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酸丁卡因滴眼液说明书

盐酸丁卡因滴眼液说明书

盐酸丁卡因滴眼液说明书
盐酸丁卡因滴眼液说明书

附件2: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用盐酸丁卡因溶液

Y anyong Yansuan Dingkayin Rongye

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Solution for Eye Use

本品含盐酸丁卡因(C

15H

24

N

2

O

2

·HCl)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处方】

盐酸丁卡因 10g

氯化钠 7.2g

注射用水适量

制成 1000ml

【制法】取盐酸丁卡因与氯化钠,加注射用水100ml,使溶解,加针用活性炭1g,加热煮沸30分钟,搅匀,脱碳滤过至澄明,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灌封,110℃灭菌30分钟,即得。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1)取本品4ml,加5%醋酸钠溶液2ml与25%硫氰酸铵溶液0.5ml,振摇后生成白色结晶性沉淀。

(2)取本品2ml,加硝酸3ml,振摇,即显黄色。

(3)本品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Ⅲ)。

【检查】pH值应为3.5~5.5(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Ⅵ H)。

其他应符合滴眼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Ⅰ G)。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20ml,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ml,加酚酞指示液1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至粉红色。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0.08mg

的C

15H

24

N

2

O

2

·HCl。

【类别】局麻药。

【规格】1%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9个月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及评审认证中心审评

核准日期

眼用盐酸丁卡因溶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制剂名称】

通用名:眼用盐酸丁卡因溶液

英文名: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Solution for Eye Use

汉语拼音:Y anyong Yansuan Dingkayin Rongye

【成分】盐酸丁卡因,辅料为氯化钠。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用于测量眼压,角膜异物剔除,眼科手术前的表面麻醉等。

【规格】1%

【用法用量】滴眼。由医生掌握使用。

【不良反应】(1)滴眼麻醉可致过敏性休克。(2)可能发生局部过敏反应,如眼睑水肿、湿疹、眼缘炎等。(3)长期使用本品滴眼后可引起烧灼感,若滴眼后闭上眼,则不适感可减轻。(4)常见一过性角膜上皮浅表性损害,可致角膜干燥、水肿。(5)由于本品吸收迅速,外用可引起全身性毒性,过量、吸收过快或误入血管也可能导致全身毒性。

【禁忌】(1)对本品或其他酯族局麻药过敏者禁用。(2)对对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过敏者禁用。(3)眼球有穿透伤或眼睛有较大面积(或较深)外伤时,盐酸丁卡因易被迅速吸收,应禁用,以免中毒。

【注意事项】(1)使用本品若浓度过高(超过1%),用量过大时,有时能使角膜再生减慢,产生角膜干燥或水肿,甚至使角膜上皮发生损伤或脱落。(2)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出现严重的角膜炎或其他眼部并发症。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为酯类局麻药,与普鲁卡因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故对普鲁卡因或具有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的药物过敏者慎用。(2)与其它局麻药合用时,本品应减量。(3)本品遇碱性溶液、受高温或久贮后可分解或析出沉淀。(4)玻璃酸酶可有效增加本品的扩散,加速麻醉起效,减轻局部肿胀,并可防止血肿形成;但是,玻璃酸酶同时可使本品的吸收加快,导致毒性反应增加。(5)本药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后者的抗菌作用将受到抑制。

【药物过量】用药剂量过大易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毒性反应。过量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昏、目眩、继之寒战、震颤、恐慌、最后可致惊厥和昏迷,并出现呼吸衰竭和血压下降。一旦发现中毒,应立即停止用药,进行抢救。

【药理毒理】盐酸丁卡因为长效的酯族局麻药。脂溶性比普鲁卡因高,渗透力强,局麻作用及毒性较普鲁卡因大10倍。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弥散性能好,表面麻醉效果好。大剂量可致心脏传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抑制。

【药代动力学】本品脂溶性高,能穿透黏膜,表面麻醉时1~3分钟起效,持续20~40分钟。主要经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代谢,代谢产物有对氨基苯甲酸与二甲氨基乙醇,然后再降解或结合随尿排出。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包装】玻璃输液瓶,50ml/瓶。

【有效期】9个月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配制单位】

单位名称:

地址:

电话号码:

传真号码:

本制剂仅限本医疗机构使用

0.2%罗哌卡因和0.25%罗哌卡因与0.5%利多卡因在静脉局部麻醉方面的比较

0.2%罗哌卡因和0.25%罗哌卡因与0.5%利多卡因在静脉局 部麻醉方面的比较 1 引言 罗哌卡因作为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被引进,其结构与布比卡因相似,作用时间与布比卡因同样长,但是与布比卡因相比,它有着更低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血管毒性。 在许多志愿者参与的研究中,静脉注射0.2%罗哌卡因用于静脉局部麻醉,其效果等同于0.5%利多卡因。尽管报道过的病例很少,但有报道证明罗哌卡因在外科手术中产生了令人满意的镇痛条件。并且在术后时期产生长效的镇痛效果。 为了确定罗哌卡因是否更益于静脉局部麻醉,我们进行一项临床研究来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与传统浓度的利多卡因的镇痛效果,我们假设罗哌卡因产生的感觉和运动阻滞与利多卡因相同,但是在止血带放气后可以产生更长效的阻滞后镇痛;我们还假设0.25%罗哌卡因产生的止血带后镇痛效果优于0.2%罗哌卡因。 2 材料和方法 由66位成年人,ASA分级I-II级的病人参加了此项研究,这些病人拟定进行前臂和手部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小于1小时。 排除标准包括:肝脏疾病、肾功不全、镰型红细胞病、心脏传导异常、手术侧肢体神经血管异常、顽固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病变、怀孕、局麻药过敏史、体重指数<20或者>27kg/m2. 病人被随机分为3组(0.2%罗哌卡因组,0.25%罗哌卡因组,0.5%利多卡因组)每组22人进行双盲研究,由一位不参与数据收集的研究人员提供含有不同局麻药的注射器,由麻醉医生进行操作。 所有的病人不接受麻醉前用药。术晨,20G的静脉套管针被置入到术侧肢体手背部的远端静脉,用来输入局麻药。第二个套管针置入到对侧上肢的肘前静脉用来进行液体治疗和急救药物的输入。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病人的无创血压、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 使用驱血绷带驱血后,将适用于上肢手术的双套囊的充气止血带的近端套囊

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说明书

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盐酸罗哌卡因 英文名称: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汉语拼音:Zhusheyong Yansuan Luopaikayin 【成份】 主要成份:盐酸罗哌卡因,辅料为乳糖。 化学名称:S-(-)-1-丙基- 2’,6’-二甲苯胺甲酰基哌啶盐酸盐。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据文献报道,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 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 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 局麻药也可能对如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易兴奋的细胞膜产生类似作用。如果过量的药物快速地进入体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将产生中毒症状和体征。 怀孕母羊和未怀孕的母羊相比,并不显示对罗哌卡因有更强的敏感性。 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罗哌卡因后耐受良好,此药临床经验提示一个良好的安全范围。根据副交感神经阻滞程度,硬膜外使用此药可出现间接的心血管效应(低血压、心动过缓)。 毒性研究 据文献报道,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在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见“药理作用”和“药物过量”)。 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丛神经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

生殖毒性 接受试验的两代大鼠未见生育力及一般生殖行为受药物的影响。施用最高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后,因其对孕母的毒性作用,产后三天内幼仔的死亡数增多,列于新生仔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对大鼠和兔所进行的致畸试验未见罗哌卡因对器官发生以及胎儿早期发育有任何不利影响,以最大可耐受剂量对围产期及产后的大鼠进行研究,未见其对胎儿后期发育、分娩、哺乳、新生儿生存力及子代的生长有任何影响。 另一大鼠围产期及产后的研究,将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作比较,发现在用药剂量低得多与游离血浆浓度也低的布比卡因即可观察到对孕母的毒性作用。 【药代动力学】 据文献报道,罗哌卡因的pKa为8.1,分布率为141(25℃n-辛醇/磷酸缓冲液pH7.4)。 罗哌卡因的血浆浓度取决于剂量、用药途径和注射部位的血管分布。罗哌卡因符合线性药代动力学,最大血浆浓度和剂量成正比。 罗哌卡因从硬膜外的吸收是完全的,呈双相性,快相半衰期为14分钟,慢相终末半衰期约为4小时。因缓慢吸收是清除罗哌卡因的限速因子,所以硬膜外用药比静脉用药清除半衰期要长。 罗哌卡因总血浆清除率440ml/min。游离血浆清除率为8L/min。肾清除率为1ml/min,稳定分布容积为47L,终末半衰期为1.8h。罗哌卡因经肝脏中间代谢率为0.4。罗哌卡因在血浆中主要和α1-酸糖蛋白结合,非蛋白结合率约6%。 当连续硬膜外注射时,可观察到罗哌卡因总的血浆浓度的增加和手术后α1-酸糖蛋白浓度的增加有关,未结合的(药理学活性)浓度的变化比总血浆浓度的变化要小得多。 罗哌卡因易于透过胎盘,相对非结合浓度而言很快达到平衡。与母体相比胎儿体内罗哌卡因与血浆蛋白结合程度低,胎儿的总血浆浓度也比母体的低。 罗哌卡因主要是通过芳香羟基化作用而充分代谢,静脉注射后总剂量的86%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其中仅1%与未代谢的药物有关。主要代谢物是3-羟基罗哌卡因,其中约37%以结合物形式从尿液中排泄出来,尿液中排出的4-羟基罗哌卡因,N-去烷基代谢物和4-羟基去烷基代谢物约为1~3%。结合的和非结合的3-羟基罗哌卡因在血浆中仅显示可测知的浓度。3-羟基罗哌卡因和4-羟基罗哌卡因有局麻作用,但是麻醉作用比罗哌卡因弱。 罗哌卡因在体内没有消旋作用的证据。 【适应症】

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应用于腰椎手术麻醉疗效的比较

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应用于腰椎 手术麻醉疗效的比较 文章来源: 2005-12-19 16:08:25 刘金星安社平郭华 2005-12-13 13:06:40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5月第4卷第10期 本文比较利多卡因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加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用于腰椎间盘脱出,腰椎管狭窄,腰骶椎滑脱病人中,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无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拟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各类腰椎手术的患者200例,ASAⅠ~Ⅱ级,年龄17~66岁;男125例,女75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100例,2%利多卡因5ml加0.75%布比卡因10ml,手术历时 2.0±1.0h,Ⅱ组100例,2%利多卡因5ml加0.75%罗哌卡因10ml,手术历时2.5±1.0h。 1.2 麻醉方法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 ),两组病人均选用L 2~3 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置入导管,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入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ml,观察5min无全脊麻症状后,均在15~20min将配好局麻药注完,拔出硬膜外导管。 1.3 观察项目和指标(1)感觉阻滞:用硬膜外针针刺法,每1~2min测一次麻醉平面,起效时间为注药毕至痛觉开始减弱的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为注药毕至麻醉平面的固定。阻滞完全后,每30min测定麻醉上界平面。(2)阻滞效果的评价[1]:优:阻滞平面满意,术中无痛;良:术中轻微疼痛或对手术操作感觉不适,能忍受,无需辅助镇痛药;可:中度或持续疼痛或改用为全麻。 2 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起效时间:Ⅰ组平均起效时间12.05±2.15min,Ⅱ组平均起效时间 9.25±2.4min,两组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1 镇痛效果Ⅰ组89例阻滞完善,未加任何辅助用药完成手术,10例因病人紧张恐惧,对手术牵拉和内固定操作感觉不适。加用氟芬合剂1/2~1/4量静注(芬太尼0.1mg和氟哌利多5mg)完成手术。1例加局麻药(0.5%利多卡因60ml)完成手术。Ⅱ组96例阻滞完善,未加任何辅助用药完成手术。4例因病人紧张恐惧,虽无痛,仍加氟芬合剂1/4量完成手术。 2.2 无痛时间(麻醉起效至术区出现疼痛的时间)Ⅰ组平均镇痛时间 3.5±1.0h,Ⅱ组平均镇痛时间5.0±1.2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3 并发症Ⅰ组发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例数分别为12例和10例(分别占12%和10%)。

对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对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2-27T16:52:30.85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作者:扈祚雁[导读] 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将80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包括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脉搏等体征。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阻滞、镇痛 维持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效果良好,能够起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是临床麻醉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临床效果 上肢损伤患者的手术方式常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而经臂丛神经干的周围将局麻药物注入,使得支配的区域产生了神经传导阻滞。罗哌卡因在临床上属于新型长效局麻药,临床麻醉效果明显,且麻醉时间较长,对心脏的毒性小。利多卡因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麻醉药物,且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利多卡因应用于上肢手术存在一定副作用[1]。本次就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位研究对象,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均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3.8)岁。手术类型主要为:肱骨骨折13例,桡骨骨折10例,锁骨骨折8例,手部创伤骨折有9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均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3.7)岁。手术类型主要为:肱骨骨折14例,桡骨骨折11例,锁骨骨折7例,手部创伤骨折有8例。两组在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且患者术前半小时进行巴比妥钠0.1克肌肉注射,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多条静脉输液的通道,并以3升/分钟给氧,手术过程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确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之后再对患者实施码子。两组患者的入路均选择肌间沟,分别向内、下、后进行穿刺,并对臂丛神经进行组织,可采取7号头皮针,在消毒之后连接好利多卡因注射器进行定位穿刺,穿刺的深度要以1.5厘米至2.5厘米为适宜,在穿刺到有异物感后将注射器回抽,若患者没有出现脑脊液与血液,可与患者进行对话。研究组患者使用0.3%罗哌卡因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混合,混合液为30毫升。对照组使用0.7%盐酸利多卡因药物和0.25%的布比卡因混合,混合液为30毫升。 1.3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卦情况,并对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与阻滞维持时间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2],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数据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进行比较,差异有无统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所示: 2.2观察两组患者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感觉阻滞与镇痛维持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分布如下表所示:

利多卡因气雾剂与丁卡因在视频电子喉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_李淦峰

利多卡因气雾剂是皮肤黏膜表面局部麻醉的一种剂型,内含7%局部麻醉药利卡多因。为探讨该剂型的疗效,我院就电子喉镜检查中运用利多卡因气雾剂与丁卡因做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31日,在我院门诊行电子喉镜检查的患者3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A 组用7%利多卡因气雾剂做表面麻醉剂,B 组用1%丁卡因做表面麻醉剂。其中A 组162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74例,年龄10~79岁。B 组150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65例,年龄9~80岁。 1.2材料:7%利多卡因气雾剂(商品名:利舒卡,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1%丁卡因由注射用盐酸丁卡因粉针剂自行配制,规格:每瓶50mg ,生产商: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配制好1%丁卡因溶液后用喉咽喷雾器喷麻药。 1.3方法:A 组用7%利多卡因做表面麻醉剂:患者坐位,张嘴,先向口咽部喷1揿,嘱患者口含30s ,30s 后吐掉,勿将麻药咽下。观察3min ,若无过敏反应,再喷第2次,嘱患者用纱布裹住舌头,拉出口外,向喉咽部喷2揿,口含30s ,30s 后吐掉,3min 后再喷第3次,嘱患者用纱布裹住舌头,拉出口外,向喉咽部喷2揿。每揿释药4.5mg ,每喷射1次时,需患者发“啊”音暴露咽喉腔作配合,间歇1~2min 喷射1次。约10min 后行检查。 如果患者咽反射特别敏感,经上述方法仍无法完成喉镜检查时,继续喷数次,每次1~2揿,间隔约3min ,直到麻醉满意为止,7%利多卡因最大安全剂量为4mg/kg ,一般成人总量不超200mg (44揿) 。B 组用1%丁卡因做表面麻醉剂: 取新鲜配置的1%丁卡因溶液20ml 放入喉咽喷雾器,患者坐位,张嘴,先向口咽部喷1喷,嘱患者口含30s ,30s 后吐掉,勿将麻药咽下。观察3min , 若无过敏反应,再喷第2次,嘱患者用纱布裹住舌头,拉出口外,向喉咽部喷2喷,口含30s ,30s 后吐掉,3min 后 利多卡因气雾剂与丁卡因 在视频电子喉镜检查中的应用比较 李淦峰盛迎涛李国贤 表2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药评价未用单用合理不合理对照组10016841684试验组 100 57 43 57 43 管理小组制订《围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定》;②组织医生学习相关规定及有关理论知识;③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会诊。在骨科的大力支持下,临床医师抗菌药物使用日趋规范。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84%降到43%,人均住院药品费用明显下降。 传统的医院药学主要是为临床提供药品和生产制剂,是以药品为中心、保障临床用药需要为目的。现代医院药学则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直接为患者提供具体的用药指导[2] 。因 此,医院药师必须把工作重心和服务理念从“以药品为中心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上来,直接参与临床,与医生一起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并提供药学监护,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 果[3]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应有明确指征。一般来说,Ⅰ类切口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但对于创面大、手术时间长、渗血多或一旦感染其后果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最佳时间应在术前0.5h 或麻醉开始时,一次给予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如手术超过3h ,术中可追加1次,以保 证组织内有效药物浓度的维持,术后再用1d ,一般采用静脉 给药。过早或术后长时间使用并无益处[4] 。术前过早用药和术 后长时间预防用药与用药目的相违背,不仅造成药物资源的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患者机体菌群失调发生院内耐药菌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时间较短的清洁手术者尽量不用抗菌药物。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术技巧、消毒隔离、患者营养支持、心理、环境卫生等诸多因素。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①使用抗菌药物预防Ⅰ类切口手术感染与不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可以组成治疗团队,在合理用药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康林泉, 王丽,郭庆胜,等.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合理使用.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0):826-831. [2]陈秋潮.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6,16(9):393-395. [3]黄仲义.医院药学的变革与未来.中国药房,1998,9(5):213-214. [4]徐雯, 应静,王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中国药业,2005,14(8):67. (收稿日期:2010-11-08) 作者单位:311200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英文名称: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盐酸罗哌卡因 【适应症】 适用于外科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包括剖腹产术、区域阻滞急性疼痛控制持续硬膜外输注或间歇性单次用药,如术后或分娩疼痛,区域阻滞。 【用法用量】 盐酸罗哌卡因仅供有麻醉经验的临床医生或在其指导下使用。常用麻醉的参考剂量见下表,或遵医嘱。一般情况,外科麻醉(如硬膜外用药)需要较高的浓度和剂量。对于镇痛用药(如硬膜外用药)控制急性疼痛),建议使用较低的浓度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的推荐剂量(见下表) ※[图片: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瑞典ASTRAZENECA AB-AstraZeneca AB-2.jpg]※ 上表中的剂量对提供有效的麻醉是必要的,可以作为用于成人的指导剂量。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会有个体差异。以上数据反映了所需平均剂量的预计范围。有关其他局麻技术,应参考标准教科书。在注射前以及注射期间,应仔细回吸以防止血管内注射。当需要大剂量注射时,如硬膜外麻醉,建议使用3~5ml试验剂量的含有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2%赛罗卡因)。如误静脉内注射可引起短暂的心率加快,或误蛛网膜下腔注射可出现脊髓麻醉。在注入标准剂量前及注入中需反复回吸并注意缓慢注射或逐渐增加注射速度(25~50mg/min),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指征并持续与病人交谈。如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硬膜外阻滞中,罗哌卡因单次最高250mg的剂量曾经被使用过,并且可以被很好的耐受。当需延长麻醉时,

无论持续注入或重复单次注射都应考虑达到血浆中毒浓度或诱发局部神经损伤的危险。手术麻醉当累积剂量达到800mg时或术后24小时用于镇痛时,对于成人来说都可以耐受。对术后疼痛的治疗,建议采用以下技术:如果术前已经放置硬膜外导管,可经此管给予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7.5mg/ml实施硬膜外注射。术后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维持镇痛。对大多数中度至重度的术后疼痛,临床研究表明每小时6-10ml(12-20mg)的输液速度,能够提供有效镇痛,只伴有轻微而非进行性的运动神经阻滞。采用这一技术后,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明显下降。临床研究还表明,对于需用较高剂量的病人,每小时12~14ml(24~28mg)的输液速度也能较好地耐受。7.5mg/ml以上的浓度未曾有用于剖腹产术的记录。临床经验表明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硬膜外输入长达24小时是可行的。 【不良反应】 不可预期的影响盐酸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和其它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是类似的。除了误注射进血管或过量等意外事件,局麻的副反应几乎是少见的。要将其与阻滞神经本身引起的生理反应相区别,如硬膜外麻醉时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用药过量和误注射入血管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参照”药物过量”)。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对酰胺类的局麻药来说是很少见的。(最严重的过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急性全身毒性只有在过大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是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照”药代动力学”和”药 【禁忌】 对本品或本品中任何成份或对同类药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对于高龄或伴有其它严重疾患诸如患有心脏传导部分或全部阻滞、严重肝病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而需施用区域麻醉的病人,应特别注意。为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实

罗哌卡因

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 罗哌卡因是单一对映结构体(S形)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其作用机制与其它局麻药相同,通过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阻断神经兴奋与传导。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浓度为0.2%对感觉神经阻滞较好,但几乎无运动神经阻滞作用;0.75%则产生较好的运动神经阻滞作用。 药理作用; 使用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前者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低,持续时间也短。临床上1.0%罗哌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在起效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的时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大于利多卡因但小于布比卡因,其蛋白结合率为94%,麻醉强度是普鲁卡因的8倍,作用时效是普鲁卡因的4-8倍。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罗哌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兴奋双相作用。血药浓度过高时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罗哌卡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毒性作用。血药浓度过高时可抑制心脏传导和心肌收缩力。罗哌卡因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均比布比卡因低。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致惊厥剂量之比,相当于5:1:2;致死量之比约为9:1:2。 不良反应 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后可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和焦虑。血药浓度过高时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临床症状呈现抑制和兴奋双相性。罗哌卡因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症状一般在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产生前出现。罗哌卡因很少引起的高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和变态反应。罗哌卡因常用剂量和浓度无神经毒作用。 注意事项 在实施麻醉前,应熟悉罗哌卡因的药理作用并在人员和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对于老年或合并其它严重疾患而需采用区域麻醉的病人,为降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实施麻醉前,应尽量改善病人的状况,药物剂量也应适当调整。由于罗哌卡因在肝脏代谢,严重肝病病人应慎用。同时由于药物排泄延迟,重复用药时需减少剂量。通常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病人如用单一剂量或短期治疗不需调整用药剂量,但因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伴有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发生全身中毒的可能性增大,需减少用药量。剂量过大或意外注入血管内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接受其它局麻药或与酰胺类结构相关的药物治疗的病人,如同时使用罗哌卡因应注意局麻药的毒性相加作用。毒性反应发生时,紧急处理同普鲁卡因。 罗哌卡因的药理学特点 罗哌卡因为布比卡因哌啶环的第三位氮原子被丙基所代替的产物,为不对称结构的单镜像体(single enantiomer),即S-镜像体。它是纯左旋式异构体,较右旋式异构体毒性低,作用时间长。其pKa为8.1,分配系数为2.9。罗哌卡因的脂溶性小使其绝对效能有所减弱,到达粗大运动神经的时间拖后,但对Aδ和C神经纤维的阻滞比布比卡因更为广泛,同时也形成该药独特的作用特点:即运动与感觉阻滞分离。

个体诊所药品清单表格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个体诊所药品清单表格 篇一:个体诊所常用和急救药品目录 个体诊所常用和急救药品目录 一、抗微生物药(暂行) 阿莫西林(片剂、胶囊剂、,颗粒剂)、阿奇霉素(针剂、片剂)、阿昔洛韦(无环鸟苷)(片剂、针剂、滴眼液)、氨苄西林钠(针剂)、哌拉西林钠(针剂)、硫酸阿米卡星(注射剂)、呋喃唑酮(痢特灵)(片剂)、呋喃妥因(呋喃坦啶)(片剂、胶囊剂),复方磺胺甲嗯唑(片剂)、红霉素(片剂、胶囊剂、眼膏、针剂)、盐酸小檗碱(黄连素)(片剂)、琥乙红霉素(片剂)、环丙沙星(针剂、片剂)、甲硝唑(灭滴灵)(片剂、注射剂)、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剂、针剂)、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片剂、注射剂、滴眼剂)、盐酸林可霉素(针剂)、硫酸庆大霉素(针剂、片剂、)、利福平(片剂,胶囊剂)、氯霉素(滴眼剂)、罗红霉素(颗粒剂、片剂)、乙酰螺旋霉素(片剂)、诺氟沙星(胶囊剂)、青霉素钠(针剂)、头孢氨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头孢拉定(胶囊剂、注射剂)、头孢曲松钠(针剂)、头孢噻肟钠(针剂)、头孢唑啉钠(针剂)、土霉素(片剂)、

乙胺丁醇(片剂)、异烟肼(片剂)、氧氟沙星(针剂、片剂、滴眼剂)、鱼腥草(针剂)、制霉素(片剂)、左氧氟沙星(片剂、针剂),头孢克洛(胶囊剂> 二、局部麻醉药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剂、喷雾剂)、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盐酸丁卡因(注射剂) 三、镇痛、解热、抗炎、抗痛风药镇痛、解热、抗炎、 阿司匹林(片剂)、白加黑(片剂)、百服宁(片剂、溶液剂)、布洛芬(片剂)、芬必得(胶囊剂)、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剂、颗粒剂)、感康(胶囊剂、片剂)、感冒通(片剂)、康泰克(胶囊剂)、克感敏(片剂、颗粒剂)、清开灵(针剂)、去痛片(片剂)、伤风胶囊(胶囊剂)、伤湿膏(膏剂)、麝香壮骨膏(膏剂)、双氯酚酸钠(片剂、缓释片)、小儿速效感冒冲剂(颗粒剂)、小儿速效感冒片(片剂)、一清胶囊(胶囊剂)、秋水仙碱(片剂)、引哚美辛(片剂、胶囊)、复方氯唑沙宗(片剂) 四、神经系统用药 苯妥英钠片、盐酸苯海索(片剂)、尼可刹米(注射剂)、盐酸洛贝林(注射剂)、盐酸二甲氟林(注射剂) 五、循环系统用药 尼莫地平(片剂),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剂),吡拉西坦(片剂胶囊剂),北京降压0号(片剂)、地高辛(片剂)、复方降压片(片剂)、利血平(注射剂)、罗布麻片(片剂)、脉络宁(针

盐酸丁卡因胶浆抑制全麻拔管期反应的临床观察

盐酸丁卡因胶浆抑制全麻拔管期反应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3-07-23T11:04:59.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陈智慧李友安张宝应胡宝平[导读] 气管插管和拔管是全麻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 陈智慧李友安张宝应胡宝平(西藏民族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陕西咸阳 712082) 【摘要】目的观察丁卡因胶浆抑制全麻拔管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声门内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观察两组患者停全麻药时、手术结束时、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呼之能应及拔管时各时间点的HR、MAP的变化及对气管导管的耐受程度。结果观察组拔管期患者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性明显提高。 【关键词】丁卡因胶浆气管插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05-01 气管插管和拔管是全麻两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平稳的气管插管与拔管显得尤为重要,有时甚至在手术结束拔管的时候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鄹停。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这里我就盐酸丁卡因胶浆用于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观察予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120例,其中为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手术。男67例,女53例,年龄17~88岁,平均(55 ± 6) 岁,体重44~99kg,平均(72± 5) kg。手术时间为1.0~4.0h,美国麻醉协会(ASA)I~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均为60例。A组为丁卡因组,专用套件声门内注入盐酸丁卡因胶浆(西安利君精华药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61022993)1.5 ml;B组为对照组,声门内注入1.5 ml 0.9%的盐水。两组所用方法相同,均为声门内针管旋转注入。 1.2麻醉方法术前均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常规监测ECG、BP、MAP、HR、SPO2。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5~0.1mg/kg、芬太尼4~6/kg、丙泊酚1.5~ 2.0mg/kg、维库溴铵0.1~0.15mg/kg分次静脉注射。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麻醉维持:间断推注维库溴铵及芬太尼及异氟醚吸入。PETCO2维持在35~45mmHg。手术结束前40min停维库溴铵,40~60min后患者呼吸均恢复。手术关腹时均停吸异氟醚及泵入丙泊酚。手术结束后待患者有吞咽反射及呼之能应后,吸清口腔、气管内分泌物拔除气管导管。 1.3评定指标及测定分别于停全麻药时(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出现吞咽反射 (T3)、呼之能应(T4)及拔管时(T5)测定和记录HR、MAP,并计算出相邻两测定点间的时间。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各时点均数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内采用团体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身高、手术时间、术中HR、BP、MAP、PETCO2:等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意义。 A组患者在T2~T3间的时间长于B组(P<0.05),两组患者T3~T4间及T4~T5间的时间差异无显著意义。A组患者耐受导管的时间(T2~T3)明显延长(表1)。 B组患者的HR、MAP、在T3、T4及T5时均高于A组(P<0.05)(表2)。 术后1h随防B组有14例(22.5%)患者诉咽喉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A组仅2例(2.5%)诉咽喉部疼痛。 表1 两组患者耐受导管时间的比较(min,x-±s) 与B组比,*P<0.05 与T3比,*P<0.05 3 讨论 盐酸丁卡因胶浆作为表面麻醉剂在口腔粘膜、会阴、生殖器、及五官科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采用个人自制套件,用10毫升针管接上硬膜外针,硬膜外针弯成弧形并套上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超出针头1cm左右,防止硬膜外针头损伤上呼吸道,这样能把丁卡因胶浆注入声门内起到表面麻醉作用,从而在拔管期气管刺激反应受到抑制,血流动力学明显平稳[1],在临床工作当中一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全麻诱导插管期给予合适剂量的麻醉药,患者基本上能够保持生命体征的平稳。丁卡因过敏反应[2]在本研究中尚未发现,拔管后对咳嗽反射及吞咽反射无影响[3]。与同类药物研究结果基本相同。 总之,使用盐酸丁卡因胶浆用于气管插管表面麻醉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全麻药的用量,保持麻醉的平稳,而且长时间的气管插管全麻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手术需要,也更有利于他们在ICU的进一步恢复。 参考文献 [1] 王武,陈沂,雷李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在全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医药导报,2011,9:1174-1175. [2]程万清,韩春桃.盐酸丁卡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医药导报,2001,11:689. [3]张国智,邹昌武,薛瑞等.恩纳用于气管表面麻醉142例初步观察.华西医学,2002,1:034.

(完整版)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血液制剂、生物制剂及高危药品管理办法

1.目的 加强高警讯药品使用全过程的管理,防范相关临床用药差错和临界差错,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2.范围 全院医护人员、药学人员。 3.定义 3.1高警讯药品包括高危药品及相似药品,是指出现错误和/或涉及警讯事 件频率较高的药品或涉及被滥用风险较高或引发不良结果的药品如:试验用药、控制性药物、治疗范围限制药物、化疗药物、抗凝剂、精神治疗药物与相似药物。 3.2 高危药品是指在使用错误时,有很高的风险可引起明显的患者伤害 的药物,包括高浓度电解质、麻醉精神药品及其他高危药品如胰岛素、肝素或化疗药品、肌肉松弛剂。 3.3 相似药品是指名称、包装和标签或临床使用相似和/或发音相似的药 品。包括看似、听似、多规。 4.权责 4.1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简称药事委员会):负责高 警讯药品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具体工作职责如下: 4.1.1 参考国内外高警讯药品管理指南或规范,结合医院实际情况 制定我院高警讯药品目录并及时更新。 4.1.2 定期对高警讯药品管理及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 题及时分析、反馈、整改。 4.1.3 定期分析高警讯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及时通报及警示。 4.1.4 组织开展高警讯药品知识讲座,定期向全院医务人员宣传风险防范措施。

4.2 药剂科:负责及时更新、维护高警讯药品目录和警示符号,每 月对全院高警讯药品的管理和使用进行督查。 4.3 信息科:负责高警讯药品的HIS 警示信息的维护。 4.4 临床医技科室:须严格根据本制度的规定管理和使用高警讯药品。 4.5 医护人员:熟悉高警讯药品相关信息,负责开具规范化医嘱和 正确给药。 5.内容 5.1 确定医院《高警讯药品目录》。 5.1.1 药事委员会参考美国安全用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practices,ISMP)高警讯药品目录,结合国内及 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高危药品目录(附件一)及相似药品 目录(附件二)。 5.1.2 医院药品目录变化时,药剂科及时更新高警讯药品目录并 做好数据库的维护。 5.1.3 全院药品储存、使用部门若发现有其它相似药品,应及时 与药学部联系。 5.2 高警讯药品警示标识(见附件三、四)和储存。 5.2.1 高危药品应按药品的储存要求,设置专柜或专区存放,不 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存放处对应放置高危药品标签,执行《药品标签管理制度》。 5.2.2 相似药品,在药品柜中分开存放,避免同排放置,并放置警 示标签,执行《药品标签管理制度》。 5.2.3 医嘱系统、审核系统、药房发药系统等HIS 系统中的高警讯药品有警示符号,并在打印药品使用标签、配药清单等时显示。

盐酸丁卡因滴眼液说明书

附件2: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用盐酸丁卡因溶液 Y anyong Yansuan Dingkayin Rongye Tetracaine Hydrochloride Solution for Eye Use 本品含盐酸丁卡因(C 15H 24 N 2 O 2 ·HCl)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处方】 盐酸丁卡因 10g 氯化钠 7.2g 注射用水适量 制成 1000ml 【制法】取盐酸丁卡因与氯化钠,加注射用水100ml,使溶解,加针用活性炭1g,加热煮沸30分钟,搅匀,脱碳滤过至澄明,加注射用水使成1000ml,灌封,110℃灭菌30分钟,即得。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1)取本品4ml,加5%醋酸钠溶液2ml与25%硫氰酸铵溶液0.5ml,振摇后生成白色结晶性沉淀。 (2)取本品2ml,加硝酸3ml,振摇,即显黄色。 (3)本品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Ⅲ)。 【检查】pH值应为3.5~5.5(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Ⅵ H)。 其他应符合滴眼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Ⅰ G)。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本品20ml,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性)10ml,加酚酞指示液1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至粉红色。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30.08mg 的C 15H 24 N 2 O 2 ·HCl。 【类别】局麻药。 【规格】1%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有效期】9个月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四川省食品药品安全监测及评审认证中心审评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快易捷药品网 【药品名称】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英文或拉丁名】 Ropivaca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 Yansuan Luopaikayin Zhusheye 【商品名】 恒洛 【主要成分】 盐酸罗哌卡因 【化学名】 S–(-)–1–丙基–N–(2,6–二甲苯基)–2–哌啶甲酰胺盐酸盐 【结构式及分子式、分子量】 分子式:C17H26N2O·HCI 分子量:310.86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据文献报道,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 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 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 局麻药也可能对如脑细胞和心肌细胞等易兴奋的细胞膜产生类似作用,如果过量的药物快速地进入体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将出现中毒症状和体征。 怀孕母羊和未怀孕的母羊相比,并不显示对罗哌卡因有更强的敏感性。 健康志愿者静脉注射罗哌卡因后耐受良好,此药临床经验提示一个良好的安全范围。根据副交感神经阻滞程度,硬膜外使用此药可出现间接的心血管效应(低血压、心动过缓)。 毒性研究据文献报道,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在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盐酸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参见“药理作用”和“药物过量”)。 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丛神经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 生殖毒性接受试验的两代大鼠未见生育力及一般生殖行为受药物的影响。施用最高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后,因其对孕母的毒性作用,产后三天内幼仔的死亡数增多,列于新生仔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对大鼠和兔所进行的致畸试验未见罗哌卡因对器官发生以及胎儿早期发育有任何不利影响,以最大可耐受剂量对围生期及产后的大鼠进行研究,未见其对胎儿后期发育、分娩、哺乳、

药物分析期末总结

绪论 1.药物(drugs)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药品(medicinal products)是指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3.药品质量与管理规范 ①《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 ②《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 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 ④《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⑤《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 4.药物分析的任务就是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立药物的质量规律,建立合理有效的药物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与可控,保障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和合理。 5.药品质量控制的意义:确保药品质量,保障临床使用的安全和有效。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 1.药物的鉴别实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李华新发展、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2.药物的性状: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 3.水杨酸盐鉴别:①与Fecl3试液反应-------显紫色(弱酸性时)、红色(中性时); 4.托烷生物碱类:取本品10mg + 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KOH(s)1粒,显深紫色。 5.焰色反应:Na+ 黄色;K+ 紫色;Ca2+ 砖红色;Ba2+黄绿色,自绿色玻璃中透视,火焰显蓝色。 6.药物的鉴别方法:专属性强、耐用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等。 7.何首乌的鉴别方法----------显微鉴别法(主要用于中药及其制剂的鉴别) 药物分析第三章 1,药物杂质的两个主要来源: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贮藏过程中。 2,一般杂质是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中容易引入的杂质;特殊杂质是指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3,简述药物杂质检查的内容。 一、药物的杂质与纯度二、药物杂质的来源三、药物杂质的分类四、杂质的限量。4,举例说明一般杂质他的存在对药物的影响。 如果药物中信号杂质含量过多,提示该药的生产工艺或生产控制有问题,氯化物,硫酸盐等属于信号杂质。

注射液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注射液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注射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不同的注射剂溶解或稀释时需选择相应的溶媒。由于药物配伍不当和溶媒选择不合理,使药物发生沉淀、混浊、结晶和变色等理化反应, 发生输液反应, 违背用药目的, 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在临床运用中,应加强防范意识。做到详细询问过敏史,对高敏体质者用药前做药物过敏试验,同时注意药物质量,如果出现混浊、沉淀、变色等现象不得使用,并且尽量避免多药混合同用,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有效治疗,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加重。只要在实际工作中合理、慎重、安全的应用药物就可做到既有治疗疾病,又可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保障用药安全,现对我院日常药物配置溶媒的选择,配置时间与滴速、注意事项等做一分析总结,以作为临床使用的参考。 表1 化学药品与生物药品注射药物溶媒及配置时间与滴速 药品名称规格适宜溶媒配制和滴注时备注 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 加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使用,供肌内或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给药速度不能超过50万单位每分 钟,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因此应用本品 应新鲜配置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0.75g 灭菌注射用水静脉推注:1.0g至少用10ml以上注射用水 溶解后推注 静脉滴注:2.25g和2.5g至少用18ml和20ml 注射用水溶解后摇匀滴注 严禁用碳酸氢钠溶液溶解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 3.0g 注射用头孢曲松钠 1.0g 肌肉注射:1 克溶于3.5 毫升1 %盐酸利多卡因中; 静脉注射:1克溶于10ml以上注射用水中 本品不能加入哈特曼氏以及林格氏等含有钙 的溶液中使用。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0.75g 肌注溶媒为灭菌注射用水或0.5%利多卡因注射液, 静注溶媒为灭菌注射用水、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 糖注射液。 静滴则可溶于注射用水后再加入输液中, 控制滴入时间0.5~2小时。 注射用头孢吡肟0.5g 静脉滴注:1~2g本品溶于50~100ml生理盐水,5%或 10%葡萄糖注射液,M/6乳酸钠注射液,5%葡萄糖和 生理盐水的混合溶液,乳酸林格氏与5%葡萄糖混合溶 液,药物浓度不能超过40mg/ml 肌肉注射:1g本品加上述溶液中任意一种3ml,深部 肌群注射 本品禁用于对头孢吡肟或L-精氨酸,头孢菌素 类药物, 青霉素或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素有即刻过敏 反应的病人。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0.5g 肌肉注射:每克溶于0.5%盐酸利多卡因2ml; 静脉注射:每克溶于10ml无菌注射用水; 静脉滴注:1-2g本品溶于50ml或100ml生理盐水或 5%或10%葡萄糖溶液中 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伍 1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商品名称:赛乐品 英文名称:Ropivacaine Mesilate Injection 汉语拼音:Jiahuangsuan Luopaikayin Zhusheye 【成份】本品化学成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辅料为氯化钠。 化学名称: (s) -N-(2,6-二甲基苯基)-1-丙基- 2-哌啶甲酰胺。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外科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包括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急性疼痛控制:用于术后或分娩镇痛,可采用持续硬膜外输注,也可间歇性用药;局部浸润麻醉。 【规格】 10ml:89.4mg; 10m1:119.2mg。

【不良反应】 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和其它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是类似的。除了不小心注射进血管或过量等意外事件,局麻的副反应几乎是少见的。要将其与阻滞神经本身引起的生理反应相区别,如硬膜外麻醉时的血压下降和心动过缓。用药过量和不小心注射入血管可能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过敏反应:对酰胺类的局麻药来说是很少见的(最严重的过敏反应是过敏性休克)。神经并发症:神经系统的疾病以及脊柱功能不良(如前脊柱血管综合症,蛛网膜炎马尾综合症)和区域麻醉有关,而和局部麻醉药几乎无关。急性全身性毒性:只有在高剂量或意外将药物注入血管内而使药物血浆浓度骤然上升或者是药物过量的情况下,罗哌卡因才会造成急性毒性反应。曾有一例患者因作臂神经丛阻断时,无意中将200mg药物注入血管内后,发生惊厥。大部分和麻醉有关的不良反应都和神经阻滞的影响和临床情况有关,很少和药物的反应有关。在临床研究治疗中病人低血压发生率为39%,恶心的发生率为25%。一般临床报道不良反应(>1%)是低血压、恶心、心动过缓、焦虑、感觉减退。 【禁忌】 1、对酰胺类局麻药过敏者禁用。 2、严重肝病患者慎用。 3、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患者慎用。 4、慢性肾功能不全伴有酸中毒及低血浆蛋白患者慎用。 5、年老或伴其他严重疾患即需施用区域麻醉的患者,在施行麻醉前应尽力改善患者状况,并适当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 区域麻醉的实施必须在人员和设备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用于监测和紧急复苏的药物和设备应随手可得。在实施较大麻醉前应先给病人建立静脉通路。有关临床医务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培训并能熟悉副作用、全身毒性和其他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有些局部麻醉如头颈部的注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与所用的局麻药无关。对于年老或伴有其他严重疾患而需施用区域麻醉的病人,应特别注意。为降低严重不良反应的潜在危险,在施行麻醉前,应尽力改善病人的状况,药物剂量也应随之调整。由于罗哌卡因在肝脏代谢,所以严重肝病患者应慎用,由于药物排泄延迟,重复用药时需减少剂量。通常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病人如用单一剂量或短期治疗不需调整用药剂量。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伴有酸中毒及低蛋白血症,发生全身性中毒的可能性增大。硬膜外麻醉会产生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如预先输液扩容或使用血管性增压药物,可减少这一副作用的发生,低血压一旦发生可以用5—10mg麻黄素静脉注射治疗,必要时可重复用药。对驾驶及操作机械的影响:即使没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局部麻醉会轻微的影响精神状况及共济协调,还会暂时损害运动和灵活性,这些作用与剂量有关。药品未加防腐剂只能一次性使用,任何残留在打开容器中的液体必须抛弃。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妊娠:关于孕妇使用罗哌卡因后对胎儿生长的影响尚无临床试验,建议慎用。分娩时使用罗哌卡因作为产科麻醉或镇痛已有充分的实验报告,未见任何副作用。哺乳:在人乳中罗哌卡因或其代谢物的分泌状况未曾研究。根据大鼠实验中乳汁/血浆浓度的比值,估计幼鼠日摄入量为其母鼠剂量的4%。假设在人类乳汁/血浆浓度比值与大鼠相同,则母乳哺育的婴儿所摄入罗哌卡因的量较妊娠时在孕妇子宫中接受的剂量要低得多。 【儿童用药】尚不明确 【老年用药】参见[用法用量],或遵医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