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

浅析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

浅析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
浅析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

浅析秦腔须生的唱腔与表演

在当今秦腔艺术表演中,大多数剧目都是以须生作为主线贯穿全局。所以须生的唱腔与表演的得失与剧目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下面笔者就多年的舞台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须生的唱腔

秦腔表演中,须生唱腔的特点是庄重沉稳,清澈透明,大方流畅;高音清亮,中音丰满,低音醇厚。吐字清晰,行腔到位,声韵结合,这是一名须生演员必备的功夫。

1.吐字清楚。一出戏的演出,首先是让观众了解到剧情,这就要求演员首先做到吐字清楚。要将唱词准确地送到观众的耳中,字字清晰。这就需要坚实地掌握发音吐字的功夫,做到口齿有力,因为在生活中讲话对方听不清可以重复,而在舞台上观众听不清楚演员说什么,就会影响到演出效果,比如秦腔《大报仇》中“一世间你的情性傲”―段,由于节奏快,若演员吐字不清,观众会觉得有声无词。所以,须生演员的吐字一定要清楚。

2.感情投入要恰到好处。在表演中,唱腔和动作与人物的

心理活动是一致的,所以―定要用感情来支配唱腔。要依靠情感语气,婉转起伏,吞吐收放。演员要以真实的情感,娴熟的唱法来赋予唱腔血肉和精神,从而把唱词的内容用情感细腻的

声腔表现出来。过分渲染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唱腔平和又体现不出人物的性格,由此可见,关键是内心感情的支配。这就要求演员要有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熟练的演唱技巧。比如《拷寇》中陈琳的“无奈了高举无情棍”,特别是“无情棍”三个字的唱腔必须感情深挚,吐字铿锵,才能达到感人肺腑的效果。

3.行腔到位。秦腔有六大板式,演员要运用这些较定型的曲调来表现不同的剧情,刻画不同的人物,体现不同的思想感情,这就不能不根据人物性格和具体内容在行腔的表现方法

上有所处理。但关键是看演员的行腔处理是否准确到位。观众听演唱时,若演员的行腔以真实的情感,细腻深刻地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思想动态,就能使观众激情满怀,潸然泪下。同是秦腔须生,刘易平先生的行腔潇洒飘逸,而?O宗翰先生的行腔就醇厚苍劲。他们在行腔上都能准确地把握尺度,使唱腔显得很有韵味。

4.声韵结合。在秦腔须生的演唱中,声韵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段唱腔或一个字唱完必须交代清楚再往下唱。如果出而不收,张而不闭,仅有上半字无下半字那是万万不可的。所谓“余音绕梁”,不仅全段唱得感人,最要紧的还是收声处

必须在观众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声韵结合”是须生演唱中应当特别注意的问题,在唱念中必须读得准确,结合得恰当,过渡得自然。声韵结合的要点是要熟悉字音的发声方法,正确而又自如地处理字音的“归韵”和“收声”。

须生、小生的表演

须生的表演,除唱之外,最主要的是念白和做功。因为须生基本上都是以正面人物的身份在剧中出现的,所以唱腔、念白和做功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根据剧情来刻画人物的个性和内心世界的,都是剧中人物用以抒发和交流感情表达的艺术手段。秦腔须生演员除了唱腔之外还要通过深沉的念白魅力和刚健细腻的表演来渲染剧情、感动观众。

1.念白。念白是中国戏曲中一个特殊的表现手段。它来自生活语言,在舞台上是生活语言的一种升华。因而秦腔须生的念白必须沉稳流畅,刚劲有力。比如《赵氏孤儿》中“你能舍得亲生之子,难道我舍不得老命一条”,既要体现文词的韵律节奏,又要体现声音上的情感因素。秦腔须生表演中的道白不但要继承传统的程式化念白,而且要借鉴话剧中对话式的道白来丰富自己。

2.做功。秦腔舞台上须生、小生的做功基本上都是程式化的,有人说“没有程式化的表演形式,也就没有戏曲表演艺

术”。这句话笔者不反对,但须生的做功不要被传统的“四功五法”的表演程式所捆绑,要敢于用活它,按照人物和剧情的需要,灵活地运用程式、突破程式并创造出新的做功技巧,这就叫“从守法到破法”。但须生的一般功底如捋髯、提袍、甩袖、亮靴底等传统程式我们决不能?G。戏剧艺术是动作的艺术。以歌舞演故事,载歌载舞的形式,写意、抒情,令人赏心悦目。运用程式化的动作、技巧,使之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段,能够增强表现的力度、深度。这些在戏曲表演中,是必须的、必不可少的。“无技不成戏”。关键要灵活运用,多方借鉴,继承、创新,融会贯通。要在“化”字上下工夫。切忌僵化、呆板,或炫耀技巧,或为程式而程式,或滥用程式等。否则,有损表演。如我在历史剧《狸猫换太子?拷寇》中的表演,就运用了传统程式中抖袖、甩发、跪步、蹉步、吊壳、僵尸等动作技巧,来展示陈琳悲愤交加的内在心理。这一折戏中感情激烈的唱、做,与人物的心理、情感水乳交融,贴切自然,对于深化人物性格,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一切从人物心理出发,紧扣剧情,灵活运用程式,能够激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同时,身段、做工的优美,本身也给人一种美感。有些程式动作、技巧,如提袍、甩袖、捋髯、亮靴底等等,皆可单独欣赏,满足人们多方面、多层次的欣赏需求。

唱腔与表演的统一

要演好一个剧目,一个角色,演员必须把剧作者于文学

中所描写的各类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分析,进行再创造,进一步把握你所扮演的角色人物特点、个性、历史背景进行再创造,使你所要演的人物形象丰满动人,仅举一例:如在《赵氏孤儿》一剧中的《救孤》一场戏里,为救忠良,二人定计、一人舍子,一人舍生,当程婴抱住公孙杵臼痛哭时,此时不是考虑自己如何死,而是叮咛程婴一定要忍辱负重,养孤成人,公孙杵臼讲:“从今以后难免世人叫骂,你要忍得住,熬得住,有一日为国除害与赵家报仇。那时为兄我就含笑九泉了。”这一段道白一定要在语言、情绪方面说出它的思想感情,表演方面一定要声情并茂,这样才能打动观众。再如《死节》一场,前面要演得从容不迫,心态镇静,二人的对白对唱要自如,对骂要真实可信,当屠岸贾一剑劈死孤儿时,公孙杵臼一下子急了,不顾一切挣开押着他的校尉,用程式的甩髯口、打水袖喊出一声凄惨的声音“孤儿呀――”,这一声要喊得痛心悲切,然后用程式的动作,搓步扑向孤儿,紧接着用甩髯口的跪步至左右,由快到慢,

拼上老命扑向屠岸贾,被“屠”一剑刺死。这一场戏的最后也是公孙杵臼的高潮戏,情绪激烈、动作干净利落,把一腔的愤恨倾泻出来,把一连串的技巧动作和人物情绪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观众看得过瘾。

表演和唱腔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一名演员在创作一个新

唱段时,必须以唱腔来揣摩表演形态,设计步伐技巧。如果三者不协调时,则尽可能修改唱腔来接近完美。因此,好的有特色的唱段,它的感情、词句、动作都是一致的,相互支持,相互依存。如《拷寇》中陈琳唱道:“寇珠她被毒打遍体伤痕,我陈琳无力拯救忠义人。”下来的动作道白用得必须到位,这样才能体现陈琳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委曲求全的矛盾心情。这是因为开始排导时就要两者协调一致,决不是唱、念各自形成后勉强地粘合在一起。这是秦腔,也是中国戏剧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秦腔》公开课教案.doc

《秦腔》公开课教案.doc 清远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公开课教案科目语文授课教师倪敏授课时间 0 2010 年年 6 6 月月 2 29 9 日授课班级高二二(1 1 )班授课内容《秦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章的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了解秦地的地理构造与秦腔的旋律惟妙惟肖的统一。 3.习文章将秦腔、秦地、秦人以及文化生活的有机结。过程与方法 1.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些技巧。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1.播放秦腔的段子,让学生对秦腔有感性的认识。 2.简介秦腔秦腔是我国戏曲四大声腔(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秦腔所保留的剧目达 700 多个,为各剧种之首。秦腔也称乱弹,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演出地点最好是选在露天的场所,那样才能有秦腔的味道,更体味到秦腔的精髓。秦腔的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越、粗犷朴实之感。看秦腔时候,尤其看到秦腔中的黑头吼声地动山摇的时候,你才会此刻真正认识到秦腔的豪放,这也是秦人的血性。 3.介绍作者: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 年 2 月 21 日出生。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过几年文学编辑工作,现为西安市文联专职作家、《长安》文学月刊编辑。他的《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 3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儿》获 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还于 1988 年获美国飞马文学奖。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的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涵,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贾平凹在散文领域颇有建树,早期的《月迹》、《一棵桃树》,书写儿童眼睛中美丽单纯的世界,注重诗意境界的酝酿。在 80 年代中期,他转而写陕西的风土人情,展示当地的人文风景和生活情态。贾平凹的散文无论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倾向吸取中国文学传统因素,崇尚简单古朴的风趣和静虚境界的营造。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疏理结构 1、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归纳大意:第一部分:通过

秦腔精品唱段

孙膑坐洞 孙百灵打坐在玉帘洞,思想起举家人我好不伤情,王道怀做事太凶猛,賳一心要灭我燕国城,我父兄出城丧了命,孙本营庙门丧残生,孙焉儿他三次去争胜,养军阵遇见白先生,白起把真情对儿奉,要我娘修书搬百灵,我的娘者忙了修书筒,命孙焉儿下奔齐邦城,好一个有道的齐主公,命博脑领儿在山中,我有心山寨把兵动,王令官把守旋官城;我有心稳坐高山顶,举家冤仇何日明,左难右难难住我,把百灵加在两难中,吹一口雾气罩山顶,孙焉儿会上齐邦城,会文通忙把洞门掩定,来来来随师傅奔后洞,练一练元功。 《朱春登哭坟》—商芳会 尊一声年迈的母你阴魂来听,娘啊!天不幸我的父早已丧命,爹爹啊!娘为儿守寡居孤苦伶仃, 娘为儿顾不得雪积霜冻,娘为儿顾不得烈日烘烘,娘为儿忍饥渴犹如染病,娘为儿日夜里坐卧不宁,养育恩比天还高更比地厚,娘啊比泰山还要重,老娘啊!儿杀身难报娘尺寸之功, 这都怪西地里蛮贼犯境, 欺压我天朝无能缺少英雄, 非怪儿列家规违尊娘命, 怀念着祖国疆土锦绣的河山万万生灵, 幸喜得擒蛮贼旗开得胜, 主恩厚赐官诰耀祖荣宗, 实想说回家来吧娘伺俸, 回家来不见我娘面,却留下了两堆黄土冷清清, 再不能听娘的声音见娘的尊容,老娘啊! 再不能娘把你儿叫几声, 再不能夫妻们双双来把老娘来孝敬, 再不能早进茶膳夜点灯, 再不能出门做业对娘禀, 再不能回家尊娘声, 朱春登直哭得昏迷不醒,要相逢除非是南柯梦中.

三娘教子 见三娘上了气来机房打坐,不由我老薛保好不伤心,我思思量量容不过,说他几句怕什么,少东人你有错,风言冷语说什么,三娘不是亲生母,你的亲娘是哪个,劝罢了一个又劝一个,再教三娘听仆学,真金子不打不成货,钢刀虽快也要磨,我家东人你管教,还要你教养薛乙哥。 二堂舍子(宝莲灯) 刘彦昌哭得两泪汪,怀抱上娇儿小沉香,官宅内不是儿亲生母,你母是华岳娘娘,自从那年王开选,为父我投考奔帝邦,闻听你母多灵验,华岳庙求签问吉祥,连抽三签无上下,将诗留在粉笔墙,出得了岳庙遇大雨,因避雨招亲戴贤庄,你母亲赠银三百两,在长安科场把名扬。奉旨雒州把任上,路遇妖怪把父伤,你母亲驾云从天降,宝莲灯救父出祸殃,你舅舅杨戬火气旺,恨你母私配凡夫刘彦昌,将你母压在华山下,华山之下产儿郎,多蒙灵芝把你救,咱父子才得聚一堂,父把来历对你讲,还要你自己做主张。 别窑(五典坡) 窑门外栓战马哭声不断,夫望妻妻望夫大放悲声,三姑娘你本是天金之体,跟随我穷花子受尽磨难,天不幸曲江池妖马作乱,昼夜间害黎民到处不安,有道的唐主爷出牌一面,将榜文悬挂在午门外边,本丈夫我放下一身魄胆,降妖马才得来督府之职,苏姐夫他领我去上金殿,有道的唐主爷亲口封官,他封我总督府职也非浅,你的父和魏虎同拿本参,将督府革了职西凉前战,因此上辞别你我奔阳关。

中国秦腔界的“西北花脸王”李志翔

中国秦腔界的“西北花脸王”李志翔 他1996年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戏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梨园漫步》清唱一等奖;2000年他主演的《斩单童》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一等奖;他曾于2013年、201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演唱《铡美案》和《十二生肖大拜年》;2016年11月,他还受文化部委托,应中国广播艺术团邀请去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参加中国海外春节晚会《魅力中国》;2016年参加歌剧《大汉苏武》荣获文华大奖;2017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庆五一晚会“中国梦,劳动美”。他就是有中国秦腔界“西北花脸王”之美誉的陕西戏曲研究院一级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爱徒李志翔先生。 早就耳闻李志翔有中国秦腔界“西北花脸王”之美誉,当和他在渭源一个农家小院面对面时,深深地被他独特的脸型和打扮吸引住了:光头,脑袋稍大,微胖,黑色唐装,神采奕奕,满脸是戏,全身上下透着一股霸气和自信。

1963年,李志翔生于渭源县七圣乡(现属清源镇)年家河村贾家川社,五个姊妹中排行老大,父母皆为农民。他自幼酷爱秦腔艺术,先后在七圣小学、七圣中学读书。 1980年在七叔李德清动员下,考入了甘肃省定西市戏曲训练班,师承高发贵、王月平,主攻铜锤兼架子花脸表演,又受到著名二花脸演员刘茂森先生亲传。 1984年毕业后,分配到渭源县秦剧团,一待就是两年。先后在渭水源头的大大小小剧院演出过,只因农村户口,与转为正式干部无望,再加上生活的困顿,不得不回乡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并没有压垮他心中火热的追求,李志翔的心仍然飞翔在优美的秦腔旋律中。 时任定西文化处处长王洁武了解他的处境后关切地问他:“李志翔,你这样好的秦腔资质,蹲在地里,难道你不觉得可惜吗?”一语惊醒梦中人。在王洁武的帮助下,李志翔走进了定西市秦腔团,飞翔的梦想持续了10个春秋。 1994年是李志翔人生的转折期。那年他加盟青海西宁市秦剧团,参加宁夏西北五省省会城市演出,被《宁夏日报》誉为“江河源头第一黑头”“难得的花脸奇才”,深受广大戏迷的欢迎和喜爱。 1999年李志翔成为甘肃省秦剧团知名演员,2001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他不骄不躁,更加努力,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教诲,在艺术上层楼更上。由于长期的舞台实践,借鉴京剧之特长,使他的表演、唱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演唱吐字清晰,铿锵有力,把秦腔花脸“炸音”与“喉咀音”巧妙地与其他剧种中的花脸声腔结合在一起,使“龙音”与“虎音”参为一体。代表剧目有:《忠保国》饰

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教学目标】 1.了解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2.知道晋剧音乐的特点。 3.知道河北梆子音乐的特点。 4.了解豫剧音乐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作品鉴赏 1.祖籍陕西韩城县——秦腔《三滴血》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秦腔《三滴血》是著名秦腔剧社“易俗社”的代表剧目之一,1960年拍成戏曲电影。《祖籍陕西韩城县》是秦腔《三滴血》中李遇春遇到周天佑时,彼此述说自己身世时的唱段。此段唱腔采用[苦音二六],曲调朴实忧郁,流露出内心的凄苦。全剧讲述了因三次“滴血认亲”而引发的冤情,最终糊涂官被惩戒,冤案始明,亲人团聚。 教师提问学生该选段唱腔特点及其艺术表达效果。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 秦腔,别称“梆子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数说闺女劝女婿——晋剧《打金枝》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打金枝》是晋剧代表性传统剧目,1955年拍摄成戏曲电影。所选片段是皇后沈氏所唱。唱腔以[二性][垛板]为主体,娓娓道来,情真词切。 唐代宗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郭子仪花甲寿辰,众子媳前来拜寿,只有升平公主依仗皇家权势未至。郭暧回府怒打公主,公主向父母哭诉,逼代宗治罪郭暧。郭子仪绑子谢罪,代宗则给郭暧加官晋爵。经皇后劝解,夫妻和好如初。 教师提问学生:该选段唱腔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知识拓展】 晋剧即为中路梆子,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戏剧剧种,也叫中路戏,中国传统戏曲。因兴起于山西中部的汾阳、孝义、祁县、太谷及太原而得名。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3.睛川上远树稀白云一片——河北梆子《蝴蝶杯》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蝴蝶杯》是河北梆子的常演剧目,也是各梆子腔剧种共有的剧目,1957年拍摄为戏曲电影。此段[二六板]唱腔是小生田玉川出场时所唱,曲调高亢激越,表现了田玉川的青春俊朗与意气风发。 明代,江夏知县田云山之子田玉川因打抱不平与胡凤莲相识,以蝴蝶杯为信物定情。历经周折,有情人终成眷属。 教师提问学生:该选段唱腔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知识拓展】 河北梆子是中国梆子声腔的一个重要支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清光绪初年进入兴盛时期。河北梆子在剧种方面不仅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而且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 4.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花木兰》选段 师生共同欣赏多媒体影片,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 作品简介:《花木兰》是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的代表剧目,1956年拍摄为戏曲电影。此段唱腔是花木兰女扮男装后所唱,体现出常香玉刚柔并济的演唱风格。 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征战十二载,屡建功勋。辞官回乡后,贺元帅亲临花家,方知木兰为女子。 教师请学生课后搜集常香玉的相关资料,了解其平生和代表作。 【知识拓展】 豫剧发源于河南开封,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 二、知识讲解 1.秦腔及梆子腔音乐 师生欣赏秦腔经典唱段。教师介绍秦腔及梆子腔音乐的特点。

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 图文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戏曲身段表演基本功训练 第一章脚姿和脚位 在戏曲表演中,演员的脚所做的各种姿态,简称脚姿。人物一戳一站、两脚 1 ……………………………………………………………最新资料推荐………………………………………………… 所构成的各种位置,简称脚位。脚姿与脚位,是基本功的基础,所以学生要先从(见图4)。 八字式站相的训练开始。在这一章里,我们主要介绍舞台上常用的脚姿和脚位。通过对准备姿势:正步式。两脚尖向左右分开成八字形,两脚尖相距约自己的一脚之宽。脚跟靠拢,腿绷直,目视正前方(见图5这些项目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台上最基本脚姿和脚位。通过对这些项目)。 丁字式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舞台上最基本脚姿和站式,增强他们在站式中腿部的准备姿势:正步式。左脚向正前方迈半步,右脚立即上半步横站,右脚窝与左脚跟靠拢,两腿绷直,身向右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6)控制能力,以及懂得在站式中如何运用两面身型(即子午相)。。第一节脚姿。若右脚在前,则称右丁字式,或“右丁此式为左丁字式,又称“左丁步”勾脚步”。脚跟踹出,脚尖、脚背用力往回勾起(见图1)。 绷脚准备姿势:右丁字式。右脚跟踮起,以脚尖点地,右膝稍弯曲,膝戳腿式脚尖点地,脚

跟向上提,脚背绷直尽力往上顶(见图2)。 7盖稍向右掰。身向左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 脚背绷起,脚窝朝上,脚尖尽力往回(见图3)。脚 此式为右戳腿式。此式,若左脚在前戳腿,则称左戳腿式。

第二节脚位 训练要求 站立如劲松,双肩切勿耸。

立腰收臀腹,气沉丹田中。 双手叉腰。两腿站直并齐,两脚并拢,脚尖朝正前方,目视正前方正步式准备姿势:八字式。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撇撤一步,右脚尖与左脚跟踏步式 2 ……………………………………………………………最新资料推荐………………………………………………… 相距约半市尺,右脚掌着地脚跟踮起,左腿直立,右腿稍弯曲,将右膝掖在左膝起,大腿平,小腿直,左胯要开,右腿要绷直。身向正前方,目视右前方(见图11)。后面。身向右前方,目视左前方(见图8)。 此式为左弓箭式。此式,若右腿弓起,则称右弓箭式。此式为右踏步式,又称“右别步”。此式,若左脚在后踏步,则称左踏步,骑马式或左别步。准备姿势:正步式。右脚向右方横迈出一大步,两脚相距约半米,两脚撇成大八字,两腿弯曲略下蹲,大腿斜垂小腿直,要开胯。身向正前方,目存腿式准备姿势:左丁字式。左脚向前绷直伸出约一步远以脚尖点地,同视正前方(见图12)时右膝弯曲和左膝并靠,右脚满脚着地。身向正前方,目视正前方(见图9、侧。 盘卧式。10面图)准备姿势:右踏步式。双腿弯曲下蹲,蹲至犹如坐在矮凳上的高低为好,右小腿不要挨地,双腿要掌握好重心,不要前倾后坐,身向右前方,目视此式为右存腿式,或“右 竖桩子”。此式,若左腿存腿,则称左存腿式,或左前方。(见图左竖桩子。13)。 此式为右盘卧式,又称“右踏步蹲”。此式,若左脚后踏,则称左盘卧式,

秦腔板式

秦腔板式 板式这一概念的含义在唱剧在现代戏曲中,通常是指节拍形式。特别是在板式变化体结构的各剧种中,常以各种不同板式的曲调多样变化,作为构成大型的戏剧性音乐结构的手段。这些剧种所用的板式,虽大体上可分为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散板四类,但实际上却复杂得多。例如同为一眼板,就有原板与二六之分,因为它们虽同属二拍子,但因其曲调特性与功能不同,所以又形成为名称不同、用途各异的两种板式。 板式简介 板式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板式一词原有两种含义:①指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中国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则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在古代音乐及民间音乐术语中就把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一个小节即为一板。依板眼形式的不同,分别称为一板三眼(四拍子)、一板一眼(二拍子)、有板无眼(一拍子,或称流水板)、无板无眼(散板)等。 ②指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这是昆曲中通用的音乐术语。例如,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为“腰板”(亦称“ 板”)或“腰眼”;散板曲调不点板眼,只是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方下一板,称为“截板”或“底板”。 板眼:板表示强拍,眼表示弱拍手和次强拍,有板无眼(1/4):每一小节只有一拍,并以四分音符为一强拍(1/4),一板。一板一眼(2/4),每小节有两拍,一强拍,一弱拍,一板、一眼。一板二眼(3/4)板、头眼、二眼。一板三眼(4/4)板、头眼、中眼、未眼。 中国传统音乐中节拍形式的通称。其种类有“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无眼”、“无板无眼”等。一板或一眼都是1拍。在一般情况下,板位相当于现代国际通行记谱法的强拍位置,眼位则相当于弱拍位置(只是位置相当,并不都意味着强弱规律的相当)。一板一眼的节拍形式,称为“一眼板”(相当于2拍子)。其板位在第1拍,眼位在第2拍。一板三眼的节拍形式,称为“三眼板”(相当于4拍子)。其板位在第1拍,

秦腔的行派

秦腔的行派 一、生行 1、须生张派(润润子)艺术风格:行腔高昂明亮,做工细腻,追求唱做平衡。传人有:李云亭、陆顺子、和家颜、王集荣等。代表作:大报仇、闯宫抱斗、下河东、走雪山、杨家戏等。李派(李福银)艺术风格:慷慨激昂,场面火烈,唱腔讲究喘音,道白字如喷丸。传人有:康正绪、阎更平。代表作:临潼山、十道本、全家福、破宁国等。郗派(郗德育、兰州须生魁首)艺术风格:讲究唱念做打平衡,行腔干净明快紧凑。传人有:苏永民、牛利民。代表作:下河东、临潼山、反五关、出棠邑等刘派(刘立杰)艺术风格:衰派老生、讲究唱腔,行腔激昂又不失婉转。传人:刘毓中等。代表作:日月图、八义图、铁莲花、大报仇等王派(王文朋)艺术风格:秦腔须生纱帽生的代表,以唱腔见长,讲究唱腔的书卷气。传人有:刘易平、王景民、焦小春、康正绪等。代表作:葫芦峪、辕门、状元媒、四郎探母、空城计等另外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或对前人有所突破和发展,有流派迹象的有:袁(克勤)派,传人有陈仁义等;毓(刘毓中)派,传人乔新贤、杨天易、王君秋等;平(刘易平)派,传人阎更平、成香娟等;焦(晓春)派 2、小生沈(和中)派,艺术风格:文武小生,唱念洒脱,表演潇洒。代表作:黄鹤楼、辕门射戟、写状、群英会、双罗衫等;靖(正恭)派,艺术风格:以贫生戏称著,扮相英俊,唱念绝俗。代表作:伯牙奉琴、激友、吃鱼、坐窑、观画、青年镜、独占花魁等;苏(哲民、育民)派,艺术风格:文武小生,精于贫生戏,唱念朴实考究,表演神满气足。代表作:打柴劝弟、激友、扑池送亲、义责王魁、将相和、赵氏孤儿等;杨(令俗)派,艺术风格:表演神色绵逸,唱腔古朴爽朗,并擅贫生戏。代表作:龙门寺、盗虎符、西厢记、写状等;另有流派迹象的有:吕(明发)派高(登云)派雒(秉华)派张(新华)派任(哲中)派陈(妙华)派 二、旦行早期的男旦名流赵杰民、陈雨农,党甘亭等在秦腔旦角艺术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影响,他们培养出了一大批享誉大西北的秦腔旦角演员,被尊称为秦腔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但因年代较远,未留下音像资料;一代秦腔“神童”刘箴俗因英年早逝,对后世影响有限,故以上几位暂不列入。杨(金声)派(咬牙旦)。艺术风格:传统青衣唱法,气息饱满,苍劲含蓄,吐字老到,韵味四溢。传人:李正华、郝彩凤等。代表作:二进宫、琵琶上路、压发等;敏腔(秦腔正宗李正敏)。艺术风格:工正小旦,唱腔韵味醇厚,表演含蓄凝练。传人:陈尚华、董化卿、杨凤兰、马友仙等。代表作:五典坡、二进宫、河湾洗衣、白玉钿、二度梅等。何家腔(金嗓子何振中)。艺术风格:唱腔嘹亮干净,表演泼辣奔放,唱念做打俱佳。传人:孟遏云、王玉琴等。代表作:赶坡、金玉奴、回荆州、打金枝等。王(天民)派(有陕西梅兰芳之誉)。艺术风格:工闺门旦,以情拿腔,吐字清晰俏丽,含蓄缠绵,极尽柔媚之态,身段扮相上乘,长于做戏。传人:肖若兰、全巧民等。代表作:柜中缘、洞房、吕四娘等;宋(上华)派(有“活红娘”之称)。艺术风格:工青衣花旦,长于做工。唱腔清彻自然,朴实醇美,表演细腻,富于生活。传人:张咏华,全巧民等。代表作:杀狗、龙门寺、拷红、拾玉镯、游龟山等;孟(遏云)派(秦腔历史上第一个坤伶)。艺术风格:

小度写范文歌剧《张骞》的艺术特点模板

歌剧《张骞》的艺术特点 歌剧《张骞》作为西部歌剧的典型代表作,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部歌剧”是一种在风格形式上独树一帜的歌剧,它将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歌、长安古乐、陕西地方戏曲融为一体,其音乐洋溢着浓郁的西部气息,而艺术风格上则保留了西部地区传统文化形式中感人至深的那种铿锵、悲壮、苍凉和凝重。歌剧《张骞》吸收了中国西部众多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采用了陕西民歌的音调与草原牧歌形式的音乐相结合的形式,浓厚的秦川风格散发着诱人的西北风,一贯到底从未间断的音乐高亢激昂、大气恢弘,成功地塑造了张骞这一个性鲜明的歌剧舞台形象。一、音乐创作特征在歌剧中,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其地位不容忽视。音乐给歌剧中的人物以生命,为歌剧故事创造环境。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戏剧的本性和音乐的本性所决定的。音乐因素对戏剧因素而言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音乐作为歌剧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部歌剧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张骞》的音乐从“歌剧是歌唱的戏剧”这一主旨出发,很好地把握了音乐的抒情性与戏剧性相统一的原则,充分调动音乐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以人物性格的发展为戏剧的内核,以强烈、丰富的情感冲突、升华为动力,以典型的情节和事件多层面的展现为线索,以史诗般的崇高美和悲剧美为基调,成功地表现了主人公张骞及阏云的真挚爱情和舍生取义的光辉动人形象,再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于奋取的精神。 二、对中国戏曲的借鉴歌剧《张骞》在音乐唱腔创作上的戏曲化,是根据中国传统的审美定势和欣赏习惯而采取的创作原则和手法。歌剧对戏曲音乐最重要的吸收是对唱腔音乐的吸收。中国戏曲的唱腔可以为歌剧提供丰富的音乐素材。中国戏曲剧种繁多,民族特点鲜明。任何一个剧种的音乐都是在世代相

[身段,戏曲]浅谈戏曲表演身段美

浅谈戏曲表演身段美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说: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不难理解戏曲与舞蹈一脉相承。戏曲中的舞蹈(戏曲舞蹈)脱胎于中国古典舞蹈与民间舞蹈,风格自然都是内向、含蓄的,动作也都以圆、曲、拧、倾为主,构图也都以圆为其基本运动路线,追求由小见大,以简胜繁、均齐和谐,对称平衡、点面相合,主从有序。 戏曲注重的是表演的美,主要是以歌舞表演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在唱、念、做、打四功中,不论那一功都有由内而外、通过形体来表现情节、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都蕴含着极丰富的舞蹈动作,这些都称之为身段。 身段要讲协调,其说法有很多。尤其评价某位戏曲演员身段表演优美自如,也就是常说的身上好、漂亮,前人亦有三节六合之说。三节指以手臂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腿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以整个人的身体来说,头是梢节,腰是中节,脚是根节。六合,依盖叫天先生说:手腕与脚腕合,大腿与臂膀合,肘与膝合,上身与下身合,肩与胯合,脚与头合。按程砚秋先生所说:将外三合与内三合共为六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及心与意合,意与神合,神与貌合。 这许许多多的合,即是说明在做身段过程中,彼此间要合拍、相顾,统一于一个劲头,不可相悖。进而也可以看出,戏曲身段协调与否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大有讲究的。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的指引要求下,更进一步把身段表演中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理清楚、搞明白。 身段优美自如的一个主要表现方面,在于看动作的各部位之间能否配合得协调有序、妥帖顺畅。这种内外兼修、协调畅达的境界,归根结蒂就是所谓劲与劲之间和劲与形之间彼此配合的关系问题,若配合得体,身段就会顺畅和谐,如若配合得不相一致,那么身段不是僵拙,就是懈散,从而就会造成节奏脱节,相合之象也就无从谈起了。 身段中应当相合的方面较多,但从大的根源方向探究,可应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腰、肘、肩、臂、手之间的协调;其次是腰、胯、腿、脚之间的协调;再次是手、臂、肩、肘、腰与胯、腿、脚之间的协调。 在谈这三大方面的协调之前,应把完成身段周身劲力的中坚,腰的作用来简略谈谈是大有裨益的。腰之所以主要,是因为它处在承上启下的枢纽位置,它的位置又决定了它提纲挈领的作用,这种主要作用就在于它操纵和控制着周身运转的劲力。如在身段技法方面,造诣极深的钱宝森先生就曾论说过:一切动作都要有腰来做主,四肢的活动是要服从腰的指挥。这样,也就确定了腰在全身中居于统帅的地位。所以,各部位的协调首先应以腰为中心起始,它为劲力之源,予以发劲、引领、控制、调节,只有如此,方有助于身段之协调的形成,因而它是各部位协调的基础。 一、腰、肘、肩、臂、手的协调 腰、肘、肩、臂、手即代表了上身动作的主要部位。上身动态不协调的主要表现,即是手臂和腰身在身段过程中或手快臂缓,或臂快肩迟,或手臂动而肩与身却全然不动,这种不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

浅谈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 鲁力 286030224 08音教2班 内容摘要:秦腔,从艺术形式讲上是一种声腔艺术,秦腔生角的演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一部分,秦腔生角行当演唱的嗓音训练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体系。比如气息是嗓音训练的基础,道白是嗓音训练的重要途径,秦腔生角行当训练的方法有许多科学之处值得肯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要求也一直在变化,所以秦腔生角行当的嗓音训练还应借鉴科学的声乐知识,使之不断适应人们的审美要求。各个生角行当还应在具体演唱过程中灵活运用方法技巧,使之演唱与其人物的年龄,心理,身份相符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所学,通过文献,实地调查等研究,旨在找出秦腔生角演员嗓音训练中的不足与问题,提出建议,让秦腔古老的艺术在演唱中与我们所学声乐很好的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学习他。 关键词:秦腔、生角行当、演唱、嗓音训练 一、研究综述 1、选题依据、意义 秦腔,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着三千多年古老历史的一门集舞蹈、美术、音乐、文学、杂技、武术等的综合性艺术,它有着如同大西北人一样的高亢与激昂,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只奇葩。古往今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秦腔这门艺术也一直在不断地发展,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这门艺术所要与之社会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变化发展的神圣使命。中国秦腔是西北人的骄傲,是黄土地的自豪。作为当代音乐专业学习者,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这门大西北的艺术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之下,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了解他,热爱它,学习它。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可以改善秦腔生角行当演唱靠嗓子、靠力气等一些不好的习惯,使之学习和借鉴声乐艺术上科学的方法使得秦腔生角演唱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使秦腔这一地方剧种的演唱与声乐艺术完美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现代人用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去诠释古老的秦腔艺术。让秦腔古老的艺术在演

秦腔音乐理论

秦腔的板式及音乐 秦腔属梆子声腔系统,是以板式变化表达不同情感和内容的音乐结构。秦腔音乐主要有三大部分:唱腔部分、打击乐(锣鼓点)部分、曲牌部分。 唱腔部分 秦腔板式共分为六大类: [二六板]。基本板式为一板一眼(四分之二节拍),以它为基础,其它板式都是由它衍变而成的。它的节奏适中,行如流水,运用普遍,起落方便,擅长于表达叙述性、诉说性的情调。[二六板]有很大一部分的板头用铜器起板,叫做[带板]。用大铜器起板的叫[大带板],用小铜器起板的叫[小带板]用牙子起板的叫[摇板]等[板]。为三眼一板(四分之四节拍),是将二六板节奏扩展一倍而成。它是秦腔板式中最重要的一种。板式节奏严谨,旋律丰富,曲调婉转,抒情性强,擅长于揭示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为了剧情与人物情绪需要,慢板在速度上又有慢三眼与快三眼之分。在它的板头起法上慢速的有[大塌板]、[一锤安慢板]等;快速的有[紧塌板]、[拦头]等。[带板]。为有板无眼(四分之一节拍),是将[二六板]节奏紧缩一倍而成。它是秦腔唱腔中戏剧性最强、运用很频繁的一种板式。它的板头起法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慢带板(包括慢剁锤带板),也叫(双锤板], 长于表达开阔、豪迈、雄壮、激昂的情绪。 二是紧带板(包括“紧剁锤带板"),长于表现急躁、紧张、感情冲动的情绪。它的节奏相当于吉或去节拍。慢带板的散板拍号为了,紧带

板的散板拍号为了,唱法属于紧打慢唱形式,可不受节拍限制,自由灵活。但紧、慢剁锤板的节奏却很严整,有一定的格式节奏型。带板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与其它板式相互连接,唱腔如由二六板,速度渐快、很自然的转入双锤板后,感情渐激,力度增强,有把音乐推向高潮的作用。 (箭板](尖板)。为无板无眼的散板性质板式。是将二六板的正规节奏去掉而成。它的伴奏和唱腔都比较自由,每句或两句唱完后都要垫上两锤铜器,依次而得名,长于表达激越豪放、悲愤凄楚、内紧而外松的情绪。 [二倒板](二导板)。为有板有眼(四分之一决赛节奏板式)。曲式结构为上下两乐句,一般使用于唱段的首句,起着导入大段唱段的作用。如二倒板起转入慢板。又可用于唱腔中间,起着板式转换过渡的桥梁作用。如由二六板转慢板,就必须经过二倒板。 [滚板]。为无板无眼节奏散唱的形式,分为两种: 一是滚板,唱词分上下句,每句五字,四句或六句为一段;一是滚白,唱词为吟诵式的散文体,唱腔有边唱边吟,有时乐器全停,由演员独白的一种特殊板式,擅于表现悲痛、哭诉、哀泣、恳求等情绪。以上六大板式,除滚板曲讽为苦音外,其它各板式在调性上均有欢音与苦音之分。除上述六大板式外,秦腔唱腔中还有彩腔部分,它是用假声(二音子)“衣"字拖腔,旋律优美华彩,娓娓动听。亦有欢、苦音之分,对表达人物特殊的感情境界有独到的功能。苦音慢板中,彩腔有[苦中乐]、[软三环腔]、苦腔子(也叫三拉腔)]。

部分流行秦腔唱段唱词

问乡亲问乡亲抗日犯的什么罪 问乡亲问乡亲抗日犯的什么罪, 丹心爱国可对天,可对天。 大娘啊,莫悲痛来莫伤惨。 小玲虽死重泰山, 你伤独女众伤伴。 国仇家恨恨难填。 小玲灞桥血花溅,滴血胜过语万千。血花溅唤起同胞千千万。 血花溅激励战友赴骊山, 抬尸体昂首迈步浑身胆, 踏血迹同仇敌忾肩并肩。 一人倒下万人起, 报仇血恨志更坚。 敢迎枪林和弹雨, 不达目的不回还。 题目:秋风吹,月儿高湖水浩荡《江湖赤卫队》韩英唱 秋风吹,月儿高湖水浩荡。 望洪湖思绪起怀念家乡。 洪湖啊我的亲娘。洪湖啊我的家乡。自从韩英生下地, 从小就在你的身旁, 喝的是湖中水,吃的是岸边粮。 就在你的土地上, 韩英我加入了共产党, 我虽今朝入罗网, 同志们仍然战斗在你身旁。 望湖水韩英我无比坚强, 听湖浪韩英我浑身都是力量。 没有眼泪没悲伤, 只有仇恨在胸膛, 任凭敌人逞凶狂。 夕阳西下不久长,任你是刀山火海,难动我韩英半点心肠。 题目:手拖孙女好悲伤 《血泪仇》王仁厚唱段 手拖孙女好悲伤,两个孩子都没娘。一个还要娘教养,一个年幼不离娘。娘死不能在世上。 怎能不两眼泪汪汪。 庙堂上空坐龙王像, 枉叫人磕头又烧香。 背地里咬牙骂老蒋, 狼心狗肺坏心肠。你是中国委员长,为什么你的大小官员联保军队赛豺狼。 看起来你就不是个好皇上。 无道的昏君把民伤, 河南陕西都一样。 走到处百姓苦遭殃。 我不往南走往北上, 但愿得到边区能有下场。 题目:劝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 《花木兰》花木兰唱段 劝爹爹放宽心村头站稳, 儿我有儿我有几句话禀告双亲。 遇国难我理应挥戈上阵, 也为了尽孝道替父从军, 咱今日不把旁人恨, 恨只恨恨只恨土利子残害黎民, 若非是土利子兴兵内侵, 女儿我怎能够远离家门。 但愿得此一去旗开得胜。 平了贱,平了贱儿回家再孝双亲,再孝双亲。 题目:军爷讲话真见浅 《赶坡》王宝钏唱段 军爷啊,军爷讲话真见浅, 你把我宝钏下眼观。 我的父在朝为官宦, 所生下三花无一男。 我大姐身配苏官宦, 我二姐又配魏左参, 单丢下苦命宝钏女。 曾许下飘彩大街前, 二月二来龙出现。 王宝钏梳妆彩楼前。 王孙公子有千万, 绣球儿单打薛平男。 席棚里去把我父见, 我爹爹一见怒冲冠。 前门里赶出薛平贵, 从水门气走王宝钏。 无处来来无处站, 在城南寒窑把身安。 曲江池里烈马现,红鬃烈马把人餐。

中国秦腔演员简历3

中国秦腔演员简历(三) 全巧民 全巧民,国家一级演员,祖籍河南,1938年生于西安。著名秦腔花旦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49年进入西安易俗社学戏,是易俗社第14期学员,蒙师田少易,先后受教于王天民、凌光民、宋尚华、贺孝民、刘建中等先生。全巧民天资聪颖,学艺过程中,善于把前辈艺人的独创之处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舞台实践中。她勤奋好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因而善于捕捉人物内心情感,所塑造的角色都十分得细腻传神。其表演具有鲜明的个性,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她善于用恰当的行腔、吐字细腻深刻的倾吐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通过娴熟的技巧表达出来,从而显露出自己所特具的风格。50年代以主演《貂禅》、《绿绮计》、《镇台念书》等戏脱颖而出。1957年梅兰芳、张蝶芬先生亲授《贵妃醉酒》。次年拜荀慧生先生为师,得其《豆汁计》真传。1958年参加三大秦班晋京演出时,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陈毅、贺龙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梅兰芳先生撰文对全巧

民扮演的贾莲香作了高度的评价。1959年参加陕西省戏曲演出团,赴13省市巡回演出,取得成功。 1960年参加电影《三滴血》拍摄,成功得塑造了妙龄少女贾莲香一角。她的唱腔细腻委婉,把一个聪明伶俐、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演的神情逼真、栩栩如生,受到群众的一致欢迎。1981年随访日演出代表团出访日本,在东京、京都、奈良、大阪等城市演出《柜中缘》等戏,受到日本观众的好评。她主演的《三滴血》的电影版和舞台版均被制成VCD光盘、《貂禅》被录制成唱片向全国发行。 肖玉玲 肖玉玲,女,1939年12月生,陕西省长安县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工闺阁旦,是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第一代秦腔演员。曾任陕西省政协第五、六、七届委员,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演员学会会员,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西北书画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等。 肖玉玲1952年春考入原西安三意社学艺,其天赋条件较好,禀性纯真,学习刻苦,在名师姚鼎等先

浅谈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

浅谈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及其艺术价值 在中国的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是基本功,也是其基础的表现手段。作为表演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曲角色不同身段表演方式不同。仅从台步来说,青衣,老旦,老生和武生的台步就完全不同。为了更好地塑造戏曲形象,身段中还会配合水袖,手帕,头饰等各类戏曲表演道具来表演。可以说,戏曲的艺术价值如果脱离了身段表演,其价值会大幅下降,也会直接降低戏曲艺术的魅力。 一、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 (一)身段动作 戏曲表演是以人的行为来完成整个演出的表演形式。戏曲的表演紧紧围绕戏剧这一核心进行,身段动作的创作都是为了配合与推动戏曲情节的发展。身段的动作节奏感强,表演的过程会配合唱腔,韵白以及锣鼓等。形体表演过程中,身段动作自然流畅,比如在《卷席筒》中苍娃儿和《柜中缘》中淘气儿等这些生活化的念白,其身段动作生活感强,形体动作象征意义强。当然,在戏曲表演中,身段的表演形式取材于生活,经过艺术的提炼后,身段动作优美夸张,能很好地表现人物角色的情感。戏曲表演过程中,演员根据不同角色的定位,会适当调整身段动作的表演方式。比如戏曲表演中的起霸。身段动作其实大体都是一个套路,但是在戏曲演出中,考虑到男起霸与女起霸不同的角色定位,会有阳刚与阴柔两种不同的表演方式。而小生与武生的表演中,其身段会自然地体现出文质彬彬与矫健气魄两种不同的区别。作为戏曲演员,在演出的过程中,身段动作要考虑到角色人物的定位,要考虑戏曲情境才能有效调整身段,提高戏曲人物形象的饱满度。 (二)情景营造 戏曲身段的表演形式可以营造舞台的情景。戏曲艺术的表演在舞台上,但戏曲艺术的表演范围却包罗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比如说戏曲演员要在舞台上表演出身处花园的情景,看花,闻花,抱花都只能通过演员的无实物表演体现出来,也就是身段的表演。戏曲表演看花时,动作细腻,不仅要求演员手要指向花朵,眼神也要看向花朵,且目光中要有真实感。在看花的情境里,演员的身段表演分为几个阶段。先是手提裙边,缓缓走向花朵所在的地方。然后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轻移莲步身体下倾,探身去扶住花茎,再缓缓拉直花茎,把花朵向自己鼻尖凑,做出夸张而细腻的闻花动作。整个表演中,舞台上没有花,都是依靠戏曲演员的身段来表演出舞台的花朵花香。这样的身段表演塑造了戏曲情景,丰富了戏剧的演出形式。比如在《秋江》这部戏里。舞台上要演出身处江中船上的情景,只能依靠戏曲演员的身段来演。为了表示江中一片舟的感觉,戏曲演员各站船头船尾,上下高低倾斜,表现出身处江舟波涛不定的形态。陈妙常与老艄公两个人还要展示出身段的互动,加强船上的颠簸之感,营造出更写实的情境。一般来说,在营造情景的过程中,身段表演不仅需要演员优美而鲜明的造型,同时还要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做出大量夸张而到位的身段动作,才能把情景营造做出真实的感觉。比如在《拾玉镯》里,角色看到玉镯后想拾起却又放下的心情,看到玉镯的心理活动等,角色所处的情境都是通过演员的身段表演达成的。 (三)点出主题 对于戏曲表演来说,戏曲身段的表演可以有效地点出戏曲主题。比如在《十五贯》中,为了表现娄阿鼠的狡诈,其身段表演中会模拟老鼠的形态神情来刻画。眼珠四处乱转,弯腰下倾,其油滑与诡诈展露无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身段表演中的金鸡独立是表现人物身手,点出其角色定位的动作。如扮演李逵张飞等人物时,身段表演上会有意识地模仿老鹰,老虎的动作形态,表现出角色性格中勇猛无畏的特点。戏曲表演中,舞蹈动作的引入也很多,以通过各种不同作用的舞蹈动作来点出人物的主题。比如在扮演《扈家庄》中的扈三娘这个人物时,戏曲艺术吸收了舞蹈动作设计的精髓,其身段妖娆以体现扈三娘的美与媚。而快准狠的身段表演则点出了扈三娘性格上的本质,身段动作已经把扈三娘整个人的状态全部演活,

戏曲唱腔与板式

戏曲唱腔与板式 1.板式,戏曲音乐中的节拍和节奏形式。板式一词原有两种含义: ①指板眼形式,即节拍形式,音的强弱规律性。通常以板、鼓击拍,板用以表示强拍,鼓则用以点击弱拍或次强拍。因此,强拍称为板,而把弱拍或次强拍统称为眼,合称板眼。一个小节即为一板。板眼之间又有多种形式,②指下板形式,即节奏形式,也就是音的时值及长短规律性。唱腔中字随板出的称“迎头板”,后半拍出字的称为“腰板”或“腰眼”(第一小节的第二拍或第三拍,也即弱小节起板),只是在一句唱腔终了时方下一板,也即一句唱腔的最后一拍(未眼),称为“截板”或“底板”。 2.板式变化,一切板式都是从原板变化发展而来。原板为中庸速度、句幅中等、拖腔不多的一板一眼的板式。如将乐句的速度减慢,句幅扩充,增加旋律的华彩,并大幅度运用拖腔,这就产生了一板三眼的慢板类板式。倘在原板基础上将速度加快,句幅缩短,旋律就简去繁,使节奏紧促,这就形成为有板无眼的带板或快板类板式。如在上述基础上,再运用将固定的节拍形式打散的方法,使速度快慢、节奏缓急、句幅长短、行腔伸缩均能自由发挥,则又形成散板类的板式 3.板式类别 1)、眼板类(二拍子)①原板,标准的单拍子旋律,每两小节为一乐节,即有明显的呼吸感的旋律片断,每四小节至八小节组成一个乐句旋律片断,即有明显停顿和终止的旋律片断,通常为中庸速度,以四分音符为单位,每分钟的演唱70-90个音符(四分音),旋律稍简,不似慢板之迂回曲折。其功能为抒情与叙事两者兼备。倘用于抒情,则加强唱腔的旋律性;倘用以叙事,唱腔处理则加强其朗诵性。②紧二六板,在原板基上每小节增加了切分音,弱拍位延续到强拍位,速度比原板稍快,相当于小快板、快板的节奏,每分钟演唱110-130个音符(四分音)。其乐句结构比原板短小,旋律亦较为简洁,字多腔少,朗诵性强,在节奏上显得比原板紧凑。它的功能偏重于叙事,因而虽同为一眼板,却与原板有不同的特性与作用。

秦腔小生类型与演唱用嗓特征分析论文

秦腔小生类型与演唱用嗓特征分析论文 秦腔小生类型与演唱用嗓特征分析论文 明清两代,秦腔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的角色逐步丰富和完备,基本定型为十三门二十八类。其中生角分为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四大类,小生又分为雉尾生、纱帽生、贫生、武生。小生,可分为文小生(纱帽生、贫生)、锥尾生、文武小生、武生(短打武生、长靠武生),因为在秦腔传统剧目中小生的舞台形象以儒雅的青年男子居多,所以在舞台形象的塑造中就更加注重表现青年男子性格中的儒雅豪爽、潇洒英俊的气质。文小生,包括纱帽生和贫生,主要以塑造秀才、解元之类的青年文人形象为主,这类人物在传统戏中出现得比较多,通常戴文生巾、穿各色衣袍,表演要求文雅规范,通常借助扇子、梢子、水袖等表演形式刻画剧中人物形象,如《楼台会》中的梁山伯、《白蛇传》中的许仙、《游西湖》中的`裴瑞卿、《拾玉镯》中的傅朋、《三滴血》中的李遇春等,擅于表现文小生的演员有张新华、杨令俗等。纱帽生,也被称为官衣小生,是文小生的一种,因为穿着纱帽官衣而得名。通常多塑造一些睿智干练、智慧精明的年轻文官形象,还包括穿着蟒皮的状元等,演戏中更加强调念白,表演做工大气稳重。如《玉堂春》中的王景龙等都是典型人物形象。贫生,常是一些落魄青年文人的形象,表演上经常表现出一副自命清高的穷酸书生气,也会饰演一些民间百姓中有一定思想远见的人,来表现劳动人民的勤劳聪慧。因此其唱腔非常有特点,经常运用各类彩腔,且用二音来拖腔。《打柴劝弟》中的陈勋就是其典型人物形象。雉尾生,顾名思义,因为帽盔上双插雉尾而得名,唱功和表演都很重要,当然其翎子功是最基础的技能,在舞台中一般塑造出潇洒英雄、风流倜傥的人物形象,例如杨宗保、吕布、周瑜等。文武小生,顾名思义,是介于文小生与武生之间的小生类型,这类人物文武双全、风流倜傥,唱做兼重,活而不飘、帅而不浮是其表演最高境界,通常戴武生巾、穿箭衣、外罩道袍,或扎大靠。最典型的就是《游龟山》中的田玉川,还有《夺锦楼》中的梅玉鉴,《五典坡》前本中的薛平贵,《牧羊卷》前部中的朱春登等,秦腔史上表演文武小生的杰出演员有沈和中、苏哲民、苏育民、张新华等。武生,分为两种,有短打武生和长靠武生,也可以通过是否勾脸来分为勾脸的与不勾脸的两大类。武生比较注重表演和念白,对

戏曲身段表演艺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a2625904.html, 戏曲身段表演艺术分析 作者:程静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21期 【摘要】戏曲艺术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艺术与时俱进将舞台 表演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戏曲表演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融合了众多的艺术,比如舞台灯光、服装设计、声乐艺术等等,其中身段动作的表演艺术在提高整个艺术的表演中占有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以戏曲艺术表演中的身段为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戏曲表演;身段动作;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1-0042-01 在戏曲表演中主要突出地分为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戏曲的故事情节以及在情感上打动观众三个方面,戏曲身段表演在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通过动作的细节可以表现出人物的心理以及特点,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以及情感表达更清晰。另外,在戏曲表演艺术中身段的表演是演员们的基本功,将自己的每个动作和亮相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动态,表现出较强的音律感和美感,为观众们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 一、戏曲身段塑造人物形象 对于戏曲中人物来说,大多具有独特和鲜明的个性和形象,表演者要将其表现突出以及实际、完美地塑造出相关人物的形象,身段的表演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经典的关于武松的作品中,武松有一个到店中进行搜查的故事情节,拿着蜡烛到床旁边,然后用脚迅速将床单踢起,但是并没有马上低下头往床底下面看,而是倒退一步,以蹲马步的姿态,一方面手护着蜡烛,另一方面在不靠近床的情况下进行观望。当床底下并没有任何动静,才缓缓将蜡烛往床底下移动,更加清晰地观察床底下面的情况,最后才在店中安心睡去。通过这一系列的身段表演,更加突出武松为人细腻的人物特点。另外,当武松与孙二娘打斗躲在房间内,武松清楚孙二娘一定会再次前来开门,因此会有一连串的动作来进行打斗前的准备,将自己的衣服当作武器,找一个地势较好的位置,等待着孙二娘的到来。这段武松身段表演虽然较少,但是烘托出一个暴风雨来临前宁静的氛围,同时为观众缓和一下紧张打斗的心情。通过身段的表演,将戏曲中人物形象塑造出来,并且淋漓尽致地向观众们展现。 二、戏曲身段展现故事情节 在戏曲表演中,人物的身段和动作可以预示出之后情节的发展,例如上文武松门后等待的动作,推动着武松与孙二娘再次打斗的故事情节发展。比如,经典的走麦城的故事情节。走麦城是红生戏,关老爷的戏。红生戏的特点是嗓门比较高亢,既不同于老生的唱法,也不同于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