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茄组培快繁技术

乳茄组培快繁技术

乳茄组培快繁技术

组织培养是指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将一些细胞或组织移植并培养扩增,在适

当的条件下观察和调整其生长和分化。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繁殖和改良农作物、林木和

花卉等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来控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使它们满足生产和市场的需求。

乳茄组培繁殖技术,是一种以细胞组织为起始材料,利用适当的营养物质(生长调节剂,培养基组成等)和生长条件(光照、温度、pH值等)来诱导其再生为植株。该技术可以高效地繁殖乳茄,并且具有繁殖周期短、无需种子贮存、植株更加健壮和抗性强等优

势。

乳茄组培繁殖技术的具体步骤如下:

1. 选择合适的母株,收集其幼嫩的叶片、茎块等组织作为起始材料。

2. 用一定方法将组织样本浸泡在氯化钠溶液中,去除细胞壁、膜等不必要部分,使

细胞膜透明化,提高细胞切割效率。

3. 对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培养前的准备,包括消毒、剪裁,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4. 将处理好的组织样本,移植到培养基中,利用营养物质、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以及

适当的生长条件,刺激其分化和增殖。

5. 移栽到固体营养培养基上,待根系、叶片和茎块等组织发育成熟后再进行移栽。

6. 移植育苗至盆栽中,种植管理和普通的栽培方式相同,待植株长大后就可以进行

采摘和销售。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组培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营养物质、生长调节剂等培养基

成分的比例和浓度,避免组织失调,影响组培效果。此外,组培时需要注意保持清洁卫生,避免细菌、病毒等的污染。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胚胎、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 离体生态学:是指研究离体培养环境条件控制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培养基、植物材料和人工环境条件 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那部分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callus):是指外植体因受伤或在离体培养时,其细胞进行活跃的分裂增殖而形成的一种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 1.组培技术是无菌操作技术。 2.组培材料处于完全的异养状态。 3.组培材料可以是离体状态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 4.组织培养物可以形成克隆(clone,无性繁殖系),也可以进行茎芽增殖或生根 5.组培容器内的气体和环境气体可通过封口材料进行交换,相对湿度通常是几乎100%,因此,组培苗叶片表面一般都无角质层或蜡质层,且气孔保卫细胞功能缺乏,气孔始终都是张开的。 6.组培的环境温度、光照强度和时间都是人为设定的,其参数可调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类型 组织培养 器官培养 胚胎培养 细胞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任务 研究离体培养条件下,细胞、组织或器官所需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细胞、组织或器官的形态发生和代谢规律,植物脱毒方法和机理,植物特别是一些难繁植物的大量快速繁殖方法,细胞融合方法和机理,再生个体的遗传和变异,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机理和方法等 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和动物学家Schwann于1838-1839年提出的细胞学说 德国植物学家Haberlandt于1902年提出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李继侗和沈同1933年成功培养了银杏的胚。 1952年,Morel和Martin提出了植物脱毒(virus free)技术 Guha和Maheshwari等——花药培养 Cocking等-原生质体培养

马铃薯组织培养

马铃薯组织培养 1、繁殖瓶苗 将待繁脱毒苗在无菌条件下每叶节切一段,接种在仅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铁盐的无激素M S固体或液体(可用纸桥)培养基的组培瓶中,置培养室内培养。培养条件为:光照1000-3000lx, 光周期13-16h/d,培养温度(25±2)℃,空气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叶节段接种30-50d后长成3-5片叶的幼苗。记录苗芽发生时间,生长状况,污染率。再按照上述方法重复进行扩繁,直到达到要求繁殖数量为止。 2、繁殖微型薯 将上述具有3-5片叶幼苗,加入液体培养基(MS+BA2-10mg/L)或(MS+BA2-10mg/L+IAA1m g/L+CCC100-500mg/L+糖80-100g/L),放入培养室,遮光全黑暗或光照时数少于8h/d,温度(20±2)℃,空气相对湿度50%-60%,自然通风。 经40-70d后,在植株叶腋处长出微型薯。记录微型薯发生时间,生长状况,污染率。 马铃薯组织培养及原原种生产技术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详细地介绍了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和原原种生产技术。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原原种生产技术 病毒和类病毒的累积性感染是引起马铃薯种性退化的重要因素,而通过组织培养获取无病毒种薯来恢复种性的方法已被马铃薯生产地区广泛采用。现将马铃薯组织培养方法和原原种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 马铃薯组织培养 1.1外植体培养 从已催出芽(芽长一般2—4cm)的干净健康马铃薯块茎上掰下芽,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放入0.1—0.15%的升汞溶液中浸泡8—10分钟,在超净工作台上消毒完后,放入无菌水中浸泡6次,每次5分钟,然后接种到MS+6-BA1.5mg/L (毫克/升)+GA30.5mg/L+IBA0.5mg/L+琼脂8g/L+蔗糖30g/L(PH值为5.8)的培养基上,每个培养瓶接种1—5个外植体。 1.2茎尖剥离及初代培养 外植体培养20天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生长点0.1——0. 5mm部分剥离出来,转接到MS+肌醇100mg/L+6-BA1.5mg/L+GA30.5mg/L+泛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综述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及进展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的发展,重点论述其再脱毒、快繁、育种与有机化合物工业生产以及种质资源的保存等方面的应用,本文还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应用的前景作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进展 1.理论起源 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在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植物组织培养的简单过程如下:剪接植物器官或组织——经过脱分化(也叫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组织或器官——经过培养发育成一颗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器官或组织(如芽、茎尖、根尖或花药)的一部分切下来,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处理用以去掉细胞壁,使之露出原生质体,然后放在适当的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些器官或组织就会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新的组织。不过这种组织没有发生分化,只是一团薄壁细胞,叫做愈伤组织。在适合的光照、温度和一定的营养物质与激素等条件下,愈伤组织便开始分化,产生出植物的各种器官和组织,进而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的学科。 2.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简史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于无菌状态下培养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材料的方法。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曾有人提出能否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研究者从胡萝卜根的韧皮部取下一块组织,并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化出了愈伤组织,从愈伤组织又得到胚状体,胚状体转移到固体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后,获得了完整的胡萝卜试管植株。经过栽培,此植株能够正常生长并开花结果,其种子繁衍出来的后代与正常植株的种子所繁衍出的后代别无二致。根据此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即不经过有性生殖过程也能将植物的薄壁细胞培养出与母体一样的完整植

生物技术组织培养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它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如脱壁后仍具有生活力的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潜伏芽等,进而培育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而且培养的是脱离植株母体的培养物,因此也称之为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根据外植体来源和培养对象的不同,又分为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1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 1 . 1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1 . 1 . 1单倍体育种单倍体植株往往不能结实,在培养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而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称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具有高速、高效率、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因此,通过花药或花粉培养的单倍体育种已经作为一种崭新的育种手段,并已开始育成大面积种植的作物新品种。 1 . 1 . 2胚胎培养在植物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中, 杂交不孕给远缘杂交带来了许多困难。而采用胚的早期离体培养可以使胚正常发育,并成功地培养出杂交后代,再通过无性系繁殖获得数量较多、性状一致的群体。胚培养已在50多个科属中获得成功。远缘杂交中,可将未受精的胚珠分离出来,在试管内用异种花粉在胚珠上萌发受精,产生的杂种胚在试管中发育成完整植株,此法称为“试管受精”。用胚乳培养可以获得三倍体植株,为诱导形成三倍体植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三倍体加倍后能得到六倍体,可育成多倍体新品种。 1 . 1 . 3细胞融合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部分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而获得体细胞杂种,从而创造出新种群或育成优良品种,这是组织培养应用最诱人的一个方面,已获得40余个种间、属间、甚至科间的体细胞杂种、愈伤组织,有些还进而分化成苗。目前,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经能将不易杂交的植物(如番茄与马铃薯、烟草与龙葵、芥菜与油菜等)原生质体融合后获得属间杂种。随着原生质体融合、选择、培养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今后可望获得更多有应用价值的经济作物体细胞杂种及新品种。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组培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生物技术。简要概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及研究进展,较全面的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以及在快繁脱毒、育种、种质资源保存、次生代谢物提取、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最后展望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组织培养;新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环境里培养成完整的植株,也称离体培养或植物克隆。自1902年德国科学家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理论, 到1934年美国White 等用番茄根进行离体培养证实这一观点以来,植物离体培养技术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已广泛应用到植物生理学、病理学、药学、遗传学、育种以及生物化学等各个研究领域, 成为生物学科中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研究重点也由器官、细胞水平向分子、基因方向转移。21世纪,生物技术是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而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基本的试验技术和基础的研究手段,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一、植物组织培养新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培养方法和技术不断出现,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1.新型光源的应用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长短、光质、光周期对植物的生长、形态建成、光合作用、新陈代谢以及基因表达均有调控作用。传统的组织培养光源灯普遍存在寿命短、发热量大且不均以及发光效率不理想等缺点。LED作为植物组织培养光源早在1991年就有栽培试验。研究发现, 光质比例和光照强度可调的LED 光源比通常植物组织培养使用的荧光灯更能有效地促进试管苗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蒋要卫利用LED作为大花蕙兰组培苗光源的研究发现, LED光源可以显著改善大花惠兰试管苗的生长状况和提高其品质。日本的田中道男等运用阴极荧光灯( CCFL)作为文心兰试管苗光源, 结果表明其地上部干、鲜重和试管苗的高度都有显著提高。另外田中道男等利用SILHOS 作为生菜组织培养光源, 获得了高质量的组织培养苗。目前LED是组织培养中最有效的人工照明光源,而CCFL等新型光源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2.开放组织培养技术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属于严格的封闭式培养,因而造成灭菌成本偏高、培养基易污染、外界环境调控难度大等缺点。而开放组织培养新技术是在外加抗菌剂的条件下,使植物组织培养脱离严格无菌的操作环境,在自然开放的有菌环境中进行,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赵青华等采用开放式组培技术,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菌剂,克服了非灭菌条件下魔芋组织培养污染问题,有效地简化了实验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何松林的研究表明在添加抗菌剂的开放式组培中,文心

组培

高朝派20090015 植物组织培养笔记整理 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使植物体的离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所有技术的总称。 培养材料是脱离了植株母体的材料。又称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再分化芽、根小植株 名词解释: 外植体:由植物体上切割下来进行培养的组织或器官。 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分生能力的一团不规则细胞。多在外植体切面上生。脱分化:指已经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 再分化:指脱分化组织再次分化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的过程。 组织培养的类型 根据培养基分类: 固体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以支撑培养材料。 液体培养:培养基中不添加琼脂。 纸桥培养:放置滤纸于液体中做支撑。 振荡培养:通过培养液以确保氧气的供给。 旋转培养:旋转床作360度旋转,每分钟1周为宜。 静止培养:用于幼苗增殖培养。 液体培养的优点:A、不用琼脂,节约成本。B、营养吸收充分。C、操作过程简化根据外植体分类: 组织培养类型: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胚胎培养。 器官培养:指对植物体某一个器官的培养。如:根、茎、叶、花、果实等。 组织培养:指对植物各部分组织的培养。如:根尖分生组织等。 细胞培养:看护培养、平板培养、悬浮微室培育。 看护培养: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并使其生长和增殖的方法。 用途:分离单细胞无性系。 操作:培养基冷却到35度时(尚未固化)将细胞悬浮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合后倒入培养皿中培养(厚1毫米)。 细胞植板率:表示能够长出细胞团的细胞占接种细胞总数的百分率。 每个平板形成的细胞团数*100% 植板率(%)= 每个平板接种的细胞数 悬浮培养:细胞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特点:细胞可以不断增殖,形成高密度的细胞群体,适于大规模培养。 微室培育:将细胞培养在很少量的培养基中。 用途:观察细胞生长、分裂和形成细胞团的过程。 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不仅具有活细胞的性质,而且可以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即体细胞杂交)。 胚胎培养:指对离体胚胎的培养,包括幼胚、成熟胚、胚乳、胚珠、子房的培养。 第二节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细胞学说: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所有植物及是细胞的组合。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在动物中得到证实。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研究进展

组培课程论文 题目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研究进展 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制品方向) 姓名刘小强 指导教师李胜 职称教授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研究进展 刘小强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09级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 综述了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影响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因素,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技术与培养条件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茎尖培养脱毒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脱毒试管苗;前景 马铃薯是世界上第四大粮食作物,属茄科茄属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经济价值较高,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内外马铃薯加工业的不断发展扩大,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也逐渐增多,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占世界第二位。但是长期以来有“植物癌症”之称的病毒病一直困扰着马铃薯生产的发展。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均易感染多种病毒病,在我国马铃薯产区危害马铃薯的主要病毒和类病毒有:马铃薯X 病毒(PVX)、马铃薯Y 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A 病毒(PVA)、马铃薯S病毒(PVS),还有一种类病毒-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其中PVY、PLRV、PVX 是危害马铃薯最严重的病毒。田间表现使植株矮小,叶片翻卷、花叶、皱缩,马铃薯品种种性退化,品质变劣,甚至失去种用价值。目前主要通过茎尖脱毒获得脱毒试管苗的方法防治该病的发生。目前,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的研究及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 这方面的研究又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现作一综述。 1 马铃薯病毒病及茎尖培养脱毒原理 目前, 在马铃薯作物上已发现了多种病毒、类病毒以及植原体, 已报道的就有25 种之多, 但仅少数病毒危害严重, 如马铃薯Y 病毒( PVY) 、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马铃薯A 病毒和 X 病毒(PVA、PVX) 以及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 等。在所有的这些病毒和类病毒中, 我国广泛分布的有: PSTVd、PLRV、PVY、PVX以及苜蓿花叶病毒(AMV),而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N株系)、烟草脆裂病毒(TRV)以及番茄黑斑病毒(TBRV)只局部发生。茎尖培脱毒的原理是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的不均匀性,即根尖和芽尖的分生组织含病毒量少或不含病毒。尽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未确定,但可能是下列之一:(1)分生组织旺盛的新陈代谢活动。病毒的复制须利用寄主的代谢过程, 因而无法与分生组织旺盛的代

第一讲生殖的种类

第一讲生殖的种类 青铜峡市三中冯慧 知识体系构建 生物个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有生必有死,但生物的种族都是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每种生物都能产生自己的后代,这就是生殖。不同的生物有着不同的生殖方式,而生殖的根本原因就是组成生物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后来,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辅助生殖的手段也多样化。由此,我构建了如下的知识结构。 细胞的全能性 分裂生殖(概念、实例、特点) 一、孢子生殖(概念、实例、特点) 生出芽生殖(概念、实例、特点) 殖无性生殖营养生殖(概念、种类、原理、方法) 的(概念、意义)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种动物的克隆技术 类同配生殖(概念、特点、实例) 配子生殖异配生殖(概念、特点、实例) 卵式生殖(概念、特点、实例) 有性生殖试管婴儿 (概念、意义)接合生殖(概念、特点、实例) 单性生殖(概念、特点、实例) 花的结构名称 花粉粒的产生 1、花的结构和发育胚囊的形成(包括胚珠的发育) 花粉萌发和双受精 二、 被传粉的方式 子2、传粉异花传粉的媒介 植人工辅助授粉 物胚的发育 的3、种子的形成胚乳的形成 有种子的产生 性种子的萌发 生4、植物的果实果实的形成 殖果实的类型 5、被子植物的生活史 6、植物生殖工程 知识要点点拨 一、生殖的种类 (一)细胞的全能性 讨论1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讨论2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为什么能够表现出全能性呢? 因为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讨论3 每个细胞全能性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一般地,受精卵的全能性> 配子的全能性> 体细胞的全能性;分化程度低的全能性>分化程度高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讨论4 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细胞的全能性没有表现出来? 因为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二)无性生殖 讨论1 什么是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在生物界很普遍,其特点是不涉及性别、没有配子参与的。 讨论2 无性生殖有哪几种方式? 1、分裂生殖分裂生殖又叫做裂殖,生物由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体的生殖方式。其特点是生出的新个体,大小和形状都是大体相同的。在单细胞生物中,这种生殖方式比较普遍,例如,细菌、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疟原虫等。其具体过程是细胞伸长,核分裂为二,然后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列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 其特点:一个母体→两个后代。 2、孢子生殖有的生物身体长成以后,能够产生一种生殖细胞,这种生殖细胞不经过两两结合,就可以直接形成新个体。例如根霉,它的直立菌丝的顶端形成孢子囊,里面产生孢子。孢子落在阴湿而富含有机质的温暖环境中,就能够发育成新的根霉。除了根霉外,其他真菌、放线菌、蕨类等都是孢子生殖。其特点是:母体→孢子→后代。 3、出芽生殖出芽生殖又叫做芽殖,由母体在一定的部位生出芽体的生殖方式。芽体逐渐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 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即愈伤组织的现象。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或不定根或胚状体。 4、外植体(explant):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活体植株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一切材料。(如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种子等) 5、愈伤组织(callus):原本指植物在受伤后于其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6、器官发生:胚胎时期由胚层器官原基发育成器官的过程。包括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7、胚状体发生: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可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8、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9、细胞分化:一个尚未特化的细胞发育出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0、极性:细胞(也可指器官或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差异。 11、试管苗: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植株。 12、看护培养:是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一种培养方法。这块愈伤组织被称为看护组织。 13、固相化培养:将细胞或原生质体固着在琼脂糖、藻(月元)酸盐或多聚赖氨酸中,然后将他们放入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这种培养方法既利用了振荡培养室营养物质和气体易于交换的优点,有利用了固相化使细胞免受振荡时剪切力的作用。 14、悬浮细胞培养: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值的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培养,使细胞工程的基本平台。 15、植板效率=(每个平板中新形成的细胞团数/每个平板中接种的细胞数)*100 16、实验室的组成及功能:1.基本实验室(1)准备室(2)接种室(3)培养室2.辅助实验室(1)细胞学实验室(2)摄影室及暗室(3)生化分析室(无菌操作室、化学实验室、培养室、细胞学观察室、暗室)。 17、植物种质:物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植物种质资源即为携带各种不同遗传物质的植物总称。 18、玻璃化现象:指试管苗的一种生长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19、基本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无机盐类)、维生素和氨基酸,还有糖和水等。 20、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试验要求,添加各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其他复杂有机附加物,包括有些成分尚不完全清楚的天然提取物。21、外植体褐变: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的物质(醌类)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变成褐色而逐渐死亡的现象。

植物组织培养绪论第一章第二章大纲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广义含义(tissue culture) 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也称离体培养(Invitro culture)。 二、此定义内涵: 1、无菌条件(asepsis):外植体、培养基、培养容器、接种工具、操作环境、培养环境等。 2、外植体(explant):健康植株的特定部位或组织,如根、茎、叶、花、果实、胚珠、花药和花粉等,选择用于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称之为外植体。包括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组织、细胞等。 3、培养基(culture medium):是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基质,它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人工配制,成分确定。 4、组培的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 5、激素:调控培养物的状态和发育方向,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 6、封闭培养:通过封口材料实现气体交换。 7、培养条件( culture condiction):人为控制。 *植物组织培养的狭义含义 指对植物体所有组织如分生组织、胚乳组织、薄壁组织、花药组织、愈伤组织的培养。 本课程所涉及的组织培养若无特殊说明均指广义含义。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四要素 (1)无菌 (2)培养材料: ①器官:根、茎、叶、花、果实 ②组织: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 ③细胞:体细胞(2n)、生殖细胞(n) ④原生质体 (3)培养基 (4)培养条件:温度、光照、湿度等 四、与组培有关的术语及理论 1、植物细胞全能性(totipotent): 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原理: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应该具有全能性。 潜在全能性的原因: 基因表达的选择性。科学研究表明,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活细胞,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人工条件下实现的这一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 实现全能性的条件 1. 离体条件 2. 给予适当的条件,如激素等。 全能性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差异:(1)植物细胞强于动物细胞。 (2)受精卵的全能性最高。 (3)受精卵分化后的细胞中,体细胞的全能性比生殖细胞的低。 全能性表现强弱:

工厂化育苗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工厂化育苗: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2.嫁接亲和力:砧木与接穗愈合和成活的能力,用嫁接成活率表示。 3.共生亲和力:嫁接成活后的共生能力,即嫁接成活后能否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4.秧苗质量保持率)指蔬菜秧苗育成后到定植以前的贮运过程中秧苗质量保持程度的一种特定涵义的数量化指 5.边际效应:在利用穴盘进行工厂化种苗生产时往往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处于穴盘边缘的植株生长势弱于中央的植株, 6.逆边际效应:部分处在苗盘中央的幼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长速度较慢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随着育苗期的延长,植株长势越来越弱,以致最终被周围植株全部覆盖而失去育苗价值。 1、褐变:指对于富含多酚化合物的植物,在接种时由于切割或剥离使组织收到伤害,该类物质会在多分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褐变,是培养基变黑,并严重抑制外植体生长和分化,严重时导致培养物死亡。 2、玻璃化现象:指组织培养中,呈现半透明状的畸形试管植物,这类植物被称为“玻璃化苗”。在离体培养中,再生植株长成玻璃苗的现象,被称做玻璃化作用。 3、胚状体:在离体培养条件下,植物离体培养的细胞、组织、器官也可以产生类似胚的结构,其形成也经了一个类似胚胎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这种类似胚的结构称为胚状体 4、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planttissueculture)是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通常又称为植物离体培养 5、植物细胞全能性:每一个植物细胞带有该植物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当条件下可表达出该细胞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化出植物有机体所有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的器官甚至胚状体,直至形成完整再生植株。 6、污染:污染是指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细菌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中滋生大量菌斑,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2021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对应练习--第2课时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掌握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是通过哪种技术实现的()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嫁接 C.营养繁殖 D.植物组织培养 2.下列属于快速繁殖的是() A.马铃薯的块茎繁殖 B.胡萝卜根的形成层繁殖 C.杨树的扦插繁殖 D.果树的嫁接繁殖 3.(2020江苏徐州一中高二开学考试)马铃薯利用它的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种植的世代多了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而减产,为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佳办法是(深度解析)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在田间喷洒消毒剂 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4.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农作物,其优点不包括(易错) A.加快繁殖速度 B.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C.培育无病毒植株 D.改变植物的基因型 5.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传统的繁殖方式感染病毒严重,导致产量大大降低。科研人员利用种苗脱毒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配制培养基→外植体的取材和消毒→剥离和接种→培养和移栽→结果检测 请回答问题: (1)该技术称为,其理论基础是。 (2)利用种苗脱毒技术培育马铃薯,常用的培养基有脱分化培养基、生芽培养基、生根培养基。这三种培养基的主要差异是。 (3)在培育过程中,选取的外植体是,原因 是。 (4)脱毒马铃薯的产量要比未脱毒马铃薯的产量。 6.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快速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幼苗。草莓快速繁殖的基本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植体愈伤组织芽、根植株 (1)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的特点有(答出2点即可)。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是20 世纪科技进步的重大成果之一, 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抗性生理、激素及器官发生与胚胎发生等提供了许多良好的实验材料和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及新技术应用。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新技术;应用 【Abstract 】plant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20th century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accomplishments for the study of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hysiological resistance, hormone and organogenesis and embryogeny and provides many good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effective 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Key words 】plant tissue; Training; Research progress;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 将离体的植物器官( 根尖、茎尖等) 、组织( 形成层、花药组织等) 、细胞( 体细胞、生殖细胞等) 、胚胎( 成熟或未成熟的胚) 、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 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 诱发其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其显著的优越性, 因为它可以提供生理状态比较一致的材料, 从而保证了试验的可靠性、结果的精确性。第一, 试验材料来源单一, 无性系遗传特性一致。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材料是细胞、组织块或器官、小植株等, 个体微小, 均可来自同一个植物个体, 遗传性状高度一致, 培养中获得的各种水平的无性系(即克隆)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 极大地提高了试验精度。第二, 低成本、高集约度、高效率。实验微型化、精密, 管理集约、精细, 工作效率高。第三, 环境条件可控, 实验误差小。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完全可以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 试验处理条件一致, 误差很小。第四, 生长快、周期短, 可重复性强。由于营养等外在条件接近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故生长迅速, 试验结果的重演性很高。第五, 可连续运行、周年试验生产。由于环境条件可控, 全年四季均可连续作业。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早在1902 年, 德国著名的植物学家Hanberlandt 根据细胞理论预言细胞的全能性, 认为每个细胞像胚胎细胞那样,可经过体细胞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培养没有获得成功, 然而他所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科学推断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去探索. 1904 年, E.hanning 培养了萝卜和辣根属的一种植物的近成熟胚, 发现可使其发育成熟, 这是胚培养的第一篇论文; 1909 年,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现状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研究进展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各个领域。本文综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指出其在雨中和优种块繁等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同时概述了有关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及应用前景展望。 植物组织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胚胎、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繁殖的方法。由于是在试管内培养,且培养的是脱离植株母体的培养物,故也称离体培养或试管培养。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在观赏植物,如菊花、牡丹、百合等方面有诸多应用。同时,许多观赏植物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快繁体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组织培养的技术过程大致分为六步:植物培养材料的采集,培养材料的消毒预处理,制备外植体,接种和培养,根的诱导,炼苗移植。以上个步骤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现状

2.1 在植物育种方面的应用 2.1.1单倍体育种单倍体植株往往不能结实,难以进行繁殖。在培养中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染色体加倍成纯合二倍体。这种培养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多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具有高速、高效、基因型一次纯合等优点。因此,通过花药或花粉的培养的单倍体育种已成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 2.1.2 胚培养采用人工的方法在无菌条件县从种子中将成熟胚和未成熟的胚分离出来,然后放在人工合成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它发育成正常的植株,从而有效的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植物。目前,在这一方面获得成功的自交或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植物有怀地黄、矮牵牛、普通小麦、黑小麦等。 2.1.3 培养细胞突变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胞处于不断分生状态,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环境(如放射、化学物质)的影响而产生诱变,从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利的突变体,从而培育新品种。如抗寒性,耐盐碱性突变新品种的培育。 2.1.4 细胞融合通过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可以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而获得体细胞杂种,从而创造出新种群或育成优良品种。目前采用细胞融合方法已培育出多种植物新品种。 2.1.5基因工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建立植物的遗传再生体系,是转基因育种的关键所在。在199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抗烟草花叶病毒烟草在辽宁进行了商业化种植,成为世界上第一例商业化生产转基因植株。目前我国转基因植株研发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程 日期:2010年5月9日来源:互联网作者:植物组培网点击:137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蓬勃发展只是近50年的事,但它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根据其发展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年份主要内容 探索阶段1839 Schleido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 1902 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全能学说 1904 Hanning进行胚离体培养获得成功 1922 Kotte和Robbins进行根尖和茎尖培养形成了缺绿的叶和根 奠基阶段 1934 White进行番茄根培养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 1937 White建立了第一个由已知化合物组成的综合培养基 1943 White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 1948 Skoog和崔发现腺嘌呤或腺苷可以解除IAA对芽形成的抑制 1952 Morel和Miller通过茎尖培养获得脱毒大丽花植株 1954 Muir使单细胞培养获得成功 1956 Miller等人发现了细胞分裂素-激动素 1957 Skoog和Miller提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器官形成的概念 1958 Steward等获得体细胞胚,证实了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 迅速发展阶段 1960 Cocking等人用真菌纤维素酶分离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 1960 Morel利用茎尖培养获得脱毒兰花,形成了”兰花产业” 1962 Murashibe和Skoog发表了MS培养基 1964 Guha等在叶曼陀罗上由花粉诱导得到单倍体植株 1971 Takebe等在烟草上首次由原生质体获得了再生植株 1972 Carlson等在烟草上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种间杂种 1974 Kao等人建立原生质体的高钙高pH的PED融合法 1978 Melchers获得了第一个属间杂种植株-马铃薯番茄 1983 Zambryski等采用农杆菌介导获得首例转基因植物 一、探索阶段 根据Schleiden和Schwann的细胞学说,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理论,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离体的植物细胞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为了证实这一观点,他在Knop培养液中离体培养野芝麻、凤眼兰的栅栏组织和虎眼万年青属植物的表皮细胞。由于选择的实验材料高度分化和培养基过于简单,他只观察到细胞的增长,并没有观察到细胞分裂。但这一理论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起了先导作用,激励后人继续探索和追求。 1904年Hanning在无机盐和蔗糖溶液中对萝卜和辣根菜的胚进行培养,结果发现离体胚可

黄金果的栽培技术

黄金果的栽培技术 黄金果又叫做乳茄、五指茄等,是属于茄科的一种水果。在我国的南方有一定的种植面积,黄金果果实的外形有五个左右突出的东西,类似与人的手指。不过黄金果不宜多食,主要是用于园林观赏以及药用上。那么黄金果该怎么栽培呢?下面松鼠哥就为大家带来了黄金果的栽培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选地整地 黄金果的生长能力比较强,虽然说能够在各种土壤上正常生长,但是我们在种植的时候还是要选择松软通透且排灌正常的土壤。这样才能保证黄金果正常生长,黄金果对土壤的PH值要求不大。不过会随着种植地区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例如在南方要偏酸、北方则要微碱,并且土壤的前茬作物不可为茄科作物。防止引发重茬病虫害,避免影响黄金果的生长,保护自己的种植经济效益。 2、适时播种 黄金果的种植方法大多以播种为主,在果实成熟之后选择饱满多汁、外表光滑亮丽及无病虫害的果实取出种子。然后使用清水清洗种子,将残留果肉与粘液清洗干净,再将其风干,风干后在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贮藏。然后在3-4月份进行播种,播种不宜过深,其深度不可超过1厘米,因为黄金果种子的顶土能力是非常差的。太深的话难

以出苗,在播种后保持土壤湿润,在苗期要做好遮阴工作,随着生长逐渐提高光照时间,当幼苗长到16厘米左右的时候即可开始定植。 3、水肥管理 黄金果喜肥水,因此在黄金果生长过程中的水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黄金果生长期的时候,大概每隔半个月左右就需要追施一次肥。然后在植株孕蕾期的时候以磷钾肥为主,提供足够的营养,提高开花结果率。在春季的时候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适当控制浇水,防止降低土壤温度,对黄金果的生长造成影响。适当覆盖地膜,促进根部的营养吸收。然后进入生育期后要及时浇水,特别是在夏秋季等季节不可缺水。 4、田间管理 黄金果生长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生育期中最适宜的温度在20度左右,挂果期的时候要将温度控制提高至25-30度左右。然后做好越冬管理,越冬的时候保证大棚温度不低于10度。在控制温度的同时,还要根据黄金果植株适当做好修剪工作,当植株长到35厘米左右的时候,适当摘心,促使侧枝的生长,提高开花结果率。然后抹除多余的枝芽,保留适量的枝条,提高黄金果植株的观赏价值。 以上就是黄金果栽培技术的简单介绍了,黄金果的栽培比较简单,病虫害的发病率低。不过还是需要我们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并且要知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研手段,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从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组织培养的方法入手,简单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愈伤组织原生质体 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原理、方法及特点 1.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简称组培)是20世纪中叶开始发展,如今已经非常成熟的一种现代科研手段,其概念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尖、茎尖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其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elt根据细胞学理论,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58年,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G·Haberlanelt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1.3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 1.3.1 非试管微组织快繁 非试管微组织快繁技术是将外植体(一般要求带一叶一芽)放置在室内外普通沙子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腋芽自然倍增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一般植物7~15天可以生长出根系。此技术投资低,操作环节少。 1.3.2 试管组织培养 试管组织培养是将外植体(即离体组织、器官或细胞)放置在试管等器皿中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获得试管苗。 1.4 植物组织培养的分类 1.4.1 胚胎培养 指以从胚珠中分离出来的成熟或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1.4.2 器官培养 指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器官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如根的根尖和切段,茎的茎尖、茎节和切段,叶的叶原基、叶片、叶柄、叶鞘和子叶,花器的花瓣、雄蕊(花药、花丝)、胚珠、子房、果实等的离体无菌培养。 1.4.3 组织培养 指以分离出植物各部位的组织(如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皮层、胚乳组织、薄壁组织、髓部等),或已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这是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 1.4.4 细胞培养 指以单个游离细胞(如用果酸酶从组织中分离的体细胞,或花粉细胞,卵细胞)为接种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