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文章编号:0253-2468(2003)02-0285-04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

薛东峰1,罗 宏2,周 哲1 (1.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北京 100084;2.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摘要: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工业生态系统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等措施,达到构建可持续性工业园区、发展生态工业的目的.

关键词: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生态规划;工业生态链

Ecological planning of Nanhai eco -industrial park

XUE Dongfeng 1,LUO Hong 2,Z HOU Zhe 1

(Departmen t of Chemi cal En gin eerin g,Tsingh ua Uni versity,Bei jing 100084;

2.Chin 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 vi ron men tal Sciences)

Abstract :Ecological p lannin g of Nan hai eco -in du stri al park is based on the p rin ci ples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i nd ustrial ecology.It ai m at se t -ting u p a s ustain ab le ind us trial p ark and d evelopi ng eco -i nd ustry by the measures of th e ec ological plan nin g of landscape,the p lannin g of in -du stri al ecos ys te m,an d the plann ing of ecological managemen t.

K ey words :Nan hai;eco -ind us trial p ark;ecological plann ing;in du stri al ecological c hai n 收稿日期:2002-02-19;修订日期:2002-08-24作者简介:薛东峰(1971)),男,博士

生态工业园区(Eco -Industrial Parks,EIPs)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1~3].它是生态工业的重要的实践形式,同时也是工业园区的高级形式[4,5].生态工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 原则,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物和废物的交换、能量和废水的逐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是世界范围内工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国外许多国家在这一领域已开展了研究与实践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果[6],我国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努力和尝试.

广东南海生态工业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全新规划型的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已完成5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暨华南环保科技产业园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6.根据选址论证,该园区将建在南海市丹灶镇中心城区的西北部.园区包括环保科技产业园区(核心区)和虚拟生态工业园区(虚拟区).环保科技产业园区规划范围6167km 2,其中一期2163km 2.环保科技产业园规划方案遵循用地红线走向布置园区道路,以保证产业园用地尽可能完整.园区划分为产业区、管理区、居住区等3个功能区.园区主导产业定位为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包括环境科技咨询服务、环保设备与材料制造、绿色产品生产、资源再生等4个主导产业群落.虚拟生态工业园区企业主要是南海市现有支柱产业铝型材、陶瓷、塑料加工等远程企业.

园区生态规划是南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中的关键部分,包括园区景观生态规划、工业生态系统规划和园区生态管理规划等三部分.本文对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进行探讨.

1 景观生态规划

根据南海工业园的区总体产业布局,园区将形成1个核心轴线、2个景观生态走廊、3个景观节点、4个绿化组团方式的景观生态系统结构.

1个核心轴线:以园区管理中心和环境科技咨询产业为基础的中间组团,构成了园区的核心轴线.该核心轴线优先建设与发展,体现出制度管理和科学技术对园区发展的提升作用.根据产业性质,该轴线规划建设在

第23卷第2期

2003年3月环 境 科 学 学 报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Vol.23,No.2

M ar.,2003

园区中心地带,建筑以写字楼为主,是园区中央景观轴线和生态建设的轴向.园区生产企业逐渐向核心轴线两侧渗透.

2个景观生态走廊:首先,服从于环境科技产业属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园区核心轴线周围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和建设,依托自然山体和现有水域,保留原有自然植被系统,构筑人工带状河流,模拟、强化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中央绿化广场,铺设步行道路.其次,沿园区高压线路走向,建设防护绿化带,构成园区的第2条景观生态走廊.园区绿化主要是依托自然山体背景,并构成/园中有绿,绿中有园0的特色景观.

3个景观节点:在两条景观生态走廊的交汇处(中央绿化广场中心)、园区管理中心核心、园区北部生态公园等处分别建设景观节点,作为景观轴线的丰富内容和园区景观生态的亮点出现.

4个绿化组团:依据环保设备与材料生产区、绿色产品生产区、资源再生生产区、居住区的实际,构筑不同服务功能的景观生态系统,形成园区的4个风格各异的绿化组团.

通过上述景观轴线、景观走廊、景观节点和景观组团的组合设计,优化了原有的景观要素组合,引入新的组分,构建了新的景观生态格局,增强了景观的异质性和稳定性,从而创造出一个高效、和谐的园区人工-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2 工业生态系统规划

南海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环保市场需求巨大,并具有环保产业发展的人力、技术和产业优势,发展环保产业是切实可行的.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当地资源和能源相对紧张,南海的资源再生和综合利用产业已有较好的传统和基础,具备引入分解者类型的企业、构建工业生态链的有利条件.

211 工业生态系统结构规划

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结构包括成员构成与分类、系统集成、非物质化和园区工业生态链网设计等四部分(见图1).在系统集成中,以废物减量化、再循环利用和废物资源化为指导原则,通过成员内和成员间的物质集成和废水系统、能量系统、信息系统的集成以及园区产业的非物质化方向发展,达到园区内物质和能量最大程度的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小影响,向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方向发展.

图1 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结构规划示意图Fi g.1 The structure planning of indus trial ecos ystem

生态工业园区系统规划

成员构成园区工业生态链网设计非物质化

科技

研术

开服

发务系统集成废水集成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信息交换 园区结合主导产业定位和当地产业现

状,规划了5个行业的12个企业关键项目,生产14

大类产品,包括环境科技咨询服务基础能力建设,

净水剂,活性炭,环保仪器设备(含饮用水深度净化设备,机动车尾气净化装置和自动监测仪器),绿色板材,绿色胶粘剂,溴化锂制冷剂,可降解塑料,塑料添加剂,合成纤维,五金加工,陶瓷吸声材料等,加上虚拟区现有的7个企业,规划以这19家企业

作为园区工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员.园区工业生

态系统将以这19个企业为基础,依据市场机制进

行绿色招商,从而得到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生态工业的成员和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即资源生产(生产者)、加工生产(消费者)和还原生产(分解者),它们共同组成工业生态链和工业生态网络.资源生产企业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主要承担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和永续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以可更新资源逐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为目标,为工业生产提供初级原料和能源;加工生产企业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以生产过程无浪费、无污染为目标,将资源生产企业提供的初级资源加工成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工业品;还原生产企业则将各种副产物再资源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加工转化为新的工业品.园区依据工业生态链形成的特点,将上述19个企业按照所处的建设位置不同划分为核心区和虚拟区两个层次,按照在整个工业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将核心区12家企业划分为5个生产者、3个消费者、1个补链消费者和3个分解者.

286环 境 科 学 学 报23卷

212 工业生态链网规划园区的工业生态系统包括了设备加工、塑料生产、建筑陶瓷、铝型材和绿色板材等5大行业.根据上下游关系、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以及环境友好的要求,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附属企业组成5个相对独立、相互共生的工业生态群落,通过共同产品、水或能量的关联,构成多种物质能量链接的生态链网络,图2给出了园区总体工业生态链网的规划示意图

.

图2 园区总体工业生态链网规划示意图

Fig.2 The planni ng of indus trial ec ological chai ns

在生态链的构建中,首先根据园区的核心产业定位,确定环保科研服务公司、环保仪器仪表厂、可降解塑料厂、绿色板材加工厂和溴化锂生产厂为核心企业.通过对核心企业进行分析,规划出如下的供园区建设参考的9条工业生态链(其中三条为闭合生态链):1环保仪器仪表在制造中和消费后产生废旧金属,与计算机厂的废旧金属合并回收,经重新加工成零部件,返回仪器仪表厂使用.o环保仪器仪表在制造中和消费后产生的废旧聚苯乙烯塑料,与降解塑料厂的废塑料合并,供应绿色胶合剂、活性炭和化学添加剂的生产,可分别供给板材加工厂、废水处理厂和塑料厂使用.?废塑料作为降解塑料厂和合成纤维厂的原料,进行物质的闭路循环;?绿色板材厂的树皮等废弃物生产胶合剂返回板材加工使用,木屑等废物用来生产活性炭,应用到废水处理厂.?活性炭生产中产生的废硫酸可与铝型材厂产生的铝渣生产硫酸铝型净水剂,应用到园区的废水处理厂.?园区废水经处理可再用于环保仪器制造的清洗,然后可用作陶瓷生产的磨石用水.?溴化锂生产厂生产的溴化锂可应用于空调中,采用集中供热提供的热量进行制冷,在园区内为新型空调器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à线路板厂生产的线路板产品可供计算机厂和仪器仪表厂使用,其废水经分类处理回收,再用于其它用水单元.á将园内企业的不可回收的废塑料、废木材(经多次回收利用已无法再用或材料已受污染无回用价值)进行焚烧,回收热量,进行集中供热,满足活性炭、板材和塑料等厂家生产的用能需要.以上工业生态链都能利用园区企业产生的副产物和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进行生产,较好地体现出工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有效利用的理念.

在整个园区的工业生态链网总图中,包含有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货币流.物质流主要是建立核心企业,与以其副产物为原料的附属企业和资源再生企业共同构成的工业生态群落,并通过不同群落间的物质联系将整个园区联为具有多样性的生态链网;能量流主要是园区内绿色板材厂和可降解塑料厂产生的可燃废弃物,用于集中供热系统,满足园区板材、活性炭、塑料、合成纤维、胶粘剂等产品生产的热量需求,这是有效的287

2期

薛东峰等:南海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则

288环境科学学报23卷

能量循环使用;信息流主要体现环保科研服务中心对园区企业的技术信息,它对园区企业的技术引进、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工业生态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货币流主要体现在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投资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园区内的12个企业的生态工业建设固定投资虽然较大,但每年从原料和能源节省、废物处理成本降低和副产物再利用等多方面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经济上是可行的.

从图2上可以看出,南海园区规划了5个相对独立而互相共生的生态工业群落,它们相互通过物质和能量流动连接,体现了系统横向耦合的特点;工业生态链中有三条闭合链条,产生的废弃物经加工后返回系统循环使用,表现出物质的纵向闭合特征;园区内的废弃物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降低废物排放,同时能吸收消化当地乃至华南的塑料废物、废旧五金等,体现了区域整合性;园区还通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生活污水共混处理,经处理达标的废水用于园区内外的绿化和灌溉,体现了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

塑料生产的废弃物能够和仪器仪表厂的废聚苯乙烯合并处理,并且能从三个渠道进行再利用;板材加工产生的废料可以从活性炭生产、胶合剂制造和回收能量等多方面利用;活性炭可以从废塑料、木屑和造纸产生的废木素三个渠道进行生产;活性炭和硫酸铝净水剂均可用于废水处理.这些生态链相互交织,结构复杂,很好的体现了工业生态系统的多链条特征,构成开环和闭合循环共存的复杂的生态链网,能有效地提高工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弹性.另外,这些企业能够消化园区外塑料、板材和金属加工的废弃物,作为园区工业生态链的弹性补充.

3生态管理规划

园区生态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园区、企业和产品不同层次的生态管理框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树立园区的生态形象,为工业生态系统的持续运转提供基础保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管理规划按照分区、分类进行管理,按照各类管理对象分别实施不同的管理对策.

园区生态管理包括:建立绿色管理机制,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园区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实施APELL计划与生态公告计划,建立废物交换系统等.

企业生态管理包括: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企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行清洁生产,引入环境会计与环境审计等.

产品生态管理包括:产品生命周期评价,产品生态设计,产品环境标志认证等.

4结论

生态工业园区的生态规划必须以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园区的景观生态规划、工业生态系统结构规划、工业生态链规划和生态管理规划等措施来构建可持续性工业园区,特别是通过集成(物质集成、能量集成、信息集成)技术和工业生态链规划,将园区的各种原料、产品、副产物乃至所排放的废物,利用其物理、化学成分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地组成一个结构与功能协调的共生网络系统,提高物质、能源利用率,减少废物排放,发展生态工业.

*参加此项工作的还有王金南、吴舜泽等.

参考文献:

[1]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J].世界环境,2000,(3):6)12

[2]段宁.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J].环境科学研究,2001,14(6):1)4

[3]苏伦.埃尔克曼著(徐兴元译).工业生态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4]罗宏.国外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J].环境导报,2001,(1):48~50

[5]Uni ted Nati 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The Envi ronmental Manage ment of Indus trial Es tates,1997

[6]邓南圣,吴峰.国外生态工业园研究概况[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1,1(4):24~27

(完整版)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

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 2020-07-05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规划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一、【规划背景】 1.1 规划范围 漯河市工业园区位于漯河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1.2 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交通优势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实施方案

四川省阆中市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千佛岩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 规 实 施 方 案

四川省阆中市鴻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千佛岩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实施方案 规划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新的生活、生产、休闲方式。为了加快本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根据阆中市裕华镇千佛岩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本公司通过多方论证,援引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对千佛岩村整体进行高水准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让本地区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技术,生态旅游环境等各个方面得到高速发展,让千佛岩村建设成为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旅游休闲,集居新村,老年颐养,特色墓园为一体的精品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园。使本村村民生活和就业方式得到根本改善和快速提高。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地区在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独具特色的现代新型农村,将为本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一、本地区概况: 区域面积1060公顷,耕地面积2526亩,现有村民1307人,村公路9.8公里,水域面积60多亩,距阆中古城7公里,紧邻裕华镇,东接江南办事处,西邻飞凤镇,阆—升公路横贯东西,黄白大道(千

年古驿道)纵穿南北,北依千年道观(举仙观)和千佛神岩---好一个仙人安息场所,交通极为便利,地形为西高东低盆地,盆地内地势开阔,依山傍水,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是现代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绝佳基地,良好的植被又是一个天然氧吧配上60多亩水域,很好的一个休闲,度假,养老之所。 二、规划概要: 整合本地区土地资源,对原有田、旱地、林地、荒坡、水库、公路等进行优化整合、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建成以现代生态农牧业生产为主、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老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 三、土地整理:(2011--2012年实施) (一)、针对土地现状进行整体划块,开渠,整平,便道硬化。 1、开挖主排水渠3000米,宽4.5米,深3米,需挖土40500立方米(已经实施)。 2、平整土地1100亩,767000平方米(已经实施)。 3、开挖支排水渠26000米,宽1米,深1米,需挖土26000多立方米(已经实施)。 4、埋设直径600毫米过路涵管750米并回填平整,达到运输要求(已经实施)。

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doc

1.概述 1.1项目特点 沙湾县为了带动经济增长、串联提升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实现本地资源转换、带动城乡发展、促进人民收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设立沙湾县工业园区,结合沙湾县县委、县政府对园区建设新的定位要求及园区发展需要,园区管委会于2007年编制了《沙湾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07-2020)》以导控园区的建设发展,2011年又对园区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多年的开发,园区内部已入驻了多家企业,路网骨架逐渐展开,园区发展形势良好。 工业固体废物是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排入环境的各种废渣、污泥、收集的粉尘等。工业固体废物如果没有严格按环保标准要求安全处理处置,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会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园区未配置工业废物处置场所,企业在投产后所产生的工业废物无法得到有效合理地处置,如若工业废物无序堆放,对园区的环境将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考虑到园区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需配套建设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对相关企业的工业固废进行科学的处置,否则会存在对环境的威胁。 目前各工厂所产生固体废弃物没有统一的管理,由各工厂公司自行各处堆放,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园区内固废种类比较单一,基本上为干燥性固体废物,含水量极少,不含有毒物质,亦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有害气体,但在其暂时无法综合利用的情况下,必须采用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理,因此,沙湾工业园哈拉干德区工业固废处置中心(填埋场)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 本项目近期设计期限为2019-2028年,本项目服务期初处理固废量为600吨/年,至服务期末达到6.12万吨/年,本期渣场的总库容为12万m3,本期服务年限约为10年。远期预留场地约为15000 m2,总库容为24万m3。

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进展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2009-04-13 字体大小:小中大 一、建设进展 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自2003年国家启动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会同省外经贸、科技等部门认真做好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一是鼓励发动有条件的开发区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二是结合我省实际,注重分类指导,2004年8月印发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审批、命名和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去年3月又参照国家做法,会同省外经贸厅和科技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同时制定了《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要求,规范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程序和方法。三是加强对开发区创建工作的指导,帮助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全省各级环保部门和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响应,努力实践,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技术核查和现场考核,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仅3家,无锡新区已于今年1月通过了国家三部门的考核验收,即将被命名;5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我省命名和批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常州钟楼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于2007年9月被正式命名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20家开发区被批准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工厂或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物质循环方式,使上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成为下游生产过程的原料,寻求物质闭环循环、能力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从根本上减轻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开发区是我省工业企业主要聚集地,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对提升全省环保水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我们将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促使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工作,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引导开发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探索实践低碳经济,积极构建生态产业链和废物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污染治理能力;制定扶持政策,推广关键适用技术,提升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一是鼓励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参与创建。我们将会同省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支持和指导各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积极参与创建,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我们将注重丰富创建园区的类型,特别鼓励行业类和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参与创建。

江苏省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

关于深入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08-05-08 苏环科〔2008〕11号 各省辖市环保局、外经贸局、科技局,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提高开发区生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根据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51号)和《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的精神,在已有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类开发区的实际,现就深入开展我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成立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科技处,成员由省环保厅科技处、外经贸厅开发区处和科技厅高新处工作人员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协调工作,以及推进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工作;办公室负责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省环保厅、外经贸厅和科技厅鼓励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所有创建生态市(县)的地区,其辖区内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均应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其它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也应积极开展创建。今年,未开展创建工作的省辖市至少有一家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 具体创建要求及程序,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按《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执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建按《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三、各级环保、外经贸、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和协调。积极引导所在辖区内开发区走生态化改造之路,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支持和优惠政策;加强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日常监督和管理,高标准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四、各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应坚持“积极、规范、有序”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指导,建立企业间的共生组合和产业链,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市场机制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和服务等运作模式。 附件: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环保厅江苏省外经贸厅江苏省科技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江苏省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 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 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因此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另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 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其中: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

1.5%),可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它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 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 ,建城的地点就在当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 概述 以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社会调控为保障,以政策为引导,科技驱动,应用生态系统的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工模拟本地区的顶极生态系统,选择多种在生态上和经济上都有优势的生物,采用一套套生态农艺流程,按食物链关系和其他生态关系将这些物种的裁培、饲养和养殖组成一条条生产线,并将这些生产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多层次地配置到农业生态系统中去,使之既获得持续最大(或最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又获得一个良好的、协调的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规划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 ◆物质循环、多级利用的原则◆扩大绿色植被原则◆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原则◆实现“三大效益”原则 服务内容 ◆园区和产业规划 整合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要素,以前瞻的眼光、科学的理论、客观的实践和详实的数据,对产业项目作宏观的、方向性的计划、筹划和谋划。主要包括产业园区的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概念规划、总体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详细规划。 ◆区域和产业研究 围绕环境、区位、资源、政策等因素对项目进行客观、科学、全方位的论证,从多方位多角度支持项目的开发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区域竞争力研究、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发策略研究、产业定位研究及产业市场研究。 ◆园区的经营管理系统 围绕园区运营目标,在园区的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现代高效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提升园区的运营水平,提高园区运营效益。主要服务内容包括开发建设模式研究设计、投入产出预警体系研究设计、管理模式与运营组织系统设计、工作绩效与激励机制设计、产业园区规划的大致框架。 ◆园区招商引资系统 一方面确定投资融资模式,加速园区的开发建设;另一方面确定目标客户群,制订合适的诱导方案,运用高效的策略,吸纳企业商家进驻经营。主要内容包括投资融资策划、招商政策策划、招商策略策划、主题招商策划及招商活动筹划。 我们的优势 ◆专业、强大执行力的团队 ◆深厚的行业研究实力 ◆丰富的园区规划经验 ◆雄厚的企业、人脉资源 ◆完善的服务管理和支撑体系 典型案例 ◆某国内知名央企北京农业生态谷园区产业规划 2009年,该央企在北京房山区征地17200.6亩,准备将其打造为集作物种植、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生态旅游、贸易等为一体的农业生态园区。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和高水平的推进园区建设,该央企在北京举行北京农业生态谷园

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

案例解析:生态工业园的系统规划 生态工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的建设,而直到90年代生态工业园的理论研究才逐渐发展起来。通过跨部门的合作,利用现代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成为个工业地产环境保护的新理念。 生态工业园(Eco-Iindusstrial Park)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使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成为另一个企业的原料或能源,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寻求物质闭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日照生态工业园 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依托,以生态工业为设计手段,构建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产业网络体系,完善产业链,建立园区内企业在能源、物质、基础设施和信息等方面的循环利用和共享机制,实现废物最小化排放,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实现开发区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双赢,园区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根据日照经济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发展目标及其经济和生态产业特点,产业园划分为生态旅游休闲景观功能区、生态工业功能区、绿色商业物流功能区、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4大功能区和13个亚区,各功能区之间分工明确,而内在又相互依赖、关联,形成统一的符合生态系统。 图1:日照生态工业园功能区划图 生态工业功能区由东部纵向生态工业带、中部纵向生态工业带、北部横向生态工业带和西南部生态工业片等亚区所组成,是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也是支撑日照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源。 现代物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电通讯业和批发、零售贸易业等行业,门类众多,由东部滨海港口枢纽区、刘家寨物流中心、奎南商业服务功能区、东北旧城商业服务功能区所构成,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生态工业园能否高效快速运行。 绿色管理与居住功能区包括中心管理功能区、核心绿色居住功能区、东部旧城居住功能区、刘家寨居住功能区,在开发区发展中具有行政管理信息传递、居住休闲等功能,在一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浙江省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合理、扎实有效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背景与现实基础 (一)发展背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根本消除,国家不断深化区域发展战略,我省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成为推动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战略功能、提升国际经济地位的重要载体。 1.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空间。当前,我省已进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的发展阶段,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既要破解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等老问题,更要深入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新领域。同时,按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省将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类经济功能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科技、人才集聚的优势,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空间布局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优化区域开发格局需要新抓手。新型城市化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动力。在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的基础上,增强杭、甬、温都市圈和浙中城市群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中心镇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土地资源、深水岸线、交通区位等组合优势,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规模较大开发区等各类经济功能区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推动都市圈建设,优化区域开发格局。3.培育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需要新平台。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相对偏少,急需通过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生物产业、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海洋新兴、核电关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为此,需要建设一批产业集聚区,推进有序、高效、集约开发,为我省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和培育提供空间载体。 (二)发展基础。全省三大产业带规划实施以来,形成了一批重点开发区块,为产业集聚区选址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重点开发区块主要位于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等我省生产力布局的三大主轴线上,接近中心城市或现有经济开发区,区位条件优越,在全省经济发展与城乡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我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与重点区。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说明

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第一节生态农业园概述 一、国外生态农业园的发展概况 二、生态农业园的类型 (一)多元综合型 (二)科技示园 (三)人文景观型 (四)休闲度假型 (五)生态旅游型 三、生态农业园的功能 (一)经济功能 (二)社会功能 (三)生态功能 第二节生态农业园的规划 一、农业园的规划原则 (一)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二)主题突出,协调创新 (三)服务城乡,发展高效农业 (四)借助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五)以人为本,人景交融 (六)效益兼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手法 (一)艺术表达遵循科技原理 (二)主观造景服从功能实用 (三)布局有序调控时空变化 (四)动态参与强化视觉愉悦 (五)心灵满足融进增知益智 (六)结构相融营造人景亲和 (七)创意美与自然美的和谐 (八)主题色彩体现农林氛围 (九)人文特征反映乡土特色 三、生态农业园的规划步骤 ⒈计划书阶段 ⒉基地调查研究阶段 ⒊资料分析研究阶段 ⒋方案编制阶段 ⒌形成成果文本和图件阶段 (一)园区选址 ⒈选址原则 ⒉选址条件评价

表13-2 生态农业园的选址条件评价 地理位置地理条件发展容发展资源 城郊,原有农业区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综合园区、园艺场、农业工厂、现代农场高科技生产设备,果菜工作场所,休闲,参观,科普,体验 城郊,原有农业区靠近自然风景区,农村资源好农业庄园,观光农园,农业公园参与,体验,休闲,渡假 城郊,农村地理条件变化多,山势起伏田园风光农作场,田园,摘采,体验 城郊,农村海拔较高,部分由森林游乐区衍生森林游乐区,森林浴,牧场,渡假村,生态教育,露营森林游乐区,瀑布,河川,林场,牧场,渡假村 城郊,农村有湖泊、水面,地势平缓观光休闲渔场水产养殖,捞捕,钓鱼,产品展受,海滨 城郊,农村农村历史人文,文化涵底蕴丰厚农村历史文化展示农村民宿,农村民俗,农村建筑 (二)布局形式 ⒈围合式 ⒉中心式 ⒊放射式 ⒋制高式 ⒌因地式 (三)生态园整体规划方案 ⒈生态园功能分区规划 ⑴分区原则 ⑵分区规划 ⒉生态园中其他规划 ⑴入口规划 ⑵园路规划 ⑶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⑷园区绿化设计 (四)农业产业的项目规划 ⒈农业项目设计原则 ⑴因地制宜 ⑵技术先进 ⑶品种优良 ⑷观赏价值高 ⑸充分利用资源 ⑹可操作性 ⑺经济可行性 ⑻可持续性 ⒉农业产业项目分区 ⑴农例如茶园、野生植物园、四季果蔬园、养菇场、草药场、稻田、花圃、植物苗圃等 ⑵林例如林场、森林游乐区等 ⑶牧例如养鸡场、养猪场等以畜牧经营为主的观赏牧场 ⑷渔例如养虾场、贝类养殖场、鳄鱼养殖场、渔港、名贵鱼类养殖场等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达州第二工业园区规划_工业园区规划方案参考范文

工业园区规划方案(一) 摘要目前,我国北方城市的经济急剧程度依然偏低,产业布局相对零散。作为内陆经济开发区的河南省漯河市,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建设集中化半独立式工业园区,遵循“项目导入服从于功能定位”的规划概念,对于完善城市工业布局,优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运用控制性详细规划手段对小城镇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宏观控制,有利于园区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规划仅设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 工业园区位于漯河 一、【规划背景】 1、规划范围 漯河市市铁东工业区漯周铁路以南,京珠高速路和黑河以西,其东南方是驻马店市,南邻,西临解放路。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 2、特殊的区位环境条件 漯河市是河南省中部的一个重要地区,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著名的双汇工业园就位于其西北方向。该工业园区位于市郊,园区两侧是南外环路和绕城漯界高速公路,漯阜铁路提速工程扩建,漯河东站就在园区旁边,使园区能通过燕山大道直达高速,通过铁路运输方便顺畅,提前进入中原陆路交通快速网,是源汇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点区域,是中外客商和有识之士投资创业的理想宝地。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具有很强的接受城市辐射能力。整个用地高差起伏不大,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沙澧两河交汇于境内,水资源丰富且水质良好;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属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的工业园区是漯河市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要之地这就决定了园区规划建设的现实性。该工业园区在形成一定规模后将成为中心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市域第二产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交通优势 该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交通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漯宝(丰)、漯阜(阳)铁路连接东西。京深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纵横交错,公路密度居全省之首。漯河市区内沙、澧河上已建成桥梁8座,新修和拓宽街道46条,绿化覆盖率达33%,是省级园林城市。市区建成国内一流的10万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网。 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农业园规划指南

1、如何根据土地面积大小定位生态农业园的开发方向? 手上已经拿到了一块地,而且大致确定了投资方向是生态农业园,那应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地域特征、生态资源、自然人文环境等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生态农业园的开发定位和方向,切忌盲目上马项目。 创行合一专家团队根据多年的生态休闲农业规划实践,大致总结出以下几类不同面积大小的生态农业园开发模式和方向,以供参考。 (1)1000亩左右的地块适宜升级为"乡村酒店" 1000亩甚至更小地块的项目很多都脱胎于"农家乐",由于地块面积小,基本上是以餐饮住宿为核心功能,其他项目都不利于摆布,此种类型的项目将来的方向就是升级为"乡村酒店",比如全国最早搞农家乐的是成都郫县,现在已经有了15个乡村酒店,乡村酒店是对应中端消费的。(2)3000亩左右的地块适宜开发成"休闲农庄" 这种类型的项目当前是最多的,3000亩左右的地块是当前各种类型的生态农业园中开发最普遍的规模,3000亩左右的地块一般都融合了山、水、田园的资源,能够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消费链,覆盖一、二、三次产业的全生产链,面向大众市场,休闲农庄是休闲农业的集中版和创造版,实现了慢生活、深体验。休闲农庄的国家标准也很快就要发布,政府也在大力引导。(3)5000亩以上的地块适宜开发成"度假庄园" 5000亩地的容纳量就更大了,能够承载的业态也就更丰富了,可以定位在高端化的"度假庄园",这一类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是符合国际概念达到国际一流水准的度假庄园。 2、如何利用现有土地扩展周边更多土地资源? 我们说,拿地靠产业。我们都非常清楚这样一个事实:一块理想的地皮,盯着它、想拿下它的人不在少数,如何能在这么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还在于要有一个切实可行、大有发展,能让政府方面看到亮点而且符合中央和地方政策的项目策划规划方案。 生态休闲农业园项目投资是基于两个要点:一是城市里面的"逆城市化消费需求",现在中国的大城市都太挤了太忙了太脏了(空气),城市里的人身心俱疲,大量的旅游、休闲、娱乐、体

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西部国际家居产业园项目建设初步设想与规划 成都娇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二0一0年六月

一、项目产业概述 家具产业是一个低能耗、低污染、上下游配套产业丰富、集群发展规模强大的人文生态朝阳产业,它具有就业面广、产业拉动作用强、综合配套产业利税率高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国内家具市场格局大调整,特别是家具制造业向集群式、规模化、自动化生产发展,家具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制造业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家具制造及其相关配套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 中国作为世界家具生产第一大国,拥有着近50000多家生产企业,从业人员达500多万人。在我国家具生产及其相关的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四川和东北地区,统计到2007年,我国家具产业产值约5000亿元,出口创汇232亿美元。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家具出口业务虽然受到很大的影响,但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引导下,2009年国内家具市场却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随着产品外销阻力加大,广东以外销为导向的家具企业开始着眼国内市场开拓,拓宽内销渠道,特别是广东实施产业布局和产业整合,在未来几年,一些低附加值的生产企业逐步外迁的政策,我国第一大家具生产大省的广东企业以开始从发达的沿海开发区转向内地转移。同时四川、浙江等地的家具企业,考虑到土地成本、物流成本的问题,也开始在国内具备地理优势的地区进行产业的布局。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其区域、交通等条件相对其他区域拥有着承接家具制造业转移的比较优势。从陕西的产业结构看,重工业、纺织工业、高科技产业、电子产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 编制说明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编制课题组 二零零七年九月

目录 1.概述 (1) 2.适用范围 (2) 3.指导原则 (2) 4.制订标准的依据和主要参考资料 (2) 5.编制指南的基本方法 (3) 6.技术路线及主要内容 (4) 7.指南实施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7) 8.指南实施建议 (7)

《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指南》编制说明 1.概述 生态工业思想的核心是将传统经济 “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模式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传统经济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最终导致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而生态工业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倡导人们建立一种“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新思维,发展生态工业代表了未来工业系统的发展方向。 生态工业园区是生态工业的主要实践形式。90年代,随着生态工业园区概念影响范围的扩展,以及公众清洁生产、绿色工业等意识的提高,生态工业园区的研究与实践在北美迅速展开,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尤以美国的研究最为活跃和系统。同一时期,毗邻美国的加拿大,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加拿大正在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已逾40个。欧洲的形势同北美洲一样,生态工业园区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在奥地利、瑞典、爱尔兰、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家迅速发展起来。亚洲也是对生态工业园关注较早的一个地区,包括中国在内的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等国家均在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2000年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及国际环保新思潮的影响下,我国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双赢”的一个重要举措。2001年8月底,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示范工程——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由国家环保总局授牌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步入一个发展阶段。继广西贵港之后,新疆、内蒙古、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广东、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分别开展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试点,试点不仅覆盖了制糖、造纸、化工、水泥、冶金等传统行业,同时也有电子、环保、汽车、生物化工等高科技行业。生态工业试点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工业途径,在更大的范围内全面推进生态工业积累了经验。到目前为止,国家环保总局已批复26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规划。其中行业类园区9个,覆盖了制糖、电解铝、造纸、盐化工、矿山开发、磷煤化工、钢铁、氧化铝和煤化工等行业;综合类园区1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国家级保税区1个,以及省级开发区7个;静脉产业类园区1个。 随着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现,人们对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的不断深入理解,加之我国“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要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商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

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范本31-109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产业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三章用地规划布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五章地块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引导XX工业园区的开发和建设,落实、 深化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建设要求,促进XX工业 园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XX城乡规划法》(XX08年)特此编制《XX工业园 区总体规划(XX1XX-XXXX)》(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编制内容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则)和规划说明书 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则)具有同等法律效 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 第三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XX城乡规划法》 2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与构建模式及存在问题 摘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及工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文章综述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并介绍了国内外工业园区的发展状况,重点指出我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及构建模式,并提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区的建设提供指导意义。 关键字: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构建模式;问题;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属于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弃物的传统模式,还没有形成从资源到产品再到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相同,也经历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模式和“先污染,后治理”的环境保护理念盛行的阶段,这种发展模式的后果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在经济发展初期已发挥到了极致,而现在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发展方式使得资源不断枯竭,环境不断被污染。 针对上述发展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生态工业园区正是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的契机发展起来的。生态工业园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我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工业园的最大区别是: 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1]。 2.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生态工业园区(EIP)是指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要求来规划和建设的产业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内, 企业成员之间可以通过副产物和废物交换, 物质、能量和水的逐级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享等手段来实现园区整体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