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优化训练:第1部分专题5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优化训练:第1部分专题5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优化训练:第1部分专题5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2015届高三生物二轮优化训练:第1部分专题5第3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第3讲植物的激素调节

直击考纲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2.其他植物激素(Ⅱ)。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1.判断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

(1)如图所示,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

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2012·新课标全国,5)( √)

(2)在太空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

(2009·江苏,9④)(×)

(3)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

生长(2008·广东,11A)( √)

(4)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2012·江苏,7B和2008·江苏,15A)( ×)

(5)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2008·江苏,15B)( √)

(6)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2008·江苏,15D)( ×)

(7)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做了如下设计与预测

(2009·福建,5改编)( ×)

(8)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保花保果但不能疏花疏果(2012·江苏,7C)( ×)

(9)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2013·大纲全国卷,4B)( ×) 2.判断下列关于其他植物激素的叙述

(1)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2013·海南,7D)( ×)

(2)如图所示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生长素

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2012·浙江理综,3C)( ×)

(3)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2012·江苏,7A)( √)

(4)赤霉菌分泌的赤霉素可促进植物生长(2011·海南,10D)( √)

(5)在黑暗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可延缓成熟绿叶中叶绿素的降解,表明细胞分裂素能延缓叶片变黄

(2009·广东,10A)( √)

(6)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2008·江苏,15C)( ×)

(7)如图是为了探究某植物种子成熟后需经低温贮藏才能萌发的原因,检测出该种子中的两种植物激

素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含量变化结果。根据激素的作用特点,推测图中a、b依次为赤霉素、脱落酸

(2010·海南,6A)( √)

重点一生长素的发现、产生、运输及相关拓展分析

典例剖析1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理,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是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由图1可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

C .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

D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

答案 D

解析 图1中乙组实验向光侧的生长素若被光分解,则植物将弯向光源生长,由此推知应该是单侧光使生长素从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而不是将其分解,A 错误;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B 错误;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则说明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 错误;胚芽鞘尖端能感受光照刺激,对胚芽鞘的弯曲生长起关键作用,D 正确。

审答思考

1.胚芽鞘中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感光部位、生长弯曲部位分别是什么?

答案 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2.如何判断胚芽鞘“长不长、弯不弯”?

答案 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能则生长,不能则不生长也不弯曲;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均匀则直立生长,反之则弯曲生长。

3.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 单向刺激(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和人为因素(云母片和玻璃片的应用等)。

4.观察完善下图内容,判断运输方向

????? A→A′,B→B′为横向运输A→C,B→D,A′→C′,B′→D′ 为极性运输

5.若是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则图1中的乙将会如何生长呢?图2中各胚芽鞘的长度关系如何呢?若

是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则图2中各胚芽鞘的长度关系又如何呢?

答案 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 <a =b <d 。

6.完善向光性的产生机制图解:

单侧光→尖端→??????

????生长素横向运输尖端向光侧→背光侧生长素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到下端→生长素分布 不均→?

?????????背光侧多向光侧少→背光侧生长快→向光弯曲 变式拓展

1.若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则: 实验组:如图甲,对照组:如图乙。

2.若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端,则: 实验组:如图甲,对照组:如图乙。

3.若验证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则:

(1)实验操作(如图,完善绘出b 装置图

)

(2)现象:装置a 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b 和c 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则:

(1)实验操作(如图,补充完善B 组实验装置图

)

(2)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

(1)实验操作:如图所示(注: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2)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A、B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且B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若A中幼苗向下弯曲生长,B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对位训练

1.对小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箭头表示单侧光)

( )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③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答案 D

解析首先据图了解每组实验的处理方法,然后分析生长素的分布,最后判断植物生长的方向。①琼脂块a、b内生长素浓度相同,故直立生长;②中琼脂块放置偏左,故向右弯曲生长;③锡箔小帽遮盖胚芽鞘尖端,使尖端不能感受单侧光刺激,故直立生长;④云母片阻隔使生长素不能向左侧运输,故直立生长;⑤云母片阻隔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故向右弯曲生长;⑥云母片阻隔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故不生长也不弯曲;⑦暗室内的幼苗匀速旋转,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故直立生长;⑧暗室和幼苗一起匀速旋转,幼苗会间断地受到单侧光刺激,故向小孔方向弯曲生长。技能点拨

与“几个基本原则”有关的实验要点分析

(1)对照原则:整个生长素的实验史都贯穿着该原则,如温特实验中利用“未作任何处理的空白琼脂

块(对照组)”与“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实验组)”进行对照,以说明生长素来自胚芽鞘尖端而不是琼脂。

(2)单一变量原则:如实验中涉及的自变量:①胚芽鞘尖端的有无;②是否接受单侧光的刺激;③接

受单侧光照射的部位;④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等等。

(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一般而言,施加变量的为实验组,不施加变量的是对照组。

(4)自变量的确定:一般可以针对实验目的所做出的假设来决定自变量。

重点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相关拓展分析

典例剖析2 (2013·大连测试)如图甲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图乙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a、b、c、d四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为a>c,d>b

B.若图甲中a点的生长素浓度为10-10 mol/L,则c点所对应的浓度在10-10~10-8 mol/L之间C.若图甲中b点的生长素浓度与图乙中E点对应的浓度相同,则d点的生长素浓度在E~B对应的浓度区间

D.生长素在F~A对应浓度范围内促进生长,在A~D对应浓度范围内抑制生长

答案 C

审答思考

1.读下图思考分析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内部因素:生长素分布不均(近地侧多、远地侧少),茎对生长素敏感性差、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

(2)外部因素:地心引力的影响。

2.读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而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生

理效应不同。

(2)图中A、B、C三点所对应的浓度为最适浓度,根、芽、茎三者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大小关系

是根>芽>茎。

(3)图中AA′、BB′、CC′反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大逐渐减弱。

3.比较图甲中a与c点、b和d点的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并思考与生长之间的关系。

答案a点浓度

变式拓展

1.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在下面的坐标系图1和图2中分别绘出其水平方向的主根的c—近地侧和a—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和茎的d—近地侧和b—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图中虚线表示对根或茎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

2.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曲线上O、P、Q、R点最可能分别对应于题干图甲中的什么位点?

答案O—b、P—c、Q—a、R—d。

3.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的实例有哪些呢?

答案根的向地生长、顶端优势现象、除草剂。

对位训练

2.下列有关生长素生理作用(如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若某植物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某些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于大于h的状态下

D.若某植物产生了顶端优势,其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答案 A

解析植物幼苗向光生长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背光侧,且背光侧生长速度大于向光侧,因此若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的范围是(f,2f);将植物幼苗水平放置,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且近地侧生长速度大于远地侧,因此若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f;除草剂除草的原理是使杂草中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处于大于h的状态,抑制杂草的生长;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因此若植物产生顶端优势,顶芽生长素浓度为g,则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技能点拨

1.正确理解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时,要注意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器官的种类这三个角度去分析。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背地性则不能体现。

(1)根的向地性:水平放置的根尖在重力作用下,远地侧的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导致近地侧生长素

浓度高于远地侧,较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根的远地侧生长,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因此,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茎的背地性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小;近地侧生长

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因此茎表现为背地生长。生长素在茎两侧所起的作用都是促进作用,因此,茎的背地性没有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

2.理清顶端优势现象中顶芽和侧芽的浓度大小在曲线图中的相对关系

重点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典例剖析3 下图表示多种植物激素对黄瓜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代表的植物激素分别是赤霉素、生长素、乙烯

B .激素①②③在促进幼苗生长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C .a 浓度的激素②抑制细胞伸长、b 浓度的激素②促进细胞伸长,激素②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 .在幼苗生长过程中,除了图中的激素①②③外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激素①②均能促进细胞伸长,则二者是生长素和赤霉素,由激素②的浓度不同作用效果相反可知,激素②是生长素,激素①是赤霉素,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细胞的伸长,因此激素③是乙烯;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激素③抑制细胞伸长与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具有拮抗作用。在幼苗生长过程中还有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

审答思考

1.思考完成其他植物激素的比较

2.

答案 能促进细胞伸长的有生长素和赤霉素。激素②在a 浓度时抑制细胞伸长而在b 浓度时促进细胞伸长,说明其具有两重性。由此判断激素①②分别是赤霉素和生长素。

3.图中存在拮抗关系和协同关系的激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 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激素③抑制细胞伸长与激素①②促进细胞伸长具有拮抗作用。

变式拓展

1.根据各种激素的作用填写对应激素的名称

2.

答案不是,除激素外还受遗传物质(根本原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对位训练

3.如图甲表示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图乙表示几种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图甲中的a表示促进,b表示抑制

B.图乙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答案 C

解析从图甲可判断,赤霉素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间接促进细胞伸长的,所以a为促进,b为抑制,且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仍然能合成生长素。从图乙可以看出,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可以促进茎段生长,且两种激素共同使用效果更好,所以二者作用具有协同关系。

技能点拨

1.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分析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控制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激素之间的关系,有的是相互促进,有的是相互拮抗,正是由于各种激素的共同作用,才使植物能正常生长发育,并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变化。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这些激素间存在着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1)协同作用:生长素和赤霉素共同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能够诱导植物组织分化;

脱落酸和乙烯都能够促进果实成熟。

(2)拮抗作用:赤霉素和脱落酸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生长素和脱落酸在植物的

生长方面,前者起促进作用,后者起抑制作用。

2.正确区分果实发育和果实成熟

果实发育是指传粉受精后,果实体积迅速增加,有机物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果实各部分逐渐形成的过程。果实成熟是指果实发育生长到应有大小后,发生复杂的生化转变的过程,如果实中酸、涩等转变为甜,肉质变软等。因此,果实发育和果实成熟是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生长素可促进果实发育,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注意不要混淆这两种激素的作用。网络小结

1.(2013·大纲全国卷,4)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B.同一植株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答案 B

解析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果实发育和插条生根等作用,所以

A、D两项正确。单侧光引起胚芽鞘中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造成向光侧生长素较少,背光

侧生长素较多,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所以C项正确。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植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细胞对生长素较芽细胞敏感,所以根细胞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比芽细胞的低,所以B项错误。

2.(2013·广东卷,4)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 )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去掉顶芽后植株的主根长度减少,因此去掉顶芽会抑制主根的生长,A错误;去掉顶芽后根尖也能合成生长素,B错误;生长素由顶芽向下运输为极性运输,C错误;由图去掉顶芽后施加外源生长素可以促进主根的生长,D正确,因此答案为D。

3.(2013·海南卷,7)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答案 D

解析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故A对。生长素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成,故B对。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故C对。乙烯是促进果实成熟,而生长素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故D错。4.(2013·浙江理综,5)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图,光照时间长短、赤霉素、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等均会影响茎的伸长,各组限制因素不同,不能一概而论,A项错误;对比1组和2组的茎长,说明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B项正确;对比1组和4组的茎长,说明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长短有关,C项错误;对比4组和5组的茎长,同样光照时间情况下,使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的小组茎长较短,说明该植物体自身的赤霉素合成受阻导致茎伸长受阻,该植物不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D项错误。

5.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处理某种植物的茎,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后来还发现,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产生乙烯的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该植物茎中生长素浓度达到______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2)据图中结果可知,测定时间在________之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

(3)在生产实践中,为了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______处理,达到增产的目的。

(4)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但大多集中在________的部位,通过促进__________促进植物生长。

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可以取弯曲的部位________(横切、纵切)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测量两侧细胞的平均长度,作出比较。

(5)有科学家认为根的向地生长不仅与生长素有关,还与乙烯的作用有关。为了研究二者的关系,科

研人员做了这样的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结果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的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②为了使实验更严谨,还需将另一些等量的根尖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作为对照组。

③根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长素含量增加可促进乙烯合成,当乙烯含量增加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M

(2)T1(3)一定浓度的乙烯(4)生长旺盛细胞伸长纵切(5)①生长素浓度乙烯浓度②含

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③高浓度生长素诱导根细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侧的生长

解析(1)从曲线走势来看,当生长素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当乙烯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当植物茎中生长素的浓度达到M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2)生长素能促进茎的生长,但T1之后乙烯开始合成,当乙烯达到一定浓度后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

因此合成乙烯后,植物茎的生长速度可能不与生长素浓度成正比。(3)从题干“生长素增加雌花分化是生长素诱导植物产生乙烯的结果”可知,如果要促进黄瓜雌花分化,可以直接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处理。(4)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促进机理是促进细胞伸长,可取受生长素影响而发生弯曲的部位(如胚芽鞘尖端下部)纵切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比较,此时弯曲部位的两侧形成对照。

1.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

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 )

答案 D

解析 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切段形态学的位置的不同,故答案为D 。

2.图甲是水平放置在黑暗环境中的植物的生长素运输情况;图乙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

的生理作用;图丙是来自同种植物相同部位的茎段。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 .根部向地生长,当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其浓度范围为(c ~d) mol/L

B .图乙中曲线①代表的是顶芽

C .图甲中代表极性运输的是指向向地侧的箭头③和④

D .将图丙两茎段正确插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更易存活的是②

答案 A

解析 根部向地生长,当根部与顶芽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时,根部近地侧的生长已经受到抑制,因此位于c ~d 区间;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比茎更敏感,因此图乙中曲线①代表的是根;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的运输,根的形态学上端是根尖,茎的形态学上端是茎的末梢,因此图甲中代表极性运输的是①②;图丙①和②两茎段中带有侧芽的更易成活。

3.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

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

),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答案 C

解析本题中没有光照前、后生长素含量的有关数值,故不能得出单侧光对向光侧生长素的合成是否有影响,C项符合题意。由于根背光弯曲生长,证明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的生长速率;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根的生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且在外源生长素浓度为0.01 mg/L和

0.1 mg/L时根的生长速率小于不加外源生长素时根的生长速率,体现出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

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即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NPA可抑制生长素的运输,在NPA溶液中培养的水稻幼苗,其弯曲角度小于不加外源生长素时的弯曲角度,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4.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各切段的长度,实验重复两次进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

A.实验前应将切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泡以消除切段内原有激素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3种浓度激素均能促进切段的伸长

C.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一定是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

D.d组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的是最适浓度生长素

答案 C

解析实验要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需要用蒸馏水浸泡切段,消除原有激素的影响;分析图形可知,

b、c、d三组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空白对照组a组,可知此3种浓度激素均能促进切段伸长;生长

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故无法判断b组使用的生长素浓度是低浓度还是高浓度;图中d组伸长最多,可知该组使用的生长素浓度是最适浓度。

5.图1为一株幼苗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2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1中的幼苗在重力的影响下,c侧生长素浓度低于d侧

B.图1中的根尖、茎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极性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

C.图2所示实验的对照组表明扦插枝条不受植物激素的作用时也能生根

D.图2所示实验的结果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在促进枝条生根方面表现为两重性

答案 D

解析图1中,幼苗在重力的影响下,c侧生长素浓度高于d侧,A错误;图1中茎尖和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因横向运输导致其在根尖、茎尖的两侧分布不均匀,B错误;图2所示的实验,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零的对照组枝条内部会产生内源植物激素,C错误;图2所示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4 ppm、8 ppm、12 ppm时促进枝条生根,溶液浓度为16 ppm时抑制枝条生根,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作用的两重性,D正确。

6.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各种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C.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夏季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延长细胞周期,促进植物生长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意,由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可以知道,秋末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夏季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休眠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会减少;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7.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IB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表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B.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IBA浓度大小

D.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答案 A

解析三组实验设置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加IBA溶液以及IBA溶液浓度大小,故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IBA溶液浓度大小;侧芽能产生生长素,影响IBA的作用效果,进而影响实验结果;

本实验中IBA溶液浓度梯度设置太少,实验缺乏说服力,故不能确定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IBA最适浓度;在进行实验的时候,除了自变量以外的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8.用外源脱落酸(ABA)及其合成抑制剂(fluricbne)分别处理采摘后的番茄,番茄的乙烯释放量变化如图所示(CK为对照处理),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合成

B.番茄果实内乙烯的合成与ABA无关

C.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促进乙烯的生物合成

D.脱落酸与乙烯对果实成熟的调控有拮抗作用

答案 A

解析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根据图示外源脱落酸(ABA)可以诱导乙烯的合成;脱落酸合成抑制剂可以抑制乙烯的生物合成。

9.如图为种子发育过程和种子萌发过程中内源激素、种子含水量以及营养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

A.首先出现的是CK,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其次增加的是GA和IAA,参与有机物向子粒的运输与积累

C.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基因的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干燥,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D.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答案 C

解析由题图信息知,ABA促进种子贮藏蛋白的基因表达,并促进种子的脱水,从而不利于种子的萌发,促进种子的休眠。

10.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激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B.高浓度2,4-D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

C.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赤霉素调节的

D.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可促进果实的形成

答案 B

解析激素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A错误;由于双子叶植物类杂草对2,4-D的敏感度高于单子叶农作物,因而高浓度2,4-D可作为去除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的农药,B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数目的增多主要是由细胞分裂素调节的,C错误;乙烯是催熟用的,不能促进果实形成,D错误。11.2011年5月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粉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答案 C

解析西瓜膨大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细胞合成的,不属于植物激素,从其功能推断应该属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一种,A错误;人体没有识别西瓜膨大剂的受体,西瓜膨大剂不会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B错误;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D错误。

12.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具有背光生长现象,经研究,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

布不均引起的。现已测得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

的位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_______特点。

(2)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

(3)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赤霉素等明显减少,脱落酸和________大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的

分裂和生长,促进叶片等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4)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________。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

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答案(1)如图1所示两重性

(2)细胞分裂素(3)乙烯衰老和脱落

(4)主动运输如图2所示

解析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13.为研究IAA(生长素)和GA(赤霉素)对植物茎伸长生长的作用,用豌豆做了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

(1)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TIBA(IAA抑制剂)和S—3307(GA抑制剂)处理豌豆黄化苗茎切段,测量结果

如下: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及方法 时间:2009-11-02 11:24 来源:互联网作者:转载点击: 2002次 (一)二轮复习的时间 二月底四月底 (二)二轮复习应达到的目标 1.进一步夯实基础,打牢双基。 2.综合、归纳、整理和提高,形成知识网络。 3.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应试训练,提高应试技巧和心理素质。 (三)二轮复习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

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 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 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 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包括: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和动物的体液调节、人和动物的神经调节、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内环境与稳态、水盐平衡及调节、血糖平衡及调节、人的体温调节、免疫。 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可以给学生补充教参中的部分内容(如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设计等)、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转台、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问题。体液调节中补充内分泌系统的基础知识、整理高中课本上提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性激素、孕激素、抗利尿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 在复习免疫时要归纳总结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 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的形成、特点和功能。 专题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包括:植物的个体发育、动物的个体发育。

高中生物 遗传实验设计题练习

一、实验题 1.小麦是重要农作物,其株高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麦穗有芒(B)对无芒(b) 为显性,植株抗病(D)对感病(d)为显性,且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茎有芒感病小麦与矮茎无芒抗病小麦杂交,F1只有高茎有芒抗病和高茎有芒感病两种类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亲本杂交组合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只考虑有芒、无芒和抗病、感病两对相对性状,让F1两种表现型个体杂交,所得后代表现型与F1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 (3)小麦籽粒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F、f控制,现有未知基因型籽粒长形小麦和纯种籽粒短形小麦(显隐性未知),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鉴定籽粒长形小麦的基因型,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 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倍体植物水稻(2N=24)的花是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在自然条件下主要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后代。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为确认一株水稻是抗病还是感病,可采取的方法是。(2)在植物杂交中,对母本的花去雄焐重要的一步,如果该操作不彻底,就会造成,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3)已知水稻的高茎和矮茎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和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用高茎、抗病和矮茎、感病两个纯合品种作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高茎、抗病。请以F1作为唯一的实验材料,在不使用其它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设计实验,以确定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注: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实验思路或方法:。 ②预期结果和结论:。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专题 1.某生态系统中只含有甲、乙、丙、丁四个种群,图a为某段时间内该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C.T时间后若丁大量死亡,则甲、丙数量急剧增加 D.甲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2.某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自养型生物。在某 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中能量分别为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即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若b>0.2a,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 C.甲种群的一个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单一个体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物群落 3.下列有关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 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 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一般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体内汞的含量,a~d表示四种生物,则由它们组成的食物链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四个野生生物种群,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4.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①--⑤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①将适量干酵母菌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培养液 ③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④用滤纸吸除血球计数板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 5.下列有关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调査土壤动物丰富度——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高倍显微镜观察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调査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生态缸进行培养 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完整word版)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重点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的八个大专题 根据二轮复习的总时间,建议分8个大专题,每个大专题下再分成若干个小专题进行复习,小专题的目的是对重要知识进行深化、对相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比较。每个大专题约一周时间,每个小专题1节课。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包括: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膜有结构和功能(含生物膜系统)、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本专题知识是其它生物学知识的基础,应细一点、慢一点,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专题、细胞分裂专题、细胞工程专题、细胞的全能性专题。如水专题为例可包括水的存在、水的来源、水的排出、水的调节、水的标记、水的生态、水的污染。 专题二生物的新陈代谢与固氮 包括:光合作用、C3、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的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细胞呼吸、代谢的基本类型。 本专题知识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知识的整体性,如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植物的整体性、动物的整体性。可以分出酶和ATP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在植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课本中有关植物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实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的综合题、实验设计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动物物代谢专题复习时应补充初中生理卫生课本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的知识。生物的代谢类型专题应给学生归纳整理出高中生物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别是课本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如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产甲烷杆菌、放线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05年高考生物试题中出现用小麦、洋葱作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回答一系列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实验知识,题目很好。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如水稻、玉米、蘑菇等。 专题三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高中生物实验专项练习题

实验练习 一、选择题 1、将鉴定下列化合物的 试剂及其颜色反应用直 线连接起来。 2.使用丹III染色,能 显示细胞中脂肪的存在, 这是因为该染色剂 A、易于进入细胞 B、 亲水而疏脂C、颜色特 别鲜艳D、亲脂而疏水 3.使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 A、分别加入样液中 B、混匀后再加入样液 C、加热后再加入样液 D、同时加入样液中4.将马铃薯块茎与浸软的花生种子分别徒手切片,在载波片中央滴少许染液,再把这两种材料的切片分别浸在碘液里制成临时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切片上被碘染色的淀粉粒。结果应该是 A、马铃薯切片中有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B、花生切片中显示更多的蓝黑色颗粒 C、两种材料的切片中均术见蓝黑色颗粒 D、难以分辨出两种切片碘染色后的差别 5.现有下列生物材料:①苹果②黄豆种子③梨④花生种子⑤蛋清⑥马铃薯块茎。 最适于用来鉴定还原性糖的有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6.青苹果汁遇到碘酒溶液变成蓝色,熟苹果汁则能还原银氨溶液(即发生银镜反应),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 D、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单糖 7.将面团包在纱布中在消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粘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分别用的试剂是: A、碘液、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亚甲基兰溶液、丹III溶液 D、碘液、斐林试剂 8.在低倍镜下,发现视野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后,污点位置不变;转换高倍镜后污点消失,由此可以判断污点的位置在: A、目镜 B、高倍物镜 C、低倍物镜 D、装片 9.下列材料中不能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是: A、气孔保卫细胞 B、幼嫩黄瓜果肉细胞 C、幼嫩茎皮层细胞 D、根毛细胞10.当已在低倍镜下看到某一目标后,想换高倍镜对其进一部观察,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A、先在低倍镜下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粗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B、不用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即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轻轻调整焦距 C、先将目标在低倍镜下移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然后边观察边用细准焦螺旋调整焦距 D、先转换高倍镜,然后边搜寻目标边用粗细推焦螺旋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11.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的下列标本,看到叶绿体数量最多的是 A、栅栏组织叶肉细胞 B、叶表皮细胞 C、海绵组织叶肉细胞 D、叶脉细胞 12、①—⑦是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物镜⑤反光镜⑥转换器⑦遮光器。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时,则:(1)若物象不清楚,应调节(2)若光线不足应调节

生态大题 专题练习-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无答案)

生态大题---专题复习 1.(2017.4)某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中,藻类固定的能量可通过条食物链传递给绿鹭。绿鹭分别处于第个营养级。 (2)若蚊子幼虫被大量杀灭,短期内水蚤的数量会,但对划蝽的影响并不大,这是由于该食物网教复杂,生态系统的功能较强。 (3)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分析,鲶鱼粪便中的能量_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被水蚤利用。在该食物网中,体形较大的鲶鱼数量比水蚤的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7.11)某湖泊生活着金鱼藻、浮萍、芦苇等生物,并长期养殖鲫鱼。回答下列问题: (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_______结构,动、植物残体主要在______________层发生腐败和分解。若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陆生群落,这种演替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__________________。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 ________________。 3.(2018.6)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物质传递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从生态系统的成 分分析,家禽和家畜属于。在“水稻→鸡→人”这条食物链中,人属于第营养级。 (2)粪肥中的有机物最终来自图示中的。粪肥中的有机物 经的分解作用成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又可以被农作物重新吸收和利用 (3)在家禽和家畜的饲养过程中.如果大量粪便排入河流,会引起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多更多生物死亡。这种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4.(2018.11)在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生存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等 生物。回答下列问题: (1)捕食食物链反映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数量的改变与 生态系统内生物的变化相关,并能影响生态系统的能力。 (2)分别测定所有生产者、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能量值,可以分析能量在 之间的流动情况。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可分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和的能量两大部分。在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小于 变温动物,其主要原因是恒温恒温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9.1)某淡水湖曾因污染物排入和过度养鱼,导致水质严重恶化。近几年经过 生态治理,水质基本恢复。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计划 生物学科的学习特点 生物作为高考理科综合中的一门学科,记忆性的东西比较多,用生物学知识来说,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需要强化的,因为总有些不可避免会遗忘,所以在考前的突击,是有很好效果的。 生物学科的内容要求记忆的比较多,遗忘性也比较大。在复习时可以查找知识上的盲点,有针对性的复习,并编织好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对知识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点特别多又特别杂,主干的知识又非常重要,所以考生在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重点知识重点读。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近几年来生物的重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与变异、生态等主干知识章节中,这些知识点需要重点掌握。 生物学科知识在高考中的要求 高考考试说明中对生物学科要求:“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高考题目年年有变化,但考查考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从试题来看,高考有些试题直接来源于教材。复习要回归教材,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扎实、准确、熟练,准确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基础知识学好了,复习时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所以考生在读书时应特别注意教材中对生物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描述。在考试时用准确的生物

学术语回答描述,最好能够做到用教材的描述答题——“知识回归考纲、描述回归教材”。 生物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实验与探究能力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实验与探究能力包括能独立完成生物课本上的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如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现在的高考,与以前的高考不同,以前的高考记忆的内容多,而现在的高考题却是以知识的运用为主,因此,要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死记硬背是肯定行不通的,要进行适度训练。通过训练,可以检查知识的漏洞,检查知识的熟练程度,并且能学会一些解题技巧。通过训练,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同样,通过训练,能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因此进行适度训练有必要,但一定要记住:训练要适度,题海战术有害无益。在平时应适度进行一些这方面的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获得相应的能力。生物实验题在高考中几乎年年出现,分值也越来越大。生物考试成绩差距较大,主要是因为实验得分率相差较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高考生物【生态大题】专题训练20题 1.甘肃天水市“花牛”苹果自1965年出口香港,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回答下列有关“花牛”苹果果园生态系统的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该果园土壤中的蚯蚓属于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 (2)某“花牛”苹果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A引起的。A招来了B和C,B把卵产入A体内,孵出的B的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A的其他个体,C特别喜食A,也捕 食B。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 ①B和C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 ②C捕食疯狂摇摆的A,对A种群的生存___(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__________。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表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分解者 (2). 物质循环 (3). 捕食和竞争 (4). 有利 (5). 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6). 种间关系 【解析】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作用: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种群的繁衍;能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1)蚯蚓能分解有机物形成无机物,促进了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2)①C特别喜食A,也捕食B,说明C与B存在捕食关系,C又和B争夺A,故二者又存 在竞争关系。 ②在体内有B幼虫的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C发现而被捕食。通过捕食,使体内有B幼虫的个体死亡,客现上促进了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A的生存。 ③体内有B幼虫的A摇摆身体为C提供了捕食的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点睛】根据“B把卵产入A体内”,可知A、B之间存在寄生关系;又根据“C特别喜食A,也捕食B”,可知,B、C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A、C之间有捕食关系。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实验专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专题 围绕一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少讲精练 坚持二原则:充分利用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资料; 充分研究海南生物高考考纲与高考真题 明确三(考试)方向:实验设计(整体); 实验分析(现象结果); 实验评价(方法过程) 第1讲必修教材实验概述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7]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11]光圈和[13]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2]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2.在显微镜操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①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正比或反比),物镜 的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如果某显微图标明“放大倍数:640”,这里的“640”是 指长度(长度或面积)放大了640倍。 ②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若希望把视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 央,应将玻片移向左上方。 ③异物位置的判断:异物存在的位置可能在玻片标本、目镜、物镜等;转动目镜,异物不动,转动转换器,异物仍在,则异物可能在玻片标本。

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目的要求: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如酵母菌、水绵、叶的保卫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比较几种细胞的异同点。②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液泡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临时装片的制作(以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为例) 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 展: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 目的要求:①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 ②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实验原理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二者就会逐渐分离开来。 2.选材 选择紫色洋葱鳞片外(内或外)表皮作实验材料,理由是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注意所选细胞必须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细胞,否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3.方法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用低倍镜观察细胞中紫色的液泡的大小及原生质层的位置)→滴加蔗糖溶液(注意从盖玻片一侧滴入,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大小基本不变)→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用清水做复原试剂) (1)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外因是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内因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伸缩性不同。 (2)相对细胞膜,细胞壁具有什么特性?全透性。 (3)实验常用0.3g/mL的蔗糖溶液。若浓度过高,细胞质壁分离速度很快,但会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若浓度过低,则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或速度太慢。 (4)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尿素等也能导致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但随后植物细胞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三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1.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液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材料: 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3.实验步骤: 取材制片→水解(用8%的盐酸溶液)→冲冼涂片→染色→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观察)(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①载玻片要洁净,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②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1、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 3个实验装置(A. B 、C )置于光下,如图所示,请回 答: (1) 若将A 与B 、B 与C 、A 与C 分别比较,不能确切得出种子萌 发所需条件的对照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 若要证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不需要光,该如何设计实验? <3)装置B 中种子的干重_星期后将 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小麦的萌发过程中,麦芽中淀粉酶的活性大大加强,促进淀粉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幼苗生长时 所需:利用淀粉对I2-KI 的蓝色反应,可检测淀粉的水解逮度。请根据提供的实騷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 步曝.轻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并回答问题: (1) 实验材料和用具: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干麦芽、KI- 4溶液.0?1%淀粉溶液、试管、试管架、 烧杯.量简(10mL ). 漏斗与滤纸.恒溫水浴.玻璃棒等。 (2) 步曝: ① 取3支试管,编上号,向1号试管加入2nd 麦芽的酶提取液,向另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 o ② 向各管各加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问题:①若想知道高渥对酶的作用,可怎样做?②若反应速度过快,可如何处理? 3、下图是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将该装置放在37t 的条件下,培养24h 以 后,用碘液冲洗琼脂块圆点处。各琼脂块的处 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根据表和图回答下 列问题: (1)圆点A 的颜鱼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 ° 2)圓点B 的颜色变化与A —样,你对这种实 验结果的合 理解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圆点C 的顔色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点 D 的顔鱼变化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制备好的实验装置需放在37X?的条件下培养。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如果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中心0处,滴加新鲜的酒精酵母浸制液(含与荒糟分解有关的酶),实 卷结果可能是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以同一双子叶植物的叶为材料,用打孔器制成叶圓片并放入瓶 中,通过气泵抽出叶中气体 直至叶圓片降至瓶底。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NaHCO ;.溶液的 培养皿中,所有培养皿都置于相同的光强下,测量毎一个培养皿中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问,以计算 A 红棕色 B 上的 IM9 红踪色 C 満tOSi 繼聂鮫 与SKtt 童黒色 D 0 的 ■ 不透光的话

201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十二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新人教版

专题十二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摘要:本专题涉及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如生态农业、低碳生活、低碳工业等。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生态系统方面,常考点主要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侧重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 一、专题知识突破 1.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Ⅰ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2.考点剖析 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 【体验真题】 1. (2012四川)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立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决定的;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与曲线II相比,曲线I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解析】(1)根据题意,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豆。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2)对一个种群来说,种群密度大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来决定的。b 点之后,株冠开始形成,这样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周围的生物也逐渐丰富,为田鼠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3)曲线Ⅰ和曲线Ⅱ相比,桩之间的距离更小,这样可以为田鼠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相应的也为猛禽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猛禽的密度会更大。通过合理植树,控制鼠害,这样可以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答案】(1)大豆捕食 (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3)更大能量流动 【考题切点】 从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对知识点的考查侧重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的特点及其关系,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 【考点透析】 1.生态系统的成分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式 非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 质和能量 光、热、水、土、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生物成分生产者 绿色植物、光合细 菌、化能合成细菌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 用) 自养型消费者 动物、寄生微生物、 根瘤菌 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异养型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蛔虫 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 用)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学法指导

2014级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学法指导 高三生物组 同学们,紧张而漫长的一轮复习已经结束。一轮复习时间跨度长,重在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把目标定位在梳理课本知识,加强和巩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上,但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一般不跨章节复习,前后知识也没有进行联系,再加上复习时间又长,所以导致不少同学复习着后面的知识同时又忘着前面的。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二轮生物复习: 一、第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针对同学们一轮复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特制订了第二轮复习的方法和策略 1、进一步夯实基础 高考命题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基础,重视能力”,常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考中很难遇到做过的原题。高考题虽然都是思路新颖、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但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教材,而且在考试命题要求中也指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能否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所以注重教材、抓好基础是复习的根本;灵活运用,提高技能是学习的目的;应对高考,提高分数是圆梦的前提。 因此同学们要回归教材:阅读前言和小结,减少知识漏洞;阅读正文,画出关键,减少易错易混点,减少错别字;浏览辅助资料,关注了生物热点前沿。总之再次回扣教材,可以熟练掌握生物学主干知识、生物学术语、名词概念、结论性语句、经典实验原理、研究方法等,减少会而用词不当造成的失分。 2、构建知识网络,提升能力 知识网络是人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通过多维度的联系所构成的开放性知识系统。一般认为,知识网络有三个重要特点: 一是系统的整体性。在网络中的知识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相互间具有清晰逻辑关系的整体,其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特定的位置,从而使大脑对知识的提取、应用变得较为容易。 二是联系的多维性。即每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联线与其他多个知识点相联系(如由叶绿体可联想到色素的种类、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ATP、NADPH、酶、细胞膜、光合作用的过程、细胞质遗传、DNA复制、转录、mRNA、生产者等),同时两个知识点之间也可以有多种联结方式(如叶绿体和线粒体,既可以通过"都含DNA和RNA"联结,也可以通过"都能产生ATP"联结,或通过"具双层膜的结构"、"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等联结)。 三是网络的开放性。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的知识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原来的网络中,使网络中的知识点不断增加,知识点间的联系更广泛、更优化。 因此同学们应该完成对每个模块概念图的构建,然后再通过列表法、辐射法、分支法、注释法等对概念图进行拓展延伸,使孤立的知识点串联到一块,形成知识网络。在应用的时候做到呼之即出,用之即来,为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条件。 3、研究易错题,突破得分瓶颈 做错的题中错点必然是自己知识、思维、技巧等的盲点,研究错题能更快地查漏补缺、更深刻地理清思路、更直接地提高技巧和克服过失。所以纠错是提升解题能力的捷径。其实,纠正错题并不难,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认真收集错题,建立错题集。方法有错题本法——用专用笔记本摘抄自己的错题;试卷标记法——在试卷上用红色标记自己的错题,写好反思及解答此题的要点,并编号整理好试卷;裁剪法——将试卷的错题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高三生物实验设计、分析专题强化训练题 1、为了研究种子萌发时所需的条件,某学生设计了3个实验装置(A、B、C)置于光下,如图所示,请回答: (l)若将A与B、B与C、A与C分别比较,不能确切得出种子萌 发所需条件的对照组是 。 (2)若要证明种子萌发的过程不需要光,该如何设计实验? 。 (3)装置B中种子的干重一星期后将,为什 么?。 2、在小麦的萌发过程中,麦芽中淀粉酶的活性大大加强,促进淀粉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幼苗生长时所需;利用淀粉对I2-KI的蓝色反应,可检测淀粉的水解速度。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简要写出步骤,验证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和用具:未萌发的小麦种子、干麦芽、KI—I2溶液、0.l%淀粉溶液、试管、试管架、 烧杯、量筒(10rnL)、漏斗与滤纸、恒温水浴、玻璃棒等。 (2)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上号,向1号试管加入2ml麦芽的酶提取液,向另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和。 ②向各管内各加入。 ③。④。(3)问题:①若想知道高温对酶的作用,可怎样做?②若反应速度过快,可如何处理? 。3、下图是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将该装置放在37℃的条件下,培养24h以后,用碘液冲洗琼脂块圆点处。各琼脂块的处 理方法和实验结果见下表。根据表和图回答下 列问题: (l)圆点A的颜色变化表明。 2)圆点B的颜色变化与A一样,你对这种实 验结果的合理解释是 。(3)圆点C的颜色变化表明。(4)圆点D的颜色变化表明。(5)制备好的实验装置需放在37℃的条件下培养。你提出两个理由加以解释: ①②。(6)如果在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中心O处,滴加新鲜的酒精酵母浸制液(内含与蔗糖分解有关的酶),实验结果可能是出现。你做出这种预测的理由是。 4、下图表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以同一双子叶植物的叶为材料,用打孔器制成叶圆片并放入瓶中,通过气泵抽出叶中气体直至叶圆片降至瓶底。然后将等量叶圆片转移到含有不同浓度NaHCO3溶液

高考生物专题训练生态工程.doc

专题训练29 生态工程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建立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C.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2.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3.在“稻—鸭—鱼”生态工程中,水稻为鸭和鱼提供了荫蔽条件和适宜的生存环境,鸭的粪便可作为鱼的饵料,鸭和鱼可减少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其活动又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B.促进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C.成本核算时应包括投入的人工费用 D.水中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水稻生长 4.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