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实践实验报告-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实践实验报告-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2014年4月11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4年4月12日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网络拓扑图)

●操作系统:windows8.1

●网络平台:Dynamips 仿真平台

●网络拓扑: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配置流程,重要部分需要截图)

RIP:

1.设计网拓扑

2.配置ip地址

以配置R1的s1/1 的ip地址为例:

配置完后,输入命令no shutdown打开端口。

类似的配置完一共12个端口的ip地址。

3.配置rip路由协议:

以配置R1的路由协议为例:

4.配置PC的默认路由,以PC1为例:

5.配置完成后,测试从PC1到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连通情况:

a)到5.1.30.2:

b)到1.1.30.2:

c)到2.1.30.2:

d)到3.1.30.2:

e)到4.1.30.2:

f)到6.1.30.1:

6.打开调试模式:

以R1为例:

不久之后接收到R4发来的路由信息:

同时,R1也在向周围路由器发送路由信息:

从上图中我们路由器R4从端口S1/0发送路由信息告诉R1,R4到网络2.0.0.0需要两跳,到网络3.0.0.0需要一跳,到网络6.0.0.0需要两跳。

R1通过计算从各个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需要到各个网络的最优路径之后,也会向外发出路由信息。如上图所示,R1把路由信息从S1/0端口发出。他告诉这个端口另一端所连的设备,R1到网络

1.0.0.0需要一跳,到网络

2.0.0.0需要两跳,到网路5.0.0.0需要一跳。

收到这个路由信息的设备也会根据这个路由信息来计算自己到各个网络的最优路径。

通过获得的路由信息不难看出rip协议的工作过程: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这一张路由表,这张路由表中写明了网络号、到该网络的最短路径(实验中的路径长短由跳数来衡量)以及转发的出口。路由器会周期性得向周围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同时也会接受周围路由器发来的路由表,以此来刷新自己的路由器,适

应网络拓扑变化。路由器在收到路由信息之后会根据某些路由算法、收到的路由信息和原先自己的路由表来计算到达各个网络最优的转发路径(即下一跳的出口),这便是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工作过程。

7.在控制台中关闭路由器R2后(以此来改变网络拓扑),R1

开始收到不可达的路由刷新报文:

一段时间后,R1的路由表被刷新:

重新打开R2一段时间后,路由表被刷新:

解释:

在路由器R2下线之后,邻居路由器将会长时间收不到,R2方向过来的路由信息,一段时间后,路由表会被重新计算。

上图中,R1收到R4发来的路由信息,告诉R1,网络1.0.0.0和网络2.0.0.0已经被判定为不可达的网络。到网络3.0.0.0需要一跳,到网络6.0.0.0需要两跳。于是,R1的路由表会被刷新,从上图中可以看出,R1的路由表中已经没有了网络1.0.0.0和网络2.0.0.0的表项。

重新打开R2之后,由于R2又开始想周围发送路由器信息,周围路由器会知道R2又恢复正常了,在相互交换路由信息一段时间之后,路由表成功收敛,恢复了正常的状态。可以从R1的路由表中看出,网络1.0.0.0、网络4.0.0.0和网络5.0.0.0是分别和端口s1/1、端口s1/0和端口f0/0直接相连的。发向网络2.0.0.0的数据包从端口s1/1转发,发向网络3.0.0.0的数据包从端口s1/0转发,发向网络6.0.0.0的数据包可以从s1/0和1/1转发。

8.RIP协议中观察没有配置水平分割和配置水平分割后协议

的工作流程:

a)配置水平分割:

b)没有配置水平分割:

解释:

从上图可以看出,配置了水平分割的情况下,更新报文相对于没有配置水平分割的情况少了网络1.0.0.0、2.0.0.0和6.0.0.0的路

由信息。因为从上面的几张截图和网络拓扑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发向

网络1.0.0.0、网络2.0.0.0和网络6.0.0.0的数据包会被从端口s1/1

转发,也就是说路由表表项中的这三个网络的转发路径的计算最终

一定是根据从s1/1收到的路由信息计算出来的。所以在开启水平

分割的前提下,这三个网络的路由信息在R1向s1/1端口发送路由

信息的时候一定会被过滤掉。

从以上对截图的分析可以很明显得看出水平分割的作用。水平分割就是记录下每一条路由信息的来源,这样在发送路由更新

报文的时候,不会将从一个端口中收到的信息再从这个端口转发

出去,这样可以避免无穷计算的问题,也就是避免了路由器根据

自己转发出去的路由器信息来计算路由信息。

OSPF:

1.配置OSPF路由协议:

以R1为例:

先使用no router rip命令关闭rip协议,然后输入router ospf 10命令开始配置ospf协议,如上图。

2.配置完成后,测试PC1到各个节点的连通性:

a)到5.1.30.2:

b)到1.1.30.2:

c)到2.1.30.2:

d)到3.1.30.2:

e)到4.1.30.2:

f)到6.1.30.1:

3.打开调试:

输入命令debug ip ospf event 打开调试模式,如下图:

打开调试后,不断有hello包显示出来:

解释:

从上图可以看出,路由器R1在00:15:35的时候在端口s1/1收到了来自2.1.30.1的hello报文,hello报文顾名思义被用来维护检测邻接关系。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大致如下,它是基于链路状态算法的分层路由协议。在开启OSPF协议之后路由器之间交互的是链路状态信息,路由器在知道自己附近的网络的链路信息之后会把这些链路信息发给相邻的路由器,然后这些路由器也会把自己的链路信息再转发下去。这样在一定的转发次数之后,每个路由器都能知道整个网络的拓扑了。

但是在网络比较庞大的情况下,这下链路信息会成为一个相当庞大的数据集,因此OSPF协议又提供了“区域”的概念,就是将一个大的网络切分成几个相对小的区域,区域分为骨干区域和常规区域,骨干区域和常规区域之间会交换链路信息,二常规区域之间不会交换链路信息。这样就能减少链路信息的规模。上图中就可以看出有“area0”的属性。

不过上图只有相邻链路hello包的交互,这是因为OSPF的主要协议交互过程是在刚配置完OSPF协议时就进行了,而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如果没有链路状态的变化就没有交互链路状态信息。也就是说,一旦网络稳

定,信息不再更新,则只会有Hello包。只有链路发生变化时,相应路由器才会广播改变的信息给其余路由器。

4.在控制台中关闭路由器R2,以改变网络拓扑

在超过配置ospf协议所设置的dead-interval后,调试信息中出现如下信息:

此时路由表发生了变化:

原先的路由表:

解释:

在上图中可以看出,R1由于长时间没有收到R2发来的hello报文,在超出配置OSPF协议是设置的时间之后,R1会将R2的状态判定为down。代表从s1/1端口到网络2.0.0.0已经不通了。R1会以此修改自己路由表。从两张路由表的对比中可以看出,网络1.0.0.0和网络2.0.0.0的表项已经不见。

5.在开启R1的flood之后关闭R2的s1/1端口:

开启flood:

关闭R2的s1/1端口之后,R1收到如下信息:

解释:

可靠泛洪机制是OSPF的重要部分,其在某条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会将变化的信息发送给同一域中的所有OSPF路由器,从而确保整个域内的路由器始终具有一致的链路状态数据库。

6.在开启R1的flood之后打开R2的s1/1端口:

7.运行指令:sh ip ospf neighbor

解释:

可以从上图看出,R1有两个邻居,分别是s1/0接口上的R2(4.1.30.1)和s1/1接口上的R4(1.1.30.2).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见实验过程中的截图。

五、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

问题:

在配置ip地址和路由表时,出现错误之后,比较难找出错误。

解决:

在没配置一个设备之后应该相互检查一下,看一下能不能ping通,这样每做一点就检查一点,比较容易发现错误。

问题:

从以太网发送数据包需要mac地址,但似乎在路由器之间通过串口进行发送数据就不需要mac 地址。

解决:

因为路由器和pc之间采用的以太网,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是串口通信,所以以太网接口即f0/0等需要有mac地址,传输也需要有mac地

址。但是串口就不需要mac地址。

问题:

在rip的路由信息中出现了via 0.0.0.0,开始不太懂这个是什么意思,认为下一跳不该是一个本机地址。

解决:

rip发给邻居路由器的路由表的下一跳地址是对自己来说的,但是这个下一跳地址发给邻居路由器之后,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如果邻居路由器经过计算之后,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径,那么这个路由信息中的下一跳就是本机。

心得:

相对于计算机网络课上所学的内容,更加深刻得理解了rip和ospf协议工作的过程。了解了配置rip,ospf协议的过程,学习到ospf协议为了

减小链路信息的开销,ospf协议将一个大网划分成几个小区域。这就是配置ospf协议时输入的area 0的含义。

真实得看见了水平分割的工作过程,发现路由器能够智能得过滤掉那些从该端口收到的路由信息。

六、实验思考

(1)实验中,采用下一跳和转发接口这两种方式配置PC1和PC2有什么区别?

会导致在你的拓扑结构中丢包数有什么变化?用arp表中的内容来解释。

Ping前的arp表:

Ping:

Ping后的arp表:

解释:

PPP链路网络中使用转发接口,不需要进行arp解析即可发送数据。

以太网则需要进行ARP解析,每次解析都会发生丢包。

(2)OSPF中广播的信息有哪些?

i.OSPF路由器会周期性地发送hello数据包,该数据包是路由器建

立通信的基础.

ii.两个OSPF路由器建立双向通信这后还需要进行数据库同步,即发送DBD信息。

iii.链路状态请求(LSR)、更新(LSU)、确认(LSA)信息。

(3)写出在你的拓扑中,数据包从PC1到PC2发送的完整过程,包括Arp表的内容。以ping为例。

Ping之前:

PC1的arp表:

R1的arp表:

R2的arp表:

R3的arp表:

Ping命令:

ping之后:

PC1的arp表:

R1的arp表:

R2的arp表:

R3的arp表:

解释:

上图中:在ping命令之前,PC1的arp表只有自己的f0/0端口5.1.30.1的mac地址,R1只有自己的f0/0端口5.1.30.2的mac地址。R2的arp表为空,R3的arp表只有自己的f0/0端口6.1.30.2的mac地址,PC2的arp表只有自己的f0/0端口6.1.30.1的mac地址。

在ping 6.1.30.1的时候,PC2会把包发向默认路由器5.1.30.2,但是PC1并不知道5.1.30.2的mac地址,而链路层一定是要mac地址来寻址的。所以PC2会发一个包询问5.1.30.2的mac地址,这是丢失的第一个包。

然后数据包被R1传递给R2,R2传递给R3.

当数据包来到R3之后,同样不知道6.1.30.1的mac地址,需要发送一个包询问PC2的mac地址。这时同样丢失了一个包。

这些操作完成之后,aro表中已经有了需要的mac地址,不再需要询问mac 地址了,因此之后不会再有丢包的现象了。所以,一共发了五个包,丢了两个包,成功了三个包。

之后都能100%ping通:

实验7 OSPF路由协议配置 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 实验名称:OSPF路由协议配置 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2012014048实验日期:6.6

再测试。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RTC-rip-1]import ospf [RTC-rip-1]quit [RTC]ospf [RTC-ospf-1]import rip [RTC-ospf-1]quit

结合第五步得到的路由表分析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 RouteB 通过RIP学习到C和D 的路由情况,通过OSPF学习到A 的路由信息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8__ 本人姓名_ 徐波_ 日期2014.6.06 本次实验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再次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有关于华为的实验,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或者有一些办法。这些华为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6__ 本人姓名_ 金振宁_ 日期2014.6.06 这两次实验都可以利用软件在寝室或者去其他的地方去做,并不拘泥于实验室,好好的利用华为的模拟机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4_ 本人姓名_ 陈哲日期2014.6.06

理解OSPF路由协议,OSPF协议具有如下特点: 适应范围:OSPF 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几百台路由器。 快速收敛:如果网络的拓扑结构发生变化,OSPF 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同步。 无自环:由于OSPF 通过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故从算法本身保证了不会生成自环路由。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50 本人姓名_ 赵权日期2014.6.06 通过本次实验学会了基本的在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组建一个简单的路由网络。想必以后的生活中有可能会用到。

ospf协议,实验报告

ospf协议,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7 OSPF路由协议配置实验报告 浙江万里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及实践 实验名称: OSPF路由协议配置专业班级:姓名:小组学号:XX014048 实验日期: 再测试。要求写出两台路由器上的ospf路由配置命令。 第页共页 [RTC-rip-1]import ospf [RTC-rip-1]quit [RTC]ospf [RTC-ospf-1]import rip [RTC-ospf-1]quit 结合第五步得到的路由表分析出现表中结果的原因: RouteB 通过RIP学习到C和D 的路由情况,通过OSPF 学习到A 的路由信息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8__ 本人姓名_徐波_ 日期 本次实验是我们的最后一次实验,再次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有关于华为的实验,从一开始的一头雾水到现在的有一些思路,不管碰到什么问题,都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或者有一些办法。这些华为实验都让我受益匪浅。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__046__ 本人姓名_金振宁_ 日期 这两次实验都可以利用软件在寝室或者去其他的地方去做,并不拘泥于实验室,好好的利用华为的模拟机软件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 实验个人总结 班级通信123班本人学号后三位本人姓名_陈哲日期 第页共页 篇二:单区域的OSPF协议配置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 篇三:OSPF实验报告 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 XX 年春季学期) 课程名称:局域网设计与管理 主讲教师:李辉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 学 年郑思楠号: XX012019 级: XX级

1_RIP路由协议实验资料

1. 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2. 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 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 分计。 4. 实验报告文件以PDF 格式提交。 【实验题目】RIP 路由协议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2和RIPv1路由协议。 2. 了解有类路由和无类路由的区别,是否支持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3. 了解路由器广播和组播形式的区别 【实验内容】 1. 在实验设备上完成P145实验4-2并测试实验网连通性。 2. 通过实验观察RIP V1 和 V2的区别(重点在VLSM 上)给出分析过程与结果(实验IP 采用 10.10.x.0网段) 3. 学会使用Debug ip packet 和Debug ip rip 命令,并对debug 信息做分析。 4. 观察试验拓扑中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路由表的前后信息对比及debug 信息的变化。 【实验要求】 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实验拓扑图: 实验一:RIPv2路由协议 (使用10.10.x.0的IP 地址,变长子网掩码,两个路由器之间的网段是10.10.2.0/30,路由器和PC 之间的网段分别是10.10.3.0/24和10.10.1.0/24。) 步骤0: (1) 配置PC1和PC2的IP 、掩码、网关,测试连通性。 警示

分析:因为PC1和PC2之间还没有配置路由,所以ping不通。(2)在Router1上执行show ip route,记录路由表信息。 分析:PC1和PC2之间还没有配置路由。 (3)在PC上的命令窗口执行命令route print,记录路由表信息。

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网络课程组实验指导 实验二:路由协议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网络中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的配置方法和原则; 2. 了解网络互连时根据设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连接线路; 3. 在路由器上配置动态路由协议; 4. 理解路由表的变化及含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使用交换机组建简单局域网。 (1)打开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完成如图2-1所示的拓扑结构图。具体过程参考《附件一:使用交换机组建简单局域网》。 (2)将Packet Tracer中的文件,保存文件名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1”,如“电信1001班201046830508范浩然-1”。 (3)提示:为便于教师检查,请同学们把每个主机和路由器的接口及IP地址在图上标 注出来,如下图所示。 (4)要求:在实验报告中添加两个截屏结果:拓扑结构,和主机间Ping通的结果。

图2-1 交换机组建简单局域网 ] 页1第[ 制2014.10. 河南工业大学信息学院网络课程组实验指导 2.使用路由器组建简单网络。 (1)打开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完成如图2-2所示的拓扑结构图。具体过程参考《附件二:使用路由器组建简单网络》。 (2)将Packet Tracer中的文件,保存文件名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2”,如“电信1001班201046830508范浩然-2”。 (3)注意:为规范网络的IP地址规划格式,要求IP地址的分配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IP地址中的第二个字节以班级命名;第三个字节选取学号后两位;若网络中有多个网络段,其他网络的第三字节依次累加。 举例如下:可以看出下面网络中总共有3个网络,对于电信1106班学号后两位为31的谢川娣同学,每个网络的网络号分别是:192.6.31.0、192.6.32.0、192.6.33.0。 (4)提示:为便于教师检查,请同学们把每个主机和路由器的接口及IP地址在图上标 注出来,如下图所示。

路由器及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报告

武汉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路由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初步掌握IOS的一些基本命令,学习对路由器进行安全设置和基本的日常维护。 2、理解利用路由器IP包进行路由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初步掌握相关的一些IOS命令,学习对路由器的路由表进行查看。 实验要求 1、按照上述实验步骤进行正确的配置后,可以观察到运用TFTP服务器进行IOS备份的过程,可以在一台路由器的控制台上对远程登录的路由器进行配置的查看和修改,另外,还可以对各种口令设置的有效性进行考证。 2、按照上述实验步骤进行正确的配置后,可以用“ping”命令进行网络的连通测试,可以看到:无论是采用静态路由方式,还是采用动态路由方式,都可以达到连通网络的目的。 实验内容 1、学习检查路由器的主要参数和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 2、学会对路由器进行各种口令的设置; 3、掌握路由器一些关键文件的备份。 4、静态路由的配置; 5、RIP协议的配置; 6、IGRP协议的配置 实验设备 三台Cisco 25XX路由器和一台PC。 实验原理图 图 1-1 实验原理图1

图 1-1 实验原理图2 实验步骤 一、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将路由器与终端相连,加电启动路由器,进入命令行配置方式; 2、在“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进入“特权模式”,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 t”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3、用“hostname”命令为路由器命名; 4、用“int e0”、“int s0”、“int to0”命令进入路由器的某个端口的配置状态,这时可为路由器的该端口指定进行一些参数(如:IP地址、速率等)的设置; 5、按“ctrl+z”回到“特权模式”下,用“sh ver”、“sh running”、“sh start”和“show int”命令分别查看路由器的IOS版本、配置和端口状态; 6、练习“ctrl+A”、“ctrl+E”、“ctrl+B”、“ctrl+P”等组合键的使用; 7、学习如何进行“端口配置模式”、“全局配置”、“特权模式”和“用户模式”之间的转换,学习不同状态下帮助的获得; 8、练习进行各种命令的配置,包括:“console password”、“telnet password”、“auxiliary passwod”、“enable password”、“secret password”等; 1、router(config)#enable password cisco 命令解释:开启特权密码保护。 2、router(config)#enable secret class 命令解释:开启特权密匙保护。 这两个密码是用来限制非授权用户进入特权模式。因为特权密码是未加密

配置路由协议RIP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学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工程设计与系统集成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时间:2011年12月7日 指导教师(签名):班级:计教081 姓名:学号: 实验目的: 1、了解动态路由协议采用的自适应路由算法 2、了解路由协议算法的层次划分 3、学会配置动态路由RIP 实验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 C isco Systems 实验内容及过程: 动态路由协议采用自适应路由算法,能够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而重新计算机最佳路由。由于路由的复杂性,路由算法也是分层次的,通常把路由协议(算法)划分为自治系统(AS)内的(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与自治系统之间(EGP,External Gateway Protocol)的路由协议。 RIP的全称是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IGP,采用Bellman-Ford算法。RFC1058是RIP version 1标准文件,RFC2453是RIP Version 2的标准文档。

一、实验环境构建,配置如下实例 实验中各个网段与路由器接口IP地址分配如上图所示。 二、RIP协议基本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ip classless 让路由器支持无类编址,RIPv1是不支持无类IP编址的。 RIP基本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router rip Router(config-router)#network w.x.y.z 可选的配置命令: Router(config)#no router rip 在路由器上关闭RIP协议 Router(config-router)#no network w.x.y.z 从RIP协议中移除w.x.y.z网络 Router(config-router)#version 2 RIP协议为第2版 Router(config-if)#ip rip send version 2 该接口仅发送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if)#ip rip send version 1 该接口仅发送RIP ver 1报文 Router(conifg-if)#ip rip send version 1 2 该接口发送RIP ver 1报文和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if)#ip rip receive version 2 该接口仅接收RIP ver 2报文 Router(config-router)#no auto-summary 关闭路由协议的自动聚合功能 Router(config-router)#ip split-horizon 配置水平分割 三、RIP配置 首选根据实验需要配置好PC机及路由器各个接口的IP地址等参数。 1、三个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记录(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记录(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作者:————————————————————————————————日期: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年级:网络工程级班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指导教师:梁正友

一、实验名称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二、实验目的 1.了解路由协议工作机制。 2.掌握常用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三、实验任务 1.配置LAN端口。 2.配置WAN端口。 3.完成RIP协议的配置。 4.完成IGRP协议的配置。 5.完成OSPF协议的配置。 四、实验环境及工具 安装Boson NetSim的PC至少一台。 五、实验记录 实验任务一 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人 LAN端口的配置 实验步骤LAN端口是路由器与局域网的连接点,每个LAN端口与一个子网相连,配置LAN端口就是将LAN端口子网地址范围 内的一个IP地址分配给LAN端口。目前路由器上常用的LAN 端口多为以太网端口,即Ethernet口,在路由器中常被简 写为e,e0即表示Ethernet0,即第0号以太网端口。LAN 端口的配置步骤如下: 1.启动Boson NetSim 从Windows系统中选择“开始”→“程序”→Boson Software→Boson NetSim命令,运行Boson NetSim。 2.查看网络拓扑结构图 单击Boson NetSim主界面工具栏中的NetMap按钮,调 出网络拓扑结构图。双击图中的网络设备图标即可显示 该设备型号及和其他网络设备的连接。右击网络设备图

路由信息协议实验报告

路由信息协议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协议的分类,理解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2.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的报文格式,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3.掌握RIP计时器的作用 4.理解RIP的稳定性 【网络结构】 主机A:172.16.0.2 主机B:172.16.0.1 192.168.0.2 主机C:192.168.0.3 主机D:192.168.0.4 主机E:192.168.0.1 172.16.1.1 主机F:172.16.1.2

【实验内容】 练习1: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 本练习将主机A、B、C、D、E、F作为一组进行实验。 1.主机A、B、C、D、E、F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路由表,并回答以下 问题: ● 路由表由哪几项组成? 2. 从主机A依次ping 主机B(192.168.0.2)、主机C、主机E(192.168.0.1)、主机E (172.16.1.1),观察现象,记录结果。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主机B 和主机E路由表,结合路由信息回答问题:

● 主机A的默认网关在本次练习中起到什么作用? ●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3. 主机B和主机E启动静态路由。 (1)主机B与主机E在命令行下使用“staticroute_config”命令来启动静态路由。(2)在主机B上,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add命令手工添加静态路由(“route add 172.16.1.0 mask 255.255.255.0 192.168.0.1 metric 2”)。 (3)在主机E上,也添加一条静态路由(“route add 172.16.0.0 mask 255.255.255.0 192.168.0.2 metric 2”)。 (4)从主机A依次ping主机B(192.168.0.2)、主机E(192.168.0.1)、主机E(172.16.1.1),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5)通过在命令行下运行route print命令,察看主机B和主机E路由表,结合路由信息回答问题: ● 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简述手工添加静态路由在此次通信中所起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年级:网络工程级班 开课学期:第5学期 指导教师:梁正友

一、实验名称 动态路由协议配置 二、实验目的 1.了解路由协议工作机制。 2.掌握常用路由协议配置方法。 三、实验任务 1.配置LAN端口。 2.配置WAN端口。 3.完成RIP协议的配置。 4.完成IGRP协议的配置。 5.完成OSPF协议的配置。 四、实验环境及工具 安装Boson NetSim的PC至少一台。 五、实验记录 实验任务一 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实验人 LAN端口的配置 实验步骤LAN端口是路由器与局域网的连接点,每个LAN端口与一个子网相连,配置LAN端口就是将LAN端口子网地址范围 内的一个IP地址分配给LAN端口。目前路由器上常用的LAN 端口多为以太网端口,即Ethernet口,在路由器中常被简 写为e,e0即表示Ethernet0,即第0号以太网端口。LAN 端口的配置步骤如下: 1.启动Boson NetSim 从Windows系统中选择“开始”→“程序”→Boson Software→Boson NetSim命令,运行Boson NetSim。 2.查看网络拓扑结构图 单击Boson NetSim主界面工具栏中的NetMap按钮,调 出网络拓扑结构图。双击图中的网络设备图标即可显示 该设备型号及和其他网络设备的连接。右击网络设备图

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Configure命令进入该网络设备的配置状态。 3.进入特权模式 右击路由器Router4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Configure命令,进入Router4的配置状态。在Router>提示符下输入enable,系统提示符改为Router#,表示进入特权模式。 4.进入配置模式 在Router#提示符下输入configure terminal,系统提示符显示Router(config)#,表示进入配置模式。 5.配置以太网端口 在配置模式下输入“interface e0”,按Enter键,提示符变为Router(config-if)#,进入e0端口配置。 6.在Router(config-if)#下输入“ip address 172.16.10.1 255.255.255.0”,其格式为:ip address <子网掩码>,所设IP地址应该为该端口所连接子网IP地址范围中的一个,子网掩码也应与该子网中其他计算机相同。 7.打开端口 在Router(config-if)#下输入 no shutdown,打开以太网端口e0.默认情况下该端口为关闭。 8.退出配置模式 配置完成后按Ctrl+Z组合键退出配置模式,回到特权模式。 9.显示端口配置参数 在特权模式下输入“show interface e0”查看配置参数,所显示参数应与前面设置一致。

实验三_网络路由层协议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二网络路由层协议模拟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VB、VC++、VS或JA V A等集成开发环境编写路由仿真程序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 实现链路状态路由算法的模拟。 基本要求(动态生成网络拓扑图,节点间的距离随机生成。每个节点生成自己的链路状态分组,依据收到的链路状态表得到整体网络结构,在得到的整体网络结构上用最短路径算法,生成每个节点的路由表) (3)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原理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Bellman-Ford Routing Algorithm),作为距离向量协议的一个算法,如RIP, (RIP 跳最大跳数16)BGP。使用这个算法的路由器必须掌握这个距离表,它告诉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最远和最近距离。在距离表中的这个信息是根据临近接点信息的改变而时时更新的。这个在算法中的度量公式是跳跃的次数,等待时间,流出数据包的数量等等。概括地说,距离向量算法要求每一个路由器把它的整个路由表发送给与它直接连接的其它路由器。路由表中的每一条记录都包括目标逻辑地址、相应的网络接口和该条路由的向量距离。当一个路由器从它的相邻处收到更新信息时,它会将更新信息与本身的路由表相比较。如果该路由器比较出一条新路由或是找到一条比当前路由更好的路由时,它会对路由表进行更新:将从该路由器到邻居之间的向量距离与更新信息中的向量距离相加作为新路由的向量距离。在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相邻路由器之间周期性地相互交换各自的路由表备份。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之间也将及时地相互通知有关变更信息。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在理论中可以工作,但在实践中有一个严重的缺陷:虽然它总是能够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它收敛到正确答案的速度非常慢,尤其是,它对于好消息的反应非常快,但是对于坏消息的反应非常迟缓。 (4)程序源代码(c语言)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atoi的头文件 //#include "alloc.h" #include #define ROUTNUM 7 //定义路由的个数为7个 typedef struct { int dis; //存延迟大小 int from; //存下一跳的路由 }RoutNode;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实践实验报告-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2014年4月11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4年4月12日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一、环境(详细说明运行的操作系统,网络平台,网络拓扑图) ●操作系统:windows8.1 ●网络平台:Dynamips 仿真平台 ●网络拓扑: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主要配置流程,重要部分需要截图) RIP: 1.设计网拓扑 2.配置ip地址 以配置R1的s1/1 的ip地址为例: 配置完后,输入命令no shutdown打开端口。 类似的配置完一共12个端口的ip地址。 3.配置rip路由协议: 以配置R1的路由协议为例:

4.配置PC的默认路由,以PC1为例: 5.配置完成后,测试从PC1到网络中各个节点的连通情况: a)到5.1.30.2: b)到1.1.30.2: c)到2.1.30.2: d)到3.1.30.2:

e)到4.1.30.2: f)到6.1.30.1: 6.打开调试模式: 以R1为例: 不久之后接收到R4发来的路由信息: 同时,R1也在向周围路由器发送路由信息: 从上图中我们路由器R4从端口S1/0发送路由信息告诉R1,R4到网络2.0.0.0需要两跳,到网络3.0.0.0需要一跳,到网络6.0.0.0需要两跳。 R1通过计算从各个端口接收到的路由信息,需要到各个网络的最优路径之后,也会向外发出路由信息。如上图所示,R1把路由信息从S1/0端口发出。他告诉这个端口另一端所连的设备,R1到网络 1.0.0.0需要一跳,到网络 2.0.0.0需要两跳,到网路5.0.0.0需要一跳。 收到这个路由信息的设备也会根据这个路由信息来计算自己到各个网络的最优路径。 通过获得的路由信息不难看出rip协议的工作过程: 每个路由器都维护这一张路由表,这张路由表中写明了网络号、到该网络的最短路径(实验中的路径长短由跳数来衡量)以及转发的出口。路由器会周期性得向周围路由器发送自己的路由表,同时也会接受周围路由器发来的路由表,以此来刷新自己的路由器,适

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报告

动态路由协议实验报告 篇一:动态路由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实验日期: 动态路由的配置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配置静态路由; 2.学会用RIP协 议配置动态 路由。 【实验原理】 动态路由是网络中的路由器之间相互通信,传递路由信息,利用收到的路由信息更新路由器表的过程。它能实时地适应网络结构的变化。如果路由更新信息表明发生了网络变化,路由选择软件就会重新计算路由,并发出新的路由更新信息。这些信息通过各个网络,引起各路由器重新启动其路由算法,并更新各自的路由表以动态地反映网络拓扑变化。动态路由适用于网络规模大、网络拓扑复杂的网络。 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即路由器根据距离选择路由,所以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路由器收集所有可到达目的地的不同路径,并且保存有关到达每个目的地的最少站点数的路径信息,除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外,任何其它信息均予以丢弃。同时路由器也把所收集的路由信息用RIP协议通知相邻的其它路由器。这样,正确的路由信息逐渐扩散到了全网。

【实验步骤】 1. 在Packet Tracer 软件环境当中搭建实验环境,并画出如下拓扑图,共使用 4台路由器,5台PC机,1台交换机,其中两个路由器之间用交叉线连接,交换机 与其他设备都用直通线连接。 图一网络拓扑图 2. 按照事先想好的如上图中标示的地址在计算机中设 置好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如设置PC1的相关截 图如下: 图二PC1的IP地址 图三PC1的网关 3. 利用ping命令测试同一网段的两台 PC机之间的连通性,若出现Reply from语句则表示两台 PC机之间相互连通了,若出现 Request timed out 则表示还没有连 通,如下图所示是测试同一网段的PC0和PC4之间的连 通性,出现Reply from 语句,表示两台计算机之间连通了。 图四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 4. 在路由器中分别添加与之相连的网段的网络号,相关截图如下: 图五路由器设置 5. 利用ping命令测试不同网段的 PC机(PC1和PC3)之间的连通性,测 试结果如下,结果表明连通了。

路由协议的配置实验报告.

实验二:路由协议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网络中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的配置方法和原则; 2. 了解网络互连时根据设备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连接线路; 3. 在路由器上配置动态路由协议; 4. 理解路由表的变化及含义。 二、实验环境: 1. 运行Windows 2000 / 2003 Server / 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 每台PC具有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 三、实验内容与要求: 1. 使用交换机组建简单局域网。 (1)打开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完成如图2-1所示的拓扑结构图。具体过程参考《附件一:使用交换机组建简单局域网》。 (2)将Packet Tracer中的文件,保存文件名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1”,如“电信1001班201046830508范浩然-1”。 (3)提示:为便于教师检查,请同学们把每个主机和路由器的接口及IP地址在图上标注出来,如下图所示。 (4)要求:在实验报告中添加两个截屏结果:拓扑结构,和主机间Ping通的结果。 图2-1 交换机组建简单局域网

2.使用路由器组建简单网络。 (1)打开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完成如图2-2所示的拓扑结构图。具体过程参考《附件二:使用路由器组建简单网络》。 (2)将Packet Tracer中的文件,保存文件名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2”,如“电信1001班201046830508范浩然-2”。 (3)注意:为规范网络的IP地址规划格式,要求IP地址的分配需要满足以下要求:IP地址中的第二个字节以班级命名;第三个字节选取学号后两位;若网络中有多个网络段,其他网络的第三字节依次累加。 举例如下:可以看出下面网络中总共有3个网络,对于电信1106班学号后两位为31的谢川娣同学,每个网络的网络号分别是:192.6.31.0、192.6.32.0、192.6.33.0。 (4)提示:为便于教师检查,请同学们把每个主机和路由器的接口及IP地址在图上标注出来,如下图所示。 (5)要求:在实验报告中添加两个截屏结果:拓扑结构,和跨网主机间Ping通的结果。 图2-2 路由器组建简单网络 3. 规划一个网络。 (1)组建一个至少包含三个路由器的简单网络,参考拓扑如图2-3所示。 (2)给该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的端口规划并配置IP地址。 (3)在路由器上配置路由协议,保证全网络的互通。 (4)在各个主机上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是否互通。 (5)将Packet Tracer中的文件,保存文件名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3”,如“电信1001班201046830508范浩然-3”。 (6)注意:为规范整个网络的运行,要求整个网络中的IP地址配置需要满足如下要求:IP地址中的第二个字节以班级命名,如电信1106班,则第二个字节为6;第三个字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