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王浦劬 -政治学基础考研笔记(背诵版·精简版·育明教育版)

教育学333考研lucky笔记高清版(1)

333教育综合笔记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笔记使用说明 【1】教育学原理相对于其他三科目来说,理论性较强,但与教育现状联系紧密。教育原理与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部分都有相通之处。建议复习要把握整体框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诵。考试中很多大学会结合生活中教育实际(现状)出分析题,或扩展性的自我发挥类题目。这类提高题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多关注新闻与教育发展。笔记中有复习框架,复习注意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记忆表格等,方便大家理解、记忆。 【2】蓝色荧光橙色字代表重点,是很多学校333教育综合常考的知识点,重点内容下面主干的语句、关键词、关键句用橙色加黑字体突出,这是必须背熟练的内容。 【3】树形图中打V代表历年各校考过的真题,知识点后用红色详细标注了各个学校考过的真题,例如:17北京名,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名词解释;17北京简,代表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简答等,17北京论,代表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考过论述题。以此类推。 【4】有超纲内容补充,这要结合自己报考学校历年333教育综合的真题来看,如果你报考的学校真题中有超纲内容,补充的超纲内容最好要看看或者相应的内容要记忆背诵。从总结2010到2017年各校333教育综合200多套的真题来看,大多数学校出题很循规蹈矩,不出超纲内容,那么,对于自己报考学校不出超纲内容的,只需要把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完全掌握就可以,超纲的内容可以不看。笔记中,超纲内容已用斜体来标注,便于分辨。【5】建议前5遍复习,不管重点、非重点,大纲内要求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看,以防学校出偏题,之后几遍复习,可以重点内容重点背(后面标注考过的真题越多说明越重要),历年各校333真题从未考过的就不要看了。另外,注意自己报考学校每年333的真题,每题都要背得非常熟练,很多学校都会有考过的真题再次出现!!! 【6】对于有的学校喜欢出选择题(如华中师大、南师大),辨析题(山东师大),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小的知识点,例如:出现“第一”、“最早”、“标志”等知识点要注意一下。有些内容笔记中已经有相应的标注。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准备,也可参考311 的真题或者311相应每章节的题库。 【7】根据上一届同学的反应,相信大多数人的素质还是很高,但是也不排除例外。在自习室复习的时候,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复习资料,有的同学出去吃饭的空隙,资料却被别人拿走了,这样情况,真的很影响您的心情,耽误您的复习进度! 【8】333笔记是由本人学姐亲自整理,累计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参阅很多教育方面的资料,更新、修改、增加、完善所有的知识点,助您考研一臂之力,金榜题名! 【9】欢迎各位学弟学妹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本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学科。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分析 (一)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道德政治观 1.孔子:“政者,正也。”-仁义礼智信。 柏拉图: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亚里士多德:国家等同“最高的善”,是人们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道德政治观的根本弱点: (1)从哲学思辨出发,具有浓厚的“神秘和思辨的色彩”; (2)掩盖了社会阶级对立和利益冲突。 (二)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神权政治观 1.“君受神权”、“天人感应” 托马斯.阿奎那: 黑格尔:绝对精神 2.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三)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1. 法家-韩非:政治就是用权 马基雅佛利(意大利):政治是夺取权力、掌握权力的必要方法的总和。 马克斯.韦伯(德国):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利或力求影响力的分配。 哈罗德.拉斯韦尔(美):权力的形成和分配。 2. 权力政治观: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恩格斯)。 (四)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 1. 孙中山:“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吴恩裕:政治乃是用用公共的强制力对于众人之事的治理。 G.庞顿和P.吉尔(美):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地集体活动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 麦肯齐(英):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的进程。 2. 众人管理政治观的特点: 政治的公共性;政治的管理性 (五)其他观点: 政治是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的过程; 政治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 1.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3.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一)政治的涵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考研教育学各科笔记

教育学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的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教育学的任务与教育的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依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 教育学也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我国的教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教育,批判地继承教育遗产,吸取当代外国的有益的教育经验,阐明教育的普遍规律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原则、内容、方法,用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1.教育的萌芽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比外国最早的、古罗马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早300来年。但萌芽时期所有的教育学方面的著作,无论是我国还是欧洲,都多属论文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和雏形。 2.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学(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论》,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班级授课制,教育原则。德国,康德,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出版了《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一阶段,教育学已经具有独立的形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现象的描述过渡的理论的说明,开始运用心理学知识。但是,论证方法,不是依靠与自然现象相类比,便是采用思辨式的演绎和推理,未能运用实证和试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因而,还未达到真正科学化的地步。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英国,斯宾塞,《教育论》,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详解版背诵笔记(第一章、第二章)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详解版背诵笔记 (第一章)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理性,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这一政治观既忽视了并非所有众人之事都有具有政治性,又忽视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这些都影响了它对于政治含义把握的全面性。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名词解释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 名词解释 【政治】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利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政治关系及其所发展规律的科学。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利益关系】指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只见的社会联系 【利益矛盾】是利益关系的一个侧面,他指不同利益主体只见以及他们共同利益只见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的一面 【政治权利】实际上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的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聚集形成的一种力量,他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利主体用有的对其他社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利客体的制约力量。 【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所体现的利益关系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政治关系的直接活动表现,它是人们在特定的利益关系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政治统治】在权利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构建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而构建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换成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利主体与其他政治社会力量和社会成员只见构建权威与服从关系。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统治行为 【政治管理】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的双重驱使下,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协调和解决利益关系的利益矛盾,实现社会共同利益要求,必须承担社会公共只能,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这一行为就是政治管理行为。 【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他是政治权力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政治体系】政治体系是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和制度的体现,是政治社会组织和政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教育学基础最详细笔记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准确的定义: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A、实践性 B、耦合过程 C、动力性 D、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 二、教育的三要素★★★ 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1、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 2、理解其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使命 3、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是能够根据自己对于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发展状况或趋势的认识,来引导、促进、规范个体发展的人。 4、教育者这个概念是对其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规定” ②学习者:使用“学习者”这个概念的原因。有两个: 1.“受教育者”将教育对象看做是被动的存在,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 跟“学生”相比,“学习者”更能概括多种教育对象。 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同一。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 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④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系统。没有教育者,教育活动就不能开展,学习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没有学习者,教育活动就失去了对象,无的放矢;没有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图、再好的发展目标,也都无法实现。因此,教育是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系统,是上述三种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 三、教育形态的概念:是指由上述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形式变化。★ 四、教育形态的分类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 制度化的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3.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 五、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 3.心理起源 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相传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2019教育学考研——311科目笔记整理 第一章道德的发展 一,品德的界定 1,品德 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面临一系列道德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人格倾向。 2,道德 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驱使来支持行为规范的总和。 3,两者关系 1)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2)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因而离不开社会;道德的发生发展有赖社会的发展。 3)品德的发展有赖个体的存亡,但它不研究道德的具体内容和评价自身。 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1,过程 a) 理性化过程(名词解释或填空) 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儿童道德成熟的要点,首先是他道德认识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儿童道德水平最明显的表露在他的道德判断和推理之中。 b) 社会化过程 形成由“自然我”向“社会我”的转化 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实际上是一种合作的道德)到自律(选择或填空题) 2,柯尔伯格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定向阶段 2)工具性的相对定向主义习俗水平 3)人际协调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和秩序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 6)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具有个人独立判断的标准) 重点实验:两难性实验 四,情操 三种分类方式 1)宗教的情操,道德的情操,认识的情操,审美的情操 2)道德情操,审美情操,理智情操 3)麦独孤的分类:爱的情操,恨的情操,敬的情操 五,立身处世态度的类型 1,傲慢莽撞,盛气凌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怯懦退缩,与世无争的立身处世态度。 3,胸襟坦荡,开朗坚定的立身处世态度。 六,道德行为的构成因素 雷斯特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很多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一、学校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28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2人。 二丶湖南师范大学参考书籍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49教育学基础综合。

其中专业课的749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有指定参考书籍和大纲。学校要求复习按照《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说明》涉及的相关书籍复习。凯程教育的老师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刘铁芳主编:《学校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孙俊三、雷小波主编:《教育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 张传燧主编:《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缩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燕良轼主编:《教育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因为教育学考研专业课的分数占300分。所以凯程教育的老师强烈建议刚开始备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同学们从教材开始,而且教育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 附录:18年考试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749]考试科目名称:教育学基础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 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分析方法 第一节政治的含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道德政治观分析 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因此,它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者伦理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在中西方文明史上有长久的影响。中国儒家学说关于政治即“公正”的阐释,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就是最大的“善”的看法,都是其典型体现。 道德或者伦理政治观是从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社会价值判断的角度对于政治进行的解释,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应然”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揭示了社会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政治的的期望和价值要求,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衡量标准。 但是,这一政治观有其弱点:它仅仅从“应然”的角度出发把握政治,因此,不能现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同时,它以抽象的伦理价值掩盖了社会利益冲突和权力过程,因而没有深刻揭示社会政治的本质。 2.权力政治观分析 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典型代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在西方,16世纪意大利政治学家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思想史率先把道德和政治权力分离出来,认为政治本质上就是获取并保持权力。现在西方诸多思想家,如马克斯。韦伯,哈罗得。拉斯韦尔等也从权力角度定义政治。 权力政治观主张从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内容,其认识和把握政治的角度强调“实然”性,因此,又被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观。 这种政治观触及了政治的现实内容,尤其是指出了权力这一政治的重要内容。 但是,它忽视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也没有指明权力背后的实际动因,没有看到“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因此,对于政治本质的把握是不深刻和不全面的。 3.管理政治观分析 在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就是管理政治观的代表人物。他曾从管理的角度来简明地界定政治,他说“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 当代西方政治学家从管理公共事务来探讨政治涵义的,也不在少数,如美国政治学家G.庞顿和P.吉尔认为:“政治活动可以被认为是与对人的集体生活的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政治学家也指出:“政治是‘参加一个社会的全面管理’的进程。” 认为政治是对众人之事的管理,把握了政治的两个特性,一是政治的公共性,二是政治的管

2019年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很多考南京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一丶南京大学历史简介 南京大学创建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进行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南京大学于1954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到1965年,共招收276名研究生。1978年,南京大学又一次成为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4年,南京大学被列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单位,1995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对全国33所研究生院综合评估中南京大学名列前茅,被批准正式成立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的建立,标志着南京大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南京大学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以及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的行列,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二丶南京大学参考书籍 南京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64德语或265法语 ③625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其中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专业课625教育学基础综合是自主命题,没有指定参考书和大纲。 625教育基础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复习,凯程教育的老师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三、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

政治学基础笔记_王浦劬_第二版

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人们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学说。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为西方政治学开了先河,其理论以古希腊的城邦国家为分析对象。这一时期的政治学也被称为古典时期的政治学。 2.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欧洲封建社会完全处于神权的统治与支配下,政治学成了神学的分支,神权政治学的代表人物是A.奥古斯汀和托马斯.阿奎那。他们的学说是蒙昧主义、禁锢主义的政治学说。 3.自由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的政治学。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代表着资产阶级思想革命的先声。马基雅维利和博丹最早创立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主权理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期,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社会实证主义学说的出现,标志着资产阶级由革命转向保守,标志着西方政治学逐步转向庸俗。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政治要求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社会学说的重要思想来源。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政治学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研究院创立,标志着西方政治学进入现代时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特点 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 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奴隶社会的政治思想。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商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的思想。到西周,则加入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表明当时的政治思想主要围绕统治的合法性和统治手段展开的,它们反映了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 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春秋国时期社会政治的大变动,为政治学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这一时期出现了政治学说“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学说主要有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学派。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封建社会的政治学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家政治学说占据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统治地位,同时也大大禁锢了其他政治学说的发展。儒家政治学说在其长期发展中,逐渐达于精巧和成熟。 4.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政治学。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除了传统的儒家政治学说,先后传入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政治主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三大政治学说相激相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取得了胜利。 5. 社会主义时期的政治学。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979年后,政治学在中国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未来它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 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哲学原则。唯物辩论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根本方法。 2.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途径。历史研究方法、经济研究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和利益分析方法。 3.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重要方法。科学的调查研究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基本程序。 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际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政治权力作用方式。 政治权力作用的方式有指令方式、压力方式、规约方式、说服方式、奖酬方式、处罚方式、暴力方式等。政治权力的作用从政治关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是实现其主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籍;其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 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政治权力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首先,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都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的;其次,社会政治体系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的;再次,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 从社会生活来看,首先,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接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其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反作用,它能够极大的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权利的定义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有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特定社会力量主

经验贴教育学考研如何做笔记

经验贴|教育学考研如何做笔记 2020考研现在正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教育学考研的考生们现在肯定被各科的笔记所烦恼。对于考研,知识的累计是必须的,但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记笔记方法,你只能把知识记到笔记本上,而不是你的脑子里。 为了更加有效的帮助同学们,今天博仁考研小博就来为大家重点梳理一下在教育学考研中面对大段大段的笔记,我们该怎么去攻克它们。 一、做笔记到底有多重要 首先,我们先要了解在教育学考研的备考中做一份笔记的重要性,其实做一份属于自已的笔记是一位考研成功学生的必备选项,笔记也可以真实的反映自已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到各位考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笔记也是一个注重过程的事情,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二、到底笔记该怎么去做呢 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可以根据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总结自已一直害怕的知识盲点,知识点的杂、乱,每次见到的题型就发怵,这个部分的内容可以多花一些时间作为一整个模板集中整理一下。 也可以根据关键词整理,在做笔记的时候,并不需要你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进去,只需要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关键词放进去即可,这样在后期复习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已所整理的关键词边回忆边背诵,整个知识点内容便串了下来,自已看懂就好。 三、各阶段的笔记如何使用 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笔记就是框架细化的词汇,会做到比较细的程度,并且用两种颜色的水彩笔分别来表示哪些是细节点,哪些是大的框架;第二个阶段的笔记是在第一个笔记的基础上更加的细化,标出具体细分的123。其实不管大家做两个阶段的笔记还是三个阶段的笔记,都应该把笔记做的越来越简单化,达到在最后的考试中映在你的脑海里。 四、做笔记的几个误区 下面是博仁考研小博为大家总结的在做笔记的过程中的几点误区,大家希望不要模仿,要及时避免。 (1)不要把做笔记简单的理解为拿来主义,就照搬照抄书上的或者讲义上的知识点这点是非常不可取的,笔记也是代表了你自已的思想,照搬照抄的话就是把别人的思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六编 政治发展(下)【圣才出品】

第三章政治民主 一、判断题 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对外经贸2013年研) 【答案】√ 【解析】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这是政治民主的基本特征之一。 ①政治民主首先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这种自由权利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行的。 ②政治民主还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民主政治不承认有任何政治特权和社会特权,而规定任何公民,不管其个体差异如何,在政治生活中都应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 二、概念题 1.民主(四川大学2011年研;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研)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 (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以特定的社会经济为基础的,同时,它又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 (2)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在生产力发展的特定阶段上,社会生产关系集中表现为阶级和阶级利益,因此,在特定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民主也具有阶级性;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民主常常体现为一种原则、一种价值或一种工作方式; (4)民主是一种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民主是一种特定的国家形态和形

式,它不同于其他国家形式之处在于它承认公民在政治上拥有平等的权利,并从制度上规定这种平等的权利能够得到实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民主内涵的这些论述原则,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2.政治民主(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研;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9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民主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势。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政治民主具有如下特征:①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②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③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④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⑤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⑥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3.政治民主化(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政治民主化就是政治从专制集权向民主过度,以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政治民主的过程。 三、辨析题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二版)》笔记详细版1234(全)

政治学基础(王浦劬)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教育学考研必看——教育学原理经典笔记——教育与社会

---------------------------------------------------------------最新资料推荐------------------------------------------------------ 教育学考研必看——教育学原理经典笔记——教育 与社会 教育学原理经典笔记-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有关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一)教育独立论 1、代表人物:蔡元培于 20 年代提出 2、主要观点: (1)、教育应独立于政治和宗教,全权交给教育家(2)、教育行政独立(3)、教育思想独立(4)、教育内容独立(二)、教育的国家再生产理论 1、代表人物: 葛兰西 2、主要观点: (1)、教育研究应分析国家政权与意识形态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国家既通过学校满足经济活动的需要,又通过经济的(社会劳动)、意识形态的(民主权利)和心理的(幸福、美满、闲暇)的手段赢得劳工阶级对国家政策的同意和拥护,从另一个方面实现国家霸权(3)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实施反映了国家霸权的需要,国家利益被设定为课程合法性的绝对基础。 教育学考研 q1781973630 (三)、人力资本理论(60 年代) 1、代表人物: 舒尔茨于 60 年代提出 2、主要观点(1)、人力资本是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2)、人力资本投资包括个人在教育、卫生、医疗、为了获得就业机会进行迁移所付出的费用以及为了接受教育所 1 / 8

放弃的费用,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部分(3)、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是当代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4)、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比物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快得多(5)、当代经济生活中资本积累的重点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四)、筛选假设理论 1、代表人物: 迈克尔史潘斯于 1973 年提出 2、主要观点: (1)、其本前提假设: 雇主由于不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因而雇用的决定便成为一种不确定的投资,成为一种风险投资。 但雇主可以通过个人属性和特征间接地了解求职者的生产能力(2)、信号和标识: 求职者的个人属性可分两类: 信号与标识。 标识: 可观察到的但不能改变的个人属性,如年龄;信号: 可观察到的隶属于个人并且可以改变的属性。 信号和标识可以表明一个人的生产能力(3)、教育成本与能力呈负相关: 每个人的能力是固有的而且是不同的,教育不能提高一个人的能力,但却能反映一个人的能力,支付同样的成本,能力较高的人能够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力较低的人只能获得较低的教育水平。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国际政治)【圣才出品】

第一章 国际政治 7.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国际政治 1.国际政治的主体 (1)国际政治主体的定义 国际政治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也是国际政治关系的承担者。 (2)国际政治主体的基本特征 定义 基本特征 国际政治的主体 主权国家 类型 国际组织 国际政治的含义 其他国际政治主体 国际政治的含义 基本含义 基本特征 联系 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 利益构成和内容不同 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政治主体地位不同 政治权力关系构成方面不同 政治权利关系方面不同 国际政治

①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要求 利益要求是它们参与国际政治的根本动机与主要目标,利益既是国际政治主体活动的根本动机,也是国际政治主体追求的实质目标。 ②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行为能力 要求具备参与国际社会的相互交往、表达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并影响其他国际政治主体的能力。 ③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特定的实体形态 国际政治主体具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态,而特定的组织形态,是国际政治主体的基本依托。这些组织的形式、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的行为与行为方式,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的内容。 (3)国际政治主体的类型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政治主体。 ①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主体,也是构成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实体单位。按照国际法,作为国际政治主体的国家,必须同时具备四方面的基本要素: a.有固定的领土 b.有定居的居民 c.有统一的政权组织 d.具有国家主权 在这四个要素中,国家主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它对于国际政治生活中的国家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第一,国家主权是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第二,国家主权是国家成为国际政治独立主体的必要条件。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笔记详细版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 第一章政治 第一节政治的涵义 一、若干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 具有代表性的政治观主要有: 1.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道德。从道德和价值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并且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但其从哲学思辨出发而不是从社会显示出发分析政治,仅仅从应然的层次和角度解释政治,不能现实的反映社会政治生活。 2.政治是对于权力的追求和运用。从实然的层次上对政治的解释,但他忽视了政治生活中确实存在着特定的价值和道德,因而不能解释政治活动中价值和道德的作用,也没有正确解释政治生活的社会目的和追求。 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把握了政治的公众性和管理性特征。但这一政治观并没有深刻说明政治的公众性的本质含义,同时忽略了政治除了管理性之外,还有统治性的一面。 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政治活动的基本对象是社会价值物,政治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是分配社会价值物的决策活动,这种分配是权威性即合法强制性的分配。但他没有揭示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及其方式形成的深层动因,同时,把政治活动仅仅限定于分配性决策,有片面性。 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这种政治观典型地具有客观唯心主义性质。 其它还有一些别的政治观。这些政治观都没有能够深刻的全面地确定政治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释政治的基本角度是社会关系,其确定政治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同时,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上,政治关系有不同的内容。阶级社会中,政治内容主要是相互对抗的阶级之间的关系,在消灭了剥削阶级以后,政治内容则主要成为人民内部的关系。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在政治生活中,一切政治现象都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经济利益和要求,通过国家政权可以得到特定方式的集中而充分的反映、实现和保证。在阶级社会中,国家政权关系到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指社会中的公共权力问题。 4.政治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和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一样,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矛盾运动,其产生、发展、变化乃至消失,都遵循着特定因果联系的规定性,都有其客观内容,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政治活动过程中,政治又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特点,要求人们从实际出发,具体地、现实地把握政治,在把握政治生活规律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其方法和尺度,政治又是一门艺术。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是阶级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三、政治的定义 确定政治的内涵应满足三个必要条件:一是政治这一范畴的周延性:二是政治这一范畴的确定性;三是政治这一范畴的本质性。 政治定义是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这一定义有三基本点:其一,强调社会政治关系是围绕着一切特定利益,通过社会公共权力形成的,力图概括一切政治现象的特征;其二,强调一切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的权利和利益要求才具有政治性,区分了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其三,指出了政治的本质内容是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另一方面它包括了利益、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三个基本方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