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

专业术语

1、草地:一种土地类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其所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2、草地产草量:产草量是指地上生物量中有经济价值的草量。

3、草地利用率:在适度放牧情况下的采食量与产草量的比率。

4、草地放牧系统:以非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和人类生产劳动3个组分构成的一个以土壤、牧草、家畜系

统管理为主干,以放牧过程中草地物质和能量循环与转换为主题的开放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5、割草场:牧草被刈割后利用的草场

6、草地退化:草地在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使草群成分发生改变,产量

减少,质量变低,饲用价值下降,生境条件恶化的过程。

7、草地现况:草地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8、草地改良:采用各种农艺技术措施提高草地植物生产力的生产活动。

绪论

世界草地的主要类型

短草草地、高草草原、稀树草地、荒漠、栽培草地

中国草地类型:

按照中国草地分类系统,我国草地划分18类: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未划类草甸。

第一章

1、饲用植物的生活型划分依据及划分的基本类型

在草地学中,常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分类方法,其根据植物的外貌和生长寿命把草地植物划分为六个不同类型的生活型: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地衣。

2、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与寿命

根据多年生牧草发育速度和寿命的长短,可把多年生牧草划分为以下类型:

二年生植物: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迅速,但寿命短。

少年生植物: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较慢,植株寿命中等,播种第一年产量最高,第二年不如第一年,第三年显著下降,平均寿命5-8年

中年生植物: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缓慢,寿命10年左右,第二、三年产量最高,第四年产量开始下降。多年生牧草:发育速度很慢,寿命10-15年,第4-5年产量最高,第5年开始下降。

3、多年生牧草枝条的形成类型

根茎型:有两种茎,一直地上茎,另一种由分蘖节上发育的与地面主枝垂直的地下的根茎,其能在顶端或节间处形成新的枝条,这些枝条也能形成自己的根系,该类型的草对土壤要求较严各,结构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和粘土生长最为优良。

根蘖型:具有地下横走的根,在横根上有不定芽(分蘖节),分蘖芽可向地面产生枝条,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疏松、通透性良好、肥沃。

疏丛型:具有入土不深的分蘖节,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由分蘖节上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能形成自己的侧枝,各代侧枝都以锐角的形式向上发出,因此株丛表现为稀疏的株丛。各侧枝都能形成自己的根系,在地下能形成强大的根系,与土壤结合能形成草甸,但缺乏联系。

密丛型: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枝条自分蘖节发出后,彼此紧贴和母枝平行向上生长,株丛表现为密集的株丛。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在通透不良或完全厌气的土壤上生长。

根茎-疏丛型: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可形成短的根茎,根茎可向地面形成枝条每一枝条又以疏丛型牧草的方式进行分蘖,从而形成以根茎相连的疏丛型。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的要求既要满足根茎的要求,又要满足疏丛型牧草的需要,即在疏松、渗透与结构性好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匍匐茎型:该类型牧草能在根颈上产生匍匐于地面的匍匐茎,匍匐茎发育特点是节间长,茎细弱,节处能

形成叶族、茎枝和不定根,发育完全匍匐茎能在节处可产生匍匐茎,如此往复,因此该类型牧草的营养繁殖能力强。

轴根型:具有垂直粗壮的主根,其入土深度可达2-3m或更深,在根与茎连接处由加粗的膨大部分,称之为根茎,根茎上有分蘖芽,枝条被利用后,再生枝条的形成主要由根茎上分蘖芽形成,因此该类型牧草营养繁殖较差,主要由种子繁殖。该类型牧草对土壤:要求土层深厚,通透性良好。

粗壮须根型:具有短的根茎和数量多的分枝根,无明显向下生长的主根,一般进行种子或营养繁殖。

鳞茎型:多在土壤5-20cm处形成鳞茎,是一种特殊的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主根死亡早,靠茎生出不定根吸收营养。

块茎型:地下茎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规则的块状,是适于贮存养料和越冬的变态茎;其顶端部肥大,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贮藏丰富的营养物质;块茎的表面有许多芽眼,一般作螺旋状排列,芽眼内有2-3个腋芽,仅有一个腋芽容易萌发,能长出新枝。

4、多年生牧草繁殖、更新及再生

(一)多年生牧草繁殖

种子繁殖是指植物通过种子发育呈新的植株。

营养繁殖是指植物从某一营养器官上获得一个完整植株。

在天然草场上,多年生牧草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所占比重较小,主要原因:

(1)放牧或刈割破坏了生殖枝;

(2)天然草地上,种子发芽率低;

(3)幼苗生长初期竞争力差。

注意:尽管种子繁殖与更新在天然草地中占的比重较小,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二)多年生牧草的更新

牧草的再生是指牧草被刈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

衡量牧草再生能力大小的指标参数: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量。

牧草的再生方式:

(1)生长点未受损的短枝的继续生长(2)休眠芽形成再生枝条

(3)由茎和叶未受损伤的长枝的继续生长(4)腋芽的继续生长

(三)影响草地再生能力的因素

1、生物学特性

2、利用时期

3、利用的留茬高度

4、利用强度

5、光合产物

6、外界条件

5、草地产草量的测定方法

(1)刈割收获法测定牧草产量

(2)间接测定牧草产量——测草仗法

6、草地牧草质量性状与评定方法

主要指牧草的适口性、可食比例和经济价值

1、牧草的适口性

(1)测定方法:访问法;放牧观察法

(2)影响牧草适口性的因素

①牧草的化学成分②牧草的生长期③牧草的形态特点和各部分的比例④利用方式和培育方式

2、牧草的经济性评定

可用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分别来体现,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对牧草做出质量的综合判断。

①优等牧草②良等牧草③中等牧草④低等牧草⑤劣等牧草

3、中国草地质量分等标准

按照牧草等级,根据各等牧草在草群中所占重量的比率,中国草地按质量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等。

4、草地等级的综合评价

将某一草地的等和级相连缀就是其等级的综合评价。草地的5个等和8个级可以组合为40个不同的草地等级,综合反映草地数量和质量的综合潜力。

5、可利用牧草比例评价草地质量

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评定草地质量,根据草群中可利用牧草的相对量,把草地等级分成4级。

第二章

1、牧草对放牧的响应类型

1.牧草对放牧的响应:耐牧;避牧

2.避牧机制

(1)形态避牧机制

(2)生理避牧机制

2、合理的放牧标准及确定合理利用率应考虑的因素

合理的放牧标准:家畜在草地上放牧,草地在正确的管理下能长期保持稳定的生产力和相对稳定的草地群落结构,土壤不出现退化或水土流失,家畜的各项生产指标处于良好的状态。

确定合理利用率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草地的耐牧性;②地形和水土保持状况;③牧草质量状况;④气候条件

3、家畜采食量测定的常用方法

双样方法;三氧化二铬法;链烷法

4、草地的放牧强度分级类型

①未放牧;②轻度放牧;③正常放牧;④过度放牧;⑤极度放牧

5、载畜量的内涵及载畜量的表征

草地理论载畜量: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在不影响草地生产力及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时,所能容纳方面家畜的数量。

实际载畜量或载畜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草地面积上,草地实际放牧的家畜的数量。

包含三项因素:家畜的数量、放牧时间和草地面积

载畜量的表示:

⑴、时间单位法:以“头?日”表示

⑵、家畜单位法:世界各国一般以牛为家畜单位;我国在生产上广泛采用绵羊单位。

⑶、载畜量计算:载畜量=(饲草量×利用率)÷(家畜日采食量×放牧天数)

饲草量:kg/hm2;利用率:%;家畜日采食量;kg/d放牧天数:d

6、草地放牧系统特点

⑴、开放性;⑵、互作性;⑶、渐进性;⑷、季节性

7、放牧地载畜量的测定

牧草可利用量=牧草产量×可利用率×面积

每年每头家畜需求量=家畜体重×日食量(体重的2%)×草地放牧天数

载畜量=牧草可利用量/每年每头家畜需求量

8、全年性草畜供需总平衡表述

草地上牧草总产量GP应等于草食动物消费量Cn和自然消失量De,即:GP=Cn+De

Cn是食入牧草量,De在放牧过程中常可以不计,Gp是牧草的积累生长量。

9、放牧计划

放牧计划是短期的饲料计划,常以轮牧周期为时段进行计划。

常用的放牧计划制定方法有:根据草地牧草配给量法;以草地牧草牧后剩余量为指标。

10、放牧地段的规划设计(划区轮牧)

1)小区放牧时间

每小区放牧时间4-7天,一般为6天,春季牧草生长较慢时,约3天。

2)小区划分和轮牧地面积计算

划分小区的原则:使家畜能够充分的采食;在每个小区放牧时间不超过6天;留补充草地,以备不正常年份导致放牧面积不足;留下贮备青草小区以割晒干草共家畜越冬利用。

放牧地面积=(羊只数×日食量×放牧天数)/单位面积产量

3)轮牧周期

在计划轮牧小区上自第一区至末区循序利用一遍,并返回第一区的时间,叫轮牧周期。

轮牧周期长短,依据不同长短牧草再生速度而定,干草原30-35天;荒漠草原40-45天;草甸及森林草原

25-30天;山地草甸30-45天;亚热带中山地栽培草甸15-25天;亚热带高山栽培草甸20-25天。

4)轮牧频率和分区数及小区面积计算

轮牧频率指轮牧小区全年可被重复利用的次数。轮牧频率与牧草再生速度成正比,与轮牧周期成反比。轮牧频率:草甸草原4次;干旱及荒漠草原2-3次;荒漠1-2次;南方亚热带栽培草甸5-6次。

小区数=(轮牧周期/每区放牧天数)+休闲小区数

小区面积=放牧地面积/小区数目

5)轮牧小区的外形设计

一般以长方形为主,长宽比大致为2:1或3:1,也可采用其他形状,但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和天然障碍如坡埂、山脊、河流、沟渠、灌丛带、林带等作为轮牧小区的边界。

放牧区形状要适合家畜的放牧密度。分区宽度可控制家畜密度,太宽家畜易于运动增加能量损失,过密又彼此干扰。宽度确定后,再根据面积确定长度,如果长度太长,应适当调整分区宽度。

6)轮牧小区的布置

任何一个小区到达饮水点和畜圈的距离不应超过一定距离。如果以河流作为饮水源,可将沿河流自下而上排列;如果水源适中,草场开阔,可把畜圈扎在牧场的中央,按一定顺序在其周围进行布局。

分区时遇到山坡,最好按上坡、下坡布置。

分区面积相等或不等,按草群生产力和牧草分布密度、地形条件而定。

各分区与饮水点和畜圈之间,都应有来往用的牧道。

7)轮牧顺序

轮牧时,一般是按计划小区,顺序放牧。第一轮完成后,再从头开始;补充小区的草场打草,以备利用。

11、放牧家畜的基本特征及放牧技术

放牧家畜的基本特征①牛;②绵羊;③山羊;④马;⑤骆驼

放牧的基本队形:一条鞭式;满天星式

一条鞭式放牧优点:能使家畜吃到新鲜牧草,利用草地比较均匀。适于地势比较平坦,植被均匀的草场。满天星式放牧优点:适于各种地形条件以及不同的季节。夏季放牧采用该队形比较凉爽,也比较容易组织。放牧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放牧时要做到“三勤”、“三稳”

三勤:手勤、腿勤、嘴勤三稳:放牧时要稳;出入畜圈时要稳;饮水时要稳

2.应让家畜吃回头草

3.在夏季放牧时要防止打堆

第三章

1、割草场应具备的条件

(1)草群组成特点:应以上繁草为主,下繁草不应超过草群重量的10%。

如果选择天然割草场,杂类草在草群中的比例不应超过20%,有毒植物最多不应超过1%。

(2)割草场的土壤要求:土壤应土层深厚疏松结构良好,肥力较高,PH应为6-7。

(3)割草场的地形条件:应选地势平坦的草场;若选坡地,一般坡度不能超过10%。

2、牧草的刈割技术

(1)适宜的刈割时期注意:在多次刈割的地区,注意最后一次刈割应在本地区稳定无霜期一个月前结束。(2)适宜的刈割强度

刈割强度一般用刈割后留茬高度衡量。刈割的强度通常是由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的,

多次刈割利用的草场,第二次刈割留差高度应适当高些,以保证再生草的产量。

(3)刈割频率

刈割频率:一个生长季内草地刈割利用次数。

主要取决于牧草的再生特性、气候条件、土壤肥力、田间管理等因素。

(4)刈割方法

两种方法:人工刈割;机械刈

3、刈割草地的培育管理

1.注意割草场施肥;

2.建立割草场的轮刈制;

3.注意天然割草地的土壤通透问题

第四章

1、草地退化的主要特征

1、草群种类成分发生变化,草层结果简单化;

2、草地生境恶化;

3、易发生鼠害和虫害

4、草地初级生产能力降低;

5、家畜生产性能下降

2、退化草地评价

1、能量指标;

2、质量指标;

3、环境指标;

4、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生物链;

5、草地自我恢复功能3、草地现况评价

草地现况评价就是根据原生或顶级植被成分的比例来进行的,并把草地划分为优良、较好、较差和极差4个等级。

4、反映草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

(1)土壤/土地稳定性;(2)水文学功能;(3)生物群落的完整性

5、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一般步骤

(1)选择评价样地

(2)访问一个参照区

(3)在参照区修改指标特性

(4)返回样地

(5)确定测定生态系统监控特性的功能状态

6、草地培育改良的理论基础

草地培育改良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上的群落演替理论和生草土形成理论。

群落演替理论认为,草地植物群落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地变化发展。草地培育改良就是根据草地的演替方向,针对不同的演替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逆行演替”,促进进展演替。

生草土理论认为,在森林草原比较潮湿的土壤上,多年生草类的主要特性是在土壤中积累死的植物体,由这些死的有机物主要是多年生草类的地上部分及根和根茎。

7、退化草地封育后增产的原因

①植被盖度增大,易截留雨雪、减少太阳直射地面,降低地面水分蒸发,增加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增加土壤含水量;

②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积累,对由于放牧和割草过多消耗草地养分形成自然补偿;

③在盐碱化较重的草地上,能降低土壤pH;

④能改善草地小气候和微环境,如增加湿度、降低风速、调节温度等。

8、耙地的技术关键

耙地时间:最好在早春土壤解冻时进行

工具:目前采用的耙地工具有钉齿耙和圆盘耙

适用范围:最好是以根茎型或根茎-疏丛型草为主

9、草地补播技术

①播床准备补播前要松土、施肥,松土深度15-25cm

松土的原则:地表下松土范围越大越好,地表开沟越小越好。

②补播技术

补播时期:确定补播时期要根据草地原有植被发育状况和土壤水分条件。一般应选择原有植被生长发育最弱的时期进行补播,可减少原有植被对补播牧草幼苗的抑制。具体的播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草地类型而定。

补播方法:通常采用撒播和条播

补播量:播量的多少决定于牧草种子的大小、轻重、发芽率和纯净度,以及牧草的生物学特性和草地的利用目的。一般禾本科牧草(种用价为100%)常用播量15-22.5kg/hm2,豆科牧草7.5-15kg/hm2。

播种深度:应根据种子大小和土壤质地决定,一般牧草的播种深度不应超过3-4cm。

补播地的管理:在干旱地区常进行覆盖,有条件的地区

应结合补播进行施肥和灌溉;加强围封管理;当年必须

禁牧,第二年可在秋季刈割或冬季放牧;还应注意防鼠、防病虫害,确保幼苗不受危害。

草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1.世界草地资源概述 欧州,亚州,斯太普,Steppe 南部非洲,维尔德,Veld 南美洲,潘帕斯,Pampas 北美州,普列里,Prairie 非洲,澳洲,萨王那,Savanna 中北美州,卡帕拉,Chaprral 2.中国羊单位:1头40kg的母羊及其哺乳羔羊,每日需青草5-7.5kg 3.载畜量:一定的草地面积,在放牧季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 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头数。 4.畜产品单位(APU):1个畜产品单位规定,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 5.草地游憩的类别: 观光浏览旅游科学探险旅游休闲度假旅游 6.产业化原则:生产专业化,企业规模化,产品商品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 7.可持续利用原则:1.生产性原则 2.稳定性原则3.保护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5.可承受性原则 8.牧用草地:草地生长的饲用植物直接用来放牧或刈割后饲养牲畜。 9.三向地带地带性学说:在地球表面,热量随所在纬度位置而变化;水分随经度位置而变化, 构成草地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山地,水、热状况在基带的基础上,随海拔高度而变化,构成草地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10.草地资源:某一区域的草地类型、面积及其蕴藏的生产能力,是有数量、质量和空间概念 的草地,是可更新的农业自然资源,具有生产和生态等多种功能。 11.草食动物:指以植物有机物为食料,维持其生命并形成动物有机物的动物,在生态系统称 为次级生产者或初级消费者。 12.家畜单位:为了换算的目的,根据某一特定家畜的放牧压或饲料消耗量为标准,将其他家 畜的同类项目与之比较而得出的比值。 13.牛单位:l头体重454kg的成年母牛或与此相当的家畜,平均每日消耗牧草干物质12kg。

牧民转让草场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分析

目录 一、目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 (1) (一)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传统认识 (1) (二)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重新认识 (1) 二、非法转让草场的实情 (2)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以出租的名义,将土地使用权变相转让给他人 (2)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以转让方式买卖集体土地 (2) (三)集体所有权人直接以出让方式买卖集体土地 (3) (四)集体土地所有权以集体土地为他人或自身债务提供抵押 (3) 三、当前牧区草场转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3) (一)政策措施不完善 (3) (二)转让运作不规范 (3) (三)牧民对集体土地转让的认识不足 (4) 四、蒙古民族的角度分析 (4) 参考文献 (5) 后记 (6)

一、目前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现状 《宪法》第10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也属于集体所有。”明确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民法通则》第74条进一步规定:“集体所有的土地依照法律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农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第10条进一步补充规定“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农业法》也有相同规定。由此可知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是农民集体,在法律上有三类:村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民集体。 (一)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传统认识 集体所有权主体是集体所有权研究中最主要的问题。以往由于对集体所有制认识的局限,也影响着我们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认识。按照以往理论,集体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因此,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当然就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或“集体经济组织”或“集体组织”。依我国通行的民法学理论,将集体所有权的主体界定为:第一,集体所有权主体是集体组织;第二,作为集体所有主体的集体组织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第三,集体成员不是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我国《民法通则》虽然规定了集体所有权,但没有明确规定集体所有权的主体。人们顾名思义地认为集体所有权的主体就是集体,但传统民法上及《民法通则》中关于主体的规定只有自然人(公民)和法人的概念,而没有集体一词,集体作为主体究竟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人们不得而知。在一些人看来集体所有权的主体不可能是自然人,否则就会导致私有制或私有财产权;集体也不可能是法人,因为法人可能会破产,这样就可能导致集体所有制的瓦解。因此,该怎样认识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在立法上和法学理论上都存在着困惑。 (二)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重新认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理论进行反思,认识到“把集体所有制经济简单地归纳为生产资料属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实行共同劳动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尽管历史上农村的人民公社和城市的大集体企业都试图实现这一定义,但事实表明,我国并未出现完全满足上述定义的集体经济组织。”民法学研究中对集体所有权理论也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集体所有权的新认识。比如针对传统的集体所有权理论对集体所有权主体的认识,有的学者正确指出:“集体所有权的主体不一定由直接劳动者构成,也未必是法人组织。”①“集体所有权是指一定团体或社区在其成员平等、民主基础上形成集体共同意志,对其财产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②可见这种观点将集体所有权主体确定为一定的团体或社区,而且未必具有法人资格。也有观点认为,集体所有权既不是集体企业所有,也不是由集体组织作为法人享有所有权,而是指集体组织全体成员共同对集体财产直接享有的所有权,其主体是集体组织的全体成员,而不是集体组织,集体所有权是全体成员的共有权。③还有观点认为,“集体所有权主体是‘个人化与法人化的契合’,集体财产应为集体组织法人所有,法人可以对集体财产享有独立的支配权,而集体组织成员对集体财产享有股权或社员权”。④上述第一种观点,指明集体所有权主体是一定的团体或社区,而且未必具有法人资格。实际上也就认为集体所有权主体是团体或社区的成员,因为不具备 ①史际春:《集体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科学》1991年第6期。) ②史际春:《集体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科学》1991年第6期。 ③温世扬:《略论我国民法的物权体系》,转引自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8页。 ④孔祥俊:《民商法新问题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378页,转引自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19页。)

草坪学试卷(A)答案

草坪学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是混入主要草种中,为保护主要草种的最后成为优势种的速生草类,这类草必须具有前期生长速度快、兼容性好、后期容易除掉等优点。 2.满铺法 是形成“瞬时草坪”的一种草坪建植方式,它利用已经长好的草皮卷或草皮块,将坪床摆满,使草坪在短时间内建成。 3.打孔 是草坪养护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用专用的打孔器具在板结或粘重的的土壤上打出一系列的空洞,以改善草坪根部土壤的通气、透水性状。 4.冷季型草坪草

如草地早熟禾、羊茅、黑麦草等,最适生长温度为15-24 C,广泛 分布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5.鞘外分枝 是指匍匐型或根茎型草坪草刚刚发育的侧枝穿破密闭的叶鞘而长 出并进一步横向延伸的过程。 6.根颈 草坪草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分,被叶鞘包围,营养生长阶段是极度 缩短的茎,开花时节间伸长。 7.密丛型禾草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上,接近土壤表面,节间很短的草类。新枝条(蘖)由节上的腋芽产生,生长过程中紧贴母枝平行向上生长,并保持在叶鞘内,因而形成紧密株丛。这类草坪草易形成小草丘,抗寒能力和耐旱性不强。常见草种有紫羊茅、硬羊茅和羊茅等 8.缀花草坪 是草坪铺设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以草坪为背景,间以多年生、观花 地被植物。如在草坪上自然的点缀种植水仙、鸢尾、石蒜、韭兰、 马蔺、点地梅、紫花地丁等草本及球根地被,这些宿根性花卉的种 植数量一般不超过草坪总面积的1 /3 ,分布有疏有密,自然交错,使草坪绿中有艳,时花时草,别具情趣。 9.坪床 用于建植草坪的场地,包括其浅表的草坪生长层和下部的功能结构

草场经营学复习材料

专业术语 草地 一种土地类型,它是草本和木本饲用植物与其所着生的土地构成的具有多种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草地产草量 产草量是指地上生物量中有经济价值的草量。 草地利用率 在适度放牧情况下的采食量与产草量的比率。 草地放牧系统 以非生物组分、生物组分和人类生产劳动3个组分构成的一个以土壤、牧草、家畜系统管理为主干,以放牧过程中草地物质和能量循环与转换为主题的开放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割草场 牧草被刈割后利用的草场。 草地退化 草地在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土壤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使草群成分发生改变,产量减少,质量变低,饲用价值下降,生境条件恶化的过程。 草地现况 草地发育和发展的健康状况。 草地改良 采用各种农艺技术措施提高草地植物生产力的生产活动。 绪论 世界草地的主要类型短草草地、高草草原、稀树草地、荒漠、栽培草地。 中国草地类型: 按照中国草地分类系统,我国草地划分18类: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未划类草甸。 第一章 1.饲用植物的生活型划分依据及划分的基本类型在草地学中,常采用德国学者克涅尔的分类方法,其根据 植物的外貌和生长寿命把草地植物划分为六个不同类型的生活型:乔木、灌木、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苔藓、地衣。

2.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与寿命根据多年生牧草发育速度和寿命的长短,可把多年生牧草划分为以下类型:二年生植物 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迅速,但寿命短。 少年生植物 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较慢,植株寿命中等,播种第一年产量最高,第二年不如第一年,第三年显著下降,平均寿命5-8年。 中年生植物 该类型牧草发育速度缓慢,寿命10年左右,第二、三年产量最高,第四年产量开始下降。 多年生牧草 发育速度很慢,寿命10-15年,第4-5年产量最高,第5年开始下降。 3.多年生牧草枝条的形成类型 根茎型 有两种茎,一直地上茎,另一种由分蘖节上发育的与地面主枝垂直的地下的根茎,其能在顶端或节间处形成新的枝条,这些枝条也能形成自己的根系,该类型的草对土壤要求较严格,结构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和粘土生长最为优良。 根蘖型 具有地下横走的根,在横根上有不定芽(分蘖节),分蘖芽可向地面产生枝条,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疏松、通透性良好、肥沃。 疏丛型 具有入土不深的分蘖节,侧枝与主枝成锐角方向由分蘖节上发出,发育完全的侧枝又能形成自己的侧枝,各代侧枝都以锐角的形式向上发出,因此株丛表现为稀疏的株丛。各侧枝都能形成自己的根系,在地下能形成强大的根系,与土壤结合能形成草甸,但缺乏联系。 密丛型 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枝条自分蘖节发出后,彼此紧贴和母枝平行向上生长,株丛表现为密集的株丛。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在通透不良或完全厌气的土壤上生长。 根茎-疏丛型 具有位于地表的分蘖节,可形成短的根茎,根茎可向地面形成枝条每一枝条又以疏丛型牧草的方式进行分蘖,从而形成以根茎相连的疏丛型。该类型的牧草对土壤的要求既要满足根茎的要求,又要满足疏丛型牧草的需要,即在疏松、渗透与结构性好的土壤上发育最好。 匍匐茎型 该类型牧草能在根颈上产生匍匐于地面的匍匐茎,匍匐茎发育特点是节间长,茎细弱,节处能形成叶族、茎枝和不定根,发育完全匍匐茎能在节处可产生匍匐茎,如此往复,因此该类型牧草的营养繁殖能力强。 轴根型

草场承包管理制度文档

草场承包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调动使用草场的单位、集体和个人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场的积极性,促进畜牧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草原法>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天然草场、改良草场、人工草场的承包管理。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草场承包工作的领导。草场承包合同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 第四条草场承包经营期限一般为五十年,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承包合同签订后,承包方应依法领取草原使用证。 第五条草场承包方式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一般以牧户承包为基本方式,鼓励、支持、发展联户或集体承包方式,禁止利用草场承包合同转包渔利。 第六条集体所有的草场由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发包,承包给牧户或联户;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使用的草场可以由单位统一经营,也可以由单位职工承包经营。 第七条学校、机关、部队、寺院等单位经营畜牧业生产使用的草场,应与草场权属单位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并按规定交纳草原使用费。 第八条已获得跨行政区域放牧草场使用权的,也应实行承包经营。

第九条为牧民定居所建设的定居草场,只能承包给牧民。 第十条新增牧户,即原以家庭为主体领取草场使用证后从家庭中分离出来的新牧户,只承包新开发的定居草场,不承包放牧草场,其对原家庭承包的天然放牧草场具有共同使用的权利;如集体留有机动草场的,也可以从机动草场中适当调剂解决。 第十一条由国家兴建或集体投资兴建的草场设施,包括围栏、棚圈、住等,应在承包合同中规定由承包经营者有偿使用;由国家补助、牧民自建的草场设施,根据国家补助比例、使用年限和完好性等情况,可以作价归牧民所有。 第十二条划分草场承包面积时,以村为单位,综合人口、牲畜数量、草场等级、放牧习惯等因素,提出合理的户均承包面积,经村委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第十三条草场承包经营合同范本由自治区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合同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双方当事人; (二)承包经营草场面积、期限; (三)承包费用; (四)交纳承包费用的额度、期限、方式; (五)双方的权利、义务; (六)违约责任。 草场承包经营合同应向草原监理机构备案。

草坪学答案 (1)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A 草坪学 注意事项: 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名词解释(共27分,每小题3分) 1.草坪:即草坪植被,通常是指以禾本科草或其它质地纤细的植被为覆盖,并以 它们大量的根或匍匐茎充满土壤表层的地被,是由草坪草的地上部分以及根系和表土层构成的整体。 2.交播:亦称覆播、追播或插播。在秋季用冷季型草坪草进行重播的一种技术措 施。在晚春用暖季型草坪草进行重播的一种技术措施。 3.混播:是指包括两种以上草坪草种的播种,一般包括建群草种、伴生草种和保 护草种。混播常见于温带地区。几种草坪草混播,可以适应差异较大的环境条

件,更快地形成草坪,并可使草坪的使用年限延长,其缺点是不易获得颜色和质地均一的草坪。 4.草坪杂草:出现在草坪中起着破坏景观、降低草坪品质、影响使用价值的草本 植物。 5.草种混合:是指用同一草坪草种内的不同品种来建植草坪的方法。 6.草坪质地:表示草坪叶片的细腻程度,是人们对草坪叶片喜爱程度的指标,取 决于叶片宽度和触感,通常是叶片越细,质地越好。 7.先锋草种:是混入主要草种中,为保护主要草种的最后成为优势种的速生草类, 这类草必须具有前期生长速度快、兼容性好、后期容易除掉等优点。 8.表施土壤:即草坪覆土,是针对由匍匐茎草坪草组成的新建草坪维持在低修剪 条件下时的一种特殊培育措施。 9.建群种:是优势种中的最优者,即盖度最大(重量最大),多度也大的植物种。 是群落的创造者、建设者,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占绝对优势,但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

草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天然草地:以多年生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灌丛极少甚至没有,或完全没有乔木(moore ,1964),一般被称为永久性草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及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草地:通过人们精心播种与培育的农业栽培草本植被,但经过长时间的演替,也会有外来种侵入,物别是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使人工草地打上天然草地的烙印 草地:具有更广泛的农学涵义,而不等同于植被类型概念,应与“草原”一词作划分,也就是说草地是指可作为家畜放牧或打草利用的比生态学上草原植被类型更为广泛的范围,其中包括草原,也包括草原以外天然的或人工的供畜牧业利用的草地。 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是研究草地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系统关系的科学。它是草地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科学,是农业生物学与生态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因而又是应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A·G·Tansley 1935年提出的 草原:主要是在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一种植被类型,以夏绿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缺乏乔木,有时夹以小灌木,小半灌木。它主要是由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即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即称为草原。 典型草原: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 荒漠草原:小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沙生针茅草原 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 紫花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原 草甸:是由多年生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和冰雪融化等各种来源的水分)形成和发育起来的,这里所说的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植物和湿中生植物,也包括那些适盐耐盐的所谓盐中生草本植物。草甸一般不呈地带性分布。 草场:通过放牧,割草或其它方式为家畜等食草动物提供食料的自然,地段(李特),一般是指在其上进行着草群培育过程的生产地段,在每一段时间内,草场都处在一定的生产状况之下,产生若干一定品质的草群。 草地(Grassland):一般译为草地,狭义指禾草草地,包括Prairie(高禾草草地)和Steppe (矮禾草草地)。广义的草地应与草场相同。草本植物群落的泛称,即能放牧或割草,提供牲畜饲料的自然地段。 草地资源: 一般是指提供家畜所需要的放牧场与打草场的自然资源。 在论述草地资源前,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概念,即草原,草甸,草地,草场。一般情况下草地和草场是农学的概念,草原和草甸是植物群落的概念。

最新草坪学试题及答案

《草坪学》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 1、缀花草坪:是草坪铺设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以草坪为背景,间以多年生、观花地被植物。如在草坪上自然的点缀种植水仙、鸢尾、石蒜、韭兰、马蔺、点地梅、紫花地丁等草本及球根地被,这些宿根性花卉的种植数量一般不超过草坪总面积的1/3,分布有疏有密,自然交错,使草坪绿中有艳,时花时草,别具情趣。 2、种子植生带:该法是将草种或营养繁殖材料和定量肥料夹在“无纺布”、“纸+纱布”或“两种特种纸”间,经过复合定位工序后,形成一定规格的人造草坪植生带(纸) 3、先锋草种:是混入主要草种中,为保护主要草种的最后成为优势种的速生草类,这类草必须具有前期生长速度快、兼容性好、后期容易除掉等优点。 4、满铺法:是形成“瞬时草坪”的一种草坪建植方式,它利用已经长好的草皮卷或草皮块,将坪床摆满,使草坪在短时间内建成。 5、打孔:是草坪养护的一种常用手段,它用专用的打孔器具在板结或粘重的的土壤上打出一系列的空洞,以改善草坪根部土壤的通气、透水性状。 6、冷季型草坪草:如草地早熟禾、羊茅、黑麦草等,最适生长温度为 15-24 C,广泛分布 于气候冷凉的湿润、半湿润、及半干旱地区。 7、鞘外分枝:是指匍匐型或根茎型草坪草刚刚发育的侧枝穿破密闭的叶鞘而长出并进一步横向延伸的过程。 8、根颈:草坪草茎基部靠近地面的部分,被叶鞘包围,营养生长阶段是极度缩短的茎,开花时节间伸长。 9、NTEP :是美国国家草坪评比项目(The National Turfgrass Evaluation Program ) 10、密丛型禾草:分蘖节位于地表以上,接近土壤表面,节间很短的草类。新枝条(蘖)由节上的腋芽产生,生长过程中紧贴母枝平行向上生长,并保持在叶鞘内,因而形成紧密株丛。这类草坪草易形成小草丘,抗寒能力和耐旱性不强。常见草种有紫羊茅、硬羊茅和羊茅等 二、单选题: 1 、草坪修剪的基本原则是 C 原则。A 及时 B 频繁C 三分之一 D 五分之二 2、成熟草坪最适宜的浇水时间是一天中的 A 。A 上午 B 中午C 下 午 D 傍晚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学时:36学时 2学分 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课程代码:BB011011 大纲执笔人:姜曙千大纲审定人:陈为峰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阐述从总体上认识和管理草地资源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认识草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据以提出人类从总体上合理利用与改造草地资源的生产设计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介绍草地成因与分类、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草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密切相关,诸如植物学、牧草经营学等,因而该课程开设宜在第学期。通过学生本课程,应掌握草地资源分类、草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及草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开的一门课程。与指定教材相比,压缩了草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部分内容,加强了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草地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部分以及新的规划思想的内容。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强了多媒体教学。

二、大纲内容 1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概述、目的、任务及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 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 2、草地资源的概念 3、草业、草业生产与草业科学的概念 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任务与工作发展 1、草业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 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发展过程 三、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指导原则 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1、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建立与发展 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本章重点、难点:理解草地、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草地 调查与规划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可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内容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使同学对讲授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深同学对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重要 性的认识。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草地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原理与方法的 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说草地生产是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的结构和生产流程是什么? 明确草地生产性质,对做好调查规划工作有什么意义? 3、草地调查与草地规划的关系其及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篇: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理论基础 第二章:草地分类 第一节:草地分类概述

草场转让合同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草场转让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场转让合同 篇一:草场转让协议书 草原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卖方(以下简称甲方): 买方(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草原法》、《土地管理法》及《合同法》等有关政 策、法规的规定,本着自愿平等、互惠的原则,经甲乙双方 共同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以便共同遵守。 一、转让草原及耕地基本情况 甲方将属于自己的公顷草原的使用权一次性转让给乙 方(草原及耕地分布、四至界限,拐点坐标及附属设施见草原使用执照)。 二、转让价格及付款方式 1、转让价格共计:人民币(大写)元。 2、付款方式以现金结算,自本合同生效后日内一次性 结清。 三、承包期限 承包期限:承包自年月日起至甲方草原承包期满及国家 允许范围的后续承包经营权,一并一次性转让给乙方。 四、双方权利及义务

1、乙方作为受让方,必须保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 的草原承包主体资格。如因乙方原因导致本合同无法履行,则由乙方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2、转让后,该草原及耕地的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归乙方所有,可以自由流转,并享有转让草原及耕地范围内的国家政策和草原奖扶政策。 3、甲方确保转让给乙方的草原及耕地没有村民(牧民) 纠纷,没有财产纠纷,未用于债务抵押,并确保转让权符合 政策规定,如发生争议纠纷或不符合政策规定,由甲方负责。 4、甲方维护乙方的经营自主权和合法权益,并协助乙 方办理相关转让手续。如甲方有意拖延造成乙方损失,由甲方承担全部责任和损失。 5、在草原及耕地办理完相关转让手续后,乙方有经营、 使用和收益的自主权,有依法开发建设利用的所有权利,甲方再无权干涉。 6、在草原及耕地转让后,甲方不在负责该草原及耕地的任何管护及其它义务。乙方有权按照国家的草原及耕地承包经营办法继续承包经营的权利,甲方不得参与干涉,但甲 方可以协助乙方办理继续承包的相关手续 7、除国家政策变动外,双方不得无故终止合同,引起纠纷上访的事件发生。 8、如有国家征收土地,政策补助,一切赔偿土地费、附着物等一切费用全部归乙方所有,甲方可协助乙方办理相关手续。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基地班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草业科学,专业代码:090701 一、专业简介 草业科学基地班属草业科学学科,于2007年获准建立甘肃省草业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后成立,是兰州大学“211”和“985”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毕业后授予兰州大学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体系:依据草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和3个界面的理论,构建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设有草学博士后流动站。 师资阵容: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7人,部、省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萃英特聘教授1人、萃英特聘讲席教授3人,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89.6%,出国工作、学习一年以上的占71.4 %。 实践平台:建有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草业农业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西部草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和临泽草地生态试验站等12个野外观测站和示范基地。 科研与实力: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重大重点项目24项,包括我国首个牧草学领域“973”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554篇,其中SCI期刊论文105篇。

国际交流:与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公司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广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有国家“草地农业创新引智基地”。新西兰梅西大学出资设立了任继周教授奖学金,用于鼓励两国学生、学者的交流。2名特聘外国专家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教学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有草业科学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完成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2项。 特色与优势: 培养模式科学化:建立了教室-教学实验室-野外实验站-实习基地相结合,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主体,英语与人文社科知识为两翼,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教育教学导师化:依托强大的师资阵容,对基地学生实行导师制。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为基地学生配备具副高职称以上或承担有科研项目的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学生的方向选择、课程选修、科研训练、就业以及进一步深造等。 培养方式国际化:发挥国际交流活跃的优势,通过选拔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交流、聘请外籍教师授课、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等多种形式,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学院每年选拨约3-4名学生在第4学年赴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进行学习交流,基地学生具有优先权。 科研训练实战化:借助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优越的实践平台,基地学生自第3学年起即可参与科研项目,深入学科最前沿,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设有“基地学生科研训练基金”资助学生的兴趣科研活动。 资助保研优先化:在遵循学校基地班相关倾斜政策的基础上,优先基地学生的奖助和免试推荐研究生。目前,学院设有“钱学森草产业奖学金”和“爱心互助基金”等奖助项目。 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定位:培养掌握草业科学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草业科学研究、管理、开发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草业科技创新能力、适应草业科学学科发展的学术型人才。 目标:通过本科阶段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具有草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术型专门人才,为继续攻读研究生奠定基础,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经典文献目录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40102) 附:经典文献目录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R.W.泰勒著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3 3.达尔文著舒德干等译物种起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10 4.加兰E 艾伦著田铭译20世纪的生命科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2 5.赵锡鑫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6.阿伦C.奥恩斯坦等著余强译当代课程问题(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12 7.马云鹏著课程实施探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 8.王永胜等编著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1)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刘友良,1992,植物水分逆境生理,农业出版社 2. 刘祖祺,张石城,1994,植物抗性生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3. 王勋陵,王静,1989,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 4. 赵可夫、王韶唐,1990,作物抗性生理,农业出版社 5. 谷安根陆静梅等,1993,维管植物演化形态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6. R,M.M. Crawford,1989,Plant Structure,Function And Adaptation ,Macmillan 7.Lersten, N.R. 1982. Tracheid bar and vestured pits in legume seeds (Leguminosae: Papilionoideae). Am. J. Bot. 69:98-107 8.Madjd, A., and F.Roland-Heydacker. 1978. Secretions and senescence of tapetal cells in the anther of Soja hispida Moench, Papilionaceae. (In French.) Grana 17:167-174. 9. HOEFERT,L.L.(1980) Ultrastructure of developing sieve ele- mentsin Thlaspi arvense L. II. Maturation.Am J. Bot 67:194-201. 10. ESAU,K. (1978b) The protein inclusions in sieve elements of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J.Ultrastruct. Res. 63:224-35. 动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2)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刘凌云,郑光美主编. 普通动物学. 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许崇任,程红. 动物生物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昆虫学通论.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 4.Doris R L et al . Zoology.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1991. 5.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主编. 昆虫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蔡益鹏等译. 动物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 20XX. 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3) 附:经典文献目录 1. 王玢、左明雪,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刘安西、陈守同编译,细胞膜离子通道,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3. 陈军编、李继硕校,膜片钳实验技术,科学出版社。 4.左明雪,细胞和分子神经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5.曾庆华,内皮素对心血管作用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71005)

草地学考试题

1.草地概念是什么?通常steppe ,veld ,pampas ,prairie savanna 指的是哪地方的草地? 草地(grassland)是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体,是畜牧业生产资料,并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资源,同时也是生态保护和人类生存鹅重要条件。 Steppe 斯太普欧亚大草原,西伯利亚大草原平坦,广大,中旱生丛生禾草为主 Veld 维尔德南部非洲,干旱而灌从较多的草原 Pampas 潘帕斯拉丁美洲,南美洲大草原,稀树高原草地 Prairie 普列里北美洲大草原 Savanna 萨王纳热带或亚热带稀树大草原 2.饲用植物的株丛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在生产中如何利用这些特点? 1)上繁草:植株高达,高50~70厘米或更高,株丛多半是生殖枝和长营养枝,茎上的叶片分布比较均匀。这类牧草常用作建立割型人工草地,割草后留茬的产量不超过总产量的5-10%。羊草、赖草、披碱草、无芒雀草、鸭茅、象草、猫尾草、苜蓿等属于上繁草。 2)下繁草:植株矮小,高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株丛多半是短营养草,大量叶片集中于株丛基部,收割后的留茬数量大,约占总产量的20-60%。因此这类牧草适合于放牧利用。草地早熟禾、羊茅、针茅、冰草、白三叶等属于下繁草。 3)半上繁草:长营养枝于短营养枝约各占一半,介于上繁草于下繁草之间,植株高度约50~70厘米,收割或放牧后产生稠密而多叶的再生草,适合割牧兼用。多年生黑麦草、草地羊草、新麦草、杂三叶、红三叶黄花苜蓿等属于半上繁草。 4)莲座丛草:根出叶成叶簇状,没有茎生叶或茎生叶很小。由于它们比较矮小,因此在长期放牧而变坏的草地上最普遍,饲用价值普遍不大。蒲公英、车前、凤毛菊等属于莲座丛草。 3.什么是分蘖?多年生草类枝条形成有哪几种类型? 分蘖指枝条自地表或地下茎节,根颈,根蘖上形成枝条的现象。 1根茎状草类2 疏丛状草类3 密丛状草类4根茎疏丛状草类5匍匐茎草类6轴根性草类 7 根蘖性草类8粗壮须根状草类9 鳞茎型草类 4.营养繁殖和营养更新有什么区别?多年生草类营养繁殖和更新的器官主要有哪些?为什么天然草地上的植物多以营养繁殖为主? 1)营养繁殖:从植物体的某一营养器官部分获得一个完整的植株个体。 2)多年生草类营养繁殖与更新的器官是:匍匐茎,根茎,块茎,鳞茎,分蘖节及其许多它们的衍生物和多度类型,如根蘖。 3)多年生草类主要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所占比重小。在放牧场和割草场上,牧草在结实之前就被家畜采食或收割,没有机会形成种子;有机会形成种子的牧场,种子不宜发芽,就是发芽也得不到生长发育的机会;即使发育成幼苗,也难以发育形成新的植株。 5.牧草再生能力的概念是什么?有几种表示方法,各是什么?哪些因素影响牧草的再生能力? 牧草牧草被收割或放牧后重新恢复绿色株丛的能力叫牧草的再生性。一般以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再生草产量三个指标衡量。 影响因素: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牧草的种类,品种,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牧草生长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日照,温度,雨量,地势,土壤水分,养分条件(生长地条件好的,能加强其

草坪学考试答案解析

名词解释 USGA美国高尔夫球协会 草坪:草坪即草坪植被,通常是以禾本科草或其它质地纤细的植被为覆盖,并以他们大量的根或匍匐茎充满土壤表层的地被,由草坪草的地上部分及根系和表层土组成的整体生态草坪:以低矮草本植物为主、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自然或人工植物群落,是能为人类提供环境保护、游憩及观赏等多功能的场所(按产生方式:天然生态草坪和人工生态草坪。按应用形式:开放型生态草坪,观赏型生态草坪和保护型生态草坪) 草坪草:可以形成草皮或草坪,并能够耐受定期修剪和人、物使用的一些草本植物种或品种(大多数为具有扩散生长特性的根茎型和匍匐型禾本科植物,也有一些如马蹄金、白三叶等非禾本科草类) 草坪业:草坪业是为着使用、美化、娱乐、环保等目的,而对需要用专用禾草及其他地被植物建植草坪绿地的生产、管理、开发、设施和保养工作的总称(包括市场体系、生产体系、服务体系和科教体系) 枯草层:是由部分分解和未分解的草坪草组织积累在草坪土壤表面而形成的一层近土壤层喷播植草:把预先混合均匀的草坪草种子、粘结剂、覆盖材料、肥料、保温剂、染色剂和水的浆状物,通过喷播机高压喷到土壤表面的播种方法非目的型草: 根颈:高度浓缩的茎节,表皮约0—3公分处 土壤质地: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土壤结构:各土壤质地的空间结构排列 草坪病害:草坪草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若这些环境条件不适宜,或遭受有害生物的侵染,使其新陈代谢受到干扰或破坏、内部生理机能或外部组织形态发生变化,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阻碍,甚至导致局部或整株死亡,这种现象称为草坪病害交播:在亚热带的秋季,在暖季型草坪上播种冷季型草坪草的种子,以在暖季型草坪草的休眠期获得一个良好外观的可运动的草坪,在生产中,这一措施称为交播 二、拉丁名解释 六种草的拉丁名 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 Tall fescue 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 Kentucky bluegrass 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perennial ryegrass 匍茎剪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 ) Creeping bentgrass 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 Bermuda geass 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Zoysia matrella 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 ) Centipedegrass 三、填空 1草坪分类:运动型草坪,观赏型草坪,水土保持型草坪 2、根据温度进行草坪分类:冷季型草(积温》0,在寒冷地区5—9月份的积温是确定冷季 型草坪草播种时间的重要依据),暖季型草(积温》5, 0枯黄,10返青)

最新草地培育学考试重点知识分享

草地培育学考试重点(农大) 草地培育学:是以草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理论来利用和培育改良天然草地、建设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及其经营管理、组织和技术方法的综合措施与理论的一门学科。 生活型:是植物有机体(营养器官)对环境适应的表现形式,是自然地区特定生物气候作用下的产物,是指植物长期适应外界环境而表现出的外貌特征。 分蘖:指地表或地下分蘖节、茎节、根茎、根蘖上的芽形成枝条并产生不定根的现象。 草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由非生物因素(大气、土地)、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产劳动因素(人类经济活动)所组成的开放系统。 草地演替:草地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代替的变化发展过程。 超补偿生长:放牧后许多植物光合面积减少,但由于改善了未被采食部分的光照、水分和营养供给,或由于单位面积光合速率的提高、休眠芽的激活及光合产物地上地下比例分配的改变而加快生长的现象。 季节性畜牧业:在草地植物大量生长,牧草供给充足,营养价值高的时期,饲养比较多的家畜,而在饲草数量少,品质差的时期,大大减少饲养的家畜数量,其核心是组织肥羔生产,秋季屠宰肥羔和淘汰其它不必要过冬的牲畜。 载畜量:以一定的草原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和放牧头数。通常用hm2/头·日表示。 放牧:家畜在草地的一种牧食行为,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放牧地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生产方式。 放牧强度:放牧草地表现出来的放牧轻重程度。 划区轮牧:又叫计划放牧,首先把放牧地分成若干个季节放牧地,再在每个季节放牧地内分成若干轮牧分区,按照一定次序逐区轮回利用的一种放牧制度。 牧草再生性:牧草被刈割或采食后重新生长的特性。 再生强度:牧草被利用后,单位时间内牧草增加的干物质重量。 再生速度:单位时间内生长的速度。 再生次数:在生长期内,牧草能忍受刈割或放牧利用的次数。 放牧制度:是草地用于放牧时的基本利用体系,制度规定了家畜对放牧草地利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通盘安排。草地封育:又称封滩育草或称划管草原。把草地暂时封闭一段时期,在此期间不进行放牧或割草,使牧草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积累足够的贮藏营养物质,逐渐恢复草地生产力,并使牧草有进行结籽或营养繁殖的机会,促进草群自然更新。 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以生产干草为主的草地地段,生产上称割草地。 ①草群组成的特点:株丛类型应以上繁草为主,下繁草不应超过草群重量的10%;生物学特性:分蘖能力强,再生性强,营养繁殖能力要强,草量高,密度、盖度大;杂草类在天然草场中比重不宜超过20%。 ②割草地的土壤条件:水肥充足,土壤深厚疏松,团粒结构好,通透性好,保水能力强,PH为 6-7。 ③地形:坡度小于10%,位置应便于运输。 割草地的经济意义: 能补充放牧利用的某些缺陷,割草地有利于提高草地利用效率,做到适时收获能有效的保存营养物质,可以加工成各种类型的饲料。 草地综合培育技术 ㈠草地综合培育:把草地的合理利用,科学的经营管理与草地的改善结合起来,调节和改善草地植物的生态环境,促进优良牧草的生长发育且不断提高提高草地产量和质量。 ㈡草地综合培育技术的内容:改善草地地面状况、草地土壤状况及草群状况。 措施:①培育技术工作:采用草地封育,清除地面石块、土丘、不食灌木。②改善和调节土壤水分:采取排水、灌水、积雪等。③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采取松耙、浅翻划破草皮等方法。④增进土壤肥力:采用施肥、轮作方法。⑤清除毒害草、残存枯草:采取铲除、化学除草、烧荒等方法。⑥丰富和更新草群:采取补播、重

“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经营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a13526098.html, “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经营模式研究 作者:杨威杜富林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9期 摘要:本文围绕提高畜牧业及牧区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增加牧民收入这一核心,通过对现阶段呼伦贝尔地区实施“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建设生产经营的标准、机制、模式及取得的成绩,并在对牧户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牧民家庭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全面分析实施生态家庭牧场之后影响牧民收入的各种因素,为全区实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个可行的生产经营模式。 关键词:“七个一”生态家庭牧场;影响分析;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S81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引言 长期以来,牧民依靠大面积天然草牧场优势,靠天养畜,自然放牧。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粗放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惨重的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另外由于人口、经济和制度等方面的影响,人口规模的的不断扩张以及需求的日益增加,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助长了恶性开荒,过度放牧、滥采滥挖的现象,这些不科学的行为使草场遭到了严重破坏,已经造成部分地区草场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事关子孙万代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场所,草原的生长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草原人民的发展,更决定了该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人民的稳定。如果不重视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一味的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子孙后代将无法再继续在这片草原上生存。为推动牧区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发展奠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实行贫富结对、以富带贫、优势互补,从根本上缓解草畜矛盾。既解决养畜大户(富裕户)草牧场、劳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