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综合训练(二)

【2019最新】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二)

(建议用时:45分钟)

1.(2015·吉林长春质检)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酶体本身不能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B.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的

C.同一个体内的各类活细胞所含酶的种类有差异,数量也不同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解析:选B。溶酶体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这些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激素调节细胞代谢是通过影响酶的合成来实现的,B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有差异,C正确;酶具有催化作用,但一部分酶本身也是蛋白质,又可作为反应底物参与反应,D正确。

2.下列关于ATP、ADP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中的A代表腺嘌呤,T代表三个,P代表磷酸基团

C.叶绿体中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

D.有氧呼吸过程中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解析:选B。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的A代表腺苷,腺苷包括腺嘌呤和核糖两部分。在叶绿体基质中ATP分解产生ADP,ADP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参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与氧气结合产生水,同时产生大量ATP。

3.(2015·甘肃兰州调研)如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适当升高温度,曲线将出现c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选D。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测定的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若温度、pH发生变化,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酶量增加一倍,酶促反应速率会变大。

4.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反应速率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解析:选A。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

随着物质浓度的变化,POD的活性在发生改变,A正确;图1中,测定POD的活性是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底物浓度为自变量,其他条件如温度、pH等无关变量均相同且适宜,如果改变温度等实验条件,则不一定仍是图1所示的结果,所以只有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B项说法才正确,B错误;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POD的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并不能从图中读出降低H2O2浓度后POD活性怎么变化,C错误;高温、过酸、过碱均会使酶失活,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或过低时,POD活性没有表现出失活,因此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不同,D错误。

5.下表是某同学为验证酶的专一性而设计的实验方案。对该实验方案的有关评价,错

B.应将斐林试剂改为碘液

C.②④⑥中有一步骤的温度设置错误

D.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

解析:选B。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选用的是唾液淀粉酶,分别加入不同的底物——淀粉和蔗糖,底物量、酶量、检验试剂量、反应时间、显色时间等都是无关变量,A正确。碘液只能检验淀粉是否被水解,不能检验蔗糖是否被水解;而淀粉和蔗糖为非还原糖,其水解产物均为还原糖,可用斐林试剂检验是否被水解,B错误。步骤②④的温度为37 ℃,步骤⑥的温度应为50~65 ℃,C正确。该实验是为了验证酶的专一性,只要两组的底物和酶在混合前温度相同,混合后同时达到预设温度即可,故第②步操作可以省略,D正确。

6.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

B.在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内均能找到葡萄糖

C.因酶具有专一性,参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酶完全不同

D.只有在无氧条件下,生物体才能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选A。蓝藻是原核生物,其细胞质基质中含有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蓝藻可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线粒体内不存在葡萄糖,因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后,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内能够产生葡萄糖;细胞质基质中存在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参与该阶段的酶也相同。酵母菌在氧气浓度较低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7.下列对生产措施或生活现象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提倡慢跑,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

B.零度以上低温贮存果蔬,可降低呼吸酶活性,减少有机物的分解

C.马铃薯块茎腐烂的原因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有氧呼吸

解析:选C。慢跑消耗的能量相对比较少,且慢跑时氧气供应比较充足,避免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肌肉酸胀,A正确。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相对比较小,零上低温条件下水果蔬菜不易产生冻害,且能尽量减少有机物消耗,B正确。马铃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错误。种子干燥主要蒸发掉的是自由水,自由水减少,呼吸作用减弱,D正确。

8.如图是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和②的能量变化相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O2中的氧原子来自CO2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解析:选D。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有机物(CH2O)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过程②表示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过程,能量变化是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错误。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少部分储存在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过程②产生的O2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H2O,C错误。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过程①产生的[H]与O2结合生成水,过程②产生的[H]用于C3的还原,D正确。

9.如图表示水稻一个成熟叶肉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器)。下列有关分析和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水稻细胞中,有a的细胞一定有b,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

B.如果用18O标记图中的①,则可能会出现少量的具有18O的④

C.在b内膜上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没有ATP合成酶

D.此类细胞可作为观察a和b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

解析:选D。①~④分别代表CO2、H2O、丙酮酸、O2,a、b分别代表叶绿体、线粒体。水稻细胞中,有a(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有b(线粒体),而有b的细胞不一定有a(如根细胞),A正确。用18O标记图中的①(C18O2),在C3的还原阶段,一部分18O转移到C6H12O6中,同时生成一部分H182O,部分含有18O的水可以参与光反应生成④(18O2),B正确。b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肯定分布有ATP合成酶,而在a的基质中仅进行暗反应,故没有ATP合成酶,C正确。由于叶绿体为绿色,经健那绿染色后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二者混在一起不易观察区分,D错误。

10.如图所示为生物体部分代谢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②需要的酶都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

B.能进行过程③的生物无核膜,属于生产者

C.过程②和④只能发生于不同的细胞中

D.过程①只能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

解析:选B。过程②为有氧呼吸过程,如果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则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中;如果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则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上。过程③为化能合成作用,发生在某些原核细胞中,如硝化细菌,其无核膜,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过程④为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细胞中既能进行过程②(有氧呼吸),又能进行过程④(无氧呼吸)。过程①为光合作用,可以发生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也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如蓝藻细胞)中。

11.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

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该植物光合作用CO2的固定量与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 ℃的条件下,该植物能正常生长

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表格中两个指标分别是光合作用CO2的固定量——总光合速率,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呼吸速率。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 时,总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该植物能生长,A错误;对比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可知,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错误;每天交替进行光照和黑暗处理时,35 ℃条件下,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12×3.25-24×1.5=3 (mg CO2),因此该植物可以正常生长,C正确;同理,45 ℃条件下,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0,植物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

12.(2015·宁夏五校联考)图示曲线表示夏季时,某植物体在不同程度遮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天中适当遮光均会显著增强净光合速率

B.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M点时该植物体内叶肉细胞消耗的CO2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

D.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CO2浓度

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30%遮光时,在5:30至7:30间其净光合速率较不遮光的低,7:30至17:30间其净光合速率较不遮光的高,A错误;a~b段位于图中80%遮光曲线上,此时净光合速率小于0,即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结合题图可知,此时该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故a~b段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不仅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还有叶绿体,B错误;M点时该植物体净光合速率等于0,也就是植物体内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消耗的CO2量等于所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但是就叶肉细胞来说,其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一般大于该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C正确;6:30左右在不遮光的条件下该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提高而提高,说明此时限制该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而非CO2浓度,D错误。

13.研究人员从一种野生植物的贮藏根中提取出一种化学物质,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有人认为是一种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鉴定此物质的化学本质是否是蛋白质的两种方法:

第一种鉴定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鉴定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此物质是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还是催化蔗糖水解的酶,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请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

水浴加热后,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则说明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3)若以上实验完成后,已经确定其为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且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现需要确定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____________,再参照上图中甲试管的处理方法进行预实验。实验结束后,再在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所对应的温度区间内,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重复进行实验。

解析:(1)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会产生紫色反应;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可以水解为溶于水的多肽、氨基酸。(2)葡萄糖是还原糖而蔗糖是非还原糖,但蔗糖水解的产物为还原糖,若两支试管都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该物质是能催化蔗糖水解的酶;若两支试管都不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蔗糖没有水解而葡萄糖被分解,故该物质是能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3)设计实验的基本思路:先确定系列温度梯度,再找出其中砖红色沉淀最少的两支试管,根据它们所对应的温度,在这两个温度值之间设置差值更小的系列温度梯度。

答案:(1)用双缩脲试剂用蛋白酶处理(2)两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两支试管均不出现砖红色沉淀(3)系列温度梯度差值较小的系列温度梯度

14.(2015·黑龙江高三质检)图一是利用番茄植株进行的两组实验的结果,图二表示发生在番茄植株叶肉细胞内的A、B两种生理作用及二者相互关系的图解,其中①~⑦代表物质,a~h表示生理过程,Ⅰ~Ⅲ代表B生理作用的不同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二中①代表[H],则物质③的中文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的自变量是________,除满足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外,实验还必须在适宜的____________等外界条件下进行。

(3)从实验一结果来看,日温26 ℃、夜温20 ℃一定是番茄植株生长的最适温度组合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二结果曲线中,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制造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________点,此时番茄植株上部叶片中的一个叶肉细胞可发生图二a~h 中的________过程。

(5)实验二结果曲线中番茄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阶段是________段。经过一昼夜的实验后,番茄植株是否积累了有机物?____________。若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则曲线中C点会____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若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则D点会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解析:(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①)和ATP(③),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2)实验一中,不同夜温导致植物的相对生长速率不同,因此自变量为夜温。根据单因子变量原则,除自变量不同外,其他无关变量要适宜且相同,因此除满足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外,实验还需要在适宜的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外界条件下进行。(3)由于没有在其他日温和夜温组合条件下对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进行实验,所以不能得出日温26 ℃、夜温20 ℃是番茄植株生长的最适温度组合。(4)在实验二中,AB段和CD段氧气相对含量下降,表明只进行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BC段氧气相对含量上升,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番茄植株光合作用制造的O2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相等的点是B、C点。此时番茄植株上部叶片的一个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可发生图二中a、c、d、f、g、h过程。(5)实验二BC段氧气相对含量上升,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因此在该阶段积累有机物。经过一昼夜后,O2的相对含量降低,因此没有积累有机物。若在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光合作用强度增大,曲线中的C点会上移。若在夜间适当降低温度,呼吸作用减弱,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O2减少,D点上移。

答案:(1)三磷酸腺苷(2)夜温光照强度和CO2浓度(3)不一定没有在其他日温和夜温组合条件下对番茄植株的生长速率进行实验(4)B、C a、c、d、f、g、h (5)BC 否上移上移

15.图1表示玉米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CH2O)的过程,玉米叶肉细胞通过“CO2泵”内的一些化学反应,将空气中的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CH2O)的合成顺利进行;图2表示光照强度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是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过程②的进行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参与。

(2)如果在玉米叶肉细胞中注入某种抑制剂使“CO2泵”的活性降低,则在短时间内,维管束鞘细胞中C5的含量________。

(3)图2中当光照强度从20 klx增加到25 klx,玉米CO2吸收速率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受到图1中过程________(填序号)的限制;当光照强度为15 klx时,玉米每小时能固定________mL的CO2。

(4)研究发现晴朗的夏季中午光照增强,温度过高,叶片气孔开度下降,作为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________减少,而此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响,其原因是玉米________。

解析:(1)图1维管束鞘细胞中①是CO2的固定,产生的A为三碳化合物。②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若CO2浓度下降,CO2的固定受阻,短时间内C5的含量增加。(3)当光强达到光的饱和点后,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是CO2浓度。由图2可知,植物呼吸速率为50 mL/h, 当光照强度为15 klx 时,净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为150 mL/h,玉米光合作用固定CO2速率为150+50=200 mL/h。(4)由题可知:玉米叶肉细胞通过酶催化一系列反应将空气中的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所以叶片气孔开度下降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受影响。

答案:(1)CO2的固定C3(或三碳)化合物[H]和ATP (2)增加(3)①200 (4)CO2有“CO2泵”(维持维管束鞘细胞内有较高CO2浓度)

2018——2019学年全国高考高三化学二轮复习“7+3”小卷练

2018——2019学年全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7+3”小卷练(85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用 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 ...的是 A B C D 小苏打食用油淀粉84消毒液 盐高分子化合物糖类混合物 答案 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有还原性 B.天然油脂有固定的熔沸点 C.麦芽糖水解产物为还原性糖 D.氨基酸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 B 3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事实推测 A 12Mg与水反应缓慢,20Ca与水反应较快56Ba(ⅡA)与水反应会更快 B 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ⅣA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C 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 D Si与H2高温时反应, S与H2加热能反应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 答案:B 4.电导率可用于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大小。室温下,用0.100 mol·L-1 NH3·H2O滴定10 mL浓度均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十四) (带答案)

专题巩固限时练 十四现代世界经济模式的创新与调整 一、选择题 1.(2018·如皋一模)十月革命前两周,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给士兵放假,让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在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工人之路》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文中的“号召”( ) 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 B.体现了“四月提纲”的设想 C.希望分享临时政府权力 D.坚持《共产党宣言》的精神 【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布尔什维克试图通过立宪会议选举掌握政权,这体现了“四月提纲”中和平过渡的设想,B正确。材料中把布尔什维克称为是“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说明并不是和临时政府分享权力,C 错误;材料“把……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并不是立即发动武装起义,故A错误;《共产党宣言》主张暴力革命,与“选进立宪会议”不符,故D错误。 2.(2018·徐州考前模拟)1958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 A.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B.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C.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D.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 【解析】选B。材料中“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可知是进一步强化公有制,没有打破旧的体制,故选B。由于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冲破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机械波及波的图像题型归纳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机械波及波的图像题型归纳 类型一、波动情况与振动情况之间的相互确定 例1、(1)手握住水平的绳子一端(质点1)上下抖动,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在图中标出质点6此时刻的速度方向;由波形,可以知道质点1开始振动时,是向 方向振动。 (2)波形的变化;如果一列波向右传播,已知4 T t = 时刻的波形如图,请在下图中画出34 T t = 时刻的波形图。 【思路点拨】根据波的平移法(上下坡法)判断质点1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根据已知波形找出经过半个周期各质点的位置,连接成图形。 【答案】 (1)速度方向向下;向上。(2)见图。 【解析】波向右传播,根据上下坡法或平移法,可判断6的振动速度向下。同理1 开始振动时,是在平衡位置向上方向振动的。 (2)34t T = 时刻是在已知波形4 T t =时刻再经过半个周期的波形。波向右传播,第一个质点向下振动,再经过半个周期恰好振动到波谷,画出波形如图。

【总结升华】解这类基本题就是要会应用上下坡法或平移法、对称性的特点。 举一反三 【变式1】一简谐横波以4m/s 的波速沿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 A .波的周期为1s B .x =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 轴负向运动 C .x =0处的质点在t = s 时速度为0 D .x =0处的质点在t = s 时速度值最大 【答案】 AB 【解析】由波的图像可知半个波长是2m ,波长是4m ,周期是,A 正确。波在沿轴正方向传播,则=0的质点在沿轴的负方向传播,B 正确。=0的质点的位移是振幅的一半则要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则秒时刻=0的质点越过了平衡位置速度既不是为零也不是最大,CD 错误。 【变式2】图(a )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m 处的质点;图(b )为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1 4 1 4 4 14 T s v λ = = =x x y x 113412T s ? =1 4 t =x

2019届高三物理诊断性考试试题【带解析】

2019届高三物理诊断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卡文迪许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B. 密立根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最早得到了元电荷e的数值 C.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 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定律,并用月一地检验证实了该定律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伦通过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选项A错误;密立根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最早得到了元电荷e的数值,选项B正确;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选项C错误;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定律,牛顿用月-地检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选项D错误;故选B. 2.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老年代步车正在慢速行驶,短暂反应后司机立即釆取制动措施,结果汽车恰好没有撞上前方的老年代步车。若从司机发现代步车时开始计时(t=0),两车的速度一时间(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 v-t图象中,图线a为汽车,图线b为老年代步车 B. 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4.4m/s2 C. 从司机发现代步车到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3.0s D. 司机发现代步车时汽车距离代步车30m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v-t图象的物理意义判断物体的运动特征;斜率代表加速度,即可求得;根据汽车和代步车速度相等列式求解时间;根据v-t图象中,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求解司机发现代步车时汽车与代步车的距离;

【详解】汽车先匀速后减速,老年代步车一直匀速,则a 为老年代步车,b 为汽车,故选项A 错误;由图像可知,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20205/4.50.5 v a m s t ?-= ==-?-,选项B 错误;由v 0+at 1=v 即20-5t 1=5解得t 1=3s ,则从司机发现代步车到两车速度相等时经历的时间为 3.0s+0.5s=3.5s ,选项C 错误;司机发现代步车时汽车距离代步车 00101()()302 v v x v t t v t t m +?=+ -+=,则D 正确;故选D. 【点睛】熟练掌握速度图象的物理含义: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这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基本策略。 3.如图所示,某飞行器先在近月圆形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到达轨道Ⅰ的A 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后沿轨道Ⅱ做椭圆运动,到达轨道Ⅱ的远月点B 时再次点火变轨,进入距月球表面高度为4R 的圆形轨道Ⅲ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R 为月球半径,则上述变轨过程中 A. 飞行器沿轨道Ⅰ运动的速率最大 B. 飞行器沿轨道Ⅲ运动的速率最小 C. 飞行器沿轨道Ⅲ运动的机械能最大 D. 根据a=2 v r 可知,飞行器沿轨道Ⅱ过A 点的加速度大于沿轨道I 过A 点的加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通过调整速度使卫星做离心运动或近心运动来调整轨道高度.在不同轨道上的同一点受万有引力相等,从而判断加速度关系. 【详解】飞行器在轨道Ⅰ的A 点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可知飞行器沿轨道Ⅱ过A 点的速度最大,选项A 错误;由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轨道Ⅱ上运行时在B 点速度最小;飞行器在轨道Ⅱ的B 点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Ⅲ,可知飞行器沿轨道Ⅱ过B 点的速度最小,选项B 错误;因在AB 两点两次加速,可知飞行器在轨道Ⅲ运动时的机械能最大,选项C 正确;根据加速度的决定式2GM a r = 可知,飞行器沿轨道Ⅱ过A 点的加速度等于沿轨道I 过A 点的加速度,选项D 错

2019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一)(含解析)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一) 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记载文字的器物——甲骨,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工艺装饰材料——天然水晶,属硅酸盐产品 C.第五形态的碳单质——“碳纳米泡沫”,与石墨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秸秆经加工处理成吸水性的材料——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铁净水的原理和漂白粉消毒的原理相同 B.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C.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PM2.5等细颗粒物的产生 D.应用高纯度单质硅制成光导纤维,可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日用器皿、建筑饰材、卫生洁具等主要是传统硅酸盐陶瓷。 B.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和碱性,但是可以存放咸的食物。 C.红葡萄酒密封储存时间越长,质量越好,原因之一是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 D.生活中,洗发时使用的护发素主要功能是调节头发的pH使之达到适宜的酸碱度。 4、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玻璃受热软化,易于加工成型,是一种硅酸盐材料 B.煤的气化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 C.纯银器在空气中久置变黑是因为发生了电化学腐蚀 D.硫酸亚铁片和维生素C同时服用,能增强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效果 5、有些古文或俗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6、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品的使用日益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含丙烷、二甲醚等辅助成分的“空气清新剂”,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B.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SiO2)、石灰石(CaCO3)和黏土 C.不法商贩用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对食品漂白,Na2S2O4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 D.某些桶装水使用的劣质塑料桶常含有乙二醇(HOCH2CH2OH),乙二醇不溶于水 7、化学关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的六角形蜂巢晶格)材料属于一种新型化合物 B.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使氯化镁分解获得镁并释放能量 C.推广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汽车,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D.采煤工业爆破时把干冰和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预防火灾 8、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可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B.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 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造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 D.PM 2.5(微粒直径约为2.5×10-6m)分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9、化学与生活、人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中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 B.石油裂化和裂解制取乙烯、丙烯等化工原料不涉及化学变化 C.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金属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 10、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 见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常见古诗文记载 A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C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生砒精制砒霜的记载:“其色飘飘或如霜雪,或如白色钟乳相连。” D 《本草经集注》中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巩固限时练(九) 1

专题巩固限时练 九现代中国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教文化 一、选择题 1.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并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 A.《论持久战》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选B。根据材料该著作“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可以判断该著作是毛泽东在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根据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B正确;《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关于持久抗战的理论,不符合题意,A错误;《论联合政府》是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理论,不符合题意,C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阐述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不符合题意,D错误。 2.(2018·苏州模拟)毛泽东说:“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这段话出自( )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解析】选A。材料的主要信息是毛泽东论述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战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内容应该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故A正确。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趋势。新课改要求应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因此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然成为高考考查的一大趋势。 2.主干部分的基本知识的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力学、电学的主干知识依然是新课改后高考考查的重点部分,由于新课改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是更加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内涵的理解和应用的考查,仍应是今年考查的重中之重。 3.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在物理试题中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一直是高考的热点,考生应在今后的复习中更加重视各部分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依托考纲,回归课本。在后期的复习中考生应回归课本,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尤其是加入很多与生活、生产实际和新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学生可以依照考纲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回归课本,一一对照,对于考纲上的考点,全面复习,做到各个击破。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注意

的边缘知识,必须认真阅读课本,做到心中有数。 2.利用针对性的专项练习,突破重点知识,清除知识死角。 高中物理中有一些普遍的重点知识,例如必考部分功能关系、 电学实验中仪器的选择、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选 考部分的碰撞问题、理想气体状态的变化等。同时也有一些 同学们各自的重点知识,就是那些同学们在历次练习过程中、 模拟考试中“丢分”比较集中的知识点。对这些重点知识, 我们要进行定点清除。如果觉得哪部分知识中有很大问题, 在每次做题过程中只要碰到就感到十分棘手,应尽快加大投入,定点攻破,不应再留有此类死角。因为物理题直观性很强,如果在考试中浏览试卷的时候,发现有极为害怕头疼的 知识或图形,就会影响考试的信心,因此必须现阶段及早清除,做到迎难而上,尽快扫除障碍。考生可以针对自己在综 合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为自己设置专项训练。例如:如 果自己选择题的失分率较高,可以针对这一问题,进行20分钟选择题专项训练。如果实验题没把握,可以进行实验题 专项练习等等。通过集中大量的专项练习,可以定向突破, 调整做题心态,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同时。将以往做过的 习题加以整理回顾,尤其是当时做过的错题应做到温故知新, 重点回顾方法。 3.规范解题过程,以提高计算题的得分率。物理计算题在考 试过程中规范性是很重要的。很多同学平时做题不计步骤,

2019届高三物理模拟试卷

2019届高三物理模拟试卷 高三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物理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现用某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某一频率的光照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一定变大、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强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答案】 A 【解析】 【详解】 A、根据光电效应实验得出的结论知,保持照射光的频率不变,照射光的强度变大,饱和电流变大,故A正确;

B、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hv-0知,照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饱和光电流不一定变大,故B错误;、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强不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选项错误;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截止频率,不会发生光电效应,不会有光电流产生,选项D错误; 2、我国计划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实现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已知火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都可近似为圆轨道,火星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的,火星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火星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火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小 B、火星的公转速度比地球大、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时所受火星引力比在地球表面时所受地球引力小 D、探测器环绕火星表面运行的速度比环绕地球表面运行的速度大 【答案】 【解析】 【详解】 A、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火星公转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公转轨道半径,则火星的公转周期比地球大,选项A错误;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一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专题卷

[一本突破练] 单独成册 1.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前四周期元素,A元素的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C元素基态原子s能级的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请回答: (1)A元素的单质为A2,不能形成A3或A4,这体现了共价键的________性;B 元素单质的一种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熔点>3 550 ℃,该单质的晶体类型属于________;基态D原子共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2)A与C形成的最简单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__,该分子与 D2+、H2O以2∶1∶2的配比结合形成的配离子是________(填化学式),此配离子中的两种配体的不同之处为________(填标号)。 ①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②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的个数 ③中心原子的化学键类型 ④VSEPR模型 (3)1 mol BC-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________;写出与BC-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和离子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 (4)D2+的硫酸盐晶体的熔点比D2+的硝酸盐晶体的熔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5)D3C具有良好的电学和光学性能,其晶体的晶胞结构如图 所示,D+和C3-的半径分别为a pm、b pm,D+和C3-都是紧 密接触的刚性小球,则C3-的配位数为________,晶体的密 度为________g·cm-3。 解析:根据B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 s n n p n,则n=2,即B为C(碳)元素;由A的原子序数小于6且正化合价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知A为H元素;由基态C原子s能级电子总数比p能级的电子总数多1,可知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则C为N元素;根据D元素原子的M能层全满可知,D元素M能层排布18个电子,且最外层有1个电子,即D原子核外电子个数为29,则D

2019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高考重点冲关练:9Word版含答案

高考重点冲关练 9.遗传现象中的特殊分离比 满分30分,攻坚克难,12分钟突破高考易失分点! 一、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 1. 某哺乳动物的皮毛颜色是由常染色 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黄色(A)对灰色(a)为显性。有 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该动物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 果黄色个体与黄色个体(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个体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色个体与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 A.1 :1 B.5 :4 C. 2 :3 D.3 :2 【解析】选A。据题意,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可知黄色个体的基因型均为Aa,因此黄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交配,即Aa x Aa,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 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因此第二代中Aa占2/3、aa占1/3,其中A的基因频率为 2/3 X 1/2=1/3,a 的基因频率为2/3 X 1/2+1/3=2/3;第二代个体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根据遗传平衡定律,Aa的频率为2X 1/3 X 2/3=4/9,aa 的频率为2/3X 2/3=4/9,因此第三代中黄色个体与 灰色个体的数量比是 1 :1。 2.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 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 : 3 : 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勺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 : 2 : 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勺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4 : 4 : 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勺死亡造成[来源:学.科.网Z.X.X.K]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 : 2 : 1,可能是花粉有50%勺死亡造成 【解析】选D。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理论上,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AA: Aa: aa=1 : 2 : 1。若自交后代基因型比例是2 : 3 : 1,说明Aa和aa分别有1/4和1/2死亡, 则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有50%勺死亡造成,或者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勺死亡造成,A错误;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2 : 2 : 1,则可能是显性杂合子和隐性个体都有50%勺死亡造成,B错误;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4 : 4 :1,则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和含有隐性基 因的花粉各有50%勺死亡造成,C错误;花粉有50%勺死亡,并不影响花粉的基因型比例,因此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 1 : 2 :1,可能是花粉有50%勺死亡造成,D正确。 3.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

2019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计划

2019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计划 目前,物理总复习普遍进入二轮,即复习阶段,时间一般延伸到四月底。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复习过程,既为第一轮拉网式复习作部分的归纳疏理,同时也为五月份开始的第三轮复习作知识与技能的储备。所以,不能掉以轻心,要讲究复习策略。建议大家突出三大板块。 一、知识板块:以小综合为主,不求大而全 第一轮复习基本上都是以单元,章节为体系。侧重全面弄懂基本概念,透彻理解基本规律,熟练运用基本公式解答“个体”类物理问题。综合应用程度不太高。实际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是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因势利导把知识进行适当综合。但要循序渐进,以小综合为主,不求一步到位的大而全。 所谓小综合,就是大家一眼就能审视出一个问题涉及那两个知识点,可能用到那几个物理公式的。譬如: 1.力和物体的运动综合问题(力的平衡、直线运动、牛顿定律、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问题; 3.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4.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5.气体性质问题; 6.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直线运动(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往复运动),曲线运动(类平抛、圆周运动); 7?直流电路分析问题:①动态分析,②故障分析; 8?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问题:①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单根、双根、u形导轨、/形导轨、o 形导轨;导轨水平放置、竖直放置、倾斜放置等各种情景),②闭合线圈穿过有界磁场(线圈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形、梯形等),(有边界单个磁场,有分界衔接磁场)、(线圈有竖直方向穿过、水平方向穿过等各种情景); 9?物理实验专题复习:①应用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探究性实验; 10.物理信息给予题(新概念、新规律、数据、表格、图像等) 11.联系实际新情景题(文字描述新情景、图字展现新情景、建物理模型,重物理过程分析); 12.常用的几种物理思维方法

江苏省2019届高三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

xx 市2019届高三期末调研测试物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物体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在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 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中,可能正确正确的是 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是定值电阻,R 2 是光敏电阻,电源的内阻不能忽略.闭合开关S , 当光敏电阻上的关照强度增大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通过R 2的电流减小 B . 电源的路端电压减小 C . 电容器C 所带的电荷量增加 D . 电源的效率增大 3. 如图所示,甲、乙两小船分别从A 、B 两点开始过河,两船相对静水的速度均小于水流 速度, 方向分别与河岸成60o 和30o 角,两船恰能到达对岸同一位置.若甲乙两船渡河过程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甲、s 乙,则 A .s 甲>s 乙 B . s 甲=s 乙 C .s 甲<s 乙 D .无法确定s 甲和s 乙的关系 4.如图所示,两竖直平行板间同时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电场的场强为E 、方向水平向右,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与电场垂直且水平向里.一带点液滴以竖直向下的初速度 v 0= E B 进入电、磁场区域,最终能飞出该区域.则液滴在电、磁场中 A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C .运动速度逐渐减小 D .机械能逐渐减小 A . B . C . D . 水流方向 A +

5.如图所示,光滑细杆竖直固定在天花板上,定滑轮A 、B 关于杆对称,轻质圆环C 套在细杆上,通过细线分别与质量为M 、m (M >m )的物块相连.现将圆环C 在竖直向下的外力F 作用下缓慢向下移动,滑轮与转轴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在移动过程中 A . 外力F 保持不变 B . 杆对环 C 的作用力不断增大 C . 杆对环C 的作用力与外力F 合力不断增大 D .杆对环C 的作用力与外力F 合力的方向保持不变 二、多项选择题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L 1、L 2、L 3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灯泡,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与L 1串联和接入u 0 sin100πt V 的交变电压,副线圈接有L 2和L 3,三个灯泡均正常发光.则 A .副线圈输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B .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2 C .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之比为2:1 D .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V 7.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 轴上分布如图所示,A 、B 、C 、D 是x 轴上的四点,电场强度在x 方向上的分量大小分别是A E B E C E D E ,则 A .A E <B E B .C E <D E C .A 、 D 两点在x 方向上的场强方向相反 D .同一负点电荷在A 点时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时的电势能 8.已知甲、乙两行星的半径之比为b ,环绕甲、乙两行星表面运行的卫星周期之比为c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行星表面卫星的角速度之比为c B .甲乙两行星的质量之比为3 2b c C .甲乙两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2c b D .甲乙两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b c m

2019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一含答案

2019届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综合训练试题含答案 7.“失蜡法”是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之一,常用蜂蜡和牛油做出铜器的粗模,用石灰、炭末泥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熔融而去,形成空壳,再往空壳内浇灌铜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蜂蜡中含有酯类和糖类,与石蜡所含有机物种类相同 B.牛油中含有硬脂酸甘油酯 C.炭末泥可耐铜液的高温 D.“失蜡法”中蜡模熔融而去,故可循环利用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g14C中,含有3N A个中子 B.25℃时,pH=4的CH3COOH溶液中H+的数目为10-4N A C.标准状况下,5.6L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2.5N A D.3.2gCu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9.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碳原子的环烃叫做桥环烃,桥环烃(二环[2.2.1]-2,5-庆二烯)是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下列关于该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芳香烃类B.与甲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氯代物有6种D.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要10molO2 10.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可处理含硫废水,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棒b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B.光照强度对电池的输出功率有影响 C.外电路的电流方向:碳棒a→碳棒b D.酸性增强不利于菌落存活,故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效率降低 11.常温下,Ag2S与CuS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sp(Ag2S)=10-29.2 B.向含CuS沉淀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饱和溶液,Ksp (CuS)减小 C.若Z点为Ag2S的分散系,ν(沉淀)>ν(溶解) D.CuS(s)+2Ag+(aq)Ag2S(s)+Cu2+(aq)平衡常数很大,反应趋于完全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同周期,W2X2Y4是一种弱酸,该酸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同时产生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工业上,Z的单质可通过电解其熔融氧化物制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与X可形成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比Y强C.W2Y和W2Y2所含共价键类型完全相同D.Y和Z简单离子半径:Y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讲)(含解析)

专题1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讲考纲·名师解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对来说知识系统比较独立,在历年高考中也少有涉及。此部分高考试题较注重在充分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考查。复习时须将零乱的知识点建构成知识网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复习教学有效性。通过精选试题、适度训练,从文字、图解中获取信息的能量和探究的能力,提高解题中语言的简洁性和严谨性;对比法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区别;总结基因频率计算规律;利用实例,分析新物种的产生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讲考点·体系构建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观点 ①过度繁殖,②生存斗争,③遗传变异,④适者生存。 (2)贡献: ①论证了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释; ②科学地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不足: 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真题再现】(2018浙江卷,14)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 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 【答案】C 【解析】自然选择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库出现差异,当这种差异变得显著时可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可见,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A、B正确;自然选择获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圆周运动题型归纳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圆周运动题型归纳 类型一、生活中的水平圆周运动 例1、如图所示,粗糙水平圆盘上,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 的向心力是A 的向心力的2倍 B .盘对B 的摩擦力是B 对A 的摩擦力的2倍 C .A 、B 都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 D .若B 先滑动,则B 对A 的动摩擦因数A μ小于盘对B 的动摩擦因数B μ 【答案】BC 【解析】因为A 、B 两物体的角速度大小相等,根据2n F mr ω=,因为两物块的角速度大小相等,转动半 径相等,质量相等,则向心力相等;对A 、B 整体分析,22B f mr ω=,对A 分析,有2A f mr ω=,知盘 对B 的摩擦力是B 对A 的摩擦力的2倍,则B 正确;A 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可知A 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B 受到盘的静摩擦力方向指向圆心,有沿半径向外滑动的趋势,故C 正确;对AB 整体分 析,222B B mg mr μω=,解得:B B g r μω=A 分析,2A A mg mr μω=,解得A A g r μω=B 先滑动,可知B 先到达临界角速度,可知B 的临界角速度较小,即B A μμ<,故D 错误。 【总结升华】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A 、B 两物体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大小相等,知道圆周运动向心力的来源,结合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例2、有一种叫“飞椅”的游乐项目,示意图如图所示.长为L 的钢绳一端系着座椅,另一端固定在半径为r 的水平转盘边缘.转盘可绕穿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当转盘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钢绳与转轴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不计钢绳的重力,求转盘转动的角速度ω与夹角θ的关系.

天津市九校2019届高三物理联考试卷

天津市九校2019届高三物理联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8题;共18分) 1.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 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用实验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 B.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并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万有引力常量G C. 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D.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2.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 ,方程式中Q1,Q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 原子核 质量/u 1.0078 3.0160 4.0026 12.0000 13.0057 15.0001 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 X是,Q2>Q1 B. X是,Q2>Q1 C. X是,Q2

2019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十五含解析 352

核心考点专项突破练习(十五) 1、化合物G是制备治疗高血压药物纳多洛尔的中间体,实验室由A制备G的一种路线如下: 已知: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H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由G生成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4.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族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1mol X最多可与4mol NaOH反应,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3:3:1,写出两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以甲苯和(CH3CO)2O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机物H有镇咳、镇静的功效,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③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5.写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的H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参考上述流程,以苯甲醇为原料,其他无机试剂任选,写出合成的路线。 3、苯达莫司汀(Bendamustine)是一种抗癌药物。苯达莫司汀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D中含氧官能团有酰胺键、__________(填名称)。 2. 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E的分子式为C12H13N3O4,写出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0)(含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10) 1、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十分频繁,如:孙武,齐人,后为吴将军;荀子,赵国人,曾游学于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商鞅,卫人,西入秦,行变法令,相秦十年;李斯,楚人,为秦廷尉、丞相。 由此可见,当时的人才流动( ) A.导致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B.促进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 C.推动列国变法运动的开展 D.助推新旧社会转型的演进 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按顺序它们分别代表( ) A.墨、道、儒、法 B.道、儒、墨、法 C.儒、道、墨、法 D.墨、法、儒、道 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一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一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4、《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 A.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5、下图“孝”字,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手书。字形正看是一子跪地抱拳侍奉梳着高高发髻的老人,反看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子。这福字意在劝告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畜生不如。这表明程朱理学( ) A.规范了伦理道德 B.强调孝的重要性 C.区别了儒佛特征 D.提高了儒学地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