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

过去十年国家高度重视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提促市场转型升级。历经多年发展,我国云计算产业已得到长足发展,连年保持着较高增长率,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产业链条趋于完善。云计算已经取代传统I T成为数字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时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我国在“新基建”领域的布局加速,云计算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万千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换挡,也对云计算的使用效能提出新的需求。云原生以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很好的契合了云计算发展的本质需求,正在成为驱动云计算“质变”的技术内核。当前我国云原生产业处于发展的初期,技术生态初具规模,理念推广和技术落地实践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一、 新机遇下的云原生 (2)

(一)重新认识云原生 (2)

(二)“新基建”开启云原生的新篇章 (3)

二、 云原生产业规模持续看涨,生态版图快速扩张 (5)

(一)云原生产业规模分析 (5)

(二)云原生产业生态分析 (6)

(三)云原生技术生态分析 (9)

三、 云原生热点技术井喷式爆发,细分领域发展趋于多元 (10)

(一)云原生底层技术 (10)

(二)云原生编排及管理 (20)

(三)云原生应用 (32)

(四)云原生安全 (35)

四、 云原生价值凸显,加速行业创新应用 (41)

(一)生物医疗 (41)

(二)智慧交通 (42)

(三)工业互联网 (44)

(四)物流 (46)

五、 云原生发展趋势 (47)

(一)K u b ernetes编排统一化,编排对象不断扩展延伸 (47)

(二)服务治理M es h化,加速传统应用转型 (48)

(三)应用服务S erverless化,更加聚焦业务的核心价值 (49)

(四)从资源云化到业务云化,最终趋于全面云原生化 (49)

一、新机遇下的云原生

(?)重新认识云原?

云原生成为近几年云计算领域炙手可热的话题,但业界普遍存在对云原生概念理解不清晰、内涵认知不统一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推广云原生理念,信通院针对云原生概念进行重新梳理,重点从产业效用、技术特征和应用价值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帮助不同领域的受众群体更好的理解云原生,进一步推进国内的云原生产业发展和落地实践。

从产业效用方面来看,云原生极大的释放了云的红利,云原生充分继承云的设计思想,未来应用将更多基于云上进行本土应用开发,即云原生应用更加适合云的架构,而云计算也为云原生应用提供较好的基础支撑,如资源隔离、分布式、高可用等,云原生最大程度发挥了云的优势。云计算的拐点已至,云原生成为驱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云计算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云原生作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技术,逐渐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5G等新兴领域崭露头角,成为驱动数字基础设施的强大引擎。伴随全行业上云的逐步深化,企业云原生化转型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从技术特征方面来看,云原生技术架构具备以下典型特征:极致的弹性能力,不同于虚拟机分钟级的弹性响应,以容器技术为基础的云原生技术架构可实现秒级甚至毫秒级的弹性响应;服务自治故障自愈能力,基于云原生技术栈构建的平台具有高度自动化的分发调度调

谐机制,可实现应用故障的自动摘除与重构,具有极强的自愈能力及随意处置性;大规模可复制能力,可实现跨区域、跨平台甚至跨服务商的规模化复制部署能力。

从应用价值方面来看,异构资源标准化,容器技术有效解决了异构环境的部署一致性问题,促进了资源的标准化,为服务化、自动化提供了基础;加速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解放生产力,降低用户数字化技术的使用门槛,提高资源的复合利用率,变革研发运营的生产方式,打破组织壁垒,实现研发与运维的跨域协同,提升交付效率,解放生产力;提升业务应用的迭代速度,赋能业务创新。云原生技术实现了应用的敏捷开发,大幅提升交付速度,降低业务试错成本,高效响应用户需求,增强用户体验加速业务创新。

云原生是面向云应用设计的一种思想理念,充分发挥云效能的最佳实践路径,帮助企业构建弹性可靠、松耦合、易管理可观测的应用系统,提升交付效率,降低运维复杂度。代表技术包括不可变基础设施、服务网格、声明式A P I及S erverless等。

(?)“新基建”开启云原?的新篇章

数字“新基建”带来云计算的空前机遇。2020年的新冠疫情已经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然而数字经济展现出强大的抗压能力,极大程度上对冲了疫情影响。后疫情时代随着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已经成为企业共识,企业上云进入攻坚期,数字化转型进程显著提速。同时为提振国内经

济,舒缓疫情压力,中央加紧规划部署“新基建”相关工作,高频发布相关政策,截止3月6日各省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约40万亿元,其中“新基建”成重点方向。空前的市场需求刺激和政策利好引爆数字技术的资本市场,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技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后云计算时代的需求从资源优化转向效能提升。数字化转型大潮下的企业面临着新旧商业形态的剧变,颠覆和重构时刻都在发生。更加快速的感知用户侧的需求变化并做出调整,才能在竞争中持续积累优势。业务的敏捷、弹性、个性化和智能化需求凸显,应用的交付模式也发生深刻变化,轻量化、松耦合、灵活弹性的敏捷技术架构成为主要方向。将支撑业务应用的通用技术模块化、系统化逐渐下沉至云平台,低心智负担且功能丰富的应用支撑能力成为云的突出需求,云计算服务重心逐渐上移。

云原生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技术“内核”大幅提升用云效能。云原生技术栈统一的标准化交付能力大幅提升云端效能。服务架构标准统一,应用微服务化开发,服务之间使用标准的A P I接口进行通信。松耦合架构会减轻因需求变更导致的系统迭代成本,为多团队并行开发提供基础,并加快交付速度;交付标准统一,标准容器化的打包方式实现了真正的应用可移植性,不在受限于特定的基础架构环境。并且容器技术进程级的资源切分粒度,也会降低系统的资源开销;研运过程标准统一,通过引入D ev Op s理念强化软件研发运营全周期的管理,从软件需求到生产运维的全流程改进和优化,结合统一工具链,

风险,

,同支点,

示,大潮下新基建”

迈向2020年5月

我国云原生产业发展已呈现几个明显特征:大中型互联网企业主导云原生产业发展,技术应用快速向垂直行业扩展。超6成的云原生技术用户为互联网企业,其中千人以上企业规模的企业占比高达35.11%3,互联网头部企业在云原生产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同时金融、制造、服务业、政务、电信等垂直行业的应用占比有所攀升,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带动效应初步显现;云原生技术在传统领域尚处发展期IT 技术投入占比较低,技术研发是资金流出的主要方向。80%的调研企业在云原生技术领域的投入不足整体I T投入的30%4,云原生架构尚未成为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支柱,有近7成的用户表示投入的资金主要用于相关技术的研发;云原生架构采纳用户的生产集群以中小型规模为主,规模化应用仍存在较高技术门槛。云原生技术栈在规模化应用时的安全性、连续性及性能等因素成为用户侧落地的主要顾虑(调查占比为61%),同时陡峭的学习曲线以及与现有平台的整合演进也成为用户摇摆的重要因素(调查占比分别为47%和46%5)。(?)云原?产业?态分析

2019年G artner在容器报告中预测,到2020年将有50%的传统老旧应用被以云原生化的方式改造,到2022年将有75%的全球化企业将在生产中使用云原生的容器化应用。云原生已成为新常态,容器化需求从行业头部企业下沉到中小规模企业,从领先企业尝鲜变为主

3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2020》

4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云原生用户调查报告2020》

流企业必备。随业务的发展,服务器规模相较去年却有了一定的缩减,这一定程度上是容器化带来的效果。K8S拥有极高的扩展性、自动化和可伸缩性,通过容器化改造,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服务器资源,按需使用,有效节约服务器成本。

在降本增效的目标下,加快数字化业务发展成为传统企业的必然选择。由于业务场景、用户习惯迅速变化,许多行业数字化业务出现急速增长。数字化业务意味着大刀阔斧的企业敏捷文化,只有借助更加快速、灵活的开发和交付模式,才能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通过使用容器、K u b ernetes、D ev Op s、微服务等这些年轻且先进的技术,能够大大加快软件开发迭代速度,提升应用架构敏捷度,提高I T资源的弹性和可用性,帮助企业客户加速实现价值。对于大部分传统企业而言,云原生P aa S平台是未来企业业务的核心竞争力的底层支撑,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所在。企业应该将更多的人员、精力和成本投入到与业务相关的研发上,而不是重复造底层基础设施的轮子,造成重复性浪费投资。对于云原生生态中的软件开发商、行业解决方案商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也是如此。

最终用户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原生需求,不同的企业在基础设施和应用架构方面都有自身的个性化差异、任务复杂性等挑战。有的企业只关注云原生中的某一项技术,解决某个切肤痛点。有的企业则希望同时考虑完整体系化的解决方案,追求云计算技术生产力的最大化。每家企业的云原生之路都应该是个性化、量身定制,而且循序渐进的。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为国内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争取到窗口期,数

字化转型在疫情和后疫情时期越发重要。企业上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疫情之下,虽然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那些数字化能力健全的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强。

生态伙伴是联接产业供需的重要纽带,最终用户的I T应用开发形式(自研或和第三方技术厂商合作)决定云原生生态的格局。除互联网企业外,对于更多中大型企业来说,经过仔细调研会发现云原生技术难度和自研成本很高,大部分企业需要和专业技术厂商合作,共同落地云原生技术,打造技术中台。专业的技术厂商能够提供完善的咨询服务、解决方案和方法论。同时云原生技术的部署也一定程度上伴随着对企业I T文化、流程的变革,也需要技术厂商和企业的配合。传统软件服务体系,纷纷与云原生技术对齐,构成云原生生态合作,其中典型代表有:

独立软件开发商,长期聚焦某些行业或者垂直领域,在技术、产品和客户方面都有深厚积累的企业,有能力依托云原生核心技术和平台优势,开发可规模推广的行业产品或解决方案。

软件集成商,具备系统集成资质,有一定的客户基础和方案整合能力,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云原生解决方案和服务。

IT服务与交付厂商,有企业信息化实施、服务和行业客户交付能力,通过参与云原生产品解决方案完善、项目咨询、项目实施、项目交付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服务。

(三)云原?技术?态分析

云原生的理念经过几年发展,不断丰富、落地、实践,云原生已经渡过了概念普及阶段,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云原生技术以其高效稳定、快速响应的特点驱动引领企业的业务发展,帮助企业构建更加适用于云上的应用服务。过去几年中,云原生关键技术正在被广泛采纳,如43.9%6的用户已在生产环境中采纳容器技术,超过七成的用户已经或计划使用微服务架构进行业务开发部署等,这使得用户对云原生技术的认知和使用进入新的阶段,技术生态也在快速的更迭,特征明显。

云原生技术生态日趋完善,细分项目不断涌现。相较于早年的云原生技术生态主要集中在容器、微服务、D ev Op s等技术领域,现如今的技术生态已扩展至底层技术、编排及管理技术、安全技术、监测分析技术以及场景化应用等众多分支,初步形成了支撑应用云原生化构建的全生命周期技术链。同时细分领域的技术也趋于多元化发展,如

在容器技术领域,从doc k er这种通用场景的容器技术逐渐演进出安全容器、边缘容器、serverless容器、裸金属容器等多种技术形态。

开源技术主导生态,本土力量日益凸显。“软件即服务”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云计算服务化转型的大趋势下,软件开源的经营模式逐渐成为主流,开源的价值也被国内外的公司所深刻认同:开源技术也有助于构建高质量的开发人员社区,实现全球精英人才的协同贡献,加速技术创新的覆盖率指数级增长。鉴于此,全球云计算厂商都在积极布局云原生开源项目,加速企业的技术竞争力。我国云原生技术领域也涌现出大量的国内公司主导的优质开源项目,本土开源力量在支撑国内需求的基础上开始反哺国际社区,如腾讯开源的微服务框架T A R S贡献给了L inu x基金会、阿里开源的分布式服务框架D u bb o 贡献给了A p ac h e基金会、容器镜像仓库项目H ar b or已经从CNC 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毕业深度应用于企业生产。

三、云原生热点技术井喷式爆发,细分领域发展趋于多元 (?)云原?底层技术

1.云原?服务器:兼顾性能与管理的新算?载体

传统Iaa S层计算产品形态主要分为裸金属物理机和云服务器两大类。两者在计算性能,管理运维方面各有优势,又都存在不足。云原生服务器则兼顾了物理机的性能优势、完整特性和云服务器的管理便利,进一步解决客户对高性能计算的强需求。

云原生服务器是指基于专用硬件、芯片,利用软硬融合虚拟化等技术将负载或任务转移,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用户体验和整体性能的新型服务器。云原生服务器采用软硬一体的硬件卸载和加速技术,通过专用的硬件,将原来在物理机上运行的网络、磁盘、管控等负载,完全下沉到定制的硬件上,物理服务器上的资源可以被最大程度的释放出来,从而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同时,通过使用A S IC 或者F PG A等专用芯片来处理存储、网络等任务,可以使用较低的成本将性能提升数倍甚至一两个数量级。此外,软硬融合的虚拟化技术能够支持裸金属形态的计算产品,使其同时具备虚拟机的使用体验和物理机的强大性能。

云原生服务器不仅具有虚拟机的灵活性和弹性,同时具备物理机的一切特性和优势,因此也具备再次虚拟化的能力,而不用担心嵌套虚拟化带来的性能开销。

2.云原?存储:加速云存储的云原?化改造

云原生存储是云原生应用场景下的存储解决方案,存储形态可为块、对象、文件、键值存储等。云原生存储可以以“声明”的形式被云原生应用申请使用,支持容器编排层对接存储控制面,完成对存储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编排层与存储的交互架构如下图,通过控制面接口直接对接到编排层(下图中A所示)为应用负载提供存储资源的动态供应能力,通过A P I框架或者工具间接对接到编排层(下图中B 所示),提供数据存储的一些高阶能力,如数据保护,数据迁移等。

图3 云原生编排系统与存储交互示意图

Kubernetes对云存储的原生调度方案难以满足云原生环境下企业核心/智能应用的部署需求。云原生技术已被企业广泛采用,应用容器化运行的比例大幅攀升,使用云原生存储来部署生产可用的有状态应用正呈现加速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数据库、消息队列等企业有状态核心应用,逐步迁移到云原生平台,对不同的云上块存储的性能在时延和吞吐,以及稳定性提出新的要求。随着云原生应用对可迁移性,扩展性和动态特性的需求,对云原生环境下的存储也提出了相应的密度、速度、混合度的新要求,对云存储基本能力之上又提出了在效率,弹性,自治,稳定,应用低耦合,G uest O S优化,安全等方面的诉求。

云原生存储在数据、控制双平面提升存储使用效率与安全性。云原生存储是指通过整合多种云存储形态,完整匹配K u b ernetes环境下的存储声明机制,提升存储的质量、稳定性及安全等能力,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存储使用需求的新型存储解决方案。当前主要有两

种方式来构建云原生存储能力:

一是对已有存储系统的对接改造。这种构建方法适用于已经具备可用存储系统的公有云或私有云环境,通过标准的C S I接口来对接各类存储,通过完善声明式接口和增强原有存储系统能力(扩展性、性能、安全性、稳定性等)来构建云原生存储系统。这种构建方式可以复用云计算基础设施,无需重复发明轮子。二是面向云原生场景设计全新的存储系统,云原生存储系统通常基于具体平台存储层(块或者文件)再构建一层分布式存储层,屏蔽了不同平台的存储层差异,提高了应用部署的灵活性,使存储系统可以像云原生应用一样能被部署到任意平台上。

图4 多场景下的云原生存储选择示意图

3.云原??络:面向用户应用场景不断演进

云原生网络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云原生服务的网络端点和服务间的互通性、安全性和负载均衡要求。K u b ernetes已经成为容器编排的事实标准,容器网络也需与K u b ernetes的调度机制相匹配。容器网络接口CNI(Conteinre Net w or k Inter f ace)是现行的网络接口标准,

都交由网络厂商实现增值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网络方案的繁荣,但是给用户的方案选型造成了较大困扰。大部分的用户场景都是基于网络的通讯协议进行方案选择,根据网络协议的不同,可将网络方案分为路由模式、O verlay和L2方案三种。

表1 云原生网络方案对比

路由模式 O verlay模式 L2模式

优点 ?网络性能高

?支持K u b ernetes原

生负载均衡和网络策

略机制

?符合传统网络的监管

要求

?物理网络无侵入

?支持K u b ernetes原

生负载均衡和网络策

略机制

?网络性能高

?可直接与Iaa S

网络层通信,易

于迁移

?符合传统网络的

监管要求

缺点 ?大规模应用场景需要

交换机与B GP打通

?存在封装影响性能

?排查问题难,需引入

额外排查工具

?无法与传统的网络监

管模式兼容

?网络管理依赖于

物理网络

?大部分方案无法

复用K u b ernetes

的网络优势

实现技术 方案?Calico B GP

?F lannel H ost

G ate w ay

?K u b e-router

?Contiv B GP

?Calico I P I P,VXL AN

?F lannel VXL AN,U DP

?WE A VE

?Canal

?S D N方案

?L uni x B rid g e

?M acvlan

?S R I O V

?O V S B rid g e

?Contiv V lan

?O vn-k u b ernetes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自CNI标准发布到2020年,云原生网络已经演进近6年时间。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落地案例和大规模的实践案例。未来对于云原生

网络的演进,依旧会在用户落地场景方向上深度演进。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趋势:

大规模、复杂的互访场景要求云原生网络扁平化。随着云原生技术的普及,容器集群规模快速增长,跨集群、跨V P C互访场景越来越丰富,这要求容器端点具有与宿主节点相同的互通能力,容器和服务具有独立V P C的子网地址,甚至具有独立的直通网口,这样在获得更高转发性能、更低损耗的同时,兼顾更好的隔离性。通过在容器挂接的网口配置安全组规则,能够实现容器级别的微分段网络管控策略。但是,容器端点规模和发放速度相对于现有V P C网络规格存在数量级的差距,规模扩展问题仍有待解决。

eBPF等技术将有效改善容器网络复杂链路的高延时问题。容器网络中大量依赖了L inu x的网络虚拟化的技术,例如i p ta b les、b rid g e等,这些复杂的链路导致网络延时显著增加。而在L inu x新版本内核中引入的e B P F7技术可以通过可编程的方式去简化内核的网络转发链路,通过把X DP程序注入到了网卡驱动程序中,大幅度缩短网络处理链路,降低复杂度,提升了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在未来会有广泛的应用。

网络安全将成为云原生技术底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台的安全问题在所有的平台演进和建设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但是不十分紧急的角色,在容器安全建设上,大部分组织都是采取防守和被动姿态。但是本身在近几年陆续爆出大量的基于容器平台的安全隐患以及

在国内“护网行动”的大背景之下,容器安全已经成为云原生底座无法绕开的一个问题,容器网络安全在整个底座安全里面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将成为之后的CNI网络演进的方向和趋势。

云原生网络的规模扩展问题仍然有待解决。容器网络和V P C网络的扁平融合的趋势之下,容器端点规模和发放速度相对与现有V P C网络规格存在数量级的差距,单节点的弹性网口密度和弹性扩容速度依然不能满足云原生工作负载的要求,规模扩展问题仍待解决。 4.容器技术:从通用向多元化发展

(1)安全容器

容器技术的采纳率连年提升,已经开始进入企业的生产环境。以D oc k er为代表的普通容器通过Na m es p aces和c G rou p s实现的隔离,共享内核的机制使得隔离性具有天然的缺陷无法根除,在多租户场景下安全问题更加凸显:

内核Bug引发容器逃逸,操作系统内核漏洞、D oc k er组件设计缺陷、不当的配置等都会导致D oc k er容器发生逃逸。由于频发的安全及逃逸漏洞,一般在云环境中的容器应用不得不运行在虚拟机中,以满足多租户安全隔离要求。而分配、管理、运维这些传统虚拟机与容器轻量、灵活、弹性的初衷相悖,同时在资源利用率、运行效率上也存在不足。内核资源竞争影响业务性能,同一个宿主机上的不同P od,实际上是不同的用户态进程的集合,这些用户态进程虽然在

调度器、某些内核线程或者对象。这种级别的资源共享会引入很多可以观测到的性能抖动,对在线业务的影响也很明显。

与D oc k er普通容器不同,安全容器通过添加隔离层,给进程分配了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内核,从而避免了让容器共享宿主机的内核。因此容器进程能够看到的攻击面,就从整个宿主机内核变成了一个极小的、独立的、以容器为单位的内核,从而有效解决了容器进程发生“逃逸”或者夺取整个宿主机的控制权的问题。

(2)S erverless容器

F aa S平台提供的是函数级别的S erverless化部署,且应用场景多依赖于其绑定的触发器,对函数的执行有一些配置限制,并且不支持进程常驻。传统的应用大都是单体应用或者微服务应用,在迁移到F aa S平台时,需要拆分函数,迁移成本较高。

S erverless容器,可以很好地弥补F aa S的不足,S erverless容器可以支持进程常驻的服务形态,不限运行时长,并扩大S erverless 的应用场景。S erverless容器支持服务的形态,传统的单体应用或者微服务应用,几乎可以无缝迁移到S erverless容器平台上。

S erverless容器和传统的容器相比,为了实现S erverless的理念,在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加强:免运维的纯托管模式,传统的容器往往是直接将容器集群托管给业务方,业务方需要分担容器集群的一些运维工作。S erverless容器则把容器集群完全托管给云厂商,由云厂商进行集群的运维工作,用户不用关注这些运维工作,只需部署自己

的业务逻辑即可;以实际资源用量计费,传统的容器是按照容器的实例配置进行计费的,S erverless容器是按照实际资源使用量进行计费;秒级弹性伸缩响应,传统的容器往往借助于容器编排工具来实现弹性伸缩,比如通过K u b ernetes可以实现D oc k er的容器的弹性伸缩,但是K u b ernetes伸缩时间是分钟级的,而S erverless容器能够提供更加极致的伸缩能力,做到秒级伸缩并且资源实例和伸缩至零。(3)裸金属容器

容器服务最早部署形态是基于IAA S虚拟机,以虚拟机节点作为容器集群的计算节点,并基于此构建容器的网络、存储和编排能力,这样的堆叠架构虽然可以让整个软件栈分工明确、边界清晰,但是带来了较大的性能损耗和功能冗余。此外如果用户对实例安全隔离性要求较高,就需要借助虚拟化技术,而虚拟化平台不能很好支持该能力。基于以上痛点,在裸金属服务器上搭建容器服务成为一些对性能和实例隔离性较高用户的选择。

随着裸金属容器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容器负载性能和稳定性,原来部署在裸金属之上的非业务负载组件也逐步的由专门的卸载硬来承载,比如容器存储、容器网络、容器引擎以及服务网格组件。将容器组件下沉到卸载卡后,有几方面好处:

l裸金属节点就可以被当做纯粹的计算资源,可以“完全”被业务负载使用。同时避免了对业务负载的性能干扰。

阿里云弹性计算服务ECS技术白皮书改

弹性计算服务 (ECS)-技术白皮书 目录 文档图索引 (3) 文档表索引 (4) 1.云服务器概述 (4) 2.产品功能与特点 (4) 2.1.产品价值 (4) 2.2.系统架构 (4) 2.2.1.虚拟化平台与分布式存储 (5) 2.2.2.控制系统 (5) 2.2.3.运维及监控系统 (6) 2.3.云服务器 (6) 2.4.磁盘快照 (7) 2.5.自定义镜像 (7) 3.产品特点介绍 (8) 3.1.灵活方便 (8)

3.1.1.数据安全可靠 (9) 3.1.2.网络安全可靠 (10) 3.1.3.高效的运维与客服 (10) 4.价值分析 (10) 5.使用案例 (12) 5.1.平台概念解析及原理介绍 (12) 5.1.1.镜像与云服务器实例 (12) 5.1.2.Region (13) 5.1.3.存储系统 (13) 5.2.网络与安全组 (13) 5.3.实施 (15) 5.3.1.镜像使用 (15) 5.3.2.创建并使用云服务器创建并使用云服务器并使用 (16) 5.3.3.使用安全组完成解决方案使用安全组完成解决方案 (17) 5.3.4.使用磁盘快照 (17) 5.3.5.调用API实例 (17) 6.附录 (18)

6.1.云服务器规格说明 (18) 6.2.云服务器使用说明 (19) 6.3.云服务器安全防护 (19) 文档图索引 图 1 系统架构 (4) 图 2 虚拟化平台与分布式存储 (5) 图 3 云服务器 (6) 图 4 磁盘快照 (7) 图 5 自定义镜像 (8) 图 6用户业务 (8) 图 7产品特点介绍 (8) 图 8网络安全设置 (10) 图 9防ARP/IP欺骗 (14) 图 10 流量清洗 (15) 图 11 自定义镜像 (16) 图 12 安全组实施方案 (17) 图 13 磁盘快照 (17)

云盘产品产品白皮书

EFSS产品白皮书 2017年5月

目录 1.概述 (2) 研发背景 (2) 产品愿景 (2) 产品效益 (3) 2.产品路线图 (4) 初始阶段(1.×系列版本) (4) 发展阶段(2.×系列版本) (5) 成熟阶段(3.×系列版本) (5) 3.特色与优势 (6) ?针对企业的专业产品 (6) ?五大主流应用客户端 (7) ?十重安全防护保障 (7) ?全方位团队协作管控 (8) ?精细化文件管理操作 (10) ?人性化交互操作 (11) ?平滑对接系统集成 (11) ?易于扩展的分布部署 (12) ?高性价比的系统实施 (12) 4.主要亮点功能 (13) 5.技术架构 (14) ?云盘文件操作系统蓝图 (14) ?荣联云盘EFSS部署架构 (14) ?硬件环境的典型配置 (15) 6.应用案例 (16) ?案例1:【SOHO中国云盘】 (16) ?案例2:【中国太平洋保险云盘】 (19)

1.概述 研发背景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企业的文件资料管理不断迎来了大数据的挑战。 一方面,企业中的文件资料信息开始不断堆积各种以照片、扫描件、音频、视频、压缩包等形式出现非结构化数据,并散落在多个IT 系统应用和设备上,而随着信息传播的加速,海量文件又被多次重复存储和反复校验使用,不仅耗费了企业的资源,更是降低了企业生产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另一方面,处在现场快速反应的移动办公以及BYOD(自带设备)的高效即时工作模式下,以及在团队内部协作与对外沟通的各种场景中,产生了随时随地按需访问的便捷需求,也对涉密文件的安全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品愿景 荣联云盘是以企业机构为目标客户,全面而深入地考虑了企业机构文件管理的需求特性,并在用户实践检验反馈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改进,采用先进成熟技术构建而成的一款全新理念的EFSS(企业文件分享协作)云盘产品。

中科云计算平台技术白皮书

LINGHANGTECHNOLOGIES CO.,LTD 中科云计算平台技术白皮书 北京领航科技 2014年04

目录 1.云计算概述 (4) 2.产品介绍 (5) 2.1 传统数据中心架构向云基础架构的变革! (5) 3.应用领域 (6) 3.1云计算应用场景标准 (6) 3.2产品应用领域 (7) 3.2.1 电子政务领域 (7) 3.2.2 教育领域 (7) 3.2.3 医药医疗领域 (7) 3.2.4 制造领域 (7) 3.2.5 金融与能源领域 (8) 4.功能特性 (9) 4.1虚拟计算 (9) 4.2融合存储 (9) 4.3动态拓展 (10) 4.4性能实时监测,故障报警 (11) 4.6网络管理 (12) 4.7在线迁移 (13) 4.8业务连续 (13) 4.9资源调度 (13) 4.10负载均衡 (14) 4.11安全可靠,容灾备份 (15) 5.产品优势 (16) 5.1秒级获取 (16) 5.2融合架构 (16) 5.3定制性能 (16) 5.4高扩展性 (16) 5.5高可用性 (16) 5.6高稳定性 (17)

5.7易管理 (17) 5.8定制镜像,快速部署 (17) 5.9异地灾备 (17) 5.10全面监控 (17) 6.平台模块 (18) 6.1云主机 (18) 6.2云硬盘 (18) 6.3云监控 (19) 6.4云镜像 (19) 6.5云安全 (19) 7.系统硬件要求 (20) 7.1系统总体要求 (20) 7.2中科云计算基础设施设备要求 (20) 8.价值与效益 (22) 8.1价值 (22) 8.2效益 (23)

云计算白皮书

天云科技云计算白皮书 目录 1 概述3 1.1云计算的概念3 1.2云计算的特点4 1.3云计算的分类5 1.4云计算实现机制6 1.5云计算发展现状8 2 云计算应用方向与实例10 2.1基础设施租用10 2.2海量数据管理12 2.3在线软件服务12 2.4云安全应用14 3 云计算优势分析17 3.1性价比优势17 3.2应用优势20 3.3可靠性优势20 3.4安全性优势21 4 云计算发展趋势22 4.1云计算的历史定位22 4.2云计算与3G和物联网25 4.3云计算与网格融合发展25 5 云计算演进策略28 5.1云计算带来的变革28 5.1.1 机遇28 5.1.2 挑战29 5.2政府部门的演进策略31 5.3运营商的演进策略33 5.4典型行业的演进策略34 5.4.1 能源行业35 5.4.2 服务行业35

5.4.3 教育行业36 5.4.4 医疗行业37 6 天云科技与云计算38 6.1 我们的使命39 6.2 我们的团队39 6.3 服务和产品39 6.4 推动形成云产业链40

1 概述 “云计算”这个词汇是Google CEO埃里克·施密特于2006年8月9日在搜索引擎战略会议上的演讲中首次提到。2007年第3季度,这个词汇开始引起广泛关注,随后公众对这个词的搜索量呈爆炸式增长。一时间,众说纷芸,有人称之为炒作,有人猛烈抨击,有人迅速转型,有人大声叫好。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云计算已经形成了雷霆万钧的势能和横扫千军的动能。Google、Amazon、IBM与微软等互联网与IT巨头纷纷把云计算作为自己未来的核心战略。更重要的是在硅谷近百家新型云计算创新企业正在兴起,业务范围涉及从硬件、软件到应用的各个领域;这些企业创新的势头及其目标定位颇像三十年前个人计算机及十五年前互联网刚刚出现的时候,具有创新精神的小公司迅速而大量涌现,这些公司在刚成立时便立志从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挑战与颠覆现有的IT产业格局。 1.1 云计算的概念 然而,对于到底什么是云计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种解释,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本白皮书给出一种参考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 这种资源池称为“云”。“云”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是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等。云计算将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通过专门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为参与。用户可以动态申请部分资源,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运转,无需为烦琐的细节而烦恼,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业务,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技术创新。云计算的核心理念是资源池,这与早在2002年刘鹏教授提出的网格计算池(Computing Pool)的概念非常相似。网格计算池将计算和存储资源虚拟成为一个可以任意组合分配的集合,池的规模可以动态扩展,分配给用户的处理能力可以动态回收重用。这种模式能够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 之所以称为“云”,是因为它在某些方面具有现实中云的特征:云一般都较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它的边界是模糊的;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无法也无需确定它的具体位置,但它确实存在于某处。之所以称为“云”,还因为云计算的鼻祖之一亚马逊公司将大家曾经称为网格计算的东西,取了一个新名称“弹性计算云”(Elastic Computing Cloud),并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云计算是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将平台作为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2020年)

云原生发展白皮书 (2020年) 云原生产业联盟 Cloud Native Industry Alliance,CNIA 2020年7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云原生产业联盟,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云原生产业联盟”。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写说明: 牵头编写单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参与编写单位: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百度云计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凌云雀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谐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 编写组成员: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栗蔚、陈屹力、刘如明、闫丹、郑立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易立、李小平、朱松、李鹏、石兵、阚俊宝、王炳燊、黄玉奇、张大江 百度云计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周岳骞、曹剑 北京凌云雀科技有限公司:刘嘉伟 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赵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刘赫伟、马达、张琦、王泽锋、赵华 杭州谐云科技有限公司:王翱宇、才振功、方佳伟 上海道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郭峰 苏州博纳讯动软件有限公司:伞亚鹏、刘欣雨 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公司:罗茂政、邹辉、韩欣、任秀森、陈一苇、王玉君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宋净超 注:编写单位按首字母顺序排列

当前全球的数字化浪潮逐步加深,云计算成为当今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云原生在数字化浪潮中的角色逐步提升,成为业务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白皮书是继《云原生技术实践白皮书(2019)》之后,针对国内云原生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梳理,从云原生概念到新技术发展特征,以及到云原生支撑行业领域发展,最后再总结云原生未来发展新趋势。

ECO云开放平台白皮书

乙E C O云开放平台2.0 为教育提供数据大脑

公司介绍 COMPANY INTRODUCTION 夭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千2010年,是中南传媒(证券代码:601098)旗下子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是国有控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从电子书包平板互动教学的开拓者,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教音平台商,天闻数媒不断创新,以“建立生态“吸聚合作伙伴,以“实现智能”作为研发目标,以满足人本”提升用户体验,致力千为中国教育信息化提供领先的全域全流程解决方案,向K-12领域提供教、学、管、评、测系列产品及服务。 基千夭闻ECO云开放平台,天闻数媒致力打造教育行业新生态。公司智慧教育核心产品簇包括天闻ECO云开放平台AiCloud教音云、AiSchool智慧校园AiClass云课堂三通两平台等。截至2018年末,天闻数媒智慧教育产品已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5个市、496个区(县),服务约8000所学校,1800万用户。其中,AiClass云课堂服务约400万用户,AiCloud教音云覆盖2个市、近百个区(县),校比邻APP融合用户约400万人。 引领教音文化”走出去”,天闻数媒以教音咨询、教材编印、教育培训、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海外业务已走进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十数个国家。 夭闻数媒还提供优质的数字公共文化和融媒体服务,并设立了智能媒体服务高科技企业——夭江智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夭闻数媒秉承“使知识更丰富、让文化更精彩”的公司愿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艰苦创业”的公司核心价值观,持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建设、运营、运维等服务。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前言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中,“新基建”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不仅有助于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还将为产业发展注入数字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必将加快应用落地进程,在各个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本白皮书聚焦过去一年多来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变化,梳理当前发展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白皮书首先介绍了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然后重点围绕云原生、SaaS、分布式云、原生云安全、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等云计算领域热点话题进行探讨,最后对云计算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概况 (1) (一)全球云计算市场稳定增长,我国公有云规模首超私有云 (1) (二)我国IaaS 发展成熟,PaaS 增长高速,SaaS 潜力巨大 (3) (三)云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云原生采纳率持续攀升 (5) (四)云计算使用率持续提升,分布式云初露头角 (5) (五)安全能力备受关注,原生云安全理念兴起 (7) (六)降本增效显著,云计算成数字化转型关键要素 (7) (七)利好政策不断加码,云计算成新基建重要组成 (8) 二、云原生技术体系日臻成熟,构建数字中台底座 (9) (一)云原生重塑中间件产品 (10) (二)云原生如何更好的服务上层应用成焦点 (11) (三)云原生助力数字中台建设 (12) 三、SaaS 市场开始加速,将成企业上云重要抓手 (14) (一)国外SaaS 市场模式成熟,国内SaaS 蓄势待发 (14) (二)疫情推动SaaS 服务迎来发展新机遇 (16) (三)SaaS 直击企业痛点,加速中小企业应用上云 (18) (四)深耕行业,SaaS 服务向平台化、智能化发展 (19) 四、分布式云成云计算新形态,助力行业转型升级 (21) (一)云计算从中心向边缘延伸 (21) (二)云边协同成为分布式云的核心 (22) (三)云边协同助力行业应用转型升级 (25) 五、原生云安全理念兴起,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30) (一)云原生重塑IT 架构,端到端安全风险引关注 (30) (二)原生云安全推动安全与云深度融合 (33) 六、数字化转型旨在提高生产力,云化能力是关键 (40) (一)数字化转型核心是提高生产力,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亟待升级 (40) (二)云计算加速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企业生产力 (43) (三)IT 云化管理平台作用凸显,技术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45) 七、云定位从基础资源向基建操作系统扩展,提升算力与网络水平 (48) (一)新基建概念明确,云计算既是基础资源也是操作系统 (48) (二)云计算加速网络变革,推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53) (三)云计算加强多种算力统一调度,提高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率 .. 56 八、云计算发展展望 (58)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白皮书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整体态势 (1) (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保持活跃创新态势 (1) (二)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蓬勃发展良好局面 (1)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仍处于发展初期 (2)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路径 (3) (一)平台应用场景逐步聚焦,国内外呈现不同发展特点 (3) (二)我国平台应用进展迅速,大中小企业协同推进 (5) 1.平台应用全面开展,模式创新与跨界融合成为我国特色.5 2.我国大中小企业基于平台并行推进创新应用与能力普及.7 (三)平台应用发展层次与价值机理逐步清晰 (9) 1.由单点信息化走向跨域智能化,应用呈现三大发展层次.9 2.数据分析深度与工业机理复杂度决定平台应用优化价值和 发展热度 (12) (四)垂直行业平台应用走向纵深 (13) 1.高端装备行业重点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开展平台应用.. 13 2.流程行业以资产、生产、价值链的复杂与系统性优化为应用 重点 (15) 3.家电、汽车等行业侧重于规模化定制、质量管理与产品后服 务应用 (17)

4.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平台应用以产品溯源与经营管理优化为 重点 (18) 5.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关注质量管理与生产效率提升 (19)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进展 (20) (一)边缘功能重心由接入数据向用好数据演进 (22) 1.数据接入由定制化方案走向平台通用服务 (22) 2.边缘数据分析从简单规则向复杂分析延伸 (23) 3.通用IT 软硬件架构向边缘侧下沉,为边缘应用创新提供更 好载体和环境 (24) (二)模型的沉淀、集成与管理成平台工业赋能的核心能力. 26 1.信息模型规范统一成为平台提升工业要素管理水平的关键 (26) 2.机理模型、数据模型、业务模型加速沉淀,工业服务能力不 断强化 (27) 3.多类模型融合集成,推动数字孪生由概念走向落地 (28)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从定制开发走向成熟商业方案 (29) 1.平台聚焦工业特色需求,强化工业数据管控能力 (29) 2.实时分析与人工智能成为平台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热点. 30 3.平台贴近工业实际,完善工具不断提高工业数据易用性. 31 (四)平台架构向资源灵活组织、功能封装复用、开发敏捷高效加速演进 (32) 1.容器、微服务技术演进大幅提升平台基础架构灵活性.. 32

云计算(1)

云计算20200225鄂州 云 计 算

目录 概述 (3) 产生背景 (4) 发展历程 (5) 特点 (7) 1、虚拟化技术。 (7) 2、动态可扩展。 (7) 3、按需部署。 (8) 4、灵活性高。 (8) 5、可靠性高。 (8) 6、性价比高。 (8) 7、可扩展性。 (9) 服务类型 (9) 1、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9) 2、平台即服务(PaaS) (9) 3、软件即服务(SaaS) (10) 实现关键技术 (10) 一、体系结构 (10) 二、资源监控 (11) 三、自动化部署 (11) 实现形式 (12) 安全威胁 (13) 1、云计算安全中隐私被窃取 (13) 2、云计算中资源被冒用 (14) 3、云计算中容易出现黑客的攻击 (14) 4、云计算中容易出现病毒 (15) 应用 (15) 1、存储云 (16) 2、医疗云 (16) 3、金融云 (16) 4、教育云 (17) 发展问题 (17) 1、访问的权限问题 (17) 2、技术保密性问题 (18) 3、数据完整性问题 (18) 4、法律法规不完善 (18) 完善措施 (19) 1、合理设置访问权限,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19) 2、强化数据信息完整性,推进存储技术发展 (19) 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用户安全意识 (20)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指的是通过网络“云”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小程序得到结果并返 回给用户。云计算早期,简单地说,就是简单的分布式计算,解决任务分发,并进行计算结果的合并。因而,云计算又称为网格计算。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几秒种)完成对数以万计的数据的处理,从而达到强大的网络服务。 现阶段所说的云服务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分布式计算,而是分布式计算、效用计算、负载均衡、并行计算、网络存储、热备份冗杂和虚拟化等计算机技术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概述 “云”实质上就是一个网络,狭义上讲,云计算就是一种提供资源的网络,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云”上的资源,按需求量使用,并且可以看成是无限扩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费就可以,“云”就像自来水厂一样,我们可以随时接水,并且不限量,按照自己家的用水量,付费给自来水厂就可以。 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也就是说,计算能力作为一种商品,可以在互联网上流通,就像水、电、煤气一样,可以方便地取用,且价格较为低廉。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 (2017) 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 2017年11月

编写说明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与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近期,国务院《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作为其重点任务。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的指导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编写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希望加强研究与交流,与业界共同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 白皮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与关键要素,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什么,有哪些功能和作用。第二部分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体系,并重点对平台层、边缘层与应用层的主要技术创新趋势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明确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产业体系,提出当前平台布局的四种路径,以及平台与应用生态构建的主要模式。第四部分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及案例。第五部分则重点面向平台企业,提出了平台发展的相关建议。 白皮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联盟成员及国内外众多平台企业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不仅结合自身平台发展情况,从平台功能与应用案例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素材支持,更是进行了多次现场调研和探讨,为白皮书观点的形成与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白皮书编写过程中获得了众多专家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感谢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谢少锋司长、安筱鹏副司长对白皮

书的全面指导。同时,清华大学访问学者郭朝晖、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广乾、e-works 数字化企业网总编黄培、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苏明灯、工业4.0研究院副院长王明芬等专家在白皮书成稿过程中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我们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认识也还是初步和阶段性的,后续我们将根据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情况和来自各界的反馈意见,在持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修订和发布新版报告。

腾讯云-智能钛机器学习平台白皮书

智能钛机器学习平台 产品概述

目录 产品简介产品概述 (3) 什么是TI-ONE..................................................................................................................................................................3..... 如何使用TI-ONE ..............................................................................................................................................................3.... TI-ONE 定价....................................................................................................................................................................3....... 其他相关产品...................................................................................................................................................................3....... 客户价值 (5) 技术价值...........................................................................................................................................................................5....... 业务价值...........................................................................................................................................................................5....... 应用场景 (6) 金融风控...........................................................................................................................................................................6....... 营销推荐...........................................................................................................................................................................6....... 工业质量检测...................................................................................................................................................................7....... 算法大赛...........................................................................................................................................................................7....... 物业智能化管理................................................................................................................................................................8...... 人物监察管理识别...........................................................................................................................................................8...... 版本更新. (11) V.1.5 版本说明..............................................................................................................................................................1..1..... 新特性.....................................................................................................................................................................1..1..... V.1.4 版本说明..............................................................................................................................................................1..1..... 新特性.....................................................................................................................................................................1..1..... 问题修复及优化.....................................................................................................................................................1..2.... V1.3 版本说明...............................................................................................................................................................1...2.... 新特性.....................................................................................................................................................................1..2..... 问题修复及优化.....................................................................................................................................................1..2.... V1.2 版本说明...............................................................................................................................................................1...2.... 新特性.....................................................................................................................................................................1..2.....

2012云计算白皮书

云计算白皮书 (2012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2年4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发表《云计算白皮书》,旨在与业界分享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近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研究成果。 当前,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ICT产业界公认的发展重点。各国政府积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加快本国云计算的战略布局和产业发展;国际ICT产业巨头加快技术研发、企业转型和联盟合作以抢占云计算发展的主导权和新兴市场空间。我国在云计算领域已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并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存在抓住机遇实现局部突破的机会,但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技术差距、规划布局和制度环境等问题也日益显现。 本白皮书从产业体系、技术架构、数据中心、安全和政府作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国内外云计算发展形势,同时也分析了我国云计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一、云计算概念 (1) 1. 云计算概念 (1) 2. 云计算的影响 (2) 二、云计算产业 (5) 1. 云计算产业体系 (5) 2. 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7) 3.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 (9) 三、云计算技术 (12) 1. 云计算的技术架构 (12) 2. 云计算“基础设施”关键技术 (13) 3. 云计算“操作系统”关键技术 (18) 4. 我国云计算技术发展 (20) 5. 云计算标准化进展 (22) 四、云计算数据中心 (24) 1. 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发展趋势 (24) 2. 我国数据中心的发展状况 (25) 3. 我国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的策略 (26) 五、云计算安全 (28) 1. 云计算安全概述 (28) 2. 云计算的法律环境 (29) 六、政府在云计算发展中的作用 (31) 1. 外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 (31) 2. 我国政府的云计算行动 (33) 七、我国发展云计算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 (36) 1. 我国云计算发展面临的机遇 (36) 2. 我国在云计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6) 3. 我国云计算未来发展思考 (38)

DreamBI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白皮书

DreamBI大数据分析平台 技术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产品简介 (4) 一、产品说明 (4) 二、产品特点 (4) 三、系统架构 (4) 四、基础架构 (7) 五、平台架构 (7) 第二章功能介绍 (7) 2.1.元数据管理平台 (7) 2.1.1.业务元数据管理 (8) 2.1.2.指标元数据管理 (10) 2.1.3.技术元数据管理 (14) 2.1.4.血统管理 (15) 2.1.5.分析与扩展应用 (16) 2.2.信息报送平台 (17) 2.2.1.填报制度管理 (17) 2.2.2.填报业务管理 (33) 2.3.数据交换平台 (54) 2.3.1.ETL概述 (55) 2.3.2.数据抽取 (56) 2.3.3.数据转换 (56) 2.3.4.数据装载 (57) 2.3.5.规则维护 (58) 2.3.6.数据梳理和加载 (65) 2.4.统计分析平台 (67) 2.4.1.多维在线分析 (67) 2.4.2.即席查询 (68) 2.4.3.智能报表 (70) 2.4.4.驾驶舱 (74)

2.4.5.图表分析与监测预警 (75) 2.4.6.决策分析 (79) 2.5.智能搜索平台 (83) 2.5.1.实现方式 (84) 2.5.2.SolrCloud (85) 2.6.应用支撑平台 (87) 2.6.1.用户及权限管理 (87) 2.6.2.统一工作门户 (94) 2.6.3.统一消息管理 (100) 2.6.4.统一日志管理 (103) 第三章典型用户 (106) 第四章案例介绍 (108) 一、高速公路大数据与公路货运统计 (108) 二、工信部-数据决策支撑系统 (110) 三、企业诚信指数分析 (111) 四、风险定价分析平台 (112) 五、基于斯诺模型的增长率测算 (113) 六、上交所-历史数据回放引擎 (114) 七、浦东新区能耗监控 (115)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技术白皮书

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平台 技术白皮书

目录 2.1系统架构 (2) 2.1.1统一管理 (3) 2.1.2深度融合 (4) 2.1.3弹性扩容 (5) 2.1.4预集成 (5) 2.2分布式存储软件 (5) 2.2.1分布式机头 (6) 2.2.2分布式缓存 (6) 2.2.3精简配置 (7) 2.3高性能SSD存储 (8) 2.4高速IB交换网络 (9) 2.5可靠网络设计 (9) 3.1 E9000机框 (10) 3.2 E9000刀片 (11) 3.3 10GE交换 (14) 3.4 InfiniBand交换 (15) 4.1数据库基础设施配置规格指标 (17) 4.2 HANA一体机配置规格指标 (18)

1 引言 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来构建IT系统,提升IT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但同时面临如下挑战: ●基础设施平台部署和管理复杂,运维费用仍然维持增长趋势 ●安装部署复杂,硬软件来自多厂商,规划、部署、调优需要丰富的经验支撑 ●多厂商设备,售后支持界面多,解决问题慢 ●维护体系庞大(不同厂商硬件设备维护、虚拟平台管理) ●小规模数据中心优势不明显(人员要求高,上规模才有优势) ●扩充不灵活,业界数据库一体机大多采用固定规格配置,不能按业务需求灵活部署计算和存储资源,不能支持多种数据库。 客户越来越关注成本控制、业务敏捷、风险管控几方面,希望能拥有总成本低、新业务的上线时间快、资源可弹性伸缩、安全可靠、高性能的IT系统。 华为公司全力打造的华为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Huawei FusionCube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for Database)正是以计算/存储/网络融合、预集成、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业务快捷部署、统一运维管理、资源水平扩展为其设计理念,充分满足企业未来业务需求,帮助其IT系统转型以更快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 本文档描述了FusionCube数据库超融合基础设施的架构、软硬件及其配置形态。本文档供销售工程师,渠道商,高级业务经理以及希望用FusionCube部署数据库相关IT设施的客户。

容器服务C精编S平台V技术白皮书

容器服务C精编S平台 V技术白皮书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目录 第1章系统概述 (4) 1.1建设背景 (4) 1.2痛点分析 (4) 1.3系统简介 (4) 1.4建设目标 (5) 第2章系统架构 (6) 第3章 CI&CD流程 (7) 第4章功能说明 (9) 4.1功能清单 (9) 4.2开发集成 (10) 4.2.1 代码仓库 (10) 4.2.2 项目管理 (10) 4.2.3 工程管理 (10) 4.3应用管理 (11) 4.3.1 应用管理 (11) 4.3.2 服务管理 (11) 4.3.3 容器管理 (12) 4.4交付中心 (12) 4.4.1 基础镜像 (12) 4.4.2 项目镜像 (12) 4.4.3 应用市场 (13) 4.5运维管理 (13) 4.5.1 集群管理 (13) 4.5.2 主机管理 (14) 4.5.3 监控管理 (14)

4.5.4 告警管理 (15) 第5章运行环境 (16) 5.1服务器环境要求 (16)

第1章系统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应用模式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模式,面向教育、企业及政府单位的企业应用逐步走向云化、互联网化,但是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往往会出现服务器环境越来越复杂,管理依赖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运维压力大,开发、测试、运维的整体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团队竞争力下降。行业的问题积累,有时需要新技术的出现才能解决。Docker的横空出世,让人们看到了build、ship、run一体化的希望,而奕云CaaS正是希望基于docker 的容器化技术,解决用户从代码自动编译打包,到线上运行维护的全套需求. 1.2痛点分析 传统运维模式的问题: ●随着业务快速发展,服务器环境越来越复杂,各种紧急上线,技术债务,临时版本 的程序,脚本等,可能长期得不到清理,最终引发问题。 ●技术平台快速发展,管理依赖是件很麻烦的事,而且影响运维和开发的沟通。 ●环境统一问题,经常导致上线失败。开发、测试、运维协作困难。 ●监控体系不断重构,难以满足需求。 ●规模小无需自动化,而规模大后再自动化又容易引起问题。 ●十分依赖经验丰富的运维人员。 传统单体架构问题: ●加载、编译耗时长。 ●代码管理负责。 ●横向扩展难。 ●各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高。 针对以上问题,奕云容器管理平台设计了可以帮助您构筑企业级 DevOps 流程工具链和交付文化以及微服务架构的敏捷开发流程,助力企业实现交付能力的平滑升级。 1.3系统简介 奕云caas平台是基于容器的企业应用支撑云平台,为企业提供Devops、微服务架构、自动化运维等解决方案,通过奕云CaaS平台提供的容器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基础设施云化,应用架构现代化,开发流程敏捷化,打造行业领先的IT能力。 容器服务是基于基础设施提供的 Docker 容器引擎服务平台,覆盖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开发、测试、演练、上线等生命周期管理,保持应用系统快速搭建和各环境的一致性。 容器技术可以处理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性,提供一个标准化的交付方式,统一配

2019年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云计算发展白皮书 (2019年)

当前,云计算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技术产业创新不断涌现。产业方面,企业上云成为趋势,云管理服务、智能云、边缘云等市场开始兴起;技术方面,云原生概念不断普及,云边、云网技术体系逐渐完善;开源方面,开源项目发展迅猛,云服务商借助开源打造全栈能力;安全方面,云安全产品生态形成,智能安全成为新方向;行业方面,政务云为数字城市提供关键基础设施,电信云助力运营商网络升级转型。 本白皮书是继《云计算白皮书(2012年)》之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第5次发布云计算白皮书。本白皮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当前云计算发展现状与趋势。白皮书首先梳理了国内外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状况及热点,总结了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特点,然后从开源和安全两个角度分别对云计算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云计算在典型行业的应用情况,最后结合当前现状给出了我国云计算发展建议。

一、云计算产业发展状况及分析 (1) (一)全球及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1) (二)全球及我国云计算政策情况 (5) (三)我国云计算发展热点分析 (9) 二、云计算技术发展特点 (15) (一)云原生技术快速发展,将重构IT运维和开发模式 (15) (二)智能云技术体系架构初步建立,从资源到机器学习使能平台 (17) (三)DevOps进入实践阶段,行业开始探索智能化运维 (20) (四)云边协同技术架构体系不断完善,协同管理是关键 (23) (五)云网融合服务能力体系逐渐形成,并向行业应用延伸 (24) 三、云计算开源发展现状 (26) (一)开源技术成为云计算领域主流,国内企业初露头角 (27) (二)国际云计算巨头通过收购强化开源布局 (29) (三)云计算与开源互相影响,推动商业模式变革 (31) 四、云计算安全发展分析 (32) (一)厂商积极布局,不断发展云安全产品生态 (32) (二)智能安全为保障云计算平台安全提供新方向 (34) 五、我国云计算行业应用情况 (36) (一)政务云:为“数字城市”转型提供关键基础设施保障 (36) (二)金融云:传统金融企业与云计算厂商共同发力金融云市场 (37) (三)交通云:交通行业各领域上云全面开花 (39) (四)能源云:能源领域信息系统较复杂,上云进度慢 (40) (五)电信云:助力通信运营商网络升级转型 (42) 六、我国云计算发展建议 (44) (一)持续创造良好的云计算发展环境 (44) (二)着力发展云原生技术能力及应用实践 (44) (三)稳步构建开源风险管理和治理体系 (45) (四)不断加强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46) (五)持续增强传统行业供需双方信任度 (4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