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六同步精编讲义: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Word版含答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六同步精编讲义: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Word版含答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六同步精编讲义: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Word版含答案
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六同步精编讲义: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体系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2016年6月7日柳州日报报道 柳州市柳南区的骆某因拒缴生活垃圾处置费,结果领到了全市首张拒缴生活垃圾处置费的处罚通知单: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近日对骆某下达了处罚决定,依法对她罚款540元。

思考探究:对骆某征收生活垃圾处置费的依据是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哪条制度? 提示:收取生活垃圾处置费可让骆某承担其治理责任,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1.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1)最高层次: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第二层次:“三同步”、“三统一”战略方针。 (3)第三层次:三大环境管理政策。 2.贯彻三大环境管理政策和制度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谁污染,谁治理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下面一则通知,完成1~2题。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2016~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16年×月×日

1.该通知贯彻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A.预防为主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D.环境影响评价

2.该市制定这个考核办法的目的是( )

①将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目标中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③将环境保护作为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④使环保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1.C 2.D 第1题,通知中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关键词,说明它贯彻的是“强化环境管理”这一政策。第2题,该考核办法适用于全市的所有区域,并不仅限于城市环境;②和④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目的。

3.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国不断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材料二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表。

(1)分析表中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

(2)通过表中数据判读我国污染治理责任的变化。

(3)企业应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解析:第(1)、(2)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不断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比重不断上升;这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第(3)题,要想避免“先染污,后治理”,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对废弃物进行科学处理。

答案:(1)国家预算内资金比重下降;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大幅上升。

(2)政府承担的责任减小,企业承担的责任增大(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3)清洁生产或发展循环经济;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市地处渭河干流流域,根据断面出境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月平均浓度状况,四市需要向陕西省财政厅缴纳污染补偿资金。

(1)分析上述四市需要缴纳污染补偿资金的原因。

(2)四市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渭河干流流域的水污染?

解析:第(1)题,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市同处渭河流域,对渭河有污染行为,因此对渭河污染负有责任。第(2)题,防治水污染应对症下药,工业、农业、生活各方面都要减少污染物排放。

答案:(1)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四市地处渭河干流流域,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居民

生活废水大量排放到河流中。

(2)工业实行清洁生产,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轻污染;对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减少枯水期用水。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滦南四中高二地理教研活动(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 地理科学能力既应该包括一般科学能力,也应该包括地理学科特有的科学能力。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2、综合思维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3、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 ——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4.地理实践力。 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还学会了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三.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 第二就是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能要求一时的成绩,更多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学习习惯。 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去应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成绩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让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 四.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由来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6775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由来示范文本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由来示 范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ISO14000标准介绍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总称,它同以往各国自定的环境排放标准和产品的技术标准等不同,是一个国际性标准,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统一标准的功能。 它由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行为评价

(EPE)、生命周期评估(LCA)、环境管理(EM)、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等7个部分组成。 其标准号从14001至14100,共100个。 我国于1997年4月1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将已公布的五项国际标准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等同于国家标准GB/T24001、GB/T24004、GB/T24010、 GB/T24011和GBT24012正式发布。 这五个标准及其简介如下: 1、ISO14001(GB/T24001-1996)环境管理

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描述了对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认证/注册和(或)自我声明可以进行客观审核的要求。通过实施这个标准,使相关确信组织已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2、ISO14004(GB/T24004--1996)环境管理体系--原理、体系和支撑技术通用指南该标准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进行阐述,向组织提供了建立、改进或保持有效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议,是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的工具和教科书。 3、ISO14010(GB/T24010--1996)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该标准规定了环境审核的通用原则,包括了有关环境审核及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任何组

关于谈谈对地理科学的认识

谈谈对地理科学的认识 摘要: 我学习地理科学前对地理科学的认识,以及之后对地理科学的认识,还有地理科学的特点,要如何学好地理科学,对地理科学的态度。 关键词: 地理科学认识特点方法 金秋九月我怀着对大学的憧憬来到师院。当初选择地理科学这个专业之前,我比不太了解地理科学的这个专业。当时总以为地理科学让人认识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懂得四季五带、气候,教会人看地图,知道哪里的旅游景点好而已。在没有学习地理科学这个专业之前,我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就是那么狭隘。 然而,在开始学习地理科学之后,我才逐渐认识到地理科学的博大精深,才晓得之前对地理科学的认识只是冰山一角。地理科学不仅让人了解各地方的风土人情,会看地图,懂得四季五带的划分,还让我们了解地球的整体知识,了解地势地貌的知识,懂得气象学、气候学的内容。地理科学中还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世界地理学等等。 在学习地理科学之后,在上了地理科学导论课之后,我了解到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其中地图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地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学要求我们掌握其基本原理以及各种地理现象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和表现形成,同时具有分析应用地图的能力。地球概论也是一门先行的基础课程,为地理科学专业和其他基础课程提供地球整体知识。地球概论了解地球及其宇宙环境、天体运动规律及其运动的相互关系,让我们感受到天体运动的奥妙,如:十二月十日的月全食,我们看到了美丽的红月亮,那是多么的美妙啊!地质学让我们了解地球的结构、矿物、构造运动,与地球的发展简史,让我们知道广西区内主要有石灰岩。 同时地理科学还是一门研究性学科,其中有许多实践课程。我们有许多次野外考察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健的体格,能经受住各种野外环境的严酷考验。我们在考察的时候要细心观察,及时记录。这就要求我们学好各科专业知识,才能在野外考察的时候充分运用各种知识,才能及时记录下来。野外考察是获取第一手科学资料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要重视野外考察,不能抱着出去玩玩的随意心态,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地理科学博大精深,囊括万千,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地理科学是一门研究范围十分广泛的科目,是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概念、对象和执行主体。 2.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及实施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3.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环境问题不是单靠技术所能解决的,还必须借助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手段。 2.环境管理的概念 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二、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 1.环境管理的对象 (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政府:政府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又是被管理的对象。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 (1)主体:国家和政府。 (2)作用:确定环境保护方针大计、颁布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管理条例和国家行动计划。 三、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1.环境管理的手段 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

2.对公民的要求 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境法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自身行为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利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案件的发生。 3.公民违反环境法律的原因 (1)经济利益的驱动。 (2)不懂法律。 1.单靠技术手段不能解决任何环境问题。(√) 2.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3.要协调“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该得到满足”和“发展经济不能超出生物圈耐受的极限”,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是( B ) A.制定法规B.环境管理 C.公众参与D.限制发达国家的发展 4.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 A ) A.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B.经济手段、环境技术手段 C.教育手段、新闻媒介手段 D.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5.世界环境日当天环保部门都会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此举在环境管理中所体现的管理手段是( D ) A.法律手段B.行政手段 C.技术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 读教材P76图5.1,探究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内容。 (2)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为:________,合理布局,综合利用,________,依靠群众,大家动手,________,造福人民。 (3)说出我国环境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和两控区。

关于我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关于我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 中进一步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充分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联系。 早在20 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会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很难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面对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到在校是一个“无用的学习”过程。那么,让在校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接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立地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下述价值追求:使学生领悟和认识地理学科在解释周围环境、不同尺度区域乃至全球的各种自然特征与人文现象中的独特作用;初步学会选择与评价空间位置,能够理解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理解地理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感受地理学的美,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形成对自然的人文关怀,更好地适应生活、欣赏生活、规划生活;认识地理对于未来进一步学习的作用;能够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世界,不断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的途径有很多种,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渗透。 1 .关注地理环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理解地理在生 活中的重要性 关注地理与服饰、地理与饮食、地理与民居、地理与 出行、地理与防灾减灾、地理与旅游、地理与疾病防治等, 阐述其中所蕴涵的地理背景和原理,使学生认识人们的日常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2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习题含答案湘教版选修6

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国家环保总局环监局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可设定12万元/日;水污染不低于2 600元/日。据此完成第1~2题。 1.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 A.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B.谁污染,谁治理 C.强化环境管理 D.环境保护 2.对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企业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资源( ) A.水 B.大气 C.环境容量 D.土壤 解析:第1题,对污染企业罚款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贯彻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第2题,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空间,还提供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场所,环境容量也是一种资源。 答案:1.B 2.C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据此完成第3~4题。 3.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 ) ①重大工程建设②区域开发③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④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政策( ) A.预防为主 B.三同步 C.强化环境管理 D.三统一 解析:第3题,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属于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不是其评价的范围。第4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政策。

答案:3.D 4.A 2013年7月6日,广西贺州市发生水体镉、铊等重金属污染事件。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表 示:“将组织对所有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实行最严厉的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据此完成第5~6题。 5.在对污染企业惩罚的措施中,“罚款”依据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 A.征收排污费制度 B.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C.“三同时”制度 D.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6.事件发生后,贺州市政府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②谁污染,谁治理③强化环境管理④考核决策者的政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罚款”是对污染企业浪费环境资源的一种惩罚措施,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第6题,“排查”是“防”,“实行最严厉的措施”贯彻的是“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答案:5.A 6.C 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 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7~9题。 7.“排污交易”依据的是制度( ) A.征收排污费 B.污染源限期治理 C.三同时 D.环境影响评价 8.“排污交易”对类企业有利( ) A.造纸 B.钢铁 C.有色冶金 D.微电子 9.“排污交易”是环境管理中的手段( )

学习地理的意义

我们与地理的日子 如今的中国在这个传统教育的管制下学生们学习似乎成了一件痛苦的事,大家都在质疑究竟我们在学些什么。学习讲究的是“学以致用”,可是如今又有几门学科做到了这一点呢?而地理恰恰是少数学科中的特例。 首先,我们要对地理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地理课是我们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了解祖国最最基础的部分,以及了解世界最直接的学科。应该可以说是与我们的生活最为贴近的学科之一,而它的内容更是包罗万象…… 大至宇宙空间,小至一棵树,以及我们生活中的种种,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应该知道与了解的。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 当然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是我们学习地理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一切可以说一定能看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而且地理学科可不止有利于个人,更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包括人口、资源、环境、工农业的进步与改善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们通过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了解到了有关地球构造,气候气象,世界版图,自然现象的很多知识,更了解了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了基本的地理技能;使我们同学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了解了更多有关我们祖国的知识,更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当我们在地理老师的口中了解到了有关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是如此的严峻时,了解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孩子没吃饱饭,甚至连干净的水都没的喝,当知道如今知道用那么些国家正在被海水吞噬时,我们是如此想帮助他们,可是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此时,地理显得是那么的重要。由此可见“学好地理,建设祖国”并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地理课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少年来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并学以致用很有必要。我们要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而且地理学习也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与惊喜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次次被那些宏伟的景象所震撼,当我们把玩着各种岩石时,惊叹连这普通的石头在地理学中都如此充满了神秘,让我们不由得想继续探索下去…… 对于地理的学习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与地理的日子充满欢笑,充满感悟,充满反思,充满惊叹,充满好奇,虽然有时会为小小的考试所烦恼,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知道学好地理的重要意义与作用。我们从不后悔与地理一起的日子……. 高一(4)倪杰(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5.1认识环境管理教案新人教版选修6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学习目标】: 1.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思想以及中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通过案例认识实行环境管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案例和活动明确环境管理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环 境法知识。 【学习重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及环境管理的对象、执行主体、手段 【学习难点】:实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方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 【学习过程】: 一、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 1.解决环境问题时技术的局限性 2.公产与环境资源退化 【学生活动】(分组探讨)案例1探究活动: 1、三个牧民都增加了奶牛数量后,三个农民 的收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每个牧民都可以自由地增加奶牛数量? 3、为什么草场不能保证每个牧民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当三个牧民意识到上述问题后,为了增加奶牛数量发生争执时,应如何解决? 5、怎样能够做到在环境退化之前就能够避免资源滥用现象的发生? 【探究结果】 1、如果三个牧民都增加奶牛数量,三个农民的收益都会减少。 2、3、由于大气、水、河流、地下水、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物,势必造成滥用资 源的倾向。而草场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这片草场上放养的奶牛数量无限制地增加, 最终会有一天,这片草场完全退化,再也无法在此放牧。 4、理性的方法是协商解决,并减少奶牛数量。 5、可以给草场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并在牧民中广泛宣传,自觉执行;必要的时候可 以运用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强制执行。——环境管理 3.环境管理 概念(补充):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指控制污染行为的各种措施。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 按照经济建设和生态规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教育和新闻媒体等手段,通过全面系统的规划,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调整与控制。简单地说,环境管理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目的: 核心: 二、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环境管理的对象:个人、企业、政府 通过阅读表5、1,了解不同管理对象的环境管理内容。 2.环境管理的执行主体:国家和政府 3、环境管理的手段: (1)主要手段: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2)其他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三、中国的环境管理 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 图5.1中国的环境管理基本构架,通过读图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①我国的环境保护三大政策: ②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③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 【学生活动】阅读“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行动”,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五”期间重点实施 的10项工程。

我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我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阳逻一中邱中国 中学地理学科的专业性强,它以整个地球为对象,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地球、地图、世界气候和自然带以及分洲区域地理等基础知识;掌握阅读和运用图表、地图的初步技能,初步懂得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涉及的时间悠久,地域广阔,加上内容复杂,且以描述为主,理解难度大,背记知识多。令人感觉烦杂,枯燥乏味。面对这些情况,如何教好这门课?十几年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 一、认清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 教与学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决定教学的效果。从两者关系看,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师的“教”,归根结蒂为了学生的“学”;“教”的好坏要通过“学”的好坏来衡量。这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以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原意学、容易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老师除自我主观努力外,必须取得学生的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采取了如下做法: 首先,自己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备好每一堂课。对于备课教案的作用,很多老师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也许是习惯使然,对备课教案的依赖性很大。不备好一节课,不写好详细的教案,就好象心里没有底一样,我是不敢进课堂的。并做到每一节课后有小结。五个班级,每讲完一个班,都对教案进行补充完善,发现问题,改进教法,力求精益求精;我觉得只有充分地备好课,作好有关方面准备和设计,才会胸有成竹,从容上阵,忙而不乱。 其次,注重讲好绪论课,打响头一炮。“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绪论课讲解什么叫地理学。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等问题,教育学论文,是一门课的总纲;是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习自觉性和兴趣的关键课;是给学生第一印象,为日后课程铺道路的奠基课。因此,我牢牢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现象讲起、与人类生存悠息相关的生产、生活资料之源泉,沧海桑田的变迁,威胁人们生命财产的地震开始,引出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通过对比中国地形图和展示中国名胜挂图,提出了:为什么形成了地形的如此格局?为什么中国气候东南湿润、西南高寒、西北干旱?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祖国的名山奇峰为什么如此奇丽多姿、栩栩如生?等问题,揭示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神奇感和求知欲;又跟大家交底:地理作为中学七科统考学科之一,经过短短两年的学习,就要参加全市的地理结业会考,考试成绩将按50%的比例计入中考升学成绩,并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着重阐明教与学的关系,希望同学们以主人翁的态度为学好地地理这一学科而共同努力。 第三,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注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语言,来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结合“地理就在身边”教研活动,几乎每节课都穿插与本节知识点有关的联系学生实际的资料。比如:讲气候,就联系长岛的气候特点;讲季风,就联系本地的冬夏风向;讲地层,就联系海边悬崖的层叠现象;讲地震,就联系长岛地震频繁的原因;等等。使课本知识结合于实际,使理论知识具体化,抽象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教法学法两手抓,重视学法指导。教法和学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好的教法,就谈不上培养科学的学法,它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但有只研究教法不一定就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学法,对学法的指导实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一个教师来说,通过自己的教学能够形成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才是自己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强调学法指导,才是抓住了根本。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通过教师的“教”去指导学生的“学”: (一)凸显前后知识点的内在因果联系,交给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比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及感想

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以及感想 地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由来已久,地理教育作为学校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在我国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然而进入到20世纪末的中国地理教育却陷入了困境,地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已下降到令人担忧的地步。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地理学科教育价值的重新思考。 地理学科教育内容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从远古到今天无时无刻不与地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变得越来越密切。人类最初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起始于对居住环境和取食环境的有意识的选择。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直到现代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经过了依赖、顺应、掠夺到协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地理知识不断积累,地理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人地关系的理论由曲折通向坦途。这些都体现了这样一种必然的结论:地理知识相伴于人类而产生,地理知识相伴于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地理学科教育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生产力。地理科学的发展,对社会进步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中,一方面,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丰富充实了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地理知识的积累,可以引导人类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活动,从而进一步加 深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从中世纪的远征探险开始,每次地理发现必定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和社会震动,推动了社会产业的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在地理研究方面的运用,使人们对地球环境乃至宇宙环境在更大范畴和更深层次上有了了解。如计算机制图使制图速度提高了许多倍;遥感

技术的运用亦延长了人们的视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当然,地理学科理论的发展,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尽全是有益的一面,与其它事物一样,地理学科理论的发展,亦走过了曲折的过程,如人地关系的探索,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世界人民经过了两次大的浩劫,追其根源与德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有关。“地缘政治地理学”成为一种政治上的工具,为统治者所利用。这种理论目前仍被西方政治家所推崇。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理学科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及地理教育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社会的需求促进了地理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地理知识产生和丰富的过程也是地理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古代的地理教育主要是通过言传身教来实现的,传授的内容主要是辨认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寻找食物来源和如何避灾。在中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为了获取更多的贵重金属和香料,以及对传播基督教的热忱,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加快了,各种探险活动风靡西欧,地理知识信息成为重要的商业信息。与此同时,因探险活动的需要,亦促进了地理教育的产生。据史料考证,15世纪的葡萄牙为了航海贸易的需要,出现了地理研究的专门学校,对水手和船员进行航海、测量、绘制地图等与地理相关的专业培训。17世纪中叶夸美纽斯率先主张地理在学校教育中单独设科教学,而19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奠基人洪堡和李特尔为地理学科体系的创立做了大量的工作。 随着地理知识的丰富和地理学理论的发展,地理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方法上,都较过去有了全新的发展。近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对资源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规范及参考文献格式

《中国环境管理》论文规范要求 《中国环境管理》(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国际标准刊号:ISSN l674—6252国内统--TIJ号:CN ll—5806/X)是由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管、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主办的中文核心期刊。为了保证期刊出版质量请论文作者按照下列要求投稿。 征稿范围 有关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环境规划、环境科技、环境工程、环境信息系统及应用、环境认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论文;环保J:作经验、环保工作进展及其他有关学术、技术论文。 论文规范要求 1论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名、摘要、关键词 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中英文作者姓名、中英文作者单位名、中英文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政编码;必须包括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英文内容单独放在正文之前。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避免使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词,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开头不用定冠词。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即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和过程、结果和结论(中文一般不少于200字),采用第三人称写法,不要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避免出现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中文关键词(3-8个)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不能采用英文缩写。 2正文 正文篇幅一般在3500-7500字左右,包括简短引言、论述分析、结果和结论等内容。文中出现的外文缩写除公知公用的,首次出现时一律应标有中文翻译或外文全称。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要有中英文图/表序和图/表名。图中文字、符号、坐标中的标值和标值线必须清晰,出现的数值都应标有明确的量与单位(无量纲除外)。 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是国内外正式公开发表的并且在文中确切引用的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文章、学位沦文、报告、报纸文章、国家(国际)标准、专利、电子文献(网络、磁带、磁盘、光盘)等等,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号,且应在文中相应的地方标示。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应少于5条,且大多应为近5年之内的文献。 4作者简介、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如果论文涉及的是有关的基金项目的研究内容,须注明基金或资助机构的名称、项目编号,交稿时需附交项目文件复印件。 来稿文责自负,要遵守职业道德。如摘引他人作品,务请在参考文献中予以著录。署名的作者应为参与创作、对内容负责的人。所有署名作者本人都应对该文的署名顺序认可,署名不可以随意变更。 未录用稿件不退回作者,作者本文须保留论文底稿。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育慧南路1号10号信箱编辑部邮编:100029 电话:010.84636357(兼传)、84665835、84665836、84665690 E-mail:HRl4000@sohu.com

地理·选修6(人教版)练习:第五章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 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 (一)教材第74页案例 案例分析:案例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由于大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森林等公共物品没有明确的产权,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费用效益决策原则使用环境资源,并排放废弃物,这势必造成滥用资源的倾向。此外,从案例中给出的具体计算数值可以看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然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说明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以上两点共同说明了环境管理对环境保护、协调各个利益集团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二)教材第77页思考 思考提示:1.可从环境管理的重要性方面来回答。 2.总体来讲,我国的环境管理中法律、行政手段使用较多,但法律和政策还有不成熟之处,存在着监督力度不足、执法不严以及执

法难、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明显薄弱、宣传教育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侧重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相关的资源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草原法》《煤炭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农业法》《渔业法》。 (三)教材第79页思考 思考提示:有两个原因经常造成犯罪人“无意识犯罪”或者存在侥幸心理。 (1)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产权所有不明确,管理主体不直观,容易造成人们任意使用的倾向,使人们产生攫取自然资源和肆意排放污染物似乎不需要付任何费用和承担责任的错觉。 (2)环境犯罪的危害、后果往往不是直接显现出来的,经常是没有直接受害者,或者受害者较多,难以找到诉讼的主体,对于“受害的环境”而言甚至不可能成为诉讼主体,凡此种种属于“控告者空缺”。 因此加强环境法规的宣传,让个人了解哪些行为是环境法所制止的,了解环境法是如何认定犯罪后果的严重程度等内容将有利于减少犯罪,对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精校版【湘教版】选修六:5.2《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学案(含答案)

精品地理资料·精校版 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2.理解贯彻三大环境管理政策的重要性。 一、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或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①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②负面影响。 2.“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③同时设计、同时施工、④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该制度是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实现预防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政策 1.排污收费制度 污染物排放后占用⑤环境容量资源,必须征收一定的费用,征收排污费,可使排污者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1)含义: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治理⑥时间、治理⑦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2)类型:⑧区域或流域的限期治理,行业的限期治理,⑨点源的限期治理。 思维活动 1.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哪些? 答案《环境保护法》第四章对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了总结,并作出了11条规定。目前我国环境管理的制度措施主要有八项,即:(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三同时”制度;(3)排污收费制度;(4)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5)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6)排污许可证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三、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具体落实到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

负责的⑩行政管理制度。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以?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的,通过科学、定量考核指标体系,使环保工作切实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思维活动 2.为什么说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答案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是公共财产,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实施环境管理的手段有多种,由于国家和政府的最高权威性,可以利用法律和行政干预强制性地约束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有效地遏止环境的大规模恶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实施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探究点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是指通过实行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自1984年起在我国得到广泛推行。 材料二我国的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和“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是怎样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 (4)“三同时”是指____________,属于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的________制度。“三同步”、“三统一”属于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的________原则。 答案(1)强化环境管理 (2)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 (3)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对其进行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控制。 (4)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环境管理环境保护 反思归纳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中国的环保政策

中国的环保政策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 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 大政策八项制度,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 环境管理”这三项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 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三大政策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 环境保护政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 污染水平。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 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 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政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 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 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 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解 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政府的作用。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政府 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 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 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 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 量考核。 八项制度 一、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 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明确了一个区域、一个部门及至一个单位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者和责任荡围,理顺了各级政 府和各个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关系,从而使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能够得到层 层落实。这是我国环境环保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 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学习目的

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学习目的 地理学科的特点与学习目的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 1(综合性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或现象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即整体性。如自然地理要素有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人文地理要素有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交 通运输、城市、人口等,整个体系是一个内在联系完整的有规律的综合体。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整个景观的变化,而任何一个要素和部分的发展变化也要受到整体的制约。地理学研究范围如此之广,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此之密切,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及的。因此,学习地理时,务必先分解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研究各个要素本身,然后 再用综合的联系的观点去研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区域性 地理综合体千差万别,地理学科的内容离不开各个具体的区域,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区域和区域之间存在着地理环境及经济结构的地域差异,表现出无可替代的区域特征。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就是研究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我们在学习地理时,要从区域性出发,突出地区和国家的主要特征,综合某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和经济 人文方面特点,与其它地区相比较而显示其特性。 3(空间性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非常广阔,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空间是一个具有长、宽、高的三维空间,空间性指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三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是学习地理极重要的方面。学习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的空间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政治地理与经济地理位置;继而弄清地区内部地理事物如地形、河流、湖泊、气温、降水、植被等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以及经济资源、工业部门、主要农林牧产品、交通运输 线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配置原因。 4(动态性 现存的地理事物是过去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我们得随时留心它的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例如,华北被称作干渴的大地,到2010年,这里需要多少水?从何而来?都需要作出预测。地球上地理现象十分宏大,学习地理就要求我们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把地理事物同它所处的时空位置及其它事物联系起来思考,才有可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如上所述,综合联系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分析比较各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并放到一定的空间去研究,是地理学习的思维特点。掌握综合性、 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是我们学习好地理学科的重要前提。 二、地理学科的学习目的 1(地理学习的动机 地理学科是中学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科学体系中有自己的立足点,尤其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些学生觉得从地理知识中,可以知道很多国内外风土人情,很有兴趣;有些学生为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也有的出于以后旅游的目的;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为了应付高考……在这众多的学习地理动机中,我们最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五章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 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 了解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的层次及三大环境政策的内容。 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中国环境政策体系 (1)最高层次: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2)第二层次:“三同步”“三统一”环境保护战略方针。 (3)第三层次:中国三大环境管理政策。 2.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对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开发或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并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三同时”制度 ①含义:指建设项目中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②目的:防止新的污染源产生,实现预防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之一。 3.贯彻“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 (1)排污收费制度 ①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对环境容量资源的利用,必须征收一定的费用。 ②排污收费,可使排污者尽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有利于节约环境资源。 (2)污染限期治理制度 ①含义:对特定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的强制性措施。 ②类型 a.区域或流域的限期治理。 b.行业的限期治理。 c.点源的限期治理。 4.贯彻“强化环境管理”政策 (1)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①依据:国家法律规定。 ②目的:落实各级地方政府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③措施:将环境保护作为各级地方政府和决策者的政绩考核内容,纳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中。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以规划为依据,以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为目的,通过科学、定量考核指标体系,使环保工作切实纳入政府议事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