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玉米多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玉米多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玉米多穗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玉米多穗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密度过高:种植密度过高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增加,使得植株无法充分发展,产生多个小穗。

2.养分供应不足:缺乏适当的肥料供应,特别是磷、钾等关键养分,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多穗现象。

3.温度和湿度条件不适宜: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会促使玉米表现出多穗的特征。

解决方法包括:

1.调整种植密度:根据土壤和品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避免植株之间的过度竞争。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玉米的养分需要,科学施用肥料,特别是注重提供充足的磷、钾等关键养分。

3.控制温度和湿度:在种植过程中,适时进行浇水,避免过度湿润的土壤,同时注意通风和遮阳,控制温度。

4.选择适应性好的品种:选择适应性好、抗病虫害强、不容易出现多穗的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需要注意的是,多穗可能会造成玉米产量的下降和营养分的分

配不均衡,因此,果农在解决多穗问题时也需要考虑到其他的管理措施,如及时除草、防治病虫害等,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水果玉米的种植方法

水果玉米的种植方法 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青棒阶段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可直接生吃,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果玉米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水果玉米的种植方法 1 种子选取 种子选取首先是要选择优良的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目前水果玉米品种比较多,有金甜2号、金脆甜、黑戴田、绿色超人、超甜2008、尼可香、高品乐、味可美等品种。水果玉米品种应选择种源固定、供种可靠的单位购种,引种时应先进行小面积试种,取得经验后再大面积种植。另外选种还应依据生产目的,选择品种类型。如以幼嫩果穗作为水果蔬菜上市为主,应选用超甜玉米品种;以做罐头制品为主的,则应选用普通甜玉米品种。此外,还应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种植,陆续上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 隔离种植 为保证水果玉米的食用品质,在选地种植时,要与其它普通玉米品种严格隔离,以避免因相互串粉而降低品质。隔离方法生产上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以空间隔离为好。空间隔离,要求在种植区外围300~400m范围内不栽种其它玉米品种,如有林木、山岗等天然屏障,可适当缩短隔离间距。时间隔离,若不能进行空间隔离,则应采取时间隔离(错开播种期)的方法来避免与其它品种的花期相遇,2个不同品种的播种期间隔时间一般为20~25天。如大面积成片种植甜玉米,可适当降低隔离标准。总之,以不使两类玉米花粉相遇为原则。 3 精细整地 由于水果玉米种子一般籽粒较瘪、粒小,发芽、拱土,出苗比普通玉米种子困难,所以要精细育苗,在种植时要精细整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20~30cm,结合耕翻施足基肥,一般每667m2施有机肥1000~15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酸钾20kg,硫酸锌1~1.50kg或玉米专用肥

我国玉米来源考及致误问题初探

我国玉米来源考及致误问题初探 摘要:我国各地因气候条件、风俗习惯不同,玉米出现形态的变化和文献记 载名称的差异而被今人误读、误判较多。综合来看形态变化、异名误读是导致玉 米是否产自本土还是域外传入以及传入路径、时间争议的焦点。 关健词:玉米;来源;致误问题 一、我国玉米来源考 我国玉米来源有两种观点:一是“本土说”,该观点多依据历史文献中记载 的异名、气候或出土文物作判断,且时间均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 二是“美洲说”,持该观点者居多,认为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 后才从美洲辗转传入我国,[1]且在1560年前最早由西方陆路商道传入我国西北。[2] (一)玉米来源“本土说” 王家祐、史岩认为,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扶桑”是玉米,且在公元5世纪中 叶南北朝时期就已种植。此外,还提出我国可能早在“禅让”时就开始种植玉米 的观点。[3]胡昌钰对前述观点提出质疑,并结合古籍资料记载“扶桑”的形象, 查阅考古史料文献,对植物科学分类法等全方位分析论证后认为“扶桑”是树木,并非禾本植物的玉米。[4] 张鸣珂依据河南新乡市博物馆的一件以玉米芯做内范烧制的陶鸟作为依据, 认为玉米早在汉代就有。[5]咸金山对前述观点提出质疑,认为该文物疑点多,不 足为信。[6]向安强则支持张鸣珂的推论,并以相关文献和前人研究的结论作旁证,得出中国西南地区的“小包谷”“糯玉米”应是当地原产作物,或许中国是玉米 原产地之一的观点。[7]李晓岑对向安强所列举的论据逐一辨析,并驳斥了向安强 的观点。[8]

陈宗龙提出栽培玉米的地理起源中心的三种假说。排第三的是“亚洲起源中 心说”。支持该说的学者认为,沿喜马拉雅山系地区,玉米可与固有植物区系的 薏苡属植物或高梁或某些蜀黍族植物杂交。如玉米与薏苡(作母本)或高梁(作 父本)人工杂交,已获得或多或少可繁殖的后代实验。在喜马拉雅山麓的不丹、 尼泊尔、印度锡金邦至今还保留有株矮、雌穗多、雄穗下垂,子粒基部紧被稃片 等原始性状的爆裂玉米品种,与近代美洲玉米在形态上有些差别。[9]6-7该品种及 前述提及的我国西南地区的“小包谷”和“糯玉米”为当地原产作物的观点,可 能是“亚洲起源中心说”的依据。然而印度学者库马和萨莰从取自喜马拉雅南麓 不同海拔的66个玉米样本的染色体纽进行分析后认为,染色体纽的多样性较为 丰富,有26个之多,其中含12个高纽种,4个低纽种。通过染色体纽分析,喜 马拉雅南麓东北区玉米系谱有墨西哥和秘鲁两个玉米种族来源地,此后引入的多 为加勒比种质。[9]18-19故此说明,不同时期不同品系的玉米都有不同基因背景和 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传入亚洲和我国的时间上可能有先后。即使在亚洲或我国 存在玉米形态上具有原始性状的变化,也可能是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性状变 异所导致,并不能改变玉米种族来源的遗传基因,也就没有本土之说。在亚洲喜 马拉雅山系区域从未发现有任何经得起推敲、确凿的考古证据,因而学界对此假 说提出了质疑。[9]7 (二)玉米来源“美洲说” 陈宗龙提出的栽培玉米地理起源中心的另外两种假说是“墨西哥起源中心说”和“安第斯起源中心说”。[9]2-7支持前者的学者认为,玉米和大刍草从远古时期 就混生在一起,具有相互杂交的自然条件,从而促成野生玉米演化成栽培型玉米 而被墨西哥的印第安人栽培利用。20世纪上半叶,在对墨西哥普埃布拉州特华坎 谷地、密乔坎州与阔热若州的巴尔巴萨河谷以及邻近地区进行的考古发掘,相继 在12处古代人类遗址发掘出土20000多件玉米穗轴、花粉、子粒、果穗、苞叶 等化石及残留物。1948年,在特华坎谷蝙蝠洞发掘出土的玉米穗轴化石样本,经 C14测定距今5600年。随后又在普埃布拉州科斯卡特林时期洞穴底层发掘出炭化 玉米穗轴,经碳 C14测定距今有7000年左右。在墨西哥城区修建“拉丁美洲纪 念塔”开挖地基时还曾发现距今6000年前的玉米花粉化石和混有玉米残留物的 石化排泄物。[9]2-4支持后者的学者认为,秘鲁、玻利维亚和厄瓜多尔地区的印第

玉米控旺最佳方法

玉米控旺最佳方法 随着玉米产量的增加和玉米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 开始了玉米的种植,而玉米控旺就成为了玉米种植过程中极为 重要的一环。在玉米控旺环节上,如何才能够做到最优效果呢? 1.田间管理科学、多措并举 玉米的生长和发展受到的影响很大,土壤、气候和种植措施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和发展起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种植玉米时,我们需要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对田间、田头与土壤环境进行调整,为玉米生长提供优越条件。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前期播后管理,包括施肥、翻耕等管理措施。 2.及时疏苗,安排小苗期根除 要控制玉米旺长,首先要从小苗期开始做起,及时进行疏苗、调整密度。植株的根系呈多穗性,根系向外延伸的面积远比叶片伸展的面积更大。因此,通过疏苗可以减少根系的增长,从而控制玉米的生长速度。此外,在小苗期需要进行安排根除,及时将杂草和不良植株清除出田间,保证玉米生长的质量。 3.科学施肥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合理施肥不仅能够保证玉米的生长质量,也能够减少玉米的旺长现象。在施肥上应严格按照土壤肥力和玉米生长的需要进行施肥,减低氮素含量控制旺长。同时,钾肥和磷肥的供给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4.合理田间墒情管理 田间的墒情管理也是玉米控旺的重要措施之一,果洛州受土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水分调节尤为重要。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田间灌溉和排水,灌水不能过多,排水不能不及时。例如,在玉米旺长期,如果土壤表面水分过多,可以开沟排水,减轻土壤压力,控制玉米生长速度。 5.应用新技术新农具 除了传统农业控旺措施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科技力量,应用新技术,新农具来进行玉米控旺。比如,使用微波处理种籽、采用新式覆盖材料遮阴、采用高抗性品种等措施等。 综上所述,玉米控制旺长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来施加不同的控制手段。此外,壹定要科学精细、全过程注意田间管理和积极采用新的科技手段,应用新技术新农具来进行玉米的控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控旺效果,从而培育出更好的玉米品质。

玉米多穗掰掉的技巧

玉米多穗掰掉的技巧 玉米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物,它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而且它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玉米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材,我们可以用它来做很多不同的菜肴,比如玉米糊、玉米饼、玉米粥等等。而在这些菜肴中,玉米多穗也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很多人在掰掉玉米多穗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些困难,今天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掰掉玉米多穗的技巧。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工具,比如一把锋利的刀子、一把剪刀、一把小刀等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掰掉玉米多穗。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掰掉玉米多穗了。 第一种方法是用刀子掰。首先,我们需要将玉米的外层叶子全部剥掉,然后用刀子将玉米的顶部切掉,露出里面的玉米丝。接着,我们可以用刀子沿着玉米的边缘切下去,直到切到玉米的底部。然后,我们可以用手将玉米多穗掰下来,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掰掉玉米多穗了。 第二种方法是用剪刀掰。首先,我们需要将玉米的外层叶子全部剥掉,然后用剪刀将玉米的顶部剪掉,露出里面的玉米丝。接着,我们可以用剪刀沿着玉米的边缘剪下去,直到剪到玉米的底部。然后,我们可以用手将玉米多穗掰下来,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掰掉玉米多穗了。

第三种方法是用小刀掰。首先,我们需要将玉米的外层叶子全部剥掉,然后用小刀将玉米的顶部切掉,露出里面的玉米丝。接着,我们可以用小刀沿着玉米的边缘切下去,直到切到玉米的底部。然后,我们可以用手将玉米多穗掰下来,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掰掉玉米多穗了。 无论是用刀子、剪刀还是小刀掰玉米多穗,都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首先,我们需要选择新鲜的玉米,这样掰起来会更加容易。其次,我们需要掰的时候用力要均匀,不要用力过猛,否则容易将玉米多穗掰断。最后,我们需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刀子或剪刀伤到自己。 掰掉玉米多穗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就可以轻松地掰掉玉米多穗。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方便地享用美味的玉米菜肴。

甜玉米的种植方法及栽培技巧

甜玉米的种植方法及栽培技巧 新鲜甜玉米大家都喜欢吃,那么大家知道如何种植甜玉米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甜玉米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甜玉米的种植方法 选良种。甜玉米品种可选超甜3号、超甜204等品种。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一般从3月15日~20日左右开始播种,必须采用尼龙薄膜搭架覆盖育苗。选择土壤疏松,肥力较好,阳光充足的沙壤土地块作苗床,精细整地后,施一遍稀薄人粪肥,按3~5厘米的粒距排好玉米种子,略加镇压,再用细泥盖种,厚约1厘米,然后搭架盖膜保温。苗龄20天左右,叶龄两叶一心至三叶一心,防止超龄移栽,降低产量。 提高整地和移栽质量,确保全苗、匀苗。翻耕前亩撒施碳铵25~3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基肥,翻耕后,整地作畦,畦宽1.2米(连沟),种两行。土壤黏性较重的田块可以一次性施足肥料,即在畦面中央开沟亩施入碳铵75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氯化钾15公斤,覆土后,亩用80%乙草胺100毫升对水均匀喷施畦面,防除杂草,然后盖上地膜待栽苗。但沙性较重的漏水田,肥料不可一次施入,应按比例施肥。栽上玉米苗,然后用50%锌硫磷或40%毒死蜱1000倍液浇水,防治地下害虫,再盖点土,成活率高,移栽密度3300~3500株/亩,株距33厘米左右。 加强管理。甜玉米品种有多穗现象,应及时摘除,每株留壮穗一个。在喇叭期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600倍液或18%杀虫双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心防治玉米螟。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收前15天应停止使用任何农药。 甜玉米应与普通玉米隔离种植。要求间隔300米以上,防止串花影响甜玉米品质,甜玉米可以分批播种,以不断连续供应市场,避免一次性成熟数量太大,造成损失。 甜玉米的种植要点 1、品种选择

旱地玉米雌穗分化异常问题及防控措施

旱地玉米雌穗分化异常问题及防控措施 作者:赵紫钰邹堃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4年第5期 渑池县农业局赵紫钰邹堃 近年来,豫西地区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玉米空秆、空穗、半截穗、多穗、香蕉穗等雌穗分 化异常现象,涉及的品种之多,面积之大,历史罕见。由于这种异常现象大面积发生,从而造 成了玉米大幅度减产,减产幅度30%~40%,个别地块甚至超过70% 。因此,笔者详细分析了异 常现象发生的原因及规律,提出了基本的防控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异常现象的种类 (一)空穗现象。部分玉米品种在一些地块虽然植株分化出雌穗,但每株果穗结实20粒以下。从外表看,玉米穗子长得挺大,但扒开果穗苞叶看穗轴上没有玉米粒,或仅有寥寥数粒。 (二)半截穗现象。正常年景,每穗籽粒平均在数百粒以上,但2013年部分品种出现了“半截穗”“半拉穗”现象,即出现下部结籽正常、上部不结籽粒或穗轴一半有籽粒、一半无 正常籽粒的现象;部分果穗秃顶严重,且秃顶部分比较大,有的达穗长的50%,严重的为 70%~90%。 (三)多穗现象。在通常年份,每株玉米只分化出1个正常结实的雌穗,一般有少量的双穗。一些地块,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多穗现象,从玉米上数第5节至第9节的范围内,有的1 株玉米长出2~3穗,有的多为5~6穗,有的1个叶腋就长出双穗,多穗齐出,花丝鲜艳。 (四)香蕉穗现象。在一些品种的植株中部的1~2个叶腋中,同时长出3~5个小型果穗, 穗茎相连,形同香蕉,结粒很少或不结粒,群众称之“香蕉穗”。 二、异常现象发生的规律 (一)同一品种在不同的条件下出现的雌穗分化异常现象程度不同,土壤类别、水肥管理、种植形式就不同,异常现象差异悬殊,播种期不同,异常现象出现的几率和差别有很大变化。 (二)同一地块不同品种,异常现象出现的程度各异,有轻有重;中早熟品种发生偏轻或 不发生,晚熟品种发生偏重,但晚熟品种早播的发生较轻或不发生。 三、几种异常现象的发生原因分析 (一)半截穗现象产生的原因。玉米籽粒的有机物90%左右是靠叶片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制 造养分输送向籽粒,10%左右是靠茎秆叶片过去贮存的养分向籽粒输送的。连续阴雨造成的光照不足,使玉米叶片的光和作用严重受挫,光合产物严重不足;加之雨水多,造成土壤中的养分 流失较重,从而造成玉米茎秆叶片中贮存的有机物偏少,形成了“有库缺源”的状态。以上两 个因素,造成了玉米籽粒灌浆中有机物供应严重不足,根据玉米养分输送的原理,仅满足了玉 米生长发育的部分需求,导致大部分玉米雌穗籽粒发育仅完成了授粉受精过程,籽粒膨大灌浆 缺少养分供应支持,因而多个玉米品种出现了大面积半截穗现象。 (二)多穗现象产生的原因。玉米雌穗,又称果穗,从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看,除上部4~6 节外,每个茎节上都有腋芽,茎上不伸长节上的腋芽可形成分蘖,伸长节上的腋芽可进行雌穗 分化。在一般情况下,只有上部1~2腋芽可以发育成果穗,其余大部分在发育过程中退化。但

[玉米超高产种植模式]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超高产种植模式]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一、技术选择要合理“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技术有30种以上的方法,以便于适 应各地区不同的种植情况,利于发挥出多株玉米的增产优势,其中,清种法、比空法、单 元式方形种植法是三种有代表性的种植方法: 1.清种法每穴保苗3~8株,以每穴保苗数不同其穴距、行距也不同,要求每亩保苗 数不低于6200株。 2021年石家庄藁城市岗上镇故献村采用此清种法种植,经石家庄市科技局、农业局专家共同测产为每亩787.7公斤,创河北省夏玉米单产的新纪录。 2.比空法比空法分为(1:2)空、(2:2)空、(2:4)空等多种方法,此图为比空法(2:2),每穴保苗2~5株,每穴保苗数不同其比空数、穴距、株距也不同,要求每亩保苗不 低于5500株。据试验及示范结果,应用此种模式,平均增产每亩达200公斤以上。2021 年8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种植方法给予了专题报道。 3.单元式方形种植法单元式方形种植法每个单元保苗12~36株,要求每亩保苗数不 低于8000~8400株,是目前产量最高的方法。2021年的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采用此方法 达到每公顷产量37000斤以上,是国内玉米高产的纪录。 二、农资产品选择要合理,田间管理要科学“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方法问世以来,发生不少农民因种子、肥料等农资产品选择不合理而没有达到预期增产效果的情况。所以 选择适合多株玉米生长特点的农资产品非常重要。“一埯(穴)多株”玉米种植方法因其行 距加大,密度增加按传统管理会出现茎秆细、空秆增多、瘪粒增多等诸多问题。所以要严 格按技术标准进行管理。 一、玉米产量不太理想的原因:(1)就一亩地而言,玉米穗不一样大,有大有小、有 长有短、有粗有细、每穗玉米的结籽排数又不相等,有12排、有14排、有16排、有18排、有20排、有22排。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一块地只种了一个玉米品种,同一天播种、 同一天出苗、又一天浇水、一天追肥、一天打药、又一天采收、这玉米穗就不一样大呢? 这是因为每株玉米的密度不一样,故生长环境就不一样、采光时间不一样、光合作用也不 一样、吸收肥料营养也不一样,所以玉米穗就大小不一样。 (2)由于密度的问题,玉米棵长的大小粗细不一样,雄穗、雌穗、抽穗不同步,就会 影响玉米的授粉时间,这又是玉米穗大小粗细不一样的原因;还有玉米用的是纯氮肥和氮 肥较多的肥料,造成玉米倒伏较早,玉米穗容易半边没籽,那么怎样才能让玉米穗长得大 小粗细一样呢,有三种方法:1、采取宽行密植的播种方式,既能增 加密度,又能给每株玉米创造一样的生长环境,就是宽行一米,窄行15—20公分,株距 按15—20公分一棵,每亩5000—6000棵,行距拉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每株玉米每天都

青贮玉米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青贮玉米栽培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 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年第01期 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持绿性强等特征,与其他青贮饲料相比,青贮玉米的适口性较好,通常将青贮玉米进行加工后制作饲料喂养牲畜,不仅能够减少养殖成本,而且还能够提升动物饲料摄入量,缩短养殖周期,具有广阔的种植前景。就目前种植现状来看,青贮玉米种植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耕层、肥料和水分管理及收获时间等,这些问题对于青贮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究青贮玉米种植问题,对于提升种植效益、满足养殖行业对青贮饲料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耕层较浅 目前,中国各个地区青贮玉米种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但某些种植户为了减少人力及种植成本,在整地过程中通常采用犁地的方式,缺乏深耕环节,在这种情况下耕层过浅,甚至不足10 cm,但是玉米根系较为发达,未深耕的土地通常为硬土,深层土层较硬,会影响玉米根部向下延伸,且耕层过浅还会影响玉米根部对于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这些因素都会对玉米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玉米倒伏或早衰。 1.2施肥方式单一 目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施肥单一的现象,某些种植户仅使用化学肥料,且使用量较大,忽视了有机肥料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若出现降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则会流失,长期使用化学肥料还会使得土壤质量变差,此外,大量使用化肥还会导致玉米残留化肥超标。青贮玉米植株较大,在高速生长阶段,对于土壤中的营养物质需求量较高,种植户在选择肥料时一方面要确保满足青贮玉米植株的生长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种肥料的相互搭配,单纯地使用某种化学肥料,会使得玉米营养吸收不全面,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增加患病虫害的风险。 1.3水分利用率较低 虽然玉米是耐旱作物,但是玉米在需水阶段缺乏水分供给同样会影响产量,在玉米出苗期、拔节期及抽穗期往往需要大量的水分,而3~5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较少,在这期间浇水容易受涝,所以在种植过程中种植户需针对玉米不同生长时期进行灌溉或排水。 1.4玉米收获问题

玉米雌穗异常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玉米雌穗异常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近年来,玉米生产在较大范围内发生了雌穗分化异常现象,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减产幅度达20%〜30%,个别 地块达40%。现将玉米雌穗分化中出现的几种异常现象及其成因、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雌穗异常现象与成因 1.半截穗:同一穗玉米下半截灌浆饱满,上半截虽已授粉,但籽粒干瘪。半截穗成因:①栽培措施不配套。有的品种对种植密度非常敏感,种植密度过大时,易出现个体发育不良,灌浆期田间郁闭,通透性差,使得果穗顶部籽粒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以致形成秃尖。②营养元素缺乏。玉米生长后期缺肥,籽粒发育到中途停止生长;缺磷、钾肥也会加重玉米秃尖。③不良的环境条件。玉米授粉期间遇高温,花粉活力下降;授粉期间降雨偏多,遇水花粉粒破裂而死,使雌穗花丝未授到粉而形成半截穗。④病虫危害。玉米受到各种叶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玉米螟、蚜虫的危害,个体发育不良。 2.多穗:一株玉米长出2〜3 个穗,多的达5〜6 个穗,有的1个叶腋就长出双穗或香蕉穗。多穗成因:①遗传因素。不同品种多穗发生程度不一,个别品种在适宜条件下多个腋芽均同步分化发育而形成多穗;多数品种第一腋芽分化发育优势明显,从

而抑制了下一节果穗的发育进程,因此不能形成多穗。②营养过剩。玉米拔节后水肥过多,会造成碳、氮代谢不协调,影响糖类等物质向果穗运转与积累,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促使多个雌穗花序发育形成多穗。③顶端雄花序生长受抑制,促进雌穗发育。在顶端雄性花序形成时,如果遭受短期的水分亏缺,则易引起5〜7 节上发育成2〜3个成熟的雌性花序。④不良环境条件。玉米开花期遇到光照不足的阴雨天气,玉米不能正常授粉,使过剩的营养物质又重新分配到下一节果穗,导致多穗的发生。 3.空秆:一是玉米株上根本没有雌穗;二是虽分化出雌穗,但每穗结实低于20粒。空秆原因:一是营养代谢不良。拔节以后,玉米雌穗分化阶段营养不足,易形成空秆。二是施肥不合理。在同一密度、肥力不足的情况下,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秆率高,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施单一肥比施配方肥的空秆率高;施二元肥料比施三元肥料空秆率高。三是肥水供应不足,花粉生命力弱,花丝容易枯萎,造成不能授粉受精而出现空秆。四是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玉米是喜温作物,如果密度过大,则田间郁蔽,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减少,而导致空秆。另外,植株间的互相遮蔽会引起雌穗花丝发育不良,不能很好授粉。五是不良环境条件。玉米抽雄散粉期遇到阴雨连绵或者光照不足的天气,花粉粒易吸水膨胀破裂死亡或黏结成团,丧失了授粉能力而形成空秆。 二、预防措施

玉米高密度种植出现的问题

玉米高密度种植出现的问题 1.株形超过正常株高,结穗部位提高,形成大头沉,易折易倒。 2.随着株高的增加,浪费了各种养分,使多数肥料供给了营养体生长,在玉米雌穗分化小穗小花的生殖生长阶段养分不足或鼓粒阶段缺乏足够的养分造成穗小、粒瘪的现象。 3.密度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营养体生长旺盛,阻碍了生殖生长,延迟了玉米雌穗出穗吐丝时间,可造成授粉时间缩短,雌雄不调,造成秃尖,结实率降低,同时延长了生育期,重者形成空秆,不结棒。 4.在密度较大情况下,因玉米叶片互相遮蔽,使花粉难与花丝相遇,造成“瞎穗”、“半拉瓢”等结实率不好现象。 5.密度大造成玉米通风透光不好,田间郁蔽,茎秆柔嫩,易受各种病虫危害。 6.玉米生长中后期多遇风雨,种植密度增加,往往造成玉米易倒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已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严重障碍。 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述玉米倒伏等一系列问题除了与施肥量和肥料种类有关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玉米密度大、株高,所以一定要进行玉米矮化。根据化控剂属性选择施用时期,在拔节前施用控制玉米下部茎节的高度,在拔节后施用则控制玉米上部茎节高度。比较常用的玉米化控剂有: 1.玉米壮丰灵:30%玉米壮丰灵水剂(100毫升),在玉米抽雄前7—10天(玉米大喇叭口后期),约12—13叶龄,亩用25毫升兑水850毫升(超低量喷雾器),或兑水20—30公斤(背负式喷雾器),均匀施于玉米顶部叶片,不可全株喷施。

2.玉黄金:30%水剂(10毫升),在玉米6—10片叶的时候进行喷洒,玉黄金在玉米的一生中只要使用一次就可以,而且用量很小, 每亩只要20毫升。使用时,利用喷雾器将药液均匀喷洒在玉米叶片上。 3.玉米健壮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复合剂,每亩用药1支(30毫升)兑水15—20公斤,可在5—6片叶时喷施1次,矮化植株 下部。但禁止在8—10片叶子时(即小喇叭口期)施药。选择晴天(上 午9点或下午4点),均匀喷洒在玉米植株上部叶片,只喷一次。 4.缩节胺:商品名称助壮素;壮棉素;甲呱嗡。化学名称:1,1— 二甲基哌啶氯化物。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缩节胺(助壮 素)20—30毫升,兑水40公斤喷施。 5.达尔丰:系多元成分的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每亩一袋60克,先用少量温水将药溶解,然后兑水15—20公斤,在玉米可见叶11—12片叶时均匀喷于植物上部叶片,只喷一次即可。 6.化控2号:能使玉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增强,同时降低株高和穗位10—12厘米,还可使叶片上冲,增加种植密度, 增产幅度一般为15—20%。在孕穗前,每亩用20%的化控2号25— 30毫升,兑水30—40公斤喷施到植株顶部叶片上。 7.矮壮素:50%水剂,化学名称氯化-2-氯乙基三甲铵。每亩用矮壮素30克,兑水30公斤喷玉米植株顶部叶片。 8.吨田宝:最新高科技产品,能使玉米茎秆坚韧、根系发达、抗倒能力增强,能降低穗位和株高而抗倒,能减少空秆、小穗,防秃尖,还可促早熟2—5天,一般增产15%以上。 1.品种选择。鲜食玉米要求糯性好、果皮薄、口感细腻、商品性好、果穗中等、适合蒸煮。当前鲜食玉米主要有甜玉米、糯玉米以 及甜糯兼用型玉米。适合山东省种植的鲜食品种有鲁糯7087、津科 糯2000、黑糯一号、鲁甜糯1号、鲁星糯1号等。在选用品种时, 应结合生产安排选用生育期适当的品种,如早春播种要选用早熟品种,提早上市;春播、秋播可根据上市需要,选用早、中、晚熟品种,分期播种,均衡上市;延秋播种以选早熟、优质、抗性强的品种较好。

玉米多穗掰掉的技巧和方法

玉米多穗掰掉的技巧和方法 一、前言 玉米是一种常见且受欢迎的食物,其多穗是指玉米植株上生长出的多个穗,使得玉米的产量更高。然而,在食用玉米时,我们通常需要将多穗掰掉以便更方便地进行下一步的处理。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些玉米多穗掰掉的技巧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个操作。 二、准备工作 在开始掰掉玉米多穗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1. 选择合适的玉米 要掰掉玉米多穗,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玉米。通常情况下,新鲜的玉米会比较容易掰掉多穗。因此,建议选择外表饱满、颜色鲜艳、籽粒饱满的玉米。 2. 准备一把锐利的刀具 掰掉玉米多穗需要使用刀具,因此需要准备一把锐利的刀。可以使用刀具来掰掉多穗的部分。 3. 清洗玉米 在操作之前,我们需要先将玉米进行清洗,以去除表面可能存在的污垢和杂质。这有助于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 三、掰掉玉米多穗的技巧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掰掉玉米多穗的技巧和方法。 1. 双手掰掉法 这是最常见和简单的掰掉玉米多穗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选取一只手握住玉米,并用另一只手握住另一端。 •轻轻用力扭转玉米,直到可以感受到多穗与主茎之间松动。 •确保多穗松动后,用力将多穗从主茎处分离。 2. 刀具辅助法 如果玉米多穗与主茎连接比较紧密,可以使用刀具辅助来掰掉多穗。具体步骤如下:- 握住刀具并将其平放在多穗与主茎连接处。 - 运用适量的力量,将刀具切入连 接处,顺着多穗与主茎的连接部位切开。 - 一旦切开连接部位,就可以轻松地掰 掉多穗了。 3. 扳指法 扳指法是一种相对较为高级的掰掉玉米多穗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具体步骤如下: - 将手指伸入玉米的顶部,探测顶部多穗的位置。 - 找到多穗后,用手指从顶部向下扳动多穗,尽量保持多穗与主茎的连贯性。 - 通过稳定而渐进的 扳动,可以将多穗掰掉。 四、注意事项 在执行掰掉玉米多穗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刀具使用安全 在使用刀具进行玉米多穗掰掉时,要确保操作安全。避免刀具滑动或对手造成伤害,应保持刀具的稳定。在操作时,将刀具放置在平稳的平面上,避免刀具错位或滑动。 2. 力度掌握适宜 掰掉玉米多穗时,要根据玉米的情况和自身的力量适度掌握力度。力度过轻可能导致多穗无法完全掰断,而力度过重可能损坏玉米的其他部分。 3. 保持玉米的完整性 在掰掉玉米多穗的过程中,尽量保持玉米的完整性。避免多穗与玉米主茎之间的挤压造成主茎受损,同时避免将多穗分离过大,影响整体观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