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2014年第22期

科技管理研究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14No.22

收稿日期:2014-04-09,修回日期:2014-06-09

基金项目:安徽省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方式与机制创新研究”(1302053085)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4.22.005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胡达沙,王

辉,王智源,李潇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合肥230026)

摘要:我国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张以创新驱动替代要素驱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而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对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模式与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创造性地将其分为促进文化与技创新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的协同融合模式与创造新型文化业态的互动融合模式。同时笔者对知识创新链进行重塑分析,并提出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创新驱动发展;文化;科技创新;融合中图分类号:G30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4)22-0018-05

The Study of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under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HU Dasha ,WANG Hui ,WANG Zhiyuan ,LI Xiaoy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China )

Abstrac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proposed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which advocated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instead of factor -driven development ,as the long -term momentu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incid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nnovation -driven growth strategy.This paper thoroughly analyzed the mode and mechanism of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organic integration mode was creative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collaborative integration model which promotes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ustry ;the other is the interactive integration mode which creates new cultural formats.Meanwhile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remodeling of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chain ,and then proposed the integration pattern of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cultu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因而文化与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强调以创新推动发展而有别于生产要素驱动发展的新型发展战略[1]

,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战略政策。因此,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加快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形成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发

展路径[2]

。1

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模式与机理

文化与科技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形式,前者是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后者是社会

进步的灵魂[3]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关系错

综复杂。而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主要可以分

为两种情形—

——协同融合和互动融合。协同融合指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产业在相互作用下实现共同发展;互动融合则是在两者的相互交融中催生一种新型文化业态。1.1协同融合

协同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的作用总和。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协同融合是指文化与科技创新两大系统的要素的协同行为导致的要素匹配、溢

出与协调,从而形成了联合效应(如图1)[4]

。1.1.1文化对于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第一,观念更新效应。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但也往往成为阻碍科技创新的绊脚石,特别是传统文化的双刃剑效应愈发明显,因此需要更新观念,

胡达沙等: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图1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协同融合

形成创新文化,进而注入科技创新实践之中。首先,培养创新理念,形成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其次,去除体制性障碍,形成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第三,破除陈规陋习,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第二,要素注入效应。科技创新必然是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能成功,整个创新过程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因此在关键时刻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人员的精神品质与信念,只有文化才能促使开拓

者积极面对创新过程中的困难[5]

。同时文化也影响着科技创新人员的创新价值,只有明确而又准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引领创新方向,实现创新目标。

第三,竞争引致效应。由于文化产业竞争的加剧使得文化企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增加文化产品的附加值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消费需求,这也恰恰成为了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如3D 技术在电影产业中的普及便是最有利的佐证。

1.1.2科技创新对于文化的促进作用

第一,技术溢出效应。技术溢出导致的文化与

科技创新外延式融合是最为常见的融合模式[6]

。几乎每一项对于文化可能产生影响的科技创新都会同步运用于相应的文化产品之中,如通过IT 通信等技术建立地毯式或定点式的信息送达渠道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速度更快、受众范围更广。除此之外,文化表达形式也伴随着科技创新而不断丰富,如数字影像、LED 、激光特效等技术都在改变着传统的文化符号。

第二,关联带动效应。一项科技创新注入文化产品之后,往往产出不止一种文化产品,如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随之而来便出现了包括在线电影、电视、游戏、电子书等品种繁多的文化结果,这自然会不断加速成果转化,丰富文化内涵。

第三,优化升级效应。随着科技创新,文化的内容、形态、传播等各方面都不断地受到影响,文化企业为了占据市场份额而大规模地应用先进的技术,工艺的改进与效率的提升最终导致了文化产业的优化升级。1.2互动融合

随着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业态不断冲击传统产业,而诸如动漫、网络游戏、手机媒体等新型文化业态的不断出现便是文化与科技创新互动融合的结果,即文化与科技创新相互影响、相互

作用后产生聚变效应,进而形成了新型的文化内容与形态,催生了新型文化业态(如图2)。新型的文化业态作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一个极点,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党的十七大报告曾指出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而2013年财政部也陆续投入财政收入2.97亿元支持了97项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用以推动新兴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图2文化与科技创新的互动融合

虽然各种新型文化业态的形式不一,但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类形成机制:

(1)原有的文化内容借用高科技后形成的新型文化业态。此种文化业态是建立在原有的文化内容基础上,运用了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工具而形成的与原有文化相区别的形态后所产生的新型文化业态。虽然该种新型文化业态有“换汤不换药”之嫌,但由于高技术所形成的竞争力是传统的文化产业所不具备的,因而也形成了独立于传统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数字出版产业便是此类文化业态的典型,它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技术基础上,将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于光盘、磁盘等介质中,信息的处理与接收则借助计算机或终端设备进行,强调内容、生产模式、运作流程、传播载体和阅读消费、学习形态的数字化。数字出版产业目前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网络图书、网络期刊等新业态。

(2)科技创新时代带来的新型文化业态。此种新型文化业态是建立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文化创造,其不仅在形态上与原有的文化形态相区别,而且其内容也是基于高新技术的运用而产生的,因此,在原有的传统技术条件下并不存在此项文化内容。以网络为基础的系列文化产品均属于此类文化业态。如网络游戏,它是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而网络语言则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语言形式。因此,如果没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游戏与网路语言作为一种文化业态是不可能成长的,而各种新型文化业态也必然会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而更多地涌现。

9

1

胡达沙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综上,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模式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模式

融合类型融合条件

融合结果融合实例协同融合

经济性要求、产业融合耦合度、无壁垒

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创新及发展数字影像技术的应用带动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互动融合经济性要求、高

技术发展及广泛应用

创造新型文化业态

网络文化、数字文化产业

2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下知识创新链的重塑

知识,即人们通过学习或经验获得的事实、技能和领悟,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因而,知识创新是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天然耦合,文化创作的本身就是一种知识创新,同时科技创新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创造的过程。因此,重塑知识创新链是分析是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表现的重要方面。

知识创新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创造与知识扩散过程,是通过对知识进行配置、扩散、整合,从而产

生新思维并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7]

。基于以上的认识,知识创新链则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于创新参与主体通过知识的运用以实现知识体系的经济化和知识内容创新化的过程。从微观上可以将知识创新链分为3个阶段:上游主要负责知识创新前的市场调研与知识创新的研发;中游负责具体的生产与制作;下游主要指商业推广与用户的体验与消费(如图3)

图3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下的知识创新链

2.1知识创新链上游2.1.1市场需求的调研

市场需求是创新的原动力,其对于创新的拉动力是主要的,Debra M Amidon 甚至直接将知识创新链称为以“顾客满意”或“顾客成功”为导向的链式知识创新模式。肯定市场需求对于知识创新的主导作用并不否认知识创新的自身动力,知识创新的自身动力对于知识创新也是必要的,但在知识创新链中,所被创新的知识往往按照一定的规律向产业化演变,这也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加速知识经济化、

合理配置先进生产要素的市场行为。不仅如此,在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背景下,对于市场需求的把握将呈现出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等特征,因为随着互联网等高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得数据的搜集与统计更为及时、与真实市场也更加相符。2.1.2知识创新的研发

知识的研发是创新的关键,也是价值增值的起点。随着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研发呈现多样化与效率化。首先,受高技术的影响,研发主体大众化,而不再受限于艺术家、设计者、科学家等特定人士;其次,科技创新,如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等能以更为丰富的形态为创作者呈现设计思路和产品雏形[8]

,为研发主体提高研发质量和效率;第三,科技创新融入文化之后展现了更多文化形态,开阔了知识创新的范围与思路。2.2知识创新链中游

知识创新链的中游主要是将无形的、零星的想法整理成为创新性的系统知识,进而将其产业化生产的过程,这需要根据在市场调研阶段的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地向市场生产能呈现创新知识的媒介,如CD 、书籍、视频等载体。在这一阶段,随着高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生产边际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如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出版产业得以高速发展。同时,在科技创新作用下的知识创新可以呈现不同的文化业态,拓宽或延伸价值链,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价值。2.3知识创新链下游2.3.1传播推广与保护

在知识创新链的传播推广阶段应同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播,另一方面是知识产权的保护。由于高技术的运用,营销技术得以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为高效地建立分销渠道,达到确立市场形象、提高知名度的传播推广目的,因此,传播推广的难度大大降低,更为关键的问题则聚焦到了在创新知识的传播过程中如何防止知识产权受到侵犯。这需要在文化产业中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并进行相关制度建设;同时建立严格的授权与被授权的营销网络,尽可能减少侵权行为对于知识创新链的影响。2.3.2满足市场需求

科技创新对于创新知识的消费的影响尤为明显,其直接引发消费者对于新鲜事物的体验欲望,如好莱坞推出的3D 技术便催化了人们新的消费习惯;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还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如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无纸化阅读的兴起等。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与科创新的有机融合贯穿了整条知识创新链,科技创新是知识创新链的催化剂,不仅可以加速知识创新的效率,使得创新周期缩短,还能扩散知识创新成果,表现形式多

2

胡达沙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样化;而与科技创新相比,文化作为知识的根,始终在知识创新链中充当核心作用,只有文化本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呈现更多的业态,知识创新链才能真正得到延伸与扩展。因此,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极大影响着知识创新链的重塑,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动力之一。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路径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必须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制度创新优化产业发展环境,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产业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提供机制保障;产业创新完善产业创新发展体系和平台,如知识体系、科技引领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资源整合体系、成果应用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创新项目研发平台、创新企业融资平台、创新产品交易和中介平台以及知识产权平台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科技创新推动产业链升级,完善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基本工作机制,增强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以制度创新、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为主体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笔者主张从法律建设、政策引导、市场传导与企业策略四方面着手,努力实现文化与科技创新在宏观(要素层面)、中观(产业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中的有机融合(如图4)

图4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路径

3.1

加强法律保障

法律保障是从事各项活动的基础,而知识创新作为一项从事知识的创作、生产、流转和消费的活动更是如此,因此在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法律保障中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首先,制定知识产权及相关产权法律,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创作者的知识产权被侵犯,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相关收益可以在创意者、企业、销售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合理分配。其次,制定相关法律为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背景下的新型文化业态提供法律依据,如数字文化产品等,通过法律法规的建立以确保其数字化过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3.2完善政策引导

国家政策支持是实现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党中央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

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2年2月

)、《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2012年6月),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是从创新高度为实现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基石。

3.2.1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之后形成的新型文化业态往往具有“多头多级”管理的特征,如在横向上的行政管理部门一般包括科技部、文化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而在纵向上也往往包括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等相应的管理体系,其在管理上极易出现横向与纵向的权力冲突(积极冲突与消极冲突),造成争夺行政执法权或法定职权缺失的现象。鉴于以上的现象,应积极推进综合行政执法、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实现行

政执法权力相对集中[9]

,如广东省于2008年1月首创数字出版管理处,专门负责数字出版一体化管理。3.2.2推进文化科技园区建设,实现文化科技产学研一体化

在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应以相应的载体为依托,结合我国实际,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文化和科技融合基地,同时结合相关的科技项目与规划促进文化要素与科技资源的协同创新具有较强的实践

意义[10]

3.2.3打造具有中华文明特色的知识创新链

在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的过程中,文化是创新的知识能否获得价值认同的核心,要重视文化本身的影响。而我国在世界各国中具有鲜明的中华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在政策支持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特色,对于弘扬中华文明的知识创新予以相应的政策优惠,打造具有我国特色的知识创新链。

3.3健全市场机制

文化与科技作为两种资源,在利益驱动下,市场必然会将二者作用在一起,并最终实现有机融合,因此,完善的市场机制必不可少。笔者认为健全的市场引导机制需要从尽可能地降低要素流通成本与交易的公平公正性两方面为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奠定基础。

3.3.1降低要素流通成本

市场应进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这包括项目研发平台、融资平台、产品交易与中介平台、知识产权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等,使得文化与科技资源的信息流通顺畅,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风险与交易成本,有效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3.3.2知识创新价值链的公正评估

价值链的公正评估是知识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

1

2

胡达沙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研究

的重要保障。公平公正的价值认同会让知识创新者有动力去参与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知识创新之中,而具有高价值的创新知识不能得到公平的对待必然会挫伤创新者的积极性,因而,市场应建立健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知识创新评估鉴定中心,为文化与科技融合后的创新知识提供公平公正的价值评估服务。

3.4制定企业战略

企业基于利益的驱使,是对市场需求最敏感的主体,同时也是最终实现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的生产者,因而制定相应的知识创新战略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4.1建设创新性企业文化

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往往都具有积极、开放、合作等几个特征,为尽可能地培育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应从员工自身与外部激励环境入手。首先,加强创新价值观的培育,通过讲座、素质拓展活动、文化宣传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价值观强化活动,促使员工形成用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价值理念[11];其次,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对在知识创新方面具有贡献的员工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12]。

3.4.2建立创新人才体系

文化与科技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其中的关键,而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是多领域融合的产物,兼具文化与科技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更是难得,因而,企业不仅需要制定自主的人才培养计划,还需要引进外部人才;与此同时,公司还需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与选拔机制,为优秀的人才提供令其能够脱颖而出的通道。

4结语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政策,而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文化产业是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低碳产业,因此,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相一致。与此同时,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又是一个涉及要素层面、产业层面及企业层面的复杂系统,其不仅包括了文化与科技两大系统,还经常会受到外部系统或环境的影响,因而文化与科技创新会因不同的融合模式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并最终会影响到知识创新链的重塑,因此,在分析文化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问题的研究与实践中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保持二者之间必要的张力,从而保证文化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陈曦.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的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13(3):42-45

[2]朱峰.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路径[J].前线,2011(11):30-32

[3]梁美建.考虑协同效应的并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24):96-99

[4]林坚.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双轮驱动[G].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高峰论坛论文集,2012(12):1-7[5]雷舜东.文化与科技创新融合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8):15-26

[6]彭英柯.文化科技融合理论研究———基于产业融合机制角度的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3(8):75-78

[7]和全生.知识发展的类生物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8(4):679-684

[8]顾江,郭新茹.科技创新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升级路径选择[J].东岳论丛,2010(7):72-75

[9]马晓黎.我国行政执法体制弊端及其改革[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4):69-71

[10]王志刚.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J].求是,2012(2)54-56

[11]吴晓江.创新价值观是创新文化的核心要素[N].文汇报,2009-08-03(6)

[12]钟荣丙.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基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角度[J].改革与战略,2012(9):101

-105

作者简介:胡达沙(1955—),男,江苏泗水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王辉(1989—),男,浙江海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王智源(1968—),男,安徽合肥人,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管理。李潇颖(1991—),女,安徽泾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

22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 ..下载可编辑..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科技创新论述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集中收入了这方面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这本书,对于我们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推进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并把创新摆在五大发展理

念之首,强调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摘编》第一、二、三部分,深刻阐述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同志提出的一个重大论断,是对创新与发展关系的新认识。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是多方面的,包括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等,但科技创新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要。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十六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力量格局。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在十八届五中全会讲话中,同志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不足,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因此,必须把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公务员读本(共60题,共10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讲终要落实到()这个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上来。[2分] A政策 B资金 C人才 D技术 正确答案: C 2.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要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育()人才。[2分] A重点行业,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B重点专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C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应用技术型 D重点专业,重要地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答案: A

3. 就两个市场发展来看,()方式仍占我国科技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绝大部分。[2分] A期权融资 B债券融资 C民间融资 D股权融资 正确答案: D 4.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分] A六分之一 B五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5. 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持续增,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美国在基础研究的投入占其研发经费的比重约为()。[2分]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正确答案: B 6.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和规范人才工程项目财政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投入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建立()多元投入机制。”[2分] A政府,高校,社会 B政府,社会组织 C政府,高校,组织 D政府,企业,社会 正确答案: D 7.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 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打造产业升级版,促进福建经济再上新台阶,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以创新为主引擎,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构建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为主要目标,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优化、新兴产业比重稳步增加,创新发展战略取得明显成效。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引进共建“国字号”研发机构或平台8~10家,建设国家级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在本科院校中重点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18家以上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达500个、800个、240个和200个;高新技术企业2600家,创新型企业6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1000家,众创空间200家,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20家;全省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63人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5件。

——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到2020年,累计实施“机器换工”10000台(套)以上,重点领域生产装备数控化率达70%,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国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比“十二五”末提高约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培育一批知名互联网龙头企业,互联网经济年均增长25%以上,总规模超过4000亿元。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新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

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公司科技创新发展计划 一、总则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生存与市场竞争的保障。因此,自企业成立以来就制定了企业科技发展规划,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限。公司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规划的目的是为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健全和发展企业的技术领域研究开发体系,完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流的科技研发中心,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成果和一流的人才支撑**公司成为“中国第一民族企业”是**公司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二、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策略 1、企业科技创新研发体系的建设 逐步健全适合**发展的科技研发体系,强调基础应用技术、产品设计开发、工艺制造技术的均衡发展。建立并完善科技研发的绩效评价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等科技研发机制。 2、关键技术研发 着重加强一些关键技术的深层次开发,建立可靠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 企业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要不断研究开发出具有强力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积极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建立可靠地巨头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模型,实现企业在这些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3、科技研发队伍、投入及研发方式 企业制定及适时调整企业人员配置,创造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增强企业对科技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进一步壮大科技研发队伍,提高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优化升级科研队伍的人才结构。科技投入占当年销售总额的比重4%-5%,理顺科技投入的管理机制。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合作并重,灵活运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客户、高等院校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同关系,有效组织和动用社会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开展战略性研究开发,推动企业高新产业技术的升级换代。提高研发效率。 4、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发展战略的决策 企业应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从而引导企业走向正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100分答案)

? 3.到2020年年底,开展()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 6.()不属于大力发展稀土新材料应主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打造广西九张创新名片 ? 1.()不属于探索和推广节能环保服务新业态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特许经营 o B .合同能源管理 o C .合同环境治理 o D .新能源合作研发 ? 2.广西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 )的深度融合,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虚拟经济 o B .实体经济 o C .线下经济 o D .线上经济 o A .600 o B .500 o C .700 o D .800 ? 4.科学规划海洋产业的空间布局,以()崇左、玉林、钦州为外围,打造服务泛北部湾地区的现代 海洋服务业集聚群,形成全产业链。(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南宁 o B .桂林 o C .北海 o D .百色 ? 5.为了汇聚创新资源、凝聚创新力量、集聚创新优势,发挥科技创新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第一动力”的作用,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三个坚持、五大突破、七项任务、九张名片”的发展思路。()不属 于“ 七项任务”的内容。(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o A .平台载体建设 o B .人才活力激发 o C .绿色生态发展 o D .创新能力提升 o A .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稀土行业管理体系 o B .统筹规划,拓宽稀土行业范畴 o C .提升行业稀土分离冶炼性能和制备技术水平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 略研究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电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摘要:全面分析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提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凝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三个方面的战略选择,为电力企业保持可持续的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项目 战略发展SWOT分析 一、电力企业科技创新情况 (一)现状 科技项目是企业广大员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载体,部署实施科技创新项目是引导和带领员工推动电网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科技项目的顶层设计、过程管控和指导,确保在电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和进展,并能切实有效地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断鼓励创新,注重利益引导,通过加强科技成果管理和科技成果表彰,培育高层次科技成果,构建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科技创

新氛围,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在科研奖励、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获得了一批重大成果。 以江苏为例,十二五期间,电力企业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项目总数超过600个,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奖59项;获得专利授权2144件,其中发明专利371件、其他1773件;1个实验室升级成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新增1个实验室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实验室,新增2个国家电网公司科技攻关团队,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成果水平均取得了较大提升。 (二)问题 笔者为了解掌握电力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现状,采取现场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创新情况专项调研。完成13家地市电力公司、5家电力科研单位共计581人的问卷调查,分析各层级科技管理队伍、管理制度、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创新载体等科技创新要素建设运行情况,分析主要存在问题。 科技管理队伍方面: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架构仍有待优化,在科技管理部门归口管理、业务部门协同负责的科技创新双维度管理体系、上下两级科技管理层级方面有待完善。在调查问卷中,技术人员希望科技管理部门“帮助在

(完整版)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角度,论述大学生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从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角度,论述大学生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性 在近几十年中,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合作已成为带动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脚步越来越快。国家与国家的竞争也越来越依赖其自身科技实力与高端人才的竞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且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还深刻地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江泽民同志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科学技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当前,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经济生活方式带来质的变化。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现代科技每前进一步,都引起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量子力学、相对论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成果,孕育产生了第三次新技术革命,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当代科学和高技术突飞猛进,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更是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产生了深刻的巨大的影响。总之,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当代人在社会生产力上的制高点。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能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当代历史条件下,要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谁掌握了高新技术的优势,谁就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竞争的主动权。我国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义大国,必须在高科技的发展上占有自己的位置。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高科技,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抢占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制高点,才能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事实的情况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的科技虽然得到了全面且跳跃式的发展,但正是因为跳跃式发展以及发展时间过短,我国在基础工业领域是非常薄弱的。我们的机械制造水平远远落后于德国,日本这样的机械制造强国。高端电子产品的竞争中也没有一个能与苹果公司抗衡的企业。 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说,在电子娱乐产品上的消费占了其日常消费很大一部分。我们拿不出一种足以吸引其眼光的产品,甚至一些青少年因此而变得崇洋媚外,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这种来自科技领域的文化侵蚀,必须用自身浑厚的科技实力来抵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意义。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深刻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有利于发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先导作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加快富民强市和〃两个率先〃进程;有利于强化城市集聚和辐射功能,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推动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市民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南京。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突出主体、整合资源、优化环境、跨越发展。 突出主体,就是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创造条件、优化环境、深化改革,切实增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紧迫感和集聚创新要素、吸纳创新成果的主动意识。发挥经济、科技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增加研发投入,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革科技计划支持方式,支持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研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决策和投资主体、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承担风险和获得利益的主体。 整合资源,就是极大地释放科教、人才、产业基础的优势和活力,实现各类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组织程度,建立功能完备、运作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成果转化和要素共享平台,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交流对接、互动双赢。加快构筑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积极性,有效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地方发展的技术创新,真正把存量资源转化为增长优势,把拥有的实力转化为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抓住资本、技术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历史机遇,实施开放式自主创新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优化环境,就是切实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各类科技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功能,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载体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挥其在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加强支持创新的政府引导,完善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措施,提供优质、完备、高效的公共服务。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创新、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跨越发展,就是不断突破和解决制约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着力推进支撑和引领南京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用高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构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大力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钢铁四大支柱产业的产业升级,加快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光电、文化五大新兴产业的技术突破,实现“南京制造”向“南京创造”的转变。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和辐射效应,全面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巩固和提高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

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

略论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 马克思曾告诫他的同代人及后人,以往的哲学只是在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技术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改变世界的强大武器。在当今一个资源有限、存在竞争甚至争夺的环境里,任何民族若想实现发展,特别是那种自主的、可持续的发展,不能不讲求科学技术,不能不讲求战略或策略,同时还要配以科学、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软科学是为了更好、更科学、最优化地改变世界而出现的,她也将为此使命而存在。关于战略及相关制度和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实践,是软科学永恒的主题之一。 创新是实现人性化发展、塑造人工自然与社会的核心模式。面向竞争和不断加速的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科技创新是其当代主流的实践活动,也是当代主流话语中的主题词之一。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管理理应得到高度重视和深入地探讨。 一、创新的战略观和管理观 战略作为人类思维的客体,主要是指全局性、前瞻性和决胜性的谋划;从行为视角看,则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全局性资源配置。战略观是一个共同体对战略目标、战略过程和手段等内容的总体认识,管理层及领导者的战略观又是这个共同体战略观的集中表现。 (一)战略观、管理观 我们首先对与战略相关或相近的一些词做简单的区分,从中也间接地表达战略观和管理观的内涵所具有的内容。 首先是战略与对策。专家考证战略 (strategy)来自于希腊词汇strategeia,意指"将军的才能或军队的运动",也就是说是对整个战场(时空)的资源配置;而对策或战术(tactics)则出自希腊语taktika,指的是遭遇敌人时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实际上含有针对性手段的意谓。 另一对概念就是战略与大战略(grand strategy)。大战略指广义的战略,就是指跳出局部领域来谋划取胜之道,常常涵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内容。 还有一对概念是战略与策略:战略不同于策略,战略的指向是为了改变战略环境或者为了取胜或者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策略的指向是为了适应战略环境或者针对战略环境中的某些变量、某些情形,通过谋划资源安排而形成对自己有利的态势,能多得固然好,首先要过得去。如果我们认可这样定义,策略无疑具有机会主义、个体化的色调。但保护自己是生命系统的天性,在遇到障碍、压力、挑战甚至威胁时,策略倾向往往是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题目及答案 2016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题目及答案(2016全员培训) 一.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一般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和高新技术研究计划,一般仅需专利或结项论文,而无需产业化。[2分] A. 纵、横向课题 B. 立体课题 C. 纵向课题 D. 横向课题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2. 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要防止创新中的()现象,努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走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2分] A. 孤岛 B. 重复 C. 抄袭 D. 单一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3. ()是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核心。[2分] A. 资金 B. 人才 C. 政策 D. 技术 我的回答:B 正确答案:B 4. 科技人才选聘和评价制度中的重要特征是()。[2分]

A. 创新学习 B. 公正性 C. 公平性 D. 公开性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5. 2014年,年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位,被引次数第()位。[2分] A. 一,三 B. 三,十一 C. 二,四 D. 三,七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6. 全球第一人力资源大国是()。[2分] A. 印度 B. 美国 C. 中国 D. 南非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7. 由于创新周期与周期主导产品生命周期的共同作用,在历史上出现的五个周期里,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规律性的现象。每个周期都要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2分] A. 创新与成本竞争 B. 科技与生产力发展 C. 科学技术与成本竞争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A 8. 在德国等发达国家,科技人才评价的主体是()。[2分] A. 学术机构 B. 国际组织 C. 科研院校 D. 政府部门 我的回答:A 正确答案:A 9. 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对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结构能有效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其中“培养模式”是指()。[2分] A. 四合一 B. 学徒制 C. 双师型 D. 产学研用结合 我的回答:D 正确答案:D 10.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分阶段的战略目标,其中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为建成()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2分] A. 发达国家 B. 发达型国家 C. 经济强国 D. 经济大国 我的回答:C 正确答案:C 11. 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应在保证市场安全性的前提下,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具有良好前景的科技企业发行()融资债券。[2分]

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中心 2014年3月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是由江苏现代农业示园区建设管理中心承担建设的,项目建设期为3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项目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的,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依据《江苏江苏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安排。 项目实施三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园,园区建设规模由原来计划的8.5万亩,扩展至现在的10万亩。园区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生态循环”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标准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思路,建设以杨扶公路为主轴,以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现代物流园等8个功能园为支撑,园区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与推广一体化的模式,先后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17大类4500余个、新技术15项,初步形成设施蔬菜、良种苗木、小麦良种繁育、畜牧养殖等八类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示

范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带动区内外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成为示范带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江苏农业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贯彻国务院《批复》精神,园区按照“围绕示范做大产业,依托产业搞好示范”的总体思路,发展设施蔬菜产业。通过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集成创新、示范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通过新品种的产业化示范推广,使产业经营让农民“看得见、学得会、带得走、用得上”,使园区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农业科技园区。 二、项目建设示范推广的主要模式 在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10多个省区发展示范推广基地151个、农业专家大院37个,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1200多个。通过这种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个,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0多项,受益农民5000多万,每年实现科技推广效益高达60多亿元,对我国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 为了推动经济的发展,各个公司调整策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概述,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一个企业只有保持创新力,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8月8日上午,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登永一边带领记者参观生产设备,一边介绍说。目前,该公司主打产品是150纳米的镍粉,下一步将研发80纳米的镍粉,并将借力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院士工作站,研究特质合金,力争让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凭借着不懈的创新与研发,**新材料现已成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的高端纳米镍粉制造企业。 以**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企业是我市实体企业发展的亮点之一,也是我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六增六强”的战略举措,其中第二条便是创新增效强改革,要求全市上下坚持创新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这一“动员令”的发出,迅速在全市上下引起热烈反响。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增效强改革的提出,让许多企业有了“顺风跑”的感觉。 “市委、市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视,更加增强了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信心。”8月8日,**奇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告诉记者,该公司主要生产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的高温合金材料,目前正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合作,研发生产高温合金的下游产品3D打印粉末,其主打产品高温合金也将通过技术改造向更高端迈进。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试生产。该公司负责人说,倡导创新的地区,也一定是片创业的热土。该公司现拥有国内领先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核心技术,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他们相信这些技术一定能在**开花结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也纷纷谋划如何做深“创新文章”。 沭阳县将抓细抓实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加快推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企业生产更新换代。**经开区将进一步转换发展动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 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管部门,市科技局副局长***说,该局将进一步强化创新政策支撑力度,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以科技创新的新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我市已谋划一系列新“动作”来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聚焦“双高”主体培育,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按照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立企业培育库,开展梯队培育;带领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南征北战”(上海、北京)、“东北五校行”等产学研活动,深入科技合作和交流,形成相对稳定的技术创新联盟;围绕千亿级产业培育和百亿级产业提速布局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认真学习本书,对于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学习、理解、掌握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日前该书已由中共文献出版社出版,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受权连载。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同志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至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八日期间的讲话、文章、贺信、批示等五十多篇重要文献,分八个专题,共计一百八十八段论述。其中许多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在甘肃调研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2月2日-5日),《人民日报》2013年2月6日 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也是资源环境难以承受的。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对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年3月4日) 我们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有持续创新形成的系列成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因此,我们要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创国家创新发展新局面,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

2017年公务员公需科目_创新驱动发展战略_试卷3_89分

2017年公务员公需科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试卷 考试时长:120分钟分数89分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题1分,总分20分) 1. 完善知识产权抵押登记体系,建立()的电子登记系统。 A. 统一、便捷、安全、高效 B. 统一、高效、便捷、安全 C. 便捷、安全、统一、高效 2.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的“双轮驱动”就是要让科技创新与()相互协调、持续发力,就是要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A. 市场 B. 理论创新 C. 体制机制创新 3. 2009年3月20日,我国在()建立了第一个自主创新示区,推进中国的自主创新。 A. 中关村 B. 江 C. 滨海 4.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六个“紧紧围绕”,其中,要求我们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A. 人民当家做主 B. 保障和改善民生 C. 党的领导 5. ()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要求。

A. 加快科研院所转制 B.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C. 提高科技研发能力 6. 在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要防止创新中的()现象,努力加大开放合作力度,统筹用好国国际两种创新资源,走互利共赢的创新发展之路。 A. 孤岛 B. 重复 C. 抄袭 7. 市《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 A. 1.2% B. 2.2% C. 1.5% 8. 建立健全海外创新团队合作伙伴、客座教授、访问学者等制度,广泛吸引()来华创新创业。 A. 海外高层次人才 B. 海外管理人员 C. 海外学生 9. 克强在2015年国家科技战略座谈会上强调,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是()。 A. 经济基础 B. 上层建筑 C. 科技人员 10. 要努力培养充满实践智慧且人岗相宜的(),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没强化人力

科技创新、科技攻关与成果管理办法

科技创新、科技攻关与成果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建设科技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对科学研究、科技成果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落实公司、集团公司提出的科技创新管理要求,积极运用当代房屋建设新技术和新经验,强化综合集成和管理创新,结合海东市乐都区碧水园项目工程特点,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科技创新应当遵循的原则: 1.紧密围绕有效提升房屋建筑科技含量,着力打造建筑示范点。 2.紧密围绕本地块群楼带车库,车库筏板及顶板由北向南4.39%的坡度,找坡是关键,同时地方工程及环境特点,着力攻克对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工期、环境保护等影响重大的技术难题。 3.积极吸收消化当代同类或类似建筑工程先进技术,广泛借鉴房屋建设和管理新理念、新经验,结合海东市乐都区安置区创优规划开展原始创新、系统集成和再创新,力求获得最大的科技、管理、资源、环保和社会经济效益。 4.突出信息化、网络化、系统配套和物化科技,强化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5.保护知识产权,尊重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第二章科技创新目标 第三条科技创新以集团公司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提高全员科技素质和结合海东市乐都区碧水园(安置区)建设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当代房屋建设新技术和借鉴同类或类似标准建设及管理新经验为基础,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和建设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集成创新为手段,以通过提高全地块科技含量,打造“以人为本、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建设理念,“整体建设、系统建设、优质高效、一次建成”的建设方针和“精心组织、精心施工、精心管理、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把海东市乐都区碧水园(安置区)项目建成青海省精品工程”的建设目标,同时创造一批优秀科技成果,培养一批优秀科技人才为总体目标。 第三章科技创新规划要素

创新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课后测试

创新发展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 1、()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早在20世纪40 年代就致力于开创领先于世界的新产业,力争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10 分)? ? A ? ? ? ? ? ? ? ? ? ? 2、事实上,不管是在科技研发领域,还是在创新活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10 分) ? ?

集体组织 ? ? ? ? ? ? D ? ? ? ? 3、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做了深刻地论述,他指出,资本家要想在激烈的 商品经济竞争中获得超额利润,唯一途径就是(),从而降低必要劳动时间。 (10分) ? ? ? ? B ? ? ? ?

? ? 多选题 ? 1、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 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10 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确答案:B C ? ? 4、强化基础研究的战略部署,创造良好科研环境,重视对基础研究的质量评价, 体现在()。(10 分) ? ? ? ? ? ? ? ? ? ? 判断题 ? 1、推动区域创新改革试验,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发 挥作用的“重要舞台”。(10 分) ? ? A ? ?

? ? ? ? ? ? ? ? B ? ? ? ? 3、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产业集成创新形式,应将其与知识创新、技 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放在同等重要地位。(10分) ? ? A ? ? ? ? ?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正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产业,而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上述认识的精辟总结,也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 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是对我市形成国内乃至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同全国一样,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这种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

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市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