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

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

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
通用技术结构与设计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与设计2》地质版第一章结构与设计

第二节?典型结构案例分析-----结构是怎样受力的

第一课时探究典型结构的受力与变形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在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功能和分类之后的一节内容,本节教材内容计划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探究典型结构的受力与变形之单杠结构分析;第二课时主要探究典型结构的受力与变形之棚室屋架结构分析。

学生只有学习了这两课时后才能够理解后边的棚室屋架结构及第三小节强度与稳定性的概念。

本节课主要是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学习。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A、了解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的变形。B、单杠的结构和在使用中的受力及形变分析。C、梁的受力特点。D、知道在实际的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经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后,同学们了解了结构的概念、结构的功能和分类等基础知识。另外,学生在物理课中已学习了有关力学的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力分析是物理课教学中的难点,多数学生在受力分析中还是有困难的,所以在教学中还要利用视频演示、用游戏、用实验等多方面的信息来辅助学生学习并掌握本节课内容:分析说明杠体的受力、立柱及拉杆的受力情况、梁的受力情况及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等。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的变形。

(2)、掌握单杠中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不同对单杠这个整体结构的影响。

(3)、掌握杠体的受力和形变特点。

(4)、了解梁的受力特点。

(5)、知道在实际的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讲授教学法、游戏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提问法,并将课堂教学急待解决疑难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交流互动等教学形式交叉和渗透灵活运用,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展示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尽快达成感性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联系生活,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游戏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学习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掌握单杠中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不同对单杠这个整体结构的影响。

(2)、掌握杠体的受力和形变特点。

2、难点:

(1)、掌握杠体的受力和形变特点。

(2)、了解梁的受力情况分析。

五、教学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流程

简单纸桥实验导入新课→投影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运动的视频→单杠中拉杆的发现与学习→通过掰手腕游戏进行拉杆的学习→通过链球实验进行单杠中杠体的受力与变形分析的学习→通过折树枝及弄弯书本实验对梁的受力分析进行学习→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教师总结→布置动手实践作业

七、教学过程设计

1、首先进行一个小实验:简单纸桥实验。通过实验引入: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的变形。结构如何承受力?如何抵抗住变形呢?这节课将主要从单杠这个结构来做典型结构受力分析。

播放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运动的视频。讲解、看、思考。

单杠中拉杆的发现与学习。展示体操比赛上单杠及公园上单杠图片,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引入对单杠中拉杆的发现与学习。

学习单杠中构件--拉杆的位置及数量对单杠这个整体结构的影响。

进行掰手腕游戏:不比力量,比结构,比智谋。掰手腕时,立在桌子上的手好比单杠中的主柱,学生努力思考另一只手如何扮演拉杆,如何让自己的拉杆更稳定从而在比赛中胜出,来体验学习这部分知识。

5、单杠的受力与变形分析。

进行甩球实验,及图片展示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及图片迅速掌握这部分知识。

6、梁的受力分析。从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的运动引出梁的受力分析。用折树枝及弄弯书本实验进行这部分的学习。

7、小结。

8、布置动手实践作业。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温故知新

创设情境

5分钟

纸桥实验学习

不同结构具有不同功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变形。

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结构的几种类型及特点。

一起来做设计:

用一张纸做桥梁,河面的宽度为15CM,如何只用一张纸让你设计的桥梁能承受最大的重量?

学生现场动手实践。得出下面几种桥梁的不同方式

总结得出结论:

图1:平的纸抗弯能力差,故只能承受较少的重量。

图2:弯曲的纸的抗压能力较好,故能承受较重的物品。

图3:两边被压住的纸的抗拉能力良好,故能承受较重的物品。

图4:减少河面宽度也能增加物体的承受力。

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的变形。结构如何承受力?如何抵抗住变形呢?这节课我们将主要从单杠这个结构来做典型结构受力分析。

观察及参与纸桥实验,并从简单的试验中,得出:纸张的结构不同,具有的功能、承受力也不同。

得出书中结论:

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的变形。

回忆学习过的知识。及用一个简单的试验来引入新课,打破学生对“结构受力”的陌生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新鲜血液

32分钟

单杠视频

对比各种单杠图片

拉杆如何对单杠这个整体产生作用的。

单杠中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不同对单杠这个整体结构的影响

播放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运动的视频。

体操运动员要求在单杠上做很多极限运动,对单杠施加的力很大。我们学校是否也有单杠,城市也有很多小公园也有单杠,那么想象一下:如果让这些体操运动员们,在学校、公园的单杠上做这些动作。安全吗?为什么?

给学生展示运动会上的单杠图片和学校及公园上单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种单杠存在哪些差异?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通过引导让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

学校及公园的这些单杠少了拉杆,不够稳固。如果做这些动作时有可能会使整个单杠倒下来。讨论与回答:

不安全

因为地上的沙子草坪不够软

因为结构不同

再次讨论,部分同学得出:

学校、城市的单杠上没有拉杆

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单杠运动有个感性的认识。

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对比让学生很容易习得这部分内容。

好!部分同学已经发现学校及公园这些非专业的单杠上没有拉杆,那么什么是拉杆呢,拉杆的作用是什么呢?

单杠结构示意图

1.杠体;

2.主柱;3、4、5、6.拉杆

我们都知道长方形、四边形、圆形、各种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

通过引导学生,由学生来尝试得出这样的结论:

拉杆与主柱、地面形成三角形。三角形结构比较稳定,不容易倒下来,通过这几个三角形,使得单杠更加稳定,当运动员在上面做运动时,单杠不会倒下来。

学生通过图片来认识什么是拉杆。

学生回答:三角形结构比较稳定,不容易倒下来,通过这几个三角形,使得单杠更加稳定,当运动员在上面做运动时,单杠不会倒下。

学生从疑问中思考:什么是拉杆,拉杆的作用是什么得出结论。

部分同学可能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国家比赛场上的这个单杠与书中的单杠好像也不一样。那么现在我们来找一找不一样在哪里?

结论: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不一样。

好!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小的掰手腕游戏来强化学习下“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不一样”如何影响单杠这个结构的稳定性呢?

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不比力量,比结构,比智谋。

掰手腕时,立在桌子上的手好比单杠中的主柱,现在大家想一下,如何让自己在比赛中胜出呢?如何让自己的手处于不倒之地,即使自己是力量比较弱的一方呢?

得出结论:以下这几种方式能赢力量比自己强的对手。

1、利用力矩原理,拉杆离地面越远,单杠越稳定。

2、利用数量来胜出,力量少就多加只手,就好比单杠中的拉杆数量,越多越稳定。

学生思考回答:

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也不一样。

学生做掰手腕游戏。

学生通过游戏得出几种弱胜强的绝招。

学生通过游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得出结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同时也容易习得这部分内容。

杠体的受力、变形分析

我们知道了单杠中的杠体,主柱,拉杆这些构件为什么要如此排列。下面我们来学习下杠体的受力分析。

运动员在杠体上运动时,就好比我们拿着个小球甩。

给学生看甩球实验,请部分同学参与甩球实验。让学生在观察与参与过程中习得向心力、离心力、杠体的受力与变形。

得出结论:运动员在杠体上转动,其侧视图与甩球类似:杠体相当于固定点,人相当于小球。所以,任意时刻,人对杠体的作用力方向都是指向人重心所处的瞬间位置。

进而我们把这个结论细化为以下两个结论:

结论一:

杠体总是朝着人体所在的瞬间位置的方向上发生弯曲。

杠体和立柱的上端相连,人的作用力通过杠体作用于立柱,将可能发生弯曲变形。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抵消这种弯曲变形呢?

立柱埋深一点、用一个力从反方向拉如拉杆,都可以帮助立柱抵抗变形

结论二:

任意时刻,对于立柱,由人运动所产生的弯矩M,都有一个由立柱埋在地下部分和拉杆共同产生的反弯矩M`来平衡,以保持单杠整体的稳定。

学生观察实验。部分同学参与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回答与老师一起得出这个大结论,及大结论下的两个细化结论。

通过很简单的甩球实验,让学生习得向心力、离心力、杠体的受力与变形。

总结得出结论。

梁的定义

好!现在我们回忆下我们以前学过的梁的定义。

定义:

当杆件受到与纵轴线相垂直的外力作用时,杆件产生的变形为弯曲。发生弯曲变形的构件,称为梁。

通过这个定义,我们能否得出单杠上的这个杆体也是一种梁呢?

结论:单杠是梁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梁在受力弯曲时,与力相垂直的上下两表面受力情况。

学生回答:当杆件受到与纵轴线相垂直的外力作用时,杆件产生的变形为弯曲。发生弯曲变形的构件,称为梁。

单杠是梁。

弯曲书本实验

梁的受力分析

我们把书本的两边架起来,书本是不是也是一种梁呢?

结论:是。

现在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把你们的书本合起来,如下图这样: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图中右边书本边缘变长了。

我们来说下实验要求:

把书本右边缘的这个面用手固定住,不让它变形,再把书本弯曲折起来,要求书本的这整个侧面都不能产生变形。如下图这种方式。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上图所示,这个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让书的边缘发生变形,中间的某个位置也总是会发生变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是因为我们技巧不够呢?还是有别的原因呢?

我们来做一下梁的受力分析。

得出结论:

1、如单杠、平衡木、桥等都是梁的一种类型。

2、梁的上部受压力,材料被挤压;下部受张力,材料被拉伸。

学生思考回答:是梁。

学生做弯曲书本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实验无法完成

通过一个无法完成的实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学生好奇心的激发。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掌握这部分知识。

每位学生手上都有书本,该实验素材是现成的,很适合在课堂上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会梁的上下两表面受力不同。

折树枝实验

实际的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

利用这个实验原理我们再来观察一个折树枝的实验:

把树枝当作梁用手拿着,再用力把树枝折起来,如上图所示,大家发现什么问题?

由学生发现得出结论:

树枝的下表面先出现断裂然后才断开。

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结论原因:

因为下表面受到的是拉力,木材不耐拉,就出现断裂了。

学生观察发现:

树枝的下表面先出现断裂然后才断开。

学生思考回答:

下表面受到的是拉力,树枝不耐拉,就出现断裂了。

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中来发现问题的答案所在。

抬头看我们的教室,大家看到什么?

答:天花板。

那么如果天花板像这个树枝一样出现断裂,后果会怎样?

答:很危险。

我们刚刚通过学习知道梁的上下两表面受力情况不同,梁的上部受压力,材料被挤压;下部受张力,材料被拉伸。所以建筑师在建筑屋顶梁时,在材料的选择上是否要加与区别呢?引导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1、屋顶梁的上表面为了要抵抗挤压变形,要多用些耐压的小石子。

2、屋顶梁的下表面为了要抵抗拉伸变形,要多用些耐拉的钢筋。

学生回答:

天花板。

学生回答:

房子会倒,很危险。

学生讨论,回答:

上表面多用些耐压的小石子,下表面多用些耐拉的钢筋。

把梁的受力变形应用到现实生活的建筑中来,使得学生学有所用。

三、小结6分钟

1、通过简单纸桥实验学习不同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能承受不同的力,抵抗不同的变形。

2、通过单杠视频及掰手腕游戏使学生掌握单杠中拉杆的数量不同、拉杆的位置不同对单杠这个整体结构的影响。

3、通过甩球实验使学生掌握杠杆受力和变形特点。

4、通过折树枝及弯曲书本实验使我们了解梁的受力特点。

5、知道在实际的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

课后小结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的知识有个体系的认识。

四、作业2分钟

我们一起来做设计:

课前我们做了一张纸的桥梁实验,现在我们要求把这节课学到的单杠、拉杆、梁等知识都利用起来,来设计一架完整的桥梁:大家可以选择任何材料做桥梁,但桥梁的总重量不能超过10克。

下节课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桥能承受最大的重量,评出优胜者三名,同时请这三名同学展示构思原理和设计思路。

通过动手设计使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得到应用及升华

九、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设计的闪亮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回忆学习过的知识,用一个简单的纸桥试验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打破学生对“结构受力”的陌生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单杠运动有个感性的认识。结合现实生活,回忆平时所见过的单杠是否与国家比赛上的这些单杠一样?通过对比让学生很容易习得这部分内容。

第三、通过掰手腕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学生通过游戏,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得出结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很快就能掌握单杠的相关知识。

第四、通过甩球实验,折树枝及弯曲书本实验,使学生掌握杠杆受力和变形特点和了解梁的受力特点。

第五、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学生学会在实际的建筑物中梁结构的应用。让学生学有所用。在本节课的最后做个小结,让同学们巩固下本节课的内容。再布置一个动手制作的桥梁作业,让学生把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马上应用到实际中来。

当然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掰手腕游戏在有些班级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表现良好,但有些班级参与性相对差一些,还会有个别同学故意捣乱现象。故针对掰手腕游戏环节我们还要根据各个班级学生情况适时再做调整。

结构设计大赛心得

结构设计大赛心得 依稀记得第一次接触结构设计大赛在我们的力学课上,当时的任课老师一再地强调这个比赛对我们自身以及学院的重要性,还特别地说此次比赛是首次允许新生参加,鼓励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对于我们2010级新生来说,理论上的知识当然比不上那些学长学姐了,更别提实际操作经验了,然而参加这个比赛必定是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有很大的可能到最后换来的不会是奖牌。但是我们2010级新生骨子里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就算再累再苦,我想我们也会坚持下去的。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实践与工程结构设计能力,丰富校园活动、学术氛围,促进大学生互相交流与学习,同时,为提高工科类学生对力学学习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结构力学问题的探讨,提高力学知识水平以及创新能力。 一开始我们组队的时候就出现许多问题,到底是同专业的人一起组队呢,还是选择外班的人。随着我们模型制作工作的推进,类似这样琐碎的小问题不断地出现,真的,有那么一瞬间有想过要放弃,但是看着团队的成员们在苦苦思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再想想当时我们决定要参加比赛时的雄心壮志,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在制作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在做加载盒的底部时,没有考虑全面,导致加载盒的质量过重了。那个时候这真的像是一盆冷水浇到了我们头上,当时因为还有多的材料,我们有打算重新做一个加载盒的意向,因为大家意见不一致,最后小组成员开会后决定,只能靠砂纸把底部木片交接的地方磨薄。考虑到时间这个因素,这真的是个浩大的工程呢,我觉得在那次以后大家更加团结了,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虽然大赛已经过去了有些日子了,但是我仍然记得我们在制作模型时的酸甜苦辣,记得模型刚制作完成时的欢呼雀跃,记得那次加载时它的坚强挺立,记得拆卸它是眼眶里浓浓的不舍…… 一路坚持下来,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是信念在支撑着我们做事,这点在队长的身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一旦被激发起斗志,我也是个不服输的人,现在仍然很清楚地记得省赛选拨时我们三个是怎样凭着一股韧劲儿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让模型有了质的飞跃,那种为了目标竭尽全力的干劲儿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懂得其中的乐趣。我的秘籍——坚持!就模型比赛本身而言,可以简单概括为:多想,多做,多问,遇到困难措手不及也绝不放弃最初的目标。努力的过程是自己的,结果是别人给的。 人越自信就越宽容,眼界越开阔就越能客观理智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是事先为你准备好的。它告诫我世间万物瞬息万变,纵然发现自己拥有很多,也必须时刻抱有危机意识,激励自己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不断进取,对人对物皆如此,好在其中不变的是你能够掌控自己。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知足常乐,但决不安于现状! 英语邮箱jianzhu10_english@https://www.doczj.com/doc/ab17574624.html, 密码jianzhu10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最新总结

结构设计个人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马xx于2xx年6月毕业于xx科技学院,取得土木工程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xx新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参加工作,从事结构设计的技术工作,现任助理工程师职务。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工作中,我坚决拥护党的各项政策、方针,每天都密切关注国内、国外的重大新闻和事件,关心和学习国家时事政治,把党的政治思想和方针应用于工程建设中。 (二)、主要工作业绩 在工作这些年里,我设计完成了如xx市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城东街道半沙村地块住宅建设项目,金海湾花苑商住建设项目,xx市北白象镇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工程项目,长城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用房及辅助非生产。 (三)、结构技术工作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

(1)、拿到条件图不要盲目建模计算。先进行全面分析,与建筑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工程的各种情况(功能、选型等)。 (2)、建模计算前的前处理要做好。比如荷载的计算要准确,不能估计。要完全根据建筑做法或使用要求来输入。 (3)、在进行结构建模的时候,要了解每个参数的意义,不要盲目修改参数,修改时要有依据。 (4)、在计算中,要充分考虑在满足技术条件下的经济性。不能随意加大配筋量或加大构件的截面。这一点要作为我们的设计理念之一来重视。 (5)、梁、柱、板等电算结束后要进行优化调整和修改,这都要有依据可循(需根据验算简图等资料)。 (四)、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在这几年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学习上,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应该还原回到生活。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不断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作很

结构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结构设计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1、拜模仿为师,从模仿中学习,不断提高 通常的设计,80-90%都是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模仿、综合后搞出来的。充分利用他人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使之为自己服务,不断进步。 2、对设计要迷恋不舍 设计人员要有美学观,安稳观,能区分产品美与不美,安定与不安定。其次设计人员要为用户设身处地着想,站在用户立场上体验。信心来自对设计的迷恋,像迷恋情人那样迷恋设计,使出全部精力和才华,这就是信心的基础,也是征服用户,为用户喜欢的奥妙所在。 3、形状和结构产生于力 机器产品都在负载下工作,以最弱部分的强度为依据进行设计,查清受载情况,以受力分析为靠山。(在电子设备产品设计中:塑料件以刚度校核为主、金属件以强度校核为主)。 4、图纸比理论重要,事实又比图纸重要 设计者必需用设计好的图纸来表达思想,图纸合理地处理了理论和工程问题,这就是图纸重于理论的意思;实际是设计人员的源泉,当听到不能按照图纸制造或用户意见时,应该认真对待,切忌草率。 5、使用后才能更深理解 厂内试验合格,实际使用中还会发生问题,因为用户现场的条件和制造厂的条件不同;工人不一定已经掌握了操作要领,维护保养不方便。所以设计不要只满足于当初的目标和要求,在使用现场搜集情况,发现各种问题,改进设计,保证产品质量,使生产保持正常,降低成本,降低消耗。 6、不要一味追求高精度 装配中因误差大而不能正常装配,往往是加工车间和设计部门之间扯皮、埋怨的根源,于是设计人员缩小公差范围。产品的成本是按精度的几何级数上升的,设计者笔头上稍微疏忽,成本可能直线上升。几个符合精度的零件不一定能装起来,这是尺寸链问题。在尺寸链的某一环节留出调整位置,装配后临时加工,就能达到装配目的,不一定把精度定得很严。搞设计要做到产品使用可靠,操作方便,制造容易,维护简单。要做到这些,需要刻苦锻炼,努力学习,决非一日之功。 7、多用标准零件、通用零件 机械制造业已经越来越专业化,要想什么都靠自己工厂制造,这是既不经济又是过时的思想。搞一个新产品的设计,应尽可能的采用通用零件和标准零件,这样做既能缩短生产周期,也便于互换和降低成本。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专业化也必然会大力发展,设计人员应该了解专业化的发展,熟悉市场能提供的通用零件、标准零件和其它

结构技术统一措施(荷载取值,pkpm指标,配筋)

一、工程概况: 二、子项名称及工程代号: 三、设计依据: 1、遵循的规范、规定: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9)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1)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12)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补充规定(DBJ/T15-46-2005); (13)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1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2); (15)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 50083-97); (16)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1G101-1); (1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结构)建设部。 广州市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2、建筑等相关专业提供的文件、图纸; 3、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四、结构体系及抗震等级: 1 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 本工程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建筑重要性为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设计特 征周期为0.35s. BA0501034地块:塔楼抗震等级为二级。 地下室:-1F抗震等级同塔楼,-2F~-3F抗震等级为三级 ●塔楼框架剪力墙的框架部分的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应小于50%。 ●本工程地下室顶板做为上部塔楼嵌固端,负一层地下室相关范围内和上层刚度比值应 不小于2倍(剪切刚度)。塔楼计算带周边地下室三跨及20m计算。 五、结构布置:

结构设计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及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1.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cu f :(基本强度指标)以边长150mm 立方体试件,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28d ,标准试验方法(不涂润滑剂,全截面受压,加载速度0.15~0.25MPa/s )测得的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cu f 。 影响立方体强度主要因素为试件尺寸和试验方法。尺寸效应关系: cu f (150)=0.95cu f (100) cu f (150)=1.05cu f (200) 2.混凝土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 ①原点弹性模量:在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图的原点作切线,该切线曲率即为原点弹性模量。表示为:E '=σ/ε=tan α0 ②变形模量:连接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原点及曲线上某一点K 作割线,K 点混凝土应力为σc (=0.5c f ),该割线(OK )的斜率即为变形模量,也称割线模量或弹塑性模量。 E c '''=tan α1=σc /εc 混凝土受拉弹性模量与受压弹性模量相等。 ③切线模量:混凝土应力应变—上某应力σc 处作一切线,该切线斜率即为相应于应力σc 时的切线模量''c E =d σ/d ε 3 . 徐变变形:在应力长期不变的作用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影响徐变的因素:a. 内在因素,包括混凝土组成、龄期,龄期越早,徐变越大;b. 环境条件,指养护和使用时的温度、湿度,温度越高,湿度越低,徐变越大;c. 应力条件,压应力σ﹤0.5 c f ,徐变与应力呈线性关系;当压应力σ介于(0.5~0.8)c f 之间,徐变增长比应力快;当压应力σ﹥0.8 c f 时,混凝土的非线性徐变不收敛。 徐变对结构的影响:a.使结构变形增加;b.静定结构会使截面中产生应力重分布;c.超静定结构引起赘余力;d.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产生预 应力损失。 4.收缩变形:在混凝土中凝结和硬化的物理化学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少的现象称为收缩。 混凝土收缩原因:a.硬化初期,化学性收缩,本身的体积收缩;b.后期,物理收缩,失水干燥。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主要因素:a.混凝土组成和配比;b.构件的养护条件、使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凡是影响混凝土中水分保持的因素;c.构件的体表比,比值越小收缩越大。 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影响:a.构件未受荷前可能产生裂缝;b.预应力构件中引起预应力损失;c.超静定结构产生次内力。 5.钢筋的基本概念 1.钢筋按化学成分分类,可分为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钢。 2钢筋按加工方法分类,可分为a.热轧钢筋;b.热处理钢筋;c.冷加工钢筋(冷拉钢筋、冷轧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和冷轧扭钢筋。) 6.钢筋的力学性能 物理力学指标:(1)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结构设计计算中强度取值主要依据;极限抗拉强度,材料实际破坏强度,衡量钢筋屈服后的抗拉能力,不能作为计算依据。(2)两个塑性指标:伸长率和冷弯性能:钢材在冷加工过程和使用时不开裂、弯断或脆断的性能。 7.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的原因:(1)混凝土和钢筋之间有着良好的黏结力;(2)二者具有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3)在保护层足够的前提下,呈碱性的混凝土可以保护钢筋不易锈蚀,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第二章 结构按极限状态法设计计算的原则 1.结构概率设计的方法按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水准:a.水准Ⅰ,半概率设计法,只对影响结构可靠度的某些参数,用数理统计分析,并与经验结合,对结构的可靠度不能做出定量的估计;b.水准Ⅱ,近似概率设计法,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对结构、构件、或截面设计的可靠概率做出近似估计,忽略了变量随时间的关系,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线性化;c.水准Ⅲ,全概略设计法,我国《公桥规》采用水准Ⅱ。 2.结构的可靠性:指结构在规定时间(设计基准期)、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组成: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 可靠度:对结构的可靠性进行概率描述称为结构可靠度。 3.结构的极限状态:当整个结构或构件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破坏—安全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具体表现:a.整个构件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b.结构构件或连接处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c.结构转变成机动体系;d.结构或构件丧失稳定;e.变形过大,不能继续承载和使用。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具体表现:a.由于外观变形影响正常使用;b.由于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影响正常使用;c.由于震动影响正常使用;d.由于其他特定状态影响正常使用。 破坏—安全状态是指偶然事件造成局部损坏后,其余部分不至于发生连续倒塌的状态。(破坏—安全极限状态归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中) 4.作用:使结构产生内力、变形、应力、应变的所有原因。 作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和偶然作用。 永久作用:在结构使用期内,其量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可变作用:在结构试用期内,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

机械设计的一点心得体会

转自 在工程设计的各学科当中, 机械设计是发展最早, 且已经发展得日臻完善的学科。 机械这种东 西比较直观, 所有的东西都摆在面上, 好不好使一目了然, 当造成破坏和事故的时候, 也更容 易遭人诟病,使你无处遁形,也不好狡辩。 机械设计的范围很广,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当你拆了电缆、卸掉管路以后, 基本上就算是机械结构。许多人认为:‘水、电、风、气'的家伙都是有专业的,人家是‘术 业有专攻', 但你要是搞机械的, 大家就可以认为你是‘万金油', 在总结一个现场故障的时 候,当别人都有理由逃遁以后, 剩下的那个倒霉家伙就是你, 即使就真的是人家的毛病, 只要 别人稍稍耍一点赖, 说他不明白, 他就可以安然脱逃, 领导是绝对不会允许你逃走的, 因为你 是机械专业的。所以,为避免尴尬,许多的东西都是你要学习的。 在机械专业混了不少年的事, 虽然机械行业看似庞杂, 好像没有什么头绪, 似乎不知从哪里下 手,但我习惯上总体将机械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运动结构', 另一类是‘静态结构'。 运动 结构可以从飞行装置算起, 从航天器, 到飞行器,再到各种运动的设备, 本质都是一样的东西。 静态结构包含各种桥梁、建筑结构、各种工业的仓体、支撑结构和各种梁体、底座、绗架、网 架等等。相对而言,机械设计的‘人才'也可以分成两类, 伙,另一类人才是善于设计‘静态结构'的。 除了人才以外, 还有一部分是混在机械设计领域里的家伙, 称懂机械, 实际是一知半解, 他们不需要理解具体的结构, 另一部分是学什么都不明白,基本上是抄了一辈子别人的图纸的笨家 伙,鄙人就属于这类人。 许多搞机械的、 自认为是有天赋的家伙自己就瞧不起稿‘静态结构'的其他人, 他们觉得设计 各种支撑梁、 连杆、绗架、底座,以至于是设计斜拉结构和悬索结构的人都是没有什么水平的 人,干这种活体现不了人生的价值,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当一个重载箱型梁破坏的时候, 能说 得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破坏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很多,这正说明懂得设计这种东西的人其实不 多。 除此以外, 什么时候用绗架, 什么时候用箱型梁, 其各自的载荷特点和承载方式也是许多‘聪 明人'说不清楚的。 我国因为没有工程学的教育, 大家又都学的很窄, 纯理论的课堂教育。 于 是,很多的问题都说不清。 计算一个承载结构,不外乎是计算强度、刚度和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强度是比较简单的事情, 你只要上过中专, 你就应该很明确地计算出一个断面的强度, 无论断面的结构有多复杂, 就是 花费的时间长短的问题。 假如你说不会算, 谁都帮不上你, 只有再回学校念书。 而刚度的计算 就比较复杂一些, 要考虑各种工况, 考虑最复杂的一种组合状态, 这就不是学校里能学到的东 西了,想学明白了,第一要有好的师父,师父就不明白,你学不明白。第二,就是你要肯学, 要下功夫。 比较复杂的问题是计算一个结构的稳定性, 它不仅要考虑工况, 许多外在的条件你必须要考虑 进去。比如:当你设计一个大型的料仓和附属结构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就特别多,例如,风 雪引起的荷载, 地震的不同振型引起的破坏效应等等东西。 就仓体的支撑形式而言, 条件许可 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较为‘柔和'的多柱支撑结构, 在地震过程中, 它的‘弹性'和‘柔软 性'都比较好,在承受以‘扭转'振型为主的地震破坏中,边上的柱子的联结节点可以‘拧 断',以吸收地震的冲击波。当地震过后,虽然有些支撑体破坏了,但整体结构是完整的,达 到这种水平,你就基本是‘人才'了。 一类是擅长设计‘运动结构'的家 这部分人里面有一部分是老板, 自 只要挣钱就好, 这类老板不好相处。

结构专业设计要求及控制要点(结构必备)

90(一)住宅结构设计控制要点 原则:经济、合理、安全、优化 一.选用的标准图集及技术措施: 为统一出图的质量,建议采用以下标准图集、技术措施: 1.《混凝士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士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 剪力墙结构)》03G101-1。 2.《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3.《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二.设计单位注意事项: 1.从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至少3次以上过程文件(以图形、表格或文字方式),时间为方案确定、初步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施工图设计提交正式文件前,结构专业提供的内容包括:1)分析与设计参数定义; 2)设计荷载取值; 3)结构计算的总体控制要求; 4)基础选型(内附基础埋深的相对标高和对应的绝对标高以及室外地坪的原貌、标高和设计绝对标高); 5)地下室及上部结构的结构布置方案(包括各层竖向、水平构件的定位、截面尺寸和主要连接节点构造大样、阁楼及坡屋面结构布置方案); 6)地下室底板和顶板的结构找坡(排水)方案(要求地下室各部位地坪特殊标高处注明结构标高与建筑标高的 关系)、后浇带(包括底板、顶板和外墙、楼盖等部位)布置方案、地下室层高、各设备用房(如发电机房、高低压配电房等)的层高和净高要求、上部结构层高要求等结构技术过程文件,供甲方掌握和确认。 以在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合理、经济和优化设计,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2.项目组各结构设计人员应始终保持技术措施、设计概念的一致性:在结构布置、构件选型、材料选用以及构造 做法等结构技术措施上应协调一致,避免差异,否则必然造成施工成本及设计工程量增加。 3.设计单位需及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本工程的设计审查。施工图审查合格后需向甲方提供各专业施工图 最终版电子文件一份,并协助施工单位完成本工程的竣工图设计。 4.地质勘察成果涉及的技术指标如钻孔深度、抗浮水位(标高)、场地地震动参数、安全性评价等内容及要求需 经设计单位确认或补充。 5.施工图设计前,设计单位需书面提供楼面活载取值供甲方确认。 三.基础设计 1.根据结构状况(结构类型、柱网、荷载、有无地下室)、地质条件(地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地下水、 地震情况)、施工条件(场地周围环境、地方污染限制、当地施工机械、施工技术条件)三个方面从技术上初步确定二个比较适合的方案: 1)基础形式的选择次序:扩展地基→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钻(冲)孔灌注桩基础→筏板基础; 2)常用桩基础选型原则:高强砼预应力管桩→人工挖孔(混凝土护壁)→钻(冲)孔(泥浆护壁,水下灌砼); 3)高强砼预应力管桩施工选择次序:锤击→静压; 4)对高层建筑≥18层,预应力管桩优先选用大直径Φ500、Φ600。 2.设计时应对初定的二个基础方案进行经济比较,包括桩、承台、工期和施工现场的影响。对预应力管桩基础, 应增加比较大直径与次直径情况下的桩与承台造价。 3.选择一个技术可靠、经济性好、工期合理的方案呈报批准后,进行基础施工图设计。 4.对场地复杂或大面积楼盘的基础设计,应根据岩土分布,在满足沉降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分块(分栋)采取 适用的基础形式、桩径,以节约造价及满足工期要求。 5.采用桩基础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及R a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2R a; 2)竖向荷载与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向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3R a; 3)竖向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在轴心竖向力Q k作用下Q k≤1.25R a,在偏心竖向力Q ikmax作用下,尚应满足Q ikmax≤1.5R a; 设计时应按满足第1)条要求后,进行第2)、3)条验算,同时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外,桩身尚应满足截面承载力设计值的要求。 6.对高强砼预应力管桩: 1 2)对非抗拔桩,可利用桩的纵向钢筋或另加插筋锚入承台,两者无特殊情况不应同时采用; 3)对管桩承台,底筋50%上弯即可; 4)采用高强混凝土预应力管桩(PHC,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80)基础时,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A型管桩;5)设计中应明确管桩节间的焊接(满焊)要求(尤其对抗拔桩,否则按最后一节管桩计算抗拔力),并注明壁厚、桩尖构造等; 6)桩顶与承台的连接须区分抗拔与非抗拔的要求; 7)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 15-31-2003第10.3.3条规定,桩顶嵌入设有混凝土垫层的承台的长度为50mm即可; 8)对预应力管桩基础,要求提供静压和锤击两种工艺标准; 9)对先开挖后打桩的施工顺序,若施工中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要求提供桩顶接驳大样; 10)对采用管桩基础的地下室,其外墙中的单层柱子以单柱单桩为宜,同时可在外墙的拐角处视墙体跨度大小情况布置一管桩; 7.灌注桩的配筋率为0.2~0.65%。地质条件差,桩径小取大值,地质条件好,桩径大取小值。 8. 基础(地下室)的埋深设计: 1)根据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第 6.1条以及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第5.1.2、5.1.3条规定,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对桩基础,其埋置深度取建筑物高度的1/20。此外还应比较场地地貌的原始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关系,以确定填土或挖土两者对基础埋深不同的处理要求; 2)由于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结合,设置在同一标高平面,有更好的基础整体性,受力传递明确,同时避免出现延性差的小剪跨比剪力墙(柱),亦简化施工工序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故高层结构在有地下室的塔楼基础(承台)与底板应取同一标高(无地下室部分按第1)条设计; 9.电梯井剪力墙基础与地下室底板不能一次浇筑时应处理好施工缝问题:电梯底坑井壁与电梯基础不能同时浇筑 时建议于基础以上300mm处增设止水钢板(厚度3mm,宽300mm)。 注:电梯底坑井壁与基础不允许以“采取扩宽至基础边的做法”来达至一次浇筑。 10.对‘T’形或‘I’形墙柱截面,有条件的尽量设置三角形、矩形或菱形基础以增强基础的纠偏能力,避免设 置‘T’形或‘I’形基础。 11.对桩基承台,除单桩、双桩、两柱(或多柱)联合承台、电梯承台以及体积超过15m3的桩基承台需要设置面 层构造钢筋外,其余承台一律不需设置。当基础面与地下室底板面标高一致时,底板面的贯通筋应视为基础面层的附加构造筋。 六.结构选型 1.本工程为32F或33F高层住宅,建议采用剪力墙(局部短肢剪力墙,但其面积<50%,抗倾覆弯矩<40%)结构,电梯井应根据计算需要设置剪力墙; 2.地下室顶板:本工程地下室层高为 3.2米,需要采用预应力平板结构形式,该层梁板选用C35混凝土。七.塔楼平面布置原则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 转眼间20xx年已悄然划过,回首这一年,现将20xx年一年个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20xx年在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设计院全体员工同心协力,超额完成了预定的目标。总结过去这一年,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一、工作量方面 过去的一年里,我主要参与了武威市凉州区于郭庄村公共租赁房项目、20xx古浪土门公共租赁住房项目、金沙乡小康住宅项目、古浪人民来访大厅、张掖市三益化工厂区项目、等建筑的结构设计。通过自己努力工作、迎难而上,不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终于顺利完成了院里给我下达的35万的产值任务。我个人工作量方面完成54.5万产值,实收费达到38.2万,在圆满完成产值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此,我感谢领导、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关心。 二、其它方面 (一)、处理现场问题 处理现场施工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协调参建各单位的关系,是结构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能,也是一种义务。 (二)、图纸质量方面

作为结构设计人员此要求更为严格,因为我们设计的图纸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可靠度和结构经济合理性,所以在工作中我从不敢怠慢我们的产品质量。平时经常和专业人员和技术骨干交流探讨,在遇到技术难题时积极向前辈及领导请教,同时上网查阅、翻阅资料,努力把难题合理全面的解决掉。 (三)、以老带新方面 作为师傅认真指导徒弟的工作,督促其认真学习规范以及软件操作,认真解答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及图纸中发现的问题,尽量将图纸中出现的问题降到最低,使顺利完成了公司下达的任务。 (四)、市场营销方面 通过朋友的关系寻求市场也是一个锻炼自己很重要的机会和任务,我一定要抓住每一个信息,争取赢得市场,为公司和所里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五)、注册考试方面 由于自己的惰性,没有认真对待注册考试,一二年注册考试很不理想。今年我要端正思想,调整心态,积极的争取复习时间,珍惜单位提供的考试机会,争取在今年的考试中考取好成绩。 (六)、注重团结和谐 一个设计单位就像是一个球队,是靠团队协作工作的,一个设计项目牵涉到多个专业配合,每个专业还需要设计、制

结构限额设计控制指标(版)

地产集团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地产集团研发中心 二〇一五年四月一日

目录 一、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附表.. (6) 附表A: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 \ 一、总则 编制目的: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编制时间:2015年4月 主编单位:地产集团研发中心 使用说明:1. 项目结构材料用量指标(包括钢筋和混凝土)均不得大于本限额控制值。各项目完成施工图预算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见附表A)的要求统 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统一技术措施》, 经集团工程、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由地产集团研发中心负责管理和条文解释。 制订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二、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使用说明 1.结构材料用量指标计算规则为:计算范围内相应结构材料(包含梁、板、柱及女儿墙、 拉板、凸窗板、空调板等(除构造柱、过梁、砌体拉筋、室外楼梯等二次构造)的钢筋(G)和混凝土(V))用量除以计算范围内的“建筑面积”(M),即钢筋用量指标=G/M(kg/m2),混凝土用量指标=V/M(m3/m2)。 2.统计结构材料用量指标所用的“建筑面积”为成本计算方式采用的《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计算规范》GB/T50353-2013为准,其与建筑设计计算方式的规划面积主要差异处如下: 3.当项目存在留给装修加层的两层高房间面积(M7)时,钢材用量计算规则为: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知识点

1.屋面可变荷载包括屋面均布活荷载、屋面雪荷载和屋面积灰荷载三部分,作用点同屋盖自重。屋面均布活荷载不与屋面雪荷载同时考虑,取两者中的较大值。所以考虑组合时,只有a.屋面均布活荷载+屋面积灰荷载 b.屋面雪荷载+屋面积灰荷载取a, b 中较大值考虑 2.适筋梁(或柱,当主要是梁)受拉纵筋屈服后,截面可以有较大转角,形成类似于铰一样的效果,称作塑性铰。 3.塑性铰与一般理想铰的区别在于:塑性铰不是集中在一点,而是形成一小段局部变形很大的区域;塑性铰为单向铰,仅能沿弯矩作用方向产生一定限度的转动,而理想铰不能承受弯矩,但可以自由转动;塑性铰在钢筋屈服后形成,截面能承受一定的弯矩,但转动能力受到纵筋配筋率、钢筋种类和砼极限压应变的限制。配筋率越大或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越大,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却越小。 4.厂房竖向荷载传递路线图 5. a.横向框架承重方案:纵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刚度大。有利采光和通风。 b.纵向框架承重方案:横向布置连系梁。横向抗侧刚度小。有利获得较高净空。 c.纵横向框架承重方案: 两个方向均有较好的抗侧刚度。 6.为什么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弯距能作塑性调幅?如何进行调幅?调幅与组合的先后次序什么安排? 答:(1)因为在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梁的梁端弯矩时,是按固端支撑计算的,但实际上柱子并不是无限刚性的,这就导致得出的梁端弯矩偏大,所以能进行塑性调幅。 (2)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配筋数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框架梁塑性内力重分布,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 (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应先调幅,再与其它荷载效应进行组合。 7.考虑厂房的整体空间作用时,上柱内力将增大,下柱内力将减小;μ越小,整体空间作用越强。 8.何谓弯矩调幅?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中,为什么要对塑性铰除弯矩调查幅度加以限制? 答:弯矩调整幅度是指按弹性理论获得的弯矩值与其塑性铰处弯矩绝对值的差值。若弯矩调幅系数β为正值,属于截面弯矩值减小的情况,将导致混凝土裂缝宽度及结构变形增大,

结构设计试用期工作心得体会

结构设计试用期工作心得体会 结构设计试用期工作心得体会1 这学期开始两周时间是我们自己选题上机的时间,这学期开始两周时间是我们自己选题上机的时间,虽然上机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星期但从中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 上机时间只有短短两个星期但从中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数据结构可以说是计算机里一门基础课程,据结构可以说是计算机里一门基础课程,但我觉得我们一低计算机里一门基础课程定要把基础学扎实,定要把基础学扎实,然而这次短短的上机帮我又重新巩固了c语言知识,让我的水平又一部的提高。数据结构这是一门语言知识让我的水平又一部的提高。数据结构这是一门知识,纯属于设计的科目,它需用把理论变为上机调试。纯属于设计的科目,它需用把理论变为上机调试。它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其它编程语言的一门基本学科。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它是其它编程语言的一门基本学科。 我选的上机题目是交叉合并两个链表,对这个题目,我选的上机题目是交叉合并两个链表,对这个题目,我觉得很基础。刚开始调试代码的时候有时就是一个很小的错觉得很基础。刚开始调试代码的时候有时就是一个很小的错调试代码的时候误,导致

整个程序不能运行,然而开始的我还没从暑假的状导致整个程序不能运行,态转到学习上,每当程序错误时我都非常焦躁,态转到学习上,每当程序错误时我都非常焦躁,甚至想到了放弃,但我最终找到了状态,一步一步慢慢来,放弃,但我最终找到了状态,一步一步慢慢来,经过无数次的检查程序错误的原因后慢慢懂得了耐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然具备的条件!同时,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了解到,必然具备的条件! 同时,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了解到,硬件语言必不可缺少,要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必须懂得件语言必不可缺少,要想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硬件基础语言。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硬件基础语言。在这次课程设计中,虽然不会成功的编写一个完整的程序,但是在看程序的过程中,个完整的程序,但是在看程序的过程中,不断的上网查资料以及翻阅相关书籍,通过不断的模索,测试,发现问题,以及翻阅相关书籍,通过不断的模索,测试,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和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慢慢的正确运行程序,决问题和在老师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慢慢的正确运行程序,终于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于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虽然这次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总觉得自已懂得的知识很是不足,学无止境,得自已懂得的知识很是不足,学无止境,以后还会更加的努力深入的学习。力深入的学习。

中海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 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 第一章总则 1. 为加强结构专业设计管理,做好限额设计和成本控制工作, 现发布《结构设计限额控制指标(试行)》。项目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指标均不得大于本标准的控制值。各项目完成合约统计后,按《钢筋和混凝土含量统计表》(详附表A)的要求统计、上报。 2. 在结构方案定案与扩初设计之间,由设计院编写项目《结构 统一技术措施》,经集团规划设计部和地区公司设计管理部评审后,进行结构限额设计。 3.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的所有地区公司。 3. 本标准由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负责管理和 条文解释。 第二章制定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6.《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 GB/T50353-2005 第三章限额指标 1.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1。 2.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2。 3.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3。 4.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4。 5.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第 三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的地区。详表3-5。 6. 适用于第1条的地区公司为:南宁公司、桂林公司、赣州公 司;适用于第2条的地区公司为:合肥公司、吉林公司;适用于第3条的地区公司为:呼和浩特公司;适用于第4条的地区公司为:银川公司;适用于第5条的地区公司为:兰州公司。

结构设计人员年终总结

工作总结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来公司已经快四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过得是很充实的,因为专业知识一直在不断的积累,专业能力一直在不断的大幅度提高;在这里我还是要深深的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与培养,给了我那么多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有要感谢每一位与我合作过的同事伙伴,是你们的配合与帮助,才能使我成长的这么快。经过了几年的相处,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公司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因为无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公司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包容。公司需要发展,而公司的发展和我们每一个成员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公司的一名设计人员,我们更应该为它在前进的道路上贡献一份力量,而这份力量则来自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要想有所提高,有所突破就必须学会自我总结,下面就对我这几年的工作和学习作如下总结。 来到公司的第一年,是收获最多的一年。因为5.12特大地震的原因,公司格外繁忙,业务也很多,因此手上的事情也多。从砌体结构到框架结构,再后来到底框结构,这些结构形式在工程中是比较多的,因此也渐渐地掌握了基本建模、绘施工图的要求。因为刚开始接触实际工程,所以经常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反应在结构模型上,经常有漏项的事情发生,还有很多时候是模型与实际受力情况不符或有较大出入;其次是反应在施工图上,依然有很多漏项的情况,然后就是不同专业之间有很多矛盾之处,还有很多施工图上本身的错

漏之处;最后就是在工地现场时,观察能力及现场经验不足,很少发现问题或者发现的问题都是比较小的问题,有很多需要控制的质量问题都是师傅或者其他监督部分所发现的,当发现问题后,如何补救或处理更是摸不着头脑。从建立模型到模型完成,从校核模型到修改模型完成,从模型到出校核图,从修改后的校核图到再次校核,从施工图到审查回复,从设计到现场,再从现场到设计这些程序的前前后后,不知道出了多少问题,一次次的审核师傅都兢兢业业、不厌其烦地一一执行,自己所出问题,公司都一次次的解决。正是因为这么多的问题和失误,才让我不断的掌握专业知识,第一次有了理论结合实践的亲身体会。 到了第二年,因为处在灾后重建当中,所以任务依然很多,这一年里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然问题层出不穷,归根揭底是因为对各种规范不熟悉,常出现与规范不符的现象。当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基础埋深超深,在这个问题上公司可以说是费尽心力,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给公司带来太多麻烦,而最后公司用一颗包容的心来承担这一切,在这里再次感谢公司及公司的领导们。经过超深事件后,大家都深刻地意识到:设计必须严谨,必须认真对待,必须尽最大努力来完成任何一项设计,任何一个小小的疏漏都可能把我们推向深渊。在工地现场方面,经过第一年的积累,对于比较常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解决,但实际工程则是复杂的,基本上不同的工地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更是变化莫测的。遇到这种情况后,就将不能现场立即解答的问题带回公司,向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请教,最

设计心得体会例文

设计心得体会例文 两个星期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两个星期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上过管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实习证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去图书馆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前边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开始的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 按照要求,我们做的是机票预订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是一无所知的,没有订过机票,也不知道航空公司是怎么一个流程。盲目开始设计的下场我已经尝过了,结果就是出来一个四不像的设计方案,没有什么实际用处。没有前期的调查,仅从指导书上那几条要求着手是不够的。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客户的要求,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采用client/server 结构,将机票预定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客户端子系统,服务器端子系统。在两周的时间里,不断地对程序及各模块进行修改、编译、调试、运行,其间遇到很多问题:由于忘记了一些java语言的规范使得在调试过程中一些错误没有发现,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调试掌握得更加熟练了,意识到了程序语言的规范性以及我们在编程时要有严谨的态

高三通用技术二轮复习“结构与设计专题”(有答案)

高三通用技术二轮复习“结构与设计专题” 一、知识回顾 1、结构与力: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从力学角度来说,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 力。一般结构会受到以下五种力:拉力、压力、剪切力、弯曲力和扭转力。 2、结构的类型: (1)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铅球、实心墙、大坝、铁锤、冰山、泰山等。 (2)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的结构。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如:栅栏、铁塔、脚手架、板凳、鸟巢、楼房、课桌、 餐桌、床等。 (3)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受力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贝壳、飞机汽车的外壳、安全帽、鸡蛋、乒乓球、头盖骨、篮球等。 3、稳固结构的探析 (1)结构与稳定性: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影响因素: A、重心位置的高低:不倒翁、台扇的底座、茶几的下层用密度较大的材料做 成、楼房浇注地基、篮球架底部加压石快等。 B、支撑面积的大小:三角架、A字形梯、正立的瓶子比倒立的瓶子稳定等。 C、结构的形状:三角形最稳定、Z字形屏风、梯形的水坝等 (2)结构与强度:结构具有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因素: A、结构的形状:(同一构件或材料的截面积越大越坚固、三角形最坚固)工字 钢、每个面都是三角形的钻石、房梁和脚手架加斜梁等。 B、材料:材料不同强度不同。合金钢>普通钢>铜>铸铁>松木>塑料。 C、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榫接、铆接、胶粘、绳系、焊接、螺栓连接等。 铰连接: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 刚连接: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 4、简单结构的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