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电厂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智慧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电厂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智慧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电厂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智慧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电厂物联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解决方案

智慧电网建设整体解决方案V3.0

智慧电网建设整体

目录

1总体要求 (1)

1.1系统框架及结构 (1)

1.1.1总体架构 (1)

1.1.2数据流架构 (2)

1.1.3功能结构 (3)

1.1.4硬件结构 (8)

1.2总体技术要求 (9)

1.2.1建设原则 (9)

1.2.2基本要求 (10)

1.2.3全景建模要求 (12)

1.2.4图形绘制要求 (14)

1.2.5通信要求 (15)

1.2.6信息采集要求 (15)

1.2.7横向互联要求 (16)

1.2.8纵向互联要求 (16)

1.2.9在线扩展支持 (16)

1.2.10二次安防要求 (17)

1.3总体技术指标 (18)

1.3.1系统监控规模 (18)

1.3.2系统分析计算规模 (18)

1.3.3数据处理及存储规模 (19)

1.3.4系统年可用率 (19)

2基础资源平台(BRP) (20)

2.1数据库支撑平台(DSP) (20)

2.1.1时序数据库服务 (20)

2.1.2关系数据库服务 (21)

2.1.3实时数据库服务 (23)

2.2软件支撑平台(SSP) (25)

2.2.1平台服务类 (25)

2.2.2运行服务总线类 (61)

2.2.3资源管控类 (73)

2.2.4安全管控类 (81)

2.3硬件支撑平台(HSP) (87)

2.4数据中心 (88)

2.4.1数据采集与交换类 (88)

2.4.2全景数据建模类 (117)

2.4.3数据集成与服务类 (124)

3电网运行控制系统(OCS)【主网部分】 (158)

3.1监视中心 (158)

3.1.1稳态监视类 (158)

3.1.2暂态监视类 (182)

3.1.3环境监视类 (195)

3.1.4在线预警类 (217)

3.1.5节能环保监视类 (225)

3.1.6设备监视类 (235)

3.1.7在线计算类 (257)

3.1.8智能告警类 (303)

3.2控制中心 (306)

3.2.1手动操作类 (306)

3.2.2自动控制类 (319)

4电网运行管理系统(OMS)【主网部分】 (344)

4.1并网管理类 (344)

4.1.1中长期运行方式 (344)

4.1.2调度前期管理 (345)

4.1.3并网审核管理 (347)

4.1.4退役管理 (353)

4.2运行风险管理类 (355)

4.2.1电力安全事故(事件)应急管理 (355)

4.2.2运行风险管控 (356)

4.3运行计划管理类 (359)

4.3.1负荷预测管理 (359)

4.3.2有序用电 (360)

4.3.3断面限额安排 (363)

4.3.4电压无功计划编制 (364)

4.3.5发受电计划编制 (366)

4.3.7水库调度计划编制 (394)

4.3.8运行方式管理 (395)

4.4运行控制管理类 (397)

4.4.1智能操作票 (397)

4.4.2调度运行日志 (401)

4.4.3水调运行日志 (403)

4.4.4监控运行日志 (405)

4.4.5电网运行值班管理 (407)

4.4.6运行资质管理 (409)

4.4.7调度操作指挥 (411)

4.4.8应急预案及事故决策支持 (424)

4.4.9保电运行管理 (426)

4.4.10事故报告管理 (428)

4.5运行评价与改进管理类 (429)

4.5.1发电运行评价 (429)

4.5.2电网运行评价 (439)

4.5.3调度工作评价 (442)

4.5.4专业运行报表 (448)

4.5.5每日运行汇报 (457)

4.5.6信息披露与Web发布 (459)

4.6二次系统管理类 (462)

4.6.1新设备入网管理 (462)

4.6.2定值审核与执行 (464)

4.6.3自动化运维管理 (466)

4.6.4通信运行管理 (471)

4.6.5设备缺陷管理 (479)

4.6.6定检计划管理 (481)

4.6.7资源申请及服务管理 (482)

4.6.8二次设备投退管理 (485)

4.6.9保护动作信息管理 (486)

4.6.10反措管理 (487)

4.7计算分析服务类 (488)

4.7.1保护定值整定计算 (488)

4.7.4最优潮流计算 (499)

4.7.5潮流计算 (502)

4.7.6灵敏度分析 (505)

4.7.7负荷预测 (508)

4.7.8负荷特性分析 (515)

4.7.9电压无功优化分析 (516)

4.7.10负荷转供分析 (518)

4.7.11安全校核分析 (519)

4.7.12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 (530)

4.7.13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 (534)

4.7.14节能环保分析与优化 (541)

4.8基础信息服务类 (545)

4.8.1输变配电设备参数 (545)

4.8.2二次设备版本及配置 (546)

4.8.3运行图档资料 (548)

4.8.4用电用户信息 (550)

4.8.5运行人员信息 (551)

4.8.6发电资源信息库 (552)

4.8.7交易计划信息 (553)

4.8.8运行缺陷信息 (555)

4.8.9电网地理信息 (556)

4.8.10气象环境信息 (557)

5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主网部分】 (559)

5.1智能引擎 (559)

5.1.1运行KPI引擎 (559)

5.1.2KPI应用场景引擎 (562)

5.1.3决策分析引擎 (566)

5.1.4运行操控引擎 (567)

5.1.5界面集成与定制 (568)

5.1.6移动终端服务 (570)

5.1.7Web展示服务 (571)

5.2人机交互环境 (572)

5.2.3驾驶回放 (575)

6镜像测试培训系统(MTT)【主网部分】 (577)

6.1系统镜像与同步 (577)

6.1.1系统功能镜像 (577)

6.1.2数据同步 (577)

6.2系统测试仿真 (579)

6.2.1系统功能测试仿真 (579)

6.3专业培训 (580)

6.3.1调度员培训 (580)

6.3.2自动化培训 (599)

6.3.3运行策划培训 (600)

7电网运行控制系统(OCS)【配网部分】 (601)

7.1监视中心 (601)

7.1.1稳态监视类 (601)

7.1.2暂态监视类 (610)

7.1.3智能告警类 (616)

7.1.4环境监视类 (618)

7.1.5节能环保监视类 (630)

7.1.6在线预警类 (632)

7.1.7设备监视类 (639)

7.1.8在线计算类 (662)

7.2控制中心 (701)

7.2.1手动操作类 (701)

7.2.2自动控制类 (712)

8电网运行管理系统(OMS)【配网部分】 (714)

8.1并网管理类 (714)

8.1.1中长期运行方式 (714)

8.1.2调度前期管理 (715)

8.1.3并网审核管理 (716)

8.1.4退役管理 (721)

8.2运行风险管理类 (722)

8.2.1电力安全事故(事件)应急管理 (722)

8.3.1负荷预测管理 (726)

8.3.2有序用电 (727)

8.3.3电压无功计划编制 (729)

8.3.4综合停电 (731)

8.3.5运行方式管理 (738)

8.4运行控制管理类 (740)

8.4.1智能操作票 (740)

8.4.2调度运行日志 (744)

8.4.3监控运行日志 (746)

8.4.4电网运行值班管理 (748)

8.4.5运行资质管理 (751)

8.4.6调度操作指挥 (753)

8.4.7应急预案及事故决策支持 (763)

8.4.8保电运行管理 (765)

8.4.9事故报告管理 (766)

8.5运行评价与改进管理类 (767)

8.5.1发电运行评价 (767)

8.5.2电网运行评价 (777)

8.5.3调度工作评价 (780)

8.5.4专业运行报表 (785)

8.5.5每日运行汇报 (794)

8.5.6信息披露与Web发布 (796)

8.6二次系统管理类 (799)

8.6.1新设备入网管理 (799)

8.6.2定值审核与执行 (801)

8.6.3自动化运维管理 (803)

8.6.4通信运行管理 (808)

8.6.5设备缺陷管理 (816)

8.6.6定检计划管理 (817)

8.6.7资源申请及服务管理 (819)

8.6.8二次设备投退管理 (821)

8.6.9保护动作信息管理 (822)

8.7.1保护定值整定计算 (824)

8.7.2短路电流计算 (829)

8.7.3潮流计算 (832)

8.7.4负荷预测 (835)

8.7.5负荷特性分析 (842)

8.7.6负荷转供分析 (843)

8.7.7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 (844)

8.7.8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 (849)

8.7.9节能环保分析与优化 (856)

8.8基础信息服务类 (860)

8.8.1输变电设备参数 (860)

8.8.2二次设备版本及配置 (861)

8.8.3运行图档资料 (863)

8.8.4用电用户信息 (865)

8.8.5运行人员信息 (866)

8.8.6交易计划信息 (867)

8.8.7运行缺陷信息 (869)

8.8.8电网地理信息 (870)

8.8.9气象环境信息 (871)

9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配网部分】 (873)

9.1智能引擎 (873)

9.1.1运行KPI引擎 (873)

9.1.2KPI应用场景引擎 (873)

9.1.3决策分析引擎 (873)

9.1.4运行操控引擎 (873)

9.1.5界面集成与定制 (873)

9.1.6移动终端服务 (873)

9.1.7Web展示服务 (873)

9.2人机交互环境 (873)

9.2.1预驾驶 (873)

9.2.2实时驾驶 (874)

9.2.3驾驶回放 (874)

10镜像测试培训系统(MTT)【配网部分】 (875)

10.1专业培训 (875)

10.1.1调度员培训 (875)

11与现有系统接口要求 (876)

11.1横向系统接口要求 (876)

11.1.1资产管理系统 (876)

11.1.2营销管理系统 (876)

11.1.3电能计量系统 (876)

11.1.4一次设备在线监测系统 (876)

11.1.5线路在线监测系统 (876)

11.1.6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 (877)

11.1.7 (877)

11.1.8备调系统 (877)

11.2纵向系统接口要求 (877)

11.2.1上级OS2/调度自动化系统 (877)

11.2.2厂站自动化系统 (878)

11.2.3 (878)

12系统配置和部署要求 (879)

12.1硬件配置 (879)

12.1.1基本要求 (879)

12.1.2服务器配置要求 (880)

12.1.3工作站配置要求 (881)

12.1.4存储设备配置要求 (882)

12.1.5网络设施配置要求 (883)

12.1.6安全防护设备配置要求 (885)

12.1.7其它设备配置要求 (895)

12.2软件配置 (898)

12.2.1基本要求 (898)

12.2.2操作系统配置要求 (898)

12.2.3关系数据库配置要求 (898)

12.2.4时序数据库配置要求 (899)

12.2.5服务总线配置要求 (899)

12.2.6应用软件配置要求 (899)

12.2.7开发工具配置要求 (899)

12.3配置清单(参考) (899)

12.3.1主站硬件配置清单 (899)

12.3.2主站软件配置清单 (902)

12.3.3县级主站(分布式采集及监控模式)硬件配置清单 (903)

12.3.4县级主站(分布式采集及监控模式)软件配置清单 (905)

12.3.5县级主站(远程工作站模式)硬件配置清单 (906)

12.3.6县级主站(远程工作站模式)软件配置清单 (907)

13附录 (908)

13.1系统配置图(参考) (908)

13.2术语及缩略语 (910)

13.3使用说明 (914)

13.3.1总体说明 (914)

13.3.2功能模块选配说明 (914)

13.3.3功能创新说明 (914)

13.3.4与现有系统的关系 (915)

13.3.5附表1xxx电网OS2地级主站模块列表及选配情况 (916)

13.3.6附表2功能创新调整记录表 (927)

引言

xxx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peration Smart System,简称:OS2)是一个完整、开放、标准的技术支撑体系,其功能范围涵盖电网运行监测、计量、调节、控制、保护、分析和管理等,通过建设统一大平台,对现有孤立分散的各类二次系统进行规范、整合和集成,实现全公司范围内二次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全面共享、业务流程无缝衔接,推动二次一体化建设。

OS2分为主站端和厂站端。其中,主站端分为网、省、地三级,网级主站、省级主站和地级主站分别面向网公司、省公司和供电局范围的系统运行与管理,各级主站应用功能以模块化的方式,构建于统一平台基础上。其中,地级主站包含主网侧和配用侧的应用功能,县级作为地级主站的终端,不再单独建设主站。

本文件是基于OS2地级主站完整模块配置的标准化设计指南,描述了OS2地级主站的技术、功能和配置要求。

1总体要求

1.1 系统框架及结构

1.1.1总体架构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其主要内容包括:

a)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由网、省、地(县、配)各级主站系统和厂站系

统共同组成,每级主站/厂站系统划分为基础资源平台(BRP)、运行控制系统(OCS)、运行管理系统(OMS)、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或变电运行驾驶舱(SOC)、镜像测试培训系统(MTT)五大部分。

b)系统遵循SOA架构体系,基于统一的ICT基础设施,在统一的模型及服务接

口标准基础上,构建一体化支撑平台及运行服务总线(OSB)。各类业务功能以此为基础开展建设或功能完善。通过支撑平台和横向运行服务总线集成各级主站/厂站内的功能模块/业务子系统,通过纵向运行服务总线实现与上、下级相

关业务系统的互联。

c)系统通过OSB标准服务接口实现与其它相关业务系统(如资产管理系统等企业

信息化系统)的信息共享、协调控制及流程化管理。

d)网、省、地、厂站各级系统分别建设,县级系统、集控/巡维中心系统与地级主

站系统统一建设。

e)地级主站采用统一技术架构和基础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主网和配网部

分的OCS、OMS、POC、MTT功能模块。其中,数据中心的前置采集相关功能模块主配网侧分别部署,数据集成、存储和服务应统一考虑。主配网关系数据库应统一管理和分配,硬件配置原则上主配网功能协同考虑,具备条件的也可以独立配置。

1.1.2数据流架构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数据流架构如下图所示,其要点如下:

a)OS2主站与厂站间利用主站端的前置运行环境和厂站端的智能远动(或智能配

电终端)实现模型&画面、稳态数据、动态数据、保护数据、视频数据、计量数据等各类数据的综合采集与交换;

b)OS2主站利用横向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功能模块通过横向OSB总线实现与OS2

外部的其它相关业务系统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交换;

c)各级主站间利用纵向主站间综合数据交换功能模块通过纵向OSB总线实现上

下级系统间各类数据的交换;

d)在主站系统内部:

1)通过前置运行环境获取的厂站(含馈线、配电站)模型及画面在通过模型

管理和图形绘制功能模块处理后进入全景数据模型统一管理和发布;

2)前置运行环境采集的稳态、动态、保护、视频等各类数据通过消息总线直

接进入稳态监视、动态监视、保护运行监视、视频与环境监视等各类监视

功能模块使用;这些功能模块并将其需对外共享的公共数据通过消息总线

提供给数据中心的数据集成与服务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和对外发布;

3)对于需要在关系数据库和时序数据库中存储和访问的各类数据,由数据中

心的数据库支撑平台类服务统一对外提供;

4)OS2各应用功能间可通过消息总线和服务总线进行信息交换及服务功能调

用;

5) OS2各应用内部可创建实时缓存,存储应用需频繁访问的各类数据。

……

模型&画面

稳态数据

动态数据

保护数据

视频数据

计量数据

模型&画面

RTU PMU 保信计量……

关系库时序库

图形绘制

模型管理全景数据模型

公共应用扩展

消 息 总 线

服 务 总 线稳态监视动态监视保护运行监视

站端视频

与环境监视POC

OMS

ocs

厂站智能远动(或智能配电终端)

横向OSB 总线

纵向OSB

总线

BRP

……

数据集成与服务 数据中心缓存

实时缓存

实时缓存

实时缓存实时缓存

……

数据存储

前置运行环境

纵向主站间综合数据交换

横向业务系统数据交换下级主站

上级主站

向OSB

总线

1.1.3 功能结构 1.1.3.1

系统功能组成

OS2主站系统一共由205个功能模块组成,按逻辑关系分别划分到基础资源平台(BRP ,56个),运行控制系统(OCS ,65个),运行管理系统(OMS ,68个),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10个)及镜像测试及培训系统(6个)。

以上各功能模块在网、省、地各级及各单位根据应用需求分为应选、可选和不选三类。其中OS2地级主站共可建设194个功能模块(应选138个,可选56个)。按组成划

分,BRP应选52个,可选4个;OCS应选32个,可选26个;OMS应选43个,可选21个;POC应选10个;MTT应选1个,可选5个。

OS2地级主站系统的详细功能组成如下图所示:

第5页

运行控制系统(OCS )监视中心

控制中心

手动操作类

镜像测试及培训系统(MTT

控制调节及防误模块运行状态标识操作模块

程序化控制模块保护定值执行模块

安稳定值执行模块错峰操作模块

自动控制类

自动发电控制模块自动电压控制模块

直流功率自动控制模块电网快速控制模块

计划调整及执行模块区域备自投模块基础资源平台(BRP

软件支撑平台

资源管控类系统资源管控模块大屏幕控制模块网络准入模块

安全管控类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安全审计模块防病毒模块硬件支撑平台

存储类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备份模块

安全设施类

加密装置模块防火墙模块

隔离装置模块入侵检测装置模块

环境及动力监测设备

计算机类

服务器模块工作站模块

网络类路由器模块交换机模块

数据库支撑平台

(DSP )

时序数据库服务关系数据库服务公用设施

大屏幕模块机房模块电源模块精密空调模块

数据中心

数据采集与交换类

前置运行环境模块动态数据采集模块

厂站及终端综合数据交

换模块视频信息采集模块

纵向主站间综合数据

交换模块水情数据采集模块

横向业务系统数据交换

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

全景数据建

模类模型校核模块模型拼接模块模型管理模块数据集成与服务类

数据集成模块数据服务模块

馈线自动控制模块

模式管理模块

机房监控模块通信资源管理模块

基础软件类

操作系统模块虚拟化平台模块

实时数据库服务

稳态监视

类发电运行监视模块

输电运行监视模块

配电运行监视模块

用电运行监视模块

水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分布式发电/储能/微网

综合监视模块节能环保监视类

火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风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

光伏发电运行综合监视

模块

动态监视

类机组动态运行监视模块电网动态运行监视模块功率扰动监视模块低频振荡监视模块

暂态监视

电能质量监视模块录波分析监视模块智能告警类

智能告警模块

环境监视

气象监视模块雷电监视模块自然灾害监视

站端视频与环境监视

模块

线路覆冰及微气象监视

模块

绝缘子污秽监视模块在线预警

安全分析与预警模块经济分析与预警模块优质分析与预警模块环保分析与预警模块

设备监视类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模块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模块

通信运行监视模块

在线计算

在线拓扑分析模块在线状态估计模块在线潮流计算模块在线静态安全分析模块在线灵敏度分析模块

在线外网等值模块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块在线稳定计算模块在线故障诊断模块馈线故障处理模块在线网损计算模块停电损失负荷统计模块用户电源追溯模块用电风险在线分析在线解合环分析模块配电网快速仿真模块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块

(SSP)

(DaC)

(PuI)

(HSP)

系统功能镜像

数据同步

系统功能测试仿真

调度员培训

自动化培训

运行策划培训

专业培训

系统测试仿真

系统镜像与同步

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 )

运行管理系统(OMS )10

KPI 应用场景引擎移动终端服务

决策分析引擎Web 展示服务

智能引擎

实时驾驶

预驾驶

驾驶回放

人机交互环境管理中心

负荷预测管理发受电计划编制

运行计划管理

能源预测有序用电断面限额安排电压无功计划编制

水库调度计划编制

运行方式管理

智能操作票受令资格管理

运行控制管理

调度运行日志水调运行日志监控运行日志电网运行值班管理调度操作指挥

应急预案及事故决策支持

保电运行管理

事故报告管理

定检计划管理

二次系统管理

定值审核与执行自动化运维管理通信运行管理主站设备缺陷管理

资源申请及服务管理

二次设备投退管理

保护动作信息管理

综合停电

反措管理

并网管理

中长期运行方式

调度前期管理并网审核管理

发电运行评价信息披露与WEB 发布

运行评价与改进管

电网运行评价调度工作评价专业运行报表每日运行汇报

计算分析服务

保护定值整定计算安稳策略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最优潮流计算灵敏度分析负荷预测负荷特性分析电压无功优化分析梯级优化分析水火电协调优化分析安全校核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

节能环保分析优化

潮流计算负荷转供分析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

运行管理系统(

OMS )运行风险

管理

运行风险管控

电力安全事故(事件)

应急管理

输变电设备参数发电资源信息库

基础信息服务

二次设备版本及配置运行图档资料用电用户信息运行人员信息交易计划信息

运行缺陷信息

电网地理信息

气象环境信息

运行KPI 引擎

界面集成与定制

运行操控引擎

在线保护定值计算与校

核模块

保护运行监视模块安稳运行监视模块横向跨区同步模块

核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

新设备入网管理电网气象预测分析

地级主站模块体系图(应选138,可选56,不选11)

7

26324

2143524

1

5

平台服务类

地理信息服务模块时间同步服务模块工作流服务模块文件服务模块报表服务模块

消息收发服务模块运行服务总线类

高速数据总线模块通用服务总线模块

图形生成模块图形维护工具

通用事件服务

CASE 管理服务模块图形浏览工具

安全约束调度模块

在线统计及公式计算模

退役管理

第6页

运行控制系统(OCS )监视中心

控制中心

手动操作类

镜像测试及培训系统(MTT

控制调节及防误模块运行状态标识操作模块

程序化控制模块保护定值执行模块

安稳定值执行模块错峰操作模块

自动控制类

自动发电控制模块自动电压控制模块

直流功率自动控制模块电网快速控制模块

计划调整及执行模块区域备自投模块基础资源平台(BRP

软件支撑平台

资源管控类系统资源管控模块大屏幕控制模块网络准入模块

安全管控类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安全审计模块防病毒模块硬件支撑平台

存储类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备份模块

安全设施类

加密装置模块防火墙模块

隔离装置模块入侵检测装置模块

环境及动力监测设备

计算机类

服务器模块工作站模块

网络类路由器模块交换机模块

数据库支撑平台

(DSP )

时序数据库服务关系数据库服务公用设施

大屏幕模块机房模块电源模块精密空调模块

数据中心

数据采集与交换类

前置运行环境模块动态数据采集模块

厂站及终端综合数据交

换模块视频信息采集模块

纵向主站间综合数据

交换模块水情数据采集模块

横向业务系统数据交换

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

全景数据建

模类模型校核模块模型拼接模块模型管理模块数据集成与服务类

数据集成模块数据服务模块

馈线自动控制模块

模式管理模块

机房监控模块通信资源管理模块

基础软件类

操作系统模块虚拟化平台模块

实时数据库服务

稳态监视

类发电运行监视模块

输电运行监视模块

配电运行监视模块

用电运行监视模块

水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分布式发电/储能/微网

综合监视模块节能环保监视类

火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风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

光伏发电运行综合监视

模块

动态监视

类机组动态运行监视模块电网动态运行监视模块功率扰动监视模块低频振荡监视模块

暂态监视

电能质量监视模块录波分析监视模块智能告警类

智能告警模块

环境监视

气象监视模块雷电监视模块自然灾害监视

站端视频与环境监视

模块

线路覆冰及微气象监视

模块

绝缘子污秽监视模块在线预警

安全分析与预警模块经济分析与预警模块优质分析与预警模块环保分析与预警模块

设备监视类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模块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模块

通信运行监视模块

在线计算

在线拓扑分析模块在线状态估计模块在线潮流计算模块在线静态安全分析模块在线灵敏度分析模块

在线外网等值模块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块在线稳定计算模块在线故障诊断模块馈线故障处理模块在线网损计算模块停电损失负荷统计模块用户电源追溯模块用电风险在线分析在线解合环分析模块配电网快速仿真模块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块

(SSP)

(DaC)

(PuI)

(HSP)

系统功能镜像

数据同步

系统功能测试仿真

调度员培训

自动化培训

运行策划培训

专业培训

系统测试仿真

系统镜像与同步

运行管理系统(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 )

OMS )10

KPI 应用场景引擎移动终端服务

决策分析引擎Web 展示服务

智能引擎

实时驾驶

预驾驶

驾驶回放

人机交互环境管理中心

负荷预测管理发受电计划编制

运行计划管理

能源预测有序用电断面限额安排电压无功计划编制

水库调度计划编制

运行方式管理

智能操作票受令资格管理

运行控制管理

调度运行日志水调运行日志监控运行日志电网运行值班管理调度操作指挥

应急预案及事故决策支持

保电运行管理

事故报告管理

定检计划管理

二次系统管理

定值审核与执行自动化运维管理通信运行管理主站设备缺陷管理

资源申请及服务管理

二次设备投退管理

保护动作信息管理

综合停电

反措管理

并网管理

中长期运行方式

调度前期管理并网审核管理

发电运行评价信息披露与WEB 发布

运行评价与改进管

电网运行评价调度工作评价专业运行报表每日运行汇报

计算分析服务

保护定值整定计算安稳策略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最优潮流计算灵敏度分析负荷预测负荷特性分析电压无功优化分析梯级优化分析水火电协调优化分析安全校核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

节能环保分析优化

潮流计算负荷转供分析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

运行管理系统(

OMS )运行风险

管理

运行风险管控

电力安全事故(事件)

应急管理

输变电设备参数发电资源信息库

基础信息服务

二次设备版本及配置

运行图档资料用电用户信息运行人员信息交易计划信息

运行缺陷信息

电网地理信息

气象环境信息

运行KPI 引擎

界面集成与定制

运行操控引擎

在线保护定值计算与校

核模块

保护运行监视模块安稳运行监视模块横向跨区同步模块

核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

新设备入网管理电网气象预测分析

地级主网模块体系图(应选134,可选55,不选16)

11

25294

2143524

1

5

平台服务类

地理信息服务模块时间同步服务模块工作流服务模块文件服务模块报表服务模块

消息收发服务模块运行服务总线类

高速数据总线模块通用服务总线模块

图形生成模块图形维护工具

通用事件服务

CASE 管理服务模块图形浏览工具

安全约束调度模块

在线统计及公式计算模

退役管理

第7页

运行控制系统(OCS )监视中心

控制中心

手动操作类

镜像测试及培训系统(MTT

控制调节及防误模块运行状态标识操作模块

程序化控制模块保护定值执行模块

安稳定值执行模块错峰操作模块

自动控制类

自动发电控制模块自动电压控制模块

直流功率自动控制模块电网快速控制模块

计划调整及执行模块区域备自投模块基础资源平台(BRP

软件支撑平台

资源管控类系统资源管控模块大屏幕控制模块网络准入模块

安全管控类用户权限管理模块安全审计模块防病毒模块硬件支撑平台

存储类

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备份模块

安全设施类

加密装置模块防火墙模块

隔离装置模块入侵检测装置模块

环境及动力监测设备

计算机类

服务器模块工作站模块

网络类路由器模块交换机模块

数据库支撑平台

(DSP )

时序数据库服务关系数据库服务公用设施

大屏幕模块机房模块电源模块精密空调模块

数据中心

数据采集与交换类

前置运行环境模块动态数据采集模块

厂站及终端综合数据交

换模块视频信息采集模块

纵向主站间综合数据

交换模块水情数据采集模块

横向业务系统数据交换

模块气象信息采集模块

全景数据建

模类模型校核模块模型拼接模块模型管理模块数据集成与服务类

数据集成模块数据服务模块

馈线自动控制模块

模式管理模块

机房监控模块通信资源管理模块

基础软件类

操作系统模块虚拟化平台模块

实时数据库服务

稳态监视

类发电运行监视模块

输电运行监视模块

配电运行监视模块

用电运行监视模块

水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分布式发电/储能/微网

综合监视模块节能环保监视类

火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风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

光伏发电运行综合监视

模块

动态监视

类机组动态运行监视模块电网动态运行监视模块功率扰动监视模块低频振荡监视模块

暂态监视

电能质量监视模块录波分析监视模块智能告警类

智能告警模块

环境监视

气象监视模块雷电监视模块自然灾害监视

站端视频与环境监视

模块

线路覆冰及微气象监视

模块

绝缘子污秽监视模块在线预警

安全分析与预警模块经济分析与预警模块优质分析与预警模块环保分析与预警模块

设备监视类一次设备状态监测模块二次设备状态监测模块

通信运行监视模块

在线计算

在线拓扑分析模块在线状态估计模块在线潮流计算模块在线静态安全分析模块在线灵敏度分析模块

在线外网等值模块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块在线稳定计算模块在线故障诊断模块馈线故障处理模块在线网损计算模块停电损失负荷统计模块用户电源追溯模块用电风险在线分析在线解合环分析模块配电网快速仿真模块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块

(SSP)

(DaC)

(PuI)

(HSP)

系统功能镜像

数据同步

系统功能测试仿真

调度员培训

自动化培训

运行策划培训

专业培训

系统测试仿真

系统镜像与同步

运行管理系统(电力系统运行驾驶舱(POC )

OMS )10

KPI 应用场景引擎移动终端服务

决策分析引擎Web 展示服务

智能引擎

实时驾驶

预驾驶

驾驶回放

人机交互环境管理中心

负荷预测管理发受电计划编制

运行计划管理

能源预测有序用电断面限额安排电压无功计划编制

水库调度计划编制

运行方式管理

智能操作票受令资格管理

运行控制管理

调度运行日志水调运行日志监控运行日志电网运行值班管理调度操作指挥

应急预案及事故决策支持

保电运行管理

事故报告管理

定检计划管理

二次系统管理

定值审核与执行自动化运维管理通信运行管理主站设备缺陷管理

资源申请及服务管理

二次设备投退管理

保护动作信息管理

综合停电

反措管理

并网管理

中长期运行方式

调度前期管理并网审核管理

发电运行评价信息披露与WEB 发布

运行评价与改进管

电网运行评价调度工作评价专业运行报表每日运行汇报

计算分析服务

保护定值整定计算安稳策略计算短路电流计算最优潮流计算灵敏度分析负荷预测负荷特性分析电压无功优化分析梯级优化分析水火电协调优化分析安全校核分析

经济运行分析与优化

节能环保分析优化

潮流计算负荷转供分析电能质量分析与优化

运行管理系统(

OMS )运行风险

管理

运行风险管控

电力安全事故(事件)

应急管理

输变电设备参数发电资源信息库

基础信息服务

二次设备版本及配置

运行图档资料用电用户信息运行人员信息交易计划信息

运行缺陷信息

电网地理信息

气象环境信息

运行KPI 引擎

界面集成与定制

运行操控引擎

在线保护定值计算与校

核模块

保护运行监视模块安稳运行监视模块横向跨区同步模块

核电运行综合监视模块

新设备入网管理电网气象预测分析

地级配网模块体系图(应选113,可选44,不选48)

26

241514

18365121

5

3

退役管理

平台服务类

地理信息服务模块时间同步服务模块工作流服务模块文件服务模块报表服务模块

消息收发服务模块运行服务总线类

高速数据总线模块通用服务总线模块

图形生成模块图形维护工具

通用事件服务

CASE 管理服务模块图形浏览工具

安全约束调度模块

在线统计及公式计算模

1.1.3.2 系统功能布局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的功能总体布局逻辑示意如下图所示。根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要求,系统各项功能根据应用需要分别部署在安全区I 、安全区II 和安全区III 。其中安全区I 和安全区II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交换功能群、应用功能群,安全区I 的应用和安全区II 的应用通过防火墙逻辑隔离,同时安全区I 和安全区II 的应用均可通过防火墙的第三通道与I 、II 区数据中心互联;安全区III 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与交换功能群、应用功能群、WEB 服务和移动终端服务,并与III 区数据中心互联;I 、II 区数据中心与III 区数据中心分别为安全区I 、II 和安全区III 提供统一配置和管理的存储设备、关系数据库、时序数据库、模型及数据服务等数据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并利用中心内的跨区通信服务通过正反向隔离装置进行数据交换;另外,数据中心数据采集与交换类各模块根据前置采集和数据交换的功能和安全防护要求,分别在安全I 、II 、III 区部署,详见后文各模块“部署要求”。

交换机

正向隔离装置

反向隔离装置

交换机

安全区Ⅱ

安全区Ⅲ

Ⅰ区应用Ⅰ区采集Ⅱ区应用

Ⅱ区采集防火墙

Ⅱ区交换机

Ⅰ区通信网络

Ⅱ区通信网络

Ⅰ区交换机

交换机

Ⅰ、Ⅱ区

数据中心

交换机

Ⅲ区应用

Web 服务

移动终端服务

综合业务数据网

外部系统

防火墙

防火墙

安全区Ⅰ

跨区通信服务

Ⅲ区 数据中心

跨区通信服务

1.1.4 硬件结构

系统的硬件逻辑配置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一区应用服务器群

磁盘阵列

一、二区公共数据及数据库服务器群

一区数据采集与交换服务器群公用人机终端二区数据采集与交换服务器群

二区应用服务器群

公用人机终端

三区数据交换服务器群

三区公共数据及数据库服务器群

三区应用服务器群

公用人机终端

磁盘阵列

交换机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交换机

防火墙

防火墙

正向隔离装置

反向隔离装置

跨区通信服务器

跨区通信服务器

交换机

交换机

图1-1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主站硬件逻辑配置结构示意图

系统硬件配置按照网段划分为数据采集与交换、数据存储、人机终端和应用四类。数据采集与交换处于内外网边界,主要完成内外部的信息交换;按照数据特性,数据存储和应用相对独立的特点,I 、II 区进行统一的基于SAN 的数据存储,遵循安全防护的要求,III 区配置另外一套SAN ;根据不同应用的业务特性来配置相应的应用服务器群;人机工作站按照安全区统一配置,实现界面统一及资源共享。

1.2 总体技术要求 1.

2.1 建设原则

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应为网、省、地、县各级电网及厂站的安全、经济、优质、环保运行提供充分的技术支持。其总体上按照“一体化、模块化、智能化”的原则设计建设。

1.2.1.1 一体化

满足电网大二次一体化的要求。全方位覆盖各级主站及厂站(含馈线、配电站)的运行监控与运行管理需求;全过程支持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各环节的一体化管控;全面协调电网运行业务和信息的横向协同和纵向贯通。

应在统一模型和服务接口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各级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各级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确保系统功能模块之间、主站之间、主站与厂站之间、厂站与厂站之间资源的统一共享和协调控制。

各级系统的ICT 基础设施应统一配置,并逐步实现统一的数据容灾与备份和统一的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信息系统部分 2017年6月

目录 1. 综述 (4) 2. 建设思想与原则 (4) 2.1.1. 标准性原则 (4) 2.1.2. 先进性原则 (5) 2.1.3. 完整性原则 (5) 2.1.4. 实用性原则 (5) 2.1.5. 开放性原则 (6) 2.1.6. 安全性原则 (6) 2.1.7. 经济性原则 (6) 3. 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6) 3.1. 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6) 3.2. 信息系统硬件网络拓扑结构 (8) 4. 信息系统功能方案 (11) 4.1. 生产管理部分 (11) 4.1.1. 运行工况监视与查询 (11) 4.1.2. 运行统计与考核 (15) 4.1.3. 性能计算 (17) 4.1.4. 耗差分析 (17) 4.1.5. 运行优化 (17) 4.1.6. 负荷优化分配 (19) 4.1.7. 控制系统优化 (20) 4.1.8. 应力与寿命管理 (21) 4.1.9.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1) 4.1.10. 数据归类统计 (22) 4.1.11. 设备可靠性管理 (22) 4.1.12. 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23) 4.1.13. 参数劣化分析 (24) 4.1.14. 短消息中心 (24) 4.1.15. 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25) 4.1.16.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25) 4.1.17. 金属安全监督 (26) 4.1.18. 系统管理 (26) 4.1.19. 氧化锆氧量分析 (27) 4.1.20. 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检测 (27) 4.1.2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 (28) 4.1.22. 汽机振轮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30) 4.1.23. 飞灰含碳在线检测 (31) 4.1.24. 磨煤机CO监测系统 (32) 4.1.25. 火焰检测系统 (33) 4.1.26. 运行管理系统 (34) 4.1.27. 安全监察管理系统 (35) 4.1.28. 技术监督管理系统 (37) 4.1.29. 班组管理系统 (37)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优势很多

中国发展智能电网优势很多2009/12/31/09:19 “智能电网”——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国策。全球金融危机催生了“智能电网”,未发生金融危机时,虚拟经济的“繁荣”模糊了实体经济与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间存在的一系列尖锐矛盾,电力的变革显得既不重要,又不紧迫,也不可能。“智能电网”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重塑竞争力将起重要作用,但其意义绝非仅仅是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 国际智能电网背景 在世界“绿色产业革命”的大环境下,二十多年来,世界发达国家在政府主导下,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电力发展的战略规划。先期重点在发电方面并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果,如美国先后提出了CCT《清洁煤发展计划》、CCPI《清洁煤创新发展计划》、FUTUREGEN重大示范项目计划等等。2003年美国政府在《电网—2030》规划中首先较完整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战略构思,“智能”是手段为其战略构思宗旨、目的服务,其后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工业示范、社会试点直至局部商业化运营,现己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国策。2005年欧盟将智能电网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开展研究。美国能源部关于智能电网定义表述为:智能电网是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来保证更为高效、经济和安全地发电、输电和供电的现代电网,它集成了从发电、输电和配电以及用电设备领域的大量有益于社会的创新技术和手段,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需求。 智能电网战略宗旨、核心、技术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世界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美国的“统一智能电网”、欧盟的“超级智

能电网”都是一种形象性称呼,之所以得到世界认可,并不是因为它的称呼,而是因为它的战略构思内容符合当今能源变革的宗旨、目的并已局部证实能起到实效。 因国情和电力发展阶段不同,各国智能电网定义、内含、重点会有所区别,但其“安全、经济、高效、清洁、低碳”的变革宗旨、核心应是相同的,采用先进传感、通信、控制技术,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互动化交易等技术管理措施特点是相同的,可以认为当今智能电网战略宗旨、核心、技术管理措施的提出和实施标志着世界电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都必须遵循电力的基本规律,都含有不受时间限制的相同基本理念,它们的核心、基本形态、关键技术有相同、更有不同之处。 欧美发达国家提出的智能电网战略重点在供用电侧,包括接纳可再生能源、需求侧的智能管理、双向互动等,和更大范围的高压联网,它符合欧美发达国家实际国情、电力发展阶段以及基础现状。 从中国具体国情看,在中国称为“智能电力系统”战略更为确切,只有发、输、供、用全方位的变革、创新、发展才能真正达到电力变革的宗旨、目的,这四方面变革、创新、发展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需要协调有序的推进,任何方面过度超前或滞后,都会严重影响中国电力发展进程。从广义电网概念,以高效、低碳为核心的电力变革、创新以及国际上容易认知角度看,可以称为智能电网战略,与以往称为电力发展规划相比,也更具有时代特征。 中国智能电网战略研究应包括发、输、供、用四个方面变革、创新、发展。与发达国家不同的国情和电力发展阶段要考虑在其中,如中国未来二、

智慧电厂的关键技术教学总结

智慧电厂的关键技术 一个人走的更快,一群人走的更远! 分享给好友一起讨论吧~ 智慧电厂的本质是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在发电领域的高度 发展与深度融合,体现在大数据、物联网、可视化、先进测量与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系统化应用,主要特征是泛在感知、自适应、智能融合与互动化。智慧电厂也称为智能电厂或智能电站,其技术核心是信息融合与智能发电技术,目前在水电、燃气轮机电厂及新能源电站均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应用,智能核电概念也已提出,但范围最广、复杂程度最高的常规燃煤火电厂的智能化发展才是智慧电厂研究与 应用的最重要领域,以下主要就常规火力发电厂的智能化技术展开讨论。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机器代人,通过人与智能化的检测、控制与执行系统实现对人类专家的替代,体现在生产制造过程的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协同化,将数据挖掘、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和预测控制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工程设计、生产调度、过程监控、故障诊断、运营管控等,实现生产过程与管理决策的智能化。在发电厂智能化技术的系统性研究与应用方面,国内外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研究重点更倾向于新能源发电,如旨在有效运用分布式发电资源的VPP (虚拟电厂)技术,

可提高分布式发电的可控性。而对于常规火电厂,西门子、GE 等部分制造厂商,则将关注重点集中在区域数据共享与可视化辅助运维技术的应用方面。国内在技术体系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部分关键技术已逐步进入应用研究,自主研发的技术进步显著。 一、智慧电厂的研究方向 随着电力转型发展与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清洁、高效、安全、电网友好型的智能发电技术是近阶段的重点研究方向,伴随先进检测与控制、人工智能、以及数据利用与信息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以下的一些技术领域将首先获得应用性成果,推进火电厂的智能化进程。1 三维空间定位与可视化智能巡检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与软件应用水平提高,大范围的三维空间设计建模成为可能。通过三维空间定位,实现设备、管道、仪表取样点及隐蔽工程信息可视化。可体验逻辑操作场景与实际物理场景信息互动的感受,将传统运行人员的操作界面在物理维度上延展,共享智能巡检系统的现场信息。基于WIFI 或RFID 无线自组网技术的三维定位结合巡检人员智能终端,借助图像识别与无线通信技术,实时关联缺陷管理数据库,可实现现场设备的智能巡检与自动缺陷管理。借助设备与人员定位,还可同时实现智能安防与区域拒止等智能管理功能。在技术成熟时,借助各类型机器人的应用,可实现无人化的智能巡检方式。

2020年智慧电厂设计方案

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2020年智慧电厂设计方案 目录 1. 综述 (2) 2. 建设思想与原则 (2) 2.1.1. 标准性原则 (2) 2.1.2. 先进性原则 (2) 2.1.3. 完整性原则 (3) 2.1.4. 实用性原则 (3) 2.1.5. 开放性原则 (3) 2.1.6. 安全性原则 (3) 2.1.7. 经济性原则 (4) 3. 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4) 3.1. 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4) 3.2. 信息系统硬件网络拓扑结构 (5) 4. 信息系统功能方案 (8) 4.1. 生产管理部分 (8) 4.1.1. 运行工况监视与查询 (8) 4.1.2. 运行统计与考核 (12) 4.1.3. 性能计算 (13) 4.1.4. 耗差分析 (14) 4.1.5. 运行优化 (14) 4.1.6. 负荷优化分配 (16) 4.1.7. 控制系统优化 (17) 4.1.8. 应力与寿命管理 (17) 4.1.9.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18) 4.1.10. 数据归类统计 (18) 4.1.11. 设备可靠性管理 (19) 4.1.12. 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19) 4.1.13. 参数劣化分析 (20) 4.1.14. 短消息中心 (20) 4.1.15. 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21) 4.1.16.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21) 4.1.17. 金属安全监督 (22) 4.1.18. 系统管理 (22) 4.1.19. 氧化锆氧量分析 (23) 4.1.20. 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检测 (23) 4.1.2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 (24)

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剖析

?2011中国智能电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剖析 ?【OFweek智能电网编译:Kinshale】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在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四大环节中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集中投资的战略型产业。智能电网通过优化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供需和应用实现节能,通过特高压技术解决能源结构不匹配问题,通过高效率的配电技术提高整体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是应对能源危机的必由之路。中国发展智能电网可以参照高铁的发展战略,实现引进技术、实现自我研发、到成功的技术输出的三阶段转换。特别是各国技术标准还没有统一的情况下,中国将凭借规模经济准备自主技术标准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扩大市场支配能力。 中国的智能电网产业 中国能源供给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催生智能电网的发展 中国能源结构以煤炭资源为主,煤炭资源保有储量的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随着中国能源开发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力紧张的问题,需要发展智能电网,实施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 2009至2020年国家电网总投资3.45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3841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11.1%,未来10年将建成坚强智能电网2009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设备研制及各环节的试点工作;2011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建设华北、华东、华中“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2016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以特高压电网为基础,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产业的特点及作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运行环境的日趋复杂与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前进,传统电力网络亟待进一步提升,实现向智能电网的转变。智能电网为 电网的发展方向,它的内涵是由绩效目标、性能特征、关键技术与功 能实现等4个方面及其之间的关系综合体现的,它们分别规定了智能 电网的未来期望收益、应具备的特征性能力、为实现此能力而应当采用的关键性技术以及技术与具体业务需求的结合方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详细阐述,描绘出未来智能电网的框架。 关键词:智能电网;自愈;分布式能源;电力市场 0引言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监管要求日趋严格与国家能源政策的最新调整,电力网络跟电力市场、用户之间的协调和交换越来越紧密、电能质量水平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气候变化初露端倪,传统 网络已经难以支撑如此多的发展要求。为此人们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SmartGrid)的设想,实现对传统电网基础上的升级换代。国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电建设。例如知识电(IntelliGrid)、现代电网(ModernGrid)、网络智能(GridWise)与智能电网等,可是本 质内容基本相似。为了在智能电网领域寻求突破、加强联系与合作, 已形成了一个全球性联盟组织。 1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并非是一堆先进技术的展示,也不是一种着眼于局部的解 决方案。智能电网是以先进的计算机、电子设备和高级元器件等为基础,通过引入通信、自动控制和其他信息技术,从实现对电力网络的改造,达到电力网络更加经济、可靠、安全、环保这一根本目标。为了 理解智能电网,需要站在全局性的角度观察问题,综合考虑智能电网 的4个维度,即绩效目标、性能特征、技术支撑和功能实现。 2智能电网的绩效目标与性能特征

智能电网与人类社会发展

智能电网与人类社会发展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能源领域,新的科技革命的焦点,一是新能源的利用,二是将信息技术用于能源产业;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气候变化的加剧,环境监管日益严格,可再生能源等分布式发电源数量不断增加,智能电网的概念应运而生。智能电网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满足环保约束,保证电能质量,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智能电网允许可再生能源顺利接入电网,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转换和传输效率,确保电网运行更可靠、更灵活、更经济,为用户提供更高的供电质量和更优质的服务。 一.智能电网的特征 从宏观上讲,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管理运行模式相比,它是一个完整的企业级信息框架和基础设施体系,可以实现对电力客户、资产及运营的持续监视,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电网可靠性和服务水平。传统电网的电力资源没有被合理配置,造成能源和财富的损失。从微观上讲,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结构,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结构、最佳配置系统效能、优化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构成理念和体系。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相比具有如下几点特性:1.坚强。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2自愈。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3兼容。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4经济。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5集成。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

智慧热电厂大数据整体设计方案

热力发电厂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北京XX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10) 1.1任务依据 (10) 1.2项目概况 (10) 1.3可研设计范围 (12) 1.4城市概况 (13) 1.5主要设计原则 (13) 1.6工作简要过程: (15) 2、热负荷 (16) 2.1供热现状 (16) 2.2热负荷调查与核实 (17) 2.2.1现状热负荷 (17) 2.2.2规划热负荷 (22) 2.2.3热负荷核实 (23) 2.3设计热负荷 (24) 2.3.1工业热负荷 (24) 2.3.2采暖热负荷 (25) 2.3.3设计热负荷及蒸汽量 (27) 3、电力系统 (28) 4、燃料供应 (29) 4.1煤源概况 (29) 4.2燃料消耗量 (32) 4.3燃料运输 (32) 5、机组选型及供电方案 (33)

5.1装机方案 (33) 5.1.1锅炉型式的确定 (33) 5.1.2汽轮机型式的确定 (33) 5.1.3发电机型式的确定 (34) 5.1.4热经济指标见表5-1 (35) 5.2供热方案 (36) 5.2.1供热汽量平衡见表5-2 (36) 5.2.2供热系统 (38) 6、厂址条件 (38) 6.1厂址概述 (38) 6.2交通运输 (40) 6.3电厂水源 (40) 6.3.1概况: (40) 6.3.2地表水水源 (41) 6.3.3中水水源 (42) 6.3.4水资源的利用 (44) 6.4岩土工程 (45) 6.4.1工程地质 (45) 6.4.2地下水 (47) 6.4.3场地土类别及场地土类型 (47) 6.5气象条件 (47) 6.5.1气温 (47) 6.5.2除水量与蒸发量 (48) 6.5.3风速 (48) 6.5.4气压 (48) 6.5.5其他气象参数 (48) 6.5.6湿度 (49)

智慧电力行业解决方案手册

智慧电力行业解决方案手册Industry Solution Books

目录 1.电力行业解决方案 (3) 1.1电力营销系统解决方案 (3) 1.2电厂信息化管理系统(MIS)解决方案 (5) 1.3市、县级电力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7)

1. 电力行业解决方案 1.1 电力营销系统解决方案 在营销业务领域内建立的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业务管理平台。 ?业务特性 -大型综合业务系统 -必须保证业务数据安全 -费用规则的多样性导致计费复杂 ?业务IT需求 -必须提供稳定、高效的计费环境 -安全的数据存储和快速检索 -必须提供高扩展和高可靠 ?惠普解决方案 -提供小型机的稳定方案 -虚拟化存储保证安全和快速存取

-集群方案保证数据的稳定 ?推荐配置 入门级: -2台BL660c (数据库) -2台BL460c/BL465c (应用服务器) -1台BL460c/BL465c (前置服务器) -存储:3PAR StoreServ 7200 (包含SAN交换机) -数据备份和保护:MSL2024,HP Data Protector (选配) 企业级.: -2台rx9900/rx9800/rx2800 i4(数据库) -2台rx9900/rx9800/rx2800 i4(应用服务器) -1台rx9900/rx9800/rx2800 i4(前置服务器) -存储:3PAR StoreServ 7400/10400/10800 (包含SAN交换机) -数据备份和保护: HP Data Protector (选配) ?成功案例 -天津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新疆乌鲁木齐市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广东佛山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广东东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广东汕头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智能电网特点浅析

智能电网特点浅析 摘要: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使用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关键词:智能电网技术电能 一.概论 针对电力系统在新世纪面临的分布式电源并网、电网利用系数低以及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等诸多挑战,北美和欧洲提出智能电网的概念,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工作。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的使用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结构,通过集中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构架、优化配置系统效能、提升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运营理念和体系。 智能电网将实现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准确、具有精确时间断面、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的获取,以坚强、可靠的物理电网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整合各种实时生产和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的动态分析、诊断和优化,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展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 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快速响应,提高与分布式能源的兼容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经济型、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 自愈 自愈是智能电网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是指对于无论来自外部还是来自内部的对电网的损害,无需或仅需少量人为干预,实现电力网络中存在问

中兴通讯智能电网EPON接入解决方案

中兴通讯智能电网EPON接入解决方案 1概述 1.1背景 2009年5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并初步披露了其建设时间表,将于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网”。 智能电网就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化电网。涵盖所有电压等级,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环节有机组成。“统一”是前提,“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 通信支撑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信接入是坚强智能电网通信支撑的关键。由于EPON系统网络拓扑能够与电力配电网环形、链形结构完全吻合,能够节省光纤,能够实现站点到配电终端之间链路的1+1保护功能并且实现50ms保护切换,能够实现单纤双向高带宽业务承载,全程无源,能够完全满足智能电网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要求,因此EPON是通信接入的最佳技术选择。 在接入网光纤化发展过程中,中兴通讯作为最早涉足PON系统产品市场化的固网经营专家,对接入层网络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凭借专业的解决方案规划设计能力,在系列化产品支撑基础上推出了全面的FTTx解决方案,实现了语音、数据、视频、CATV、基站等多业务承载。其中,FTTB 和FTTH是当前主流应用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针对智能电网项目,中兴通讯在全面考虑业务多样、安全可靠、灵活组网、管理维护、成本控制等诸多因素前提下,为电力量身打造了基于EPON技术的光纤宽带接入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了PON、DSL、LAN、VoIP、TDM、RS232、RS485等技术的融合,为国家电网目前实施的“配电自动化”和“用电信息采集”等工程提供完善、智能、坚强、先进、专业的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

1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 传统电网是一个刚性系统,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弹性,致使电网没有动态柔性及可组性;垂直的多级控制机制反应迟缓,无法构建实时、可配置、可重组的系统;系统自愈、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实体冗余;对客户的服务简单、信息单向;系统内部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虽然局部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的不 完善和共享能力的薄弱,使得系统中多个自动化系统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整体,所以整个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9210]。 与传统电网相比,人们设想中的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拓展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系统各种实时生产和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实时动态的分析、诊断和优化,为电网运 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并给出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以及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最大程度地实现更为精细、准确、及时、绩优的电网运行和管理[9210]。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架构,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架构、最佳配置系统效能、优化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构成理念和体系。 由于智能电网可及时获取完整的电网信息,因此可极大地优化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体系,承载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确保电网实现最优技术经济比、最佳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最优环境保护,从而优化社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 2国内外智能电网建设背景不同 电力行业作为社会基础产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产业之一。电网建设与国家能源资源结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本国的能源资源条件、能源资源输入可能性以及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等密切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电力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电力工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电网建设规模日趋扩大,电网负荷变动剧烈,区域负荷不平衡;另一方面,电网架构依然薄弱,亟待坚固补强。中国能源资源分布、经济发展不均衡,必须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发展远距离、大跨距、大容量输电,加强统一协调和规划建设,形成统一调度运行的统 一或联合电网。 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电力工业已步入成熟期,输电网架构变化很小,电网发展趋于平稳,电力需求趋于饱和,电力供应及冗余储备趋向平衡。出于体制和利益需求,他们最为关注的是停电时间最小化和市场效益最大化。因此,从国外对智能电网的研究现状来看,其侧重于建立一个高效、安全、环保、灵活应变的智能电力系统,更多地从市场、安全、电能质量、环境等方面出发,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智能电网,更多地强调信息与电网的结合及基于信息的业务重整。另外,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所倡导的智能电网,更关注于分布式电源及客户端的接入、信息的获

最新版经典智慧发电厂智能化监管系统解决方案

经典智慧发电厂智能化监管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第1章系统设计总体要求 (9) 1.1系统设计理念 (10) 1.2系统设计目标 (11) 1.3系统设计原则 (12) 1.4系统设计标准 (14) 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16) 2.1系统组成 (16) 2.1.1 前端子系统 (17) 2.1.2 传输子系统 (19) 2.1.3 全厂控制中心 (19) 2.2系统基本功能 (20) 2.2.1 实时视频监控 (20) 2.2.2 智能视频分析 (20) 2.2.3 录像存储功能 (21) 2.2.4 电子地图 (21) 2.2.5 录像回放 (21) 2.2.6 远程配置维护 (22) 2.2.7 B/S方式访问 (22) 2.3系统特点 (22)

2.3.1 高清监控技术 (22) 2.3.2 物联网传感技术 (25) 2.3.3 智能分析技术 (26) 第3章前端视频采集系统设计 (27) 3.1普通高清产品详细说明 (27) 3.1.1 高清网络球机 (27) 3.1.2 高清网络半球 (37) 3.1.3 高清网络摄像机 (43) 3.2智能分析产品详细说明 (49) 3.2.1 智能分析球机 (49) 3.2.2 智能分析枪机 (60) 3.2.3 智能分析半球 (64) 第4章机柜间系统设计 (69) 4.1网络硬盘录像机 (69) 4.1.1 功能特性 (69) 4.1.2 产品参数 (71) 4.1.3 物理接口 (74) 4.2客户端 (74) 4.3接入交换机 (75) 第5章环境及报警监测系统设计 (77) 5.1.1 环境数据处理单元 (77)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及关键技术 1.综述 智慧电厂是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生产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智慧,实现人、技术、经营目标和管理方法的集成,是企业管理思想的一个新突破。智慧电厂信息系统管理是将信息技术贯穿于电厂的整体管理流程,可为管理者及时提供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并能够预测未来和引导企业人员的工作,使信息技术与电力工业技术、现代管理技术有机融合,全面提升电厂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电厂的核心竞争能力。 电厂信息化系统可以定义为: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技术策略,建立贯通发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的信息网络,对企业各环节产生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控制和反馈,通过生产实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网络、集团信息网络相联,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管控一体化,为整个发电企业或集团的生产管理与经营管理服务。实现电厂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信息系统在智慧电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生产信息系统采集并长期存储生产过程实时数据,建立了全厂统一的生产信息平台,为实现智慧电厂奠定了基础。同时,生产信息系统的性能计算与分析、故障诊断等功能为优化机组运行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管理信息系统对电厂的设备状态信息、检维修过程信息、经营管理信息等数据进行整合挖掘和智能分析,实现对电厂的生产、经营和发展规划提出决策支持。 2.建设思想与原则 智慧电厂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思想与原则:统一规划、融合设计、分步实施、控制造价。在具体设计当中,注重以下方面要求。 2.1.1.标准性原则 本方案在总体设计、规划上严格遵守国际、国家、电力行业及集团制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系统能够满足在未来一定时期信息化发展要求和扩大升级的可能性,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应用系统,从而保护既有投资,节约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成本。 2.1.2.先进性原则 信息系统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手段与软件系统的有机集成,融合了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理论、现代物流理论等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架构方面系统采用国际领先的多层技术构架,全面集成生产信

浅谈智能电网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浅谈智能电网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9-13T15:27:18.327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5期作者:彭铁明[导读] 智能电网是新的发展时期下促进电力实业发展的技术产物,是在传统的电网运行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电网技术创新。 彭铁明 摘要:智能电网是新的发展时期下促进电力实业发展的技术产物,是在传统的电网运行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电网技术创新。在当前的电力企业发展当中正在积极的探索应用智能电网技术,希望能够借助智能电网的建设来促进电力企业的有效发展。但是,由于存在经验不足的问题,导致在当前的电网中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效果还不尽如人意,需要相关企业和人员积极的加以改进和优化。对此,文章展开了相关的内容探讨,以此来为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网自动化技术;影响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电力能源的供应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的电力企业应当促进电力能源供应向着更加安全、稳定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电网已经很难满足现有电力能源需求了。对此,需要有关的电力企业积极推动传统电网技术的优化改进,利用更加高效电网技术的应用来有效的促进电力资源传输、配置和服务等方面的质量提升,这样才可以促进电力能源供给为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起到有效促进作用。文章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了相关探讨。 1 推动智能电网发展的因素 1.1 全球性环境与能源的挑战 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了,过度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正在严重的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延续性,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电力能源的制造和使用是二氧化碳产生的一个大方面,在电力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必然会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而这显然是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相悖的。 为了解决电力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我们的电气事业应当积极的推动自身发展方式的改革,通过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应用等措施来满足发电需求,这样的话就可以促进相应化石燃料发电需求的下降,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采用智能电网技术可以更好的满足这一增长需求。 1.2 电网的高效、安全运行 传统的电网运行模式由于技术等要素的限制存在着不足,这种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着震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影响电网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的主要要素组成,因而,在利用传统的电网技术保证电网运行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电网运行安全性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而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该类问题,智能电网在运行的时候能够实现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事态情况进行发展趋势评估,并且能够及时的针对发展情况进行隔离区的确定,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对电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有效的控制和解决,这样就保证了电力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可以更好的满足居民的用电需求。 1.3 供需需求双向服务 在传统的电网运行模式中,用户和电力企业之间是供应和被供应的单向供需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用户获得的电力资源是上游的电力企业供应来的,用户只有被动的接受电力企业提供的电力资源,不只是如此,在其他事项的选择上都是由电力企业决定的。在这样的电网运行模式下电力企业是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对自身的发展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的。在智能电网中用户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企业供给企业电力资源,用户有自主的选择权利,这样的关系下可以保证用户的使用意见被企业充分借鉴,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电力企业的不断优化改进,从而促进智能电网的不断有效发展。 1.4 高性价比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智能电网中应用了很多的先进技术,例如超导输电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客观上促进了电网运行效率的提升,在促进供电质量提升的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电力资源浪费,减少了相关的运营成本,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且稳定的电力能源不只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从这一点上来说,电力企业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电力服务也是实现社会效益的必要选择。总之,智能电网中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促进作用的。从有关的调查数据来看的话我们可以发现,在应用智能电网之后的美国电力企业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启示着我们要重视发展智能电网技术。 2 智能电网对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影响 2.1 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智能电网自身具有先进的信息处理和传播技术,在电网的运行中利用对信息的处理和传播来对其他设备的运行进行指导,但是相关等的设备想要实现有效的运行的话就要积极的引入自动化技术,这样的话就为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有效的环境基础。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会带动各种智能电力设备需求的增加,这些智能设备都需要应用自动化技术,这样自然的促进者自动化技术需求的提升。 2.2 推动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并促进其运行 智能电网是对先进技术要求很高的,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中会要求相关的先进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从而促进整体智能电网的更好发展。对于智能电网中的各种电力设备来说,随着智能电网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必然又会对使用的电力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电力设备水平的提升来更好的开展电力能源管理,保证电网运行有效性。这样,各个电力设备的生产厂家为了保证自己产品的竞争力而不断的对设备中的自动化技术加以研发,从而不断的促进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3 加强电网自动化技术各项功能的融合 前面我们分析过智能电网中是包含着很多先进技术的,正是在这些先进技术的支撑下才可以促进智能电网的各项功能实现,进而也促进者智能电网在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中的作用发挥。这么多的先进技术应用也意味着在智能电网的运行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数据处理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都是借由自动化技术实现的,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促进着智能电网的功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融合。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信息系统部分 2017年6月

目录 1、综述 (3) 2、建设思想与原则 (3) 2、1、1、标准性原则 (3) 2、1、2、先进性原则 (4) 2、1、3、完整性原则 (4) 2、1、4、实用性原则 (4) 2、1、5、开放性原则 (5) 2、1、6、安全性原则 (5) 2、1、7、经济性原则 (5) 3、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5) 3、1、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5) 3、2、信息系统硬件网络拓扑结构 (7) 4、信息系统功能方案 (10) 4、1、生产管理部分 (10) 4、1、1、运行工况监视与查询 (10) 4、1、2、运行统计与考核 (14) 4、1、3、性能计算 (16) 4、1、4、耗差分析 (16) 4、1、5、运行优化 (16) 4、1、6、负荷优化分配 (18) 4、1、7、控制系统优化 (19) 4、1、8、应力与寿命管理 (20) 4、1、9、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0) 4、1、10、数据归类统计 (21) 4、1、11、设备可靠性管理 (21) 4、1、12、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22) 4、1、13、参数劣化分析 (23) 4、1、14、短消息中心 (23) 4、1、15、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24) 4、1、16、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24) 4、1、17、金属安全监督 (25) 4、1、18、系统管理 (25) 4、1、19、氧化锆氧量分析 (26) 4、1、20、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检测 (26) 4、1、21、烟气排放连续监测 (27) 4、1、22、汽机振轮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29) 4、1、23、飞灰含碳在线检测 (30) 4、1、24、磨煤机CO监测系统 (31) 4、1、25、火焰检测系统 (32) 4、1、26、运行管理系统 (33) 4、1、27、安全监察管理系统 (35) 4、1、28、技术监督管理系统 (36) 4、1、29、班组管理系统 (36)

智能电网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智能电网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得到了普遍应用。智能电网本身具 有灵活、安全、清洁的特点,而且还能够为国家节省大量的资金,所以智能电网 也成为了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智能电网技术已经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 新态势,这是电网发展的最高目标,对于未来社会电力系统的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前景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输配电、信息化和 数字化等现代技术的升级,为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它具有 可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 和经济性、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保证电能质量和减少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个优点 实现对用户可靠、经济、清洁、互动的电力供应和增值服务。 二、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新兴的技术和产业概念,到目前为止,各国不同机构对智能电网 给与了各种不同的定义。例如,美国电科院(EPRI)认为智能电网是由多个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运作。其拥有三大特点,一是电 力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能过快速的响应;二是实现安全可靠灵活的信息流是运用了现 代通信技术,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三是具有快速诊断、消除故障的 自愈功能。欧洲技术论坛对智能电网的定义是,智能电网是集创新工具和技术、 产品与服务于一体,利用高级感应、通信和控制技术,为客服的终端装置及设备 提供发电、输电和配电一条龙服务,它实现了与客户的双向交换,从而提供更多 信息选择、更大的能量输出、更高的需要参与率及能源效率。 在我国对智能电网有所认识的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国家电网认为应以特 高压为骨干的,且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点的,同时各级电 网之间可以相互协调发展的为统一智能电网。而南方电网认为当前智能电网的定 义还处在不断探索完善的过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概念涵盖了提高电网科 技含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点味甘供电可靠性,促进节能减排,促进 新能源的利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是一项社会联动的系统工程,最终实 现电网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因此,我们认为,智能电网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先进的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传感测量技术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从 而来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目标。 三、智能电网的特征 1.优化性 优化是目前社会主要的追求目标,智能电网通过对传统电力系统的整体优化,合理分配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的各个方面,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资源利用率,节约了 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态势。 2.互动性 只有把电力资源放在市场交易中,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的手段,电力资源才 能合理的发挥作用。智能电网能够参与电网的管理,在电网的运行过程中与电力 消费者很好的进行交互,双方之间快捷地传递信息。电力消费者和电力管理系统

智能电网辅助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辅助监控系统 2014年7月

目录 一、前言 (4) 1.1概述 (4) 1.2需求分析 (5) 二、系统设计原则 (5) 三、系统解决方案 (9)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9) 3.2变电站监控系统详图 (10) 四、系统组成与实现 (10) 4.1现场监控单元 (11) 4.2信号汇总和传输部分 (11) 4.3区域监控中心(LSC) (11) 五、系统的主要构成 (12) 5.1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12) 5.2配电(市电)监测子系统 (13) 5.3UPS电池监测子系统 (15) 5.4空调监测子系统 (15) 5.5漏水监测子系统 (15) 5.6防盗报警子系统 (16) 5.7消防报警子系统 (16) 5.8音视频监控子系统 (17) 5.9短信报警子系统 (17) 5.10智能灯光控制子系统 (18) 5.11集中布撤防子系统 (18) 5.12电子地图子系统 (19) 5.13门禁管理子系统 (20) 5.14网络传输子系统 (21) 5.16流媒体转发子系统 (22) 5.17集中存储子系统 (22) 5.18图像控制调度子系统 (24) 六、系统的重要功能 (25) 七、系统特色 (27) 7.1系统具有先进性、开放性 (27) 7.2实施方便快捷 (27) 7.3模块化设计 (28) 7.4综合平台 (28) 7.5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28) 八、变电站站端配置 (28) 8.1视频监控设备配置 (28)

8.2动环检测设备配置 (29) 九、主要设备介绍 (30) 9.1混合式智能电网辅助监控工作站 (30) 9.2温湿度传感器 (33) 9.3三相交流电压传感器 (34) 9.4单相交流电流传感器 (35) 9.5点式水浸传感器 (36) 9.6线式水浸传感器 (37) 9.11分体式门禁控制器 (39) 9.12含键盘读卡器 (40) 9.13电锁 (41) 9.14标清网络半球摄像机 (42) 9.15高清网络半球红外摄像机 (45) 9.16高清网络红外激光球 (47) 9.17半球摄像机 (52) 9.18彩色手动变焦红外一体机 (54) 9.19经济型智能高速球 (56) 9.20红外灵动云台 (59) 9.21智能电网辅助监控综系统 (6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