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讲课教案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讲课教案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讲课教案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讲课教案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新生儿

紧握拳,触碰时收缩,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

1个月

双手常握拳,物体碰到手时,握得更紧。

2个月

偶尔能张开手,给物体能拿住。偶尔把手或手里的物体送到口中。

3个月

用手摸物体,触到时偶尔能抓住,手经常呈张开姿势,能握住数秒。

4个月

仰卧清醒状态时,双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手指,称为“注视手的动作”,6个月后消

失。常常去抓东西,距离判断不准。用整个手掌握持物体,手拿东西时间变长,而且会摇晃,并用眼睛看,出现最初的手眼协调。

5个月

物体碰到手时出现主动抓握动作,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会玩衣服,把衣服拉到脸上。能玩玩具并抓握较长时间。往往双手去拿,把东西放到口中。

6个月

迅速伸手抓面前的玩具,玩具掉下后再抓起。用全手抓积木,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准确拿悬垂在胸前的物体。会撕纸玩。会拿积木,给第二块时扔掉第一块。

7个月

可用拇指及另两指握物,会用一只手触物,能将饼干放入口中,玩积木会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中有积木给另一块时,不扔掉原有的,会模仿对击积木。

8个月

桡侧手掌或手指抓握,用拇指和三指捏桌上的小物体,会用多种方法玩一个玩具,能将物体递给旁边的人,但不知道怎么松手,喜欢让东西故意从高空掉下去。

9个月

能将双手拿的物体对敲,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

10个月

很熟练的用拇指和另一手指捏串珠,可用示指指物,能主动放下手中的物体,向其索取时不松手。

11个月

喜欢将物体扔到地上听响,主动打开包方积木的花纸。

12个月

能用拇指与食指捏较小物体,单手抓2-3块小物体,会轻轻抛球,会将物体放入容器中

并拿出另一个。全手握笔在纸上留下笔道。

15个月

搭2-3块积木,全手握笔,自发乱画,会打开盒盖,斜到处瓶中小物体用手去捏。

18个月

搭3-4块积木,能几页几页翻书,用小线绳穿大珠子,用汤匙等。

21个月

搭4-5块积木,模仿画线条,但不像,用双手端碗。

24个月

搭6-7块积木,会转动门把手,旋转圆盖子,穿直径1.2CM的串珠,正确用勺,模仿画

直线,能一页一页翻书,用匙外溢。

27个月

能模仿画直线,基本像,会拆装简单拼插玩具,会脱鞋袜。

30个月

搭8-9块积木,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基本像,能较准确把线穿入珠子孔,练习后每分钟穿20个珠子,会穿裤子,短袜和便鞋,解开衣扣,一手端碗。

36个月

搭9-10块积木,将珠子放入直径5CM的瓶中,会折纸,折成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边角整齐,能模仿画圆形和十字形,基本像,向杯中倒水,控制流量。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规律 0~3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展的奠基时期。 婴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1.“发展”的定义:发展是指个体从有生命开始,受遗传、环境、学习等因素影响,进行有顺序的、连续的、阶段性的、渐进的、有方向性的、由分化到完整的生理、心理变化的过程。 2.婴儿发展变化的特征:⑴大小的变化:生理方面:身高、体重、器官的增长。 心理方面:语言词汇、记忆力、认知、推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不 断提高。 ⑵比例的变化:婴儿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立的特征,并不是一个缩小的成人,所以在比例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胎儿头占身长的1/2,婴儿头占身长1/4,成人头占身长1/8。在个涔发睫过程中,会因为成熟出现旧特征消失的现象:如幼儿期乳牙的税落二。 ⑶等待莅酌获得: 在学习过程中,婴儿会逐渐拥有一些新的能力如,好奇、好问及生理上 出现恒齿等。 3.发展的任务: 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在社会环境中有不同的表现行为,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寻找合适的角色,为实现这个过程,就要完成如下“发展”任务。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4.婴儿发展的主要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儿期的发襄速度是最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如,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l~3个月时以周为单位计算;4~6个月时以3个月为单位计算:6 -12个月时以半年为单位计算;1~3岁时以年为单位计算。 婴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如,婴儿阶段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规律。 婴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毫无生活自理能力昀自然人,初步转变为能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人。 儿童的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的、独立的特点。“如,新生儿期主要是量主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生活照料较多的时期:婴儿期是学会走路、说话,开始独立活动的时期。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又不是等同的。 婴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呼吸系统常以喉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及算莠耍_面夏面聂否_蘸等;下呼吸道指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鼻: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鼻黏膜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至闭塞,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和拒抗晚乳。泪管和咽鼓管:婴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人中耳,引起中耳炎。 喉:婴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膜F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吉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婴幼儿期的行为发育参照表 运动发育 运动发育的规律是由上而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大到精细。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和精细动作两部分。 大运动 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等。 新生宝宝:能在俯卧位将身体从一边转向另一边。 1 个月:能在俯卧位短暂抬头片刻; 2 个月:能在俯卧位抬头45 度; 3 个月:能在俯卧位抬头90 度,竖直位能抬头但不稳定,可从仰卧位变为侧卧位; 4 个月:俯卧位时用两手支撑抬起胸部,扶住髋部能坐; 5 个月:扶腋下能站直,能直腰靠背坐; 6 个月:喜欢被扶着腋下跳跃; 7 个月:会翻身,俯卧位可向左右追逐物体;

8 个月:长时间稳坐,开始学爬; 9 个月:扶着栏杆能站立; 10 个月:会自己从坐位攀栏站起; 11 个月:会扶栏行走或被大人牵一手行走; 12 个月:会独站片刻,约1/4 宝宝会独走; 15 个月:走得好,能蹲下拾物; 18 个月:行走快,能扶栏独自上楼梯,会倒退走几步; 24 个月:会跑; 36 个月:双脚交替上楼梯。 精细动作 指手及手指功能,如取物、搭积木、绘图等。手功能的发育遵循先用手掌握物,再用橈侧(拇指侧),再用手指。先用4 个手指一把抓,后用拇指和食指钳取,先会抓握后会放松。视觉的发育是精细动作发育的必要基础。 出生到2 个月:握紧触及手的物体; 2 个月:短暂握住拨浪鼓; 3 个月:两手放松,常拉自己的衣服;

4 个月:两手在胸前玩弄,见到新鲜物体两臂会挥动; 5 个月:手伸向物体,碰到时会随手抓起; 6 个月:双手可各拿一块边长约2.5 厘米的方木; 7 个月:可在两手间传递玩具,能用一把抓的方式取到小丸; 8 个月:出现敲打及抛掷玩具的动作; 9 个月:伸出食指拨弄小物件,用拇指、食指拿小丸,但近小指一面的腕部仍靠在桌上; 12 个月:可垂腕用拇指和食指拿起小丸; 15 个月:搭方木两块,将小丸放入小瓶中; 18 个月:搭方木3 ~4 块,将小丸从瓶中倒出,会用笔在纸上乱画; 24 个月:搭方木5 ~6 块,模仿画竖线、横线,会逐页翻书; 30 个月:搭方木八块,会穿短裤和便鞋; 36 个月:会用三块方木搭桥、串木珠、解纽扣、画圆圈和十字。 语言的发育 语言发育除受语言中枢控制外,还需正常的听觉和发音器官配合,分为理解和表达两方面,宝宝先理解后表达,先会发语音再会用词和句。 新生儿:大声啼哭;

育婴员考试卷及答案1套

育婴员初级理论知识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标封处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题号一二总分 应得分100 实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请从四个备选项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中。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 1.()是婴儿教育的生理基础。 A、人的大运动的发展 B、人脑的发展 C、个体发展的关键期 D、人的神经系统的发展 2.()不是安排婴儿运动游戏的依据。 A、婴儿的身心特点 B、季节和设备条件 C、成人的喜好 D、婴儿的健康水平 3.铁、锌与()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微量元素。 A、钙 B、铝 C、碘 D、肽 4.人体测量学的各个参数属()范畴。 A、营养结局 B、营养状况 C、生长发育指标 D、健康水平指标 5.关于健康水平指标描述全面的是()。 A、生化参数和生活参数 B、生理参数和生活参数 C、营养参数和生理性参数 D、生化参数和生理参数 6.进食气氛包括()两个过程。 A、教育和进食 B、游戏和进食 C、烹调和进食 D、环境布置和气氛营造 7.婴儿摄取的各类食物都有一定的量,即()。 A、食品种类越复杂越适宜 B、膳食经构的科学合理 C、食物要是婴儿喜欢的 D、食品越是贵重,营养价值越高 8.每天应为婴儿选择()以上的食物。 A、4种 B、6种 C、8种 D、10种 9.夏季食谱要考虑的季节因素是()。 A、多选豆制品 B、多选肉、蛋、奶 C、增加含脂肪的食物 D、气温高、出汗多,已清淡为主 10.脱水导致()。 A、钾、钠和其他电解质的丢失 B、失水 C、水分摄入不足 D、无尿液排泄 11.睡眠是大脑皮层的()。 A、保护性抑制 B、生理保护 C、生理性保护性抑制 D、物理性保护 12.识别婴儿小便异常的方法是()。 A、望、闻 B、有无异味 C、观察尿量 D、注意观察尿液颜色 13.婴儿新陈代谢旺盛,皮肤易受伤害是因为()。 A、表皮层薄 B、角质皮层薄 C、角化层薄 D、脂肪层厚 14.婴儿生长发育的()是宫内生长发育。 A、次要阶段 B、第一个重要阶段 C、第一个基本阶段 D、主要阶段 15.下列()是宫内生长发育的正确规律。 A、生长速率慢 B、发育、分化、成熟过程不易受损伤 C、母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会影响到胎儿 D、生长速率快 16.婴儿出生后第一个月内()变化复杂,需逐周测量才能得到其真实规律。 A、大脑 B、饮食 C、消化系统 D、体重 17、()是婴儿大动作发育的顺序。 A、抬头、坐、立、行、跳、跑等 B、抬头、立、坐、行、跑、跳等 C、抬头、行、立、坐、跳、跑等 D、抬头、坐、立、行、跑、跳等 18、婴儿的人际交往关系是按照()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A、亲子关系——玩伴关系——群体关系 B、亲子关系——群体关系——玩伴关系 C、玩伴关系——陌生群体关系——亲子关系 D、玩伴关系——亲子关系——群体关系 19、()是0-3岁婴儿情绪、情感的特点。 A、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大特点越突出 B、冲动、易变、内敛,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C、冲动、易变、外露,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D、冲动、易变、内敛,年龄越小特点越突出 20、()是新生儿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没有意志力。 A、主观意愿 B、母亲的暗示 C、客观条件 D、本能的反射 二、判断题:共40分,每题2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错答、漏答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1、婴儿得水痘的表现是受传染后病毒会潜伏两周才发现。 ()2、轻度肺炎患儿应少饮水,有助痰液稀释。 ()3、良好的物质环境是指父母、育婴员的情感和态度对婴儿的正面影响。 ()4、在运用反复性原则时,施教者要从婴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出发来设计发展目标和游戏。

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发展的规律 婴幼儿发展的规律。即要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都是从简单、被动、具体朝着较复杂、主动、抽象的方向发展。同时,各个发展阶段之间按顺序衔接。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投奠定必要基础,若某个阶段发育出现障碍,都会对后一阶段产生阻碍作用。比如:婴儿的大动作发展总星道衛抬头ー-翻身-坐-爬-站-走的方向和顺序进行,这个方向和顺序是不可逆,不可变的。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连续性指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共同的特征,即所谓年龄特征。例如,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是由直觉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同时,3-6岁幼儿思维又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3岁幼儿的思维带有较大的直觉行动性,四五岁幼儿的思维已经具有典型的具体形象性,到6岁,幼儿已经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了。 (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婴幼儿身心发展表现出时快时慢、时高时低以及发

展领域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如身高发展在1岁前发展迅速,由刚出生的50cm左右发展到1岁时的75cm左右,平均增加25cm,而3岁到4岁时,身高发展减缓,由平均97cm长到104cm,1年大约增加7cm. 2. 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即各个方长到104cm,1年大约增加7cm. 2.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即各个方面的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在某个时期,存在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就1岁以内婴儿而言,动作发展速度非常惊人,由刚出生的无意识动作发展到有意识地控制肢体,由依靠大人抱到自己站立甚至行走;而语言发展在1岁以内却不明显,到1岁时言语才开始萌芽,能听懂并说出一些简单的词。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个别差异性是指对于每个婴幼儿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是不同的。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种种原因,婴幼儿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婴幼儿在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即使同一个婴幼儿、其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也是有差异的。例如,有的幼儿擅长绘画,但数学能力却不能达到一般的要求。这种差异性还表现在不同婴幼儿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上,例如有的活泼好动,情绪表现明显,有的则沉静,情绪不容易外露,等等。 (五)发展具有互补性

03岁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0~3岁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1)由上向下,又称上下规律,即先会抬头,然后坐,站立、走路。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离躯干远处的动作出现,如先出现手臂的动作,然后出现手的精细动作。 (3)由不协调到协调,开始时为了完成某一个动作,如取胸前的玩具,小儿会手舞足蹈,全身肌肉在活动,可是还取不到东西;之后会弯腰,身体向前,轻而易举地取到了东西。 (4)由粗到细,开始时取一小丸,用手一把抓,然后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最后用拇指与食指取物。 幼儿在动作发育过程中有些原始的反射到了应该消退的时候就消退,否则不利于动作的进一步发育。如3个月时,手不再握拳,应该手指放松,为取物创造条件。另外,积极的动作促使发育成熟。如首先向前走,然后学会倒退走;先从坐位到立位,经过一阶段后才从立位坐下。 每个具体动作的发育早晚与父母亲的训练有关,但训练应该与幼儿的年龄相符合,这样可促进动作的发育。相反,过早的训练对幼儿身心发育不利。 什么是动作发育 正常动作发育的进程是以脑形态的完善和功能的成熟以及神经纤维

髓鞘化的时间与程度为基础的,有一定的规律,同时还需要骨骼和肌肉的参与,因而运动的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全身的发育密切相关。 运动的发育主要遵循以下规律: 头尾规律 小儿总的动作发育方向是从头至脚,即顺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这一趋势逐渐成熟的,最早是头部的动作,先会抬头,再会转头,以后开始翻身,6个月左右会坐,在后是手臂和手的运动,最后才是站立和行走——腿和脚的控制。 由近及远 动作发育的先后以躯干为中心,越接近中心部位(身体中轴)的动作发育越早,而离中心较远部位的动作发育相对较晚。以上肢为例,先是肩部和上臂动作的发育,接着是肘、腕部,最后手指动作的控制能力才逐渐成熟完善起来。 先大肌肉动作,后小肌肉动作 粗大动作的发育先于精细动作的发育,如先是抬头、翻身、起坐等躯体大动作,手指的抓、捏等精细动作继后之。 先整体动作,后分化动作 小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的,而后逐渐发育成局部的准确的动作。如对于1、2个月的小儿,若将其脸用手帕盖住,则小儿表现为全身的乱动,到了5个月的时候,小儿可表现为双手向脸部乱抓,但不一定能拉下手帕,而到了8个月时,即能迅速而准确地拉掉

婴幼儿动作发展顺序

婴幼儿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是在大脑、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下进行的。婴儿动作发育和他们的中枢神经、身体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婴儿的中枢神经发育是有规律性的,因此,婴儿动作发展是有规律的。 下面就是婴儿动作发展大致顺序表: 出生时动作行为和姿势随时变化,仰卧时头可以左右转动。 1个月,全身无规则的反应,仰卧时尝试着抬起头按来。 2个月,垂直位时头能竖直,但不平稳,能拿住放在手里的东西。 3个月,俯卧时以肘支起前半身,手触到玩具时偶尔能抓住。 4个月,扶着两手或髋骨时能坐,能从仰卧转到侧卧,手能有意识抓握、摇动玩具。 5个月,坐在父母身上能抓住玩具,能翻身,能拿着东西往嘴里放。 6个月,被扶着两个前臂时可以站的很直,会双手同时握物,能抓住悬挂的玩具。 7个月,能独坐,手能对换玩具,抓住成人的手能站立。 8个月,经训练能支撑爬行,能自己从坐位到卧位。能对敲玩具,会用拇、食指捏细小的东西。 9个月,能扶住栏杆站起,能独自爬,扶着试走。 10个月,能扶栏杆走,独立片刻,扶双手能向前迈步。 11个月,牵一只手能蹲下,能走,会搭一块积木。 12个月,会独走几步,会独自坐下。能从容器中取物。穿脱衣服能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婴儿的动作发展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而心理发展又刺激了婴儿的动作发展。由于每个孩子的遗传素质不同,大脑中枢神经发育的差异,以及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的区别,因此,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也有着早和晚、快和慢、笨拙和灵活等各种差别和个性差异。 一般说来,孩子动作发育和常规标准会有±2个月的差异,这都属于正常范围,父母不能强

求统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发育特点对他们进行动作训练,使他们的动作灵敏协调,动作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从而促进婴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 作训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训练 婴儿运动发育规律 1、由上至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2、由近至远:肩- 臂- 肘- 腕- 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 视物伸臂- 伸手抓物 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 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 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 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 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 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 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 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900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900,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 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 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0),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 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点: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完整版)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婴幼儿大运动和精细动作训练 大运动训练 婴儿运动发育规律 1、由上至下:抬头- 翻身- 坐- 爬- 站- 走 2、由近至远:肩- 臂- 肘- 腕- 手指 3、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协调到协调手舞足蹈- 视物伸臂- 伸手抓物 4、正向动作先于反向动作:先抓后放,先站后坐,先走后退 婴儿大运动训练的原则 1、按照神经心理发育规律进行; 2、从小儿的实际发育水平开始; 3、坚持长期教育和训练; 4、早教与保健相结合; 5、以儿童为中心,贯彻积极参与的原则; 6、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导作用; 7、个别化的早教训练。 3个月婴儿:俯卧抬头900 目的:抬头训练,锻炼颈背部肌肉,扩大婴儿的视觉范围。 方法:婴儿俯卧位,使婴儿的肘关节屈曲支撑上身,训练者用玩具或语言,鼓励婴儿抬头。如抬头不到900,训练者可轻轻拍击婴儿下巴,或轻托下巴,或在婴儿的胸部下面垫一个小枕,促使婴儿抬头。 注意点: 1、婴儿俯卧的姿势要正确,手不能后伸,也不要压在胸下面。 2、如果婴儿头还不能抬起,甚至婴儿的下巴还不能离开床面,

应怀疑存在发育落后,需作进一步检查。 4个月婴儿:手支撑,能左右转头 目的:锻炼婴儿颈、背和上肢部位的肌肉,是爬行、翻身运动的基础动作。 方法: 1、婴儿置俯卧位,训练者帮助其双手放在肩下方,手掌着地。在婴儿头的前上方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能用手支撑住身体,肘关节伸直,身体重心落在手上,头完全抬起(900),并能向左、右方向看。 2、可给些帮助(1)轻轻向上扶住婴儿两肩,(2)用双手分别扶住婴儿两手的肘关节部位,使其手臂伸直,逐渐减少帮助。(3)在婴儿胸部下面垫1个小枕或楔形板,促使婴儿用手支撑 5个月婴儿:向前腹爬几步 目的:爬行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移动身体、扩大活动范围,对智能发展和手脚协调动作非常有利。 方法: 1、俯卧位,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用玩具逗引,吸引婴儿向前爬行。 2、婴儿俯卧位,训练者用手掌抵住婴儿的两足,玩具逗引,当婴儿向后蹬足时可使婴儿向前移行。 3、婴儿用手和腹部支持上身,训练者和助手各扶住婴儿一侧的上臂和小腿,用玩具逗引,一人扶婴儿的右手向前,另一人扶婴儿的左腿向前移,使其学会手足协调地向前爬行。 注意点:腹爬的前题是手支撑,还不能者可以先训练手支撑,然后再训练爬行。 6个月:前倾坐 目的:坐位时眼睛的视野比卧位时开阔双手的活动多,是运动发

第四章 粗大运动发育

第四章粗大运动发育 第一节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一、反射发育 反射(reflex)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一)原始反射 1.觅食反射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 (2)反应: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3)存在时期:0~4个月。 2.握持反射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肌张力低下不易引出,脑瘫患儿可持续存在,偏瘫患儿双侧不对称,也可一侧持续存在。 (1)检查方法:将手指或其它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 (2)反应: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3)存在时期:0~4个月。 3.拥抱反射 又称惊吓反射。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本体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亢进时下肢也出现反应。肌张力低下及严重智力障碍患儿难以引出,早产、低钙、核黄疸、脑瘫等患儿此反射可亢进或延长,偏瘫患儿左右不对称。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有5种引出的方法。 ①声法:用力敲打床边附近发出声音; ②落法:抬高小儿头部15cm后下落; ③托法:平托起小儿,令头部向后倾斜10°~15°; ④弹足法:用手指轻弹小儿足底; ⑤拉手法:拉小儿双手慢慢抬起,当肩部略微离 开桌面(头并未离开桌面)时,突然将手抽出。 (2)反应:分为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新生儿 紧握拳,触碰时收缩,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 1个月 双手常握拳,物体碰到手时,握得更紧。 2个月 偶尔能张开手,给物体能拿住。偶尔把手或手里的物体送到口中。 3个月 用手摸物体,触到时偶尔能抓住,手经常呈张开姿势,能握住数秒。 4个月 仰卧清醒状态时,双手能凑到一起在眼前玩弄手指,称为“注视手的动作”,6个月后消 失。常常去抓东西,距离判断不准。用整个手掌握持物体,手拿东西时间变长,而且会摇晃,并用眼睛看,出现最初的手眼协调。 5个月 物体碰到手时出现主动抓握动作,但动作不协调不准确。会玩衣服,把衣服拉到脸上。能玩玩具并抓握较长时间。往往双手去拿,把东西放到口中。 6个月 迅速伸手抓面前的玩具,玩具掉下后再抓起。用全手抓积木,能握奶瓶,玩自己的脚。准确拿悬垂在胸前的物体。会撕纸玩。会拿积木,给第二块时扔掉第一块。 7个月 可用拇指及另两指握物,会用一只手触物,能将饼干放入口中,玩积木会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手中有积木给另一块时,不扔掉原有的,会模仿对击积木。 8个月 桡侧手掌或手指抓握,用拇指和三指捏桌上的小物体,会用多种方法玩一个玩具,能将物体递给旁边的人,但不知道怎么松手,喜欢让东西故意从高空掉下去。 9个月 能将双手拿的物体对敲,可用拇指和食指捏起小物体。 10个月

很熟练的用拇指和另一手指捏串珠,可用示指指物,能主动放下手中的物体,向其索取时不松手。 11个月 喜欢将物体扔到地上听响,主动打开包方积木的花纸。 12个月 能用拇指与食指捏较小物体,单手抓2-3块小物体,会轻轻抛球,会将物体放入容器中 并拿出另一个。全手握笔在纸上留下笔道。 15个月 搭2-3块积木,全手握笔,自发乱画,会打开盒盖,斜到处瓶中小物体用手去捏。 18个月 搭3-4块积木,能几页几页翻书,用小线绳穿大珠子,用汤匙等。 21个月 搭4-5块积木,模仿画线条,但不像,用双手端碗。 24个月 搭6-7块积木,会转动门把手,旋转圆盖子,穿直径1.2CM的串珠,正确用勺,模仿画 直线,能一页一页翻书,用匙外溢。 27个月 能模仿画直线,基本像,会拆装简单拼插玩具,会脱鞋袜。 30个月 搭8-9块积木,模仿画水平线和交叉线,基本像,能较准确把线穿入珠子孔,练习后每分钟穿20个珠子,会穿裤子,短袜和便鞋,解开衣扣,一手端碗。 36个月 搭9-10块积木,将珠子放入直径5CM的瓶中,会折纸,折成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边角整齐,能模仿画圆形和十字形,基本像,向杯中倒水,控制流量。

婴幼儿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动作评定 精细运动能力(fine motor skills)指个体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或小肌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精细运动能力是在人体获得了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功能发育也受到姿势和移动能力发育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 一、手功能发育 手是最复杂最精细的器官,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手的基本动作包括:非抓握动作与抓握动作(grasp)两大类。非抓握动作包括悬浮(suspension)、约束(constrain)、推(push)、压(press)、触(touch)、勾状抓握(hook grasp)等;抓握动作又分为力性抓握(power grip)与精细抓握(precision grasp),前者包括球形抓握(ball grasp)、柱状抓握(cyclindrical grasp)及拉(pull),精细抓握包括指尖捏(tip pinch)、指腹捏(finger pulp)、侧捏(lateral pinch)及三指捏(tripod pinch)。精细动作主要包括伸手取物,手掌大把抓握较大物品,拇指与其它手指分开取一些小的物品,拇指与食指分开准确捏取一些很小的东西,如花生、纽扣、小豆子、小丸等,拿铅笔画画、翻书、搭积木、串珠子等。而包括进食、更衣、书写等在内的各种精细运动活动均以抓握物体、将手伸向物体、随意放下物体、腕关节可在各个方向活动4项基本动 作为基础。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顺序 年龄精细运动 新生儿紧握拳,触碰时能收缩。 可引出握持反射,持续2~3个月,主动握物动作出现时,此反射消失。

婴幼儿口诀发育对照表(重点)

婴幼儿发育口诀对照表 大运动发育口诀:二(月龄)抬、四(月龄)翻、六(月龄)坐、八(月龄)爬、十(月龄)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精细动作发育口诀:三(月龄)玩手、五(月龄)抓手、七(月龄)换手、九(月龄)对指、一岁乱画,二岁折纸,三岁搭桥 个人、社会认知能力发育口诀:二(月龄)笑、六(月龄)认生、九(月龄)做再见、一岁示需要,二岁做游戏,三岁会穿衣 0-1岁宝宝动作训练:(总) 一看二听三抬头 四仰五抓六翻身 七坐八爬九扶站 一岁独走能独站 0-1岁宝宝动作训练(细) 一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俯卧台头,头离床三秒钟 一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抬头、扩胸、曲肘、曲腿 二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俯卧位下巴离开床的角度可达45度,但不能持久,胸部能部分离开床面 二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交替曲腿,抬头45度 三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头竖直起来,可竖直抱宝宝 三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曲腿90度,抬头90度 四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按照视线试图抓已经看到的东西,趴在床上可以稳当的抬起头,前半身可由两臂支撑起四个月动作训练要点: 辅助翻身 五个月动作发育要点: 躯体肌肉增强,可从侧卧位转为仰卧位,抓握较稳固,可双手抓起 五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抓、翻身 六个月动作发育要点: 可从仰卧位自如的变为俯卧位,并练习坐 六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翻身、坐 七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会翻身喜欢在扶立时跳跃,会伸手拿玩具、坐位时稍挺得直 七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独坐、抓握

八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独坐、开始爬、会用两只手拿东西,一手拿一件,互相敲打物品 八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碰击物品、爬 九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爬行、过程中能自如变换方向,能扶着床栏杆站立,会用手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 九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爬、抓握 十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灵活的向前后爬行,能扶着栏杆站起并沿床栏行走,能换手抓玩具,手眼协调性有进步十个月动作训练要点: 交替抓握、爬、站、走 十一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手的精细能力发展、自由的爬行、能扶着东西站稳较长时间 十一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手的精细动作、爬、独站、走 十二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手腿协调能力进一步完善、坐、能自由转动身体、能独立站立、扶着一只手能走 十二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独走 育婴教授提醒:以上这些口诀家长应牢记,并多留心锻炼孩子相应能力,出现发育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 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 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 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 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 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 ②抗重力伸展发育 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 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 2.臀头同高,TLR姿势, 瞬间抬头(2个月) 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 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 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 6.腹爬(8个月) 7.四爬(10个月) 8.高爬(11个月) 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 15-16:倒爬楼梯3台阶 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 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 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 坐位姿势发育规律 1.全前倾(1个月) 2.半前倾(2~3个月) 3.扶腰坐(4~5个月) 4.拱背坐(6个月) 5.直腰坐(7个月) 6.扭身坐(8个月) 7.坐位自由玩(9个月) 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 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 10个阶段 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 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 →独站→牵手走→独走 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 2.不支持(2个月)

3.短暂支持(3个月) 4.尖足支持(4个月) 5.立位跳跃(5~6个月) 6.扶站(7~8个月) 7.独站(10个月) 8.牵手走(11个月) 9.独走(12个月) 具体每月表现: 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 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 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 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 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 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 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 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 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 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米); 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 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 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 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 31-32月:向前跳(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 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 35-36月:独上楼梯 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 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 43-44月:单脚跳15厘米; 45-46月:跑步两步之内停下,不跌倒;倒退走直线米,脚跟不碰脚趾 47-48月:向前跳75厘米;单脚跳五步,换另一只脚跳3-5步 51-52月:倒退走直线5步;前翻滚;马步跳走; 53-54月:向前跳87厘米;转身跳;单脚跳回; 57-58月:踮脚跳 59-60月:侧向跳(三个回合) 61-62月:交替单脚跳 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8项 (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 (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 (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 (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

婴幼儿发育口诀表

婴幼儿发育口诀表 大运动发育口诀:二(月龄)抬、四(月龄)翻、六(月龄)坐、八(月龄)爬、十(月龄)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 精细动作发育口诀:三(月龄)玩手、五(月龄)抓手、七(月龄)换手、九(月龄)对指、一岁乱画,二岁折纸,三岁搭桥 个人、社会认知能力发育口诀:二(月龄)笑、六(月龄)认生、九(月龄)做再见、一岁示需要,二岁做游戏,三岁会穿衣 0-1岁宝宝动作训练:(总) 一看二听三抬头 四仰五抓六翻身 七坐八爬九扶站 一岁独走能独站 0-1岁宝宝动作训练(细) 一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俯卧台头,头离床三秒钟 一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抬头、扩胸、曲肘、曲腿 二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俯卧位下巴离开床的角度可达45度,但不能持久,胸部能部分离开床面二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交替曲腿,抬头45度 三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头竖直起来,可竖直抱宝宝 三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曲腿90度,抬头90度 四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按照视线试图抓已经看到的东西,趴在床上可以稳当的抬起头,前半身可由两臂支撑起 四个月动作训练要点: 辅助翻身 五个月动作发育要点: 躯体肌肉增强,可从侧卧位转为仰卧位,抓握较稳固,可双手抓起 五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抓、翻身 六个月动作发育要点: 可从仰卧位自如的变为俯卧位,并练习坐

六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翻身、坐 七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会翻身喜欢在扶立时跳跃,会伸手拿玩具、坐位时稍挺得直 七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独坐、抓握 八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独坐、开始爬、会用两只手拿东西,一手拿一件,互相敲打物品 八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碰击物品、爬 九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爬行、过程中能自如变换方向,能扶着床栏杆站立,会用手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 九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爬、抓握 十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能灵活的向前后爬行,能扶着栏杆站起并沿床栏行走,能换手抓玩具,手眼协调性有进步 十个月动作训练要点: 交替抓握、爬、站、走 十一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手的精细能力发展、自由的爬行、能扶着东西站稳较长时间 十一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手的精细动作、爬、独站、走 十二个月动作发育提要: 手腿协调能力进一步完善、坐、能自由转动身体、能独立站立、扶着一只手能走 十二个月动作训练重点: 独走 提醒:以上这些口诀家长应牢记,并多留心锻炼孩子相应能力,出现发育异常及时到医院检查。

儿童姿势和运动功能的发育

儿童姿势和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元素典型的姿势和运动的异常 抬头(仰卧抬头)1. 腹部和胸前部肌肉紧张, 作起动预备, 2. 头颈部屈曲 1. 无力抬头, 2. 对抬头做出错误的应答, 头颈和背部紧张反张,身体向 一侧翻转。 翻身(由仰卧到俯卧) 1. 头颈前屈向一侧转,做引 导, 2. 躯干向同侧侧转起动, 3. 肩带前伸, 4. 肩关节屈曲内收, 5. 同侧髋关节屈曲内旋内 收。1. 对翻身做出错误应答,头颈向对侧转并后伸, 2. 躯干无侧转起动,往往紧张背伸来代偿, 3. 无肩带前伸,只靠肩关节屈曲内收来翻身。 坐位 1. 作为坐基的髋带以适度的 张力保持直立平衡, 2. 躯干姿势肌以适度的张力 保持直立平衡。1. 坐基过窄, 2.坐基松软坍塌,躯干松软前屈, 3. 骨盆紧张前倾,躯干紧张背伸。 (四撑爬)1. 躯干姿势肌特别是腹部的 肌肉以适度的张力保持稳定 离地,躯干的侧转, 2. 肩带的稳定和前伸, 3. 肩关节的屈身, 4. 髋关节的稳定和前伸, 5. 髋关节的屈伸, 6. 肘关节的屈伸。 1. 躯干无法稳定离地, 2. 肩带无力保持稳定,无法 支持肩关节屈伸运动, 3. 髋关节过分外展,内收无 力,影响了髋关节的有效屈 伸, 4. 没有肢体的分离运动。 跪站 1. 躯干姿势肌以适度的张力 保持直立平衡 2. 髋关节保持外展外旋,两 膝距离与肩同宽, 3. 髋关节充分伸展,臀部肌 肉以适度的张力保持骨盆直 立平衡,1. 躯干无法保持直立,需要靠双手扶持, 2. 髋关节紧张内收内旋,两膝分离困难, 3. 髋关节屈曲紧张,臀肌收缩无力,骨盆无法保持直立平衡。 站立 1. 躯干姿势肌以适度的张力 保持直立平衡, 2. 髋关节充分伸展,臀部腹 部肌肉以适度的张力保持骨 盆直立平衡, 3. 膝关节以适度的张力保持 伸展位平衡, 4. 作为站基的踝和足以适度 的张力保持前后左右的平衡。1. 躯干难以保持直立平衡, 2. 髋关节屈曲,躯干前倾, 3. 膝关节紧张屈曲,无法保持伸展平衡, 4. 踝关节紧张跖屈,站基缩小,难以保持站立平衡, 5. 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膝关节向内移,足外翻,难以保持站立平衡。

宝宝大动作训练和发展顺序及规律

刚刚出生的宝宝,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他们也并不闲着,有的宝宝会把床板踢得咚咚响,只要他醒着,他会一直踢下去。随着一天天地成长,宝宝在不知不觉中会自己翻身了,再过几个月,他能坐起来了,然后,会爬,会站,会走,然后,他跑起来了……哪些动作发育属于大动作?这些大动作是怎样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运动的发展有什么顺序和规律呢?父母在孩子大动作发展中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并应该如何训练宝宝的大动作呢? 哪些动作属于大动作? 婴幼儿的大动作通常包括翻身、坐立、爬行、走、跑、跳、钻、投、抛、攀等,而且,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大运动,孩子上幼儿园后,将学习拍球与跳绳、跳弹簧床,使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动作更为精密与敏捷,通过这些训练,儿童能在手、眼、脚的配合与协调方面大为加强,在动作的速度、方向、力量与变化等方面,也会更加成熟。 孩子上学后将该进行体育训练包括翻滚、爬行、单杠、双杠等项动作,肌力的锻炼可以促进神经生理的发展与控制,使儿童的身体肢干变得更有力量。 平衡能力维持自身动作与稳定灵活的一种动作能力。主要是训练儿童在平衡木上前行、倒退、做各种姿势与动作,或者训练儿童单脚跳、用足尖走步、旋转身体等。平衡能力提升还有助于个体对各种感官信息的接受。 大动作发展迟缓的不利影响 大动作落后的孩子,常常对左右方位弄不清楚,保持身体平衡困难,他们动作不灵活,经常碰伤自己,有的孩子都上小学高年级了,可还是不会跳绳,拍球时越拍越低,或者接球时不能用双手正确把球接住,而是用手抱球。这些孩子通常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有时还爱发脾气,动手打人。这些孩子学习新的动作很困难,不爱上体育课,不能模仿在别人看来是很简单的动作,小时候做操时就比别人落后。 大动作发展顺序和规律 1.宝宝出生后第一年是运动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一年末大部分宝宝已掌握了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大动作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周岁以内小儿大动作的发育可大致概括为:二抬、三翻、六会坐、七滚八爬九扶立、一周岁会走。 2.从整体到分化。初生婴儿的动作是全身性,笼统的,泛化的,进一步发展分化为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比如,新生儿的体态呈蛙状,四肢屈曲于身体两侧,有需要时,总是全身运动,不论是愤怒的哭,还是高兴的笑,也不论是想吃奶,还是想睡觉,总是四肢挥动。3.从上到下。初生婴儿早期首先发展的是与头部有关的动作,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追声追人的转头,觅食活动等,其次是躯干部的扭动,上肢挥动,下肢踢蹬,最后才是脚的动作一一走。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最初是上肢的挥动,下肢的踢蹬,然后才是手的小肌肉动作能力的发展。 宝宝大动作训练总动员 1个月,促进俯卧抬头,出生半个月后,每天安排在两次喂奶间隙让宝贝俯卧一会儿,并用玩具逗引抬头,每天1次即可,不要时间太长,以免宝贝太累。另外,床面也不要太硬,以免使宝贝感到不适。 2个月,促使宝贝自己将头竖直,训练宝贝转头。将宝贝抱在身上,让他的脸向着前方,另一个人在宝贝的背后忽左忽右地伸头、摇铃或呼唤宝贝的名字,逗引他左右转头,以增强颈部肌肉的控制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