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负外部性及其产生的伦理原因复习过程

生产负外部性及其产生的伦理原因复习过程

生产负外部性及其产生的伦理原因

如何理解经济法的外部性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经济法学(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试卷如何理解经济法的外部性? 答:在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所谓外部性,又称为外部效应是指经济行为主体的个体经济行为的外在影响,表现为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也就是说,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外部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者因此而获得补偿。而外部性问题是与公共物品相互联系的,二者都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这种共同特征的存在导致了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搭便车”行为和其他只求获取不肯付出等源自人的“自利性”属性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产生的后果就是经济学理论中所说的外部效应。经济法的外部性与经济法的影响有共通之处,是指经济法的制定与实施活动对与此活动无关的第三人利益的影响,经济法主体的特殊性使经济法的外部效应变得难以避免,只能通过寻求法内措施与法外途径的结合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产生或弥补其后果。通过对经济法外部性的分析可以发现,外部性问题可能普遍存在于法的大部分领域。法律,包括经济法被经济学家视为是一种公共物品,因此,经济法本身同样存在着外部性问题。经济法外部性问题的产生首先是源于经济法的特征,如经济性、政策性和行政主导性等;其次是源于经济法的社会公共利益本位,这种社会公共利益本身的不确定和模糊性也导致了经济法外部性的产生。而在具体的经济法实践层面,这种外部性主要体现在经济法的制定和实施这两个环节。 一,通过对经济法特征的深入分析和解读,有利于我们认识经济法外部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深刻把握经济法特征与经济法外部性之间的关系。 首先,经济法具有经济性。因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发生在直接的物质再生产领域,具有明显的经济目的性。这种经济性的重要表现,“是经济法往往把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内容和要求直接规定为法律”,“经济法对经济生活准则的表述”,通常是“由立法机关和其他有权机关直接将经济制度、经济技术性规范通过为法,使之具有法律效力。”如在经济制度方面,国家通过制定颁布《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税制,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各自的财政支出范围,同时按照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的预算收入。该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影响到中央与地方的发展规划与经济运行,对中央和各地方而言,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额外收益和成本,从而在中央和各地方,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此外,在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层面,各种具体税种的实施条例、外商投资领域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关于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等;以及,在维护公平竞争和经济有序流转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规范土地使用与流转的法律法规等,都会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各地方之间、各行业和产业之间,以及在各行业和产业内部,产生相应的额外收益或成本,亦即外部性,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运行、发展。 第二,经济法具有政策性。由于经济法根源于国家对经济的自觉调控和参与,其要义就在于“对万变之经济生活及时应对,以求兴利弊害,促使经济尽速平稳发展,并提高国家及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它的任务是实现一定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要求,”因此,“经济的法律调整往往以政策先行,并赋予政策以法的效力,”而由于政策本身受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经济体制也非一成不变,经济法受其影响,

外部性课后答案

第四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十章外部性 复习题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答: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用供求图解释生产中负外部性的影响。 图10-1 存在负外部性的供求图 答:生产中的外部性使该物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生产该物品的最优数量小于其均衡数量,即市场量。 3.专利制用什么方法帮助社会解决了一个外部性问题? 答:专利制利用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专利发明者可以在一定时期排他性的使用自己的发明的权利,激励发明者更多地进行新技术研究,科技发明的正外部性内在化。 4.列出不用政府干预时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答: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5.设想你与一个吸烟者同住一间房,但你不吸烟。根据科斯定理,什么因素决定了你的室友是否在房间里吸烟?这个结果有效率吗?你和你室友如何达成这种解决方法? 答:根据科斯定理,如果我被迫吸烟所承受的成本大于我的室友吸烟所获得的收益,我的室友就不应该在房间里吸烟。如果我的成本小于室友的收益,她就可以在房间里吸烟。 我可以通过对她进行吸烟有害的教育,同时给她买一些糖果以缓解她不能吸烟的痛苦,来与她达成协议——她以后不在房间里吸烟。 6.为什么经济学家对庇古税作为一种保护环境免受污染的方法的偏好大于管制? 答:经济学家偏爱庇古税,首先是因为它减少污染更有效率。庇古税实际上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并把污染权分配给那些减少污染成本最高的工厂。无论环境保护机构选择的污染水平是多少,它都可以用税收以最低的总成本达到这个目标。其次,庇古税对环境更有利。在管制政策下,企业被动地减少污染,一旦达到了管制的要求,它就没有理由再减少排污。税收控制激励企业主动减少污染,以尽力减少不得不为此支付的税收量。 问题与应用 1.你同意下列说法吗?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 A.“必须根据庇古税引起的无谓损失来评价庇古税作为减少污染方法的收益。” 答:不同意。庇古税与其他大多数税不同,它是存在负外部性时的正确激励,从而使资源配置接近于社会最优。庇古税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增加了社会福利。 B.“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 答:不完全同意。负生产外部性要求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是正确的,这样可以使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负外部性。而负消费外部性要求对消费者征收庇古税,这种说法我不太同意。不仅可以对消费者,也可以对生产者征收庇古税。这都能够使有负消费外部性的物

矫正外部效应的策略

外部效应的纠正 一、政府部门对外部效应的纠正 1、罚款或征税:对负的外部性的矫正 对带有负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征收相当于其外部边际成本大小的税收,以此将征税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成本相一致的水平。 庇古税或者补贴、污染许可证 庇古税问题:损害难以估计,税率难以制定,另外,课税对象对象难以确定 例如:尾气排放问题。是按里程征税还是按燃油多少征税呢? 补贴:减少污染给予补贴。问题:诱使污染企业数量增加,另外,道德上也说不过去。 价格、收益和成本 (元) 年纸张产量 (万吨) D= MSB S = MPC 5 100 A 105 4.5 B MPC + T = M SC=S ′ T 110 G H 图2.5 矫正性的税收 MEC h a b g J F 税收收入=外部总成本95

2、补贴:对正的外部性的矫正 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对带有正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按照该物品或服务的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发放财政补贴,以此将补贴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提高到与社会边际效益相一致的水平。 3、政府管制(公共管制) 为了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政府可以选择政府管制的方法。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1)管制外部效应水平,即规定一个法定的排污标准。(2)管制生产过程。 如规定法定的排污标准、对生产程序进行规定等。 4、法律措施 政府完善法律。 限制:诉讼的交易成本较大而损失较小、厂商对外部性的损失进行控制、诉讼结果的不确定性、 二、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 私人纠正的机制有: 1、组织的一体化:私人市场可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成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来将外部成本或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的效率损失。

10第十章 外部性

第十章外部性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性(externality)(北师大2004试;北航2004试;东南大学2003试):也称为外 溢性、相邻效应。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ies);如果这种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正外部性)和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1)使用税收和津贴;(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3)规定财产权。 2.⑴负外部性:

⑵正外部性 结论:负外部性导致市场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正的外部性导致市场产量小于社会最优产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采用外部性内部化方法:对于造成负的外部性的商品征税,而对具有正的外部性的商品给予补贴。 3.外部性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 部效应。Eg:庇古税的运用。 4.技术溢出(technology spillovers):是指一个企业的研究和生产成果对其他企业技术进 步的影响。例如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机器人是快速发展的前沿技术。当某个企业制造了机器人,就有可能发现新的更好的设计。这种新设计不仅使研发企业自己受益,还能让社会整体受益,这是因为该设计进入了社会的技术知识库。也就是说,这种新设计对于经济中其他生产者具有正的外部性。 5.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政府旨在促进技术进步行业的经济干预。 6.矫正税(corrective taxes):是指用于纠正负外部性影响的税收,即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 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这种税也被称为庇古税(Pigovian taxes),它是最早主张采用这种税收的经济学家阿瑟?庇古(Arthur Pigou)的名字命名的。 7.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 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基本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由其他经济学家在解释科斯的基本思想时概括出来的,不同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科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解释。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资料

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的含义及如何解决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Externality 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祗,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亦称外部成本、外部效应或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 它可能是好事,叫作“正面外部效应”,正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有利的影响,但是产生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得到有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的情形。比如修缮一个鸟语花香的花园,可以直接让邻居心旷神怡;但很多情况下它是坏事,叫作“负面外部效应”,负外部效应是指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对其他个人或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但是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支付成本,遭受不利影响的个人或企业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比如放高分贝的音乐会吵着邻居的休息,再比如化工厂的污染会直接使周围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当然,外部效应不包括间接影响,比如某人“割肉”卖股票,使得该股票跌了 0.00001%,进而影响其他持有该股的股民。所有只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他人的行为都没有外部效应。 按照外部效应产生的影响不同,外部效应有可耗尽(Depletable和不可耗尽(Nondepletable之分。对于不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不影响其他人可享用的数量和质量;对于可耗尽的外部效应,一个人的享用使得另一个人可享用的数量或质量下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公共交通,不可耗尽外部效应的例子有国防,污染,等等。 外部效应直接影响供给。一般“好”的外部效应供应得“少”,而“坏”的供应得“多”。如果我只考虑我的快乐,我只会把花园修缮到我的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和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相当的程度,但是如果我也考虑邻居的快乐,并“快乐着他的快乐”,我和邻居合起来的边际快乐就会大于我一个人的,于是我就愿意把花园修得更好。同样的,如果考虑到邻居的痛苦,并“痛苦着他的痛苦”,我就会少放高分贝音乐;如果化工厂考虑周围居民的健康损失,并且“损失着他们的损失”,它们也会少排污。总之,供应的“多”和“少”都是相对于社会最优供应量而言,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不一致使得“坏”的供应得多,“好”的供应得少。

外部性及其矫正

外部性 定义: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示例 生产中的负外部性 工厂在生产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种负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费,自然资源的减少,以及污染物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生产中的正外部性 教育是一种正外部性。完善的教育系统培育出的人才,会对社会建设作出贡献,这是对所有人都有益的。建设一栋造型美观的建筑,让这个地区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赏到这一道风景线,也是一种正外部性。 以下文字比较多,时间多就看一下,我觉得红色的地方比较重要,仅供参考!!

外部性的本质及其解决途径内容提要: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可能会引起外部效应,这些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当这些外部效应存在时,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决策中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的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这样,依据失真的价格信号所做出的经济活动决策,肯定会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而达不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所要求的最佳状态,所以为了使得社会资源达到最合理的利用,具有最高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政府部门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得使得外部效应达到最小,使得私人边际效益与成本基本上与社会编边际效益与成本一致,从而更好的实现帕累托效率。关键字:外部效应;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性效应的内在化;矫正性的税收;矫正性的财政补贴所谓外部性,按照萨缪尔森的观点,是指在生产和消费中,一个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未经当事人同意并以货币形式进行补偿的额外成本或收益的情形。外部性也即外部效应,简单的说,就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的本质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关于外部性的产生原因,西方学者普遍归结为公共物品的存在与市场机制的缺陷。“是因为公共财富出于制度和技术上的原因,其价值属性无法有效地划归私有而引起的。”而对外部效应可从不同的角度分类,但最基本的还是依外部效应所带来的后果分类,即可分为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不管是正的外部效应还是负的外部效应,只要存在,私人的边际效益与成

第四讲 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治

第四讲负外部效应及其矫治 一.关于负外部效应的一般理论 1.负外部效应的含义与后果。 (1)负外部效应的实质就是社会边际成本大于私人边际成本。所谓私人边际成本(PMC)就是指由行动者或决策者自己承担的那部分成本。而由别人被动承担的那部分边际成本就是相应的该单位行动带来的负外部效应,经常称之为边际损害(MD)或称外部成本,所以边际社会成本(SMC)就等于边际私人成本加边际损害。假定私人边际收益(PMR)等于社会边际收益(SMR) (2)对负外部效应的准确理解,应该把握以下三点:一是负外部效应一旦产生,意味着该效应没有在双方的市场交易价格中得到反应,或者甚至双方根本不存在市场交易关系,因此,负外部效应的出现意味着双方在该方面的交互作用是非市场的;二是不能认为所有的非市场交互行动都会产生负外部效应,只有当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们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时,才会产生负外部效应。当经济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即便行为依然有不利影响,但是不会有外部效应(故不能把外部效应等同于不利影响,只有当承受不利影响而又不能得到补偿,才会存在负外部效应)。三是负外部效应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3)负外部效应是政府干预经济、社会的最主要的理由之一,但是这只是提供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人们通常总是从负外部效应角度理解公共利益) 2.在负外部效应矫治(通常称之为“内部化”)中必须澄清的错误观念:A认为人们完全不应该给他人制造负外部效应,即建立一个零外部效应的社会。正确的理念是我们应该使负外部效应保持在社会最优水平;B一旦谁制造了负外部效应,谁就应该负责。正确的理念是我们应当意识到在许多场合负外部效应是相互的。 二.科斯定理 1.掌握科斯定理的预备知识之一:产权(Property rights) (1)产权是一项在没有自由自愿契约的情形下产权所有者有权单方面决定做什么的权利。不过中国人在理解产权时习惯于把它理解成关于某个资产、事物、资源的权利,其实它只是关于在某种情形下人们有没有权利做某件事的权力。 (2)产权的配置与社会惯例、法律有关,而且经常随时间而改变。 2.一个例子:设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收益相等,而且是常数;设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边际成本,即企业给邻居带来了损害,而且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均是随着企业产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无疑, q。 社会最优的产量水平由社会边际收益曲线与社会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所决定,该产量水平记为*

1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研究 一、外部性与网络外部性 公认的最早论述外部性问题的是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第四篇中提出了“外部经济”这一术语。其外部经济概念是指经济中外在于企业的因素变化对企业的有利影响,如知识增加、技术进步等导致单个企业的成本下降等。这种影响对产业是内在的,但对企业是外在的。庇古继承了“外部经济”的提法,补充了“外部不经济”概念,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外部性理论。 所谓网络外部性,其主流的观点倾向于从市场主体中的消费者层面来认识网络外部性。这种观点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当一种产品对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可兼容产品的用户增加而增大时,就出现了网络外部性。也就是说,由于用户数量的增加,在网络外部性的作用下,原有的用户免费得到了产品中所蕴涵的新增价值而无需为这一部分价值提供相应的补偿(因此它属于外部性的一个特例)。主流的网络外部性文献,用网络外部性特指一种正的消费外部性,通常也称为网络效应或需求方规模经济。网络外部性是以计算机通信、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产业的重要特征。 如今,网络经济学文献中的“网络”概念,不但包括具体的、有物理形态的网络,如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铁路、航空等“有形网络”(physical network);也包括抽象的“虚拟网络”或“无形网络”(virtual networks),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组成的系统、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组成的网络、服务等等。无论是有形网络,还是无形网络,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特征:当消费者通过购买特定产品或服务加入某一网络时,他所获得的效用依赖于同一网络中使用同样产品或服务的人数。这种在特定消费行为方面的“互存性”(independency),被称为“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ies)。 网络外部性问题最先由罗尔夫斯((J.Rohlfs, 1974)进行系统研究,他发现“一个用户从通信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随着加入这一系统的人数增加而增加”。1985年,卡茨和夏皮罗(Katz, M. and Shapiro, C, 1985)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了“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一文,对其较为正式的定义为:随着使用同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的变化,每个用户从消费此产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效用的变化。 法雷尔和沙劳纳(J. Farrell and C.Snlone,1986)主要分析网络外部性对技术选择的影响,发现如果企业具备完全信息,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不会影响技术进步,市场均衡结果与社会最优一致;如果信息是不完全的,则可能企业都采用旧的低劣技术,非社会最优的技术。夏皮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Microsoft-Word-文档

第三章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的类型 外部性的理论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外部性的定义,了解外部性的类型。 2.能够图解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掌握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教学重点与难点:帕累托最优定价,科斯条件下的庇古税。 第一节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定义 图解外部性 一、外部性的定义 1.外部性的定义:英国经济学Marshall,A.提出来的概念。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其它经济主体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形式或市场机制反映出来。换句话说:外部性是指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的现象。 2.图解外部性

第二节外部性的类型 外部性的分类 外部性的特征 外部性的测度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外部性的分类 1. 按有无产权划分 公共外部性 私人外部性 2.按影响方向划分 正的外部性(外部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的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行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3.按影响途径划分 ?金钱的(市场的)外部经济 例:(1)鞋的需求量增加会导致皮革价格上升,影响皮包消费者的利益,但会刺激皮包制造商改造工艺,集约生产,提高皮革的利用效率。 (2)铁路开通与马车运输废业 (3)火车提速与飞机乘客减少的关系 特点:通过市场来实现: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技术的外部经济 概念的缘由:Pigou,A.C.

例:(1)渔场过量捕捞的例子 (2)某一工厂处理废气的技术水平于洗衣价格 4)可转移的外部性 二、外部性特征 1.外部性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经济活动对他人的影响并不反映在市场机制的运行过程中,而是在市场运行机制之外。市场机制的基本特征是,如果经济主体的活动引起了其他经济主体收益的增减变化,这一经济主体必须以价格形式向对方索要或支付货币。如果发生了外部性,那么就不会有表现为价格形式的货币支付。因此,外部性发生于市场运行机制之外。 2.外部性产生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 3.外部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 4.外部性具有某种强制性。外部性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溢出效应,在受影响者看来,这种溢出效应不是自愿接受的,而是由对方强加的。例如,某工厂造成的空气污染,使附近居民因呼吸有害的空气而损害身体。 5. 外部性不可能完全消除 6.负外部性的存在首先引起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差异 三、外部性的测度(清华大学31页) 1)外部费用 2)私人费用 3)社会费用 4)环境费用 5)边际费用 6)边际私人成本 7)边际社会成本 8)边际成本递增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四、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1.外部不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从社会的观点来看:企业核算成本时,应考虑生产的所有费用,包括私人费用和外部费用。 从企业角度来看:只将私人费用纳入成本核算。 从企业角度讲要求的最佳产量大于社会考虑的该厂最佳产量。其差值代表了该企业的“过剩”产量。 2.外部经济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此时,存在外部收益,社会费用低于私人费用。该企的最佳产出低于社会

外部性习题及答案

第10章外部性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性 2、正外部性 3、负外部性 4、社会成本 5、外部性内在化 6、科斯定理 7、交易成本 二、正误题(请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 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 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7.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8.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清洁空气的评价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会不在餐馆吸烟。 9.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10.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1. 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12. 外部经济有利于资源配置。 13. 科斯主张用产权明晰化的办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三、单项选择题 1. 外部性是: a. 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 归市场上卖者的成本 c. 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d. 对企业顾问支付的报酬

2. 负外部性引起 a.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低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c.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3.正外部性引起 a. 一种物品的社会成本曲线高于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 b.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高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c. 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曲线低于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 d. 以上各项都不是。 4. (没有内在化的)负外部性引起 a. 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 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最。 c. 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 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5. (没有内在化的)正外部性引起 a. 最优数量大于均衡数量。 b. 均衡数量大于最优数最。 c. 均衡数量等于最优数量。 d. 均衡数量大于或小于最优数量。 6.为了使负外部性内在化,适当的公共政策的反应将是 a.禁止所有引起负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b.政府控制引起外部性的物品的生产。 c.补贴这种物品。 d.对这种物品征税。 7.当一个人在一个拥挤的城区买了一辆汽车时,这就引起了 a.有效率的市场结果。 b.技术溢出效应。 c.正外部性。 d.负外部性。 8.根据科斯定理,在以下哪种情况下私人双方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 a.受影响的各方在谈判中有相等的权利。 b.受外部性影响的一方有不受影响的初始产权。 c.没有交易成本。

外部性理论

第一节外部性理论 1、含义:外部性(Externality)是指在缺乏任何相关交易的情况下,一方所承受的、由另一方所导致的后果。用效用函数表示为:U A =U A (X1 ,X2 ,X3 ,X4…… ;Y )。其中X i (I=1,2,3 ……,n) 表示 A 的行为,Y 表示除A 以外的所有其他个体的行为。其经济学含义是:一个人的效用除由其自身决定外,还受他人行为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不能由其自身控制的。换言之,一个人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2、分类: 1)外部成本: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蒙受损失而前者未补偿后者,就称为外部成本,或负的外部经济; (2)外部收益:如果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益而前者无法向后者收费,就称为外部收益,或正的外部经济。 3、外部性理论的渊源及演进 (1)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马歇尔在1890 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大致内容是:一个厂商的生产成本既取决于该工业的规模,也取决于各个厂商本身的规模。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马歇尔直接使用了外部经济的概念,为正确分析外部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2)庇古的观点:庇古1920 年出版的《价值与财富》一书中论述了外部性,认为“ 外部性造成了私人边际产品与社会边际产品的之间的不一致”,并认为经济学家有责任解决这一问题。在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方面,庇古从“ 公共产品” 问题入手,分析了厂商生产过程中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问题,认为两种成本的差异构成了外部性,从而提出了征收“ 庇古税” 作为治理外部性的方法,所以经济学上把征收“ 庇古税” 以治理外部性的经济手段叫庇古手段。 (3)奈特的观点:奈特在1924年发表的《社会成本解释中的一些错误》的论文,对庇古外部性成本的计算提出了异议。奈特认为,庇古在平均成本计算时没有把土地的费用计算在内,而只是把可变生产要素的成本计算在内,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其观点是:由于土地是私有的,只有将地租计算在平均成本之内才能得出最优的产量。此外,对于“外部不经济”产生的原因奈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外部不经济”源于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则“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可见,奈特已注意到了“外部不经济”产生的产权原因,开辟了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新方向。 (4)科斯的外部性理论:1960 年科斯发表了题为《社会成本问题》的论文,与庇古等人所持观点不同,科斯认为外部性的产生并非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因此,有效产权制度的确立和实施可解决外部性问题。同时他认为庇古在对外部经济进行治理时只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一方进行限制是不对的,相反,双方都应当承担责任,只对一方进行限制,不利于该厂商的经营。科斯将外部性与产权以及制度变迁联系起来,将外部性引入制度分析之中,使人们对外部性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科斯的主要理论建立在较强的假定前提之下,而这些条件在现实中难以满足,使其理论难以成为政策依据。尽管如此,他提出的通过确立产权以消除外部性的思想对于解决环境问题仍具重要意义。 (5)米德的观点:1962 年米德发表了《竞争状态下的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全面分析了生产上的外部经济和不经济,他将外部经济产生的原因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无偿生产要素的作用。他以苹果园和养蜂场为例,认为苹果园面积的增加可以使养蜂场的蜂蜜的产量增加,但是养蜂场不必为蜂蜜的增加向苹果园支付费用。对这类外部性调整的方式有:(1)对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练习题+答案

第10章外部性 一、为每个关键术语选择一个定义 关键术语定义 -------------外部性1、认为如果私人各方面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达 成协议,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 命题 -------------正外部性2、在谈判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负外部性3、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不利影响时的情况-------------社会成本4、为引导私人决策考虑由负外部性造成的社会成本 而征收的一种税 -------------外部性内在化5、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矫正税6、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科斯定理7、私人成本和外部成本之和 -------------交易成本8、当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有有利影响时的情况 二、判断正误 -------------1、正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买者的外部利益,而负外部性是一种归市场上卖者的外部成本 -------------2、如果一个市场引起负外部性,社会成本曲线在供给曲线(私人成本曲线)之上-------------3、如果一个市场引起正外部性,社会价值曲线在需求曲线(私人价值曲线)之上-------------4、带来未被内在化的负外部性的市场产生的均衡数量小于最优数量 -------------5、如果市场引起负外部性,那么,矫正税就将使市场向更有效率的结果变动 -------------6、根据科斯定理,外部性总是要求政府为了使外部性内在化而进行干预 -------------7、为了使污染减少到某个目标量,如果每个污染企业都等量的减少其污染,这就是最有效率的 -------------8、当斯莫基熊说“只有你能防止森林火灾”时,社会是在努力用道德规范与社会惩罚把野营时用火相关的外部性内在化 -------------9、税收总使市场更无效率 -------------10、如果Bob对在餐馆吸烟的评价是10美元,而Sue对她吃饭时情节空气的评价是15美元,根据科斯定理,只有Sue拥有清洁空气的权利,Bob才不会在餐 馆吸烟 -------------11、如果交易成本大于受影响各方对外部性达成协议的潜在利益,就没有解决外部性的私人方法 -------------12、矫正税确定了污染的价格,而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确定了污染的量 -------------13、用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减少污染的好处是管制者不需要了解污染权的需求 -------------14、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喜欢给污染环境定价这个想法 -------------15、在任何一种既定的污染需求曲线下,管制者可以用矫正税或发放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达到同样的污染水平 三、单项选择 1、外部性是() A、归市场上买者的利益 B、归市场上卖者的利益 C、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无补偿的影响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将心圆周率09-03-24 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什么是外部性,举例说明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经济收藏分享回答回答(3) jiaying1025 2009-03-24 10:01:22 外部性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两种,所谓外部经济就是: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该人或者该企业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所谓外部不经济就是:某人或者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 关注经济的外部性 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

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萨氏定义:“当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效益时,外部经济效果便产生了;也就是说,成本或收益附加于他人身上,而产生这种影响的人并没有因此而付出代价或报酬;更为确切的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从定义中可以得到以下理解: 1.外部性是一种人为的活动 2.外部性应该是在某项活动的主要目的以外派生出来的影响 3.外部性包括对生态环境等与社会福利有关的一切生物或非生物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成产状态,使市场经济体制不能很好的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思路: 让外部性内部化,即通过制度安排经济主体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或社会成本,转为私人收益或私人成本,是技术上的外部性转为金钱上的外部性,在某种程度上强制实现原来并不存在的货币转让。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银行卡产业的外部性特征 在网络经济学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子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

负外部效应的解决方案

负外部效应的解决方案 篇一:外部效应案例及其解决方式 地沟油事件的外部效及其解决方式 新闻082刘鹏 一、外部效应概念 外部效应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指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影响他人的福祉,却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获得回报即某人或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报酬的现象。也可简单定义为未在价格中得到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即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P,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二、例子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 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三聚氰胺牛奶震惊国内外,以至于网友变出如上的 顺口溜聊以自慰。 这张图是一位消费者为了不让自己吃过的火锅成为不法商贩的地沟油,向吃过的火锅里倒墨汁。消费者已经对整个行业产生质疑,可见地沟油这种行为产生了负外部效应。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火锅、中餐等在加工食物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油。部分商家使用地沟油加上媒体的曝光放大,使这种商家节约成本的行为的外部效应扩大。对于我国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与外部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分析

某厂家所生产的不安全食品能够对另一企业的安全食品产生负面外部效应,由于该企业生产的食品不符合安全食用的标准或者是其质量低下,消费者购买食用后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消费者在接下来的购买中,将会因为之前购买无良厂家食品受到伤害的负面影响而使消费者有了一定的心理暗示致使导致消费者怀有对该类食品的不信任态度而减少或者避免了对该类食品的消费,这对生产同类食品但诚信经营的厂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减少了该类厂家的收益。再从另一方面来看,诚信经营的厂家由于正规经营而使消费者对该类产品产生足够的信赖感,正规厂家将会给该类行业带来正面的外部效应,促进同一食品行业的收益。这类情形可以从地沟油事件可以看出,由于不良商家为了使其产品兼具美味和廉价,使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遭受到了重大威胁,在事件曝光后,给中国的餐饮行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打击,人们对中国餐饮行业的不信任度增高。由于正规的厂商没有因为产生有益的外部效应而受惠,而那些不正规的无良厂家没有因为其产生外部危害而轻易付出代价或者承担责任,其结果是如果仅仅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生产伪劣食品的厂家其行为可以损害其他正规厂家,而无须考虑招致损害的机会成本,于此同时非正规厂家得到正规厂家带来的边际收益,正规厂家的情形则相反。价格机制的失灵即市场的失灵,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有许多无良的厂家前仆后继地藐视法律,生

分析高等教育的外部性

分析高等教育的外部性 几乎多有的人类活动都不可避免的伴有外部性,教育也不例外。教育被普遍认为都是具有“很大”“正外部性”的现象。卢卡斯认为,劳动者接受教育后,本人的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会提高,同时通过“潜移默化”,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率都会提高。但他并不因此获得额外的报酬,高等教育也是同一个性质的。高等教育外部性指的是高等教育服务的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或收益,而这种有利影响的接受者并未付出任何成本的现象。 高等教育的外部性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传递不通过价格机制,其接受者无需付出成本,其他受益者并不需要对高等教育的外部收益进行付费;第二个特征,在个人获得收益的同时,其他人也获得了收益。比如:教育程度的提高使我们的收入增加,增加的同时也会为国家交一些税,具有外溢性,这两种收益具有不可分割性。但它具有特殊性,它是高等教育外部性的极端表现。高等教育服务随着消费人数的增加而变得拥挤,它的效用虽然为全社会成员所共享,但是在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因此经济学家又称它为俱乐部产品,即如果学生不服学费就不能享受高等教育服务,具有排他性。第三个特征,引起他人效用的增加或者成本的减少。由于高等教育外部性的接受者无需付出成本,因此会使效用得到增加,其成本相对减少。 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税收收入。一般而言,教育水平较高的人其入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因其缴纳的税收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也是比较多。哈佛大学毕业的学子都是比较顶尖的人才,一般都是进入比较尖端的各行各业,其年收入也是一个很大数字,那么所证得税收也是比较高的。(2)增加社会内聚力,公共教育向受教育者灌输一种共同文化准则,这种准则可以低交易成本、缓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社会冲突。就比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就比较重视和平发展的观念,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一股力量。(3)减低犯罪率,改善社会治安状况。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法律意识较强,因此相对更少的选择犯罪。(4)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教育水平,特别是妇女的受教育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