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酶工程的一些概念总结

酶工程的一些概念总结

酶工程的一些概念总结
酶工程的一些概念总结

酶工程的一些概念总结

一,酶工程基础

酶工程是将酶,细胞或细胞器等置于特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

并应用于社会科学的一门科学技术。

二、催化作用及影响因素

共价调节酶蛋白分子上的某些残基,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使酶在

活性和非活性之间相互转变的过程。

别构调节某些小分子物质与酶的非活化性部位或别位特异性的结合引起酶蛋白构象的变化从

而改变酶的活性。

协同效应一个效应物分子与酶的别构中心结合后,对第二个效应物分子的影响称为协同。酶活力的单位U在特定条件下(25°C,最适底物浓度,最适T,pH和离子强度),美发每分钟

内能转化1umol底物反应或催化1umol产物

形成所需的酶量,称为1个酶活力的单位。催量kat在最适条件下每秒钟能使1mol/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1kat=6×10^(7)U

酶的比活力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pr或RNA 所拥有的酶活力单位数。既=酶活力(单

位)/mg(Pr或RNA)

酶的转换数(分子活性或摩尔催化活性) 单位时间内,酶分子的每个活性中心或每个分子酶

所能转化的底物分子数,单位min-。摩尔催

化活性=n×催化中心活性。

酶的催化周期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要的时间。与转换数互为倒数。

六大类酶水解,裂合,连接,转移,氧化还原酶,异构。

按组成分类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多种酶彼此嵌合形成复合体,可催化连续反

应。)

邻近效应酶与底物之间具有亲和性,底物有向酶活性中心靠近的趋势,最终结合到酶的活性

中心,底物在酶的活性中心的有效浓度大大

增加的效应叫做邻近效应。

定向效应底物向酶的活性中心靠近,诱导酶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中心的相关基团和

底物的反应基团正确定向排列,同时使反应

基团间的分子轨道以正确方向严格正确定位

使酶促反应易于进行。

酶的生产通过人工操作获得所需酶的技术过程。

(以下为三种方法)

提取分离法采用各种提取分离纯化技术,从动植物组织器官细胞或微生物细胞中将酶提取出

来再进行分离纯。

生物合成法利用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而获得人们所需酶的技术工程。

有机合成法利用有机合成技术合成出我们所需酶的技术。三、发酵工程

操纵子在原核基因组中由几个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及其调控区(启动区+操纵基团)组成的

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这个基因表达的

协同单位既为操纵子。

辅阻遏物:凡是能引起反馈阻遏的物质。

效应物:是一类低相对分子质量的信号物质。

诱导物:是一类能促进诱导酶产生的物质。

调节蛋白,是一类变构的蛋白质,存在两个特殊位点,一个与操纵基因结合,一个与效应物

结合。

阻遏物,只有在没有诱导物时与操纵斯因结合的调节蛋白,又称阻遏蛋白。

阻遏物蛋白,当辅阻遏存在时与操纵基因结合的调节蛋白,又称调节蛋白原。

CAP,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或分解代谢物基因活化蛋白或CAMP受体蛋白CRP。

葡萄糖浓度高时,CAMP浓度低,CAP与CAMP 不能结合形成复合物与启动基因P结合,RNA

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基因结合,结构基因不能

被转录,降解乳糖的酶不能被合成。

色氨酸浓度高时,核糖体很快通过1区,停止在终止密码子处,封闭2区。3丶4区碱基配对

形成发夹结构,形成哀减子结构,这是一个

很强的终止子结构,终止转录。

诱导,凡是能够促进酶生物合成的现象都称为诱导。细胞在外来底物或底物类似物诱导下合

成的。

阻遏,凡是能阻碍酶生物合成的现象称为阻遏。安慰诱导剂,酶的底物结构类似物,不能作为基质而被转化,这样的诱导物称为安慰诱导剂。协同诱导,和顺序诱导——先后诱导合成,分解底物的酶和分解其后中间代谢产物的酶,以

达到对较复杂代谢途径的分段调节。

反馈(产物)阻遏,酶催化作用的产物或者是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使该酶的生物合成受阻的

过程。

分解代谢物阻遏(葡萄糖效应),微生物在含有2种能够分解的底物的培养基中生长时,利用

快的分解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分解底物有关

酶的生物合成的现象。

端粒,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具有的特殊结构,是许多成串的、短的重复序列。可以稳定染色

体。

端粒酶,是一种延长端粒末端的核糖体核蛋白酶,是核蛋白逆转录酶,含有引物特异识别位点,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并加到染

色体末端,延长端粒,增强细胞的寿命,甚

至使其永生。

出发菌株,用于诱变育种的最初菌株或每代诱变的菌株。

诱变剂,凡是能够诱发生物基因突变并且突变频率远远超过自发突变的物理或化学因子。

超诱变剂,烷化剂中,甲基磺酸乙酯和亚硝基胍称为超诱变剂,是毒性最小的诱变剂之一。中间培养,把诱变处理后的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细胞的遗传物质得到复制,繁殖几代

就可以得到纯化的变异细胞,此时隐性的变

异就会显现。

直接亲本,原生质体融合育种中具有遗传标记而直接用于杂交配对的菌株。

CM完全MM基本LM有限SM补充

遗传标记。营养缺陷型*,抗性*,灭活*,荧光染色*,温度敏感*。

原生质体再生率,

生长因子,细胞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临界氧浓度,各种微生物对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有一个不影响其正常代谢最低要求,这一…称为…

rc,摄氧率:单位体积的培养液中的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等于QO2 × Cc。前

者代表单位细胞量在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后

者代表单位体积培养基的细胞量。

四、酶的分离工程

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胶粒之间双电层排斥电位降低使胶体体系不稳定,胶体粒子之间由

于相互碰撞产生凝集,这一现象叫~

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将胶体粒子交联成网,形成10mm大小凝固团的过程。(常用聚丙烯酸氨类)

助滤剂,一种不可压缩的菱孔微粒,能够使滤饼疏松从而增加滤速。

差速离心,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分批分离的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用一定的介质在离心管中形成一个连续或不连续的密度梯度,将细胞混悬

液置于介质当中,通过重力或离心力场的作

用使之分离。

沉淀分离,通过改变条件或者加入某种试剂,使溶液中目的酶的溶解度降低,从而从溶液中

沉淀析出与其它溶质分离的技术。

盐析沉淀法,采用加入中性盐使各种蛋白依次分别沉淀的方法。

有机溶剂沉淀法,利用酶等蛋白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选择性变性沉淀法,杂蛋白沉淀而目的酶不受影响的方法。

萃取分离,液相或固相中的溶质经过某些方法转移至另一液相的过程。

溶剂萃取,是一种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相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达到分离和纯化目

的技术。反萃取,调节水相条件将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

双水相,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水溶液,在一定浓度下混合形成的具有清晰界面而且平衡

共存的两个液相称为~

双水相萃取,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的双水相液层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实现分离

目标组分的技术。

反胶束,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的有机溶剂中形成,极性头向内,非极性尾向外,含有水分子,

内核的纳米级透明,并且热力学稳定的聚集

体,这个聚集体称为~

反胶束萃取,利用反胶束将酶或其他蛋白从混合样品中萃取出来的分离技术。

助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变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洗性以及亲水亲油平衡性,参与形成胶束,调整

水和油的极性,水溶性的酶可以减小水的极

性,油溶性的酶可以增大油的极性,从而影

响体系的相态和极性的微乳成分。

相比,流动相体积/固定相体积。

超临界流体,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高密度流体状态。

超临界流体萃取,利用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从液、固体中萃取出特定成分,以达到某种

分离目的。

过滤,利用过滤介质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和不同特性的物质进行分离的技术。

粗滤,借助过滤介质截留悬液中直径大于2um的大颗粒,使固液分离的过滤技术。

膜分离,利用一种特殊的具有选择性透过功能的分离膜,使流体的一种或几种透过而其他物

质不透过,从而起到浓缩和分离纯化目的的

技术。

透析,用半透膜将液体分为两半,一半是要分离的混合液,另一半是水或缓冲济,混合液中

的大分子因不能透过半透膜被截留在膜内,

可透析的小分子经过扩散作用不断透过膜而

互相渗透,这种技术称为~

超滤膜,一层是较蒲具有一定尺寸孔径的分离层,一层是较厚具有海绵状或指状结构的多孔

层。常需较大压力。

中空纤维系统超滤装置,由多根空心纤维丝成束的装配组成,每根纤维丝相当于超滤,滤速

更高。

微滤,用于悬浮液,粒径0.2-2um,广泛用于菌体细胞的分离浓缩。

层析分离,也叫分子筛层析或排阻层析,利用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异来进行层析

分离的一种方法。

外水体积Vo:一根凝胶柱中颗粒间自由空间所含的水的溶液的体积。

内水体积Vi:凝胶颗粒内部孔穴总体积。

Ve=Vo+Kd?Vi,Kd是分配系数,表示溶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浓度之比。Ve代表溶质流出柱所

需流动相的体积。

疏水层析,使疏水的配体通过疏水作用与样品蛋白疏水基团可逆性结合,实现分离的一种技

术,又称疏水作用层析。原理,目的物带有

疏水基团不同,疏水性不同,与配体的疏水

作用不同,根据疏水作用的差异可将物质分

开。

亲和层析,又称功能层析,生物专一性吸附或选择层析。利用生物大分子与配体之间所具有

的特异的可逆亲和力进行分离纯化的一种技

术。

反相层析,基于溶质极性流动相和非极性固定相表面间的疏水效应建立的一种色谱模式。(液

液色谱,键合色谱,流动相都为液极,固定

相都为非极)。

酶的干燥,将浓缩的酶中多余的微少量的水去除的过程。

生物印记,天然材料在某分子印记上产生的特异性识别空腔。(化学范畴)

七、生物酶工程

定点突变,在基因特定位点引入突变,即通过取代,插入,或删除已知DNA序列中特定的核

苷酸序列,来改变酶蛋白结构中某个或某些

特定氨基酸,以此来提高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增强酶的专一性。

融合酶,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酶分子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融合蛋白。

标签结构域,决定多肽分布的结构域,对疾病治疗有益。

八,核酶

定义,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核酸。分为剪接型(I 型内含子, II型内含子)和剪切型(自我剪切

型和异体剪切型)。

适体选择,指数扩增法系统进化配体,指从顺序随机的RNA或DNA分子构成的大容量随机分

子库出发,在其中筛选极少数具有特定功能

的分子。

适体,能与有机物或蛋白质等配体专一高效结合的RNA或DNA片段。

基因治疗,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校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方法。

(修复,将致病基因的突变简基纠正,正常部分保留。

基因修饰,又称基因增补,将目的基因导入病变细胞或其他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够

修饰缺陷细胞的功能或者能够使原有的某些

功能得以加强。

基因失活,特异的封闭基因表达,抑制一些有害基因表达,以达到治病目的。免疫调节,将标记抗原或细胞因子的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改变病人的免疫状态,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催化作用及影响因素

酶活性的调节。共价调节,别构调节,前馈反馈作用调节,激素调节,同工酶作用,酶分子

修饰,酶之间相互作用。

酶活力测定方法。终止法,连续反应法。

终止法底物产物的测定。化学法,放射性化学法,酶偶联法。

研究酶活性中心的方法。化学修饰法(专一性修,非专一性修,亲和标记法)动力学参数法,X

线晶体学分析法。

影响酶稳定的7个物理因素。温度,机械作用力,辅射与光氧化作用,压力,容器表面吸附,

电场与磁场,酶浓度。

三、发酵工程

原核生物酶生物合成的调节。大肠杆菌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

真核生物酶合成的调节。细胞分化(端粒酶),基因扩增,增强子。

菌种分离的步骤。1含菌样品的采集,2富集培养,3菌种的分离纯化,4产酶性能的测定(初筛,复筛),5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菌种的活化与括大培养,1菌种的扩大培养,2种子制备的过程,3种子质量的控制(因素6,

措施2)

诱变育种步骤,出发菌株的选择和纯化,诱变剂的选择和纯化,中间培养,突变株的分离筛

选。

单孢子滤液制备步骤,接种霉菌于斜面培养一定时间,加一定量无菌蒸水或生理盐水,接种

环搅拌,刮下菌丝体至含玻璃珠的无菌三角

瓶,振摇,脱脂棉过滤。

突变株分离筛选,1、分离筛选(据形态,浓度梯度法,复印技术,大通量筛选)2、摇瓶振荡

培养(初1—1,复1—2~3瓶)3、产物活性测

定(琼脂平板活性圏法—,滤纸片法)4、培养

基和培养条件调整。

原生质体融合程序。1、直接亲本、培养基、和遗传标记的选择,2、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3、两亲本原生质体的诱导融合,

4、融合重

组体的分离,5、遗传特性分析与测定。

筛选营养缺陷型步骤,1、诱变,2、淘汰野生型(抗生素法——使缺陷型处于休止状态免于一

死,菌丝过滤法——缺陷型不长孢子状态),3、检出缺陷型(影印法,点种法,夹层法),4、

营养缺陷生长谱测定,即测定缺陷因子(营养

组合分区,缺陷菌株分区)。原生质体收集纯化,过滤法,密度梯度离心法,界面法,飘浮法。

原生质体活性测定,荧光素双醋酸盐染色法(有荧光为活),酚藏花红染色法(0.01%.红色为活,无色死),伊文思兰染色法(0.25%.无色为活

蓝为死)。

原生质体的保存,低温下,液氮+二甲基亚酚DMSO 或甘油。

原生质体再生方法,双层平板法(下层2%琼脂的再生M,中间原生质体悬液,上层0.8%或0.4%

半固态同成分培养液3-10mL)

融合方法,聚乙二醇PEG(负极性,作分子桥;增强膜流动性),电融合。

pH对微生物代谢活性影响原因:1、细胞内代谢产生的OH-,H+影响酶蛋白解离度和电离情况,

从而影响酶的结构功能,使酶活性改变。2、

影响细胞对基质利用速度,以及细胞结构,

影响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3、影响质膜电荷

状况,使膜的通透性改变,从而影响细胞对

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产物的形成。

提高产酶措施,1、条件控制(添加诱导物,降低阻遏物浓度,促进细胞分泌-表面活性剂,添

加产酶促进因剂),2、遗传控制(改良菌种-

诱变或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育种)

四、酶的分离工程

分离纯化方法优劣的判断,总活力回收率即酶损伤程度,比活力提高倍数即酶纯度。

分离纯化一般程序,1.预处理即细胞破碎,原材料选择,发酵液预处理等。2.粗分级处理,

又称初步分化,盐析萃取等,纯度低3.细分

级处理,又称酶的精制,层析、吸附层析等,纯度高4.浓缩与干燥。

发酵液相对纯化,无机离子去除(钙用草酸,镁用三聚磷酸钠生成络合物,三价铁用黄血盐生

成普鲁氏蓝),杂蛋白去除(沉淀法,变性法,凝聚和絮凝法,吸附法),色素去除(活性碳)。影响发酵液固液分离因素,1.菌种,真菌放线菌细菌由不需到需预处理,2.各种发酵条件(培

养基组成,未利用完的基,消泡剂,发酵周

期)黏度影响。

提高过滤性能的方法,凝聚和絮凝,加水稀释法(降低黏度),加助滤剂,加反应剂,加酶。细胞破碎方法,1.机械法(机械捣碎法,研磨破碎法,匀浆破碎法,改进高压法,超声波破碎

法)2.非机械法(酶溶法,化学渗透法,物理

法,干燥法)

细胞破碎确认,测破碎前后细胞数(染色),测导电率(线性增加),测释放蛋白量或酶活力(与

100%破碎率的比较)。

酶的提取方法,1.离心(差速,密度梯度)2.沉淀(盐析,等电点,有机溶剂,选择性变性)3.

萃取(双水相,反胶束,超临界流体)4.过滤

(常,加,减压)和膜分离(透析,超滤,微滤)5.

层析(疏水层析,亲和层析,反相层析)6.电

泳。

影响透析的因素,浓度梯度,分子大小,温度,膜厚度,膜表面积。

凝胶类型:1.葡聚糖(单体是葡萄糖,胶联剂是3—氯—1,2环丙烷),2.琼脂糖(D—半乳糖,3,6—脱水—L—半乳糖,相间重复结合),3.聚

丙烯酰胺(单体是丙烯酰胺,交联剂是甲叉双

丙烯酰胺,催化剂——过硫酸铵,加速剂

—N,N,N',N'-四甲基乙二胺),

4.sephacryl(烯丙烷基葡聚糖,共价交联,剂

—甲叉双丙烯酰胺),5.superdex(高交联度多

孔琼脂糖珠体和葡聚糖共价交联)。

凝胶过滤技术,1.层析介质选择,2.凝胶粒度选择,3.凝胶用量计算(干凝胶用量=柱容积/溶

胀度,取时多取10—20%,溶胀度单体:床体

积/克),4.凝胶处理,5.柱的选择,6.装柱,

7.流动相选择,8.样液制备,9.上样,10!

洗脱,11.柱体再生和保存。

凝胶过滤应用,脱盐,分离提纯,测定高分子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高分子溶液的浓缩。

疏水介质,基质(可亲水可亲油,常用琼脂糖凝胶珠)和配基。

疏水层析因素,盐(表面张力大则疏强,离子对强则疏弱洗脱强,盐析作用离子使疏强洗脱弱,盐溶作用离子使疏弱洗脱强),离子强度(大

则疏强),pH,(接近等电点则疏强),温度(温

升则疏强)。

疏水层析技术,层析柱的选择,固定相,装柱,加样洗脱,再生(8mol/mL尿素洗脱)

亲和介质制备,1.配基选择(亲和力合适,复合物解离常数十的负四至负十次方,适当化学基

团与载体接合且不与目的物特异结合)2.载

体选择(不溶但亲水,化学惰性,颗粒均匀,

多孔网状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稳定)3.活化

剂,(指能够使载体产生自由基且与配体结合

的物质)4.活化方法(2环氧化学方法,3酰胺

衍生物法—聚…胺的活化,4硅化法—复孔玻

璃)5.封闭,剩余活化基团+伯胺基化合物(乙

醇胺,甘氨酸)

亲和层析分离过程,吸附条件选择(温升,离子强度强,pH低,亲力降),洗脱条件选择(配与

目亲和力弱中强),洗脱方式,(一步,多步,梯度),亲介质再生(盐酸胍,尿素,去活剂

SBS冲洗),影响因素(柱长,样液体积,上样

速,温度),亲法(共价,金属离子,染料,

凝集素,核酸,串联即Tap—PrA,CBS,TEV蛋

白酶)。

电泳分离过程,样品制备,等电聚集,平衡胶条

0.5小时,聚丙烯酰胺凝胶,显色和保存。(凝

胶干燥仪垂直,甘油浸泡后干燥水平电泳)。酶浓缩作用:提浓度,减产废液,减污染。

浓缩方法,蒸发浓缩(真空,蒲膜,空气流动),超滤浓缩,胶过滤浓缩,反复冻融浓缩,聚

乙二醇浓缩(透析袋外吸水)

干燥方法,真空,喷雾,滚动,冷冻,气流,吸附。

结晶方法,储备性(等电点法,有机溶剂法,盐析法温差法二价金属离子螯合法),微量性(透

析结晶,气体扩散,液液扩散)

七、生物酶工程

定点突变方法,1.寡核苷酸引物突变(引物含有突变碱基),2.PCR突变(插入,消除从而替换特

定氨基酸——重组PCR定点突变法,前2轮

扩增重叠DNA片段,后2轮将其连接得到重

组DNA;;大引物突变,第一轮扩增产物是

第二轮扩增引物),3.盒式突变,人工合成寡

聚核苷酸片段取代野生型相应序列。

酶分子定向进化方法,易错PCR,DNA重组,外显子改组,随机引物体外重组,交错延伸,

杂合酶,计算机辅助设计,同源基因家族之

间的同源改组。

融合酶应用,确定蛋白质结构功能关系,研究酶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创造新催化活性酶,研

究蛋白质定向移位,构建双催化活性酶。

适体选择过程,化学合成DNA分子库,在链上某一位置引入完全随机或部分突变顺序,分子

两端是固定顺序以便扩增,5’端有启动子,

DNA经几轮扩增后,体外转录形成一个具有

一定随机顺序的RNA库,将其通过‘结合有靶

分子的亲和层析柱’,由于RNA与靶分子结合

能力不同而被区分,结合能力强的最后洗脱。核酶的体外选择,1.催化与磷酸基团相关的反应(核酶与底物连接,释放磷酸集团,核酶选择

性亲和底物,洗脱后逆转录,扩增,转录得

到核酶,循环)2.催化与磷酸基团不相关的反

应(自身烷基化核酶RNA,得到顺序随机RNA

库,与生物素碘乙酸及衍生物混合,通过带

有抗性蛋白链菌素的亲和柱,洗脱)。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会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 程总结与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题目: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总结与体 会 院系: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 程 班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一班 姓名:张琦文 指导老师:姚雪东 日期:2016年5月1日 认识看法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措施未来 发展展望 传热学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摘要: 热传递现象无时无处不在【2】它的影响几乎遍及现代所有的工业部门【1】也渗透到农业、林业等许多技术部门中。本文介绍了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

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诸多高新技术领域在不同程度上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可以说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很难发现一个行业、部门或者工业过程和传热完全没有任何关系。不仅传统工业领域,像能源动力、冶金、化工、交通、建筑建材、机械以及食品、轻工、纺织、医药等要用到许多传热学的有关知识【1】而且诸如航空航天、核能、微电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以及农业工程等很多高新技术领域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赖于应用传热研究的最新成果,并涌现出像相变与多相流传热、(超)低温传热、微尺度传热、生物传热等许多交叉分支学科。在某些环节上,传热技术及相关材料设备的研制开发甚至成为整个系统成败的关键因素。 前言:通过对传热学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了传热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发现传热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用非常广泛,它会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更是与机械制造这门学科息息相关。传热学是研究由温度差异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的科学。传热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在人类文明之初人们就学会了烧火取暖。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机、内燃机等热动力机械相继出现,传热研究更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经济竞争,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人口与环境等重大国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知识管理基本概念总结 王连娟 E-mail: Phone:82235403, 绪论知识管理概述 1.企业知识理论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企业是只是一体化的制度,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投入是知识,但知识有个人掌握,并专业化于某一特殊领域,由此知识的专业性就决定了生产活动需要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知识的各类专家的共同协作和努力,因此企业无非就是一种“团队生产”的组织形式。 2、知识管理的概念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奎达斯等(P.Quitas)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 ?维格(K.Wiig)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法拉普罗(Carl Frappuolo)说“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马斯(E.Maise)认为,知识管理是系统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达文波特教授(T.H.Davenpor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 3、知识管理学派 ?技术学派 该学派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信息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和专家们一般都有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的教育背景。他们常常被卷入到对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重组和群件等的设计、构建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讲,知识等于对象,并可以在信息系统当中被标识和处理。 ?行为学派 认为“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一般有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或商业管理的教育背景。他们经常卷入到对人类个体的技能或行为的评估、改变或是改进过程当中。对他们来说,知识等于过程,是一个对不断改变着的技能等的一系列复杂的、动态的安排。 ?综合学派 综合学派认为“知识管理不但要对信息和人进行管理,还要将信息和人连接起来进行管理;知识管理要将信息处理能力和人的创新能力相互结合,增强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组成该学派的专家既对信息技术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又有着丰富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他们推动着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融合为自己所属的综合学派。 4、数据、信息与知识 1)、什么是知识 经合组织(OECD)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分为四大类,知道是什么(即知事,know-what,又称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即知因,know-why, 又称原理知识)、知道怎样做(即知窍,know-how, 又称技能知识)和知道谁有知识(即知人,know-who, 又称人力知识)。前两类知识即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以表述出来的知识,是显性的,而后两类知识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难以用文字表述,是隐性的。OECD知识分类不仅可看出显、隐性知识之间的区分,还详细地给出了显、隐性知识所包括的内容 2)、知识的分类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 ?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 ?实体知识和过程知识 ?核心知识和非核心知识 5、本课程对知识管理内容的理解 1)、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者 ?CKO(CIO) ?知识经理 ?知识工人(个人知识管理) 2)知识管理客体——知识 ?知识的积累——知识地图 ?知识共享 ?知识创新

系统工程基础概述

第二章系统工程基础概述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系统工程的概念,了解系统工程的发展历程和基础理论,掌握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理解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基本要求:1、理解系统工程的概念; 2、了解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 3、重点掌握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 4、理解物流系统工程的概念、基本方法和技术 教学重点:系统工程方法论,物流系统工程的常用技术和手段。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系统工程及其发展历程 1. 系统工程的定义 ?“系统工程”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ystem Engineering”。 ?系统工程主要提供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同时也能够促进工程活动本身获得最佳效果 ?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学科有多种不同的定义,代表性的定义有 美国著名学者切斯纳(H. Chestnut):系统工程按照各个目标进行权衡,全面求得最优解(满意解),并使各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 的相互适应。 日本工业标准“运筹学术语”中指出:系统工程是为了更好地达到系统目标,而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流动和控制机制等 进行分析和设计的技术。 我国的定义:系统工程就是用科学的方法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规划和组织人力、物力、财力,通 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工作在一定期限内收到最合理、最经济、最 有效的成果。 该定义有三层含义: 组织和管理的技术 解决工程活动全过程的技术 这种技术具有普遍性 2. 系统工程的特征 ?普遍性 系统工程不限于某一特定的研究对象,各种自然的、社会的系统都可以做为它的研究对象 ?全局最优性 系统工程着眼于系统的整体状态和过程,而不拘泥于局部的、个别的部分,以系统整体的最佳为目标。 ?相关性 系统工程与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离不开事物本来的性质与特征。

工程热力学期末总结

《工程热力学》期末总结 一、闭口系能量方程的表达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kg 工质经过有限过程:w u q +?= (2-1) 1kg 工质经过微元过程:w du q δδ+= (2-2) mkg 工质经过有限过程:W U Q +?= (2-3) mkg 工质经过微元过程:W dU Q δδ+= (2-4) 以上各式,对闭口系各种过程(可逆过程或不可逆过程)及各种工质都适用。 在应用以上各式时,如果是可逆过程的话,体积功可以表达为: pdv w =δ (2-5) ? = 2 1 pdv w (2-6) pdV W =δ (2-7) ? = 2 1 pdV W (2-8) 闭口系经历一个循环时,由于U 是状态参数,?=0dU ,所以 W Q ??= δδ (2-9) 式(2-9)是闭口系统经历循环时的能量方程,即任意一循环的净吸热量与净功量相等。 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t s w h w z g c h q +?=+?+?+?=2 21 (2-10) (适用于稳定流动系的任何工质、任何过程) ? - ?=2 1 vdp h q (2-11) (适用于稳定流动系的任何工质、可逆过程) 三、几种功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见表一) 表一 几种功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四、比热容 1、比热容的种类(见表二) 。 )/3 kg m 2、平均比热容:1 21 1221 20 t t t t c t t c t t c - -= (2-12) 3、利用平均比热容计算热量:11220 t t c t t c q -= (2-13) 4、理想气体的定值比热容(见表三)

其中:M M R R g 83140= = [J/(kg ·K)] M —气体的摩尔质量,如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8.96kg/kmol 。 空气的kmol /kg 96.28K)kmol /(J 83140?= = M R R g =287[J/(kg ·K)],最好记住空气的气体常数。 引入比热容比k 后,结合梅耶公式,又可得: g p R k k c 1 -= (2-14) g V R k c 1 1-= (2-15) 五、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见表四) (焓的定义:pv u h += kJ/kg , 焓是状态参数) 六、气体主要热力过程的基本计算公式(见表五)

工程热力学概念.doc

绪论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分两部分,热力学与传热学,这两部分都是与热有关的学科。 我们先讲热力学,第二部分再讲传热学。 热力学中热指的是热能,力在我们工程热力学中主要指的是用它来做功,也就是机械能,简单地理解工程热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 化。也就是说由热产生力,进而对物体做功的过程,所以热力学主要研究的是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举个例子:比如汽车的发动机(内燃机),它是利用燃料(汽油)在汽缸中燃烧,燃烧后得到高温高压的烟气,烟气此时温度高,压力高,具有热能,那么 高压的燃气会推动气缸的活塞做水平往复运动,活塞又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把水平往复运动转化成圆周运动,进而带动汽车运动,这就是一个热力学的例子。 工程热力学的研究重点是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转化规律,那么下面我们来详细的看一下工程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①研究热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基本概念像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状态、平衡过程、可逆过程等。基本定律有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工程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其中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转化时的数量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研究热能和机械能转换 时的方向、条件、限度问题。 ②研究工质的性质。我们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需要依靠一定的工作物质 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研究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我们首先要研实现这一工作的工质的性质。 ③研究工质参与下,遵循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在热力设备中进行的实 际热力过程。 第一章基本概念 在我们研究工程热力学的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术语,如工质、热力学系统、热力学状态、平衡状态、状态参数等。因此,要学好工程热力学我们首先要知道这 些术语指的是什么。

知识管理系统:目标与策略

知识管理:目标与策略 摘要:知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内容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本文旨在界定知识经济的概念,探讨知识管理的目标,比较分析知识管理的两种策略之异同,以促进我国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关键词:管理;组织;创新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说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两个基本动力源。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将成为核心和具有柔性特点的生产要素,而对知识的管理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组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组织而言,知识和信息正在取代资本和能源成为最主要的资源,知识经济迫切要求管理创新。适应此要求,近几年来,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正在国外一些大公司中形成并不断完善。其中心内容便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培养组织创新和集体创造力。总结和研究知识管理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将有利于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有利于引导我国企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一、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知识管理?一个定义说:“知识管理是当企业面对日益增

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笔者认为,知识管理虽然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但作为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性质的公共管理同样也面临着知识管理的问题。对于公共部门而言,知识管理的目标与核心就是通过提高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来实现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为组织实现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进行计算机存储,而隐性知识是则难以掌握,它集中存储在雇员的脑海里,是雇员所取得经验的体现。知识型组织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快速反应、明智地运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环境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虽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领导方式,但是其潜在回报是巨大的。要了解知识管理,首先要把它同信息管理区分开来。制定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战略并不意味着实现了知识管理,这正如不能单纯从一个组织的设备硬件层面来衡量其办公自动化水平一样。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库珀认为:“正是由于信息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结合才导致了知识的产生。它是一个运用信息创造某种行为对象的过程。这正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实行有效知识管理所要求的远不止仅仅拥有合适的软件系统和充分的培训。它要求组织的领导层把集体知识共享和创新视为赢得竞争优势的支柱。如果组织中的雇员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而隐瞒信息,如果组

系统工程的定义

系统工程的定义、基本定理和基本观点 时间:2008-04-22发布者:阅读:678 1.系统工程的定义和特点 现代科学技术为系统思想的定量化创造了条件,它为系统思想定量化提供了数学理论和强有利的计算工具一一电子计算机,并推动了系统科学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系统思想的定量化已发展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科学方法和实践内容的新的工程技术学科一一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学科问世以来,仅仅五十多年的时间,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系统工程的实践也促进了本学科的继续发展与完善。无容置疑,系统工程已成为当前最有前途的学科之一。但是系统工程毕竟是一门非常年青的学科,它的理论和方法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到目前为止,关于系统工程的定义和研究的内容,国内外学者仍齐说不一,原因在于:(1)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数学科学向纵深发展时产生一些需要协同解决的问题的情况下产生的,从事不同专业的人,出于专业兴趣,对系统工程有不同的理解;(2) 由于系统工程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综合地运用各学科的先进成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很难划清系统工程的学科界限。由于以上原因,从事不同专业的人为系统工程所作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我们这里首先介绍一下钱学森教授对系统工程定义的说明。钱学森教授在 “系统思想与系统工程”一文中说:“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国外对定量化系统方法的实际应用相继取了许多不同的名称: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 )、系统分析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工程热力学知识点总结

工程热力学大总结 '

… 第一章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工程热力学概念公式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五章) 一、概念 (一)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1、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的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以及热 能的直接利用等问题。 2、热力系统:通常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人为地划定一个或多个任意几何面所围成的空 间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这种空间的物质的总和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3、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系统包含的物质质量为一不变的常 量,所以有时又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4、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开口系统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 故又称开口系统为控制体积系统,简称控制体。 5、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系统,称为绝热系统。 6、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7、热力状态:我们把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 简称为状态。 8、状态参数:我们把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9、强度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 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的状态参数称为强度性参数。 10、广延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与系统所含物质的数量有关的状态参数称为广延 性参数。 11、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重力场除外)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 化,则该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12、热力过程:把工质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变化称为热力过程。 13、准静态过程:理论研究可以设想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部 被破坏了的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部的 状态都非常接近平衡状态,于是整个过程就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 态所组成,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 14、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而不 留下任何痕迹,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5、热力循环:把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 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简称循环。 16、循环热效率:正循环中热转换功的经济性指标用循环热效率表示,循环热效率等于循环 中转换为功的热量除以工质从热源吸收的总热量。 17、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与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的,我们称之为卡诺循环。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正 式版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包括系统和工程两个方面,就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工程问题。 系统工程与一般工程相比,它具有高度综合性:①研制对象的综合性。一般工程学(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水力工程等)有它自己特定的物质对象,而系统工程可以把各种事物作为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生态、人类、企业和社会的组织体,以及管理方法

和程序等等。②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它不仅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自然科学,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科学等学科,而且还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③考核效益的综合性。一般工程学较多着眼于技术合理性,如性能、结构、效率等等,而系统工程则是从总体的最优化出发,考虑功能、规划、组成、协调等组织管理性质之类的问题。 二、系统工程的内容 系统工程的组成包括三个方面:①它的基本思想,即系统分析或系统方法,是将对象作为系统来考虑,从而进行分析、

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知识管理心得体会 田志刚提到了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工作者的必备能力,这句话很赞同,很多知识或信息平时大家都在说,都了解,或者有些经验完全在自己脑袋里面,经验本身没有喜欢为方法论和模式。 为什么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德鲁克说过,没有人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而你唯一的资本就是知识。在这里我还需要补充一句就是,你唯一的能力就是应用知识创造价值的能力。PKM的最终目标仍然是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体现知识创造价值,因此就需要再次强调了不能脱离了某个场景或领域来单独的谈个人知识管理,否则就失去了目标和方向。在我们平时的问题管理,工作,技术研究,学习,时间管理等各个方面都无处不体现知识管理的影子。 个人知识管理涉及到个人战略,个人效率和个人资产三个方面的问题。个人战略是知识管理的目标导向,个人资产如知识库的积累,知识的转化等是基础;而个人效率则核心是时间管理和生产率,各种工具的使用。在目标导向下,我们注重平时个人资产的积累,利用好各种工具做到又快又好的解决问题即个人知识管理的初衷。 如果从个人知识管理涉及到的技能谈,应该包括收集分类资料的能力,根据问题快速检索资料能力,分析信息能力,整合信息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知识

分享),归纳和演绎能力,结构化思维能力,工具应用能力,知识融合贯通和显隐性转化能力。如果用一句话说还是应用知识并创造价值的能力。 田志刚提到了知识显性化是知识管理工作者的必备能力,这句话很赞同,很多知识或信息平时大家都在说,都了解,或者有些经验完全在自己脑袋里面,经验本身没有喜欢为方法论和模式。而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文字系统和结构化的整理出来,因为沟通的时候我们很难想得这么系统,沟通的时候往往很能说但是一让正式的写出来往往就手足无措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在知识从显性转为你隐性的经验和技能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还得讲其显性化出来,这一方面是结构化思维能力的锻炼,也是我们知识管理里面谈到的分享创造价值的体现。所以我们平时不仅仅关注阅读,也关注写作,阅读往往是显性到隐性的转化,而写作则是隐性到显性的转化,两者必须要相互融合并贯通。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式的增长,我们的学习速度是远远无法跟上知识和信息的指数级产生速度的。每个人必须设置自己的信息过滤器,许多东西就不应该在读完了才知道是垃圾,这样也浪费了你的资源---时间!那究竟应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你需要知识你的领域方向和关注哪方面的知识,一个是你需要知道如果从一

《系统工程》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环境的整体。 2.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为系统工程。 3.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主要指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人造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 5.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体系统。 6.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二、判断正误 1.管理系统是一种组织化的复杂系统。( T ) 2.大型工程系统和管理系统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大规模复杂系统。( F ) 3.系统的结构主要是按照其功能要求所确定的。( F ) 4.层次结构和输入输出结构或两者的结合是描述系统结构的常用方式。( T) 三、简答 1.为什么说系统工程时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人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和优化方法。系统工程为从事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的相互合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简述系统的一般属性 答: (1)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统整体,并具有互动关系。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基础; (3)环境适应性: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除此之外,很多系统还具有目的性、层次性等特征。

工程热力学 名词解释

1. 第一章 基本概念及定义 2. 热能动力装置:从燃料燃烧中得到热能,以及利用热能所得到动力的整套设备(包括辅助设备)统称热能动力装置。 3. 工质: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媒介物质叫做工质,能量的转换都是通过工质状态的变化实现的。 4. 高温热源:工质从中吸取热能的物系叫热源,或称高温热源。 5. 低温热源:接受工质排出热能的物系叫冷源,或称低温热源。 6. 热力系统:被人为分割出来作为热力学分析对象的有限物质系统叫做热力系统。 7. 闭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只有能量交换而无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闭口系统。(系统质量不变) 8. 开口系统:如果热力系统与外界不仅有能量交换而且有物质交换,则称该系统为开口系统。(系统体积不变) 9. 绝热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间无热量交换时称为绝热系统。(无论开口、闭口系统,只要没有热量越过边界) 10. 孤立系统:如果热力系统和外界既无能量交换又无物质交换时,则称该系统为孤立系统。 11. 表压力: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 12. 真空度:工质的绝对压力<大气压力时,压力计测得的差数,此时的压力计也叫真空计。 13. 平衡状态:无外界影响系统保持状态参数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充要条件是同时到达热平衡和力平衡。 14. 稳定状态:系统参数不随时间改变。(稳定未必平衡) 15. 准平衡过程(准静态过程):过程进行的相对缓慢,工质在平衡被破环后自动恢复平衡所需的时间很短,工质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平衡,随时都不致显著偏离平衡状态,那么这样的过程就称为准平衡过程。它是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的过程。 16. 可逆过程:完成某一过程后,工质沿相同的路径逆行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使相互作用所涉及的外界亦回复到原来的状态,而不留下任何改变。可逆过程=准平衡过程+没有耗散效应(因摩擦机械能转变成热的现象)。 17. 准平衡与可逆区别:准平衡过程只着眼工质内部平衡;可逆过程是分析工质与外界作用产生的总效果,不仅要求工质内部平衡,还要求工质与外界作用可以无条件逆复。 18. 功:功是热力系统通过边界而传递的能量,且其全部效果可表现为举起重物。 19. 热量:热力系统与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20. 两者不同:功是有规则的宏观运动的能量传递,在做功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形态的转化。热量则是大量微观粒子杂乱热运动的能量传递,传递过程中不出现能量形态的转化。功转变成热量是无条件的而热量转变成功是有条件的。 21. 正向循环(热动力循环):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循环叫做正循环,它使外界得到功Wnet 。 22. 逆向循环:工质在循环中消耗机械能(或其他能量)把热量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过程称为逆循环,消耗外功。 23.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可能被创造,也不可能被消灭,但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体现)。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ΔU = W + Q 。 25. 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能量便可以永远对外做功的动力机械。 26. 热力学能(内能):分子间的不规则运动的内动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内位能,维持分子结构的化学能,原子核内部的原子能,电磁场作用下的电磁能等一起构成热力学能。 27. 总能(总存储能):内能(热力学能),外能(宏观运动动能及位能)的总和称总能。 28. 推动功:工质在开口系统中流动而传递的功称为推动功mpv 。 29. 流动功:系统为维持工质流动所需的功称为流动功(推动功差p2V2-p1V1)。 30. 技术功:机械能可以全部转变为技术上可以利用的功,称为技术功(技术上可资利用的功)。 31. 体积功:工质因体积的变化与外界交换的功。 32. 焓:在热力设备中,工质总是不断的从一处流到另一处,随着工质的移动而转移的能量,即热力学能和推动功之和u+pv 。 33. 稳定流动过程:流动过程中,开口系统内部及其边界上各点工质的热力参数及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而变,则这种流动过程称为稳定流动过程。反之,则为不稳定流动过程或瞬变流动过程。 34. 节流:工质流过阀门等设备时,流动界面突然收缩,压力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节流。 35. 第三章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 36. 标准大气压: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37. 理想气体:1.分子间是弹性的、不具有体积的质点;2.分子间相互没有作用力。 38. 摩尔气体常数:R=MRg=8.314 5 J/(mol ·K),与气体种类状态都无关。Rg 与气体种类有关,状态无关。Rg 物理意义是1 kg 某种理想气体定压升高1 K 对外作的功。 39. 定压比热容Cp :压力不变的条件下,1kg 物质在温度升高1K 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压比热容。 40. 定容比热容Cv :体积不变的条件下,1kg 物质在温度升高1K 所需的热量称为定容比热容。Cp- Cv=Rg 气体常数。Cp/Cv=γ比热容比。 41. 湿饱和蒸汽:水蒸气和水的混合物称为湿饱和蒸汽。 42. 干饱和蒸汽:即饱和蒸汽,水全部变成蒸汽,这个时候的蒸汽称为干饱和蒸汽 43. 过热蒸汽:对饱和蒸汽继续定压加热,蒸汽温度升高,比体积增大,此时的蒸汽称为过热蒸汽。 44. 饱和状态:当汽化速度=液化速度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宏观上气、液两相保持一定的相对数量。 45. 饱和温度:处于饱和状态的汽、液的温度相同称为饱和温度。 46. 饱和压力:处于饱和状态的蒸汽的压力称为饱和压力。 47. 过冷水:水温低于饱和温度时称为过冷水或未饱和水。 48. 过热度:温度超过饱和温度之值称为过热度 49. 汽化潜热:1kg 质量的某种液相物质在汽化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简称汽化潜热(液体蒸发吸收的热量)。 50. 第四章 气体与蒸汽的基本热力 51. 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52.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热不可能自发的、不付代价的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说法):不可能制造出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留下其他任何变化的热力发动机。 54. 造成过程不可逆的两大因素:1、耗散效应。2、有限势差作用下的非准平衡变化。 55. 卡诺循环:工作于温度分别为1T 和2T 的两个热源之间的正向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和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 56. 概况性卡诺循环:双热源间的极限回热循环称为概括性卡诺循环。 57. 回热:用工质原本排出的热量加热工质本身的方法。 58. 熵产:由耗散热产生的熵增量叫做熵产。(闭口系内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存在不可逆因素引起耗散效应,使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被工质吸收,导致熵增大)。 59. 熵流:系统与外界换热量与热源温度的比值,称为熵流。 60. 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孤立系统中的各种不可逆因素表现为系统的机械功损失,产生机械功不可逆地转化为热的效果,使孤立系统的熵增大。称为孤立系统的

知识管理总结

1、什么是知识: 从经济和资源观点定义: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语境信息、专家见解和直觉等要素的动态的混合体,它为评估和利用新经验与信息提供了环境和框架。它源于知者的头脑,并为知者所用。在组织中,知识不仅常常内嵌在文件或数据库中,而且还存在于日常活动、流程和规范中。简单地说,知识是可用于行动的信息。可用于行动”是指在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时间和恰当的背景下以恰当的方式获得相关的信息,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候用它来帮助决策。知识是决策、预测、设计、规划、诊断、分析、评估和直觉判断的关键资源。它形成于个人和集体的头脑,并为之共享。它无法从数据库中产生,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经验、成功、失败和学习中产生。 2、什么是信息: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并以数据的形式存储、传递,数据通过加工转换 成信息。信息二数据+背景。 4、知识创造的模型:(1)一个动态交互:知识转移

(2)两种知识形式:隐性和显性知识 (3)三个知识聚合层次:个人,小组,组织 (4)四种知识创造模式:社会化:个体之间通过联合活动和接触共享隐性知识的过程;外部化:以易于理解的形式表达和描述显性知识的过程;组合化:将显性知识转化成更复杂的显性知识,包括显性知识的交流、分发、系统化等过程;内部化:在个体或组织规模内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的过程。 (5)四个知识转移场所(Ba):起源场:指个人可以分享经验、感觉、情绪和心智模式的场合。起源场是一个存在于人的内心世界的空间,个人借助同理心与同情心而超越人际间的藩篱,以关怀、爱、信任与承诺构筑人与人知识转换的基础。该空间为“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共享的组织网络;对话场:这是提供团体分享心智模式与技能的场合,个人的隐性知识通过沟通而成为共享的知识,关键成功要素在于选择具有不同特殊知识或能力的人组成一个项目小组或是跨部门的团队,通过对话平台使得这些人的心智模式和技能转化成显性知识。因此,对话场提供一种良好的“外部化”组织网络;系统化场:系统化场针对“组合化”提供一种良好的组织网络,使得显性知识能以较便利或是书面的方式在整个组织间流通。信息技术(如网络、视频会议等)为组织知识创造提供一种虚拟化且更具效率的合作环境。 行动场:行动场为“内部化”提供共享的组织网络,个人利用虚拟的沟通媒介,内化显性知识成为己身的隐性知识,例如操作手册或虚拟实境演练方案。 (6)知识创新的螺旋过程:组织内的各个场所具有动态性,能将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然后再进而将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从个人层次到群组层次再到组织层次,最后到跨组织层次,并借此一周期循环而持续的创造新知识。 5、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中的三个发展阶段:工业革命:知识被用来改良生产工具、流程和产品。生产力革命:知识被用来解决工作的问题。管理革命:知识运用于“知识”本身之上。 6、知识管理战略规划的流程:(1)现状评估:从资源和能力两方面分析。(2)差距分析:如组织缺口分析。(3)策略制定:包括知识愿景的确定;优先试点的 确定;战略规划模型的确定。 7、简述知识的生产所用的工具、方法、手段:(1)个人方面:专家目录或黄页;知识地图(2)集体方面:知识产权;人际网络架构;核心流程;项目经验与教训(3)外部方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标准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内容(标准版) 一、系统工程的概念 系统工程包括系统和工程两个方面,就是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工程问题。 系统工程与一般工程相比,它具有高度综合性:①研制对象的综合性。一般工程学(如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水力工程等)有它自己特定的物质对象,而系统工程可以把各种事物作为对象,包括自然现象、生态、人类、企业和社会的组织体,以及管理方法和程序等等。②科学知识的综合性。它不仅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自然科学,以及控制论、信息论、管理科学等学科,而且还包括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③考核效益的综合性。一般工程学较多着眼于技术合理性,如性能、结构、效率等等,而系统工程则是从总体的最优化出发,考虑功能、规划、组成、协调等组织管理性质之类的问题。

二、系统工程的内容 系统工程的组成包括三个方面:①它的基本思想,即系统分析或系统方法,是将对象作为系统来考虑,从而进行分析、设计、制作及其运用的方法。②它的程序体系,是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在解决一个具体项目时,它要求把项目或过程分成几大步骤,而每个步骤又按一定的程序展开。这就保证了系统思想在每个部分、每个环节上体现出来。 ③它有一套最优化方法,当一个问题按照程序展开,明确具体环节,建立数学模型后,就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优化。 系统工程,是用系统的观点,科学合理地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经济管理科学、现代数学、电子计算机和其它有关工程技术,按照系统工程的程序和方法,去建立优化系统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 所谓系统的观点,就是把新研究的事物,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和系统的最优化,是系统理论的核心。系统的控制功能的实现,是建立在控制论的反馈理论的基础上的。这就是

工程热力学总结

第一部分 (第一章~第五章) 一、概念 (一)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1、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是从工程的观点出发,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能量转换以及热能的直接利用 等问题。 2、热力系统:通常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人为地划定一个或多个任意几何面所围成的空间作为热力学 研究对象。这种空间内的物质的总和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3、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系统内包含的物质质量为一不变的常量,所以有 时又称为控制质量系统。 4、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开口系统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空间,故又称开口 系统为控制体积系统,简称控制体。 5、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系统,称为绝热系统。 6、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7、热力状态:我们把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8、状态参数:我们把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9、强度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 无关,没有可加性的状态参数称为强度性参数。 10、广延性状态参数:在给定的状态下,凡与系统内所含物质的数量有关的状态参数称为广延性参数。 11、平衡状态:在不受外界影响(重力场除外)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 所处的状态称为平衡状态。 12、热力过程:把工质从某一状态过渡到另一状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变化称为热力过程。 13、准静态过程:理论研究可以设想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进行得非常缓慢,使过程中系统内部被破坏了的 平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到新的平衡态,从而使过程的每一瞬间系统内部的状态都非常接近平衡状态,于是整个过程就可看作是由一系列非常接近平衡态的状态所组成,并称之为准静态过程。14、可逆过程:当系统进行正、反两个过程后,系统与外界均能完全回复到初始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15、热力循环:把工质从某一初态开始,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最后又回复到初始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 力循环,简称循环。 16、循环热效率:正循环中热转换功的经济性指标用循环热效率表示,循环热效率等于循环中转换为功的 热量除以工质从热源吸收的总热量。 17、卡诺循环:由两个可逆定温过程与两个可逆绝热过程组成的,我们称之为卡诺循环。 18、卡诺定理:卡诺定理可表达为:①所有工作于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热机,以可逆热机的热 效率为最高。②在同温热源与同温冷源之间的一切可逆热机,其热效率均相等。 19、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只能增大(不可逆过程)或不变(可逆过程),决不可能减小,此 为孤立系统熵增原理,简称熵增原理。 (二)与工质性质有关的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