1、四肢独立训练 2、基本功结合应用训练 3、滚奏技巧训练及高级应用 4、多点组合移位训练 5、复合跳移位训练 6、装饰音(倚音)拓展训练 7、独奏(SOLO)高级研究 8、多节奏对位训练(2对3、3对4、4对5等) 9、奇数节奏分析(5拍节奏、7拍节奏、9拍节奏等) 10、音乐曲风分析 11、各种音乐风格学习及节奏的运用(Rock、Funk、Latin 、Reggae、Jazz)等 12、节奏的创作,形成个性化演奏特点 13、个性音乐风格建立 四、月度教学计划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0504041524)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0504041524 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难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教学方法: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多重性 难点:设计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难点:中国的设计源流 重点;中国古代设计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教学目的:了解外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外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的设计源流 难点;西方现代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类型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类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各种类型 难点: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第二节产品设计 第六章设计师

2012.4.20经管专业教学大纲(李锦秀发)2012420123222120124201603551

《工程识图》教学大纲 ( 64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市政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市政工程的基本构造以及市政施工图的识读方法,掌握相应的规范、标准和制图原理,认识实际图样,为学生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学习投影法的基本理论,理解工程识图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 2.了解市政工程施工图的基本图例。 3.掌握阅读市政工程图样及标准图册。 4.熟悉市政工程施工图的基本内容。 5.具有识读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施工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1. 绪论 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用途,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以及工程制图的发展概况。 2. 制图标准 (1) 课程内容: 1)图纸规格:图纸幅面、图框线、标题栏、会签栏; 2)图线:图线种类、图线交接的画法; 3)字体:长仿宋体字、数字和拼音字母书写方法; 4) 比例: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制图中常用的比例及表示方法; 5) 尺寸注法:尺寸标注的基本原则,标注方法。坡度、斜度的标注。 (2)教学要求: 1) 了解图纸的幅面的大小、图框线、标题栏; 2)掌握图线的种类和用途; 3)了解所用字体和比例的用法; 4)掌握各种图形尺寸标注的方法; 3. 识图的基本知识 (1) 课程内容: 1)投影的基本知识; 2)投影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4)理解画三面投影图。 (2)教学要求: 1)了解投影的形成,投影法的概念,投影的分类; 2)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特性;

3)掌握形体的三面投影图的画法。 4.立体的投影 (1) 课程内容: 1)基本体的投影:平面立体(棱柱、棱锥、)的三面投影,曲面体(圆柱、圆锥、)的三面投影图; 2)组合体的投影:组合体的组合形式,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方法和读图。 (2)教学要求: 1)掌握基本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了解画基本体三面投影图的方法。 2)掌握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及阅读形体三面投影图。了解组合体画图和读图的方法。 5.轴测投影: (1) 课程内容: 1)轴测投影的基本概念,轴测投影的形成、种类及特点,轴向缩短系数及 轴间角。 2)正等测图的画法。 3)正面斜轴测,水平斜轴测的画法。 4)轴测投影类型的选择;圆的轴测投影画法。 (2)教学要求: 1)理解轴测投影的形成、种类及特点,轴向缩短系数及轴间角。 2)掌握正等测图的绘制; 3)掌握正面斜轴测,水平斜轴测的画法; 4)了解轴测投影类型的选择;圆的轴测投影画法。 6.剖面图与断面图: (1) 课程内容: 1)剖面图:剖面图的画法及标注,剖面图的剖切方法及种类; 2)断面图: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2)教学要求: 1)掌握剖面图的画法及标注,剖面图的剖切方法及种类; 2)理解断面图与剖面图的区别,掌握断面图的种类及画法。 7.道路工程图 (1)课程内容: 1) 道路工程图的内容与特点; 2) 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3)公路路线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2)教学要求: 1)了解道路工程图的内容与特点; 2)掌握城市道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和各图的阅读; 3)掌握公路路线工程图的组成和阅读 8.桥梁和涵洞工程图 (1)课程内容: 1)桥梁工程图的特点、组成; 2)桥梁工程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3)钢筋混凝土构件结构图的特点和组成;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课程编码:14201B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教育概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密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和未来走向,尽力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精粹和教育改革的时代气

息;把握教育学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活动及其所面对的诸种矛盾的动态统一,全面、辩证、逻辑、历史地阐述和评价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概论》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 学校管理等十六个方面。 学习《教育概论》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2.教学具体内容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的概念,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等内容。

张杰写作教学大纲2012年122

《秘书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32200030; 132200070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适用专业:文秘专业专科 学时学分:第一学期32学时2学分;第二学期40学时2.5学分 所需先修课: 编写单位:中文系 编写人:张杰 审定人:强月霞 编写时间:2012年8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秘书写作是中文系文秘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融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训练为一体,是高师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人文学科之一。 本课程包括十七章涉及到基础知识与行政公文、事务文书、商务文书四大模块,主要讲授应用文书的写作要素、表达方式等基础知识以及行政机关、事务、商务文书的基础知识及各具体文种的实训案例、写作格式及写作要求。 2.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提高应用文体书面语表达能力,使其在掌握各体文种知识的同时,获得实用文写作技能技巧,达到三级秘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的写作水平。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具备较好的写作基本功和文体感,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秘书“办文”能力的需求。 3.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学期教学重点是应用文书的要素、表达方式以及事务文书、新闻等文种的基础知识和写法要求;教学难点则是对写作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与运用。第二学期教学重点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和商务文书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教学难点是这些文体的写作技巧在写作实践中的应用。 4、考核方式

本课程第一学期是考试课,考试形式为闭卷,平时成绩按30﹪,期末成绩按70﹪计入总评成绩。第二学期是考查课,平时成绩按30﹪,期末成绩按70﹪计入总评成绩。 5、学时分配表 表1 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一学期 表2 课程学时分配表第二学期 二、各部分教学纲要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 学时(讲课4 学时) 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工业设计 第二章工业设计简史学时:4 学时(讲课 4 学时) 了解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20世纪20?30年代的流 行风格;熟悉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高技术风格、后现代主义等设计风格和理念。 本章讲授要点: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 设计、后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385209 课程性质:学科核心课程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总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专业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设计概论》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对设计史、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等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性探索。讲授设计的发生及设计发展历史,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扩展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 二、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艺术设计的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 2.理解设计的发生及相关设计历史。 3.熟练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后续课程:本专业方向模块其它课程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设计学概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掌握设计学的三个分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 2.本章重点: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掌握设计史论的代表人物。难点: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 1.重点掌握设计史论著的代表人物。 2.掌握对设计史作出贡献的两位美术家。 3.掌握设计史的历史分期。 二、设计理论 1.了解西方设计理论发展概况。 2.掌握我国古代经营一词的概念。 三、设计批评 1.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 2.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第一章设计的概念与内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概念的由来,设计概念的内涵 2.本章重点: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难点: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设计的服务对象的差异。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为手工业生产而设计 二、为机器生产而设计 三、人工智能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定义及其范围 第三节设计的内涵、原则及依据 第二章中西方古代设计的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西方古代设计发展的轨迹,掌握中西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 2.本章重点:古代工艺美术重要门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2012年公共选修课《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8512201 )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 中文:文献检索 英文:Botany (二)适用专业:各专业 (三)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程 (四)课程性质与任务: 文献检索课的性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用手工方法和计算机方法从文献或互联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学。文献检索课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各自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的基本检索知识,学会常用的检索性检索工具和参考性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手段从各类信息源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从而增强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科研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科研及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是一门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科研能力的方法课和辅助性工具课,学生掌握好各类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检索手段从各类信息源中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使其他课程所学知识进一步延伸,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若干种基本的综合性和专业性中外文检索工具刊(书目、索引、文摘),了解其内容特点、编排结构和著录格式,能够通过多种检索途径使用它们检索与专业相关的不同类型的文献。 (2).初步掌握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包括选择数据库、制订检索策略、分析检索结果。 (3).能够独立地根据检索课题选用适当的检索工具,并综合使用多种检索工具完成课题的检索。 (4).掌握获取原始文献的主要方法及初步整理文献资料的方法。 (5). 对我国有关的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观念。 (六)先修课程: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英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 (七)学时、学分数:32学时,2学分 (八)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 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相接合,并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沟通,随时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设计概论课程标准[详]

《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设计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Design introduction 课程代码: 适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研究和概述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相关问题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设计文化修养以及对前人、他人的设计成果的吸收能力,扩展艺术思路,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2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风格,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独立艺术创作的能力。通过学习设计概论,掌握设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非文字形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设计的基本概念、形成自己对设计的认识。 1、能力目标 (1)逻辑思维能力 (2)想象力、创造性的思维 (3)对设计艺术理论的认知与思考力 2、知识目标 (1)了解何谓设计; (2)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3)设计的形态、思维与美学; (4)设计风格学; (5)设计与科学技术; (6)设计心理学; (7)设计的历史; (8)设计与教育 3、素质目标

(1)培养审美能力; (2)具备独立创作的能力; (3)具备设计的系统理论知识;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优化课堂目标要求 在每一节课授课前,要客观、准确地确定出本节课知识点掌握上的要求,能力培养上的要求以思想方法上的要求等,并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和能力训练过程中,根据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标准。这种优化了教学目标要求有明确的表达,一定的衡量标准,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可操作性。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性具体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很快地整体把握设计课题类型特征及设计要点,早日进入设计状态,并注意及时按进度要求转换角色,保证按时间要求完成作业。 3 、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容、自身特点及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的特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吸收、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例将设计作业容同实际工程相结合,让学生真题真做,以达到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强化其设计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4 、优化导学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的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有计划地提供学习容,恰当点拨和诱导,就不能保证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把所授知识转换成更贴近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容,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 教” 与“ 学” ,即“ 主导” 与“ 主体” 之间的辨证关系,确立起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明确“ 学” 是教学的中心。“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窃” ,教师的职责在于“ 引路” ,而不是“ 包办”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理解、分析、加工所授教材容,把学生看做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习本身的执行者。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收集、加工在学习过程中发出的每一个信息,及时教育引导,使他们不仅能够主动学习,而且学会学习,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自主地观摩事物,自主地发展思维,进而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知道,艺术离不开创新,设计离不开创意,在共性基础上个性创造实际上是建筑装饰设计师最为重要的素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其个性必须受到压抑。为此,对一些叙述性较强的课堂教学容,坚决摒弃那种“ 教师疯讲,学生傻记” 的填鸦式、满堂

《管理学概论》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中职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高职生的必修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高职生三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通过学习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理论发展史、中外管理理念的比较、管理与组织设计、管理的类型与方法以及管理创新等知识,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趋势,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为未来服务社会从事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2学时) 主要内容:管理的的基本含义、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学习及研究方法。 学习要求:理解管理及管理者的概念,管理的重要性及其作用;了解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 自学:从管理的作用、目的看管理的效率与效果;研究方法。 讨论:为什么说管理是科学的也是艺术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课堂案例讨论:管理者角色理论的应用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学时) 主要内容: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及官僚制组织理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几种主要现代管理理论学派。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史阶段的主要思想观点,现代管理各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自学: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阅读:企业理论相关书籍

《新型建筑材料》教学大纲2012

课程编号:总学分:2 新型建筑材料 (Advanced Building Materials)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任意选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道路与桥梁工程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30学时。其中:理论课学时:30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上机学时:0学时;讨论课学时:0学时。 先行课程:建筑材料 后续课程:无 教材:严捍东主编,新型建筑材料教程,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1.吕平、迟培云,现代混凝土技术,新型装饰工程材料,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林宝玉,吴绍章.混凝土工程新材料设计与施工.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3.邓钫印.建筑工程装饰材料手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and Technology of Building Materials》.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New York, 1988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新型建筑材料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当今大规模运用和发展的新型混凝土材料、设计、施工技术等、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建筑装饰工程材料。提供新型建筑材料的理论与知识,并为从事土木工程的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当前适应不同工程需求的新型混凝土技术的设计方法、性能及配套施工技术。掌握当前新型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种、性能、配制技术原理及应用技术,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发展新型建材的必要性和发展现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新型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3. 习题课安排:无 第二章:混凝土矿物外加剂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混凝土矿物外加剂的定义,在混凝土中的主要功能,外加剂的常用品种、作用机理、质量指标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教学重点与难点 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混凝土化学外加剂 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 混凝土化学外加剂的作用于分类,在混凝土中的主要功能,外加剂的常用品种、作用机理、质量指标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及小学教育方向相关师范专业重要且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及其专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课程目标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教学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技能水平和能力,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能适应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并能运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2.了解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情况及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内教改的新经验、新观点、新趋势,具有参与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愿望。 3. 能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指导及小学语文教学共性要素的教学设计工作。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初步构建了“三段、七字、五式”的教学方法。其中,“三段”指“学习理论(理解性训练)——观摩评析(积累性训练)——实践运用(迁移性训练)”;“七字”即“读(学习语文新课标、朗读小学语文教材)、看(观摩示范课、教学录像)、评(组织观摩后的讨论、评析)、写(常用汉字的规范书写练习,写教案、说课稿、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说(每次课前安排2到3人或说课、或介绍小学语文教改动态教学经验)、做(动手制作教具、课件)、讲(微格教学模拟试讲)”;“五式”是指讲解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讨论法、观察—体验法、活动—探究法等不同的教学方式,其中,尤以问题—讨论法、观察—体验法、活动—探究法为主要教法程式。 (三)作业布置 每期4次作业,内容分别是:识字教学设计训练、阅读教学设计训练、口语交际教学设计训练、习作教学设计训练。 三、基本内容与课时分配 模块一识字写字教学设计 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