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赵氏孤儿的改编问题

浅谈赵氏孤儿的改编问题

浅谈赵氏孤儿的改编问题
浅谈赵氏孤儿的改编问题

浅谈《赵氏孤儿》①的改编问题

【摘要】从《左传》、《史记》、元杂剧到电影,《赵氏孤儿》的故事文本在流传中不断演变,被后人不断改编,从而不断文学化,这是有必要注意的史学文学化的问题,对其演变的过程有认识和梳理的必要。

【关键词】《赵氏孤儿》;演变;改编

《赵氏孤儿》历史源远流长,不断被重新演绎,改编成各种戏剧、电影、电视等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赵氏孤儿故事文本被反复审视,成了久传不衰的故事母题。汤普森对母题作过权威性的解释: “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1〕( P499)《赵氏孤儿》以赵孤复仇为主线,其中体现了程婴、公孙杵臼等忠义之士,并以最终杀死屠岸贾、报仇雪耻为结局,彰显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的显现使得它能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依旧闪熠着光辉,受到历来文人及观众的推崇。

一、《赵氏孤儿》故事的形成及其文本流传

《赵氏孤儿》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历史上的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件,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见于《左传》,情节较简单,叙事较粗略,到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刘向的《说苑》、《新序》才有详细的记载,后来经过元代剧作家纪君祥改编成剧本,并开始在舞台上上演,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也因此而成为中国元代四大悲剧之一。(一)《赵氏孤儿》故事的形成

《赵氏孤儿》故事是件史实,最早透露这一故事的是儒家经典《春①见顾学颉选注《元人杂剧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15页。

秋》中的两则简短记录:“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宣公二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成公八年)②,后来,《左传》将《春秋》中的这两则记载的前因后果的报复性凶残线索较为完整地填充联系了起来,成为《赵氏孤儿》的雏形,而且故事的前半部分有了较为曲折的情节,给后世的加工改造留有很大的余地。

但先秦时期搭建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只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到了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才在他的《史记》中十分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伟大的雕塑。不过,《史记》中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出现了三个新的内容:一是出现了奸臣屠岸贾,正是因为他的兴风作浪,不请君命而擅胁诸将族灭赵氏,搜索赵氏孤儿,杀公孙杵臼,使得刚刚平静下来的晋国又搅起轩然大波,在君臣矛盾之外,新加进了忠奸的斗争。二是将赵朔的妻子赵庄姬更淫为贞,从而改变了赵氏被灭的直接原因与矛盾冲突的对象。鲁成公四年(晋景公十三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③,说的是因为赵婴齐私通于赵庄姬,婴齐之兄赵同、赵括为维护赵氏名誉将之放逐齐国,由此引起赵庄姬的不满,向景公进谗言曰:“原、屏将为乱”〔2〕,于是乃有诛族之祸。而在《史记·赵氏家》的记载是说由于屠岸贾“将作乱,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3〕。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赵庄姬成为了一个正面的人物形象。三是公孙杵臼、程婴的殉孤立孤,将忠奸斗争的意义具体明确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使这一故事更加曲折复杂。

由于这三个新内容的出现,把赵氏孤儿故事从起因、阵线、代表人物、发展过程直到结局,来了一番彻底的改造,使其具有了进步的主题、曲折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同时还比较生动地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屠岸贾等人物形象,而且,其中包含的戏剧新因素,成了以后中国戏曲和小说改编创作的契机,因此,可以说赵氏孤儿故

②见(春秋)左丘明撰、(晋)杜预集解、李梦生整理《春秋左传集解》,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9月版,第275页、第352页。

③见叶农注释《左传注释》,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年7月版,第552页。

事能够发展和流传,是与司马迁的成功改造分不开的。〔4〕

(二)《赵氏孤儿》的文本流传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赵氏家族战功赫赫,权力和威望不断扩大,晋国国君也惊恐不已,而将军屠岸贾一直受到赵氏的排挤,于是借助赵朔胜仗庆功之日,设计以弑君之罪,“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宣字未出山而复,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④以此为导火线,诛杀赵氏一家三百多口人命。这一故事起初略见于《春秋》、《左传》,到司马迁的《史记》以致后来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再到陈凯歌导演的现代版电影《赵氏孤儿》,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主题也稍稍发生了变化。

1、《春秋》中的赵氏家族

赵氏家族的原初文本出现于春秋。始见于鲁史《春秋》。

《春秋》原文关于赵氏家族,有四条:

宣公元年: 晋赵盾帅师救陈。冬,晋赵穿帅师侵崇。

宣公二年: 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宣公六年: 春,晋赵盾、卫孙免侵陈。

成公八年: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从这四条记载中可以略微知晓了赵氏家族的一些情况,也是赵氏孤儿形成的雏形。

2、《左传》中的赵氏孤儿

《左传》中关于赵氏家族的记载较之《春秋》更加详细,它以史实补充了《春秋》中没有记录的大事。从《左传》与《春秋》的关系看,《左传》的历史版本是很可信的。先看《左传》记载的赵氏家族。《左传》成公四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左传》成公五年:五年春,原、屏放诸齐。婴曰: “我在,故栾氏④见刘利、纪凌云译注《左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4页。

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 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弗听。婴梦天使谓己: “祭余,余福女。”使问诸士贞伯,贞伯曰: “不识也。”既而告其人曰: “神福仁而祸淫,淫而无罚,福也。祭,其得亡乎?”祭之,之明日而亡。

《左传》成公八年:晋赵庄姬为赵婴之亡故,谮之于晋侯,曰:“原、屏将为乱。”栾、郤为征。六月,晋讨赵同、赵括。

在《左传》的记录中可以开始了解了赵氏孤儿故事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赵庄姬与赵婴齐的私通,引起了赵同、赵括的不快,并将赵婴齐放逐齐国,由此又激起赵庄姬的不满,向景公进谗言,最终导致赵氏一家三百多口人命死于屠刀之下。

3、《史记》版本的赵氏孤儿

《史记》版本的赵氏孤儿,早见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在司马迁笔下已更具戏剧性,故事性,传奇性,整个事件是传说大于历史真实性,杨伯峻认为“全采战国传说”,也成了后世文学版的赵氏孤儿祖述之宗。

《史记·赵世家》原文:

赵朔,晋景公之三年,朔为晋将下军救郑,与楚庄王战河上。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持要而哭,甚悲; 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占之,曰: “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赵将世益衰。”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 “盾虽不知,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 请诛之。”韩厥曰: “灵公遇贼,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屠岸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

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 “赵宗灭乎,若号; 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臼曰: “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 “立与死孰难?”程婴曰: “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 “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 “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⑤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 “天乎天乎! 赵氏孤儿何罪? 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居十五年⑥,晋景公疾,卜之,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在,乃曰: “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夫自中衍者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景公问:“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至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 “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 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

⑤有关下宫之难的爆发背景及详细原因,可参见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08——110页。

⑥此处可理解为赵孤长大报仇时间,但有争议,一说是隐匿山中20年长大后报仇,可参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251页。

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 “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盘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 “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 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5〕

在《史记·赵世家》中,司马迁把赵氏孤儿故事从起因、阵线、代表人物、发展过程直到结局,来了一番彻底的改造,使其具有了进步的主题、曲折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同时还比较生动地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屠岸贾等人物形象。

4、元杂剧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的改写使这个故事更加富有戏剧性,也更突出了人物的善恶是非。有几个细节是以往的历史叙事中所没有的,一个是将《史记》中的“他人婴儿”⑦改写为程婴的亲生儿子,再一个是写屠岸贾命程婴拷打公孙杵臼,这样写的效果,就是突出了公孙杵臼在肉体上受到的摧残和程婴在精神上受到的煎熬。至于复仇,倒并非叙事重点,甚至在传统戏曲演出中,常常也只有“搜孤”、“救孤”而已。

有资料证实,作家纪君祥在创作时,故意修改了原来流传故事中赵氏孤儿得救后隐居山中长大的细节,把这个细节巧妙地换成屠岸贾误将赵氏孤儿收为义子,而酿成他最终的杀身之祸,这个细节的改换,使全剧的线索更加分明,情节更加集中,主题更加突出,鲜明地表现了作家为弱者、善者伸张正义的强烈用心。〔6〕

这之外还有一些细节改动包括把故事背景由晋景公改为晋灵公;把孤儿宫中藏改为宫外抚养;把被请封的韩厥改为放孤后自杀;把赵

⑦“他人婴儿”之说见之于司马迁《史记》:“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盾门客公孙杵臼、程婴改为老宰辅和草泽医生。

二、纪君祥对《史记·赵世家》的改编

元代戏剧家纪君祥,为《史记》中所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中描述的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人的狭义行为和无价的友情感动,把这段故事改编为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剧的剧情为:晋灵公时,武将屠岸贾专权,因私仇杀了赵盾满门,公主驸马自杀,赵氏门客程婴冒死救出赵朔之子即赵氏孤儿,守门大将韩厥放走程婴后自刎以灭口。随后程婴献出了亲身儿子替孤儿送死,老臣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保住赵氏唯一的血脉。程婴又让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待孤儿长大成人后,程婴以画卷说明事实真相,终于为赵氏一门和死去的义士复了仇,孤儿复赵姓,荫袭赵家原来的爵位;韩厥的后代仍然继为上将;赏赐给程婴田庄,以表扬其义勇行为;给公孙杵臼立碑造墓,以示厚葬。恶人受惩、仁义之士受奖赏和褒扬。通过纪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梗概,我们可以看出,纪君祥在《史记.赵世家》所提供的故事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自己的艺术虚构,把整个故事讲述的更加完整、更加具有悬念,在扣人心弦的故事发展中,将扬善惩恶、褒奖义士、“士为知己者死”的观点渗透于其中。

三、中西文化的交融——伏尔泰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改编

《赵氏孤儿》是元明以来的经典悲剧中最叫座的一个,其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不仅表现在七百年沧桑,它始终是杂剧、清中叶至今的京剧和众多地方剧种中上演次数最多的代表剧目,同时,它也是中国戏剧最早走出国门,走向欧洲和世界的一部饮誉全球的优秀作品,这部中国戏剧的典范之作早在18世纪初叶就成为广受域外人民欢迎的世界戏剧名著。〔7〕

1753年至1755年,法国大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伏尔泰将《赵

氏孤儿》改编为《中国孤儿》,从剧情结构到艺术形式都做了全新的创作,其中尤以人物变化最为突出,时间改在宋末元初,地点则在北京。

《中国孤儿》剧情为:南宋末年,成吉思汗攻陷北京,宋皇临死前向大臣张惕托孤。成吉思汗为斩草除根四处搜捕大宋遗孤。张惕决定以自己亲身儿子冒名顶替大宋遗孤,其妻伊达梅虽然支持丈夫救孤,但强烈的母爱又使她拼死反对丈夫的决定,最后她竟向成吉思汗道出实情,以求保住儿子一命。早期成吉思汗流落北京时曾迷恋伊达梅并向其求婚遭但拒绝,现在便以其夫、其子和大宋遗孤的性命要挟,再次向伊达梅求婚。伊达梅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征服者的逼婚,并积极投入救孤活动中。与此同时,已被捕入狱的张惕面对征服者的严刑拷打坚决不屈服。伊达梅在救孤失败后也被捕入狱,决定与丈夫一同自刎以报宋皇,成吉思汗又震惊又羞愧,终于下令赦免张惕夫妇,并收大宋遗孤和张惕之子为义子,并恳求张惕留在宫中以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教化元朝百官。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不仅在剧情设置上与《赵》剧有很大不同,人物安排上更是完全不同。《赵》剧中的中心人物是代表邪恶的屠岸贾,代表正义的程婴,以及公孙杵臼、韩厥、魏绛等,而《中》剧中的中心人物从屠岸贾变成了成吉思汗,从程婴变成了张惕与伊达梅夫妇,他们无论是身份还是性别都有了改变。但是无论人物设置有多么的不同,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负责宣扬儒家伦理。换句话说,他们是剧作者用以传递儒家观念的媒介。只是这种传递的方式和传递程度以及传递内容因主观需要而有所不同。

首先来看看程婴这个人物,他一出场便说道:“自家程婴是也,原是个草泽医人,向在驸马府门下,蒙他十分优待,与常人不同。”⑧不禁要想,为何赵氏孤儿会被托付给这么一个草泽医生?戏文第一折

⑧臧晋叔.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曲选(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说,庄姬公主能想到的唯一能救她孩儿的人只有他程婴,因为“在家属上无他的名字”,兴许能这样逃过屠岸贾的斩尽杀绝。于是唤来了程婴,程婴起初是不愿的,担心即使逃出去了,屠岸贾也会逼公主说出其行踪,这样不仅自家性命丢了,赵氏孤儿也活不成。为了让程婴去得放心,庄姬公主自缢而死。程婴就是这样被“逼”上梁山的,他的悲剧人生由此揭开了序幕。他献出自己的孩子代替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杀死,忍辱负重养大了赵氏孤儿,在屠岸贾门下卧薪尝胆二十年。这是一种至仁至义的体现,更不用说还有公孙杵臼和韩厥这些与赵氏孤儿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的牺牲是怎样的仁义。

到了《中》剧里,程婴的角色被张惕夫妇取代。张惕是大宋遗臣,伊达梅是他的夫人,除此之外,伊达梅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成吉思汗的旧情人。他们所保护的也不再只是一个大臣的遗子,而是大宋的最后一个王子。为了保住这个遗孤,张惕与程婴一样献出了自己的孩子。这里值得关注的也是与《赵》最大不同的就是张惕的夫人伊达梅不忍心看自己的孩子牺牲,而将真相告诉了成吉思汗。

由此可以看出,改编后的《中国孤儿》在《赵氏孤儿》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只是人物名称和场景设置上有很大差别,就是整个故事情节、发生时间和创作意图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纪剧讲述赵孤从出生到报仇时间跨度近二十年,地点也随着故事发展不断变化。而在伏剧中,孤儿一直是个婴儿,没有成长过程,所发生的事情都是在同一天同样一个地点.纪剧中紧张暴力的纯正的仇杀故事,到了伏剧中,则在血腥杀戮的气氛中弥漫着浪漫爱情,并且以儒学与文明最终战胜野蛮。

伏尔泰深受孔子的影响巨大,他在《风俗论》中写中国法律、风俗时这样说:“世界上曾有过的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就是奉行孔子的法律时代。”⑨由此可见他对孔子及其思想的推崇达到了怎样的

⑨见伏尔泰《风俗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程度。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他借张惕夫妇宣扬仁义思想,把纪剧中紧张暴力的纯正的仇杀故事,变为以儒学与文明最终战胜野蛮,使全剧在血腥杀戮的气氛中弥漫着浪漫爱情。

四、陈凯歌同名电影《赵氏孤儿》的全新解读

与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起源与传统相比,中国是一个悲剧文化欠缺的国度,这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中庸思想和伦理本位观念的深刻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有限的悲剧艺术资源中,《赵氏孤儿》是为数不多的不可复制的艺术经典之一。诚如范希衡老先生所说:“迄今为止,它是中国文学在国际上享有的,如果不是唯一的,也是最大的光荣。”⑩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将《赵氏孤儿》、《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媾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8〕

《赵氏孤儿》的研究已经不是一时之事了,无论古今,无论中西,人们对它的改编与研究的热情始终不变,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通过主题的变化、人物的安排及命运的改变等重新设置来完成对人性的张扬。

(一)主题的变化

在之前的《史记·赵世家》、元杂剧《赵氏孤儿》中,都有明显的主题——复仇,复仇是赵氏孤儿从一出生就要肩负起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活着的任务就是复仇,而在影片中,复仇的主题被弱化了,庄姬死前,求程婴把孩子带出去时说“将孩子养大,不要告诉他父母是谁,就让他过普通人的生活”; 公孙杵臼直到死都未说让孩子复仇,只是说“对得起赵家了”。

(二)人物的安排

在电影《赵氏孤儿》中,最突出的就是增加了程婴的妻子这一角⑩范希衡.从《赵氏孤儿》到《中国孤儿》.中国比较文学(第四期).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

色,《史记·赵世家》、元杂剧《赵氏孤儿》中只提到了赵庄姬,而电影却让两位地位悬殊的母亲同时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她们将母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庄姬为了保住赵家的后代,为了自己的孩子跪求韩厥并自杀; 而程婴妻看上去有点自私,埋怨程婴怎么把一个祸给带到了家里,官兵来搜孩子时,她毫不犹豫地将赵家的孩子交出去,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愿意听从丈夫的安排跟着公孙杵臼走。但等屠岸贾来要孩子,问她为什么抱着赵家的孩子时,她出于母爱和同情心说“这孩子可怜,没爹没娘”,影片中她只是一个普通母亲,没有多高尚的品格,但当她母亲的天性展现出来时,她的形象一下子高大起来。

在影片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屠岸贾了,看过《史记·赵世家》或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人,都会对屠岸贾咬牙切齿,认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为了寻找赵孤,竟然可以狠心到要屠杀全国婴儿,但人性是复杂的,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就算是奸诈狠毒的人,也会有善良的一面,当他怀疑孩子是当年的赵孤时,内心有过挣扎,看着战场上被敌兵围困的孩子他本不想救,可是当听到赵孤的一声“干爹,救我”时,他愤然前行,将敌兵杀退;看着眼前日夜照顾自己的孩子,他感动了; 当赵孤和程婴来找他复仇时,他也曾说“你们走吧”,当他与赵孤一剑相向时,他也让了赵孤,他的身上也有父爱的显现。15 年的父子情对他和赵孤来说不是一下子能抹杀掉的。

电影版《赵氏孤儿》对原故事或戏曲经典最重要的改编可看作陈凯歌试图通过更接近现代人的伦理观和思维特点去改编。在电影中,程婴是步步“被抛入”的不由自主,身不由己。程婴从一开始的善良、懦弱,到面对抉择时的犹豫和挣扎,最后变成一个命运之中的无奈选择,甚至成为一个命中注定的“失败者”。但这一形象似乎更为可信可感。就此而言,电影版的《赵氏孤儿》更具有一种存在主义的哲理味道。它更关注更具超越性的人本身,而非偏狭的“忠臣”,这样的

改变是富有创意的,更人性化,也无疑更能为现时代人所理解。

悲剧文学的结尾未必是残缺式的,皆大欢喜的“团圆”与无边无际的“苍凉”是悲剧文学的两种典型的结尾。但在中国这个极度重视“大团圆”结局的国度里,即使是悲剧,也希望出现圆满的结局,正如朱光潜所言,“人心中普遍有一种变悲剧为喜剧的自然欲望”11,

所以赵孤最后还是报了仇,这是世人所希望看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根深蒂固。鲁迅也曾说过:“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9〕赵孤的一生恍如一梦,倘若他没有实现复仇,他的一生将是残缺的,梦碎了而无影踪。

【结束语】赵氏孤儿的故事表现着中华民族为正义、为理想而斗争的精神,这个精神是不妥协的、不惜任何牺牲的,是有耐性、有智谋的,是充满信心而于惨痛气氛中具有乐观色彩的。对于赵氏孤儿的研究与改编也将会继续下去,每个时代都会用自己的眼光解读出其蕴含的深意。

参考文献:

[1] (美)汤普森( Thompson,S. ). 《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2][3] 白国红.《春秋晋国赵氏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 吴敢.《曲海说山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5]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

[6][7] 庄汉新邵明波.《中国十大经典悲剧故事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年8月.

[8]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010重印),第251页.

1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69页

[9] 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145页.

[10] 张丛皞.《谈影作<赵氏孤儿>对原著的超越性》〔J〕.电影文学,2011年07期.

[11] 兰桂平.《论伏尔泰<中国孤儿>对纪君祥<赵氏孤儿>的改编》〔J〕.文学评论.

[12] 张起.《<赵氏孤儿>文本流传及主题流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3] 袁棠华.《人性的重新解构——陈凯歌版<赵氏孤儿>对元杂剧的改编》〔J〕.电影文学,2011年08期.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4 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影评1 1月日在南京紫金大戏院演出的昆剧《赵氏孤儿》是北方昆曲剧院一次既是复古又是创新的试验。言其“复古”是因为这一版《赵氏孤儿》基本上复原了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杂剧。此杂剧分一个楔子和五折,北昆《赵氏孤儿》也是如此,同时还基本保留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言其“创新”是因为在音乐和音 响的设计上可谓中西结合,同时在舞台空间的设计上,也体现出 了中国传统戏曲朴素观念和西方戏剧观念的结合。 北昆《赵氏孤儿》的舞台上基本复原了元杂剧一人主唱的特点,其中看得出设计者的苦心,但同时也反映了复古从来就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此剧每一折的曲牌都只能由一个脚色来唱,在此我 们能看到第一折是由公主主唱,第二折韩厥主唱,第三折公孙杵 臼主唱,第四折仍是公孙杵臼主唱,第五折赵氏孤儿程勃主唱。 但北昆《赵氏孤儿》并非除了主唱外其他脚色一概不唱,实际上其他脚色在适当的情况下也曾唱。从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中我们能看到,不论每一折主唱在剧中是何人,剧本总是标以“正末”主唱,这个一人主唱应该算作是一种脚色主唱,以表示 这个剧本是“末本”,除了正末外,剧中其他演员几乎是没有脚

色规定的,所以原剧作中的程婴也没有分配固定的脚色行当,这 种一人主唱的形式是受限于当时的脚色体制的,已不再适用于今天。创作者在剧中多处打破一人主唱的做法就是最好的明证,而 且舞台上的主唱脚色发生了变化,第一折可算是旦主唱,第二折 武生主唱,第三折和第四折公孙杵臼算作外或老生主唱,第五折 程勃则算作贴旦扮娃娃生或小生主唱。而不再是以前的正末一脚 色主唱到底了,所以北昆《赵氏孤儿》的复古尝试应当说离原著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且,由于复古的考虑,舞台上的演员也有脱 离脚色制的意味,例如公主扮相相比传统旦扮有很大改造,赵氏 孤儿的扮相也是小生和娃娃生的结合。 由于每一折都有一个脚色主唱的缘故,程婴作为《赵氏孤儿》中最关键的人物在舞台上没有得到更充分的表现。且创作者对纪 君祥的作品做了较大的删修,将原著楔子里公主托付赵氏孤儿给 程婴后自缢而亡的情节扩充为第一折,删去了原著中第四折程婴 通过手卷给赵氏孤儿讲述身世的情节,直接将其融合在了最后一 折刺杀屠岸贾的情节之中。创作者的目的似乎在于着重描绘为保 赵氏孤儿牺牲了许多人,突出赵氏孤儿的存留来之不易,其过程 之艰险,因而更显得最后一折复仇显得尤为痛快。《赵氏孤儿》这个极具悲剧性和争议性的故事其实曾被不断讨论,与之相关的戏 剧作品也有许多,现代人的关注点慢慢从“复仇”转向了赵氏孤 儿的个体意志。古代传统封建社会的忠义观念在现代人看来或许 值得商榷,因而有些话剧导演曾改编此剧,让赵氏孤儿在长大成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读《容忍与自由》有感 在文中,胡适提到了“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接下来举出了年轻时在报纸上发表的与容忍背道而驰的文章进行自我反思。能够反躬自省就是一种容忍,对自己过失的容忍。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在充分的认识后才能发表评论。这样的评论才具有时代意义和尊重原创的精神。 “容忍的态度是最难得、最稀有的态度。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的,总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信仰、思想、行为。这就是不容忍的根源。”(《容忍与自由》)这里将不容忍的根源讲出来了。“喜同而恶异”是人性中的普遍现象。所有的争吵也都是因为与己所持意见相左而产生的。然而中国自古就有“宰相肚里能撑船”,试想,人的肚子里怎么可能装下一条船呢?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了。但是的确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容忍的思考。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上层阶级是极不愿意听到正直的柬言的。所谓“忠言逆耳”,太多的大臣就是因为直言上书为自身乃至家族招致祸端。《赵氏孤儿》中的赵循就是不懂得向皇帝献媚、说好话,不懂得和那些小人勾搭成奸,使得被奸臣“恶异”,最后被诬陷,放恶犬咬死,满门抄斩。这是权臣奸臣的“不容忍”。而后来赵氏孤儿对杀父仇人的报复绝不能说是不容忍。这是原则问题,当了18年的义父又如何?一个人连道德都沦丧了,和他谈容忍又有什么意义?相比之下,轰动一时的马加爵杀人案,却能够得到更多的谅解。他的道德被室友逼到了极限,毫无自尊可言。穷是他的错吗?那些人凭什么耀武扬威,对他人格侮辱呢?他们太过自由的行为将马加爵的容忍极限打破了。这里如果说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那就是马对于他们的言行太过容忍了。他的案例值得我们永远思考和反思。 一个王朝的兴衰与否,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帝王是否愿意察纳雅言。但是,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尚且不易,何况帝王乎?中国人一向注视面子工程,比如,晚辈不能忤逆长辈的意思。那九五至尊的皇帝就更加不可能那么容易的接纳不同的意见了。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便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唐太宗虽然有时对于魏征太过耿直的性子气得牙痒痒,但是对于魏征正确的且对国家有益的建议还是会欣然接受。唐太宗还是非常大度的,至少对于帝王来说。因此更可以看是容忍是自由的前提。如果唐太宗也听不得逆耳之忠言,那大臣的自由进谏之风遍不可能开启,那对于国家的治理一定不是一件好事。 容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容忍不等于纵容。容忍是建立在每个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上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度。在这个度之内可以自由的驰骋。要学习容忍,首先可以从广泛阅读经典开始。学会容忍不同的思想,这才是真正的容忍,这样才可以活得真正的自由。 音教1031班周江平

赵氏孤儿 赏析

《赵氏孤儿》赏析 纪君祥的作品《赵氏孤儿》是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一。作为悲剧,《赵氏孤儿》的独到之处在于它的剧本取材于历史,所以这部悲剧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历史与艺术的结合,给人以异常震撼的心灵冲击。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将其翻译成《中国孤儿》并说“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然而,《赵氏孤儿》真正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它惊心动魄的悲壮的美。悲壮,是《赵氏孤儿》的全部色彩。英雄人物前赴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壮的基调;曲词中倾注的激烈愤懑情绪,渲染出浓重的悲剧气氛。剧中奸臣屠岸贾得到宠信掌握大权,为了个人私怨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不惜下令杀害全国的小儿;而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他们本都可以置身事外,但为了一个诺言、一腔义愤,他们自行投入到拯救赵氏孤儿的行列中来,一个个舍身取义、慷慨赴死,亦或是付出无比沉重的一生。忠与奸、正与邪的矛盾对抗中,显示出全剧对忠义精神的颂扬。因此,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将此剧与关汉卿的《窦娥冤》并提,指出:“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赵氏孤儿》全剧共一折五楔子,楔子中晋国大夫赵盾被奸人屠岸贾陷害遭灭族,赵盾之子赵朔为晋灵公驸马,屠岸贾假传君命逼其自尽。赵朔嘱咐公主,若生下儿子,取名为赵氏孤儿,待其长大后为全家报仇。第一折赵氏孤儿出生,其母托孤于程婴后自缢。程婴冒险带孤儿出宫,将军韩厥仗义放孤儿出宫,为保守秘密而自刎。第二、三折屠岸贾打算将晋国婴儿全部杀戮以绝后患,程婴与公孙杆臼定计,以程子冒充孤儿,藏于公孙杆臼家中,并由程婴出面向屠岸贾告密,假孤儿被杀,公孙杆臼撞阶身亡,赵氏孤儿得以幸存。第四、五折赵氏孤儿长成以后,程婴告知其身世,报仇雪恨。屠岸贾被灭族,赵氏孤儿恢复赵姓,改名赵武。全剧以“存孤救孤”为线索,贯穿始终,情节安排环环相扣,集中展现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剧本的第三折是整个故事的高潮,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的巧妙安排、矛盾冲突的表现,都在此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所录《赵氏孤儿》的题目正名为:“韩厥救舍命烈士,程婴说妒贤送子,义逢义公孙杵臼,冤报冤赵氏孤儿。”从剧本的题目正名来看,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是韩厥、程婴和公孙杵臼,作者赋予他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崇高品格。这些正面人物性格的完成,是在剧情的发展和尖锐的冲突中加以凸现的,因而显得尤为真实感人。例如全剧的核心人物程婴,最初受托救护赵氏孤儿时,仅仅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杀尽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氏孤儿,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了升华。在剧本第三折,狡诈的屠岸贾让程婴拷打公孙杵臼,以此作为试探。程婴为了保住赵氏孤儿,既要担上卖友

赵氏孤儿(带答案)

《赵氏孤儿》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本文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人物形象中体现的忍辱负重、舍身就义的大义精神。 重点难点 1. 难翻译的句子 2. 刻画人物的手法 3. 对“义”的认识 文本解读 一. 关于《赵世家》 《赵世家》以赵氏的兴起,展示了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的史实及战国时赵氏由盛而衰、最终被秦国灭亡的历史变化。全文洋洋万言,如长江大河,波澜起伏,精彩片断时有所见。其叙事之生动,人物之逼真,章法之多变,剪裁之精妙,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世家》记述了赵氏家族在与晋国公卿的权利角逐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特别突出赵盾、赵武、赵简子、赵襄子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强调权谋与势力在政治斗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作者崇尚贤人政治,提倡举贤任能,抒发一种得贤者昌、失贤者亡的无限兴亡之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件大事,其一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赞扬赵武灵王的大胆改革,其二就是赵氏孤儿的故事。 二. 《赵氏孤儿》故事梗概 战国时期晋国权臣屠岸贾与赵盾不和,屠岸贾遂设奸计杀死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赵盾之子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商议:一个杀身成仁,一个抚养赵朔的遗腹子,他们设法得到别人家的一个婴儿,骗过了搜寻孤儿的屠岸贾的军队,公孙杵臼被杀死,程婴和赵氏孤儿隐藏在深山。十五年后晋景公才因病立赵氏孤儿,诛灭了屠岸贾的家族,到赵氏孤儿赵武成年后,程婴完成任务,自杀身亡。 三、自读探究 1. 筛选整合信息,给每一段文字拟写小标题。 叔带托梦,昭示厄运屠岸作难,灭赵九族公孙献身,程婴救孤 景公占卜,谋立赵孤赵孤成人,程婴成仁 2. 公孙、程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并举出文中细节加以说明。 提示:忍辱负重,舍身报恩勇敢无畏,义字当先 3. 本单元的话题是“义薄云天”,读了《赵氏孤儿》的故事,谈谈你对“义”字的理解。 提示: 作者通过赵氏孤儿的故事,歌颂了正义,鞭挞了邪恶,揭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集中体现了对士林阶层中能在生死关头有所选择的英雄的敬重。 4. 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来突现人物品格和精神的写法是《史记》惯用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的几处冲突。 提示:①与屠岸贾正义和邪恶的冲突 ②公孙成仁和程婴立孤的冲突 ③程婴成仁的内心冲突 四. 文言知识积累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赵氏孤儿观后感5篇

《赵氏孤儿观后感》 赵氏孤儿观后感(一): 电影《赵氏孤儿》的大意是,春秋时代,晋国将军赵朔战功卓著,父亲是相国,妻子是国君的姐姐。赵家的地位和威望显赫,受到奸臣屠岸贾的忌恨。屠岸贾利用晋景公为赵朔庆功之机,设计以弑君之罪,诛杀赵氏家族三百余人。赵朔妻子庄姬此时正巧生下儿子,她自杀前委托为其接生的医生程婴,在奉命前来诛杀庄姬母子的韩厥的帮忙下,将孩子藏于药箱中救走。在全城大搜捕中,赵氏孤儿被屠岸贾抓走。程婴和妻子在赵家好友大夫公孙杵臼的帮忙下,设计用自我的儿子换回赵氏孤儿,妻子、公孙杵臼被杀。程婴被屠岸贾收为门客,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氏孤儿程勃养大,并让程勃认屠岸贾为干爹习武、读书。十五年后,程勃长大成人,在明白所有真相后,杀死了屠岸贾,为赵家复仇。程婴亦被杀死。 据司马迁《史记赵氏家》记载,春秋时期,晋国权臣赵朔家族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遭灭族之祸,遗腹子赵武在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后依靠韩厥等人帮忙复兴赵氏。 在我看来,史记中关于赵氏孤儿一节记述具体,故事性极强,不似史家手笔,更象是一个传奇故事。历史上,由此改编的各类古典戏剧,广为流传,几乎家喻户晓。曾被法国大文豪伏尔泰改编为话剧《中国孤儿》,流传到西方。此次,由陈凯歌、陈红夫妻将这一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改编为电影,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然,《赵氏孤儿》影片亦有不足之处,就是人们普遍关注的,改编应如何忠实于原著的问题。《赵氏孤儿》原著中程婴是赵家的门客、家臣。原著主题格调是:忠臣良士除奸惩恶,赵氏孤儿平反昭雪。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而影片中的程婴却变成了政治斗争的局外人,卷入其中是逼不得已,做出重大牺牲属情非所愿,养育赵氏孤儿十五年的动机,是为了让屠岸贾生不如死。影片将具有明显古典英雄主义色彩的历史典故,改编成为反映乱世环境下,小人物悲情无奈的杯具故事。这是在舍本求末,画蛇添足,极大的削弱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 赵氏孤儿观后感(二):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但是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杯具,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杯具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

京剧经典语录

1. 2.青衣: 梅派: 贵妃醉酒-- 海岛冰轮初转腾 霸王别姬--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凤还巢 -- 母亲不必心太偏 凤还巢 -- 本应当随母亲镐京避难穆桂英挂帅-猛听得旌鼓响画角声震天女散花 -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显生死恨 -- 夫妻们分别十载 麻姑献寿-- 瑶池领了圣母训西施 -- 水殿风来秋气紧 大唐贵妃-- 挽翠袖进前来金盆扶定大唐贵妃-- 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程派: 荒山泪 --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春闺梦 -- 可怜负弩充前阵 春闺梦 -- 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六月雪 -- 未开言思往事心中惆怅锁麟囊 -- 春秋亭外风雨暴 锁麟囊 -- 一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贺后骂殿-- 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张派: 状元媒 -- 自那日与六郎阵前相见女起解 -- 玉堂春含悲泪忙往前进怜香伴 -- 我已将巧计安排定 西厢记 -- 先只说迎张郎娘把诺言来践春秋配 -- 受逼迫去捡柴泪如雨下春秋配-- 蒙君子赤诚心再三问话望江亭 -- 只说是杨衙内又来搅乱望江亭 -- 独守空帷暗长叹 荀派: 红娘 -- 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红娘 -- 看小姐做出来许多破绽红娘 -- 看小姐红晕上粉面 尚派: 双阳公主-- 风萧萧惯长征千里战马失子惊疯-- 遭陷害逃出门飘零路上乾坤福寿镜- 遭陷害逃出门飘零路上另各派均演的

白蛇传 -- 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女起解 -- 崇老伯他说是冤枉能辨大登殿 -- 讲什么节孝两双全 二进宫 -- 自那日与徐杨决裂以后 2。老生: 杨派: 击鼓骂曹 -- 谗臣当道谋汉朝文昭关 -- 一轮明月照窗前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碰碑 -- 叹杨家秉忠心大宋扶保杨家将 -- 金乌坠玉兔升黄昏时候珠帘寨 -- 昔日有个三大贤野猪林 -- 大雪飘扑人面 三家店 --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法场换子-- 恨薛刚小奴才不如禽兽马派: 三娘教子-- 小东人下学归言必有错赵氏孤儿-- 老程婴提笔泪难忍 苏武牧羊-- 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淮河营 --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甘露寺 -- 劝千岁杀字休出口 借东风 -- 习天书学兵法犹如反掌四进士 -- 上写田伦顿首拜空城计 --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胭脂宝褶-- 老王爷登大宝一统天下法门寺 -- 郿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清官册 -- 接过了夫人酒一樽谭派: 战太平 -- 叹英雄失势入罗网定军山 --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言派: 卧龙吊孝-- 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让徐州 -- 未开言不由人珠泪滚滚另各派均演的: 上天台 -- 姚皇兄休得要告职归隐上天台 -- 金钟响玉兔催王登九重洪羊洞 -- 为国家哪何曾半日闲空洪洋洞 -- 叹杨家投宋主心血用尽洪羊洞 -- 自那日朝罢归身染重病四郎探母珠帘寨等 武家坡法场换子击鼓骂曹清官册 3.花脸:

《赵氏孤儿》影评

电影大师分析 论文 学院: 姓名: 学号: 1 论文题目:观《赵氏孤儿》有感 任课教师: 成绩: 时间:2013年11月4日

摘要 前几日看了下《赵氏孤儿》,我想写一下影评。 本电影围绕着赵氏孤儿程勃展开了一场仇杀和复仇的杀戮。在阴谋于仇恨中又不断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当属, 屠岸贾,程婴,庄姬,韩厥。屠岸贾虽非善类,但也并非真正十恶不赦的坏蛋,虽然前期他杀人无数,但当他见到程勃时就完全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父亲的慈祥;程婴,民干了士该干的事,阴差阳错被迫成为了“忠义之士”,露出中国人最终还是以家和家人为重的传统理念。庄姬,一个高贵,脱俗,可以说看惯风浪的女人,她是高贵的公主,有一个英步神勇的丈夫,临死前嘱咐让孩子做个平凡人,普通人,不要告诉他身上的家仇。整个故事里只 有庄姬一个人活明白了,她临危沉着冷静,深深的震撼了我。韩厥,一个将军,就像凯歌导演说的那样,他们都是小人物,韩厥也一定是由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个将军的,他一定有赫赫的战功,卓越的才华,他有情有义,恩怨分明,这个人物我喜欢 屠岸贾对赵氏家族的怨恨,起初是嫉妒赵家的军功卓越,位高名重,其实,这里,王学圻的演技可以算是精湛的,将他内心活动的变化展露出来。中国奸臣会如此之多,很多时候就是嫉妒心在作祟。看到别人比你好,就使出浑身伎俩来让别人身败名裂,身首异处。假传圣旨,屠杀赵家三百余口的事情。在没有做之前,内心是有挣扎的,可是心里的恶魔还是在别人的挑唆下冒出 头,血腥无比。而对年幼的程勃是,孩子的天真触动内心的柔软,露出父亲般的 慈爱. 屠岸贾虽非善类,但也并非真正十恶不赦的坏蛋,将其推向倒行逆施边缘的还是赵盾父子的飞扬跋扈、目中无人和不可一世,他们的灭门倒是应了做人不能太嚣张的道理。这样的赵氏为什么不杀?对皇上来说,功高盖主且每天装模作样的告诉他要做一个圣明的主上;对屠岸贾来说,权重且猖狂,赵盾和他同辈,同朝为臣,赵朔可以抢他兵权,难道还可以当面对他嘲讽:“屠大人的儿子如果还活着,应该也要生孩子了吧?”能说出这话,就已经代表不打算和平相处,既然赵家已当他为敌,那他为什么不能先下手为强?电影前半部分中

赵氏孤儿台词

1出征了2又要出征了3又要打仗了 4知道这回带兵的是谁吗5还能不是屠岸大人 6错换赵朔赵将军了我给他夫人把脉的时候亲耳听见的 8漂亮真漂亮你给庄姬夫人把过脉吹 12不吹没看见怀着孕呢宫里郎中算不准日子把我找去了不该坐马车回头再伤了胎 17一直说病好了请你咱喝一杯去 19不成老婆要生了我得守着生了请你喝谢了 22相国赵盾赵朔将军庄姬夫人 26姐姐怎么来了国君家的女人就要生下赵家的孩子了生下来我就是他舅舅自己是相国儿子又要出征了回来就是英雄你能不羡慕连我都羡慕啊要早知道是这样的话真该让姐姐嫁给你那我今天羡慕的就是你 37你说该出征就出征吧还非要把自己快要临产的老婆带出来坐着马车招摇过市的 40一个快要生产的女人去送上战场的丈夫谁能不感动 43这女人还是国君的姐姐那不就是告诉大家天下是赵家的 46姐夫寡人送你来了赵朔我看出来了姐姐在意你胜过在意寡人 49大将出征你就没有一句正经话要嘱咐吗 51大家都说了领兵打仗的应该是屠岸大人呐虽说是国君的姐姐庄姬夫人跟大人也是很般配的呀 54你哄我我的功劳他们早忘了 56打胜了喝酒为你庆功 57我备酒 58相国备酒 59屠岸大人在 60赵朔打胜了你送什么呀 61恭喜赵将军要做父亲了夫人你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 64谁想到他第一次出征就打了胜仗回来了 65这不正是你希望的 66怎么还不来 67回主上的话赵朔将军的马车一进城就被迎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一时到不了 70打胜了打胜了 71相国大人相国大人 72相国的意思 73是请主上也赶紧过去呢

74不去告诉赵盾寡人等多晚都等寡人还有礼物要送给他呢 77主上到了 78我去迎迎 79好 80有刺客快保护大人 81列队 82拿着 83恭贺赵将军旗开得胜 84这就是你送给我儿子打胜仗的礼物 85幸亏只打中我的马眼睛 86这一定是个误会 87寡人作证屠岸大人不是有意的 88还不快给相国大人赔罪 89屠岸贾给相国赔罪 90打打赵盾的马算得了什么带坏了国君才是大事儿 92打的是你的马 93换了赵盾他可做不到大人你做到的 94我自罚 95画在皮肉上辟邪用的圆圈里面就有朱砂和牛血吧 97这虫子只喜欢这个味道 98没有更好的法子 99还有什么法子比嫁祸于人更好的呢 100我该怎么谢你 101赵家三百多条性命你说你该怎么谢我 103四十多了你怎么倒是生了个儿子呢 105不明白吧早能生早生了偏这时候来这就是命 109有什么偏方给说一个 110什么偏方啊生儿子也是命女人生孩子都说怕给你生不出儿自我说别怕咕瞪一落地准是儿子我没说错吧再生还是儿子药齐了叫我呢你吃着 118三件事儿啊119说120头一件我要喝鱼汤 121容易第二件 123怎么你给儿子取的这些名字没一个我喜欢的 124你都不喜欢你说都配不上咱儿子再想 127还有一样啊别街坊四邻的喜蛋送个没完让人笑话

赵氏孤儿

阅读欣赏课教案 《赵氏孤儿》赏析 【作品分析】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运用适当的形式表达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2、能够认识各种人物性格特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学会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用适当的形式进行表达。 2.教学难点:学会从多角度去认识和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渊源 《赵氏孤儿》的本事见《史记》中《赵世家》、《韩世家》、《晋世家》,在汉代刘向《新序节·士篇》、《说苑·复思》中有详载,在《左传》、《国语》中也有零星片断。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作有杂剧6种,现仅存《赵氏孤儿》一种,明朱权评其剧作的风格为“雪里梅花”(《太和正音谱》)。《赵》剧早在1735年就被译成法文,法国伏尔泰由之取材写了一部《中国孤儿》,公演之后,轰动了整个巴黎德国诗人歌德也曾将它改 编为《埃尔佩诺》,而意大利作家P·梅塔斯塔齐奥将之改编为《中 国英雄》。 2003年岁末,人民艺术剧院与国家话剧院同时将“赵氏孤儿”这一 故事搬上了话剧舞台,两位导演对于这一故事作出了各自的当代阐释,在观众中引起相当反响,各种意见与争论随之而起。这一部名闻内外,影响甚至盖过《红楼梦》的戏剧究竟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听戏剧故事,了解改编后的故事情节 《赵氏孤儿》的剧情是忠良赵盾满门被权奸屠岸贾抄斩,赵盾之子赵朔为驸马,被逼自杀,公主亦被囚禁并在此时生下赵氏孤儿,然后围绕孤儿命运展开一系列的斗争为报平日的知遇之恩,门客程婴将孤儿偷带出宫,却被奉屠岸贾之命把守宫门的韩厥发现,但韩厥不愿献孤儿以图荣进,遂放走程婴,自刎而死以取信于屠岸贾继而屠岸贾下令杀死全国出生1个月至半岁的婴儿,程婴与赵盾友人公孙杵臼商量,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古代名剧鉴赏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 1元代的社会阶层共有是十个,其中排名第五的是()。(1.0分)1.0 分 A、僧 B、道 C、猎 D、医 我的答案:D 2据《史记》、《左传》记载,谁作为整个历史的见证人,最后帮助了赵家平反?()(1.0分)1.0 分 A、庄姬 B、公孙杵臼 C、赵朔 D、韩厥 我的答案:D 3《中国孤儿》写的是哪个时期的故事?()(1.0分)1.0 分 A、春秋时期 B、魏晋时期 C、宋朝末年 D、盛唐时期 我的答案:C 4算命先生建议娄阿鼠走的是()。(1.0分)1.0 分 A、水路 B、旱路 C、马车 D、推力车 我的答案:A 5“闹简”是由谁提出的?()(1.0分)1.0 分 A、李渔 B、尤侗 C、金圣叹 D、马致远 我的答案:C 6下列选项中,谁在1754年将《赵氏孤儿》改编为歌剧《中国孤儿》?()(1.0分)1.0 分 A、伏尔泰 B、崔护 C、田沁鑫 D、林兆华 我的答案:A 7谁编写了《世说新语》?()(1.0分)1.0 分 A、刘义庆 B、王国维 C、郑振铎

D、关汉卿 我的答案:A 8古代读书人,通过了乡试就成为了()。(1.0分)1.0 分 A、举人 B、殿士 C、进士 D、秀才 我的答案:A 9下列选项中,写作了《西京赋》的是()。(1.0分)1.0 分 A、王实甫 B、关汉卿 C、崔令钦 D、张衡 我的答案:D 10杨贵妃和唐明皇“密誓”是在那哪一天?()(1.0分)1.0 分 A、端午 B、元旦 C、七夕 D、中秋 我的答案:C 11在《琵琶记》创作目的里,作者非常强调的是()。(1.0分)1.0 分 A、表彰一种道德境界 B、弘扬皇帝圣明 C、抨击社会现实 D、批判不孝行为 我的答案:A 12著有《莺莺传》的是()。(1.0分)1.0 分 A、元稹 B、王实甫 C、关汉卿 D、白居易 我的答案:A 13陈晓旭在旧版《红楼梦》中扮演的是()。(1.0分)1.0 分 A、薛宝钗 B、林黛玉 C、晴雯 D、史湘云 我的答案:B 14下列哪个境界是《诗经》里面的最高境界?()(1.0分)1.0 分 A、雅 B、风 C、清 D、颂 我的答案:A

关于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八年级作文5篇

关于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八 年级作文5篇 关于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800字八年级作文精选5篇(一)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很著名,解放后却被刻意冷落了,它当中宣扬的忠、义、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巨额投资拍成电影,我便期盼这电影早日上映。周日值班忙了二十多个小时,昨天下午回来后像烂泥般躺了四多个小时,体力、精神便恢复过来了。晚上,忽然想起可以独自去电影,在医院QQ群里打听了时间,晚上九点五十分还有一场。九点钟连忙赶往市桥。买票时,旁边站着另一个男人等着买票,我掏出一百块钱(每张五十元),说:“我要一张票。”可能我说话声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员抬头着着我,问:“要两张吗?”“就一张。”我竖起右食指,稍大声说。男青年不能独自看电影的吗? 言归正传。《赵氏孤儿》作为贺年片,各媒体广泛宣传,老少配“王学圻--范冰冰”的绯闻也造了出来,也够狠的。网上都说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认为那有失偏颇了。前半部分讲述赵家被害,托孤,换孤,情节惊心紧凑,场面有气势,后半部则较温情,讲述程婴抚养赵孤。最后才再来个马战和不甚激烈的决战。导演想在影片后半部展现温情和人性,从网上所谓的影视评论家眼里后半部分是失败,可见导演又超越了人们的接受能力。 程婴带着赵孤投奔屠岸贾(杀赵家仇人)当门客,并让赵孤认贼作

父,认屠岸贾为干爹,暴戾、奸险、恶毒的屠岸贾信以为他真是程婴的儿子,教他习武,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贾发现眼前的义子程勃(剧中赵孤的名字)竟是赵家留下的唯一血脉,当年斩草除根行动并未成功。马战时想借刀杀人,生死攸关时刻却于心不忍。最后赵武(赵孤在历史上的真实名字)带着程婴上门决斗时,屠岸贾对付一个十五岁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可以几招内置他们于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后屠岸贾刺程婴时,分神,才被赵武一剑刺死。--这便是陈凯歌导演竭力要渲染的人性。精彩、刺激,有半部电影就够了,在复仇片里讲人性,我认为是文明、进步之举。虎毒不吃儿,奸恶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扬人性的又嫌不够刺激,观众的胃口太难侍候。陈凯歌导演敢在一商业大片里不顺从大众,而是站在高位引领大众,也是有胆识之举。 对应着历史讲情节吧。春秋时代晋国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终在秦国的帮助下成为晋国国君。即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多年跟随他的人当中,除了被烧死在绵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赵衰是其中一员。由赵衰起赵家在晋国政治界位高权重,这是个起点,随着历史的发展,赵氏的后人最终参与了“三家分晋”,建立了战国七雄中的赵国。“赵氏孤儿”故事虽然于《史记》有记载,但不可全信,《史记》之前的史书很多没有记载,有记载者也多有出入。“赵氏孤儿”故事有多个版本,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中,程婴让赵武认屠岸贾作义父,可见陈导演的版本与纪君祥版较相似。纪君祥版太著名了,现在很多人说陈导演版有“大改编”,则有点牵强了。”

回顾2010经典电影台词100句

回顾2010经典电影台词100句 2010年电影依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很给力的台词,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勾起这些作品曾经带给我们的欢笑、沉思、悲痛、兴奋等诸多情绪,让我们铭记曾经走过一年的感动。酣畅淋漓型:有一种台词类型最容易让人感到给力,那就是某种高涨情绪的爆发性展现。这一类台词要么是比较简短的一句点破窗户纸的话,要么是一长段极具煽动性的个人表白。这种酣畅淋漓的台词,最重要的还得看饰演角色的腕儿们的发挥,如果他们能够带着浓重的情绪用强烈的语气脱口而出,那就宛如一声惊雷般直抵观众内心。这种控诉,就是观众借角色之口,喊出来的,就是要让观众有一种 “一吐为快”的畅快感。告诉我,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惊喜! ——《让子弹飞》(影评)你肯定当我是个笨蛋吧?那里的杂草都已经长到一米多高,爆炸起码发生一年多了。——《冬天的骨头》Okay,you cunts. Let's see what you can do now.(好了,婊子们。让姑奶奶瞧瞧你们的能耐。)——《海扁王》大叔,请问这里是日本吗?日本?你走错道了,这里是钓鱼岛,中国的!举起手来!——《举起手来2》我懂得逗她笑,你懂吗?——《月满轩尼诗》为生活,我可以忍。侮辱中国武术就不行!——《叶问2》除了金牙,我会嚼碎你的每一颗牙齿。——《大叔》我们开战的

原因永远是最重要的,他妈的很重要!——《绿色地带》这点伤算不了什么,根本伤不了我,但是我知道你会在地狱等我的。——《弯刀》今天是一次警告,今天让你们看清楚,看着你们帝国主义的文化,肤浅的物质主义。在麦当劳快餐一般的资本主义教堂里走向灭亡。一群笨蛋,你们刚吃了个巨无霸汉堡,就完全忘记了还有很多......彻头彻尾的笨蛋,你们可以去Chicken Cottage,都是清真食品,只要6.99元...... ——《四头狮子》老天爷,你个王八蛋!——《唐山大地震》人类送来了消息,说他们想拿什么就拿什么,没人能阻止他们。而我们也有消息给他们。出发吧,像风一样飞翔,告诉其他的部落一起来,告诉他们魅影骑士在召唤他们,现在就出发吧,我的兄弟姐妹们,我们要教训那些人类,告诉他们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因为这是我们的土地!——《阿凡达》(影评)唔打唔会输,打就一定要赢。——《打 擂台》人生感悟型:商业大片也许会更注重感官体验,而中小成本的文艺片就想对来说更注重导演的个人诉求。其实很多观众都更希望影片在提供视听享受之余,能够更提出一些对人生的思考。那些但凡得到大量影迷拥戴的导演,也大都是善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电影作品之中的思考者。从下面这些台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导演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至于这些感悟是否被你自己的生活经验证实了,就是电影之外的见仁见智了。有些人浅薄,有些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观赵氏孤儿有感

观赵氏孤儿有感 导读: 观赵氏孤儿有感(一) 今天我和董金琳、俞璐、应昊辉、毛毕青他们一起看电影,看的就是葛优的《赵氏孤儿》。 到了电影院,我们付好票,随便找了个座位开始等待起来,趁电影还没开始我们喋喋不休的说个不停。终于,期待已久电影开始了。这部电影讲述了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随着赵氏家族的权利和威望不断壮大,屠岸一直受到赵家的排挤、侮辱,于是借赵朔胜仗庆功,设计弑君之罪,一日内便杀死赵盾和长子赵朔等赵氏家族300余人,凡是跟赵氏有关的人无一幸免。韩厥受屠岸贾之命冲进庄姬府时,程婴正在府上把庄姬的孩子生下来,庄姬把婴儿藏在程婴的药箱中,并指使程婴把婴儿带出去。屠岸贾来时没看见婴儿,挥剑砍了韩厥脸上,韩厥的一只眼睛瞎了,并下令封锁城门全力搜索婴儿。程婴的妻子却把赵氏孤儿交给了官兵,经几翻转折,屠岸贾却把程婴的亲生儿子当赵武摔了。后来,程婴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把赵武养大,认屠岸贾作干爹习武、读书。韩厥刺杀屠岸贾,屠岸贾重伤,赵武以死要挟程婴灵药治疗屠岸贾。赵武、屠岸贾在程婴面前确认了所有真相,屠岸贾杀了程婴,赵武借机一剑刺死了屠岸贾。 这部电影我觉得很血腥,为了找出赵武就这样残忍的把程婴的真正儿子程勃活生生的摔死了。我很佩服程婴,他竟然没有决定带赵武远走高飞,而是在屠岸贾的眼皮下把赵武养大了,这不是每个人都

能做到了,一开始还没有告诉赵武他的亲生父母是谁,他的仇人是谁。 看了这部电影我感触很深还很感动,我觉得葛优拍的《赵氏孤儿》真好看。走出电影院《赵氏孤儿》这部电影的精彩情景深深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观赵氏孤儿有感(二) 今天去看了电影《赵氏孤儿》。感觉一般。比较起来我还是比较喜欢看欧美大片,虽然一度也力挺国产大片。可是看后总是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其实导演们也真的是尽心尽力了,只可惜如今人们的胃口难填啊。 从网上获知:“赵氏孤儿”这段故事最早见于司马迁所着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赵家老小唯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不久,赵妻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当年赵朔有个门客叫程婴,家中恰好也有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于是,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他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起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只好从山中出来说:“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于是,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骂名”,与赵氏孤儿隐居起来。十多年后,赵氏孤儿赵武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

中国戏曲鉴赏

从起初对中国戏曲文化的陌生,到现在对中国戏曲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过程与选修中国戏曲鉴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师对中国戏曲的绘声绘色的讲解是转变我对戏曲态度的最根本的原因,每次上课老师总会带给我们丰富新颖的内容,从昆曲中描写南宁太守之女杜丽娘与贫寒书生柳梦梅之间爱情故事的《牡丹亭》到代表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的《西厢记》;从京剧中一代大师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到超脱时空形态的《杨门女将》再到传唱至今,经久不衰的《赵氏孤儿》。每一次的戏剧欣赏都是一次神奇的旅程,带我们领略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戏剧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百年沧桑在上面形成了烙印,百年变幻使它更添一色。人们在其中找到明亮的镜子,在其中找到古社会的制度,享受文化和智慧的熏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我国传统戏剧反映了中国众多英才猛将,巾帼英雄,它们凝聚了我国人民多少辛勤的汗水,它们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戏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继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向世界传播中国戏曲文化。我们应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向世界证明:中国文化不容忽视,让全世界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叫中国,那儿曾有许许多多勤劳的中国人,他们用他们最真挚的心和英雄们伟大或凄凉的故事凝成了伟大美妙的中国传统戏剧。 除了老师绘声绘色的介绍戏曲名段之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朱镕基老先生退休后与京剧艺术相关的生活照片,照片中的朱镕基面相温和慈祥,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淡去了不少,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退休后,一下子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人们无数次设想这位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离开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后,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从照片里能很容易的看出他对京剧的热爱,他拉着胡琴唱着京戏,过着一个退休老人该有的惬意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段不可不提的就是老师对样板戏的介绍,所谓样板戏,指一批创作于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主要反映传统政治立场的作品,其政治意义远超过文化价值。样板戏的影响力在文革达到顶峰,不仅是国家当时唯一允许出现的文艺作品。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其具有相当的争议性,同时由于其时代的象征,在老一辈人中仍具有生命力。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还记得在《红灯记》和《沙家浜》的片段欣赏中演员们标准扎实的唱功和精准到位的表演功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样板戏被称为“红色经典”,样板戏开了一个戏曲表现程式改革的先河。对传统程式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对现代人物利用程式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对音乐、舞台美术等方面的改革,应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戏曲改革、戏曲现代化的最高成就。 这一学期的中国戏曲鉴赏之旅就此即将告一段落,但我相信,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了解却仅仅开始,在未来还有更多宝贵丰富的戏曲文化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古老的中国历史如此悠久,先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文明,古迹,风俗,民情,如今,外国来宾来到我们这个大中国,首先要欣赏的就是令人啧啧称赞的京剧,他们游览了一部分的“大中国”,总要了解各式各样的民间戏剧,因为京剧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上留下蛛丝马迹,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中国风情,中国文化,不仅仅是我,我们还要呼吁更多的人留住我们的国粹,最后感谢老师在课上为我们做出的中国戏曲文化的精彩介绍。

电影《赵氏孤儿》人物造型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b11867870.html, 电影《赵氏孤儿》人物造型设计 作者:李芳 来源:《艺术大观》2019年第03期 摘要:本文以电影《赵氏孤儿》为例进行分析。该电影的服装造型是由陈同勋设计指导,人物服装精致大气,材质肌理感强,颇具浮雕质感,耐人寻味,本文将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影;肌理;褶皱 前言 《赵氏孤儿》是一部由中国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导演的古装题材电影,故事内容虽然老生常谈,但在陈凯歌导演手中,他运用自己最为擅长的古典美学题材刻画出赵氏孤儿与程婴颠沛流离的命运,并与屠岸贾三人纠葛复杂的伦理关系,给予了赵氏孤儿一些新的诠释,特别是影片的服化道设计秉承了陈凯歌导演与设计师陈同勋一贯高品质、高规格的设计与制作水准,且颇具新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 一、人物造型的服装肌理与色彩 该片的服装造型设计简约大气,着重在服装肌理与色彩上进行刻画,纵观全剧,服装似乎离不开一种似乎于水波纹褶皱纸肌理的布料,十分有层次感,不仅给观众以丰盈的视觉感,更是值得观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其中的深意与内涵。而在服饰色彩上的设计,也不仅体现出这段沧桑历史的厚重感,更是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且对于剧情氛围的渲染与情节发展的暗示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二、电影剧情和人物造型设计 片中程婴在痛失爱妻和儿子,回到物是人非的家中之后的服装,是在平时经常穿的衣服外面加了一件通身拖沓冗长、造型不规则的黑色罩衫,并且该罩衫肌理十分的粗糙不规则,有一种膨胀的泡泡感,在黑色的基础上更是增加了量的厚重感,体现出程婴心中的苦涩与沉重,细节之处这件罩衫虽然宽大不修身,但在袖口的地方却进行了绑口的设计,将内里的宽大袖口折叠捆绑了起来,并露出了一大段的内里袖口,这样的设计,看似不得体、不讲究的着装方式却正好体现出程婴失去妻儿,一个大男人帶着襁褓中的婴儿,他根本无暇顾忌自己的形象,反映出其度日的艰辛与不易。并且在这里的妆容上,程婴头上散落的一缕缕发丝与他憔悴的妆容,深重的黑眼圈也进行了造型上的呼应,程婴此时凄惨的形象跃然于画面中。且这样的窄袖设计,不同于宽袍大袖,在功能性上也更方便进行劳作,体现出程婴以孩子为重,对于父亲角色全力以赴的快速投入,对赵氏孤儿的用心抚养。 三、人物心理和服装造型设计

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

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 当我们在探求影视表演的语言技巧时,首先不能忽略话剧的语言技巧。因为谁都知道电影表演艺术晚于话剧表演艺术。早期电影演员许多是由话剧演员改行过来的,话剧与影视有着许多共同的特性或相似之处,尤其在语言技巧训练方面,话剧界率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吐字、发声、用气、共鸣等等。电影学院五十年来的表演课教学,从进入到片断开始,排练话剧就一直是个重要的阶段标帜。 在胶片尚不充足的年代和录像尚未诞生的时候,话剧的排演即是表演系学生必不可少的实习内容。用《第十二夜》、《伪君子》、《吝啬人》、《牛虻》、《娜拉》、《哈姆雷特》、《雷雨》、《日出》、《骆驼祥子》、《茶馆》、《赵氏孤儿》等等古今中外历史名剧的排演,培养和锻炼了影视表演人才。 话剧和影视在表演理论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和相似之处:二者都强调演员要化身成角色人物,都强调语言表达要生动自然,都强调语言的性格化塑造,也都强调语言要有行动性。只是演出的环境不同一个在剧场,一个在镜头前;一个要多次重复地排练和面对观众演出,一个是以即兴表演为主,演员面前没有观众。 在语言技巧上的不同之处有四点: (1)声音的达远性(气息充足传送的力度大) (2)吐字的清晰性(音强的力度与音长的延伸)

(3)语调的鲜明性(合理的放大与夸张) (4)台词的连贯性(按几幕几场的…自序完成) 在语言和动作的幅度上,话剧要求合理地夸张,而影视则要求绝对地收敛到与生活中一模一样。这也是由于演出环境不同所决定的。如若不然,剧场的后排观众听不清,看不懂;反过来,若影视语言动作像话剧那样夸张,则会失去影视的本性。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有哪些特征呢 其它戏剧形式如京剧、评剧、川剧、吕剧、越剧、晋剧、粤剧、豫剧等等,都带有表演程式化的特点,都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都需要借助乐器和锣鼓经的演奏来改变节奏。而话剧不需要锣鼓家伙点的激发,仅凭演员RC,目U本矛盾起伏的理解和演员心理节奏变化的感觉和体验,借助剧场观众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外部节奏泊然是包括形体节奏和语言节奏。 前面我们曾讲过电影是遗憾的艺术。而话剧演员每一次演出都有新的体验和提高,上一次的不足可以在下一次改进。话剧在历史发展中不断革新,不断进步,话剧舞台上活跃着体验派、表现派、超现实派、轻歌曼舞派、纪实派等等各路的群英荟萃、百花争艳,一派繁荣景象。 综上所述,话剧表演的语言技巧的特征可以归结为: 以接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及舞台动作为主要创作手段。 台词的重复表演与即兴表演相结合。

戏曲赵氏孤儿欣赏

中 国 戏 曲 欣 赏 论 文 院系:管理工程 专业:工程管理 年级:2008级 姓名:高鹏 学号:20080770512

从《赵氏孤儿》看传统戏曲的审美价值 《赵氏孤儿》是中国传统剧目中极富代表性的一个剧目,也是第一部传入欧洲的中国戏剧。它表现了弃恶扬善的伦理观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精魂的道德美,交融着人生忧患的深切感受和善恶分明的道德意识,具有较高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赵氏孤儿》是元杂剧中著名的悲剧作品,其主要情节是:春秋时晋国大将军屠岸贾蓄意陷害上卿赵盾,采用卑劣的手段向晋灵公进谗言,将赵盾全家大小三百余口诛尽杀绝,赵盾之子赵朔是驸马也未能幸免,赵朔之妻生下一遗腹子。全剧的矛盾冲突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命运展开。屠岸贾命令将军韩厥把守公主府门,但等孤儿满月时立即杀死,而赵家的门客、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放在药箱里带出,公主自缢身亡。韩厥出于正义,放走程婴后自刎。屠岸贾得知消息后,下令如果搜不到赵氏孤儿,就将全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全部杀死。程婴为了保护赵氏孤儿,拯救全国婴儿,找到退职中大夫公孙忤臼,二人商定,以程婴未满月的婴儿假作赵氏孤儿,交给公孙忤臼,再由程婴出面告发,屠岸贾非常奸诈,令程婴亲手拷打公孙忤臼,并当着程婴的面,将搜出的“赵氏孤儿”剁成三截。就这样,程婴以亲生儿子、公孙忤臼以自己的生命救下了赵氏孤儿。二十年后,孤儿长大成人,程婴将其身世详细告知,孤儿擒杀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这部动人心魄、壮怀激烈的悲剧歌颂了程婴、公孙忤臼等人为了正义自我牺牲的精神,集中体现了儒家忠义的道德观念。从《赵氏孤儿》可以看出,是否符合儒家伦理规范是衡量传统戏曲审美价值的主要标准。 中华民族的艺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艺术,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统治我国几千年一直影响到现在。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思想界的特殊地位,因此,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一种把艺术和政治教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这正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它自然会影响到中国戏曲的价值观、艺术观。所以,中国戏曲的传统特点以内容而论主要表现为“善”。其“善”也就是戏曲的社会作用、教育职能。 我们看看孔子如何论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肯定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起重要的作用,根据这个观点,孔子反过来对审美和艺术进行规定。 《论语》有两段记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 子谓《韶》:“尽美也,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也,未尽善也。”(《论语·八佾》)第一段记载告诉我们,孔子从韶乐获得了很大的审美享受。韶乐为什么能使孔子产生这么大的美感呢?第二段记载回答了这个问题。孔子认为,韶乐不仅符合形式美的要求,而且符合道德美的要求。武乐则不完全符合道德的要求。可见,在孔子看来,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必须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孔子还把“美”和“善”区分开来,而且在这种区别的基础上,要求把艺术中的“美”和“善”统一起来。 《论语》的另两段记载也说明了孔子的这个思想: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第一段记载是说,“乐”作为一种审美的艺术,不只是悦耳的钟鼓之声,它还要符合“仁”的要求,要包含道德的内容。第二段记载是说,一个人如果不仁,“乐”对他就没有意义了。两段记载都强调了同一思想:在“乐”(艺术)中,“美”和“善”必须统一起来。孔子认为,艺术可以在人的主观意识修养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一种艺术都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只有符合“仁”的要求的艺术才能起到这种作用。 总之,孔子认为艺术必须符合道德要求,包含道德内容,才能引起美感。也就是将艺术对人的陶冶作用,具体化为对伦理观念的匡正上。那么道德内容、伦理指的是什么呢?孔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