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成都龙泉驿区导学案】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成都经开区实验中学赵线

点击新目标

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

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东魏北齐

链接旧知识北朝:北魏

1、填一填:三国两晋南北朝西魏北周()

南朝:宋齐梁()__

2、问一问:三国两国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是什么时期,谁完成了统一,统一之后的朝代是什么?

课前小热身

1、通读全文,把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做好批注。

2、完成知识建构:隋朝的建立:_____年,外戚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从开皇之治统一全国:_____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开皇之治”(1)改革政权机构

(2)重视选拔人才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3)发展农业生产到(4)减轻赋税徭役

“贞观之治”(5)提倡节俭

唐朝的建立:_____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法制方面:

教育方面:

民族关系: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1、故事引入: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

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这个故事说明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

2、学习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法制方面:

教育方面:

民族关系:

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

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表明此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良好效果?

问题2:除此政策外,他还实行了哪些统治措施?试评述他的历史功绩。

★比较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建立背景:

创立制度:统治方式:

统治时间:

问题:从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到秦朝、隋朝暴政而亡,对统治者来说有什么启示?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大练兵:(完成丛书单项选择和材料解析题)

课后思收获:我记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 一、概况:唐太宗统治过程中,出现了清明、安定、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团结、频繁的升平景象,史称“”。 二、原因:唐太宗在统治过程中,能够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励精图治,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平等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三、主要表现: 1、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选官不避亲仇(提拔);虚怀纳谏(魏征直言);用人 (房谋杜断)。 【学思之窗】作为封建帝王最应具备的素质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统治大政方针的能力和 知人善任的本领。同时必须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2、经济方面:,,推行,,“存”。 3、法律方面:慎用,《唐律》体现,的原则。 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尊。完善,科人才济济。 5、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具体措施: ◇(战而后和) ①设置(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首领为都督,可以世袭。后成为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 ②设置都护府——(都护府是军政机构,直接派官员、驻 军队、管理边疆) ◇ ◇——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 评价:①民族团结政策加强了唐与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的管辖,也为唐朝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 ②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教学拓展】唐朝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原因: ①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民族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也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6、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积极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 ①友好的对外政策 ◇设立专门机构接待外宾; ◇鼓励到中国贸易、居住、做官、通婚; ◇对各国使者,以礼相待; ◇都城不仅是国内各民族的大都会,也成了世界性的大都会。 ②开放的文化政策 ◇教、教、教、教传入中国; ◇高僧去天竺取经; ◇朝鲜、日本僧人来唐游学,、深受汉文化影响 评价: ①友好的对外政策,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②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东亚文化圈),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尤其是朝鲜的新罗、日本的“”。 四、影响 1、结束隋末社会动荡局面; 2、贞观年间使社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社会稳定; 3、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封建统治成就突出,为后世典范。 【课后巩固练习】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答:唐太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对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 贡献。①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 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完善了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平等政策,对外采取 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②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唐王朝带来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

【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学案(含答案)

第2课“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3.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我们社会和个人的历史启迪。 【学习过程】 武则天地位:史称她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探究盛世之因 读史使人明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唐太宗的话,体会他的深意。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唐太宗(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 (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

(二)感受盛世之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粮,取给于道路。” (1)说说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 (2)造成两则材料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两则不同材料现象和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三、归纳总结 本课内容可概括为:一个朝代、两个名词、三位皇帝和三位大臣。 一个朝代:唐朝。 两个名词:“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 三位大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 四、巩固检测 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教案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隋统一全国的时间,唐太宗的姓名和年号,隋唐两朝的都城,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理解“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概述隋文帝及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探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让学生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隋朝的同意,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探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领悟国家同意以及正确的方略、政策是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唐太宗的评价使学生认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贞观之治” 二、难点:1、唐太宗治理国家的政策2、“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联系《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导入: 教师设计问题: 1、北魏孝文帝统一的措施?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的新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今河南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 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汉人胡服、胡人汉服)2、南方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三国时候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民大量南迁;(2)南北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 (3)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生产。 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开发的原因:(1)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2)南方的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社会相对安定;(4)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教师归纳:第一、自东汉以来陆续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受到高度发达的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在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逐渐与汉族融合,同汉族的差别越来越小。同时,南北政权之间使节来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第二、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汉人南迁,促使南方经济发展,到隋朝统一前,南北经济差距已大大缩小。南北经济的发展,要求冲破南北对立的政治格局。 第三、长期的分裂战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广大人民渴望南北统一。 第四、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发挥个人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生产的政治、经济措施,加之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北方政治、经济得以发展。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大大超过了南朝,形成了北方统一南方的态势。 引入教材第一目:隋统一全国与“开皇之治”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2)(无答案) 冀教版

河北省承德市平安堡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2)冀 教版 (总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唐朝的建立:时间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2、贞观之治: (1)原因:①吸取的教训;②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③皇帝勤于政事,大臣廉洁奉公;④提倡节俭;⑤合并; ⑥任用贤才和虚心(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2)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动脑筋:读一下课本第8页唐太宗的那段话,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治理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千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造成材料一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后来会出现材料二中描述的情况?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如何评价唐太宗 四、巩固训练 1、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了 A、35年 B、36年 C、37年 D、38年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②姚崇③魏征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你能说出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当堂反思】(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2021岳麓版选修4《唐太宗与“贞观之治”》word学案

2021岳麓版选修4《唐太宗与“贞观之治”》word学案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知识目标】 1.唐太宗李世民的要紧业绩(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等); 2.“贞观之治”的要紧内容(政治清明、经济进展、社会安定等) 【重点、难点】 重点: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难点:唐朝显现“贞观之治”的缘故; 如何评判历史人物。 【预习检测】 一、唐王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亲小孩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确实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舞臣下直言,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 【共同探究】 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唐太宗的那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3)为此唐太宗又是如何做的? 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显现的缘故。 【归纳整理】 1、用示意图表示"三省六部制"

2.你能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显现的缘故、措施和结果吗?并说出三省的运行机制: 缘故① ② ③ 措施① ② ③ 结果 【拓展练习】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全然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爱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①西晋②西汉③东汉④隋朝⑤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贞观之治”局面显现的要紧缘故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 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 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7、(上)尝谓侍臣曰:“人以铜为镜,能够正衣冠;以古为镜,能够知兴替;以人为镜,能够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1)材料中提到的“三镜”指的是什么? (3)为何他会感到“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请你简单评判一下唐太宗。

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学案北 师大版 班级:姓名:小组:编号: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预习检测】请你认真阅读教材8--1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一、唐王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最后兼并各割据势力,全国又归于统一。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 ,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2、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 被唐太宗比喻为。 三、贞观新政(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出现原因: (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2)唐太宗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 (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2、革新措施(新政内容):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规定的方式代替服役,使逐渐松弛。 (2)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制。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负责审核,最后交由执行。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3)法律上:唐朝在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3、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经济,国力,被誉为。 【拓展练习】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4、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 ①西晋②西汉③东汉④隋朝⑤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④ 5 “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6、“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 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新人教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你是否知道在唐朝前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局面?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做出了哪些贡献?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师:隋炀帝被杀后,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随后消灭了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师: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 师:请同学们了解一下魏征 师: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唐初政治家。他好犯颜直谏,前后陈谏二百余事,深为太宗器重,迁为尚书左丞。

第2课 贞观之治

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3、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水平。 本课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如何协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知道被少数民族称为天可汗的皇帝是谁吗?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吗? 二、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请大家读课文思考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 探究一:唐朝的建立 学生看课本7——8完成下列问题 【小组讨论】1、李世民如何当上皇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活动一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 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理解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很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个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点播】: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相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归纳】: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归纳】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点播】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为唐朝的盛世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理解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贞观之治” 1.年,唐高祖的第二个儿子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2.纳谏:敢于直言,前后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 3.用人:唐太宗求贤若渴,,广开言路。 4.“贞观之治”出现原因:(1)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2)唐太宗认真吸取的经验教训。(3)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5.新政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社会安定,经济,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被誉为。 二、经济发展与“开元盛世” 1.712年,继位,次年改年号为。开元年间,唐玄宗励精图治,,整顿,大力发展,使得社会,经济,国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2.这一时期的手工业非常发达,尤其是和。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材料一:唐太宗说:“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隋炀帝“一朝而败”的原因。 (2)唐太宗的这一思想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是什么?

(3)唐太宗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请举一例说明。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3)唐太宗在政治、经济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从而促使“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4)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唐太宗的历史地位。 ●知识建构: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的一定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①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②科举制创立的标志。 二、导入新课 以一首唐诗即杜甫的《忆惜》:“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

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廩倶丰实。”开篇,引导学生回答此诗描绘了怎样的盛世景象?教师叙述:诗中描写了唐玄宗开元年间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那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何等景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讲授新课 (一)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平定了全国。 2. 继唐高祖之后,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人才,知人善任。 4.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5. 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6. 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7.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二) 女皇帝武则天

七年下第二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导学案主备: 课题第2课“贞观之治”课型自学验收一、课堂导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重点:“贞观之治”。 难点: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上备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四、学习程序: 1、独学:检查点评学习效果,达标率75%。 2、对学:了解学习效果,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85%。 3、组学:了解学习效果解决学习效果,解决对学时存在的问题,达标率90%。 4、展示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问题。 [知识超市]:文献资料: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3、“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不夺农时” 4、“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5、“(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29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审批:班级:组别:姓名:教师评价: 五、【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唐朝的建立(读7-8页正文和小字,完成下列题目并记住) 1.隋朝的灭亡: (1)原因: (2)灭亡:年,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 (1)时间: (2)人物: (3)都城: 3.唐太宗的姓名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本课重点。阅读7-8页相关课文、插图和文献资料,先在书上划线,然后讨论回答) 1. 思考:唐太宗认为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2.动脑筋:第8页“文献资料”的意思是什么? 3. 唐太宗在经济方面实行的措施: (1)。 (2)。 (3)。 4. 根据第8页“动脑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5.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6.什么样的历史现象称作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阅读8—9页有关的“阅读文字”,思考回答)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习题

第2课贞观之治 一、选择题 1.618年,建立唐朝的是() A、李渊 B、李世民 C、李建成 D、李元吉 2.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3.吸取隋亡教训,非常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4.唐太宗实行的下列措施中,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A、轻徭薄赋 B、 C、重视纳谏 D、加强中央权力 5.下列被唐太宗重用的人才是() ①魏征②房玄龄③杜如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这位大臣是()A、魏征B、杜如晦C、姚崇D、李靖 7.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8.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9.“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人们负担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④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0.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高宗 11. 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曾有人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

第二课 “贞观之治”

第二课“贞观之治” 【课程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玄武门之变”吗?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取得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成为唐朝第二任国君,李世民就是唐太宗,年号贞观。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做了哪些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呢?你知道“贞观之治”吗? 同学们,下图中间坐着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你知道他前面的这位大臣在做什么吗?这幅图反映出唐太宗与大臣之间的什么故事?你知道“房谋杜断”的由来吗? “房谋杜断”指唐太宗时,名相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同心济谋,传为美谈。 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 你知道这位雍容华贵、端庄淑雅的女人是谁吗?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你想知道有关她的故事吗?据说,她的墓碑空无一字,有待后人去评说。你又会怎样看待她的功过是非呢? 带着众多的疑问,让我们走进第二课“贞观之治”,去感受一下历史的神秘与精彩。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知道这是谁说过的话吗?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请试着讲个故事来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处理“舟”、“水”之间关系的。 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是:君主如船,百姓如水,水既能使船安稳的航行,也能使船沉没。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2.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可参考下表) 人物 时间主要功绩影响 汉武帝 唐太宗 项目汉武帝唐太宗 政治: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 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军事: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D)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2.在唐太宗时期,以敢于犯颜直谏而流芳青史的是(C)。

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第2 “贞观之治”教案 第2“贞观之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 本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时]1时 [型]新授 [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 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 ?贞观之治 ?女皇武则天 ?开元盛世 学习过程: 预习提纲: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3、贞观之治: 1)、出现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 (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虚心纳谏,知人善任。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 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 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 “”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1.统治思想: (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 (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参考学案3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名师导航 ●要点导学 1.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统治的残暴,具体表现为: (1)奢华浪费,劳民伤财。隋炀帝为了享受,大修宫殿,为到南方巡游,大征民工修造运河。 (2)生活腐化堕落,荒淫无道。为满足自己的贪欲,让全国进献珍奇宝物和大量美女。 (3)战争频繁,耗费国力。好大喜功的隋炀帝东征高丽,得不偿失,导致民不聊生。 (4)轻视人民,无限制地剥夺人民的财富,隋朝的富有是建立在人民的贫困之上的,最终导致人民的反抗。 (5)堵塞言路。农民起义几乎遍及全国,但由于隋炀帝的残暴,大臣没人敢说一句实情。 2.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纳谏和用人 唐太宗重视纳谏。他以隋亡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赶得上他。他把自己比作石中之玉,矿中之金,把进谏的人比作良工良匠。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征。正是这些进谏,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唐朝的繁荣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唐太宗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种地方势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门人士。由于唐太宗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这些猛将谋臣为唐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的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 3.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基本特征 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隋末农民战争推翻了隋炀帝的暴政,有力地打击了封建统治秩序,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个人的作用也是出现贞观之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素材 川教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一隋朝 1 建立:581年,都城在长安,建立者是隋文帝杨坚,年号为开皇。 2 统一: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 3 隋文帝治国措施:①改革政权机构,选拔人才;②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③倡导节俭 4 开皇之治:开皇年间,隋文帝勤勉治国,锐意革新,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 “开皇之治” 5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贞观之治 1建立: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治国措施:(1)政治上:吸取隋亡教训,广开言路,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改革三省六部) (“房谋杜断”)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和亲、封赏),改善民族关系。(被拥戴 为:天可汗) 表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历代、特别是隋朝灭亡的教训,调整了统治政策;唐太宗制定的有利于发展生产、巩固政权的措施直接产生了作用;唐太宗本人的精明能干,励 精图治;国家统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随堂练习 1.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写出与“黎庶”含义相同的词语(一例)。这段告诫的话与什么朝代的兴亡教训有直接的关系? (2)为处理好“舟水”关系,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不少于两项)? 唐太宗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一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第一课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 1、记住:隋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隋唐两朝的建立者和都城所在地。 2、列举隋文帝和唐太宗治理国家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3、比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 4、评价唐太宗的功绩。东魏北齐 北朝:北魏 1、填一填:三国两晋南北朝西魏北周() 南朝:宋齐梁()__ 2、问一问:三国两国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是什么时期,谁完成了统一,统一之后的朝代是什么? 1、通读全文,把你认为的重点知识勾划出来,并圈点出关键词语,并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疑惑做好批注。 2、完成知识建构:隋朝的建立:_____年,外戚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从开皇之治统一全国:_____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开皇之治”(1)改革政权机构 (2)重视选拔人才 隋文帝的治国措施:(3)发展农业生产到(4)减轻赋税徭役 “贞观之治”(5)提倡节俭 唐朝的建立:_____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贞观之治 经济方面: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法制方面: 教育方面: 民族关系: 3、师生交流完成情况: 课堂进行时 1、故事引入:有一年,唐太宗派人征兵。有个大臣建议,不满十八岁的男子,只要身材高大,也可以征。唐太宗同意了。但是诏书却被魏征扣住不发。唐太宗催了几次,魏征还是扣住不发。唐太宗大发雷霆。魏征不慌不忙地说:“我听说,把湖水弄干捉鱼,虽能得到鱼,但是到明年湖中就无鱼可捞了;把树林烧光捉野兽,也会捉到野兽,但是到明年就无兽可捉了。如果把那些身强力壮、不到十八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

税杂役,又由谁来负担呢?”良久,唐太宗说道:“我的过错很大啊!”;于是,又重新下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岁的男子。 这个故事说明唐太宗是个怎样的人?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盛世局面? 2、学习新课,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法制方面: 教育方面: 民族关系: 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纪》) 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什么?表明此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收到了什么良好效果? 问题2:除此政策外,他还实行了哪些统治措施?试评述他的历史功绩。 ★比较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建立背景: 创立制度: 统治方式: 统治时间: 问题:从唐太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到秦朝、隋朝暴政而亡,对统治者来说有什么启示?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丛书单项选择和材料解析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知识点复习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就是唐高祖。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 )措施: 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贡献: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军事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女皇武则天: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农业措施: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

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 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和“开元盛世” )名臣:姚崇、宋璟 )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贡献: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在他统治的前期,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兴盛的原因 原因:1)国家统一;2)统治者励精图治、善于用人;3)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4)民族关系友好;5)对外交往友好;6)注重创新等。2 唐朝兴盛的启示 国家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注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处理好民族关系、对外积极主动交往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注重人才培养和选用是社会发展的保障。21co 思考: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秦隋后期都爆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