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毛概第七章知识点整理

1.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

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没有变,变的是具体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变为市场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

7.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依据/必要性/为什么?1、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

2、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3、抓住机遇、抢占未

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

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9.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两者的内容及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实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

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物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10.如何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

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紧紧依靠人民。就是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11.必须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

1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

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3.如何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2、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4.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关键,稳定是前提)

15.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原则其原因/依据/必要性/为什么?一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经验教训

深刻总结的结果,二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三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6.独立自主发展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现独立自主的手段(独立自主是目

的,对外开放是手段)

17.如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1、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通过

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2、重在推进各国和各国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功。3、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18.“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19.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1、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2、要以开放促发展3、

既要借鉴其他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4、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

毛概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型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型社会形态【过渡期1949——1956】。 过渡时期的特征 ?三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民主资产阶级 ?两条道路?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阶级矛盾?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总路线提出过程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毛泽东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理由:从1949年到1952年三年时间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两个转变 稳步的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 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为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提出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现实可能性 ?物质基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重要依据: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

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的要求。 ?重要因素: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 ?有利的国际环境: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 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朝鲜战 争停战也是世界形势开始缓和。】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积极表现在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

(完整word版)新版毛概前六章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社会条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物质基础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代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主要指近代工业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 ●理论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形成发展的过程(※选择题) 初步形成:提出并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成熟: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年七大写入党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继续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内的必然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坚定不移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毛概第四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 制征用代管转让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 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 工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 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毛概第三章作业

毛概第三章作业 一、辨析题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2、从革命对象来看,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 3、没收官僚资本,就反对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言,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二、论述题。 1、为什么将五四后的中国革命称为“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一、辨析题。 1、答: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新”?新就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的时代、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指导思想和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的领导。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的阵线上说,它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答:错误。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帝国主义操纵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是影响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主要障碍,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因此,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才能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社会基础,它的统治也是影响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的主要障碍。从根本上说,反对封建主义,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又一对象,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因为它是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着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着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必然要同时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当然,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它只是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大资产阶级。 3、答:错误。“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是从两个不同视角分析得到的结论。官僚资本主义,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封建的买办资本,是新民主主

毛概总复习1-4章总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历史进程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展开论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具体化。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④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⑥党的建设的理论 (6)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7)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①基本依据: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来的。 ②现实依据:是根据我国在新世纪,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来的。 ③重要借鉴: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展开论述)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2. 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 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2.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义 3.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三、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 四、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统筹兼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主义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 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优势)和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 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5.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 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7.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

斗争。 8.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 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9.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总路线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将“一化”比喻成鸟的“主体”,“三改”比喻成“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1.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 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解放生产力) 1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毛概各章知识点完全总结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八: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内涵。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求。)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论政策和各项工作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前提;发展先进文化是重要思想保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概第四章重点

1、论十大关系基本方针和主要内容 答:基本方针: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主要内容: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答: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成就的取得,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社会主义也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时期培养建设起来的。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为开启新时期新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成就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独立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也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行政党建设。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六章 3、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答:三步走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理解:现代化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和历史范畴,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也是动态的。由于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历史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赋予不同的时代特点,现代化的第三个发展台阶代表的是一定时期世界现代化的先进形态。因此,实现发达现代化,应达到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其标准也是相对的和动态的。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现代化的内涵远比工业化宽泛。现代化的内涵具有的特征,虽然什么是基本实现或完全实现现代化,目前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所谓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涵义是:其一,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即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化:其二,这个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还是初步的,基本的,或中等发达的。从工业化开始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有漫长的历史进程。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 最后,毛泽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P27-2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选择)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六)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1)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反例:文化大革命,大跃进 第二章(简答题)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单选题: 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 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 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 总路线 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 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 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 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 点 多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 义经济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和平改造 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4."三大改造指的是 "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 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 制征用代管转让 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 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 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 工订货委托加工 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

【免费下载】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1.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 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 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 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 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 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 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毛概第三章试题

第三章试题 单选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A、固定不变的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 C、独立的社会形态 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 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答案: C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 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 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 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答案:D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5、,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的结束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B、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把私营工商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答案: D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8、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 A、改变生产关系,建立公有制 B、解放生产力 C、实现工业化 D、消灭资本家 答案:B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9、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C、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 D、人民公社的建立 答案:C 难度:1 知识点:第三章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重点知识点罗列

毛概第五章第二节重点知识点罗列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 社会主义本质是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科学内涵 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上的体现。 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生产关系上的体现。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社会主体价值目标上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本质上,使我们大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为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 ◆它为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原则、又通过改革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它沟通了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的关系,展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动态发展性,为确立通过长期奋斗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提供了精神支柱。 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 最终达到同步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 毛泽东 B. 李大钊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3.下列哪项是社会主义原则? A. 发展生产 B. 消灭剥削 C. 消除两极分化 D. 同步富裕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 3.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毛概第五章知识点

毛概论第五章知识点 邓小平理论 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对时代主题的转换作出了科学判断。他明确地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毛泽东随即提出,要以苏为鉴,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这个探索中形成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这些思想理论成果的产生,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份珍贵的思想财富,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这一时期,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走了不少弯路。这主要是在经济上急于求成、盲目求纯和急于过渡;在政治上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造成这些失误的更深层的原因, 一是偏离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国际国内的形势、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国现实的具体国情作出了错误的估量和判断;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也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也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某些制度和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关键在于不断地总结经验。”他领导全党从总结群众成功实践的经验中,也从总结工作的某些失误的教训中,把经验上升为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从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重大命题的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贡献。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发展,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重要的科学论断。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概括,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邓小平理论也逐步走向成熟。

(完整word版)大二毛概第三章知识总结+课后答案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课后问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原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完成,阶级矛盾变成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但这时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既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

毛概第四章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国有产值在总产值中占绝对比重 12、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A、供求机制 B、激励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A、民族精神 B、共同理想 C、马克思主义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是()。 A、四项基本原则B、等价交换原则C、集体主义原则D、爱国主义原则 15、现阶段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反对和遏制“台独” B、推进两岸“三通” C、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D、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

2015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 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