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泵体端盖底板的加工方案

泵体端盖底板的加工方案

泵体端盖底板的加工方案
泵体端盖底板的加工方案

泵体端盖底板的加工方案

【摘要】通过对泵体端盖底板毛坯的选择、热处理、工艺路线的设计,拟定了其加工方案。

【关键词】泵体;端盖底板;加工;方案

1 引言

如图1所要加工的泵底端端盖底板,其材料是45钢,该工件凸台部分多为圆弧,底座厚度较大,无热处理要求。

图1 泵体端盖底板2 毛坯的选择

要降低毛坯的生产成本,在选择毛坯时,必须认真分析零件的使用要求及所用材料的价格、结构工艺性、生产批量的大小等各方面的情况。一般生产小批量的毛坯应使用价格比较便宜的设备和模具,生产大批量的毛坯时采用比较先进的毛坯制造方法。泵体底板是支撑件,要求有一定的硬度,零件的外形尺寸为长方体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可选择模锻造件的方法制造毛坯。

3 热处理

毛坯在制造和切削加工的过程中会改变它的力学性能,而淬火可以获得需要的力学性能,淬火因其硬度高且不宜切削一般安排在精加工阶段的磨削加工之前,因此在粗加工后安排一次淬火。

4 泵体端盖底板工艺路线设计

(1)定位基准的选择

在选择定位基准时,从保证工件精度要求出发,选择定位基准的顺序是从精基准到粗基准。零件为加工之前,只能以毛坯面作为定位基准,选择中心孔的中心线为精基准加工上下表面,孔的轴心线又为设计基准,符合基准重合原则。加工各个孔的时候也是以中心孔的中心线为精基准,定位时也是用孔的中心线作为定位基准,避免因基准不重合引起的误差。

(2)工艺路线的拟定

表1

序号加工部位加工工艺路线备注

1 备料—材料:45钢

液压泵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液压泵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液压泵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故障原因:(1)液压油箱油面过低; 排除方法:添加液压油 故障原因:(2)没按季节使用液压油; 排除方法:通常适用46#液压油(或68#)无需要特别更换,冬季的北方特冷时考虑使用32# 故障原因:(3)进油管被脏物严重堵塞; 排除方法:取出管内异物 故障原因:(4)油泵主动齿轮油封损坏,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排除方法:更换老化的或损坏的油封、O形密封圈 故障原因:(5)油泵进、出油口接头或弯接头“O”形密封圈损坏,弯接头紧固螺栓或进、出油管螺母未上紧,空气进入液压系统; 排除方法:更换O形密封圈,上紧接头处螺栓或螺母 故障原因:(6)油泵内漏,密封圈老化; 排除方法:更换密封圈 故障原因:(7)油泵端面或主、从动齿轮轴套端面磨损或刮伤,两轴套端面不平度超差; 排除方法:更换磨损齿轮油泵或油泵轴套,磨损轻微时平板上将端面磨平整。其不平度允许误差0.03mm;上轴套端面低于泵体,上平面(正常值低于2.5~2.6mm),如超差时应下轴套加0.1~0.2mm铜片

来补偿,安装时则应套后轴套上装入 故障原因:(8)油泵内部零件装配错误造成内漏; 排除方法:卸荷片和密封环必须装进油腔,两轴套才能保持平衡。导向钢丝弹力应能同时将上、下轴套朝从动齿轮旋转方向扭转一微小角度,使主、从动齿轮两个轴套加工平面紧密贴合;轴套上卸荷槽必须装低压腔一侧,以消除齿轮啮合时产生有害闭死容积;压入自紧油封前,应其表面涂一层润滑油,还要注意将阻油边缘朝向前盖,不能装反;装泵盖前,须向泵壳内倒入少量液压油,并用手转动啮合齿轮故障原因:(9)“左旋”装“右旋”油泵,造成冲坏骨架油封; 排除方法:“右旋”泵不能装“左旋”机上,否则会冲坏骨架油封; 故障原因:(10)液压油过脏。 排除方法:清洗系统,更换液压油。 故障原因:(11)泵的过滤器被污物阻塞不能起滤油作用 排除方法:用干净的清洗油将过滤器去除污物。 故障原因:(12)油位不足,吸油位置太高,吸油管露出油面: 排除方法:加油到油标位,降低吸油位置。 故障原因:(13)泵体与泵盖的两侧没有加纸垫;泵体与泵盖不垂直密封: 排除方法:旋转时吸入空气:泵体与泵盖间加入纸垫;泵体用金刚砂在平板上研磨,使泵体与泵盖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005mm,紧固泵体与泵盖的联结,不得有泄漏现象。 故障原因:(14)泵的主动轴与电动机联轴器不同心,有扭曲摩擦:

齿轮油泵泵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课程设计 题目:齿轮油泵泵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设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29日

一、设计题目 泵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钻盲孔162Φ?) 二、原始资料 (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1张 (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 三、上交材料 (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 1张 (2) 毛坯图 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参附表1) 1张 (4) 与所设计夹具对应那道工序的工序卡片 1张 (4) 夹具装配图 1张 (5) 夹具体零件图 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四、进度安排(参考) (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 2天 (2) 选择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填写工艺过程综合卡片 5天 (3) 工艺装备设计(画夹具装配图及夹具体图) 9天 (4) 编写说明书 3天 (5) 准备及答辩 2天 五、指导教师评语 成 绩: 指导教师 日 期

摘要 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齿轮油泵泵盖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和钻16 ?盲孔的专用夹具设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完成 2Φ 了零件图、毛坯图、夹具体装配图和夹具体零件图的绘制及说明书的编写。 泵盖零件结构较简单,而且为铸件,外表面为要求较高精度要求,铸造即可满足,与其它接触面处的端面精度要求较高,需要经过粗车、半精车加工,保证密封配合性。 本次设计针对16 ?盲孔的加工难度设计了一套专用夹 2Φ 具,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来满足定位要求,又通过夹紧装置保证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较大误差。其中间过程对夹紧装置进行了受力分析,保证了夹紧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为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及设计过程

“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

“泵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 一、题目: “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 产品年生产纲领4000台,零件备品率6%,零件废品率2%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泵体”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装备设计 1.编制工艺规程 (1)计算零件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产品零件,审查零件图样的工艺性,确定并绘制零件设计图样。 (3)选择毛坯的制造形式,绘制毛坯图。 (4)拟定工艺路线 选择定位基准,选择零件表面的加工方法,划分加工阶段,安排工艺顺序,比选工艺方案,确定工艺路线。 (5)确定要进行工艺装备设计的工序 2.夹具结构设计。 (1)明确设计任务,熟悉设计资料 (2)确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结构草图 1)确定工件的定位方案,包括确定定位原理、方法、元件(或装置),分析定位误差。 2)确定夹紧方案和夹紧机构。 3)确定夹具的其他组成部分。 (3)绘制夹具总图。 (4)绘制夹具零件图 3.课程设计说明书。 (1)课程设计封面 (2)课程设计任务书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设计使我们能综合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了零件机械制造工艺问题,设计了机床专用夹具这一典型的工艺装备,提高了结构设计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设计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机车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定的零件是泵体,属于盖体类零件,它和其他零件一起装配,形成泵的一个密封腔体结构用来储存、输送分配物质。工作中,零件内表面要受到介质的冲击,但强度要求不是特别大,因此对零件的刚度有一定的要求,零件与其他零件相配合的表面,要有一定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该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均需切削加工,各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以下是泵体需要加工的表面以及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和粗糙度。泵体的功能是通过介质的分配,传递动力,使其工作。所以对密封性能要求较高。由于泵体右端盖是组成泵的主要元件,该零件的几组平面有表面粗糙度和位置度要求。 定位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定位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会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 对于一般的轴类零件而言,以外圆为粗基准是完全合理的。泵体箱体类零件,执照“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相互精度原则”的粗基准选择原则(即当零件有不加工表面时,应以这些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若零件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时则应与这些加工表面要求相对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所以对于本零件可以先以Φ40mm外圆柱的圆柱面部分作为粗基准,以消除四个自由度,再用一凸台,限制的自由度,达到加工的要求。 2、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应主要考虑基准重合问题。当设计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时,应改进行尺寸计算。应选择左端面78mm为本零件的精基准。 (三)制定工艺路线 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该使零件的加工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和表面质量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经确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除此之外还有,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降低生产成本。 工序顺序的安排机械加工工序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先粗后精”原则,“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遵循“先面后孔”因此工序安排如下:

泵前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绪论 毕业设计是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记要指出,“毕业设计题目应该以产品(或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尤其要鼓励去工厂从高真实产品设计”。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学生可以得到所学过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专业课全面的训练,为将来做好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工作,提供全面的锻炼机会。 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工艺和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必要的环节。这次毕业设计能够使我们综合的运用机械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东西,独立的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的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方法与原理,拟定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设计结构的能力,也是熟悉和运用有关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实践机会。为未来从事工作大下良好基础。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在计算,制图,公差,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方面的知识都受到全面的综合训练,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张老师在工作中对我的耐心辅导,他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无不给我以深刻的影响。 通过这次设计,我相信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运用上,都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为日后的工作铺平道路。毕业设计是我4年来的知识结晶。在设计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疏漏之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1泵前体加工工艺 1.1泵前体加工工艺分析 我的设计题目是泵前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对于我的设计,我把它分为两部分,即工艺设计部分和夹具设计部分 首先我看图纸对泵前体进行了基本的结构和工艺分析: 一个好的结构不但要应该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同时使加工的劳动量最小。而设计和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设计者要考虑加工工艺问题。工艺师要考虑如何从工艺上保证设计的要求。泵前体是双联泵体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因为其零件尺寸较小,结构形状也不是很复杂复杂,但侧面两孔和四个面的精度要求较高,此外还有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下面和进油孔要求加工。四个M20的螺纹孔和中心孔有0. 3的同轴度的要求,所以需要精加工以保证形位公差,孔φ72,φ55的孔粗糙度要求达到0.8所以也需要进行精加工。因为其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以及各表面的表面质量均影响机器或部件的装配质量,进而影响其性能与工作寿命,因此它的加工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1.2泵前体的工艺要求及工艺分析 一个好的结构不但要应该达到设计要求,而且要有好的机械加工工艺性,也就是要有加工的可能性,要便于加工,要能够保证加工质量,同时使加工的劳动量最小。而设计和工艺是密切相关的,又是相辅相成的。设计者要考虑加工工艺问题。工艺师要考虑如何从工艺上保证设计的要求。 1.2.1泵前体的技术要求 其加工有五组加工。左侧面、右侧面及中心孔、上表面和下表面、上表面的五个孔、前表面的八个孔。 ⑴.先粗车左侧面然后以此为粗基准,加工右侧面,之后以右侧面为精基准加工左侧面,跳动的范围在0.02mm Ra=12.5。 ⑵.以前端面为精基准铣上下表面,Ra=12.5

液压泵盖

课程设计鉴定表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设计液压泵盖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钻3×Ф11mm孔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 设计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自选),独立完成 (1)毛坯图、零件-毛坯合图各一张(3或4号图CAD出图,手工图为2号) (2)关键工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一张(4号图,CAPP出图) (3)指定工序夹具装配图一张(2或3号图,CAD出图可拼接) (4)夹具部分零件图1~2张(图幅自定) (5)设计说明书(一份,>10页,正文五号字,含插图) (6)夹具3D装配效果图一张(3或4号图,可渲染) 以上均需输出,以书面交设计资料,保留软盘待查。 原始资料:零件图样,生产纲领,每月班次、生产条件等。 班级机械3班 学生 指导教师 2012年07 月06 日

摘要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各种零部件的加工过程中都需要用到夹具。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它能使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定位和夹紧,从而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另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它还能扩大机床工艺范围。所以说,机床夹具对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组的课题是液压泵盖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我们按照液压泵盖零件要求对其进行加工工艺的设计,使其从一个毛坯件变成一个合格的产品。其中我对其第5个工艺步骤钻3个直径为11mm的通孔进行夹具设计。我采用一面两孔定位,限制6个自由度,然后将工件和转盘压紧,转动转盘,便可实现钻刀位置不变,对工件进行加工。就该夹具而言,其钻模板简单,比较经济。另外,在没有转动钻刀钻床的情况下,使用很方便。 关键词:液压泵盖 ,加工工艺,夹具

齿轮油泵泵体工艺及夹具设计

设计(论文)题目:齿轮油泵泵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二级学院:专业: 班级:学号: 提交日期:年月日答辩日期:年月日 I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齿轮油泵泵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齿轮油泵泵体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平面及孔系。一般来说,保证平面的加工精度要比保证孔系的加工精度容易。因此,本设计遵循先面后孔的原则。并将孔与平面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孔系加工精度。基准选择以齿轮油泵泵体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的支承孔作为粗基准,以顶面与两个工艺孔作为精基准。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以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顶平面,再以顶平面与支承孔系定位加工出工艺孔。在后续工序中除个别工序外均用顶平面和工艺孔定位加工其他孔系与平面。支承孔系的加工采用的是坐标法镗孔。整个加工过程均选用组合机床。夹具选用专用夹具,夹紧方式多选用气动夹紧,夹紧可靠,机构可以不必自锁,因此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上加工,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齿轮油泵泵体类零件;工艺;夹具;

ABSTRACT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body parts of the processing order of the processes and some special fixture design. Body parts of the main plane of the surface and pore system. In general, the plane guarantee processing precision than that of holes machining precision easy. Therefore, this design follows the surface after the first hole principle. Plane with holes and the processing clearly divided into roughing and finishing stages of holes to ensure machining accuracy. Datum selection box input shaft and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supporting hole as a rough benchmark, with top with two holes as a precision technology reference. Main processes arrangements to support holes for positioning and processing the top plane, and then the top plane and the supporting hole location hol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 addition to the follow-up processes individual processes are made of the top plane and technological hole location hole and plane processing. Supported hole processing using the method of coordinate bo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cessing machine combinations were selected. Selection of special fixture fixture, clamping means more choice of pneumatic clamping, clamping reliable, institutions can not be locked, so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high, suitable for large batch, line processing,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s: box type parts process; fixture;

球墨铸铁轴承盖铸造工艺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球墨铸铁轴承盖铸造工艺设计 学生:王XX 指导老师:XXX 系别: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班级: 学号: 2010年6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者承诺保证书 本人郑重承诺:本篇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真实、可靠。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学生签名: 年月日 福建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承诺保证书 本人郑重承诺:我已按有关规定对本篇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与内容进行了指导和审核,该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未发现弄虚作假、抄袭的现象,本人愿承担指导教师的相关责任。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目录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绪论1 1.1铸造的定义1 1.2铸造行业的现状1 1.3铸造的发展趋势1 第二章轴承盖的工艺结构分析3 2.1铸件壁的合理结构3 2.1.1铸件的最小壁厚3 2.1.2铸件的临界壁厚3 2.1.3铸件壁的联接3 2.2铸件加强肋3 2.3铸件的结构圆角4 2.4避免水平方向出现较大平面4 2.5利于补缩和实现顺序凝固4 第三章轴承盖整个铸造设计流程5 3.1造型材料的选择5 3.1.1造型材料的定义5 3.1.2造型材料的分类及其特点5 3.1.3造型材料的选择6 3.2铸件浇注位置的选择7 3.3分型面的选择8 3.4 砂芯设计10 3.4.1砂芯分块10 3.4.2芯头设计10 3.5铸造工艺设计12 3.5.1铸件机械加工余量12 3.5.2机械加工余量13 3.5.3铸造斜度14 3.5.4铸件收缩率14 3.5.5最小铸出孔和槽15 3.5.6分型负数16 3.6浇注系统设计17 3.6.1浇口杯选择17 3.6.2浇注系统类型17 3.6.3浇注系统的尺寸计算18 3.6.4冒口的选择20 3.7合箱20 第四章结论22 4.1结论22 4.2 研究方向和展望22 致谢23 参考文献24

液压泵盖夹具设计

摘要 在本学期最后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夹具课程设计。这是我们学完大学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一个综合课程。本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一个课程的综合。它是将设计和制造知识有机的结合,并融合现阶段机械制造的实际生产情况和较先进成熟的制造技术的应用,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理论之后,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应用机床夹具,有利于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稳定产品质量;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有利于改善工人劳动条件,保证安全生产;有利于扩大机床工艺范围,实现“一机多用”。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们组的课题是液压泵盖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我们按照液压泵盖零件要求对其进行加工工艺的设计,使其从一个铸造件变成一个合格的产品。其中我设计了其第4个工艺步骤钻3个直径11mm的通孔。我采用一面两孔定位,限制6个自由度,然后压紧,用3个钻套,对其进行加工。就该夹具而言,其钻模板的加紧较方便,易于使用,节约时间,使其生产效率提高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未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泵盖 ,夹具,钻模夹具 目录

摘要....................................................................................................................................................................I 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1零件的功能、结构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零件的作用 (1)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1.3零件的生产类型 (2) 1.2主要加工面及要求 (2) 第2章毛坯的选择 (3) 2.1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 (3) 2.2毛坯的技术要求 (3) 2.3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2.3.1 确定毛坯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公差 (3) 2.3.2绘制毛坯图 (4) 第3章基准的选择 (5) 3.1粗基准的选择 (5) 3.2精基准的选择 (5) 第4章制订工艺路线 (6) 4.1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 (6) 4.2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6) 4.2.1工艺路线方案1 (6) 4.2.2工艺路线方案2 (7) 4.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7) 第5章工序设计 (8) 5.1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8) 5.2选择夹具 (8) 5.3选用刀具 (8) 第6章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9) 第7章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齿轮泵泵体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word文档

图书分类号: 密级: 毕业论文 齿轮泵泵体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 GEAR PUMP BODY PROCESS AND TOOLING DESIGN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或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协议书 本人完全了解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校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所拥有。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纸本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拷贝,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提交至各类数据库进行发布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摘要 在机械制造的机械加工、检验、装配、焊接和热处理等工艺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夹具,可以保证零件的质量,提高生产率。 加工工件时,必须要正确的安装工件并且要固定工件的位置,使其不会因为惯性力、重力等外力作用而破坏工件已固定的位置。“安装”的全过程包括“定位”和“夹紧”。加工工件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机床夹具”。 齿轮泵是发动机中的润滑油泵,是一种液压泵。齿轮泵泵体的加工精度将直接会影响到齿轮泵的工作状况,为了减小泄漏量,提高齿轮泵工作效率,必须要保证加工精度,减小间隙。 近年来,齿轮泵向着高压化、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我国齿轮泵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齿轮泵泵体设计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齿轮泵的工作效率。制定合理的泵体制造工艺设计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通用夹具;专用夹具;钻床夹具;齿轮泵

泵体加工工艺设计

学士学位毕业设计 泵体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陈小二 学号:20064024101 指导教师:王红(教授或副教授或讲师) 所在学院: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中国·大庆 2014年 12 月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原始资料 1.夹具体零件图1张(给予); 2.年产量20 000件(给予); 3.机械设计零件手册、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床夹具设计手册、机床夹具设计图册。二、毕业设计任务及要求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选择毛坯的制造方法。 2.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其中包括:过程和工艺装备设计计算说明、工艺卡片、工序卡片和综合卡片。 3.夹具体零件图1张、毛坯图1张。 4.设计2套夹具。 5.设计对应夹具的主要零件2个。 三、毕业设计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封面、毕业设计任务书、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论文评定成绩,并按顺序排列。设计说明书的字数应在20000字以上,采用A4纸打印。 2.查阅参考文献 查阅文献10篇以上,其中查阅与课题有关的外文文献2篇以上,并将其中的1篇文献的摘要的原文和译文(不少于3000汉字)附在附录中。 3.设计图纸 毕业设计图纸应符合国家有关制图标准,正确体现设计意图,图面整洁,布置匀称,尺寸标注齐全,字体端正,线型规范。图纸全部由计算机绘制。 (1)机械加工工序卡片1套;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1套。

四、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五、参考资料 1.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材、机床夹具设计教材、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教材。2.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3.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4.机床夹具设计图册。 六、审批意见 1.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2.学院意见: 教学院长签名: 年月日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 泵盖铸造工艺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铸造工艺分析 (1) 1.1零件介绍 (1)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1) 1.3技术要求分析 (1)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2)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 2.1确定铸造方法 (2)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2) 2.3确定型内铸件数目 (3) 2.4不铸出孔及槽的确定 (3) 2.5机械加工余量和铸造圆角的确定 (3) 2.6起模斜度和分型负数的确定 (5) 2.7砂芯的确定 (7) 2.8铸造收缩率的确定 (7) 2.9冒口的确定 (7) 2.10浇注系统的确定 (8) 3.芯盒的设计 (9) 3.1芯盒材质和分盒方式的确定 (9) 4.总结 (9) 参考资料 (10)

1.铸造工艺分析 零件简介: 1.1零件介绍: 零件名称:泵盖 零件材料:HT200 1.2零件生产方式选择: 大批量生产,零件图如下:

1.3技术要求分析 按照国家标准,对于HT200,其抗拉强度应达到200Mpa。铸件在使用时工作条件较好,但此铸件需起隔爆作用,按照技术要求,需在粗加工后进行时效处理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另外,铸件清砂后,焖火铲除毛刺喷砂后喷G04-6铁红过氯乙烯底漆。除此外无特殊技术要求。 注:其中φ21H7内孔为重要加工面,不允许存在气孔、夹砂等铸造缺陷。 1.4 合金铸造性能分析 灰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 (1)流动性。灰铸铁的熔点较低,结晶温度范围较小,在适宜的浇注温度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容易填充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且不易产生气孔、浇不足、冷隔等缺陷。 (2)收缩性。灰铸铁的浇注温度较低,凝固中发生共析石墨化转变,使其线收缩小,产生的铸造应力也较小,所以铸件出现翘曲变形和开裂的倾向以及形成缩孔、缩松的倾向都较小。 (3)灰铁充型能力好,强度较高,耐磨、耐热性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较好,但需人工时效。 2.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2.1确定铸造方法 铸件材质为HT200,,其轮廓尺寸25×φ110,属中小件,联结结构合理,符合灰铸铁铸造要求,可以进行铸造工艺设计。采用湿砂型机器造型大批量生产。 采用湿砂型机器脱箱造型,热芯盒水玻璃砂射芯机制芯。 2.2确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1)重要加工面应朝下或呈直立状态; (2)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3)应有利于铸件的补缩; (4)应保证铸件有良好的金属液导入位置,保证铸件能充满; (5)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砂芯; (6)应使合型、浇注和补缩位置一致。

液压泵盖夹具设计说明书(含毛坯图)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1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1) 1.1零件的功能、结构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零件的作用 (1) 1.1.2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1.3零件的生产类型 (2) 1.2主要加工面及要求 (2) 第2章毛坯的选择 (3) 2.1确定毛坯的类型、制造方法和尺寸及其公差 (3) 2.2毛坯的技术要求 (3) 2.3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3) 2.3.1 确定毛坯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公差 (3) 第3章基准的选择 (5) 3.1粗基准的选择 (5) 3.2精基准的选择 (5) 第4章制订工艺路线 (6) 4.1确定各加工面的加工方法 (6) 4.2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6) 4.2.1工艺路线方案1 (6) 4.2.2工艺路线方案2 (7) 4.3工艺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7) 第5章工序设计 (8) 5.1选择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8) 5.2选择夹具 (8) 5.3选用刀具 (8) 第6章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 (9)

第7章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0) 7.1工序Ⅰ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0) 7.1.1切削用量 (10) 7.1.2背吃刀量AP (10) 7.1.3定进给量F (10) 7.1.4 确定切削速度V (11) 7.1.5校验机床功率 (11) 7.1.6基本时间 (11) 7.2工序Ⅳ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2) 7.2.1 切削用量 (12) 7.2.2 背吃刀量AP (12) 7.2.3确定进给量F (12) 7.2.4确定切削速度V (12) 7.2.5基本时间 (12) 7.3工序Ⅴ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的确定 (13) 7.3.1钻孔切削用量 (13) 7.3.2确定进给量F (13) 7.3.3 确定切削速度V (13) 7.3.4确定基本时间 (14) 第8章夹具体总体设计 (15) 8.1定位基准的选择 (15) 8.2夹具定位误差分析 (16) 8.3切削力及夹紧力计算 (17) 8.4校验扭矩功率 (18) 8.5切屑参数的设定 (18) 8.5.1钻孔切削用量 (18) 8.5.2确定进给量F (18) 8.5.3 确定切削速度V (19) 8.5.4确定基本时间 (19) 8.6夹具总体设计 (20) 第9章夹具结构设计 (21) 9.1钻模板 (21) 9.2夹具体设计 (21) 9.3支撑架 (22)

齿轮泵盖的加工工艺分析及工艺规程制定

摘要 通过利用泵盖的加工来加深对数控编程加工零件,从而使我们能更好的更熟练掌握数控编程,并把加工零件的全部工艺过程,工艺参数,以代码的形式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用控制介质上的信息来控制机床,实现零件的全部加工过程。 关键词:数控技术,加工工艺, 齿轮泵端盖 ?目录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零件图的工艺分析及加工工艺的制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零件图工艺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制定加工方案和加工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机床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选择切削用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加工路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3定位基准的选择和夹紧方案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装夹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选择刀具和工艺卡片?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程序的编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结束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程序清单?错误!未定义书签。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与实例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与实例叙述铸造生产中典型铸铁件——气缸类铸件、圆筒形铸件、环形铸件、球墨铸铁曲轴、盖类铸件、箱体及壳体类铸件、阀体及管件、轮形铸件、锅形铸件及平板类铸件的铸造实践。内容涉及材质选用、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等。 第1章气缸类铸件 1.1 低速柴油机气缸体 1.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1.1.2 主要技术要求 1.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1.1.4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1.1.5 铸造缺陷的修复 1.2 中速柴油机气缸体 1.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1.2.2 主要技术要求 1.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1.3 空气压缩机气缸体 1.3.1 主要技术要求 1.3.2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第2章圆筒形铸件 2.1 气缸套 2.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2.1.2 工作条件 2.1.3 主要技术要求 2.1.4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1.5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2.1.6 大型气缸套的低压铸造2.1.7 气缸套的离心铸造 2.2 冷却水套 2.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2.2.2 主要技术要求 2.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2.4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2.3 烘缸 2.3.1 结构特点 2.3.2 主要技术要求 2.3.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4 活塞 2.4.1 结构特点 2.4.2 主要技术要求 2.4.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2.4.4 砂衬金属型铸造 第3章环形铸件 3.1 活塞环3.1.1 概述 3.1.2 材质 3.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3.2 L形环 3.2.1 L形环的单体铸造 3.2.2 L形环的筒形铸造 第4章球墨铸铁曲轴 4.1 主要结构特点 4.1.1 曲臂与轴颈的连接结构 4.1.2 组合式曲轴 4.2 主要技术要求 4.2.1 材质 4.2.2 铸造缺陷 4.2.3 质量检验 4.2.4 热处理 4.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4.3.1 浇注位置 4.3.2 模样 4.3.3 型砂及造型 4.3.4 浇冒口系统 4.3.5 冷却速度 4.3.6 熔炼、球化处理及浇注 4.4 热处理 4.4.1 退火处理 4.4.2 正火、回火处理 4.4.3 调质(淬火与回火)处理 4.4.4 等温淬火 4.5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 4.5.1 球化不良及球化衰退 4.5.2 缩孔及缩松 4.5.3 夹渣 4.5.4 石墨漂浮 4.5.5 皮下气孔 4.6 大型球墨铸铁曲轴的低压铸造 第5章盖类铸件 5.1 柴油机气缸盖 5.1.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 5.1.2 主要技术要求 5.1.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5.2 空气压缩机气缸盖 5.2.1 一般结构及铸造工艺性分析 5.2.2 主要技术要求 5.2.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5.3 其他形式气缸盖 5.3.1 一般结构 5.3.2 主要技术要求 5.3.3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第6章箱体及壳体类铸件 6.1 大型链轮箱体 6.2 增压器进气涡壳体 6.3 排气阀壳体 6.4 球墨铸铁机端壳体 6.5 球墨铸铁水泵壳体 6.6 球墨铸铁分配器壳体 第7章阀体及管件 7.1 灰铸铁大型阀体 7.2 灰铸铁大型阀盖 7.3 球墨铸铁阀体 7.4 管件 7.5 球墨铸铁螺纹管件 7.6 球墨铸铁管卡箍 7.6.1 主要技术要求 7.6.2 铸造工艺过程的主要设计 7.6.3 常见主要铸造缺陷及对策 第8章轮形铸件 8.1 飞轮 8.2 调频轮 8.3 中小型轮形铸件 8.4 球墨铸铁轮盘 第9章锅形铸件 9.1 大型碱锅 9.2 中小型锅形铸件 第10章平板类铸件 10.1 大型龙门铣床落地工作台 10.2 大型立式车床工作台 10.3 大型床身中段 10.4 大型底座 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精装16开定价:299元

泵盖钻3-φ11孔专机总体及多轴箱和夹具设计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泵盖钻3-φ11孔专机总体及多轴箱和夹具设计 二级学院(直属学部):无锡技师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评阅教师姓名:职称: 2014年3月

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零件,广泛应用于机械产品,如汽油泵,泵,液压泵,潜水泵,隔膜泵,动力转向泵,双作用叶片泵,它的作用是不能被其他成分所取代,所以和泵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泵盖作为一个设计的主题,来获取过程有关的大量书籍的过程中,最好的设计方案的综合比较与选择。液压泵盖是液压泵重要的零件之一,采用钻、扩、铣等传统工艺,不仅效率低,而且稳定性差,精度不易保证,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应用组合机床加工大批量零件,快捷高效,生产率高,是机械加工的发展方向。本设计主要包括液压泵盖的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应采取哪些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液压泵盖的加工设计过程。具体确定毛坯制造形式获得,基面的选择,确定工艺路线,加工余量的确定,工序尺寸及空白,切削用量的确定。此外,这次还给液压泵盖进行了专用夹具设计,以及夹具操作的简要说明。在完成此次设计任务中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大力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键词:液压泵盖工艺夹具设计

第1章绪论 (1) 1.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 1.2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1) 1.3本课题应达到的要求 (2) 第2章零件的三维造型 (4) 第3章零件的分析 (8) 3.1零件的作用 (8) 3.2零件的工艺分析 (8) 3.2.1液压油泵盖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8) 3.2.2液压油泵的泵盖加工的主要问题和工艺过程设计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9) 3.2.3小结 (17) 第4章专用夹具设计 (18) 4.1夹具工序的选择 (18) 4.2液压夹具设计 (18) 4.2.1定位基准的选择 (18) 4.2.2铣削力与夹紧力计算 (18) 4.2.3确定液压缸基本参数 (19) 4.3钻3-Φ11孔夹具设计 (21) 4.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1) 4.3.2定位元件的设计 (21) 4.3.3定位误差分析 (21) 4.3.4钻削力与夹紧力的计算 (22) 4.3.5衬套、钻模板及夹具体设计 (22) 4.3.6夹紧装置的设计 (23) 4.3.7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23) 4.4小结 (23) 第5章结论与展望 (24) 5.1结论 (24) 5.2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齿轮泵前泵盖机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1 齿轮泵前泵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 齿轮泵前泵盖的用途 齿轮泵前泵盖和后泵盖一起将油泵整体进行封闭,保证油泵的密封性和内部环境的清洁,并对内部零件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为解决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泵盖上开设对称的 卸荷槽,或向低压侧方向开设不对称卸荷槽,吸液侧采用锥形卸荷槽,排液侧为矩形卸荷槽,避免因为油困而引起的冲击和噪声,延长了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工作效率。 1.2 齿轮泵前泵盖的技术要求 按表1-1 形式将齿轮泵前泵盖的技术要求列于下表中。 表 1 前泵盖零件技术要求表 整体来讲,齿轮泵前泵盖的结构比较复杂,由于外表面不用于安装配合,故对其精度要求较低,而内表面需要和其他零件进行配合,故对其精度要求较高,这是保证油泵密封性的重要手段。同时,与支撑齿轮的轴的孔的要求也较高,有粗糙度的要求,同时还有配合精度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零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订的较合理,符合盖零件的装配要求。

1.3 审查齿轮泵前泵盖的工艺性 分析零件图可知,前泵盖的两端面还有轴孔以及卸荷槽均要求切削加工,而两齿轮所在轴的孔只放在了一个凸起的台上,这样,不但可以适当的减少精加工的面积,而且还提高了其接触刚度;由于各个孔的端面都是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偏钻,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了主要的加工表面(前泵盖凸台的端面,前泵盖的内端面和孔的表面等)精度要求较高,其他的表面加工精度都比较低,不需要高精度的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满足加工要求;主要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要求较高,但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就可以保质保量的加工出来。此外,该零件的整体结构比较对称,也方便加工。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1.4 确定齿轮泵前泵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可知:N=5000 台/年 所以根据表1-3 、1-4 确定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大批)。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2.1 选择毛坯 该零件材料为HT20-40 ,考虑到零件的形状、结构以及材料,选择毛坯为铸件较适宜,由于零件年产量为5000 件,属于成批生产中的大批生产,而且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故采用金属型铸造。这从提高生产率,保证铸件精度、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方面考虑,是合理的。 2.2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参见课程设计指导书第二章第二节,铸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可分别由表2-3 和2-4 查得,但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以下各项因素: (1 )毛坯铸件的公差等级该值由铸件的成型方法和材料确定,成型方法已确定为金属型铸造,材料为灰铸铁,由表2-1 查得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为8~10 ,这里取8 级。(2)毛坯铸件的机械加工余量等级同样根据铸件的成型方法和材料来确定,成型方法已确定为金属型铸造,材料为灰口铸铁,则可通过表2-5 查得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D~F,这里取E级。 2.2.1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