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智能电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智能电表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智能电表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智能电表企业691家,从业人员3455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智能电表产值191002.07万元,较2016年162127.21万元增长17.81%。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7472.84万元,较去年73979.06万元同比增长18.24%。

......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迈向创新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消费、投资、出口、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势必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但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基础、条件和动力在于:一方面,我国经济有巨大潜力和内在韧性。这种潜力和韧性来自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所蕴含的扩大内需强劲需求;来自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且产业类型多样,经济的支撑非独木一根,而是“四梁八柱”;来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蕴藏着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来自多年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积累的丰富经验;来自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和我国不断提高的宏观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方面改革呈现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持续强劲的

动能。能不能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面对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各部门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2、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的价值链定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但要注意,以微笑曲线为代表的传统价值链分布,是基于原有国际要素分布与产业分工情况实现的。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产业价值链可能呈现两方面变化。一是伴随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程度推进,制造环节的竞争梯度将进一步拉开,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价值份额将得到提高。二是信息技术演进将推动服务型制造与柔性化生产,对“研发设计-批量生产-品牌营销”的传统产业链条实现流程再造,产业价值链将面临重新整合。

二、宏观产业政策

1、统计数据亦显示,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6579.4万户,私营企业2726.3

万户,广义民营企业合计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4.8%。而且,民营经济解决了绝大部分就业,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巨大驱动力:创造了60%以上GDP,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诸如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小米、福耀集团等大中型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正是基于这样的作用,近年决策层对于民营经济的支持一直不曾改变。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曾明确提出了“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十九大报告亦提出,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在制造业和服务业日益深度融合的今天,产业政策决不能仅仅瞄准于加工制造环节,或者说既要瞄准流程型制造业和装配型制造业的生产制造环节,又要将政策触角延伸覆盖到制造业全部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包括研发设计、资源管理、金融服务、物流配送、需求响应等生产性服务领域,推进服务型制造的发展。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

1、要造就可持续开放经济,对中国体制决策与行动能力的更大挑战在于能否摆脱“福利民粹主义”的陷阱。即使对于已经站上国际

经济体系顶层的发达国家,福利民粹主义也注定不可持续,因为它一方面降低了当事国家的国民储蓄率,进而使之陷入长期的财政、贸易孪生赤字不能自拔,经济优势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在中长期内它必然使得占总人口60%左右的传统中产阶层沦为“全球化冲击”中相对损失最大的输家,对于这些国家的经济与社会稳定,这意味着什么,可想而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高福利归根结底来源于高税收,占总人口20%的上层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更多的机会获利,同时也有更多办法逃避在母国的税收等项义务,以至于母国公共产品供给有恶化之虞;即使闹出了金融危机,他们也能凭借“太大不能倒”的地位绑架政府优先救援,从而最快摆脱金融危机冲击,甚至从金融危机中牟利。占总人口20%左右的最下层可以获得较多的政府扶持、社会帮助,在深受“白左”思维影响的社会福利制度下,不工作、吃救济的寄生者实际收入甚至往往还高于老老实实工作纳税的传统中产阶层,甚至往往发展到“按闹分配,多闹多得”的地步。相比之下,传统中产阶层既不能如同上层那样攫取全球化的大部分利益,又不能逃避母国的税收,而且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净付出者,承担了大部分税收负担而得到的扶持、社会帮助较少。在经济景气日子过得去的时候,传统中产阶层对这些不平可能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经济萧条时期,这种不平就会集中迸发出来。近年西方国家反全球化浪潮为什么赢得了越

来越多的传统中产阶层,为什么特朗普这样的反建制派能够异军突起赢得大选,归根结底,来源于此。西方国家不是看不到“福利民粹主义”的致命后果,问题是他们的体制常常驱使政客为了短期选票而不顾一切诉诸国家民族的长期毒药。此前数十年竞争中,中国体制已经表现出了比其它国家强大得多的的动员能力;那么,面对类似的“福利民粹主义”考验,中国体制又将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2、工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实现2020年和2030年碳排放目标,必须在加大工业节能力度的同时,多措并举。推进重点行业率先进行低碳转型,符合我国行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有利于实现工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点突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我国工业结构重化特征日益明显,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保持高速增长趋势,工业总体能耗和碳排放水平也随之增加。这符合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按照这种规律,工业化和城镇化到达一定程度后,工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会达到一个峰值,之后,碳排放水平会逐渐趋缓和降低。分析过去30多年我国工业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进入新常态之后,我国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产业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同时,钢铁、水泥等部分产业出现明显产能过剩,诸多迹象表明,部分行业碳排放正在接近或达到峰值,在这种情况下,适时控制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有助于推动我国工业更

快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本地区生产总值37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7.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58亿元,增长10.12%;第二产业增加值2337.27亿元,增长6.08%第三产业增加值1130.94亿元,增长10.15%。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64亿元,同比增长8.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3.41亿元,同比增长7.73%。国税收入356.33亿元,同比增长11.17%;地税收入亿元93.99,同比增长10.62%。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6%。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79%,衣着上涨0.67%,居住上涨0.6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07%,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01%,医疗保健上涨1.0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98%,交通和通信上涨0.61%。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735.9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51.77亿元,比上年增长9.09%。

规模以上AA、BB、CC、DD(含智能电表)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098.09亿元,增长6.70%。AA完成增加值417.89亿元,增长11.47%;BB完成工业增加值387.46亿元,增长7.34%;CC完成工业增加值260.79亿元,增长5.48%;DD完成工业增加值147.81

亿元,增长9.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37.74亿元,比上年增长8.03%。实现利润总额640.27亿元,比上年增长8.90%。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8%。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280.42亿元,增长 5.23%;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7.33亿元,增长9.34%。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86.39亿元,同比增长8.34%;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833.09亿元,同比增长8.52%;第三产业投资完成708.27亿元,增长7.3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68.98亿元,增长11.90%。民间投资3463.09亿元,增长7.38%。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21.80亿元,增长5.14%。重点项目1153个,完成投资2973.83亿元,增长11.51%。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1.23亿元,比上年增长8.73%。城镇实现零售额1014.23亿元,增长5.20%;乡村实现零售额343.81亿元,增长5.1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374.92,增长12.41%。

实际利用外资60238.13万美元,同比增长56.70%。外贸进出口总值320.52亿元,同比增长58.27%。其中,出口总值208.34亿元,同比增长57.09%;进口总值112.18亿元,同比增长57.00%。

(二)区域周边核心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是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核心和枢纽,是新型城镇化、农业现

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历史和实践证明,工业兴则绵阳兴,工业强则绵阳强。“十三五”时期是绵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创新改革转型发展的攻坚期、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的关键期。印发《绵阳市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绵阳市委、市政府顺应发展大势,提升绵阳市在四川省乃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地位的重大战略部署,旨在加快推进工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重要目标。《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末力争工业总量省内排位实现“进三争二”,实现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市场主体发展壮大、集聚集约水平提高的目标。《规划》中设置的具体指标,综合考虑了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主要特征、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指标数据具有可获得和可比较性以及全面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充分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结合绵阳实际,提出了规模增速、结构优化、创新能力、企业发展、集聚集约等五大方面共34项指标。《规划》设置了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全部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工业技改等四方面的目标任务共8项指标。到2020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5%以上,实现翻番;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5%以上;工业

投资累计达到2750亿元,年均增速约15%;工业技改投资累计达到2475亿元,年均增速约15%。《规划》设置了八大重点产业占工业比重、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军民融合产业占工业比重共4项指标。到2020年,八大重点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85%;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分别达到55%、40%;军民融合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60%以上。《规划》从定量角度确定了两类目标任务共7项指标,一类是创新载体建设情况,到2020年,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达到5个、18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9个、20个,国家认定、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10个、78个。另一类是研发投入情况,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到2020年达到2%以上。《规划》按照企业经营规模确定了9项指标,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300户以上,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00户,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2000亿元以上企业1户、500-1000亿元企业2户、200-500亿元企业3户、100-200亿元企业5户、50-100亿元企业8户、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户、4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0户。到2020年,培育两千亿级园区1个、千亿级园区1个、百亿级园区6个,园区产业集中度达到8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

第二章区域内智能电表行业发展概况

一、智能电表产业发展现状

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能表,智能电表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为了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它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智能电表代表着未来节能型智能电网最终用户智能化终端的发展方向。智能电能表是一种新型电能表,它由测量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等组成,具有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测、自动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相对以往的普通电能表,除具备基本的计量功能外,智能电能表是全电子式电能表,带有硬件时钟和完备的通信接口,支持双向计量、自动采集、阶梯电价、分时电价、冻结、控制、监测等功能,具有高可靠性、高安全等级以及大存储容量等特点,可以为实现分布式电源计量、双向互动服务、智能家居、智能小区等奠定基础。智能电表行业的上游行业是集成电路、结构件、电子元件及五金等行业,下游行业是电力公司、电力能源部门或者能源公司,最终用户主要包括民用家庭、建筑楼宇、工矿企业、基础设施、新能源及部分新兴行业。

二、区域内智能电表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智能电表企业691家,从业人员3455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智能电表产值191002.07万元,较2016年162127.21万元增长17.81%。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87472.84万元,较去年73979.06万元同比增长18.24%。

2017年区域内智能电表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6400.93万元,同比2016年60342.54万元增长10.04%;行业净利润22123.37万元,同比2016年18661.64万元增长18.55%;行业纳税总额60966.92万元,同比2016年50979.95万元增长19.59%;智能电表行业完成投资58460.94万元,同比2016年48945.86万元增长19.44%。

区域内智能电表行业经营情况

项目单位指标

——————————————————————————————

行业产值万元191002.07

同期产值万元162127.21

同比增长17.81%

从业企业数量家691

——规上企业家44

——从业人数人34550

前十位企业产值万元87472.84

——AAA 万元21430.85

——BBB 万元19244.02

——CCC 万元11371.47

——DDD 万元9622.01

——EEE 万元6123.10

——FFF 万元5685.73

——GGG 万元437.36

——HHH 万元3586.39

——III 万元3411.44

——JJJ 万元2624.19 ——————————————————————————————

区域内智能电表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项目单位指标——————————————————————————————行业工业增加值万元66400.93

——同期增加值万元60342.54

——增长率10.04%

行业净利润万元691

——2016年净利润万元18661.64

——增长率18.55%

行业纳税总额万元60966.92

——2016纳税总额万元50979.95

——增长率19.59%

2017完成投资万元58460.94

——2016行业投资万元48945.86

——增长率19.44%

——————————————————————————————

三、区域内智能电表行业发展预测

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9亿元,年均增长6.75%。预计区域内智能电表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290073.03万元,利润总额77570.17万元,净利润26443.93万元,纳税18364.05万元,工业增加值106736.75万元,产业贡献率14.68%。

区域内智能电表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项目2018年2019年2020年

——————————————————————————————

产值224632.56 255264.27 290073.03

利润总额60070.34 68261.75 77570.17

净利润20478.18 23270.66 26443.93

纳税总额14221.12 16160.36 18364.05

工业增加值82656.94 93928.34 106736.75

产业贡献率9.00% 13.00% 14.68%

企业数量829 1011 1294

————————————————————————————

四、重点企业分析

(一)龙头企业分析—以AAA为例

区域内智能电表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以AAA为例,2017年产值21430.85万元,较上年度19406.73万元增长10.43%,其中主营业务

收入20936.09万元。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7495.56万元,同比增长24.28%;实现净利润2055.55万元,同比增长29.10%;纳税总额179.10万元,同比增长10.43%。2017年底,AAA资产总额50603.98万元,资产负债率25.22%。

AAA智能电表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单位指标

——————————————————————————————

AAA产值万元21430.85

2016产值万元19406.73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0936.09

利润总额万元7495.56

净利润万元2055.55

净纳税总额万元179.10

资产总额万元50603.98

投资产负债率25.22%

——————————————————————————————

(二)重点新建项目分析

1、xxx投资公司智能电表投资建设项目(在建/xxx经济示范区)

项目预计总投资20436.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02%;流动资金3879.8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98%。

预期达纲年营业收入27144.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597.96万元,税金及附加114.14万元,利润总额6546.04万元,利税总额7611.31万元,税后净利润4909.53万元,达纲年纳税总额2701.78万元;达纲年投资利润率32.03%,投资利税率37.24%,投资回报率24.02%,全部投资回收期5.66年,提供就业职位406个。

xxx投资公司智能电表投资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单位指标

——————————————————————————————

占地面积平方米59316.31

折合亩数亩88.93

容积率 1.24

建筑系数77.94%

投资强度万元/亩186.18

基底面积平方米46231.13

建筑面积平方米73552.22

绿化率 5.79%

绿化面积平方米4260.63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6556.99

流动资金万元3879.82

总投资万元20436.81

土建工程投资万元6301.10

设备投资万元4941.03

其它投资万元5314.86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30.83%

设备投资占比24.18%

其它投资占比26.01%

流动资金占比18.98%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81.02%

收入万元27144.00

总成本万元20597.96

利润总额万元6546.04

净利润万元4909.53

所得税万元1636.51

增值税万元951.13

税金及附加万元114.14

纳税总额万元2701.78

利税总额万元7611.31

投资利润率32.03%

投资利税率37.24%

投资回报率24.02%

回收期年 5.66

设备数量台(套)148

年用电量千瓦时1327893.12

年用水量立方米20334.48

总能耗吨标准煤164.94

节能率25.84%

节能量吨标准煤43.84

员工数量人406 ——————————————————————————————2、xxx(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电表建设项目(规划/xxx经济示范

区)

项目选址位于xxx经济示范区。园区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环保设施。优化产业园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专项规划,推进产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施产业园区污水集中治理、废气专项治理、固废综合利用三大专项行动,入园企业符合产业园区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各项目环评执行率及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产业园区各类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处理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85%以上,水泥、钢铁等重点企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满足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要求。

项目预计总投资15977.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869.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8.03%;流动资金5108.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97%。

预期达纲年营业收入21805.83万元,利润总额5629.60万元,税后净利润4222.20万元,达纲年投资利润率35.23%,投资回报率26.43%。

xxx(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电表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单位指标

——————————————————————————————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0869.59

流动资金万元5108.29

总投资万元15977.88

流动资金占比31.97%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68.03%

收入万元21805.83

利润总额万元5629.60

净利润万元4222.20

投资利润率35.23%

投资回报率26.43% ——————————————————————————————

第三章区域内发展智能电表行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环境

1、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迈向创新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2、目前,中国经济正步入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处于下行周期,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业绩实现逆势上涨,培育了一批新的增长点,支撑了经济实现平稳增长。从A股上市公司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已经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支撑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844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19家,达86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2.4%,比2014年年底提升0.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在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分别有278家、246家、339家,占比分别达64.8%、33.1%、22.8%。2015年第一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增速达16.0%,大幅高于上市公司总体。同时,大量利好政策刺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重点领域高速增长,呈现全面发展格局。此外,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