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龙陵汪氏宗谱

龙陵汪氏宗谱

龙陵汪氏宗谱
龙陵汪氏宗谱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

目录

序言 (3)

汪氏起源 (4)

祖德 (6)

祖训十要(一) (6)

祖训十要(二) (6)

祖训十戒 (7)

心正 (7)

字辈 (8)

龙陵县汪氏信祖裔孙取名字派 (9)

族谱 (10)

第一支系 (11)

第二支系 (14)

第三支系 (15)

第四支系 (16)

历代人物传略 (17)

始祖墓居 (18)

附注一创谱与重修祖墓 (19)

附注二族裔人物简表 (20)

附注三族裔现居详址 (21)

附注四原版序言 (22)

附注五原版前言 (23)

附注六原版后序 (24)

汪氏历史名人 (25)

后序 (30)

序言

所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得闻我族历史悠久,自古族众贤良,有识之士遍及天下,身为族之后世子孙,不胜荣耀,故而溯流穷源,知燕冀贻谋之有自。

幸得认字些许,故浏览史书几部,阅得汪氏记载甚多。但自先祖移居彩云之南,历时百年有余,而今族众已达十一代贤良子孙,但关于世族之泛源,有处可寻者唯七代先祖有庆所著《汪氏宗谱》,寥寥数页并不足于助后世子孙朔流穷源、抚今思昔,以致睦族敦宗、承先志,以德业光前。然,我等自“有”字派以下之后世子孙,必叩谢先辈有庆汪老大人之先恩,晚年尽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我族撰写此谱,为我等留下唯一可查之宝贵宗谱。

时代在进步,我族众岂能不与时俱进,而坐享先辈之功?先版《汪氏宗谱》虽承有编者精力无数,但因时代不同,所识文字多为繁体,致使后人阅读多有不便,我虽不才,却有改写之意,以便查阅。欲把先版《汪氏宗谱》重新修改、排版、以打印装订成册,但因才疏学浅,又逢假末,时间紧迫,无力承先祖之志,完备此谱,只凭个人愚智,补充所闻些许,万望我族见谅。

如先辈所言:族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国史详明,足示国有英才;宗谱之修,足示族有达人。诚请族之贤人达士,修错扶正,以备我族之谱,传之流远。

第一支系九代孙国兴于长河故基执笔

二零一二年岁夏月

汪氏起源

一、起源

汪姓起源于安徽的汪芒氏的汪姓和山东以邑为姓的汪姓,是我国早期历史上汪姓在南北方繁衍的中心地带。其中北方的山西省境内发展成了一大望族。东汉末年,汪文和迁居新安(今安徽歙县),发展成为新安一带望族,唐代汪华封越国公。世居今安徽歙县,家族甚旺。宋代以后,汪姓迅速繁衍起来,成为我国南方的一个典型大姓。

汪氏最早是源自商代汪芒氏之后。汪芒氏又称汪罔氏,是防风所改,防风是夏朝诸侯之一。夏朝国君禹召集群神到会稽山,防风氏因为晚到而被禹杀头。进入商朝,防风氏的后代就改为单字汪氏。汪氏子孙即是商代汪罔氏后代,而其祖先又是夏朝诸侯,所以汪氏的渊源悠久源长,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

商、周后的春秋时代,又有一支汪氏子孙出现。鲁国国君成公的支庶儿子被封到汪邑,其后世子孙就以邑为氏而姓了汪。这一支汪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直系子孙。

197年汉龙骧将军汪文和避乱渡江南迁,孙策授其为会稽令,遂居于歙县,为徽州汪氏一世祖。其十四世孙汪华生有九子,后裔在境内分布最广,故人称"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华之后"。歙、黟为汪华长子建和第八子俊之后;婺源、休宁、祁门为汪华第七子爽之后;绩溪为汪华第九子献之后,构成徽州汪氏放射形分布。屯溪靖阳节等古徽节令盛会中所抬神像中的汪公、二相公、九相公等,便是汪华及其第二子、第九子。古徽州历史上的汪氏名人主要有宋宰相汪伯彦,元末明初理学家汪克宽,明医学家汪机、戏曲作家汪道昆,清画家汪士慎、数学家汪莱,民国国务总理汪大燮、画家汪采白等。

还有一支是翁氏分化出来的。据史料记载,福建泉州有翁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六子处休分姓汪。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二、郡望堂号

堂号:

"越国堂",唐代汪华封越国"忠勤堂",明代汪广泽封为忠勤伯。另外,汪氏还有堂号"平阳"、"六桂"。

郡望:

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新安郡:晋时由新都郡改置,相当于今天的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隋代玫歙置,后来移到了歙县。

六桂:就是"六桂联芳"的誉称,分布在古代的泉州。治所在地闽县,相当于今天的福建全省。后来改为闽州。唐代景云年间改武荣州置县。

三、云南省龙陵县汪氏起源

江西人氏明齐谢氏,为鼻祖;生一子有伦孔氏,为远祖;生五子:仁章、义章、礼章、智章、信章,从小勤奋好学,贤良好善,深谙为商之道,长而各自为商。礼章、信章经商至滇,商贸于此,定居龙陵县镇安镇双寨未返,礼章未偶无继,信章得配孺人熊氏,在此繁衍生息,因此信章为裔孙之始祖。

始祖信章生有一子,忠庆,祖太熊氏。后因种植大烟移迁今龙陵县腊勐乡

长岭岗村长河(汪家寨),至今仍有“石猪圈”“大烟地”等地名流传。忠庆有四子,取名:青、雲、德、露,由此世系分为四支,各支子孙繁昌,继而移居各地。

祖德

于穆我祖如在心中勤俭持家忠厚报主

草菜垦荒诗书为圃典范如昨后嗣继武

总的宗旨是希望儿孙能很好的立身处世、对国家能尽忠、对父母能尽孝、为兄能友让、为弟能礼敬、为父母能严教子女、为人则谦逊和平勤劳俭朴、知书识礼,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祖训十要(一)

一要敬宗溯源二要管理清正

三要族众和睦四要拥护族规

五要求息讼端六要各安生理

七要诗书继世八要孝悌忠信

九要祭尽其诚十要世系不紊

祖训十要(二)

一要遵守国法二要孝顺父母

三要和睦九族四要尊敬长上

五要和睦乡邻六要亲师爱友

七要勤耕苦读八要奉祀完善

九要教育为勤十要兄友弟恭

祖训十戒

一戒忤逆父母二戒败坏伦常

三戒干犯长上四戒以老杖幼

五戒兴祠好讼六戒拜把烧香

七戒游手好闲八戒异姓乱宗

九戒生伤斗殴十戒以众欺寡

心正

存心公正,才是修身之本,心正修身,自然会得良果,若口是心非,奸邪为能,虽吃斋念经,神佛从何而灵?终归自欺欺人。

字辈

字辈:

名字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由于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字辈谱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字辈起源:

最正式的字辈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

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

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正式的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

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

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

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

字辈形式:

对于字辈的形式,通常情况有类诗体和对联两种。

字辈应该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

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体现在,虽然有一定的格式

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通

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

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龙陵县汪氏自始祖信章来龙镇安近两百余年,可谓历史悠久,根深业茂,随

着时间推移,自有分支衍派,徙地迁居,现汪氏遍及腊勐乡长岭岗村长河、大

垭口村大槭树、中领岗村大猪圈、大龙白坟寨、潞江蛮棒、龙江上龙勐柳老

街子、勐兴沟心寨创业社、缅甸勐哟锡钵等地,分布面广,住地远隔,有的

不按统一字派取名,致使不同地方长幼难别,甚至叔侄共派,祖孙同名,既妨碍

族内交往,又将贻笑他姓,为连宗亲族、分序长幼,故应统一字派。

统一排行、辈谱,是一件好事。统一了就要执行,变为现实,取名时就要按照辈谱(字派)字取,取了就要在社会交往,社会生活中使用,望我族裔按照如下字派起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明辈份,辩长辈、晚辈的目的。如果只写在族谱上,记在纸上,那就失去了“统一排行”的现实意义。

龙陵县汪氏信祖裔孙取名字派

同如大有家兴

发成明德广

春生茂盛豫

志勇刚强桂

青史惠玉长

乙庚丙壬远

久留富连芳

族谱

江西:

鼻祖:汪明齐祖太谢氏(生一子:汪有伦)

远祖:汪有伦祖太孔氏(生五子:汪仁章、汪义章、汪礼章、汪智章、汪信章)云南龙陵:

一世:汪信章祖太熊氏(生一子:汪忠庆)

二世:汪忠庆祖太熊氏(生四子:汪青、汪雲、汪德、汪露)

由此世系分支:

第一支系:三世青祖裔孙

第二支系:三世雲祖裔孙

第三支系:三世德祖裔孙

第四支系:三世露祖裔孙

正段氏

贵段氏

历代人物传略

信章始祖信章来镇安为商盈聚,阡陌垄畝,处世准纯,善化是非,言行忠信,继志祖德

忠庆二世祖忠庆幼入当宫勤读,长而仁志,继父教而忠值,行事清达,德配孺人熊氏,以养以训四子繁昌,家道仁宏。

如开五世祖如开中心好善,固庄阡陌,生计平康,行施怜贫。

大元六世祖大元耕商两忙,肩背劳碌,综扣布匹,微利盈赊,存心报祖,故铭刻建墓至孝尽忠,家道宏兴,后裔昌炽。

有显七世祖宅心仁厚,热心公益,为族倡导春秋祭祀,捐资公银储存。

有发七世祖有发幼入私塾读儒,长而田畴,民国末年,为国民党保长,大势沧桑,被免破镜,伤逃缅甸,加入黄唐,执干戈为社稷,返回故里争战几场,在芒市华桃林坡终归阵亡(1952年)。

家旺八代,1951年,方十一岁,随父逃缅,为久父随黄唐返里干戈,不幸阵亡,子失父兮,吃住无方,幸得缅老照料,受佣饥尝,遂长而俑,俑而走俑,俑至台湾而俑,劳资盈赊,婚配廖氏,定居台湾,子女繁昌。

家润八代,幼小聪颖勤学,长而筹务,谦逊处世,热心公益,不受别人唆使,如建始祖墓,报劳办理完善。

始祖墓居

礼祖落业镇安向阳寨,一生营商,未偶无璋,晚年寿终葬于向阳寨后山,历经约180多年,至一九九零年,修建320国道工程占道先祖仙居,后裔竭诚,徙迁于木瓜树垭口土塚享息。

信祖世居双寨,老寿告终,殡于镇安大东门外小坡石茔铭刻,历享180多年,至一九九零年,镇安坡改梯工程建设,毁茔灭塚,裔孙竭诚,于一九九二年昭穆徙迁于木瓜树垭口同始祖太建城求乐。并由族裔捐资于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九日落典重建,以慰先祖之亡灵,示子孙之贤良。

创谱与重修祖墓

倡导创谱和修建始祖墓人员名单:

汪有贵汪有庆汪家亮汪家润汪家方等

时间:公元一九九八年三月

公元一九九八年四月初四日在故地长河汪家方宅召开族众代表会,参会族众:

汪有贵汪有庆汪家润汪家才汪家增汪家志汪家方汪家宽汪家全汪家相汪家强等。

经会议:

一、族贤代表,热心支持,捐资建墓立碑;

二、为使今后全族长幼辈分不乱,决定创谱;

三、当举族裔泽浥清理编写撰刊祖墓碑序;

四、按分支世系捐资,每支捐资捌佰元,四支共计叁仟贰佰元,待至完工落典,当

族众注销。

碑墓完工时间:公元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

时下全族户数共计43户

全族人口约460余人

此次寻根溯源,怀报祖德不捐资二户:

汪有筛汪家增

此款由所系二、四两支代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