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话语的对话性_巴赫金研究概说_凌建侯

话语的对话性_巴赫金研究概说_凌建侯

话语的对话性_巴赫金研究概说_凌建侯
话语的对话性_巴赫金研究概说_凌建侯

2000年5月

第32卷第3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 eign L anguage T 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M ay2000

Vol.32No.3话语的对话性

)))巴赫金研究概说

北京大学凌建侯

提要:在语言研究趋向交叉和以言语研究为主导的今天,巴赫金半个多世纪前提出的话语理论,显示出/动人魅力0。但在高潮迭起的巴赫金学术遗产的研究中,他的话语观往往只作为一个辅助的方面为研究者关注。本文认为,巴赫金研究话语及其对话性,对其整个对话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他向当代语言(哲)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巴赫金、话语、对话

[中图分类号]H0_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_0429(2000)03_0176_6

11当代语言(哲)学背景下的巴赫金

考察语言可采用不同角度。古代对语言的本体阐释,导致了名实论的争辩;语言起源、语言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家、语言学家等共同关注的课题;语言研究的语文学传统,为古书考订和训诂,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是19世纪的语言学主流;洪堡特提出的/语言世界观0、/语言的创造性0等观点,引起了许多学者的进一步探索(参见姚小平1995); /纯语言学0的研究肇始于索绪尔,其5普通语言学教程6为普通语言学确立了/真正的位置0(索绪尔1996:40)。

20世纪前半期,欧洲大陆的语言学研究主要传承洪堡特与索绪尔两大哲学)语言学流派。自30年代中后期,维特根斯坦(L. Wittgenstein)抛弃逻辑原子论,把目光转向日常语言,之后形成了日常语言哲学学派,这一学派在20世纪后半期极大地推动了语言学,特别是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发展。同样是在3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弗斯(J.R.Firth)提出了在语境中研究语言形式与意义的关系(参见Coulthard 1977),这为话语分析和篇章语言学提供了最初的理论营养;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话语/语篇研究在同日常语言学派的相互呼应中确立起来。这样,20世纪中叶以来,对语言的研究开始从语言自治的原则中摆脱出来,语言与使用者、与现实生活、与社会交往之间的固有联系逐渐得到了恢复。

在上述背景中,巴赫金(1895)1975)作为语言哲学家显示出了学术个性。他在研究语言的同时,把目光投向语言同生活、个性、人生、社会密不可分的联系。

巴赫金站在哲学高度考察言语活动,最早是在20年代中后期,时至今日,他的一些富有远见的观点,他关于符号的意识形态性、对话化杂语、言语交际的现实单位、言语体裁等问题的论述,在当代哲学、人类学、符号学、语言学、文艺学和文化史学等领域依然为人看重。对巴赫金语言思想的迟到发现,使他的语言观带上了动人魅力,人们无不为其思想的前卫性和前瞻性所折服。

21/巴赫金热0及其研究现状

巴赫金的语言观开始为学界重视,是在20

世纪60年代。一方面因为他的语言论、开放的意识形态符号思想,呼应了当时的学术氛围:语言学从对语言内部结构为主导的研究转向言语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巴赫金初版于1929年、在1963年修订再版为5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6的专著,以及1965年问世的5拉伯雷的创作和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6一书,其中独特的诗学、美学、语言学(在论陀氏的专著中巴赫金将自己的语言学理论称为超语言学)与文化学思想,在西方掀起了一股阐发巴赫金的热潮。

巴赫金的思想最先是在巴黎引起了结构主义者的热烈反响。克利斯蒂娃(J.Kristeva)很快发表文章(1967),使法国学术界第一次知道巴赫金的名字。之后她又陆续评注巴赫金的上述两部著作,并促成它们于1968至1970年间译成法文与英文出版。自此,巴赫金本人开始被看作俄罗斯结构主义者与形式主义的开拓者与超越者,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

80年代初,/巴赫金热0的中心渐渐移向美国,其声势和影响远远超过巴黎的/轰动0。不仅有人为巴赫金立传( ±?±?é???à1983; Clark,H olquist1984),而且,巴赫金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并有定期的国际性学术活动: 1)两年一度举行/巴赫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0 (在耶路撒冷、曼彻斯特、莫斯科等地举办过8届);2)成立了/国际巴赫金学研究协会0;3)定期出版巴赫金学专刊5对话#时空体#狂欢6 (白俄罗斯)和5对话6(Dialogue)(英国);4)国外的一些高等院校开设巴赫金研究的课程。

我国学者最早对/巴赫金之谜0表露出兴趣,大约也是在80年代初。但当时的译介(见夏仲翼1982;巴赫金1982)尚未引起整个学界关注。直到80年代末,有关译著、论文、专著才开始大量出现。如今,国内已有不少学人以不同形式采用或征引巴赫金的观点。1993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主题为/巴赫金研究:中国与西方0的学术会议,讨论了对话理论、杂语问题以及狂欢理论对国内文学与文化理论界的影响和启发;1998年5月中旬,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了我国首届/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0,并举行了中文版5巴赫金全集6的发行仪式。

目前国内对巴赫金的研究,主要涉及(1)文化理论(如刘康1994、1995,夏忠宪1994、1995等);(2)美学思想(如王一川1994,周宪1997,钱中文1998等);(3)文艺和诗学理论(如张杰1992,董小英1994,彭克巽1999等)。其中(3)较为人们所熟悉,尤其是复调理论, /是国内巴赫金研究者用力最勤,也是成绩最为卓著的研究领域0(李斌1998)。甚至有人觉得,复调理论就是对话理论的/别名0,巴赫金的对话观只/适用于文学领域0(滕守尧1997:前言);或以为狂欢理论不适宜于分析中国的文学作品(陈燕遐1998)。行为哲学、语言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则很少,能够见到的只是一些附带的散论(如李幼蒸1993,胡壮麟1994,刘康1995,钱中文1998,白春仁1998等)。

国外的资料表明,经过对巴赫金的几次/发现0,研究者对他的思想作出了越来越深入的阐释。英国的巴赫金研究比较注重他的文化与文艺理论( ±??o?1995)。俄罗斯语言界和哲学界在90年代以前一直不承认巴赫金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不仅没有论述他的语言哲学的专著,甚至作为权威辞书的5苏联百科辞典6(1980年版)对他的语言哲学思想也未作片言只语的评述,只是到了1995年5苏联哲学家辞典6中才有所论及。但近十年来,俄罗斯本土对巴赫金的研究有后来居上之势,某些方面在深度上已超越俄罗斯国外的研究。

大多数学者论及巴赫金思想时,多少都涉及他的语言哲学,而且认为他对语言的考察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具体的现实的言语,把话语作为/解剖0语言文化现象的核心范畴。可是,尽管研究者们大都强调巴赫金话语思想的重要性,很少有人把话语理论本身独立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即使把/话语0视为独立的论题,也往往局限在某个侧面,达不到翔实的整体研究的要求。笔者认为,/话语0是巴赫金提出的人文思维的载体,是通向/对话0主题的门径,所以,从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性

哲学角度总体探究巴赫金的话语思想,对揭示巴赫金对话理论的实质有重要的意义。

31巴氏学说的核心:话语及其对话性

311话语对话性

巴赫金在写于20年代初的5论行为哲学6中就使用过/??à3à0(话语)这个概念,当时他只是附带论及,意在说明:人的具体的话语是一种独一无二的行为。在5文学作品中的内容、材料与形式问题6中,他考察了作品的布局形式,提出/产生出的话语,必是其肉体和精神的统一0(5全集61:363)。这里肉体指言语形式,精神指具有某种立场的表意积极性。在1927年的5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6中作者认为,/任何具体的话语总是反映出它直接从中产生的那个与己关系最为密切的小小的社会事件)人们之间的交往、谈话0(5全集61:463)。论陀氏的专著和5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6则已把话语当作核心范畴之一;特别是后一书,作者在批判索绪尔和洪堡特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自己的话语理论。以后他在对长篇小说、言语体裁、文化与人文科学方法论等的研究中,又发展了话语理论,使/话语0同/对话0一样处于显要地位。

所谓/话语0,原著有不同表达,如/??à3à0, /3í??±1í3±?o?0,/?????0,/′à3à???o?0。其实指的对象是同一个,这在俄国学界已得到公认( à??è?±?1995, ±??o?1986:?à????. àé±?à3±:422),巴赫金自己也侧面作过注释, (5全集64:345、407等)。不过,/话语0在不同的语境中侧重不同,因与事物的不同方面相关联而具有复杂的边缘性。巴赫金曾说:/我针对一个现象使用变通的多样的术语,采用多种角度,不指明中间环节而遥相呼应。0(5全集64: 424)如果说/?????0(英译/tex t0,汉译/文本0)旨在突出话语的文化特征,/3í??±1í3±?o?0(英译/utterance0)在于强调话语的语言学属性,那么/??à3à0[英译/discourse0,有人在特定的地方也译作/word0(如Morson&Emerson1990: 70,159_162)]则包含了它们的所有内涵。不论哪一种情况,/话语0都是指具体个人的言语成品,是言语交际的单位,是说话者(作者)的独一无二的行为,体现他(她,或群体)独特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立场,并且始终处于与其他人话语的交往之中。

话语及其对话本质,是巴赫金思想的一个基本命题,贯穿于巴赫金的整个学术遗产)从行为哲学、美学、文艺学、语言学、心理学、符号学、文化学一直到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根据巴赫金早年的哲学理论,话语是一个参与自己生活的行为。从哲学)语言学角度说,话语小可指具体个人说出的一个感叹词、一句话,写的一张便条、一封信、一篇文章、一部书,大可指某个人、团体或流派的一些或全部的语言文字成品,表现为某个民族或某一历史时期形诸语言文字的文化现象。从心理学、价值论和符号学视角考察,它在巴赫金眼里便是代表具体主体独特的思想意识,是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和立场的表现,具有独一无二的社会价值。话语还是语言艺术(如长篇小说)创作的基本手段和内容,创作者总是从社会性杂语中采撷各种言语体裁的话语,将它们组织成统一的有序杂语,使之成为艺术现实的存在形态。

巴赫金最早是通过对文学话语的研究,正式提出并论证自己的对话思想。他对话语对话性的进一步探讨,又充实、丰富了在论陀氏专著中提出的文学审美活动中的对话规律,最终使他能够揭示出人文科学研究的对话方法,从而为解决/文化与生活之间恼人的互不融合、互不渗透的关系0找到了途径。

巴赫金从哲学出发思考具体的人文学科,用作为/人文学科的第一性实体0的话语(文本)将整个人文思考贯通起来,探求共同的方法论原则;从哲学高度考察/边界上的文化0,把/他人文化0看作/他人话语0,后者与/自身话语0相互对话,彼此都得到丰富和充实。难怪在美国5批评研究6杂志的巴赫金研究专号中,编者将巴赫金的学术理论称为/跨学科思潮0(Thom-son1990)。在相互对话中发展的,又何止各种学术话语。对话思想不也顺应并推动着当今世

200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界的多元化趋势吗?哲学思想向来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麦基1992:52)。应该说,巴赫金是把自己的行为哲学思考落实到了具体的学科,所得的种种结论反过来又印证了行为哲学理论。这使得巴赫金区别于专门学科的理论家,成为/世人眼中如此多姿多彩而具有动人魅力的思想家0,甚至是/寥若星辰0的思想家(克拉克、霍奎斯特1992:7)。这大概也是巴赫金直到晚年依然强调自己/更多地是一位哲学家0 (5全集65:412)的原因吧。

312话语对话性的哲学基础

巴赫金早在5论行为哲学6中就重视人与人之间于同时共存前提下的差异性。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他始终在特定时刻占据着特定的空间位置,获得别人无法取代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巴赫金的这种哲学思想,落实到语言上,自然首先关注语言/全部内含相统一0(5全集61:33,363-364)的重要性,关注纷杂的言语活动。

人在世界中占据独一无二的位置,它所引发的生命积极性,就表现在人负责地参与自己生活的行为上;而行为(特别是思想、情感行为等)的唯一表里相符的体现者,便是形诸意识形态的话语。任何话语都是具体主体历史的、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话语,所以是不可重复、不可替代的。具有相同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判断,如果发自不同主体之口,显然会变成不同的话语,体现不同的立场与存在价值。所以,是话语,就必有唯一的主体。话语失去唯一性,也就失去了其所包含的独立立场与价值。

另一方面,单个话语是不能存在的,因为/我0的存在离不开/他人0。只有在/我与他人0相生互动的存在中,世界及其价值才会从/我0或/他人0的唯一视角中展现出来,孤零零的/我0无法判断世界的好坏、价值的大小,甚至连对世界的意识也无法产生。/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0(马克思1972:35)。借用美国学者的话说,/他人是我的最深刻意义上的朋友,因为只有从他人那里我才能获得我的自我0(克拉克、霍奎斯特1992:85)。/我0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只有结合/他人眼中之我0(?-μ??-μ??′à?,英译I_for_the other)才能实现。/我0必须借/他人0眼睛来观察自己,通过/他人0眼睛折射出来的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种种价值的认识。因此话语首先是属于/他人0的,然后才是/我0的意识的直接体现,存在于同/他人话语0的相互作用中。

话语自具价值又不能孤立存在,是唯一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人的负责的行为,本身就代表真实的交际事件。巴赫金从行为哲学角度阐明的这些思想,使他从/在生活中真实地存在意味着作出行为0(5全集61:43,根据原文个别地方有改动)过渡到/人的存在本身就是最深刻的交际0(5全集65:378),发现和论证话语及其对话性,最后提出/人的存在是潜在的文本0(5全集64:306)。

41研究话语思想的视角

/话语0的/触角0伸向了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它的这种边缘性,一方面为研究者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容易使我们囿于某一个方面而忘记其它的关联。但这也意味着,研究话语及其对话性可采取多种角度。国内的研究采用得最多的是文学和美学的角度,语言哲学或/哲学分析0的视角还少有人问津。西方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巴赫金为各种派别所接纳的沉重代价,是牺牲其思想的多面性0 (克拉克、霍奎斯特1992:9)。多面性的话语及其内在的对话性,为巴赫金的种种专门领域的理论提供了统一的联系纽带。

采取多学科交叉的边缘视角探讨巴赫金的话语理论,因符合其学术思想的特点,可望从根本上找出话语理论的实质,有利于讨论研究者自身关注的问题。话语具有边缘性,并非意味着话语具有零散或机械的特征。相反,这种边缘性有机地统一在话语的主体)/人0(说话人与受话人)身上,因为/个性0、/人0及其精神世界是各个人文学科研究的对象,而/有机统一0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性

的具体体现,则是在话语的涵义、话语的理解与话语的形式上。话语涵义不同于独白语境中考察话语语义所得的指物述事的内容,它与对话语境联系在一起,是/对问题的回答0(5全集6 4:410),所以,现实的涵义不能孤立地存在,而只能处于同其他涵义的相会、接触、交锋中。两相交锋出新意,/涵义每次都应与别的涵义相接触,才能在自己的无尽性中揭示出新的因素(正如词语只能在语境中才能揭示出自己的意义一样)0(同上,411)。话语形式就是言语体裁,即对应于人类生活领域的言语交际形式和类别,这如同人们观察客观世界的眼睛(M orson& Emerson1990:276),实际上就是典型的话语,是/程式化和凝固了的旧内容0,/是熟悉易解的、凝滞了的旧世界观0(5全集64:386)。所以,言语体裁具有记忆能力,本身也就包含了对话的潜能。

话语理论是巴赫金全部/作品0中最精彩的乐章,牵动着整个创作/情节0的跌宕起伏,把我们引向他的对话主义思想。当然,巴赫金的/话语0和/对话0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我国学术发展的需要,尚待我们通过/对话0加以探索。阐释巴赫金的语言哲学思想,只是第一步,对我们来说也是必经的一步,目的是要引起人们的兴趣,探讨他提出的新课题的实质和价值,并加以具体的实践应用;不仅要应用于文学话语,更要去分析不同言语体裁、不同题材的非文学话语。

参考文献

Bakhtin,M.1993.T oward a Philosop hy of the A ct.

T ranslation¬es by V.L iapunov,ed.by V.L ia-punov&M.Ho lquist.Aust in:U niversit y of T exas Press.

Coulthard,M.1977.A n Intr oduction to D iscourse

A nalysis.Hong Ko ng:Longman.

Holquist,M.1990.Dialogis m:Bakhtin and H is Wor ld.London and N ew Yor k:Routledge.

K ristev a,J.1967.Bakhtine,le mot,le dialo gue et le ro-man.In Cr itique.T.23,l239,pp.438_465.转引自俄译文 . ?o???3±,1995, ±??o?,??à3à,μo±?à′o?à?±?,5 ????o??à??à3??à′à

??o3???o???±:?o?à?à′o?6,l 1.

M orson,S.& C.Emerson.1990.M ikhail Bak htin: Creation of a Pr osaics.Stanfor d(Calif.):Stanford U P.

Patterson, D.1988.L iteratur e and Sp irit:Essays on Bakhtin and H is Contemp or aries.L ex ington (Kent.):K entucky U P.

Stam,R.1989.S ubv ersive Pleasur e:Bakhtin,Cultur-al Criticis m,and Film.Baltimor e and L ondon: T he Jo hns Hopkins U P1

T homson, C.(ed.).1990.M ikhail Bakhtin and Episte-molog y of Discourse.In Cr itical Studies(Amster-dan_Atlanta).V ol.2,No.1_2.

V olosinov,V.1973.M ar xism and the Philosop hy of Language.T ranslated by L.M atejka&I.T itunik.

New Yo rk and L ondo n:Seminar Press.

. ±??o?(米#巴赫金),5 àá?à?í?o???±???ío?????o?o6(文学与美学问题), 1(莫斯科), 1975.

))).5 ????o?±??à3???à′à?3à?é???3±6(语言美学的创作), 1(莫斯科),1986,o1μ±?o?3?à?à?(第2版)1 . ±??o?(尼#巴赫金),5 . . ±??o?:??±??o,????,μo±?à′6(尼#巴赫金:论文,随笔,对话), ±2o?o??(迷宫出版社),19951

. à??è?±?(鲍涅茨卡娅), o1??o?o?à?à???±?oμ?? . ±??o?±(巴赫金生平及其哲学思想),

5 àá?à?í o?à?à?oo6(哲学研究),1995,l10. . ±??o?(马赫林), ±??o?o ±á±μ(巴赫金与西方),

5 àá?à?í o?à?à?oo6(哲学研究),1994,l1_2.

1 ±?±?é???à(塔玛尔钦科),5 o?±o? o?±??à3oé

±??o?6(米#米#巴赫金), . ±??o?- .

à?àêo?à3(巴赫金)沃洛希诺夫),5 ??oμo1?:

?o?oé???o?àé???6(弗洛伊德主义:批判纲要),

New Yo rk:Chalidze Pub.,1983.

巴赫金,1982,5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和评论界对它的阐述6,夏仲翼译,5世界文学6第4期。

巴赫金,1998,5巴赫金全集6(6卷,中译本),钱中文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

白春仁,1998,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5文学评论6第5期。

陈燕遐,1998,莫言的5酒国6与巴赫金的小说理论,5二十一世纪6(香港),10月号。

董小英,1994,5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6,北京:三联书店。

200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郭聿楷,1989,5话语语言学的发展与语言研究及外语教学中的交际化趋势6,载王福祥、白春仁编5话语

语言学论文集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胡壮麟,1994,巴赫金与社会符号学,5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第2期。

凯特林娜#克拉克、迈克尔#霍奎斯特,1992,5米哈伊尔#巴赫金6,语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其英文原著M ikhail Bakhtin出版于1984年)

李斌,1998,国内巴赫金研究述评,5文艺理论研究6第4期。

李幼蒸,1993,5理论符号学导论6,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凌建侯,1999,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范畴/话语0,5中国俄语教学6第1期。

刘康,1994,一种转型期的文化理论)))论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在当代文论中的命运,5中国社会科学6

第2期。

刘康,1995,5对话的喧声)))巴赫金的文化转型理论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1卷,1972,人民出版社。

麦基编,1992,5思想家6,周穗民等译,北京:三联书店。倪波,1986,俄语语文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5中国俄语教学6第1期。

彭克巽,1999,5苏联文艺学流派6,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中文,1998,论巴赫金的交往美学及其人文科学方法论,5文艺研究6第1期。索绪尔,1996,5普通语言学教程6,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滕守尧,1997,5文化的边缘6,北京:作家出版社。

王一川,1994,5语言乌托邦)))20世纪西方语言论美学探究6,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维特根斯坦,1996,5哲学研究6,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夏忠宪,1994,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6第5期。

夏忠宪,1995,拉伯雷与民间笑文化、狂欢化:巴赫金论拉伯雷,5外国文学评论6第1期。

夏仲翼,198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5地下室手记6和小说复调结构问题,5世界文学6第4期。

姚小平,1995,5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6,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会森,1998,作为语言学家的巴赫金,/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0论文,1998年5月,北京。

张杰,1992,5复调小说理论研究6,漓江出版社。

赵一凡,1990,巴赫金研究在西方,5外国文学研究集刊6第1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赵一凡,1996,5欧美新学赏析6,中央编译出版社。

周宪,1997,520世纪西方美学6,南京大学出版社。

收稿日期:2000)2)1;

本刊修订稿,2000)3)12

通讯地址:100871北京大学俄语系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性

2000年5月

第32卷第3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 eign L anguage T 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M ay2000

Vol.32No.3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in this issue

The dialogical nature of discourse:A survey of the studies of Bakhtin.s theory,by L ing Jianhou, p.176

Bakhtin.s theory of discourse,shaped half a century ago,is now beg inning to display its charm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w hich show s an interdisciplinary tendency w ith a focus on speech.However,in the/Bakhtin_boom0,this theory is view ed only as subsidiary in the study of his heritage.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paper believes that,in the form 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Bakhtin.s dialogism,his study of discourse and its dialogical nature has played a key role.He has put forward a new proposition for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of language,namely,the vitality of language lies in discourse, and that of discourse lies in its value w hich is realized in dialogues,and dialogues permeate through cu-l tural activities.

Illocutionary and perlocutionary acts of the Whorfian Hypothesis,by Gao Yihong,p.182 John Austin.s theory of Speech Acts is used as a theoretical framew ork to reinterpret the contro-versial Whorfian Hypothesis.While the locutionary act of the Hy pothesis highlights linguistic and cu-l tural differences,hence difficulty in cross_cultural understanding,the illocutionary act is to aw aken people.s cross_cultural aw areness so as to enhance cross_cultural understanding.The perlocutionary act is paradox ical:in the process of empirically testifying the truth_value of the Hy pothesis,ethnocentrism has been brought under critical reflection,and cross_cultural understanding has been enhanced.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volutionary theory and linguistic relativism with a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is-sues of color lexicon,by Yang Yonglin,p.190

T he relationship betw een color vision,color perception,and color phenomena has been the focus of intellectual pursuits for centuries.T he early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of the matter has given place to a multi_disciplinary treatment of color_related issues,w hich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cademic concerns all the time.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color lex icon over a century indicates that in color research there have been tw o major linguistic theories competing for a more scientific explanation of the issue,and that the w ide acceptance of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does not mean the last w ord for the controversies observed.Therefore,a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is suggested for the study of non_basic color lexicon, w ith a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gender differences in color naming,thus forming a parallel or comple-mentary treatment of the subject.

An analysis of/native concepts0,by Chen Xiangming,p.196

In qualitative research,to capture and analyze the participants./native concepts0is a key to un-

英语对话常用100句

英语聊天常用语100句 1. How are you doing? 你好吗? 2. I'm doing great. 我过得很好。 3. What's up? 出什么事了/你在忙些什么/怎么了? 4. Nothing special. 没什么特别的。 5. Hi. Long time no see. 嗨,好久不见了。 6. So far so good. 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好。 7. Things couldn't be better. 一切顺利。 8. How about yourself? 你自己呢? 9. Today is a great day. 今天是个好日子。 10. Are you making progress? 有进展吗? 11.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请问尊姓大名? 12. I've heard so much about you. 久仰大名。 13. I hope you're enjoying your staying here. 希望你在这里过得愉快。 14. Let's get together again. 改天再聚聚。 15. That's a great idea! 好主意! 16. Please say hello to your mother for me. 请代我向你母亲问好。 17. I'm glad to have met you. 很高兴遇到你。 18. Don't forget us. 别忘了我们。 19. Keep in touch. 保持联系。 20. I had a wonderful time here. 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21. Have a nice weekend. 周末愉快。 22. Same to you. 彼此彼此。 23. Nice talking to you. 很高兴与你聊天。 24. Take care of yourself. 自己当心/照顾好你自己。 25. 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谢谢你的多方关照/你为我所做的一切。 26. Thank you all for coming. 谢谢光临。 27. I appreciate your help. 我感谢你的帮助。 28. You're always welcome. 别客气/不用谢 29. Forget it. 算了吧 30. It was my pleasure. 不用谢。 31. I made a mistake. 我弄错了。 32. I'm terribly sorry. 实在抱歉。 33. I must apologize! 我必须道歉! 34. I feel terrible. 我感觉糟透了。 35. It's not your fault. 那不是你的错。 36. Sorry to bother /have bothered you. 抱歉,打扰一下/打扰你了。 37. What do you do? 你做什么工作? 38. How do you like your new job? 你觉得你的新工作怎样? 39. I like it a lot. 我很喜欢。 40. I like reading and listening to music. 我喜欢阅读和欣赏音乐。 41. What's wrong? 怎么回事?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a17220104.html,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 作者:李颜伟李笑 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用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的长篇小说《生命之轮》失败的爱情故事。认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于双方对话意识的缺失;双方在“所见之外”方面的障碍以及女主人公“独特自我感”的不足乃是导致恋爱失败的两大对话性因素。 【关键词】对话意识;缺少;所见之外;独特自我感;恋爱失败 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史上的一位先驱,出版于1906年的长篇小说《生命之轮》便是她所创作的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青年女诗人 劳拉对生活的追求及其与出版商男友坎佩尔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从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看,劳拉与坎佩尔之所以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于他们之间对话意识的缺失和对话情境的无法建立。 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作为俄国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认为对话不仅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也是文学艺术的普遍现象。” [1] 巴赫金理论的对话性既包括外在言语行为又包括内在心理意识。因此,文本中的人物对话除了直接引语,也包括自语、眼神、肢体动作、心理活动等同样需要或预设外界给予一定应答的“潜对话”形式。[2]就交际模式研究而言,语境、发话人、话语、受话人等基本因素均应在考虑之列。可见,对小说的对话研究不能仅限于解读引号之内的人物交谈,文本中的对话情景以及对话人的性格特征、对话意识与对话内容等也都值得关注。 对话意识的存在是建立积极的对话情境,保障对话成功实现的重要环节。巴赫金认为对话意识包括“所见之外”和“独特自我感”。[3]换言之,对话人应该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对方的话语并且相应地做出一些改变,并且要对自我的独立性和与众不同性充满自信。 二、《生命之轮》的失败爱情 《生命之轮》主要讲述了青年女诗人劳拉对生活的追求及其与出版商男友坎佩尔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于19、20世纪之交走在美国工商业发展最前沿的大都市纽约。新工业革命使“美国社会从底层到上层,从经济到政治,从思想文化到社会习俗,甚至连美国人自身的生存方式都发了根本性的变化。” [4]其男女主角之间巨大的背景差异似乎注定了这场恋爱的有始无终。

英语日常对话常用句型

《英语日常会话常用句型》 How do we greet people? When meeting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 it is usual to shake the person's right hand with your right hand. People who do not know each other generally do not kiss or hug when meeting. When you first meet someone, it is polite not to talk about personal matters. Many Australians look at the eyes of the people they are talking with. They consider this a sign of respect, and an indication that they are listening. Do not stare at the person for a long time. You can address a new acquaintance using their title and family name. You may use their first name when they ask you to or use it in the introduction. In the workplace and among friends, most Australians tend to be informal and call each other by their first names. 1.Hello! / Hi! 你好! 2. Good morning / afternoon / evening! 早晨(下午/晚上)好! 3. I'm Kathy King. 我是凯西·金。 4. Are you Peter Smith? 你是彼得·史密斯吗? 5. Yes, I am. / No, I'm not. 是,我是。/ 不,我不是。 6. How are you? 你好吗? 7. Fine, thanks. And you? 很好,谢谢,你呢? 8. I'm fine, too. 我也很好。 9. How is Amy / your wife / your husband? 爱米好吗?/你妻子好吗?/你丈夫好吗? 10. She is very well, thank you. 她很好,谢谢。 11. Good night, Jane. 晚安,简。 12. Good-bye, Mike. 再见,迈克。 13. See you tomorrow. 明天见。 14. See you later. 待会儿见。 15. I have to go now. 我必须走了。 How to make introduction ?

翻译_一种_双声_的对话_解析道格拉斯_罗宾逊的翻译对话理论_王莉娜

2009年6月 第25卷 第3期 外国语文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J u n e,2009 V o l.25 N o.3 翻译:一种“双声”的对话 ———解析道格拉斯·罗宾逊的翻译对话理论 王莉娜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上海 200433) 提 要:美国翻译理论家罗宾逊从翻译个体的主体性出发,把翻译看作是在译者、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展开的一场穿越时空、跨越语言文化障碍的“双声”对话,揭示了现实翻译活动的动态性、复杂性和多样性。追溯了罗宾逊的翻译对话理论形成的渊源,对该理论的主要论点进行了分析评判,指出这种对话理论对目前翻译研究的借鉴意义及其内在局限性,以期促进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对话、中西方翻译学者之间的对话。 关键词:翻译身体学;双声;翻译伦理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414(2009)03-0110-06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s a D o u b l e-V o i c e dD i a l o g u e: A nA n a l y s i s o f D o u g l a s R o b i n s o n's D i a l o g i c s W A N GL i-n a A b s t r a c t:S t a r t i n g f r o mt h e s t a n d p o i n t o f t h e s u b j e c t i v i t y o f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t r a n s l a t o r,A m e r i c a n t r a n s l a t i o nt h e o r i s t D o u g l a s R o b i n s o nr e g a r d s t r a n s l a t i n g a s a d o u b l e-v o i c e dd i a l o g u e a m o n g t h e S Lw r i t e r,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 a n d t h e T Lr e a d e r a c r o s s t i m e a n d s p a c e o v e r c o m i n g l i n g u i s t i c a n d c u l t u r a l b a r r i e r s t o r e v e a l t h e d y n a m i c s,c o m p l e x i t y a n d d i v e r s i t y o f r e a l-l i f e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c t i v i t i e s.T h i s t h e s i s t r a c e s t h e o r i g i n s o f R o b i s o n's T r a n s l a t i o nD i a l o g i c s,a n a l y z e s i t s m a i np r o p o s i t i o n s a n dp o i n t s o u t i t s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f o r c u r r e n t t r a n s l a t i o n s t u d i e s a n di t s i n h e r e n t l i m i t a t i o n s i n a n a t t e m p t t o p r o m o t e t h e d i a l o g u e b e t w e e nt r a n s l a-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a n d t h e d i a l o g u e 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t r a n s l a t i o ns c h o l a r s. K e yw o r d s:s o m a t i c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d o u b l e-v o i c e;t r a n s l a t i o n e t h i c s 1.引论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在其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这似乎已经是翻译界达成的一致共识。但是在这一“共识”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尚待探讨解决的问题:这一交际活动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谁参与了这一交际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一交际活动受到哪些因素或力量的支配?这些因素或力量又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这一交际活动的?针对这些问题,语言学派、功能学派和文化学派做出了不同的回答。语言学派认为,翻译是通过语言转换而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译者是原文作者的传声筒和代言人,对原文先进行解码再重新编码成另一种语言,把原文作者的意图忠实准确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功能学派认为,翻译是由委托人或发起人授权的一种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译者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使译文达到特定的预期功能。文化学派则把翻译置于宏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将翻译视为一次文化交流事件,译者在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等因素的支配下对原文进行操纵和改写。这三个流派分别集中于对“对等”、“功能”和“规范”等抽象概念的研究上,片面强调外部因素对译者翻译活动的制约,而忽视了译者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崇尚理性、摈弃感性,重视对翻译过程中客观因素的研究,轻视对主观因素的研究,是西方翻译理论的一贯特点。然而美国翻译理论家罗宾逊(D o u g l a s R o b i n s o n)却另辟蹊径,把译者的主观感受和个人体验作为翻译研究的出发点。罗宾逊从译者个体的主体性出发,将翻译视为在译者和原文作者以及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同时展开的一场“双声”的对话,并运用“翻译身体学理论”(t h e s o m a t i c s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巴赫金“对话理论”(d i a l o g i s m)、伯克的戏剧主义(d r a m a t i s m)和修辞理论(r h e t o r i c),在其著作《译者登场》(T h e T r a n s l a t o r's T u r n)和《施事性语言学:以言行事的讲话和翻译》(P e r f o r m a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S p e a k i n g a n d T r a n s l a t i n g a s D o i n gT h i n g s 110

中考英语补全对话常用句型全归纳_并附真题及答案

归纳总结功能相同的句型: 打电话:我们中文中如果是接电话会说:我是某某人,请讲,所以对应的英语翻译是:i am ,please。但是英语却不是这样的,正确的英语是:This is --speaking。 May I speak to Mr. Li I'd like to speak to Mr. Li, please. 对,我就是。 Speaking.或者This is Mr. Li speaking. (对,我是。) 您是哪位 Who's calling, please或者 Who's speaking, please 或者Who is this, please This is Tom speaking.我是Tom。 其他 Is Sue James in休·詹姆斯在吗 I'm sorry, he's not in right now. (对不起,他出去了。) He's not in. 或者He's out now. 感谢类: Thanks! Thank you! Thanks a lot!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 you very,very much! 答谢类:That’s all right . 没关系. That’s OK. 没关系. Not at all. 不用谢. You are welcome.不必谢. It’s a pleasure. 道歉类: Sorry. I am sorry… I am sorry for… 应答类:That’s all right. It doesn’t matter. That’s nothing. 建议类:You had better … Shall we do… What about doing… How about doing…

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1)

简述“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引入对话理念。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而对话具有内在的未完成性与自由开放性,要求教学中的交流与对话,其最终的目的不是说服与压制,而是在不断汇聚、融合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意义。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平等对话,才能使积重难返的阅读教学重获生机与魅力,才能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对话理论、语文阅读教学 一、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是这样进行阐述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可以把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自行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们在主动和积极的思维当中去加深理解并亲身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们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所带来的乐趣。”[1]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需要。 然而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灌输式”和“习题式”课堂教学模式却让语文阅读教学走入一种尴尬的境遇。教师以“教”代“读”。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学中“教”的太多,学生阅读的太少,因而造成学生的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功底。学生阅读量少。除课本外,学生很少接触到课外阅读,《中学生必读名著篇目》形同虚设。更为明显的是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分数第一的功利性,将所要教学的课文,按照考试阅读模式训练学生,要求学生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教学的八股使学生缺乏阅读兴趣,难以和文本对话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维碰撞和审美情趣。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语文阅读教学逐渐走出这种误区呢? 二、对话理论是什么 对话理论这一思想最早的提出者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他认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地不断沟通为基础,“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无处不在,广泛而深入,“……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微型对话)”,而且,“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2]引导对话从哲学理论向教育和教育观转变的,首推当代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弗莱雷认为,传统的教育是“储存式的教育”。“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归根结底,在这种(最多是)误导的制度下,倒是人们自己因为缺乏创造力,缺乏改革精神,缺乏知识而被淘汰出局”。而在对话教育的理念下,教育要“成为一种颠覆性的力量”——即“在学习读和写的过程中,那些获得了新的自我意识并开始批判性地看待自己的社会处境的人,常常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改造那个剥夺了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通过这种教育,“每个人又重新赢得了说出自己的话,也即命名世界的权利”。教育就是要促使人觉醒,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无论一个人有多么无知,也不论一个人被‘沉默文化’淹没得有多深,他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对话接触来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最终改造世界,追求更完善的人性,创造一个更容易使人爱的世界。[3] 传统的教育过程里,学生只被要求去记忆教师所讲的东西时,其结果是认识行为被降低为只是传递现存的知识,教师只是传递知识的专家。这种知识是僵死的知识体,缺乏与学生的现实活生生的联系。长期以往,学习将成为一件灌输式的令人疲倦的杂务。而在对话式教育中,知识不是一种给定的或完成的东西,它始终要求人类变革性活动的动态的认识过程。对话需要沟通与交流,引用弗莱雷的话语,“认识的对象放在认识主体之间的桌子上面,他

英语口语情景对话,职场常用英语句型大盘点

英语口语情景对话,职场常用英语句型大盘点 外企职员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很多员工头疼自己的英文过不了关,一碰到要用英文进行文书或是要和老外进行交流就六神无主,今天小编特地为大家搜罗了一些经典且常用的句型,大家不妨做个有心人收藏着,莫到用时方恨少呢! 1. I am writing to confirm /enquire/inform you… 我写信时要确认/询问/通知你… 2. I am writing to follow up on our earlier decision on the marketing campaign in Q2. 我写信来追踪我们之前对于第二季度营销活动的决定。 3. With reference to our telephone conversation today… 关于我们今天在电话中的谈话... 4. In my previous e-mail on October 5… 先前在10月5日所写的信… 5. As I mentioned earlier about… 如我先前所提及关于… 6. As indicated in my previous e-mail… 如我在先前的信中所提出… 7. As we discussed on the phone… 如我们上次在电话中的讨论…

8. From our decision at the previous meeting… 如我们在上次会议中的决定… 9. As you requested/per your requirement… 按照你的要求… 10.In reply to your e-mail dated April 1,we decided… 回答你在4月1日写的信,我们决定… 今天我们要讲的习惯用语都是以thin这个单词为主。Thin就是瘦,或者是很薄。要是人们有选择的话,恐怕许多人都喜欢瘦一点,而不愿意太胖。但是,今天我们要讲的前两个习惯用语都包含消极的意思。 1. wear thin 打折扣;逐渐消失 Wear在这里的意思是某一样东西在一段时间里,它的功能和价值在逐步降低,也就是中文里说的损耗。这可以指具体的东西,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举例来说吧。 例句-1:Your patience with another person may wear thinif he keeps doing something you don't like. 要是一个人老是做你不喜欢的事,那你对他就会越来越没有耐心。 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要是一个人问你借钱,他保证在一个月后还给你。但是,到了时候他没有还。而且还不断地找借口,拖延不还。过了半年,你对他实在没有耐心了,于是你对他说: 例句-2:Joe, remember that money you borrowed six months ago. You told me you'd pay it back in 30 days. But you keep finding reasons not to return it. Now I really need it back, and I must say that all your excuses for delay are beginning to wear thin.

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概念_话语_

中国俄语教学(季刊)1999年第1期(总第80期) 试析巴赫金的对话主义及其核心 概念“话语”(слово) 凌建侯 中国人民大学 一、引言 巴赫金(М.М.Б.Бахтин,1895—1975)是本世纪一位极具影响的思想家。自60年代他的学术思想被介绍到法国开始,西方学界对他及其思想的研究热情始终有增无减。特别是80年代初,美国也掀起了“巴赫金热”,其声势远远超过巴黎。不仅有人为他著书立传,而且两年一度的“巴赫金学国际研讨会”已渡过8个生日,成立了“国际巴赫金学研究协会”,在白俄罗斯和英国定期出版巴赫金学专刊《Диалог?Карнавал?Хронотоп》与《Dialogue》。至此,巴赫金学已成为一门显学,人们把它称作“特殊的人文科学”,将他本人归入下个千年思想家的行列。 勿庸置疑,巴赫金思想在本世纪最后25年里,已被推到了人文领域学术研究的中心。 二、对话精神贯穿巴赫金整个学术遗产 1)提起巴赫金的思想,了解者都说博大精深,因为他涉足哲学、美学、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而且常常寥寥数语,却能引人深思、启人心智。说有“点铁成金”①之效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正因为巴赫金视野广博,又观点新颖,所以各人文学科的学者们对之都有亲切之感,从其不同的理论中获得启发。这一点,中外学界早已有了共识。 但巴赫金思想的过人之处,我们觉得并非仅用“博大精深”所能涵盖。古今中外学问大而博者有之,观点见解颖异独到者有之,他们的思想并不全能“走运”,被人们称作“某某学”而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巴赫金是一部人文领域的“理论百科全书”。然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对人的启迪毕竟有限,就象弗雷泽(Frazer)在《金枝)中为我们提供的那样。他的魅力恰恰在于给人类学的研究拓宽了方法思路。巴赫金同样如此。他的著作读来震撼人心,因为他“意味着智慧而不是知识”②,意味着人文研究的对话主义视角与方法,而不仅是一整套的术语以及一些精辟的结论。 2)在最早的一篇长文《论行为哲学》中,巴赫金立足个人本位主义与个人直接面向社会的欧洲传统思想,且又有较大突破,主要表现在用动态的历史眼光看待个人,并在其身上引出道义责任,即赋予每个人的生活以道德的含义。这里的道德不是普遍遵行的规范。道德的普遍性只在于形式,即“我”有义务和责任积极地承认自己实有的(дан2ный)唯一性,从而实现设定的(заданный)自我,“我”的生命因此不断获得完成。巴赫金认为,个人的生活是应该对自己的生命负起 35① ②白春仁:《巴赫金———求索对话思维》,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 钱中文在“巴赫金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此会于1998年5月11—14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上论及巴赫金符号理论时强调说,“巴赫金对符号学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阐述符号思想出语并不多,但点铁成金;见解独到而深刻,给你启发,给你思考的余地。”

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张福源 134324

对话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张福源13432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阅读教学是语文中的“重头戏”,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当前,新课改虽已在全国深入开展,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阅读教学依然固守一些程式化的模式。无论是不厌其烦地分析课,还是滔滔不绝的讲读课,或是热热闹闹的合作学习课,都是在老师安排的固有模式下进行,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没有得到发挥,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拟提出用比较法阅读教学,以期为当前的阅读教学注入活力。 在对话理念视野下来关照这段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描述,使得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语文”。它是一种最重要的工具——用来改造世界的工具,语文教育便是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并具备反思与行动的责任和能力,成为主体进入历史进程,去改造世界,而不是总在世界的边缘徘徊;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而有活力,语文教育不是被动接受这一文化,而应不断发展这一文化。具体到语文阅读教学,其本质就应该是培养了解、发展文化,掌握、使用工具,认识、改造世界的主体。 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阅读与写作水平的能力。所以阅读教学不能局限在,对语文知识的积累,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跳出了解释词语、分析段落层次、概括中心意思的窠臼,但更多的一线教师又流于你一言,我一语的所谓“个性化”感悟,失去了对文本的整体认知,也就失去了文本给读者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从教科书编写的角度说,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与恰当有效的写作手法也正是选择课文的重要取向,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阅读中感悟写作知识"可以说,写作本没有固定章法,但从写作角度去理解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写作的基本知识,体会写作的基本技法,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比较读解章法的过程正是转化表达能力的过程,这样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核心,通过对话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形成都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来建构。把学生学习的知识综合起来,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来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认知,从而在别人思路中学习借鉴合理的成份,锻炼自己的思维,避免呆板和繁锁的思维,求得自己的思考途径,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我先将其与假设的文题《记梁任公先生》在选材上比较,让学生自己为《记梁任公先生》构思立意,然后给此两文列一个简单的提纲。学生提纲如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景仰先生,幸运地聆听先生的演讲,一次演讲,终生难忘。 演讲稿整齐美观,既写办事认真,又衬下文演讲生动。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 本文用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析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的长篇小说《生命之轮》失败的爱情故事。认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于双方对话意识的缺失;双方在“所见之外”方面的障碍以及女主人公“独特自我感”的不足乃是导致恋爱失败的两大对话性因素。 标签:对话意识;缺少;所见之外;独特自我感;恋爱失败 美国女作家埃伦·格拉斯哥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史上的一位先驱,出版于1906年的长篇小说《生命之轮》便是她所创作的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主要讲述了青年女诗人劳拉对生活的追求及其与出版商男友坎佩尔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从俄国文化符号学家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看,劳拉与坎佩尔之所以未能最终走到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结于他们之间对话意识的缺失和对话情境的无法建立。 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作为俄国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在当代文学批评领域显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认为对话不仅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也是文学艺术的普遍现象。” [1] 巴赫金理论的对话性既包括外在言语行为又包括内在心理意识。因此,文本中的人物对话除了直接引语,也包括自语、眼神、肢体动作、心理活动等同样需要或预设外界给予一定应答的“潜对话”形式。[2]就交际模式研究而言,语境、发话人、话语、受话人等基本因素均应在考虑之列。可见,对小说的对话研究不能仅限于解读引号之内的人物交谈,文本中的对话情景以及对话人的性格特征、对话意识与对话内容等也都值得关注。 对话意识的存在是建立积极的对话情境,保障对话成功实现的重要环节。巴赫金认为对话意识包括“所见之外”和“独特自我感”。[3]换言之,对话人应该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对方的话语并且相应地做出一些改变,并且要对自我的独立性和与众不同性充满自信。 二、《生命之轮》的失败爱情 《生命之轮》主要讲述了青年女诗人劳拉对生活的追求及其与出版商男友坎佩尔之间失败的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于19、20世纪之交走在美国工商业发展最前沿的大都市纽约。新工业革命使“美国社会从底层到上层,从经济到政治,从思想文化到社会习俗,甚至连美国人自身的生存方式都发了根本性的变化。” [4]其男女主角之间巨大的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 郑国民黄显涵 一、对话理论兴起的背景 大多数人认为,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但是,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对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对话”还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话既是当时学者的一种思维方法,同时也是学者之间进行学术研讨、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的主要方式。自从巴赫金探讨对话性之后,对话,这个具有多元价值指向的词语开始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开始活跃于人文主义者的视野之中。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理论”中把对话更多地视为一种方法论,认为对话是达成现代交往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条途经。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要以对话为基础,促使教育的方法、程序和价值发生变革。 巴赫金认为,人类只有依托语言或话语才能生存、思考与交流。人类情感的表达、理性的思考乃至任何一种形式的存在都必须以语言或话语的不断沟通为基础。“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归结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

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对话关系不是存在于具体对话的对语之间,而是存在于各种声音之间、完整的形象之间、小说的完整层面之间,而同时在每一句话、每一个手语、每一次感受中,都有对话的回响”,“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声音进入对话。不仅以自己的思想,而且以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全部个性参与对话”。 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中,理解是对话得以发生的关键要素,理解又是受教育者形成关于自身知识和生活智慧的基础。因此,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个体才能走向他人,走向意义的不断生成,使具有真正意义的对话关系拥有构建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对话无法脱离语言这个领域,但是对话关系又是超出语言学领域的一种特殊关系。因此,现代人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局限对处于不同时期、地域的文本或观点进行对话,不断丰富个体体验,那么人类的优秀文化就可以得到传承,同时也使得人类获得更加完满的教育目的成为可能。 二、对话理论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传统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工具理性思潮的影响,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属性,追求知识本位,使单一的知性分析代替了综合的感受。语文教育存在的诸多痼疾、弊端,促使人们寻找解决语文教育问题的理论和方法。虽然不能说对话理论是针对语文教育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它至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

儿童日常英语对话100句

儿童日常英语对话100句1. A: 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B: Hello!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2. A: How are you? B: Fine. Thank you. 3. A: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xxx. 4. A: Hello. Nice to meet you. B: Hello. Nice to meet you too. 5. A: How do you do? B: How do you do? 6. A: This is my good friend, xxx. Do you know him/her? B: Yes, we saw each other somewhere. 7. A: Who's that boy/girl over there? B: It is a new comer. Sorry, I don't know. 8. A: How old are you? B: I am ten (years old). 9. A: Which school are you in? B: I am in xxx Primary/ Senior School. 10. A: What class/grade are you in? B: I am in Class One and Grade Two. 11. A: Where do you live? B: We live in XXX district.

(完整版)对话式教学

对话式教学 在西方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时代,即苏格拉底的方法,又称作“产婆术”。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后来他学生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及其所创立的逍遥学派又称亚里士多德学派继承和发展了这种教学方式。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的吕克昂建立了一所学院,该处有一小树林和许多可供散步的林荫道,亚里士多德喜欢在这林荫道上和学生散步、讲课和讨论学问,所以被称为逍遥学派。而中国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最早见于孔子。比如《论语》就是记录孔子与其弟子间言行的书,在《论语》中的很多章节都记录孔子运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比如我们高中所学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就是一次典型的对话式教学。然而后来我们都知道欧洲进入到了古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时代。而中国则进入到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强调是对权威的绝对服从,这种服从当然也包括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服从。所以这种基于师生平等的对话式教学还没有走向成熟便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了。 到了近现代最早提出对话概念的则是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巴赫金认为:“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的生命真正所在之处。”所谓对话,是指一种民主平等的、坦率真诚的、主客体之间互为主体的言语交流活动,对话的各方相对独立,各自保持彼此的自尊。换言之,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坦率、真诚的有声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是教育者为深刻把握文本的言语、情感、内蕴而组织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它从一开始就与民主、平等、坦诚、倾听等相伴而生。而将对话式教学完善成一种成熟的教学理论的则是著名的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 弗莱雷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是“近半个世纪之内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家”,是“自赫尔巴特、杜威以来,教育理论史上‘第三次革命’的开创者和实施者”。1994—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主办的国际刊物《教育展望》以四期特刊的形式,介绍了从孔子、亚里斯多德到当代的100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家,弗莱雷是其中四位在世的教育家之一,被誉为“活着时就成为传奇”的人物。由于他开发的扫盲工作使他最初作为成人教育家闻名于世,他的关于批判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来自扫盲工作。最后,他的批判的研究路径大大地越出了成人教育领域。他专注于教育在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在扫盲的过程中接触到了社会底层,特别是在经历了动荡复杂的流亡生活之后,看到了社会的种种不公与不平等而表现了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从而寄希望于教育改变这种现状。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对话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堂上如何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实现双向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广大同仁一直在孜孜探求着;对话理论在教学中的适时引入,表现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的平等关系,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果能让对话精神飞扬在语文课堂中,语文课堂会更充满活力,教学效果会更加优化。那么,语文教学的本质与对话理论在哪些方面契合呢?对话教学的氛围是怎 样的?对话教学的形态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从以上几个方 面作些探讨。 一、从孔子的一节课看对话教学的本质 对话教学,古亦有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就有很好的描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环坐在孔子周围,孔子向学生问志,但他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氛围;孔子一出场,就给人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孔子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当四个学生述志后,他高屋建瓴地将他

们的发言上升到“礼治”,将他们要做的事上升到与治国有关的高度,很有指导意义。尽管当时没有“对话教学”一说,但已充分展现了对话教学的本质。 “对话”,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谈话;二是指双方或多方之间的接触或会谈。对话在这里实际上被理解为与单个人的独白相对应的一种言语形式,属于纯粹的语言学现象。广义的对话,也可以不直接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发生在人与人的精神产品,亦即人与各种文本之间。这种对话并不以口头语言的交流为特征,而是通过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批判展开。在此意义上,今人可以与古人对话,一个人可以与客观存在对话,但他极可能永不会熟识的人进行对话。孔子和他的学生对话,我们通过《论语》和孔子及他的弟子们对话。 “对话”具体到教学实践,指对话教学,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对话教学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动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对话教学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程观从“意义聚合”走向“精神互动”;教学观从“文化传承”走向“文化对话”;师生观从“接受培育”走向“平等交往”。

日常英语口语对话50句

日常英语口语对话 1. Hold on 等一下(口语中,人们不太用wait a minute)如果两人辩论,吵架,抬杠,你要别人“打住”,可以说,hold it right there. 2. I hate his guts. 我最讨厌他。也有说I hate him guts. Guts 是肠子,相当于“恨之入骨”的意思。He doesn’t have much guts. 他是个胆小鬼。ut feeling 直觉 3. Nuts, 果仁,核,为复数时,意为“疯子”,He is nuts。他有神经病。He went nuts and killed a guy.他发疯了,结果杀了一个人。You are driving me nuts. 你真是要把我逼疯。 a tough nut to crack, 一项艰巨的任务,一个难解之题 4. How is everything? (还好吗?) I am just stuck in a rut, doing the same things every day. I wish I could do something different. (烦死了,每天都是干同样的活,我真想换个活法。) rut 日常的,每天都如此,get in a rut,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5. I have totally sold out to your idea. 我100%地赞同赞同你的意见。类似的话还有If you are not careful enough, you will buy into his bad idea. 如果你不小心的话,你就会采纳他的这馊主意。 6. I am just ecstatic about going to visit you soon. 马上要见你,我高兴死了。 7. A dap and dip 打个照面,露下脸就走。 Matt: Are we going to Jon’s party?我们去琼的聚会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