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护理学选择题.doc

中医护理学选择题.doc

中医护理学选择题.doc
中医护理学选择题.doc

绪论 E 5.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包括

A 1. 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A. 五脏 B. 六腑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奇恒之腑

D. 形体、官窃

E. 以上都不是

C.《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E. 《金匮要略》 E. 以上都是

E 2.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6. 神之舍为

A. 《本草纲目》

B. 《新修本草》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C.《本草从新》

D. 《千金要方》

E. 《神农本草经》 B 7. 心在五行中属于

A 3. 中医学中成功应用辩证施护的第一部专著是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A. 《伤寒杂病论》

B. 《诸病源候论》 D 8. 肺在五行中配属为

C.《难经》

D. 《金匮要略》

E. 《神农本草经》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A 4. 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的编撰者是 C 9. 外邪袭肺,多从哪个部位而入

A. 王叔和

B. 刘宗素 A. 皮肤 B. 口腔

C. 鼻喉

D. 肺卫

E. 腠理

C.张从正

D. 李杲

E. 朱丹溪 B 10. 把水谷精微通过传输和散精作用上输于肺的脏器是

C 5. 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医家是 A. 胃 B. 脾 C. 肝 D. 胆 E. 小肠A. 张从正 B. 李杲

D 11. 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

C.刘宗素

D. 朱震亨

E. 王叔和 A. 脑 B. 脏腑 C. 经络 D. 骨骼 E. 以上都不是C 6. 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 12. 患者男性,32岁,两个月来因工作压力大,常感精神紧张,出A. 李杲 B. 张井岳

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健忘、疲倦等症,应考虑主要为哪一脏

C.朱震亨

D. 张从正

E. 李时珍

器功能失调

A 7.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史著是 A. 心 B. 肺 C. 肝 D. 脾 E. 肾

A. 《针灸甲乙经》

B. 《铜人腧穴针灸经》 B 13 、患者女性,38岁,因家庭纠纷,两个月前开始抑郁寡欢,时

C.《针灸资生经》

D. 《针灸大全》

E. 《针灸聚英》

而月经不调,或痛经,苔薄黄,脉弦细,应考虑主要为哪一脏器

D 8.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为 D

功能失调

A.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A. 肾 B. 肝

C. 肺

D. 脾

E. 心

C.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D. 以上都是 C 14. 何脏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

E. 以上都不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C 9. 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C 15. 称为先天之本的脏器是

A. 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 病因和病位的概括 A .心 B .肝 C .肾 D .肺 E. 脾

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 病机与病位的概括 C 16. 三焦中的上焦包括

E. 以上都不是 A. 肝、肾 B. 脾、胃 C. 心、肺

D. 大、小肠

E. 女子胞

第一章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C 1. “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说明了阴阳的

A. 相互对立

B. 相互依存

第四章病因病机

C.相互消长

D. 相互转化

E. 对立统一 A 1.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D 2.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 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 脏腑功能紊乱

A. 阴阳的对立

B. 阴阳的消长

C. 气血淤滞

D. 水液潴留

E. 气机失常

C.阴阳的互根

D. 阴阳的转化

E. 阴阳的相互制约 A 2 .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

E 3. 阴阳是指 A. 怒则气乱 B. 喜则气缓

A. 事物的对立

B. 事物的对立统一

C. 悲则气消

D.思则气结 E 恐则气下

C.事物的一分为二

D. 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B 3 .以实证而言,错误的是 B

E. 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A. 神识狂妄 B. 五心烦热

D 4.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C. 小便不通 D. 痰涎壅盛 E. 胸闷脘痞A. 推动 B. 兴奋 D 4 .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C.亢进

D. 滋润

E. 温煦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 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D 5. 下列哪项属于阴的症状 C. 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 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A. 声高气粗

B. 多言躁动 E. 寒邪偏盛,阳气受损

C.舌苔黄腻

D. 脉象细涩

E. 脉象洪大 B 5. 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C 6. 中医学中,广义的“精”是指 A. 为阳邪,其性炎热 B. 为阳邪,其性开泄

A. 血

B. 津液

C. 为阳邪,伤津耗气

D. 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C.一切精微物质

D. 生殖之精

E. 脏腑 E. 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C 7. 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B 6. 七情内伤至病,最多见于

A. 水谷

B. 精微 A. 心、肺、脾 B. 心、肝、脾

C. 水谷精微

D. 脾、胃

E. 以上都不是 C. 心、肝、肾 D. 心、肺、肝 E. 心、肺、肾

C 8. 宗气积于 C 7 .暑邪为病,症见汗多,气短,乏力,是因为

A. 息道

B. 喉咙 A. 暑性炎热 B. 暑多挟湿

C. 胸中

D. 气街

E. 脐下 C. 暑性升散 D. 暑扰心神 E. 暑为阳邪

C 9.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

D 8 .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A. 心气

B. 肺气 A. 邪正交争 B. 正邪相持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C. 正虚邪盛 D. 正虚邪不盛 E. 邪胜正衰

A 9 .瘀血引起的疼痛以()为主。

第二章藏象 A. 刺痛 B. 胀痛 C. 隐痛 D. 重痛 E. 钝痛D 1. 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 D D 10 .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 五脏

B. 六腑

C. 五脏和六腑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燥邪

E. 湿邪

D. 脏、腑和奇恒之腑

E. 奇恒之腑 C 11 .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C 2. 五脏是指 C A. 痰 B. 饮 C. 水 D. 湿

A. 心、肝、胆、肺、肾

B. 心、肝、胆、脾、肾 A 12 .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C. 心、肝、脾、肺、肾

D. 心、肝、脾、胃、肾 A. 重痛 B. 胀痛 C. 冷痛 D. 隐痛

E. 刺痛

E. 心、肝、胆、胃、肾 A 13 .阳盛格阴是指

C 3. 在脏腑之中,生命活动的中心为 C A. 真热假寒 B. 表寒里热

A. 心

B. 脑

C. 五脏

D. 六腑

E. 奇恒之腑 C. 热证转寒 D. 真寒假热 E. 寒证转热

B 4.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 B

A. 脑

B. 心

C. 肝

D. 五脏

E. 六腑

第五章诊法 C.心悸怔忡 D. 唇舌淡白 E. 失眠多梦

C 1 .望神重点是观察 A 9 .下列哪项是鉴别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的主要依据:

A.面色 B .神情 C .两目 D .形体 E .姿态 A. 烦热 B. 心悸 C. 脉细 D. 失眠 E. 多梦

D 2 .面部青色主病,错误的是 A 10 .恶风发热,口干咽燥,咳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应诊为:

A.寒证 B .痛证 C .瘀血证 D .水饮证E.惊风 A. 燥邪犯肺证 B. 肺热炽盛证

B 3 .舌质淡白光莹,属于 C.肺阴虚证 D. 风热犯肺证 E. 风热犯表证

A. 气血两亏

B. 阳虚证 C 、寒凝 D 、血瘀 E 、阴虚 B 11 .寒湿困脾证最常见的原因是:

A 4 .症见身目发黄, 发热, 口苦, 胁肋胀痛, 或胁下有痞块, 纳呆呕恶, A. 暴饮暴食 B. 过食生冷

厌食油腻,尿黄,舌红,舌苔黄腻,脉滑数。证属 C.思虑过度 D. 劳倦内伤 E. 久泄久痢

A. 肝胆湿热

B. 肝胃不和 A 12 .肝病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是:

C.湿热蕴脾

D. 肝阳上亢

E. 心火亢盛 A. 胁肋胀痛 B. 口干口苦

B 5 .青色与黑色的共同主病为 C.苔白脉弦 D. 头晕目眩 E. 心烦易怒

A.寒证、湿证、虚证 B .寒证、痛证、瘀血 B 13 .对诊断肾阳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C.湿证、瘀血、惊风 D .水饮、瘀血、痛证 A. 腰酸耳鸣,夜尿频多 B. 阳事不举,腰酸畏寒E.惊风、痛证、寒证 C.梦遗早泄,烦热盗汗 D. 形寒肢冷,舌淡脉弱

E 6 .诊断为正常舌象,哪一项是错误的 E. 呼多吸少,动则气喘

A. 舌质淡红

B. 舌苔薄白 A 14 .形成肝风内动的原因,应除外哪一项:

C.舌体活动灵活

D. 舌体柔软

E. 舌质娇嫩 A. 寒滞肝脉 B. 邪热亢盛

D 7 .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 的表现。 C.肝阴亏虚 D. 肝阳亢逆 E. 肝血不足

A. 有神

B. 少神

C.失神

D. 假神

E. 以上都不是

第八章方药基础知识

B 8 .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A 1 .我国最早论述的中药炮炙专著是: A

A. 痰湿

B. 虚 A. 《雷公炮炙论》 B. 《炮炙大法》

火 C.《神农本草论》 D. 《新修本草》 E. 《黄帝内金》

C.气滞

D.气虚

E. 血虚 B 2 .辛味药的作用是: B

C 9 .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A. 散寒、化湿 B. 行气、活血

A. 胃热

B. 龋 C 发散、利尿 D. 散寒、止痛 E. 消积、导滞

齿 A 3 .苦味药的作用是: A

C.胃有宿食

D. 口腔不洁

E. 消化不良 A. 清热泻火 B. 软坚散结

C 10 .大便有腥味为 C.发散表邪 D. 升阳举陷 E. 利水渗湿

A. 消化不良

B. 胃热证 C 4 .属于“十九畏”禁忌的药物是: C

C.虚寒证

D. 实热证

E. 以上都不是 A. 大蓟与甘草 B. 贝母与乌头

D 11 .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C. 犀角与乌头 D. 半夏与瓜篓 E. 细辛与黎芦

A. 望色

B. 诊舌

C. 切脉

D. 诊病

E. 嗅气味 C 5 .属于“十八反”禁忌的药物是: C

E 12 .“望色十法”中,面色由夭转泽,说明 E A. 丁香与郁金 B. 巴豆与牵牛

A.病邪自里出表

B. 病由阴转阳

C. 白芍与黎芦

D. 牙硝与京三棱

E. 人参与五灵脂

C.病由实转虚

D. 病虽久而邪将解

E. 病由重转轻 D 6 .下列哪一味是辛温解表药: D

A 13 .虚脉与浮脉的主要区别是 A. 桑叶 B. 菊花 C. 薄荷 D. 麻黄 E. 柴胡

A.力量的不同

B. 脉位的不同 E 7 .下列哪一味是活血化瘀药: E

C.至数的不同

D. 节律的不同

E. 流利度不 A. 仙鹤草 B. 青蒿 C. 艾叶 D. 槐花 E. 桃仁

同 E 8 .中药的性能包括: E

A. 四气五味

B. 归经

第六章辨证与护理 C.升降浮沉 D. 有毒、无毒 E. 以上都是

C 1 .表证的特点不包括下述哪项: B 9 .醋制后可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是: B

A. 感受外邪所致

B.起病一般较急 A. 芫花 B. 玄胡索

C. 五灵脂

D. 龟板

E. 柴胡

C.必发展成里证

D.病较轻病程短 B 10 .炮制后降低毒性的药物是: B

E. 恶寒发热并见 A. 酒制黄芩 B. 醋制芫花

B 2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要点,错误的是: C. 水飞滑石 D. 虎骨酥炙 E. 炙甘草

A. 寒证恶寒喜热,热证恶热喜冷

B. 寒证口渴喜冷,热证口渴不渴

第九章中医一般护理与养生

C.寒证大便泻泄,热证大便秘结 B 1 .老年人的食养,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B

D.寒证舌苔白润,热证舌苔黄干 A. 宜食清淡食物 B. 宜食肥甘、营养丰富食物

E. 寒证脉迟或紧,热证脉数或洪 C.饮食要多样化 D. 饮食宜节制

A 3 .亡阳亡阴的共同之处,错误的是: E. 饮食要营养均衡

A. 见于病久体弱患者

B. 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 A 2 .阴虚阳亢之体,须禁忌哪类食物。

C.病变趋势极其危急

D. 以出现“绝汗”为特征 A. 辛辣类 B. 生冷类

E. 对方亦可随之而亡 C.油腻硬固类 D. 海腥类 D. 清淡类

D 4 .下列哪项不属实证范畴: B 3 .中药中,有软坚散结润下作用的药物,一般为()味。

A. 虫积

B. 痰湿

C.血瘀

D. 内燥

E.气逆 A. 甘 B. 咸 C. 酸 D. 苦 E. 辛

C 5 .热证的临床表现一般不包括下列哪项:

D 4 .中药的内服法多种多样,下列那种内服药服用错误

A. 便溏臭秽

B. 口干口苦 A. 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 2 小时给药

C.面红尿清

D. 舌苔黄腻

E. 脉细而数 B. 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

D 6 .关于表证与里证的区别点,错误的是: C.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

A. 表证一般脉浮,里证一般脉沉 D.调经药,一般于经后服用

B. 表证病程较短,里证病程较长 E. 安眠药应该在睡前服用

C.表证病情较轻,里证病情较重 C 5 .食物的性质不同,对人体的作用有明显区别。下列哪种属于

D.表证恶寒为主,里证发热为主

寒性食物

E. 表证苔薄,里证舌苔多有变化 A. 生姜 B. 羊肉 C. 苦瓜 D. 梨子 E. 冬瓜

A 7 .诊断心阳暴脱证最有意义的症状是:

A. 肢厥脉微

B. 舌质淡胖B6.为了使有效成分充分释放,煎药之前要预浸的时间A.15 ~30 分钟 B.30 分钟~1 小时

C.面色苍白

D. 心胸闷痛

E. 脉象结代 C.2 ~3 小时 D.3 ~4 小时 E.4 小时以上

B 8 .哪项不是心血虚证的临床表现: D 7 .肝病患者,应忌食下列哪味食物?

A. 眩晕健忘

B. 舌红脉数 A. 酸 B. 苦

C. 甘

D. 辛

E. 咸

中医护理学试卷

、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生理方面是以() A、五脏中心 B、六腑为中心 C、经络为中心 D、精气血津液为中心 2、“热极生寒”“寒极生热”属阴阳的() A、相互对立 B、相互消长 C、相互转化 D、相互累及 3、临床症见呼吸少,吸气困难,动则气喘属() A、肺气虚 B、心气虚 C、宗气虚 D、肾不纳气 4、能转化成血液又是血液组成部分的是() A、原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5、内风的产生是由于() A、肝脏功能失调 B、心脏功能失调 C、情志失调 D、邪气偏盛 6、膀胱贮藏排泄尿液的功能是依靠() A、膀胱的气化 B、肾的气化 C、肾与膀胀的气化 D、三焦的气化 7、麻疹的隔离时间一般为() A、疹退 B、透疹后 C、透疹后6天 D、透疹后2周 8、风热证感冒汗多湿衣时防止受凉复感护理应() A、随时擦汗衣 B、汗止后更衣 C、擦汗后盖上被子 D、温水擦浴 9、暴盲肝阳上亢证饮食禁忌() A、酒及辛辣之品 B、生冷瓜果 C、多饮水 D、荤腥 10、水痘隔离时间从发病开始到() A、水痘透布 B、水痘完全干燥结痂后二周 C、水痘完全干燥结痂后一周 D、水痘完全干燥结痂 11、芒刺舌主() A、热盛 B、阴虚 C、食滞 D、气滞 12、语音低微或断续不相接的多属() A、虚证 B、实证 C、寒证 D、热证 13、便有腥味为() A、消化不良 B、胃热证 C、虚证 D、实热证 14、疼痛喜按多属() A、虚证 B、实证 C、气滞证 D、瘀血证 15、迟脉主() A、表证 B、里证 C、寒证 D、热证

中医护理学试题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在生理方面是以:() A、五脏中心 B、六腑为中心 C、经络为中心 D、精气血津液为中心 2、“热极生寒”“寒极生热”属阴阳的() A、相互对立 B、相互消长 C、相互转化 D、相互累及 3、临床症见呼吸少,吸气困难,动则气喘属() A、肺气虚 B、心气虚 C、宗气虚 D、肾不纳气 4、能转化成血液又是血液组成部分的是() A、原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5、内风的产生是由于() A、肝脏功能失调 B、心脏功能失调 C、情志失调 D、邪气偏盛 6、膀胱贮藏排泄尿液的功能是依靠() A、膀胱的气化 B、肾的气化 C、肾与膀胀的气化 D、三焦的气化 7、火和暑邪共同的致病特点有:() A、生风动血 B、易致肿疡 C、伤津耗气 D、挟湿 8、风热证感冒汗多湿衣时防止受凉复感护理应() A、随时擦汗衣 B、汗止后更衣 C、擦汗后盖上被子 D、温水擦浴 9、暴盲肝阳上亢证饮食禁忌() A、酒及辛辣之品 B、生冷瓜果 C、多饮水 D、荤腥 10、在饮食护理中,根据四时气候的宜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春季宜食清淡瓜果,忌油腻、辛辣食物 B、夏季宜食生冷甘凉,忌不洁食

C、秋季宜食清淡、生津滋润,忌辛辣燥热食 D、冬季宜食温热,忌生冷,过咸食物 11、芒刺舌主() A、热盛 B、阴虚 C、食滞 D、气滞 12、语音低微或断续不相接的多属() A、虚证 B、实证 C、寒证 D、热证 13、白木耳味甘平,是有( )的功效,故可治疗肺阴咳嗽,虚劳咳嗽痰中带血。 A、和血养营 B、健脾补虚 C、滋阴润肺 D、活血止痛 14、疼痛喜按多属() A、虚证 B、实证 C、气滞证 D、瘀血证 15、下列食物中不具有消水肿作用()。 A、黄豆 B 、赤小豆C、鲤鱼D、冬瓜 16、患者咳嗽痰黄稠咯吐不爽,口渴咽痛,头痛,恶风发热,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按脏腑辨证属() A、风寒束肺证 B、风热犯肺证 C、风燥犯肺证 D、痰热壅肺证 17、患者口渴不欲饮多为() A、实热 B、寒证 C、痰饮内阻 D、湿热 18、下列属于温补类食物的是()。 A、牛奶 B、猪肉 C、鸡蛋 D、鸽子 19、胃痛剧烈或兼呕吐时应() A、半流饮食 B、软食 C、少食多餐 D暂禁食 20、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A、肺主气、司呼吸 B、主宣发肃降 C、主纳气 D、通调水道 23、老年人的食养,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实用中医护理学》单选(复习题库)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钢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 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D)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5.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D) A木B火C 土 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B) A曲直B 炎上C润下D从革 7.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D) A润下B稼穡C炎上D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C)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能藏,满而不能实 9.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能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1藏神的是(A) A心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C) A心B肝C脾 D肺 14. “在窍为目”的是(A) A肝B心C脾D肺 15?“受盛之官”指(C) A胆B胃C小肠D大肠 19. “先天之本”是指(D) A心B肝C脾D肾 20. “后天之本”是指(C) A心B肝C脾 D肾 26.具有主疏泄、条畅气机功能主要脏腑是(D) A心B肺C脾D肝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被称之为“中精之腑”(B) A肝B M C脑D髓 2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心其华在舌B肺其华在毛C肝其华在爪D脾其华在唇 3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心在窍为舌B肺在窍为喉C脾在窍为口 D肝在窍为目 40. 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C)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 41. 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易伤阳气的致病因素是(B) A风邪B寒邪C湿邪D痰饮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医 疗活动,对病人及老、弱、幼、残等健康及亚健康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护理技术,以保护及促进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 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 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是( ) 来源: A.心血盛衰 B.脾气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 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考试题型: 单选:30*1 多选:10*1 判断:10*1 填空:11*1 名词:5*3 简答:3*5 论述:(三个穴位所属的经络、定位、主治作用及意义)3*3 重点章节——涉及名词解释、简答、穴位及整个卷面的分值最多。 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 五行——基本特性、相生相克规律、五行的归类推演P20 脏腑——各自的别称,生理功能、与体窍神、液的关系 病因——六淫的概念,每一种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经络腧穴——生理功能,分类、概念、十四正经 穴位——归属经络、定位、主治功能及意义“一源三歧” 太渊、列缺、曲池、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后溪、少泽、委中、至阴、涌泉、劳宫、内关、外关、翳风、环跳、风池、太冲 四诊——正常人的面色,舌象,脉象望闻问切的注意事项 辩证——理解和应用,八钢,气血津液,脏腑 针灸操作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的处理。(操作的内容选择、判断及小部分答题) 重要方剂——性能,作用趋势、分类、剂型,煎煮服用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③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发生、 发展),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 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3、防护结合:采取一定措施,防治疾病发生与发展。(较重要) 包括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①养生以固护正气②防止病邪毒气侵入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 和传变。①早期诊治②控制传变 中医基本理论 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P15 1、概念:阴阳,是相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特性: ①普遍性:如:天与地、热和冷、男与女、动与静 ②相关性:如: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③相对性: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 阳。 ④可分性: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 中之阴;黑夜的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中医护理题目(精)

中医用药及护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甘味药的作用是(B A 、泄、燥 B 、补益、和中、缓急 C 、软坚、泻下 D 、收敛固涩 E 、渗湿、利尿 2.下列不属于为升浮药作用的是(D A 、发汗 B 、涌吐 C 、开窍 D 、清热 E 、解表 3.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或副作用,这种关系是中药“七情”中的 (B A 、相恶 B 、相杀 C 、相畏 D 、相使 E 、相反 4.一些有芳香气味,含挥发油的药物,煎煮时应(C A 、先煎 B 、久煎 C 、后下 D 、与它药同煎 E 、包煎 5.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作用的药是(B A 、桂枝 B 、麻黄 C 、香薷 D 、紫苏 E 、荆芥 二、是非题 1.咸味具有收敛固涩和利尿作用。(×

2.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3.归经即所指药物作用的部位与现代解剖学的所指部位相同。(×三、问答题 1.说出十种常用的剂型的含义。 2.试比较汤剂、丸剂的特点。 3.剂型的变化会影响方剂的治疗效果吗?请你举例说明。 4.简述下法的概念及护理要点。 阴阳五行题目 一、名词解释 1.阴阳 2.中医五行学说 3.相生 4.相克 5.相乘 6.相侮 二、填空题 1.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 2.按照五行归类,黄色属 ,北方属。 3. 疾病按五行相生关系传变, 如肾病及肝, 称为 ; 按相克关系传变, 肝病传脾,称为。

三、单选题 1.“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属于( A 、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 、阴阳转化 E、阴阳平衡 2.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 A 、曲直 B、炎上 C、从革 D 、润下 E、稼穑 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心之“母”是( A 、心 B、肺 C、脾 D 、肾 E、肝 4.下列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 、五脏 B、六腑 C、津液 D 、血 E、腹部 5.治疗肺气虚的咳喘用健脾的方法称为( A 、滋水涵木法 B、益火暖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 、佐金平木法 E、泻南补北法 四、简答题 1.简述五行的特性。 2.简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基础 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 试卷名称:2014年1月中医护理学基础正考满分:100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 (分值:1分) A.直接伤及内脏 B.影响脏腑气机 C.容易损伤脾胃 D.影响病情 2.“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分值:1分) A.虚寒证用寒药 B.实寒证用寒药 C.假热证用寒药 D.假寒证用寒药 3.哪项不是寒凉药所具有的作用 (分值:1分) A.清热 B.泻火 C.助阳 D.凉血 4.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分值:1分) A.血液生成与运行方面 B.调节全身气机方面

C.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D.调畅情志活动方面 5.施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分值:1分) A.先灸头面部后灸四肢部 B.先灸胸腹部后灸腰背部 C.壮数先多后少 D.艾柱先大后小 6.下面哪一种手法不属于推拿手法(分值:1分) A.摆动类手法 B.振动类手法 C.挤压类手法 D.端提接骨 7.具有清热、泄火、燥湿作用的是 (分值:1分) A.辛味食物 B.甘味食物 C.酸味食物 D.苦味食物 8.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属于 (分值:1分) A.佐助药 B.佐制药 C.反佐药 D.使药

9.中脘穴位于 (分值:1分) A.脐中直上1寸 B.脐中直上2寸 C.脐中直上3寸 D.脐中直上4寸 10.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分值:1分) A.心的功能 B.脾的功能 C.肝的功能 D.肺的功能 11.下列各项,属于相克关系的是 (分值:1分) A.木和土 B.木和火 C.火和土 D.土和金 12.肝开窍于 (分值:1分) A.目 B.耳 C.舌 D.爪 13.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者,多属 (分值:1分) A.大肠湿热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中医护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1型题 1、《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除医师外还兼有护理职能的专职人员是() A、士 B、府 C、史 D、徒 E、卒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E、《外科精义》 3、我国医学史上,开创临床辨证施护先河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肘后备急方》 C、《诸病源候论》 D、《伤寒杂病论》 E、《侍疾要语》 4、首创剖腹术的名医是()A、华佗B、李时珍C、孙思邈D、叶天士E、张仲景 5、首创中医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 A、《内经》 B、《伤寒论》 C、《千金翼方》 D、《金匮要略》 E、《肘后备急方》 6、现代注射法的雏形是()A、毫针B、三棱针C、九针D、皮肤针E、梅花针 7、口服全身麻醉用于手术的发明人是()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叶天士E、李时珍 8、提出“论将护忌慎法”专论护理内容的著作是() A、《外科精义》 B、《伤寒论》 C、《侍疾要语》 D、《外台秘要》 E、《金匮要略》 9、《外科精义》的作者是()A、华佗B、张仲景C、孙思邈D、齐德之E、李时珍 10、《妇人大全良方》的作者是()A、陈自明B、张仲景C、孙思邈D、齐德之E、李时珍 11、被称为外科“鼻祖”的人物是()A、张仲景B、王叔和C、李时珍D、华佗E、孙思邈 12、《本草纲目》的成书时代是()A、后汉B、唐朝C、宋朝D、明朝E、清朝 13、属叶天士所著的著作是() A、《瘟疫论》 B、《温热论》 C、《妇人大全良方》 D、《脾胃论》 E、《千金方》 14、孙思邈首创用细葱管导尿,比法国发明橡皮管要早() A、100年 B、1000年 C、1200年 D、120年 E、1500年 15、用香料药粉作灭菌贮藏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外科精义》 D、《卫济宝书》 E、《金匮要略》 16、提出“乳母在哺乳时,先要把宿乳挤掉”这一观点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千金方》 C、《伤寒论》 D、《金匮要略》 E、《外科精义》 17、最早提出护理“八法”的医家是()A、华佗B、李时珍C、孙思邈D、张仲景E、王叔和 18、吴又可所著的著作是()A、《瘟疫论》B、《温热论》C、《妇人大全良方》D、《脾胃论》E、《伤寒论》 19、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怒则()A、气下B、气缓C、气上D、气乱E、气结 20、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喜则()A、气下B、气缓C、气上D、气乱E、气结 21、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悲则()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 22、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恐则()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 23、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惊则()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 24、中医认为,七情过激可致气机逆乱,思则()A、气下B、气消C、气上D、气乱E、气结 25、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浑厚庄重,可入()A、肝B、心C、肺D、脾E、肾 26、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可入()A、肝B、心C、肺D、脾E、肾 27、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可入()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28、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可入()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29、羽调式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可入() A、肝 B、心 C、肺 D、脾 E、肾 30、过思伤()A、肝B、心C、肺D、脾E、肾 31、过忧伤()A、肝B、心C、肺D、脾E、肾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87814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是( ) 来源: A.心血盛衰 B.脾气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 表現.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 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 A.肺气虚 B.肺阴虚 C.风热犯肺 D.风燥犯肺20.急性阑

实用中医护理学习题集之欧阳家百创编

实用中医护理学—习题集 欧阳家百(2021.03.07)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 一、单选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 正确答案: D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正确答案: D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正确答案: A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4.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 正确答案: D A.寒与热 B.上与下 C.动与静 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正确答案: D A.木 B.火 C.土 D.水 6.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 正确答案: B A.曲直 B.炎上 C.润下 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 正确答案: D A.润下 B.稼穑 C.炎上 D.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C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 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 正确答案: A A.传化物而不藏, 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 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 满而不能实 10.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 正确答案: A A.脾 B.三焦 C.肝 D.肾 11.藏神的是( ) 正确答案: A A.心 B.肝 C.脾 D.肺 12.主统血的是( ) 正确答案: C A.心 B.肝 C.脾 D.肺 13.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 正确答案: C A.喜 B.怒 C.思 D.忧 14.“在窍为目”的是( ) 正确答案: A A.肝 B.心 C.脾 D.肺 15.“受盛之官”指( ) 正确答案: C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16.“血府”指( ) 正确答案: D A.脑 B.髓 C.骨 D.脉 17.朝百脉的是( ) 正确答案: D A.心 B.肝 C.脾 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 正确答案: D A.心肺关系 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 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 正确答案: D

中医护理学 阴阳学说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A1型题 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A.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寒热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3.《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4.“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6.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8.属于阳中之阳的 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以上都不是 9.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10.“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1.“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交感 E.相互转化 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4.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相转化 D.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 1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阴阳交感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1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 1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中医护理学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观念 2、五脏六腑 3、六气、六淫 4、五行 5、舌苔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心主_______,主________,开窍于_____,其华在_____,心与______相表里。 3、津液是指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清而稀薄者称为_____。浊而稠厚者称为_____。 4、安神药宜在睡前_______________服用。 5、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____________、现病史、___________、个人生活史、___________。

6、面色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7、风为阳邪,其性_________,易袭_______位。 8、舌诊主要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35分) 1、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 2、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3、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4、肾开窍于() A.耳 B.耳和二阴 C.鼻 D.舌 E.喉 5、肝的主要功能是() A.主运化,统血 B.通调水道,藏血 C.主神志,主统血 D.主疏泄,主藏血 E.主神志,主血脉 6、与脾相表里的脏腑为() A.小肠 B.胃 C.膀胱 D.胆 E.卵巢 7、脾的主要功能() A.主运化,升清,统血 B.主运化,宣发肃降 C.津液输布,通调水道 D.水液代谢 E.主血脉,主神明 8、心属()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一)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二)“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2:“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 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三)中医传统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试题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书写护理病历时,一级护理的病人,应每周书写: A.1次 B.2~3次 C.4次 D.5次 E.每日一次 二、填空 1. 长期医嘱的有效期为 2. 临时医嘱的有效期为 3. PRN医嘱表示 4. SOS医嘱表示 5. 护理诊断的提出目前多采用PIO的方式,其中P代表I代表 O代表

三、名词解释 1.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四、问答题 1. 简述提出护理诊断(问题)的要求。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指在全面了解病人有关情况(全身心的健康资料)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分析的理论作指导,归纳出需要通过护理手段来解决或部分解决的病人身心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问答题 答:(1)护理诊断提出的顺序,可按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列,优先解决生理需要,以后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提出新的护理问题,记录于此表中。 (2)护理诊断应表达准确,括号内说明诊断的依据、原因等相关因素。 如:饮食调养的需要(与发热、纳差有关) (3)在书写原因时,应妥善表达,不应有易引起法律纠纷的陈述。 如: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强迫体位,不允许定时翻身有关)。而不能写(与护士未及时翻身,组织受压有关)。 (4)护理诊断要有针对性,注意病人个体差异,掌握“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5)护理诊断要体现动态性、阶段性,当病情有转归时要及时制定新的护理诊断。 3. 瘢痕灸。

4. 刮痧法。 四、简答题 1. 简述间接灸的注意事项。 五、问答题 1. 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2.简述熏洗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3.叙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4.阐述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2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1.《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 A巢元方 B孙思邈 C王叔和 D吴甫谧 E陈无择 2.首倡病因学“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张仲景B秦越人C巢元方D陈无择 E王清任3.属“金元四大家”中的“攻下派”医家是()。 A张仲景B张景岳 C张从正 D张锡纯 E张完素 4.属“金元四大家”中的“寒凉派”医家是()。 A朱震亨 B张从正 C 李杲 D刘完素 E 李中梓 5.“金元四大家”中,被称“脾胃学派”的医家是()。 A 李杲 B 李中梓 C 张从正 D 刘完素 E 朱震亨 6. “金元四大家”中,被称“养阴学派”的医家是()。 A 朱震亨 B 李杲 C 刘完素 D 张从正 E 张景岳 7.认为“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 刘完素 B 朱丹溪 C 张子和 C 张子和 E李东恒 8.认为“邪去正安”的医家是:()。 A张仲景 B张景岳 C张锡纯 D张从正 E刘完素 9.《瘟疫论》的作者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李中梓 D李杲 E叶天士 10.《医林改错》的著者是()。 A王清任 B吴又可 C吴鞠通 D张从正 E张景岳 11.区别事物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日与月 B天与地 C水与火 D升与降 E左与右12.不宜区分其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

A 脏与腑 B气与血 C上与下 D左与右 E标与本 13.在下列相反事物中,不宜划分阴阳属性的是()。 A反与正 B上与下 C动与静 D明与晦 E左与右 14.下列各项不宜区分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 A寒与热 B邪与正 C上与下 D左与右 E动与静 15.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16动极镇之以静”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阴阳相互消长 D阴阳相互对立 E阴阳相互为用 17.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水 B火 C木 D金 E土 18分别清浊是何脏的功能?()。 A胃 B胆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19.鼻为何脏之窍()。 A心 B脾 C肺 D肝 E肾 20.五脏不包括()。 A心 B脾 C胃 D肝 E肾 21.分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起着滋润作用的称() A水液 B津 C液 D汗 E泪 22.血之余为()。 A齿 B筋 C发 D毛 E爪 23.能生化营气、卫气的是()。 A元气 B宗气 C中气 D清气 E胃气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实用中医护理学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木B.火C.土D.水 6.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润下B.稼穑C.炎上D.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0.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脾B.三焦C.肝D.肾 11.藏神的是() A.心B.肝C.脾D.肺 12.主统血的是() A.心B.肝C.脾D.肺 13.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A.喜B.怒C.思D.忧 14.“在窍为目”的是() A.肝B.心C.脾D.肺 15.“受盛之官”指()

A.胆B.胃C.小肠D.大肠 16.“血府”指() A.脑B.髓C.骨D.脉 17.朝百脉的是() A.心B.肝C.脾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肾 21.心在志为() A.怒B.喜C.思D.忧 22.五脏有五华,则肺之华是() A.毛B.发C.爪D.唇 23.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A.吸入清气B.宣发卫气 C.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D.助心行血 2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D.肺主治节 25.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26.具有主疏泄、调畅气机功能的主要脏腑是() A.心B.肺C.脾D.肝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被称之为“中精之腑”的是()A.肝B.胆C.脑D.髓 2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B.筋C.髓D.骨 2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心其华在舌B.肺其华在毛 C.肝其华在D.脾其华在唇 30.“天癸”是指() A.来自父母的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B.促进生殖机能的基本物质,由肾精产生 C.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D.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本物质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的(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的是( ) 来源: A.心血的盛衰 B.脾气的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的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的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的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的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的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