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赋得落花诗十首教案资料

赋得落花诗十首教案资料

赋得落花诗十首教案资料
赋得落花诗十首教案资料

赋得落花诗十首

富逞秾华满树春,香飘落瓣树还贫;红芳既蜕仙成道,绿叶初阴子养仁。偶补燕巢泥荐宠,别修蜂蜜水资神;年年为尔添惆怅,独是蛾眉未嫁人。二

飘飘荡荡复悠悠,树底追寻到树头;赵武泥涂知辱雨,秦宫脂粉惜随流。痴情恋酒粘红袖,急意穿帘泊玉钩;欲拾残芳捣为药,伤春难疗个中愁。三

是谁揉碎锦云堆,着地难扶气力颓;懊恼夜生听雨枕,浮沉朝入送春杯。梢旁小剩莺还掠,风背差池鴂又催;瞥眼兴亡供一笑,竟因何落竟何开。四

玉勒银罂已倦游,东飞西落使人愁;急搀春去先辞树,懒被风扶强上楼。鱼沫劬恩残粉在,蛛丝牵爱小红留,色香久在沉迷界,忏悔谁能倩比丘。五

昨日繁华焕眼新,今朝瞥眼又成尘;深关羊户无来客,漫藉周亭有醉人。露涕烟洟伤故物,蜗涎蚁迹吊残春;门墙蹊径俱零落,丞相知时却不嗔。六

十二街头散冶游,满街红紫乱春愁;知时去去留难得,悟色空空念罢休。朝扫尚嫌奴作践,晚归还有马堪忧;何人早起酬怜惜,孤负新妆倚翠楼。七

夕阳无那小桥西,春事阑珊意欲迷;锦里门前溪好浣,黄陵庙里鸟还啼。焚追螺甲教香史,煎带牛酥嘱膳女奚,万宝千钿真可惜,归来直欲满筐携。八

一园桃李只须臾,白白朱朱徹树无;亭怪草玄加旧白,窗嫌点易乱新朱。无方漂泊关游子,如此衰残类老夫;来岁重开还自好,小篇聊复记荣枯。九

芳菲死日是生时,李妹桃娘尽欲儿;人散酒阑春亦去,红销绿长物无私。青山可惜文章丧,黄土何堪锦绣施;空记少年簪舞处,飘零今日鬓如丝。十

供送春愁上客眉,乱纷纷地佇多时;儗招绿妾难成些,戏比红儿杀要诗。临水东风撩短鬓,惹空晴日共游丝;还随蛱蝶追寻去,墙角公然隐半枝。

再和征明昌榖落花之作

百五光阴瞬息中,夜来无树不惊风。踏歌女子思杨白,进酒才人赋雨红。金水送香波共渺,玉阶看影月俱空。当时深院还重锁,今出墙头西复东。二

阵阵纷飞看不真,霎时芳树减精神。黄金莫铸长生蒂,红泪空啼短命春。草上苟存流寓迹,陌头终化冶游尘。大家准备明年酒,惭愧重看是老人。三

扰扰纷纷纵复横,那堪薄薄更轻轻;沾泥蓼花无狂相,留物坡翁有过名;送雨送春长寿寺,飞来飞去洛阳城;莫将风雨埋冤杀,造化从来要忌盈。四

似雨纷然落处晴,飘红泊紫莫聊生。美人天远无家别,逐客春深尽疾行。去是何因趁忙蝶,问难为说假啼莺。闷思遣拨容酣枕,短梦茫茫又不明。五

春归莫怪懒开门,及至开门绿满园;渔楫再寻非旧路,酒家难问是空村。悲歌夜帐虞兮泪,醉舞烟江白也魂;委地于今却惆怅,早无人立厌风幡。六

芳菲别我是匆匆,已信难留留亦空。万物死生宁离土,一场恩怨本同风。株连晓树成愁绿,波及烟江有幸红。漠漠香魂无点断,数声啼鸟夕阳中。七

筇枝侵晓啄芳痕,借尔阶庭亦暂存。路不分明愁唤梦,酒无聊赖怕临轩。随风肯去从新嫁,弃树难留绝故恩。惆怅断香余粉在,何人剪纸一招魂。八

卖叟篮空雨满城,鏖芳战胜寂无声;挽留不住春无力,送去还来风有情。莫论漫山便麤俗,仍怜点地亦轻盈;乱纷纷处无凭据,一局残棋不算赢。九

十分颜色尽堪夸,只奈风情不恋家。惯把无常玩成败,别因容易惜繁华。两姬先殒伤吴队,千艳丛埋怨汉斜。消遣一枝闲拄杖,小池新锦看跳蛙。十

香车宝马少追陪,红白纷纷又一回。昨日不知今日异,开时便有落时催。只从个里观生灭,再转年头证去来。老子与渠忘未得,残红收入掌中杯。

三答太常吕公见和落花之作

分香人散只空台,红粉三千首不回。恶劫信于今日尽,痴心疑有别家开。节推系树马惊去,工部移舟燕蹴来。烂熳愁踪何地著,谢承惟有一庭苔。二

玉蕊霞苞六跗全,一时分散觉凄然;风前败兴休当立,窗下关愁且背眠。放怨出宫谁恋主,报香投井死同缘;无人相唤江南北,吹满西兴旧渡船。三

马追红雨倦游回,春事阑珊意已灰。生怕渐多频扫地,酷怜将尽数衔杯。莽无留恋墙头过,私有徘徊扇底来。老去挂牵宜绝物,白头自笑此心孩。四

落柄开权既属春,少容迟缓亦谁嗔。酷憎好事败涂地,苦被闲愁殢杀人。细数只堪滋眼缬,仰吹时欲堕头巾。不应扪蝨穷檐者,荐坐公然有锦茵。五

打失郊原富与荣,群芳力莫与时争。将春托命春何在,恃色倾城色早倾。物不可长知堕幻,势因无赖到轻生。闲窗戏把丹青笔,描写人间懊恼情。六

千林红褪已如挚,一片初飞渐渐添;梨雪沍階人病酒,絮风撩面妾窥簾。并伤鸟起余芳尽,汛爱纷争晚浪恬;可柰去年生灭相,今年公案又重拈。七

昨日才闻叫子规,又看青子绿荫时;秋娘劝早今方信,杜牧来寻已较迟。脱当不归魂冉冉,溅枝空有泪垂垂;淹留墙角嫣黄甚,暴殄芳菲罪阿谁。八

芳树清樽兴已阑,抛阶滚地又成团。带烟窗扇棂斜透,夹雨檐沟瓦半漫。老衲目皮闲作观,小娃裙衩戏承欢。无端打破繁华梦,拥被伤春卧不安。九

为尔徘徊何处边,赤阑干外碧檐前。乱飞万点红无度,闲过一莺黄可怜。观里又来刘禹锡,江南重见李龟年。送春把酒追无及,留取银灯补后缘。十

盛时忽忽到衰时,一一芳枝变丑枝。感旧最关前度客,怆亡休唱后庭词。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莫怪留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

和答石田落花十首

文徵明

扑面飞簾漫有情,细香歌扇鄣盈盈;红吹乾雪风千点,彩散朝云雨满城。春水渡江桃叶暗,茶烟围榻鬓丝轻;从前莫恨飘零事,青子梢头取次成。二

零落佳人意暗伤,为谁憔悴减容光;将飞更舞迎风面,已褪犹嫣洗雨妆。芳草一年空路陌,绿荫明日自池塘;名园酒散春何处,惟有归来屐齿香。三

蜂撩褪粉偶沾衣,春减都消一片飞;蒂挠园风无那弱,影摇庭日已全稀。樽前漫有盈盈泪,陌上空歌缓缓归;未便小斋浑寂寞,绿荫幽草胜芳菲。四

怅人无奈晓风何,逐水纷纷不恋柯;春雨卷帘红粉瘦,夜凉踏影月明多。章台旧事愁边路,金缕新声梦里歌;过眼莫言皆物幻,别收功实在蜂窠。五

战红酣紫一春忙,回首春归属渺茫;竟为雨残缘太冶,未随风尽有余香。美人睡起空攀树,蛱蝶飞来却过墙;脉脉芳情天万里,夕阳应断水边肠。六桃蹊李径绿成丛,春事飘零付落红;不恨佳人难再得,缘如色相本来空。舞筵意态飞飞燕,禅榻情怀袅袅风;蝶使蜂媒都懒慢,一番无味夕阳中。七

开喜秾纤落更幽,树头何用胜溪头;有时细数坐来久,尽日贪看忘却愁。惹草萦沙风冉冉,伤心怅别水悠悠,不堪旧病仍中酒,疏雨浓烟锁画楼。八

风袅残枝已不任,那堪万点更愁人;清溪浣恨难成锦,红雨鏖香并作尘。明月黄昏何处怨,游丝白日静中春;急取辦须东阑醉,倒地犹堪藉绮茵。九

飞如有恋堕无声,曲砌斜台看得盈;细草栖秀朱点染,晴丝撩片玉轻明。江风漂泊明妃泪,绿叶差池杜牧情;赖是主人能爱惜,不曾缘客扫柴荆。十

情知芳事去还来,眼底飘飘自可哀;春涨平添弃脂水,晓寒思筑避风台。沾衣成阵看非雨,点径能匀襯有苔;秾绿已无藏艳处,笑它蜂蝶尚徘徊。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之什

徐祯卿

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夜雨一庭争怨惜,夕阳半树少淹留。佳人踏处亏鞋薄,燕子衔来别院幽;满目春光今已老,可能更管镜中愁。二

狼籍亭台一夜风,可怜芳树色销秾;舞翻江浪春三级,飞入宫墙恨万重。黄雀啄残红粉薄,杜鹃惊怨绿荫浓;不知开落浑常事,错使愁人减玉容。三

门掩残红树树稀,客车莅访雨中泥;蜂扳故蕊将鬓护,鸟过空枝破血啼。半月簾栊风不定,一川烟景日平西;先生卧病浑难管,收拾余英醉里题。四

歌酒阑干事已非,玉人惆怅捲罗帷;可堪荏苒争先谢,更不踌躇各自飞。尽扫庭枝风敛怨,偶黏屋纲雨冲围;今朝蝶似长安客,羞见残春寂寞归。五

莫怪伤春意绪浓,百年光景一番空;梁王醉斝今朝覆,楚客离魂何处逢。瓶雪炙销帘外日,鬓红吹坠烛边风;矦家茵席千重软,怜取微姿厕幕中。六

飘荡东西不自持,多情牵惹有飞丝;恩私漫忆曾扳手,精魄难抛未冷枝。每戒儿童绕树戏,空烦道路隔墙窥;经春为尔添惆怅,开费青樽落费诗。七

微绿临窗障读书,树头密叶结阴初;湘江有客伤迟暮,金谷无人惜耒锄。何处光阴三月闰,今朝消息几分郏磺橹朗禄肴绱耍邪严粝舳谭⑹帷

流莺飞絮两争忙,齐送春归出苑墙;禁路晴车尘散绮,小桥溪店水流香。轻狂合著风情句,怅怏渐非铁石肠;整取明朝诗箧在,晚阴凉阁赋池塘。九

秾华奄忽又飞尘,门户青苔白日贫;烟柳前村仍好景,禅房曲径有余春。筇边拂袖听啼鴂,树下离亭远送人;时节匆匆惊眼过,岂能长得鬓毛新。十

开时才见叶尖芽,转眼成荫又落花;平地水粼添腻涨,满庭月色浸残霞。不怜玉质泥涂忍,好厄红颜造化差,堪笑唐皇太痴绝,却教御史管铅华。

和石田先生落花十诗

吕常

醉拍金樽饯众芳,东风无力更斜阳,溪鱼跳浪惊多食,山鸟收声似暗伤。皱却面皮同我老,笑它行色为谁忙;停针关意闺中妇,独负年华过一场。二

儿戏人间万事同,春来春去几番风;无端相对生愁处,不若全飘向醉中。幻景忽惊随土化,余姿暂借与溪红;浮云富贵皆如此,翟相门头客子空。三

黄四娘家迹已陈,今朝岂有昨朝春;不劳苦要人吹笛,自觉愁多酒入唇。粉蝶来寻无可奈,紫骝嘶过亦何因;芳魂定结仙姝在,凭仗高楼语句新。四

不识春残更出城,故枝别去总无情;雨前尚或逢游女,街上而今绝卖声。一朵依稀疑硕果,半江狼籍葬倾城;凭谁常驻东风面,唤起黄荃为写生。五

夜听无声晓已残,当时初赏种忧端;舞轻飞燕身随陨,魂散嵬坡血未干。世事快情那可久,天公薄相个中看;教人酩酊怀长吉,乐曲宜将此曲弹。六

倚仗风前莫叹嗟,为贪结子损容华;随乌去去于谁屋,愧燕飞飞护旧家。后土祠边浑不见,平章宅里寂无哗;向来游赏先凭酒,不道浇愁更用赊。七

纷纷旧径复新蹊,成阵飘红只人迷;和露掬香犹扑鼻,与酥煎喫免汙泥。关情飞絮殷勤送,愁煞黄鹂一个啼,绝似西施逢范蠡,新恩不恋越来溪。八

村北村南只树林,细推物理一微吟;虽与落木分前后,总是流年送古今。薜荔满墙蒙点缀,蜻蜓近水学浮沉;隙驹夸父那追得,始信春宵可换金。九

雨打风吹两折磨,隔墙一树也无多;过时先泣东家女,感事真逢春梦婆。山鸟山蜂浑懒却,湖烟湖水欲如何,悠悠柳岸移舟晚,只有渔郎发棹歌。十

大观除是达人知,势撚更张固自宜;顿觉树无骄侈相,正如国有老成时。来禽乞果先临帖,梅子酸牙已咏诗;照料一枝筇竹杖,芳樽不误隔年期。

《草堂十志》

嵩山草堂者,盖因自然之溪阜,以当墉洫;资人力之缔架,复加茅茨。将以避燥湿,成栋宇之用;昭简易,叶乾坤,可容膝休闲。谷神全道,此其所以贵也。及靡者居之,则妄为剪饰,失天理矣。歌曰:山为宅草为堂,芝室兮药房。罗蘼芜拍薜荔,荃壁兮兰砌。蘼芜薜荔成草堂,中有人兮信宜常。读金书饮玉液,童颜幽操长不易。枕烟庭者,盖特峰秀起,意若枕烟。秘庭凝霛(灵),窈如仙会,即扬雄所谓爰清爰静游神之庭是也。可以超绝世纷,永洁精神。及机士登焉,则寥閴惚怳,悲怀情累矣。歌曰:临泱漭背青荧,吐云烟兮合窈冥。怳歘翕兮沓幽霭,意缥缈兮群仙会。窈冥仙会枕烟庭,竦魂形兮凝视听。闻夫至诚必感兮祈此巅,舒颢气,养丹田,终仿佛兮觌群仙。

羃翠庭者,盖崖巘积阴,林萝沓翠,其上绵幂,其下深湛。可以王神,可以冥道矣。及喧者游之,则酣谑永日,汩其清而薄其厚矣。歌曰:青崖阴丹涧曲,重幽叠邃隐沦躅。草树绵幂翠蒙茏,当其无亭在中,当其有幂翠庭,神可谷道可冥。幽有人弹素琴,白玉徽兮高山流水之清音,听之愔愔澹忘心。

樾馆者,盖即林取材,基巅拓架,以加茅茨,居不期逸,为不至劳,清谈娱宾,斯为尚矣。及荡者鄙其隘阒,苟事宏丽,乖其实矣。歌曰:紫岩隈清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芳藿蘼荫蒙茏,幽人架馆在其中。卧风霄坐霞旦,藿蘼蒙茏依樾馆。粤有客兮时戾止,樵苏不爨清谈而已,永岁终朝常若此。

洞元室者,盖因岩即室,即理谈元室反成自然,元斯洞矣。及邪者居之,则假容窃次,妄作虚诞,竟生异言。歌曰:岚气肃兮峦翠沓,阴室虚灵户若帀。谈空空兮核玄玄,披蕙帐促萝筵。洞元室,秘而幽,贞且吉,道于斯兮可冥,绎妙思洞兮草元经,结幽兮在黄庭。

倒景台者,盖太室南麓,天门右崖,杰峰如台,气凌倒景。登路有三,皆可少憩,或曰三休台,可以会驭风之客,皈绝尘之子,超越真神,荡涤尘襍(杂),此其所以绝胜也。及世人登焉,则魂散神越,目极心伤矣。歌曰:天门豁仙台耸,杰屹崒兮云倾涌。穷三休旷一覩(睹),忽若登昆仑兮期汗漫山。耸天关倒景台,舒颢气轶嚻(嚣)埃。皎皎之子兮自独立,云可朋霞可吸,曾何荣辱之可及。期仙磴者,盖危磴穹窿,迥接云路,霛(灵)仙仿佛,想若可期及传者毁所不见则黜之,盖疑冰之谈信矣。歌曰:霏微阴壑上气腾,迤逦悬磴兮上凌空。

青赮(霞)杪(?)紫烟垂,鸾歌凤舞兮吹参差。期仙磴,鸿鴈(雁)迎瑶华赠,山中人兮好神仙,想像闻此欲升烟,铸丹炼液伫还年。涤烦矶者,盖穷谷峻崖盘石,飞流喷激清漱成渠。藻性涤烦,迥有幽致。可为智者说,难与俗人言。歌曰:

灵矶盘礴兮喷磢错,漱泠风兮镇冥壑。研苔滋,泉沫洁,一憩一饮尘鞅灭。磷涟清淬涤烦矶,灵仙境仁智归,中有琴徽似玉,峨峨汤汤弹此曲,寄声知音同所欲。金碧潭者,盖水洁石鲜,光涵金碧,岩葩林茑,有助芳阴。鉴洞虚彻,道斯胜矣。而世士缠乎利害者,则未暇存之。歌曰:水碧色石金光,滟熠熠兮濙湟湟。众葩映烟茑临,红的的兮翠阴阴。红翠相鲜金碧潭,霜月动烟景涵,幽有人兮好冥绝,炳其焕凝其洁,悠悠终古长不灭。

云锦淙者,盖激溜攒冲,倾石丛倚,鸣湍叠浪,喷若风雷,晷辉分丽,焕若云锦,可莹澈灵瞩,幽玩忘归。及匪士观之,则反曰寒泉伤玉趾矣。歌曰:水攒冲石丛耸,焕云锦兮喷汹涌。苔驳荦草夤缘,芳幂幂兮濑溅溅。水石攒丛云锦淙,波连珠文沓峰,有洁冥者媚此幽,漱灵液乐天休,实获我心夫何求。

文征明小楷研究

文徵明小楷 1小楷《醉翁亭记帖》,纸本轴,纵53.5厘米,横28.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醉翁亭记》是宋代欧阳修谪于安徽滁州期间,修建醉翁亭后,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书家多有发挥题写。這幅《醉翁亭记帖》是文征明八十二岁时(一五五一)书写,全文精整挺秀,铁画银鉤。书后有长跋,谈到当时书法上的体验与书欧阳修“醉翁亭記”的原由。欧阳修从韩愈的文章得到启发,文征明也希望从钻研王羲之的书迹中,追求如不食人间烟火,冰清玉骨的感受。 2《小楷离骚经九歌卷》(局部)纸本纵23.0厘米横263.0厘米小楷前后赤壁赋86高龄 3《小楷归去来兮辞》 4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老子列传》合册,纸本,纵20.9厘米,横11厘米,每页8行,正文每行18字。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首页为工笔水墨老子像,题蝇头小楷一行:“长洲文徵明写像。”《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凡37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十二日,时年68岁。《老子列传》凡34行,书于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十九日,时年69岁。均钤“徵”、“明”朱文连珠小印。 5文徵明小楷《莲社图记》册,纸本,纵25.5厘米横9.8厘米 6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落花诗册》生成于公元十五世纪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丧子赋得《落花诗》十首以寄托哀思,吴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时吟咏落花,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引入瞩目。沈周、唐寅等人皆有落花诗册书法传世,此为文徵明小楷抄录的《落花诗册》。此册笔力劲健挺拔,瘦劲精匀,流露出“险劲瘦硬、崛起削成”的欧阳询书意,堪称精品。 7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各纵23.2、横28.4厘米。故宫博物院 这件草堂十志,字迹清秀、婀娜多姿,亦是其传世之作中的一件精品。此件册页纵二十三点二厘米,横二十八点四厘米,钤有乾隆、嘉庆、宣统内府鉴藏印,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小楷书法艺术考 从小楷书法产生到臻于完善,在历史上形成了几个发展高峰.魏晋时期由钟繇和王羲之等书家推动形成的魏晋初创高峰,将小楷书法正式引入书法艺术的大家庭中,并且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隋唐时期有大唐众书家和抄经高手形成的唐代成熟高峰,在这一时期中,小楷书法与楷书的成熟同时完成,达到了"法"的完备;元代赵孟糖等书家形成的元代中兴高峰和明代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等书家形成的明代复兴,承传高峰,在这两个时期,小楷书法已经很难再像魏晋,隋唐时期那样辉煌和壮美, 但是,小楷艺术自身的魅力和审美意味依然吸引着大批书家拼其全力,奋斗终生去开拓小楷书法艺术的新境界.这些小楷书法发展高峰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小楷书法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书体的发展,承传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和民族艺术灵魂的血脉.有明一代是书家辈出的时代,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唐寅,仇英,董其昌,徐渭,张瑞图,黄道周等等都是大书家. 在书法史上都闪着耀眼的光辉.在小楷的技艺上,这些书家大都有着不俗的建树,当然明代小楷书法执牛耳者首推文徵明.正如朱和羹《临池心解》所言:"明楷以文衡山第一."的确,文徵明的小楷成就直接延续了元代赵孟颊小楷高峰的成就和影响,亦发扬了魏晋,隋唐小楷的古朴天真和谨严法度.在文徵明以后的时代,文徵明的小楷书风和书家风范一直影响着无数的后学,直至现在和将来.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正德末以岁贡生诣都,授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堪称我国古代书坛画界的老寿星,德高望重,影响颇大.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

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

主题阅读备课(一二)

单元主题一、叶落虫鸣 教学目标通过品读文章的精彩句段,学会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重要 训练点 积累文章的好词佳句,继续学习并运用文章的表达手法进行写作。 内容分配组织过程 前置泛读指导 每组文章 选2篇泛读 1.师:课本第一单元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主题选编了四 篇课文,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下课文内容。 2.本单元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 和想象,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 然的无穷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一草一木总关情,一叶飘落就能触动情怀,一声虫鸣便可发 人深思,今天让我们走进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泛读《叶落虫鸣》, 再次去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让我们走进自然,聆听自然, 拥抱自然,在自然中感悟,在自然中成长。 课 堂补充阅读 《田野秋 色》、《云》、 《昆虫》三 篇美文和 《雷和闪》 一首古诗 1.纵观书海: 课前老师向你们推荐阅读了《叶落虫鸣》中的《田野秋色》、《云》、《昆虫》三篇美文和《雷和闪》一首古诗,并让同 学们按照语文主题阅读学习卡的要求做了较深入的学习,更加 深入地学习运用文章的表达手法。 2.下面请同学简要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开火车填空。下面请每组同学开火车填空。 凉风()()果实()()无忧()() 自由()()井()()序驻()()望 ()街()巷()然大()()头()耳 4.品读感悟: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大家分享,并说 出你喜欢的原因。 5.汇报交流读书感悟可以从词句赏析、修辞运用、情感表达等 不同角度谈读书收获。

内容分配组织过程 课后提升阅读其余课后 提升阅读 1.本单元已经学习结束,我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不仅让我们欣赏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更让我们学会了文章的表达方法来写作。 2.其实,这本书里还有更多的美文等着同学们去欣赏品味, 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品读其他的文章。继续把你的所感所 想写出来。 3.回顾品读方法:画句子-----圈词语------写批注。 4.文章处处是美景,文章处处是真情。大家通过阅读《叶落 虫鸣》,学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 主题 展示课自选喜欢 的文章 根据本单元“聆听自然的声音”的主题,安排一下活动内容: 1.诵读“聆听自然”名言,诗歌,美文 从整本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诗歌、美文有感情的诵读,抒发对 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1)韩愈(唐)的《春雪》 (2)张维屏(清)的《新雷》 (3)谢武彰的《春天的脚步》 (4)徐国志的《金色的树林》 (5)朱自清的《春》 2.讲述“大自然”的故事 (1)季羡林《清塘荷韵》 (2)郭沫若《石榴》 (3)余丽娜《家乡的竹园》 3.诉说“自然”的话语 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诉说大自然对人类最想说的话 语,以此唤起人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4.同唱“自然”的歌曲,齐唱歌曲《小草》。 5.制作“感恩自然”的手抄报,展示大自然的瑰丽和神奇。 教学反思

赏析李贽独坐

赏析李贽独坐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梦,朋来不忆家。琴书犹未整,独坐送残霞。 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有客开青眼,无人问落花”,写的是他卜居山林的日常生活状态。有客人的时候就兴高采烈,欢喜无已;无人来访之时,没有人可以与之派遣寂寞、交流思想心得,就只能与落花对话,寂寞之情油然而生。仅仅依据这首诗的行文风格,从诗面上来分析,“有客”是衬“无人”的,而写“开青眼”的短暂喜悦,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问落花”的孤独。 实际上,在李贽的独居过程中,“有客”确是极少数,更多的时候是寂寞一人。当然这里的“客”并非指任何来访者,而是与李贽志同道合、思想统一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在李贽看来才能称之为“客”,否则他是闭门不见的。在《高洁说》中,李贽对这一点有很明确的解释:“谓予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其实不着手于此,仅仅从诗面“有客开青眼”,亦可略见一斑。一个“开”字写出了蓦然惊喜的心情,同时表明了更多的时候他是像阮籍那样,“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的。 “无人问落花”一句中,“落花”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落花暮春,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时光无可挽回的流淌。沈周因伤其子之逝,赋《落花诗》十首;林黛玉有葬花之哀;王维细数落花,心有所感而独坐良久,皆有此意。究竟李贽有没有“问落花”类似的举动,其实不必坐实,作者只是借这样一个常见意象来借代自己独处时的寂寞心情,或亦有叹老之感。这样,首联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伤感落寞的气氛。 “暖风熏细草,凉月照晴沙”一句,前为春,后为秋;前为白天,后为夜晚,是通过四季转换、昼夜交替来表现终年独坐的状态。这两句没有用常见的艺术手法,通过主观感觉把自然景致极端化,从正面或反面表现内心的情感。而是用很轻柔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淡雅平静的氛围。如果把“凉月照晴沙”试写成“凉月照寒沙”,其透骨冰凉,就完全是另一种意境了。你看微醺如酒的春风拂弄着细细的草叶,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广阔的沙滩。这种生活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夜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雅趣。然而李贽是向往激烈快意的生活、要高举大旗,领导社会风气变革的时代先驱,这种山林野逸之乐,是难以使他心情平静的,只是越发使他觉得寂寞。 “客久翻疑梦”,客居在外久了,使得他反而有了一种不真实的错觉,像是梦境里一样飘忽不定,梦醒时又能回到家中安稳度日的时光。一般诗词文赋中的“家”都指故乡,即在父母身边从小长大的故居。而李贽不到二十岁就外出宦游,其后更是一生辗转迁徙、漂泊无依,没有所谓的“家”,故此处的“家”更应该的乡居故里。虽然李贽“平生不爱属人管”,少年居家读书的经历亦未必尽其所愿,但人在漂泊不定、受尽艰辛时有倦鸟归巢之感,是很正常的心理。 “朋来不忆家”,只有朋友来的时候,高谈阔论,一抒心臆,才能暂时放下思乡的愁怀。但是正如第一句所分析的,朋友散落在天涯,要来访一次,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更多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相

机解决词语 6.“远芳”用组词法解决;“侵”直接告诉;“晴翠”出示图片结合理解。 7.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能不能用一句话说说你的理解。(同桌练习说一说。) 8.你能想像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吗? 9.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10.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11.在这么美的情境之下,作者在做着什么?送别王孙,王孙是谁?出示诗句理解王孙。(可以直接告诉。)这里的王孙是同一个人吗?但他肯定是诗人的朋友。 12.读诗句。 13.作者是第几次送别朋友?从哪里看出来的?(“又”字)(只有第二次吗?) 诗人第一次来送别友人,心里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二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诗人第三次来送别友人,又会想些什么? 第四次呢? 第五次呢? 14.芳草萋萋的草原此时溢满了离别时的哀伤和诗人的感慨,我们再来读一读诗句。此情此景不由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诗,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又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百日临帖第一课教案

百日临篆书篇 《峄山碑》教案提要 前言 第六,七季百日临终于开课了。欢迎大家加入百日临。第一篇我们先学习《峄山碑》。《峄山碑》为秦相李斯撰文并书,内容是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分封,立郡县的功绩。原碑已被毁,我们现在看到的为南唐徐弦临写,郑文宝重刻,现存于西安碑林。《峄山碑》在书法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小篆的鼻祖,小篆的“神品”。古人赞其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其线条圆润流畅。结构对称均衡。形体清瘦修长,风格精致典雅;笔法严谨,端庄工稳,不失为学书入门的最佳范本。百日临强调的是实操训练,提高眼界,“介绍对象”。《峄山碑》的用笔、结体、使转等穿插在例字的讲解中,希望大家慢慢领会。 一、范例讲解 王字:三横一竖。上紧下松,重心上移,体势修长,这是《峄山碑》结字的一个重要特征,规律。每个笔画都有"起、行、收"三个过程。边演示边讲解。起:"逆锋起笔",它要求笔锋应朝

行笔的反方向入纸,使其锋藏。行:要"中锋行笔",将笔锋始终保持在线条中间运行。收:即"回锋收笔",它是运笔至点画尽头时的一个技术动作,通常为"一驻即收"。值得注意的是,收笔的"回"并非是为了填补点画尾部的缺陷。 立字:标准的左右对称结构,均匀对称也是《峄山碑》结字的一个重要特征。先观察最上边的点,它的表现形式为短竖。整体的线条都带有力度的弓形,尤其是最后一横,它不像王字是直直的一横,而略带一点弯度。 乃字: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可见篆书崇尚“婉而通”,即婉转圆通为贵。笔画的转折处,是书写小篆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在转的过程中易慢、匀速。但一定要有力度,将“铁线篆”、“玉箸篆”的特点表现出来。

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卷 基础百花园(33分) 一、读拼音写诗句。我会把字书写得工整、美观。(7分) 二、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瞎逛拨草铁铲B.锄头拴紧成担 C.樱桃桑叶水飘D.随意阴凉蚂蚱 三、给下列字加上合适的偏旁变成新字,与前面或后面的字组成词。 (6分) 乍:蚂______ ______风______么油______ 票:______扬______亮水______ ______缈 云:耕______ 幸______ ______力开______ 四、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3分) 1.童孙未解.供耕织。( ) A.理解,懂得B.解释C.分开 2.短笛无腔.信口吹。( ) A.说话的腔调 B.曲调 C.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 3.稚子金盆脱.晓冰。( ) A.(皮肤、毛发等)脱落 B.取出 C.漏掉(文字)

五、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2分) 我有时( )没有把菜种盖上,( )把它踢飞了。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 )往菜上浇,( )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 六、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写在括号里。(4分)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 )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 3.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 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 ) 4.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 我无法想象的。 ( )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傲雪而立的梅花寄托着外祖父对祖国的无尽眷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仿 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 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月,天太冷了。大雁冷得________________,青蛙冷得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冷得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最新赋得古原草送别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 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 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这是哪首古诗呢? 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读一读。 5.介绍诗题。“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从“古原草送别”

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相机

78赋得落花诗十首

78赋得落花诗十首 78赋得落花诗十首 赋得落花诗十首;富逞秾华满树春,香飘落瓣树还贫;红芳既蜕仙成道,;飘飘荡荡复悠悠,树底追寻到树头;赵武泥涂知辱雨,;是谁揉碎锦云堆,着地难扶气力颓;懊恼夜生听雨枕,;玉勒银罂已倦游,东飞西落使人愁;急搀春去先辞树,;昨日繁华焕眼新,今朝瞥眼又成尘;深关羊户无来客,;十二街头散冶游,满街红紫乱春愁;知时去去留难得,;夕阳无那小桥西,春事阑珊意欲迷;锦里门前溪好。 赋得落花诗十首一富逞秾华满树春,香飘落瓣树还贫;红芳既蜕仙成道,绿叶初阴子养仁。偶补燕巢泥荐宠,别修蜂蜜水资神;年年为尔添惆怅,独是蛾眉未嫁人。二飘飘荡荡复悠悠,树底追寻到树头;赵武泥涂知辱雨,秦宫脂粉惜随流。痴情恋酒粘红袖,急意穿帘泊玉钩;欲拾残芳捣为药,伤春难疗个中愁。三是谁揉碎锦云堆,着地难扶气力颓;懊恼夜生听雨枕,浮沉朝入送春杯。梢旁小剩莺还掠,风背差池鴂又催;瞥眼兴亡供一笑,竟因何落竟何开。四玉勒银罂已倦游,东飞西落使人愁;急搀春去先辞树,懒被风扶强上楼。鱼沫劬恩残粉在,蛛丝牵爱小红留,色香久在沉迷界,忏悔谁能倩比丘。五昨日繁华焕眼新,今

朝瞥眼又成尘;深关羊户无来客,漫藉周亭有醉人。露涕烟洟伤故物,蜗涎蚁迹吊残春;门墙蹊径俱零落,丞相知时却不嗔。六十二街头散冶游,满街红紫乱春愁;知时去去留难得,悟色空空念罢休。朝扫尚嫌奴作践,晚归还有马堪忧;何人早起酬怜惜,孤负新妆倚翠楼。七夕阳无那小桥西,春事阑珊意欲迷;锦里门前溪好浣,黄陵庙里鸟还啼。焚追螺甲教香史,煎带牛酥嘱膳女奚,万宝千钿真可惜,归来直欲满筐携。八一园桃李只须臾,白白朱朱徹树无;亭怪草玄加旧白,窗嫌点易乱新朱。无方漂泊关游子,如此衰残类老夫;来岁重开还自好,小篇聊复记荣枯。九芳菲死日是生时,李妹桃娘尽欲儿;人散酒阑春亦去,红销绿长物无私。青山可惜文章丧,黄土何堪锦绣施;空记少年簪舞处,飘零今日鬓如丝。十供送春愁上客眉,乱纷纷地佇多时;儗招绿妾难成些,戏比红儿杀要诗。临水东风撩短鬓,惹空晴日共游丝;还随蛱蝶追寻去,墙角公然隐半枝。再和征明昌榖落花之作一百五光阴瞬息中,夜来无树不惊风。踏歌女子思杨白,进酒才人赋雨红。金水送香波共渺,玉阶看影月俱空。当时深院还重锁,今出墙头西复东。二阵阵纷飞看不真,霎时芳树减精神。黄金莫铸长生蒂,红泪空啼短命春。草上苟存流寓迹,陌头终化冶游尘。大家准备明年酒,惭愧重看是老人。三扰扰纷纷纵复横,那堪薄薄更轻轻;沾泥蓼花无狂相,留物坡翁有过名;送雨送春长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白居易。其古诗全文如下: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前言】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翻译】 草原上的野草长得很旺,每年都会经历枯萎和繁荣的过程。野火也无法将它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长了出来。野草的香味远远传来,阳光下,翠绿的野草通向那荒凉的城镇。又送走了亲密的好朋友,这繁茂的草儿也充满着离别之情。 【鉴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

谈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谈情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先行一步的课改试验区取得了很多值得肯定的成绩,情感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逐渐推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以试题训练为主,课堂教学仍然比较封闭,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情感领悟依旧被限制在文本和教室里,无法开拓和提高。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很多时候仍然以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等传统教学目标为目标,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目标。 应该说,传统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智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具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也含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充满人性之美。只不过由于过于强调应试技艺、应试训练而使本具趣味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如何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既保持积极健康的传统,又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先进成果,让语文课堂教学不断焕发出生命光彩,是身处教学改革之中的语文教师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实际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在一次语文示范课上,我曾采用情感教学方式教学季羡林先生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虽然不同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和应试模式,但知识培养、智力培养、情感体验等既定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同样有效达成了。 季羡林先生既是学界泰斗,也是散文大家。他写散文只是学术研究之余的一种“余兴”,但对于此“余兴”,他却偏爱有加。20 世

纪20 年代末他开始创作散文,其散文创作在字数上已超过一百多万字,问世散文集20 多部,散文风格古典、传统,被誉为20 世纪90 年代“老生代”散文创作代表之一。由于季羡林先生的写作是用心灵写作,因此他的散文散发着理想的人格魅力与古典的美学精神。关于散文的写作,季羡林先生有新颖、独到的认识,他认为散文的精髓在于“真情”。对季羡林来说,写作与生活一致,作文与做人一致,他的人品与文品高度合一。因此,当季羡林先生正直、高洁的人格反映到他的文章中时,他的文章就充满了人格光辉,《赋得永久的悔》正是这样的文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紧紧围绕“情感”一词进行思考。“真”与“朴”是季羡林先生散文的两大特点,《赋得永久的悔》尤其体现了“真”与“朴”的艺术特点。为此,我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设计为感受本文朴实语言中蕴含着的深厚感情。这一教学目标,以文本内容为核心,以散文语言为突破口,便于教学操作,便于挖掘文章内涵。因为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表达媒介,所以抓住媒介也就等于抓住了情感内涵。 我确定的另外两个教学目标分别是准确认读课文中疑难字词,学习此文真实自然的描写方式;引导学生珍惜亲情,珍爱生活。 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情感落实水到渠成,采用了自主学 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感知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语 言,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批注和分层。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主要在于作者的创作属于情动而辞发,寓于作品字里行间的情感,是令人感动的主因。有的作者直抒胸臆,情动于中;有的作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的作者“道是无情却有情”,不

完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清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之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 清代诗文的特色。 (1)明清鼎革,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中原板荡,沧桑变革,唤起汉族的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体现了那时代的主旋律,即便曾一度仕清的诗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 (2)这两部分诗文以对现实的敏锐反映而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稍后的诗人及其他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悲,但也慨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篇什。已呈式微之势的词则应时而复兴,倚声填词蔚然成风。散文的内容偏重经世救国,崇实致用,在传记文里多用小说笔墨。清初诗文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 简述清初三大学者。 (1)顾炎武,他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他“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如《秋山》写江南人民的反清斗争和清兵屠戮烧杀的罪行。顾炎武的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如《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2)黄宗羲,论诗称“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写现实;注重学问,推崇宋诗,与吴之振等选辑《宋诗钞》,扩大宋诗影响,推动浙派形成。诗歌感情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云门游记》、《感旧》等,抒发亡国之痛和怀念殉难亲友,虽有悲凉之感,但不消沉颓丧,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 (3)王夫之,学者称船山先生。他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如《绝句》,借舒草之心“不死”,喻坚韧不拔之志和恢复故国“春色”的理想。王夫之自叹“抱刘越石之孤愤,而命无从致”(《王船山公年谱》引王夫之自题墓碑词),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如《补落花诗》九首之一,以落花飘魂抒写胸中郁结的亡国之恨,含蓄蕴藉,深沉瑰奇。 【★“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三人号称“岭南三大家”。陈恭尹诗歌感时怀古,抒发亡国之悲,间或也表达矢志复明的决心,激昂盘郁,擅长七律,《邺中》、《读秦纪》等,是所谓“人无数篇”的名作。梁佩兰曾仕清朝,行藏出处与屈大均、陈恭尹有别,诗多酬赠与写景,七古苍凉伉爽,《易水行》、《养马行》等状写社会民情,寄有深意,能独开面。】 【★归奇顾怪,归庄与顾炎武的合称,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其作品《断发》和《万古愁》曲等,声情激越,沉痛愤慨,他的《落花诗》十六首,体物寄托,揭发士林的种种心态,哀婉酸苦。顾炎武诗是诗人崇高的人格和深厚学力的表现,笔墨矜重,不假巧饰,其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 简述清代的古文三大家。 (1)写作文学散文的有被称为“清初三大家”的侯方域、魏禧和汪琬。魏以观点卓越、析理透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

(封面)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 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赋得古原草送别》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将古诗熟读成诵。 2、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3、在朗读中切身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情感,能想像古诗描画的情境。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于“花”、“鸟”、“树”、“草”和有关于离别的古诗,并准备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请说出喜欢的理由。 2、老师提高一些要求,能背一首诗中有“花”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树”的古诗吗?能背一首诗中有“草”的古诗吗? 3、出示白居易写这首的背景 公元787年,白居易十六岁,为了取得功名,带了一首诗到当时的京城长安拜见名士顾况。起初,顾况见白居易年纪不大,志气不小,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等他读完古诗,不禁大为赞赏。这是哪首古诗呢? 4、请同学们看老师写出这首诗的题目。读一读。 5、介绍诗题。“赋得”就是诗的一种体裁。从“古原草送别”

我们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6、出示整首诗 7、指名读一读。(要求读得顺。) 8、能不能读出节奏来? 二、出示前半首古诗,学习前半首古诗 1、出示《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前半首古诗。 2、读一读这两句古诗,诗人写的什么?他写出了小草的什么?哪些地方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指名读古诗。 3、好好想一想,哪个字最能看出小草生命力的顽强?为什么? 4、去年烧尽了,今年又生了;今年烧尽了,明年又……;明年烧尽了呢? 5、“一夜东风来,春色尽满园。”在春风的吹拂下小草又长得怎么样了? 6、再读古诗,感受草生命力的顽强。先指名读,后齐读。 三、出示古诗的后半首 1、前两句古诗写出了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后两句古诗又写了什么呢? 2、出示古诗。 3、指名学生读一读。 4、诗人首先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读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5、这句话的意思理解吗?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请提出来。相机

落花双璧照史册

落花双璧照史册 落花双璧照史册 ——唐伯虎与梁晗曦《落花诗》之对比 樊兴国 一·古今才子才女——有趣的同题诗赛 赫赫有名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落花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落花最宏大优美的一组诗作。 唐寅(1470~1523年),苏州人。字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比曹雪芹早两個半世紀的唐伯虎,因被受賄案牵连,落拓江

湖,筑室桃花庵,诗酒放浪,写过不少以落花为主题的诗篇。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春,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 唐伯虎之后490年的今天,在这大白话和现代诗统治文坛诗坛的今天,竟然有个年轻女子用七言律诗步韵唐伯虎的30 首《落花诗》,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这女子是谁,她的芳名叫梁晗曦。 梁晗曦,创作颇丰,现代诗和古体诗词无不涉及,文集诗集不断问世。特别是七言律诗,以“救救美人鱼”为名,从《诗中国》、《中华诗人》等网络诗坛一路赛来,喝彩连连,掌声不断,赢得了“当代才女”的美名。为了飞得高远,便跟古人竞技:《次韵红楼梦菊花诗》12首《莲花诗》七律;次韵清人黄仲则《绮怀》16首七律等,后来看上家喻户晓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落花诗》30首七律,便上演一场明代才子和当代才女的“同题诗赛”,一场诗坛高手别开生面的心智和才气地比拼。结果如何,请看笔者评析。 二·佳词丽句,妙语如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总体来看,唐伯虎和梁晗曦的《落花诗》主要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且表现深刻,感人肺腑。 1·叹花开花落,时光易逝,青春难再,佳人命薄 唐伯虎《落花诗》佳句: 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第2首)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逃风雨葬西施。(第4首) 国色自来皆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第6首) 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第13首)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第15 首) 名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第20首)

文徵明生平

文徵明生平 文徵明,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曾祖惠,始居苏州。祖洪,易州涞水教谕。父林,官至温州知府。母祁守端,兄奎,弟室。 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一岁 十一月初六日生。世居苏州府长洲县德庆桥西北曹家巷(今苏州市东北部)。 成化七年辛卯(1471)二岁 成化八年壬辰(1472)三岁 父林举进士,除温州永嘉县令。携家赴任。母祁氏寻携文徵明兄弟返里。 成化九年癸巳(1473)四岁 成化十年甲午(1474)五岁 成化十一年乙未(1475)六岁 祖洪以乙榜授易州涞水教谕。 成化十二年丙申(1476)七岁 生而外椎,时方能立。 五月廿七日,母祁氏卒。就抚于里中外祖母家。 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八岁 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父林独器之,以为当晚成。成化十四年戊戌(1478)九岁

冬,祖洪自涞水教谕谢病归。 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十岁 八月,祖洪卒,年五十四岁。 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十一岁 始能言语,就外塾。 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十二岁 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十三岁 父林起复知博平县。徵明随侍。 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十四岁 随父在博平。 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十五岁 随父在博平。博平岁贡梨为民患,林命悉伐去。又论邑内德府赐田,官校征收子粒不便,乞付有司自纳,得允所请。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十六岁 父林以考绩还朝,徵明随侍。寻补南京太仆寺丞,谒告还里。返吴后,徵明与唐寅、都穆订交;从穆学诗。寅亦时来徵明家,向文林请益。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十七岁 与兄奎侍父在滁州南京太仆寺。 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十八岁 随父在滁,读书务稽古人之德,能自得师。 为太仆寺少卿,文徵明以僚友弟子,给事左右。

新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语文园地一 赋得古原草送别》示范课教案_14

语文园地一----《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草》。认识本课“枯、荣、”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理解诗意,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枯、荣、”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课前活动:背诵古诗古诗代言 一、导入 1、平时大家积累了很多古诗,你们真了不起。 2、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你们很都熟悉 吧?有多少同学以前读过?请举手(结合预习和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2.作者是谁?) 3、同学们很棒,你们都能自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啦! 二、初读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断句) 2、白板出示“枯、荣”,这两个字,要读准,特别“荣”是翘舌音,一起读生 字。齐读。(白板) 3、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对白居易你了解多少,谁能简单介绍一下? 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白居易的资料。 4、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从哪儿知道的? 5、你能背这首诗吗?有多少人已经会背了?举手我看看,你们都会读、会背了,

那咱们这节课还学什么呢?(学生汇报要学什么) 三、品读 1、那咱们就从诗的意思开始吧。把书打开,请大家再来细细地,慢慢地读一遍诗, 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哪些地方不明白? 2、出示:A、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诗的意思? B、哪些词语或句子不明白? 3.交流,小组汇报。(点拨理解:离离、荣、烧不尽的意思) 4、你们能用赞美的语气读读这首诗吗?自由练,指名读。(多人)齐读 5、假如可以加上动作,你们会加上怎样的动作表达自己的赞美之 情呢?练习、指名。 6、假如可以用上语气词啊、呀、呢,你会用上什么来赞美小草呢?自由练,指名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听。。 7、那你们能带着赞美的感情背一背这首诗吗?自由练,师生合作。 8、其实同学们刚才背诵的并不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部,原诗还有下面四句,这才是诗的全部。教师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回去之后可以背背这四句。 四、拓展练习(空山不见人)(白板) 1、欣赏歌曲:这首古诗流传千古,后人把它做了许多变化,有的人把它编 成了歌曲,一起来欣赏。 2、拍手背诗编成歌曲太难了,而且已经有人编了,今天我想和同学们把草 改编成快板怎么样?快板要有一定的节奏,你听,老师想用这样的节奏。 3、有没有同学有不一样的节奏呢? 五、总结

唐寅落花诗

唐寅落花诗目录 摘要 简介 各个版本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 中国美术馆藏本 全文 作者简介摘要 简介 各个版本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 中国美术馆藏本 全文 作者简介 展开编辑本段摘要 《唐寅落花诗》是唐寅的作品,唐寅画落花图,并在图上题落花诗并非一次。唐寅一生曾多次书写落花诗,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别藏于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 编辑本段简介 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此为唐寅和之《落花诗册》共30首。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此副《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当为其较早所书,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洒,温文尔雅。编辑本段各个版本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纸本册页,三十四开,每开尺寸27cm x 30Cm不等。共录七律三十首,其中,十三首为原集所收和沈周落花诗。十七首为补遗之作。卷末未署名,也未标时间。后有正德三年进士方豪题于嘉靖丙戌的跋和翁方纲题于嘉庆二年的跋。其中翁方纲的跋说:『……此六如三十首草稿,与集本多异,想屡自改定欤?瑶田得此于都门,中阙二首。及南归,晤江秋史,而秋史处恰有此二首。宛然适合……』翁方纲认为这是一个草稿本,说明此藏本的时间比较早。同时,此册页曾缺了两首。后补上。翁氏的这个推测对不对?这恰好可以从普林斯顿藏本中得到证实。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纸本长卷,25.1Cm x 649.2cm。录七律二十一首,前八首为补遗之作,后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卷末有唐寅落款『晋昌唐寅稿』,未标时间。另有马日琯书跋。『唐寅稿』的字样。正好证明它是草稿。这个『草稿』当然是誊写本。因为字迹十分工整。从书风上看,苏博藏本与普林斯顿藏本比较接近。从抄写内容看,两者都有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虽然排列顺序不同,这十三首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普林斯顿藏本的写作时间与苏博藏本相距不会很远。但决不同时,因为相同的一首诗中又有少许改动。如普林斯顿藏本中『春来何事默凭栏』一句,苏博藏本作『春朝何事默凭栏』。上述两个藏本的落花诗内容与原集相异的部分,是一改再改的结果。如原集《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

赋得永久的悔

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