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输层作业

传输层作业

传输层作业
传输层作业

传输层作业

一、判断题(针对下面的描述,对的打‘√’,错的打‘X’)

1. Host A is sending host B a file over a TCP connection. Assume host B has no data to send

A. Host B will not send acknowledgements to host A because B can not piggyback the acknowledgementson data?...............................................()

2. UDP协议支持广播发送数据。...........................................()

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属于应用层协议................................()

4. TCP/IP的传输层议不能提供无连接服务..................................()

5. Suppose that the last SampleRTT in a TCP connection is equal to 1 sec. Then Timeout for the connection will necessarily be set to a value >= 1 sec........................()

6. Suppose host A sends host B one segment with sequence number 38 and 4 bytes of data. Then in this same segment the acknowledgement number is necessarily 42?.......()

7. 在TCP协议中,发送顺序号(SeqNo)是总是从0开始编号的。..............()

8. 传输层用进程编号(PID)来标示主机间通信的应用进程...................()

9. 传输层用通信端口号来标示主机间通信的应用进程........................()

10. 传输层的目的是在任意两台主机上的应用进程之间进行可靠数据传输.......()

二、单选题(在下面的描述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用A、B、C、D标示之)

1. 在TCP分段中不包括的信息是.........................................()

A、Source Port ,Destination Port

B、Sequence Number ,Acknowledgment Number

C、头部、数据区和伪包头校验和

D、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2. 对UDP数据报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无连接的

B、是不可靠的

C、不提供确认

D、提供消息反馈

3. TCP是TCP/IP协议簇中的一个协议,它提供的服务是....................()

A、面向连接的报文通信

B、面向连接的字节流通信

C、不可靠的

D、无连接的

4. 下面的关于传输控制协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主机寻址

B、进程寻址

C、流量控制

D、差错控制

5. TCP协议采取的保证数据包可靠传递的措施不包括......................()

A、超时重传与重复包机制

B、单独应答与捎带相结合的应答机制

C、校验和机制

D、数据包加密机制

6. 滑动窗口的作用是..................................................()

A、流量控制

B、拥塞控制

C、路由控制

D、差错控制

三、多选题(在下面的描述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意,请用ABCD标示之)

1. 在TCP协议中,建立连接时需要用到的标志位有.......................()

A、ACK

B、SYN

C、FIN

D、PSH

2. TCP协议采用了哪些措施以保证数据包的可靠传递......................()

A、超时重传与重复包机制

B、单独应答与捎带相结合的应答机制

C、校验和机制

D、数据包加密机制

3. TCP/IP的传输层议具有的功能包括...................................()

A、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B、提供无连接的服务

C、提供流量控制机制

D、提供差错控制机制

4. 对于网络拥塞控制描述正确的有.....................................()

A、拥塞控制主要用于保证网络传输数据通畅,是一种全局性的控制措施

B、拥塞控制涉及网络中所有与之相关的主机和路由器的发送和转发行为

C、拥塞控制涉及网络中端到端主机的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行为

D、拥塞控制和流量控制没有任何区别

5. 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对于传输层描述正确的有......................()

A、为系统之间提供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B、提供路由选择,简单的拥塞控制。

C、为传输数据选择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最合适的服务。

D、提供端到端的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6. TCP 协议的特点有..................................................()

A、全双工字符流通信;

B、提供包的差错控制、顺序控制、应答与重传机制;

C、提供流量控制;

D、提供报文拥塞控制。

7. 下面的关于TCP/IP的传输层议表述正确的有...........................()

A、进程寻址

B、提供无连接服务

C、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

D、IP主机寻址

四、填空题

1. 在滑动窗口协议中,接收窗口的上边界值表示()

2. 在滑动窗口协议中,接收窗口的下边界值表示()

3. 在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窗口的上边界值表示()

4. 在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窗口的下边界值表示()

5. 当发送完一个数据包后必须停下来等待直到收到该数据包的应答后才能继续发下一个数据包,该协议称为()

6. A process on host 1 has been assigned port p, and a process on host 2 has been assigned port q. Is it possible for there to be two or more TCP connections between these two ports at the same time?

7. 用户数据报协议缩写为()

8. 在TCP协议通信过程中,当某TCP包中的标志SYN =1, ACK = 1 且SeqNo = x,AckNo = y 时,说明该TCP包为()包

9. 发送方发送超时定时器的时长以()为基础进行计算。

10. 在TCP协议通信过程中,当某TCP包中的标志FIN =1, 且SeqNo = x 时,说明该TCP 包为()包

五、简答题

1. 简述TCP协议发送超时定时器的作用。

2. 在TCP协议包的校验和中包括对“伪包头”的校验,这样做有什么目的吗?

3. 简要说明计算机A与B采用TCP协议通信时,连接建立过程。

4. 简述TCP协议建立连接时的“三次握手”过程。

六、应用题

1. 占据两个山顶的红军1与红军2与驻扎在这两个山之间的白军作战。其力量对比是:红军1或红军2打不赢白军,但红军1和红军2协同作战可战胜白军。红军1拟于次日凌晨6点向白军发起攻击,于是给红军2发送电文,但通信线路很不好,电文出错或丢失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求收到电文的红军2必须送回一个确认电文,但确认电文也可能出错或丢失。试问能否设计出一种协议使得红军能够实现协同作战,因而100%的取得胜利?

2. 假定TCP使用两次握手替代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也就是说,不需要第三个报文,并且不采用累计应答机制,那么是否可能产生死锁?请举例来说明你的答案。

传输层协议的简单应用

沈阳工程学院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题目:传输层协议的简单应用 班级学号姓名 地点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掌握套接字编程方法。 二、实验环境 F605机房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任务1:编写程序实现单客户聊天室 步骤1. 阅读下面的关于TCP编程的Java知识 TCP通信使用Scoket套接字实现。套接字代表计算机之间网络连接的对象,它提供了很多方法实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通信。下面介绍使用Scoket套接字实现网络通信的步骤。 ⑴创建服务器端套接字 服务器端套接字是ServerSocket类的实例对象,用于实现服务器程序,ServerSocket类监视指定的端口,并建立客户端到服务器端套接字的连接,也就是负责客户端的呼叫任务。 ServerSocket类有很多常用构造方法,下面只介绍一种。注意,服务器端所有的构造方法均需要处理IOExceptipon异常。 例如: try{ ServerSocket ss=new ServerSocket(1880); //监听端口号为1880的端口,ss为服务器端套接字的对象 }catch(IOException e) {//在此编写脚本处理输入输出异常

⑵创建客户端套接字 客户端端套接字是Socket类的实例对象,用于实现客户端程序。 Socket类常用构造方法很多,下面只介绍一种。同样,客户端所有的构造方法均需要处理IOExceptipon异常。 try{ Socket mysocket=new Socket("http://192.168.0.78",1880); //建立于IP地址为192.168.0.78,端口号为1880的服务器的连接 }catch(IOException e) {//在此编写脚本处理输入输出异常 } 当客户端套接字连接建立后,一条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线路就建立起来了。 ⑶服务器端接受客户端请求 在服务器端利用其accept()方法接收客户端的套接字连接请求。 例如,上面创建的服务器端套接字ss接受客户端请求,代码如下: try{ mysocket =ss.accept();//ss为上面创建的服务器套接字对象,accept()接收 }catch(IOException e) {//在此编写脚本处理输入输出异常

第五章:传输层复习题(答案)

第五章:传输层习题集 1.传输层的基本概念: 1.(90) 在 OSI 模型中,提供端到端传输功能的层次是( C ) A.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2.(90) TCP 的主要功能是( B ) A .进行数据分组 B .保证可靠传输 C .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D .提高传输速度 3.(90)TCP/IP 模型分为四层,最高两层是应用层、运输 层。 4.(90)传输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就是好像在两个运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 到端、可靠的、全双工通信通路。 5.(90)运输层位于数据链路层上方(F) 6.(90)传输层是属于网络功能部分,而不是用户功能部分(F) 2.端口的概念: 7.(90)应用层的各种进程通过(B)实现与传输实体的交互 A 程序 B 端口 C 进程 D 调用 8.(60)传输层与应用层的接口上所设置的端口是一个多少位的地址(B) A 8位 B 16位 C 32位 D 64位 9.(90)熟知端口的范围是(C) A 0~100 B 20~199 C 0~255 D 1024~49151 10.(90)以下端口为熟知端口的是(C) A 8080 B 4000 C 161 D 256 11.(90)TCP/IP 网络中,物理地址与网络接口层有关,逻辑地址与网 际层有关,端口地址和运输层有关。 12.(90)UDP和TCP都使用了与应用层接口处的端口与上层的应用进程进 行通信。 13.(90)在TCP连接中,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进程是客户 14.(90)在TCP连接中,被动等待连接的进程是服务器。 15.(90)一些专门分配给最常用的端口叫熟知端口。 16.(60)TCP使用连接,而不仅仅是端口来标识一个通信抽象。 17.(20)一个连接由两个端点来标识,这样的端点叫插口或套接字。 18.(20)现在常使用应用编程接口作为传输层与应用层 19.(60)主机中的进程发起一个TCP连接,其源端口可以重复(F)

传输层与网络层区别

在协议栈中,传输层协议为不同主机上运行的进程提供逻辑通信,而网络层协议为不同主机提供逻辑通信。这个区别很微妙,但却非常重要。下面我们用一家人作为类比来说明一下这个区别: 假设想有两所房子,一个位于东海岸而另一个位于西海岸,每所房子里都住着10个小孩。东海岸的房子里的小孩和西海岸房子里的小孩是堂兄妹。两所房子里的孩子喜欢互相通信——每个孩子每周都给每一个堂兄妹写一封信,每一封信都由老式的邮局分别用信封来寄。这样,每一家每周就都有100封信要送到另一家(这些孩子如果可以用电子邮件的话就可以省掉很多钱了!)在每一家里面.都由一个孩子——西海岸的房子里的Ann和东海岸房子里的BilI——负责邮件的收集和分发。每周Ann都从她的兄弟姐妹那里收集信件,并将这些信件送到每天都来的邮递服务员那里。当信件到达西海岸的房子,Ann又将这些信件分发给她的兄弟姐妹。BilI在东海岸有着同样的工作。 在这个例于中,邮递服务提供着两所房子之间的逻辑通信——邮递服务在两所房子之间传递邮件,而不是针对每个人的服务。另一方面,Ann和BilI提供堂兄妹之间的逻辑通信——Ann和BilI从他们的兄弟姐妹那里收集邮件并将邮件递送给他们。注意,从这些堂兄妹的角度看,Ann和BilI是邮件的服务人,尽管他们俩只是端到端寄送服务的一部分(终端系统部分)。 这个例子是传输层和网络层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形象比喻: 主机(也称为终端系统)=房子 进程= 堂兄妹 应用程序消息= 信封里的信 网络层协议= 邮递服务(包括邮递员) 传输层协议= Ann和Bill 继续这个例子,Ann和Bill各自在他们的家中做所有的工作: 他们不负责各个邮递中心的邮件分类工作以及将邮件从一个中心送到另一个中心的工作。这正与传输层协议在终端系统中的作用一样。在一个终端系统中,传输层协议将应用进程的消息传送到网络边缘(也就是网络层),反之亦然:但是它并不涉及消息是如何在网络层之间传送的工作。事实上,中间路由器对于传输层加在应用程序消息上的信息不能做任何识别和处理。 继续这个例子,假设Ann和Bill都去度假了,另外一对堂兄妹——Susan 和Harvey代替——他们来提供家庭内部的邮件收取和分发工作。不幸的是,Susan和Harvey所提供的收集和分发工作与Ann和Bill所提供的不完全相同。对于年龄更小的Susan和Harvey来说,他们收集和分发邮件的频率比较少,而且偶尔会发生丢失信件的事情。这样,这一对堂兄妹Susan和Harvey提供了一套不同于Ann和Bill的服务(也就是说,服务模型不同)。打比方来说,正如一个计算机网络可以接受不同的传输层协议一样,每一个协议为应用程序提供不同的服务模型。 Ann和Bill所能提供的服务明显受限于邮递服务所提供的服务。例如,如果邮递服务并不提供在两所房子之间传递邮件所需要的最大时限(如3天),那么Ann和Bill也就不能保证各个堂兄妹之间的邮件的最大延迟。同样,传输层协议所提供的服务也通常受限于位于其下方的网络层协议。如果网络层协议不能提供主机之间传送的PDU的延迟和带宽保证,那么传输层协议也不能提供进程之间传送的消息的延迟和带宽保证。

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下,这一时代特征日益明晰,因此,必须重视信息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而通信工程就是信息工程建设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关系着信息工程的连通性与信息传递的顺畅性,因此为了使信息工程建设环节能够取得意料之中的效果,就要重视通信工程的具体建设环节,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应用的顺利性有助于全面实现信息工程建设与通信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应用与发展 1 现代传输技术及特征 1.1 同步数字系列SDH技术及其特点 SDH是一个将复接、线路传输及交换功能结合在一起并由统一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操作的综合性宽带信息网,它是通信领域在传输技术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该技术采用模块化结构,不仅可以灵活有效地組建网络进行组合和扩展,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因网络节点之间时针差异产生的滑码现象以及帧调整过程中信号的时延与误差。 1.2 多业务传送平台的MSTP技术及其特点 MSTP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提供ATM接口。基于SDH的平台,同时结合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可以为通信工程提供统一管理的多重业务节点,这样就实现了对多种业务的处理和传送。在数据业务方面,多业务传送平台具有收敛和汇聚的功能,不仅承载了混合型业务,其中以TDM 业务为主,并且实现网络综合成本的降低。汇聚层和接入层相对来说非常适合该技术的应用[1]。 2 通信工程建设中传输技术的应用 2.1 在通信工程长途主线网络架设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通信工程中,长途主线网络或使用SDH系统。而在当前网络用户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使用SDH系统的长途主线网络中每个+MSC之间的距离都被拉大,这种状态不仅提高了网络的运行成本,而且SDH系统中设备对于性能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为了解决问题,相关的技术人员就会采用密集波分复用系统WDM与SDH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能够增加系统容量,同时保持硬件的成本不变。与此同时,将密集型光波复用系统DWDM与智能光网络ASON进行组合,可以使二者的优势都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 2.2 长途干线网中的传输技术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发展史与未来趋势精编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发展史与未来趋势精编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 ——“发展史与未来趋势” 组长、组员1、组员2、组员3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B1x0x班 摘要:自人类文明起源以来,对于人们传输信息就有很多种方式、方法。从以语言为主,通过人力、马力、烽火等原始手段传输信息的方式,到以文字、邮政、印刷等方式更广地传输信息的方式,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实现了通过电报、电话、广播等方式传输信息,再到现代的信息时代,除了语言之外,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多媒体等各种信息,传输技术利用电流、电磁波、声波、光波等多种传输介质实现多样化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技术爆炸式的推动了信息交流,同时也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加便捷的“访问世界”。通过数据通信、传真,可视电话、可视图文等服务 形式,将大量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课程及其它科学技术、生活、市场、金融、体育、娱乐、医疗等信息以联机方式存放,用户可有选择地获取信息。当这样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同家庭信息系统相连接,就彻底地改变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方式,进而也改变了社会的教育模式。现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对于未来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成为趋势。光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传输介质,光势必会在未来信息传输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硅光子技术超高效率、超低耗能也是看点之一。 关键词:数据通信;发展史;数据传输方式;未来趋势 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史 (一)、原始时代信息传输技术 原始时代没有文字,原始人通过一些辅助的东西或简单的图画来表述信息。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离家狩猎,在

第五章传输层复习题

第五章:传输层复习题. 第五章:传输层习题集 .传输层的基本概念:1 OSI 模型中,提供端到端传输功能的层次是()在 1.(90) C .传输层 D .应用层A.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2.的主要功能是()(90) TCP 提高传输速确定数据传输路径 D . C .A .进行数据分组 B .保证可靠传输度。 (90)TCP/IP 3.模型分为四层,最高两层是、 一层输实体之间有是高4.(90)传输层使层用户看到的就好像在两个 运、、通信通路。条(90)运输层位于数据链路层上方()5. 传输层是属于网络功能部分,而不是用户功能部分()6.(90).端口的概念:27.(90)应用层的各种进程通过()实现与传输实体的交互端口 C 进程 D 调用A 程序 B 8.(60)传输层与应用层的接口上所设置的端口是一个多少位的地址() D 64位位A 8位 B 16位 C 32(90)熟知端口的范围是()9. 65535 ~A 0~99 B 20~199 C 0~255 D 010.(90)以下端口为熟知端口的是()A 8080 B 4000 C 161 D 256 11.层有关,逻辑地址与(90)TCP/IP 网络中,物理地址与 层有关,端口地址和运输层有关。与上层的应用进程进行 12. (90)UDP和TCP都使用了与应用层接口处的通信。TCP13.(90)在连接中,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进程是TCP14.(90)在连接中,被动等待连接的进程 是。(90)15.一些专门分配给最常用的端口叫。(60)TCP16.使用,而不仅仅是端口来标识一个通信抽象。或。(20)17.一个连接由两个端点来标识,这样的端点叫作为传输层与应用层(20)现在常使用18.

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传输层

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传输层 1、通信网 通信网是一种使用交换设备,传输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用户终端设备互连起来实现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 通信最基本的形式是在点与点之间建立通信系统,但这不能称为通信网,只有将许多的通信系统(传输系统)通过交换系统按一定拓扑结构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通信.也就是说,有了交换系统才能使某一地区内任意两个终端用户相互接续,才能组成通信网 通信网由用户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组成.交换设备间的传输设备称为中继线路(简称中继线),用户终端设备至交换设备的传输设备称为用户路线(简称用户线)。 2、3G网络 3G是英文the 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3 、GPRS网络 这是是一种基于GSM 系统的无线分组交换技术,提供端到端的、广域的无线IP 连接。通俗的讲,GPRS 是一项高速数据处理的科技,方法是以“分组”的形式传送资料到用户手上。虽然GPRS 是作为现有GSM 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变的过渡技术,但是它在许多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4、广电网络 种广电网通常是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台)负责运营的,通过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网向用户提供宽带服务及电视服务网络,宽带可通过CableModem连接到计算机,理论到户最高速率38M,实际速度要视网络具体情况而定。 5、NGB广域网络 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为支撑,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发展

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发展 人类追逐自由的本能,在现实面前屡屡受挫。自从广泛使用电能以来,许多人都为了那些电器拖着的长长电线而绞尽脑汁,但无线供电却一直只能作为一个在前方远远招手的梦想。现在,我们也许看到了一线曙光。 在2008年8月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DF,Intel Developer Forum)上,西雅图实验室的约书亚·史密斯(Joshua R. Smith)领导的研究小组向公众展示了一项新技术——基于“磁耦合共振”原理的无线供电,在展示中成功地点亮了一个一米开外的60瓦灯泡,而在电源和灯泡之间没有使用任何电线。他们声称,在这个系统中无线电力的传输效率达到了75%。 大刘在《三体II·黑暗森林》中描绘了一个两百年后的世界。因为人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可以提供极大丰富的能源,无线供电的损失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所以大部分电器都可以采用无线方式来供电,从电热杯一直到个人飞行器都是如此。电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人类再也不用受电线的拖累了。 正如书中所提到的那样,无线供电技术现在也已经出现了。实际上,近距离的无线供电技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出现,而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很多小东西,都已经在使用无线供电。也许不远的未来,我们还会看到远距离和室内距离的无线供电产品,而不会看到电线杆和高压线,“插头”也将会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好兆头 英特尔的这种无线供电技术,是基于麻省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成果而开发的。 2007年6月,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助理教授马林·索尔贾希克(Marin Soljacic)和他的研究团队公开做了一个演示。他们给一个直径60厘米的线圈通电,6英尺(约1.9米)之外连接在另一个线圈上的60瓦灯泡被点亮了。这种马林称之为“WiTricity”技术的原理是“磁耦合共振”,而他本人也因为这一发明获得了麦克阿瑟基金会2008年的天才奖。

物联网感知层和传输层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感知层和传输层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作为一个多网的异构融合网络,不仅存在与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因特网同样的安全问题[4],同时在隐私保护问题、异构网络的认证与访问控制问题、信息的安全存储与管理等问题上还有其自身的安全特点。物联网相较于传统网络,其感知层的感知节点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的环境,具有能力脆弱、资源受限等特点,并且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扩展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物联网应用比一般的网络系统更易受侵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从而使得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具有特殊性,其安全问题更复杂。如Skimming问题[5]:在末端设备或RFID持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被读取;Eavesdropping问题:在一个通道的中间,信息被中途截取;Spoofing问题:伪造复制设备数据,冒名输入到系统中;Cloning问题:克隆末端设备,冒名顶替;Killing问题:损坏或盗走末端设备;Jamming问题:伪造数据造成设备阻塞不可用;Shielding问题:用机械手段屏蔽电信号,让末端无法连接等。所以在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时候,必须根据物联网本身的特点研究设计相应的安全机制。以下分析物联网感知层和传输层的安全问题。 1.1 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问题 物联网感知层主要解决对物理世界的数据获取的问题,以达到对数据全面感知的目的。目前研究有小范围示范应用的是基于RFID的物联网和基于WSN(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物联网。 (1)基于RFID的物联网感知层的安全威胁 RFID是物联网感知层常用的技术之一,针对RFID的安全威胁主要有: 1)物理攻击:主要针对节点本身进行物理上的破坏行为,导致信息泄露、恶意追踪等; 2)信道阻塞:攻击者通过长时间占据信道导致合法通信无法传输; 3)伪造攻击:伪造电子标签产生系统认可的合法用户标签; 4)假冒攻击:在射频通信网络中,攻击者截获一个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后,利用这个身份信息来假冒该合法用户的身份入网; 5)复制攻击:通过复制他人的电子标签信息,多次顶替别人使用;

第五章传输层作业

5-0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无连接的? 答:都是,这要分不同的层次。在运输层TCP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 5-05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答:实时视频会议。它要求源主机以恒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允许在网络发生拥塞时丢失一些数据,但不允许数据有太大的时延。而UDP是无连接的,正好适合这种要求。而TCP连接会增加发送数据的时延。 5-16在停止等待协议中如果不使用编号是否可行?为什么? 答:不可行。因为这样不能明确哪一个是发送出去的分组收到了确认,而哪一个分组还没有收到确认。 1、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但TCP使用的IP协议却是无连接的。这两种协议都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答:TCP是面向连接的,但TCP所使用的网络则可以是面向连接的(如X.25网络),但也可以是无连接的(如现在大量使用的IP 网络)。 下面是TCP和IP向上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的比较。

2、端口(port)和套接字(socket)的区别是什么? 答:套接字包含了端口,因为套接字= (IP地址,端口号)。套接字是TCP连接的端点。套接字又称为“插口”。

套接字(socket)有多种意思。当使用API时,套接字往往被看成是操作系统的一种抽象,这时,套接字和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很相似的,并且是应用编程接口API的一部分。套接字由应用程序产生,并指明它将由客户还是服务器来使用。当应用进程创建一个套接字时,要指明该套接字使用的端口号。 端口则是应用层服务的的一种代号,它用来标志应用层的进程。端口是一个16 bit的整数。各种服务器使用的端口号都是保留端口号,以便使客户能够找到服务器。 3、一个套接字能否同时与远地的两个套接字相连? 答:不行。一个套接字只能和另一个远地套接字相连。 4、TCP协议能够实现可靠的端到端传输。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传输还有没有必要来保证可靠传输呢? 答:技术的进步使得链路的传输已经相当可靠了,因此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重复地保证可靠传输就显得多余了。现在因特网在链路层使用的PPP协议和在网络层使用的IP协议都没有确认机制和窗口机制。如果出现差错就由运输层的TCP来处理(若使用UDP协议则运输层也不处理出错的问题)。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发展史与未来趋势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发展史与未来趋势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 ——“发展史与未来趋势” 组长、组员1、组员2、组员3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B1x0x班 摘要:自人类文明起源以来,对于人们传输信息就有很多种方式、方法。从以语言为主,通过人力、马力、烽火等原始手段传输信息的方式,到以文字、邮政、印刷等方式更广地传输信息的方式,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实现了通过电报、电话、广播等方式传输信息,再到现代的信息时代,除了语言之外,还包括了图像、声音、多媒体等各种信息,传输技术利用电流、电磁波、声波、光波等多种传输介质实现多样化信息的传输。信息传输技术爆炸式的推动了信息交流,同时也推动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更加便捷的“访问世界”。通过数据通信、传真,可视电话、可视图文等服务形式,将大量的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的课程及其它科学技术、生活、市场、金融、体育、娱乐、医疗等信息以联机方式存放,用户可有选择地获取信息。当这样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同家庭信息系统相连接,就彻底地改变了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方式,进而也改变了社会的教育模式。现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对于未来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成为趋势。光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传输介质,光势必会在未来信息传输技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硅光子技术超高效率、超低耗能也是看点之一。 关键词:数据通信;发展史;数据传输方式;未来趋势 一、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史 (一)、原始时代信息传输技术 原始时代没有文字,原始人通过一些辅助的东西或简单的图画来表述信息。例如北美的印第安人离家狩猎,在屋子旁边钉下几根带有横杆的木橛,一根表示要过一昼夜才回来,两根表示两昼夜。还有“结绳记事”,根据绳子上打结的个数和绳子的颜色来记录容易忘记的事情。 (二)、古代信息传输技术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认识也一步一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信息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文字的出现时信息传输技术的一大变革。

信息安全概述-第四章 4.5传输层

信息安全工程师----第四章 4.5传输层

第四章 4.5传输层 传输层相关知识点是TCP协议和UDP协议 网络服务分为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 无连接服务 TCP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字节流服务。源主机在传递数据前需要先和目标主机建立连接。然后在此连接上,被编号的数据段按序收发。同时要求对每个数据段

进行确认,这样保证了可靠性。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目标主机对所发数据段的确认,源主机将再次发送该数据段。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 TCP连接过程: (1)服务端通过socket,bind和listen准备好接受外来的连接,此时服务端状态为Listen (2)客户端通过调用connect来发起主动连接,导致客户端TCP发送一个SYN(同步)字节,告诉服务器客户将在(待建立的)连接中发送的数据的初始序列号,客户端状态为SYN_SENT。 (3)服务器确认(ACK)客户的SYN,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它包含服务器将在同一连接中发送数据的初始序列号。 (4)客户端确认服务的ACK和SYN,向服务器发送ACK,客户端状态ESTABLISHED (5)服务器接收ACK,服务器状态ESABLISHED。 TCP释放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连接中止过程: (1)某端首先调用close,成为主动关闭端,向另一端发送FIN分节,表示数据发送完毕,此时主动关闭端状态FIN_WAIT_1; (2)接收到FIN的是被动关闭端,FIN由TCP确认,先向主动关闭端发送ACK,作为一个文件结束符传递给接收端应用进程(放在已排队等候该应用进程接收到的任何其他数据之后),因为FIN的接收意味着接收端应用进程在相应连接无额外数据可接收,接收端状态CLOSE_WAIT;主动关闭端接收到ACK状态变为FIN_WAIT_2; (3)一段时间后,接收端接收到这个文件结束符的应用进程调用close关闭套接字,向主动关闭端发送FIN,接收端状态为LAST_ACK; (4)主动关闭端确认FIN,状态变为TIME_WAIT,并向接收端发送ACK,接收端接收到ACK关闭TCP,而主动关闭端一段时间后也关闭TCP; 慢开始与拥塞避免慢开始的原理是:如果发送数据一开始,就将较大数据都有注入到网络中,有可能引起拥塞。而经验证明,较好的方法是试探一下,即由小到大逐渐增大发送端的拥塞窗口数值。 拥塞避免的原理是:让拥塞窗口cwnd缓慢增加 为了防止cwnd增长过大引起网络拥塞,还需设置一个慢开始门限ssthresh状态变量。ssthresh的用法如下: 当cwndssthresh时,改用拥塞避免算法。 当cwnd=ssthresh时,慢开始与拥塞避免算法任意。

传输层中的安全协议

传输层安全协议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的新环境。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保障信息的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网络出现的初期,网络主要分布在一些大型的研究机构、大学和公司。由于网 络使用环境的相对独立和封闭性,网络内部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在网络内部传输信 息基本不需要太多的安全措施。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Internet的出现和 以此平台的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如何保证信息在Internet的安全传输,特别是敏感 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今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 在许多实际应用中,网络由分布在不同站点的内部网络和站点之间的公共网络组成。每个站点配有一台网关设备,站点内网络的相对封闭性和单一性,站点内网络对 传输信息的安全保护要求不大。二站点之间网络属于公共网络,网络相对开发,使用 情况复杂,因此需要对站点间的公共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安全保护。 在网际层中,IPSec可以提供端到端的网络层安全传输,但是它无法处理位于同一端系统之中的不同的用户安全需求,因此需要在传输层和更高层提供网络安全传输服务,来满足这些要求。基于两个传输进程间的端到端安全服务,保证两个应用之间的 保密性和安全性,为应用层提供安全服务。Web浏览器是将HTTP和SSL相结合,因 为简单在电子商务也应用。 在传输层中使用的安全协议主要有以下几个: 1.SSL(安全套接字层协议) SSL(Secure Socket Layer)是由Netscape设计的一种开放协议;它指定了一种在应用程序协议(例如http、telnet、NNTP、FTP)和TCP/IP之间提供数据安全性分层的机制。它为TCP/IP连接提供数据加密、服务器认证、消息完整性以及可选的客户机认证。 SSL的主要目的是在两个通信应用程序之间提供私密信和可靠性。这个过程通过3个元素来完成: l 握手协议。这个协议负责协商被用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会话的加密参数。当一个SSL客户机和服务器第一次开始通信时,它们在一个协议版本上达成一致,选择加 密算法,选择相互认证,并使用公钥技术来生成共享密钥。

第5章运输层-答案

第5章运输层 一、单项选择题 CCABC DACAC DCDBD DDCAA ACDCD 二、填空题 1. 比特、帧、IP数据报/分组、报文。 2. 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_ _服务。 3. 面向非连接的、不可靠的服务。 4. TCP/IP 。其中IP 协议,TCP 。 5. IP地址和端口号。 6. 复用和分用、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7. 目的端口,。 8. 套接字所确定。 9. 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10. 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 11. 65495 字节。 12. 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 13. 节点存储容量不够、处理机速度太低、线路带宽不够。 14.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两种方法。 15. 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和快恢复。 16. 复用和分用、差错检测 三、综合题 1.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但TCP使用的IP协议却是无连接的。回答下列问题 (1)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有哪些区别? (2)因特网使用的IP协议是无连接的,因此其传输是不可靠的,使人感到因特网很不可靠,为什么不让IP协议也是面向连接的? (3)TCP协议采用什么措施保证可靠性的?UDP有该措施吗? 答:(1)TCP是面向连接的,但TCP所使用的网络则可以是面向连接的,但也可以是无连接的。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区别主要有: 面向连接通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第二阶段才传输数据。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而无连接通信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面向连接的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而无连接的通信不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 (2)如果主机A向主机B传送一个文件时,即使通信网络非常可靠并不能保证文件从主机A硬盘到主机B硬盘的传送是可靠的。因为如在磁盘存储系统中的硬件出现了故障,主机A不能正确地读出数据等等很多原因使数据出错。 所以应当把网络设计得简单些,而让具有智能的终端来完成“使传输变得可靠”的任务。在网络上实现“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就是在传输层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它可保证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只要主机B的TCP发现了数据的传输有差错,就告诉主机A将出现差错的那部分数据重传,直到这部分数据正确传送到主机B为止。

信息传输技术的发展描述

信息传输技术简史 现代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物质的本质是信息和能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物质和能量统一起来,而电磁学和信息论又将信息建立在了能量的基础上。随着人们对物质、能量和信息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信息传播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一、工业革命之前 最初,人类经过漫长的演化,发展出来语言这种短距离、同时空的信息传播技能,相对于动物简单的信号传递而言,这是重大的进步。此时,信息的长距离和隔代传播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模式进行,此时,每个人的大脑相当于是信息的存储器,其容量是有限的,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稍后,各个地区的人类在语言和绘画的基础上发明出了文字,相当于将信息的存储从人的大脑转移到了其他物质上,由此,信息的保真度得以大幅提高,信息的长距离传输和隔代传播也容易了很多,这个伟大的发明距今只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字发明以后,信息传播变成了信息介质的保存和空间移动,先后出现的信息介质有石头、龟甲、陶瓷、青铜器、动物毛皮、竹片、木片、绢等。最终,人类在距今2000年前发明出了纸张,纸张发明出来以后,很快成了信息传播的主要介质。纸张时代一直维持到工业革命发生以后,在这个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手段是驿使系统、信鸽、商旅客的携带等,其传播速度等同于人或动物的移动速度。

二、模拟通信时代 18年世纪中叶以后,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并逐渐扩散到西欧、北美地区。随着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亟需信息传播手段的革新。此时在美国人富兰克林(1752年)、意大利人伽伐尼(1780年)和伏特(1799年)、英国人法拉第(1821年)和麦克斯韦(1873年)、德国人西门子(1866年)和赫兹(1888年)等研发的基础上,电磁理论和技术逐渐成熟,为信息传播模式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1830年代,有线电报发明;1840年代,传真发明;1860年代,有线电话发明;1880年代,有线广播和电影发明;1890年代,无线电报发明;1900年代,无线广播出现;1920年代,电视发明;1940年代;有线电视出现。这些技术传播的基本上都是模拟信号,因此,19世纪到1960年代之前,可以说是人类的模拟通信时代。在这个时期,实际所传输的信息基本上是模拟信号(连续信号),利用的是电磁波(无线)的扩散或电子(有线)的移动,后者的传播介质主要是金属导体(如铜),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电气通信时代。 三、数字通信时代 1960年代,通信领域出现了三大突破:一个是卫星通信的实现(1965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二是光纤发明、光纤通信理论的提出(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三是数字通信开始实现(1962年,美国)。卫星通信为移动通信的大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后两者则为模拟通信时代迈向数字通信时代奠定了基础。 1970年代,作为信息存储和处理工具的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开始

传输层

传输层 (总分:2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在OSI参考模型中,运输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 A.分组 B.报文√ C.帧 D.比特序列 2.如果网络内部使用数据报,那么( )。 A.仅在建立时作一次路由选择 B.为每个到来的分组作路由选择√ C.仅在网络拥塞时作新的路由选择 D.不必作路由选择 3.下面( )协议不是面向连接的TCP协议。 A.SMTP B.HTTP C.DNS √ D.TELNET 4.数据链路层的HDLC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都使用滑动窗口技术。从这方面来进行比较,数据链路层协议和传输层协议的主要区别是( )。 A.传输层的TCP协议是端到端(进程到进程)的协议,而数据链路层的HDLC协议则是仅在一段链路上的结点到结点的协议。 B.TCP的窗口机制和HDLC的也有许多区别。如TCP是按数据部分的字节数进行确认,而HDLC则是以帧为确认的单位。 C.以上两种说法都正确√ D.以上两种说法都不正确 5.糊涂窗口综合症产生的条件是( )。 A.当发送应用程序产生数据很慢时产生 B.接收应用程序吸收数据很慢产生 C.当发送应用程序产生数据很慢时或者接收应用程序吸收数据很慢时产生√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6.若从滑动窗口的观点来看,连续ARQ协议的窗口大小为( )。 A.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B.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 C.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D.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l 7.是否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 A.TCP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 B.UDP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C.TCP和UDP都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D.TCP和UDP都不需要计算往返时间RTT 8.在滑动窗口协议中,帧的编号为3bit,发送窗口的最大值为( )。 A.3 B.4 C.7 √ D.8 9.TCP都使用哪些计时器( )?

第4章_传输层协议_练习

第 4 章传输层协议练习 1.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主要为网络应用程序完成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即进 程到进程的数据传输服务。 2.传输层把应用程序交付的数据组成传输层数据报,然后交给(网络层)去完成网络传输。 3.传输层不关心报文是怎样通过网络传输的。(正确) 4.网络通信的最终对象是(网络应用程序进程)进程。程序进程在需要通信时,要通过某 种方式和对方程序进程进行通信。 5.在计算机网络中,为了使网络应用程序之间能够顺利地通信,通信的一方通常需要处于 (守候)状态,等待另一访通信请求的到来。这种一个应用程序被动地等待,另一个应用程序通过请求启动通信过程的通信模式称作(客户/服务器模式)交互模式。 6.在设计网络应用程序时,都是将应用程序设计成两部分,即(客户程序和服务器程序)。 安装有服务器程序的计算机称作(服务器),安装有客户程序的计算机称作(客户机/客户端),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一般简写为(C / S)模式。 7.应用程序工作时,服务器一般处于(守候)状态,监视客户端的请求;若客户端发出服 务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执行操作,并将结果回送到客户端。 8.在Internet中,许多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可以使用(浏览器)程序代替。只需要开发Web 应用程序安装在服务器上,而客户端使用浏览器(Browser)就可以和服务器通信。这种以浏览器作为客户端的网络应用程序通信模式称作(浏览器/服务器)交互模式,简称(B / S)模式。 9.根据数据传输服务的需求,TCP/IP协议传输层提供两种类型的传输协议:(面向连接的 传输控制协议/TCP)和(非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两种传输层协议分别提供(连接型)传输服务和(非连接型)传输服务。 10.传输层的(连接型)传输服务类似于数据交换中的电路交换方式,需要通信双方在传输 数据之前首先建立起(连接),即交换握手信号,证明双方都在场。 11.(传输控制协议TCP)是TCP/IP协议传输层中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协议。 12.连接型传输服务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建立起通信进程之间的连接。在TCP协议中建 立连接过程是(比较麻烦)。首先发出建立连接请求,(服务器)收到建立连接请求后回答同意建立连接的应答报文,(客户端)收到应答报文之后还要(确认)报文,双方才能建立通信连接。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传输层报文需要通过下层网络传输,而传输层对下层网络没有足够的信任,需要自己完成(连接差错控制)。 13.在连接型传输服务中,由于通信双方建立了连接,能够保证数据正确有序地传输,应用 程序可以利用建立的连接发送连续的数据流,即支持数据流的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可以进行(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可以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数据传输服务。 14.连接型传输服务适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 15.连接型传输服务虽然可以提供可靠的传输层数据传输服务,但在传输少量信息时的通信 (效率)却不尽如人意。从提高通信(通信效率)出发,TCP/IP协议的传输层设计了(面向非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6.非连接型传输服务的通信过程由于通信双方没有建立连接,报文可能会丢失,所以非连 接型传输服务的(可靠性)较差。 17.对于(非连接型)传输服务,由于通信进程间没有建立连接,只是发送数据时才占用网 络资源,所以占用网络资源少。 18.非连接型传输服务传输控制简单,通信效率高,它适用于发信息较少、对传输可靠性要 求不高或为了节省网络资源的应用程序。(正确)

第5章作业的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 作业参考答案 第五章运输层 5.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的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答案: (1)运输层是OSI七层模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层,是唯一负责总体数据传输和控制的一层。运输层要达到两个主要目的:第一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通信;第二,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运输服务。在讨论为实现这两个目标所应具有的功能之前,先考察一下运输层所处的地位。首先,运输层之上的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均不包含任何数据传输的功能,而网络层又不一定需要保证发送站的数据可靠地送至目的站;其次,会话层不必考虑实际网络的结构、属性、连接方式等实现的细节。根据运输层在七层模型中的目的和地位,它的主要功能是对一个进行的对话或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在通向网络的单一物理连接上实现该连接的利用复用;在单一连接上进行端到端的序号及流量控制;进行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及恢复;提供运输层的其它服务等。运输层反映并扩展了网络层子系统的服务功能,并通过运输层地址提供给高层用户传输数据的通信端口,使系统间高层资源的共享不必考虑数据通信方面的问题。 (2)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间的逻辑通信,也就是说,运输层之间的通信并不是真正在两个运输层之间直接传送数据。运输层向应用层屏蔽了下面网络的细节(如网络拓扑、所采用的路由选择协议等),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是好像在两个运输层实体之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 网络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而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3)运输层的最终目标是为用户提供有效、可靠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在一个系统中,运输实体通过网络服务与其它运输实体通信,向运输层用户(可以是应用进程,也可以是会话层协议)提供运输服务。运输层的服务包括的内容有:服务的类型、服务的等级、数据运输、用户接口、连接管理、快速数据运输、状态报告、安全保密等。因此,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 5.9 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号要划分为三种? 1

网络通信的7个层划分

思拓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思众科技) 一、OSI/ISO网络参考模型 为了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互连,OSI参考模型把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同时也定义了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层所包括的服务及每层的功能。OSI的七层由低到高依次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下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面向数据通信,而上三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则面向资源子网,而传输层则是七层中最为重要的一层。它位于上层和下层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物理层 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所传输数据的单位是比特,该层定义了通信设备与传输线接口硬件的电气、机械以及功能和过程的特性。 2、数据链路层 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通过检查发生在连接通信系统间传送路上的比特错误并进行恢复,确保比特序列组成为数据流准确无误地传送给对方的系统。数据链路层在相邻的节点之间实现透明的高可靠性传输。 3、网络层 解决多节点传送时的路由选择、拥挤控制及网络互连等,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它的特性对高层是透明的,同时,根据传输层的要求选择服务质量,并向传输层报告未恢复的差错。 4、传输层 为两个端系统(源站和目标站)的会话层之间建立一条传输连接,可靠、透明地传送报文,执行端一端差错控制、顺序和流量控制、管理多路复用等。本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并保证网络连接的质量。它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而是OSI网络参考模型中最需要的一层。 5、会话层 不参与具体的数据传输,但对数据传输的同步进行管理。它主要负责提供两个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功能,同时要对进程中必要的信息传送方式、进程间的同步以及重新同步进行管理。 6、表示层 解决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时不同数据格式的编码之间的转换,语法选择,数据加密与解密及文本压缩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