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史

欧盟史

欧盟史
欧盟史

欧盟一体化—周边治理中的睦邻政策

摘要睦邻政策是对原有欧盟周边治理机制的综合提高和发展,其目标就是与邻国分享欧盟不断扩大的益处,与所有相关国家一起加强稳定、安全和福利。这个政策力求避免在扩大的欧盟与其邻国之间出现新的界线,试图为这些邻国提供机会,使他们通过政治、安全、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更广泛的参与欧盟的活动。

关键词一体化周边治理睦邻政策

伴随着欧盟扩大进程,欧盟边界不断向东向南扩大,其面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有学者指出:“欧盟与其邻国,尤其是位于欧洲大陆上的邻国可被视为一个安全共同体,基本的安全考虑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与此同时,欧盟东扩后所接纳的成员国与老成员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欧盟内部不再轻易接纳新的成员国。有鉴于此,欧盟更加明确了维持周边地区的稳定、安全与繁荣是其最主要的利益所在,同时也意识到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塑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因此,欧盟的周边治理政策重心从扩大逐渐转变为睦邻。

一、睦邻政策的提出。

2004 年, 欧盟正式提出以促进经济繁荣、政治稳定与地区安全为宗旨的“欧洲睦邻政策”(the European Neig hborhood Policy , 简称ENP), 以加强对周边包括中东、北非、外高加索、东欧的16 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社会等多领域的援助和干预,与邻国分享欧盟2004 年扩大的益处, 包括经济的一体化, 但是不提供入盟的前景。这项政策的

目的是与欧盟东部和南部的邻国加强合作, 共同分享这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进而为扩大后的欧盟创造一个友邦圈(a ring of

friends)。睦邻政策是欧盟外部治理的新方式, 具有经济、政治和安全三方面的诉求:1 、通过支持周边国家经济改革进程和提供重大的经济一体化以促进周边繁荣;2 、通过基于共同价值观和利益基础上的深化政治合作, 推进周边国家的自由和民主;3 、通过与邻国共同解决欧洲安全战略所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核不扩散和反恐问题, 促进安全和稳定。鉴于欧盟目前内部整合和其行动能力的诸多困境以及欧盟东扩后的复杂的安全环境, 欧盟将周边外交的重心已从扩大

转向睦邻政策, 给予邻国“比成员国少但比伙伴国多的”待遇。

欧洲睦邻政策国家一共有16 个, 东部邻国: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南高加索国家: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地中海国家: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睦邻政策以欧盟与这些国家原有的合作关系为基础, 涵盖了之前的双边或多边协议。虽然俄罗斯也是一个邻国, 但是俄罗斯拒绝被纳入睦邻政策体系, 欧盟与之关系是通过涉及四个“共同空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得以发展的。

睦邻政策框架下双方关系的关键词是:伙伴关系(partnership)、共赢(mutual g ains)、共识性的目标(mutually ag reed g oals)以及共享(joint ownership)。每一个睦邻政策对象国都需要就有关国家的需要与欧盟签订一份“量身定做”的协定, 共同划定具体行动计划中改革的优先领域。对每一个周边国家而言, 每一项行动计划都具有指向性, 主要针对那些旨在增加与欧盟接近的具体政策领域和结构改革。作为一个不断在扩大和深化之间寻求平衡的区域组织, 欧盟宛如一块在经济

和民事方面充满吸引力的磁石, 但欧盟在履行其泛欧洲责任过程中, 也正在经受挑战,

二、睦邻政策的进程。

2003年3月欧盟委员会的“大欧洲”通讯文件中首次提出这一政策,接着在7月,委员会由提交了一分报告“为新睦邻政策铺平道路”,其中谈到了欧盟援助邻国的方案,这些建议在2003,6和10月分别在希腊塞萨洛尼基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理事会上得到支持。

2003,10月和2004年2月,委员会对睦邻政策的实质内容和程序作出详细分析,并就进度向欧洲理事会作出口头报告。

2004年5,12,欧盟委员会在一份题为“欧洲睦邻政策战略文件”的通告文件中发表了更成熟的欧洲睦邻政策。并就政策的实施方法等一系列事务作出报告。

2004年11月9日,欧盟委员会提出第一份针对欧洲睦邻政策对象国家的行的计划草案,这些行动计划提出了加强邻国与欧盟合作关系的具体措施,并订立了一系列特定领域中的优先施行事项。

2004年12月,欧盟针对摩尔多瓦、乌克兰、摩洛哥、突尼斯、约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临时政府发布了7个行动计划。

2005年3月,又针对埃及、黎巴嫩、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发布了五项行动计划。根据“量身定做”原则,依据不同国家发展程度给予不同的支持。

2006年,德国在其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提出了欧洲睦邻政策的加强版,它是后来欧盟同邻国关系细分的前奏。

2007年12月,欧盟委员会在欧盟内部发表了“一个有效的欧洲睦邻政策”的通讯,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尤其是为在贸易流动性、解决僵持的冲突方面实现更大幅度欧盟的支持制定了目标,并确定在2008年及以后需要进一步努力的领域。

2008年,在法国担任轮值主席国期间“地中海联盟”得以建立。

2009年,由波兰和瑞典共同倡议的东方伙伴关系正式现身。

三、睦邻政策的资金

在2007年以前,针对欧洲睦邻政策周边国家,欧盟的援助是根据地域划分的,包括塔西斯计划(东部邻国和俄罗斯)和地中海援助计划以及专向方案,在2000—2006年度预算期间,地中海援助计划项目资金大约为53亿欧元,塔西斯计划可用资金为31亿欧元。欧洲投资银行提共大约25亿欧元代款。从2007年起,地中海援助计划和塔西斯计划及其他各种方案被单一的欧洲睦邻和伙伴关系工具(ENPI)所取代。

欧洲睦邻和伙伴关系工具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督促周边国家接近欧盟的政策和标准,支持在欧洲睦邻政策双边行动计划内商定优先事项,并将对各周边国家的援助聚集在欧盟层面,通过向伙伴国政府提供直接的预算援助来分配援助。此外,委员会还建议欧洲投资银行对相关地区提供更多的代款资源。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欧盟资金的影响力,并加以充分利用,委员会推出两款创新的融资工具。一项是治理资金,数额达3亿欧元,治理资金将会对合作伙伴的国家完成行动计划中治理的优先议程提供更多的支持,这笔资金将连同向国家行为体提供的财政援助一起,使政策更加有效率。另一项是睦邻政策投

资资金,它设立于2007年底,在2008年开始向各周边国家贷款,该资金将资助双方共同感兴趣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环境和运输领域,如果对象国的行动符合欧盟对其政策方向的要求,该基金能提供十分可观的优惠贷款。

四、睦邻政策与扩大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睦邻政策与扩大政策秉持类似的方式和同样目的, 即促进周边的稳

定和繁荣, 但是即使扩大的经验为睦邻政策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者之间也还是有相当的差异。其根本的区别在于睦邻政策没有提供任何入盟前景。“睦邻政策基于第五次扩大进程所使用的一系列的政策和工具:共同的价值观、市场开放、法律和体制调整、多元化的办法、有条件和有针对性的援助、有组织的政治对话, 包括安全、文化合作标准等等。而欧盟的困境就在于既要对周边国家推行新的外部治理方式, 又不情愿将它们纳为成员国。欧盟希望能够将

其合法性秩序施加于其邻国但不实行与之并行的机制上的整合。“睦邻政策的各周边国家, 能够与欧盟共享制度以外的一切”可以说欧洲睦邻政策的设计主要受到了欧盟扩大进程的经验启示, “它主要

效仿了欧盟扩大进程中形成的关键性概念和程序”

1、入盟标准和共同的价值观。

欧洲睦邻政策超越现有的欧盟与邻国关系框架而提供了更深层次的

政治关系和经济一体化。欧盟向邻国提供的这种特殊的关系基于一种相互承诺的共同的价值观。欧盟委员会明确指出, 他们以入盟标准来确定睦邻政策中的“共同价值观”, 虽然在睦邻政策中欧盟不能使

用入盟“胡萝卜”, 以确保周边国家遵守这些价值观, 但是邻国必

须尊重“共同的价值观的承诺”这种类似入盟条件, 它包括:“尊重人权, 包括少数民族权利, 法治, 善政, 促进睦邻友好关系, 市场经济

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某些关键的外交政策目标”。

2、入盟条件性与睦邻政策伙伴关系

扩大与睦邻政策二者共同的特征都是通过条件性将欧盟的价值观和规范扩展到周边。扩大政策核心的特征之一就是“民

主条件性”对于候选国而言, 任何改革的延迟、不良的经济表

现、不利的政治和人权纪录都会导致援助的推迟, 甚至是对取

得成员资格时间表和入盟前景的重新考量。因此,条件性也逐

渐发展成为欧盟塑造周边的一种规范和路径。然而,睦邻政策

没有入盟的终极诱惑,不能如同扩大政策那样,对周边国家施

加如同对候选国那样的积极和消极条件性并存的治理模式,但

两者遵循同样的积极条件性,周边国家在改革方面将取得更大

的进展。

3、入盟收益与睦邻政策的奖励机制。

睦邻政策是一个建立在欧盟与周边国家现有合作工具基础上的“综合政策”, 它旨在加强双方的政治对话、增进经贸往来、促进司法和

内政事务的合作与交流。作为“欧洲睦邻政策”的一部分, 欧盟计划向其邻国提供更多内部市场的优惠政策, 并且给予附加的贸易减让

和经济帮助。作为交换条件, 欧盟的邻国将承诺在本国进行民主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以及进一步关注人权问题。由于扩大政策最实质性的部

分, 即入盟, 未包含在睦邻政策中, 因此, 欧盟对睦邻国家的义务感比对入盟候选国少, 财政资源的投入也比其对候选国的财政援助少得多。扩大政策的确给中东欧国家带来了发展的动力。但睦邻政策改善对象国民主和人权, 以获准进入欧盟单一市场, 改善环境或加强它们与欧盟在能源、运输和移民等问题上的合作, 参与欧盟联合行动计划, 并期待大量的援助, 包括技术和财政援助以及政治支持等。五.睦邻政策的未来走向

睦邻政策没有扩大政策具有诱惑力,但它却很好的解决了东扩所带来的一系列忧虑,为欧洲国家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未来欧盟睦邻政策可能持续强化以下几个方面,借以推动欧盟与周边国家的互动关系:1、持续推动民主化进程与经济合作关系2、持续推动战略与重要议题合作。

Abstract Neighbourhood Policy is to enhance and develop the existing EU peripheral integrated governance mechanisms, and its goal is to share the benefits of expanding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neighbors, with all relevant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stability, security and well-being together. This policy seeks to avoid the emergence of a new line between the enlarged EU and its neighbors, trying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se neighboring countries, making them more widely involved in the EU's activities through cooperation in the political, securi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Keywords integrated governance surrounding neighborhood policy

宋黎磊欧盟周边治理中的睦邻政策研究[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

宋黎磊欧盟外部治理转向分析:从扩大到睦邻[J] 《德国研究》2009 年第1期

杨蕾勾焕蕾欧洲联盟军事外交及其睦邻政策初探[J] 法制与社会2009 9

欧元区的历史与现状、未来讲解

湖南大学《国际金融》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欧元的历史、现状和展望学院名称:金融与统计学院 专业班级:11级金融三班 小组成员:邓顾俊兰201118113** 肖蕾20111811314 廖凯20111811321 丛琳20111811311 周碧芸201118113** 指导老师:何娟文

2013年6月4日 目录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3、欧盟为什么要统一货币 二、欧元的国际影响 1、欧元与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欧元与国际储备货币结构 3、欧元与国际汇率制度改革 三、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欧元与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2、欧元与中国对外贸易 3、欧元与中国外汇储备 四、欧元给欧盟各成员国带来的有利影响 1、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提高竞争力 2、减少内部矛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简化流通手续,降低成本 4、增加社会消费,刺激企业投资 五、欧元存在的弊端 1、欧元区各国家经济发展不均衡 2、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缺乏灵活性 3、联盟内部在政治上缺乏信任 六、欧元的现状以及前景分析

一、欧元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原因分析 1、欧元的产生 欧元(EURO)是欧洲货币联盟(EMU)国家单一货币的名称,是EMU国家的统一法定货币。经过漫长的孕育期,1999年1月1日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全面进入流通。作为欧盟15个成员国中11个国家的跨国货币,即奥地利、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以后又有 希腊加入)的统一货币,它的诞生不仅是欧洲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性的一件大事,在国际金融史乃至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和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一种无国界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和稳定比值的特殊信用货币。 2、欧元产生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欧洲国家一直偏爱固定汇率制度,也是在纷乱之中追求联合的一个 注脚。1914年之前,欧洲各国一直采用的是金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从自我调节结果看,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是效果最佳的制度。但主战场位于欧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黄金储备大规模流向美国,严重削弱了欧洲金本位汇率制度的基础。1920年前后,彼时的欧洲霸主——英国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不惜压迫新兴的美国数次调低其国内利率,配合其恢复金本位制度。但后见之明的我们知道,结果只是造就了美国的一轮人造信用繁荣,并最终引发了大萧条。1931年,英国率先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欧洲金本位固定汇率制度的彻底失败。 二战之后,欧洲诸强反思孤军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的教训得出结论:单独求发展的局限性很大,只有联合起来才是出路。以法国总统戴高乐为首的政治家提出了从产业合作开始,经过贸易、关税、货币等方面共同合作发展,最终过渡到政治联盟的战略思想,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共 同发展,确实取得了内部互惠的便利,实现了比各个国家以单体发展更大的增长。为了要维持这一增长,求得进一步发展,实现商品、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 更加自由的流动,就需要实现货币的统一,以便彻底排除各国分散的价格、利率、汇率所造成的客观障碍。

语文发展史作业

作业一:选题:胡适文言教学与当代文言教学的误区

作业三:小论文 胡适文言教学法与当代文言教学的误区 蒲沛君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时至今日语文发展已有百年历史,然而文言教学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但我们也并非无律可循,早在1915年胡适发表的《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就提出了文言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当代文言教学却误解了胡适先生,认为这是文言内容的选择。从而使得文言教学在内容上存在几个误区。 关键词:胡适、文言文、教学法、误区 Misunderstand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and Hu Shi contemporary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Pu Peijun The College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oday, the Chinese has hundreds years of history, but th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is still a difficulty in Chinese teaching. But we are not without law to follow, first published in 1915 Hu Shi's "how to make our Chinese languageeasily taught"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in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but the contemporary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but misunderstood Mr. Hu Shi, think this is the classical content selection. So there are some misconceptions in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content. Keywords: Hu Shi,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ethod, error 文言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的一大瑰宝,它是一种生生不息的语言。几千年过去了仍然活跃在语文教学的舞台上和我们的生活中,但是对于现代的学生来说却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但怕作文。文言文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同时也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难点。但是我们并不是无教法可依,胡适先生对国文教学提出的问题,其中涉及文言教学的有很多处,很多方法被我们沿用至今,特别是他在1915年发表的《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提出了文言教学方法的关键,他认为: (1)历来文言文教授在教法上的四大弊端:一是“以为徒事朗诵,可得字义”,忽视了译释字义的重要;二是教者不懂文字学,不知推究字源;三是忽视文法探讨;四是不讲究句读、标点,致使文法不易解,字义不易定; (2)文言文教法上应当与教外国文字略相似,“须用翻译之法”; (3)应当重视字源学的教学,重视文法分析; (4)教文言文应当重视句读和标点。 文言之教学在于翻译,将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在某种意义上他的目的在于推崇白话文,但确实是为我们的文言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使得文言更加贴学生的生活,有一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世界格局的变化

世界格局的变化 一、选择题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世界社会主义发生较大的变化 B.东欧国家发生分裂 C.东欧各国执政党和经济制度走向瓦解 D.东欧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2.下列有关东欧剧变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 ②罗马尼亚是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剧变 ③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④其他东欧国家通过自由选举的和平方式发生剧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 D.① 3.引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共同历史原因是 A.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C.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东欧和苏联执政党的分裂、蜕化和改组D.美苏争霸的影响 4.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的是 A.《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B.“八一九”事件发生 C.《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D.叶利钦及其支持者掌握政权 5.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说明

①社会主义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 ②社会主义的彻底失败 ③西方国家不会放弃“和平演变”战略 ④苏联模式的失败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6.1990年3月,苏联宣布实行总统制,其目的在于 A.放弃党的领导地位 B.使党和国家政权分开 C.提倡“民主化”和“公开化” D.制止民族分离运动 7.导致“八一九”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改革引起人们的思想混乱 B.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的公布 D.苏联共产党放弃执政党地位 8.美苏冷战的两极世界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C.苏联领导人放弃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9.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诸原因中,应吸取的最主要教训是A.坚持马列主义理论B.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C.防止西方“和平演变”D.必须搞好经济建设 10.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总的特征是

从图片看可口可乐广告的百年发展史

可口可乐的百年变装史 100多年前,美国药剂师彭伯顿调配 出一种作为头痛速效药的糖浆,希望招徕 顾客。大家却愿意把它当作热天的清凉饮 料来喝。就产生了至今经久不衰、风靡全 球的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创立于 1892年,百年经营中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全球有目共睹。 可口可乐的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几个大的部分: 一、1892年到1923年,可口可乐公 司的初步发展和逐渐成熟。 二、192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 可口可乐公司谋求全球化发展的 初始阶段。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可口可 乐公司在全球高速发展阶段。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是可口 可乐公司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阶段。 早期的广告是直接用来宣传,推销产 品,并集中介绍产品的使用功能。可口可 乐在这个时候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的是 更多的人去尝试喝可口可乐,比如那时候 的广告语中就能看出:保持和恢复你的体 力,无论你到那里,你都回发现可口可 乐(1905年的广告语);口渴时的享 受(1923年的广告语)。“口渴时的享受”, 这是直接向消费者在推销产品,也说明此 产品的使用功能是:解渴!这是当时可口 广告的诉求点。

(早期的可口可乐瓶) 在最开始,可口可乐瓶身采用的是当时市 面上通用的直筒形瓶,然后贴上纸质的商品标 签。但因为多数零售商把这种饮料与其他饮料 瓶放在一起卖,寻找可口可乐不是很容易,而 且标签很容易脱落。把商标信息刻在瓶身上也 无法突出可口可乐的与众不同。 (可口可乐的曲线瓶) 鉴于上面的缺点,可口可乐公司在20 世纪初以600万美元买下经典可乐瓶身的专 利。这一新的瓶身标识以亭亭玉立女子之形 而造,样式美观独特,再一次成为可口可乐 的品牌标识。 人们会自动的联想到这个能指分别代 表的所指含义和所指事物。 (1921年出现六连装的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的广告,不仅仅是它的平面广告的 本身,它产品的包装也会成为一种广告形式这种 六连装的可口可乐,不仅仅增加了销售量,而且 也在传达了一个信息:家庭主妇们都可以轻松地 把可口带回家,用来招待客人了。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作业1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课时分层作业(一)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1.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由游牧到定居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 由于( ) A.农耕和畜牧业产生 B.早期城市出现 C.私有制逐渐产生D.国家开始形成 A [农耕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故A项正确;早期 城市出现是由于人们过上了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定居点发展为早期城市,B项不符合题意, 可排除;私有制产生,国家形成都是在人类变成食物生产者和定居以后,排除C、D两项。] 2.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C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④符合 要求,故选C项。] 3.当你漫步法国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根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 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诞生在( )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B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 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在两河流域。] 4.下图是某地仿建的古代建筑,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 ) A.古阿拉伯文明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D.古希腊文明 B [题干中图片很明显是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古埃及文明, 故选B项。] 5.古代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文化成就属于古代埃及的是( ) A.《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B.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2017年春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单元第10课欧洲联盟教案

第10课欧洲联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战后初期西欧经济恢复发展的条件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欧洲共同体的影响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地位 ①通过对“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建立社会福利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观点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②通过对欧洲共同体形成到欧洲联盟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识读图文资料,使学生感知大战对西欧的破坏,了解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理解西欧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②通过对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战后美国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在于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 ②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西欧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欧洲的联合 难点: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和联邦德国的崛起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 提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哪里?这次大战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后,指出:欧洲是第二世界大战的主战场。在战争中,欧洲国家普遍受到严重破坏。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国家被摧毁,英、法虽然是战胜国却受到严重削弱,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新的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但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走上了联合的道路,从而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新课教学 一、战后初期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大战对西欧的破坏 2.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①西欧工业基础雄厚,劳动者技术素质高;②各国政府不同程度地实行干预经济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③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大量“美援”涌入西欧。 3.西欧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恢复的时间:战后至50年代初 高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60年代

塑料百年发展史

塑料百年發展史 伦敦科学博物馆5月22日开始的纪念合成塑料问世百年的展览取名为“可塑性”。早在1926年3月,美国《塑料》杂志对塑料也这样定义:“一种物质的性质,使它可以形成任何想要的形状,而不像非塑性物质那样需要切凿。” 其实伦敦科学博物馆早在1934年就举办过盛况空前的塑料展,展品中甚至有一个完全用塑料建成,并摆满了塑料用品的房间。 2007年的展览呈现了400件经典塑料制品,既有1938年用酚醛塑料制成的棺材、塑料外壳的Ekco收音机、装饰艺术风格的壁钟、精致的烟盒,也有60年代的聚氯乙烯雨衣和靴子、1968年荷兰建筑师马蒂?祖诺伦设计的太空风格“未来住房”,还有聚亚安酯制成的2006年世界杯足球、极轻的高弹性滑雪服、可生物降解的汽车,以及能制作三维塑料模型的打印机。 科学博物馆馆长苏珊?莫斯曼说:“塑料的故事是过去百年材料世界的核心线索之一。有了塑料,才有消费革命,收音机、电视、计算机、合成纤维、一次性用具才得以大量生产。” 塑料时代的开始 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出自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100年前的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 贝克兰是鞋匠和女仆的儿子,1863年生于比利时根特。1884年,21岁的贝克兰获得根特大学博士学位,24岁时就成为比利时布鲁日高等师范学院的物理和化学教授。1889年,刚刚娶了大学导师的女儿,贝克兰又获得一笔旅行奖学金,到美国从事化学研究。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查尔斯?钱德勒教授鼓励下,贝克兰留在美国,为纽约一家摄影供应商工作。这使他几年后发明了Velox照相纸,这种相纸可以在灯光下而不是必须在阳光下才能显影。1893年,贝克兰辞职创办了Nepera化学公司。 在新产品冲击下,摄影器材商伊士曼?柯达吃不消了。1898年,经过两次谈判,柯达方以75万美元(相当于现在15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Velox照相纸的专利权。不过柯达很快发现配方不灵,贝克兰的回答是:这很正常,发明家在专利文件里都会省略一两步,以防被侵权使用。柯达被告知:他们买的是专利,但不是全部知识。又付了10万美元,柯达方知秘密在一种溶液里。

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业

中国文学发展史作业 ——浅谈中国文学进展史 中国文学进展史 一、摘要 文学史是文学进展的“历史”,是对文学的动观而非静视。把文学现象、文学流变和文学作品放在文学进展的长流中作通观凝视,在宏观的视角下确定其价值和意义,这是文学 史研究与写作差不多的学理要求。

先秦两汉时期,文学尚未取得独立地位,往往与政治、思想、哲学、历史融为一体,较为纯粹意义上的作家还不多见,文体以诗歌、散文为主,风格上要紧表现出典重淳厚、磅礴大气的特点。 魏晋至两宋时期,中国古代文学进入自觉期和鼎盛期。此一时期文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进展的空间,文学的地位也大大提升,诗、词的兴盛并进展到臻于极致的美的境域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概的博大虽已无法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 元明清时期,为中国文学的转型期和新变期。受专制政治和程朱理学的严峻束缚和世俗文化的极大冲击,文人地位一落千丈,思想缺乏自由,精神惶恐落魄,而整个民族精神既失去了先秦两汉时期的雄大之势,又没有了魏晋以来直到宋代的灵动之气,作为士人雅文学标志的诗词和散文开始走向衰落,而受俗文化滋养的散曲、戏剧、小讲却大放异彩。 由此看来,文学史的编著虽不可幸免要涉及文学的分期,但绝不是分期文学的排列,而必定要将时期之变与作家之变、文体之变、文风之变、审美之变等等种种因素作真切的把握和深刻的揭示,进而深入探求整个文学系统深层结构的演变和文学进展的全然走向。 文学史的进展观往往体现出对文学认识的联系观和系统观。对文学现象的认识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孤立”的看待,另一是“联系”的看待。中国古代文学的许多咨询题如果采纳前一种态度,就不免就事论事,从而得出流于狭隘、片面和简单化的结论;相反,后一种态度则注重将每一文学环节纳入文学进展的系统中去凝视,由此确定它应有的位置,认识它产生的因由和存在的意义。文学史研究和写作的总体趋向是抛弃前一种认识观,自觉地接纳后一种认识观。 正文 古代文学的进展 (1)早期

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的影响资料

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 的影响

题目: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的影响 学生姓名王紫怡,卢阳艳,吴昊 夏天,宋秋雨,沈怡 指导教师徐敏 所在学院浙江财经大学 2018年06月

目录 1 引言 (3) 2 英国退欧始末 (3) 2.1 英国与欧盟的历史关系 (3) 2.2 退欧原因 (4) 2.3 退欧过程及重要时间节点 (6) 3 英国脱欧的政治影响 (7) 3.1 不利于欧盟政治环境的稳定 (7) 3.2 改变欧盟的权力格局 (7) 3.3 削弱欧盟的国际影响力 (8) 3.4 引发欧盟对自身发展方向的反思 (8) 4 英国脱欧的经济影响 (9) 4.1 英国脱欧引发欧元区市场强烈反应 (9) 4.2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成员国的私人消费、投资和外贸 (9) 4.3 英国脱欧将使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放缓 (11) 4.4 英国脱欧使欧盟的经济复苏受挫...........................................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英国脱欧使欧盟的金融监管体系、机构业务受到冲击.......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英国脱欧使欧洲银行业雪上加霜........................................... 1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未来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3 参考文献. (15) 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 摘要:英国公投脱欧,是欧盟多重危机与“例外主义”欧洲观导致的结 果,体现了一体化市场以及社会政策国家化矛盾。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 产生了负面影响,改变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也进一步削弱了其社会基 础,对欧盟的未来发展与欧洲一体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欧盟也将被 迫进行方向性选择与改革。 关键词:英国脱欧欧洲联盟影响 1.引言 近年来,欧盟内部出现的乌克兰危机、欧元区债务危机、关于救助希腊的 讨论以及难民危机等等多重危机,严重削弱了欧盟的凝聚力。2016年6月,英 国公投脱欧是一系列历史与现实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于欧盟而言是前所 未有的沉重打击。英国是欧盟第三大经济体、第三人口大国以及欧盟预算第三 大贡献国。英国历来主张贸易自由化、深化欧洲单一市场、减轻行政负担和提 高欧盟竞争力。英国脱欧不仅大大削弱了欧盟的实力、向心力以及影响力,改 变了欧盟内部的力量平衡,还会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上影响到与英国关系 密切的中东欧新成员,影响到国际格局。 公投过后,英国内政、英欧关系以及欧盟的未来发展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是,无论最后会发展成怎样的事态,英国脱欧都将成为欧洲一体化乃至国际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中国近现代百年历史发展及思考 xx院xxxxx xxxxxxx 论文摘要:自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历史是中国人民奋斗图强的伟大历史,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中国国家面貌发生的深刻变化早已超出百年前先人的所有构想。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已为中国百年历史做出了不可置疑的结论。 如何看待中国的百年历史,不但是身历其中的全体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探索的世界性历史现象,更是中国思想理论界应做出正确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于这样一个以历史事实和中国现实发展为背景的课题,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看待,才能得出科学的符合历史逻辑的认知,否则只能如坠迷雾。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人士,偏离开这个科学的认识方法,都不可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中国百年历史。这是我们在回顾中国百年历史时特别需要提出的根本问题。 关键字:辛亥革命中国近现代史外国势力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运动全民抗战三年解放思考国史国情 一、引文 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百年历史是一次伟大的洗礼,不但是血与火的洗礼,更是现代化的洗礼。正是通过这样的洗礼,中国社会才实现了跨越时代的巨变。没有这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革命,中国社会就不可能“脱胎换骨”,走上现代化道路,走向民族复兴。因此,任何否定中国革命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历史潮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辛亥革命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 二、百年历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的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要对中国百年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形成实事求是的认识,必须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对于这一百年历史,我们可根据社会发展的主题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革命阶段,时间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主要是通过革命来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任务。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时间是从1949年到1978年,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第三阶段是改革发展阶段,时间是从1978年至今,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一百年历史也可作个大致的时间段划分,即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革命,第二个“30年”是探索,第三个“30年”

发展史作业

I 摘要 阶级的产生把人类从原始平等状态推入了不平等的深渊。但从那一刻开始,人类就从未放弃过对平等理想的追求。平等只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完全平等。作为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追溯和回归,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恩格斯对杜林的平等观批判的基础上,立足文本,解析恩格斯平等观的内涵真谛,用以指导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的哲学反思,旨在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处于转型时期的人们如何树立正确的平等观予以探讨。 关键词:平等;恩格斯平等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引言 “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恩格斯语,“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马克思语。 我国关于平等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于西方较为滞后。自上世纪末尤其从 90 年代中期理论界有关平等理论的研究才日渐升温,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专著也相继发表出版。理论与实践往往是同步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平等问题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对平等、公平与正义等价值追求受到普遍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平等的追求和争取。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体现较为突出的不平等现象主要集中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个人分配不平等两方面。“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很快实现,而“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富”则需要很长很长时间(几十年乃至上百年)。这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说不过去的。我国在不同的社会时期所采取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则恰是问题的症结之所在。从十三大的“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十四大提出的“兼顾效率与公平”;再到十五大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经十六大则进一步发展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直至十七大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随着人们收入差别的扩大,社会平等问题又一次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可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恩格斯平等观在其整个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关于理论基础方面有关问题论述。马克思主义平等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以历史主义为基本方法,坚持了平等的价值性与事实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一、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到“平等”问题时,首先批判了杜林用数学方法研究社会问题的先验主义,认为杜林用这种先验主义方法建立起来的道德和法的学说,是抽象的、空洞的。指出研究社会生活领域问题不能用先验的方法,而必须尊重社会事实及其历史发展,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杜林的方法概括地说就是:第一步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解成最简单的要素;第二步把同样简单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应用于这些最简单的要素,然后是要素加上公理就得出他的结论。杜林认为对待社会问题、历史问题、道德和法的问题也“应当从单个的、简单的基本形式上,按照公理来解决,正如对待简单的??数学的基本形式一样。”恩格斯指出,杜林的这种方法就是先验主义方法,其基本特点是:研究某一对象的特性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它不是从现实本身推论出现实,而是从观念推论出现实。”先是从对象构成对象的概念,然后颠倒过来,再用对象的概念去衡量对象。这样研究的结果,不是概念应当和对象相适应,而是对象去适应概念。关于平等问题,杜林同样根据他的先验方法,首先把社会分解为它的最简单的要素,而且在这里他发现最简单的社会至少由两个人组成。然后,杜林的公理是“两个人的意志,就其本身而言,是彼此完全平等的,而且一方不能一开始就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肯定的要求。”由此,杜林得出他的结论“道德上的正义的基本形式就被表达出来了”;同样,“法上的正义的基本形式也被表达出来了”,因为,杜林认为“为了阐发法的基本概念,我们只要有两个人的十分简单的和基本的关系就够了”。也就是说,按照杜林的观点只要有两个人这样简单和基本的关系,而不需要别的什么,道德上的正义和法上的正义就可以实现了。恩格斯指出杜林的这“两个人”只能是“摆脱了一切现实,摆脱了地球上发生的一切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关系,摆脱了一切性别的和个人的特性。”最后只剩下“人”这个光秃秃的概念的两个人。显然,这样的两个人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只能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杜林所提出的“两个人的意志完全平等”的公理不可避免的使自己陷入了无法自拔的自相矛盾之中。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通过“三个退却”揭示批判了杜林平等学说的自相矛盾性。杜林的第一个退却是,两个人意志实际上存在不平等。首先杜林

九年级历史国别史

国别史 一、英国 (一)思想近代化: 时间:15、16世纪。 代表:莎士比亚。 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召开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 低谷:封建王朝复辟。 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影响:①英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②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③为日后进行的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经济近代化: 1、早期的殖民扩张: 时间:16—19世纪。 “三角贸易”: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 方式 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殖民头子克莱武 抢劫孟加拉国库,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掠夺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 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 代表及发明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 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影响: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②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③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19世纪中期,英国宪 章运动); ④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 1、一战前: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英、德为争夺殖民地形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对殖民地的争夺)。 ④英国调整同法国、俄国的关系,成立三国协约军事集团。 2、一战期间: 打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取得一战胜利。 3、一战后: 1919—1922年,参加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参与对世界的重新瓜分,与法、美、日等大国共同确立了新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战后,英国实力被严重削弱、但综合国力仍居世界第一位,控制着国际联盟。 (五)二战前后的英国: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及未来发展趋势_詹启生

百年来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 及未来发展趋势 詹启生 乐国安 (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摘要:自我是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知部分的最重要概念。对自我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1890年 才由詹姆士对自我开始进行了真正较为科学而系统的研究。在随后的近百年时间内,相继有弗洛伊德、 库利、米德、沙沃森、马科斯、伯恩斯、格根、包梅思德等心理学家对自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大 量成果。从这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到,自我研究具有从静态到动态、从一元到多元、从重人文到重实证以及 从理论到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自我研究 中图分类号:B 8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67(2002)05-0027-07 个体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而这个社会化的过程首先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人际关系,最后形成群体的思想与行为。因此,自我逐步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中心概念。格根(K.J .Gerg en)认为,“自我在社会心理学乃至在整个心理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概念”[1](p .8)。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Socrates)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2](p.40),人们就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但真正较为科学而且系统地对自我的研究还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关于自我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多成果,而且研究的视角很广,涉及的领域也很宽泛,如哲学、伦理学、宗教、语言学、社会学等等。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特别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自我的已有研究作一初步的归纳、梳理,揭示其发展趋势,希望能为21世纪进一步深入开展自我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一、心理学史上对自我研究的历史回顾 自从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自我问题的研究就倍加得到重视,回顾过去的自我研究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重大事件,它们或者是从正面、或者是从负面对自我的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而成为自我研究中的里程碑。 1890年:威廉·詹姆士——科学自我研究之父 心理学创立于1879年,距今已有123年了。而社会心理学创立时间为1908年,比心理学建立晚了近30年。也就是说,社会心理学是在心理学成长到“而立之年”的时候才产生并成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所以作为社会心理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自我问题的研究,首先还得从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中收稿日期:2002-03-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0BS H029) 作者简介:詹启生(1966—),男,江西余干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乐国安(1946—),男,江西东乡人,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心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 · 27·2002年第5期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范文最新推荐------------------------------------------------------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 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trenteglorieuses”,1945年至1975年)。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式”。[1]“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 1 / 10

10秋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史形考作业

科学发展简史练兵题(一) 一.单选题 1. 战国末期秦国()父子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 石申 姬昌 荀子 李冰 2.阿拉伯最著名的医学家伊本?森纳 (980~1037,) 完成了一部百万字的百科全书式的医学著作,它是()。 《医典》 《医药》 《血液循环》 《外科》 3. 《黄帝内经》《脉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是秦汉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的医学著作,其中哪一本书的作者是“王叔和”。 《黄帝内经》 《针灸甲乙经》 《脉经》 《针灸甲乙经》 4.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 明代 清代 民国 元代

5. 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文字是由()创造的 古代苏美尔人 古代腓尼基人 古希腊人 古巴比伦人 6. 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思想家。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泰勒斯 毕达哥拉斯 苏格拉底 亚力士多德 7.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在大约()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菌藻类。 30亿 六、七千万 三千万 一千万 8. 如果说,古希腊人对自然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话,古罗马人则在()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科学 技术 理论 哲学 9. 古代埃及人发现每当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尼罗河水就

开始泛滥.这种历法将尼罗河泛滥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一年分为12个月,年终加5天,一年为365天.这是一种() 太阳历 太阴历 农历 公历 10. 恩格斯在1876年指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能否制造工具是人与猿之间本质的分界线。 大脑 劳动 行走 住宅 11. 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 赵州桥 洛阳城 长安城 大明宫 12. 司戊母鼎重1000公斤,它是在中国()铸造的。 商代 夏代 周代 春秋战国 二.多选题 1. 东汉中期,张衡在前人制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先后设计并制造了()。 恽天仪

欧盟发展历程

走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欧盟几经扩大,从当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今天的25国,从单一经济一体化组织走向包括政治、外交、防务等多方面联合的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2004年10月29日,25国领导人在罗马召开的欧盟峰会上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这是欧盟向更深层一体化发展的里程碑。 欧盟风雨半世纪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于1967年7月1日生效。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在半个多世纪中,欧盟5次扩大,成员国从最初的6个,发展到今天的25个。最近一次扩大是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莎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尔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这10国多属原苏联东欧势力范围,人们将这次扩充称为欧盟“东扩”。东扩后,欧盟开始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接壤。 欧盟,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50多年来,欧盟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目前,欧盟总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多,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0%以上,对外贸易额占世界总贸易额的20%。人均收入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欧盟已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强大的经济体,其经济实力可与美国比肩。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盟主张世界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奉行多边主义,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强调各国都应该尊重国际法,主张尊重世界多元文明,反对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单极战略和一国的价值观主宰世界。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德等欧盟一些国家公开向美国说“不”。它们反对美国撇开联合国执意对伊拉克开战;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以及推翻伊朗现政权,主张通过外交途径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手段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对欧盟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地位和角色的变化,美国极不情愿,非常担忧,但又无可奈何。欧盟一体化进程继续深化的势头不可逆转。布什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第一次出访就屈尊飞往欧洲,企图同欧盟弥合分歧,修补裂痕。但布什的欧洲修好之行成果有限,双方在对待国际事务的理念和如何解决当前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依旧。欧盟联合自强,追求共同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出强大声音,对抑制世界力量对比失衡,阻碍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推动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 1896年8月11日…………中国在上海首次放映法国电影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起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历10月25日)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1918年11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 1918-1920年………………苏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结束1919年………………………纳粹党成立,自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1919-1920年…………………凡尔赛体系形成 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 1924年………………………列宁逝世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繁荣” 一时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29年………………………第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抛售股票狂潮,“黑色星期四”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1月…………………纳粹党首领希特勒就任国家元首,标志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 1933年………………………经济危机结束 1933年5月…………………德国焚书运动 1935年………………………苏联大清洗运动开始 1936年2月…………………日本军部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日本军部法西 斯专政建立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