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1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1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1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1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题观察一棵植物课型新授课单元第一单元第二节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植物是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形,并尝试用科学语言描述。2能做科学绘画。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观察与记录中表现出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1植物是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1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形,并尝试用科学语言描述。教学准备

校园植物,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

熊大和熊二在森林里愉快地玩耍着,突然熊二发现了一朵很漂亮的花,他和熊大急忙地跑过去:这是什么花呢?这棵植物叫什么呢?熊大和熊二带着植物就去问吉吉国王,吉吉国王说:要知道

是什么植物,就得细心地观察才行。下面我们就和熊大熊二一起来观察植物。二教与学

(一)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

1教师出示菊花(有根茎叶),问:谁认识它?请知道的同学回答问题。

2请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它?

(二)探索:它是什么样的?

1将菊花放在讲台上请全班同学共同观察,先从整体上观察,让学生意识到菊花有根茎叶。

2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高度,茎的粗细以及叶子的数量,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植物的样子。

3画一棵植物

教师先重点指导画画的步骤,先画地面,再画茎,然后画根,最后画叶,学生跟着教师一起画。

(三)观察它的根,茎和叶

除了用眼看,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让学生说出观察结果。再请学生对自己画的植物进行修改,最后请学生进一步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2.观察一棵植物 【教材简析】 通过对第 1 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聚焦板块:学生将在教室内观察一棵植物。教师要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在观察时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等。 探索板块:学生需要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一棵植物,并对植物外形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能使用“根”、“茎”、“叶”等科学的语言。同时,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真实、客观地描述和记录植物,可以提高观察能力。 研讨板块: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穿插开展,一边观察一边研讨,也可以在全部观察活动结束后集中研讨,还可以分小组研讨后再集中讨论。学生会对植物的特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拓展板块:可以丰富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巩固科学观察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以观察、描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学生喜欢画画,但本节课是初次接触科学绘画。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诉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难点: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植物; 小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菊花1盆] 1.教师展示1盆菊花,放在展示台上。 提问:在座的小植物学家们,谁认识这种植物?(预设:菊花) 2.展示几幅菊花盛开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问:我对菊花不太了解,你们能告诉我你在哪里见到过菊花呢?你知道有关菊花的哪些小知识呢? 3.小结:原来你们知道这么多关于菊花的信息,真厉害!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观察它。 二、探索:观察一棵植物(预设20分钟) (一)整体观察植物 1.提问:你能看到菊花有哪些结构呢?(预设:叶、杆子……) 2.讲述:在科学上,我们将像杆子这样的结构称为“茎”,请跟我一起念。 3.提问:一棵菊花有茎和叶,还有什么?(预设:根) 4.提问:根在哪里?谁看到了呢?(预设:在土壤里面,现在看不到)

《水生植物》优秀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

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狗尾草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棵植物》教学设计 北京小学史文娜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第2课,是在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之后,开始学习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整体观察一棵植物;2.局部观察一棵植物的茎和叶;3.画一棵植物的简图。通过这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学生学习后面几节植物课奠定基础。教科书中观察的植物是秋季全国各地较为常见的菊花,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根、茎、叶三部分结构明显、单一的植物作为观察对象。 【学生分析】 经过第1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但是他们没有对一棵植物进行过具体的观察,因此他们很可能对植物的茎、叶存在错误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大多不会使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师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一训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一盆茉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板贴(科学词汇、茎、叶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填写懂维恩图;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知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区别和不同的生长情况;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相同与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记录本,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几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植物,有大树和小草。这些小草,大树都是生活在陆地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另外一类植物,却不是生活在陆地的,你们猜猜它会是生长在那里? (学生:水里) 对了,就是在水里,我们把这些生长在水里的植物称水生植物。(板书揭题:水生植物)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对于我们科学课是多么的重要,也通过观察了解了很多。今天,我们还是来通过观察来认识水生植物。 3.大家在河边、水池或者在电视上,都看到过很多的水生植物,有哪些水生植物?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金鱼藻和水葫芦 (1)我们现在就来观察水生植物,请同学们拿出水葫芦和金鱼藻以其他水生植物。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水生植物进行观察。 观察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在水槽中观察结束后,然后再拿出来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在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遇到了什么问题?观察是要注意纪律问题。 (2)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老师这里也有这么一个问题:水葫芦怎么能浮在水面上呢?(小组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水葫芦的葫芦里面不是实心的,是有很多空隙的,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2.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1)刚才我们观察了水生植物,同时也观察了水葫芦和金鱼藻,那么它们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1《我的植物朋友》公开课教学设计

习作1?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能够介绍清楚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学会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3.要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具体。 4.写作的时候,要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重点写这种植物的形样子、颜色、气味以及其他特性。 教学重点: 抓住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观察植物时,要动用所有的感官系统,多角度了解所观察的植物。 教学准备: 搜集要描写的和你喜爱的植物的图片或实物观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 师:同学们,世界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变得生机勃勃,如果没有植物,我们的地球将变得一片荒凉,所以,我们要爱护植物,珍惜植物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爱护植物呢?要爱护它,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它,认识它,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怎样做才能爱护它,才不会做错事伤害它。如果我们把自己了解和认识的植物写成文章,让看了文章的人也了解和认识它们,那么,我们就为环保和绿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来写植物的文章。《我的植物朋友》,抓住题眼(植物)(朋友)相机板书 2. 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朋友?植物包括什么?(出示植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富有激情的谈话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进而激发想了解植物的好奇心,再配以各种植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生自己展示喜欢的植物记录卡 1.课前收集整理好所观察植物的资料,做好观察工作,做一个观察记录卡,包括植物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和其他所了解的性状。 2.小组内介绍。 3.选出小组内介绍的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预习环节的延续,在老师的要求下,课前从多角度观察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卡,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写作方法指导: 1.写好植物的形态 抓住不同植物的特点,有目的地描写。如植物开花时的姿态、颜色、花期;植物叶子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变化。总之,要抓住所写的植物与其它植物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自然界的植物千差万别,只有抓住不同于别的植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才能将植物写生动。】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水生植物-基础课教案

教科版三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 《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设计者:萧山区第一实验小学小学杨素春【教材简析】 《水生植物》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的第四课。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相应的形态结构,这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多样性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开。教材设计学生在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后,主要对其中水葫芦和金鱼藻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等,然后利用维恩图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和不同,再比较陆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不同和相同之处,都指向生命体特征的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对科学观察有了一定地理解,已经认识了陆生植物,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学生对水生植物的认识较少,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感性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器材准备】 教师:相应的PPT

学生:浮萍、水花生、水葫芦、金鱼藻等常见水生植物、水槽、小刀、记录纸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周围有哪些水生植物。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不求做得最好,但求做得更好----做好自己想做的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在本课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在前面几课中学习的观察方法,再次走出教室,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这也是对本单元的整体回顾。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走出教室,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记录;2.交流观察过程中的新发现和研讨中遇到的新问题。走出教室,学生将运用在前几课中学习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观察、记录和认识校园里的植物的名称、特征、生长地点,发现室内观察之外的新信息,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存需要,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并强化共识,增强爱护植物、不伤害植物的意识。 【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运用感觉器官观察植物的方法,能够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大小、颜色、形状、薄厚、纹路等特点。学生也能够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用科学词汇描述出来。但是,由于本单元的学习学生的观察活动几乎都在室内进行,所观察的植物种类比较有限,也没有与植物的生存环境进行联系,因此本课教师将带领学生去校园里实地观察和认识植物,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汇报观察到的现象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2.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

观察一棵植物 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7日班级:一(16)班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由根茎叶组成。 2.能够使用多种方法观察植物。 3.养成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植物结构和生长条件。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8盆绿萝。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图:(Peppa pig) 今天咱们课堂来了一个好朋友,一起来看看它是谁呢? 生:小猪佩奇。 2、师:佩奇昨天去公园玩,看到了许多美丽景色,他都看到了什么呢? 分别出示三幅图,生观察并说出植物名称:菊花、狗尾草、柳树。生齐说出这三种植物。 师:小猪回家后发现家里多了一棵植物,让我们来看看吧!你认识它

吗? (二)新课呈现 1、师:这棵绿萝你在哪里见过? 生1:在家。生2:在桌子上(教室) 师:你仔细观察过它吗?今天咱们就来观察一棵植物—绿萝(板书)。 2、小组讨论(group work)整体感知 问题:绿萝由哪些部分组成? 生讨论并汇报。 答:根、茎、叶三部分。(板书并画出绿萝结构图) 师带领学生看绿萝的三部分,师生共读三部分结构。 3、仔细观察(group work) 问题:茎和叶有什么特点? 生先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例如:茎是直的、硬的;叶是光滑、桃心形、绿色。 生说出他所观察到的。 师评价并奖励表现好的学生。 4、小组讨论(group work) 问题:绿萝的根茎叶都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5、画出一棵植物(draw a picture) 师:刚刚老师已经在黑板上画出了一棵植物,你能向老师一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一棵植物吗?

一年级科学上册《观察叶》教案

观察叶 教学内容: 观察叶是科教版一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一般特征。本节是在学习了“我们知道的植物”和“观察一棵植物”的基础上学习观察植物的叶,涉及课本第7页到第10页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主要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对事物充满好奇,特别是乡村的孩子对植物有广泛的认识,应抓住这一特点进行对科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爱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叶,让学生知道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并鼓励描述其特征。 2引导学生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懂得保护植物。 3能够动手画一片叶和用叶做一副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 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让学生调查校园内的植物。 教师准备:课件、具备有老叶和嫩叶的盆栽。 课时: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出示几片常见而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子,让学生观察后

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树的叶。 2.追问“那你们是怎么样区分的,为什么这么快而又没有错呢?” 结论:因为每种叶都差不多,但和其他树叶长相不同。 3.再次追问“这些叶的长相哪里不同?” 4.提问:“这些叶的长相有相同的地方吗?” 教师提示:学生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会认即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做好准备。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在观察之前, 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2.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叶。可先学生让按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描述,让后教师在做介绍。 3.观察之后,回到教室。 4.教师出示一些特别的叶。(1)枫树叶-----像手掌;(2)银杏叶-----像一把扇子;(3)松树叶-----像一根针…… 6.“猜叶子”的游戏。教师学生描述叶,让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例(1)枫树叶-----像手掌;(2)银杏叶-----像一把扇子;(3)松树叶-----像一根针…… 总结,“我们之所以能猜对是什么叶子,是因为他们叶的一些特征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教师先出示一盆载,让学生观察盆栽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思考同是一种植物的叶为什么他们的长相不一样呢? 学生会观察到盆栽叶的颜色不同,教师可顺势对学生进行植物的叶和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并教导学生要爱护一草一木,不可践踏小草和采折树枝。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首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后画叶脉,最后

《观察水生植物》参考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 利用韦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

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狗尾草

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多见的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了解外形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学习小组合作记录,探索它们的生长秘密。 3、培养爱护水资源,心爱大自然中植物的优美情感。 活动准备: 多见的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PPT、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在大自然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你知道有哪些吗?(大树、小草等)刚才小朋友说的都是生长在陆地上的植物,你知道水里会生长植物吗?有哪些植物是生长在水里的呢?(幼儿回答)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些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认识多见的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幼儿看PPT,边看边说出它们的名字)这些都是生长在水里的植物,我们给它们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这些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都一样? 二、观察多见的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

1、师: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几种多见的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 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根、茎、叶分别长得怎样?先小组讨论一下,然后选一个小组长记录。 2、校对作业,让幼儿一一认识。(展示在白板上) 3、小结:这些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非常风趣,有的叶子很小很小,有的叶子很长很长,有的根像老爷爷的胡须,有的植物连茎都没有。 三、进一步探讨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的秘密并分类。 除了小朋友刚才发现的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还有秘密,小朋友想知道吗? 1、让幼儿观察植物长在水中的位置。 2、揭示水中植物的分类。 这些植物都生长在水中,它们有的叶片漂浮于水面,叫浮水植物。 有的全株沉没于水中,叫做沉水植物。有的植株的局部挺出水面,叫做挺水植物。 3、看图分类。 四、讨论水中植物与人、动物的关系,教育幼儿保持河塘纯洁。 小朋友今天了解了这么多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的秘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对我们人、动物有什么用处呢?(藕、莲子、菱角可以吃或做药;水草、水葫芦、浮萍是鱼、猪、鸭的食物;水葫芦可以净化水、睡莲、荷花可以美化环境等)假如河塘里没有这些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会怎样?怎样使这些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长得更好呢?(保持河塘纯洁、不往水中认垃圾、倒脏水等) 五、品尝幼儿园水生植物教案的果实。

三年级上册 水生植物教案

第四课水生植物 【教学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 【教学环境】 本班同学的教室里 【设计理念】 本课试图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实验、发现,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升兴趣参与进来,提高同学们的主动性,及时有效的掌握新知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培养同学们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让同学们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使他们对植物有更浓厚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安排的水生植物与前面所学的陆生植物相对应,从植物生存的不同环境展示不同的植物个体,体现植物的多样性。现存的各种水生显花植物,是由陆生植物再度退回水域的次生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认识水生植物。2.掌握典型水生植物的基本特点。3.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这一性质。 科学能力:掌握一定的实验能力与观察能力。 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努力探究,勇于发现新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水生植物,掌握它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这一性质。 【教学策略与方法】 借助欣赏图片,动手画图与亲手实验,让同学们有主观与客观的双项了解,掌握相应的知识。 【教学准备】 1.演示活动材料:幻灯片 2.小组活动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若干个水槽,若干小刀,若干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1.铺垫(3’) 师:同学们都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可缺少的东西,其中一种就是植物,那么同学们知道哪些植物呢? (生答后,教师把植物名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说了许多植物,这些植物是不是都生活在同样的地方的呢?

生:不是 师:那这些植物中有哪些是生活在水中的? (生答后,教师把水生植物留下,其它植物名擦去) 2.导入新课(5’)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找出了一些水生植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生植物。 板书课题:水生植物 师: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水生植物的图片,看看同学们能不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放幻灯片) 师:看完了图片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可说说水生植物的一些共同点) 师:同学们说了许多有关水生植物的特点,那究竟什么样的植物是水生植物呢?(幻灯片) 师:老师想问一下,是不是所有的水生植物都是沉在水中或浮在水面的呢?生:不是 接下来: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些观察、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 . 3.观察、讨论(20’) 师:现在以水葫芦和金鱼藻为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植物的样子画在课本十一页的第一个表格中。在“我观察的水葫芦”下面画上自己看到的水葫芦的样子,在“我观察的金鱼藻”下面画上自己看到的金鱼藻的样子。 师:同学们已经画好了,那老师想请同学们说说发现了什么?(说说自己的发现)(幻灯片)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金鱼藻沉入水中,水葫芦漂浮在水面 师:同学们是不是想为什么都是水生植物,一个沉下去,另一个却浮上来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看看水葫芦为什么会浮起来。【进行实验】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生:有充满空气的气囊 4.总结(9’)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 5.拓展(3’)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它们与树这样的陆生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生长条件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7《水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7.水里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课聚焦水环境,以水生植物为认识对象,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探究、阅读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学习。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展现池塘里多种水生植物的生活景象,在介绍它们的名称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典型植物的形态和它们分别是生活在水中、水面还是水底,以确定本课的研究对象。 第二部分,以缩小的人工水环境——水族箱为观察对象,启发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以探究为主要形式,研究具体的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本领,由三个动手活动组成。活动一,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包括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的过程,验证方法为把水葫芦压入水中后松手、用手挤压水葫芦的茎、掰开水葫芦的茎。三个方法依次采用,暗含从发现现象到找寻原理的过程。活动二,观察金鱼藻的特点。暗含猜测原因和实验验证两个步骤,验证活动为分别观察搅动水时、加水后金鱼藻的表现。活动三,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观察它们的特点。这里也暗含猜测原因和实验验证,验证活动为切开莲的叶柄和地下茎进行观察。这些活动为学生小结水生植物的结构特征铺平了道路。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红树适应海水环境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在海水环境中生活的植物的特点,重点介绍根的作用和呼吸方式。这一部分与前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认识水生植物的内容。 第五部分,在学习栽种碗莲的过程中,了解碗莲适应水环境的特点。这是一个拓展活动。教材在此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栽种碗莲的方法,呈现出了碗莲从种子到发芽再到长大的情况,指导学生在课后进行栽种,了解更多水生植物适应水环境的本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三年级学生对于水里的植物大都比较陌生,只知道莲和芦苇,其他的知之甚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水生植物以及让学生描述水生植物的形态特征。

2《观察一棵植物》优秀教案

2《观察一棵植物》优秀教案 2、观察一棵植物 【教材简析】 通过对第1 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并能简单说出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聚焦板块:学生将在教室内观察一棵植物。教师要对观察方法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在观察时除了用眼看之外,还可以用手摸、用鼻闻等。探索板块:学生需要从整体到局部来观察一棵植物,并对植物外形进行观察和描述,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能使用“根”、“茎”、“叶”等科学的语言。同时,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真实、客观地描述和记录植物,可以提高观察能力。研讨板块:可以在“探索”的过程中穿插开展,一边观察一边研讨,也可以在全部观察活动结束后集中研讨,还可以分小组研讨后再集中讨论。学生会对植物的特征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拓展板块:可以丰富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巩固科学观察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对植物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以观察、描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学生喜欢画画,但本节课是初次接触科学绘画。因此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诉学生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不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难点: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植物;小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菊花1盆]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水里的植物苏教版

7.水里的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发现图片中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得一些在池塘中生活的水生植物。 2.通过提取阅读资料中的信息,知道红树适应海水环境的结构特点:长有许多支持根和呼吸根。 科学探究: 1.结合讨论、观察、探究实验的结果,在分析现象中发现水葫芦、金鱼藻、莲适应水环境的结构特征。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观察金鱼藻的特点,观察莲的地下茎。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讨论水里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形成热爱自然的感情,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水生植物的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池塘水生植物的形态和生长位置。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水族箱,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水葫芦、塑料水桶、金鱼藻、莲的地下茎(莲藕)、碗莲种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科学课堂,今天要带大家进入植物的世界,你们知道植物一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吗? 生:土壤里、水里、沙漠里......(图片: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沙漠、水里、土壤、高山上)2.谈话:是的,植物可以在不同环境里生存下来,(图片:荷花、水芙蓉、金鱼藻)那这些植物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生:水里。 3.那这节课就要来一起学习《7.水里的植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植物世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从植物生长的环境到水里的植物层层渗透揭开本课的课题。] 二、初步感知水里的植物 1.(出示池塘图片)提问:池塘里生长着各种植物,它们的形态有什么不同?生长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2.学生讨论回答。 生:有的生活在水面上、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生活在岸边。 追问:叶子的大小,茎的粗细、长短,花的形态等有什么不同。 3.(呈现水族箱图片和实物)江老师今天,把我们的池塘里的植物请到了课堂里,就在我们的水族箱。提问:对水族箱里的植物,你有什么疑问? 4.学生提出疑问:水葫芦是怎么漂在水面上的,水里的植物怎样获得空气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5.谈话: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挑选了几种水里的植物一起来研究它们漂浮和在水里生存的秘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水里的植物有不一样的特点。] 三、探究水里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一)探究水葫芦漂浮的秘密 1.谈话:水葫芦它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它有什么特殊本领呢?你想怎么研究? 学生交流:把它放到水里试试看,把它掰开来看一下。 3.谈话: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提出观察要求:请同学们把水葫芦压入水中松开手,仔细观察会发现什么。再掰一块水葫芦用手挤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最后将水葫芦掰开,你看到了什么? 4.实验注意事项: (1)爱护植物,掰1~2片水葫芦研究。 (2)及时在记录单上记录你的发现。 (3)注意保持桌面整洁,有水用抹布擦干。 3. 学生实验。 4. 提问:你发现了水葫芦的什么秘密? 5. 小结:水葫芦体内有大量的气体,比较轻,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观察一棵植物科学教学设计

观察一棵植物科学教学 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2、观察一棵植物 黄埔区鱼珠小学:彭金琼 ※教学内容:教材第4、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3、科学态度目标: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初步认识了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会生长、死亡,需要水和阳光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一棵植物,深化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认识根、茎、叶等营养器官,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方式主要停留在“看”上,本课主要以观察、描述为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运用眼、手、鼻等多种感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教师在课堂上作细致的指导。 ※教学重点:认识植物的外部形态,知道一棵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外部结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用语言描述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图画的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准备:15盆植物盆栽,课件,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一棵植物,问:这是什么?(生:这是一棵植物)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一棵植物。(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提问:我们用什么来观察一棵植物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眼手鼻 再次提问:眼睛用来怎样的?(看)手用来怎样的?(摸)鼻子呢?(闻)用手随便摸吗? 4、安全教育:在确定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去摸植物。(板书:安全) 板书:眼手鼻——安全 【设计意图】: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引入课题,主要是让学生快速知道学习的内容,知道观察的方式,同时进行安全教育。 二、引导学生观察一棵植物 1、出示植物,引导观察。 (1)、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生:叶子)叶子的形状像什么?(生:像一滴水珠) 板书:ye 叶: (2)、师提问:还看到了什么?(生:中间有一根杆)像什么?(生:树干)叫什么呢?

教科版《水生植物》优秀公开课教案2

《观察水生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的植物形态是不同的,植物都会适应生存的环境。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是两种非常典型的生存环境。对植物来说,水生环境下的生存需要有相应的形态结构,这也就显示了植物的多样性。 多样性是植物的个体独特面貌的体现,多样性背后仍然蕴涵植物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本课的设计仍然围绕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展开。 教科书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二是观察两种水生植物并用简图画下来;三是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最后是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和不同,这些总结的共同特点都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生命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 相比较陆生植物而言,学生对水生植物的认识更少,因此需要认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然后对其中的一两种水生植物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探索水生植物能够浮在水面的秘密,这对学生认识水生植物、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2.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相同与不同特征。 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评价任务

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完成维恩图。 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视频:公园里鸟语花香,到处都是大树、小草和花儿。师:同学们,多美的风景啊!有高大挺拔的大树、嫩绿的小草,还有盛开的花朵。这些植物都生活在哪里啊?(陆地上) 2.接着播放图片:一个小朋友在王莲叶上嬉笑。师:这个小朋友在哪里玩得这么开心啊?(莲叶上) 3.教师介绍王莲,并引入课题:水生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美的同时,王莲的出现,学生非常好奇,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自然导出了课题。】 二、前概念测评:我们知道的水生植物 1.学生交流:你知道哪些水生植物? 2.教师出示几种水生植物(浮萍、水花生、金鱼藻、水葫芦)让学生说名称。 3.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对于我们科学课是多么的重要,也通过观察了解了很多。今天我们还是来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三、通过观察,深入体验 1.学生交流:你想怎样观察这两种水生植物呢?(板书观察方法) 2.小组合作:观察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观察要求: (1)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在水槽中观察结束后,然后再拿出来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小学科学 水生植物教案

水生植物教案 小学自然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填写懂维恩图;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感知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区别和不同的生长情况;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相同与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记录本,小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前几堂课我们学习了几种植物,有大树和小草。这些小草,大树都是生活在陆地 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下另外一类植物,却不是生活在陆地的,你们猜猜它会是生长在那里? (学生:水里) 对了,就是在水里,我们把这些生长在水里的植物称水生植物。(板书揭题:水生植物) 2.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对于我们科学课是多么的重要,也通过观察了解了很多。今 天,我们还是来通过观察来认识水生植物。 3.大家在河边、水池或者在电视上,都看到过很多的水生植物,有哪些水生植物?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金鱼藻和水葫芦 (1)我们现在就来观察水生植物,请同学们拿出水葫芦和金鱼藻以其他水生植物。每位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水生植物进行观察。 观察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在水槽中观察结束后,然后再拿出来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在一边观察一边思考,遇到了什么问题?观察是要注意纪律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