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

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使学生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

结构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工业与我们”“工业的空间分布”和“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三个标题内容。这三部分内容是前后联系的,形成一个整体。教材内容贯穿的一条主线是:发展工业的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现状,工业未来发展方向。

教材第一个标题下,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以钢铁工业和汽车工业为例,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地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次,强调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第三,强调了工业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教材通过活动练习“观察我们的家……”,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认识,培养

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第一个标题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强民富,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材在第二个标题下,内容安排上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首先是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使学生对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现状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在活动练习中,以“辽中南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分析影响工业的形成和分布的各自条件,从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的能力。

教材在第三个标题下,首先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第二,介绍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讲述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教材在最后安排了活动练习。通过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使学生明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代表了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内容点析

1.教材在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什么是工业,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联系性。教材运用图直观地进行了说明。处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将出现不同的工业部门和类型。例如开采矿产,采伐森林等,是“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的工业;冶炼钢铁,制造水泥等,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生产汽车,制造机器,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具有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

计划性的特点。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教材利用插图表现了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与工业的关系。通过几个侧面,使学生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

3.工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每天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工业品,享受工业带给我们的快乐和便利。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设计了“仔细观察我们的家……”的内容,让学生由某一件家具找出人们生活与各工业部门的联系,同时找出在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通过活动练习,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工业生产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4.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我国的工业分布,有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教材运用图(“我国工业的分

布”)突出了上述重点内容。

5.合理分布工业是工业建设中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需要综合考虑。首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第二,要考虑发挥地区条件的优势,扬长避短;第三,要考虑城乡结合,带动乡镇经济的发展;第四,要考虑带动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第五,要考虑当地的工业基础和劳动力构成;第六,要考虑国防安全等。教材在活动练习1中,以资源配置较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例,提出了本地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的问题;在活动练习2中,以资源配置不好的沪宁杭工业区为例,提出了如何发挥本区市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优势的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分布问题的方法。在活动练习3中,安排了由学生选取一些例子,分析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这使学生又一次获得锻

炼其分析能力的机会。在活动练习4中,涉及到工业的分布与乡镇企业发展的关系,这在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6.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高新技术产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科技投入的含量很大,产品更新换代很

快。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教材运用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示了我国沿海开发区、内陆和沿边开发区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除青藏地区外,各省区多在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形成了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8.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结构。沿海地区科技力量雄厚,经济发达,形成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地区利用其地理优势,依靠国家的开发政策,发展了以组装、加工为主的贸易导向型产业;内地地区依靠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电子、航空航天等工业为主的与国

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9.教材在最后的活动练习中,安排了材料阅读内容。三则短文中,第一个短文介绍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对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所起的作用;第二个短文介绍的是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对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第三个短文介绍的是国际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应用于工业企业的供、产、销中,将会

改变企业的传统生产方式,带来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三则短文共同明确了一点,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工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

【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①图“张梦的家”,②我们的教室,找出工业产品,并说出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

的兴趣。

2.播放有关工业生产过程的录像,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调动学

生的求知欲望。

【工业与我们】

1.关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读图“什么是工业”,并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然后,可以汽车的轮胎为例,“追根寻源”上个生产阶段,即合成橡胶工业和石油工业。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和轮胎制造业相互的按比例发展关系。由上述内容可让学生归纳出工业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2.关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阅读农民、建筑师、科学家、军人对工业重要性的评述,使学生认识到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扮演多种角色,例如医生、记者、电视节目主持人、售货员等,从各自行业角度寻找与工业生产的联

系,体会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3.完成活动练习1、2两题内容。

由于电视机内部零件复杂,学生绘制生产联系图的难度较大,故只要求学生绘出灯具、餐桌、食品的生产联系图。在此基础上,再找出分属于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

部门。

【工业的空间分布】

1.引导学生读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大势。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京广线、京沪线、哈大线等铁路沿线的工业城市;黄河、长江沿线的工业城市;沿海四个工业区的位置和范围,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的工业区是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应作为重点内容。

2.完成活动练习1内容。引导学生读图“辽中南地区”,识别矿产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资源;识别表示各种工业部门的图例符号,了解辽中南地区的工业分布。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①辽中南工业区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②辽中

南工业区各工业部门的相互联系。

3.完成活动练习2、3内容。引导学生读图“沪宁杭地区”,组织学生讨论:①上海有哪些主要工业,对比辽中南地区的工业有什么不同(上海的轻、重工业都很发达,辽中南的工业则以重工业为主)。②上海附近煤、铁资源匮乏,从市场的角度,分析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原因。③读图分析沪宁杭地区有哪几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对其工业分布的影响。

4.完成活动练习4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使工业的分布和农业的分布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收入,整体脱贫致富。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介绍乡镇企业的典型事例,例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针对活动练习4内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报纸、杂志、因

特网),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教师引导学生读图“高新技术产业结硕果”,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

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北京高新技术园区”,找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位置。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中关村科技园区或其他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录像,引导学

生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析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除青海和西藏外,其他省区的中心城市都建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地理位置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针对这一内容,教师可以举出我国沿海、沿边和内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实例,向学生介

绍。

5.完成活动练习1、2、3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三则短文,然后重点针对练习

2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班级交流。

五年级品社下册 第三单元《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教案 冀教版

迅猛发展的现代工业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工业产品并试着分类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2、对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了解自己喜爱的一样工业食品生产过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继农业以后,工业逐渐发展起来。我们今天就生活在工业社会。 二、说一说: 1、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 提示:教室里——电扇、日光灯、课桌、凳子、门窗、班训、垃圾桶等 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 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餐桌、炊具、餐具等、 2、你对“工业”有怎样的认识? 三、练一练:试着给家里的生活用品分类。 四、议一议:冰激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当你吃到甜美的冰激凌时,你知道有哪些行业的人们付出了劳动?(结合P75插图) 五、画一画:选择你喜爱的另一种工业食品,画一画这种食品的生产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穿衣与工业 教学要求:了解衣料生产过程、衣服缝制过程,认识穿衣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衣料生产过程、衣服缝制过程,认识穿衣与工业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远古人类没有衣服穿,冬天披兽皮保暖。后来,人们学会了用动物的毛编制成柔软的织物,这是最初的纺织品。今天,纺织工人用纺织机把棉、毛或人造纤维纺成纱线,再用织布机将纱线织成布料,经过漂洗和染色,制成各种各样的布料和纺织品。 二、衣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呢? 1、观察P77插图,了解衣料生产过程。 2、说一说:衣料生产过程 棉花、蚕丝、动物毛等天然纤维→纱线→布料→布料纺织品 木材、煤、石油等原料经过化学合成制造出来的化学纤维 三、衣料怎样变成漂亮衣服穿在我们身上的呢?

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人教版]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对象—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继第一课基础上,讲述原始的农耕生活,目的要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采用读图,用视觉效果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然后通过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形成对原始农耕文化的正确认识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

参赛 第一次工业革命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和重要发明及进程,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条件和工业革命的影响,领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提高材料解析 能力;分析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 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启发式谈话法,问题探究法:层层设疑,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联系比较法:构建知识体系,突出事物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正确 认识工业文明的成就与代价,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联系中国历史深刻理解科技兴国,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 师:先请大家看《英国工业革命》视频,然后概述它讲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多媒体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程序) 新课教学 一、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师: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结合视频材料和历史纵横,归纳工业革命首先产生英 国的条件,并说出这些条件是如何获得的?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一方面,扫除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使 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产物;另一 方面,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后,也必须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才能巩固自 己的统治基础,所以,在英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要的一切条件都因为有了 资产阶级的政权而得到了保证。因此,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既是迅速 发展资本主义的前提,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英国社会的稳定,也为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雄厚的资金,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手工工 场生产技术的不断积累,日益扩大的海外市场既是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也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那么这五个条件到底是如何获取的呢? 师:英国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广阔的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 阔的海外市场,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也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血腥的圈地运动 迫使广大农民离开土地,为工业提供了劳动力,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同时形成 了大片土地,便于采用新技术,促进农牧业的发展,为工业提供大量原料,也 积累了资金。这两个前提,五个条件是不光是分析工业革命开展的因素,同时 也是今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金钥匙。不管是分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迅速的 原因,还是缓慢的原因都从这些因素入手就能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 问:哪个因素是促使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呢?(学生如果答不出来,就多 媒体显示《共产党宣言》中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生答后师说:英国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产品供不应求,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促使人们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业革命应运而生。 二、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 师: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后来冶金、采煤等其他领域也纷纷出现了 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发明和革新创造有哪些呢? 1733年英国人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棉纱供不应求,人们 开始想方设法提高纱产量,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次能纺出很多根线的珍 妮纺织机,成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后来在纺织领域又相继有了一系列的发 明创造,1769年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1779年克隆普顿发明骡机,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水力织布机,同年瓦特又改良了蒸汽机,瓦特蒸汽机是一个在 工业革命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明。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瓦特蒸汽机相对纺 织领域的主要发明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的有何重大意义? 生答后师说:水力动力要求水资源丰富,高山峡谷落差大,且受枯水季节限制。蒸汽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能广泛使用。从此,工

【精品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的性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即兴之作。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寥寥数字,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几座长江大桥。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提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2.史料展示: 史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二:国民党退往台湾时掠走的财富。

3.教师提问: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4.史料展示: 史料一: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续表 史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5.教师提问:上述两则史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师总结:利用插图,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查找数据证明工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理解工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

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高中历史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1 岳麓版必修

高中历史《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案1 岳麓版 必修 课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冶炼、纺织、陶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梳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分析公私手工业的消长,培养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手工业的发展演变进程;通过具体史实引导学生归纳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掌握中华民族高超的手工业技艺,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商代青铜铸造技术已比较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技艺精湛。 2钢铁冶炼技术(1)产生:春秋时期开始冶铁和使用铁器,发明了冶炼生铁和块炼钢的技术。 (2)炼钢技术的演变:春秋时期是块炼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更先进的灌钢法。 3冶铁燃料的进步(1)汉代开始用煤冶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2)北宋时,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使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深化拓展】 想一想: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 提示: 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造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它相当于我国的夏商周时期(即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 个世纪);之所以称为“青铜时代”其主要依据是:第一,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第二,生产数量大,品种多,价值高。第三,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的主要手工业部门。 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相传上古时代的黄帝时期发明了养蚕缫丝。 (2)西周以后,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4)唐代出现缂丝技艺,使丝织品更加具有艺术神韵。 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 (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技术,并发明脚踏三锭纺车,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由于先进技术的推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4)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主要衣料。 【深化拓展】

工业革命教案

《工业革命》教案 姓名:谢莎学号:200704301106 教学题目:第三章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讲课人:谢莎 一.教学分析和教学策略 第一课时采用幻灯片设计教学,通过呈现首张图片引入“工业革命”这个话题。 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课后进行小结,回顾所学。最后布置一道家庭作业,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工业革命。 第二课时安排学生看《大国崛起》——工业先声。此片很好地反映了工业革命中的背景,过程,重要人物,相信学生看后会对工业革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 知识:1.从三个方面认识工业革命: ①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 ②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③工业革命的大体进程及主要发明是什么? 2.深刻理解瓦特发明蒸汽机的重大历史意义。 3.工业革命对英国及世界的影响。 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谓“科教兴国”,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知识,学习和运用技术,做对国家有意义的事业。 能力:通过对牛顿,瓦特,亚当斯密的理解,着重引导学生平时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性,对知识的思考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难点: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发生在英国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 采用讲授法,通过幻灯片和影片来进行教学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六.教学进程 1.导入新课。通过呈现首张图片引入“工业革命”这个话题。 2.学习新课。首先对工业革命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开始逐步讲解,包括背景,首先在英国的原因,进程,扩展,瓦特蒸汽机的意义,影响。中途,对划线的进行提问, 积极调动学生的思考 3.小结。对所讲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所学,加深学生对工业革命的整体认识。 七.教后思考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抽牌提问法,电影),教师做好总结和检查工作

工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列举身边的工业产品,了解工业的重要性。 2.能够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基本布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3.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一些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认识高新科技产业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2.读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 教学难点:1.认识我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2.从图中归纳出我国高新技术中心主要集中的三个地区。 三、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竞赛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2.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回答下列各题: (二)工业及其重要性 1.教学引入:观察图组“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小组讨论:(1)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结合图片,举例说明工业对各行业的重要作用。 (三)我国工业的分布 活动一:读图验证 1.角色扮演 师:下面就让我们当一回来华投资的外商,如果你准备在华投资开办外销加工厂,你认为把你的工厂放在哪才能最赚钱?讨论完毕,让各组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并说明原因。 生:回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分小组讨论,在教师发放的《中国工业分布空白图》中标注自己的厂址,并到实物投影上展示、说明理由。 2.读图验证 教师幻灯片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沿长江分布。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可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老师做出总结。 师: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我们可以用这样一首顺口溜来记忆: 工业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东密中多西部少,四个基地沿海靠。辽中南、津京唐,长珠三角少不了。 3.合作探究一: 教师展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图》,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学生分组探究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教师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教案 www.5y kj.co m 〖教学实录〗 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历史这门学课应该有一个点感性认识了。今天我们将要学习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 (板书,黑体字为板书内容,下同) 我们已经学过中国远古人类,知道了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远古人类(稍稍停顿,让学生来回答。)――元谋人,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170万年。我省目前所知最早的人类――和县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北京人,北京人的食物的主要――采集和狩猎,他们使用的石器――旧石器,打制石器,他们已经会用――火。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3页看图“我国农业先民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回答两个简单问题:代表

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两个文化遗址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问题,先说相同点,后说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肥沃这个相同点学生不易注意到。 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畜(chu4):禽兽,现专指家养的禽兽。我们经常能看到的春联“六畜兴旺”。其中“六畜”指的是猪、牛、羊、马、鸡、狗(没有一个学生知道“六畜”为何物,但都能“猜”出几个来)。家畜饲养和谷物栽培,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人类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有了比较的食物,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原始农业和定居,只要学生讲出来一项,就引导学生找出另一项来,我的几个班的学生都是先讲出家畜饲养和种植庄稼。) 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聚落:村落,人们聚居的地方。遗址:古人遗留下来的城堡、村落或寺庙等建筑基地。遗迹:前人留下的痕迹。遗产:先人所遗留下来的财富。 (向学生指明这几个词的本意,以免用错。) 制作陶器指导学生看“半坡人的鱼纹彩陶盆”及“半坡尖底瓶”。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动脑筋”。汲水时手提绳子将瓶置于水中,这时因瓶是空的,重心在瓶的中上部,瓶就倒置水中。注满水后,重心移到瓶的中下部,恢复了正平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教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同步解读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民族民主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垄断主义;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2.浅析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类型、实质及其影响 形成原因: 垄断组织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企业趋于集中和联合;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60、70年代,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垄断组织,但它们还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二是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垄断资本有了大发展,但不巩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三是到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高涨,尤其是1900至190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垄断组织开始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由资本主开始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 类型: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卡特尔是在德国最先出现的一种垄断组织,其垄断程度较低。通常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这一组织的企业一般拥有一定的生产和销售的独立性;德国的卡特尔有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等。辛迪加主要是在俄国出现的垄断组织。它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该组织的企业保留法律和产品上的独立地位。托拉斯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大企业合并而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该组织的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法律等各方面都失去独立地位。1879年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美国首先成立,

《工业》教案

《工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掌握我国工业中心、工业基地的分布;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 能用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分布。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第三节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看看我们的教室,你能找出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由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通过同学们所举的实例可以看到,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工业产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国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生:联系教室实物及自己有关工业部门的知识储备回答。 可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知识的兴趣。 老师引导学生血阅读课文P100-102,了解工业及其重要性,并了解21世纪以来,我国加强工业研发,鼓励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国产品牌,正在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板书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国的工业是如何分布的呢? 同学们先自读课文P103,并结合图4.21,看看我国工业的分布。(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明确: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通过观察,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并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再由教师展示我国主要工业基地的区域图,可进一步对每个区域进行介绍,如各个区域的位置、主要工业城市等。(此为扩展性的内容,老师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斟酌。)指导学生完成P104页活动题。 板书三、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用电脑打出有关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图片资料:航天飞机、电脑、手机、数码相机、卫星,使用克隆技术克隆植物等。让学生结合这些图片资料讨论这些产品在生产要求上与一般产品(如服装、家具等)有什么不同,什么是高新技术产业? (教师总结)高新技术产业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诞生而兴起的一种产业。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的开发、利用为先导,以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和新能源、新材料的广泛研究与开发应用为主导标志,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普遍应用为主要标志。在这次技术革命推动下,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遗传工程、激光工业等。所以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学生讨论)同一品牌的手机、电脑在半年前、一年前、二年前流行款式是否相同?同一款式的手机、电脑价格有无变动?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前让学生调查手机、电脑款式、价格的变动情况及原因,课上进行讨论。最后落实:手机、电脑更新换人快。 (承转过渡)产品更新换代快是高技术产业的一个主要特点。现在是市场经济,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喜好,谁能最先掌握市场的需求情况,谁才能获得最大的市场。所以各厂家都为拓宽市场,随消费群体喜好的变化,产品款式也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除此之外,高技术产业还有哪些特点?我们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典范——中关村为例作分析。 教师:我国的各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请同学观察图4.25“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讨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

必修2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教学案

第4 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导学案 【课程标准】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重点】我国古代冶金业、丝织业、制瓷业的成就 【难点】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知识链接】 1.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2.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西部、山西南部、河北南部等地,文化遗物的特征介于龙山文化晚期和商文化早期之间,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典型代表。这处遗址的最下层被众多知名学者认定为夏文化。 3.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指人类社会已经发明和制作了青铜器,运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代。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又有新的发展。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有长篇铭文,有的多达三、四百字。 【自主学习】 一、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 1.冶金业 (1)冶铜业: 青铜时代:是指从到。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技艺相当成熟。特点是:数量较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使用广泛。 (2)冶铁业: 春秋时期:发明冶炼和的技术。这是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成就,也是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 (3)燃料: ①汉代:人们开始用作燃料,并用来冶铁。北宋相当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②南宋末年:开始用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2.纺织业: (1)丝织业: ①上古时代:人们已经学会养蚕缫丝。 ②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发展,品种日益丰富,花色图案精美。 ③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称号。 ④唐代:出现技艺,以“”手法自由变换色彩,纹饰极具艺术神韵。 (2)棉纺织业: ①以来: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②元代:全面推广先进技术,发明脚踏三锭纺车;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 ③明代后期:已取代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3.陶瓷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时期主要成就 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 的主 要陶 瓷器 成就 东汉晚期 南北朝白瓷 隋唐制瓷业成为独立的部门,瓷器大量出口 宋朝出现地方瓷窑体系,成为瓷都 元朝出现和,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明朝和 清朝和 二、主要经营形态——生产方式的变化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而独立;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由官府垄断;春秋 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出现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 (1)特点:与相结合。 (2) 影响:对于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 2.官营手工业: (1)产生:西周时期。从到,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的大作坊;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生产不计成本;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明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 (3)优势和不足: ①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 ②不足: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手段,引起工匠反抗。 3.私营手工业: (1)兴起:春秋战国时期 (2)发展:春秋之后,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以后,在制瓷、 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3)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4)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 商品经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使用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 多,并孕育出关系。 【自主探究】 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 蚕桑也。”------(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 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乾隆《苏州府志》卷3 请回答: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第一课时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了解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现状。 4?能运用实例和数据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工业的分布特点,与我们地区相关。 2?初步学会阅读《我国工业分布图》,能够在地图上查找主要的工业基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我国工业的分布,培养学生对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工业的现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刖学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因为生产要求不同,自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一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使用“学乐师生”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工业与我们它们往往产APP拍照

师:刚才我们说到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 请思考: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工业产品,哪些是产自本地? 学生代表发言(粉笔,电脑,课桌,书,文具等) 师:回答的好,这些都是工业产品,有工业产品就要生产,哪什么是工业生产呢? 师:请你们把书上第82页画起来,工业生产的概念。 师:工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对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国防等有重要影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请思考: 工业对国防、交通、农业有什么影响?(书上第82页思考题) 师:显而易见,影响是巨大的!现代工业是国防和交通的支柱,工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对于现代,没有工业就没有国防和交通!工业直接影响着国防和交通的发展!工业与农业是一对兄弟,也是一个矛盾体,可以这么说,没有农业做基础,就不可能有工业(人都吃不饱,怎么工作?)。同时工业的高度发展必须缩减农业的份额,且会造成环境污染,透支以环境为基础的农业!对于一个国家必须平衡发展工农业,合理规划,科学利用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工业的分布 我国工业分布是怎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请同学们分组交流。阅读书上83页至85页,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 ?说说我国工业城市分布的东西差异? 3?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是怎样? 学生轮流代表发言。 生1:气候因素:气候决定农业的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良好的气候因素必然使该地 区拥有众多的人口,必然使使该地区出现各种工业成为可能。 地形因素:地形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山地人口相对较少,而大平原人口则相对较多。人口的多少也会决定部分工业的分布。 海陆因素:河流因素会决定该地区的交通状况,从而影响该地区的工业分布。例如:沿海、长江流域就有许多发达的城市,它们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该地区发达的海水运交通。 政治因素:人为的改变一个地区的交通状况将会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发生影响,进而影 第2页 响该地区的工业水平,政治中心也必然会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配套第三产业和轻工业、部分

第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习了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对远古人类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要从距今的年代、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来学习。因而本课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既积极学习现在要学的知识,又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比较,自己学会归纳总结采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证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落实目标)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正文并“动脑筋”: 1、学生观看第7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 2、学生先看第11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 3、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学生讨论)开始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一起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会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4、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8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公开课教案】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参考教案 课标要求:掌握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 知识目标:宏观上掌握近代人类历史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和影响,而观上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领域、技术表现和具体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影响等各个环节之间不是孤立关系,而是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由此培养学生比较、思考、判断、推理的能力和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待历史现象与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等应用于实践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思考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加强对学生进行毅力科学精神环境认识人文主义的情感教育,是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是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自由科学技术和进行科学创新。 重点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 教学过程: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第一次工业革命 1.什么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这场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2.背景: (1)18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稳定,人口、资本流动自由,经济稳步发展。 3 (1)棉纺织业:凯伊发明,引起技术发明的连锁,、、 相继问世。 (2)冶金业:铁匠达比父子发明并改进。 (3)采矿业:研制出蒸汽抽水机;汉弗莱.戴维发明了。(4)交通运输:发明了碎石路;到处掀起开凿运河、疏浚河道的热潮。。蒸汽动力出现后,海上交通与铁路运输发展,铁路运输时代到来。 (5)动力革新:瓦特制成,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这一时期,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

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3教案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观察我国工业的空间分布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我国工业的分布》图进行技术处理,把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做成闪动,使学生观察更清楚。 学生准备:以《我的小天地》为题照出自己居室的工业产品相片。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提问学生上学使用的交通工具或学习用具,使学生清楚工业产品是由众多的工厂生产的。被称为工业部门。 观察图“什么是工业”,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小组讨论:各组拿出《我的小天地》照片,说出工业产品之间的联系,体会工业产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观察图“我国工业的分布”,在教师引导下说出工业的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铁路线,了解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 引入:同学们,今天早上来上学,我们都使用了什么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时哪生产的? 学生:自行车、汽车。工厂生产。 教师:当然,我们同学还知道许多的工厂,如:化肥厂、钢铁厂、拖拉机制造厂等。有众多的工厂组成的部门,我们称为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今天我们要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课题: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观察图“什么是工业”,有三幅图片。看一下这三幅图片都说了什么。 学生:依据图片说明回答 教师:请同学讨论三幅图片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 第一幅图:通过挖掘、开采、提取的方式,可以从自然界获得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还可以从自然界取得棉花、木材等资源。即从自然界中挖掘、开采、提取工业原材料是工业生产的一个环节。 第二幅图: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第三幅图:在原材料加工的基础上再加工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的生产过程,工业能给我们提供许多工业产品。(出示一张钢铁工业图片)以钢铁工业为例,钢铁材料可以加工成那些工业产品? 学生: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火箭等。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插图中“农民、建筑技术人员、研究员、军人”所讲语言,体会工业产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并进行小结。 工业可以提供一些经济发展的基础产品,如拖拉机、建筑钢筋、汽车等,还为科学研究、

上工业的分布与发展教案

第1课时工业与我们 设计思想 “工业与我们”标题下,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鉴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宜采取“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对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和授课顺序作如下调整:工业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工业生产过程、类型工业的地位、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指导探究法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互联网上收集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

(采用竞答(抢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引入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知识的兴趣。) [教师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通过提问引起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第1课时工业与我们 [出示课件、提问]对照“汽车生产过程”图,你能说出工业生产的三个阶段吗? (培养学生从资料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抢答]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出示板书]1.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小组活动]汽车轮胎“追根寻源”:合成橡胶工业──石油工业 [出示课件]精彩视频:汽车工业的生产过程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与轮胎制造业相互按比例发展的关系。归纳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教师承转]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 “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 [教师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